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优秀教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人教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南州六月荔枝丹(人教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南州六月荔枝丹(人教版) 教案教学设计1南州六月荔枝丹(人教版) 教案教学设计引言:在中国的南方,六月荔枝丹气味四溢,标志着开始红红绿绿的夏季水果的丰收季节。
这个时候的荔枝色彩鲜艳、味道极为香甜,也是中华文化中的一种特别的食材。
荔枝因其营养价值和味道特点而深受喜爱,也是中华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的水果。
因此,教师在进行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认识和鉴赏能力,并提高学生的食品科学知识。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应该掌握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原产地、品种、生长环境以及果实的特点和保健价值等方面的知识。
2.能力目标:学生应该能够描述、分析和比较南州六月荔枝丹的不同品种和产地的特点。
3.态度目标:学生应该通过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的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健康饮食习惯和保健意识。
二、教学重点1.荔枝种类和特点的鉴别。
2.南州六月荔枝丹的营养成分和保健价值。
3.如何挑选和存储南州六月荔枝丹。
4.制作南州六月荔枝丹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1.南州六月荔枝丹的生长和收获。
2.荔枝的种类和特点的鉴别。
3.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制作过程与技巧的讲解。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形状、色彩、味道和营养成分。
2.让学生尝试荔枝,并让他们描述自己的联想和体验。
3.展示荔枝的图片、视频和资料,引出荔枝的产地、品种、生长环境和生长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第二步:教学内容1.南州六月荔枝丹的产地,品种和生长环境。
2.荔枝的种类和特点的鉴别。
3.南州六月荔枝丹的营养成分和保健价值。
4.如何挑选和存储南州六月荔枝丹。
5.制作南州六月荔枝丹的过程。
第三步:教学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呈现式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实物来打牢学生的荔枝知识。
3.探究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探索南州六月荔枝丹的知识和制作方法。
第四步:教具和材料1.荔枝、南州六月荔枝丹制作的材料和器具。
高二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设计(1篇)
高二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设计(1篇)高二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设计 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把握说明对象的基本特征及其相关知识。
掌握以引用古诗文为主的说明方法。
整体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2、能力目标:筛选信息,把握基本特征。
选择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品味生动、精确的语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作者敢于质疑,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
形成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
二、学习重点1、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技法。
2、引用古诗文的作用。
3、合理、严谨的'说明顺序。
三、教学方法引导,点拨,归纳四、学法指导把握特征,梳理文脉。
筛选信息,质疑探究。
自主学习,合作研讨。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荔枝知之甚少,缺乏直观感性认识,更谈不上深层次的体悟。
以本为本乃是破解难题的根本途径。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北宋著名诗人苏东坡被贬岭南。
诗人在遭受了政治上的残酷打击的同时,却得以尽情尽兴品尝岭南特产——荔枝。
对此,诗人欣喜万分,赋诗以表明心迹:“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荔枝何以能使得诗人乐而不归?我们来学习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板书课题: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二)出示目标1、掌握荔枝的形态及内部特征2、分析引用古诗文的作用3、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4、品味缜密准确的语言投影显示上述目标,学生齐读目标(三)出示学法筛选信息,抓住特征;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拓展提升。
(四)研讨目标第一、解决第一个问题投影显示目标:本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荔枝的基本特征?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勾画与荔枝特征有关的语词。
讨论,小组展示:1、外部:外壳(粗糙);颜色(深红或紫色);形状(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大小(直径三到四厘米);重量(十余克到二十余克)2、内部:膜(白、轻、薄、艳);肉(白色半透明,,味甜微酸);核(长圆形,表面光滑而色棕褐,无核)3、生长:花期(二月初到四月初);产地(我国);古籍记载;习性(喜温暖)生小结:从外部到内部,再到生长情况等方面介绍荔枝,具体、生动、准确。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优秀5篇)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作者分享了5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公开课《南州六月荔枝丹》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掌握课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二、以引用为重点,学习用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三、从课文引用的材料中,在思想认识上受到一定的启发教育。
教学设想本课文用两教时,着重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课文。
一教时让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掌握说明的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
第二教时着重研究说明方法,特别要弄懂引用在说明中的作用,体会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指导自读。
(一)明确教学要求(见前面的教学目的)(二)学生自学课文。
要求:(1)结合注释阅读全文,标出读不准音的、不懂意思的、难写的字词,查词典解决,做到能读;会写、懂意思;(2)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细读课文,弄清课文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特色,对文章有进一步的理解;(3)参考“思考和练习一”,写出课文的结构提纲;(4)划出课文中引用的部分,思考它们的表达作用;(5)提出疑问。
二、研读课文。
(一)解题。
文章是介绍荔枝这种水果的,题目为什么不用《荔枝》而借用一句诗——《南州六月荔枝丹》?“南州六月荔枝丹”短短7个字,包含了荔枝生长的地域、成熟的时间以及鲜明的色泽。
以这句诗作标题,能激发人丰富的想象,并且有文学气息,同文章本身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当然比以《荔枝》作标题要好。
(二)研究课文内容。
1.背诵(或抄录)《荔枝图序》全文: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桔.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优秀9篇)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优秀9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的说明顺序,并了解其作用。
2、领会本文准确地运用语言和引用古代诗文加强说明效果。
3、了解荔枝的生态及其生产情况,丰富科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本文的结构方式。
2、难点: 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简介作者;熟悉课文;理清文章说明的重点和层次。
教学过程一、导入荔枝自古以来就被视为水果中的珍品,史传杨贵妃最爱吃鲜荔。
诗人杜牧就曾作诗记之,“长安回望秀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jì)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是他作的《过华清宫绝句》(3首)中的第一首。
华清宫故址在现在陕西省临潼县的骊山上,唐玄宗李隆基和妃子杨玉环常来游乐。
史载杨妃爱吃鲜荔枝,李隆基每年都令从南方飞马运送到长安,劳民伤财。
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写诗人在长安回头望见骊山一片锦绣,想到骊山华清宫的盛时,在清晨千门陆续打开了。
第三四句写杨贵妃在骊山上见一骑飞来,知道荔枝送到,满心欢喜,而无人知道如此奔忙的驿马原来是送荔枝来的(还以为有什么军国大事呢)。
其中有吊古和讽刺的意味。
一骑红尘,形容运送荔枝快马如飞,尘土飞扬。
骑,指驿使和他骑的马。
二、关于荔枝的简介:荔枝属无患子科。
古籍称荔支、离支、丽支,果实成熟时果皮色红艳可观,俗称丹荔。
唐朝朱应《扶南记》对荔枝一名解释为:“以其结实时,枝弱而蒂牢,不可摘取,必以刀劙(lí)其枝,故以为名。
”荔枝鲜果色、香、味、形均美,甜香可口,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为“一果上市,百果让路”的珍果,已早被历代墨客所称颂。
荔枝全身都是宝,果实营养丰富,维生素种类多,且含量高,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水果。
我国民间常把荔枝作为滋补品,中医用荔枝治病历史悠久,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
荔枝核含淀粉57%,是酿酒的原料。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荔枝的生态结构和生长习性。
2、学习本文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准确、生动地介绍事物的特点。
3、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2)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2、难点理解引用古代诗文在文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众多的水果中,有一种水果被誉为“果中之王”,它就是荔枝。
荔枝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荔枝的文章——《南州六月荔枝丹》。
(二)作者简介贾祖璋(1901 年-1988 年),浙江海宁人,著名科普作家。
他的作品以生动的文笔、丰富的知识和科学的态度,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三)解题“南州六月荔枝丹”这个标题出自明朝陈辉的《荔枝》诗,原句是“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
“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六月”,指明荔枝的成熟期在农历六月;“荔枝丹”,指荔枝成熟时的颜色,鲜艳如丹。
这个标题既点出了荔枝的产地、成熟期和颜色,又充满了诗意,引人入胜。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荔枝?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课文从荔枝的生态结构(外壳、颜色、形状、大小、膜、果肉、果核)、荔枝的花、荔枝的产地和栽培史、荔枝的习性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五)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说明顺序(1)提问: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2)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明确:本文综合运用了从主到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
在介绍荔枝的生态结构时,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在介绍荔枝的产地和栽培史时,按照时间顺序。
这样的说明顺序,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使文章条理清晰,易于读者理解。
2、说明方法(1)提问: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打比方:“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特称龟裂片。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精选5篇)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篇1教学日期:知识与技能:了解文中介绍的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理解作者引用的史料及诗文学会筛选信息和概括要点过程与方法:明确学习要求合作探究,采用小组讨论方式,筛选各段要点,理清说明顺序点拨,针对课文难点,教师酌情给予指导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态度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思路,训练学生快速概括内容要点把握说明顺序,鉴赏表达技巧教学难点:品读赏析文本作为科学小品所具有的科学性、思想性、文学性教学方法:提问法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多媒体展示“荔枝”的特写镜头,请学生仔细观看画面,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眼中的荔枝。
二、解题: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荔枝”作为标题目,而用文中之标题?“南州六月荔枝丹”短短的七个字,包含了荔枝的生长地域、成熟的时间、以及鲜明的色泽,以这句话作为标题,能激发人丰富的联想;并且它是引用明朝诗人陈辉《荔枝》中的一句诗,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同文章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比用“荔枝”作标题要好。
三、初读课文,概括要点1、阅读课文,概括每段段意粗读课文后,选取荔枝的某一个方面,用自己的话或课文的原话详细准确地表达荔枝的特征。
质疑《荔枝图序》-外壳-颜色-果形-大小-膜-肉-不耐贮藏-核-花-产地-图谱-移植-发展生产2、划分层次,理清思路一、引出说明对象外形:外壳-颜色-形状-大小荔枝果果实:壳膜-瓤肉-特性-果核二、荔枝的生态荔枝花二、荔枝的生产:产地-树谱-移植-产销3、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根据层次,试说说文章的说明顺序。
明确:本文是把荔枝作为水果来介绍的,按照从主到次,由表及里的顺序来写。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荔枝的喜爱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荔枝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荔枝的特点。
(2)简要介绍荔枝的产地和生长环境。
2.自学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第一段,了解荔枝的生长环境。
(2)分析课文第二段,了解荔枝的特点和寓意。
(3)分析课文第三段,体会作者对荔枝的喜爱之情。
4.写作方法学习(1)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如:比喻、拟人等。
(2)举例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5.课堂讨论(1)讨论荔枝在文中所代表的寓意。
(2)讨论作者对荔枝的喜爱之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6.课堂小结7.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以荔枝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课文《南州六月荔枝丹》,让学生理解了荔枝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学习了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荔枝有了更深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1.在分析课文时,对一些细节的解读不够深入,导致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够全面。
2.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有待提高,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讨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收获。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通过荔枝的生长环境,引导学生理解地理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并能在课堂上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一关系。
(2)分析作者情感时,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找出具体语句,体会作者对荔枝的喜爱是如何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
对话示例:教师:“请大家找到课文中描述荔枝生长环境的段落,看看作者是如何将地理环境与荔枝生长联系起来的?”学生甲:“作者提到了荔枝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所以南州这种地方特别适合荔枝生长。
初三下册《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初三下册《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通用10篇)初三下册《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了解荔枝的基本特点,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明事物2.准确、科学地说明3.了解引用诗词文句说明事物的作用教学重点:1.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明事物2.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教学安排:二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引入1.指导学生背诵两首古诗: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苏轼《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2.引导学生回忆白居易《荔枝图序》。
如学生未学过,教师阅读并简述其内容。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
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
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二、进入课文,板书“兰州六月荔枝丹”,通过学生的注意和改错找出“兰州”与“南州”在地理意义上的不同,并进一步明确“南州”是我国荔枝的主要产地。
:原产于我国南部,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等省区,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也有少量栽培。
18世纪末向世界各地传播,现栽培面积较大并已发展成为商品性生产的国家有泰国、越南、印度、澳大利亚、美国、南非等。
我国是荔枝的原产地,广西是原产地之一,从古籍记载可以考证广西是荔枝发源地之一。
中国有荔枝记载的最早文献,是2100多年前汉朝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和六朝的《三辅黄图》。
书中称“上林苑”中的“扶荔宫”种有从“苍梧”贡献来的名果异树——荔枝。
可见广西荔枝栽培最早被记入史册。
历代古文献提到岭南产荔枝的'更多。
例如,撰于一世纪后期杨孚的《异物志》,三世纪后期郭义恭的《广志》和张勃的《吴录》,四世纪初期嵇含著的《南方草木状》,都把荔枝作为岭南物产而著录;九世纪前期自居易《题郡中荔枝》诗中,有“奇果标南土”之句,九世纪中后期段公路的《北户录》,把荔枝称为“南方果美者”;十一世纪中期苏颂的《图经本草》肯定荔枝“初惟出岭南”;十六世纪后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称荔枝是“炎方之果”。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 3篇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篇1目的要求一、学习有关荔枝生态、生产的知识,从而树立科学思想,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
二、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结构和事物的发展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
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学习若干词语。
四、学习并运用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说明事物的方法。
五、学习一点科学小品的文体知识。
要点难点一、弄清篇章结构:指导学生编写段落提纲,弄清本文结构,是学习本文的基础。
第1段是谁的总纲,第8段与荔枝内部构造的关系,第9段是否游离,引导学生比较辩析。
二、领会修辞妙处:不仅使学生知道作者是用什么修辞方法说明的,而且要使学生领会运用这种修辞方法说明的妙处。
三、学习体裁知识:与《辞海》“荔枝”条的说明进行比较,让学生总结概括出“科学小品”这种体裁的特点。
四、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和表现事物的方法,结合课文,联系实际,写一篇简短的说明文或科学小品。
段落评点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幼年时只知道荔枝干的壳和肉都是棕褐色的。
上了小学,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读到“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实在无法理解,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荔枝肉像冰雪那样洁白,不是更可怪吗?向老师提出疑问,老师也没有见过鲜荔枝,无法说明白,只好不了了之。
假如是现在,老师纵然没有见过鲜荔枝,也可以找出科学的资料,给有点钻牛角尖的小学生解释明白吧。
[1、总起设疑,幼时所见与小学所读,对比设疑,引人入胜。
引文总述,下文分述。
]白居易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也有不足之处。
缯是丝织物,丝织物滑润,荔枝壳却是粗糙的。
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特称龟裂片。
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
裂片大小疏密,片峰尖平,都因品种的不同而各异。
[2、荔枝外壳“壳如红缯”以其色作比,再写外形,简明形象。
]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色或紫色。
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南州六月荔枝的生长环境、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2.培养学生对南州六月荔枝的认识和爱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生活品味。
3.通过观察荔枝丹的制作过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南州六月荔枝的形态特征和口感特点。
2.荔枝丹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难点1.南州六月荔枝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生长环境的介绍。
2.荔枝丹的口感和摄取注意事项。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介绍南州六月荔枝的原产地、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2.实践操作,教学荔枝丹的制作方法,让学生动手亲身体验。
五、教学内容1.南州六月荔枝的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南州六月荔枝产于我国广东南州一带,是中国传统的名特优水果之一。
南州六月荔枝的果皮褐红色,果肉鲜美,鲜香袭人,口感滑爽,营养价值极高。
南州六月荔枝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荔枝之王”,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2.荔枝丹的制作方法荔枝丹是一种以南州六月荔枝为原料制成的传统糖果,制作方法简单,只需将南州六月荔枝去皮、去籽,煮熟并用糖熬制,晾干后制成。
荔枝丹口感甜美、软糯,是一种传统的广东点心。
六、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南州六月荔枝是祖国的优秀果品之一,它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营养成分,被誉为“中国荔枝之王”。
今天我们要来了解一下南州六月荔枝和它的一种传统点心荔枝丹。
2.讲授介绍南州六月荔枝的产地、形态特征、口感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3.操作将南州六月荔枝去皮、去籽,煮熟并用糖熬制,晾干后制成荔枝丹。
并带领学生尝试制作。
4.点评学生对南州六月荔枝和荔枝丹的认识和了解。
七、教学评价本节课主要以讲授及操作为主,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南州六月荔枝和荔枝丹,增强了学生对南方水果的了解和认识,也提高了学生的生活品味和动手能力。
同时,对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也进行了解答。
本节课的目标已达到,评价为良好。
高二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高二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南州六月荔枝丹》全文。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2.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三、教学难点1.对文章中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深入分析文章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介作者白居易,介绍其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题目《南州六月荔枝丹》,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南州是哪里吗?荔枝又是什么水果?为什么用“丹”来形容荔枝呢?(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生僻词语和不理解的句子。
2.学生通过查阅词典和注释,理解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如“南州”、“荔枝丹”等。
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2.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文章的语言特色和主题思想。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象征意义。
(二)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象征意义,如荔枝代表家乡、六月代表盛夏等。
2.分析文章的结构,如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讨论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如何体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
2.分享讨论成果,互相交流。
(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家乡的水果的作文,要求运用象征手法。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回顾文章的语言特色、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写作技巧。
(二)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写作技巧,如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
2.分析文章的写作风格,如自然流畅、意境优美等。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5篇)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5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了解荔枝的构造、生长等学问。
2、领悟引用古诗文典故的作用。
3、学习本文生动、准确的语言。
4、尝试用文艺性笔调写一篇说明文。
二、教学设想1、本文是一篇生动的说明文,因此本文的重难点应放在对荔枝学问的了解上和一些生动手法的运用上,而对说明方法和说明挨次,初中有所提及,故可略及。
2、用文艺性笔调写作,是对所学学问的稳固与延长,对作文要求不应过高,能会一些方法与技巧就行。
3、在教学方法上,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为主,教师适当引导为辅。
4、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三、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教师提问:你吃过荔枝吗?你对它了解吗?学生可能答:吃过。
荔枝表皮粗糙,红色,肉甜。
教师明确:学习本文,了解荔枝。
二、教师明确文体学问1: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
2:科学小品:多用文艺性笔调介绍科学学问和阐述科学道理,使人获得科学学问的同时还能得到某种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的一种文体3:特点:学问性、趣味性、通俗性。
三、投影打出简介,学生阅读了解。
贾祖璋:我国有名的科普作家。
生于1901年,浙江省海宁县人。
早在三十年月,他就有《中国植物图鉴》等专著,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他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学著作。
他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解放前曾写《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活素描》等,解放后出版了《生物学碎锦》。
贾祖璋的科普作品大多以绚丽多彩的生物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学问、历史学问和文学学问融为一体,有着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四、要求学生带着以下两个问题扫瞄课文,完毕后,以小组形式争辩探究以下两个问题:1、标题给我们供给了荔枝的几点信息?这一标题有何创意?2、认为白居易的《荔枝图序》里的“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甘酸浆液如醴酪”的话对吗?学生自主争辩探究后可得:1、⑴标题给我们供给了三点信息:产地南州——泛指我国南方。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7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7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7 教案教学设计1教案教学设计是教育者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手段,其目的是从教学总目标出发,通过分析、调查、研究等手段,制定出符合课程和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以达到高效和优质的教育教学效果。
本篇文章将以《南州六月荔枝丹》为例,探讨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师理解教材教师在讲解教材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修辞手法等方面需全面、透彻的理解,并结合自身对于文学艺术的理解和经验,了解并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更具可行性和实效性。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名篇。
该诗以南州的荔枝供应盛产之时为题材,描绘了一幅热闹繁华之景象,以及人们的喜悦欢乐之情。
通过诗歌的描写,展现了大唐盛世的繁华和富饶,以及南方的风土人情。
教师应该在理解该篇诗歌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目标,制定出合适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和制定教学方式的起点和落脚点。
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从中挖掘出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要求,确保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针对《南州六月荔枝丹》这一课程,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修辞手法;2、理解诗歌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3、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学实施的核心环节,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可反思性和实效性都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进行如下设计:1、导入,激发学习兴趣(5分钟)可以通过放映有关荔枝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联想、发散思维。
2、熟悉课文(5分钟)对书中出现一些生词,对应义项和例句做出介绍和解释。
3、分析诗歌内容(30分钟)让学生听读诗歌,分析作者的感受、思考,观察作者的手法、语言和形式等,即“感、思、看、听、说、写”的综合目标。
4、讲解文化背景(10分钟)介绍唐代南方地区的风土人情和修建园林的概况,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的用意和文化价值。
高二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优秀9篇)
高二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优秀9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2.了解荔枝的生态及其生产情况,丰富科学知识。
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按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科技说明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的说明顺序,并了解其作用。
3.领会本文准确地运用语言和引用古代诗文加强说明效果。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概括内容要点。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引用的诗歌典故,结合上下文分析它们所起的作用。
〈教学方法〉1.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筛选各段要点,理清说明顺序。
2.讨论点拨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步骤〉课前背诵:劝学(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鸣,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一、导语设计:由于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地域差异,使得气候、生活习惯都有所不同。
南方有一种水果——荔枝,这种被称作“果中珍品”的水果北方是没有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看看荔枝是怎样的一种水果。
二、作者及文体:作者简介: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他创作、编写、翻译了二十九部生物学著作。
现任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
贾祖章先生虽已八旬有余,但他人老心不老,现在终日伏案著述,陆续写出了许多优秀科普作品。
《南州六月荔枝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都选自他的《生物学碎锦》。
文体介绍:本文属于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
所谓小品就是随笔之类的小文章,科学小品则是介绍科学常识的文艺性说明文,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情趣。
本文以短小的篇幅,丰富的知识,饶有兴味地介绍了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
既有一般说明文简明准确、条分缕析的特点,又有清新诱人的诗意。
它寄托着作者的深情,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
三、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一、背景介绍南州地区以其优质的水果而闻名于世。
其中,六月荔枝是南州夏季最具代表性的水果之一。
荔枝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一种珍贵的水果,被誉为“果中之王”。
为了提高大众对六月荔枝的认知和了解,南州市教育局制定了一份专门针对六月荔枝的教案——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二、教案目的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的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六月荔枝的特点、栽培、营养价值和文化意义,并培养学生对农作物的兴趣和责任心。
三、教学内容安排3.1 六月荔枝的特点介绍•学生了解六月荔枝的外观特点、种植环境和生长周期。
•学生了解六月荔枝的主要产地、品种和采摘时间。
3.2 六月荔枝的栽培技术•学生了解六月荔枝的生长要求,包括土壤、水分和光照等方面。
•学生学习六月荔枝的繁殖和种植技术。
3.3 六月荔枝的营养价值•学生了解六月荔枝的营养成分,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等。
•学生了解六月荔枝的健康功效和食用禁忌。
3.4 南州六月荔枝文化节•学生了解南州六月荔枝文化节的由来和历史。
•学生了解南州六月荔枝文化节的庆祝活动和特色饮食。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1.展示:通过图片、视频和实物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六月荔枝的特点和种植过程。
2.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六月荔枝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六月荔枝的栽培过程。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六月荔枝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4.互动游戏:设置六月荔枝知识问答游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5.实验演示:组织学生进行六月荔枝的营养成分测试和健康功效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巧。
五、教学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学生对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学习效果,教师将使用以下评估方法:1.学生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关于六月荔枝的研究报告,包括六月荔枝的特点、栽培技术、营养价值和文化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2.学生演讲:要求学生进行六月荔枝相关主题的演讲,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表达能力。
《南州六月荔枝丹》优秀教案设计
《南州六月荔枝丹》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掌握荔枝生长的地理位置、特点以及相关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增强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自然美的热爱,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荔枝的特点。
2.鉴赏文章中的诗词,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荔枝的文章——《南州六月荔枝丹》。
荔枝,大家都不陌生吧?那你们知道荔枝有哪些特点吗?生:荔枝很甜,水分多,果肉细腻……师:很好,那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荔枝的。
2.自主阅读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主阅读《南州六月荔枝丹》,边读边勾画出生词和关键句子。
生:阅读并勾画。
3.交流讨论师:同学们,请分享一下你们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生词和关键句子。
生1:我发现“丹”字在这里指的是荔枝的颜色,很鲜艳。
生2:我觉得“南州六月荔枝丹”这个很有意境,让人想象到荔枝成熟的季节。
师:很好,那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篇文章。
4.分析课文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说一说荔枝的特点。
生1:荔枝果肉细腻,水分多,味道甜美。
生2:荔枝成熟时,颜色鲜艳,宛如一颗颗红宝石。
师:很好,那荔枝的生长环境又是怎样的呢?生3:荔枝主要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如广东、福建等地。
师:我们来鉴赏一下文章中的诗词。
5.鉴赏诗词师: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的诗词,并分享一下你们的感悟。
生1:“南州六月荔枝丹,红艳满山香气浓。
”这句诗描绘了荔枝成熟的景象,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
生2:“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荔枝的喜爱,以及对岭南地区的向往。
师:很好,同学们的感悟都很深刻。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南州六月荔枝丹》,大家对荔枝有了更深的了解。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8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8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8 教案教学设计1《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8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南州六月荔枝丹》的作者、写作背景和故事情节。
2.学习词语和句子的运用及作用。
3.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学理解能力。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故事结构和情节,了解其中的人物性格和情感体验。
2.理解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分析其运用和作用。
3.掌握情感表达和文学理解的方法和技巧。
4.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运用情感表达和文学理解的方法和技巧。
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1.启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和思考。
2.通过多元化的讲解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运用情感表达和文学理解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通过阅读材料和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3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文,讲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分析其中的作者态度和文学技巧。
3.讨论(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南州六月荔枝丹》的主题和情节,探究其中的人物和情感。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并进行交流和互动。
4.写作(4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自由写作。
学生除了进行个人写作之外,还要参与小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文章,提升写作水平。
5.总结(10分钟)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和总结,归纳出本次学习的收获和体验。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情感表达和文学理解的方法和技巧。
六、教学评价:1.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得到了提高。
2.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文学理解能力得到了培养。
3.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
4.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了较好的评价通过本次教学方案,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同时加强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通用13篇)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通用13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 了解引用这一说明方法作用。
2. 掌握本文从主到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
3. 了解荔枝的生态及其生产情况,丰富科学知识。
4. 品读鉴赏本文作为科学小品所具有的科学性和文学性。
二、教学重点:1. 引用等说明方法。
2. 本文的结构方式。
三、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引用的诗词典故,结合上下文,分析它们所起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合作探究法2. 点拨法3. 竞赛激励法五、教学用具:1. 多媒体2. 实物投影仪六、教学步骤:课前准备一张白纸一、导入[多媒体显示荔枝特写镜头]想必大家都看到了屏幕上的这种鲜艳诱人的水果,它被人们称为水果之王,它叫——(学生齐答:荔枝)。
请仔细观看画面,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眼中的荔枝,也可以虚拟情境,向从未见过荔枝的人介绍荔枝,或向从未品尝过荔枝的人推荐荔枝。
(请同学发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科技说明文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贾祖璋先生的科学小品《南州六月荔枝丹》,看看他是如何介绍荔枝的。
二、作者简介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贾祖璋这个名字大家可能并不熟悉,但他的家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
这个地方就是——海宁。
他1901年出生于我们海宁的黄湾(在座的有没有来自黄湾的同学,你尤其应该为家乡出了这样的名人感到自豪,当然,我们每个海宁人都应该为贾先生感到自豪)。
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他就编著了60多万字的《中国植物图鉴》等专著,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他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著作。
此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有《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活素描》、《生物学碎锦》等,我们这篇课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就选自《生物学碎锦》一书。
这些作品大多将绚烂多彩的生物作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具有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三、字词正音下面我们一起来给下面这些加下划线的字词注音,考察一下大家的预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比喻的运用也使语言显得生动活泼。如说明荔枝果实的壳面构造时,说它“好像龟甲”,“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说明荔枝外形时提到一些稀奇品种,说它们“细长如指形”“圆小如珠”,等等。这些比喻既准确地说明了荔枝果实构造、形态上的特征,又给人以鲜明的形象。
古代诗句
①“南州六月荔枝丹”;
②“飞焰欲横天”;
③“红云几万重”;
④“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⑤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⑥“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⑦“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⑧苏轼《食荔枝》诗。
古代文献、典故
①白居易《荔枝图序》;
②南越王尉佗进献荔枝的有关记载;
③蔡襄的《荔枝谱》;
如“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加描写:‘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了”,引古人诗句描写荔枝林的绚丽景观。这样写增强了说明的形象性。
打比方:如“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比喻精当。
二、本文大量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引用内容丰富多彩,引用方法灵活多样。试找出文中所引材料,对其进行分类,并说明其表达效果。
④汉武帝“筑扶荔宫”事;
⑤《三山志》中的有关记载。
现代文献、调查及研究资料
①《四川果树良种图谱》;
②《中国果树栽培学》;
③对广东鹅蛋荔、丁香大荔重量的调查结果;
④延长荔枝贮藏期的研究资料。
谚语
“荔枝十花一果”。
大量的引用不仅充实了文章内容,增强了说明的科学性及行文情趣。
说 明 语 言
本文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其语言既准确、周密,又生动、形象,达到了科学性与文学性的统一。试举例说明。
题 解
标题“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明朝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交代了荔枝的产地;“六月”指阴历六月,说明了荔枝的成熟期;“丹”描绘了成熟荔枝的颜色。这样的标题不仅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又有着鲜明的形象性,以一种散文化的诗意笼括全篇。
课文要点:
说 明 顺 序
从全文看,作者采用设疑问→讲知识→提建议的顺序,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进行说明。从文章主体看,作者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说明的,主要说明荔枝的生态特征,次要说明荔枝的生产知识。在说明荔枝果实时,作者又根据它的结构特点及人们的认识过程,采用了由表及里的顺序,即壳→膜→肉(假种皮) →核。在说明荔枝生态特点的语段中,作者普遍运用了由一般到特殊的说明顺序,如介绍荔枝果实的形状,先介绍一般品种的形状: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然后介绍现已不存在的特殊品种的形状,符合人们认识的一般顺序。
说 明 方 法
一、本文运用了举例子、列数据、加描写、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试在2至4段中各找出一个例子来,并说明其表达效果。
举例子:如说明荔枝“也有淡红色的”,举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挂绿”为例。这样写充实了说明内容。
列数据:如“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用数字说明荔枝的大小、重量。这样写,既充实了说明的内容,又增强了说明的科学性。
语言的准确、周密
一、使用一些修饰、限制性的词语,表述严谨。
如“荔枝呈心脏形……浑圆或尖圆”,“通常”“有的”限定范围,“稍”“微微”“浑”“尖”修饰程度,相当精当。再如,“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是推测语气,不作肯定,留有余地,表述十分周密。
二、使用数字说明,有确数,有约数,很有分寸。
如“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十三种”,“十三种”是确数,准确而具体地说明了现在知道的古代讲荔枝书的数量。再如“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三四厘米”“十多克到二十多克”,都是约数,因为荔枝的大小、重量不会全是一样的,用约数正是准确的说明。
语言的生动、形象教案内Fra bibliotek、过程教法
时间分配
作 者 介 绍
贾祖璋(1901-1988),浙江海宁人,科普作家。青年时期,从事生物研究。建国后,先后担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副总编辑,并当选中国科普协会副理事长。贾祖璋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从事科学创作,著有《鸟与文学》《生物素描》《碧血丹心》《花与文学》等30多种小品、散文集以及生物学科的著译.有《贾祖璋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