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资料资料
遗传学复习资料
1、遗传学的发展时期(1)经典遗传学时期(1900 ~ 1940 )——遗传学的诞生和细胞遗传学时期标志:孟德尔定律的二次发现成就:确立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创立连锁定律(Morgan,1910),提出“基因”概念(2)微生物遗传和生化遗传学时期(1941 ~ 1960)标志:“一基因一酶”学说(Beadle&Totum)成就:“一基因一酶”学说(1941,Beadle&Totum) ,遗传物质为DNA(1944,A very,Hershey&Chase),双螺旋模型:(1953,Watson&Crick),转座子:(1951,McClintock),顺反子:(1956, Benzer)(3)分子遗传学时期和基因工程时期(1961~1989)标志:操纵子模型的建立成就:操纵子模型的建立(1961,Monod&Jacob),深入了解基因(破译遗传密码、重组技术、反转录酶、合成酶、内切酶、核糖酶、转座子、内含子、DNA测序、PCR等)(4)基因组-蛋白质组时期(1990 ~ 至今)标志: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启动成就:2003年4月14日美、英、日、德、法、中六国科学家完成人类基因组图谱(物理图),从基因组角度研究遗传学2、遗传学形成多个分支学科: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群体遗传学,数学遗传学,生统遗传学发育遗传学,进化遗传学,微生物遗传学医学遗传学,辐射遗传学,行为遗传学遗传工程,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
3、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的行为(1)细胞周期:由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分四个阶段:①G1期:指从有丝分裂完成到DNA复制之前的间隙时间;②S期:DNA复制时期;③G2期:DNA复制完成到有丝分裂开始前的一段时间;④M期(D期):细胞分裂开始到结束。
(2)有丝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①前期:染色体开始逐渐缩短变粗,形成螺旋状。
当染色体变得明显可见时,每条染色体已含有两条染色单体,互称为姐妹染色单体,通过着丝粒把它们连接在一起。
遗传学资料
1.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
在二倍体生物中,杂合状态下能在表型中得到表现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
2、隐形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
在二倍体的生物中,在纯合状态时能在表型上显示出来,但在杂合状态时就不能显示出来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
3、遗传病: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的遗传物质异常所引起的疾病。
4、迟发性遗传病:一般在成年或成年以后才发病的遗传病。
5、染色体病:由于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所产生的疾病。
6、单基因病:单个基因异常所引起的疾病。
7、多基因病:多对等位基因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疾病。
8、遗传异质性:表型相似而基因不同的现象。
9、错义突变:基因突变导致编码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改变编码另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
10、移码突变:DNA链上插入或者丢失一个或多个碱基(但是不是3或者3的倍数)。
11、动态突变:串联重复的三核苷酸序列随世代传递而拷贝数逐代累加的突变方式。
12、人类基因组:是指人的所有遗传信息的总和,包括两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基因组:核基因组和线粒体组。
13、RFLP:基于DNA序列中由于碱基的改变而影响了酶切位点所产生的多肽等位片段。
14、STR:把长度为2~6个核苷酸的VNTR称为微卫星或短串联重复(STR)。
15、SNP:是指基因组内特定核苷酸位置上存在两种不同的碱基。
16、不完全显性:是指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情况下,隐性基因对显性基因的表达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即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作用均得到一定程度的表现。
17、外显率:是指在带有显性致病基因的全部杂合子个体中,表现出相应病理表型的个体所占得百分比。
18、表现度:在不规则显性情况下,不同的杂合子患者显性基因的表达程度可有差异,即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可能会表现出轻重不同的表型,这种个体间显性基因表达程度的差异称为表现度。
19、基因组印迹:来自父方和母方的同源染色体或等位基因存在功能上的差异,传给子女时可形成不同的表型,这种现象称为基因组印迹。
遗传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遗传因子”是孟德尔提出来的2.“基因”是约翰森提出来的3.摩尔根创立基因学说4.瓦特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名词解释: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联会:各同源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前期配对着丝粒:着丝粒是真核生物细胞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分离的一种“装置”一,核型分析二,根据染色体着丝点位置不同,染色体可分为四类:m中着丝点染色体sm近中着丝点染色体t端着丝点染色体st近端着丝点染色体三,染色体四级结构四,有丝分裂过程及意义1,过程①间期:主要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即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它包括(G1、S、G2三个时期),动物细胞此时中心粒也进复制,一组中心粒变成两组中心粒。
②前期最大特点是:核膜逐渐解体、核仁逐渐消失,植物细胞由两极发出纺锤丝,动物细胞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到细胞两极,由中心粒发出星射线。
③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最清楚,我们常找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
④后期: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到细胞两极,此时染色体加倍。
⑤末期:核膜、核仁重现,染色体变成染色丝,植物细胞中央形成细胞板,一个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动物细胞膜从中间内陷,一个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这样就完成一次细胞分裂,此时形成的子细胞,有的细胞停止分裂,然后分化,有的细胞暂停分裂;有的细胞继续分裂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2,意义生物学意义:(1)多细胞生物生长是通过细胞数目增加或者体积增加实现的(2)均等式分裂维持了个体的生长发育,也保证了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遗传学意义:保证了亲代与子代遗传的稳定性和基因的完整性,提高子代的环境竞争力和生存率五,减数分裂最重要的时期?再细分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2.前期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可分为5个阶段(细偶粗双终):细线期:细胞核内出现细长、线状染色体,细胞核和核仁体积增大.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偶线期:又称配对期.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两两侧面紧密相进行配对,这一现象称作联会.由于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有4条染色单体,称四分体.粗线期:染色体连续缩短变粗,同时,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DNA的片断交换,从而导致了父母基因的互换,产生了基因重组,但每个染色单体上仍都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双线期:发生交叉的染色单体开始分开.由于交叉常常不止发生在一个位点,因此,染色体呈现V、X、8、O等各种形状.终变期:染色体变成紧密凝集状态并向核的周围靠近.以后,核膜、核仁消失,最后形成纺锤体. 生活周期研究材料:果蝇,红色面包酶,细菌与病毒遗传---研究优点第四章孟德尔遗传一,名词解释侧交:为了确定F1纯合或者杂合,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回交:子一代与亲本中任意一个杂交二,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1.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三,显隐致死基因?1.隐性致死基因:只有在隐性纯合是才使个体死亡2.显性致死基因:在杂合状态是就可以导致个体死亡四,卡方测验(可能计算题)五,基因之间概率,显隐性概率六,ABO血型(可能大题)七,非等位基因之间互作比例第五章连锁遗传和性遗传连锁遗传(概念,生物学基础,相关概念)联合遗传三点测验(交换值计算,遗传作图,十分可能考大题)性染色体有哪几种类型同配性别,异配性别真君连锁遗传的交换值计算性联锁:根据表型判断基因型性别决定第六章染色体变异思考:紫外线照射后,基因突变来源于π二联体本身吗?其他原因?修复过程中的差错是突变的主要原因基因突变是染色体上的点突变,是基因内部化学性质的变化,可遗传基因突变的6大特点1稀有性2可逆性3多方向性4重演性平行性6有害,有利基因突变的鉴定:1.二倍体植物2.果蝇突变的检测(CIB和致死平衡系)3.生化突变的检测(微生物)诱变途径1.物理因素及修复机制2.化学因素(转换和颠倒)第七章细菌与病毒的遗传细菌影印法研究F+, hfr,F’菌株特点掌握细菌四种遗传方式:接合,性导,转导,转化掌握中断杂交和重组作图的原理噬菌体类型,特点第十章基因突变第十一章细胞质遗传第十三章数量遗传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的区别多基因假说遗传率的估算,广义,侠义(可能十分大题)近亲繁殖,回交,杂种优势复习题一,名词解释二,三大定律的实质,区别,对象,配子的描述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连锁与交换定律。
遗传学复习整理资料
遗传学复习整理资料绪论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遗传学经历了两个阶段;经典遗传学,现代遗传学遗传学经历了三个水平;个体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1866孟德尔,豌豆,发表“植物杂交试验”论文1910.摩尔根。
果蝇,创办了基因论,证明了基因就是在染色体上而且呈圆形线性排序1953,沃森(美)和克里克(英),提出了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三大定律:分离定律,独立分配定律,连锁遗传定律遗产研习和林木遗传改进在林业生产上的促进作用答:1.直接指导作用,如杂交引种,种子园的建立,加速育种的进程。
2.引发世界森林增加的两大因素。
不合理的砍伐制度;不合理的唐日制3.林木遗传的改进促进作用。
导致成活率低,产量提升,品质提升。
1.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有何区别与联系?答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变异――就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有差异的现象。
遗传与与变异的辩证关系: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一方面,遗传使生物的性状得到继承和积累,这种继承和积累相对稳定;另一方面,变异产生新的性状,是物种不断发展演化,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因此,遗传不单是消极、保守的,同时也是积极的、创新的。
变异不单是负面的、消失的,也是进取的,创造的。
孟德尔遗传理论的精髓就是什么?遗传因子是独立的,呈颗粒状,互不融合,互补影响,独立分离,自由组合2.遗传学有几个主要分支,研究内容及手段?请问:经典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生物统计数据遗传学3.遗传学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促进作用?答:1.在生产实践上,遗传学对农林业科学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2.遗传学在医学中同样起至着关键的指导作用。
人类疾病的产生及其遗传机制都须要遗传学科学知识做为指导。
3.遗传学就是人类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的理论基石。
4.遗传学在社会法制问题化解中也起著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第一章形成染色体的结构单位:核小体原核细胞:只有拟核,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结构较简单。
遗传学总复习资料
遗传学总复习资料遗传学: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体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
研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复制与传递、变异与进化、表达与调控等规律的科学遗传与变异遗传:生物亲代繁殖与其相似的后代的现象变异:指生物后代个体发生了变化,与其亲代不相同的现象。
了解遗传学的诞生和发展过程,掌握遗传学学科诞生的标志。
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标志着遗传学的建立和开始发展,孟德尔被公认为现代遗传学的创始人。
(1)细胞遗传学时期(1900~1939年):主要特征是研究工作从个体水平进展到细胞水平。
这一历史时期、研究工作的主要特征是从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建立了染色体遗传学说摩尔根Morgan 基因学说主要内容:种质(基因)是连续的遗传物质;基因是染色体上的遗传单位,稳定性很高,能自我复制和发生变异;在个体发育中,一定的基因在一定条件下,控制着一定的代谢过程,体现出相应的遗传特性和特征表现;生物进化的材料主要是基因及其突变等论点。
是对孟德尔遗传学说的重大发展,也是这一历史时期的巨大成就。
2)从细胞水平向分子水平过渡时期(1940~1952年):主要特征是以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化方法探索遗传物质的本质及其功能。
3)分子遗传学时期(1953~1990):要特征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基因的本质,包括基因组织结构和功能,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和调控等。
(4)基因组和蛋白质时期标志:1990年4月美国人类基因组计划两个方向①基因组学②体细胞克隆,干细胞研究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并能从亲代遗传给子代。
相对性状:指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
单位性状:个体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之后的性状。
显性性状:F1表现出来的性状;隐性性状: 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分离现象:在子二代中有出现的性状。
基因座:等位基因:成对的两个不同形式的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对等位点上。
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或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基因型:个体的基因组合即遗传组成表现型: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是可以观测的纯合体:成对的基因相同。
遗传学朱军 主编 个人整理的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一、遗传学研究方向: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 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第四章孟德尔遗传孟德尔认为父母本性状遗传不是混合,而是相对独立地传给后代,后代还会分离出父母本 性状。
于是提出:①.分离规律;②.独立分配规律。
验证分离定律的方法:1. 测交法:也称回交法。
即把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基型的亲本杂交,根据测交子代(Ft )的表现型和比例测知该个体的基因型。
2. 自交法:F2植株个体通过自交产生F3株系,根据F3株系的性状表现,推论F2个体的基 因型。
3. F1花粉鉴定法:杂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由于各对同源染色体分别分配到两 个配子中,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之分离 ,进入不同配子。
独立分配的实质:1. 控制两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布在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2. 减数分裂时,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发生分离,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可 以自由组合。
卡方测验:进行/2测验时可利用以下公式(O 是实测值,E 是理论值是总和),即: 完全显性:F1表现与亲本之一相同,而非双亲的中间型或者同时表现双亲的性状; 不完全显性:F1表现为双亲性状的中间型。
共显性:F1同时表现双亲性状。
镶嵌显性:F1同时在不同部位表现双亲性状。
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必考,概念,F2代比例) 1. 互补作用: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分别处于纯合显性或杂合显性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 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贝憔现为另一种性状。
2. 积加作用: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 单独存在时能分别表现相似的性状, 两种 基因均为隐性时又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遗传学资料教材
遗传学遗传学(genetics):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规律的科学。
现代遗传学:研究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变异、传递和表达规律的学科。
遗传与变异的关系: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最普遍、最基本两个特征、遗传与变异是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没有变异生物界就失去了进化的源泉,遗传就成了简单的重复、没有遗传,变异就无法积累,变异就失去了意义,生物也就无法进化和发展。
生物所表现的变异分可遗传(Heritable)变异和不可遗传(Inheritable)变异,环境改变可导致变异。
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第二节遗传学的发展一.诞生(1865-1910)1、起源于早期人类的育种实践2、在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拉马克和达尔文对生物遗传和变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1)拉马克(Lamarck J.B.,1744--1829)①环境条件改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原因②用进废退学说和获得性遗传学说(2)达尔文(Darwin C.,1809—1882)①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一书,提出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进化学说,认为生物是由简单→复杂、低级→高级逐渐进化的。
②承认获得性遗传的一些论点,并提出“泛生论”假说。
3、新达尔文主义的代表——魏斯曼(Weismann A.,1834—1914)支持选择学说,否认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1892,种质连续论(theory of continuity of germplasm)生物体由种质和体质组成:种质指生殖细胞,负责生殖和遗传;体质指体细胞,负责营养活动。
种质自身永世长存,世代连续相继,体质由种质产生,是保护和帮助种质繁殖的手段;种质细胞系完全独立于体质细胞系,体质细胞发生的变化(获得的性状)不影响种质细胞,获得性状是不遗传的。
(1)孟德尔的颗粒式遗传因子理论(1865年)4、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重新发现标志着遗传学的诞生性状遗传是受细胞里的遗传因子控制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性细胞中成单存在;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过程彼此分离,而不成对的遗传因子可自由组合。
遗传学基础知识点
遗传学基础知识点遗传学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个体间遗传信息的传递、表现和变异。
在遗传学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些基础知识点是必须要掌握的。
本文将围绕这些基础知识点展开讨论。
1. 遗传物质的本质遗传物质是指携带遗传信息的生物分子,主要包括DNA和RNA。
DNA是双螺旋结构,由四种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胞嘧啶)组成,形成基因和染色体。
RNA则在蛋白质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2. 孟德尔遗传定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他根据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一系列遗传定律,包括隔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性联和定律。
这些定律揭示了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
3. 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是通过DNA分子进行的。
DNA分子在细胞分裂时复制,通过核糖体和tRNA、mRNA参与蛋白质合成,从而实现基因的表达。
4. 遗传性状的表现遗传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在有性繁殖中通过配子随机组合形成。
一对等位基因可以表现为显性和隐性,而性状的表现受到基因型和环境的影响。
5. 遗传变异基因在不同个体间可以发生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互作和基因重组等。
这种变异是进化的基础,可以导致个体的遗传多样性。
6. 遗传病与遗传咨询遗传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疾病,如地中海贫血、囊性纤维化等。
遗传咨询是通过遗传学知识对个体的遗传信息进行评估和风险预测,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
通过对上述基础知识点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遗传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生物学学科,为人类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希望本文能够对您的遗传学学习有所帮助。
遗传学--复习资料
四、名词解释1、中断杂交试验一种用来研究细菌接合过程中基因转移方式的试验方法。
把接合中的细菌在不同时间取样,并把样品猛烈搅拌以分散接合中的细菌,然后分析受体细菌的基因顺序。
是大肠杆菌等细胞中用来测定基因位置的一种方法。
2. 母性影响由于卵细胞质中存在母体核基因的某些代谢产物,使子代的性状并不受本身的基因型所决定,而表现与母体相似性状的遗传方式。
3.抑制作用在两对以上独立遗传的基因中,其中一对显性基因本身并不控制性状表现,但对其它对基因的表现有抑制效应。
4、细胞质遗传(核外遗传)指由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其原因是控制某性状的基因位于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上。
细胞质遗传在农业生产上应用最成功的例子是杂种优势利用中质核互作型控制雄性不育现象。
5、转换与颠换转换:指DNA分子中一种嘌呤被另一种嘌呤替换,或一种嘧啶被另一种嘧啶替换的突变方式;颠换:指DNA分子中的嘌呤碱基被嘧啶碱基替换,或嘧啶碱基被嘌呤碱基替换的突变方式。
6、核型分析把生物细胞核内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染色体长度、着丝点位置、长短臂比、随体有无等)所进行的分析,也称为染色体组型分析。
7、遗传平衡定律(Hardy-Weinberg):在一个完全随机交配群体内,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如突变、选择、遗传漂移和迁移)干扰时,则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常保持一定。
8、突变的平行性亲缘关系相近物种因遗传基础近似,常发生相似的基因突变。
9. 影印培养法使在一系列培养皿的相同位置上出现相同菌落的接种培养方法。
把长有细菌菌落的培养皿倒过来印到绒布上,接着把无菌培养皿倒过来,在绒布上印一下,将每一菌落接种到相应的位置上。
4. 母性影响:由于卵细胞质中存在母体核基因的某些代谢产物,使子代的性状并不受本身的基因型所决定,而表现与母体相似性状的遗传方式。
10、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把一个细菌的基因导入另一个细菌的过程。
即细菌的一段染色体被错误地包装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内,通过感染转移到另一受体菌中。
医学遗传学公选课复习资料
一、遗传与变异l遗传:生物物种世代间的延续l变异:生物亲子个体间的差异l遗传学:研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学科医学遗传学(medical genetics):是遗传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研究对象是与人类遗传有关的疾病,即遗传病(genetic disease)。
研究内容:遗传病的发生机理、传递方式、诊断、治疗、预后、再发风险、预防方法,从而控制遗传病在一个家庭中的再发,降低在人群中的危害,改进人类的健康水平。
遗传病(genetic disease):遗传物质改变所导致的疾病。
遗传病的分类单基因病,多基因病,线粒体遗传病,染色体病,体细胞遗传病。
遗传性疾病主要分为:一、染色体病,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所致的疾病,主要分为常染色体病、性染色体病、携带者三大类。
在人群中发病率较低引起该类疾病的遗传物质改变较大二、单基因遗传病指由于一堆等位基因一擦汗那个引起的遗传性疾病。
单基因遗传按照传递方式又分常染色体显、隐性遗传疾病、性连锁遗传性疾病常染色体完全显性遗传的特征1、由于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它的遗传与性别无关,男女均有相同的概率获得致病基因,故男女患病的机会均等。
2、致病基因在杂合状态下,即可致病。
3、患者的双亲中,有一个患者,患者的同胞中,有1/2的可能性为患者。
4、无病患的个体的后代不会患此病。
5、在系谱中,疾病连续相传,无间断现象。
6、相当一部分散在病例起因于新产生的突变,疾病的适合度(fitness)越低来源于新突变的比例越高。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特征1 由于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它的发生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机会相等。
2 致病基因只有在纯合状态下才会致病3 患者的双亲表型往往正常,但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出生患儿的几率是1/4,患儿的正常同胞中有2/3的可能性为携带者。
4 近亲婚配时,子女中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要比非近亲婚配者高得多,这是由于他们来自共同的祖先,往往具有某种共同的基因。
5 系谱中患者的分布散在的,通常看不到连续遗传现象,有时系谱中甚至只有先症者一个患者。
医学遗传学期末复习资料
医学遗传学本科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核型:是指一个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按其大小、形态特征顺序排列所构成的图象。
2、基因表达:是指生命过程中,储存在基因中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和翻译,转变成蛋白质或酶分子,形成生物体特定性状的过程。
3、转录:是以DNA为模板,在RNA聚合酶作用下合成RNA的过程。
4、基因诊断:利用DNA 重组技术在分子水平上检测人类遗传病的基因缺陷以诊断疾病。
5、不规则显性:是指带有显性基因的杂合体由于某种原因不表现出相应症状,因此在系谱中出现隔代遗传的现象。
6、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点的不同形式的基因。
7、错义突变:是指DNA中单个碱基置换后,其所在的三联体遗传密码子变成编码另一种氨基酸的遗传密码子,导致多肽中相应的氨基酸发生改变。
8、近婚系数:指近亲婚配的两个个体可能从共同祖先得到同一基因,婚后又把同一基因传给他们的子女的概率。
9、罗伯逊易位:又称着丝粒融合。
当两条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在着丝粒或其附近某一部位发生断裂后,二者的长臂构成一大的染色体,而其短臂构成一个小的染色体,这种易位即为罗伯逊易位。
10、联会:在减数分裂前期I 偶线期,同源染色体互相靠拢,在各相同的位点上准确地配对,这个现象称为联会。
11、分子病:是指基因突变造成蛋白质分子结构或合成量异常所引起的疾病。
12、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发生过程中进行的一种特殊有丝分裂,只发生在精子和卵细胞发生的成熟期。
13、遗传性酶病:由于基因突变导致酶蛋白缺失或酶活性异常所引起的遗传性代谢紊乱,称为遗传性酶病。
14、携带者:表型正常但带有致病基因的杂合子,称为携带者。
15、基因:是特定的DNA片段,带有遗传信息,可通过控制细胞内RNA和蛋白质(酶)的合成,进而决定生物的遗传性状。
16、系谱:是指某种遗传病患者与家族各成员相互关系的图解。
17、基因治疗:是指运用DNA重组技术修复患者细胞中有缺陷的基因,使细胞恢复正常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遗传学详细复习资料
遗传学名词解释1.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对等部位上的基因叫等位基因。
2.数量性状:表现型变异是连续的一类遗传性状。
3.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部分DNA转移到受体菌内的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
4.遗传力;可遗传变异占变异总量的百分比。
5.F’因子:F因子因为不正确环出而携带有细菌染色体一些基因,这种携带有细菌染色体片段的F因子称为F’因子。
6.胚乳直感:如果在3n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这种现象称为胚乳直感或花粉直感。
7.广义遗传力:通常定义为遗传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比率。
8.孟德尔群体:通过个体间的交配结果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以各种不同方式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
9.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它是指杂合体在一种或多种性状上表现优于两个亲本的现象。
10.复等位基因:是指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这种等位基因在遗传学上称为复等位基因。
11.基因突变:是指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对性关系。
12.交换值: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
13.母性影响:由于母本基因型的影响,使子代表现母本性状的现象叫做母性影响14.性导;是指接合时由F’因子所携带的外源DNA转移到细菌染色体的过程。
15.狭义遗传力:通常定义为加性遗传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比率。
16.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彼此相同,遗传性质相似的一对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母本,一条来自父本。
17.基因:在DNA分子链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18.质量性状:表现型和基因型具有不连续的变异。
19.细菌的接合:是指供体细胞的遗传物质通过细胞质桥单向地转移到受体细胞中,并通过交换而发生重组的过程。
20.雄性不育:即雄蕊或雄花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花粉,但雌蕊和雌花发育正常,能接受外来花粉受精结实的现象。
21.保持系:雄蕊,雌蕊发育正常,将它的花粉授给不育系,使不育性得到保持。
遗传学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学水平,造福人类。
孟德尔年从事豌豆杂交试验,首次提出别离和独立分配两个遗传根本规律。
贝特生年提出遗传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名称。
约翰生于年发表『纯系学说』,并且首先提出『基因』一词,以代替孟德尔遗传因子概念。
摩尔根等用果蝇试验发现性状连锁现象。
年阿委瑞用试验方法直接证明是转化肺炎的遗传物质。
年瓦特森和克里克通过份子结构模式理论。
第二章态分析的过程。
形态特征:必备:主缢痕、着丝粒随体。
不同物种和同一物种染色体大小〔长度〕差异都很大,宽度上同一物种的染色体大致一样。
数目: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都是恒定的,在体细胞中是成对的,性细胞那末是成单的。
和蛋白质构成,其形态数目有种系的特性。
第三章验证别离定律的方法:测交法,自交法,花粉鉴定法。
形成配子时,每对同源染色上的每一对基因发生别离,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
个体表现出来,即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表达。
因。
基因互作:由于不同对基因间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同一单位性状表现的遗传现象。
两对基因中惟独一对基因为显性或者两对基因均为隐性时,个体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这种基因互作类型称为基因互补作用。
发生互补作用的基因称为互补基因。
现越明显的现象,这种基因互作类型称为基因累加作用。
第四章间的交换与重组。
换的频率。
交换型子囊数x x —型〔雄杂合型〕;型〔雌型型杂合型〕又称伴性遗传。
穿插遗传:父亲的性状传给女儿,母亲的性状传给儿子的遗传现象。
人类的性连锁,例:血友病、色盲。
鸡的性连锁,例:芦花鸡的毛色遗传。
第五章份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添加,缺失或者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修复的方式包括:错配修复,直接修复,切除修复,双链断裂修复,重组修复。
基因突变的诱发因素:物理诱变,化学诱变。
基因突变的普通特征:①突变的重演性②突变的可逆性③突变的多方向性④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⑤突变的平行性和独立性。
论述化学诱变的因素有哪些?作用又是什么?① 碱基类似物。
是与正常碱基结构相似, 能在制过程中可代替正常碱基掺入到份子中的化合物,如和等。
遗传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第一章 绪论1.遗传学: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2.遗传与变异:遗传是亲子代个体间存在相似性。
变异是亲子代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3.同源染色体:同源指形态、结构、大小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4.非同源染色体:指形态和结构等不同的各种染色体。
5.联会:在减数分裂前期I,同源染色体建立联系的配对过程。
6.染色质:染色质是指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所表现的形态,呈纤细的丝状结构,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
7.染色体组型分析:对生物细胞核内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所进行的分析,称为染色体组性分析或核型分析。
8.胚乳直感:在3n胚乳(或2n花粉)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这种现象称为胚乳直感或花粉直感。
9.果实直感: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则称为果实直感。
10.减数分裂:在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特殊分裂方式。
11.有丝分裂:又称体细胞分裂。
整个细胞分裂包含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先是细胞核分裂,后是细胞质分裂,核分裂过程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最后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在染色体数目和性质上与母细胞相同。
12.二价体:各对染色体的对应部位相互紧密并列,逐渐沿着纵向连接在一起,这样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成为二价体。
13.受精:雄配子与雌配子融合为一个合子,称为受精。
14.双受精:授粉后,一个精核(n)与卵细胞(n)受精结合为合子(2n),将来发育成胚。
同时另一精核(n)与两个极核(n+n)受精结合为胚乳核(3n),将来发育成胚乳。
这一过程就称为双受精。
15.无融合生殖: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称为融合生殖。
16.生活周期:从合子到个体成熟和死亡所经历的一系列发育阶段。
17.世代交替:有性生殖的生物的生活周期大多数包括1个无性世代,这样二者交替发生,称为世代交替。
遗传学复习资料
遗传学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遗传与变异概念:遗传学(Genetics)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最普通、最基本的两个特征。
遗传(heredity):指生物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即生物在世代传递过程中可以保持物种和生物个体各种特性不变;变异(variation):指生物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在子代与子代之间表现出一定差异的现象。
遗传学(Genetics)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遗传与变异是一对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没有遗传就没有物种的相对稳定,也就不存在变异的问题‘没有变异特征物种将是一成不变的,也不存在遗传的问题。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填空题: 1、玉米种子的淀粉性(A)基因对砂糖性基因(a)为显性,一个纯系砂糖性玉米的雌蕊接受了淀粉性的花粉,它所产生的种子的胚乳的基因型是_____ Aaa _____。
2、在AaBbCcDd×AaBbCcDd的杂交中,①每一亲本能产生 16种配子②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有81 种。
③后代的表型种类有16 种(假定4对基因均为完全显性)。
④后代中表现A_B_C_D_表型的占 81/256。
⑤后代中表现aabbccdd表型的占1/256 。
3、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__前期Ⅰ的偶线期____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配对;前期Ⅰ的粗线期______期染色体间发生遗传物质交换;__前期Ⅰ的双线期____期发生交叉端化现象,这一过程一直进行到中期Ⅰ,后期Ⅰ_同源染色体_____染色体分开,而染色单体分离在___后期Ⅱ_____期。
4、金丝雀的黄棕色羽毛由性连锁隐性基因a控制,绿色羽毛由基因A控制。
在一组合的后代中,所有的雄雀都是绿毛的,雌雀都是黄棕色的。
该组合的亲本父本基因型为Z a Z a,母本基因型为Z A W 。
5、全部的哺乳类动物为XY型类型性决定;家禽几乎为ZW型类型性决定;蜜蜂的性别是由染色体倍数决定的;果蝇的性别由性指数决定的。
遗传学期末复习资料
遗传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隐性上位:在两对互作的基因中,其中一对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起上位性作用。
2.转换:3.易位: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的染色体片段转移的一种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
4.性反转:是指生物个体从一种性别特征转变为另一种性别特征的性别转变现象。
5.连锁遗传:是指同一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以及它们所控制的性状结合在一起传递的现象。
6.母性影响:是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型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而由母体的核基因型决定,导致子代的表型与母体基因型相同的现象。
7.相引相:一亲本的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显性,另一亲本的两对等位基因均为隐性,这样的杂交组合称为相引相。
8.表现度:是指杂合体在不同的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个体间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
9.中断杂交技术:是指根据供体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顺序和时间绘制连锁图的技术。
10.两点测交:两点测交是测定基因间距离的基本方法。
它是以两个基因为基本单位,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测交的试验结果来计算两个基因间的重组值,从而对基因进行定位的方法。
11.转导:是指以噬菌体为媒介,将遗传信息从一个细菌(供体)转移到另一个细菌(受体)的过程。
12.同源染色体:是指一对形态、大小、结构、功能和来源都相同的染色体。
在二倍体生物中,每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
13.复等位基因:是指在群体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上存在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这种现象叫复等位现象。
14.三点测交:三点测交是基因定位的常用方法,它只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测交,就可以同时确定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顺序和位置。
15.母系遗传(细胞质遗传):是指由细胞质中的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也称为核外遗传或非孟德尔遗传。
16.转化:细菌细胞从周围介质中吸收来自另一不同基因型细胞的DNA,并将此外源DNA片段通过重组整合到自己的染色体组中,而使它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发生变化的现象。
遗传学考试复习资料
一、概念对比说明(名词解释)遗传学与基因工程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
由于生命体的遗传与变异的物质基础是基因,所以现代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变异、传递和表达规律的学科。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狭义的遗传工程,指按照人们预先设计好的蓝图,从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体外操作,将外源基因加工后插入到质粒和病毒等载体中,转化受体细胞并使目的基因得以扩增和表达,从而实现人们定向改造生物,得到人们所需的生物性状或基因工程产品的技术。
其核心技术为DNA重组技术。
亲缘系数与近交系数亲缘系数:是指将群体中个体之间基因组成的相似程度用数值来表示。
近交系数:是指根据近亲交配的世代数,将基因的纯化程度用百分数来表示。
遗传与变异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同一性状相似的现象。
变异:亲代与子代或子代之间出现性状差异的现象。
同源染色体与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占据相同座位的两个不同形式的基因。
等位基因与复等位基因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占据相同座位的两个不同形式的基因,是由突变所造成的许多可能的形式之一。
复等位基因:一个基因存在很多等位形式,称为复等位现象,这组基因就叫复等位基因。
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常染色质:是指间期细胞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相对处于伸展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那些染色质。
异染色质:是指间期细胞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聚缩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深的那些染色质。
一倍体与多倍体一倍体: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体细胞中只含有单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多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同源多倍体与异源多倍体同源多倍体:由同一物种的染色体组加倍所形成的细胞或个体。
异源多倍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相同物种杂交,其杂种的染色体组经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
整倍体与非整倍体整倍体:是指具有某物种特有的一套或几套整倍数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1.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叫变异。
2.遗传: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称为遗传。
第一章1.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不同的各对染色体之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2.有丝分裂:经过染色体有规律的和准确的分裂过程,分裂过程中出现纺锤丝,包括质分裂和核分裂两个过程。
3.无融合生殖: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
4.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经过两次分裂,使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5.联会复合体:是同源染色体联结在一起的一种特殊的固定结构。
6.交叉端化:交叉向二价体的两端移动,并且逐渐接近于末端的现象。
第二.三章1.单位性状:被分开的每一个具体形状称为单位性状。
2.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
3.显性性状:在F1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4.隐性性状:在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5.不完全显性:杂种F1的性状表现是双亲性状的中间型,称为不完全显性。
6.共显性: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这种显性表现称为共显性。
7.自交:植物的自花授粉称为自交。
8 .测交: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间的杂交。
9 .基因型:个体的基因组合称为基因型。
10.表现型:是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
11.基因纯合体:具有纯合基因型的个体称为基因纯合体。
12.基因杂合体:具有杂合基因型的个体称基因为杂合体。
13.分离: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表现出来的现象叫做分离。
14.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同源染色体的相对位点上的两个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15.基因互作:不同对基因间相互作用的现象称为基因互作。
16.返祖遗传:F1和F2的植株表现其野生祖先的性状的现象称为返祖遗传。
17.多因一效:许多基因影响同一个性状的表现,称为多因一效。
18.一因多效:一个基因可以影响许多性状的发育,称为一因多效。
19.回交:杂种后代与其两个亲本之一的再次交配叫做回交。
第四章1.交换值: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
2.完全连锁:两个非等位基因总是联系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叫做完全连锁。
3.不完全连锁:是指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非等位基因之间或多或少地发生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测交后代中大部分为亲本类型,少部分为重组类型的现象。
4.相斥相:甲显性性状和乙隐性性状联系在一起遗传,而乙显性性状和甲隐性性状联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称为相斥相或相斥组。
5.相引相:甲乙两个显性性状联系在一起遗传,而甲乙两个隐性性状联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称为相引相或相引组。
6.连锁群: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称为连锁群。
7.性连锁:又称伴性遗传,是指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
8.符合系数:表示一次单交换后第二个单交换受到干扰的程度。
9.性染色体:直接与性别决定有关的一个或一对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
10.连锁遗传图:通过两点测验或三点测验,将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各个基因的位置确定下来,绘制成图,就叫做连锁遗传图,又称为遗传图谱。
11.限性遗传:是指位于Y染色体(XY型)或W染色体(ZW型)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限于雌性或雄性上表现的现象。
12.从性遗传:又称性影响遗传,是指不含于X及Y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而是因为内分泌及其他因素及某些性状或只出现于雄方或雌方,或在一方为显性,另一方为隐性的现象。
第五章1.质量性状:生物体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具有不连续的变异称为质量性状。
2.数量性状:生物体的表现型是连续的变异称为数量性状。
3.表现型方差:群体中数量性状表现值的方差。
4.基因型方差:由于群体中个体间基因型的不同所造成数量性状表现值变异的度量,是表型方差的一部分,包括基因加性方差和非基因加性方差。
5.主基因:对数量性状能产生明显表现型效应的基因。
6.微效多基因:对数量性状单独的影响较小且具有累加效应的一组基因。
7.基因加性方差:由基因的加性效应造成的方差,是遗传方差的一部分。
8.显性方差:由基因的显性效应造成的方差,是非基因加性方差的一部分。
9.广义遗传率:总的遗传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比率。
10.狭义遗传率:加性遗传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比率。
11.超亲遗传:后代个体遗传值高于高值亲本或低于低值亲本的遗传现象。
12.上位性方差:由基因的上位效应造成的方差,是非基因加性方差的一部分。
第六章1.近亲繁殖:亲缘关系相近的个体间杂交称为近亲繁殖。
2.杂种优势:是指杂合体在一种或多种性状上表现优于两个亲本的现象。
3.纯系: 是指有一个基因型纯合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
5.轮回亲本: 被用来连续回交的亲本称为轮回亲本。
6.非轮回亲本: 未被用来连续回交的亲本称为非轮回亲本。
7.自花授粉植物:指同一个体的花粉,对同一个体的雌蕊进行受粉的植物。
8.常异花授粉植物:是指即可以自花授粉也可以一花授粉,但以自花授粉为主的植物。
9.异花授粉植物:指在自然状态条件下雌蕊通过接受其他花朵的花粉受精繁殖后代的植物。
第七章1.复等位基因:是指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3个或3个以上的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
2.自发突变: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突变称为自发突变。
3.诱发突变: 人为利用物理、化学因素处理诱发基因突变,称为诱发突变。
4.基因突变:是指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对性关系。
5.隐性突变:由原来的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称为隐性突变。
6.显性突变:由原来的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称为显性突变。
7.大突变:有些突变效应表现明显,容易识别,叫大突变。
8.微突变:有些突变效应表现微小,较难察觉,叫微突变。
9.体细胞突变:体细胞中发生的突变称为体细胞突变。
10.性细胞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突变称为性细胞突变。
11.正突变:是指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
12.反突变:是指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
13.突变的重演性:同一突变可以在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间多次发生,这称为突变的重演性。
14.突变的可逆性:是指显性基因可以突变为隐性基因,隐性基因也可以突变为显性基因。
15.突变的多向性:基因突变的方向是不定的,可以多方向发生,这就是突变的多向性。
16.突变的有利性:少数基因突变不仅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无害,反而有利于其生存和生长发育。
有害性:大多数基因突变导致生物体的原有功能丧失或削弱的现象。
17.突变的平行性: 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因遗传基础比较近似,往往发生相似的基因突变,这种现象称为突变的平行性。
18.突变率: 表示单位时间内某一基因突变发生的概率。
19.原发电离:当电离辐射的射线碰撞基因任何分子时,射线的能量使基因任何分子的某些原子外围的电子脱离轨道,于是这些原子就从中性变为带正电荷的离子,这叫做原发电离。
20.次级电离:在射线经过的通路上有较大能量的电子引起的第二次电离称为次级电离。
21.芽变:植物的芽或分枝中发生的体细胞突变称为芽变。
第八章1.缺失杂合体:某个体的体细胞内同时含有正常染色体及其缺失染色体,称为缺失杂合体。
2.重复:是指染色体多了自己的某一区段。
3.缺失:是指染色体的某一区段丢失了。
4.倒位:是指染色体的某一区段的正常直线顺序颠倒了。
5.易位:是指某染色体的一个区段移接在非同源的另一个染色体上。
6.重复纯合体:一对同源染色体均为相同的重复染色体,则该个体为重复纯合体。
7.易位杂合体:染色体中易位涉及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各含一条易位染色体和一条正常染色体,称为易位杂合体。
8.倒位杂合体:一对同源染色体中若一条为倒位染色体,另一条为正常染色体,则该个体为倒位杂合体。
9.重复杂合体:一对同源染色体中一条为正常染色体,另一条为重复染色体,该个体就称为重复杂合体。
10.缺失纯合体:某个体的缺失染色体是成对的,称为缺失纯合体。
11.倒位纯合体:一对同源染色体中两条染色体均为倒位染色体,则称为倒位纯合体。
12.易位纯合体:染色体中易位涉及两对易位染色体就称为易位纯合体。
13.顶端缺失:染色体缺失的区段可能是某臂的外端称为顶端缺失。
14.中间缺失:染色体缺失的区段也可能是某臂的内段称为中间缺失。
15.顺接重复:是指某区段按照自己在染色体上的正常直线顺序重复了。
16.反接重复:是指某区段在重复时颠倒了自己在染色体上的正常直线顺序。
17.臂内倒位:倒位区段在染色体的某个臂的范围内。
18.臂间倒位:倒位区段内有着丝点,倒位区段涉及染色体的两个臂。
19.假显性:杂合子的一条同源染色体上的显性等位基因缺失,导致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的隐性等位基因得以表达的现象。
20.位置效应:重复区段的位置不同,表现型的效应也不同的现象。
21.剂量效应:细胞内某基因出现的次数越多,表现型效应就越显著。
22.简单易位:某染色体的一个臂内区段嵌入非同源染色体的一个臂内的现象。
23.相互易位:两个都折断了的非同源染色体及其断片随后又交换地重新结合起来。
24.半不育现象:花粉有50℅是败育的,胚囊也有50℅是败育的,因而结实率只有50℅的现象。
第九章1.单倍体:是指具有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2.单体:在亚倍体中,染色体数比正常2n少一条染色体的个体或细胞叫做单体。
3.三倍体: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或细胞称为三倍体。
4.三体:在正常2n的基础上,染色体多了一条的个体或细胞称为三体。
5.同源多倍体:染色体组组成相同的多倍体叫做同源多倍体。
6.异源多倍体:染色体组组成不同的多倍体叫做异源多倍体。
7.多倍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多倍体。
8.一倍体:二倍体的配子内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称为一倍体。
9.整倍体:染色体数是x整倍数的个体或细胞称为整倍体。
10.非整倍体:染色体数比该物种的正常合子染色体数多或少一条或若干条染色体的个体或细胞称为非整倍体。
11.缺体: 在正常2n的基础上,某对染色体的两条全部丢失了的个体或细胞称为缺体。
12.四体: 在正常2n的基础上,某一对染色体多了两条的个体或细胞称为四体。
13.超倍体:染色体数多于2n的非整倍体称为超倍体。
14.亚倍体:染色体数少于2n的非整倍体称为亚倍体。
15.四倍体: 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或细胞称为四倍体16.整倍性变异:染色体组数是染色体基数的整数倍的状态所发生的变异称为整倍性变异。
17.非整倍性变异: 染色体组数不是染色体基数的整数倍的状态所发生的变异称为非整倍性变异。
18.染色体组: 一种生物维持其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一套基本的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或基因组。
19.染色体基数:在包含若干个祖先种染色体组的物种中,每一个祖先中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目。
20.同源异源多倍体: 同时具有同源和异源多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