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新课改

合集下载

2024音乐新课程标准

2024音乐新课程标准

音乐新课程标准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达情感、传承文化、培养审美的重要载体。

为了更好地培养我国新一代对音乐的热爱和鉴赏能力,制定了《音乐新课程标准2024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充分借鉴国内外音乐教育的优秀成果,结合我国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对音乐课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改革和完善。

一、课程性质: 审美性、实践性、人文性、创造性情感性。

二、课程理念:坚持以美育人,以落实核心养为主线,引学生度极参与艺术活动感受、欣赏、表现、创造美,丰富审美体验,学习中华民族艺术精髓,增强民族自信心新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感受、表现、创造音乐的过程中,不断提高音乐综合素质,丰富精神生活。

三、课程设计思路:适应学生发展,分段设计课程,根据结合今年人教版新教材课程设计思路:1-2年级(唱游·音乐)趣味唱游、聆听音乐、情景表演、发现身边的音乐、重视基础乐理知识(识谱、基本节奏型)。

3-5年级让学生拥有广阔的国际音乐文化视野、培养〉录鮭莡 秒化包融力。

不仅仅要了解欧洲经典音乐,也要了解世界音乐风格的版图。

在扩展学生音乐审美视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让学生了解西方鰈舵爸轍勐榼凝典音乐的风格版图与历史脉络,让音乐课的内容既有文化的宽阔度又有历史的纵深感。

3-6年级“听见家乡”用家乡的音乐文化链接与祖国的情感。

让学生了解、热爱中华音乐文化。

让学生因热爱祖国音乐文化而产生爱国之情。

“人文主题”融入音乐课程让音乐与所处环境的文化相关联传统文化教育自然融入音乐课堂,上音乐教育承担综合育人任务,培养完善人格、家国情怀。

四、新课程标准将音乐课程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音乐基础知识:包括音乐基本概念、乐理、节奏、和声等,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理论支撑。

2. 音乐欣赏:通过聆听、分析、评价不同时期、风格、类型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初中音乐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初中音乐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初中音乐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变化,初中音乐教育需要进行改革,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本方案旨在全面推进初中音乐新课程改革,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目标和原则1.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3. 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4. 结合实际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5. 创造多元化、开放式的音乐研究环境,满足学生不同的研究需求。

实施方案1. 课程内容调整- 优化课程结构,合理安排各个内容模块。

- 加强对音乐基础知识的研究,包括音乐理论、乐器演奏等。

- 强调学生的音乐实践体验,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创作和表演活动。

2. 教学方法改进- 引入多媒体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 提倡项目化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音乐项目任务。

-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他们多角度欣赏音乐作品。

3. 评价体系建立- 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听力测试、表演评估、创作产品评价等。

- 引入自评和互评机制,激发学生的研究动力和自主性。

- 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评价和指导。

4. 师资培养- 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音乐教育能力和知识水平。

- 鼓励教师参与音乐教育研究和交流,不断更学理念和方法。

- 建立定期评估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

实施计划-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时间安排、教材选择、培训计划等。

- 逐步推进改革,确保顺利过渡和有效实施。

- 做好宣传工作,让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和参与。

预期效果-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和爱好。

- 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 丰富音乐教育资源,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

- 推动音乐教育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

以上就是初中音乐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关注。

2024年浅议新课改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2024年浅议新课改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2024年浅议新课改下的小学音乐教学一、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新课改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需要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音乐的魅力,从而培养其音乐兴趣和爱好。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创作音乐,让他们在实践中探索音乐的奥秘,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注重多元化音乐文化的教学新课改下的小学音乐教学,也更加注重多元化音乐文化的教学。

传统的音乐教学往往只注重欧洲古典音乐的教学,而忽略了其他地区和民族的音乐文化。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限制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需要注重多元化音乐文化的教学,让学生接触到更广阔的音乐世界。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不同地区和民族的音乐文化,让学生了解不同音乐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如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让他们感受不同音乐风格的魅力。

三、注重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新课改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还需要注重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

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音乐创作、音乐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音乐技能和表现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音乐课外活动,如音乐节、音乐会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激发他们的音乐潜能。

四、注重评价方式的改革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的评价方式也需要进行改革。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只注重学生的音乐技能和表现能力,而忽略了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其他方面表现。

这种评价方式不仅不够全面,也无法真正反映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新课改发言稿

音乐新课改发言稿

音乐新课改发言稿尊敬的教育局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音乐新课改。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音乐教育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时代需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需要进行音乐新课改,以培养更加全面发展的音乐人才。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具有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形式。

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人类情感的表达和思想的传递。

然而,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往往过于强调技巧和技术,忽视了音乐的艺术性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需要进行音乐新课改,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音乐欣赏教育。

音乐是一门艺术,欣赏音乐是培养学生艺术情操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音乐教育中,往往将音乐欣赏作为附属品,重要性不太被重视。

我们需要将音乐欣赏纳入到课程的核心内容中,通过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风格和类型的音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其次,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方式,也是一种创造的过程。

传统的音乐教育往往过于强调技巧和技术,忽视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激发他们的创造冲动和想象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音乐的领域里更加有自己的特色和发展。

此外,音乐新课改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音乐表演是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能够将自己的音乐才能展示出来的途径。

然而,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培养。

我们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演出活动和比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激发他们的表演潜力和自信心。

最后,音乐新课改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音乐是一种集体艺术,需要多个人员的合作才能完成。

然而,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

我们应该通过合唱团、乐团等集体演出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共同创造和表达。

详解《2023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修订内容

详解《2023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修订内容

详解《2023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修订内容1. 引言《2023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是在吸收和借鉴国内外音乐教育先进理念和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而形成的。

新课程标准对原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旨在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音乐教育的需要。

2. 修订内容2.1 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将音乐审美作为课程的核心,强调音乐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情感和创新能力。

2.2 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音乐教育的四大目标:审美情感、音乐技能、音乐文化和音乐应用。

其中,审美情感目标被置于首位,强调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音乐审美能力。

2.3 课程结构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结构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音乐欣赏”、“音乐技能”、“音乐创作”和“音乐活动”四个方面修改为“音乐审美”、“音乐技能”、“音乐文化和音乐应用”四个方面,更加符合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

2.4 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增加了许多新的教学内容,如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音乐与视觉艺术等跨学科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2.5 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提倡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2.6 评价方式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评价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音乐素养的提高。

3. 结语新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音乐教育的时代特征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为我国基础教育音乐教育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指导。

希望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能够深入学习和贯彻新课程标准,为培养具有音乐素养、审美情感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的贡献。

新课改下音乐课教研工作(3篇)

新课改下音乐课教研工作(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改”)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

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研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新课改下音乐课教研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新课改下音乐课教研工作的现状1. 教研内容的丰富化新课改背景下,音乐课程内容更加注重学生审美素养、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研内容从传统的音乐知识、技能教学,拓展到音乐欣赏、音乐创作、音乐表演等多个方面,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2. 教研方法的多样化为适应新课改要求,音乐教研方法逐渐从单一的讲授式向探究式、合作式、体验式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教师们开始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教研成果的多元化新课改下,音乐教研成果不再局限于论文、教案等传统形式,而是更加注重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

教研成果涵盖了音乐教学设计、教学案例、音乐实践活动等多个方面,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二、新课改下音乐课教研工作存在的问题1. 教研理念滞后部分音乐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理解不够深入,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导致音乐课程教学效果不佳。

2. 教研资源不足音乐教研资源相对匮乏,如音乐教材、教学设备、教学场地等,限制了音乐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3. 教研评价体系不完善现行音乐教研评价体系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不利于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4. 教师专业发展不足部分音乐教师缺乏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难以适应新课改要求,影响音乐教研工作的质量。

三、新课改下音乐课教研工作的对策1. 深入理解新课改理念音乐教师应深入学习新课改理念,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2. 优化教研资源教育部门应加大对音乐教研资源的投入,完善音乐教材、教学设备、教学场地等,为音乐教研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3. 完善教研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音乐教研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2024版小学音乐新课改解读

2024版小学音乐新课改解读

2024版小学音乐新课改解读一、新课改的背景与目标1.1 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基础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2024版小学音乐新课改应运而生。

1.2 目标2024版小学音乐新课改旨在:1. 完善音乐教育体系,使之更加科学、合理。

2. 提高音乐教育质量,培养具有较高审美素养的学生。

3. 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促进个性发展。

4.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音乐教育水平。

二、新课改的主要内容2.1 课程结构2024版小学音乐新课改对课程结构进行了优化,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唱歌与演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与实践能力。

2. 音乐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音乐基础知识:普及音乐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4. 音乐创作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2 教学目标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音乐素养,包括:1. 听、唱、奏、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

2. 音乐审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3. 音乐文化认知与传承。

2.3 教学方法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注重: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创造。

2. 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2.4 教材与资源新课改鼓励使用多样化、富有时代特色的教材,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1. 注重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2. 引入国内外优秀音乐作品,拓宽学生视野。

3. 结合现代科技,开发数字化音乐教学资源。

三、新课改的实施与评价3.1 实施策略1. 加强师资培训,提升音乐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 优化教学设备,创设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

3. 注重课程整合,促进学科间的相互渗透。

3.2 评价机制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成长。

2. 终结性评价:全面评价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实践能力。

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作用和意义

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作用和意义

一、音乐新课程改革的作用(一)可以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黑格尔曾指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要消除现代社会带给人类的这些负面影响,最好的方式和途径就是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

因为美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有机的和整体反应方式的教育,这种形式积淀了人的情感和理想,使它们处于一种极其自由与和谐的状态。

因此,音乐课程是造就完美人格的基本方式与最佳途径。

“美育”这一概念的提出,始于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美学家席勒。

席勒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人康德的美学思想,提出了审美教育问题,他的《美育书简》是世界第一部美育宣言书。

席勒提出:“如果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惟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

”而美育的性质和任务,就是在感性和理性的领域之外开辟一个新的情感领域,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解放和完整的人格。

由此可见,“美育”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同人的情感领域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

古今中外的许多美学家和教育家都是十分重视美育的情感教育作用。

古希腊的柏拉图、英国的培根、法国的卢梭、德国的黑格尔、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以及我国古代的孔子、孟子、朱熹等人都有过这方面的论述。

情感在人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中,显示出极其重要和深刻的作用。

情感是人们对外界事物的主观态度和内心体验,它时刻伴随着人的精神生活。

情感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心理内容,极富独特性,是审美活动的重要特征,是审美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

美的事物、美的形象最能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使人陶醉、激动、震颤,加深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

音乐作为一种最富于情感表达和最具有情感力量的艺术形式,蕴含着巨大的美感能量,因此,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

而且,音乐教育的情感性和审美性是独特的,不可取代的,它是美育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历次音乐教学大纲中均明确提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的指导思想,这是半个世纪来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经验积累和科学总结。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2024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2024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2024引言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的音乐课程标准至关重要。

基于此,我们编制了《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2024》,旨在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明确的指导,推动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事业不断进步。

一、课程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需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包括音阶、和弦、节奏等;了解各种乐器的特点及演奏方法;学会阅读简单的乐谱,能独立演奏、合唱、合奏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音乐审美、创造力、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音乐创作、表演的基本方法,提高音乐表现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魅力,丰富情感世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课程内容2.1 音乐基础知识包括音阶、和弦、节奏、音符等基本音乐理论;乐理知识的学习与实践。

2.2 民族音乐弘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包括民歌、民间器乐、民族歌舞等;学习民族乐器演奏,了解各民族音乐特点。

2.3 古典音乐介绍古典音乐的基本知识,包括作曲家、作品、乐派等;学习古典乐器演奏,欣赏古典音乐作品。

2.4 现代音乐了解现代音乐的发展趋势,包括流行音乐、爵士乐、摇滚乐等;学习现代乐器演奏,体验现代音乐的魅力。

2.5 音乐创作与表演培养学生音乐创作能力,学习作曲技巧;开展音乐表演活动,提高学生表演水平。

三、课程实施与评价3.1 课程实施音乐课程应贯穿小学阶段,确保每周有一定课时的音乐教学;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讲解、示范、实践等,激发学生兴趣。

3.2 课程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音乐课程评价体系,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注重学生音乐素养、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评价学生音乐水平。

四、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外音乐资源,如音响设备、乐器、音乐教室等;发挥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2024年小学音乐教学课改总结

2024年小学音乐教学课改总结

2024年小学音乐教学课改总结
1. 强化音乐素养培养: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 探索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方式:引入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方式,如合唱、合奏、即兴演奏等,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音乐表达,发展音乐创造性和艺术表现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如学校音乐会、校园歌唱比赛等,提供更多的音乐表演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演能力。

4. 整合跨学科教学资源:将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结合,利用音乐元素和技巧来探索其他学科的知识,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流。

5. 引入现代音乐教材和工具:引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音乐教材和工具,如电子琴、电子鼓等,结合音乐科技的发展,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和趣味性。

6. 增加音乐欣赏和创作环节:增加音乐欣赏和创作的环节,让学生能够欣赏不同风格和类型的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7.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的音乐教学服务,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音乐特长和爱好。

总之,2024年小学音乐教学课改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使音乐教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紧密结合。

音乐新课程标准2023

音乐新课程标准2023

音乐新课程标准2023
简介
本文档旨在介绍音乐新课程标准2023,该标准将对音乐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更新和改进。

通过本文档,您将了解到新标准的主要特点和目标。

主要特点
音乐新课程标准2023的主要特点如下:
- 强调综合素养培养:新标准将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创作和欣赏能力,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 引入多元文化元素:新标准将融入多元文化的音乐元素,促进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和文化传统的理解和欣赏。

- 强化创新思维:新标准将鼓励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 教学内容全面更新:新标准将重新审视音乐教学内容,保持与时俱进,确保学生获得全面和深入的音乐教育。

教学目标
音乐新课程标准2023的教学目标如下:
1. 提高学生音乐技能:培养学生音乐表演技巧,包括演奏、歌唱和舞蹈等方面的技能。

2. 增强音乐理论素养: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和技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培养音乐创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培养他们在音乐创作方面的能力和创造力。

4. 培养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和文化传统的欣赏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情感和审美素养。

总结
音乐新课程标准2023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引入多元文化元素,并鼓励创新思维和音乐创作。

教学目标包括提高音乐技能、增强音乐理论素养、培养音乐创作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这一新标准将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音乐教育。

新课改音乐教案模板范文

新课改音乐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节课所学的音乐理论知识,如节奏、旋律、和声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创编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对象七年级(一)班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学会歌曲《XXX》的演唱。

- 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 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 教学难点:- 合唱部分的整齐和谐和声情并茂的演唱。

- 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多媒体课件、音响设备、钢琴、打击乐器等。

2. 学生:准备好相应的学习用品。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 教师播放一段与本节课主题相关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学习:- 歌曲学习:- 教师范唱歌曲《XXX》,学生跟唱。

- 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元素。

-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 节奏练习:- 教师播放节奏型,学生跟随节奏拍手或跺脚。

- 进行简单的节奏创编活动。

3. 巩固练习:- 学生分组练习歌曲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 进行合唱练习,注意音准和节奏。

4.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歌曲。

- 进行简单的节奏练习。

2. 拓展活动:- 学生分组进行歌曲创编活动,如改编旋律、编配歌词等。

- 教师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3. 总结与反思:-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音乐,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学习成果:评估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节奏感和音乐素养。

3. 反思总结: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改进教学方法。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024年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

2024年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

2024年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一、前言音乐教育是普通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音乐兴趣和爱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

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推动高中音乐教育的发展,我们制定了《2024年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2.1 课程性质《课程标准》遵循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要求,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突出音乐教育的实践性、人文性和综合性。

2.2 课程任务通过高中音乐教育,使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创作能力和审美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程目标3.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高、节奏、和声等),了解音乐的基本形式(如曲式、调式等),学会使用音乐软件进行简单创作。

3.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提高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学会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感受音乐的美,培养音乐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增强对音乐的热爱和尊重,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课程内容4.1 必修课程包括音乐欣赏、音乐创作、音乐演奏、音乐与生活四个方面。

4.2 选修课程包括音乐史、音乐理论、民族音乐、流行音乐、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六个方面。

五、课程实施与评价5.1 课程实施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5.2 课程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过程与方法,全面评价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表现,鼓励学生自主评价和同伴评价。

六、课程资源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可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演出等活动,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七、附录7.1 课程标准编制说明本课程标准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国高中音乐教育实际情况,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制定而成。

新课标音乐教学改进措施和对策

新课标音乐教学改进措施和对策

新课标音乐教学改进措施和对策
引言
新课程标准对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全面的目标。

为了有效地实施新课标音乐教学,并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改进措施和对策。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1. 组织专业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使其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2. 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和研讨会,增强其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3. 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跟踪评估教师的教学实践,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培训和指导。

优化教学资源
1. 更新音乐教材和教辅资料,使其与新课标相匹配,保持时效性和趣味性。

2. 创造多样化的教学环境,提供丰富的音乐器材和设备,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造力。

3. 开展音乐活动和比赛,吸引更多学生参与音乐研究,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和表达能力。

强化学生参与与互动
1. 引入互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到音乐创作、表演和欣赏中,提高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开展合作和团队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让他们在音乐研究中相互研究和成长。

3. 鼓励学生参加音乐社团和俱乐部,提供更多与音乐相关的活动,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和交流机会。

建立评价体系
1. 设计科学合理的音乐研究评价标准和方法,客观评价学生的音乐水平和能力。

2. 鼓励学生参与自我评价和互评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研究和发展。

3. 定期组织音乐演出和展示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表演中,提升其艺术修养和自信心。

结论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和对策的实施,我们相信能够有效提升新课标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更多的乐趣和收获。

音乐新课改心得体会

音乐新课改心得体会

音乐新课改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我对音乐新课改有一些体会和心得。

首先,新课改给予了我更多的自由和创造性的空间。

以前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较为固定,我需要按照教材的要求来教授音乐知识和技能。

然而,新课改中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让我可以更灵活地选择教学资源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其次,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

传统的音乐教育更注重音乐技能的训练,而新课改强调音乐的情感表达和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更多地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的内涵和情感,并通过创作、演奏、欣赏等方式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音乐的美妙和力量。

另外,新课改鼓励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以前的音乐课堂多是教师单向传授,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较少。

而在新课改中,我鼓励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合作创作,分享自己的音乐作品和体验,以及与他人互动交流。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也增加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总的来说,音乐新课改给予了我更多的教学自由和创造性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并鼓励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新课改的实施,我发现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参与度明显提高,教学效果也有明显的提升。

我相信在新课改的指引下,音乐教育将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培养他们更全面发展的素质和能力。

新课改音乐教学反思

新课改音乐教学反思

新课改音乐教学反思新课改反思(一)——音乐教育理念的转变新课程改革强调了“以审美为核心”,提出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学科综合”等新的教育理念。

音乐教育的重心正从单纯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播,转向注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形成,以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把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放到课程目标的首位。

原大纲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强调按音乐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新《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明确指出: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

它淡化了传统教育中那种单一的知识传递过程,强调音乐课应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1、多样情感体验,培育对生活的积极主动悲观的态度。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中学生和小学生正处富于想象的年龄,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是我们音乐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2、培育音乐兴趣,践行终身自学的心愿。

爱迪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离开了对音乐的兴趣和感情,就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只有当学生对音乐怀有浓厚的兴趣时,在他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地、不怕困难地学习音乐。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励,使创新意识得到很好的激发。

3、提升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为目的的基本素质教育。

通过审美实践,纯洁和丰富情感、美化心灵、完善人格,是美育的基本功能。

新课改实施方案(音乐)

新课改实施方案(音乐)

锦屏中学音乐课新课改实施方案自从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以来,包括高中课程改革在内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这是世纪之交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发生的一场深刻的革命性变革,这场变革不仅直接改变着课程,引领着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而且在更广泛意义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影响着广大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教学行为,牵动着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的全局,担负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重任。

新课程改革的这种综合效益及其深刻影响力,已在先期推行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中得到了充分印证。

因此,坚定不移地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失时机地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纳入这一历史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按照教育部对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初步规划,我县将在2008年3月首次对高中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进行高中新课程实验,为介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课程改革做好准备,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精神,结合我州新课程改革推广的部署及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

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根据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久而稳定的兴趣和爱好。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贵州省中小学音乐新课改实施方案

贵州省中小学音乐新课改实施方案

贵州省中小学音乐新课改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的“三个面向”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基础教育纲要精神,以《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更新教师观念,培养具有新教学理念的教师队伍。

二、实施目标
1、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开展课改实验,将《音乐新课程标准》和初中新教材从XXXX年X月起在全校初一实施。

2、学习先进经验,探索与县情、校情相符合的课改道路。

3、探索适合音乐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深入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开拓思路,创新方法。

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全面实现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造就合格师资。

4、积极探索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建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

三、实施内容
1、解读和试用新课标:
a、学习领会音乐新课标在三个层面的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以及教学领域的四个方面: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b、明确目标更新教师观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质。

2、实施新课标中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研、教改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以音乐课程改革为核心,改革并不断完善教研、课改,以教学改革为中心,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教师积极投身课改,大胆创新、不断完善。

3、执行新课标过程中评价机制的研究。

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通过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充分认识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和教材所体现的教育理念,完善评价机制,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刻变革。

(2024年更新)小学音乐新课标解读

(2024年更新)小学音乐新课标解读

(2024年更新)小学音乐新课标解读1.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24年的新课标对小学音乐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音乐教育的全面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本文档将对2024年小学音乐新课标进行详细解读,以帮助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课标。

2. 新课标的主要变化2.1 课程理念新课标强调小学音乐教育应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音乐教育应贯穿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2.2 课程目标新课标对小学音乐教育的课程目标进行了细化,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教育工作者应全面把握这三个维度,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提升。

2.3 课程内容新课标在课程内容方面进行了丰富和拓展,包括歌唱、器乐、音乐欣赏、创作等多个方面。

教育工作者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和调整教学内容,提高音乐教育的针对性。

2.4 教学方法新课标提倡采用生动、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育工作者可运用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等资源,开展跨学科教学,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

2.5 评价体系新课标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教育工作者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和反馈作用。

3. 实施建议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教育工作者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3.1 提高自身素质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提高音乐教育专业素质,关注教育改革动态,积极参与培训和学习,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3.2 优化教学资源教育工作者可整合校内外音乐教学资源,开发具有特色的教学内容,提高音乐教育的丰富性和实践性。

3.3 加强课程实施教育工作者要注重音乐课程的实施,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3.4 积极开展音乐活动教育工作者应组织丰富多样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小学音乐教学大纲[ 2008-4-4 21:28:00 | By: 草原雄鹰]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修订稿)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一,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是同学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2.学习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接触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文化视野.掌握浅显德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3.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集体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包括唱歌,唱游,器乐,欣赏,识谱等.(一)唱歌1.学习适合小学生演唱的中外优秀歌曲.注意培养学生唱歌自信心,能够独立的,有表现歌唱歌,并积累和背唱一定数量的歌曲.2.学习轮唱和二声部合唱.培养与他人共同唱歌的意识和能力,注意声音的和谐,均衡,并对指挥做出正确反应..3学习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自然的发声,清晰地咬字,吐字.保护学生的嗓音,防止喊唱和用嗓过度.(二)唱游1.唱游教学包括律动,音乐游戏歌表演和集体舞等.2.注意创造性与情趣性.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律动感(三)器乐1.根据不同条件,选学简易的打击乐器,竖笛,口琴,口风琴,电子琴以及易学的民族乐器等.所选乐器,应注意音准和音色,鼓励师生自制简易的打击乐器.2.学习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方法.能演奏并积累一定数量的简短乐曲.(四)欣赏1.欣赏中外优秀音乐作品,重视学习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2.了解人声分类和声乐演奏形式,常见乐曲和器乐演奏形式及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等常识.3.了解中外杰出的音乐家.4.学习欣赏音乐的基本方法,养成欣赏音乐的习惯,积累一定数量的曲目.(五)识谱1.学习简谱和五线谱知识.五线谱教学用首调唱名法.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识谱兴趣及听辨简单节奏,音乐短句和试唱简单乐谱的能力.三,分年级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六,三,五,四"学制小学阶段年级内容一致二年级三至五年级六年级唱歌1,学唱歌曲,每学年背唱—6首;2,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自然的发生,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3,学习用正确的口型唱唱名;4,鼓励学生独立,自信,有表情地唱歌,能随教师的要求整齐地开始和结束. 1,学唱歌曲,每学年背唱4—6首;2, 学习能用正确的口型唱歌,注意咬字,吐字;3, 学习正确的呼吸及连音,断音演唱方法;4, 学习用强弱,快慢的手段表现歌曲情感;5, 学习简易的轮唱,二部合唱,注意声部的和谐,均衡,对指挥做出正确反应; 培养独立,自信的歌唱能力.1,学唱歌曲,背唱3---5首;2,巩固所学唱歌方法;3,学习用力度,速度的便化手段表现歌曲的情感;4,能够独立地自然地唱歌;唱游1, 随着音乐有表情地进行律动,模仿动作和即兴动作.2, 学习音乐游戏,学习歌表演,集体舞等,注意音乐和动作的配合.器乐1, 学习常见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2, 注意与歌唱,欣赏,律动,音乐游戏,歌表演,集体舞等有机结合;1,学习所选乐器的演奏姿势与方法;2,每学年积累2—3首简短乐曲;3, 注意同唱歌,欣赏,识谱有机结合;4, 培养初步的齐奏,合奏及伴奏能力.1,巩固所学乐器演奏技能,提高演奏熟练技能,增强演奏表现力;2,熟练演奏1—2首简单乐曲.欣赏1, 欣赏优秀儿童歌曲,民族及其乐曲;2, 逐步养成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3, 初步感受歌曲,乐曲不同的音乐情绪;4,聆听音乐说出曲名.每学年2—4首.1, 欣赏优秀歌曲,简介人声分类及声乐演唱形式;2, 欣赏优秀其乐曲,简介常见乐器和器乐演奏形式;3, 欣赏优秀民歌,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曲;4, 结合欣赏简介中外优秀音乐家;5, 初步了解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等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6, 聆听音乐,说出曲名并记住主题音调,每学年3—5首.1,欣赏优秀歌曲,器乐曲及说唱,戏曲长段;2,结合欣赏简介合唱队,民族和西洋乐队的一般常识;3,聆听音乐,说出曲名并记住主题音调3—5首.识谱1, 感受音的高低,长短,强弱.2, 感受并认识╳,╳,╳--,╳.,○或及其组成的简单节奏.3, 感受二拍子(●○)三拍子(●○○)不同的特点及其强弱规律.4, 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5, 进行简短的节奏组合练习.6, 通过唱歌,摸唱和背唱唱名或曲调.1, 学习并感受乐音的高低,常用符号,休止符及其组成的简单节奏,旋律.2, 感受并认识2/4,3/4,4/4,3/8及其强弱规律.3, 学习连音线,圆滑线,换气,延长,反复,顿音,力度,速度等常用记号.4, 进行节奏和音乐短句地编写训练.1,学习变音记号和调号.2,巩固所学识谱知识.3,进行节奏和音乐短句的编写训练."五.四"学制小学阶断一至五年级分年级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同"六.四"学制小学一至五年级.四,教学考核与评估教学考核与评估的目的是检查音乐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包括对学生音乐学习情况的考核与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估两个方面.考核的内容以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为依据,要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考核方式要灵活多样,重视学生的自评,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学评估要从音乐教育观念,音乐教学策略,方法与流程几方面综合进行,体现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教学评估由学校及教研部门组织实施.五,教学设备音乐教学设备是保证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学校及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有计划地配置和改善教学设备.主要有:专用音乐教室,桌椅,黑板,教学挂图,钢琴或风琴,手风琴,电子琴,树敌或口琴,口风琴,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应配置常见的民族乐器,西洋管弦乐器,录像机和录像带,VCD集合光盘等.六,实施本大纲应注意的问题本大纲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和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的有关规定,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音乐教学实际规定的.在世始终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认真学习,领会上述文件和大港的精神,提高执行本大港的自觉性.(二)小学音乐教学应寓思想教育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思想品德教育与音乐兴趣和音乐能力培养,音乐知识学习的有机结合,教材的选编应体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还应注意科学性与可行性,注意题材,体裁,形式,风格的多样化,突出民族音乐艺术的地位.(三)唱歌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与音乐表现能力的有效手段,题材丰富,内容健康,风格突出,形象鲜明的歌曲,富有表情的歌唱,最能感染教育学生,唱歌教学应重视唱歌兴趣,能力,自信心的培养.以及对唱歌和识谱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教学过程要注意情感体验,以情感人,一美育人,所选歌曲应在注意教育性的同时,从分体现艺术性与趣味性的特点.应好听易唱,应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同时要注意时代感,提倡对歌曲的积累,要求学生每学期,每学年都要背唱一定数量的歌曲.(四)唱游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必要形式,教学的各项内容应有利于提高学生唱游的兴趣,增强群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乐感,教学过程应注意创造性,情趣性和愉悦性,避免脱离音乐的形象的单纯动作学习训练,活动量不宜过大.(五)器乐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艺术实践,首先要选择适宜的乐器,注意音准和音色,不可把音高不准,音色不佳的乐器引入课堂.要重视器乐曲的选择与编配,不宜偏大偏难,教学中要体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同唱歌,欣赏,识谱等教学内容的配合,也可课内外有机结合,以提高器乐教学的水平.(六)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欣赏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中外优秀音乐作品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文化素养,丰富情感具有重要意义,欣赏教学应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逐步掌握欣赏音乐的方法,教学中以听赏为主,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准确,生动,富于启发性,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与众不同的感受和见解,并用于表述自己的体验.(七)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各地可依据不同条件分别选学简谱或五线谱,在选择教学用谱的指导思想上,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识谱知识和技能为出发点.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知识融入音乐实践中学习,避免单纯而枯燥的讲授.要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要注意和唱歌,器乐,欣赏教学的配合.(八)为弘扬民族优秀音乐文化,体现各地区音乐教学的特色,各地可自选乡土教材,其比例可占教学内容总量的20%.(九)音乐是声音艺术,听觉艺术.音响,对于欣赏和学习音乐至关重要,是保证音乐教学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音乐教材应包括课本和音像两种形式,音乐教学必须备音响.(十)本大纲各项教学内容和要求的确定,既着眼于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主意了从实际出发,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音乐师资,配置音乐教学设备,开足课时,保证大纲的贯彻,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 教学目的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二, 教学要求低年级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3.帮助学生认识常用色和平面形.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表现和简单的工艺制作.4.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中年级1.欣赏优秀美术作品,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2.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3.学习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4.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高年级1.初步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珍惜人类文化遗产的态度.2.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3.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结构和空间关系,学习浅显的构图,色彩等知识,进一步提高绘画表现能力和设计制作能力.三, 教学内容低年级1.认识面形和组合平面形,运用多种工具进行简单表现.2.认识红,黄,蓝,绿,橙,紫等常用颜色,学习平涂等着色方法.3.以添画,写生画,记忆画,想象画等形式,表现自己熟悉的生活.4.学习以简便的材料,运用撕,剪,折,染,粘贴等方法,制作简单的平面图形.5.学习对称形纹样和不对称形纹样知识,并作练习.6.用平面材料贴画,从实物上拓印画面.7.学习运用揉,团,搓,捏,结等方法,制作简单的立体造型.中年级1.欣赏与儿童生活接近的优秀美术作品.2.用线描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写生练习.3.学习原色,间色等色彩知识,用毛笔等工具作调色练习.4.通过记忆画和想象画,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5.制作简单的纸版画.6.运用各种材料和方法进行二方连续纹样的练习.7.选用简便的材料,运用多种方法,设计制作生活用品或模型.高年级1.欣赏儿童能够理解的中外优秀美术作品.2.认识立体物的透视现象.初步学习运用线条表现立体物.3.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4.了解色彩对比和冷暖的知识,进行色彩练习和表现.5.体验中国画的笔情墨趣,临摹中国画.6.学习浅显的人物比例结构知识和面部表情的画法.7.进行重复,渐变的平面构成练习.8.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有创意的制作活动.9.运用学过的美术表现方法为儿歌故事或学生做文作插图. 10.运用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综合练习.四, 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1.小学美术课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2.教学内容应体现民族特点,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美术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当地的美术资源,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有条件的地方可增加电脑美术,陶艺等内容.4.美术教学内容应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5.美术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6.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要按1 0~20%的课时比例补充乡土内容,以反映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7.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少而精并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8.在符合大纲规定教学要求和确保大纲规定知识点的前提下,允许各学段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编排组织方式.五, 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教师要认真贯彻本教学大纲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2.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3.教师应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及放映幻灯,影片,录像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4.要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5.学业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六,积极改善美术教学条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美术专用教室,逐步增添美术教学设备,图书资料,教学挂图及幻灯,录像和多媒体,同时提倡教师和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易教具和学具. 七,美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调控,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益.教学评价主要针对的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教学评价的依据是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美术教学的评价要符合美术学科的特点,体现美术教学的特殊规律.对美术教师的教学评价要重视其教学态度,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要尽可能做到态度习惯养成和知识能力发展并重,并鼓励大胆创造和个性发挥,既着眼于实际成绩,更注重未来发展.基本理念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