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低碳消费行为的理论模型
低碳经济指标体系及模型研究
![低碳经济指标体系及模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7319d71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30.png)
低碳经济指标体系及模型研究第一章:引言低碳经济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
低碳经济是指在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
它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紧缺的重要途径,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衡量低碳经济的发展状况和评价效果。
本文将介绍低碳经济的指标体系及模型研究,探讨低碳经济指标体系的构筑方式和评价方法。
第二章:低碳经济的定义及背景低碳经济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经济模式的新型经济模式,它将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以低碳经济产业为核心,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低碳经济反映了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消费和资源利用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低碳经济创新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主要政策目标,如英国、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
随着我国的崛起和加入全球政治经济体系,中国也将逐步转向低碳经济。
为了实现低碳经济的转型发展,各国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都在加大投入和力度,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低碳经济指标体系。
第三章:低碳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低碳经济指标体系是评价低碳经济发展状况与效果的基本框架,对于制定低碳经济战略、制定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低碳经济指标体系应该是综合性的,通过考察多个方面,来衡量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
构建低碳经济指标体系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一、科学性原则。
低碳经济指标体系必须符合科学性原则,体现科学的、可操作性的、统一的标准。
二、实际性原则。
低碳经济指标体系必须符合实际性原则,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不断优化和修改,以适应实际的发展需要。
三、系统性原则。
低碳经济指标体系应该同时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
四、动态性原则。
低碳经济指标体系应该具有动态性原则,考虑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反映低碳经济发展的动态变化过程。
根据以上原则,低碳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要使用科学方法,包括引进先进的低碳经济理论和方法,根据国情和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不断调整和完善指标体系,使其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
个体低碳消费行为的理论模型
![个体低碳消费行为的理论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f08a32edaa00b52acfc7ca75.png)
个体低碳消费行为的理论模型消费者对低碳消费的认知最初开始于对环境问题的认知。
例如,温室气体排放过量、气候恶化、全球生态环境改变等环境问题等都与低碳消费的认知相关。
只有充分认识到环境的问题,才能认同低碳消费。
因此对低碳消费的认知主要是对低碳消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评价。
认知过程主要从两个观察变量入手:环境问题认知、低碳消费意义认知。
态度的情感过程情感从观察的主体[14-16]来看可以分为两类:自我和视他。
自我低碳消费偏好是消费者自身的、已有的低碳消费行为或对比普通消费行为后得出的情绪、情感。
视他低碳消费偏好是消费者通过观察他人的低碳消费行为后得出的情绪、情感。
.态度的行为倾向过程低碳消费行为倾向是消费者在受到外界与低碳消费相关信息刺激后的行为计划,能够用来预测消费者未来是否会产生低碳消费行为。
社会消费文化在本研究中,社会消费文化指的是消费者生活环境周围对某种消费行为的主流意见和看法。
而当消费者在接触到这种主流意见和看法后,对态度和自我行为进行调节,也就是说社会消费文化会对态度产生影响,并且对态度与实际消费行为产生调节作用。
实际消费行为按照消费目的为前提,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消费行为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获得个体利益为前提,以个人价值观为主导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即个体知觉消费行为;另一类以社会、自然和人类和谐发展为前提,满足个体需求的同时,保护环境和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即社会知觉消费行为。
研究模型与研究假设态度过程对实际消费行为会产生影响作用,社会消费文化作为态度和行为的外部环境,必然会对两者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使得消费者的态度和行为会出现偏差。
现有文献大多认为消费文化影响消费价值观取向,而忽略了消费文化本身对消费者直接产生的影响。
社会消费文化会对态度过程、实际行为之间产生调节效应。
因此提出本研究的理论构思,并提出研究假设。
假设1.低碳消费态度显著影响实际消费行为。
假设1a.低碳消费认知显著影响实际消费行为;假设1b.低碳消费情感显著影响实际消费行为;假设1c.低碳消费行为倾向显著影响实际消费行为。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江苏大学学生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江苏大学学生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0e09bda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5d.png)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江苏大学学生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作者:***来源:《今日财富》2021年第14期论文依据消费者行为综合理论,构建了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
借助江苏大学144名大学生低碳消费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
结论表明:规章制度、公益宣传会影响大学生的低碳消费意愿;低碳关注、低碳理解会影响大学生的低碳相关知识;环境担忧会影响大学生的低碳消费意愿,低碳设施会影响大学生的低碳消费行为,同时,大学生的低碳知识影响着他们的消费观念,而他们的消费观念又强烈的影响着他们的消费意愿。
性别变量与生源地变量在不同假设路径中的影响均存在一定差异。
最后,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干预策略。
一、引言低碳消费是一种“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的消费方式。
低碳消费不仅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根基,更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理念与行为具有示范效应,他们的消费理念与行为是否“低碳”化,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及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深远影响。
因此,研究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有效的干预策略具重要意义。
本文以消费者行为综合理论为依据,引入潜在变量与新的观测变量,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从而提出有效的消费建议。
二、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目前学者对于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分析消费者内在属性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如Ajzen的计划行为理论、Stern的价值-信念-规范理论以及Hines等提出的负责任环境行为理论;另一类是将消费者外在属性与内在属性综合在一起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如Guagnano 等提出的ABC理论。
本文以消费者行为综合理论为依据,借鉴目前国内关于大学生低碳消费研究成果,构建了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理论模型(见图1)。
模型认为:消费者的低碳关注、低碳理解、学校环境会影响消费者的低碳方面的知识,而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不仅会受到消费者低碳知识的影响,还会受到消费者公益宣传、规章制度、城市氛围等方面的影响,而消费者的低碳消费行为能否出现除了受低碳消费意愿这个重要因素影响外,还会受到低碳产品及其配套设施的供给状况的影响。
低碳经济下的能源消费模式与行为分析
![低碳经济下的能源消费模式与行为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661420c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37.png)
低碳经济下的能源消费模式与行为分析嘿,咱们今天来聊聊一个挺重要但又有点新鲜的话题——低碳经济下的能源消费模式与行为。
咱先来说说啥是低碳经济哈。
其实啊,这就好比我们过日子,以前大手大脚,不怎么考虑节省,现在呢,得精打细算,还得环保、可持续。
就拿我家小区来说吧,以前楼道里的灯大白天都亮着,没人管。
可最近,换成了声控灯,有人经过才有光亮,这小小的改变,就是在往低碳经济的方向走呢。
那在这种大环境下,能源消费模式可发生了不少变化。
以前,大家一提到能源,想到的就是煤炭、石油,拼命用,也不考虑以后有没有。
现在可不一样啦,风能、太阳能、水能这些清洁能源越来越受重视。
就像我上次去一个海边的小镇旅游,那漫山遍野的都是风力发电的大风车,呼呼地转着,可壮观了!而且啊,当地很多人家的屋顶上都装着太阳能板,自己发电自己用,多余的还能卖给电网,这多棒!再来说说咱们个人的能源消费行为。
以前夏天的时候,我总是把空调温度调得特别低,裹着被子还觉得爽。
后来知道这样特别费电,而且排放的温室气体多,对环境不好,我就慢慢改了,把温度调到 26 度左右,既舒适又节能。
还有啊,出门的时候,能走路我就不坐车,能坐公交我就不开车,这样不仅节能减排,还能锻炼身体,一举两得。
现在很多企业也在改变他们的能源消费模式。
以前那种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慢慢行不通了。
比如说一些工厂,以前用的都是传统的锅炉,烧煤烧油,污染大得很。
现在呢,都换成了用电或者用天然气的设备,排放少了,效率还提高了。
在城市里,公共交通也越来越绿色环保。
我所在的城市,新开通的地铁线路越来越多,电动公交车也逐渐取代了燃油车。
坐地铁或者公交出行,既方便又低碳,还不用担心堵车。
不过,要实现真正的低碳经济,改变能源消费模式和行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就拿我身边的事儿来说,我有个朋友开了一家小工厂,他也知道要节能减排,想换成更环保的设备,可一算成本,太高了,就有点犹豫。
这也反映出一个问题,虽然大家都知道低碳好,但有时候受到成本、技术等因素的限制,要真正落实还需要各方的支持和努力。
推行低碳消费的建议——基于低碳行为理论
![推行低碳消费的建议——基于低碳行为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a83d24eb307e87101f696ab.png)
随着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向环境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而这与100年来气候变暖有着密切的关系。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第四次评估报告:“气候变暖的原因除了自然因素影响以外,主要是归因于人类活动,特别是与人类活动中排放二氧化碳的程度密切相关,相关程度达90%以上。
”[1]因此必须重视环境与资源问题,以解决世界及本国人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倡导低碳经济和低碳消费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也做出了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
目前对低碳消费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学术界对低碳消费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经济学家陈柳钦认为,低碳消费有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
[2]唐姨军(2010)认为低碳消费是为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消费者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注重消费品自身的低碳化、消费品使用过程的低碳化以及消费品使用过后对废弃物后续处理的低碳化。
国外学者对低碳消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低碳消费模式研究和低碳行为研究方面。
在低碳消费模式研究方面:Carmen(2003)从消费者个人因素和关联因素两方面分析,认为过度消费是工业化国家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必须转向生态化的消费结构。
Geller(2002)研究了消费者具体的低碳消费方式,如购买高能效电器、废弃物处理和绿色交通运输方式等。
Burgess(2003)从社会结构的角度定性研究了传统消费模式转型的主要障碍因素。
在低碳行为研究方面,学者们开始更多地考虑亲环境行为和低碳消费,如循环利用、购买高能效电器、废弃物处理和绿色交通运输方式(Geller,2002;Jackson,2006)等。
个体低碳消费行为的理论模型
![个体低碳消费行为的理论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ebc2b2c13968011ca20091e2.png)
个体低碳消费行为的理论模型消费者对低碳消费的认知最初开始于对环境问题的认知。
例如,温室气体排放过量、气候恶化、全球生态环境改变等环境问题等都与低碳消费的认知相关。
只有充分认识到环境的问题,才能认同低碳消费。
因此对低碳消费的认知主要是对低碳消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评价。
认知过程主要从两个观察变量入手:环境问题认知、低碳消费意义认知。
态度的情感过程情感从观察的主体[14-16]来看可以分为两类:自我和视他。
自我低碳消费偏好是消费者自身的、已有的低碳消费行为或对比普通消费行为后得出的情绪、情感。
视他低碳消费偏好是消费者通过观察他人的低碳消费行为后得出的情绪、情感。
.态度的行为倾向过程低碳消费行为倾向是消费者在受到外界与低碳消费相关信息刺激后的行为计划,能够用来预测消费者未来是否会产生低碳消费行为。
社会消费文化在本研究中,社会消费文化指的是消费者生活环境周围对某种消费行为的主流意见和看法。
而当消费者在接触到这种主流意见和看法后,对态度和自我行为进行调节,也就是说社会消费文化会对态度产生影响,并且对态度与实际消费行为产生调节作用。
实际消费行为按照消费目的为前提,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消费行为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获得个体利益为前提,以个人价值观为主导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即个体知觉消费行为;另一类以社会、自然和人类和谐发展为前提,满足个体需求的同时,保护环境和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即社会知觉消费行为。
研究模型与研究假设态度过程对实际消费行为会产生影响作用,社会消费文化作为态度和行为的外部环境,必然会对两者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使得消费者的态度和行为会出现偏差。
现有文献大多认为消费文化影响消费价值观取向,而忽略了消费文化本身对消费者直接产生的影响。
社会消费文化会对态度过程、实际行为之间产生调节效应。
因此提出本研究的理论构思(图1),并提出研究假设。
假设1.低碳消费态度显著影响实际消费行为。
假设1a.低碳消费认知显著影响实际消费行为;假设1b.低碳消费情感显著影响实际消费行为;假设1c.低碳消费行为倾向显著影响实际消费行为。
试论低碳消费模式的构建
![试论低碳消费模式的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84eade43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a5.png)
试论低碳消费模式的构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低碳已经成为了一种时代潮流,全球的低碳经济也愈发成熟。
在这种潮流下,消费者的消费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低碳消费模式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可。
本文将就低碳消费的概念、特点和构建低碳消费模式的方法进行讨论。
低碳消费的概念低碳消费是指在消费过程中减少碳排放量,提倡节能、环保、健康的消费方式,以达到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的目的。
低碳消费可以是从消费品的生产到消费过程中实现低碳的生产和消费,也可以是在生活、工作、出行等方面的日常低碳行为。
低碳消费具有环保、健康、可持续等特点,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和人类在气候变化中所承担的风险。
它是在当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日益严重的条件下产生的,也是人们对环境和健康的更高要求的体现。
低碳消费的特点1.低碳消费注重环境保护。
低碳消费是消费者对环境的一种关注和保护,这种消费相对于传统消费模式更注重对环境的影响。
2.低碳消费注重健康保障。
低碳消费重视产品的环境保护和健康保障,及时响应消费者的健康需求。
3.低碳消费强调可持续性。
低碳消费的基本特征是追求可持续性的生产和消费模式,追求长期利益和有效的资源利用效率。
4.低碳消费充分利用科技手段。
低碳消费重视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使消费变得更加智能化和绿色化。
构建低碳消费模式的方法1.发展低碳产业。
政府应该开展各种低碳产业创新,从根本上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建立低碳经济体系。
2.促进低碳技术的应用。
企业应该积极引入先进的低碳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3.宣传低碳消费理念。
低碳消费应该得到全民认知和推广,由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合作,制定低碳消费标准和推广低碳消费产品。
4.学习生态文明知识。
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已经成为推动低碳经济的必要条件,应该积极学习生态文明理念和知识。
结论低碳消费模式的构建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推进,采取多种手段,包括发展低碳产业、促进低碳技术的应用、宣传低碳消费理念和学习生态文明知识等。
低碳消费者行为转移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推拉锚定模型
![低碳消费者行为转移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推拉锚定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5440e36d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9e.png)
低碳消费者行为转移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推拉锚定模型邵举平;储弋菲;匡圆圆;孙延安
【期刊名称】《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3(40)1
【摘要】引导消费者的传统消费方式向低碳消费转移,激发绿色低碳产品市场需求,对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推拉锚定模型作为研究框架,引入环境问题感知、经济成本、替代吸引力、低碳消费政策、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转移意愿和低碳消费行为9个研究变量,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消费者的传统消费行为向低碳消费转移的影响因素以及各因素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环境问题感知、低碳产品替代吸引力、低碳消费政策、消费者行为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对消费者低碳消费转移意愿和行为存在显著影响。
因此,政府及相关决策者可通过培养低碳消费意识、提升低碳消费吸引力、积极引导低碳消费、营造良好的低碳消费环境等举措推进低碳消费。
【总页数】9页(P30-36)
【作者】邵举平;储弋菲;匡圆圆;孙延安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苏州优乐赛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5
【相关文献】
1.城市居民低碳利益关注和低碳责任意识对低碳消费的影响——基于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的东、中、西部差异分析
2.企业低碳环境责任发展动机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消费者认知视角的分析
3.碳标签对低碳旅游消费者行为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
4.基于推拉理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于宏观经济数据的实证分析5.知识付费用户的行为转移意愿及影响因素——基于推拉锚定模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公众低碳消费模式的影响因素模型与政府管制政策_基于扎根理论的一个探索性研究
![公众低碳消费模式的影响因素模型与政府管制政策_基于扎根理论的一个探索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f005199a0116c175f0e48ea.png)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FGL005)、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青年项目(09YJC630194)和浙江省自然 科学基金项目(Y6110086)资助。
180,000 160,000 140,000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碳排放量(万吨) 总人口(万人)
对于各种特定管制政策的实际效应,Wood 和 Newborough(2003)研 究 了“ 能 源 消 耗 标 识 ”对 家 庭 行为的实际影响后发现,在使用过程中提供正常的
能耗标识反馈对于家庭行为变迁是极端重要的。 由此,Wood 和 Newborough 建议未来的关注重点应 是在居民家中设计最优的评估能源消耗标识,以最 大化地实现相关的能源节约潜力。与之相对,Steg (2008)总结了若干实证文献则发现,总体上“信息 运动”对于家庭能源保护行为只导致了不太明显的 行为变化。Abrahamse 等(2005)进一步认为,提供 标识信息可以导致更高的知识水平,但不必然带来 行为变革和能源节约,即时反馈则被证实是非常有 效的。对于经济激励政策,总体上多数学者认同经 济 激 励 政 策 的 重 要 性 ,但 也 有 一 些 学 者 提 出 了 质 疑。Slavin 等(1981)研究了奖励后指出,外部的物 质奖励对于能源节约行为只有短期的效应。一旦 没 有 奖 励 ,那 么 公 众 能 源 节 约 的 努 力 也 消 失 了 。 Abrahamse 等(2005)的研究也有类似的发现。津巴 多、利佩(2007)亦认为,报酬并不能使亲环境行为 内化成一个可以指引行为的强有力态度。如果为 了报酬去做亲环境行为,那么人们就倾向于认为是 报酬(外在因素)而非自己的态度(内在因素)引发 了行为。一旦报酬停止,那么也不会再有相应的行 为。这意味着,经济激励政策是存在局限的,其对 微观主体行为的影响也需要进一步评估。对于命 令控制政策(也称为行政法规政策),其实施的执行 成本较高,加之强制手段迫使公众转变行为模式往 往也缺乏真正的社会支持(王建明,2010)。因此学 者们往往不主张普遍使用,相应的支持性证据也并 不多见。
基于个体消费行为的家庭碳排放研究
![基于个体消费行为的家庭碳排放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cbb2f5b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f5.png)
基于个体消费行为的家庭碳排放研究一、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碳排放的减少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关注点。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其消费行为产生的碳排放量在整体碳排放中占有重要比例。
研究家庭碳排放对于制定有效的碳减排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基于个体消费行为,对家庭碳排放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本文首先对家庭碳排放的相关概念进行梳理,明确家庭碳排放的内涵和外延。
通过构建家庭碳排放的测算模型,对家庭碳排放进行量化分析。
接着,从消费行为的角度,探讨影响家庭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包括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等。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家庭碳减排和低碳生活方式的普及。
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家庭碳排放的理论体系,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通过揭示家庭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
再次,有助于提高公众对低碳生活的认识,引导家庭消费向低碳方向转变。
对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实现碳减排目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个体消费行为的角度出发,对家庭碳排放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 背景介绍: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地球气候系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降水模式的改变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使得农业生产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粮食安全是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影响最为直接和严重的方面之一。
气候变化导致的粮食减产和粮食价格波动可能会引发社会动荡和人口迁移。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低碳消费行为形成路径分析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低碳消费行为形成路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32c93d011ca300a6c39053.png)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低碳消费行为形成路径分析作者:周男费明胜来源:《商场现代化》2012年第07期[摘要] 随着低碳经济的日趋发展,低碳消费行为逐渐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消费模式,本文基于消费行为转变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对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构建出低碳消费行为形成路径,主要探究低碳消费行为与个人低碳指数,人际影响,自我效能感以及自我建构程度之间的关系,为之后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低碳消费者行为计划行为理论自我建构程度路径分析一、引言进入21世纪,在世界范围内,环境责任的理念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共鸣(Nisbet and Myers, 2007),并且世界各国的消费人群对于绿色营销以及其他社会营销都有着不同的理念。
自从1997年《京都议定书》提出“节能减排”和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第一次提出“低碳经济”以来,“低碳”的消费理念逐步的深入人心,虽然低碳问题存在着巨大争议(例如《以碳之名》),但低碳经济仍被认为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对可持续发展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
根据圆锥通信在2007年的调查显示,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美国公众关注的前四大问题之一,但只有47%的受访者报告购买过绿色环保产品。
这表明并不是所有消费者都是环保主义者,庆幸的是有一部分消费人群考虑过其行为带来的环境后果,并考虑转换他们的消费方式。
通常情况下,消费者的环境知识与环境意识的构建与其教育程度,年龄及性别所影响(Michael Jay Polonsky等,2011)。
然而,根据Fishbein 和Ajzen的“计划行为理论(TPB)”,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可能会处于不同的问题或者是以不同的方式评估环境属性以改变自身的消费行为,因此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还有“主观范式”及“感知行为控制”这些因素。
本文基于TPB理论对低碳消费意识的影响因素作出分析。
二、理论背景与研究假设1.低碳经济与低碳消费低碳(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先是从国外兴起,可以理解为: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基于ELES数学模型的城镇居民低碳消费结构分析
![基于ELES数学模型的城镇居民低碳消费结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bf2dd18e87101f69e3195d2.png)
基于ELES数学模型的城镇居民低碳消费结构分析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本文结合中国统计年鉴中对居民消费项目的八项分类,将其碳排放等级分为三类,以内蒙古为例,通过对其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现状分析,从理论上证明内蒙古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属于高碳消费结构。
还运用ELES数学模型,实证研究当前内蒙古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是否属于高碳消费结构,并据此给出内蒙古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调整建议。
关键词:ELES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碳排放等级当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逐步从生存型向发展享受型转变升级之时,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又为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各界学者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研究开始转向低碳经济视角。
自尹世杰(1988)开创了我国消费经济研究的先河,白明刚、马长海、刘峰(2010)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借助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河北省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和需求收入弹性进行了实证研究,麦小聪、王昌业(2011)提出了低碳经济下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的四项标准;赵正、王佳昊(2013)根据ELES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进行了消费数量结构、边际消费倾向、收入弹性、交叉价格弹性以及自价格弹性等方面的分析。
从以往的研究来看,运用ELES模型来分析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碳排放级别的研究较少。
因此,本文将低碳经济发展目标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有机结合,并通过ELES模型来实证研究当前内蒙古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是否属于低碳消费结构。
居民消费结构与居民消费碳排放(一)居民消费类别碳排放等级划分中国统计年鉴将居民消费项目分为8项,分别为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其他商品及服务,但消费类别的碳排放等级在国内外并没有标准化的界定,从这8大消费分类囊括行业来看,各行业所属产业对能源依赖程度的不同。
据此,本文将碳排放等级分为3类,其中,食品、居住、交通通讯属于高度密集型碳排放;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属于中度密集型碳排放;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及服务属于低度密集型碳排放。
大学生低碳型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高校学生为例
![大学生低碳型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高校学生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b5671159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be.png)
大学生低碳型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高校学生为例一、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峻,低碳生活、绿色消费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和消费市场的重要群体,其消费行为对于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大学生低碳型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大学生消费观念和行为特点,还能为引导大学生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培养低碳生活方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低碳型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处理商品和服务过程中,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原则,积极选择环保、节能、可循环利用的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行为。
大学生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环保意识,更容易接受和践行低碳消费理念。
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人价值观、消费习惯、经济能力、社会环境等。
本研究以高校学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大学生低碳型消费行为的相关数据,分析影响大学生低碳消费的主要因素,探讨大学生低碳消费行为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以引导大学生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培养低碳生活方式,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1. 背景介绍:全球气候变化与低碳生活的必要性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一大挑战。
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资源的日益短缺,这些问题都在不断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低碳生活作为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生活方式,旨在减少碳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这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对地球家园的责任和担当。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消费行为对推动低碳生活方式的普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研究大学生的低碳型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促进低碳生活方式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公众低碳旅游消费行为影响研究——基于内在因素一外部环境理论和
![公众低碳旅游消费行为影响研究——基于内在因素一外部环境理论和](https://img.taocdn.com/s3/m/79bf399d168884868662d68f.png)
公众低碳旅游消费行为影响研究——基于内在因素一外部环境理论和态度一情境一行为理论作者:于悦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第5期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低碳旅游发展离不开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准确把握公众的低碳旅游消费行为倾向对于旅游业的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性的影响。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和SPSS19.0统计分析的方法,从微观的视角对公众低碳旅游消费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众内部情境因素低碳旅游认知态度和低碳感知利益及环境外部情境因素旅游目的地低碳情境和社会参照规范其对公众低碳消费行为均产生重要影响,但影响程度有所差异。
基于影响因素的探究,提出旨在引导公众积极参与低碳旅游行为,推动低碳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框架。
引言随着全球气候的日益变暖、环境问题的日渐突出,走低碳发展之路成为重要而现实的课题。
而旅游业的碳排放与旅游者行为休戚相关,公众在旅游过程中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住宿设施甚至是饮食方式等都会影响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公众的低碳旅游行为对于旅游业的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性的影响,而公众低碳旅游消费倾向是低碳旅游行为的度量,因此,对公众低碳旅游消费倾向影响因素的探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理论背景(一)内在因素—外部环境行为理论德裔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Lewin提出了内在因素—外部环境模型,该模型如下:B=f(P:P1,P2,···,Pn;E:E1,E2,···En)其中,B表示个人行为,P表示个体的内在条件和特征,Pn分别表示各种具体的内在条件和特征,如动机、态度、情感以及个体的性别、年龄等;E表示个体所处的外部环境,En表示构成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如经济、科技、文化、制度等。
该模型表明,个体行为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二)态度—情境—行为理论Guagnano,Stern and Dietz(1995)在Lewin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预测环境行为的态度—情境—行为理论。
消费者低碳产品购买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
![消费者低碳产品购买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4e2fd26d168884868762d64e.png)
位 。大多文献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分析居 民低碳消费行为的 影 响 因素 ,低碳 消费 的 内涵 及机 理形成 研究 等 。但随着 低
碳 消费 行为研 究 的深入 ,传 统 的研究成 果 已不能 完全解 释 消 费者 的低碳 消 费行为 ,也 不能 为低碳 产 品在市 场上 的普 及 提供 足够 的营 销建议 。 消 费者创 新性 是指 个人 对于 新事物 的接 受程 度及 独立 接受 新 观念 、做 出创新 决策 的倾 向 。人 们低 碳消 费行 为动 力 主要 来 自消费 者对环 境 的保护 以及促 进人 与 自然和谐 相 处 的愿 望 ,此 外还 可能 受到 消费 者 的创 新性 的影 响 。消费 者 购买 低碳 产品是 因为 低碳 产 品的独特 性和 新潮 性能满 足 消 费者追 求 与众不 同和 求新 求变 的愿望 。因此 ,有 必要 探 讨 消费 者创新 性对 低碳 产 品购买 行为 的影响 。
谷丽丹 :消费者低碳产品购买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
渠 道 建 设
消 费 者 低 碳 产 品购 买 行 为 影 响 因 素 模 型 的 构 建
谷 丽 丹
( 南京航 空航天大 学,江苏 南京
[ 摘
2 1 1 1 0 0 )
要]随着低碳 经济的兴起 ,低碳产品也逐渐, x , . 4 j 3 的生活。人们的低碳消费行为动力主要来 自消费者对环境的
态度 和 行 为没 有很 强 的控 制 能 力 ,尤 其 是 当 自己 的 能 力 达不 到 或外 界 资源 不 能 满 足 的时 候 。 比如 消 费者 在 购 买
3 研 究模 型变 量 的界 定
3 . 1 主观 规范 在计 划 行 为理 论 模 型 中 ,主观 规 范是 影 响行 为 意 向
50. 什么是低碳消费的行为模式?
![50. 什么是低碳消费的行为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e3af9a9c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a2.png)
50. 什么是低碳消费的行为模式?嘿,朋友们!咱们今天来好好聊聊“低碳消费的行为模式”这个事儿。
先给大家说个我自己的小经历哈。
前阵子我去超市购物,本来想买一堆塑料包装的零食,可就在伸手的那一瞬间,我突然想到了低碳这回事儿。
于是,我放下了那些塑料包装的,转而选择了散装的、用纸袋包装的食品。
这一个小小的举动,让我心里有种莫名的满足感。
那到底啥是低碳消费的行为模式呢?其实啊,它就在咱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里。
比如说,出门的时候,咱能走路或者骑自行车,就尽量别开车。
像我住的小区,有个大哥,每天都是步行送孩子上学,然后自己再走着去上班。
他说这样不仅环保,还能锻炼身体,一举两得。
这就是低碳出行的一种表现嘛。
再说说买东西。
少买那些过度包装的商品,就是低碳消费。
你想想,一个小小的东西,外面包了好几层塑料、纸盒,最后这些包装大多都成了垃圾,多浪费资源又不环保啊!还有,尽量选择那些环保材质的产品,比如竹制的筷子、棉质的衣物等等。
在饮食方面,也能低碳消费。
多吃本地生产的食物,这样能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
我有个朋友,特别喜欢去当地的农贸市场买菜,她说这样不仅新鲜,还支持了本地的农民,而且运输距离短,更低碳环保。
家里用电也是有讲究的。
不用的电器就拔掉插头,别让它们在那儿待机耗电。
夏天空调别调得太低,冬天暖气别开得过热,省电就是减排呀!我自己就养成了随手关灯的好习惯,哪怕离开房间一小会儿,也会把灯关掉。
还有啊,旧物利用也是低碳消费的重要一环。
别动不动就扔东西,能修的修修,能改造的改造。
我邻居阿姨,把旧牛仔裤改成了漂亮的背包,简直太厉害了!总之,低碳消费的行为模式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就是从这些日常的小事做起。
只要咱们每个人都多留点心,多做一点,积少成多,就能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
就像我那次在超市的选择,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变,但如果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意识,那加起来的力量可就大了去了。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用低碳消费的行为模式,为地球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财经文章发表消费者低碳产品购买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
![财经文章发表消费者低碳产品购买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b36fdd7e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d8.png)
财经文章发表消费者低碳产品购买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摘要]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低碳产品也逐渐人们的生活。
人们的低碳消费行为动力主要来自消费者对环境的保护以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
除此之外,很多现象表明,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购买和使用还可能受到消费者的创新性的影响。
本文在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从消费者创新性的视角构建了消费者低碳产品购买行为影响因素的模型,对消费者低碳产品消费行为的形成提出了新的诠释。
[关键词]财经文章发表,购买行为,低碳消费,创新性,模型建立1 引言目前,国内学者关于低碳产品消费行为问题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较多,处于主导地位。
大多文献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分析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低碳消费的内涵及机理形成研究等。
但随着低碳消费行为研究的深入,传统的研究成果已不能完全解释消费者的低碳消费行为,也不能为低碳产品在市场上的普及提供足够的营销建议。
消费者创新性是指个人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及独立接受新观念、做出创新决策的倾向。
人们低碳消费行为动力主要来自消费者对环境的保护以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此外还可能受到消费者的创新性的影响。
消费者购买低碳产品是因为低碳产品的独特性和新潮性能满足消费者追求与众不同和求新求变的愿望。
因此,有必要探讨消费者创新性对低碳产品购买行为的影响。
2 模型的理论基础计划行为理论是在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理性行为理论是在人的意愿能够被控制的前提下,行为意向对行为做出解释和预测。
很多时候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没有很强的控制能力,尤其是当自己的能力达不到或外界资源不能满足的时候。
比如消费者在购买低碳产品时,仅有购买这一产品的态度和身边亲人朋友对这一行为的认同赞许是不够的,同时消费者自身还需要足够的经济基础,市场也要有足够的产品供给等。
Ajzen意识到了理性行为理论在预测消费者行为时的局限性,将知觉行为控制这一变量引入到模型中,他认为只有当消费者充分控制其行为时,理性行为理论的预测效果才能有效。
个人如何做到低碳消费_辛杨
![个人如何做到低碳消费_辛杨](https://img.taocdn.com/s3/m/13181bf40242a8956bece446.png)
Vol. 25 No. 7 第 25 卷 第 7 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 2013 年 7 月) 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UNIVERSITIES IN SHANXI ( Jul. 2013 )
2013 年 7 月
定。通常情况下这可以被统称为消费理念, 即广义 的消费方式应该包含的消费理念 。上面所述消费方 式中, 除了原始生态消费和线性消费是当代人们对 前人消费方式的一种客观描述之外, 其他的说法都 是对现在人们消费理念的一种倡导 。这一方面体现 另一方面又说明了研究的视 了人们对消费的重视, 角不同。
一、 低碳消费是一种科学、 理性和行动指向明确的消费方式
由于目前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存在明显的缺陷 , 国际社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在此理论启发 人们又不断推陈出新, 相继提出循环经济、 生态 下, 绿色经济发展方式, 相应地就出现了循环消 经济、 费、 生态消费、 绿色消费方式, 最近随着低碳经济的 出炉, 又出现了低碳消费的提法。 其实这些消费方 式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它们的共同点在于: 一 是都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为目的; 二是都提倡与 自然环境和谐共存, 既能从自然环境中源源不断索 又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原始美好 取人类所需的资源, 状态; 三是都依赖于技术、 法律、 制度等因素的共同 作用和创新来实现。 它们的区别只是侧重点不同: 可持续消费着眼于人类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 人类的 消费不仅应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同时又不危及后代 。 发展的需求 生态消费则是从整个生态系统平衡的 角度去考虑的。消费从生态学意义上说, 是每一个 “物品” 在满足了人们在某一方面的需要以后变成 “废品” 的过程。要消费, 就要去向自然索取、 加工, 就要去开发、 利用自然, 消费活动结束, 最后还会把 “废物” 排放到自然界中。 可见, 消费行为的一大特 点就是两头连接自然: 既向自然索取, 又向自然排 放。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和熵增定律, 消费引起的过 必然会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 度索取和不合理排放, 破坏。生态消费就是要实现生态环境与消费的协调 发展。绿色消费则是从绿色文明的角度综合考虑 , 它以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 能够避免或减 保持生态平衡。 它是一种适度节 少对环境的破坏, 制的消费方式, 是理性消费, 是奢侈消费和野蛮消费 [3 ] 的对立面 。 而低碳消费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 新的消费方式。根据现有的科研结论, 地球生态系 统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 并以极端天气的方式 频繁表现出来。究其原因, 就是全球气候变化导致 的, 而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则是人类排放的二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者对低碳消费的认知最初开始于对环境问题的认知。
例如,温室气体排放过量、气候恶化、全球生态环境改变等环境问题等都与低碳消费的认知相关。
只有充分认识到环境的问题,才能认同低碳消费。
因此对低碳消费的认知主要是对低碳消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评价。
认知过程主要从两个观察变量入手环境问题认知、低碳消费意义认知。
态度的情感过程情感从观察的主体[14-16] 来看可以分为两类自我和视他。
自我低碳消费偏好是消费者自身的、已有的低碳消费行为或对比普通消费行为后得出的情绪、情感。
视他低碳消费偏好是消费者通过观察他人的低碳消费行为后得出的情绪、情感。
态度的行为倾向过程低碳消费行为倾向是消费者在受到外界与低碳消费相关信息刺激后的行为计划,能够用来预测消费者未来是否会产生低碳消费行为。
社会消费文化在本研究中,社会消费文化指的是消费者生活环境周围对某种消费行为的主流意见和看法。
而当消费者在接触到这种主流意见和看法后,对态度和自我行为进行调节,也就是说社会消费文化会对态度产生影响,并且对态度与实际消费行为产生调节作用。
实际消费行为按照消费目的为前提,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消费行为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获得个体利益为前提,以个人价值观为主导最大限度地满足个
体需求,即个体知觉消费行为;另一类以社会、自然和人类和谐发展为前提,满足个体需求的同时,保护环境和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即社会知觉消费行为。
研究模型与研究假设态度过程对实际消费行为会产生影响作用,社会消费文化作为态度和行为的外部环境,必然会对两者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使得消费者的态度和行为会出现偏差。
现有文献大多认为消费文化影响消费价值观取向,而忽略了消费文化本身对消费者直接产生的影响。
社会消费文化会对态度过程、实际行为之间产生调节效应。
因此提出本研究的理论构思图1,并提出研究假设。
假设1 低碳消费态度显著影响实际消费行为。
假设1低碳消费认知显著影响实际消费行为;假设1低碳消费情感显著影响实际消费行为;假设1 低碳消费行为倾向显著影响实际消费行为。
假设2 社会消费文化对态度形成和实际消费行为选择有调节作用。
假设2社会消费文化对态度过程的调节作用显著;假设2社会消费文化在低碳消费行为倾向和实际低碳消费行为之间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
在进行正式调查前,先进行预调查,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进而确定正式调查问卷。
统计分析方法上,主要运用软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等。
一问卷设计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测量的方式对个体消费价值观结构,低
碳消费的认知、情感、行为倾向及其关系,以及影响实际消费行为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问卷设计经过文献分析、专家访谈、开放式调查等阶段,收集相关建议,对问卷的内容、表述清晰性与准确性等方面进行多轮修改,于是形成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包括6 个量表个体消费价值观测量量表,认知过程量表,情感过程量表,行为倾向过程量表,实际消费行为量表,社会消费文化量表。
其中,认知过程量表、情感过程量表、行为倾向过程量表主要借
鉴参考文献[17][18][19] 的相关内容,并结合低碳消费情境进行本土化设计。
其余量表为自开发量表。
个体消费价值观量表包括15 个题项,用以区分不同的消费价值倾向。
认知过程量表有环境问题认知和低碳消费意义认知2 个维度、8
个题项,主要反映了消费者对低碳消费的认知了解程度。
情感过程量表有自我低碳消费偏好和视他低碳消费偏好2 个维度、7个题项,主要反映了消费者对低碳消费的偏好以及对他人低碳消费行为的看法。
行为倾向过程量表有自我低碳行为倾向和视他低碳行为倾向2 个维度、8 个题项,主要反映了消费者对低碳消费的行为倾向及对他人低碳消费行为的反应。
实际消费行为量表有个体知觉消费行为和社会知觉消费行为2 个维度、10个题项,反映了消费者在实际消费时的行为选择。
社会消费文化量表有1 个维度、4个题项,反映了消费者在社会消费
文化的压力下所做出的行为反应。
问卷采用5 级量表进行测量。
二问卷调查组织与实施本研究预试问卷调查共回收88 份有效问卷,正式调查于2011 年5—8 月间进行,共发放55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456 份。
三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首先对预试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信度与效度分析。
以软件为分析工具,以系数大于06 作为问卷整体信度的评判标准,并以删除某题项后信度系数是否变大作为题项取舍依据。
以测度大于7 和球形度检验作为样本相关性检验评判标准,并以提取的公因子是否符合设计预期作为问卷结构效度的评价依据。
预调查后,共删除8 个题项,信度、效度通过检验。
数据分析一低碳消费态度与实际消费行为相关关系分析为初步判断低碳消费态度对实际消费行
为是否有显著性影响作用,需要运用
软件对各变量做相关性分析,如表1 所示
可见,个体知觉消费行为和低碳消费意义认知、视他低碳消费偏好、低碳消费行为倾向相关性不显著,与环境问题认知、自我低碳消费偏好显著负相关;社会知觉消费行为和环境问题认知、低碳消费意义认知、视他低碳消费偏好、低碳消费行为倾向相关,与自我低碳消费偏好不相关。
二态度形成过程对实际消费行为的影响预测分析1 认知过程对实际消费行为影响预测分析1 环境问题认知对个体知觉消费行为的影响预测分析由表1 的相关分析得知,低碳消费意义认知与个体知觉消费行为之间相关关系不显
著,因此取环境问题认知为自变量,个体知觉消费行为为因变量,利用软
件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环境问题对个体知觉消费行为的影响。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整理显示了部分表格。
从表2 可以看出,回归分析结果检验显著三社会消费文化对态度形成和实际消费行为选择的调节作用1 社会消费文化对态度形成的调节作用经过三层回归分析,社会消费文化对环境问题认知与自我低碳消费偏好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社会消费文化对低碳消费意义认知与自我低碳消费偏好的调节效应不显著;社会消费文化对低碳消费意义认知与视他低碳消费偏好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社会消费文化对视他低碳消费偏好与低碳消费行为倾向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对自我低碳消费偏好与低碳消费行为倾向具有调节效应,自我低碳消费偏好对低碳消费行为倾向的正向作用随着社会消费文化强度的增大而
减小。
2社会消费文化在低碳消费行为倾向和实际低碳消费行为之间的
调节作用低碳消费行为倾向包括低碳消费行为倾向因子,实际低碳消费行为包括个体知觉消费行为和社会知觉消费行为因子,使用层次回归法研究社会消费文化对低碳消费行为倾向和实际低碳消费行为的调节效应。
1 社会消费文化对低碳消费行为倾向和个体知觉消费行为的调节效应经过运用软件进行三层回归分析,因变量个体知觉消费行为、自变量低碳消费行为倾向,调节变量社会消费文化进入回归方程。
第一层回归分析、第二层回归分析通过检验,说明低碳消费行为倾向对个体知觉消费行为的主效应显著;加入社会消费文化变量使得增加解释变异量42为104,社会消费文化对个体知觉消费行为主效应显著。
加入交叉项后,增量42为14,更改检验显著更改005。
说明社会消费文化在低碳消费行为倾向和社会知觉消费行为之间调节作用不显著。
结果与讨论综上所述,汇总研究假设验证结果表12,得出基于个体低碳消费行为引导的低碳经济实现路径。
环境问题认知对社会知觉消费行为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对个体知觉消费行为具有负向影响作用,因此,提高环境问题认知是促进低碳经济的最有效手段;低碳消费意义认知、视他低碳消费偏好、低碳消费行为倾向对社会知觉消费行为具有促进作用,对个体知觉消费行为不具影响作用,是实现低碳经济的有利途径;自我低碳消费偏好对个体知觉消费行为具有负向作用,但不影响社会知觉消费行为,说明消费者对低碳消费的情感没有影响低碳消费行为,在没有外部条件的调节作用下,消费者会对低碳产品持观望态度,不会付诸实施,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低碳经济的真正实现。
现实的社会消费文化压力对情感过程与行为倾向、行为倾向与实际消费行为之间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说明现实的社会消费文化中低碳消费并没有成为主流消费价值观,消费者感受到的社会消费文化压力会削弱情感与倾向、倾向与实际消费行为之间的联系。
因此,政府和社会应该引导正确的社会消费文化,通过政策的制定、宣传等将低碳消费引导为主流的社会消费文化,促进消费者将低碳消费意识转化为消费行为倾向和实际消费行为。
而且,应该提高低碳消费认知,增加对低碳消费的满意度,刺激消费者产生低碳消费倾向,尤其是增强低碳消费环境认知,促进社会、自然、人类共同和谐发展的社会知觉消费行为。
要依靠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实现低碳经济的最终目标。
作者陈红冯群牛文静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