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课件(共19张PPT)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课件(共19张PPT)

• 采用通信子网后,可使每台入网主机不用去处理数据通信,也不用具有许多远程数据通信功能, 而只需负责信息的发送和接收,这样就减少了主机的通信开销。另外,由于通信子网是按统一 软、硬件标准组建,可以面向各种类型的主机,方便了不同机型互连,减少了组建网络的工作 量。
• 通信子网有三种类型: • (1)结合型 • 对于大多数局域网,由于其传输距离 ,互连主机不多,所以并未采用
• 工作站:是网络中用户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又称客户机。

终端:终端不具备本地处理能力,不能直接连接到网络上,只能通过网络上的主机与网络相连 发挥作用。常见的终端有:显示终端、打印终端、图形终端等。

传输介质:传输介质的作用是在网络设备之间构成物理通路,以便实现信息的交换。最常见的 传输介质类型是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
• 2. 通信链路

通信链路是指两个网络节点之间承载信息和数据的线路。链路可用各种传输介质实现,如双绞线、同轴电 缆、光缆、卫星、微波等无线信道。
• 通信链路又分为物理链路和逻辑链路两类。物理链路是一条点到点的物理线路,中间没有任何交换节点。 在计算机网络钟,两个计算机之间的通路往往是由许多物理链路串结而成。逻辑链路是具备数据传输控制 能力,在逻辑上起作用的物理链路。在物理链路上加上用于数据传输控制的硬件和软件,就构成了逻辑链 路。只有在逻辑链路上才可以真正传输数据,而物理链路是逻辑链路形成的基础。
内容的 服务器;通过一定技巧使不同地域的用户看到放置在离他最近的服务器上的相同页面,这样来实现各服务器的负荷均衡,同时用户也省了不少冤枉路。
• 分布处理是把任务分散到网络中不同的计算机上并行处理,而不是集中在一台大型计算机上,使其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三版)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三版)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三版)习题答案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三版)习题答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指通过通信线路和交换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互相传递数据和共享资源的系统。

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按照尺度分为广域网(WAN)、局域网(LAN)和城域网(MAN)。

按照网络拓扑结构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型和网状型网络。

3. 什么是协议?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实现通信的一组规则,它规定了数据传输的格式、顺序、错误检测和纠正等方面的规范。

4. OSI模型和TCP/IP模型有什么区别?OSI模型是指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它将网络通信划分为七个层次,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TCP/IP模型是互联网协议套件的基础,它将网络通信划分为四个层次,包括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5. 什么是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将传输的数据按照一定的大小进行分割,并在网络中独立传输,到达目的地后再进行重组,以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

第二章:物理层1. 数据传输的基本概念数据传输是指将信息从一个地点传送到另一个地点,通常以比特为单位进行计量。

2. 数据通信的三个基本要素数据通信的三个基本要素包括发送器(发送数据的设备)、接收器(接收数据的设备)和传输介质(用于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体,如电缆、光纤等)。

3. 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有什么区别?数字信号是一种离散的信号,它只有两个状态(0和1),可以表示为数字序列。

模拟信号是一种连续的信号,可以表示为不同的幅度和频率。

4. 编码技术编码技术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或其他形式的过程。

常见的编码技术包括不归零编码、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等。

5. 信道的概念和信道的分类信道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用于传输数据的媒体或路径。

信道可以根据传输方向的不同进行分类,包括单工信道、半双工信道和全双工信道。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程-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程-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19
1.1.5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的信息处理工作带来了革命 性的变化,同时也给传统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目前,计 算机网络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数字通信
分布式计算
远程教育
信息查询
计算机网络 的应用
虚拟现实
电子商务
办公自动化
企业管理与决策
20
1.1.5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公用电话网
CCP或FEP 主机
集线器
利用集线器的结构示意图
8
1.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2、多机互联网络阶段 计算机网络要完成数据处理与数据通信两大基本功能,因 此在逻辑结构上可以将其分成两部分: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1)资源子网:是计算 机网络的外层,它由提供 主机 资源的主机和请求资源的 CCP CCP 主机 终端组成。资源子网的任 务是负责全网的信息处理。 通信子网
21
1.1.5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4、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是利用Internet技术开发的现代在线服务系统, 它充分发挥网络可以跨越空间和时间的特点,在网络平台上 向学生提供各种与教育相关的信息,做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 、任何地点,可以学习任何课程”。 5、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传感技术、机器人技术、 人工智能及心理学等高速发展的结晶。虚拟现实与传统的仿 真技术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模拟,即两者都是基于模型的活动, 而且都力图通过计算机及各类装臵达到现实世界尽可能精确 地再现。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与 仿真技术必将在21世纪异彩纷呈,绚丽夺目。
A 图 1-4
B 计算机互连网络系统基本模型
14
1.1.3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均衡 负荷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试题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试题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试题正文: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常见网络拓扑结构1.3 计算机网络的通信方式和传输介质1.4 计算机网络的协议和标准第二章:网络层2.1 网络层的作用和功能2.2 网络层的主要协议及其特点2.3 I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特性2.4 网络层的路由与转发第三章:传输层3.1 传输层的作用和功能3.2 传输层的主要协议及其特点3.3 TCP协议的特点、连接建立和断开过程3.4 UDP协议的特点和应用场景第四章:应用层4.1 应用层的作用和功能4.2 常见的应用层协议及其特点4.3 HTT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特性4.4 DNS协议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特性第五章:网络安全5.1 网络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5.2 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和攻击方式5.3 防范网络安全威胁和加强网络安全措施5.4 网络安全管理和监控第六章:局域网和广域网6.1 局域网的定义和特点6.2 常见的局域网技术和拓扑结构6.3 广域网的定义和特点6.4 常见的广域网技术和拓扑结构第七章:无线网络7.1 无线网络的定义和特点7.2 无线网络的主要技术和标准7.3 无线局域网(WLAN)的工作原理和应用7.4 无线广域网(WWAN)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第八章:网络管理和维护8.1 网络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8.2 网络管理的主要任务和方法8.3 网络故障排除和故障恢复技术8.4 网络维护和性能优化附录:附件一:计算机网络相关法律法规附件二:计算机网络相关术语及注释本文档涉及附件。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制定的,为了保护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而制定的管理办法。

- 网络安全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16年11月7日发布的一项法律,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保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全体公民的合法权益。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9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1.3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第二阶段(60年代):计算机通信系统,特征是 计算机与计算机互连
采用分组交换技术实现计算机—计算机之间 的通信,使计算机网络的结构、概念都发生 了变化,形成了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的网络 结构
主要问题:网络对用户不是透明的
10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1.3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2)星型:每一个站点直接与一个公共的中心节点连接
中心节点的操作一般有两种方法:
a.中心节点以广播式方式来运作,典型的设备是集 线器(HUB)
b.中心节点以交换方式来运作,典型设备是专用交 换机(PBX)
27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1.5 网络拓扑结构
HUUBB((中中央央控控制制器)器) 星型(Star)拓扑
4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1.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组成:通信子网、资源子网
5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1.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2.通信子网
(1)功能:完成网络的通信 数据的存储转发 差错控制 流量控制 路由选择 网络安全
(2)构成: 网络结点+通信线路
6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
1.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3.资源子网
(1)功能:提供网络服务,进行资源共享并且拥有处理数据的 能力。
令牌环
双环可靠性好 重配置较难
FDDI
星型
重配置较容易 使用电缆较多 故障定位容易 安装工作量大 介质故 障不 会 导 可靠性差
10BASET 令牌环* FDDI*
致全网停顿
网状 可靠性好

计算机网络配置和管理教程

计算机网络配置和管理教程

计算机网络配置和管理教程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是由多个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组成的互联网,它们通过通信链路共享信息和资源。

本章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包括网络拓扑结构、传输介质、网络协议等内容。

1.1 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指的是计算机网络中设备之间连接的方式和组织形式。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等。

对于小型网络,常使用星型拓扑;而对于大型网络,一般采用树型或混合型拓扑。

1.2 传输介质传输介质是指计算机网络中用于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介,包括有线和无线两种类型。

有线传输介质主要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无线传输介质则包括无线局域网、蓝牙和卫星通信等。

1.3 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通信和数据交换的规则和约定。

常见的网络协议有 TCP/IP 协议、HTTP 协议、FTP 协议等。

TCP/IP 协议是互联网的核心协议,它分为四个层次: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第二章:网络配置与管理网络配置和管理是确保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行的重要工作,本章将重点介绍网络配置和管理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1 IP 地址规划IP 地址是计算机在网络中的唯一标识,通过 IP 地址可以进行网络通信。

在网络配置中,需要进行 IP 地址规划,确保各设备在同一局域网中,且不冲突。

IP 地址规划应考虑网络规模、子网划分等因素。

2.2 子网划分与路由配置子网划分是为了更有效地利用 IP 地址资源,而路由配置则是为了实现不同子网之间的通信。

通过合理地划分子网和配置路由表,可以提高网络传输效率和安全性。

2.3 DHCP 服务配置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是一种自动分配 IP 地址的技术。

通过配置 DHCP 服务,可以实现网络中计算机的自动地址分配,减轻管理员的工作量,并提高网络管理的效率。

2.4 防火墙配置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过滤和监控网络流量,保护网络免受恶意攻击和未经授权的访问。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1 网络的定义与发展1.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1.3 网络拓扑结构与传输介质1.4 数据通信基础第二章:网络设备与网络架构2.1 网络设备的功能与分类2.2 交换机与路由器的原理与应用2.3 网络架构设计与规划2.4 网络设备互联与配置第三章:TCP/IP协议栈3.1 网络层:IP协议与子网划分3.2 传输层:TCP与UDP协议3.3 应用层:常见应用协议与编程接口3.4 整合同享与NAT地址转换第四章:局域网技术4.1 以太网与IEEE 802标准4.2 快速以太网与吉比特以太网4.3 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4.4 局域网互联与广域网技术第五章:互联网应用与服务5.1 网页浏览与电子邮件5.2 文件传输协议与BitTorrent 5.3 网络会议与远程教育5.4 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第六章:广域网技术6.1 电话网络与ATM网络6.2 帧中继与SMDS6.3 异构网络的互联技术6.4 MPLS网络与VPN第七章:网络安全7.1 网络安全威胁与防护策略7.2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7.3 加密技术与数字签名7.4 安全套接层与VPN第八章:网络管理8.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与体系结构8.2 SNMP与CMIP协议8.3 网络管理软件与工具8.4 网络监控与故障排除第九章: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9.1 无线局域网标准与技术9.2 蓝牙与Wi-Fi技术9.3 移动通信网络与4G/5G技术9.4 物联网(IoT)与边缘计算第十章:新兴网络技术与发展趋势10.1 软件定义网络(SDN)10.2 网络功能虚拟化(NFV)10.3 云计算与大数据网络10.4 未来网络技术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网络的定义与发展难点解析:网络的定义需理解其作为一个通信系统的概念,发展历程中需要掌握重要的里程碑技术,网络的基本组成与结构需要掌握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难点解析:网络拓扑结构的理解与绘制,传输介质的种类与特性。

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五节 数据交换技术 节点与节点间不一定相邻,通过一个或多个 节点组成的中间网络来交换转发。 1.电路交换 (1)电路建立:在传输数据之前,要经过呼 叫过程以建立一条端到端(站到站)的电 路。 (2) 数据传输:没有延迟,没有阻塞的问题 (因为是专用线路)。 (3) 电路拆除:
优点:数据传输可靠、迅速,不丢失且 保持原来的序列 缺点:信道容量造成浪费,而且当数据 传输阶段的持续时间很短暂,电路建 立和拆除所用的时间也得不偿失。
2.报文交换 工作原理:不需在两个站点之间建立一条专用 通路,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数据块), 长度不限。传送过程采用存储一转发方式。 在同一时间内,报文的传输只占用两个节 点之间的一段线路。而在两个通信用户间 的其它线路段,可传输其它用户的报文。
优点:线路效率较高 。 暂存报文,可以进行差错控制。 可以把一个报文发送到多个目的地。 缺点:延迟长,不能用于传送声音和图像数 据。
3.分组交换 报文交换的改进,每个分组的长度有一个上 限,因此,一个较长的报文必须分成若干 个分组。 特点:a. 存储容量降低,降低传输延迟。 b. 只有出错的分级才会被重发,提高 了交换效率。
第五节 差错控制技术 一、差错:通信时接收端收到的数据与发送端实际发出的数 据不一致。 二、差错控制:通信中发现检测差错,对差错进行纠正,从 而把差错限制在数据传输所允许范围内。 三、差错包括:传输中位丢失;发送“1‖,而接收“0‖;发 送“0‖而接收“1‖。 四、差错产生原因 线路本身的信号幅度频率的变化和衰减 信号在线路上产生反射造成的 相领线路的串抗 外界电磁干扰
七、网络的拓扑结构 1.树型 2.星型 3.总线型 4.环型 5.网状型 6.混合型
交换机
集线器
集线器 集线器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汇总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汇总

个人公众号:飞享第一章:网络基础1.计算机网络:由若干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组成。

2.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在一起,而互连网则把许多网络通过计算机连在一起。

与网络相连的计算机通常称为主机。

3.互联网由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组成。

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用户直接使用,用来通信。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在这些网络上的服务器组成,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

4.计算机网络主要是由一些通用的,可编程的硬件互连而成的,而这些硬件并非专门用来实现某一特定的目的。

这些可编程的硬件能够用来传送各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并能支持广泛的和日益增长的应用。

5.按照网络的作用范围分类: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

6.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约定。

由语法,语义,同步三要素组成。

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者格式。

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7.网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8.计算机通信是计算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

计算机网络采用的通信方式是客户服务器方式和对等连接方式(P2P)。

9.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由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组成。

运输层最重要的协议是TCP和UDP协议,而网络层最重要的协议是IP协议。

10.分组交换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最常用的分组交换是使用无连接的IP 协议,数据传输过程,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用。

11.电路交换: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

整个通信的过程,通信的双方自始至终占用着所使用的物理信道。

12.报文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整个报文在网络的结点中存储下来,然后再转发出去。

13.速率: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的速率,也称为数据率或比特率。

14.带宽:网络的通信链路传送数据的能力,网络带宽表示在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计算机网络基础ppt精选全文

计算机网络基础ppt精选全文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网络结点和通信线路组成 的几何排列,也称网络物理结构图型。
总线型

算 机
星状


环状

扑 结
树状

网状
1.3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OSI / RM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 为了实现不同制造商的计算机产品之间进行相互通信, 20 世纪70年代后期,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 委员会CCITT共同制定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 也就是七层网络通信模型,通常称为OSI七层模型,它的颁 布促使所有的计算机网络走向标准化,从而具备了开放和互 联的条件,即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与位于世 界上任何地方、遵循同样标准的其他系统进行通信。
1.4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2.数据通信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 信号传输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信道传输的码元个数,也称码元 速率、调制速率或波特率,单位是波特(Baud)。信号传输速率的计 算公式是B=1/ T(Baud),其中T为信号码元的宽度,单位为秒。波 特率与比特率的关系为:
S=Blog2N (bps)或B=S/log2N (Baud)
资源共享,消除资源孤岛 协同工作 通用开放标准 动态功能,高度可扩展性
1.5 计算机网络新技术
5、IPv6
•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其中Internet Protocol译为“互联 网协议”。目前IP协议的版本号是4(简称为IPv4),IPv6正处在不断发 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它在不久的将来将取代目前被广泛使用的IPv4。与 IPv4相比,IPv6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教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功能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1.4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与趋势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2.2 数据传输技术与传输介质2.3 数据编码与信号调制2.4 数据传输速率与传输误差第三章:网络拓扑结构3.1 网络拓扑的定义与分类3.2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及其特点3.3 网络拓扑设计的原则与方法3.4 网络拓扑的性能评价与优化第四章:网络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4.1 网络协议的定义与分类4.2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4.3 常见的网络体系结构及其特点4.4 网络协议的表示与分析方法第五章:网络设备与网络互联5.1 网络设备的分类与功能5.2 常见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与配置方法5.3 网络互联设备的选择与布局5.4 网络互联技术与互联设备的选择第六章:局域网技术6.1 局域网的基本概念6.2 常见的局域网技术及其特点6.3 局域网的规划与设计6.4 局域网的组建与维护第七章:广域网技术7.1 广域网的基本概念7.2 常见的广域网技术及其特点7.3 广域网的连接与传输技术7.4 广域网的故障排除与性能优化第八章:互联网应用与服务8.1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与结构8.2 常见的互联网应用与服务8.3 互联网协议与技术8.4 互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第九章:网络安全技术9.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与目标9.2 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与攻击手段9.3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及其原理9.4 网络安全策略与管理体系第十章:网络管理技术10.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与目标10.2 常见的网络管理功能与工具10.3 网络管理协议与体系结构10.4 网络管理的实施与优化第十一章:无线网络技术11.1 无线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1.2 无线局域网技术及其标准11.3 无线广域网技术及其标准11.4 无线网络的应用与挑战第十二章:网络编程与传输层协议12.1 网络编程的基本概念与方法12.2 传输层协议的作用与特点12.3 TCP协议的工作原理与实现12.4 UDP协议的特点与应用场景第十三章:网络存储技术13.1 网络存储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3.2 直接连接存储与网络连接存储13.3 存储区域网络(SAN)与网络附加存储(NAS)13.4 网络存储技术的选择与实施第十四章:网络性能优化与故障处理14.1 网络性能优化的目标与方法14.2 网络性能监控与分析14.3 网络故障的分类与处理流程14.4 网络性能优化与故障处理工具第十五章:新兴网络技术与发展趋势15.1 云计算与大数据网络技术15.2 物联网(IoT)与边缘计算15.3 5G网络技术及其应用场景15.4 未来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教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概述、数据通信基础、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网络设备与互联、局域网与广域网技术、互联网应用与服务、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管理技术以及无线网络技术等多个方面。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Internet》复习纲要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Internet》复习纲要

14
第五章 局域网技术
局域网技术是当前计算机网络研究与应用的一个热点问题, 也是目前技术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局域网与广域网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它们覆盖的地理范围。 由于局域网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覆盖一个公司、一所大学、 一幢办公大楼的"有限的地理范围",因此它在基本通信机 制上选择了与广域网完全不同的方式,从"存储转发"方式 改变为"共享介质"方式与"交换方式"。 局域网在网络拓扑结构上主要分为总线型、环型与星型结 构三种。在网络传输介质上,局域网主要采用双绞线、同 轴电缆与光纤,但是目前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发展也十分迅 速。
2012年5月5日星期六
Made by wunianzhi@2005
18
第六章 局域网组网技术
使用双绞线组建以太网是目前流行的组网方式。在使用非屏蔽双绞线 组建符合10 BASE—T标准的以太网时,需要使用以下基本硬件设备: 带有RJ—45接口的以太网卡、集线器、3类或5类非屏蔽双绞线、RJ— 45连接头。 快速以太网组网方法与普通的以太网组网方法基本相同。如果要组建 快速以太网,需要使用以下基本硬件设备:100 BASE—T集线器或交 换机、10/100 BASE—T网卡,以及双绞线或光缆。 千兆以太网的组网方法与普通以太网组网方法有一定的区别。在千兆 以太网组网方法中,网络带宽分配合理是很重要的,需要根据网络的 规模与布局,来选择合适的两级或三级结构。一般来说,在网络主干 部分需要使用千兆以太网交换机。 结构化网络布线系统是预先按建筑物的结构,将建筑物中所有可能放 置计算机及外部设备的位置都预先布好线,然后再根据实际所连接的 设备情况,通过调整内部跳线装置,将所有计算机及外部设备连接起 来。
2012年5月5日星期六

大学期末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整理

大学期末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整理

第一章网络基础知识1网络是允许在不同主机上的应用程序协调工作的通信系统2 internet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Internet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络3融合网络:将声音、视频和数据网络融合4 HTTP是Client/Server(客户端/服务器)协议5 kbps ----Mbps ----Gbps ----Tbps(1000倍)。

小数点左边1-3位,不能以0开始2,300 Mbps ------2.3 Gbps 0.5 Mbps ------500 kbps .0021 Gbps -----2.1 Mbps6速率指理论速度,流量(吞吐量)指实际速度,吞吐量一般小于速率7表示网络服务质量的技术指标:速率、吞吐量、可用性、出错率(分为数据包出错率和位出错率)延迟(对实时的网络应用影响大)、抖动(衡量相邻数据包之间的延迟变化)8网络标准:网络标准管理着不同计算机上的硬件和软件之间相互交换信息,包括消息的语序、语义、语法、可靠性和连接。

也称为协议9 HTTP是开放标准,不受任何供应商控制(专有标准),可降低产品成本10混合TCP/IP-OSI标准体系结构(主流):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第二章物理层1双绞线(水晶头):屏蔽双绞线(STP)+无屏蔽双绞线(UTP)UTP特点:RJ-45标准连接头,购买和安装成本低、是计算机和交换机之间用的最多的连接线、具有鲁棒性2双绞线限制:UTP存在电磁干扰(EMI),需两两相绞末端干扰是双绞线最严重的电磁干扰问题,末端不两两相绞的长度≤1.25cm双绞线长度不超过100米,保证信噪比(SNR)高,使衰减和噪音问题可忽略3 5e类双绞线的最大速率1 Gbps,6A类双绞线的最大速率10 Gbps4 光纤的纤芯只有8.3, 50, or 62.5微米的直径。

外面有125微米的玻璃保护层。

纤芯中的光全反射,信号几乎无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要实现信息化就必须依靠完善的网络,因为网络可以非常迅速地传递信息。

因此网络现在已经称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对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1.1网络的类别为了更好的学习计算机网络,下面把网络进行分类以便学习:1.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即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这个简单的定义可以看出,计算机网络涉及到四个方面的问题。

(1)计算机网络中包含两台以上的地理位置不同具有“自主”功能的计算机。

所谓“自主”的含义,是指这些计算机不依赖于网络也能独立工作。

通常,将具有“自主”功能的计算机称为主机(Host),在网络中也称为结点(Node)。

网络中的结点不仅仅是计算机,还可以是其他通信设备,如,HUB、路由器等。

(2)网络中各结点之间的连接需要有一条通道,即,由传输介质实现物理互联。

这条物理通道可以是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纤等“有线”传输介质;也可以是激光、微波或卫星等“无线”传输介质。

(3)网络中各结点之间互相通信或交换信息,需要有某些约定和规则,这些约定和规则的集合就是协议,其功能是实现各结点的逻辑互联。

例如,Internet上使用的通信协议是TCP/IP协议簇。

(4)计算机网络是以实现数据通信和网络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共享为目的。

要实现这一目的,网络中需配备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包括网络通信协议(如,TCP/IP、IPX/SPX)和网络操作系统(如,Netware、Windows 2000Server、Linux)。

1.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可按多种方法进行,一般有下面几种:⑴按分布地理范围的大小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3类。

⑵按拓扑结构可分为总线型、星状、环状、网状等。

⑶按交换方式可分为电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帧中继交换网、信元交换网等。

⑷按网络协议可分为采用TCP/IP、SNA、SPX/IPX、AppleTALK等协议的网络。

⑸按应用规模可以分为Intranet、Extranet、Intenet。

虽然网络类型的划分标准各种各样,但是从地理范围划分是一种大家都认可的通用网络划分标准。

按这种标准可以把各种网络类型划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四种。

局域网一般来说只能是一个较小区域内,城域网是不同地区的网络互联,不过在此要说明的一点就是这里的网络划分并没有严格意义上地理范围的区分,只能是一个定性的概念。

下面简要介绍这几种计算机网络。

⑴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常见的“LAN”就是指局域网,这是最常见、应用最广的一种网络。

现在局域网随着整个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得到充分的应用和普及,几乎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局域网,有的甚至家庭中都有自己的小型局域网。

很明显,所谓局域网,那就是在局部地区范围内的网络,它所覆盖的地区范围较小。

局域网在计算机数量配置上没有太多的限制,少的可以只有两台,多的可达几百台。

一般来说在企业局域网中,工作站的数量在几十到两百台次左右。

在网络所涉及的地理距离上一般来说可以是几米至10公里以内。

局域网一般位于一个建筑物或一个单位内,不存在寻径问题,不包括网络层的应用。

这种网络的特点就是:连接范围窄、用户数少、配置容易、连接速率高。

目前局域网最快的速率要算现今的10G以太网了。

IEEE的802标准委员会定义了多种主要的LAN网:以太网(Ethernet)、令牌环网(Token Ring)、光纤分布式接口网络(FDDI)、异步传输模式网(ATM)以及最新的无线局域网(WLAN)。

⑵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这种网络一般来说是在一个城市,但不在同一地理小区范围内的计算机互联。

这种网络的连接距离可以在10—100公里,它采用的是IEEE802.6标准。

MAN与LAN相比扩展的距离更长,连接的计算机数量更多,在地理范围上可以说是LAN网络的延伸。

在一个大型城市或都市地区,一个MAN网络通常连接着多个LAN 网。

如连接政府机构的LAN、医院的LAN、电信的LAN、公司企业的LAN等等。

由于光纤连接的引入,使MAN中高速的LAN互连成为可能。

城域网多采用ATM技术做骨干网。

ATM是一个用于数据、语音、视频以及多媒体应用程序的高速网络传输方法。

ATM包括一个接口和一个协议,该协议能够在一个常规的传输信道上,在比特率不变及变化的通信量之间进行切换。

ATM也包括硬件、软件以及与ATM协议标准一致的介质。

ATM提供一个可伸缩的主干基础设施,以便能够适应不同规模、速度以及寻址技术的网络。

ATM的最大缺点就是成本太高,所以一般在政府城域网中应用,如邮政、银行、医院等。

⑶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这种网络也称为远程网,所覆盖的范围比城域网(MAN)更广,它一般是在不同城市之间的LAN或者MAN网络互联,地理范围可从几百公里到几千公里。

因为距离较远,信息衰减比较严重,所以这种网络一般是要租用专线,通过IMP(接口信息处理)协议和线路连接起来,构成网状结构,解决循径问题。

这种城域网因为所连接的用户多,总出口带宽有限,所以用户的终端连接速率一般较低,通常为9.6Kbps ̄45Mbps 如:邮电部的CHINANET,CHINAPAC,和CHINADDN网。

⑷互联网(Internet)互联网又因其英文单词“Internet”的谐音,又称为“英特网”。

在互联网应用如此发展的今天,无论从地理范围,还是从网络规模来讲它都是最大的一种网络,就是我们常说的“Web”、“WWW”和“万维网”等多种叫法。

从地理范围来说,它可以是全球计算机的互联,这种网络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定性,整个网络的计算机每时每刻随着人们网络的接入在不变的变化。

当您连在互联网上的时候,您的计算机可以算是互联网的一部分,但一旦当您断开互联网的连接时,您的计算机就不属于互联网了。

但它的优点也是非常明显的,就是信息量大,传播广,无论你身处何地,只要联上互联网你就可以对任何可以联网用户发出你的信函和广告。

因为这种网络的复杂性,所以这种网络实现的技术也是非常复杂的,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后面要讲的几种互联网接入设备详细地了解到。

1.2 OSI参考模型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简称ISO,在1978年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该模型是设计和描述网络通信的基本框架。

生产厂商根据OSI模型的标准设计自己的产品。

OSI描述了网络硬件和软件如何以层的方式协同工作进行网络通信。

OSI采用了7层的结构化技术,这7层的分层原则如下:⑴.当需要一个不同抽象体的时候,应该创建一层。

⑵.每一层都应该执行一个明确定义的功能。

⑶.选择每一层功能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定义国际标准化的协议。

⑷.选择层边界的时候,应该使“跨接口所需要的信息流”尽可能小。

⑸.层数应该足够多,以保证不同的功能不会被混杂在同一层中,同时层数也不能够太多,以至于整个体系结构变得过于强大。

下面将从底层开始,依次讨论该模型中的每一层。

需要注意的是OSI参考模型本身并不是一个网络体系结构,只是指明了每一层上应该做些什么事情。

然而,ISO也已经为每一层制定了相应的标准,但这些标准并不属于参考模型本身。

1.2.1物理层物理层(physical layer)涉及到在通信信道上传输的原始数据位。

在设计的时候必须要保证,当一方发送了“1”时,在另一方的也是“1”,而不是“0”。

这里的典型问题是:应该用多少伏的电压来表示“1”;多少伏的电压表示“0”,每一位持续多少纳秒(ns);传输过程是否在两个方向上同时进行;初始连接如何建立;当双方结束之后如何撤销连接;网络连接器有多少针以及每一针的用途是什么。

这里的设计问题主要涉及到机械、电子和定时接口,以及位于物理层之下的物理传输介质等。

1.2.2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是OSI模型的第二层,它控制网络层与物理层之间的通信。

它的主要功能是将从网络层收到的数据分割成特定的可被物理层传输的帧。

帧是用来移动数据的结构包,它不仅包括原始数据,或称“有效荷载”,还包括发送方和接收方的网络地址以及纠错和控制信息。

其中的地址确定了帧将发送到何处,二纠错和控制信息则确保帧无差错到达。

可以把数据帧想象为一列有许多车厢的火车。

其中一些车厢可能不是必需的,每列火车在的货物量也是不同的,但每列火车都需要一个火车头和一个守车。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独立于网络和它的节点和所采用的物理层类型,它也不关心是否正在运行WordPerfect、Excel或使用I n t e r n e t。

有一些连接设备,如网桥或交换机,由于它们要对帧解码并使用帧信息将数据发送到正确的接收方,所以它们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

E t h e r n e t是应用数据链路层技术的一个实例。

1.2.3网络层网络层,即OSI模型的第三层,其主要功能是将网络地址翻译成对应的物理地址,并决定如何将数据从发送方路由到接收方。

例如,一个计算机有一个网络地址10 .34 .99 .12(若它使用的是TCP/IP协议)和一个物理地址0060973E97F3。

以教室为例,这种编址方案就好像说“丽丽女士”和“具有身份证号是1 2 3 - 4 5 - 6 7 8 9的中国公民”是一个人一样。

即使在中国还有其他许多人也叫“丽丽女士”,但只有一人其身份证号是 1 2 3 - 4 5 - 6 7 8 9。

在你的教室范围内,只有一个丽丽女士,因此当叫“丽丽女士”时,回答的人一定不会搞错。

网络层通过综合考虑发送优先权、网络拥塞程度、服务质量以及可选路由的花费来决定从一个网络中节点A到另一个网络中节点B的最佳路径。

由于网络层处理路由,而路由器因为即连接网络各段,并智能指导数据传送,属于网络层。

在网络中,“路由”是基于编址方案、使用模式以及可达性来指引数据的发送。

网络层协议还能补偿数据发送、传输以及接收的设备能力的不平衡性。

为完成这一任务,网络层对数据包进行分段和重组。

分段即是指当数据从一个能处理较大数据单元的网络段传送到仅能处理较小数据单元的网络段时,网络层减小数据单元的大小的过程。

这个过程就如同将单词分割成若干可识别的音节,给正学习阅读的儿童使用一样。

重组过程即是重构被分段的数据单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