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常见病害(定稿)
常见鱼病及防治(含图谱)
寄生虫引起的肠道病病症由鲩变形虫引起的一种肠道病。
虫体寄生在肠内,由于肠黏膜组织遭到破坏,充血发炎,出现乳黄色黏液,因此与细菌性肠炎有些相似,但无细菌性肠炎其他症状,常与六鞭虫、肠袋虫同时存在,或与细菌性肠炎病形成并发症。
防治方法(1)可采用生石灰清塘等措施,以杀灭落在水中的胞囊。
(2)加强饲养管理工作,防止有病原体的水流人或其他媒介物把病原体带人池中。
病症由日本侧殖吸虫寄生在肠道中而引起的鱼病。
发病鱼苗体色变黑,群集于鱼池下风处,停止摄食,故又称“闭口病”。
发病6—7天的鱼苗,鱼体透明,可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肠道中的吸虫。
6—7厘米的鱼种发病,除了鱼体消瘦外,并无明显症状,刮下肠道内含物和内壁,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虫体。
防治方法(1)每100千克鱼每天用90%晶体敌百虫30—40克拌饲料投喂,连喂6天。
(2)鱼种阶段须加强投喂,随着负种的生长,症状可自然消失。
病症由隐藏棘衣虫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
棘衣虫是黄鳝、草鱼肠道中常见的寄生虫之一,肉眼可见,大量感染时可达数百条。
病鱼腹部膨大,伴随充血现象,慢性感染,外表不显症状,危害不大。
防治方法(1)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3克,以杀灭中间宿主剑水鳋,以防夏花草鱼种的急性感染而致死。
(2)黄鳝肠道中的成虫,对黄鳝危害不大,一般不显病症,尚无治疗方法。
病症由长棘吻虫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
病鱼少量感染除局部病灶部位有炎症外,一般不显病症。
大量感染时,虫体聚集成簇,有的甚至穿透肠壁。
大量寄生能使肠道堵塞,使鱼丧失食欲,逐渐死亡。
进一步确诊需刮下肠液置于解剖镜下观察虫体并统计数量。
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清塘,消灭水体中的虫卵和中间宿主,并严格隔离病鱼。
(2)病鱼池每立方米水体用90%晶体敌百虫0.3克全池遍洒,以杀灭中间宿主。
同时,每50千克鱼用90%晶体敌百虫15~20克拌饵喂鱼,每天1次,连喂3~5天。
病症由鲤蠢绦虫寄生而引起的鲤、鲫鱼肠道病。
鱼的八种常见病害
鱼的八种常见病害鱼的八种常见病害文章来源:《农家致富》作者:发布时间: 2010-06-07 浏览次数:1477一、爆发性流行病:⑴发病季节。
2-11月,以5-9月为甚。
⑵症状。
轻症: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重症:鱼体表严重充血,以至出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肛门红肿。
⑶防治措施。
平均水深1米用硫酸铜500克、硫酸亚铁250克、食盐250克,充分溶解后全池泼洒。
二、赤皮病:⑴发病季节。
终年可见,以5-9月为甚。
⑵症状。
体表局部或大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尤以腹部最为明显,表皮腐烂或鳍条蛀断。
⑶防治措施。
漂白粉(含有效氯30%),先溶于水,滤掉残渣,然后全池遍洒,使池水成1-1.2克/立方米浓度;还可全池遍洒大黄、黄芩、苦参、鱼腥草等中草药。
三、烂鳃病:⑴发病季节。
4-10月。
⑵症状。
体色发黑,特别是头部变得乌黑,鳃丝腐烂发白,尖端软骨外露,鳃上污泥、粘液多,严重者鳃盖骨内表面被腐蚀成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
⑶防治措施。
漂白粉(含有效氯30%),先溶于水,滤掉残渣,然后全池遍洒,使池水成1-1.2克/立方米浓度;还可全池遍洒大黄、黄芩、苦参、鱼腥草等中草药。
四、肠炎病:⑴发病季节。
4-10月,以5-6月和8-9月为甚。
⑵症状。
肛门红肿,严重者轻压腹部有血黄色粘液流出,肠道呈紫红色,肠空。
⑶防治措施。
内服和外用药物结合进行。
外用药物一般用1克/立方米浓度的漂白粉全池泼洒,或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每亩水深1米,用量为15-25公斤;内服选用磺胺胍,每10公斤吃食鱼第一天用药1克,第3-6天用药量减半。
五、粘孢子虫病:⑴发病季节。
5-7月。
⑵症状。
寄生部位一般可见胞囊。
⑶防治措施。
全池遍洒0.3-0.5克/立方米的晶体敌百虫。
六、车轮虫病:⑴发病季节。
4-8月。
⑵症状。
鱼体瘦弱,离群独游,行动缓慢,无其他特别明显症状。
⑶防治措施。
0.7克/立方米浓度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遍洒。
20种常见鱼病防治(水产养殖)
介绍二十种常见鱼病一、车轮虫、斜管虫病〔一〕病原病症由卵形车轮虫、微小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而引起的鳃病。
这些原虫对幼鱼和成鱼都可感染,在鱼种阶段最普遍,严峻时成“跑马病”。
虫体常成群地聚拢在鳃丝边缘或鳃丝缝隙里,使鳃丝腐烂,严峻影响鱼的呼吸机能,使鱼死亡。
〔二〕防治方法1.每立方米池水用 0.5 克硫酸铜和 0.2 克硫酸亚铁全池泼洒,可杀死鳃上车轮虫。
2.最好其次天用二氧化氯、二溴海英、聚维酮碘等兑水全池泼洒,以防继发感染烂鳃病,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二、小瓜虫病〔一〕病原病症由多子小瓜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成虫为球形,全身纤毛均匀,胞口圆形,大核香肠形或马蹄形。
病鱼的体表有很多被小瓜虫侵袭而形成的白色小脓泡,故又称白点病。
寄生处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特别,呼吸困难而死亡。
对高密度养殖的幼鱼及欣赏鱼危害最为严峻。
〔二〕防治方法1.放养时用亚甲基兰 10ppm 浸泡 10—30 分钟。
2.用敌百虫辛硫磷粉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三、指环虫病〔一〕病原病症由指环虫寄生在鱼鳃上引起的鳃病。
病鱼大量感染指环虫时,鳃丝黏液增多,鳃丝全部或局部苍白,阻碍鱼的呼吸,有时可见大量虫体挤出鳃外。
鳃部显著肿胀,鳃盖张开,病鱼游动缓慢,直至死亡。
〔二〕防治方法1.鱼种放养前,每立方米水体用高锰酸钾 20 克洗浴 10—30 分钟。
2.用 90%晶体敌百虫 0.2~0.5ppm 全池遍洒,对杀灭指环虫也有很好效果。
3.最好是用指环净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杀虫后第三天用二氧化氯、二溴海英、聚维酮碘等兑水全池泼洒,以防继发感染烂鳃病。
四、中华鳋病〔一〕病原病症由大中华鳋和鲢中华鳋寄生而引起的鳃病。
大中华鳋寄生在草鱼鳃上,鲢中华鳋寄生在鲢鱼鳃上。
雌虫用大钩钩住鱼的鳃丝,像挂着很多小蛆〔因此又称鳃蛆病〕,它破坏鳃组织,并分泌一种酶,刺激鳃组织增生,使鳃丝末端肿胀发白、变形,严峻时,整个鳃丝肿大发白,甚至溃烂。
热带鱼疾病及防治
热带鱼疾病及防治热带鱼以其斑斓的色彩和优美的姿态,成为了众多水族爱好者的心头好。
然而,在饲养热带鱼的过程中,它们可能会遭受各种疾病的侵袭。
了解这些疾病及其防治方法,对于确保热带鱼的健康和美丽至关重要。
一、常见的热带鱼疾病1、白点病这是热带鱼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
其症状表现为鱼体表面出现许多小白点,就像撒了一层盐粒。
白点病是由小瓜虫寄生引起的,小瓜虫在水温较低时容易繁殖。
2、水霉病患病的鱼通常体表会有灰白色的絮状物,就像长了一层“毛”。
鱼体受伤、水质恶化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水霉病的发生。
3、烂鳍病鱼鳍边缘会出现溃烂、发白的现象,严重时鱼鳍会残缺不全。
通常是由于水质不良、细菌感染或寄生虫侵害所致。
4、肠炎热带鱼患上肠炎后,会出现食欲不振、腹部膨胀、肛门红肿等症状。
主要原因是食物不洁、消化不良或细菌感染。
5、蒙眼病鱼的眼睛表面变得浑浊不清,好像被一层东西蒙住了。
这可能是由于水质差、细菌感染或外伤引起的。
二、热带鱼疾病的成因1、水质问题不良的水质是导致热带鱼患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含量过高,酸碱度不合适,水温波动过大等,都会影响鱼的健康。
2、饲料问题投喂不新鲜、不干净的饲料,或者过度投喂,都可能导致鱼的消化问题,进而引发疾病。
3、外伤感染在鱼缸中布置不当的装饰物、鱼之间的打斗等,都可能导致鱼体受伤,从而容易受到细菌和寄生虫的感染。
4、传染如果新引进的鱼本身携带病菌,很容易传染给原缸中的鱼。
5、环境变化例如换水时水温、水质的突然变化,鱼缸的位置变动等,都可能使鱼产生应激反应,抵抗力下降,从而患病。
三、热带鱼疾病的防治1、预防为主(1)保持良好的水质定期检测水质参数,如酸碱度、硬度、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等,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
定期更换部分水,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
(2)合理投喂选择优质的饲料,定时定量投喂,避免过度投喂。
(3)避免外伤精心布置鱼缸,避免尖锐的装饰物对鱼造成伤害。
(4)新鱼检疫新引进的鱼要先进行隔离检疫,观察一段时间确保无病后再放入主缸。
鱼类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一览
鱼类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一览在养鱼的过程中,鱼类常常会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这不仅对鱼的生长和健康造成威胁,也会给鱼主人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因此,了解鱼类常见的疾病,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保持鱼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类常见的鱼类疾病及预防措施。
一、细菌感染类疾病1. 水霉病(灰霉病)水霉病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感染病,主要症状是鱼体表面出现白色或灰色的粘液、腐败组织以及溃疡。
为了预防水霉病的发生,鱼主人应当定期检查水质,保持水质清洁。
如果出现水霉病的症状,可以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2. 毛细管卜氏菌病毛细管卜氏菌病主要症状为鱼体表面的黄色或黑色细菌感染,鱼体会出现发炎、溃疡和损伤。
为了预防毛细管卜氏菌病的发生,鱼主人应定期检查水质,保持水质清洁,并定期给鱼进行洗浴。
如果出现毛细管卜氏菌病的症状,可以使用硫酸链霉素等药物治疗。
二、寄生虫感染类疾病1. 鳃蚤感染鳃蚤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会寄生在鱼的鳃部,导致鳃丝显著肿胀和出血。
为了预防鳃蚤感染,鱼主人应定期清洁鱼缸并更换水质,同时在购买新鱼时要注意检查是否感染了鳃蚤。
如果鱼已感染鳃蚤,可使用除虫剂进行治疗。
2. 轮虫感染轮虫是一种微小的寄生虫,会引发鱼体表面的白色或黄色圆形斑点。
为了预防轮虫感染,鱼主人应定期检查鱼体表面是否有异常,保持水质清洁,并定期对水进行消毒。
如果发现鱼已感染轮虫,可以在水中添加甲醛类药物进行治疗。
三、真菌感染类疾病1. 真菌病真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症状是鱼体表面长出白色或灰色的绒毛状物体。
为了预防真菌病的发生,鱼主人应保持水质清洁,同时定期对水进行消毒。
如果发现鱼已感染真菌病,可使用甲醛或硫酸链霉素进行治疗。
四、病毒感染类疾病1. 鱼类疱疹病鱼类疱疹病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感染,主要症状是鱼体表面出现水疱状的病变。
为了预防鱼类疱疹病的发生,鱼主人应定期检查水质,避免引入携带病毒的新鱼。
如果发现鱼已感染鱼类疱疹病,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治疗,唯一的方法是尽可能将已感染的鱼隔离,避免病毒传播。
鲤鱼养殖的常见病害防治分析
鲤鱼养殖的常见病害防治分析鲤鱼是我国常见的淡水经济鱼类,其养殖历史悠久,产量较大。
由于养殖过程中鲤鱼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给养殖户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病害防治对于鲤鱼养殖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鲤鱼养殖中常见的病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鲤鱼养殖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鲤鱼常见病害1. 眼睑炎眼睑炎是鲤鱼养殖中常见的疾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鱼体表面肿胀,眼睛发炎红肿,严重时可能导致视力丧失。
眼睑炎的发生与水质不佳、饲料不洁、饲养密度过大等因素有关。
2. 鳃腔寄生虫病鳃腔寄生虫病是由寄生虫侵袭鲤鱼鳃腔而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鱼嗓音微弱、食欲减退、鳃内有白色丝状寄生虫。
鳃腔寄生虫病容易在水温较高、水质较差的环境下发生。
3. 白点病白点病是由滤藻虫侵袭鲤鱼皮肤和鳃腔而引起的疾病,症状主要表现为鱼体表面出现白色小点,严重时可能导致皮肤坏死、鳃严重堵塞而导致窒息死亡。
4. 细菌性疾病细菌性疾病是鲤鱼养殖中常见的病害,主要形式有细菌性败血症和细菌性肝脏病等。
症状表现为鱼体表面出现白色斑点、腹部水肿、食欲不振等。
二、鲤鱼病害防治措施1. 加强水质管理良好的水质是预防鲤鱼病害的关键,因此养殖过程中需要加强水质管理。
定期清理池塘底泥,保持水体清洁;适时更换水源,确保水质清洁;加强水质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2. 合理投喂饲料饲料是鲤鱼生长的重要因素,但过量投喂或不洁饲料会导致鲤鱼疾病。
需要合理控制投喂量,定时定量喂食,选择优质饲料,保持饲料清洁。
3. 防治水体寄生虫鳃腔寄生虫病和白点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因此需要加强水体寄生虫的防治。
可以定期投放寄生虫防治剂,对水体进行杀虫处理以减少寄生虫的滋生。
4. 加强疫病防控细菌性疾病是鲤鱼养殖中常见的病害,因此需要加强疫病防控。
定期对鲤鱼进行免疫注射,提高其自身抵抗力;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
5. 配合药物治疗一旦发现鲤鱼出现疾病症状,需要及时配合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养殖业,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病害问题。
病害的发生不仅会直接影响水产养殖的产量和质量,还会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了解水产养殖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措施对于养殖户来说非常重要。
一、常见的水产养殖病害1. 鱼类病害(1)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是鱼类养殖中常见的疾病,比较典型的有鱼病弧菌病、鸟氏菌病和拟杆菌病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鱼体表现出虹吸力下降、食欲不振、停止摄食、呼吸急促等症状。
(2)寄生虫病害:寄生虫病害主要包括鱼虱病、白点病等,这些病害会影响鱼类的健康生长,甚至导致大量死亡。
(1)白点病:白点病是虾类养殖中比较常见的疾病,病原体主要是白斑虾病毒。
患病的虾体表现出体色变浅、食欲不振、生长迟缓等症状。
(2)黄黑颤虫病:这是一种虾体寄生虫病,患病的虾体表现出虾壳发黄、体色暗淡,严重影响了虾类养殖的生产。
二、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1. 细菌性病害的防治(1)加强水质管理:保持养殖水质清洁,合理投喂,避免过度投喂和过度密度饲养。
(2)合理选择养殖环境:选择合适的养殖水域,避免养殖水域过于潮湿或者水流不畅导致水质恶化。
(3)定期检查鱼群:对鱼群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病害,隔离患病鱼群,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1)定期换水:定期进行水质换新,保持养殖水域的清洁。
(2)加强疫病防治:定期使用消毒剂对养殖池进行消毒,预防寄生虫病害的发生。
(1)增强养殖动物的抵抗力:合理搭配饲料,添加促进免疫的物质,增强养殖动物的免疫力。
(2)规范管理养殖动物:定期做好养殖动物的检疫工作,确保无病种饲料的使用。
4. 养殖环境的管理(1)合理控制水温:保持养殖水域的水温适宜,避免水温过高或过低导致病害发生。
(2)良好的水循环:保持养殖水质循环,避免养殖水质滞留造成水体污染。
5. 科学用药在水产养殖中,合理使用药物也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但是使用药物应根据病害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避免药物滥用导致残留过多的药物在水体中,从而导致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危害。
浅谈四大家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病害及防治
7 1 0 0 6 8 )
宁 ”或 “ 水产专用 消化酶 ”拌饲 内服 ;对 于寄生虫 寄生 并
发 的烂鳃 ,宜用 “ 百 虫 克 ” 做 普 杀 治 疗 ,若 发 现 车 轮 虫 则
使用 “ 车轮净 ”专 杀,待死鱼量稳定后再行 以上杀菌 治疗 。
、
鱼病流行情 况概 况
3 . 草 鱼病毒性 出血 病
力 和 抗 应 激 能力 。若 发 现 病 鱼 , 及 时 捞 出 并 使 用 “ 汉宝硫
醚 星 ”或 “ 红色 风 暴 ”进行 全 池 泼洒 ,抑 制 病 原菌 的生 长 ,已开始投 料的池塘 ,可配合 “ 氨基 酸 电解多维 ( 促肥一 号) ”拌饲 内服 ,增 强鱼 体体质 ,提高抗病 力。待病情好转 后 ,使用 “ 汉宝淝 ”或 “ 多肽 氨基酸 肥水 膏”进行 培水肥
而后进行调 水。
最 为明显。鳍条 基部充血 并糜烂 ,形成 “ 蛀鳍” ;肠 炎 ( 仅
指细菌性肠 炎病) 肛 门红肿 ,肠道 充血肠黏膜溃烂脱落 ,剪
对 于 以草鱼 死亡 为主的池 塘 ,防治原 则 以解毒 、抗应
开肠道 可见大 量黄色 或淡红色黏 液 ,部分患此 病的鱼有腹
水 , 以上 症 状 即可 确 诊 。
激 为主 。第一步 :外用 “ 汉 宝水产 专用 V ”或 “ 解 毒应激 灵 ”解毒抗 应激 ;第二步 :全池 泼洒 “ 汉 宝溴碘 伏 ”进 行 水体 杀菌消毒, 同时配合使用 “ 低聚糖 8 6 3 ”以促进机 体免
草鱼 病 毒性 出血病 对 5 0 ~1 5 0 克 的小 草鱼 危 害极 大 ,
每 年 的农历 6 —8月 份 流 行 。此 病 主 要 症 状 为 口腔 内 出 血 、
鱼类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鱼类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鱼类养殖是一项重要的水产养殖业,但在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遭受到各种疾病的威胁,这不仅会导致鱼类的死亡,还会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因此,了解鱼类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对于确保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常见疾病及病因分析1. 青鳉水霉病症状:鳃腔发红、腹水、排泄物异常等。
病因:水质污染、环境温度过高、饲料不卫生等。
防治方法:保持水质清洁,提高水质循环,避免过高温度,使用卫生饲料。
2. 白点病症状:鱼体覆盖白点,行动迟缓,食欲减退。
病因:寄生虫感染。
防治方法:对新进鱼类进行隔离检疫,定期检查鱼类身体情况,如确诊,应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3. 鱼虱病症状:鱼体表面覆盖虱子,搔挠行为明显。
病因:水质不清洁,水中寄生虫过多。
防治方法:定期清洁鱼缸,控制饲料投放量,避免过度喂养。
4. 鳗杆菌病症状:口周出现发炎、溃疡,食欲减退。
病因:水质不洁净,温度过低,饲料不洁等。
防治方法:保持水质清洁,维持合适的水温,使用卫生饲料。
二、疾病防治措施1. 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检查水质,确保水质清洁,并保持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氧气水平。
饲料应保持卫生,合理投喂,避免过度喂养。
2. 强化疫病防控对于新进鱼种,应进行隔离并进行检疫,以避免将病害带入养殖环境。
同时,定期观察鱼类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或预防措施。
3. 使用合适的药物在养殖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合适的药物,如抗生素、抗寄生虫药等。
但使用药物时应掌握正确的剂量与使用方法,以免对鱼类及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4. 维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定期清洁养殖场的设施和缸池,及时清除废弃物和死亡鱼体。
还应注意防止疫病通过人员、鸟类或其他动物的传播,加强养殖场的安全防护。
总结:鱼类养殖中的常见疾病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了解和掌握疾病的预防和防治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合理管理养殖环境,定期检查水质,采取隔离检疫措施,以及使用合适的药物,都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重要手段。
不同品种观赏鱼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病鱼食欲减退或不摄食,腹部膨大,鳞片松弛,肛门红肿,从头部提起时,肛门口有黄色粘液流出,剖腹后腹腔中有血水或黄色腹水,全肠充血发红,肠管松弛,内充塞黄色脓液和气泡。
全池泼洒聚维酮碘(有效碘1.0%)0.2mg∕1~2.0mg∕1,每天1次,5d~7d为1个疗程。每千克鱼体重口服大蒜素0.1mg~0.2mg,每天1次,5d~7d为1个疗程。
发病初期,增加换水量20%,增加氧气,加强水流冲击。严重时,用剪刀剪去翻鲤的软骨部分。
用药期间停食。
朦眼病
眼睛上朦有白色物质。
先换水30%,提高水温2℃~3℃,以0.2mg∕1-0.3mg∕1二氯异氟尿酸钠或三氯异氟尿酸钠全池泼洒。
腹水病
鱼体腹部肿胀,肛门红肿,侧游,头部朝下。
提高水温2C~3°C,再以5%盐水或5%亚甲基蓝溶液浸泡5min-IOmino隔两天换水1/4,连续换水3次。
气泡病
病鱼肠道大量充气,鱼体失去平衡,漂浮于水面。
冲气、水温宜控制稳定,使水体中过饱和的氧气散发到空气中,降低水体溶解氧至6mg∕10彻底换水,排出老水。
烂尾病/烂鳍病
鱼鳍末端出现混浊似白雾,且破损、出血。
高钵酸钾20mg∕1,浸洗5min~10min;同时全池泼洒烟酸恩诺沙星10m1∕m3,连用3d~7d°
烂鲤病
鱼体发黑,呼吸困难,鲤部肿胀,腐烂,粘液增多,色淡呈严重贫血状。
提高水体盐度0∙3%~0.5%;福尔马林20mg∕m3,浸洗,12h~24h0
白头白嘴病
病鱼从吻端至眼球处的一段皮肤色素消退,变成乳白色,口肿胀。周围皮肤腐烂,有絮状粘附其上,呈“白头白嘴”症状。将病鱼拿出水面,症状不易观察。
甲基蓝2mg∕m3~5mg∕m3,浸洗IOmin~15min,每天1次,5d~7d为1个疗程。
大黄鱼主要病害及防治
大黄鱼主要病害及防治一、细菌性疾病1.弧菌病病原:副溶血弧菌。
症状:病鱼体表出现溃疡为该病的典型特征。
发病初期体表有瘀点、淤斑、不规则红斑,多见于腹部及尾部。
严重时下颌出血、溃疡,鳍基充血发红,鳍条缺损,尾柄肌肉腐烂,形成出血性溃疡。
肝、脾、肾、肠均充血,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肠道内有淡黄色粘液。
镜检病灶处组织可见微弯曲的细菌。
流行:该病是大黄鱼病害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
每年3~10月发生,以6月后常见,体重80克左右多发。
发病时间长,感染迅速,死亡率高。
防治方法:①口服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等抗菌药饵,每千克饲料添加2~4克,疗程3~7天。
②福尔马林200毫升/立方米加诺氟沙星等抗菌药20克/立方米海水增氧浸洗20~30分钟。
⑧每个网箱用“富氯工型”1片挂袋,同时内服“鱼健康1号”或“鱼健康1号~2000”,按说明书的用量用药。
2.细菌性肠炎病病原:肠型点状气单胞菌。
症状:发病初期,病鱼体表无明显症状。
后期典型症状为肛门红肿,腹胀,具腹水。
解剖发现肠道充血发炎呈紫红色,肠壁弹性较差,肠道内无食物或少量食物,有大量黄色粘液。
流行:流行高峰在夏、秋季节,病程短,死亡率较高,3~5天内死亡率可达到80%以上。
防治方法:预防同弧菌病。
治疗:不要使用药物浸浴,先停食,后少量投饵,加适量抗菌素治疗。
①口服氟哌酸或盐酸黄连素药饵,每千克饲料添加2~4克的药物,疗程3~5天,第一天药量加倍。
②每个网箱用“富氯Ⅰ型”1片挂袋,并口服“鱼健康1号”或“鱼健康1号-2000”与“水产专用Vc”药饵,每千克饲料添加“鱼健康1号”或“鱼健康1号-2000”20克与“海水鱼多维”2克,疗程3天。
患病严重时,需连续投喂药饵直到治愈后再喂2天以巩固药效。
二、寄生虫性疾病1.淀粉卵涡鞭虫病(又称淀粉卵甲藻病)病原:眼点淀粉卵涡鞭虫,又称眼点淀粉卵甲藻。
症状:虫体主要寄生在鱼的鳃、皮肤和鳍等处。
鳃上肉眼可见许多小白点;体表皮肤组织发炎、出血,甚至溃疡。
常见三十三种鱼病及治疗方法,太全了赶快保存~
常见三⼗三种鱼病及治疗⽅法,太全了赶快保存~最近看了《观赏鱼疾病及防治》([英]内维尔.卡林顿博⼠)⼀书,此书只是⼀本⼩册⼦,但书中论述相当专业,看后受益良多,尤其是对新鱼、饵料⼊缸前的检疫、消毒有了新的认识。
现把书中〈常见的寄⽣⾍和疾病〉⼀节内容传上,供各位参考。
由於现今观赏鱼治疗药物的商品化已有相当程度,所以书中只是详细论述了疾病病因及症状,⽽涉及的具体治疗药剂不多。
还有可惜的是书中的病变⽰范图谱⽆法贴上。
观赏鱼常见疾病及治疗⼀、锚头⾍。
(锚头鳋)(⼀)、感染的跡象。
雌锚头⾍,它们是寄⽣⾍,当它们粘在鱼体上时,根据它们蠕⾍关的外观很容易被辨认出来。
春季在⾝体⾃由端有两个⼤约3毫⽶的卵囊形成时,它们最⼤长度达到⼤约20毫⽶。
(⼆)、感染详述。
儘管锚头⾍的名字很普通,但是它们根本不是⾍⼦⽽是微⼩的叫做橈⾜类的甲壳动物。
和⼤多数甲壳动物⼀样,它们的成熟要经过⼏个幼⾍期。
春季从卵孵化出来的第⼀幼⾍⾃由游动,直到它们发现⼀个合适的寄主并使⾃⼰贴在鳃上。
⼀旦贴上,它们就进⼊不游动期。
⼀次卵化出的幼⾍裡的雄性使雌性受精并停⽌寄⽣状态。
然后交配过的雄性⼜使⾃⼰贴在寄主鱼⾝上并发育成蠕⾍状态的寄⽣⾍。
雌性在春季排卵,之后它们可能死亡或继续產⼏次卵。
寄⽣⾍死亡时,留在鱼⽪肤和肌⾁上的洞可能造成第⼆次感染,由此鱼类不能痊癒。
(三)、推荐的治疗⽅法。
锚头⾍深深地刺穿到鱼⾝体组织裡之后,使⾃⼰牢牢地贴在鱼⾝上。
⼈们可以逐个地把成年的⾍⼦摘下来,但是这是⼀个很长的过程,⽽且对鱼有潜在的危害。
使⽤3%的盐溶液短期浸泡也可以把⾍⼦从⼀条条鱼⾝上除掉。
现在有⽔族箱处理剂能杀死成⾍。
也池塘裡,重复使⽤抗原⽣动物处理剂能杀死幼⾍。
使⽤敌百⾍也可以杀死成⾍。
⼆、⿊斑病。
(⽪居新⽳吸⾍,也被认为是⽪居茎双⽳吸⾍和其他品种)(⼀)、感染的跡象。
⿊⾊或褐⾊的⼩斑点,达2毫⽶宽,出现在⾝上和鰭上,有时也出现在眼睛上和嘴上。
(⼆)、感染详述。
淡水养殖鱼类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淡水养殖鱼类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1 病毒性疾病
病毒性疾病是淡水养殖鱼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常见的疾病有出血病。
出血病主要是由于病毒侵入鱼类的眼眶、鳃等部位,使其呈暗黑色,严重的会导致鱼类死亡。
常见的防治方法有清洁养殖水域的淤泥与其他环境,保持水体卫生,减少细菌出现概率;使用消毒粉对水域进行消毒,杀灭隐藏细菌,有效降低发病率。
2 细菌性疾病
2.1 细菌性出血病。
出血病极易由细菌诱发,多于草鱼养殖水域流行。
鱼类感染出血病之后,会出现出血现象。
常见的防治方法有向养殖水域投放菌毒克、氯立得等有效治疗药剂;若鱼类病情严重,则需要投放降鱼血康宁的药物,防治病情进一步恶化。
2.2 烂鳃病。
易发病鱼类多为鲤鱼和草鱼。
感染此病的鱼类通常会出现鱼鳍颜色变淡且身体发黑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鱼鳃肿胀等症状。
针对此类疾病,一般可以通过向水域投放消毒剂进行消毒,之后向鱼饲料中加入易服康等治疗药剂进行治疗。
3 寄生虫性疾病
3.1 粘孢子病。
此类疾病在鲤鱼中较为常见。
感染此病的鱼类尾鳍、腹鳍等部位会产生灰白色胞囊,严重的会在鱼类大脑、肠道等部位长出胞囊。
针对此类疾病,需对养殖水域进行消毒处理;若鱼类已经感染,则可以投放渔丰碘等药物加以治疗。
3.2 小瓜虫病。
感染此类疾病的鱼类通常会出现动作缓慢、反应迟钝且食欲不振的症状。
防治方法主要是向养殖水域投放生姜、辣椒之后,向水域投放特殊治疗药剂,且需要连续投放3~7 d。
十六种常见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
十六种常见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1、小瓜虫病(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所以又名白点病):传染性很强的外寄生虫病。
鱼被大量小瓜虫密集寄生时形成白点状囊泡,严重时布满全身。
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
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
小瓜虫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水温15—2Q℃最适于小瓜虫繁殖,水温上升到26-28℃或下降到10℃以下停止发育,28℃以上幼虫大批死右。
【病原体】多子小瓜虫(寄生虫)。
【症状】白点病分为早、中、晚三期,病程5~7天,各期为2~3天,常致鱼群很快大批死亡,死亡率可达60%--70%。
早期,各鳍及身躯有个别的小白点,有食欲,精神没有多大变化。
中期,鳍、身躯到处是白点,没有食欲,不爱活动,到处蹭痒,颜色变暗。
晚期,白点布满全身,鱼浮在水面或沉入箱底。
鱼有气无力,左右摇摆,体表粘膜增多,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治疗】此病要综合治疗,只用药收效不大,加强饲养管理很重要。
首先停食4-5天,减少污染,保持水温恒定,升温比原水温高2-3℃为佳。
在没有水草的情况下可适当投药,水草对各种药物敏感很快枯死。
热带鱼常用验方如下:参考验方1:早期可投入0.5%--1%食盐,可取得一定效果。
2:初期、中期可用1-5ppm的呋喃西林粉剂洒全箱。
用火柴棍蘸甲基蓝结晶粉,涮入病鱼箱内变色即可,都有较好效果。
3:早期、中期,将红汞放入水中,变成淡红色即可,有很好的消灭病原的作用,但不能反复使用,因汞有毒,鱼不易排出体外。
4:中期、晚期,特效药为硝酸亚汞,但鱼对此药很敏感,易造成死亡,故一般情况下不采用。
90×45×60(厘米)箱放绿豆粒大小一块即可,此药也不能反复使用。
也可选用硝酸亚汞、孔雀石绿、福尔马林等治疗。
或如前所述调高水温达28-30℃连续3天,杀灭幼虫后换水。
2、出血性腐烂病:为细菌性传染病。
【病原体】为细菌。
传染途径为水蚤或病鱼以及被污染的工具。
淡水鱼饲养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淡水鱼饲养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作者:郝晨光杨柳王海建来源:《祖国》2017年第16期摘要:鱼类养殖业的发展,使得病害防治成为了养殖户们关注的重点。
水温、水质、自身免疫力以及病原体等因素直接关系着淡水鱼的健康与否。
一旦发生病害,如果不及时救治,就会对大片的鱼群的健康造成危害,致使养殖户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对淡水鱼主要病害类型加以分析,以探讨出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淡水鱼饲养常见病害防治据有关调查显示,淡水鱼在每年的春、夏两季害病率最高,尤其是在雷阵雨、高温炎热的天气下、病害的流传速度非常快,而且流行病较多。
因此养殖户要加强对淡水鱼病害的防治,日常完善管理,实现精细化,严格遵守定量、定时、定质以及定位的饲养原则。
一、淡水鱼常见的病害类型(一)寄生虫病当寄生虫侵入淡水鱼体内就会引起鱼体器官五脏发生病变,引发寄生虫病。
寄生虫的种类主要包括三代虫、指环虫、车轮虫、鱼虱等。
因为不同的入侵部位,也会导致病理症状表现各异。
寄生虫病极为常见,尤其是在南方地区较为频发,处于亚热带地区以及热带地区更为严重。
淡水鱼感染寄生虫病的主要原因是其自身免疫力薄弱,跟人们抗感有相通之处。
(二)水霉病水霉病是一种真菌病,在初期时没有显著症状,但是在镜检之下可以发现水霉菌潜藏情况。
当水温不超过22摄氏度时,就会加速水霉菌繁殖,继而引发水霉病。
感染此病的鱼类常见的病状有:运动迟缓、只在水表缓慢游动、反应呆滞。
发病较重的鱼体会出现肌肉溃烂、病灶血脓、最终致使死亡。
有效的水霉病防治方法是,用生石灰完全清理池塘,按照不同规格的鱼塘而选择适度稀放。
防治时,可以先用食盐配比的溶液浸泡5分钟左右,食盐的浓度不可超过3%。
如果需要长时间的清理,需要将食盐浓度控制在0.5%左右;或者隔天用1次小苏打加食盐配比的溶液对池塘浸泡5分钟,连续3次;又或者可以灵活使用防治措施,最终用杀菌的药物对鱼塘内残留的致病菌彻底清除干净。
(三)爆头病、红头病患此病的淡水鱼表现为离群索居、食欲消退,病情较重的鱼类会出现头部充血、头盖骨裂开、脑组织表面露出。
鱼的十八种常见病,你知道吗?
鱼的十八种常见病,你知道吗?做为水产养殖户的您,了解养鱼过程中的十八种常见病吗?今天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病毒性病害: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病原草鱼出血病病毒,易感染250px以下鱼种,但也有个别8两至1斤草鱼感染发病。
常见于20~25度水温,死亡率高。
2.细菌性病害: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出血病、爆发性出血病),病原:气单胞菌属,易感群体:所有养殖鱼类,20度以上水温易爆发,发病速度快,死亡率高。
3、细菌性肠炎,易感群体:所有养殖鱼类。
发病严重个体出现停食,肠道充血。
4、细菌性烂鳃,病原:柱状黄杆菌5、赤皮病,病原:荧光假单胞菌6、罗非鱼链球菌病,病原:链球菌7、黄颡鱼一点红、斑点叉尾鮰肠套叠,病原:鲶爱德华氏菌8、水霉病、鳃霉病: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则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鳃组织亦会被侵犯感染,造成死亡。
9、车轮虫病:寄生在体表和鳃上,鱼苗可出现"白头白嘴"或"跑马"(环游不止)症状。
10、孢子虫病11、指环虫、三代虫病:大量寄生三代虫的鱼体,皮肤上有一层灰白色的粘液,鱼体失去光泽,游动极不正常。
食欲减退,鱼体瘦弱,呼吸困难。
将病鱼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仔细观察,可见到蛭状小虫在活动。
12、中华蚤、锚头蚤病:锚头蚤寄生的病鱼,表现在焦急不安,减食,消瘦。
虫体寄生在鱼体各部位,呈白线头状,随鱼游动。
13、九江头槽绦虫病:鱼黑瘦,体表黑色素沉着,摄食力剧减,口常张开,故又称为"干口病"。
14、扁弯口吸虫病: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疾病严重时,可见鱼的头部及躯干部(以尾柄处密度为大)有大量橘黄色胞囊、其次为腹鳍和臀鳍的浅肌层,体侧浅层肌肉中也有少量胞囊。
胞囊为圆形,直径2.5毫米,每尾鱼上有数个至百余个胞囊。
15、肠袋虫病:慢性型起病隐匿,以反复发作的腹泻为主要表现,病程可长达数月至数年,并呈周期性发作,常因劳累、受凉、饮酒或进食脂肪食物而诱发。
鱼类病虫害常见种类及防治方法
鱼类病虫害常见种类及防治方法绪论自古以来,人类对食物的需求不断增长,其中鱼类作为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备受人们关注。
然而,在养殖过程中,鱼类病虫害的发生常常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困扰,不仅会导致养殖效益的下降,还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因此,本文将介绍鱼类病虫害的常见种类及防治方法,帮助养殖户更好地保护养殖环境和提高养殖效益。
一、鱼类病害1. 白点病白点病是一种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病,由白点虫寄生于鱼体表面引起。
患病鱼体表面会出现白色小点,而后逐渐扩大并融合成片,严重影响鱼的正常生长和生活。
预防白点病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期检查鱼体,保持水质清洁,并添加适量的药物进行治疗。
2. 鳃腔寄生虫病鳃腔寄生虫病是一种常见的鱼类疾病,主要由鳃粘虫或鳃藻虫引起。
患病鱼的鳃腔内会有大量的寄生虫滋生,并且会引发鳃炎,导致鱼咳嗽、鳃膨胀等症状,进而影响鱼的呼吸和摄食。
预防鳃腔寄生虫病的方式包括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检查鱼的鳃状况,并在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
二、鱼类虫害1. 鱼蚤虫害鱼蚤是一种常见的鱼类寄生虫,主要寄生于鱼体的表面。
鱼蚤寄生虫会吸食鱼体上的养分,影响鱼的生长和健康。
防治鱼蚤虫害的方法包括保持养殖水质清洁、定期清洗养殖设施,并使用适量的杀虫剂进行防治。
2. 鱼蛔虫害鱼蛔虫是一种常见的鱼类寄生虫,主要寄生在鱼的肠道内。
鱼蛔虫寄生虫会占据鱼的肠道内养分,造成鱼体消瘦、食欲不振等症状,并严重影响鱼的生长和养殖效益。
预防鱼蛔虫害的方法包括保持饲料卫生、养殖设施清洁,并使用适量的驱虫剂进行预防和治疗。
结论鱼类病虫害是鱼类养殖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合理的防治措施对于保护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效益至关重要。
通过定期检查鱼体、保持水质清洁、使用合适的药物和杀虫剂等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鱼类病虫害,提高养殖户对鱼类养殖的信心,并改善鱼类的生长健康状况。
鱼苗鱼种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鱼苗鱼种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在养殖过程中,鱼苗鱼种经常会遇到各种疾病和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以便为养殖户提供帮助。
1.寄生虫感染寄生虫感染是鱼苗鱼种常见的疾病之一,可能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和健康。
防治方法包括:饵料投放:合理投放饵料,避免过量喂食,以减少寄生虫的感染机会。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使用过滤器等设备,以减少寄生虫的滋生。
药物治疗: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如硫酸铜、硫酸亚铁等,根据病情按需投放。
2.细菌感染细菌感染也是鱼苗鱼种常见的疾病之一,可能会引发各种炎症和疾病。
防治方法包括:饵料投放:合理投放饵料,避免过量喂食,以减少细菌的感染机会。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使用过滤器等设备,以减少细菌的滋生。
药物治疗:使用抗菌药物,如抗生素、磺胺类等,根据病情按需投放。
3.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可能会使鱼苗鱼种出现各种疾病,如病毒性肠炎、病毒性神经坏死等。
防治方法包括:饵料投放:合理投放饵料,避免过量喂食,以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使用过滤器等设备,以减少病毒的滋生。
药物治疗: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病毒唑等,根据病情按需投放。
4.水质污染水质污染可能会导致鱼苗鱼种生长缓慢、出现疾病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包括:净水处理:使用活性炭、过滤棉等净水设备,定期更换水,保持水质清洁。
余氯检测:使用余氯检测试纸或仪器,定期检测水质余氯含量,保持余氯在适宜范围内。
5.营养不足营养不足可能会导致鱼苗鱼种生长缓慢、抗病能力下降。
防治方法包括:饲料搭配:合理搭配饲料,保证鱼类所需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摄入。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以确保鱼苗鱼种有良好的生长环境。
6.缺氧缺氧可能会导致鱼苗鱼种生长受限、抗病能力下降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包括: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使用增氧设备等,以提高水体中的溶氧量。
氧气补充:在养殖过程中适当补充氧气,可使用氧气泵或气石等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常见病害草鱼出血病【病原】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水面,主要症状是病鱼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
根据病鱼所表现的症状及病理变化,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1)“红肌肉”型病鱼外表无明显的出血症状,或仅表现轻微出血,但肌肉明显充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均呈红色,鳃瓣则严重失血,出现“白鳃”。
这种类型一般在较小的草鱼种(体长7——10cm)较常见。
(2)“红鳍红鳃盖”型病鱼的鳃盖、鳍基、头顶、口腔和眼眶等明显充血,有时鳞片下也有充血现象,但肌肉充血不明显。
这种类型一般见于在较大的(体长13cm以上)草鱼种。
(3)“肠炎”型病鱼体表及肌肉的充血现象均不明显,但肠道严重充血。
肠道充血时,仍具韧性,肠内虽无食物,但很少充有气泡或粘液,可区别于细菌性肠炎。
这种类型在各种规格的草鱼种中都可见到。
【流行情况】本病是我国草鱼鱼种培养阶段为害最大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2.5——15cm的草鱼和1足龄的青鱼。
每年6——9月是此病的主要流行季节,水温27℃以上最为流行,水温降至25℃以下,病情逐渐消失。
【防治方法】疾病一旦发生,彻底治疗通常比较困难,故强调预防。
(1)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不从疫区引进鱼种。
(2)清除池底过多淤泥,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含有效氯30﹪),或漂白精(含有效氯60﹪)消毒,以改善池塘养殖环境。
(3)注射疫苗,进行人工免疫。
(4)养殖期内,每半个月全池泼洒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或三氯异氰尿酸(强氯精),浓度为0.3㎎/㎏;或泼洒漂白粉精,浓度为0.1——0.2㎎/㎏。
(5)口服大黄粉,按每年100㎏鱼体重用0.5——1.0㎏计算,拌入饲料内或制成颗粒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3——5天。
(6)每万尾鱼种用水花生4㎏,捣烂后拌入250㎏大蒜、少量食盐和豆粉制成药饵,每天投喂2次,连续3天。
(7)50﹪大黄、30﹪黄柏、20﹪黄芩制成三黄粉,每50㎏鱼用三黄粉250g、麸皮4.5㎏、菜饼1.5㎏和食盐250g制成药饵投喂,连用7天为一个疗程。
(8)口服植物血球凝集素(PHA),每千克鱼用量4㎎,隔天喂1次,连续2次,或用浓度为5——6㎎/㎏的PHA溶液浸洗鱼种30min。
此外,还可用注射法,每千克鱼注射PHA4——8㎎。
(9)加强饲养管理,进行生态防病。
细菌性烂鳃病【病原】柱状屈桡杆菌【症状及病理变化】病鱼体色发黑,反应迟钝,或离群独游水面。
鳃盖内表皮往往充血发炎,严重者鳃盖中部的内表皮溃烂,形成一个透明小区“开天窗”。
鳃丝分泌粘液增多,肿胀,呈花鳃状,局部因缺血色或淡红色,或淤血成紫红色或有出血点。
鳃小片愈合。
严重者鳃丝溃烂,鳃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鳃丝软骨外露,坏死处往往有细菌和污物粘附。
【流行情况】该病主要危害草鱼和青鱼,从鱼种至成鱼均可感染。
流行水温为15——30℃,水温越高,越容易发生。
当语体受伤、放养密度大、水质不良时,可促进其流行。
【防治方法】[(1)鱼种放养前用浓度为10㎎/㎏的漂白粉药液,或用浓度为15——20㎎/㎏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5——30min;或用2%——3%的食盐水浸洗10——15min。
(2)在发病季节,每半个月泼洒1次生石灰,浓度为15——20㎎/㎏,使池水的PH保持在8左右。
或者每半个月泼洒1次漂白粉,浓度为1㎎/㎏,可有效预防此病的发生。
(3)发病池塘可全池泼洒漂白粉(含有效氯30﹪左右),浓度为1㎎/㎏;或泼洒漂粉精(含有效氯60﹪左右),浓度为0.3——0.5㎎/㎏;或三氯异氰酸尿(含有效氯80﹪左右),浓度为0.3——0.5㎎/㎏;或二氯异氰酸钠(含有效氯60﹪左右),浓度为0.5㎎/㎏。
(4)全池泼洒二氧化氯,浓度为0.2——0.3㎎/㎏.(5)发病时也可用五倍子2——4㎎/㎏,麽随后浸泡过夜全池泼洒。
白皮病【病原】主要是柱状屈桡杆菌【症状及病理变化】发病初期,病鱼尾柄处有一白点,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扩大,直至背鳍基部以后全部变白,鳞片脱落,表皮溃烂,尾鳍残缺不全,严重时尾鳍烂掉。
病鱼平衡失调,游动缓慢,不摄食,在水中打转,有时头向下、尾向上与水面垂直悬于水中,时而作挣扎状游动,不久即死亡。
【流行情况】该病主要危害鲢、鳙的鱼苗鱼种,对淡水白鲳的危害也较大。
每年6——8月最为流行。
【防治方法】(1)鱼种放养前应对池塘、鱼体进行消毒。
(2)捕捞、运输和放养时,应尽量避免鱼体受伤。
(3)体表有寄生虫时要及时清除。
(4)治疗时同细菌性烂鳃病外用药。
赤皮病【病原】荧光假单胞菌【症状及病理变化】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脱落,鱼体两侧及腹部较为明显;鳍基充血,鳍的末端溃烂,断掉一截,鳍条裂开,称为蛀鳍;有些病鱼鳃盖及上、下颌充血发炎而有红斑。
疾病的后期常常伴有水霉的感染。
【流行情况】主要危害草鱼、青鱼的鱼种和成鱼,其他鱼类也可感染。
终年可见,春末夏初较为流行,常与烂鳃病、肠炎病并发。
【防治方法】同烂鳃病。
在外用药的同时,需口服药物。
竖鳞病【病原】水型点状假单胞菌【症状及病理变化】病鱼离群独游水面,游动缓慢,呼吸困难。
疾病早期,鱼体体表粗糙,鳞囊积水,部分鳞片竖起,严重时全身鳞片竖起似张开的松球。
鳞囊内积有半透明的液体,用手轻压鳞片,鳞囊中的液状物即喷射而出,鳞片随即脱落。
有时伴有鳍基充血、腹部膨大、腹腔积水和眼球突出等症状。
【流行情况】该病主要危害鲤、鲫和金鱼,罗非鱼及其他鱼类也可发生。
一般发生在越冬后的春季,水温17——22℃时容易发生。
【防治方法】(1)用2%的食盐水,或者用2%的食盐水和3%的小苏打水混合液浸洗病鱼10min。
(2)泉池泼洒强氯精,浓度为0.3㎎/㎏,每天1次,连用3天。
(3)口服土霉素,每千克饲料中添加土霉素3——5g,制成药饵,连喂5——6天。
(4)用苦参煎汁全池泼洒,每667㎡水面,水深1m,用药0.25——1㎏.细菌性败血症【病原】该病病原体有多种,有鲁克氏耶尔森菌、嗜水气单胞菌、苏伯利气单胞菌、点状气单胞菌、弧菌等数种。
【症状及病理变化】发病初期,病鱼外观症状是口腔、上下颌、鳃盖、眼眶、鳍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肠道内尚有少量食物。
严重者体表及肌肉充血或出血,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解剖时可见腹腔内有淡黄色或淡红色的腹水,肝、脾、肾肿大,肝、肾颜色变浅呈贫血状,脾呈紫黑色,肠道内没有食物,而有粘液、积水或气体。
鳃贫血呈苍白色,严重时鳃丝末端腐烂。
【流行情况】该病又称为淡水鱼类爆发性流行病。
全国各地大小水域均可发生。
淡水养殖的鱼类从鱼种到成鱼都可患病。
流行季节长,从2月底至11月,水温9——36℃之间流行,尤以28℃左右最为严重。
【防治方法】(1)清除池塘中的过多的淤泥,用生石灰或则含氯消毒剂彻底消毒。
(2)放养密度要适宜,鱼种放养前用高锰酸钾水溶液15——20㎎/㎏浸洗鱼体10——30min。
(3)发病季节定期泼洒生石灰,浓度为20——30㎎/㎏;或泼洒漂白粉,浓度为1——1.5㎎/㎏;或漂白精,浓度为0.4——0.5㎎/㎏;或者用二氯异氰尿酸钠,浓度为0.5㎎/㎏(4)发病后除用上述外用药泼洒外同时口服抗菌药,每千克饲料中添加土霉素3——5g,或复方新诺明2——3g,或氟哌酸等1g,制成药饵投喂,连喂5——7天。
肠炎病【病原】肠型点状气单胞菌【症状及病理变化】病鱼体色发黑,腹部膨大,肛门红肿突出,腹部有红斑。
解剖鱼体可见肠道局部或全部充血发炎呈红色,肠道内没有食物,而有许多淡黄色的粘液。
严重时腹腔积水,肠道内粘膜上皮大量坏死脱落,肠道微血管充血或出血,肠道失去弹性。
【流行情况】此病主要危害草鱼和青鱼。
对1龄以上的草鱼危害最大。
全国各地均有流行,发病季节为6——9月,当年的鱼为7——9月,水温18℃以上开始流行,25——30℃时达到高峰。
【防治方法】(1)彻底清塘消毒,鱼种放养前要消毒。
(2)养殖期间保持水质清新,投饵要适宜,且不投喂腐败变质的饵料。
(3)发病季节,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和投喂药饵以预防此病的发生。
(4)全池泼洒含氯消毒剂,漂白粉漂白粉(含有效氯30﹪左右),浓度为1㎎/㎏;或泼洒漂粉精(含有效氯60﹪左右),浓度为0.3——0.5㎎/㎏;或三氯异氰酸尿(含有效氯80﹪左右),浓度为0.3——0.5㎎/㎏;或二氯异氰酸钠(含有效氯60﹪左右),浓度为0.5㎎/㎏。
(5)每千克鱼每天用大蒜5g、食盐2g,将大蒜去皮捣烂后拌饵投喂,连喂3天。
(6)用土霉素拌饵投喂,每千克鱼每天100㎎,连喂7——10天。
(7)复方新诺明按每千克饲料添加1——1.5拌饵投喂,连喂3——5天。
打印病【病原】点状气单胞菌点状亚种。
【症状及病理变化】在发病鱼体的两侧,出现圆形或椭圆的红斑,以后逐渐扩大,形似在鱼体上盖上了红色的印章,因而称之为打印病。
病灶处的皮肤出血发炎,随着病情的发展,皮肤坏死溃烂,露出真皮和肌肉,边缘仍有红色的轮廓。
严重时肌肉腐烂,直至露出骨骼和内脏。
【流行情况】主要危害鲢、鳙、从鱼种到成鱼军受其害。
全国各地均有流行,单死亡率底,病情较严重的池塘发病率可达80%以上,一般不会出现大批死亡,单可陆续死亡,影响其生长和性腺发育,夏秋两季较为流行。
【防治方法】(1)全池泼洒含氯消毒剂,用量见烂鳃病。
(2)亲鱼患病可以涂抹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涂抹金霉素或四环素药膏。
(3)注射硫酸链霉素,每千克注射10—20mg。
细菌性肾病【病原】鲑亚科肾形杆菌【症状及病理变化】感染细菌性肾病时,可能仅有少数几尾或25%—50%的鱼出现外部症状,表现为精神不振,游动无力,离群,靠边,体色变浅。
常伴有肛门、鳍条基部出血,烂尾、烂鳍及鳞片脱落现象。
鱼腹部膨大,腹腔积水,有贫血现象。
眼球周围出血,部分失明,双侧或单侧眼球突出,将突出的眼球摘下通常会看到有肉芽组织。
全瞎或部分眼瞎的鱼表现营养不良,皮肤出血,可发展成溃疡病灶。
肌肉中形成肉眼可见的结节,这些结节破溃后,释放病原菌至养殖水环境中感染健康鱼。
内脏器官最突出的变化是形成肉芽肿性结节,肾是主要的靶器官,肾显著肿大,形成白色的小结节。
肝、心、脾也可见直径为2——3㎜灰白色结节。
显微镜下,这种结节是由吞噬了不同数量的细菌的巨噬细胞组成的肉芽肿。
结节内可见组织坏死,细胞崩解,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和许多革兰氏阳性双杆菌。
【流行情况】细菌性肾病主要发生于欧洲。
此病仅发现于鲑鳟科鱼类,已在大多数养鲑国家发现。
可能所有人工饲养的鲑鱼品种都对细菌性肾病易感。
水温在4—20℃均能发病,常在7—18℃发病,在18℃以上死亡率降低。
水温在12.2℃时,从感染到死亡约1个月,在6.7℃时约需2个月。
该菌可通过3种方式传播:①感染的鱼卵垂直传播细菌存在于感染雌亲鱼的卵子中,位于蛋黄内。
②通过饵料和带菌的水体接触传播。
③鱼之间的水平传播,可通过消化道、皮肤伤口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