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常见病害(定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常见病害
草鱼出血病
【病原】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水面,主要症状是病鱼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根据病鱼所表现的症状及病理变化,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1)“红肌肉”型病鱼外表无明显的出血症状,或仅表现轻微出血,但肌肉明显充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均呈红色,鳃瓣则严重失血,出现“白鳃”。这种类型一般在较小的草鱼种(体长7——10cm)较常见。
(2)“红鳍红鳃盖”型病鱼的鳃盖、鳍基、头顶、口腔和眼眶等明显充血,有时鳞片下也有充血现象,但肌肉充血不明显。这种类型一般见于在较大的(体长13cm以上)草鱼种。(3)“肠炎”型病鱼体表及肌肉的充血现象均不明显,但肠道严重充血。肠道充血时,仍具韧性,肠内虽无食物,但很少充有气泡或粘液,可区别于细菌性肠炎。这种类型在各种规格的草鱼种中都可见到。
【流行情况】本病是我国草鱼鱼种培养阶段为害最大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2.5——15cm
的草鱼和1足龄的青鱼。每年6——9月是此病的主要流行季节,水温27℃以上最为流行,水温降至25℃以下,病情逐渐消失。
【防治方法】疾病一旦发生,彻底治疗通常比较困难,故强调预防。
(1)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不从疫区引进鱼种。
(2)清除池底过多淤泥,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含有效氯30﹪),或漂白精(含有效氯60﹪)消毒,以改善池塘养殖环境。
(3)注射疫苗,进行人工免疫。
(4)养殖期内,每半个月全池泼洒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或三氯异氰尿酸(强氯精),浓度为0.3㎎/㎏;或泼洒漂白粉精,浓度为0.1——0.2㎎/㎏。
(5)口服大黄粉,按每年100㎏鱼体重用0.5——1.0㎏计算,拌入饲料内或制成颗粒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3——5天。
(6)每万尾鱼种用水花生4㎏,捣烂后拌入250㎏大蒜、少量食盐和豆粉制成药饵,每天投喂2次,连续3天。
(7)50﹪大黄、30﹪黄柏、20﹪黄芩制成三黄粉,每50㎏鱼用三黄粉250g、麸皮4.5㎏、菜饼1.5㎏和食盐250g制成药饵投喂,连用7天为一个疗程。
(8)口服植物血球凝集素(PHA),每千克鱼用量4㎎,隔天喂1次,连续2次,或用浓度为5——6㎎/㎏的PHA溶液浸洗鱼种30min。此外,还可用注射法,每千克鱼注
射PHA4——8㎎。
(9)加强饲养管理,进行生态防病。
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柱状屈桡杆菌
【症状及病理变化】病鱼体色发黑,反应迟钝,或离群独游水面。鳃盖内表皮往往充血发炎,严重者鳃盖中部的内表皮溃烂,形成一个透明小区“开天窗”。鳃丝分泌粘液增多,肿胀,呈花鳃状,局部因缺血色或淡红色,或淤血成紫红色或有出血点。鳃小片愈合。严重者鳃丝溃烂,鳃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鳃丝软骨外露,坏死处往往有细菌和污物粘附。
【流行情况】该病主要危害草鱼和青鱼,从鱼种至成鱼均可感染。流行水温为15——30℃,水温越高,越容易发生。当语体受伤、放养密度大、水质不良时,可促进其流行。
【防治方法】[
(1)鱼种放养前用浓度为10㎎/㎏的漂白粉药液,或用浓度为15——20㎎/㎏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5——30min;或用2%——3%的食盐水浸洗10——15min。
(2)在发病季节,每半个月泼洒1次生石灰,浓度为15——20㎎/㎏,使池水的PH保持在8左右。或者每半个月泼洒1次漂白粉,浓度为1㎎/㎏,可有效预防此病的发
生。
(3)发病池塘可全池泼洒漂白粉(含有效氯30﹪左右),浓度为1㎎/㎏;或泼洒漂粉精(含有效氯60﹪左右),浓度为0.3——0.5㎎/㎏;或三氯异氰酸尿(含有效氯
80﹪左右),浓度为0.3——0.5㎎/㎏;或二氯异氰酸钠(含有效氯60﹪左右),
浓度为0.5㎎/㎏。
(4)全池泼洒二氧化氯,浓度为0.2——0.3㎎/㎏.
(5)发病时也可用五倍子2——4㎎/㎏,麽随后浸泡过夜全池泼洒。
白皮病
【病原】主要是柱状屈桡杆菌
【症状及病理变化】发病初期,病鱼尾柄处有一白点,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扩大,直至背鳍基部以后全部变白,鳞片脱落,表皮溃烂,尾鳍残缺不全,严重时尾鳍烂掉。病鱼平衡失调,游动缓慢,不摄食,在水中打转,有时头向下、尾向上与水面垂直悬于水中,时而作挣扎状游动,不久即死亡。
【流行情况】该病主要危害鲢、鳙的鱼苗鱼种,对淡水白鲳的危害也较大。每年6——8月最为流行。
【防治方法】
(1)鱼种放养前应对池塘、鱼体进行消毒。
(2)捕捞、运输和放养时,应尽量避免鱼体受伤。
(3)体表有寄生虫时要及时清除。
(4)治疗时同细菌性烂鳃病外用药。
赤皮病
【病原】荧光假单胞菌
【症状及病理变化】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脱落,鱼体两侧及腹部较为明显;鳍基充血,鳍的末端溃烂,断掉一截,鳍条裂开,称为蛀鳍;有些病鱼鳃盖及上、下颌充血发炎而有红斑。疾病的后期常常伴有水霉的感染。
【流行情况】主要危害草鱼、青鱼的鱼种和成鱼,其他鱼类也可感染。终年可见,春末夏初较为流行,常与烂鳃病、肠炎病并发。
【防治方法】同烂鳃病。在外用药的同时,需口服药物。
竖鳞病
【病原】水型点状假单胞菌
【症状及病理变化】病鱼离群独游水面,游动缓慢,呼吸困难。疾病早期,鱼体体表粗糙,鳞囊积水,部分鳞片竖起,严重时全身鳞片竖起似张开的松球。鳞囊内积有半透明的液体,用手轻压鳞片,鳞囊中的液状物即喷射而出,鳞片随即脱落。有时伴有鳍基充血、腹部膨大、腹腔积水和眼球突出等症状。
【流行情况】该病主要危害鲤、鲫和金鱼,罗非鱼及其他鱼类也可发生。一般发生在越冬后的春季,水温17——22℃时容易发生。
【防治方法】
(1)用2%的食盐水,或者用2%的食盐水和3%的小苏打水混合液浸洗病鱼10min。(2)泉池泼洒强氯精,浓度为0.3㎎/㎏,每天1次,连用3天。
(3)口服土霉素,每千克饲料中添加土霉素3——5g,制成药饵,连喂5——6天。(4)用苦参煎汁全池泼洒,每667㎡水面,水深1m,用药0.25——1㎏.
细菌性败血症
【病原】该病病原体有多种,有鲁克氏耶尔森菌、嗜水气单胞菌、苏伯利气单胞菌、点状气单胞菌、弧菌等数种。
【症状及病理变化】发病初期,病鱼外观症状是口腔、上下颌、鳃盖、眼眶、鳍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肠道内尚有少量食物。严重者体表及肌肉充血或出血,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解剖时可见腹腔内有淡黄色或淡红色的腹水,肝、脾、肾肿大,肝、肾颜色变浅呈贫血状,脾呈紫黑色,肠道内没有食物,而有粘液、积水或气体。鳃贫血呈苍白色,严重时鳃丝末端腐烂。
【流行情况】该病又称为淡水鱼类爆发性流行病。全国各地大小水域均可发生。淡水养殖的鱼类从鱼种到成鱼都可患病。流行季节长,从2月底至11月,水温9——36℃之间流行,尤以28℃左右最为严重。
【防治方法】
(1)清除池塘中的过多的淤泥,用生石灰或则含氯消毒剂彻底消毒。
(2)放养密度要适宜,鱼种放养前用高锰酸钾水溶液15——20㎎/㎏浸洗鱼体10——30min。
(3)发病季节定期泼洒生石灰,浓度为20——30㎎/㎏;或泼洒漂白粉,浓度为1——
1.5㎎/㎏;或漂白精,浓度为0.4——0.5㎎/㎏;或者用二氯异氰尿酸钠,浓度为
0.5㎎/㎏
(4)发病后除用上述外用药泼洒外同时口服抗菌药,每千克饲料中添加土霉素3——5g,或复方新诺明2——3g,或氟哌酸等1g,制成药饵投喂,连喂5——7天。
肠炎病
【病原】肠型点状气单胞菌
【症状及病理变化】病鱼体色发黑,腹部膨大,肛门红肿突出,腹部有红斑。解剖鱼体可见肠道局部或全部充血发炎呈红色,肠道内没有食物,而有许多淡黄色的粘液。严重时腹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