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大水文学原理Ch9
水文学原理课件37856
一、水量平衡(续)
2. 河流流域水量平衡方程 (1)闭合流域(没有流域来水)的水量平衡方程
记Px=P,RI=0,qa=0,RO=R : 某 时 段:P=E+R ±W 多年平均:P=R+E
(2)不闭合流域(有外流域来水)的水量平衡方程 某 时 段:P= RO -R I+E±W
一、水量平衡(续)
3. 全球水量平衡方程
第二节 水文循环现象
水文循环的原因(外因、内因)
地
降水P
表
径
蒸发E
流
RS
陆地 包气带 下渗F
壤中流RSS
E
基岩
地下径流Rg
P
海洋
蒸腾ET
水的不断蒸发、输送、凝结、降落、产流、汇流的往复循环过程
第二节 水文循环现象(续)
大循环和小循环
大循环:海洋→大气→大陆→海洋(纵向+横向) 小循环:海洋→大气→海洋(海洋小循环)
------222---222222000000000
沙
------222---222222000000000
------111---111111000000000
通
南通节制闸 任港
姚港
西界港口 东界港口
000000000
------111---111111000000000
000000000
000000000
黄沙
------111---111111000000000
000000000
海洋泾口
------111---111111000000000
沙
四号坝
狼
000000000
山
------111---111111000000000 ------333---333333000000000
扬大水文学原理Ch1-2章
第一章 绪论
• • • • • • 水文学? 水文学的研究对象 水文学的发展动力 水文学的分支学科 水文学研究方法 《水文学原理》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第一节 水文学的研究对象
• 1.水文学的定义Definition of Hydrology
研究地球系统中水的运动、循环和时空 分布规律,水的自然和社会属性,水与生态 环境相互关系(作用)以及在水旱灾害防治、
空间尺度最小,开放式循环系统。
4、水文循环的作用和意义
地球上总水量13.86亿Km3,
参与循环的约57.7万Km3,0.0416%。 (1)调节气候; (2)塑造了地球表面; (3)形成了巨大的水利资源; (4)形成一切水文现象。 5、水文循环的影响因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气象因素——如温度、风速、风向、湿度等;
(principles of Hydrology)
水文学原理
扬州大学·水利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课程认识
一、水文学原理的主要内容
何为水文学?水文学原理是什么? • 1.各种水体的形成、演变; • 2.水体形成的成因、演变的规律; • 3.研究水体形成成因、演变规律 的方法。
二、学习目的
• 1.掌握水文现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 • 2.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为后续课程学习、水文学科研究打下基础。
1871,圣维南(St.Venant)方程组--明渠缓变不稳定流运动
规律
• 第二阶段:20世纪初至五十六年代
1914,黑曾(Hazen),水文频率计算; 1932,谢尔曼(Sherman),单位线; 1935,霍顿(Horton),均质包气带产流理论; 1938,麦卡锡(Macarthy),马斯京根(Muskingum) 洪水演算方法;
水文学原理
CM
A 小。 4
10
解:对A ψg= 10cm, ψp= 2cm, Φ=12cm
对B —B V= - 3×10-8 × (6-12)/10 =1.8 × 10-8m/s
B
三 非饱和土壤水运动的基本方程 l 非饱和水流的运动方程
V =−K(θ)dΦ ds
0
19
20
29
36
(H2O)2 41
58
59
50
51
(H2O)3 59
23
21
21
13
HH O
-+ -
+
O H O H H 液态水的闪动簇团模型
H HH
O
O H
H O
O
HO
H
H
OHO
H
HO
H H
H
H
H OH
H
O
H
H HO
H O
HH O
HH O H
H
HH O
OH
O
H
O H
HH
O
O H
H H OH
OH
海水密度的表示方法
水
水
量
量
湿润带
l 饱和带 l 水分传递带 l 湿润带 l 湿润锋
湿润锋
第二节 非饱和下渗理论
忽略重力作用的下渗 (一) 设D(θ)= D = 常数
f = (θ 0 − θ i )
D πt
(二) 设D为含水量θ的函数
f = 1 St 2 2
第三节 饱和下渗理论
一 基本假定 1. 水分分布带是完全饱和的。 2. 下渗锋面与下层土壤含水量具有明显
降水主要是降雨和降雪,其它形式 的降水还有露、霜、雹等。
扬大水文学原理Ch9
洪水波运动过程中,过水断面面积A随时间t的变化与流量Q 沿河长x的变化是相互抵偿的。
三、动力方程
原理: 水流元素运动方向总动量变化 = 沿水流方向作用力的合力。
压力
1 p p x 2 x
x
p T
1 p p x 2 x
W p 作用于水流元素上的总 压力为 x x 可以认为缓变流断面上 各点的动水压力分布符 合静水压力分布规律。
第一运动的特征量
(1)附加比降:洪水波水面相对于稳定流水面的比降。可近似地
用洪水波的水面比降和稳定流水面比降的差值来表示 (p.103).即
i i i0
附加比降可正可负,涨洪时,即对于波前,附加比降为正;落 洪时,即对于波后,附加比降为负. (2)位相:洪水波轮廓线上的每一点都占据一定的相对位置,这
水流方向合力 压力 重力分量 阻力 (A y Ai0 Ai f )x x
V V y Ax( V ) Ax( i0 i f ),等式两边同除 Ax,得: t x x
附加比降项
提醒:河长 课件符号x 书上符号l
y V V 1 V i0 i f x g x g t
等价于以下微分方程组 : dx dQ Ck dt dA dQ 0 dt
表明运动波总是向下游方向传播,Ck=dQ/dA;洪水波运动方 向,任何一个相应流量在运动过程中都不发生变化。
运动波是一种没有坦化现象的洪水波,但有可能产生 变形。如果波速Ck不随水深或流量而变,则不变形。但由 于波体中各点的水深不同,而波速与水深成正比,对向下 游传播的洪水波,波峰点的波速大于波前或波后任意点的
摩阻项
提醒:河底比降 课件符号i0 书上符号s0
《水文学原理》课件
水文学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水利工程规划
水文学为水利工程提供基础数据 ,如流域的径流量、水位、流速 等,帮助规划者评估工程对流域
水文环境的影响。
洪水预测与管理
水文学通过分析历史洪水数据, 预测未来洪水趋势,为洪水预警
和防洪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水资源评价与开发
水文学研究流域的水资源量、分 布和变化规律,为水资源评价、 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重要依据。
意义
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圈和大气圈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地球上水的重要运动和循环过 程,对地球表面的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水循环的环节与过程
环节
水循环包括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 。
过程
水从海洋蒸发后形成水汽,通过气流 输送到陆地,在陆地形成降水,再通 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等方式回到海洋 ,完成一个循环。
水文学观测的现代技术
遥感技术
利用卫星或飞机搭载的 遥感设备,对大面积水 体进行快速、准确的观
测。
自动监测技术
利用传感器、数据采集 器等设备,对水体各项
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GIS技术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 水文学数据进行空间分
析和管理。
数学模型
利用数学模型模拟水文 学过程,预测水文学变
化趋势。
水文学观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体类型与特征
河流
地下水
河流是流动的水体,由雨水、融雪等 补给,具有水位、流量、流速等特征 ,是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地下水是储存在地下的水体,主要由 降水、地表水渗透形成,具有水位、 水质、储量等特征,是重要的水资源 之一。
湖泊
湖泊是静止的水体,主要由河流、地 下水等补给,具有水深、水质、湖岸 线长度等特征,对周边生态环境有重 要影响。
水文学原理水文预报:水文预报原理与方法多媒体课件(水文培训班)
扬
州
大
学
水
利
学
院
第一章
1、水文预报的任务和内容;
绪论
2、水文预报的作用;
在绪论中主要介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我国的水文情报预报工作及预报技术的发展;
一、水文预报的任务和内容 水文预报——是对自然界各种水体未来的水文现象及其变化进 行预报。它的任务就是分析研究水文现象的演变规律和水文预报技 术、预报方法,从而迅速地、准确地提供水文现象的定量或定性预 报。所以水文预报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 水文预报——就是根据已知的信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水文状态 作出定性或定量的预测。 按水体在地球上所处空间位置的不同水文预报可分为: 海洋水文预报 陆地水文预报
洪水波在传播的过程中会发生展开和扭曲变形,正是由于产生变形,使河 段上下游站的洪水过程相应而又不相同的现象。利用这种现象可以由已知的河 段上游站的洪水过程来预报下游站的洪水过程。另外在实际预报时,并不需要 预报整个洪水波在某一时刻沿程的水力要素,只要根据上游站某时刻已出现的 水位(流量),来推求下游站未来某时刻的水位(流量)。由此引出相应水位 (流量)的概念。 相应水位(流量)——沿河传进的洪水波的某一个位相点,先后经过河段上 下游站时所测得的水位或流量。相应流量在传播的过程中要发生变化,并引起相 应水位的变化。因此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研究相应水位关系的实质是研究 其相应流量在河段传播过程中流量值和传播速度值的变化规律,而造成洪水波变 形的内因和外因是造成相应流量及其传播速度变化的原因。也就是要分析造成洪 水波变形的具体原因。
扬大水文学原理Ch10
d Q (t ) I ( ) (t )
(t ) Q ( t ) I ( ) d 0
t
应用等流时法进行流域汇流计算举例 已知:(1)时段长为t 的净雨过程h1、h2、h3 (2)出流时间在0~t、
t~2t 、2t~3t间的等流时面积分别为1、 2、 3。
0
t
t A(t ) Q(t ) I ( )d 0 将 Q( t ) 0 ( 0 ,t )I ( )d 与 t (t ) / Q (t ) I ( )d A 0 ( 0 ,t ) ( 0 ,t )
将(2)代入(1)得:
d n 1Q d nQ dQ d m 1I d mI dI bn n 1 bn 1 n ...... b0 Q I am m 1 am 1 m ...... a0 dt dt dt dt dt dt
引进微分算子
D
d dt
上式又可简化为:
f a0 I
f I
其中
a1
…… am
f I
m
f b0 Q
b1
f Q
m0
a
……
m
m
m
I bn Q
n 0
n
n
bn
f Q
n
I(t)、Q(t)、S(t)之间的关系最终可简化为:
dS ( S — 全流域蓄量) dt 简化性流域蓄泄关系(“水库”作用) S b0Q (b0 — 系数) I (t ) Q (t )
二、流域蓄泄关系 (区分河槽蓄量变化关系) 令流域蓄水量S,那么在前面讨论的流域调蓄作用必然受到下列 流域水量平衡方程的支配。
水文学原理 CH9 流域产流
第Ⅰ类
第Ⅱ类
Rs+Rint+Rg
第Ⅲ类
Rs
第Ⅳ类
冲积平原
Rsat+Rg
流量过程线上的主要尖峰都是由槽面降水形 成的直接径流(Rs) ,或者由逐步扩大的 饱和地面径流(Rsat)所造成的,而过程线 总量则主要是由壤中水径流(Rint)组成 的。
第三节 流域产流特征分析
一个大流域是由许多小流域构成的,而小流域又是由更 小的集水单元(山坡流域)所组成的。由于流域内地形地貌、 地质条件、植被类型、土壤类型、包气带厚度、地下水埋 深、土壤湿度及降雨等存在差异,所以流域各点的产流特征 必然存在差异。流域产流的特点: 流域产流由不同的产流模式组成; 流域中占主导地位的产流模式决定了流域产流的基本特征; 在一定条件下,非主导产流模式可以转化为主导型产流模 式。
A1 A2 A3
A6
A5
A4
三、水源划分 前面所求的为总径流量R:R=Rs+Rg 。这里所 讲的是两水源划分方法。 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汇流的规律是不相同的。 因此,由已知 PE 求得径流量 R 后,还需再分成地 面和地下两部分,以便进行汇流计算。 按照蓄满产流模型:产流面积上,包气带缺水 量已经满足,产流量 R 按稳定下渗率 fc 下渗,下 渗的水量形成地下径流 Rg ,超过稳定下渗率的部 分形成地面径流 Rs 。(只有在产流面积上才有地 下径流产生)
流域产流特征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分析流域的气候及下垫面特征
长年气候干燥的流域,常以超渗模式产流; 长年气候湿润的流域,常以蓄满模式产流。 若下垫面土壤颗粒细小、结构密实、植被差,地下水埋 深大,则常以超渗方式产流; 若下垫面土壤颗粒较粗、结构疏松、植被好,地下水位 高,则常以蓄满方式产流; 我国长江以南的绝大部分地区,属典型的蓄满产流 区;西北干旱地区的一些内陆河流,属典型的超渗产流 区;其余地区属于混合产流区。
水文学原理(全套课件上158P)
第三节 水文学的分支学科 (Major Branch Subjects of Hydrology) 1 、按理论或应用可分为:
2、按水体可分为:
3、按应用的对象可分为:
4、按水文学的研究方法分类:
第四节 水文学的研究方法
(Methodologies on Hydrology)
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途径 (Interdisciplinary appoach)
第一阶段:十九世纪
1856年,Darcy定律-渗流运动定律
1871年,圣维南(St. Venant)方程组 (明渠缓变不稳定流运动规律)
第二阶段:二十世纪初至五六十年代
1914年,Hazen,水文频率计算 1932年,Sherman,提出了单位线 1935年,Horton,产流量计算 1938年,MaCarthy ,提出Muskingum法
水文学是地球物理科学的一个分支 水文学又是水利工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文学又具有社会科学性 水文学是水利工程科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技术科学)
水文学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 基础(社会科学)
第二节 水文学发展的动力
(Driv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ydrology)
研究地球系统中水的运动、循环和时空 分布规律,水的自然和社会属性、经济属性 ,水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作用)以及在水 旱灾害防治、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水环境 保护中的应用的科学称为水文学。
2、水文学的研究内容(Research fields of Hydrology)
揭示地球系统中水的运动规律、水的 循环机理和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实验途径(Experimental approach) 流域水文模拟(Hydrological Modelling) 确定性与随机性研究方法的结合 (Combination of deterministic and stochastic approaches)
扬大水文学原理Ch6-7章
q 0.622
e (e — 水汽压; P — 环境大气压。 ) P
故: E 0.622 K w
de
P dz
Kw难确定,所以引入空气紊动力学中水平方向切应力的概念:
K m
du ( — 水平面上的切应力; u — 风速; K m — 紊动粘滞系数。 ) dz
当与高程无关时, 任意高度 = 0= u*2(u*—剪切速度) ,故:
水文学原理
第六章 蒸散发
L/O/G/O
主要内容
1 蒸发现象及其控制条件 2 3 4 5
水面蒸发 土壤蒸发 植物散发 流域总蒸发
第一节
蒸发现象及其控制条件
1 与蒸发有关的基本概念
蒸发 :水分子从物体表面(蒸发面), 向大气逸散的现象。
凝结 :水汽分子从空气中返回水面的现 象。
K w u*2 e1 e2 K w (u 2 u1 )( e1 e2 ) K w E 0.622 0.622 ( 0 .7 ) K m P u 2 u1 K m P c 2 [ln( z 2 )] 2 Km 1 z1
取z1为风速 0的高度,则u1 0,z1 k s e
c2 c1
若进一步假定e1=es, 其中 es-水面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则:
Kw (u2 ) E 0.622 (es e2 ) B(es e2 ) z2 2 2 K m P c1 [ln( z1 )] 风速与糙度的函数
(三)综合法或彭曼法(将水汽输送法与热量平衡法相结合)
Kw (u2 ) (es e2 ) B(es e2 ) 根据水汽输送法: E 0.622 z2 2 2 K m P c1 [ln( z1 )]
水文学原理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水文学概述 • 水文循环与水体 • 水文要素及其测量 • 水文学研究方法 • 水文学应用 • 未来水文学研究展望
01
水文学概述
水文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定义
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起源、 分布、循环、物理化学性质及水 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
包括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 冰川、湖泊、河流、水库、土壤 水、近海水域和生物体内的水等 。
水资源调查与评价
通过水文监测、水文实验、水文计算等手段,对水资源的数量、质量、
时空分布等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价,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02 03
水资源规划与配置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以及水资源条件,制定水资 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规划,合理配置和调度水资源,以满足生产、生活 和生态用水的需求。
水权与水市场管理
通过建立水权制度,明确水资源产权关系,规范水资源的取用、转让和 交易行为,发挥市场机制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进水资源的节约、 保护和高效利用。
水利工程设计与建设
水利工程规划
根据河流流域的水文、地形地貌、 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社会经济状 况,进行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 以满足防洪、灌溉、发电、供水
流向
流向是指水流的方向,可 以通过流向仪进行测量。
水温、水质、水深的测量
水温
水温是指水体的温度,可 以通过温度计进行测量。
水质
水质是指水体的物理、化 学和生物特性,可以通过 水质监测仪进行测量。
水深
水深是指水体的深度,可 以通过水深测量仪进行测 量。
04
水文学研究方法
实地调查法
总结词
实地调查法是水文学研究中最基础的方法之一,通过实地考察和测量获取第一手 数据。
水文学原理(水文水资源绪论及第一章)PPT课件
%
淡水亿 km3
%
96.54
0
0
地表水
0.242541
1.75
0.2417
69.0
地下水
0.23700
1.71
0.1083
30.916
土壤水
0.000165
0.001
0.000165
0.047
大气水
0.000129
0.0009
0.000129
0.037
生物水
0.0000112
0.00001
0.0000112
承压水
大气降水
水汽水平运动
地面 蒸发 根系吸收
蒸腾 内陆
海陆间
海上
滴落 地表径流
根系吸收 地下径流
蒸腾
滴落 根系吸收
水面蒸发 海洋
2.水文学的研究内容:
水文学作为地球物理科学的一个分 支,主要研究地球系统中水的存在、分 布、运动和循环变化规律,水的物理性 质、化学性质,以及水圈与大气圈、岩 石圈和生物圈的相互关系。
各省会城月市份 分月降雨量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份
降雨量(mm)
北 京 天 津 石家庄 太 原 呼和浩特 哈尔滨 长 春 沈 阳
上 海 南 京 合 肥 杭 州 福 州 南 昌 武 汉 长 沙 南 宁
香 港 澳 门 台 北
年径流量(亿m3) 牋巴西 牋俄联邦 牋加拿大 牋美国 牋印度尼西亚
中国 牋印度 牋日本
各主要国家的年径流总量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扬大水文学原理Ch3-4章
Page 10
流域:指河流某一控制断面以上汇集地面水和地下水的区域称 为河流在该断面以上的流域。
流域: 地面分水线包围的区域。
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重 合的流域称为闭合流域; 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不 重合的流域称为非闭合流域。
距离; 从流域出口断面至分水线的最大直线距离 用流域平面图形几何中心轴的长度(流域
轴长)表示,即以出口作同心圆,每个圆 与分水线边界的两个交点连一割线,各割 线中点连线的总长度。
如何求具体值?适当比例尺的地形图量测计算
2 流域特征
➢ 2.1流域的几何特征 流域面积、长度、平均宽度、形状系数
(3)流域宽度
水分以各种形式从大气到达地面统称降水。包括雨、雪、露、
霜、冰雹等。
本章重点是降水的基本要素,降水的成因及类型、降水特征及 表示方法,降水资料的分析,区域平均降水量的计算。
第一节 降雨的类型 、特征及表示方法
一、降雨的成因和类型
(一)降雨的成因
一般将在水平方向上物理属性比较均匀的大块空气称为气团。
水文学原理
(principles of Hydrology)
扬州大学·水利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水文学原理
本章主要内容: 1.河流--水系:概念、特征及表示方法 2.分水线--流域:概念、特征及表示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节 河流与水系
1.基本概念
河流——接纳地面水和地下水的天然 泄水道。
干流-支流,一级支流、二级支流…… 左岸-右岸,凹岸-凸岸,河谷-河槽 (河床) 河流一般可以分为五段:河源、上游、 中游、下游、河口。
n
扬大水文学原理Ch11-12
三、风沙沉积 强风吹过沙源区,会卷起地表的泥沙颗粒,其中,稍大沙粒因 重力作用移动距离小而降落在附近的河中,稍小沙粒则会被风挟带 到远处再降落到河中。
态:当 Py W时,沙粒将悬浮于水流 中;当T、Px和Py对A点的顺时针 方向力矩大于W对A点的逆时针方向力矩时,沙粒将向前滚动。
根据泥沙运动与水流速度之间的关系,河流中泥沙可分为: 悬移质、跃移质、推移质。
三、悬移质泥沙的运动规律 悬移质泥沙常简称为悬沙,我国各大河流泥沙中悬沙占主要部 分。水流紊动使泥沙颗粒悬浮,重力使之下沉,两种力的作用制约 了悬沙的运动。
4、河流泥沙的颗粒级配——常用泥沙颗粒级配曲线来表征河流 泥沙颗粒组成特征。它以泥沙颗粒的直径为横坐标,以小于这一直
径的泥沙在全部沙样中所占得重量百分比为纵坐标。 5、河流泥沙的水力粗度——是用泥沙的沉降速度来表示泥沙粒
径的大小,又称为泥沙的水力粗度。以cm/s计。
二、泥沙运动特征分析
合力
T 对泥沙运动进行理论分析时,通常假定运动沙
(1)半日潮——在一个太阴日内发生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而且这两个高潮和两个低 潮的潮差和涨落潮时几乎相等,潮位过程为对称的余弦曲线。
(2)全日潮——在一个太阴日内,只有一次高潮和低潮。 (3)混合潮——又分为不规则半日潮和不规则全日潮两类。不规则的半日潮是指在一 个太阴日内也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但潮差不等,涨潮时和落潮时也不等;不规则全日 潮则是在一个太阴日内,出现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但涨落潮历时不等,不像全日潮那样 规则。在半个太阴月中大多数太阴日为不规则半日潮,而不规则全日潮的天数不超过7天。
水文学原理——精选推荐
水文学原理1、地球上的水主要受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两种作用而不停地运动,其表现形式可概括为四大类型,即降水、蒸发,渗流和径流,统称为水文现象。
2、水文学研究地球上各种水体数量的形成、运动、分布规律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转化,同时也研究各种水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水文学原理主要是研究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河口等水体(其中主要是河流)的水文现象和水文规律,以水文循环为核心、河流水文规律为重点,阐明水文循环各要素和水文现象的物理机制和相互转化关系及其时空变化规律。
4、水文现象的基本特性:水文现象时程变化的周期性与随机性的对立统一;水文现象地区分布的相似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
5、水文现象的研究方法:由水文现象的基本特征可知,对水文现象的分析研究,都要以实际观测资料为依据。
按不同目的要求,可把水文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归结为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地理综合法三类。
6、水文循环:自然界中水分不断蒸发、输送和凝结,形成降水、径流的循环往复过程。
7、水文循环的分类:根据水分循环过程的整体性和局部性,可把水分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大循环:由海洋蒸发的水汽降到大陆后又流归海洋的循环;小循环:海洋蒸发的水汽凝结后成为降水又直接降落在海洋上或者陆地上的降水在没有流归海洋之前,又蒸发到空气中去的这些局部循环。
8、一条河沿水流方向,自高到底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5段。
9、汇集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区域称为流域,也就是分水线包围的区域。
当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相重合时,称为闭合流域,否则称为非闭合流域。
10、流域面积F:流域分水线包围区域的平面投影面积,记为F,以km2计。
11、流域长度L B 流域长度就是流域轴长。
以流域出口为中心向河源方向做一组不同半径的同心圆,每个圆与流域分水线相交形成割线,各割线中点的连线长度即为流域长度,以km计。
12、流域的平均宽度B:流域面积与流域长度之比,以km计。
表达式为:B=F/L B13、流域的形状系数χ:流域的平均宽度与长度之比。
水文学原理(全套课件上158P)
第二节 水文循环的现象及尺度(Water Cycle and its scales)
水文循环现象 水文循环的意义 水文循环的尺度
1、水文循环现象(Water cycle)
水在太阳能和大气运动的驱动下,不断地从水面、陆面和植物的茎叶面,通过蒸发或散 发,以水汽的形式进入大气圈。在适当的条件下,大气圈中的水汽可以凝结成水滴,小水 滴合并成大水滴,当凝结的水滴大到能克服空气阻力时,就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以降水 的形式降落到地球表面。我们把水的这种既无明确的“开端”,也无明确的“终了”的永无 止的循环运动过程称为水文循环 。
1、水文循环现象(Water cycle)
Precipitation over land Water surface evaporation infiltration
Moisture from oceans to land
Plant transpiration Soil evaporation
Precipitation over oceans
水文学是地球物理科学的一个分支 水文学又是水利工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文学又具有社会科学性
揭示水与生态的相互关系、污染物在 水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研究在防灾、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 护工程建设中必须的水文水利计算技 术
3、水文学的性质(Nature of Hydrology)
水文学是地球物理科学的一个分 支(自然科学)
第三阶段:二十世纪70年代 流域水文模型(Hydrological Mode) 水资源水文学 环境水文学
第四阶段:二十世纪80年代 全球尺度水文学(Global Scale Hydrology)
第五阶段:上世纪末本世纪初
生态水文学的兴起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h 0 dt
di 0 dt
所以最大水面比降出现在最大流速之前
所以,对单峰型洪水波而言,任何断面上洪水波特征值出现的先
后次序为:最大比降、最大流速、最大流量、最高水位。
洪水运动的要素H、Q、断面面积A、平均流速V: Q=Q(x , t) 或 H=H(x , t) 相应流量 的改变量
dQ Q Q dx dt t x dt
Q 0 x
tj
t j 处两相邻断面流量相等,即流量沿程无变化:
Q A 0 x t
由连续方程
A 0 t
此时,下断面水位出现最大值,而下断面洪峰已经出现,所以 最大流量出现在最高水位之前。
另外由
dQ 0 这时最高水位还未出现,水位还处于上涨阶段 dA 0 dt dt dV 说明流速已经减少,即最大流速已经出现,所以最大流
由于洪水波情况下,流速V 既是时间 t 的函数又是河长 x 的 函数,水流元素的动量变化包括局地动量变化和迁移动量变化。
局地动量变化
水流元素的局地动量 M 1为 : 局地动量变化 M 1为: M 1 V A ( AVx) x( A V ) t t t M 1 AVx
提醒:河长 课件符号x 书上符号l
洪水波运动过程中,过水断面面积A随时间t的变化与流量Q 沿河长x的变化是相互抵偿的。
三、动力方程
原理: 水流元素运动方向总动量变化 = 沿水流方向作用力的合力。
压力
1 p p x 2 x
x
p T
1 p p x 2 x
W p 作用于水流元素上的总 压力为 x x 可以认为缓变流断面上 各点的动水压力分布符 合静水压力分布规律。
而作用于任意形状平面 的静水压力 平面形心点的压强 平面面积, 1 y 故静水压力p y 2b 压力 A x 2 x
重力
x
p 1 p x 2 x
p T
p
1 p x 2 x
W
水流元素的总重量 W在水流方向的分量 Wx为 : Wx (Ax) sin Wx Ai0 x
关于洪水波特征值出现的顺序是可以证明的: 取一个微分河段,无区间入流时,上、下两个断面的流量过程线 如图所示:
上游
Qm上 Qm下
由于洪水波的传播与变形,所
下游
以下断面的洪峰流量要晚于上断 面的洪峰流量,并且
J
Qm上 Qm下
这样上、下断面过程线的交点J必位于两断面的洪峰之后,在交 点J相应的时刻
波速,使得洪水波在传播过程中,波前长度不断减小,变
陡;波后的长度不断增加。 运动波的波速一般大于同流量下的断面平均流速。
dQ dV 证明:Q AV V A Ck dA dA dV 对天然河道, 一般为正,因此 Ck V dA
摩阻项
提醒:河底比降 课件符号i0 书上符号s0
惯性项
重力项
四、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
圣维南方程组是对河道洪水波运动的数学描述,连续性方 程和动力方程中一共包含Q、A、V、y四个未知数,因A=A(y), Q=AV,实际上只有两个未知数:(Q 、y) 或(V、y)。对 圣维南方程组求解方法的研究是河道洪水波运动研究的核心。
等价于以下微分方程组 : dx dQ Ck dt dA dQ 0 dt
表明运动波总是向下游方向传播,Ck=dQ/dA;洪水波运动方 向,任何一个相应流量在运动过程中都不发生变化。
运动波是一种没有坦化现象的洪水波,但有可能产生 变形。如果波速Ck不随水深或流量而变,则不变形。但由 于波体中各点的水深不同,而波速与水深成正比,对向下 游传播的洪水波,波峰点的波速大于波前或波后任意点的
按动力方程中各项力的对比关系,洪水波可分成四类:运动波、 扩散波、惯性波和动力波。 洪水波 运动波 扩散波 惯性波 动力波 惯性项 附加比降项 摩阻项 河底比降项
一、运动波(河底比降较大 // 可忽略惯性项和附加比降项)
y V V 1 V Q K i0 ( ) K i0 x g x g t
三、洪水波的波速及特征值
1、洪水波的波速: 对于其他洪水波有
另外还推导出:
对于运动波有
CK
Q dQ CK A dA
Q — 实际上是波流量的运动 速度 A
CK V
波速系数是随着断面形状以及所采用的流速公式的不同而不同. 2、洪水波特征值出现的次序(p.104/sec.6) 当一次洪水波经过某固定断面时,洪水波的几个特征值并不是 同时出现的 而是有先后次序的。它们的次序依次为:先出现最大 水面比降im、再出现最大流速Vm、最大流量Qm、最高水位Zm。 若河槽水流为稳定流,那么四个特征值应是同时出现的。
迁移动量变化
进入水流元素的动量 M 2为 : 迁移动量变化 M 2为: M 2 M 2 A V x ( AV 2 )x x(V 2 2 AV ) x x x x M 2 QV AV 2
V A V 2 A 总动量变化M 1 M 2 x( A V V 2 AV ) t t x x V V A A V x[ A AV V ( V A )] t x t x x V V A Q V V x[ A AV V ( )] Ax( V ) t x t x t x
第三节 洪水波类型及其特征
y V V 1 V i0 i f x g x g t 1 V2 Q2 谢才公式i f 2 RC RA2C 2 Q2 令K R AC,则i f 2 K
y V V 1 V Q K i0 ( ) x g x g t
水流方向合力 压力 重力分量 阻力 (A y Ai0 Ai f )x x
V V y Ax( V ) Ax( i0 i f ),等式两边同除 Ax,得: t x x
附加比降项
提醒:河长 课件符号x 书上符号l
y V V 1 V i0 i f x g x g t
dQ dA dV Q VA ,可得: V A dt dt dt
Q Qm时,
dt
0
速出现在最大流量之前。
对于宽浅河道,R=h,由于: V C Ri C hi
V 2 C 2 hi
dV dV 2 di 2 dh V Vm时, 0 C h C i 对t求微分 2V dt dt dt dt 由上面分析可知,当出现最大流速时,水位继续上涨即:
程线和流量过程线之间的差异通常是: (1)洪水波上任一位相的水位和流量,在河段下断面的出现时 间总是迟于上断面的出现时间。——洪水波的推移。 (2)河段下断面流量过程线的形状一般要比上断面的低平矮胖 一些。即洪峰减小,洪水历时加长,但涨洪历时减小——洪水波的变
形:表现为两种形态——洪水波的展开(坦化)与扭曲。
B A C D
增加(附加)的水体,ABCDA。 (2)波峰:波体轮廓线上的最 高点(水深最大的点B)。
(3)波高:波体轮廓线上的波峰相对于稳定流水面的高度。如BD (4)波前:以波峰为界,波峰之前的称为波前。如BCDB (5)波后:以波峰为界,波峰之后的称为波后。如BADB (6)波长:波体与稳定流水面交界的水流方向的长度称为洪水波 波长。如AC
水文学原理
第九章 河道水流
L/O/G/O
主要内容
• 洪水波的运动特征 • 圣维南方程组
• 洪水波的分类
• 槽蓄原理
• 入流过程的处理
• 线性扩散波方程的各种解
第一节
河道洪水波
一、河道洪水波及其要素(P.103/sec.4)
降雨后,流域内产生的径流向河网汇集,流域各处的降水和产 流通常是不均匀的,注入河网的水量也不相同。在径流大量集中的 河段,河槽内水量迅速增加形成洪水波,增加的水量向下游传播, 称为洪水波的运动。 (1)波体:在原稳定流水面上
就是洪水波位相的概念。
(3)相应流量(传播流量):由水力学可知,洪水波的每一个 位相都相应于一定的流量,这种相应于一定位相的流量称为相应流 量,又称传播流量。
第一节
二、洪水波运动及其变形
河道洪水波
1、洪水波运动的特征量 (4)波速:洪水波波体上某一位相点沿河道的运动速度称为该
位相点的波速,或者说相应流量沿河道的运动速度即为波速。
水流流线弯曲程度小,大致互相平行;
动水压力分布大致与静水压力分布相同。
二、连续方程(p.156)
原理:在不考虑旁侧入流的情况下,上断面入流量-下断面 出流量 = 河段蓄水量的改变量
Q x Q x 入流量 (Q )t 出流量 (Q ) t x 2 x 2 A Q A Q A 蓄水变量 x t 或 0 t x t x t
1. 初始条件 在河道洪水波运动研究中,通常采用的初始条件是稳定流条 件。Q(x,0)=Q0(x),对棱柱形河道, Q(x,0)=Q0 2. 边界条件 上边界条件:取河段上游端的流量过程线。Q(0,t)= I(t)
下边界条件:自由下边界,Q(,t)= Q0;
下端受洪水顶托, Q(L,t)= f [H(L,t),dH/dt ] 当下游端水位流量关系不受水位涨率影响时:Q(L,t)= f [H(L,t)]。
为河底与水平方向的夹 角
很小, sin tg i (河底比降) 0
提醒:河底比降 课件符号i0 书上符号s0
阻力
x
1 p x 2 x
W
作用于水流元素的阻力 T为 : T P x A if P P — —湿周。 T Ai f x 假设不稳定水流的阻力 规律与稳定流相同,则 :
程线的形状可以大体反映在河段中传进的洪水波形状。
2、洪水波的变形——洪水波在传播过程中所发生的形状变化 前面已介绍过:测站的实测水位(流量)过程线的形状可以大
体反映在河段中传进的洪水波形状。所以河道上、下两个断面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