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军事思想

合集下载

军事理论—第二章

军事理论—第二章

(三)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1、 在“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原则下,把战争目的与作 战手段辩证地统一起来 2、坚持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3、力求实现歼灭战,坚持歼灭战为主,消耗战为辅。 4、采取恰当的作战形式,实行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相 结合,并适时改变作战形式。 在长期敌强我弱的战争环境下,主动地、灵活地、有计 划地执行——战略的、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中的战役战斗 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 战略防御中的战役战斗中的进攻战; 内线中的外线作战; 持久中的速决战。 变战略上内线持久的防御战为战役战斗上的外线速决的 进攻战。
二、军事思想的地位和作用
军事思想是各种军事理论、军事原则的 理论基础,对军队建设、作战行动和国防 建设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一)军事思想为认识军事问题提供基本观 点 (二)军事思想为进行军事预测提供思想方 法 (三)军事思想为从事各项军事实践活动提 供全局性指导
三、军事思想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军事思想的发展以新的生产力和新 的社会关系为前提 (二)军事思想的发展依赖于军事实践特别 是战争实践 (三)军事思想在激烈尖锐的相互对抗竞争 中发展 (四)军事思想在继承和借鉴优秀成果中发 展 (五)军事思想在与哲学思想的相互促进中 发展
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无产阶级战争观的新拓展 1.霸权主义是当代战争的根源 2.如果工作做得好,世界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3.提出了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 4.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强调人民战争要与时代发展的脚步相适应。 强调人民战争的内容要与现代军事斗争和国防建设 的任务相一致。 强调人民战争的形式要与现代战争的特点相吻合。 强调从事现代战争条件下人民战争的人必须具有很 高的素质。
第二节 毛泽东军事思想

201005201042第二章 军事思想

201005201042第二章 军事思想

二、军事思想的体系内容
(一)军事思想的特点 1、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军事思想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3、军事思想具有明显的继承性。
(二)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是军事哲学。包括战争观,军事问题的认识论 和方法论。 二是军事实践基本指导原则。包括战争指导的基 本方针和原则,军队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国 防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等。
三、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古代军事思想 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战争已开始 频繁发生,促使了奴隶主阶级军事思想的萌芽和 产生。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后,战争的规模、样 式、性质、作用等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战争具有 了鲜明的政治目的,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并有 了专门的军队组织和相应的军事制度,战争的规 模也越来越大。其主要代表作有《希腊波斯战争 史》(希罗多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 昔底德)、《军政》、《军志》、《周易》。
(三)对国防的理性认识—— (三)对国防的理性认识——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问题
例如国防历史研究、军事院校建设、武 装力量建设、战场建设、边防、海防、空 防、人防建设、战略物资准备、国防动员、 国防工业建设、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后 备力量建设、国防科技研究、国防教育、 国防建设与政治、经济、外交、周边环境 的关系等。
1、军事思想是各种军事理论、军事原则的理论 基础,对军队建设、作战行动和国防建设起着根 本性的作用。 2、军事思想为认识军事问题提供基本观点。 3、军事思想为进行军事预测提供思想方法。 4、军事思想为从事各项军事实践活动提供全局 性指导。
三、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古代军事思想 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战争已开始 频繁发生,促使了奴隶主阶级军事思想的萌芽和 产生。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后,战争的规模、样 式、性质、作用等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战争具有 了鲜明的政治目的,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并有 了专门的军队组织和相应的军事制度,战争的规 模也越来越大。其主要代表作有《希腊波斯战争 史》(希罗多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 昔底德)、《军政》、《军志》、《周易》。

第二讲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第二讲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 《吴子》概括出五种原因:争名、争利、 积恶、内乱、因饥。 • 《经法》概括为三条:“有为利者,有为 义者,有行忿者”。
• 2、在战争指导方面,提出决定战争胜负是 由政治、经济、军事、民心士气等诸因素 的综合作用,《孙子》把它们概括为道、 天、地、将、法“五事”。 • 《孙子》强调“庙算胜”,“先胜而后求 战”。《管子》强调“争强之国,必先争 谋、争形、争权”,
• 3、在治军上,强调以法治代替礼治。 • 《吴子》明确提出“兵不在众,以治为胜” • 《孙子》把“法”纳入治军的基本要素
• (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丰富发展(秦五 代) • 从公元前3世纪初至公元10世纪中叶,是中 国封建社会的上升发展时期。 • 1、以长治久安为目标的国防思想。 • 提出“民为邦本,本固邦安”,“文武并 兴,农战兼务”。 • “守则固,战则强”
• 1、在战争观方面,《孙子》“兵者,国之大事, 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观点成为 百世的警策。 • 《尉缭子》关于“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 文为里”的论述 • 儒家倡导义战,提出“仁者无敌”,“得道多助” •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 • 道家认为兵凶战危 • 纵横家主张用战争“并天下,凌万乘,屈敌国, 制海内”
• 2、综合分析战略要素,制定完整战略计划 的思想更明确。 • “远交近攻” • 楚汉战争中肖何向刘邦提出的“就国汉中, 还定三秦,以图天下”的方略, • 东汉邓禹向刘秀提出的“延揽英雄,务悦 民心,主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的“定 天下之策”
• 3、提出了经营巩固根据地的战略思想。 • 凭借“被山带河”、“四塞之国”的有利 条件 • “进是以胜敌,退是以坚守,故虽有困败 而终济大业”。(《三国志· 荀緒传》)
第二讲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武警昆明指挥学院军理教研室主任 古 佳 副教授

军事理论第二讲军事思想 ppt

军事理论第二讲军事思想 ppt

想。
• 作者认为,一个将领是否懂得用兵,不在于他 是否熟悉地形及其对战争的影响,而看他是否懂得 变通的道理,“将通于九(通多)变之利,知用兵 矣”。
课文学习
• 《行军》篇: • 主要论述了军队在不同地形条件下如何行军作 战、驻扎安营和观察判断敌情等问题。 • 作者从知地、知己、知彼三个方面,详细说明 了军队处于山地地形、处于江河水面及附近地形、 处于沼泽之地、处于平原地区的有关作战原则;列 举了相敌(观察敌人动向)及对敌情作出正确判断 的32种方法,同时还提出“兵非益多”的精兵思想, 提出了“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治军思想等。
课文学习
• ★★世界三大兵书: • 膑) • • 《战争论》 克劳塞维茨 《五轮书》 宫本武藏 《孙子兵法》 孙武(作者是孙武不是孙
课文学习
《孙子兵法》在国外的影响
• 海湾战争与孙子兵法:因为每一个美国海军陆战军官 的背囊里,都装有《孙子兵法》的英译本和一盘解释性的 录音带。
《孙子兵法》在日本: “兵学经典” 、“世界第一 兵书” 、“百世兵家之师” 、“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 武
课文学习

• • • •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 子兵书》、《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 《孙子兵法》现存13篇,约6000余字,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由《计》《作战》《谋攻》《形》《势》 《虚实》组成,侧重论述军事学的基础理论和战略问题。 第二部分由《军争》《九变》《行军》《地形》 《九地》组成,主要探讨战术问题。 第三部分由《火攻》《用间》组成
学习军事理论的要求
•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大纲》要求,军 事课包括以下两部分: • • 1、军事理论教学——不少于36学时,两个学分。 2、集中军事训练——不少于14天,两个学分。

军事理论第二讲军事思想 ppt教材

军事理论第二讲军事思想 ppt教材

略地理环境,实行隐蔽、突然、快速的行动,因情
制敌去夺取胜利。
课文学习
• 《火攻》篇: • 系统论述了火攻的重要性,火攻的分类、条件
和方法。 • 其中,作者特别强调火攻是军事进攻的辅助手
段,要求将帅们必须熟练地加以运用。
课文学习
• 《用间》篇: • 论述用间活动在军事决策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基本方法和原则。 • 作者认为,情报的获得不能依靠类推比附、占
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也就是充分利用 假象来迷惑敌人,以利益来调动敌人,根据敌情、 地形和天气的变化,灵活地集中和分散兵力。
课文学习
• 《九变》篇: • 论述了各种特殊条件下灵活变通的作战指导思
想。 • 作者认为,一个将领是否懂得用兵,不在于他
是否熟悉地形及其对战争的影响,而看他是否懂得 变通的道理,“将通于九(通多)变之利,知用兵 矣”。

《五轮书》 宫本武藏
课文学习
《孙子兵法》在国外的影响
• 海湾战争与孙子兵法:因为每一个美国海军陆战军官的 背囊里,都装有《孙子兵法》的英译本和一盘解释性的录 音带。
• 《孙子兵法》在日本: “兵学经典” 、“世界第一兵 书” 、“百世兵家之师” 、“东方兵学的鼻祖”
• 德皇威廉二世: “早二十年读《孙子兵法》,就不至于 遭受亡国之痛苦了”。
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如何坚持“攻其所不守”、
“守其所不攻”的作战原则,在攻防作战中真正做
到避实击虚;如何在总体上处于敌众我寡的形势下,
力争做到局部上的以少胜多,具体说来就是要“形
人而我无形”,“我专而敌分”。
课文学习
• 《军争》篇: • 主要介绍了战争主动权的方法。 • 作者认为,争取战争主动权的基本原则是“兵

第2讲 军事思想

第2讲 军事思想
1
揭示战争本质 指导战争方法 阐明军队建设的理论原则
——— 谈新中国军事思想
第二讲
——— 谈新中国军事思想
教学提纲: 教学提纲: 一、军事思想概述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 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四、江泽民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 主要内容 五、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 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3
(一)什么是军事思想
概括说来,是邓小平1975年参加党中央 和中央军委领导工作以来,尤其粉碎“四人 帮”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依据马列 、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坚持解放思想、实 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当今世界战略形势、 新时期中国国情、现代战争特点和军队建设 的现状,进行深刻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对于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设所作的科学的理论概 括。它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尤其毛泽东建 军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新时期军队建设 规律的科学反映,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军队建 设和改革的根本依据和指导思想,是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14
3、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它是在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为一 个科学体系的。 个科学体系的。 1)、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1927.8“八 1)、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 :(1927.8“ 南昌起义——1935.1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 一”南昌起义——1935.1遵义会议) 2)、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的建立(1935.1遵 2)、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的建立(1935.1遵 义会议——1945.8抗日战争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 义会议——1945.8抗日战争胜利) 3)、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抗日战争 3)、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胜利后人民解放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以及建国以来 解放战争、 胜利后人民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以及建国以来 的和平建设时期) 的和平建设时期)

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教程第二章 军 事 思 想

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教程第二章   军 事 思 想

从19世纪后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 束,是资产阶级军事思想丰富和发展的 时期。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 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许多新技术应用于 军事。
新技术的运用必然导致作战理论和作 战原则的重大变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 产阶级军事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战争观和方法论
1.无产阶级的战争观
(1)精辟地概述了战争的根源、实质和 形式。 (2)科学完整地阐述了战争与政治的关 系。
(3)准确地说明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 (4)指出了人与武器的关系。 (5)阐明了战争的目的。
2.研究和指导战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1)研究和指导战争必须认识和把握战 争规律。 (2)认识和掌握战争规律的基本方法。 (3)尊重战争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 观能动性。
军事思想揭示战争的本质、战争的基 本规律以及进行战争的指导规律,阐明军 队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原则,从总体上反映 研究战争和军事问题的成果。 军事思想来源于人类的军事实践,同 时又给人类的军事实践以理论指导,并在 军事实践中接受检验。
军事思想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两个 层次:一是军事哲学问题,主要内容有 战争观、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二是军事实践基本指导原则问题,主要 内容有战争指导基本方针和原则、军队 建设基本方针和原则、国防建设基本方 针和原则等。

2.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过程,初步掌握我国军队军事理论的主 要内容,明确我国军队性质、任务和军 队建设指导思想,树立科学的战争观与 方法论。
第一节 军事思想概述
一、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 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 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军事大百科 全书· 军事思想卷》)

第二讲 军事思想

第二讲 军事思想

第二讲军事思想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大家将了解军事思想的概念与特征,重点学习和掌握毛泽东军事思想,树立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学习内容:一、军事思想概述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一、军事思想的含义1、军事思想的含义: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建设问题的基本理性认识。

它揭示战争的本质、战争的基本规律以及进行战争的规律,阐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原则,从总体考察和回答军事领域的普遍性、根本性问题,揭示军事领域的一般规律,提出军事斗争和军事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基本指导原则,为人们研究和解决军事问题提供总体性理论指导。

这一定义包括三层含义:(1)军事思想是人们对战争和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2)军事思想还是人们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和原则;(3)军事思想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它来源于军事实践,又给军事实践以理论指导,并随着战争、军队和国防建设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和深化。

(4)任何军事思想都是以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反映一定时代、阶级、国家、人物对战争性质、战争准备与实施及军队与国防建设等所持的基本观点和认识。

2、军事思想的分类:(1)按时代区分:古代军事思想、近代军事思想、现代军事思想(2)按地域区分:外国军事思想、中国军事思想(3)按国家区分:美国军事思想、德国军事思想、日本军事思想等(4)按人物区分:孙子军事思想、斯大林军事思想、克劳塞维茨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等二、军事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军事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它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战争的变化以及科学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由浅入深、不断深化。

从世界范围来看,军事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与形成阶段(时间从远古自战争出现并产生军事思想的萌芽时算起,到欧洲文艺复兴前夜16世纪为止)(2)近代军事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阶段(时间从16世纪末17世纪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3)现代军事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阶段(时间从20世纪初开始至今)三、军事思想的基本特征军事思想的共同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实践性。

精品课件-军事思想-第二章 军事思想

精品课件-军事思想-第二章 军事思想

四、军事思想的形成发展
2、封建社会
以孙武、尉缭子、孙膑为首的一些军事家提出战争 是由政治派生的全新观点,这是古代军事思想成熟的重要 标志,在这其中也蕴含着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
四、军事思想的形成发展
3、资本主义社会
以克劳塞维茨和若米尼为代表的一些著名军事理论家, 开始从日益暴露的战争本质入手,探讨并总结出战争与政治、 战争与经济的辩证关系以及一系列符合战争规律的战略、战 术原则。标志着资产阶级军事思想体系的基本形成。
四、军事思想的形成发展 4、社会主义社会
主要贡献:人民战争思想、人民军队思想和人民战 争的战略战术思想等等。
五、军事思想的研究方法 1、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 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坚持史论结合 4、坚持理论与作战训练实践相结合
战争观和方法论 人民军队建设思想 人民战争思想 人民战争战略战术 国防建设理论
一、军事思想的基本含义 二、军事思想的基本特征 三、军事思想的研究内容 四、军事思想的形成发展 五、军事思想的研究方法
一、军事思想的基本含义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和军事问题的理性认识。
二、军事思想的基本特征 1、阶级性 2、时代性 3、继承性
三、军事思想的研究内容
科学体系
军事理论科学 军事技术科学
四、军事思想的形成发展
军事思想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是在一定的物 质生产和战争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军事思想的出现和发 展并形成一个体系,是一个由萌芽到成熟,简单到复杂的 循序渐进的过程。
四、军事思想的形成发展
1、奴隶社会
“强胜弱、众胜寡”、“有德不可敌”、“见可 则进,知难而退”等,这标志着这一时期的军事思想已 经具备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性质。
军事思想 军事学术

第二讲 军事思想概述

第二讲 军事思想概述
第二讲 军 事 思 想
一、军事思想的概念和特点
特 概 念 点
阶级性
时代性 实践性 继承性 通用性
军事思想是人们对战争、军队和 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产生于
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和战争实践基础
上,同时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 和影响。
二、军事思想研究的内容
现代军事科学 军事理论科学 军事思想 包括战争观、战 争与军事问题的 方法论、战争指 导思想、建军指 导思想 军事学术 包括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 军队指挥学、军事运筹学、军制 学、战争动员学、军事教育训练 学、军队政治工作学、军队后勤 学、军事历史学、军事地理学 军事技术科学
军事思想基本成型 包括战争论、治兵论、 《孙子兵法》标志着我国 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
《孙子兵法》《吴子兵法》
《司马法》《孙膑兵法》 《尉缭子》《六韬》
用兵论及研究战争的方
法论等,为后世战争思 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时代特点
封建社会发展的上升阶段
战争特点
1.开始以铁兵器为主 2.骑兵成为战争的主角 3.舟师水军参战更多了 西汉破甲矛骑兵
,而是更好的武器的发明和士兵成
分的改变。 ——恩格斯《反杜林论》 恩格斯
时代特点
奴隶社会从确立、发展到鼎盛
战争特点
1.开始使用金属兵器
2.军队数量少战争规模小 3.没有专职军事指挥 4.逐渐以战车为核心作战 商代青铜钺——权力象征
时代特点
奴隶社会从确立、发展到鼎盛
战争特点
1.开始使用金属兵器
2.军队数量少战争规模小 3.没有专职军事指挥 4.逐渐以战车为核心作战 商代青铜矛和青铜戈——主要兵器
《武经总要》:总结古
今兵法和本朝方略。

军事思想(国防教育资料)

军事思想(国防教育资料)

军事思想概述大家好,今天由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军事思想概述。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有一种社会现象,始终为人们所关注、认识,这就是战争。

为了战争的胜利,人们不断研究与之相关的军队、国防等活动和问题,经过了长期的历史积淀,人们逐渐得到了关于战争的根源、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形成了对于战争及有关的军事活动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体系,这就是军事思想。

作为一名现代大学生,了解军事,了解战争,对于我们开阔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增强国防意识、树立正确的思维方法、提升自身素质、拓展发展路径,具有极为重要的帮助。

军事思想概述,主要讲六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军事思想的定义;第二,军事思想的特征;第三,军事思想的内容及地位作用;第四,军事思想的产生与发展;第五,军事思想发展的基本规律;第六,军事思想的发展趋势。

一、军事思想的定义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军事思想的定义。

从小学到大学,我们学习了很多门课程,几乎所有课程的第一个问题,都是讲定义,为什么这么做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金庸《天龙八部》中,虚竹解除了飘渺峰的危机,慕容复和王语嫣下山,独留段誉一人。

这时,段誉和虚竹在大厅上呆呆的茫然相对。

过了良久,虚竹一声长叹。

段誉跟着一声长叹,说道:“仁兄,你我同病相怜,这铭心刻骨的相思,却何以自遣?”虚竹一听,不由得满面通红,以为他知道自己“梦中女郎”的艳迹,嗫嚅问道:“段……段公子,你却又如……如何得知?”段誉道:“不知子都之美者,无目者也。

不识彼姝之美者,非人者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仁兄,你我同是天涯沦落人,此恨绵绵绝无期!”说着又是一声长叹。

……,段誉全心全意沉浸在对王语嫣的爱慕之中,没口子的夸奖,说她性情如何和顺温婉,姿容如何秀丽绝俗。

虚竹只道段誉在夸奖他的“梦中女郎”,不敢问他如何认得,更不敢出声打听这女郎的来历,一颗心却是怦怦乱跳,寻思:“我只道童姥一死,天下便没人知道这位姑娘的所在,天可怜见,段公子竟然认得。

但听他之言,对这位姑娘也充满了爱慕之情、思恋之意,我若吐露风声,曾和她在冰窖之中有过一段因缘,段公子势必大怒,离席而去,我便再也打听不到了。

第二讲 军事思想

第二讲  军事思想

第二讲军事思想一、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军事思想概述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军事思想揭示战争的本质、战争基本规律等军事领域的一般规律;阐明国防与军队建设、战争准备与实施的指导理论和基本原则;从总体上考察和回答了军事领域的普遍性、根本性问题,为人们研究和解决军事问题提供总体性理论指导。

军事是切与战争或军队直接相关的事项的统称。

主要包括国防建设与军队建设、战争准备与实施等。

军队是国家或政治集团为准备和实施战争而建立的正规武装组织。

国防是国家为抵御侵略与颠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战争是人类社会集团之间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

(二)军事思想的本质和发展动力军事思想的本质是关于战争和国防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军事思想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揭示战争的本质和基本规律,研究武装力量建设及其使用的一般原则,反映从总体上研究军事问题的理论成果。

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问题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

不同的时代、阶级、国家和人物,由于其政治立场不同,思维方法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来源于军事实践,又给军事实践以理论指导,并随着战争和军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军事思想发展变革的根本动力是军事实践,所以,世界军事思想的发展变革必然取决于世界军事实践活动的发展变化。

从全世界的角度来看,军事思想的发展有两个高潮,一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二是近代西方。

这两个时期都是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是世界军事实践活动的高峰,也是世界军事思想、军事理论发展的高峰。

由此形成世界军事思想的两大传统,也就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西方近代军事思想。

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是当代世界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在俄国、中国等国家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

2.西方近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脉络

2.西方近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脉络

西方近代军事思想课程第二讲教案西方近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脉络一、威尼斯的崛起与马基雅维利(一)威尼斯的崛起公元687年,最后的匈奴王“上帝之鞭”阿提拉攻掠阿奎利亚,一些农人和渔民为了躲避战争,来到亚德里亚海湾一片充满沼泽的半岛。

他们在那里建立了社区,由总督管辖。

史称拜占庭威尼斯群岛。

9世纪40年代,威尼斯商业与手工业日益发达,成为独立于拜占庭的城邦国家中心;公元1203年,国力达至鼎盛。

丹多罗总督借用一支拥有500艘战舰的十字军,假借宗教之名,把君士坦丁堡洗劫一空,分得了传说中「四分之一又八分之一的东罗马帝国; 14世纪,威尼斯成为意大利最强大最富有的共和国;公元1418年,民族英雄卡罗·泽诺去世,威尼斯盛极而衰;公元1454年,威尼斯成为君士坦丁堡第一个占领地,从此屈于土耳其的统治;公元1508年,康布雷联盟击败威尼斯,威尼斯主权真正没落;公元1797年,拿破仑的战舰开进大运河,威尼斯共和国寿终正寝; 1866年威尼斯并入意大利共和国,铅华褪尽,湮没了她所有曾经拥有的荣耀和光环,从此委身为意大利一座观光小城。

(二)马基雅维利1. 生平生于1469年5月3日生于佛罗伦萨一没落贵族家庭,卒于1527年6月21日,1494年参加反第奇家族起义,1498年任佛罗伦萨十人委员会秘书,1513年第奇家族复辟,遭到软禁,是西方近代“第一个值得一提的近代军事著作家”。

2. 君主统治权术思想(1)军队和法律是权力的基础马基雅维利在总结古罗马和中世纪意大利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君主要巩固自己的权势,必须专心致力于战争,切实掌握军事力量。

君主的惟一“专业”就是军事,除了战争、军事制度和训练之外,不应该有其他目标和其他考虑。

统治者建立新的秩序,如果没有自己的武装作后盾,就难免遭到毁灭。

军队和法律是立国的两大支柱,没有良好的军队,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法律,而有了良好的军队,就一定有良好的法律。

(2)君主应当大权独揽,注重实力,精通军事(3)君主不应受任何道德准则的束缚,只需考虑效果是否有利,不必考虑手段是否有害,既可外示仁慈、内怀奸诈,亦可效法狐狸与狮子,诡诈残忍均可兼施(4)君主可以和贵族为敌,但不能与人民为敌(5)君主应当不图虚名,注重实际。

军事理论,第二章,2节,军事思想概述PPT

军事理论,第二章,2节,军事思想概述PPT

二、主要内容
1、战争论
1)、战争的起源 2)、战争的性质 3)、战争的作用 2、治军论 1)重视将帅的作用 2)重视军队的编制 3)重视提高军队战斗力
3、用兵论 1)谋略取胜 2)作战保障
3)积极用兵
三、《孙子兵法》
又称《孙武兵法》、《孙子兵书》、 《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 两部是:《战争论》(克劳塞维茨) , 《五轮书》(宫本武藏) 。
—— 奔吴隐居,研究兵法 —— 吴国为将,显名诸候 —— 功成名就,飘然归隐
西破强楚,北威齐晋, 南服越人,孙子有力焉。
史记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十三编以”道“为核心 主线,以权谋为经线,以战争的一般进 程为纬线编制而成。 1、论述战争的基本原理。2、论述处理 战争、指挥作战的基本原理、行动方法、 对敌战术、利用环境等作战原则。3、战 争理论、原理原则的结论,是全书的收 官,阐述了贯穿于战争的重要内容即情 报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孙子兵法》在海湾战争
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军海军陆战队士兵 人手一册《孙子兵法》。战争期间,《洛杉矶 时报》记者采访时任美国总统老布什时,其办 公桌上摆着两本书:一本是《恺撒传》,另一 本就是《孙子兵法》。在这场战争的战略指导 上,美国借鉴孙子“先胜而后求战”、“上兵 伐谋”和“集中优势兵力”等军事思想,为赢 得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孙子》兵法13篇
(1)《计》篇
(2)《作战》篇
(3)《谋攻》篇
(4)《形》篇
(5)《势》篇
(6)《虚实》篇
(7)《军争》篇
(8)《九变》篇
(9)《行军》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军事思想一、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军事思想概述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军事思想揭示战争的本质、战争基本规律等军事领域的一般规律;阐明国防与军队建设、战争准备与实施的指导理论和基本原则;从总体上考察和回答了军事领域的普遍性、根本性问题,为人们研究和解决军事问题提供总体性理论指导。

军事是切与战争或军队直接相关的事项的统称。

主要包括国防建设与军队建设、战争准备与实施等。

军队是国家或政治集团为准备和实施战争而建立的正规武装组织。

国防是国家为抵御侵略与颠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战争是人类社会集团之间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

(二)军事思想的本质和发展动力军事思想的本质是关于战争和国防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军事思想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揭示战争的本质和基本规律,研究武装力量建设及其使用的一般原则,反映从总体上研究军事问题的理论成果。

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问题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

不同的时代、阶级、国家和人物,由于其政治立场不同,思维方法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来源于军事实践,又给军事实践以理论指导,并随着战争和军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军事思想发展变革的根本动力是军事实践,所以,世界军事思想的发展变革必然取决于世界军事实践活动的发展变化。

从全世界的角度来看,军事思想的发展有两个高潮,一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二是近代西方。

这两个时期都是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是世界军事实践活动的高峰,也是世界军事思想、军事理论发展的高峰。

由此形成世界军事思想的两大传统,也就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西方近代军事思想。

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是当代世界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在俄国、中国等国家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

这是第三大军事思想流派,也是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是我党我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理论。

(三)军事思想的发展历程军事思想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古代军事思想、近代军事思想、现当代军事思想。

1、古代军事思想从理论上来说,有了战争就有了军事思想。

战争、国家、军队是私有制的产物,自从人类进入奴隶社会以来,战争就成了解决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

随着战争活动的不断发生,人们必然开始对战争实践进行理论总结,这样,军事思想就产生了。

古代人口大规模集居的地区主要是中国、地中海地区和印度,大规模的冲突也就发生在这些地方。

其中,地中海地区以民族矛盾和帝国争霸为主,战争的主要根源是对财富、土地和资源的争夺。

中国则是阶级矛盾和争霸天下纠织在一起,以内部矛盾为主,内战多于外战。

这样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军事思想。

印度资源丰富,较少竞争,大规模战争少得多,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此时中国为奴隶社会时期,建立了军队,出现了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军事思想开始萌芽,并逐渐成为专门学科。

专门研究军事的著作有《军政》、《军志》等。

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取得了空前的辉煌成就,涌现出许多杰出军事家及军事著作,如闻名中外的孙武所著《孙子兵法》等。

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由于铁兵器的广泛推广,火药的逐步应用,步、骑、车、水军诸兵种的发展变革,不同性质战争的交织进行,客观上促进了军事思想的丰富发展。

与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相比,外国古代军事思想起步晚。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5世纪,是西方古代的奴隶制社会时期。

在这个时期古希腊、古罗马等奴隶制国家,为了扩张领土、建立霸权、掠夺奴隶和财物,频繁发动战争。

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将领和统帅,产生了丰富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军事思想。

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欧洲的中世纪。

在这长达1100多年的“黑暗”时代,由于封建割据的庄园经济、宗教思想和经院哲学的禁锢,极大地限制了军事思想的发展。

“整个中世纪在战术发展方面,也像其他科学方面一样,是一个毫无收获的时代”(恩格斯)。

直到封建社会后期,随着中国火药、火器的传入及始自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外国古代军事思想才有了缓慢发展。

2、近代军事思想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至俄国十月革命,为世界近代史。

此时,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社会停滞不前,而西方则走向资本主义,并向帝国主义发展,人类历史的重心偏向西方。

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西方军事思想一改中世纪时期低迷不前的状况,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步。

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形成于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很多。

主要有:俄国苏沃洛夫的《制胜的科学》,瑞士若米尼的《战争艺术概论》、《战略学原理》,普鲁士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比洛的《新战术》、《最新战法要旨》,法国吉贝特的《战术通论》,美国马汉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海军战略》等。

其中,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是外国近代军事思想的杰出代表。

著名军事家如拿破仑、库图佐夫等虽然没有给后人留下著作,但其丰富的军事实践也蕴藏着崭新的军事思想。

3、现当代军事思想俄国十月革命及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进入现代史。

这个时期,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武器装备发生巨大变化,巨炮、雷达、坦克、飞机、航空母舰、远程导弹、精确制导武器层出不穷,热兵器能量的运用从火药转为炸药,进而是原子释放,武器破坏力大大增加,作战效能成倍增长,对战争的进程乃至结局影响越来越大。

因此,不但社会、政治、经济等各种因素对军事理论的研究有倾向性的影响,军事理论本身也往往侧重对先进主战武器的探讨。

(1)“空中战争”理论,又称空军制胜论意大利的杜黑、美国的米切尔、英国的特伦查德被认为是这一理论的先驱,特别是杜黑在其著作《制空权》中对这一理论叙述较为细致,主要观点有:由于飞机的广泛应用,将出现空中战争,空中战争的胜负决定战争结局,为此要建立与海军、陆军并列的独立空军。

夺得制空权是赢得战争的必要条件,空军的首要任务是夺取制空权。

空中战争是进攻性的,空军的核心是轰炸机部队,要对敌国纵深政治、经济、军事目标实施战略轰炸,迫其屈服。

(2)“机械化战争”理论,又称坦克制胜论英国的富勒、奥地利的艾曼斯贝格尔、法国的戴高乐、德国的古德里安、英国的利德尔•哈特是这一理论的倡导者,主要内容是:装甲坦克是战争的决定性力量,是陆军的主体;大量集中使用坦克和航空兵,实施突然有力的突击,可以迅速突破对方主要集团的防线,深入敌纵深,摧毁一个战备不足的国家;主张军队改革,建立少而精的机械化部队;机械化包括补给和战斗机械化。

(3)“总体战”理论德国的鲁登道夫在其著作《总体战》中提出的理论,其主要观点是:现代战争是总体战,它既针对军队,也针对平民,战争具有全民性,强调民族的团结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主张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要建设好一支平时就准备好的军队;重视统帅在总体战中的作用;战争的突然性意义重大,力求闪击对方。

(4)“核武器制胜”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1991年苏联解体的冷战时期,霸权主义成为局部战争的根源,高技术在作战中逐步运用,世界处在核阴影之中,美苏两霸动辄进行核恫吓。

此时军事理论研究往往围绕核武器及高技术展开,从美苏两国军事思想可以清楚看到这一点。

如美国,就以核实力确定军事战略,在杜鲁门时期,美核力量处于绝对优势,提出遏制战略,对苏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实施核讹诈;朝鲜战争后,为以最小的军事代价取得最大的威慑力量,采取大规模报复战略;在苏联打破核垄断及越南战争后,又分别推行灵活反应、现实威慑、新灵活反应等战略。

在处于核优势时期,美认为自己能打赢全面核战争,则主张削减常规力量,重点发展核武器和战略空军;而在苏打破其核优势、局部战争不断发生时,美在确保核威慑的前提下,不断发展常规力量。

认为核战争会造成灾难性后果,核时代的战争必然是有限战争。

美军军事思想的特点是:以遏制、预防潜在“全球性竞争对手”为目的,加大常规、核、太空优势,建立导弹防御系统,确保自身绝对安全;重视质量建军,加强数字化、信息化建设;重视非对称作战、非接触作战,实施“空地海天联合作战”。

“9•11”事件后,美国总统布什认为陆军的作用越来越降低,有强调海空天作战趋势。

英、法、日、德等国军事思想的共同点是:采取以维护自身利益为出发点的战略方针;增强军事实力,逐步摆脱对美军事依赖(英国除外),或以其他联盟的方式挑战美国的军事地位;重视发展高技术以带动军事技术的进步;依据各自国情、军队现况走质量建军的道路,确立与国家和军事战略相适应的军队规模。

俄罗斯认为,核战争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主要威胁是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在经济、军事力量弱于美国的情况下,提出了“纯防御”、“积极防御”和“现实遏制”战略;走质量建军之路,明确建军原则、目标,发展太空技术,确保合理够用的核攻击力量等。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古代最为成熟的军事思想。

是我军军事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我军军事思想的重要特色。

我们必须熟悉、掌握。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于三代(夏商西周)时期,成熟于春秋战国。

从发展脉络来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期(夏商西周)夏商周三代是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也是古代军事思想的萌芽时期。

这一时期发生过几次规模较大的战争,如夏初的少康复国之战、商灭夏的鸣条之战、周灭商的牧野之战。

军事思想已有雏形但谈不上成熟,散见于我国古代早期文献《尚书》、《诗经》中。

最迟在春秋中期以前,《军政》、《军制》、《令典》等“舍事而言理”的专门的军事著作已经问世,标志着中国军事理论的产生。

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期(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最深层次的原因是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铁器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地主阶级私有制逐渐取代分封制,发展出不同以往的新型生产关系。

随着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地位的不断上升,他们必然提出政治要求。

传统的分封制度确立的政治格局显然无法满足地主们的愿望。

斗争不可避免。

许多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军事家和兵书著作不断涌现,从战争论、治兵论、用兵论及研究战争的方法论等方面,全面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础,标志着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已基本成熟。

影响最大的就是春秋末期孙武所著《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新兴地主阶级军事理论的奠基之作,它标志着封建地主阶级军事思想的成熟,成为后世兵书的典范。

其他影响较大的兵书还有《吴子》、《司马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等著作也完成于这一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