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吊训练原理和方法讲义
悬吊康复训练系统PPT课件
骨伤科方面的问题
韧带
反复受伤
本体感觉 缺失
关节不稳
功能障碍
神经肌肉 控制
▪ 关节稳定 ▪ 关节稳定系统 ▪ 核心稳定的重要性 ▪ 关节稳定的因素 形态的稳定 力量的稳定
关节稳定系统 (Panjabi 1992 )
▪ 三个次系统同时相互作用以维持脊柱稳定, 方能完成脊柱所担任之功能。
▪ 脊柱稳定系统必须适应身体姿势和静态与 动态受力改变的瞬间变化,达成瞬间系统
关节炎 骨质增生等 稳定性下降
主动次系统
肌肉的主动收缩(代偿 增加关节稳定性
失代偿)
关节稳定系统 (Panjabi 1992 )
▪ 主动的肌肉次系统的退步或丧失
控制次系统(神经)
指令
变稳
信号
被动次系统
稳定性增 加
主动次系统
▪ 骨质增生 骨刺
活动性降 低
关节稳定系统 (Panjabi 1992 )
1 疼痛与肿胀 仪器治疗(经皮神经电刺激)徒手治疗 (推拿按摩 关节松动术)活动治疗
2 关节活动度(ROM)降低 徒手治疗(推拿按摩 关节松动术) 活动治疗(主动运动)
3 肌力(Strength)降低 活动治疗 4 耐力不足 5 日常生活(ADL)
骨关节伤病的治疗原则(模式)
▪ 患者的动机 参与治疗 医患关系 ▪ 传统的治疗 关节松动术 推拿按摩 ▪ 关节活动的运动 ▪ 感觉整合的运动 ▪ 关节稳定性的运动 ▪ 力量的训练 ▪ 耐力的训练
达到
最佳功能的恢复
物理治疗的治疗方式的演变
▪ 50年代—70年代 70年代—90年代 90年代--Now
仪器治疗 运动治疗 仪器治疗 运动治疗
徒手治疗
徒手治疗
悬吊训练set剖析12精品PPT课件
悬吊训练应用于儿童康复的优点
悬吊训练系统既可以充分调动儿童主动参与的兴趣,又 能达到在嬉戏中训练,在训练中嬉戏的目的。最大刺激其各 种感觉器官,调动及训练其深部感觉的综合协调能力,增强 其神经、肌肉反馈和肌肉力量的目的。
利用这个系统,治疗师可以让孩子们在主动的运动过程 中完成各项治疗计划,根据每个孩子的功能水平设计不同的 治疗内容,完全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使孩子们进步很快,可以 集神经发育疗法、感觉统合训练、引导教育于一体,对肌张 力的缓解、肌力的增强、平衡协调性的提高都能在孩子们的 主动运运动、但负荷量根据各自水平调整的人员组织 起来,或者是将做不同运动的各个级别的人员组织起来,能 将正面因素(主观能动性、应对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的 作用最大发挥出来。
十一、家庭运动
在S-E-T观念中,非常强调家庭运动以及治疗师长期随访观 察的重要性,恢复功能需要较长时间,要鼓励患儿自己进行 运动。
悬吊训练在小儿康复中的应用
目录
一、悬吊训练系统简介 二、悬吊训练系统的特点 三、悬吊训练治疗原理 四、悬吊训练应用于儿童康复的优点 五、悬吊训练的基本要素 六、悬吊训练系统的适应症与适用范围 七、训练装置使用方法与作用 八、小结
悬吊训练系统简介
S-E-T (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是悬 吊训练系统的英文缩写。在90年代初期,由 康复医生和PT师与其他国家的康复工作者共 同提出了悬吊运动治疗的理念与原则,1999 年正式提出S-E-T概念用于骨骼肌器官的疾病 的主动治疗和运动中,自2000年以来已扩展 到伤后康复训练和运动员体能训练。
九、渐进式阶梯运动的分级
根据S-E-T的概念,运动训练应遵循一个渐进式的开链运动 及闭链运动阶梯系统。当处于最低水平时,患儿一般在吊带 的帮助下(减少重力影响)降低运动等级;当处于渐进式阶 梯系统中最高水平时,通常由高力矩的闭链运动完成训练。 悬吊训练的难度分级有4级,每级训练难度可以按照运动者 的水平进行调整,调整的因素包括运动平面、运动范围、身 体位置、运动速度、运动控制能力、持续时间和运动频率等。
悬吊治疗技术PPT课件
关节受到轻微压力
SP (吊
运动轨迹为凸面
运动过程中阻力不断下降
SP
回到起始位的运动阻力不
断增加
运动过程中关节承受压力
运动范围较轴向悬吊增加
H
悬吊点-尾端悬吊
运动轨迹为凹面
SP
倾斜的运动轨迹决定运动 为复合运动
SP H
悬吊点-中立位悬吊
运动轨迹为凹面
运动过程中阻力不
断增加
SP SP
回到起始位置的运 动阻力不断下降
关节既不受压亦无 减压
H
负荷的调整
增加力矩:支点的调整和负荷的增加 增加时间: 改变支撑面的稳定性: 改变动作的对称性: 增加额外的动作:
支点固定:
指非悬吊端支撑点 固定(地面、或器 械).
支点不固定:
指非悬吊端支撑点 不固定(气垫、瑞 士球、实心球等).
悬吊训练动作分类
静态:人体在 悬吊动作过程 中身体要求保 持静态平衡.
动态:人体在 悬吊动作过程 中身体某些环 节要求完成规 定动作.
仰卧分腿
悬吊点-轴向悬吊
运动轨迹为水平面
悬吊训练系统-治疗系统
肌肉放松技术 关节松动技术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 关节稳定性训练 肌肉力量训练技术 其他技术
悬吊训练动作分类
悬吊训练分类
开链
支点固定 支点不固定
静态
动态 静态
动态
闭链
支点固定 支点不固定
静态
动态 静态
动态
悬吊训练分类
悬吊训练动作分类
开链运动:
指肢体远端不 负荷或负荷小 部分体重,肢 体远端可以自 由移动,重点 是局部肌肉训 练.
悬吊系统康复核心训练方法
悬吊系统康复核心训练方法
悬吊系统康复核心训练方法是一种集运动感觉与协调性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训练系统。
以下是其训练方法:
1. 患儿取坐位或站立位于海盗船上,治疗师通过晃动海盗船,为患儿创造动态、不稳定环境,同时引导患儿进行击掌、握手或传递物品等活动。
2. 患儿仰卧于悬吊带上,悬吊带置于髋部,双上肢扶于花生球上,引导患儿主动进行躯体前后摆动训练并进行主动控制,并维持数秒。
3. 在输入感觉刺激的同时,给患儿分配一定量的任务,比如跪位与秋千上进行搭积木活动等。
4. 团体活动:可以多人小组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改善患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如轮流进行蹲起活动或物品传递活动。
此外,这种训练方法主要通过增强核心力量和核心稳定性来提高体能水平及运动能力,其突出运动-感觉综合训练,强调在不稳定状态下进行开、闭链运动以达到对感觉运动器官的最佳诱发效果(神经-肌肉激活),加强核心稳定和控制、协调,不稳定状态下的力量训练更加突出肌肉的收缩和放松,身体平衡与不平衡的快速转化,可有效提高神经肌肉的能力、神经肌肉-本体感受性功能。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详细的信息,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康复理疗专家。
康复悬吊知识点总结
康复悬吊知识点总结康复悬吊的原理是利用重力辅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
在悬挂的状态下,患者可以进行各种运动训练,如走路、踢腿、做深蹲等。
由于身体重量被减轻了,患者可以更轻松地进行运动训练,从而加快康复速度。
另外,在悬挂的状态下,患者往往可以更好地感受自己的身体姿势和动作,有利于改善姿势控制和平衡能力。
康复悬吊的装置通常由悬吊系统和支撑系统两部分组成。
悬吊系统包括悬吊绳索、吊具和升降装置,用于将患者悬挂在空中并调整悬挂高度。
支撑系统包括身体支撑带、腰围、腿固定带等,用于固定患者的身体,保证其安全稳定地进行训练。
此外,为了满足不同患者的康复需求,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悬吊装置,如步态训练器、上肢训练器、踏步训练器等。
康复悬吊的训练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康复目标进行个性化设计。
一般来说,康复悬吊训练可以分为静态悬吊和动态悬吊两种。
静态悬吊是指患者在悬挂状态下进行固定姿势训练,如站立、踢腿、腰部训练等。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姿势控制和平衡能力,增强肌肉力量。
动态悬吊是指患者在悬挂状态下进行动作训练,如走路、跑步、踏步等。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步态功能,提高运动协调性。
康复悬吊训练的注意事项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训练强度和训练频率。
患者的身体状况是制定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针对不同的病情和康复目标,需要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和强度。
训练强度和训练频率应该由专业的康复医生或康复治疗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以免造成过度疲劳或不适。
另外,悬吊训练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患者的安全,确保其在悬挂状态下不会发生意外。
康复悬吊训练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患者的积极配合和专业团队的指导。
患者需要在康复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按照训练计划完成每次训练任务。
专业的康复团队需要具备丰富的康复经验和专业的康复知识,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康复目标设计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并严格监控训练效果,随时调整训练计划。
悬吊训练原理与方法
悬吊训练原理
悬吊训练的负荷一般以克服自身体重和
轻负重为主,注重练习动作的规范性和准确 程度.运动员在多次重复的对肌肉紧张度的 控制以及对多块肌肉不同紧张度的调节中 形成神经对肌肉的准确支配能力.悬吊训练 通过强化躯干肌肉、强化非主导侧肢体运 动能力等手段提高身体在高速运动中的平 衡、控制能力,加强力量在运动链上的传导.
12.家 庭运动
在 SET 观念中,非常强调家庭运动以及治疗师长 期随访观察的重要性.许多患者有肌力下降、肌肉 耐力降低、心血管功能减退,部分患者还有感觉运 动功能的控制失调等.临床经验表明,恢复这些功 能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通常比完成处方开出的 治疗次数所需要的时间长得多.治疗师通过鼓励患 者自己进行运动并逐渐过渡到让患者为自己的健 康负起责任,以达到持久提高疗效的目的.临床经 验和最新研究均表明,长期、稳定的运动训练能持 久地减少肌肉骨骼疾病复发的风险.
悬吊训练法定义
悬吊训练法在体育界将其定义为:用绳 索把人体一定部位悬吊起来,或用橡胶平 衡垫,瑞士球等,使其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下 进行体能训练来激发人体躯干肌肉紧张 而产生训练效果的方法.在医学界S-E-T是 以持久改善肌肉骨骼疾病为目的,应用主 动治疗和训练的一个总的概念集合,该疗 法以主动训练和康复治疗作为关键要素, 包括诊断及治疗两大系统.
SET的基本要素
在对 稳 定 肌进行训练时,要强调开始应采取低负 荷(为最大收缩阻力的30%-40%)的等长收缩训练, 随后逐渐延长训练时间但不增加负荷量.已有研究 发现,对腰背痛患者进行腹横肌低负荷训练具有显 著疗效.在躯干或四肢突然运动的情况下,机体会 以“前反馈”机制尽量稳定腰椎.“局部的稳定肌” 接收到传出信号并在“整体肌”兴奋之前收缩.参 与这种“前反馈”机制的肌肉包括:腹横肌、隔肌、 骨盆底肌肉及颈肌等’,.已有文献表明,慢性背痛 患者存在腹横肌“前反馈”机制的缺失.在 身体 处 于过度用力的情况下,就会启动张力肌和相位 肌以保持稳定,所以训练这两者的重要性已显而易 见.而在其它情况下则只强调“局部稳定肌”的低 负荷训练.
悬吊技术(52页)
第一节 概述
3.弹力带
• 弹力带可以作为额外提供的助力,也可作为运动的阻力。 根据所选弹力绳使用时拉伸的程度,可以给肢体提供大小 不同的助力。也可提供大小不同的阻力
4.软垫或健身球
• 软垫或健身球可以为人体提供不稳定支撑面,增加训练的 不稳定性,使训练难度增加
第一节 概述
五、悬吊训练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概述
Located in the surface of back
• 梭状
Fusiform
• 快肌为主
Fast muscle as the main
• 爆发性活动时激活
Activation when explosive activities
• 优先募集
Preferential recruitment
• 缩短和紧张
Shorten and tension
• 在大于40%MVC条件下激活
Activ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ore than 40% MVC
第一节 概述
3.基本知识
(6)整体运动肌与局部稳定肌
"Global" muscles
•腹直肌
Rectus abdominis
• 腹内外斜肌
•腹横肌
Transversus abdominis
•多裂肌
Multifidus
•腰大肌
Musculi psoas major
The Pelvic floor
腰椎的稳定机制
Stable mechanism of lumbar spine
第一节 概述
二、诊断系统
第一节 概述
SET包括诊断和治疗两大系统 • 诊断系统
胸部悬吊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胸部悬吊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胸部悬吊原理是一种通过悬吊装置来改变胸部形状和位置的技术。
它基于人体胸部结构和力学原理,通过适当的悬吊方式,使胸部得到适度的支撑和提升,从而达到塑造胸部的效果。
胸部悬吊原理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美容和健身领域。
在美容方面,通过胸部悬吊可以改善胸部下垂和松弛的问题,使胸部恢复紧实和挺拔的状态。
在健身方面,胸部悬吊可以增强胸肌的力量和紧致度,促进身体的平衡和姿势的改善。
胸部悬吊原理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它可以改善胸部的外观,使胸部线条更加优美,增加胸部的协调性和美观度。
其次,胸部悬吊还可以通过对乳房周围肌肉的刺激和锻炼,增强乳房的支撑力和紧实度,减少乳房下垂的概率。
总之,胸部悬吊原理是一种有效的技术,可以改善胸部的形状和位置,使之更加挺拔和紧实。
它在美容和健身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并且具有较好的效果和可塑性。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胸部悬吊原理有望实现更加精确和个性化的应用,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美容和健身效果。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具体结构如下:1. 引言1.1 概述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胸部悬吊原理的背景和重要性,以及本篇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1.2 文章结构在本节中,我们将对整篇文章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以让读者对文章的组织和内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1.3 目的在本节中,我们将阐述本文撰写的目的,即通过分析胸部悬吊原理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总结其重要性,并展望其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2. 正文2.1 胸部悬吊原理的基本概念在正文的第二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胸部悬吊原理的基本概念,并解释其涉及的相关知识和原理。
我们将探讨胸部悬吊的定义、悬吊器械的构成和使用方法等内容。
同时,我们将从解剖学和生理学的角度,对胸部悬吊的作用进行分析。
2.2 胸部悬吊原理的作用在本节中,我们将研究胸部悬吊原理的作用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我们将深入探讨胸部悬吊对胸部肌肉的锻炼效果、改善呼吸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维持身体姿势等方面的作用,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论述。
《悬吊训练》课件
改善身体姿势
通过锻炼核心肌肉,悬吊训练有助于 改善身体姿势,减轻因不良姿势引起 的肌肉酸痛和疲劳。
促进身体平衡
核心肌肉群的锻炼有助于提高身体的 平衡感和稳定性,减少运动中的损伤 风险。
改善协调性和灵活性
悬吊训练中的动态和静态动作有助于 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增强身 体的反应能力。
悬吊训练的评估方法
悬吊训练通过不稳定支撑 面来激活深层肌肉,提高 核心稳定性,从而改善姿 势控制和平衡能力。
神经肌肉控制
通过动态或静态的悬吊练 习,可以刺激神经肌肉系 统,提高肌肉力量、耐力 和协调性。
功能性训练
悬吊训练强调在非稳定状 态下进行多关节、多肌群 参与的动作,有助于提高 身体功能性。
悬吊训练的特点
多样性
01
02
03
04
确定训练目标
明确悬吊训练的目的,例如增 强核心肌群、提高平衡能力等
。
选择合适的器械
根据训练目标和个体情况,选 择适合的悬吊器械,如TRX悬
挂训练系统等。
环境评估
确保训练环境安全,无障碍物 ,地面平整且具备足够的支撑
。
穿着要求
穿着舒适的运动服装和鞋子, 确保身体不受束缚。
悬吊训练的具体方法
3. 个性化定制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健身需求的多样 化,未来悬吊训练将更加注重个性 化定制,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和特 点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
谢谢观看
05
悬吊训练的实际应用案 例
悬吊训练在体育领域的应用案例
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通过悬吊训练,篮球运动员可以加强核心力量、提高平衡能力, 增强在比赛中的对抗能力和投篮稳定性。
滑雪运动员的技能训练
滑雪运动员可以使用悬吊训练来模拟滑雪动作,提高身体控制和协 调能力,增强在高速滑行中的稳定性。
儿童悬吊训练(有图)介绍
JANLEN悬吊训练康复疗法应用于儿童康复1 悬吊训练系统S-E-T (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是悬吊训练系统的英文缩写。
在90年代初期,由康复医生和PT师与其他国家的康复工作者共同提出了悬吊运动治疗的理念与原则,1999年正式提出S-E-T概念用于骨骼肌器官的疾病的主动治疗和运动中,2000年以来已扩展到伤后康复训练和运动员体能训练。
其已有14年的经验,其来源于大量的临床实践与总结,在骨关节疾病、慢性疲劳损伤的防治和神经肌肉反馈重建等运动康复领域均有大量的科学研究与治疗案例。
它是一项重大的创新。
S-E-T悬吊训练技术应用与儿童康复,就是将患儿身体的一部分悬吊在固定的绳索上,通过主动干预技术早期激发神经网络建立正确控制功能区,恢复平衡功能,协调能力、控制能力、支配能力,来渐进地解决大脑控制失常所产生的不正常用力和异常姿势。
通过悬吊的无重和不稳定的锻炼机制来降低肌张力,缓解全身痉挛状态,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达到中枢神经系统的通路重建功能。
简而言之,就是它可以提供感觉运动控制能力、增强稳定性、锻炼肌力。
悬吊训练是以持久改善肌肉骨骼疾病为目的,应用主动治疗和训练的一个总的概念集合,该疗法以主动训练和康复治疗作为关键要素,它包括了诊断、治疗和在处方系统支持下对患儿进行规范指导锻炼等内容,它强调在不稳定的条件下能够唤醒和调动机体潜在的机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诊断是指通过逐渐增加开链和闭链运动的负荷来进行肌肉耐力测定,并结合肌肉骨骼疾病的常规检查;治疗包括肌肉放松、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牵引、训练稳定肌肉系统、感觉运动协调训练、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活动肌动力训练、健体运动、小组训练、伴有长期随访的个体化家庭训练以及用来制定和修改运动计划的计算机软件等。
悬吊技术和传统的训练是有一些不同的,归纳起来大概有三个方面,一个就是悬吊训练它有很好的依从性,这种依从性主要表现在它是一种成熟、规范的治疗技术,安全、舒适,是“无痛性治疗”,不会给孩子带来痛苦,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第二个它具有娱乐性,这种娱乐性可以很多孩子在一起训练,具有一种在玩耍过程中就把训练的过程和训练的科目实现,第三个它有很好的互动性,这种互动性除了我们的治疗师要积极的对孩子进行一些训练和参与之外,家长也是最大的参与者,因此,悬吊技术与传统的训练技术相比较,它的训练效果在单位时间内是比较好的,可以增强医患信心。
悬吊技术的临床应
轴向悬吊
运动轨迹为水平面;
各向活动均无重力参与; 仅在较大范围的运动,肢 体做升降运动时重力参与。
关节受到轻微压力(取决 于绳子的长度)。
19
尾端悬吊
- 运动轨迹为凹面; - 运动过程阻力不断增加; - 回到起始位的运动阻力 不断下降; - 运动过程中关节被动减 压; - 运动范围较轴向悬吊减 小。
55
对患者的指导: 上身下压使腹肌收缩
56
对患者的指导: 上身下压且扭转使腹内外斜肌收缩
57
仰卧位背部牵伸训练
起始体位 患者仰卧 髋关节轴向悬吊 吊带系于踝部 拉高绳子使骨盆离开床面 对患者的指导: 尽量放松下背部
58
下肢的开链训练
髋关节外展/内收运动训练 髋关节屈曲/伸展运动训练 膝关节屈曲/伸展运动训练 髋关节伸展力量训练 髋关节内收力量训练 膝关节伸展力量训练
37
对患者的指导 头缓慢侧移,完成颈部侧屈 可行主动训练也可由治疗师辅助被动练习
38
颈部旋转训练
起始体位 患者仰卧 头枕于中分带 绳夹夹住两绳 调节中分带高度至患者感 觉舒适
39
对患者的指导 头部缓慢转向一侧 可行主动训练也可由治疗师辅助被动练习
40
颈部屈曲/伸展训练
起始体位 患者侧卧 头枕于中分带 绳夹夹住两绳 调节中分带高度至患者感 觉舒适
59
髋关节外展/内收运动训练
起始体位 患者仰卧位 双臂抱胸 髋关节轴向悬吊 吊带固定踝,窄带置于膝 部 拉高绳索使腿微微高于水 平面
60
对患者的指导: 髋关节行外展/内收训练 可行主动训练也可由治疗师辅助被动练习
61
屈膝抬腿是牵拉髋关节的适宜体位
62
髋关节屈曲/伸展运动训练
【康复训练】流行的康复疗法:悬吊训练
【康复训练】流行的康复疗法:悬吊训练悬吊训练(SET),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力量训练、肌肉功能性康复方法!不仅应用在体育领域,而且也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界!悬吊运动训练是一种运动感觉的综合训练系统,是基于现代康复理论最新成果的训练技术。
北京体育大学已经引入了该训练设备,国内体育科学与医学界对SET也颇为重视。
SET包括诊断和治疗系统,强调在不平稳状态下进行闭链运动以达到对感觉运动器官的最佳诱发效果。
SET可加强患者中央躯干、骨盆和髋部深层肌肉力量,这种在不稳定状态下进行的力量训练能够激发躯干肌肉和身体各大肌群之间的神经肌肉协调收缩能力,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
悬吊训练通过强化躯干肌肉及非主导侧肢体的运动能力,加强神经和肌群之间的反馈、统合功能来提高身体在运动中的平衡、控制能力和稳定状态。
一般在悬吊器械上进行训练,也常用到海绵橡胶垫、平衡板以及充气的橡胶垫枕等以增加支撑点的不稳定性来激发神经肌肉的协调功能。
悬吊训练的定义及康复原理悬吊训练是一种让身体处在高度不稳定状态下进行各种力量练习,通过增强核心力量和核心稳定性来提高体能水平及运动能力的训练方法。
由挪威的物理治疗师和医生与世界各国的同行共同开发而成,是一种全新的主动治疗和训练方法。
悬吊训练主要解决这三大问题:一、感觉运动控制;二、稳定性(协调);三、肌力问题。
悬吊运动训练突出了运动感觉综合训练,强调在不平稳状态下进行闭链运动以达到对感觉运动器官的最佳诱发效果。
SET可加强中央躯干、骨盆和髋部深层肌肉力量,这种在不稳定状态下进行的力量训练能够激发躯干肌肉和身体各大肌群之间的神经肌肉协调收缩能力,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
悬吊训练通过强化躯干肌肉及非主导侧肢体的运动能力,加强神经和肌群之间的反馈、统合功能来提高身体在运动中的平衡、控制能力和稳定状态。
一般在悬吊器械上进行训练,也常用到海绵橡胶垫、平衡板以及充气的橡胶垫枕等以增加支撑点的不稳定性来激发神经肌肉的协调功能。
悬吊(TRX)训练方法大全
悬吊(TRX)训练⽅法⼤全悬吊训练(TRX) TRX是total resistance exercise的缩写,即“全⾝阻抗⼒锻炼”。
我们也叫它悬吊训练,和RED CORD、RIP 60同属于⼀系列产品,属于全能训练⼯具。
TRX源⾃美军体能训练,可⽤于体能训练、伸展训练、⼒量训练、康复训练和各项运动专项训练。
它利⽤⼈体重⼒学和⽣物⼒学的原理,通过悬挂的⽅式和有效的⾝体倾斜⾓度,把⼒量平均地集中在⾝体不同的部位,从⽽起到锻炼⾝体的作⽤。
它重量轻、结构简单、牢固耐⽤,在任何场所都可以找到练习的⽅式;特别适合办公室⼈员纠正不良体型姿势,放松颈椎和腰椎。
如果你经常出差,⾝边⼜没有像样的健⾝房,那么你只要在旅⾏时带上它,就可以起到⾮常好的训练效果;除⾮你根本就不想练,任由⾃⼰的体重增长和体能下降。
⾃⼰选吧,主动权都在你⼿⾥。
TRX训练⽅法倾斜45°扩胸悬吊训练练习训练⽬的:胸部肌⾁强化,提⾼腰腹部的耐久⼒。
这是具有整体性效果的训练动作,它能够起到俯卧撑和龙门架夹胸的效果;同时可以极⼤地提⾼核⼼肌群和⾝体⼩肌群的协调能⼒。
⾸先,把带⼦的⼀端固定好,双⼿握住下垂的把⼿;⾝体向前倾斜,⾯朝地⾯,与地⾯呈45°,感觉像在做吊环,这样可以有效地作⽤在胸部;同时收紧腰腹部,不要塌腰,开始做类似俯卧撑或是龙门架夹胸的动作直⾄⼒竭,尽量控制⾝体不过多晃动。
倾斜45°上拉练习悬吊(TRX)训练⽅法⼤全训练⽬的:背部肌⾁强化,提⾼腰腹部耐久⼒。
这个动作类似于坐姿划船,但它是在⼈体站姿状态,⾝体向后倾斜45°时完成的动作。
在动作中,要求⾝体始终保持挺直,像⼀把利剑⼀样斜插在地⾯上,然后以脚为圆⼼,上下移动。
⾸先,把带⼦的⼀端固定好;双⼿握住下垂的把⼿,掌⼼相对;⾝体向后倾斜,背部朝地⾯,与地⾯呈45°;这样⼒就能有效地通过⼿臂直达背部,你会感到背部有明显的伸拉感;同时,挺胸、腰背部收紧,利⽤背部和⼿臂的⼒量把⾝体向上拉起来,直⾄肘关节夹紧⾝体、后背收紧为⽌;在这个位置停留2~3秒,慢慢回到开始位置,如此重复到⼒竭为⼀组。
《悬吊训练set》PPT课件
感觉运动控制能力对维持正常水平的运动功能非常重要,悬吊训 练强调在不稳定的地面上进行闭链运动是为了达到对感觉运动器 官的最佳诱发效果。
精选课件
9
七、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
S-E-T既使用开链运动,也使用闭链运动。
开链运动是指肢体远端不固定且不承受身体重量所进行的运动 (远端肢体在固定的近端肢体基础上移动),使原动肌和协同肌 兴奋,但拮抗肌不同时收缩。开链运动是在悬吊系统上做肌肉放 松运动以及使用外来的重量和滑轮系统进行肌力训练。
九、渐进式阶梯运动的分级
根据S-E-T的概念,运动训练应遵循一个渐进式的开链运动 及闭链运动阶梯系统。当处于最低水平时,患儿一般在吊带 的帮助下(减少重力影响)降低运动等级;当处于渐进式阶 梯系统中最高水平时,通常由高力矩的闭链运动完成训练。 悬吊训练的难度分级有4级,每级训练难度可以按照运动者 的水平进行调整,调整的因素包括运动平面、运动范围、身 体位置、运动速度、运动控制能力、持续时间和运动频率等。
精选课件
11
十、小组训练
指将进行相同运动、但负荷量根据各自水平调整的人员组织 起来,或者是将做不同运动的各个级别的人员组织起来,能 将正面因素(主观能动性、应对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的 作用最大发挥出来。
十一、家庭运动
在S-E-T观念中,非常强调家庭运动以及治疗师长期随访观 察的重要性,恢复功能需要较长时间,要鼓励患儿自己进行 运动。
精选课件
3
悬吊训练系统的特点
通过悬吊训练技术在不稳定的条件增强局部 稳定肌的稳定性,防止痉挛的产生,在开链 和闭链的训练增强本体感觉加强内反馈和外 反馈,在减重、失重、自重等的过程中准确 进行力量协调性的训练。
精选课件
SET悬吊训练图解
添加标题
SET悬吊训练可以应用于各种 康复领域,如神经系统疾病、 肌肉骨骼疾病等,对于患者的 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添加标题
SET悬吊训练具有简单易行、 安全可靠、效果显著等特点,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康复训练方 法。
SET悬吊训练的起源和原理
起源:SET悬吊训练起 源于荷兰,最初用于康 复治疗领域,帮助运动 员恢复肌肉力量和平衡 能力。
健身房或健身 工作室可以提 供SET悬吊训 练的课程或私 人训练服务, 满足不同客户
的需求。
SET悬吊训练 可以帮助健身 爱好者更好地 进行其他健身 运动,提高运 动表现和效果。
在康复和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SET悬吊训练在康 复和损伤治疗中应 用广泛,可以帮助 患者恢复肌肉力量 和关节稳定性。
SET悬吊训练可以 用于治疗各种运动 损伤,如肌肉拉伤、 韧带撕裂解不同动作的难 度和要求,以便 更好地选择。
考虑动作的多样 性和全面性,选 择能够锻炼全身 不同肌群的动作, 提高训练效果。
注意动作的正确 性和规范性,避 免因错误的动作 导致不必要的伤 害或训练效果不 佳。
如何保证SET悬吊训练的安全性?
正确的姿势:在进行SET悬吊训练时,保持正确的姿势非常重要,这有助于 减少受伤的风险。
性的人
适用器材: SET悬吊训练 器材,如悬吊 带、拉力器等
适用场景:可 以在家中或户 外进行,但需
要注意安全
适用方法:根 据个人需求和 身体状况,选 择合适的SET 悬吊训练动作, 进行有针对性
的练习
在健身房或健身工作室的应用
SET悬吊训练 可以作为辅助 训练手段,增 加肌肉力量和
耐力。
在健身工作室 中,SET悬吊 训练可以作为 功能性训练的 一部分,提高 身体的协调性 和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R=W*D
因为: R<<D
所以: F>>W
动作难度的控制: 通过调整重力臂长短而变化; 通过调整运动链内关节的多少而变化; 通过支点固定与不固定而变化.
SET的基本要素
1.开 放 式和闭锁式动力链运动的诊断系统
根据 SET概念开发出一个独立的诊断系统,用来诊断所谓 的“薄弱环节”(weak link).所谓薄弱环节,是指在某一个 动作中,当某块肌肉和其它肌肉一起工作时,由于该肌肉力 量太弱而不能发挥它应有的那部分作用.具体方法是让患 者进行渐进式闭链运动,在运动中逐渐增大负荷至患者不 能正确作出该运动或者感到疼痛为止.如果在负荷较低时 就发生上述情况或者左、右两侧的运动有明显差别时,就 表明被检者存在一处或多处“薄弱环节”,接着用开链运 动检测各肌肉以确定具体薄弱处.当用闭链运动进行检测 时,要求治疗师密切观察,因为机体会尽量让其它肌肉去代 偿“薄弱环节”.不过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关于测定该诊 断系统可重复性的研究报道.
悬吊训练原理
高水平运动员在体能训练中增加悬 吊手段,主要用于加强中央躯干部位 深层肌肉力量,这种在不稳定状态下 进行的力量训练能够激发躯干肌肉 和身体各大肌群之间的神经肌肉协 调收缩能力,从而提高在高度不稳定 状态(如高速运动中)的运动能力.
一套辅助人体实现各种主动运动的装置.
例如有研究证实,运动器官的慢性疾患往往与机体的生 理改变有关,如感觉运动控制能力失调及肌力下降等川, 其中患者最重要的病理改变包括:
SET的基本要素
4.牵 引 对于 背 部 牵引,可以通过悬吊装置将患者的双臂
悬挂起来,将双脚放在地上,慢慢屈膝并以手臂承受 体重,由此产生牵引的效果.对于仰卧姿势的牵引,则 可以用吊带包绕脚躁,将双下肢悬吊在空中,由此即 可将臀部从支撑面上抬起来.牵引同样可以在颈部、 肩部和舰关节处实施,但是在这些情况下,物理治疗 师应发挥重要作用.
悬吊训练法源于二战康复治疗.悬吊训练 最初用于骨科手术和骨骼、肌肉系统慢 性疾病康复,在挪威,自20世纪60年代以 来,吊带就已被用作治疗肩关节和髋关节 疾病.在九十年代初期,挪威的物理治疗师 和医生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他们促进 了悬吊运动治疗理念的进一步发展.在广 泛的生物力学研究的基础上,挪威康复工 作者创造性的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训练理 念与原则,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的临
SE T是 以 持久改善肌肉骨骼疾病为目的,应用 主动治疗和训练的一个总的概念集合,该疗法以 主动训练和康复治疗作为关键要素,包括诊断及 治疗两大系统.前者通过逐渐增加开链和闭链运 动的负荷来进行肌肉耐力测定,并结合肌肉骨骼 疾病的常规检查;后者包括肌肉放松、增加关节 活动范围、牵引、训练稳定肌肉系统、感觉运 动协调训练、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活动肌动 力训练、健体运动、小组训练、伴有长期随访 的个体化家庭训练以及用来制定和修改运动计 划的计算机软件等.
悬吊训练法定义
悬吊训练法在体育界将其定义为:用绳 索把人体一定部位悬吊起来,或用橡胶平 衡垫,瑞士球等,使其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下 进行体能训练来激发人体躯干肌肉紧张 而产生训练效果的方法.在医学界S-E-T是 以持久改善肌肉骨骼疾病为目的,应用主 动治疗和训练的一个总的概念集合,该疗 法以主动训练和康复治疗作为关键要素, 包括诊断及治疗两大系统.
SET的基本要素
2.肌 肉 放松 在 SE T 中,使肌肉放松的一个主要方法就
是通过悬吊装置使需要放松的身体部位置 于所希望的姿势,然后缓慢、轻柔地移动该 部分机体.这通常会使患者感到非常舒适, 该项操作在治疗前、后都可以应用.
SET的基本要素
3.增 加 关节活动度
慢 性 疾 病常导致肌肉和关节活动范围减 小.除了使用关节松动术和肌肉牵拉等物理 治疗外,还可通过悬吊系统让患者自己进行 增加关节活动度的练习.此时由于重力的影 响已基本消除,患者感到他们能有效控制运 动且受到全面保护,故能够使肌肉和关节逐 渐活动到最大范围,甚至能再进一步稍作牵 伸.
①对感觉及运动的控制能力下降; ②稳定肌的肌力及耐力降低; ③活动肌的肌力及耐力降低; ④肌萎缩; ⑤心血管系统功能减退等. 虽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这些改变与慢性化进程间的关
联性,但是有理由相信,它们在疾病的迁延过程中扮演着 重要角色.
悬吊训练原理
肌肉力矩=重力矩
悬吊训练原理和方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悬吊训练法的起源与定义
悬吊训练法是一种新兴的力量训练方法, 学者们对这一训练方法的命名到目前为 止还未达成共识,早期较多的学者把这 一训练法定名为“悬吊运动疗法”,后 来有的学者将其称为“吊索训练”或 “悬索训练”或“绳索训练”,更多的 学者将其称为“悬吊训练法”.
悬吊训练法的起源与定义
悬吊训练原理
悬吊训练的负荷一般以克服自身体重和
轻负重为主,注重练习动作的规范性和准确 程度.运动员在多次重复的对肌肉紧张度的 控制以及对多块肌肉不同紧张度的调节中 形成神经对肌肉的准确支配能力.悬吊训练 通过强化躯干肌肉、强化非主导侧肢体运 动能力等手段提高身体在高速运动中的平 衡、控制能力,加强力量在运动链上的传导.
悬吊训练法的起源
悬吊训练主要用于加强中央躯干部位深层 肌肉力量,专家推测这种在不稳定状态下进 行的力量训练能够激发躯干肌肉和身体各 大肌群之间的神经肌肉协调收缩能力,从而 提高在高度不稳定状态下(如高速运动中) 的运动能力.悬吊训练通过强化躯干肌肉、 强化非主导侧肢体运动能力等手段提高身 体在高速运动中的平衡、控制能力,加强力 量在运动链上的传导.定期进行悬吊训练也 可有效预防腰背部运动损伤.
悬吊训练法的起源与定义
床实践,发展出全新的悬吊运动治疗 (sling exercise therapy, S-E-T)的体 系,并于1999年正式提出S-E-T概念用于骨 骼肌器官的疾病的主动治疗和运动中,训 练器由挪威挪威红带公司研发,这项技术 已覆盖挪威90%的康复机构,且北欧及日 本、韩国目前都已开展,2000年以来已扩 展到伤后康复训练和运动员体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