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小学思政课。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小学思政课。
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思政课《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P34-37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生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刚刚上学,对学校、老师、同学和研究都很陌生,但他们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研究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研究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感知家人之间的血脉联系,关注、关心自己的家人。
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与家人之间的血脉联系,能正确地称呼家人。
2.感受自己与家人的深厚情感,爱自己的父母长辈。
教学重难点:感知家人之间的血脉联系,关注、关心自己的家人。
教学过程:一、歌曲《让爱住我家》___给学生带来一首歌曲《让爱住我家》,让学生听完后分享自己的感受。
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表达了自己对家庭的热爱和珍视。
二、深入探究,理清家庭关系___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并通过播放《家族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亲人之间的称呼。
接着,___引导学生完成家庭树的梳理,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自己家庭中的亲人关系。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三、讲述家人故事,学会关心家人在讲述家人故事的环节中,___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家庭中的故事,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家庭中每个人的特点和贡献,并学会关心家人。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家庭的重要性和温暖。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家庭中的亲人关系和家庭的重要性,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在今后的研究和生活中,学生们将会更加珍视自己的家庭和家人,并学会关心、爱护自己的家人。
___: Every day in our lives。
we feel the love of our family。
It could be a hug from our mother。
a look from our father。
or a us dinner。
一下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9.我和我的家教学目标:1.责任意识: 通过体会出生时家人的心情来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懂得感恩。
增强家庭观念,产生家庭认同感。
2.道德修养:掌握家庭礼貌称呼。
能够找到自己与家人在外貌、性格等方面的相似之处,了解自己的家人。
3.健全人格:认识孩子出生给一个家庭带来的喜悦,理解自己是家人的期盼。
4.政治认同:找到自己与家人之间的相似之处,认识到家人对我们的影响,向自己钦佩的家人学习,产生强烈的家庭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1.通过体会出生时家人的心情来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
2.找到自己与家人之间的相似之处,认识到家人对我们的影响。
教学难点:1.通过体会出生时家人的心情来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
2.向自己钦佩的家人学习,产生强烈的家庭认同感和自豪感。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体会出生时家人的心情来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懂得感恩。
2.掌握家庭礼貌称呼。
3.认识孩子出生给一个家庭带来的喜悦,理解自己是家人的期盼,学会称呼自己的家人。
教学过程:活动一:话题开端猜一猜:3月12号,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你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日子吗?(老师的生日)1.你的生日是在哪一天呢?2.播放视频《我出生的那一天》3.小思考:大雄是捡来的吗?大雄的爸爸妈妈对大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你出生时爸爸妈妈也像他们一样吗?4.问问你的家人:(1)你出生的过程是怎样的?(2)家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5.欢迎我的宝贝:(1)我出生后,爸爸很高兴,把我抱在怀里,一个劲儿地说我长得像他。
然后爸爸开始兴奋地给亲戚朋友打电话,告诉他们我出生的消息。
(2)奶奶乐呵呵地说:“瞧这孩子的机灵劲儿,长大一定跟妈妈一样聪明!”(3)因为我的出生,全家都乐呵呵的,很多亲戚朋友都来祝贺呢!6.小结:每一个宝宝都是在家人的期盼中出生的,每一位家人都因为你的出生而充满喜悦。
活动二:学习探究1.过渡语:就这样,我正式来到我的家,成为了我家的一份子,看,这些都是我的家人。
9、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9、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全国通用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
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家庭成员,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了解家庭的基本生活环境和设施,如:家居、家电、家具等;
•了解家庭生活的一些基本规律和习惯。
2.能力目标
•能够对家庭成员的关系进行描述和解读;
•能够描述和谈论自己的家庭生活;
•能够借助图形、字符等形式进行家庭成员、家庭环境的描述。
3.情感目标
•培养孩子对家庭的珍爱心、感恩心和维护家庭和谐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家庭成员和家庭环境;
•培养孩子对家庭的珍爱心、感恩心和维护家庭和谐的责任感。
2.教学难点
•如何让孩子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家庭成员、家庭环境;
•如何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成长环境、感恩家庭,做好家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1.教学内容
1.认识家庭成员;
2.了解家庭的基本环境和设施;
3.了解家庭生活的规律和习惯;
4.表达家庭内在情感。
2.教学过程
第一步:了解家庭成员
1.教师引导学生先看一组图片(由家庭中的家人组成),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片,再口头描述图片上的人物。
可以提问:。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和我的家》优质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和我的家》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和我的家》是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主人公和家人的日常生活,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关爱。
教材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对于家庭的概念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但是对于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可能理解不够深刻。
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大部分学生乐于分享自己的家庭生活,对于家庭中的亲情关系有强烈的感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家庭的概念,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对家庭成员的关爱和尊重,增强家庭责任感。
3.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家庭的概念,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
2.难点: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家庭的重要性。
2.情感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在分享家庭生活的过程中,感知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图片、视频等。
2.准备课堂活动所需的小组讨论工具,如卡片、贴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首关于家庭的歌曲,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家庭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述课文《我和我的家》,让学生了解主人公与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与家人沟通,增进感情。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让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之间的感人故事,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家庭亲情的认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家庭做贡献,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升级版一、理论基础教育学家朱小蔓先生提出的道德情感教育论强调:“以情动感受、体验共鸣为内在机制的情感反应模式和移情共感模式为主,创设情景,再现生活,加深感受,重视知觉,把道德认知与道德体验结合起来,把隐性与显性结合起来,在特定的情感场中,形成特定的道德情感品质。
”二、课标根据本课是依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的第2条“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而编写。
同时,《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小学低年级教学内容与要求中的“初步建立对家庭关系的法律认知”也是本课的重要依据。
对学生进行家庭关系启蒙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与家人的伦常关系,对其作为家庭一员,是非常重要的。
三、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与家人的血脉联系,感受自己在家庭中的存在价值。
2.了解自己与家人的伦常关系,法律关系,正确地称呼家人。
3.感受自己与家人的深厚情谊,关爱自己父母长辈,感恩父母的生养之恩。
四、学情分析很多一年级学生在家庭教育中,对关于“孩子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这一常识,大部分学生都知道。
虽然我国全面放开二胎计划生育政策,家庭人口丰富,但是并不了解传统的中国家庭伦常关系,尤其是人口复杂的家庭结构关系更不清楚,在教学中还是很有挑战的。
很多学生家庭物质生活丰富,比较容易得到满足,不知道感恩、目无尊长的现象突出,所以亲情教育、感恩教育也是教学中的一大挑战。
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自己与家人的血脉联系,感受自己在家庭中的存在价值。
了解自己与家人的伦常关系,正确地称呼家人。
2.教学难点:感受自己与家人的深厚情谊,关爱自己的父母长辈,感恩父母的生养之恩。
六、教学方法观察探求法、活动体验法、小组讨论法等。
七、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家庭生活图片、儿歌、视频等。
八、教学流程第一课时视频导入1.教师播放动画视频《狮子王》辛巴出生时盛大场面片段。
2.教师设疑:当辛巴出生的时候动物们在做什么?心情怎么样?3.学生思考并回答。
《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的构成和家庭成员的角色;2.掌握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依存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家庭意识;4.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家庭的构成和家庭成员的角色;2.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依存的重要性;3.家庭责任感和家庭意识的培养;4.口语表达和团队合作的训练。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家庭的构成和家庭成员的角色,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基本概念和家庭成员的职责;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依存的重要性;3.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家庭生活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家庭责任感和家庭意识的重要性;4.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家庭照片,让学生了解家庭的构成和家庭成员的角色;2.讲授环节:讲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依存的重要性,以及家庭责任感和家庭意识的培养;3.互动式教学环节:分组讨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依存的重要性,并进行角色扮演;4.情境教学环节:模拟家庭生活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家庭责任感和家庭意识的重要性;5.合作学习环节:小组合作,进行口语表达和团队合作的训练。
五、教学评价1.口头评价: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评价学生对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和相互依存的理解程度;2.书面评价: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家庭责任感和家庭意识的文章,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家庭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家庭的构成和家庭成员的角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家庭意识。
通过互动式教学和情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依存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口语表达和团队合作的训练,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我和我的家》教育教学设计
《我和我的家》教育教学设计教育教学设计:我和我的家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理解和珍惜,增强家庭意识和责任意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和家庭价值观念。
3.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人际关系。
二、教学内容:1.家庭的定义和作用。
2.家庭成员的介绍。
3.家庭生活习惯和家庭价值观念。
4.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和合作。
5.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心和扶持。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家庭的定义和作用1.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类型的家庭,让学生了解到家庭的多样性。
2.导入:询问学生对家庭的认识和理解,引导他们思考家庭的作用。
3.概念讲解:解释家庭的定义和作用,并让学生以自己的话总结出家庭的主要作用。
4.案例分享:请学生主动分享自己家庭的特点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5.总结:让学生小组讨论家庭的重要性,并进行展示。
第二课时:家庭成员的介绍1.引入:通过图片展示家庭成员,引导学生认识并讨论各种不同的家庭成员。
2.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家庭成员进行介绍,并讨论他们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
3.回顾: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家庭成员进行现场介绍,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家庭成员的介绍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第三课时:家庭生活习惯和家庭价值观念1.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家庭生活习惯和家庭价值观念的重要性。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自己家庭中的一种生活习惯或价值观念,并进行总结。
3.小组交流:每个小组选择代表进行现场交流,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家庭生活习惯和家庭价值观念的重要性,并形成自己的家庭宣言。
第四课时: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和合作1.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让学生了解到互动和合作在家庭中的重要性。
2.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种家庭场景,要求他们进行角色扮演并展示出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和合作。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现场表演,并进行评价和点评。
一年级下册道法《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包含四个话题“我来到我家”“我的家人”“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和“家人的故事”。
我们可以发现,前者旨在从外貌、性格、爱好和做事习惯等方面,引导学生明白自己与家人血脉相依的亲情关系;后者旨在从了解家人的故事以及家人的工作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加深对家人的了解,学习关心家人。
依据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中的第二条“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主动分当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而编写。
主要导学生从了解自己与家人的血缘关系,以及家庭的结构,最后,落实对家庭的爱与责任,学会主动地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树立学生成长为懂爱、有爱、会传播爱的少年。
二、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学生除了学校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活动,与自己的家人共处。
大多数人被父母长辈们捧在手心里,整天享受家人无尽的关爱,却很少甚至不懂得去关爱家人。
他们熟悉自己的家庭成员,熟悉他们的生活习惯,对脾气也有所观察和了解。
家里每个人的称呼都知道,可是为什么这样称呼?对家庭结构、伦常关系,以及自己来历?却不清楚。
在家庭中获得家人的爱太容易,让他们反而不能觉察,不会珍惜。
引领学生从多角度进一步了解家人,感受自己与家人的深厚情感,产生家庭认同感,学会爱自己的家人三、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寻找家人的“影子”,懂得自己与家人血脉相连,萌发对家人的敬爱之情。
(3)说出家人对我们的爱,也学会表达我们对家人的爱,感知“家”的温暖。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称呼、关系,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五、教学策略《我和我的家》这一课题中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感知“家”的初步概念,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六、教学过程活动 1播放儿歌和图片我认识我的家庭成员《家庭称呼歌》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的妈妈叫奶奶爸爸的哥哥叫什么爸爸的哥哥叫伯伯爸爸的弟弟叫什么爸爸的弟弟叫叔叔爸爸的姐妹叫什么爸爸的姐妹叫姑姑妈妈的爸爸叫什么妈妈的爸爸叫外公妈妈的妈妈叫什么妈妈的妈妈叫外婆妈妈的兄弟叫什么妈妈的兄弟叫舅舅妈妈的姐妹叫什么妈妈的姐妹叫阿姨爷爷爸爸的爸爸叫爷爷奶奶爸爸的妈妈叫奶奶伯伯爸爸的哥哥叫伯伯叔叔爸爸的弟弟叫叔叔姑姑爸爸的姐妹叫姑姑外公妈妈的爸爸叫外公外婆妈妈的妈妈叫外婆舅舅妈妈的兄弟叫舅舅阿姨妈妈的姐妹叫阿姨教师领读,学生齐读儿歌。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9.我和我的家-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9.我和我的家-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家庭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家庭的组成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掌握在家庭中尊重、关爱、帮助家庭成员的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通过学习培养正确的教育观念,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
2.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孩子对家庭成员的关爱、关心、包容和舍己为人的情感态度;•培养孩子对尊重、帮助、支持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发展孩子的家庭观念,懂得维护家庭和谐、幸福、美好。
3. 思维方法和学习策略•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学习运用信息工具和方法,开发创新潜能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家庭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在家庭中尊重、关心、关爱家庭成员的道德观念;•观察和描述自己的家庭情况,并就家庭中的某一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究和思考。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孩子感知家庭的价值、品味家庭温暖和幸福,启迪孩子对家庭成员的关怀和关爱;•如何引导孩子自我探究,提高孩子的情感认识、思维表达能力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内容1. 教学过程步骤一:情境导入教师请学生思考:如果没有家庭,我们会像什么样子呢?同时,请学生围绕自己的家庭,谈谈:•那些人组成了自己的家?•家里的成员都有哪些好习惯和不足之处?•家庭之间的相处方式?步骤二:探究家庭的作用和关系1.认识家庭的组成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分析这个家庭都有哪些成员。
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了解家庭的人员组成,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并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家人相互支持,和睦相处,彼此关心、理解,体现了家庭的温馨和谐”。
2.家庭模拟情景教师将学生随机分成家庭成员组,让学生在小组中沟通、交流,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家庭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步骤三:学习尊重、关心、关爱家庭成员1.学习尊重家庭成员教师出示图片或视频,展示出不同场景下的尊重和不尊重的行为,让学生分析,认识到“尊重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我们与家庭成员之间也应该互相尊重。
9《我和我的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9《我和我的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了解家庭的构成和家庭成员相互之间的关系。
2.帮助学生认识家庭的重要性,了解家庭对自己成长的影响。
3.使学生知道如何与家人相处,懂得尊重父母、关爱家人。
4.初步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家庭角色,并倡导家庭和谐的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了解家庭的构成和家庭成员相互之间的关系。
(2)认识家庭的重要性,了解家庭对自己成长的影响。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认识家庭的重要性。
(2)如何引导学生了解家庭成员相互之间的关系,学生容易将家庭成员视为单纯的亲戚而忽略了家庭成员的感情纽带。
三、教学过程3.1 情境导入通过放映一段与“家”有关的视频,导入历史和现实的对比。
让学生了解到古代人与现代人对于家庭意义的不同理解。
3.2 自主探究老师出示图片,供学生认知。
老师引导学生描述图片中的人物,使学生感知人物的关系。
图片一:父母一起陪读孩子的场景,家庭成员给人的感觉是什么?图片二:患病的爷爷、奶奶,孙子、孙女给予了他们怎样的关爱?学生进行自由讨论,有序陈述意见。
3.3 合作互动1.让学生打开课本第9页,阅读第一段文字,然后回答其中的问题:你知道家在人生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吗?2.小组合作,让学生交换自己的家庭情况,比较各自家庭中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并让学生讲述自己的家庭,介绍各个家庭成员以及各个人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
3.每个小组代表将介绍家谱的图示或描述出来,带领全班共同完成一份精美的家谱。
3.4 总结反思在学生介绍各自家庭的过程中,放上一些家庭和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营造家庭和谐的氛围,如何与家人保持良好的关系。
同时,教育学生要尊敬父母,关爱家人。
四、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铺陈好的家谱展示。
五、板书设计课程时间课程内容情境导入视频展示自主探究家庭成员关系讨论合作互动家谱介绍总结反思家庭和谐课后作业家谱展示六、教具准备1.视频展示设备2.图片3.学生家庭情况反馈卡片4.家谱展示排版材料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情境导入效果不错,让学生们在学习中能够更深刻的体验到家庭的重要性。
《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我和我的家》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家庭成员和他们的职业。
2.学生能够用简单的句子描述自己的家庭和家里的房间布置。
3.学生能够用简单的句子谈论自己的家庭生活和家庭活动。
教学重点:1.家庭成员和他们的职业。
2.描述家庭和家里的房间布置。
3.谈论家庭生活和家庭活动。
教学难点:1.描述家庭和家里的房间布置时的形容词的运用。
2.谈论家庭生活和家庭活动时的动词的运用。
教学准备:1.PPT课件2.课堂活动道具(家庭成员和房间的图片卡片)3.学生手册和课本4.录音机或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显示一些家庭成员的图片,询问学生他们在家里住在一起的人有谁,以及他们的职业是什么。
Step 2:新词学习(10分钟)1.通过PPT展示并教授新词汇: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家人、职业等。
教师可以示范并要求学生跟读。
2.使用图片卡片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和复习。
Step 3:学习表达家庭成员和他们的职业(15分钟)1.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跟读的方式,学习表达家庭成员和他们的职业。
例如:我的爸爸是医生,我的妈妈是老师。
2.分组练习:学生们分成小组,一个学生表达自己家庭的成员和他们的职业,其他同学猜测。
Step 4:学习家庭和房间的描述(15分钟)1.利用PPT呈现一些房间的图片,教授相关的形容词。
例如:卧室、厨房、客厅、浴室,漂亮的、宽敞的、明亮的等。
2.练习家庭和房间的描述:通过口头描述或是书面练习,让学生描述自己家里的房间布置,并运用所学的形容词。
Step 5:学习谈论家庭生活和家庭活动(20分钟)1.通过PPT或实物展示家庭活动的图片,教授相关的动词。
例如:看电视、吃晚饭、玩游戏、做家庭作业等。
2.分组活动: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进行角色扮演,谈论自己的家庭生活和家庭活动,要求使用所学的动词。
Step 6:巩固练习(15分钟)1.给学生发放练习册,让他们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九课《我和我的家》第一课时教案
9.《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我和我的家》是《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中的主题活动这一。
他包括“我来到我家”,“我的家人”,“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家人的故事”四个部分。
本单元引导学生从了解自己的来历开始,进而了解自己与家人的血缘关系,以及家庭的结构,最后落实对家庭的爱与责任。
引导学生学会不给家人添麻烦,学会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学会主动地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最终使学生成长为温馨家庭的自觉构建者。
二、学情分析孩子们熟悉自己的家庭成员,对他们的习惯、性情也有所观察和了解。
对家庭结构、伦常关系,以及自己的来历却不清楚。
部分孩子是留守儿童,对家长的工作、生活不了解。
孩子们在家中受到家人的关心和关注,因为一切都太自然,反而让他们不能察觉,觉是一切都是应该的。
三、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通过了解家庭成员的构成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讲述家庭生活中的亲情故事,以及家庭成员的工作、爱好和习惯,萌发对家人的敬爱之情,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称呼、关系,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
2.难点:通过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五、教学方法1.学法:情景体验、场景演绎、动手操作2.教法:情境创设、活动体验、合作探究六、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幻灯片、音乐《家庭称呼歌》《让爱住我家》。
学生准备:全家福,反映家庭生活的图片。
了解自己名字的故事。
七、教学过程激趣导入:小小讨论会你的生日是在哪一天呢?出示班级学生婴儿照【设计意图】通过讨论的形式开场,用孩子们小时候的婴儿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积极性。
活动一:时光穿梭机【活动要求】看哆啦A梦和大雄的精彩片段1.大雄是捡来的吗?大雄的爸爸妈妈对大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2.你出生时爸爸妈妈也像他们一样吗?【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在观看中感悟,感受到自己的出生对家庭带来的影响,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
最新统编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我和我的家》优质教学设计
9《我和我的家》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和家人之间的血脉联系,能正确称呼家人。
2.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爱自己的父母长辈。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自己和家人之间的血脉联系,能正确称呼家人。
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爱自己的父母长辈。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刚才的歌好听吗?老师这里不仅有好听的歌,还有好听的故事呢!想不想听?师:同学们,听!一声婴儿的啼哭,一个新的生命走进了我们的家庭。
家人欣喜的迎接他的到来。
看,在家人的精心呵护下,孩子在慢慢的长大。
长了第一颗牙齿,叫了第一声妈妈。
在家人的关爱下,孩子幸福的成长着,从一个小婴儿变成了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
师:同学们看的可真认真呀!那么,听了这个故事,你的感受是什么呀?生:师——板书(二)新授过程活动一:七嘴八舌话出生师:就像刚才故事中说的,在家人的期待中,我们来到我们可爱的家。
同学们,昨天老师已经让你们回家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了解你出生时的故事,你们了解了吗?伴乐,小组介绍指名生介绍师:我们从一出生就来到了一个温暖的家,成为家庭中的一员,在这个家的户口本中,就有了我们的位置。
同学们看,这就是---户口本。
户主,户主是什么意思呢?那这里的子是什么意思呢?是的,子就是户主的儿子。
那如果是女儿,这里会写什么呢?活动二:枝繁叶茂家庭树1.师:在我们的家里不仅有可爱的我们,亲爱的妈妈,还有很多其他的成员,你的家里,都有哪些成员呢?生:我家里有爸爸、爷爷、姥姥、姑姑。
师贴在黑板上2.师:老师这里有一幅家庭关系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你能帮这些成员找到相应的位置吗?小组合作师小结:祖辈。
父辈。
孙辈。
3.同学们表现的太棒了,奖励给你们一首好听的家庭称谓歌吧!我们一起唱。
活动三、动手动脑找“影子”1、师:睁大你的小眼睛来看一看,你能从照片中找到他们相像的地方吗?师:同学们再来看这张照片,这是一张祖孙三代的照片。
照片中小宝贝儿,除了和爸爸妈妈长得相像以外,你还发现了什么像谁呀?2、师:你听别人说过你和家人长相很像吗?3、师:看来呀,通过长相,可以判断出是一家人。
9《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网络资源:引入网络资源,如家庭教育博客、论坛等,让学生了解更多家庭知识和经验。
-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课堂互动,如在线问答、小组讨论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与同学的互动,评估学生对家庭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合作态度、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3.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评估学生对家庭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实际问题解答中的运用能力。
2.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增进彼此了解和感情。
3.培养团队精神: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分享,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
4.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家庭关系和亲情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与重点
```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家庭关系认知: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的爱。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家庭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家庭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家庭观念。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家庭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学生能够理解家庭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家庭文化的重要性。
-亲情实践能力:如何将亲情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行动,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家庭责任与规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计划增加更多互动性强的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和巩固知识。同时,我也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理解上存在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此外,我还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因此,我将进一步强调家庭美德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们在家庭中实践尊重、理解和关爱。
-家庭沟通:教授学生有效的家庭沟通方法,解决家庭矛盾,促进家庭和谐。
-遵守家庭规则:使学生认识到遵守家庭规则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
-家庭责任:培养学生具备家庭责任感,学会分担家务,为家庭建设作出贡献。
举例解释:
-家庭重要性:通过讲解家庭的功能和作用,如提供情感支持、教育引导等,使学生理解家庭的不可或缺性。
2.教学难点
-家庭矛盾的处理:教授学生面对家庭矛盾时如何保持冷静,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解决。
-家庭规则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家庭规则的意义,培养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
-家庭责任的分担: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家庭责任,克服依赖心理,积极参与家庭建设。
-沟通技巧的运用:指导学生将沟通技巧运用到实际家庭生活中,提高沟通效果。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家庭沟通和家庭责任的话题表现出很高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分享了自己在家庭中遇到的沟通难题和责任分担的经验。这一点让我感到很欣慰,因为这说明学生们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家庭的构成和各自的角色。
2.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和家庭环境。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
《我和我的家》
三、教学重点
1. 学生认识自己家庭的特点和构成。
2. 学生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和家庭环境。
四、教学难点
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
1. 采用问答、讨论、造句等交互式教学方法。
2.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进行课堂教学。
六、教学过程设计
1. 初步了解学生的家庭:老师可以先在黑板上画一幅简单的家庭结构图,让学生逐一介绍自己家庭的成员和特点。
2. 学生自我介绍:让学生自己讲述自己家庭的成员、家庭环境等,帮助学生建立对家庭的认识,培养大家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家庭介绍:让学生观看家庭介绍的视频,了解不同种族、不同地区的家庭都是怎样构成的。
4. 模仿创作:老师可以给学生发一些家庭照片、家庭作品等,让学生根据照片和作品模仿出自己的家庭图片和作品。
5. 学生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己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七、教学评价与反思
通过本次课堂教学,学生能够较为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家庭,树立家庭意识,从而进一步增强家庭意识。
同时,本次教学还对学生的表达能力、交流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培养,使得学生的自我表达、人际交往等方面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教师应当认真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授课效果,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各方面发展。
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教案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教案设计第一篇: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我和我的家》教案设计主题目标:1.让学生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培养他们爱家、爱父母的情感。
2.使学生知道父母的一些基本情况。
活动准备:1.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好爸爸、坏爸爸》玩具兔。
2.每人准备一张全家福的照片、纸、笔。
3.活动时间:2课时4.主题活动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介绍自己的家师:人人都有一个家,同学们了解自己的家吗?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家吧!教师先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全家福照片。
二、创造氛围,通过教师的讲解激发学生介绍自己家庭的兴趣,同时为学生示范如何介绍自己的家人。
师:小朋友们,这是老师的全家福照片,我非常愿意把我的家人介绍给你们认识。
我很爱我的家人,和他们在一起我觉得自己很幸福也很快乐。
师:你愿意把你幸福的家庭成员介绍给大家吗?[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3—5人]师:在小朋友们刚才介绍家庭成员时应该先把长辈放在前面,然后再介绍晚辈。
师:通过刚才的介绍,我们认识了一些小朋友的家庭成员,知道了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
下面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或前后位之间互相介绍自己的全家福照片。
[学生之间交流,并互相认识家庭成员]师:小朋友们,你们愿意把自己家人的情况说给大家听听吗?那就请你把家人的情况给大家介绍介绍。
[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人的情况3—5人]师:现在我们就请愿意介绍的同学带上他的照片来向我们大家介绍他的家人的情况。
三、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
家庭情况我知道:我的脾气有点急,像我的爷爷。
我做事很认真,像爸爸。
我的眼睛像妈妈。
……[学生互相说说自己了解的情况,比比谁知道的多。
]家人的故事教师:我们都有个幸福的家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付出了很多,每个家庭成员为了全家的幸福也共同努力。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家人的具体情况,来激发他们关爱家人的情感。
四、课堂总结五、课堂检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教师总结:同学们,家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的爷爷奶奶、妈妈用他们的爱哺育我们茁壮成长,你仔细体会到他们的爱了吗?奶奶的爱也许还藏在为你织的毛衣里,爸爸的爱也许还藏在给你辅导作业的身影里……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许多,许多。
道法一年级下册《我和我的家》第一课时 教案
生汇报,集体纠正。
5、一家人像枝繁叶茂的大树一样,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家庭的根基,是祖辈。爸爸妈妈这一辈是父辈。我们这一辈是孙辈。
【设计意图】:知道家庭成员间的称呼,理清亲属之间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学生一般只是感性的认识,从未进行过理性的分析过,教学中通过“家庭关系树状图”帮助学生理清关系,直观生动,学生很快就熟悉巩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1、教师播放《婴儿的啼哭》,学生听。
2、一声婴儿的啼哭,一个新的生命走进我们的家庭,家人欣喜等待他的到来,在家人的呵护下慢慢长大。长了第一颗牙,第一次叫妈妈,第一次迈开腿走的第一步,第一次上幼儿园,第一次参加旅游,第一次成为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你们的一次次变化都是在家长的关爱下幸福地成长着。
3、看了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感受?生汇报。
板 书 设 计
9.我和我的家
我弟弟
伯伯爸爸叔叔舅舅妈妈姨妈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教 学 反 思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会称呼直系亲属,但他们对亲属关系及称呼没有具体的概念,因此,我从学生具体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回忆自己出生故事等的过程,逐步梳理上升到理性的关系网。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通过访问,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产生对家人的敬爱之情;通过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4、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今天就让我们以家为题,说说《我和我的家》。
【设计意图】:为了走进学生生活,导入环节设计了《婴儿的啼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学生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9我和我的家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9我和我的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家”的定义,明确家庭的重要性。
•能够说出自己家中的一些物品及其功能,并且初步认识到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爱和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了解,进一步巩固人际交往与社会规范的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
2.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家庭的温暖和幸福感,更加增强家庭意识。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尊重和感恩之心,关注家庭成员的需求。
•发挥家庭在塑造孩子性格和价值观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家庭教育资源丰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家”的定义及其重要性;•学会描述自己家庭的基本情况及部分物品的名称和作用。
2.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家庭,以及家庭对自己的影响;•学会运用一定的语言表达对家庭的感受和对家庭成员的关心。
三、教学内容与环节设计1.教学内容1.我们都生活在家里,家是什么?让学生看一张图片,听学生阅读、识字,并讲述图片内容,围绕此主题进行讨论:我们都生活在家里,家是什么?在讨论中给出定义,引导学生感悟家庭的重要性。
2.认识家里的物品。
引导学生认识家里的物品(家具、电器、厨房用品等),并对其进行简单的描述,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爱和关系。
3.“家”的影响。
通过对“家”的简单讲述与个人的对“家”的感受相互交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家庭对自己的影响。
2.教学环节设计1.导入环节(5分钟)引导学生看图片,让学生自由阅读识字,并讲述图片中内容的基本情况。
最后,发出导入问题:大家知道我们生活在哪里吗?2.提出问题并组织讨论(10分钟)让学生结合个人经历和感受,交流对“家”的认识与印象,引导学生总结“家”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3.游戏环节(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认识家里的一些物品,采用模拟场景让学生通过描述物品来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4.互动环节(10分钟)以学生为主体,分享自己平时在家里的经历和感受,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家庭的感悟、家里的亲人之间如何相互关心等等。
《我和我的家》公开课优秀教案 部编版1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通过讲述家庭生活中的亲情故事,培养表达能力和组织语言能力。
2.情感与态度(1)通过了解家庭成员的构成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成员的工作、爱好和习惯,萌发对家人的敬爱之情。
(2)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整洁的好习惯。
3.过程与方法通过访问,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产生对家人的敬爱之情;通过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教学重点】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称呼、关系,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
【教学难点】通过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幻灯片、音频资料(如歌曲《可爱的家》《让爱住我家》)。
学生准备:与家人在一起的合影照片、家庭录像、反映家庭生活的图片。
【教学过程】活动一:我来到我家导语:孩子们,欢迎老师给你们上课吗?今天我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学习小伙伴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吧!他叫“聪聪”,今年跟你们一样也上一年级。
今天老师来上课的路上啊,听到聪聪和几个小朋友在谈论得特别开心。
你们想知道他们在交流什么吗?出示任务:出示ppt,呈现教科书第34页提供的一幅儿童在一起相互讲述、交流自己出生时给全家带来喜庆的情景。
(画外音,聪聪说出自己出生时的故事)。
反馈指导:1.听一听:聪聪他们在谈论什么。
2.说一说:先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出生时的故事,然后选派代表全班说。
3.赏一赏:欣赏聪聪的爸爸妈妈为他制作的物品,让学生明白,这些物品都包含着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
4.晒一晒:先小组内欣赏小朋友自己的物品,然后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出生时有纪念意义的物品,适时引导学生谈谈,家人为自己出生时做的纪念品有何用意。
小结:孩子们,你们的到来,给家增添了无限的快乐和温馨,你们与家人血脉相依,家人对你们无私的关爱着,你们感受到了吗?活动二:读绘本,懂道理导语:聪聪出生的时候,给家人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和我的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青年路小学
学情分析:
1、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会对称呼直系亲属,但他们对亲属关系及称呼没有具体的概念,因此,我从学生具体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回忆自己正月走访亲戚的过程,逐步梳理上升到理性的关系网。
2、孩子们平时也经常听长辈讲家人的故事,但他们并不知道长辈给他们讲故事的目的,因此,我采取课前调查了解学生讲故事情况,指明学生示范、引领的方向;课中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深入小组了解、点拨、引导交流方向,做到指名汇报时心中有数,从而掌控课堂。
学习目标:
1、能说出父母直系亲属的称呼。
2、能讲出家人及直系亲属的1到3个故事。
3、感受家的幸福,体验家的自豪,逐步理解和传承家风。
重点难点:
目标2、3
学习过程:
《我的家人》
一、直接导入,提出问题
1、孩子们,过年了大家都走亲戚,谁来说说今年正月里你到谁家或谁到你家走过亲戚?(追问:你是怎么称呼他们一家的?他们和父母是怎样的关系?)
2、你还去过谁家?或者谁还来过你家?
二、教师小结,反馈练习
1、看来同学们不但在课堂是表现踊跃,善于动脑,而且在家庭当中也是懂礼貌,很注重与亲戚的来往,下面,老师考考大家,看谁不但在生活中会应用,课堂上也会回答。
2、出示课件:家庭关系图
抽生上台粘贴,让生修正,说理由。
《家人的故事》
三、指生示范,明确导向
1、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不仅知道了家人与亲属之间的关系,而且知道如何称呼。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定经常听家人或亲属讲他们以前的故事,谁来讲一个关于他(她)的故事呢?(2---3名)
2、小结:发生在家人身上的故事好多好多,我们可以讲他们工作中的故事,可以讲他们小时候的故事,还可以讲他们的兴趣爱好……
四、小组合作,准备汇报
1、请同桌互相讲故事,把你家人的故事讲给同桌听,看谁讲的又多又好。
2、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指导。
五、汇报展示,理解传承
学生汇报:
1、时间方面
2、兴趣特长
3、工作方面
4、品质方面
5、性格方面
6、言行举止
7、为人处世
六、课堂总结,提升意识
你有一个家,我有一个家,我们都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家,相信同学们在感受幸福、体验自豪的同时能够走出更好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