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与测试题
浙江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空气与生命知识点以及对应测试
一、教学目的1.复习稳固第一章知识点2.第一章练习稳固二、上课内容1. 知识点理解与稳固2. 练习稳固,习题分析第一章知识点梳理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符号:是指有一定意义的图形、文字等。
如数学运算符号、电路元件符号等。
符号的作用: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可以防止由于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和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如:交通符号、电学符号、元素符号…2、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如:地球仪、眼球模型、水分子模型……1.图2.表3.计算机图像4.公式5.化学方程式都是模型等等…在自然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提醒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样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
第二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一.分子的定义与性质:1.分子的定义: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保持〞是指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和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完全一样,如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所表现的属性,是宏观的,所以单个分子是不能表现的。
保持化学性质的粒子除了分子外,还有其他的粒子,如原子、离子等。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性质:〔1〕分子很小:肉眼看不见,需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等显微设备来观察。
〔2〕分子不断运动: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如远处可闻到花香,樟脑球在衣柜中时间久了就不见了。
〔3〕分子间有空隙: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间隔很大,固体、液体分子间间隔较小,因此气体容易压缩〔如可向轮胎中打气〕,固体、液体不易被压缩。
不同液体混合总体积小于两者的原体积和等现象。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一样,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此处的性质是指化学性质。
二、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知识点测试
浙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练习一、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使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建立______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2.下列所出示的代表符号的是______,代表模型的是 ______A地球仪; B t;Cρ;D 细胞模式图;E地图;F S=vt; G W.C.; H O2 3.读图:书本P3图1-2液态水与气态水的模型,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有:(1)水在状态变化中,水分子其本身 ______(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只是分子之间的______ ;(2)______态水的水分子之间间隔最大;(3)水的三态变化(物理变化)从分子角度看,其变化的本质是水分子本身______(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 ______发生了变化而已。
二、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电解水的实验中,发现水最终变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分别是______和______,它们的体积比约为______,这是个______变化(物理或化学)。
2.英国科学家______提出了原子的概念。
3.读图P5图1-4水分子电解模型图:(1)发现一个水分子通电分裂为 ______ 个氧原子和______个氢原子。
______个氧原子重新组合变1个氧分子,______个氢原子重新组合变成1个氢分子;(2)从中可知化学反应从分子这个角度看,______是分子______为原子,原子再变成其它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 ______(发生或不发生)变化,而原子的种类______(发生或不发生)变化;(3)化学反应从微观角度看,______可再分,而______不可再分,所以______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4.水通电时,水分子最终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的化学性质与水分子的化学性质______(不同或相同),所以______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当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是原子。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1-3节知识点+练习
八下第二章1-3节知识点+练习1.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符号:速度v、时间t等,厕所符号、电源符号志等。
符号的作用和意义: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2、模型:一个模型可以是、或,也可以是一个的示意。
模型可以表示很或很的事物,有些模型可以是形象的,而有的模型则是的(如一个数学或科学的)。
运用模型法的科学方法:研究磁感线、光线。
1.2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的,而原子是的。
2、物质的构成: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在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中,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例如:铁的性质是由保持的。
氦气的化学性质是由保持的。
氢气的化学性质由保持3、①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②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物质时结构是不一样的,如。
4.粒子的大小与质量组成某个分子的原子,肯定比分子更小,如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氢原子比氢分子小。
但并不能说原子一定比分子小,某些原子比某些分子大,如铁原子比氢分子大。
1.3原子结构的模型1、原子模型的建立:原子内部结构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历程: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模型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模型(汤姆生发现原子中有,带负电)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模型(实验:原子核的的很小,很大,带电)波尔原子模型(1913年)――模型电子云模型(1927年—1935年)――电子云模型2、物质构成:原子核的秘密:数= 荷数= 数= 数 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显电中性)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符号表示:R AZ4、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原子核所占的质量很大,但占据的体积很小。
核内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接近,电子的质量所占的比重极小,几乎可忽略。
5、科学家认为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粒子 构成 8、 的原子――离子: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
项目 原子离子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 钠原子:Na2个钠原子:2Na在元素符号右上角先写电荷数,后标出电性(+,—),例如:氧离子O 2— 2个氧离子2 O 2—数量关系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写出下列符号的含义:Na H Na +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 性质。
【浙教版】八下科学第二章复习
八下科学第二章知识点复习及习题训练一、空气的成分及其作用:二、实验: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量1、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瓶中的氧气,瓶中的气压下降,水被压入瓶中。
2、现象:红磷燃烧冒出白烟,冷却后,打个夹子,水通过导管进入瓶中,水的体积占整个瓶子容积约1/5。
3、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5。
三、氧气的性质:1、氧气的物理性质①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②密度比空气略大。
③不易溶于水。
④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供呼吸,支持燃烧) ①硫在氧气中燃烧: S+O2 SO2现象:空气中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氧气中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 Fe3O4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物质。
③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C+O2 CO2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④磷在氧气中燃烧: 4P+5O2 2P2O5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⑤蜡烛(石蜡)在氧气中燃烧: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现象:火焰明亮,发出白光,瓶壁有水雾,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四、氧化反应1、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2、缓慢氧化:不易察觉的缓慢的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
3、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4、自燃:由于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叫做自燃。
5、爆炸:燃烧以极快的速率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瞬间积聚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剧膨胀,就会引起爆炸。
6、燃烧的条件: ①要有助燃剂。
②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以上两个条件要同时具备,缺少任一条件,燃烧不能进行。
(灭火原理) 五、氧气的制取 (一)、氧气的实验室制取1、原理 :①成 分体积分数 作 用氮气 78% 防腐、保鲜、冷冻,制化肥、炸药 氧气 21% 供生物呼吸,支持燃烧 稀有气体 0.94% 保护气,制作电光源,激光技术 二氧化碳 0.03% 光合作用、化工原料,致冷,灭火 其他气体及杂质0.03%2H2O2 2H2O+O2↑MnO2② 2KClO3 2KCl+3O2↑③ 2KMnO4 K2MnO4+MnO2+O2↑ 2、装置:氧气实验室制法(固固加热型)1、本实验装置易错处: ① 试管口应略向下 ② 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 ③ 酒精灯应用外焰加热④ 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1/3处 ⑤ 火焰应加热在试管底部⑥ 酒精量不少于1/4,不多于2/3 ⑦ 排水收集时导管不能太长 2、催化剂:我们把这样一类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 都不改变的物质称之为催化剂。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知识点归纳及测试题
第2章知识要点:一、空气1、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2、空气的组成:(体积比)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3、空气的利用。
(1)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氮气的用途制化肥、炸药、染料等液态氮可作冷冻剂(2)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氧气的用途:提供呼吸、急救病人、登山、潜水等支持燃烧、气焊、气割、炼钢等(3)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通电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
制作保护气用途制成各种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二、氧气和氧化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三态变化,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氧化性。
(1)硫在氧气中燃烧:(2)S + O2 ===SO2 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2)铁在氧气中燃烧:(3)3Fe+2O2 ==== Fe 3O4 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注意:铁丝燃烧时要绑一根火柴来引燃,瓶底要放点水或细砂防止炸裂瓶底)3、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燃烧: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引起爆炸缓慢氧化:速率缓慢的氧化反应,可引起自燃4、氧气的制取(1)实验室制取①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来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H 2O2 ====2H2O +O22KMnO4====K2MnO4 + MnO2 +O22KClO3 =======2KCl +3O2②实验室装置图课本45和46页③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2)工业制法:分离空气发(属于物理变化的过程)5、催化剂。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试题及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试题及答案一、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在以下四个选项中,哪一个选项属于“力”?()A.时间B.距离C.重量D.速度2、下列哪个现象是由于地球的引力造成的?()A.物体自由下落B.投出去的球在空中运动C.磁铁吸引铁钉D.电动车在行驶中刹车3、对于牛顿第一定律,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物体总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除非有力作用在它上面。
B.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它就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有力才能维持。
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就一定会运动。
(二)填空题4、当我们用力推一个物体时,物体会__________,这个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
41、一个物体沿着__________的方向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解答题6、如果你是一位飞行员,你如何在空中控制飞机的飞行方向和高度?请结合所学知识解答。
61、假设你是一位建筑师,你需要设计一栋抗震能力强的建筑,你会如何设计?请给出你的设计方案并解释原因。
二、答案部分(一)选择题1、C.重量。
在物理学中,重量是力的度量。
2、A.物体自由下落。
这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使物体受到一个向地心方向的力,因此物体自由下落。
3、B.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它就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表述。
(二)填空题4、当我们用力推一个物体时,物体会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这个现象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1、一个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方向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解答题6.作为飞行员,我可以通过操作飞机的舵和升降舵来控制飞机的飞行方向和高度。
舵可以改变飞机的姿态,使飞机转向或者倾斜;升降舵则可以改变飞机的升力,使飞机上升或下降。
通过这些操作,我可以实现飞机的飞行方向和高度控制。
7.作为建筑师,我会设计一个外形简单、结构对称、质量分布均匀的建筑,以增强建筑的抗震能力。
我会选择使用轻质、高强度的材料,如钢和混凝土,以减少建筑的质量并提高其强度。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复习题精选高频考题(含答案)1
B.x:y=1:2
C.x:y=1:4
D.x:y=2:1
【答案】A
试卷第 2页,总 16页
11.Ⅹ元素 1 个原子的质量是 m 克,Y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化合物 XY2 的相对
分子质量是 M,则 W 克 XY2 中含有 Y 的原子数是( )
A.(2W(M-2A))/Mn
B.2WM/(m(m-2A))
【答案】D 18.氩气是一种惰性气体,以●表示氩原子,则氩气是以下列何种形式存在?( )
A.
B.
C.
D.
【答案】B 19.下列关于“2”的含义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Zn2+中的“2+”表示锌原子带有 2 个单位的正电荷
B.
Al2
S
-2
O
4
3
中的化学式上方的“-2”表示
3
个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
一定正确的是( )
A. m=n
B. m=n+x
C. m=n-x
D. m=x-n
【答案】D
17.某同学对一些科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有如下的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
A. O2 :可表示一个氧气分子中有 2 个氧原子
B.2C:可表示两个碳原子
C. S2- :可表示一个硫离子带 2 个单位负电荷
D. NH3 :可判断出该物质中 N、H 元素的个数比为 1:3
C.(W(M-2A))/2Mn
D.(m(M-2A))/2MW
【答案】A
12.二十世纪初,为了研究物质内部的结构,物理学家做了大量的实验,揭示了原子内
部的结构。发现了电子、中子和质子,如图所示是( )
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
B.卢瑟福发现质子的实验装置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2.1-2.3)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2 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班级得分姓名学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60分)1.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的或复杂的事物,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2.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分子和原子总在不断地运动B. 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C. 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D.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3.海南岛存在大面积富硒土壤。
富硒土壤中的“硒”指的是( )A.元素B.分子C.原子D.单质4.我国“化学”一词最早出于《化学鉴原》(1871年),该书把一种元素翻译为“矽(xi)”。
在地壳中,“矽”的含量在所有元素含量中排第二位,现代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 )A.锡B.硒C.氧D.硅5. 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如图是小金建立的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其中“▲”应填入的是( )A. 原子B. 中子C. 电子D. 质子6. 氚是氢的一种同位素,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 )7.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B.白酒C.干冰D.苏打水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核电荷数一定相等B.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C.原子核一定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D.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9. 核内有11个质子、12个中子,核外有10个电子的粒子,一定是 ( )A. 原子B. 分子C. 阳离子D. 阴离子10.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最先确立了原子学说,他的中心论点主要有: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③同种元素的原子,其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而现代科学实验表明:同种元素的原子内部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一定相同的中子数。
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道尔顿的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A. ①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11.下列微观示意图中,黑球代表 H 原子,白球代表 Cl原子,其中代表混合物的是(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B.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C.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D.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钠元素13.下列物质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 铜B. 金刚石C. 氖气D. 碘14. 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据图得出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这一变化是化学变化B. 氧化汞是由氧化汞分子构成的C. 汞是由汞分子构成的D. 这一变化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15.生物体死亡后,体内含有的碳-14会逐渐减少(称为衰变)。
(完整版)浙江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知识点
(完整版)浙江科学⼋年级下册第⼆章知识点第⼆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模型、符号的建⽴与作⽤1、模型(1)定义:通过⼀定的科学⽅法,建⽴⼀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解释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就是模型⽅法。
(2)作⽤:可以帮助⼈们认识和理解⼀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模型可以是⼀幅图、⼀张表或计算机图象,也可以是⼀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意。
2、符号:(1)代表事物的标记(2)符号的作⽤:(1)简单明了地表⽰事物(2)可避免由于事物形态不同引起的混乱(3)可避免由于表达的⽂字语⾔不同引起的混乱注:模型与符号的区分:模型可以反映或代替客观对象;符号只能简单明了的表⽰事物。
⼆、物质与微观粒⼦模型1、分⼦与原⼦的区别和联系1、卢瑟福的α粒⼦轰击⾦箔实验:1、⼤多数α粒⼦穿透⾦箔,且不改变前进⽅向,说明原⼦核很⼩,原⼦中有很⼤的空间2、有⼀⼩部分α粒⼦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说明原⼦核带正电3、有极少数的α粒⼦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被弹了回来,说明原⼦的质量集中在原⼦核上2、第⼀个提出原⼦概念的⼈是道尔顿;第⼀个发现电⼦的⼈是汤姆⽣。
3、原⼦的结构核外电⼦:带负电荷原⼦质⼦:带正电荷原⼦核质⼦数+中⼦数=相对原⼦质量中⼦:不带电荷注:(1)核电荷数=质⼦数=核外电⼦数(2)根据核电荷数(即质⼦数)区分原⼦和元素;(3)在⼀个原⼦核中⼀定含有质⼦不⼀定含有中⼦(如氢元素)(4)同位素:原⼦中核内质⼦数相同,中⼦数不相等的同类原⼦的总称。
四、组成物质的元素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数)的⼀类原⼦的总称。
注:元素和原⼦的区别2、元素的分类1、⾦属元素2、⾮⾦属元素(包括稀有元素)注:稀有元素:性质⾮常稳定,在通常情况下很难与其他元素或物质发⽣化学反应,在⾃然界的含量稀少的元素3、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
(空⽓、海⽔、盐酸)物质单质:由⼀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2.4-2.6)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班级得分姓名学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60分)1.金属钛(Titanium)因为有神奇的性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是航空、宇航、军工、电力等方面的必需材料,被誉为“未来金属”。
金属钛的元素符号是( )A. TIB. tIC. TiD. ti2.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 )A. H2S B. P2O₅ C. AgNO₃ D. H2O3.5G时代已经来临,高纯度单质硅(Si)是制作芯片的材料。
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硅元素的名称为 SiB.硅原子的中子数为14C.硅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最多D.硅原子的质量为28.094. 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A. SB. C60C. HD.Fe₂O₃5. 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其中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6. 硫化镉是“文身彩贴”的主要成分,可经皮肤进入人体内,干扰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
已知硫化镉中镉(Cd)元素的化合价为+2、硫(S)元素的化合价为-2,其化学式是( )A. Cd2S B. CdS₂ C. Cd2S₃ D. CdS7.铁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 Fe(OH)₂、Fe2O₃、Fe B. Fe(NO3)₂、Fe、FeCl₃C. Fe、FeO、Fe2O₃D.Fe(OH)₃、FeSO₄,FeCl₃8.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不正确的是( )A.2 个氢原子:2HB.+2价钙元素: +2C.3 个氮分子:3N₂D.1个镁离子:Mg⁺ ²9.下列四位同学对“CO”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10.下列化学符号所表示的含义正确的是( )A. He可表示氦气B. N₂表示2个氮原子C. NaCl可表示1 个氯化钠分子D. SO₂只表示二氧化硫由硫、氧两种元素组成11.下列几种物质按氯元素的化合价规律排列:KCl、、HClO、HClO₃、HClO₄,则横线上的物质应是( )A. NaClB. NaClOC. Cl₂D. KClO₃12.“3H2SO₄”中有“1”(已省略不写)“2”“3”“4”四个数字,关于它们表示的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表示硫元素的个数B.“2”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的个数C.“3”表示分子的个数D.“4”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的个数13.下列关于 Na、Na⁺ī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⑤质子数相等⑥Na⁺比 Na稳定A.①④⑤B.①③⑤⑥C.①④⑤⑥D.②③④14. 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二章复习
干 冰 升 华
你知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吗?
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二 氧化碳可以灭火. 2.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3.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H2O + CO2 = H2CO3 (碳酸具有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H2CO3 ==== H2O +CO2↑ (碳酸的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 Ca(OH)2的水溶液}反应: CO2 + Ca(OH)2 = CaCO3 + H 2O (1)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原因:生成了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碳酸钙 (3)这是二氧化碳的特征性反应,据此可检验某气体 是否是二氧化碳.
1.下列灭火的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D)
(1)炒菜时,锅里的油起火应采取的最佳灭火措施 是盖上锅盖(2)秸秆,柴草着火,最好用嘴吹灭 (3) 熄灭酒精灯,最好用嘴吹灭(4)电器着火,应当先 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5)汽油着火,应 立即用水浇灭(6)撒在实验桌上的酒精着火,应用 湿的抹布盖灭 A.135 B.246 C.136 D.235
空气的利用
1.氧气
1.生物的呼吸离不开氧气,潜水、医疗
急救等时,则需要用纯氧(或富氧空气)
2.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与燃料燃烧 后产生的高温火焰可来炼钢、金属切割
氧气:我們赖、气焊以及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等也离 以生存 不开氧气.
2氮气 冷冻剂
N2
化工原料 食品充氮防腐
3.二氧化碳
CO2
1.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2.固态二氧化碳(又称干冰)是一种致冷剂, 可用来保藏食品,也可用于人工降雨. 3.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一种 气体肥料 4.二氧化碳是一种化工原料,可用于制纯 碱、尿素和汽水.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章 测试卷(含答案)
第2章测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S—32 Ca—40Fe—56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图示不属于模型的是()2.国产大型客机C919部分机身采用了新型的铝锂合金,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适宜的延展性。
铝锂合金中的铝(Al)元素与锂(Li)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元素符号不同B.原子质量不同C.原子的质子数不同D.原子的电子数不同3.关于原子及原子结构发现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汤姆生、卢瑟福两位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的B.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分的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发生变化时,元素的种类也发生了变化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4.一种碳-12原子的质量为a千克,X原子的质量为b千克,则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a/12b B.12a/bC.b/12a D.12b/a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AlO B.Al2O3C.O2Al3D.OAl6.如图所示,密封容器中储存有一定量的氧气。
当活塞慢慢上提后,下列关于容器内分子模型的建构合理的是( )7.下列化学用语的使用及其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 .H 2O ——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B .4H —— 4个氢元素C .C a +2——1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D .2CO 2——两个二氧化碳离子 8.下列物质的化学式错误的是( )A .铝AlB .氯化钾KCLC .氧化铜CuOD .五氧化二磷P 2O 5 9.胭脂红是一种安全的食品添加剂,其化学式是C 20H 11N 2O 10S 3Na 3。
下列关于胭脂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是由五种元素组成的 B .1个胭脂红分子中含有49个原子 C .该化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4 g10.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复习测试卷带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复习测试卷带答案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下列铁的氧化物中,含铁量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FeO、Fe2O3、Fe3O4B.Fe3O4、FeO、Fe2O3C.FeO、Fe3O4、Fe2O3D.Fe2O3、Fe3O4、FeO2 . 学校常用福尔马林(40%甲醛溶液)来浸制标本,已知甲醛的化学式是CH2O,关于甲醛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一种有机物B.由碳、氢、氧元素组成C.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D.相对分子质量为303 . 人类生活需要能量。
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A.电熨斗通电放出的热量B.电灯通电发出的光C.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能D.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热量4 . 谷氨酸钠(化学式为 C5H8O4NNa)是味精的主要成分。
下列关于谷氨酸钠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一种有机物B.加热会产生含硫物质C.由五种元素组成D.碳、氢原子个数之比为5∶85 . A、B两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比为1:16,它们所组成的化合物中A、B两元素的质量比为1:8,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AB B.AB2 C.A2B3D.A2B6 . 物质的构成与原子和分子的关系正确的是A.分子物质分子B.分子原子物质C.原子物质原子D.原子分子物质7 . 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数相同的NO和CO,它们的质量相等B.质量相同的H2和H2O,所含氢元素的质量相等C.质量相同的CO和CO2,CO2比CO所含的分子数多D.质量相同的镁、铁、锌三块金属,镁含的原子数最多8 . 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A.NaOH 氢氧化钠烧碱B.CaO 氢氧化钙生石灰C.Na2CO3 碳酸钠纯碱D.NaCl 氯化钠食盐9 . 固态碘受热后变成了紫红色的碘蒸气,无论是固态碘还是碘蒸气都能使切开的土豆变成蓝色,这说明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C.分子有一定的大小D.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10 . 下列关于Hg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表示一个汞原子B.表示汞这种物质C.表示汞这种元素D.表示一个汞分子11 . 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引发了核泄漏事故。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例题解析)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符号: 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地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地混乱。
2、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二、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3、建立模型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格、或一个公式。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化学变化。
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4、分是由原子构成的。
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构成5、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体非金属及稀有气体6、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原子排列不同。
7、粒子的大小与质量(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原子的体积很小,半径的数量级在10-10米。
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数量级在10-26千克。
(2)不同质量的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原子结构的模型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1、道尔顿--实心球原子结构--发现原子2、汤姆森--“汤姆森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嵌在中间。
--发现电子3、卢瑟福--“卢瑟福模型”:电子绕原子核运行4、波尔--“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 5、“电子云模型质子(带正电) 夸克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原子核: (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夸克(不显电性)核外电子:(带负电)(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3)原子内可以没有中子。
(4)质子不同,原子种类一定不同。
电子质量很小,在整个原子的质量中所占的比例极小,可忽略不计。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四、1、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第六节知识点+练习
八下2.6知识点+练习考点一化学式的读写方法物质类型化学式的写法化学式的读法单质金属用元素符号表示。
铁—Fe、氦气He、硫—S元素名称:Fe—铁稀有气体“某气”:He—氦气非金属固态(除碘单质)元素名称:S—硫气态液态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出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数字。
如氧气—O2、氮气—N2“某气”:O2—氧气化合物氧元素与某种元素组成一般把氧元素符号写在右边。
如CO2、CuO等一般是从右向左读作“某化某”,如“CuO”读作“氧化铜”。
当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不止1个时,还要指出1个分子里元素的原子个数,如“P2O5”读作“五氧化二磷”氢元素与某种元素组成一般把氢元素符号写在左边。
如HCl等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一般把非金属元素符号写在右边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考点二化学式的意义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以CO2为例)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宏观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微观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以Cu为例)表示该物质——Cu宏观表示该物质由什么元素组成:铜是由铜元素组成微观: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原子——铜原子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以NaCl为例)项目化学式的意义宏观表示氯化钠这种物质表示氯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微观表示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表示氯化钠中的钠离子与氯离子的个数比为1:1考点三离子的符号1.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
当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1个单位的负电荷时,“1”省略不写。
例如:阳离子:Na+、Mg2+、Al3+等;阴离子:Cl—、2.镁离子中数字“2”的意义3.常见的离子阳离子:H+、Na+、K+、Ag+、Ca2+、Mg2+、Ba2+、Zn2+、Cu+、Cu2+、Fe2+、Fe3+、Al3+阴离子:F—、Cl—、Br—、I—O2—OH—、NO3-、SO42-、CO32-考点四化合价1.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通常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或原子团正上方标出,一般把“+”、“—”写在前,价数写在后。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复习知识点详解+常考题型
例3、一氧化碳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B.物质甲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C.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2种氧化物
D.物质甲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3∶8
例4、对于Fe、Fe2+、Fe3+三种粒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⑷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⑸同一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里,可能显示相同的化合价,如SO2CO2有些元素在相同的化合物里可显示不同的化合价,如NH4NO3。
3、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总和为零
4、常见原子团化合价:
⑴原子团化合价与原子团离子所带电荷数相同
⑵原子团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就是该原子团的化合价。
(3)卢瑟福--“卢瑟福模型”:电子绕原子核运行
(4)波尔--“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
(5)“电子云模型
质子(带正电)夸克
2、原子的结构:原子:原子核:(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夸克
(不显电性)核外电子:(带负电)
例1、关于原子及原子结构发现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汤姆森、卢瑟福两位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
B.Ga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
C.1个Ga3+中含有34个单位的正电荷
D.1个N3-中含有4个电子
例4、如图为核聚变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原子,“●”、“○”、“.”表示原子中的不同微粒,③是________元素的原子,①②③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是________(选填序号).
例5、我国探月工程的一项重要计划,是对月球氦-3含量和分布进行一次由空间到实地的详细勘察,为人类未来利用月球核能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图是氦-3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该图,我们还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完整版)浙江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知识点.docx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一、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模型(1)定义: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解释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就是模型方法。
(2)作用: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象,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2、符号:( 1)代表事物的标记(2)符号的作用:(1)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2)可避免由于事物形态不同引起的混乱(3)可避免由于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引起的混乱注:模型与符号的区分:模型可以反映或代替客观对象;符号只能简单明了的表示事物。
二、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分子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以再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相同点( 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分子的扩散运动;( 3)微粒间都有空隙 - 可压缩;( 4)同种微粒性质相同,不同种微粒性质不同;( 5)都能直接构成物质联系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组成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非金属固体碳、硅氧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三氧化铁三、原子结构的模型1、卢瑟福的α 粒子轰击金箔实验:1 、大多数α粒子穿透金箔,且不改变前进方向,说明原子核很小,原子中有很大的空间2 、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说明原子核带正电3 、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说明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2、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是道尔顿;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是汤姆生。
3、原子的结构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原子质子:带正电荷原子核质子数 +中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注:( 1)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2)根据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区分原子和元素;(3)在一个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不一定含有中子(如氢元素)(4)同位素: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等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复习题(有答案)
复习题1.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通过元素周期表我们能获得许多信息,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氟属于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2)写出原子序数为13、17二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3)科学家宣布已人工合成了第120号元素,则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4)表中与P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
(5)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到”或“失去”)形成离子(填“阳”或“阴”)。
2.ClO2可以用作漂白、自来水消毒等,有漂白、消毒效果好,且副作用小等优点。
我国最近成功研制出制取ClO2的新方法,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其中表示氯原子,表示钠原子,表示氧原子)(1)从以上微观模拟获得的直观信息有;(答一条)(2)氯元素的化合价有种(3)若用a代表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b代表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c代表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则上述反应生成物中的和之间的质量比为。
3.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其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因此,相对而言,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
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氮原子核。
1911年,科学家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下列三种实验现象。
试根据原子核的结构对(2)、(3)所述现象做出解释。
(1)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2)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方向,原因是;(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4.锌是人体健康所必需的元素,锌缺乏容易造成发育障碍,易患异食癖等病症,使人体免疫力功能低下。
市售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对治疗锌缺乏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如图是某品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的标签,请根据标签信息回答:(1)葡萄糖酸锌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2)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精确到0.1%)××牌口服液主要成分:葡萄糖酸锌化学式:C12H22O14Zn每支口服液含葡萄糖酸锌45.5mg ××制药厂(3)某患者除正常饮食吸收锌元素外.还需服用该品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知识要点:一、空气1、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2、空气的组成:(体积比)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3、空气的利用。
(1)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氮气的用途制化肥、炸药、染料等液态氮可作冷冻剂(2)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氧气的用途:提供呼吸、急救病人、登山、潜水等支持燃烧、气焊、气割、炼钢等(3)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通电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
制作保护气用途制成各种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二、氧气和氧化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三态变化,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氧化性。
(1)硫在氧气中燃烧:(2)S+O2===SO2 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2)铁在氧气中燃烧:(3)3Fe+2O2 ==== Fe 3O4 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注意:铁丝燃烧时要绑一根火柴来引燃,瓶底要放点水或细砂防止炸裂瓶底)3、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燃烧: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引起爆炸缓慢氧化:速率缓慢的氧化反应,可引起自燃4、氧气的制取(1)实验室制取①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来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H 2O2 ====2H2O +O22KMnO4====K2MnO4 + MnO2 +O22KClO3 =======2KCl +3O2②实验室装置图课本45和46页③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2)工业制法:分离空气发(属于物理变化的过程)5、催化剂。
一变: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的速度二不变:本身质量化学反应前后不变本身化学性质6、灭火和火灾自救(1)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可燃物燃烧条件跟氧气充分接触(2)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灭火方法跟氧气隔绝(3)火灾自救及措施(看课本)三、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1、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1)化合反应:A+B C(2)分解反应:AB+C2、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定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原子种类没有变化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增减(3)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量:①原子种类②元素种类③原子数目④物质总质量3、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一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3)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和步骤。
(4)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①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②表示反应的条件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原子、分子个数比④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4、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2)计算步骤。
设未知量写出化学方程式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列出方程求解写出简明答案四、生物的呼吸1、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1)呼吸系统的组成。
(主要由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组成)鼻腔鼻毛:阻挡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黏膜:分泌黏液,有丰富的血管,有嗅细胞咽:通道呼吸道喉:气管、支气管部分支气管肺肺泡管(有很多肺泡)肺泡: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外有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2)、呼吸运动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机顶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扩张,导致肺内气压减小外界气体进入肺泡呼气: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机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缩回,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泡(2)肺泡内气压变化吸气时,肺泡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呼气时,肺泡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2、动物的呼吸:动物和人一样,也要呼吸,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植物的呼吸:植物和空气之间也有气体交换,也会呼吸,也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五、光合作用1、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制造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可表示为:二氧化碳+ 水有机物(淀粉)+氧气(3)光合作用的实质: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4)光合作用的意义:①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提供食物②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提供能量③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提供氧气2、二氧化碳①实验室制取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反应②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因为密度比空气大。
注意:不能用排水法,因为二氧化碳可溶于水)③验满方法: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①无色无味的气体②密度比空气大③可溶于水④三态变化,其固体称干冰。
(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①不能供呼吸②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③与水反应:CO2 +H2O=H2CO3(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④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O2+Ca(OH)2= CaCO3 +H2O (4)二氧化碳的用途:①灭火②作化工原料,制纯碱、汽水等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刚好相反的两个过程,区别如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①在植物的叶绿体内进行植物成活部分都能进行②在光照下才能进行有无光都能进行③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④制造有机物,贮藏能量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两者互相依存和对立。
三、自然界中碳和氧的循环1、自然界中的氧循环(1)自然界产生氧气的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
(2)自然界消耗氧气的途径:生物呼吸和物质燃烧。
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1)自然界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质的燃烧。
(2)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
3、保护臭氧层。
(1)臭氧层的作用:阻挡和削弱来自太阳光的过强的紫外线,对生物起保护作用。
(2)臭氧层的破坏和保护。
①引起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氯氟烃等物质对臭氧的作用。
②臭氧层的保护措施:禁止生产和使用含氯氟烃的制冷剂、发泡剂、喷雾剂等化学物质。
4、温室效应。
(1)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地球的保温作用。
(2)温室效应的好处: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气温的稳定,有利于动植物的生存。
(3)温室效应的坏处:过度的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等。
四、空气污染与保护1、空气污染(1)引起空气污染的因素:①工业废气和烟尘的排放②土地沙漠化③车辆尾气的排放④部分建筑材料释放有害气体(2)空气污染的种类:①汽车尾气②可吸入颗粒物(烟尘)③ SO2 ④酸雨4、保护空气(1)洁净的空气才能保证地球上生物健康正常生长。
(2)保护空气的措施:①使用清洁能源②控制污染源③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预防④植树造林。
附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顺序:第一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第二步:将高锰酸钾加入试管中。
第三步:用一团棉花放在靠近试管口的地方,然后把导管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
第四步: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第五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第六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第七步:熄灭酒精灯。
例题:16克氧气和10克碳完全燃烧是否一定生成26克的二氧化碳?为什么?请列试计算。
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各种气体中,可用来制作霓虹灯的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2.在空气中,按体积百分比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水蒸气3.关于氧气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A.在任何情况下总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B.可以燃烧C.性质很活泼,能与许多其他物质反应D.不易溶于水4.某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具备的性质是()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5.某纯净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下列关于该物质组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但肯定不含氧元素C.一定含有碳、氧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6.实验室里采用分解过氧化氢(H2O2)的方法来制取氧气,下列关于H2O2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它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C.它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它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有足够的温度,所有物质都可以在空气中燃烧B.硫粉放入氧气中即燃烧产生二氧化硫C.物质发生缓慢氧化最终一定引起自燃D.爆炸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8.区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最佳方法是()A.测量3瓶气体的密度B.测量3瓶气体的水溶性C.通入澄清石灰水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3瓶气体中9.用扇子一扇,燃着的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A.供给的氧气减少B.供给的空气增加C.使蜡烛的着火点降低D.使温度低于蜡烛的着火点10.下列物质中,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还是氧化物的是()A.纯净的盐水B.液氧C.葡萄糖D.冰水混合物11.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煤燃烧化为灰烬,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24克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克氧化镁,实际消耗空气质量为16克C.一切化学反应都遵从质量守恒定律D.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有气体或固体生成的化学反应12.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钾和氧气。
现有m克氯酸钾与2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留下残余物n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A.(m+n)克B.(m-n-2)克C.(m-n+2)克D.(n-2)克13.12克碳在38克氧气中完全燃烧,根据反应物间的质量比判断出反应情况为()A.恰好反应B.氧气有剩余C.碳有剩余D.无法判断14.化学反应A + 2B ===== C + D 中,5.6克A和7.3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克C,现在要得到0.4克D,所需A的质量为()A.5.6克B.11.2克C.14.6克D.无法计算15.在化学方程式2R ===== X2YZ4 +YZ2 + Z2中,R的化学式是()A.XYZ3B.X2YZ3C.XYZ4D.X2Y3Z416.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共10克,点燃后生成水,并剩余1克氢气,那么原混合气体中,氢气和氧气的质量分别是()A.2克氢气和8克氧气B.1克氢气和9克氧气C.5克氢气和5克氧气D.4克氢气和6克氧气17.二氧化碳能灭火的原因是()A.能溶于水生成碳酸B.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C.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又比空气的密度大D.它在高温低压下能变成干冰,干冰可以致冷18.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量()A.等于植物呼吸时消耗的氧气量B.小于植物呼吸时消耗的氧气量C.大于植物呼吸时消耗的氧气量D.无法判断19.促使气体进出肺的直接原因是()A.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与舒张B.肋骨和横隔膜的升降C.胸腔体积的变化D.胸腔内气压的变化20.下列关于臭氧和臭氧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臭氧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B.臭氧是大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C.臭氧层能阻挡和削弱过强的紫外线,对生物有保护作用D.氯氟烃会破坏臭氧层,因此应该静止使用含有氯氟烃的化学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