抗过敏药物的种类、药理学和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地氯雷他定化学式

地氯雷他定化学式

地氯雷他定化学式1.引言1.1 概述地氯雷他定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的药物,属于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其化学式为C22H23ClN2O2。

地氯雷他定在药理学上具有抗过敏和抗组胺作用,能够有效地缓解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过敏反应引起的症状。

地氯雷他定具有良好的生物利用度和吸收性,且作用持久,对人体没有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

此外,地氯雷他定也具有较为理想的药动学特性,其在体内代谢缓慢,半衰期较长,使其能够提供持续而稳定的药物效果。

地氯雷他定广泛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

它通过与组胺H1受体的竞争性抑制,抑制组胺的释放和组胺受体的结合,从而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此外,地氯雷他定还可以作为辅助治疗哮喘和湿疹等疾病。

在哮喘治疗中,地氯雷他定可以缓解气道炎症和支气管痉挛,减少哮喘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

在湿疹治疗中,地氯雷他定可以减轻瘙痒和皮肤炎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地氯雷他定作为一种有效的抗过敏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其具有良好的药理学特性和药动学特性,能够显著缓解过敏性疾病的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地氯雷他定在未来可能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和更好的治疗效果。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对地氯雷他定的化学性质进行详细阐述,包括其分子结构、化学式、物理性质等方面的内容。

接着,我们将探讨地氯雷他定在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包括治疗哮喘和过敏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最后,我们将总结地氯雷他定的特点,包括其疗效、安全性、副作用等方面的评价,并展望地氯雷他定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通过全面展示地氯雷他定的化学性质、用途和未来发展,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地氯雷他定,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目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编写: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地氯雷他定这一化合物的化学式,并了解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通过深入分析地氯雷他定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旨在进一步了解该化合物的特点、作用机制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

抗过敏药的作用和分类

抗过敏药的作用和分类

抗过敏药的作用和分类一、过敏反应过敏反应也称为变态反应,是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引起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它发作急促,多在1~10min后出现,但也有在几日后出现的。

它可由多种物质引起,包括异种血清(如破伤风抗毒素)、某些动物蛋白(如鸡蛋、羊肉、鸡、鱼、虾、蟹等)、细菌、病毒、寄生虫、动物毛皮、空气中的植物花粉和尘螨以及油漆、染料、化学品、塑料、化学纤维和药物等,甚至淀粉也可导致过敏,以上这些物质均称为过敏原。

过敏反应的程度与过敏原的数量并不成正比,即症状的出现及其严重程度与数量没有关系。

过敏原可以刺激人体B细胞产生一种物质,该物质在医学上被称作免疫球蛋白E(IgE),它与人体自身的肥大细胞和血清中的嗜碱细胞的Fc受体结合而成为致敏细胞。

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皮肤、黏膜和毛细血管周围,当人们一旦再次接触这种过敏原,则该过敏原会与致敏细胞上的抗体结合,损伤细胞膜,使细胞脱颗粒,并释放出颗粒内的组胺、5-羟色胺、缓激肽等活性物质。

组胺是产生过敏反应物质之一,它广泛存在于全身的组织细胞(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中。

当抗原抗体发生反应或人体接触某些物质和受到物理刺激时,组胺会从细胞中释放出来,与各种靶细胞中的特异受体结合,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即人们常说的过敏反应。

此种反应主要表现为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黏膜腺体分泌增多,在症状上常可见到皮肤红肿、皮疹、瘙痒、斑块以及喉部、气管、支气管和胃肠痉挛或水肿。

在皮肤上的表现常为皮疹、荨麻疹、神经过敏性水肿、湿疹;在胃肠道可见胃肠痉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在呼吸道常见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喉头水肿等症状;全身症状可有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皮肤苍白、水肿、脉弱,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甚至死亡。

临床上可分为四型:(1)Ⅰ型过敏反应(速发型),常见的有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和过敏性休克等。

(2)Ⅱ型过敏反应(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如输血反应、药物过敏性、粒细胞减少症,药物或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十种常用抗过敏药物

十种常用抗过敏药物

⼗种常⽤抗过敏药物抗过敏药物有四⼤类:抗组胺类药物、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类药物、钙剂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类药物。

每⼀⼤类⾥都不⽌⼀种抗过敏药物,可以说是种类繁多,下⾯予以介绍⼗种常⽤的抗过敏药物,以便了解。

(1)西替利嗪商品名西可韦、赛特赞、斯特林、仙特明等,该药以其疗效显著和副作⽤较少已成为第⼆代抗组胺药中的主要药物,也是⽬前国内最常⽤的抗组胺药物。

西替利嗪临床上主要⽤于治疗各种过敏性⽪肤病、过敏性⿐炎和过敏性结膜炎。

其副作⽤主要包括轻微的镇静作⽤、⼝⼲,偶尔出现头痛和眩晕等。

西替利嗪的⼼脏毒性明显⼩于特⾮那丁、息斯敏和氯雷他定。

(2)氯雷他定商品名百为坦、开瑞坦。

是我国⽬前常⽤的另⼀种第⼆代抗组胺药。

本品可空腹服⽤。

中枢神经抑制副作⽤的发⽣率很低,抗胆碱作⽤也较轻微,偶有眩晕、头痛、疲劳和⼝⼲等,消化系统的副作⽤轻微。

近年研究证实,氯雷他定和其他第⼆代抗组胺药物⼀样,偶可导致⼼脏副作⽤,应引起重视。

(3)地氯雷他定商品名芙必叮,是⽬前我国批准上市的第⼀个第三代抗组胺药,其药理作⽤与氯雷他定相似,但作⽤更强,副作⽤更少。

临床可⽤于治疗各类过敏性疾病,与第⼀代和第⼆代抗组胺药物相⽐,具有作⽤强、起效快、作⽤时间长、毒副反应低等优点。

由于临床资料较少,暂时不推荐⽤于12岁以下⼉童,哺乳期妇⼥和妊娠期妇⼥也应慎⽤。

(4)左旋西替利嗪由于是西替利嗪的左旋体,所以药理作⽤与西替利嗪相似,但副作⽤更少,可⽤于各种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具有起效快、效应强⽽持久和副作⽤少的优点。

⽆镇静、嗜睡等中枢神经系统副作⽤;未发现第⼆代抗组胺药物(如特⾮那定、阿斯咪唑等)所具有的致⼼律失常作⽤。

美国将之划定为孕妇⽤药⽐较安全的B类,可⽤于妊娠期和哺乳期妇⼥,临床⽤于⼉童(包括婴⼉)也是安全的。

(5)⾮索⾮那丁商品名太⾮,⾮索⾮那丁没有嗜睡和困倦等副作⽤。

常规剂量的副作⽤有⼝⼲、头晕,偶有头痛和恶⼼等。

没有发现⾮索⾮那丁有⼼脏毒性,也⽆抗胆碱作⽤和α1-受体阻滞作⽤。

抗过敏药物的类别和作用

抗过敏药物的类别和作用

抗过敏药物的类别和作用抗过敏药物是指可以缓解过敏反应症状的药物。

过敏反应是一种免疫系统对于某种外来物质反应过度的现象,产生了过度的症状,例如皮肤发红,发痒,肿胀,呼吸困难和过敏性鼻炎等。

一旦发生了过敏反应,及时选用合适的抗过敏药物对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市场上抗过敏药物大致可以划分为抗组胺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两类。

一、抗组胺药物1. 第一代抗组胺药物第一代抗组胺药物主要是苯海拉明、氯苯那敏、扑尔敏、多塞平等。

由于其药理学限制及其不良反应,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已经不再广泛应用2.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更加安全有效,不会引起嗜睡、口干、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

市面上的常用药物有洛嗪、曲马多、ITV、丙茶碱等。

与第一代抗组胺药物相比,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可以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对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炎、过敏性哮喘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且作用时间更持久。

3. 第三代抗组胺药物第三代抗组胺药物包括如今备受欢迎的非酸性H1抗组胺药物大部分属于二重受体拮抗剂,如氯雷他定等。

它们结构与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相似,但更加特异,且能够预防过敏的发生。

二、激素类药物激素类药物主要针对过敏症状较为严重、病情难以缓解的患者。

激素类药物主要有糖皮质激素类和非糖类激素类。

1. 糖皮质激素类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减少了内源性激素、组胺等致敏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使用范围广泛,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泼尼松龙、普乐安松等,但他们的缺点是会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且长期使用会引起很多严重的不良反应,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2. 非糖皮质激素类如果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无法缓解患者的过敏症状,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非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这类药物的效果并不像糖皮质激素那样立竿见影,但长期来看非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相对较少。

当前,非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主要是限定了胶体黏合松类药物和环孢素类药物,这些药物能够修复受损组织,减轻局部炎症反应。

氮卓斯汀鼻喷剂与地氯雷他定联合应用在过敏性鼻炎治疗中的价值探讨

氮卓斯汀鼻喷剂与地氯雷他定联合应用在过敏性鼻炎治疗中的价值探讨

氮卓斯汀鼻喷剂与地氯雷他定联合应用在过敏性鼻炎治疗中的价值探讨引言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上呼吸道疾病,其症状包括鼻塞、流涕、打喷嚏和鼻痒等。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对于重度过敏性鼻炎患者来说,传统的单一抗过敏药物治疗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联合应用多种抗过敏药物成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氮卓斯汀鼻喷剂和地氯雷他定是常用的抗过敏药物,它们被广泛应用于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中。

那么,氮卓斯汀鼻喷剂与地氯雷他定联合应用在过敏性鼻炎治疗中的价值是什么?本文将从药理学、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对此进行探讨。

一、药理学特点1.1 氮卓斯汀鼻喷剂氮卓斯汀是一种局部鼻腔用的类固醇消炎药,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细胞浸润,从而减轻过敏性鼻炎的症状。

氮卓斯汀鼻喷剂具有局部作用、吸收快、作用持久等特点,可以有效改善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减轻鼻塞、流涕等症状。

1.2 地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是一种 H1 受体拮抗剂,其主要作用是抑制组胺的释放和 H1 受体的结合,从而减轻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部症状。

地氯雷他定具有快速缓解症状、长效持久等特点,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过敏性鼻炎治疗药物之一。

二、临床疗效2.1 单药疗效氮卓斯汀鼻喷剂和地氯雷他定均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缓解过敏性鼻炎的症状。

氮卓斯汀主要用于改善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减轻鼻塞、鼻痒等症状;地氯雷他定则主要用于抑制过敏原引起的组胺释放,减轻鼻塞、流涕等症状。

两者单独使用均可起到一定的疗效。

2.2 联合应用疗效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氮卓斯汀鼻喷剂与地氯雷他定联合应用在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中有着显著的疗效。

联合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药效,加快症状的缓解,并且还可以减少药物的使用剂量和副作用。

一项研究显示,与单独使用氮卓斯汀或地氯雷他定相比,联合使用两者可以更快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鼻腔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安全性3.1 单药安全性氮卓斯汀鼻喷剂和地氯雷他定是经过临床验证的安全有效药物,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药理学药物基本分类

药理学药物基本分类

药理学药物基本分类1麻醉药A全身: 吸入性乙醚;氟烷静脉性:盐酸氯胺酮;丙泊酚;羟丁酸钠B局部 1.对氨基苯甲酸脂类:盐酸普鲁卡因2.酰胺类:盐酸利多卡因;盐酸布比卡因;:盐酸甲哌卡因3.氨基酮醚类、盐酸达克罗宁2. 镇静催眠药1.巴比妥类药物Barbiturates 苯巴比妥2.苯二氮卓类药物Benzodiazepines地西泮3.其它类药物:醛类:水合氯醛酰胺类:甲乙哌酮、导眠能、安眠酮、美索巴莫、甲丙氨酯咪唑并吡啶类:吡唑坦、扎来普隆;褪黑素Melatonin:内源性促睡眠物质3.抗癫痫药巴比妥类:苯巴比妥乙内酰脲类:苯妥英钠丁二酰亚胺类:乙琥胺苯二氮卓类:地西泮苯并氮杂卓类:卡马西平脂肪羧酸类:丙戊酸钠4.抗精神失常药抗精神病药Antipsychotic drugs(抗精神分裂症药Antischizophrenic drugs)吩噻嗪类:盐酸氯丙嗪;奋乃静Perphenazine硫杂蒽类(噻吨类):氟哌噻吨丁酰苯类:哌替啶其它类:二苯并氮杂卓类:丙咪嗪,氯米帕明二苯并环庚二烯类:阿米替林、多虑平苯酰胺类:舒必利、瑞莫必利;氯氮平、氯噻平、马普替林抗焦虑药Antianxiety drugs抗抑郁药Antidepressant drugs抗燥狂药Antimanic drugs 以苯并二氮杂卓类为首选:利眠宁;安定;奥沙西泮;阿普唑仑三环类(TCAs):丙米嗪、氯米帕明、阿米替林四环类(HCA) :马普替林、米安色林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 :异丙烟肼、托洛沙酮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氟西汀、氯伏沙明5.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A解热镇痛药:水杨酸类:阿司匹林乙酰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吡唑酮类:安乃近B非甾体抗炎药:3,5吡唑烷二酮类:保泰松芬那酸(邻氨基苯甲酸)类:吲哚乙酸类:吲哚美辛、舒林酸芳基烷酸类:布洛芬、酮洛芬、吡洛芬奈普生、双氯芬酸钠、芬布芬、1,2苯并噻嗪类:吡罗昔康COX-2抑制剂NO-释放型非甾体抗炎药C抗痛风药:镇痛消炎类药物:秋水仙碱、吲哚美辛、保太松类、布洛芬类、炎痛喜康、肾上腺皮质激素(强的松、地塞米松等)抑制尿酸合成药物:别嘌呤醇促进肾脏排泄尿酸的药物:丙磺舒、苯溴酮、苯磺唑酮6.镇痛药吗啡及其衍生物: 吗啡合成镇痛药: 吗啡烃类:右美沙芬苯吗喃类:喷他佐辛苯基哌啶类:盐酸哌替啶氨基酮类:美沙酮其它合成镇痛药:盐酸哌替;枸橼酸芬太尼) 7.胆碱能神经系统药物A拟胆碱药:1.胆碱受体激动剂:氯贝胆碱;2.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逆:溴新斯的明;毒扁豆碱 不可逆:有机磷3.胆碱酯酶复活剂:碘解磷定B抗胆碱药:1、M胆碱受体拮抗剂(1)茄科生物碱类胆碱受体拮抗剂: 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柳碱(2)合成M胆碱受体拮抗剂:溴丙胺太林、哌仑西平2、N1胆碱受体拮抗剂(神经节阻断剂)3、N2胆碱受体拮抗剂(神经肌肉阻断剂)(1)外周肌松药: a.去极化型: 氯琥珀胆碱 b.非去极化型: 右旋氯筒箭毒碱 c.去极化和非去极化双重作用:溴己氨胆碱(2)中枢肌松药: 氯唑沙宗8.肾上腺素能药物A肾上腺素能激动剂α和β受体激动剂:肾上腺素;麻黄碱α受体激动剂:去甲肾上腺素β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β1受体激动剂;盐酸多巴酚丁胺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B肾上腺素能拮抗剂α受体拮抗剂非选择性的α受体阻断剂:妥拉唑林(Tonlazoline)酚妥拉明(Phentolamine)α1受体阻断剂:盐酸哌唑嗪(Prazosin)α2受体阻断剂:β受体拮抗剂非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β1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非典型的β受体拮抗剂:拉贝洛尔9. 心血管药物第一节降血脂药烟酸类:5-氟烟酸苯氧乙酸酯类:氯贝丁酯;吉非罗齐;菲诺贝特;双贝特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类:洛伐他汀;辛伐他汀第二节抗心绞痛药硝酸酯及亚硝酸酯: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单硝酸异山梨酯、硝普钠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维拉岶米、地尔硫卓、氟桂利嗪β受体拮抗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噻吗洛尔第三节抗心律失常药:I类:钠通道阻滞剂,IA:普鲁卡因胺IB,盐酸美西律IC:普鲁帕酮II类:b-受体拮抗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同上)III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物(钾通道阻滞药) 盐酸胺碘酮IV类:钙拮抗剂:硝苯地平、维拉岶米、地尔硫卓;氟桂利嗪(同上)第四节抗高血压药:I.作用于肾上腺素能系统的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甲基多巴、可乐定、莫索尼定、利美尼定作用于神经末梢的药物:利血平、胍乙啶、胍那佐定、胍那决尔β受体拮抗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同上)II.作用于钙离子通道的药物:硝苯地平、维拉岶米、地尔硫卓;氟桂利嗪(同上)III.扩张血管药物:肼屈嗪(hydralazine)双肼屈嗪(dihydralazine)米诺地尔(minoxidil)吡那地尔(pinacidilIV.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氯沙坦(losartan)依普沙坦(eprosartan )缬沙坦(valsartan,代文)伊贝沙坦(irbesartan)V.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依那普利(enalapril)赖诺普利(lisinopril)阿拉普利(alacepril)培朵普利(perindopril)福辛普利(fosinopril)卡托普利 Captopril 第五节 强心药:强心苷类:地高辛、洋地黄毒苷毒毛甙、铃兰毒苷非苷类强心药;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氨力农 拟交感按类:多巴酚丁胺10.中枢兴奋药和利尿药第一节中枢兴奋药生物碱类:咖啡因、茶碱、可可豆碱酰胺类衍生物:尼可刹米、克罗丙胺、匹莫林、吡拉西坦、奥拉西坦、茴拉西坦苯乙胺:苯丙胺、盐酸哌甲酯、盐酸哌苯甲醇其他类:盐酸甲氯芬酯第二节 利尿药渗透性利尿药:甘露醇 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Na+- K+-2Cl-同向转运抑制剂:呋噻米;布美他尼、依他尼酸Na+-Cl-同向转运抑制剂:氢氯噻嗪、氯噻酮肾小管上皮Na+通道抑制剂:阿米洛利、氨苯蝶啶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螺内酯11.降血糖药第一节胰岛素速效胰岛素:门冬胰岛素短效胰岛素:胰岛素、中性胰岛素中效胰岛素:低精蛋白胰岛素;珠蛋白锌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精蛋白胰岛素;慢胰岛素锌混悬液第二节口服降血糖药A胰岛素分泌促进剂 第一代: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醋酸己脲 第二代: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 第三代口服降糖药:格列美脲B胰岛素增敏剂非磺酰脲类: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噻唑烷二酮:曲格列酮、罗格列酮、吡格列酮双胍类:二甲双胍C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12.抗过敏药和抗溃疡药第一节抗过敏药(H1受体拮抗剂)氨基醚类:苯海拉明及其衍生物、卡比沙明、多西拉敏、氯马斯汀乙二胺类:芬苯扎胺、曲吡那敏丙胺类:苯那敏、氯苯那敏、溴苯那敏、曲普利啶、吡咯他敏、阿伐斯汀三环类:异丙嗪、氯普噻吨、阿扎他定;酮替芬、氯雷他定、赛庚啶哌嗪类:氯环利嗪、布克利嗪、西替利嗪哌啶类:阿司咪唑、特非那定、咪唑斯汀、氮卓斯汀第二节抗溃疡药(Antiulcer drugs)H2受体拮抗剂咪唑类:西咪替丁呋喃类:盐酸雷尼替丁噻唑类:法莫替丁,尼扎替丁哌啶甲苯类:罗沙替丁第三节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13.甾体激素第一节雌激素类药物甾体雌激素类药物:雌二醇、雌酮、雌三醇非甾体雌激素类药物:己烯雌酚第二节 雄激素类药物雄性激素:(具有雄性活性和蛋白同化活性)甲睾酮、丙酸睾酮蛋白同化激素:(雄性作用降低,蛋白同化作用增强)苯丙酸诺龙第三节孕激素类药物孕酮类:黄体酮、已酸羟孕酮;醋酸甲羟孕酮、醋酸甲地孕酮睾酮类:炔孕酮、炔诺酮、异炔诺酮、炔诺孕酮第四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孕甾烷衍生物)氢化可的松;醋酸泼尼松龙;醋酸地塞米松;14.抗肿瘤药物第一节 烷化剂1、氮芥类(芥子气)盐酸氮芥;环磷酰胺2、乙烯亚胺类:塞替派3、磺酸酯及卤代多元醇类:白消安(6-二甲基磺酸甘露醇酯)4、亚硝基脲类:卡莫司汀 Carmustine第二节抗代谢抗肿瘤药嘧啶拮抗物类:如氟脲嘧啶、盐酸阿糖胞苷;嘌呤拮抗物类:如巯嘌呤、磺巯嘌呤钠叶酸拮抗物类:如甲氨蝶啶(氨甲叶酸)第三节其它类型抗肿瘤药生物碱类长春碱;喜树碱;紫杉醇;鬼臼毒素类:依托泊苷、替尼泊苷;抗肿瘤抗生素类多肽类:放线菌素D(更新霉素)、博来霉素、平阳霉素蒽醌类:阿霉素、柔红霉毒、表柔比星金属配位化合物:顺铂;碳铂激素类15.合成抗菌药、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喹诺酮类抗菌药:1.萘啶羧酸类: 萘啶酸2.吡啶并嘧啶羧酸类: 吡哌酸3.喹啉羧酸类: 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喹啉羧酸3环:氧氟沙星Ofloxacin左氧氟沙星4. 8-取代喹啉羧酸类:莫西沙星磺胺类药物:1.长效磺胺:磺胺甲恶唑SMZ;中效磺胺:磺胺嘧啶SD; 短效磺胺:磺胺2.肠道磺胺:磺胺脒;眼部磺胺:磺胺醋酰钠抗菌增效剂:A本身具有活性:甲氧苄胺嘧(trimethoprimTMP) B弱或没活性:棒酸(克拉维酸)C影响代谢:丙磺舒抗结核病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

影响组织代谢和抗过敏药—抗组胺药(动物药理学课件)

影响组织代谢和抗过敏药—抗组胺药(动物药理学课件)
应用:同苯海拉明。 不良反应:同苯海拉明。
二、常用药物
.
马来酸氯苯那敏
作用:又称扑尔敏、氯苯吡胺、马来那敏。 作用与应用:同苯海拉明,抗过敏作用较之强而持
久,中枢抑制和嗜睡副作用较轻。
二、常用药物
.
阿 司 咪 唑(息 斯 敏)
为新型H1受体阻断药。 作用:同苯海拉明,无中枢镇静作用,有较强的抗
过敏作用。 应用:用于季节性和常年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眼结
常用药物有西咪替丁和雷尼替丁
本品主要用于治疗中、小动物胃肠的溃疡、胃炎、胰腺 炎和急性胃肠出血。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等疾病时也 有较好的疗效。
不良反应:常见的有恶心、皮疹、便秘、乏力、头痛、 头晕等。
小结
对抗组胺,使胃酸分泌减少,并抑制引起胃酸分泌的各种因素的一类 药物
主要用于消化系统溃疡、应激或药物引起的糜烂性胃炎和 急性胃肠出血等
膜炎、慢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其他过敏反 应的治疗。也可缓解皮肤病所致的瘙痒。
抗过敏作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息斯敏

扑尔敏 异丙嗪 苯海拉明

对中枢的抑制作用:
异丙嗪 苯海拉明 扑尔敏 息斯敏

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
小结
对抗组胺所致的血管扩张及平滑肌痉挛等作用的一类药物
临床上主要用于皮肤、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及与组胺 有关的非变态性疾病
作用:为较强的H2受体拮抗药,能减少胃液的分泌量 和降低胃液中氢离子浓度。还可抑制胃蛋白酶和胰酶 的分泌,无抗胆碱作用。
应用:用于治疗中、小动物胃肠的溃疡、胃炎、胰腺 炎、急性胃肠(消化道前段)出血和扁平疣、带状疱 疹等皮肤病等。
二、常用药物
.
雷尼替丁(硝呋呱、呋喃硝胺)

常用药品分类方法

常用药品分类方法

常用药品分类方法常用药品可以按照多个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主要有药理学分类、化学结构分类、临床用途分类、用药途径分类等。

以下是对这些分类方法的详细介绍。

1.药理学分类:按照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生物学效应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将药物分为不同的类别,如抗生素、抗炎药、促进细胞生长的药物等。

这种方法便于理解和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助于科学用药。

2.化学结构分类: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来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主要依据药物分子的结构特征,将药物分为不同的类别,如酚类、激素类、抗生素类等。

这种方法有助于研究和发现具有相似结构特征的药物。

3.临床用途分类:根据药物的临床用途将药物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主要依据药物的主要临床应用领域将药物分为不同的类别,如心脑血管药物、抗过敏药物、抗肿瘤药物等。

这种分类方法方便了医务人员在临床上选择合适的药物。

4.用药途径分类:根据药物的给药途径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主要依据药物给药的途径将药物分为不同的类别,如口服药物、注射药物、外用药物等。

这种分类方法便于医务人员和患者正确选择合适的用药途径。

除了上述分类方法外,还有其他一些常见的分类方法,如毒性分类、成分分类、药代动力学分类等。

这些分类方法在不同的场合和目的下都具有一定的科学和实用价值。

药品的分类方法在医学和药学领域被广泛应用,它们有助于对药物进行科学研究、临床应用和药物管理。

同时,药物分类方法也有助于患者和消费者了解和选择合适的药物,减少用药风险。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药物的分类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概括,不同的药物可能具有多种药理学作用和临床应用。

因此,在选择和使用药物时,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合理用药。

2021临床医学 药理学-内脏系统用药-呼吸系统用药-抗过敏平喘药色甘酸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2021临床医学 药理学-内脏系统用药-呼吸系统用药-抗过敏平喘药色甘酸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临哮喘发作,但本药奏效慢,数日甚至数周后才收到防治 效果,对正在发作哮喘者无效。
第三页,共五页。
1本药用于过敏性鼻炎和季节性枯草热,能迅速控制病症。
2外用于湿疹及某些皮肤骚痒也有显著疗效。
3对 运动性哮喘的疗效较好。
第四页,共五页。
内容总结
肥大细胞膜稳定药—色甘酸钠。2抑制肥大细胞裂解、脱粒,阻止过敏介质释放,预防哮喘的发 作。主要用于预防季节性哮喘发作,但本药奏效慢,数日甚至数周后才收到防治效果,对正在发作 哮喘者无效。3对 运动性哮喘的疗效较好
肥大细胞膜稳定药—色甘酸钠
色甘酸钠又名咽泰 药理作用: 在抗原抗体的反响中 1稳定肥大细胞膜 2抑制肥大细胞裂解、脱粒,阻止过敏介质释放,预防哮喘的发作
第一页,共五页。
• 3平喘作用,能抑制反射性支气管痉挛,抑制支气管的高反响性,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引起的支气管痉挛。
第二页,共五页。
哮喘预
第五页,共五页。

几种常见抗过敏药物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

几种常见抗过敏药物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

几种常见抗过敏药物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作者:张志红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08期[摘要]抗过敏药物具有不同药理作用,在变态反应性疾病中有不同特点,如何提升抗过敏药物的应用效果和安全受到重视。

本文梳理了近五年关于抗过敏药物的文献资料,总结了集中几种常见抗过敏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概况,旨在提升抗过敏药物的用哟啊安全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抗过敏药物;药理;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8-0276-01引言抗过敏药物主要包括抗组胺药物、过敏介质阻释剂及免疫抑制剂三个种类,抗组胺药物是治疗过敏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主要药物,狭义的抗过敏药物即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物已从第一代发展至第三代[1]。

随着过敏人群的增多,抗过敏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率随之提高,要求医务人员分析国棉原因及药物药理作用,选择合适的抗过敏药物,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1 抗过敏药物种类抗过敏药物主要指抗组胺药物。

根据抗组胺药物的发展和药理作用,可分为第一代、第二代及第三代抗组胺药物。

其中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具有一定亲脂性,比如苯海拉明、扑尔敏等均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的副作用,在临床中的应用较少[2]。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主要包括西替利嗪、氯雷他定、酮替芬、咪唑斯汀等,属亲属性较强的药物,血脑屏障穿透性低、多数无或仅有轻微中枢神经抑制作用、抗胆碱作用的优势,副作用明显比第一代药物少,但第二代抗组胺药物近期发现存在心脏毒性作用,临床应用逐渐减少。

第三代抗组胺药物是在第二代抗组药物的基础上研制的抗过敏药物,具有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的药理优势,同时有着副作用少、起效快和心脏毒性作用小的优点,比如左旋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丁等,在临床中的应用较广泛[3]。

2 抗过敏药物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2.1 西替利嗪西替利嗪作为我国最常用的抗组胺药物,是第二代抗组胺药物中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率低的优点,口服1h后血浆达到峰值浓度,药效持续24h,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皮肤疾病、哮喘及鼻炎。

药理学大纲-药物分类

药理学大纲-药物分类

第八章抗高血压药药物分类: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①ACEI卡托普利、依那普利、雷米普利、贝那普利②AT1受体阻断药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坎地沙坦2. 钙离子通道阻滞药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尼莫地平、尼卡地平、尼群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卓3. 利尿药(噻嗪类)氢氯噻嗪4. 交感神经抑制药①中枢性抗高血压药可乐定、莫索尼定、甲基多巴②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断药利血平、胍乙啶③α受体阻断药哌唑嗪、特拉唑嗪、多沙唑嗪、乌拉地尔④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拉贝洛尔、卡维地洛5. 血管扩张药①直接扩血管药硝普钠②钾通道开放药米诺地尔、二氮嗪第九章抗心绞痛药1. 硝酸酯类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单硝酸异山梨酯2. 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阿罗洛尔、其他3. 钙通道阻滞药硝苯地平、尼卡地平、氨氯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卓4. 其他抗心绞痛药曲美他嗪、吗多明、尼可地尔、伊伐布雷定第十章抗心力衰竭药物分类11. 作用于β受体的药物①β受体和α1受体阻断药卡维地洛②β1受体激动剂多巴酚丁胺、扎莫特罗2. 减负荷药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a. 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抑制药(ACEI)b. 血管紧张素II受体(AT1)拮抗药②利尿药轻度:噻嗪类;中度:口服袢利尿药或与噻嗪类与留钾利尿药合用;重度:静注呋塞米③血管舒张药④钙通道阻滞剂(二氢砒啶类慎用),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3. 强心苷洋地黄毒苷、地高辛4. 非强心苷类氨力农、左西孟旦药物分类21. 正性肌力药①强心苷②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③其他正性肌力药2. 非正性肌力药①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②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③利尿剂④血管扩张药第十一章抗心律失常药心律失常发生机制:1.冲动形成障碍:①正常自律机制改变;②异常自律机制形成。

2. 触发活动:①早后除极(EAD);②迟后除极(DAD)3. 冲动传导障碍——折返激动:①环形通路,通路长度大于冲动“波长”;②单向传导阻滞;③折返。

过敏与抗过敏药的应用分析

过敏与抗过敏药的应用分析

过敏与抗过敏药的应用分析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药品过敏是很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

药品过敏所引发的后果也是不同的,而抗过敏药的问世,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药品的过敏。

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种种原因,总是存在着滥用抗过敏药的现象。

本文从这些常见的过敏反应与抗过敏的使用出发,分析在实际的应用中的一些问题。

标签:过敏;抗过敏;临床应用;分析1 常见的过敏反应我国的医疗卫生条件越来越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养生的重视,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水平,越来越注重科学的生活方式。

因为对健康的重视和经济的发达,我国的药品种类也越来越多,这也就引导了药品的不良反应也就是药品过敏也越来越多。

药物的过敏也称为药品变态反应,是药品本身和服药患者的体质不适应引起的过敏反应。

其实药品的过敏反应是人体的一种免疫反应,只不过这种免疫反应是不正常的,是一种不适应的提醒。

不论这种反应的程度是大还是小,它都是对人的健康不利的,会因程度不同引起人们的不同程度的不适感,严重的还会引起一些连锁的病变。

根据我们临床的观察,这些药物的过敏反应大致可以分为轻微的和严重的。

轻微的反应有:皮肤潮红、心悸、瘙痒、皮疹、脸色苍白、呼吸困难、心跳加速、药热、哮喘、出冷汗、恶心和呕吐。

而严重的会出现血管性水肿、心悸、紫癫,更严重的可能当时就会休克甚至死亡。

这些症状引起的连锁反应会损害我们的内脏、大脑,所以药物过敏不可轻视。

而药物过敏的发生时间和是不同的,有些药物过敏反应当时就会发生,而有的要用药后的几个小时甚至是几天才会有反应。

大体上来说,药品过敏反应的危害度和发病的时间没有必然联系。

有的药物服用后当时就会出现不良反应,但反应的危害度不大,表现为轻微的;而有的服用几个小时或者几天才会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但是会引起严重的反应,所以我们说发病的时间和表现的危险度上没有必然的联系。

我国的药品越来越多,患者服药的机会也会增多,所以药物过敏反应也明显的比建国以前呈现出越来越多和越来越来频繁的特点。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是一类重要的内源性激素,也是一类常用的药物。

其主要功能包括抗炎、抗过敏、免疫调节、抗应激等作用。

糖皮质激素通过与细胞质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影响蛋白质合成、糖原合成、脂肪代谢、电解质和水平衡等多个生理过程,进而发挥药理学效应。

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作用。

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增殖,减轻炎症反应。

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合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和白细胞介素-6等。

糖皮质激素还可以减少炎性细胞的数量,如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等。

糖皮质激素具有抗过敏作用。

通过抑制过敏源(如花粉、尘螨等)引起的IgE合成和释放及嗜酸性粒细胞的活化和迁移,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糖皮质激素还可以减轻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过敏性皮炎等)的症状,如鼻塞、打喷嚏、咳嗽、瘙痒等。

糖皮质激素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它可以改变细胞免疫的免疫应答,在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T细胞的活化、分化和增殖,减少B细胞的抗体合成和释放。

它还可以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减少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溶酶体酶的释放。

糖皮质激素具有抗应激作用。

糖皮质激素可以增加机体对应激的耐受性,使机体更好地适应应激状态。

在急性应激状态下,糖皮质激素可以提供能量和维持血糖水平,以应对急性应激反应。

在慢性应激状态下,糖皮质激素可以降低机体的感受性,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

临床上,糖皮质激素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在炎症性疾病中,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如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在过敏性疾病中,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过敏反应和瘙痒,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活化和破坏,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在器官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中,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器官的排斥反应,增加移植成功率。

药理学中的药物分类与作用机制知识点

药理学中的药物分类与作用机制知识点

药理学中的药物分类与作用机制知识点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人体生物系统相互作用的科学,了解药物分类和作用机制是药理学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药理学中常见的药物分类以及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药物。

一、药物分类1. 化学性质分类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和性质,药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包括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和生物制品等。

- 有机化合物药物:包括大部分临床应用的药物,如抗生素、镇痛药和抗癌药等。

- 无机化合物药物:如金属化合物药物,例如抗肿瘤金属络合物。

- 生物制品药物:来源于生物体的制品,如生物合成药物、基因工程制品和血液制品等。

2. 药物作用部位分类药物的作用部位也是分类的依据之一,主要分为靶酶药物、蛋白质药物和核酸药物。

- 靶酶药物:作用于酶的活性位点,干扰酶的催化活性,包括酶抑制剂和酶诱导剂等。

- 蛋白质药物:作用于细胞表面受体,调节细胞信号转导和功能活性,如激素类药物。

- 核酸药物:如抗肿瘤药物,通过干扰DNA或RNA的合成或功能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3. 药物临床用途分类根据药物的临床应用用途,药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包括抗生素、抗炎药、抗过敏药等。

- 抗生素: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 抗炎药:减轻炎症反应和炎症相关疾病症状的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 抗过敏药:减轻过敏反应和过敏相关疾病症状的药物,如抗组胺药物。

二、药物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指药物与人体生物系统相互作用产生药效的过程和方式,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合理用药和预防药物副作用。

1. 靶点作用药物通过与特定靶点相互作用,改变靶点的活性或功能,从而产生药效。

- 受体作用:药物与细胞表面或细胞内受体结合,激活或抑制受体信号转导通路,如激素类药物。

- 酶作用:药物与酶结合,干扰酶的催化活性,抑制或促进特定酶的活性,如抗生素和抗癌药物。

- 离子通道作用:药物作用于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改变细胞内外离子传递,如利多卡因和钙离子拮抗剂。

氯雷他定原理

氯雷他定原理

氯雷他定原理氯雷他定是一种常用的抗过敏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

它是一种二代抗组胺药物,相比于一代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的特点是不会引起昏睡等副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氯雷他定的原理及其药理学特点。

一、氯雷他定的原理氯雷他定是一种H1受体拮抗剂,它能够抑制组胺与H1受体的结合,从而减轻过敏反应的症状。

H1受体是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它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组织中,包括肺、肝、心脏、消化系统、皮肤等。

当组胺与H1受体结合时,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反应,如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痒、疼痛等。

而氯雷他定能够竞争性地与H1受体结合,从而阻断组胺的作用,减少过敏反应的症状。

二、氯雷他定的药理学特点1.口服吸收氯雷他定口服后能够快速吸收,峰值浓度一般在1-3小时达到。

它的生物利用度为70-90%,可以与食物一起服用,但不应与高脂肪食物一起服用,因为高脂肪食物会降低氯雷他定的吸收速度和峰值浓度。

2.半衰期氯雷他定的半衰期为8-12小时,但是在肝脏中会被代谢成主要的代谢产物脱乙基氯雷他定,这种代谢产物的半衰期更长,达到24小时左右。

因此,氯雷他定的药效可以持续一整天。

3.分布氯雷他定在体内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肝、肺、肾、脾、淋巴结、胆囊等组织中,但是它不能穿过血-脑屏障,因此不会引起昏睡等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

4.代谢氯雷他定主要在肝脏中通过CYP3A4代谢酶代谢成脱乙基氯雷他定,这种代谢产物是无活性的,会被肾脏排泄出体外。

因此,肝功能受损的患者需要减少氯雷他定的剂量。

5.药物相互作用氯雷他定可以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例如与一些抗真菌药物、抗生素、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同时使用会增加氯雷他定的血浆浓度,从而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因此,患者在使用氯雷他定时应告知医生所有的用药情况。

三、氯雷他定的临床应用氯雷他定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过敏性结膜炎等。

它可以缓解症状,如打喷嚏、流涕、鼻塞、皮肤瘙痒等,同时也可以减轻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摘要】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糖皮质激素在炎症和免疫反应、变态反应、自身免疫疾病和器官移植中的应用。

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免疫细胞的活化,并减少免疫反应。

在临床上,糖皮质激素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疾病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糖皮质激素也存在不良反应,如免疫抑制和骨质疏松等。

在临床应用中需谨慎选择剂量和疗程,以及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阔的前景,但需注意其潜在的不良反应并加以管理。

【关键词】关键词:糖皮质激素、药理作用、炎症、免疫反应、变态反应、过敏、自身免疫疾病、器官移植、临床应用前景、不良反应、注意事项。

1. 引言1.1 糖皮质激素简介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是一类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在人类体内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

糖皮质激素主要通过结合胞浆内部的受体来发挥生理效应,影响糖代谢、脂质代谢、蛋白质代谢及多种生理功能。

糖皮质激素能够调节炎症反应、抗过敏、免疫抑制和应激反应等。

糖皮质激素主要通过结合细胞内受体核转录因子来发挥生理作用。

当糖皮质激素与其受体结合后,形成复合物进入细胞核,调控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这些基因编码了一系列蛋白质,参与了糖皮质激素的多种生理作用。

糖皮质激素在炎症反应中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对于多种炎症性疾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糖皮质激素在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对于多种疾病的治疗都有积极的作用。

其使用也需要谨慎,因为长期和滥用糖皮质激素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

1.2 研究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目的在于深入探讨这一类药物在治疗各种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用药指导,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通过对糖皮质激素在炎症和免疫反应、变态反应和过敏症状、自身免疫疾病以及器官移植等不同情况下的应用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可以进一步认识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特点,为医疗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经验。

《药理学》课程标准

《药理学》课程标准

《药理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Z2431110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培养层次:三年制大专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修课方式:必修课教学时数:72学时总学分数:4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课程简介《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

药理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桥梁。

其目的是通过药理学的理论学习和实验训练,使学生掌握各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其任务是为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合理用药或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2.课程性质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原理的科学。

药理学以化学基础知识为前提,以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等课程为基础,阐明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效应及其原理以及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为正确用药、合理用药、开发新药、评价新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也为揭示生命的秘密、探讨病理过程提供线索。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药理学在联系药学与医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新药的开发与应用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医学生应致力于掌握药物作用和临床应用的基本规律,注重掌握药物的结构与其生物活性以及体内过程之间的关系,以及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4.课程作用药理学是运用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等基础医学知识理解药物的作用。

药理学必须严肃认真地根据客观事实和规律阐明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重要的最近发展,使学生获得各类药物作用规律及作用特点的知识,了解如何正确应用药物防治疾病,并培养学生辩证的科学思维方式,提高及开发他们的智能。

通过《药理学》学习,为临床工作中的药物应用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奠定基础,也为以后学习内科学、外科学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以及增强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

(二)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在课程设计上我们总的理念和思路就是突出桥梁学科的优势,注重药理学科与基础课程、临床课程以及药理学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尽早接触临床实例,理论联系实际。

常用药品分类方法

常用药品分类方法

常用药品分类方法常用药品可以根据其用途、作用机制、化学成分等多种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分类方法。

一、按照用途分类按照药品的用途,可以将常用药品分为以下几类:1. 镇痛类药品: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主要用于缓解各种类型的疼痛。

2. 抗生素类药品: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

3. 抗炎类药物:如布洛芬、糖皮质激素等,主要用于缓解炎症反应。

4. 抗过敏类药品:如扑尔敏、氯雷他定等,主要用于缓解过敏症状。

5. 消化系统药物:包括胃肠道镇痛药、抗酸药、促进消化药等,主要用于治疗胃肠道症状。

6. 心血管系统药物:如降压药、降脂药、强心药等,主要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

7. 呼吸系统药物:如支气管舒张剂、止咳药等,主要用于缓解呼吸系统疾病症状。

8. 神经系统药物:如抗抑郁药、镇静药等,主要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9. 免疫系统药物:如免疫调节剂、疫苗等,主要用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二、按照作用机制分类按照药物的作用机制,可以将常用药品分为以下几类:1. 拮抗剂:如受体拮抗剂、酶抑制剂等,通过阻断受体或抑制酶活性,达到治疗作用。

2. 激动剂:如受体激动剂、酶激动剂等,通过刺激受体或增加酶活性,达到治疗作用。

3. 替代剂:如激素替代剂、促进因子等,通过替代体内缺乏的生物活性物质,达到治疗作用。

4. 调节剂:如酶调节剂、抑制剂等,通过调节体内酶活性,达到治疗作用。

5. 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剂:如镇静剂、兴奋剂等,通过影响中枢神经活动,达到治疗作用。

6. 细胞毒剂:如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剂等,通过抑制细胞增殖或免疫反应,达到治疗作用。

三、按照化学成分分类按照药物的化学成分,可以将常用药品分为以下几类:1. 生物制剂:包括细胞因子、抗体、基因工程制品等。

2. 小分子化学药物:如化合物药物、合成药物等。

3. 天然药物:如中草药提取物、植物提取物等。

4. 矿物元素药物:如铁剂、钙剂等。

5. 放射性药物:如放射性同位素药物等。

药物的分类和使用原则

药物的分类和使用原则

药物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以下是常见的药物分类和使用原则:一、按照用途分类:1. 防治药物:用于预防或治疗疾病,包括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等。

2. 辅助药物:用于改善症状、缓解疼痛或提供支持治疗,如止痛药、抗过敏药等。

3. 调节药物:用于调节机体功能或纠正生理异常,如激素药物、降糖药物等。

4. 对症药物:用于针对特定症状或体征进行治疗,如退烧药、止咳药等。

二、按照药理学分类:1. 化学药物: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进行分类,如抗生素、利尿剂等。

2. 药物作用靶点分类:如β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等。

三、按照来源分类:1. 化学合成药物:通过人工合成获得的药物,如许多抗生素、激素等。

2. 天然药物:从动植物等自然来源中提取的药物,如中草药、生物碱类药物等。

在使用药物时,需要遵守以下原则:1. 医嘱指导:药物使用应按医生或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进行。

不要擅自增减剂量或改变用药方式。

2. 合理用药:根据疾病的诊断和病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注意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副作用等信息。

3. 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有些人可能对某些药物过敏或不耐受。

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身体状况,并及时就医咨询。

4. 药物相互作用:某些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在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应咨询医生或药师,并告知所有正在使用或计划使用的药物。

5. 使用期限与储存条件:注意药物的有效期限和储存条件,过期药物不应再使用。

正确储存药物可以保证其药效和安全性。

6. 不滥用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但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性增强。

使用抗生素时应严格按照医嘱使用,并不应用于病毒感染等无效果的情况。

请记住,药物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使用时应谨慎,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过敏药物的种类、 药理学和临床应用
李 #--’’# 明 华 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
抗过敏药物也称抗组胺药物, 随着药理学的不 断发展, 抗组胺药物已经发展到六大类近百种品种。 目前通常将抗组胺类药物分为第一代抗组胺药物、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和第三代抗组胺药物, 目前以苯 海拉明、 扑尔敏和异丙嗪等为代表的第一代抗组胺 药物因具有较强的中枢神经抑制作用而逐渐被第 二、 三代抗组胺药物所取代。 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具有较强的中枢神经镇静和 抗胆碱等副作用, 常用的包括苯海拉明、 扑尔敏、 非 那根 (异丙嗪) 、 赛庚啶、 曲吡那敏和去氯羟嗪等, 该 类药物副作用较多, 特别是中枢抑制作用可以降低 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由于第一代抗组胺药的低廉价 格而仍然在临床上使用。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的最大特点是无镇静作用或 镇静作用轻微, 而且具有起效快和作用时间长的优 点, 抗胆碱副作用也较少, 临床常用的包括西替利 嗪、 氯雷他定、 曲普利定、 氮" 斯汀、 酮替芬、 特非那 丁和阿司米唑等, 但是近年来发现某些第二代抗组 胺药物具有心脏毒副作用, 其中特非那丁 (商品名敏 迪、 比斯妥、 特费定) 和阿司米唑 (商品名息斯敏) 已 经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 ./0) 所否定, 而逐渐 被临床淘汰。 与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相比, 第三代抗组胺药物
#
食物过敏的预防和治疗
& $ ! 预防和替代疗法 一旦确诊患者为食物过敏, 应严格禁食可疑的过敏食物, 指导患者制订一个适 合食物过敏患者的饮食方案, 其要求是既要清除食 物中的变应原, 又要使患者能获得足够的营养成分, 故应选择一种营养相宜的食物替代品以代替饮食中 剔除的食物, 如牛奶过敏的患者可采用豆奶或羊奶 代替, 但羊奶和豆奶有时也可诱发过敏, 这时可采用 米汁和油脂的混合物或鸡汤来替代。对花生、 坚果 类、 鱼和甲壳类海产品的过敏患者往往需要终生禁 食。应让患者和患儿家长阅读食物成分表并识别常 见变应原名称, 以避免患者误食含有变应原的食物。 在外吃饭时应问清楚食物的成分, 如对花生或芝麻 过敏的患者应注意涮羊肉调料或凉拌菜中可能含有 花生酱或芝麻酱, 进食时应注意。对过敏食物的烹 饪或加工也可减轻食物的变应原性, 如将牛奶加热 #’ 分钟后可以大大降解牛奶的变应原。 & $ # 食物免疫耐受治疗 食物免疫耐受治疗也称 口服脱敏治疗。是食物过敏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 应从食用极少量过敏食物开始, 通常以克计算或采 用稀释的浓度来逐渐增加食物的数量, 使患者对过 敏食物逐渐产生耐受性, 如牛奶可以从稀释 !’’’ " 根据有无反应逐步增加 !’’’’ 倍的浓度定量口服, 浓度。目前还没有资料证实口服或肠道外的免疫耐 受治疗可以诱发呼吸道症状。在耐受治疗过程中可 每隔 # " ( 年进行一次食物特异性皮肤试验或食物 激发试验以判断患者是否已对过敏食物产生耐受 性。 & $ & 药物治疗 食物过敏的药物治疗应当按过敏 症状而定, 常用药物包括以下各种: 目前国 # $ # $ $ 抗组胺药物 对各种食物过敏均有效, 内常用的药物有西替利嗪 !’)*, 每日 ! 次, 氯雷他 每日 ! 次。 定 !’)*, 常 # $ # $ ! 抗胆碱药物 主要适用于消化道过敏患者, 每日 & 次; 或普鲁本辛 用药物有阿托品 ’ $ !( " &)*, 万方数据 腹痛较重者可皮下注射阿托品。 !()*;
常用抗组胺药物的药理学特征
血浆半衰期 (小时) )&* ,&’ % & !# %" ( %# !) ( ) !0 天 !(# !% & !’ %* / & !! %" !! ! ( / 2 %" ( ( ) 双相) 作用持续时间 (小时) )&’ ,&’ )&’ )&’ )&’ !% !% & %) !/ & %) 1 %) !" & !% !% 1 %) !/ & %) )&’ !" & !% %" & %) %) ( ) !" & !% 是否透过血脑屏障 + + + + + + . . . + . . . + + + . +
症状较重者可口服强的松 !’ " 每 日 ! 次。全 身 症 状 重 者 可 给 予 地 塞 米 松 &’)*, ( " !’)*加入 (+ 葡萄糖液 #(’ " (’’), 中静脉滴注。
糖皮质激素
对于诱发哮喘症状及过敏性鼻炎者可吸入糖皮质激 素, 包括氟替卡松 (辅 舒 酮) 、 丙酸倍氯米松 (必 可 酮) 、 布地奈德 (英福美) 等。 为 肥 大 细 胞 膜 稳 定 剂, 口服 # $ # $ " 色甘酸钠口服 每日 & 次。也可吸入给药用于预防呼吸道过 #’)*, 敏。 止痛、 止痒等药物, # $ # $ % 各种对症治疗 包括平喘、 可按不同情况酌情使用。 脾 # $ # $ & 中医治疗 消化道过敏患者常有脾胃不和, 肾阳虚等症, 可根据辨证给予大建中汤、 五苓散、 补 中益气汤、 理中汤和金铃子散等, 针灸中脘、 足三里 等穴亦有一定疗效。
峰值浓度时间 (小时)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抗组胺药物根据化学结构的不同而分为羟胺 类、 乙醇胺类、 吩嗪类、 哌嗪类、 哌啶类和乙二胺类, 这些制剂在体内的吸收和分布十分相似, 但又各有 特点。某些羟胺类抗组胺药物有中枢神经兴奋作 万方数据
哌嗪类有中等程度的镇静作用和一定的镇吐作用; 哌啶类中的大多数药物镇静作用轻微或无镇静作 用, 抗组胺活性较强, 且药理作用也较为广泛如肥大 细胞膜保护作用等。 ! 临床常用的抗组胺药物 赛特赞、 斯特林、 仙 ! " # 西替利嗪 商品名西可韦、 特明等, 该药以其疗效显著和副作用较少已成为第 二代抗组胺药中的主要药物, 也是目前国内最常用 的抗组胺药物。西替利嗪口服后吸收迅速, 口服后 作用时间持续 !$ 小时。西替利 # 小时作用达高峰, 嗪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过敏性皮肤病、 过敏性 鼻炎和过敏性结膜炎, 近年来在防治过敏性哮喘方 面也取得一定效果。常用剂量为成人 #%&’, 每日 # 次。( 岁以上儿童的口服剂量为 )&’, 每日 # 次。其 副作用主要包括轻微的镇静作用、 口干, 偶尔出现头 痛和眩晕等。西替利嗪的心脏毒性明显小于特非那 丁、 息斯敏和氯雷他定。 *+, 将西替利嗪划为孕妇 用药较安全的 - 类, 故可用于妊娠期妇女。 开瑞坦。是我国目 ! " ! 氯雷他定 商品名百为坦、 前常用的另一种第二代抗组胺药。口服后吸收迅 速, 半衰期为 / . ## 小 # . # " ) 小时达血浆峰值浓度, 时。具有起效快, 作用时间持续 !$ 小时, 无嗜睡和 中枢神经抑制作用等优点。成人和 #! 岁以上者, 临 床推荐剂量为 #%&’, 每日 # 次,! . #! 岁儿童的剂 每次 )&’, 每日 # 次, 体 量为, 体重 0%1’ 或以下者, 重 2 0%1’ 者的剂量与成人相同。本品可空腹服用。 中枢神经抑制副作用的发生率很低, 抗胆碱作用也 较轻微, 偶有眩晕、 头痛、 疲劳和口干等, 消化系统的 副作用轻微。近年来研究证实氯雷他定和其他第二 代抗组胺药物一样, 偶可导致心脏副作用, 应引起重 视。*+, 将氯雷他定划为孕妇用药中较安全的 类。 是目前我国批准 ! " 0 地氯雷他定 商品名芙必叮, 上市的第一个第三代抗组胺药, 其药理作用与氯雷 他定相似, 但作用更强, 副作用更少。口服吸收良 好, 口服约 0 小时达血浆峰值浓度, 半衰期约 !3 小 时, 虽然尚未获得 *+, 批准, 但 !%%# 年 # 月已在欧 洲批准上市, 临床可用于治疗各类过敏性疾病, 与第 一代和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相比, 具有作用强、 起效 快、 作用时间长、 毒副反应低等优点。成人和 #! 岁 以上儿童每天 )&’, 虽然剂量仅为氯雷他定剂量的 而抗组胺作用更强。没有发现明显的心脏毒 )%4 , 万方数据 副作用, 中枢神经抑制副作用的发生率很低, 抗胆碱
!( !!!!!!!!!!!!!!!!!!!!!!!!!!!!!!!!!!!!!!!!!!!!!!!
《中国临床医生》#’’& 年 第 &! 卷 第 1 期(总 (#2)
到患者的依从性, 通常粮食、 肉类、 蔬菜先各选 ! " #
!$!$"
#$#$#
种, 以免患者因乏味而拒绝试验。 反 食物日志 食物日志可帮助发现过敏食物, 复发作的患者可进行 ! 个月以上的主动性连续逐日 逐餐的详细记录, 对于发作不频繁的患者, 可以采用 回忆性记录, 即在发病后回忆发病前 #% 小时内的饮 食种类, 以提供医生参考。
用; 乙醇胺类通常有较强的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和较 强的抗胆碱作用; 乙二胺类往往有中等程度的镇静 作用和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 吩嗪类有明显的抗胆 碱作用和镇吐作用, 也有一定的镇静和光敏感反应;
#3 !!!!!!!!!!!!!!!!!!!!!!!!!!!!!!!!!!!!!!!!!!!!!!!
《中国临床医生》!%%0 年 第 0# 卷 第 9 期(总 )!9)
(总 #%/) 《中国临床医生》%"", 年 第 ,! 卷 第 0 期 !’ !!!!!!!!!!!!!!!!!!!!!!!!!!!!!!!!!!!!!!!!!!!!!!!
的副作用更少、 疗效更好, 特别是心脏副作用显著降 低, 包括左旋西替利嗪、 非索非那丁、 地氯雷他定和 乙氟利嗪等。目前进入临床使用的第二代和第三代 抗组胺药物已达 !" 余种, 本文主要介绍这些具有抗 组胺性质的第二代和第三代抗组胺药物。 ! 抗组胺药物的药理学特点 大多数抗组胺药物口服给药吸收良好, 主要通 过肝脏代谢,首过效应较为明显, 口服生物利用度 在 #"$ 左右。药物吸收后可在体内广泛分布, 包括 皮肤、 粘膜和支气管。儿童对抗组胺药物的消除速 度快于成年人。第一代抗组胺药物通常在口服后 第二代和第三代抗组胺 % & ’小时达峰值血药浓度, 药物通常在口服后 " ( # & ! 小时达峰值血药浓度, 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