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 专题三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教育目的

习题

一、填空

1.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活动之一,人类活动的意识性、目的性决定了教育活动的目的性。

2.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和个人对教育培养和形成怎样的人的要求,是他们对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设想。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怎样人的要求,与教育方针在提出主体、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3.教育目的一般表现为三个基本的层次:一是国家的教育目的;二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三是各种课程教学的目标。

4. 一般来看,确立教育目的具有两个最基本的依据,即社会依据和个体依据。

5. 确立教育目的的原则有信息完备原则、系统协调原则、民主参与原则和现实可行原则。

6. 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其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客观现实条件是中国的国情。

二、单选

1.教育活动最终是( A )自身的主体活动。无论教育者的教育目的多么合理或不合理,它都不过是外在的东西,受教育者的发展取决于他自身的追求和意向

A 受教育者

B 教育者

C 国家

D 学校

2.从教育目的的主辅性来看,可分为( D )。

A 外显的教育目的和内隐的教育目的

B教育的理想目的和现实目的

C 理论性教育目的和行动性教育目的

D主导性教育目的和辅助性教育目的

3. 在( A)中,美国明确要求在20世纪结束时实现“国家六大教育目标”,彻底改变中小学教育模式,从根本上提高全体美国人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A 《2000年的美国——一种教育战略》 B《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

C 《美国2061计划》

D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4. ( B)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的发展,教育目的应当根据人的本性之需来确定。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一般注重个人价值,注重人身心的和谐发展

A 社会本位论

B 个人本位论

C 文化本位论

D 人格本位论

三、辨析

1、教育目的是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

答:“教育目的是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这句话是对的。从教育目的产生的机制来看,教育目的是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既然教育目的以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为核心,那么,在回答这一问题之时,教育目的首先表现为一种主观的东西,它与教育价值密切相关,是教育目的的确定主体依据自身对教育的需要所提出的教育应该培养什

么样的人的问题。当然,基于主体需要对教育目的的回答又不完全是凭空的设想和梦想,而是要基于教育客观的活动及功能的展现。也就是说,从其提出主体来看,教育目的总是由人制定的,体现着人的主观意志。但就其确定的最终依据来看,都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除此之外,教育目的是一种指向未来、超越现实的人才培养方针,是国家和个人对教育培养和形成怎样的人的要求,还具有具有以下重要的特性:教育目的既具有时代性,又具有发展性;教育目的是社会性和个体性的对立统一;教育目的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

2、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

答:“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这句活是对的。这种目的观一般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需要的、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人。代表人物有柏拉图和涂尔干等。

国家学说和社会政治学说,在柏拉图的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的教育思想实际上主要是作为其国家学说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的。他提出,一个完美的理想的国家,必须由三部分人组成:哲学家、军人和劳动者(指农民和手工业者),而培养这些人并达到理想国的目的,主要通过教育来实施。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

养和选拔出统治国家的哲学家——最高统治者,他们是“深谋远虑的,真正有智慧的”;训练出勇于维持国家秩序和保卫国土的军人,使他们永远保持着“什么该怕,什么不该怕的信念”,“对内镇压不法之徒,对外抗虎狼般的入侵之敌”;也得训练出一大批安于生产,愿意供养统治者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使他们在“谁应当统治,谁应当被统治”的问题上,易于“达到意见一致”。可以说,柏拉图关于教育目的的认识,是与其社会政治思想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他那里,教育是社会政治的附庸。

涂尔干,这位教育社会学创始者,在他的学说中,是把教育与社会联系起来进行分析的,他的教育学说实际上是其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涂尔干看来,教育是一个社会事物,学校是社会的缩影,不同的社会环境造就了不同类型的教育,他说:“今天,我们难道看不到教育同样随着社会阶级的不同,甚至随着居住地点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吗?现在,城市教育就不同于乡村教育,资产阶级受到的教育也不同于工人受到的教育。”整个社会及特定的社会环境,决定着教育能够发挥怎样的功能,正是由于每个社会都具有适用于全社会的全体成员的规范,教育才使儿童产生:“(1)他所属的社会认为其每个成员不应该不具备的某些身心状况;(2)他所属的特定社群(社会等级、社会阶级、家庭、职业)认为其全体成员必须具备的某些身心状况。”基于这种认识,他认为,“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某些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

境的要求。”

四、简答

1.简要回答教育目的的性质。

答:教育目的是一种指向未来、超越现实的人才培养方针,是国家和个人对教育培养和形成怎样的人的要求,具有以下重要的特性。

(一)教育目的是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

从教育目的产生的机制来看,教育目的是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既然教育目的以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为核心,那么,在回答这一问题之时,教育目的首先表现为一种主观的东西,它与教育价值密切相关,是教育目的的确定主体依据自身对教育的需要所提出的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当然,基于主体需要对教育目的的回答又不完全是凭空的设想和梦想,而是要基于教育客观的活动及功能的展现。也就是说,从其提出主体来看,教育目的总是由人制定的,体现着人的主观意志。但就其确定的最终依据来看,都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教育目的既具有时代性,又具有发展性

从教育目的的演变和发展过程来看,一方面,教育目的总是某个时代的教育目的,受到它所处的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制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另一方面,教育目的又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三)教育目的是社会性和个体性的对立统一

从教育目的实现的条件来看,教育目的既要受到某个时代社会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