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教学设计 教案

合集下载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教案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教案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胞的概念,明确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 让学生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细胞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细胞结构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细胞的概念2. 细胞的结构3. 细胞的功能4. 细胞的分裂与生长5. 细胞的适应与变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的概念、结构及功能。

2. 教学难点:细胞各部分结构的作用,细胞的分裂与生长。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细胞的概念和结构。

2. 使用多媒体展示细胞各部分的结构,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细胞。

3. 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胞的分裂与生长过程。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细胞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细胞,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 讲解细胞的概念: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 展示细胞结构:利用多媒体展示细胞的各个部分,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并讲解各部分的作用。

4. 讲解细胞的功能:介绍细胞在生物体内的各项功能,如代谢、遗传、生长等。

5. 实验环节:安排学生进行细胞模型制作,观察细胞的分裂与生长过程。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的适应与变化。

7. 课堂作业:布置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鼓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提出疑问,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胞膜的功能,明确其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作用。

2. 让学生掌握细胞质的流动对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细胞结构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七、教学内容:1. 细胞膜的功能2. 细胞质的流动3. 细胞内外物质交换4. 细胞膜的透过性5. 细胞质与细胞膜的关系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质的流动及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1.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1

1.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1
小组合作,寻找证据
重视证据获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显微镜对在生物学发展中的重要性
【出示问题】
没有显微镜,能认识到细胞吗?
讨论显微镜对生物学发展的重要性
认同技术发展对生物学的促进作用
细胞学说的建立者、内容、意义
【讲授】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
阅读课文
领悟细胞学说的要点和意义
细胞学说建立过程
【出示问题】
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
3)“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这是否暗示着你身体的每个细胞都凝聚着漫长的进化史?细胞学说主要阐明了细胞的多样性还是生物界的统一性?
4)通过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你领悟到科学发现具有哪些特点?
小组讨论,分别给出合理作答
深刻体会细胞学说的意义,重视科学证据和科学方法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讲授】
1、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病毒的生命活动如何进行
2、病毒的结构、生活方式和类型
说出病毒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原因。
列举多细胞生物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事实。
认同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分析图像】
通过课本图片,分析大熊猫和冷箭竹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补充】单细胞生物涉及的生命系统
3.通过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说出科学发现的基本特点,举例说出归纳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教学
重点
1、细胞学说的要点及其意义。
2、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教学
难点
细胞学说的意义
教学
思路
本节课是高中生物教学的第一节课,通过中学阶段的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本节课将结合相关图例,引导学生回顾相关中学基础知识,建立与高中教学内容的联系。通过相关问题探讨,认同科学发现的曲折性和重要性。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集体集体集体备课教案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集体集体集体备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细胞的概念,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细胞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过程。

2. 教学难点:细胞膜的功能、细胞核的作用、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机制。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细胞模型、显微镜、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细胞相关知识,准备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2. 讲解:讲解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过程。

3. 观察:学生分组观察细胞模型,了解细胞结构。

4. 讨论:小组内讨论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过程,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细胞的重要性和作用。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引导学生充分参与,是否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2. 学生反馈: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3. 改进措施: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细胞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食品、医药等领域。

2. 细胞技术的发展:介绍细胞技术在科研和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学生的细胞生物学教材。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集体集体集体备课教案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集体集体集体备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细胞的概念,认识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2)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组成部分的作用;(3)了解细胞分裂和生长的过程,理解细胞数量和体积的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细胞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2)利用多媒体资料,形象地展示细胞结构及功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3)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热爱;(2)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爱健康的态度,增强学生对生命活动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细胞的概念及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3)细胞的分裂和生长过程。

2. 教学难点:(1)细胞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和功能;(2)细胞分裂和生长的机制。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的知识;2. 利用多媒体资料,形象地展示细胞结构及功能;3. 结合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胞的相关现象;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细胞相关知识的学习资料、PPT、实验器材等;2. 学生准备:预习细胞相关知识,了解细胞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细胞模型,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的概念及作用;2. 讲解细胞的概念和作用,阐述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3. 讲解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展示多媒体资料,让学生形象地了解细胞结构;4. 讲解细胞的分裂和生长过程,展示相关动画,让学生理解细胞数量和体积的变化;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细胞的概念、结构和功能;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细胞结构示意图,加深对细胞结构的理解。

六、教学内容1. 细胞膜的功能: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细胞;2. 细胞核的功能: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3. 细胞质的功能:包含多种细胞器,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集体集体集体备课教案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集体集体集体备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细胞的概念,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了解细胞的发现历程,认识细胞学说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细胞模型,加深对细胞结构的认识;(2)通过讨论细胞学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细胞的概念及其结构;(2)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

2. 教学难点:(1)细胞膜的流动性及细胞器的作用;(2)细胞学说的意义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的相关知识;2.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细胞的结构及功能,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3. 开展小组讨论,促进学生对细胞学说的发展和意义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细胞的实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引出细胞的概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细胞的结构及功能,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细胞的各个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并阐述其功能。

4.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细胞学说的发展过程及其意义。

5. 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学说对现代生物科学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绘制细胞结构示意图,加深对细胞结构的认识;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描述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2)能够概述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模型和图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生命科学好奇心;(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态度。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细胞结构模型、细胞图像和相关视频资料;2.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思考题;3. 准备课后作业的题目和要求。

必修1第1章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学设计(新教材高中生物)

必修1第1章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学设计(新教材高中生物)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从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归纳出植物和动物在结构上具有一致性,形成生物界是统一的观念,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阐明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3.通过分析细胞的建立过程,说出科学发现的基本特点,举例说出归纳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学说的要点及其意义(2)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2.教学难点细胞学说的意义三·教学设计思路1.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1)本节的第一个重要内容是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

首先利用“问题探讨”引入新课,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生物知识基础上相互讨论,相互评价。

从寻找证据的可行性和操作性,以及证据的可靠性方面进行探讨。

初步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关于细胞,同时引导学生重视证据和逻辑。

(2)利用“思考·讨论”系统地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的科学史,采用表格法,在主要成就和采用的技术方法两方面梳理每位科学家的贡献,从中体验科学归纳法,再采用问题导学方式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3)采用正向问题导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细胞学说的意义,突破教学难点。

2.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1)利用教材插图,引导学生识图、释图,包括了解什么是种群、群落,初步建立生命的系统观(2)打散教材图形,将教材图1-3分割成各层次对应的小图形,在课件中以顺序被打乱的方式呈现,让学生拖动图片,利用已学知识进行排列,并说明排列理由,即相邻层次概念的关系,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在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非人灵长类平台诞生; 12月5日,“中中”的妹妹“华华”也顺利诞生。

展示新闻图片以及克隆猴的建议流程图,引发对细胞进行研究的价值的讨论。

2.问题导入以大熊猫和冷箭竹为例讨论细胞时期结构单位的证据(获取证据:做实验、查文献···)(讨论方法:可行性、科学性)3.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1)细胞学说的内容➢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

高中必修一《第1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必修一《第1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也要寄生在活细胞内繁殖
B:单细胞生物体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应激性、繁殖等
C: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由不同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
D: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不包括下列哪一项(B)
A细胞B分子C种群D群落
4、草履虫与小麦生命系统的区别主要是(B)
A.草履虫的生命系统中没有组织、器官和系统
B.草履虫的生命系统中没有组织和器官
C.草履虫和小麦的生命系统完全相同
D.草履虫细胞无细胞壁而小麦的细胞具有细胞壁
学生思考预留的问题,自己在课本中寻找答案,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自己的答案
认真观察每个概念里面所包含的关键信息,背诵每一个概念
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自学能力,帮助学生进入课堂,问题逐步开展,最后总结,条理清楚,帮助学生理解,把握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上课前,首先咱们看一张图片,这是一张大熊猫正在吃竹子的图片,里面有动物和植物。接下来大家探讨屏幕下方的两个问题。
学生小组内探讨幻灯片中的问题,并表达探讨的结果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引入今天的内容。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帮助学生准确记住概念,帮助长期记忆
课堂小结
同学们完成的非常好,做的又快又对。相信每位同学都已经掌握了今天的知识,下课后大家去书店或者上网搜寻关于本节课的内容,阅读并思考哪些是咱们没有学的知识。
板书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一、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
1、内容2、人物3、意义
二、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教案】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必修1)

【教案】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必修1)

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年级高一年级授课时间1课时课题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内容。

细胞知识是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和章节的基础。

教材首先呈现了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思考·讨论”活动,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然后说明了细胞学说的重大意义。

教材这样编写,希望学生不仅知道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还能通过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知道这一学说是如何形成的,理解细胞学说建立的重大意义;同时认识科学发现的基本特点,理解科学的本质。

关于“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教材首先借助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从单细胞和多细胞生物体的角度分析了为什么细胞是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闸述了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在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时,教材紧紧围绕着:细胞是生命系统的最基本的层次,各层次生命系统的形成、维持和运转都是以细胞为基础的。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本质的理解, 让学生初步掌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个重要概念,初步形成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的认识,为初步建立生命的系统观打下基础。

有助于指导高中阶段后续内容的学习,从而实现学科素养的提升。

教学目标1.从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归纳出植物和动物在结构上具有一致性,形成生物界是统一的观念,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阐明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3.通过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说出科学发现的基本特点,举例说出归纳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学说的要点及其意义。

(2)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2.教学难点细胞学说的意义。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新课播放大熊猫丫丫近况视频,活跃课堂气氛。

视频中出现大熊猫吃冷箭竹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1.如何说明大熊猫和冷箭竹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如何提供证据?2.思考之后和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你们如何获取的证据,证据是否正确,充分?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回答相应问题。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一教案1.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一教案1.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分析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
2.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3.举例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4.能够区分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理解和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能够与自然生命活动联系,热爱生活,有生态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细胞学说的内容及其建立过程
2.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1.细胞学说的内容及其建立过程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黑板、粉笔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教案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教案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细胞的概念和功能;(2)掌握细胞的结构特点;(3)理解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2)增强学生对生命现象的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细胞的概念和功能;(2)细胞的结构特点;(3)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1)细胞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和功能;(2)细胞分裂和生长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细胞的概念、结构和功能;2. 演示法:展示细胞模型和显微镜下的细胞图像;3. 实验法:进行细胞观察和实验操作;4. 小组讨论法:探讨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细胞模型、显微镜、细胞图像资料;2. 实验材料: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染色剂等;3. 教学软件:细胞相关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什么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引出本课主题——细胞。

2. 新课讲解:讲解细胞的概念、结构和功能,重点讲解细胞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和功能。

3. 演示实验:展示显微镜下的细胞图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细胞的外观和结构。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验观察,探讨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拓展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细胞相关的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提高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六章:细胞的基本功能内容:细胞的能量转换、物质运输、信号传递等基本功能安排: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细胞如何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运输,以及信号传递的过程。

2. 第七章:细胞的生长与分裂内容:细胞的生长过程、细胞周期的概念、细胞分裂的机制安排:利用模拟实验和显微镜观察,让学生观察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理解细胞周期的意义。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学设计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学设计

第一章走进细胞1.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细胞是研究生物学的基础,本节主要让学生知道细胞学说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基本概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逐步领会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体会生物概念、生物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从而培养学生生物学习思维和生物学研究素养。

二、教学目标:1.从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归纳出植物和动物在结构上具有一致性,形成生物界是统一的观念,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发展的过程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闸明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3.通过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说出科学发现的基本特点,举例说出归纳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三、核心素养:生物观念:认同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明确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科学思维:能熟练区分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科学探究:通过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了解生物学问题探究的过程。

社会责任:形成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说出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简要说明其对生物学发展的意义;能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解释为什么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难点:解释为什么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五、学情分析:学生在已经学习了初中基础细胞生物学知识,本节要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习细胞的有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衔接,注意充分发挥理论知识对细胞知识的指导作用。

学习相关内容时应用理论知识加以解释,应用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加深理解这些理论的过程。

通过介绍一些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探究式、问题诱导法七、教学准备:图表、课件等。

八、教学课时:1九、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景“大熊猫吃冷箭竹”,问题探讨:大熊猫和冷箭竹形态迥异,但它们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讨论:①如果让你提供证据说明大熊猫和冷箭竹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你将如何获取和提供证据?②与同学相互评价各自的证据是否正确和充分。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集体集体集体备课教案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集体集体集体备课教案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第一章:细胞的概念与组成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细胞的基本组成。

教学内容:1. 细胞的基本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 细胞的组成: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教学活动:1. 引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细胞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3. 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问并回答关于细胞的问题。

4. 总结:强调细胞的重要性和功能。

第二章:细胞膜与物质进出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膜的功能。

2. 掌握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教学内容:1. 细胞膜的功能: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

2. 物质进出的方式:扩散、渗透、主动运输等。

教学活动:1. 引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细胞膜的功能。

2. 讲解:详细讲解细胞膜的功能和物质进出的方式。

3. 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问并回答关于细胞膜和物质进出的问题。

4. 总结:强调细胞膜的重要性和物质进出的方式。

第三章:细胞质与细胞器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质的概念。

2. 掌握细胞器的功能。

教学内容:1. 细胞质的概念:细胞膜内部的液体部分。

2. 细胞器的功能: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教学活动:1. 引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细胞质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细胞质的概念和细胞器的功能。

3. 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问并回答关于细胞质和细胞器的问题。

4. 总结:强调细胞质的重要性和细胞器的功能。

第四章:细胞核与遗传信息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核的概念。

2. 掌握遗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

教学内容:1. 细胞核的概念:细胞内的控制中心。

2. 遗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DNA、RNA、蛋白质等。

教学活动:1. 引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细胞核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细胞核的概念和遗传信息的存储传递。

3. 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问并回答关于细胞核和遗传信息的问题。

4. 总结:强调细胞核的重要性和遗传信息的存储传递。

(人教版新教材)1.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案】

(人教版新教材)1.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案】

第一章走近细胞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学目标】1.从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归纳出植物和动物在结构上具有一致性, 形成生物界是统一的观念,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阐明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3.通过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说出科学发现的基本特点,举例说出归纳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学说的要点及其意义。

(2)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2.教学难点细胞学说的意义。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问题导入]观看克隆猴、体细胞核移植图,引发对细胞进行的研究及其价值的讨论。

【提示】克隆猴更适合用作研究人类疾病和进行药物实验的模型动物。

遗传上相同的克隆猴用于药物对照实验有利于更准确地评估药物。

借助科学家威尔逊的名言(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走进细胞,开启高中生物新起点。

[问题探讨,获取证据]讨论:大熊猫和冷箭竹形态不同,但都是有细胞构成的,你将如何获取和提供证据证明呢?显微镜观察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打开了微观世界的大门,看到了构成动植物的细胞,产生了许多疑问,经过一百多年的深入探究,终于做出了理论概况,形成了作为生物学重要基础的细胞学说。

一、细胞学说1、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

2、主要内容(后人根据施莱登和施旺发表的研究成果整理并加以修正)(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麻部吸痞毒、原核生物)(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乂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3、建立过程1.科学家是如何通过获得证据来说明动植物体由细胞构成这一结论的?【答案】通过对动植物体的解剖和显微观察获得证据,通过归纳概括形成结论。

2.施莱登和施旺只是观察了部分动植物的组织,却归纳出“所有的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这一结论可信吗?为什么?这一结论对生物学研究有什么意义?【答案】可信。

《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描述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能描述细胞膜的组成和功能,了解细胞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认识到生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 教学难点:理解细胞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能够进行物质的运输和能量的转化。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视频和图片,包括细胞的显微镜图片、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的动画。

2. 准备实验器材,包括显微镜、染色剂、载玻片、盖玻片等。

3. 设计课堂讨论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的复杂性和生命活动的本质。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讨论及师生互动,同时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演示教学。

具体如下:(一)引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多幅有关细胞图片,包括动植物、真菌和细菌等不同类型的细胞,同时介绍细胞的形态、结构等基本知识。

接着提出问题:“细胞为什么成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它又是如何进行生命活动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二)细胞的基础知识通过展示各种细胞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并巩固细胞的基础知识,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等概念。

(三)探究实验:观察细胞结构1. 教师准备实验材料和试剂,如显微镜、装片、染色剂等,并向学生详细介绍实验步骤和方法。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细胞结构并记录观察结果。

3. 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发现,同时提出疑问和困惑。

4.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讨论内容,进行总结和补充。

(四)细胞的生命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细胞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命活动过程,如新陈代谢、生长、分裂、分化等。

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如何通过基因表达和调控来实现这些生命活动。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集体集体集体备课教案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集体集体集体备课教案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的概念,知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 掌握细胞的结构及功能,了解细胞分裂和生长的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细胞的概念2. 细胞的结构及功能3. 细胞分裂和生长4. 观察植物细胞实验5. 实验操作: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细胞的概念、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细胞分裂和生长。

2. 难点:细胞分裂和生长的过程,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细胞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细胞结构及功能的相关图像。

3. 实验操作:观察植物细胞,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细胞相关知识的学习资料、实验器材和药品。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显微镜等学习用品。

六、教学过程:2. 讲解:介绍细胞的概念、结构及功能,讲解细胞分裂和生长的过程。

3. 实验:观察植物细胞,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胞的结构。

4. 总结:强调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细胞研究的重要性。

七、作业布置:1. 绘制细胞结构示意图,加深对细胞结构的理解。

八、教学反思:1.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

2. 关注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九、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深入了解细胞研究的相关设备和技术。

2. 开展细胞主题的科学报告活动,鼓励学生分享细胞相关的研究成果。

十、课时安排:1. 理论讲解:2课时2. 实验操作:1课时3. 作业布置与拓展活动:课余时间自行完成六、教学内容:1. 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2. 细胞膜的作用3. 细胞核的功能4. 细胞质的作用七、教学过程:2. 讲解:介绍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讲解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的作用。

3. 讨论:分组讨论动物细胞在生物体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教案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教案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胞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 使学生掌握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 引导学生认识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细胞的概念2. 细胞的功能3. 细胞的结构4. 细胞的生长与分裂5. 细胞的类型及功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的基本概念、结构及功能。

2. 教学难点:细胞的生长、分裂和细胞类型的功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的重要性。

2. 利用多媒体展示细胞的结构及功能。

3.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细胞的特点。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提问“什么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引导学生思考。

2. 讲解:介绍细胞的基本概念、功能和结构。

3. 展示:利用多媒体展示细胞的结构及功能。

4.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细胞观察实验,如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5. 讨论:分组讨论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各类细胞的功能。

6. 总结:强调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总结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细胞概念、结构和功能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观察细胞实验中的表现,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操作和总结分析。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细胞生长、分裂和各类细胞功能知识的掌握情况。

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参与程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细胞结构、功能和生长分裂过程的图片、视频等。

2. 实验材料:洋葱、显微镜、染色剂等。

3. 习题库:提供不同难度的细胞相关习题。

4. 参考书籍:细胞生物学教材、相关科普书籍。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细胞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 第2周:讲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第3周:观察细胞实验,讨论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1.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学设计 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1.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学设计 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1-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第1章《走进细胞》的第1节教学内容。

本节的核心内容是了解细胞学说的内容与发展历程和生命系统的层次结构。

本节内容相对简单,是生物学的学习基础,同时作为第一课,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生物兴趣。

二、学情分析
知识层面: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到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但是对于细胞学说、细胞为什么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以及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并不了解。

思维层面: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大量的科学史,并对科学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可以从这些角度切入,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1)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认同科学发展建立在积累和修正基础上,认同技术对科学发展的作用
(2)阐明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认识细胞学说对生物学的重要意义
(3)基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实例,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4)知道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并可以举例说明,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保护我们唯一的家园——生物圈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层次。

(2)细胞学说的要点及其意义
(3)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难点:
细胞学说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以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引导学生认识ATP的结构和功能,解释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增加探究细胞直接能源物质是什么的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并总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024-2025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24-2025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 细胞的特点:细胞具有自主生长、自主繁殖、能进行代谢和遗传等特点。
3. 细胞的分类:细胞根据有无细胞核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4. 细胞的重要性:细胞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生理功能实现的基础。
5. 细胞的研究:细胞学说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6. 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关系: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场所,各种生物现象均源于细胞。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学生在听讲过程中积极思考,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进行深入理解。
-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小组中制作细胞模型,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理解的部分提出问题,与组内同学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清晰讲解,确保学生掌握细胞的基础知识。
-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问题如“细胞如何支持生物体的功能?”、“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是什么?”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收集学生的预习笔记和疑问,确保每个学生都完成了预习任务。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在家中观看PPT和视频,对细胞的基础知识进行初步了解。
- 思和疑问。
3. 学习兴趣:通过引入生动案例和实验操作,学生对细胞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和活动中,表现出对生物学知识的探究欲望。
4. 团队合作: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中,学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他们能够分享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并共同解决问题。这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6. 教学互动工具:准备一些教学互动工具,如提问卡片、小组讨论题目等,以促进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7. 教学反馈问卷:在课程结束后,准备一份教学反馈问卷,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及建议,以便对今后的教学进行改进。

《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19必修1

《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19必修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了解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功能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教学难点: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功能和作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PPT课件,包括细胞结构图、细胞器功能图等。

2. 准备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切片等。

3. 准备案例素材,用于解释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性。

4. 布置学生预习课本,提前思考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通过一些关于细胞作用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细胞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渴望了解细胞是什么,如何存在,以及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影响。

2. 基础概念讲解:让学生了解细胞的定义,描述它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生命单位,是生物体结构与代谢的基本单位。

同时,也向学生介绍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让他们明白每个生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细胞类型和功能。

3. 实验展示:进行一些基础的细胞实验,如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和失水、动物细胞的分离和培养等,让学生亲眼看到细胞的生命力和特性。

这些实验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是如何参与生物体的代谢和生长的。

4. 讨论与互动:让学生分组讨论细胞的重要性,以及细胞如何影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疾病和衰老。

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尝试解答这些问题。

5. 课堂小结:在课程的最后,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注意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查找更多关于细胞的知识,并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7. 延伸阅读:推荐一些关于细胞研究的书籍和网站,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细胞科学的发展和未来可能的应用。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回答:
(1)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与英国科学家胡克、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德国医生和病理学家魏尔肖等科学家的研究工作是分不开的。
(2)正是由于显微镜的发明和利用,才有了细胞的发现。随着显微镜技术的提高和应用,以及对各种动植物细胞的大量观察和研究,才有了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
学生活动:阅读显微镜一节内容,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教师提问: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贡献主要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教师提问:
(1)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与哪些科学家的工作是分不开的?
(2)细胞学说的建立与显微镜的发明和利用有什么关系?
(1)阐述显微镜的发展过程。
从17世纪列文虎克自制的显微镜(放大300倍),到现代普通光学显微镜(最大放大1 500倍),再到电子显微镜(可放大上百万倍)。
(2)哪几位科学家对显微镜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是列文虎克,于17世纪自制成功由2块镜片构成的“显微镜”,能将微小物体放大300倍,为显微镜的早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水螅捕食、繁殖的过程,教师简要说明水螅是一种腔肠动物,接着,展示水螅结构模式图,利用学生初中已学的水螅的知识,引导学生观察并认识水螅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推进新课
教师提问:细胞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学生活动:阅读P28“回眸历史”第一段资料,并观察英国科学家胡克自制的显微镜及所观察到的细胞图像。
(2)有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有4个镜头。甲、乙一端有螺纹,甲较长,乙较短;丙和丁无螺纹,丙较长,丁较短。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应选择哪组镜头?
学生回答:
(1)400倍。(2)乙和丙。
教师出示一只鸡蛋、一个洋葱、一个蘑菇,提问:根据上节课所学知识,这三种不同生物在结构组成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回答:他们都是由细胞组成。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概述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概述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
3.练习制作临时玻片标本,使用显微镜和绘图的技能。
4.通过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5.通过有关显微技术的发展对认识细胞本质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利用多种媒体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师活动:
(1)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自制的电子显微镜以及利用电子显微镜所观察到的细菌等图像。
(2)利用多媒体展示普通光学显微镜。并启发学生联系初中所学的光学显微镜的知识,准确识别其各部分结构与功能;同时,教师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作示范。
教师提问:
(1)某光学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40×,则该显微镜能放大多少倍?
二是德国青年科学家卢斯卡,于20世纪30年代初,利用高电压下电子流波长很短的特点,制造出放大10 000倍的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
(3)常用电子显微镜有哪两种类型?两者的区别主要是什么?用途上有何不同?
常用电子显微镜有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两者的区别主要是成像原理不同,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和光学显微镜基本相同,利用电子穿透切片,经过电磁“透镜”放大成像;扫描电子显微镜依靠电子射到样品表面后发射出的更多二次电子,放大后形成反映样品表面形态特征的三维图像。用途上,前者适合于观察细胞内部超微结构,后者适合于观察细胞等样品的表面形态和结构。
(2)德国动物学家施旺通过对鱼、蛙、猪等多种动物细胞的系统观察,并将施莱登与自己的发现概述起来,论证了动植物均由细胞组成。于1839年发表了《动植物构造及生长相似性之显微研究》,著名的“细胞学说”由此诞生。
教师提问:
(1)细胞学说的内容主要是什么?
(2)细胞学说的建立有什么重大意义?
学生回答:
(1)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2)荷兰学者列文虎克用设计较好的显微镜观察了许多动植物的活细胞和原生动物,并于1674年在观察鱼的红细胞时描述了细胞核的结构,此后,虽对细胞观察的资料不断增加,积累了较丰富的材料,但在长达170多年的历史中,对细胞的知识以及它与有机体的关系,人们并没有进行科学概括,没有上升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高度。
教师陈述:
(1)英国科学家胡克自制的显微镜能放大的倍数为40~140倍,他利用自制显微镜观察了软木(栎树皮)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借用拉丁文Cellar(小室)这个词来称呼他所看到的类似蜂巢的极小的封闭小室,实际上这个小室只是死细胞的细胞壁。胡克有关细胞的首次描述是在他的著作《显微图谱》一书中于1665年发表的。
教师提问:细胞是谁发现并首次命名的?他所观察到的细胞是真正的细胞吗?
学生回答:发现并首次命名细胞的是英国科学家胡克,但他所观察到的细胞不是真正的细胞,而仅仅是植物死细胞的细胞壁。
学生活动:阅读“回眸历史”中关于பைடு நூலகம்莱登和施旺的资料。
教师陈述:
(1)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自己观察了大量植物组织后,于1838年发表了《植物发生论》,他指出细胞是构成植物的基本单位。他的研究为细胞学说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2)细胞学说建立的意义:它使人们对动物和植物的认识能统一到细胞的基础上,对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被恩格斯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教师陈述:
细胞学说提出后的几十年中,它被推广到许多领域的研究中,对当时生物学的发展起了重大促进和指导作用。同时,这一学说本身也迅速得到充实、发展而且日益完善。1958年德国医生和病理学家魏尔肖的研究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6.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完善的过程。
7.认识显微技术的发展进步对生物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8.通过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
教学难点
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