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对电梯门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梯门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分析

1.1 电梯门机控制系统运行曲线的设计

门机运行曲线的示意形状如图4-1所示。门机运行曲线按速度分区为:关门力矩保持区A0,开门低速区A1,开门加速区A2,开门高速区A3,开门减速区A4开门末段低速区A5,开门力矩保持区A6,关门低速及加速区A7,关门高速区A8,关门减速区A9,关门末段低速区A10,并且要求高速时速度过渡为光滑的S形曲线,其中高速过渡点为I2,I3,I6和I7。

图1-1 电梯门机理想运行曲线图

1.1.1 门机运行曲线的分段实现

门机正转与反转运行曲线的设计原理是一样的,以下就以电机正转开门的运行曲线设计的实现为例进行讨论。为了论述方便,现以开门减速段的实现方法说明曲线计算过程。设计开门运行曲线时,门机控制系统的速度变化采用如图4-2所示的速度与时间关系。

图1-2 门机系统加减速特性

由上述的时间速度控制可讨论系统运行的位移速度曲线。“S —门位移;t —时间;V —电机的速度;T —速度变化的时间间隔; d V —在T 内的速度变化。在速度下降的过程中,速度从0V 开始下降,则在t 时刻,0()d V t V V t =-⋅,又

()ds

V t dt

=

,则有 01011

2

000

220101011

(t)()2

1

()()()2d d V V V V t V V d d d

S V dt V V t dt V t V t V V V V V V V --==-=-=-=

+-⎰⎰

(4-1)

在一个速度变化时间T 内,01d V V V -=,则

010d ()2(2)2

T S V V V V =+=- (4-2)

由此可知在一个T 内,其中T 由门机的一个程序运行循环时间所确定门位移的距离与0(2)d V V -成正比,当0V 大时则门位移也大,当0V 小时则门位移也小;在

0V 相同的情况下,如果要改变速度下降的快慢,则可改变d V 的大小;同时由以上

的推导可知,系统运行位移S 与电机速度V 是成二次曲线关系,则运行曲线在高速前后的加减速变化是相当平滑的,而且加减速的过程相当迅速。

图4-3 开门运行位移速度曲线

由运行的对称性可知在加速段过程,其位移速度特性与减速段过程相类似,可得开门运行曲线的特性曲线,实际设计的门机控制系统开门运行曲线如图4.3所示,门机系统的关门运行曲线与开门曲线基本成中心对称关系

1.1.2 S曲线加减速过程

很好地实现电机加减速过程的S曲线,可使门机系统具有良好的运行特性,使电梯门开关平稳,减小电机所受的负载冲击,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

本设计将电机的加减速过程分为三段,以加速过程为例,第一段采用匀加加速方式,第二段采用匀加速方式,第三段采用匀减加速方式,其工作曲线如图4-4所示。同理对于减速过程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加速与减速曲线如图4.5所示。

图4-4 加速过程S曲线

图4-5 加速曲线与减速曲线

下面,以加速过程为例介绍S 曲线的获得。 1.1.3 连续时间下的分段速度表达式

系统中假设匀加加速段(第一段)和匀减加速段(第三段)时间相等,且加加速度值和减加速度值相等。于是有

132t t t =- (4-3)

现分段计算:

(1)初试状态0t =时,有

()

0a(0)0(0)0da t v dt

===,, (4-4) (2)匀加加速段,即10t t <≤时,加速度的变化率为一常数,用()da t dt 来表示加速度的变化率,则有

()b da t dt b =,为一大于零的常数 (4-5)

其中b 是加加速度值,也是减加速度的绝对值,积分可得

00()

()(0)0=b t

t da t a t a dt bdt t dt =+=+⎰

⎰ (4-6) 2001

()(0)()0=b 2

t t v t v a t dt bdt t =+=+⎰⎰ (4-7)

当1t t =时,将1t t =代人式(4-6)和(4-7)得

11()a t bt = (4-8)

2111

()2

v t bt = (4-9)

(3)匀加速段,即12t t t <≤

11()()a t a t bt == (4-10)

11

22211111111

()()()22t

t t t v t v t a t dt bt bt dt bt bt t bt =+=+=+-⎰⎰

2111

2

bt t bt =- (4-11)

当2t t =时,分别代人(4-10)和(4-11)可得

21()a t bt = (4-12)

221211

()2

v t bt t bt =- (4-13)

(4)匀减加速

()da t dt b =- (4-14)

22211123()

()()()t

t t t da t a t a t dt bt b dt dt

bt bt bt bt bt

=+=+-=++=-⎰

⎰ (4-15) 22

23212131

()()()()2

t t t t v t v t a t dt bt t bt bt bt dt =+=-+-⎰⎰

2212132232111

222

bt t bt bt t bt bt t bt =-+--+

222213132111

()222

bt t t bt bt t bt bt =--+-+

222312111

222

bt t bt bt bt =--- (4-16)

当3t t =时,分别代人(4-15)和(4-16)

3()0a t = (4-17)

2223312111

()222

v t bt bt bt =-- (4-18)

以上得出了匀加加速段调速过程的加速度式和速度式。 1.1.4 连续S 曲线的离散化

若将S 曲线加速/减速过程按时间平均分为20段,即320t =,包括起点在内,共有21点。为了使电机加速/减速具有良好的特性,可将匀加加速段和匀减加速段适当取长一些,系统中18t =,212t =,即匀加加速段和匀减加速段分别占8个时间段,而匀加速段占4个时间段。加速度变化率的绝对值b 是一系数,为方便分析,取1b =。

以上参数定好后,带入前面所得各式,可求出各时间点的速度值,以5t =点为例,该点位于第一段,按第一段所得表达式计算。

22111

(5)1512.522

v bt ==⨯⨯= (4-19)

为方便数字量的存储,将计算出的速度乘以2,使之为整数。各速度点的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