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城建史2 (1)

合集下载

中外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讲解

中外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讲解

中外城市建设史复习要点一、中国部分1.原始的居住形态(1)天然洞穴(2)巢居(3)穴居(4)半穴居(5)地面建筑2.原始居民点选址和平面布局特征:(1)村落选址在河道弯曲内侧的向阳阶地上,土地肥沃,河流对村落呈环抱之势。

(2)村落的外围,均有人工挖掘的壕沟作为防御措施,壕沟与天然河道一起构成呈圆形的相对封闭而安全的居住区域,有若干相对狭小容易控制的出入口。

(3)住宅向心布局,围绕中心广场或者大房子,所有住宅的门都朝向中心广场,表明中心意识的萌芽。

(4)趋于明确的布局与功能分区,以安全性作为衡量位置重要性的依据,因而住宅位于最安全的圆形围合单元内,公共墓地和陶窑则位于安全性较差的边缘或外面3.《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夏后氏世室,堂修二七,广四修一,五室三四步,四三尺,九阶。

两旁两夹,白盛。

门堂三之二,室三之一。

殷人重屋,堂修七寻,堂崇三尺,四阿重屋。

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

五室凡室二筵,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筵,宫中度以寻,野度以步,涂度以轨。

庙门容大扃七个,闱门容小扃三个,路门不容乘车之五个,应门二彻三个。

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

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九卿治之。

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

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

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4.《周礼·考工记》对中国古代城市产生的影响《周礼·考工记》是中国古代都城制度最早、最完整的记载,确定了中国古都堂堂正正、方正规划、整齐划一、对称均衡、等级森严的风格特征,影响极其深远,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a,对城市主体规划结构的影响:“择中立宫”、几何中心、中轴线、以宫城为中心,宫城中轴线作为城市的中轴线,其它建筑对称环绕布置周围。

b,对城市规划秩序的影响:礼制的城市规划秩序,“礼”充满国家和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国以“礼”制,在以后的建国中,都以“礼”为原则。

中外建筑史2

中外建筑史2

`1、木架建筑的优势与缺憾优势:1)取材方便;(2)适应性强,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墙倒屋不塌”(3)抗震性能好;(4)施工速度快;(5)便于维修、搬迁;(6)木构参与了生物链过程,属生态建筑,不会残留永久性垃圾;(7)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的南北地区;缺憾:(1)木材越来越少,造成自然生态的严重破坏;(2)不耐火,不耐潮湿,不耐腐蚀,不耐虫蛀,不耐久;(3)采用简支梁体系,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空间的需求;2、中国古代建筑群体组合的特点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擅长运用院落的组合手法来达到各类建筑的不同使用要求和精神目标。

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1)建筑群以中轴组织群体,规则、有序、主次分明。

(2)园林则自然而无拘束,有构图重心而无程式布局。

3、中国古代建筑处理与环境的关系的特点儒家和道家——中国古代两大主流哲学派别——都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促进了建筑与自然的融合,从而使中国建筑有一种和环境融为一体的、如同从地中生长出一般的气质。

历史上处理建筑与环境的手法主要有:(1)善择基址——注重对建造地点的选择;(2)因地制宜——善于利用和结合地形设计建筑;(3)整治环境——不一味顺从环境,而是能动的改造;(4)心理补偿——采用风水、文学的手法进行补偿;4、中国古代主要建筑设计著作早在春秋时期的《考工记》一书中就论述了城市规划建与筑设计的原理五代,喻皓的《木经》宋朝,李诫的《营造法式》元朝,薛景石的《梓人遗制明代,《鲁班经》、计成的《园冶》清代,工部《工程做法》5.原始社会的建筑(旧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时期)◆奴隶社会的建筑(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夏、商、周、春秋)◆封建社会前期的建筑(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社会中期的建筑(公元581年-公元1279年)(隋、唐、五代、宋、辽、金)9、社会环境以何种方式影响建筑?地理、环境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文化、观念艺术、审美材料、工具、12、何为主流建筑文化与非主流建筑文化?它们的关系如何?A、主流建筑文化:灵敏地反映社会的变化和生产力的进步,代表着一个时代建筑技术和艺术的最高成就,是建筑史的主要内容。

中外城建史现代史

中外城建史现代史

1949.10.21 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成立,委计划局下设基 建处,主管全国的基本建设和城市建设
1950.7 政务院发出《关于保护古文物建筑的指示》
1950.11.22
1952.4 1952.8.7 195》
中财委聘请苏联城市规划专家穆欣来华工作 中央人民政府建筑工程部成立 中财委召开城市建设座谈会,对城市进行分类, 以工业城市为 提出有重点地进行城市建设的方针,要求39个 目标 城市成立市的建设委员会 建工部城市建设局成立,设立城市规划处 国家计委成立基本建设办公室,下设城市建设、 设计、施工三个组 同年10月转聘 到建工部
1953.3 1953.5
• 1、城市建设的恢复
• 1)城市建设方面:恢复、扩建和新建一些工业;整治城市 环境,初步改变了全国城市的环境面貌;维修、改建、新建 住宅,改善居住条件,整修城市道路,增设公共交通,改善 供水、供电等设施。 • 建设重点:大城市内的棚户区改造与工人新村的规划建设。 • 2)市的建制:1949年底,全国设市城市由解放前的58个增 加到136个,设县镇的小城市2000多个;至1952年,设市 的城市发展到160个。 • 3)城市建设管理机构方面:1949年10月,在政务院财经委 员会计划局下设立基建处,主管全国的基本建设和城市建设 工作,随后各城市相继调整或成立了城市建设管理机构,一 些中小城市也成立了城市建设局;1952年8月,成立建筑工 程部,主管全国建筑工程和城市规划及建设工作,并专设城 市建设处。
• 2、城市规划的起步
• 1952年9月,建工部召开全国第一次城市建设座谈会,会议 提出城市建设要根据国家的长期计划,针对不同城市有计划 有步骤地进行新建或改建,加强规划设计工作和统一领导, 克服盲目性,以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 • 在此次座谈会上提出讨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编制城市规划 设计程序草案》,是最早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 1)从中央到地方建立健全城市建设管理机构;

中外城建史古代市城建设史

中外城建史古代市城建设史
城市社会制度
古代城市的治理制度主要包括官府管理和自治两种形式。 这些社会制度对城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城市文化
01 02
城市文化特色
古代城市的建筑、艺术和文学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色。这些特色反映 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价值观念,对后世的城市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城市文化交流
文化繁荣
随着城市的发展,文化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出现了许多伟大的 哲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
经济发展
城市成为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中心,手工业、商业和金融业得到了 迅速发展。
古代城市的衰落
战争破坏
频繁的战争和劫掠对城市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许多城市逐渐衰败。
经济衰退
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衰落,城市的经济地位逐渐下降。
城市规划原则
古代中东地区的城市规划注重宗 教和防御,强调城市的封闭性和
安全性。
城市布局
古代中东地区的城市布局通常以清 真寺和城墙为中心,街道狭窄,形 成封闭的城市空间。
典型城市
耶路撒冷、伊斯兰堡等古代中东地 区城市是城市建设的代表,其建筑 风格和城市规划具有浓厚的宗教色 彩。
03 古代城市经济与社会
城市交通规划
古代城市的交通规划对现代城市交通发展有一定启示,如道路网络布局、交通节点设计等 ,有助于现代城市解决交通拥堵和出行问题。
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影响
城市景观设计
古代城市的景观设计对现代城市规划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园林 、建筑、雕塑等艺术元素的运用,为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提供了
灵感和借鉴。
城市生态保护
政治条件
政治稳定、政策支持等 政治条件对于城市的形 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条件
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状 况、贸易往来等经济条 件是城市形成的重要基

2中外建筑史—城市建设

2中外建筑史—城市建设

第二章城市建设一、城市起源与发展◆城市,最普遍的一个定义,即非农业人口为主的人群集中居住的地方。

◆武士、巫师◆宫殿、祭坛、城墙——城市出现的标志Un Re gi st er ed中国城市的发展阶段粗略的分为四个阶段1、城市初生期(从原始社会到夏商周三代)这个阶段还可以细这个阶段还可以细分,在这段漫长的时间中,城的发展经历了从氏族社会的居住聚落到军事君主制的城堡、最后到城市的过程。

◆临潼姜寨村落遗址◆内蒙古中南部石城址◆从都邑到城、市夯土筑成,各组成要素分布无序山东临淄齐故都城下排水设施Un Re gi st er edv姜寨遗址面积约为5.5万平方米,发掘面积1.6万平方米,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

居住区中心为一面积为4000平方米的广场,广场四周的地势稍高,一百多座房屋基址构成五组建筑群,东、西、南三方各一群,北方两群,每群建筑物以一个大型房屋为主体,附近分布着十几座或二十几座中小型房址。

小型房址又以中型房址为布局的次中心,构成一个个更小的单元。

房址所有门向都朝向中心广场。

有些房址附近分布着窖穴群或幼儿翁棺葬群。

广场的西边,还有两处牲畜夜宿场。

居住区周围,挖有两条宽深各约2米的护村壕沟,在东部留有跨越壕沟的通道,建有寨门和哨所。

壕沟外东北部及东南部有3片墓地,有170多座成人墓。

西南的小河旁发现了几座窑址,是一处公共窑场。

Un Re gi st er ed2、里坊制确立时期(春秋至汉)封闭的里市(商业手工业区,在定时开闭的市里)里,市环以高墙。

里门、市门总体布局较自由,形式多城墙围护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背市,市朝一夫Un Re gi st er ed3、里坊制极盛期(三国至隋唐),都城与地方城市存在相互对应的邺城制度与子城制度。

邺城与先前都城形制迥不相伦,曹魏邺城之后始出现了全城整体规划,棋盘式格局。

开创了全新体系,并影响北魏、东魏、北齐和周边国家如渤海国等,特别是日本的藤原京、长冈京、平城京、平安京等列都城建设。

中外城市建设历史

中外城市建设历史

1.宋朝之后城市建设与之前城市建设特征比较(1)商业分布:宋代之前的城市建设中商业是被限定在“市”内的,到了宋代由于商业、手工业的发展而突破了“市”的限制,商业区与住宅区混杂、沿街、沿河开设各种店铺,形成熙熙攘攘的商业街。

由市变成商业街。

(2)筑城技术的改变:在宋代前后,由于火药的发明并广泛用于攻城导致筑城技术有较大的改变,在宋以前的城市,城墙主要为夯土或版筑,城门多有木柱支撑而成。

宋代一些重要城市开始包砖。

到明代城墙加砖更为普遍,城门包铁皮,筑砖拱门等。

城墙采用砖。

(3)城市中居住区:中国古代城市中居住区城“闾里”,里市一个封闭的居住单位,闾是里的门。

自周(或更早)至唐代一直实行这种严格的管理。

如唐代实行“里坊制”,有封闭的坊墙,有定时启闭的坊门。

唐长安可以说是严格管理的封闭的“里坊制”的顶点。

自宋代以后这种形式渐渐被打破。

如宋代城市中虽也有坊的制度,但已非唐长安那种坊里的形式,无坊墙及坊门,通常是指一定的居住地段或居民管理的单位。

元大都中也有坊,是有城市道路分割的一块地段的名称。

居住区有街巷组成。

有巷分隔城长条形的地段。

坊里制废除。

2.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秉承思想体系(1)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城市性质有了严格规划,《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这一思想基本成了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所秉承的思想体系;(2)东周时期产生了“诸子百家”,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多元化时代,即有与《周礼·考工记》一脉相承的儒家思想,维护传统的社会等级和宗教礼法,也有以管子为代表的交更思想,强调“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的自然之上理念;但自西汉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同儒家提倡礼制思想有利于巩固皇权统治。

因为《周礼·考工记》记载的城市形制比中国古代都城的影响越来越完整的体现出来。

中外城建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PPT课件

中外城建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PPT课件
廓 宫殿区

• 分为东西部分,城(宫 城)在东,廓在西。西 城没有大型的建筑遗存, 应是作为强化城防的军 事目的而建,外廓充做 驻军而不是城市经济活 动中心,主要的政治及 经济活动都集中在东城。
• 东城以宫为中心分区规划, 利用高台建筑强化宫的中 轴线主导作用。
第34页/共41页
– 燕下都遗址
• 燕国后期政治、经济、军事 和文化的中心
第37页/共41页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建设
• 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规划理论
– 管子 • 规划体制问题 “制国以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农之乡十五”(《管 子·小匡篇》) 设置“工商之乡六”一举,表明当时民营工商业有了发展, 从业人员亦多,故设置六乡管理。
• 居住分区规划问题 “凡仕者近公(国都宫廷区),不仕与耕者近门(不仕与耕
者当出入田野,故近于外门),工商近市” (《管子·大 匡篇》) 居住分区规划按照职业组织聚居,各就从事的职业之便,划 地分区而居。
第38页/共41页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建设
• 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规划理论
– 管子
• 城市道路规划问题 “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道路随地形和城市总体
布局按照交通需要来规划。
廓 宫殿区

• 充分发挥河道在城市规 划中的作用,不仅用以 加固城防,提供水源和 航运之便,还利用河道 作为分区规划标志。
• 改变当时一般以外廓为 经济活动综合区的规划 方法,将建设和军事需 求结合起来。
第35页/共41页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建设
• 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规划理论
– 管子 • 城市分布密度问题、城市择址、规划体制问题、城市规模、 城市形制、居住分区问题、里制问题、城市道路规划问题 • 城市分布密度 “上地方八十里,万室之国一,千室之都四。中地方百里, 万室之国一,千室之都四。下地方百二十里,万室之国一, 千室之都四。以上地方八十里与下地方百二十里,通于中 地方百里”(《管子·乘马篇》) “凡田野,万家之众,可食之地方五十里,可以为足矣。万 家一下,则就山泽可矣。万家以上,由去山泽可矣。” 城市分布密度应根据郊野土地等级来考虑。土地肥沃城市分 布密度大,反之则城市分布密度小。

中外建筑史 · 第2章 秦汉及魏晋南北朝建筑

中外建筑史 · 第2章 秦汉及魏晋南北朝建筑
多层重楼建筑的兴起与盛行,高台建筑到东 汉时期开始衰落,被独立的、大型多层木构 阁楼所取代。
※ ※ 两汉时期是中国木构架建筑体 系形成期 ※ ※
第二章 秦汉及魏晋南北朝建筑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建筑(220年——589年)
我国传统木构建筑基本的结构形式(抬梁式, 穿斗式)已经成型
斗拱已普遍采用
屋顶形式多样化(悬山顶、庑殿顶最为普遍, 歇山和囤顶也已应用)
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皇家建筑 (宫殿、陵墓、园囿)、礼制建筑(明堂、 辟雍、宗庙)、居住建筑(第宅、坞壁)
第二章 秦汉及魏晋南北朝建筑
第二节 两汉时期建筑(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五、两汉时期建筑主要特点
一、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建设
东汉末年曹魏王城,城址位于今河北 临漳与河南安阳交界处。
东西长:3000米,南北宽2160米。
邺城
戚里 宫城
文昌殿(大朝)
衙署
铜雀苑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唐 杜牧:《赤壁》
第二章 秦汉及魏晋南北朝建筑
第二节 两汉时期建筑(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一、城市建设
邺城的意义
邺城
我国历史上第一座轮廓方形规整、功能分区明确、具有 南北轴线的都城。
将宫城设在北部,避免了宫殿与闾里的混杂; 将宫殿的主轴对准城市南北中轴,改变了此前都城的
不规则格局; 七座城门根据街道情况灵活分布,没有强求刻板的对
称;
体现出规整布局与讲求实效的统一,标志着中国都城规 划找到了规范的模式,对此后中国都城规划有深远影响。
中外建筑史
第二章 秦汉及魏晋南北朝建筑
第一节 秦代建筑(公元前221年-前206年) 第二节 两汉时期建筑(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建筑(220年-589年)

中外城建史第二讲(1)PPT课件

中外城建史第二讲(1)PPT课件
13
陶窑遗址。

14
• 3、齐临淄:
• 地理位置: 西周至战国时期齐国的都城遗址,位于山东省淄博 市淄博区齐都镇。
• 城市规模:
城市人口在 30 万人之上,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大最 繁华的城市。
• 年代及背景:
《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姜 尚为齐侯,都营丘,后又徙都薄姑。自齐献公元年 (公元前859年)由薄姑迁于临淄直至齐王建四十 四年(公元前221年)秦灭齐,临淄作为姜齐与田 齐的国都历600余年。
9

城市位于两河所夹的 河滩地带,分为 内 城(城)和外城 (廓)两部分,设有 城墙,城墙为版筑夯 土墙。内城东侧设有 城壕,内外城之间设 城墙和运粮河,还有 一定的防御功能。
10
• 城内还有一些利用天 然土台筑成的夯土台, 主要分布在内城的东 北部区域以及内城北 城墙的外围;考古发 现,居住主要分布在 内城和外城的南部, 临中易河;手工作坊 主要分布在内城的中 部和北部,墓区位于 内城的西北角。
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都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新的社会因素萌 发并成长起来,推动了中国由奴隶社会向 封建社会过渡。城市也在社会急剧变革动 荡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大发展,城市数量和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经济 繁荣,出现了不少工商业城市。
4
• 城市兴起的原因:
• 1.社会经济的大发展是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
• 春秋战国时期,冶铁业相当发达,铁器生产的效率提高,规模 不断扩大,产品种类增多。铁器普通使用于农业、手工业和日 常生活中,“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拼作、开垦广阔的森林热区 成为可能”,从而使农业生产力提高,生产关系改变,一家一 户的小农经济逐渐取代商周时的集体耕作,由此推动了整个社 会经济结构的变化。铁工具的推广,引起其他手工业部门工艺 上的变革,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规模扩大,效率提高。农业 和手工业的发展,又推动了商业和城市经济的策荣。大批商人 和手工业者聚集到城市中进行非农业的专业化劳动,商品集市 也兴起,交通进一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城市的兴起准备了 物质基咄。在这种背景下,新兴城市不断出现,原有的城市规

中外城市建设史本打印小抄版本

中外城市建设史本打印小抄版本

一、试论述秦汉时期我国城市发展建设及分布上的主要特点:1.郡县制推行,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三级城市体系,即首都——郡城——县城2.城市分布地域大为扩展3.众多商业中心城兴起,并以商业贸易为联系纽带,形成了若干城市经济领域4.国际贸易城市也有了发展5.城市建设方面,城区居民住宅开始按闾里制修建,都城实行的是多宫制,并且占据了城市很大空间。

二、试论述秦咸阳建设布局主要特点;1.主要以咸阳宫为主,限于渭水之北,并加以多宫制,宫殿布局松散2.有了集中的工商业区3.有为宫廷服务的宫府手工业作坊三、试论西汉长安城规划建设的特点:1.它改变了战国时都城两城相依的旧章,也不同于秦咸阳松散状布局,而将宫殿、官署、市场、居民区置于同一大城之内 2.总的形制和布局多少有些附会《周礼·考工记》的规制 3.长安城在规划建设方面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宫殿占据了城市很大空间四、我国魏晋至隋唐时期城市发展有哪些特点、并说明各特点原因:1.发展分布的中心南移——发展上呈“南升北降”的态势,分布上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2.沿大运河、长江城市发展轴线初见端倪 3.东南沿海港市兴起 4.城市规模等级结构有了调整,其规模差距拉大,中间府、州级城市数量显著增多 5.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镇五、我国魏晋至隋唐时期城市建设特点、主要原因:1.中轴线由局部发展到全城,形成纵贯全城严谨对称布局的空间形态2.宫城由多宫制演变为单一的宫城,并且位置北依居中,形成了由宫城、皇城、外郭成组成的三重环套结构形态3.道路网由简单的、不慎严格的方格状演变为复杂的、十分完善的棋盘状结构,“坊”的排列也随之从不规整发展为整齐划一的形态4.市场位置从城北迁至城南,形成“前市后朝”的布置格局5.城市物质要素中,寺庙建筑尤其佛寺建筑增加六、绘图说明唐长安的规划布局特点:中轴线对称,宫城、皇城、外城三城相套,宫城居中;棋盘式道路、规整坊里。

继承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传统,由于完全是新建,这种传统的布局方式表现的更为明显,而且有所发展。

[西安建大]《中外城建史 · 精华资料》

[西安建大]《中外城建史 · 精华资料》

中国古代部分1.城与郭,城与市的区别,春秋时期的城郭关系城与郭:1.城在郭内,或郭比城大。

(内谓之城,外谓之郭)2.城郭均是防御性的3.此时已有阶级分化,贵族阶级住在城内,普通百姓居住在城外郭内城与市:1.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有城的不一定是市,市也不一定全是城2.城市经济不同于农村居民点的经济,私有制产生后,需要防御城垣保护私有财产3.手工业商业与农业分开,需要有专门的固定场所交易春秋时期的城郭:春秋时期的都城一般都有城郭之分。

有的相重,如齐临淄;有的内外两重,如鲁大都;有的并列,如燕下都与赵邯郸。

城是贵族王室,郭是普通住宅,城中一般有王宫,修筑在人工高台上以示权威2.秦咸阳(1)营建背景:时代背景:①无序到有序的转型时期②有着较强的经济实力城市背景:①战国秦都为基础②独特的地理环境:三面环山,八水环抱(2)营建特点:①打破传统的集中封闭形制约束,扬弃旧有的城廓配置观念(秦咸阳并非一个城池,而是一个城市综合区)②发展郊县的办法取代传统的外廓功能③天体观念贯穿城市建设之中(3)历史意义:开创封建社会京城京畿有机结合的规划体制(京城的区域规划体制)3. 汉长安——杨城延(1)修建过程:①汉高祖刘邦,将秦朝离宫、兴乐宫改建为长乐宫,在长乐宫以西建未央宫,在未央宫和长乐宫之间修建武库。

②汉惠帝时,修建城墙,建东市西市。

③汉武帝时,在长乐宫以北建明光宫,未央宫以北建桂宫、北宫,在西面城外修建宏大的章宫。

(2)规划要点:①平面配合地形呈不规则矩形,按《周制》中建制,主要宫殿在南,东西市在北。

②与战国时期不同,将官署、市场、居民区布置在城内。

③宫殿占地面积大,占1/2以上④实行闾里制,闾里与宫城相参。

(3)汉长安区域规划思想:①沿袭了秦的京城区域规划体制,及京城与京畿有机结合的规划体制(京畿称为“内史”,统领关中之地,汉武帝时将其分为京兆伊,左凤翔,右扶风三部,称为“三辅”)②京畿同京城互为依托,京城的繁荣稳定,是京畿地区郊县经济发展的前提,京城在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各方面起着组织整个区域的主导作用,而广阔的三辅地区则是长安城是赖以生存的坚强后盾,而这些郊县又作为一道屏障保证了京城的安全。

中外城市建设史

中外城市建设史

一、名词解释1、城与廓:都城一般都有城与廓之分:有的相重,如齐临淄;有的内外两重,如鲁国都城;有的并列,如燕下都。

城为贵族王宫,城中一般都有王宫,修筑在人工夯筑的高台上,目的是防卫及显示其威严。

廓主要是工商业者、平民、农民居住的地方,以及商市的集中地。

城是保护国君的。

郭是看管人民的。

也就是说,城是国君所住的地方,也称子城、内城、厥城。

郭是外城,人民住的地方。

2、里坊制:春秋至汉,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

“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3、闾里制:汉代实行闾里制,25家为一闾,闾里的街道称闾巷,每个闾里用高墙将数十百家围在一个方正的院里。

院里四面或两面有门,叫里门。

门巷修直,闾里设里正管理,早晚定时启闭里门。

4、厢坊制:由于经济的发展,城镇人口增长迅速,而城市内部用地不足,于是沿城门外道路形成新的发展带,起初这些发展带并无城垣,随后为了便于统治阶级的管理,便修筑城垣加以包围。

特点:自发性建设5、雅典卫城:1.雅典全盛时期的纪念碑。

2.希腊战争后历经40年建造叫“卫城”实为圣地建筑群和平民公众活动地。

3.祭奠守护神——雅典娜女神。

4.陡峭山地建筑群、按行进路线视线来设计、建筑类型多样。

5.体现希腊民主政治的进步,平民对现实生活的讴歌、和城邦对自己力量的信心。

6、圣地建筑群:1.利用利用复杂的地形和自然景观,构成活泼多姿的建筑群空间构图。

2.以神为构图中心。

3.贵族寡头专政时期的产物。

4.公众场所。

7、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希波战争前,希腊大多数城市都是自发形成,建设时没有统一的规划,路网不规则。

战后重建时希波丹姆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

他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和数的和谐,以取得秩序和美。

城市建设的主要的形式为:1)几何形式,以棋盘路网为城市骨架2)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1个或1个以上街坊。

中外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中外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中外城市建设史复习要点一、中国部分1.原始的居住形态(1)天然洞穴(2)巢居(3)穴居(4)半穴居(5)地面建筑2.原始居民点选址和平面布局特征:(1)村落选址在河道弯曲内侧的向阳阶地上,土地肥沃,河流对村落呈环抱之势。

(2)村落的外围,均有人工挖掘的壕沟作为防御措施,壕沟与天然河道一起构成呈圆形的相对封闭而安全的居住区域,有若干相对狭小容易控制的出入口。

(3)住宅向心布局,围绕中心广场或者大房子,所有住宅的门都朝向中心广场,表明中心意识的萌芽。

(4)趋于明确的布局与功能分区,以安全性作为衡量位置重要性的依据,因而住宅位于最安全的圆形围合单元内,公共墓地和陶窑则位于安全性较差的边缘或外面3.《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夏后氏世室,堂修二七,广四修一,五室三四步,四三尺,九阶。

两旁两夹,白盛。

门堂三之二,室三之一。

殷人重屋,堂修七寻,堂崇三尺,四阿重屋。

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

五室凡室二筵,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筵,宫中度以寻,野度以步,涂度以轨。

庙门容大扃七个,闱门容小扃三个,路门不容乘车之五个,应门二彻三个。

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

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九卿治之。

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

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

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4.《周礼·考工记》对中国古代城市产生的影响《周礼·考工记》是中国古代都城制度最早、最完整的记载,确定了中国古都堂堂正正、方正规划、整齐划一、对称均衡、等级森严的风格特征,影响极其深远,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a,对城市主体规划结构的影响:“择中立宫”、几何中心、中轴线、以宫城为中心,宫城中轴线作为城市的中轴线,其它建筑对称环绕布置周围。

b,对城市规划秩序的影响:礼制的城市规划秩序,“礼”充满国家和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国以“礼”制,在以后的建国中,都以“礼”为原则。

中外城市建设史(全套课件595P)

中外城市建设史(全套课件595P)
2021/2/21
第一节 原始居民点的形成及其特征
二、原始居民点的特点
1、位置:一般都选在背山面水的高爽地段,靠近河流的多选在二级阶地 上,这样既便于取水,又防备水患。 2、规模:规模大小不等,一般范围较大,分布和居住也比较密集。 3、由成群成片房屋建筑组合而成:房屋建造具有代表性的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木骨泥墙房屋,一种是杆栏式桩上建筑, 4、开始形成一定的功能分区:原始村落晚期,就已由于生产及生活的需 要而产生简单的分区,出现了住址、墓葬区及窑址的分区。另外,建筑 也有了一定的分工及组合,聚落的中心是供氏族成员集合的大房子(公 共建筑),在其周围则环绕着小住所(住宅),其门往往都朝着大房子 。
中外城市建设史
2021/2/21
为什么要学习《城市建设史》? 第一部分 中国城市建设史 第二部分 外国城市建设史
2021/2/21
中国城市建设史 第一章 中国城市的产生与先秦时期的城市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城市 第三章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第四章 五代宋元时期城市 第五章 明清(至鸦片战争)时期的城市 第六章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规划建设总结 第七章 中国近代城市 第八章 新中国成立后50年中国城市
2021/2/21
第二节 中国城市的产生 一、中国城市产生的时期
1、根据现有史料和考古实物证明,我国最早的城市是产生于距今4000多 年的原始社会末期,也即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 2、如果把我国最早城市产生的时间与国外城市相比较,也是差不多的, 美国著名城市规划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一书中谈到国 外最早城市产生的时期时这样写道:“城市,作为一种明确的新事物, 开始出现在旧—新石器文化社区中。”又说“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城市 遗址,大部分都起始于公元前3000年,前推后移不多的几个世纪。”

(百度)中外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百度)中外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中外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11.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

)。

根据考古发现,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公元前4000-3000年)?2、《建筑十书》。

维特鲁维于公元1世纪的建筑论文集,是全世界第一部完整的和最有影响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理论总结.(城市选址、建筑物选址、街道布置与广场设计、关于理想城市的构想)3、古希腊城市格局。

格网状布局;广场和公共建筑作为城市的核心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欧洲城市的典型格局。

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绝对君权时期出现轴线放射的街道、宫殿花园和规整对称的公共广场中世纪欧洲城市的格局。

教堂成为城市的中心;不规则的街道和广场;城市的有机发展;后期的公共建筑成为城市活动中心4、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分期大致可以分为:以佛罗伦萨为代表的早期文艺复兴(15世纪),以罗马为代表的盛期文艺复兴(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威尼斯和仑巴底为代表的晚期文艺复兴(16世纪中期和末期),17世纪以后为巴洛克时期。

5、对欧洲古代城市规划的政治背景的分析1、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古希腊: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5世纪,经历了奴隶制的民主政体,形成一系列城邦国家。

古罗马:奴隶制发展的繁荣阶段。

2、中世纪的欧洲城市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这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的中世纪。

社会生活中心转向农村,手工业和商业十分萧条,城市处于衰落状态。

这时欧洲分裂成许多小的封建领主王国,封建割据和战争不断,出现了许多具有防御作用的城堡。

同时教会势力十分强大。

3、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欧洲城市17世纪后半叶,新生资本主义迫切需要强大的国家机器提供保护,资产阶级与国王联盟,反对封建割据势力,建立了一批中央集权的绝对君权国家。

6、巴黎的城市改建a.雅各宾时期的巴黎改建λ贫民化的改建---道路、绿化、土地整理;公民美德般单纯的建筑;b. 拿破仑帝国时期λ军事独裁、城市建设活动主要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以及为颂扬皇帝和宣传对外战争胜利服务;代表大资产阶级的政权;城市面貌---灰色屋顶的多层住宅建筑;有连续券廊的里沃利大街;巴黎西部的贵族区建设;建设凯旋门广场之后,由于交通阻塞在它周围开拓圆形的明星广场。

中外城建史现代史共30页文档

中外城建史现代史共30页文档
年改革开放以后)
• 二、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发展历程
• 四阶段: • 城市建设的恢复与城市规划的起步(1949-
1952年) • 城市规划的引入与发展(1953-1957年) • 城市规划的动荡与中断(1958-1978年) • 城市规划及其建设的迅速发展(1978年以后)
• (一)城市建设的恢复与城市规划的起步
建工部城市建设局设立城市规划处,调集规划 技术人员,聘请苏联城市规划专家来华指导。重 点城市的规划,一般由国家和地方城市规划设计 部门组成工作组,在苏联专家指导下进行编制。 北京和全国省会城市也逐步建立和加强了城市规 划机构,参照重点城市的做法开展城市规划工作, 城市规划走向普遍。至1957年,全国共计150多 个城市编制了规划,其中国家审批的有太原、兰 州、西安、洛阳等15个城市。
• 2、苏联模式的城市规划引入
• “苏联模式”的规划方式,即城市规划是国民 经济计划的具体化和延续,即所谓的三段式: 国民经济计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
• 引进途径:
• 1)聘请苏联城市规划或市政专家来华工作;
• 2)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教材
• 3)翻译出版苏联城市规划书籍
• 4)借用苏联标准和苏联专家参与制定中国城市 规划法规
• 1)从中央到地方建立健全城市建设管理机构; • 2)各城市都要开展城市规划; • 3)划定城市建设范围; • 4)对城市分类排队。
• (二)“苏联模式”城市规划的引入与发展 • 1953-1957年是中国的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
时期,国家共确定156项重点工业建设项目,集 中在兰州、成都、西安、洛阳、株洲、包头、太 原、沈阳、哈尔滨、长春等十几个大城市。因为 规划技术的不足,引入“苏联模式”的规划方式。

中外城建史

中外城建史

路将城东分成南北两部分。

东西大路的北为贵族区。

城东有市集,城市中心有神庙,城东南角有一大型坟墓。

.在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

.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

.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

.出色地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

规划中应用了对称、序列、对比,主题、尺度等建筑构图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城市一、古代西亚文明及其概况道路:主要大道叫普洛采西大道,宽7.5米。

小巷是曲折而狭窄的,有的小巷宽度约新巴比伦国王还为其皇后筑有空中花园。

希腊人称之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Array古希腊的城市一、古希腊的自然条件与社会背景古希腊是古典文化的先驱、欧洲文明的摇篮。

它深深地影响着欧洲古希腊史以“爱琴文化”,即克里特(Crete)与迈西尼(Mycenae)年至公元前2000年为其繁荣时期希腊本土的文化是从公元前古代历史上分为4个时期:荷马时期(公元前12世纪一公元前古风时期(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古典时期(公元前5世纪一公元前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其中古典时期是古希腊文化与城市建设的黄金时代和古希腊文化的代表。

2、古典时期的雅典背景:希波战争以后,城镇建设从只考虑帝王和神灵转向为整个城镇团体服务,城镇形态上也有所变化。

雅典的发展:雅典是全希腊的盟主,成为宗教文化中心,并纪念希波战争的胜利,使原来是一个破落不堪的小城市,变成了拥有许多重要建筑物的城市。

雅典公元前5世纪的全盛时期,人口未超过10万人。

雅典的布局:雅典背山面海,城市布局不规则,无轴线关系。

卫城是中心,最早的居民点形成于卫城山脚下。

城市发展到卫城西北角形成城市广场(Agora),最后形成整个城市3、雅典卫城——雅典极盛时期的纪念碑建设时期:希波战争后,重新建造(公元前448—406年),为时40年,是当时宗教的圣地和公共活动的场所。

位置:在城内的一个陡峭的高于平地70~80米山顶平台上,东西长约280米,南北最宽处为130米,其上岩石裸露,寸草不生。

山势险要,只有一个上下孔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城建史》模拟1试卷A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我国古代的瓦最早出现在时期。

2、“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出自3、我国最早的居住单位是4、我国最早形成集中的市在朝代5、宋代平江府有三套城,他们分别是:、。

6我国最早的石刻城市平面图是7、古埃及人认为灵魂是永恒的,对死后的栖身之地都比较看重,所以大多数城市附近都有座8、古希腊大致经历四个时期,其中是古希腊文化和城市建设全盛时期。

9、古罗马城市建设的突出成就表现在。

10、古代中国城市中心主要设施是;古罗马城市中心主要设施是;阿拉伯国家城市中心主要设施是;中世纪西欧城市中心主要设施是。

11、罗马市政广场的作品。

12、在古代西亚和波斯城市中,由各种城市设施---商业、作坊、仓库、衙署、庙宇等共同组成的城市中心我们称为13、最早提出区域规划思想的是14、中世纪西欧城市大致上有三种类型:、、。

15、雅典宪章的主旨思想是(本题2分)。

16、工业城”最独特的贡献在于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瓦子出现在中国的什么朝代( BBDBA DDBAB )A西周B北宋C元朝D明朝2、印度昌迪加尔城是()作品A米开朗琪罗B柯布西埃C密斯凡德罗D翁温和帕3、下列那些构筑物不属于中国古代城市的防御设施()A马面 B角楼 C翼城 D钟鼓楼4、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前面的广场是在()时期改建的A、文艺复兴运动B、巴洛克时期C、法国古典运动时期5、我国唐代边远地区把马面用做仓库用途的城市是()A、统万城B、高昌城C、交河城D、北庭城6、下列()不属于我国古代四大镇()A、汉口B、佛山C、朱仙D、武昌7、中国近代时期,民族资产阶级集中的城市是()A、南通B、济南C、嘉庆 D无锡8、最早使用砖作为建筑材料的是()A、古埃及B、古印度C、古巴比仑D、古希腊9、不属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城市建设的特征的是()A、市中心设置广场B、密集的道路网C、采用大量环状放射性道路D、城市中有大量的工厂10、、被拿破仑誉为“欧洲最美丽的客厅”的广场是()A、罗马市政广场B、圣马可广场C、波波罗广场D、巴黎星形广场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1、简述我国古代城市选址分布的特点?2、简述我国古代商市的发展过程。

3、简述中国近代城市衰败的原因?4、比较分析文艺复兴、巴洛克风格,法国古典主义各有什么特点?5、简述田园城市理论的意义。

6、简述雅典宪章的内容。

7、简述工业城市的内容:8、简述明清时期边防城堡与一般州县布局的差别四、绘图题(共计10分)绘出我国古代城墙防御体系简图,并注明每个构成部分的名称(至少5个)五、论述题(共计15分)我国古代的城市建设是遵循周代王城的建设制度吗?它是我国唯一的城市建设制度吗?请举例说明。

《中外城建史》模拟1试卷A答案一、填空题(25分)1、西周2、《周礼·考工记》3、闾里4、秦5、衙城、子城、府城6、平江图7、死者之城8、古典时期9、市政设施(或者给水设施)10、宫城、广场、清真寺、教堂11 、米开朗基罗12、山岳台13、盖迪斯14、要塞型、城堡型、商业交通型15、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衡量是一切建设工作成功的关键16、城市的功能分区与适度的分离二、选择题(10分)BBDBA DDBAB三、简答题(40分)1、我国早期的城市主要是在农业居民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城市与农业的关系比较紧密,因此早期的城市大都集中在黄河中下流域。

这个时期北方的的蒙古、东北、华北部分地区居民过的是游牧生活,很少有城市;长江、珠江流域雨量充沛,但是地面潮湿多虫,大部分地区都未开发,城市数量很有限。

秦汉以后商业的发展,和海外的商业贸易活动的增加,同时因为战乱而使经济中心多次江南转移,所以这个时期城市的分布主要是在江南的河网地区,以及北方靠近大运河的地区。

同时民族的大融合使边远地带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也有所发展。

2、市的产生是因为产品的剩余、私有制的出现,产生了交换产品的简易场所,这些场所大都靠近水井旁,故称为市井。

从秦代开始产生集中的市;隋唐时期出现了商业与手工业结合的局面,前为店,后为坊,并且形成了封闭的市肆场所;宋时由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封闭的市肆制度,商业与交通干道相结合形成了商业街道,并且产生了以娱乐为中心的商业街;到明清时期,庙会也成为商业的中心。

3、中国封建经济城市兴起的原因,往往是因为本身具备重要的交通地位,或者是有兴盛的手工业,商业,或者是地区封建统治中心等因素。

所以一旦这些优越条件失去、被替代,或者是政治中心的迁移,就经不起资本主义现代化工业的冲击,城市必然衰败。

4、①“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为了动摇封建统治和确立自己的地位,在上层建筑领域中,借助古典文化来反对封建文化从而确定自己的文化,这个运动的思想基础是“人文主义”;②“巴洛克风格”是罗马教会掀起的建筑风格,它的目的是采用一定的手法再教堂中制造神秘迷茫同时又要标榜教庭富有的珠光宝气气氛。

③“法国古典主义风格”是法国国王为了巩固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倡象征中央集权的有组织、有秩序的古典文化。

它要求城市在整体布局上、建筑平面和立面造型上讲究轴线对称关系、主从关系。

以及布局要突出中心建筑。

5、1)、进步性:提出了通过限制大城市规模来控制大城市恶性膨胀问题;通过在大城市中布置大面积的绿化带来改变城市环境质量;在城市中心设置公共活动场所,满足人们室外活动的需要;工业区,铁路干线放在城市边缘地带,避免干扰城市。

2)、霍华德没有认清资本主义社会的以营利为目的的本质,资产阶级不会把大量的资金投入毫无利润可赚的绿化设施和公共活动场地,更不会对城市人口进行疏散6、大纲指出现代城市的建设应该解决好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功能;大纲指出城市应该按照居住、工作、游憩、进行分区,平衡后再建立三者联系的交通网;大纲指出居住是城市的主要因素,应多从人的需要出发,住宅区应占用城市最好的地区;对于工作来说,应缩短与居住区的距离,增加绿地来满足人们室外游憩的需要,对于交通来说,应该适应各种交通的需要,商业、住宅避开城市交通要道;大纲还提出在城市发展中,注意对名胜古迹和古建筑物的保护。

7、1)城市应该接近原料产地,能源是城市中重要成分,交通运输应与工业密切配合。

2)组织城市功能用地时,应把交通,工业、居住、文娱活动分开,使之互不影响。

3)提倡新建筑形式,主张用先进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建设城市。

四、绘图题(10分)略:五、论述题(15分)略:中外城建史》模拟1试卷B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在我国发现最早的城市遗址是。

2、我国木架结构建筑走向成熟时期是朝代3、在北宋出现了是我国最早以娱乐为主的服务行业的通称。

4、我国最早形成集中的市在朝代5、帝国主义占领上海后,中国传统的三合院演变成为住宅。

6在中国近代历史中,青岛属于城市,上海属于城市。

7、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的空中花园是时期建造的8、古罗马大致经历三个时期,其中是古罗马城市建设全盛时期9、中世纪西欧城市大致上有三种类型:、、、。

10、主张城市分散思想的理论有霍华德的、马塔的和赖特的。

11、元大都的建设,与以前历代帝王都城有所不同是因为增加了新的城市设施是,从而美化了城市环境。

12、近代“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 4会议的主题是。

13、维特鲁威的著作详细的总结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设计和城市建设经验14、最早提出区域规划思想的是。

15、雅典宪章的主旨思想是。

(本题2分)16、马丘比丘宪章的主旨思想(本题2分)。

17、有机疏散理论提出的思想是(2分)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最早把市中心分散成几个区中心的城市是()A伦敦 B彼得堡 C巴黎 D华盛顿2、罗马市政广场是由()主持设计的A米开朗琪罗 B柯布西埃 C密斯凡德罗 D盖迪斯3、著名的圣马可广场位于下列那座城市中:()A威尼斯 B君士坦丁堡 C罗马 D佛罗伦萨4、下面哪个城市宫城位于城市的南部()A曹魏邺城 B北宋东京 C南宋临安 D明清北京5、中国春秋时期()城市人口最多A、赵邯郸B、燕下都C、齐临淄D、郑韩故城6、下列不属于我国封建社会时期重要的港口城市的是()A、上海B、广州C、泉州D、扬州7、厢---作为地区单位最早出现在()时期A、北宋B、南宋C、元代 D明代8、雅典卫城是希腊()时期建设的。

A、马时期B、古风时期C、古典时期D、希腊化时期9、被拿破仑誉为“欧洲最美丽的客厅”的广场是()A、罗马市政广场B、圣马可广场C、波波罗广场D、巴黎星形广场10、不属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城市建设的特征的是()A、市中心设置广场B、密集的道路网C、采用大量环状放射性道路D、城市中有大量的工厂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1、比较分析唐长安、宋东京两个城市布局的特点。

2、简述我国古代城市的发展与河流的关系。

3、请分析中国近代社会帝国主义独占城市的共同点。

4、简述古希腊雅典卫城的布局特点。

5、简述文艺复兴期间圣马可广场的艺术成就。

6、简述田园城市理论的意义。

7、简述带形城市的意义8、请解释“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的含义。

四、绘图题(共计10分)简单绘出唐长安城城市布局示意图(标明主要城市组成地区名称)五、论述题(共计15分)分析比较《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的产生原因以及对各自对当时城市建设的影响。

《中外城建史》模拟1试卷B答案一、填空题(25分)1、商城2、汉朝3、瓦子4、秦5、里弄6、帝国主义共占城市7、新巴比伦王国8、帝国时期9、要塞型、城堡型、商业交通型10、田园城市、带形城市、广亩城市11、中心阁12、“功能城市”13、建筑十书14、盖迪斯15、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衡量是一切建设工作成功的关键16、人的活动要求流动的、连续的综合空间17、适度的集中、均衡的分散二、选择题(10分)CAACC AACBA三、简答题(40分)1、1)唐长安城主要受儒家思想影响,儒家思想的“居中不偏”,“不正不威”的思想影响到城市布局。

长安城布局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原则,宫城、皇城居中在城市最北面,其它设施则按照封建礼制顺序布局。

道路是规整的方格网状系统,有集中的市,市和坊都有封闭的坊墙。

2)宋东京城的布局主要立足点在促进商业的交易,所以城市总体的布局没有严格按照儒家思想的学说。

除了皇城、宫城内部布局采取轴线布局,外城的布局比较自由,大街道一般都与商业结合,形成商业街,有集中的市,也有分散的商业街道,市和坊无坊墙。

2、答:城市的产生是在手工业从农业分离后,剩余产品的出现,产生了私有制,才出现了以交换产品的场所-市。

所以早期的城市是从农业居民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城市与农业的关系很紧密,因此大部分城市都靠近河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