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 美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家作画之前,首先要多方面反复观
察,研究描绘对象,深入体会揣摩对 象的思想情感,并且发挥合理的艺术 想象,这是‚迁想‛。画家在逐渐了 解和掌握对象的精神等方面的特征, 经过分析、提炼,获得了艺术构思, 这是‚妙得‛。
所谓‚迁想妙得‛,迁动画家想象, 妙得对象精神。 ‚迁想妙得‛的过程也就是形象 思维的过程。
张僧繇的绘画艺术特色:
善于吸收传统艺术的优点,融合为自
己的东西,这是张僧繇成功发挥自己 艺术才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吸收外来宗教艺术和少数民族艺术的 影响,运用明暗晕染显现体面关系的 ‚凹凸法‛于绘画中,塑造的人物和 花纹较为丰满而有立体感。
艺术形象塑造得生动真实。画
龙点睛。在人物画的造型上, 与陆探微的‚秀骨清像‛不同, 是‚面短而艳‛。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公元220年——589年)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从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动乱、道家 学说兴起、佛教传入的社会和文 化的角度,主要了解绘画艺术的 发展和佛教艺术的产生,及其它 美术现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人物画的创作:顾恺之、陆探微、 张僧繇、杨子华等的作品、艺术特征 及艺术成就 2.“六法论‛的基本内涵 3.山水画的兴起:宗炳、王微的山水 画理论 4.早期佛教艺术:云岗、龙门、敦煌 莫高窟等题材、内容和艺术成就
中国美术在这一时期也进入到了一
个新的时期 。 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开始兴起, 出现了新疆的克孜尔、甘肃的敦煌 莫高窟、炳灵寺、麦积山等一批石 窟艺术。
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
则有了新的发展,注重传神、以线造 型不仅在艺术实践中得以继续贯彻, 而且又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绘画题 材范围也有所扩大,以文学作品为题 材的绘画创作趋于成熟,专业画家也 开始出现,出现了顾恺之、陆探微、 张僧繇等杰出的画家。
第一节
概
述
魏晋南北朝,自公元220年曹丕代汉起,到公元 589年隋灭陈为止,前后共369年,这是中国历 史上一个动乱的年代。 动乱的年代也引起了思想领域的大变化。从东 汉末期以来,儒家思想就日益受到人们特别是 士大夫阶层的置疑,而提倡‚全真‛、‚养生‛ 思想的道家学说又重新受到人们的青睐。文人 士大夫多崇尚老庄,追求散淡放达的生活。与 此同时,佛教也开始传入我国,并对文学、艺 术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北齐校书图》(鞍马人物)
第三节
山水画的兴起
中国山水画自唐宋以后,在
中国美术史上独占鳌头,成 为绘画的主流,其地位、成 就和影响是任何画种都无法 比拟的。
代表作品:
《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列女仁智图》
顾恺之主要通过线条来表现人
物形象,他发展了自战国以来 就形成的‚高古游丝描‛,用 线遒劲连绵,线条运转优美流 畅,富于节奏,有如‚春蚕吐 丝‛,‚春云浮空,流水行 地‛。
Baidu Nhomakorabea
顾恺之通过他的理论主张
和艺术实践,将中国传统 绘画推向了新的里程碑。
骨法用笔:在画论中,骨法与用笔相
匹配,既指用笔具有书法用笔的骨力 之意。 应物象形:画家在绘画过程中的观察 认识方法。意思是说画家无论描绘社 会生活,还是描绘自然景物,必须按 照客观对象具有的面貌来表现。作者 可以有取舍,有想象,有夸张,但是 不能主观臆造,象形要应物而象。
随类赋彩:随对象之类,在形象上赋
2.南朝人物画 陆探微:师承顾恺之,在顾恺之的 画风上又有所发展。用线‚行笔紧 细‛,气脉贯通,人物造型符合南 朝士大夫‚秀骨清像‛的审美趣味。 ‚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 神。‛ 唐人张怀瓘称其用笔 ‚笔迹劲利 (雄健流利)如锥刀‛
张僧繇:与顾恺之、陆探微并称为
‚六朝三大家‛,和吴道子并称为 古代的四大画家。 张僧繇的艺术在继承传统和借鉴外 来形式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 风格,人称‚张家样‛。
予概括性的色彩。 经营位置:指构思构图。 传移模写:传移与模写同义。即把原 有的绘画作品传移到另一张纸绢上, 成为同样的新画。
4.北朝绘画
曹仲达
:是从中亚来到内地的域 外画家,擅长画西域风格的佛像, 人称‚曹衣出水‛,所画衣服紧 窄,‚其体稠叠‛。 杨子华 :北齐宫廷画家,擅长鞍 马人物。 传世作品:《北齐校书图》
山水也逐渐从人物画背
景中分离出来,形成了 独立的画种。
在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批伟大
的绘画理论家(如谢赫、宗炳、 王微等), 产生了一些绘画理论著作(如 《古画品录》、《画山水序》)。
总之,魏晋南北朝的美术,
对唐以及后来中国绘画的繁 荣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是中国绘画从稚拙走向成熟 的桥梁。
除了眼睛之外,顾恺之还注意到了其
他因素,如外貌、生理特征、人物与 环境等对表现人物性格和神情的影响。 顾恺之认为,画人物画要想传神,不 应该着眼于整个形体,而应着眼于人 体的某个关键部位。
为了做到传神,顾恺之提出‚迁
想妙得‛的命题 。 ‚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 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 不待迁想妙得也。‛
3.彪炳千古的‚六法论‛
所谓‚六法‛
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 也; 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 也; 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 也。 ‚六法‛是在对中国传统绘画总结 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气韵生动,把对象的精神生动地表现
出来,使作品具有艺术感染力。 ‚气韵生动‛这一命题的提出,实际 上是对顾恺之‚传神论‛的直接继承 和发展。它虽然当时是针对人物画而 言,但其中又包含了中国画创作的一 般原理,所以,在整个中国画领域具 有普遍意义。
南朝:西晋、东晋、宋、齐、
梁、陈(六朝) 北朝:北魏、北齐、北周
第二节
1.顾恺之
人物画的新发展
他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在于塑造
人物不满足单纯外表的肖似和姿 态动作的自然,提出塑造人物最 高的要求:‚传神写照‛,并运 用于艺术实践中。
如何使人的形象传神呢?他意识
到人物面部刻画的重要性,而这 其中,又以眼睛最为关键。 ‚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