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程改革介绍
高中地理新课标解读
• 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新名词。它是指 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即:情感 、态度、价值观。情感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合应该具有的 感情体验;态度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具有的一种对 周围事物、事件的态度的形成;价值观是指学生在学习结 束后应该具有的对周围经济利益、金钱的看法。这是课堂 教学改革的新成果。
• 1.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 • 2.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 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 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 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从而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 本理念 • 3.高中地理课程由共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 • 4.报考普通高校相关专业(如地学、农林、经济、管理 、军事等)的学生装必须修满地理选修课程4学分。)
2、课程基本理念
• • • • 1.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课程的内容理念 2.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课程的设计理念 3.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索——课程的学习理念 4.注重信息技术在地理课程中的应用——课程的 技术理念 • 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课程的评价理念
3、设计思路
(二)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
• 1、知识经济 • 2、国际基础 • 3、我国素质教育改革
地理课程目标缺乏完整性
地理课程内容缺乏时代性
二:《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
课程性质、设计思路理念 需要达到的课程目标 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 完成课程的目标以及措施建议
• (一)前言部分 • 1、学科性质 第一、综合性。 第二、地域性。
(二)课程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 • 二、过程与方法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内容标准
【新高考】高中地理必修和选修I课程设置方案
【新高考】高中地理必修和选修I课程设置方案一、课程简介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规定,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把地理科目包括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中,与之配套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对地理课程共设计了3个必修模块和7个选修模块。
3个必修模块,是全体学生共同必修的地理课程。
每个模块2学分(36课时),共计6学分。
和现行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比较,《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的3个必修模块涵盖了高一地理(必修)和高二、高三地理(选修)的大部分内容,还增加了部分现行教学大纲中没有的知识点,内容增加、课时减少,教学难度相应加大。
必修模块中,《地理1》以自然地理内容为主,紧扣人地关系这一主线,在突出自然地理内容时,又注意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联系与融合。
《地理2》以人文地理内容为主,主要阐述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人地关系的内涵。
《地理3》以区域为载体,选择典型案例,紧扣可持续发展这一核心论题;同时介绍了体现时代气息的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7个选修模块中,《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属于自然地理的范畴;《旅游地理》、《城乡规划》属于人文地理的范畴;《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属于文、理兼有;《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属于技术范畴,文、理兼有。
每个模块2学分(36课时)。
二、课程设置根据《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和《陕西师大附中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的规定,我校按照省级示范性高中所需要达到的要求,准备为学生开设3个地理必修模块和7个选修I模块的全部课程。
为保证教学秩序,我们建议,高一学年上学期学校只设置必修内容,按正常的行政班教学。
以后逐步增设选修内容,选修I 尽可能少跨班或不跨班,选修II学生可跨班级选修。
1.课表安排表1 陕西师大附中高中地理课程开课计划表2.教师安排必修模块继续按照学校的正常课程安排思路,即每位高中老师都要了解新课程,都能讲授新课程的必修课。
高中地理新课程背景与理念
0
基础知自识主技获能取知识的能力
交流合搜作集和利用信息
传统美德
身心健康
价值判断 人生规划
33
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目标——分数
70
69.8
60
50
40
30
25.2
20
19 13.5 13.2
10
0
能 识技
识 取知
力 能 践
德 和道
养 素 学
断 判 值
康 健 心
神 精 新
作 合 流
思考 性
息 用信
• 国际视野
39
在课程方面呈现以下7个趋势:
(1)谋求课程的基础性、多样 化和选择性的统一。
法国 学校应该让学生获得某种共同文化,
获得能力和知识的共同基石,帮助他们获 得自治,成为现代社会警醒的公民;让学 科的多样性在作为人的学生身上找到统一。
(国民教育研究和技术部:《为了21世纪的高 中》,2019年)
?竟然找不到地理?
35
对高中课程 内容容量的看法
80
校长
78.2
70
教师
60
47.2 50
37.1
40
30
20.5
20
14.3
10 1.3
0
不足
适当
偏多
对高中课程 内容难度的看法
70
66.2
60
52.9
50
36.7
40
31.2
30
校长 教师
20
10
0
过难
适当
8.3 1.3
1.3 2
偏易 不清楚
78.2%的校长认为课程内容的量偏多,66.2%的 校长认为课程难度过大; 37.1%的教师认为课程内容 偏多,36.7%的教师认为高中课程内容难度过大。36
贵州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
贵州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概况:1. 课程设置:贵州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从20XX年秋季高中一年级开始实施普通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与选修课程两部分组成,其通过学分制来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贵州省地理课程安排说明:贵州省地理学科考试仍然与政治,历史作为文综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考试。
贵州省地理教材使用情况课改成就:1. 突出了新课改的特点。
在采访教师的过程中,发现教师用的最多的一个字就是“新”,教材是新的,教具是新的,考试重点是新的,最主要的还是要将思想转变为新的。
贵州的地理课程改革中,突出了课程标准上的要求:“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在这个基础上,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都下意识的将学生的素质培养放在了首位,当然,在与老师的交谈中,我们也了解到,这一状况也仅仅是在高一的课堂上突出表现而已,但是,这已经算是一次不错的尝试了。
2. 课堂教学变得更具现实意义,更加对生活有指导意义。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 将家乡的地理事物带入到课堂中去,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更是将学生的爱国爱家的情怀进行了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过程,这是新课改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
3. 学生的参与性提高;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学生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的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老师的授课方式发生了改变,将更多的讨论引入到课堂,引入更多的实例,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4. 新课程改革的评价机制发生了改变;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张试卷就是考量学生学生能力和投入程度的标准,在新课改过程中,平时表现也作为一个很重要的考核方案。
例如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课堂发言,课外活动的完成情况等这些考核方式被加入到了今天的考核过程,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做到全方位发展。
存在的问题1. 教材不统一在贵州省的新课改课程中,虽然我们仅仅考量了三个地区,但是我们发现在教材的使用上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贵阳市大区域内使用人教版的地理教材,遵义地区使用人教版的教材,而铜仁地区的情况则恨特殊。
中学地理教材分析2-地理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
年
级 一
二
三
外国地理
四
外国地理
五
地文学
地理科 目 每周课 时
地理总论; 中国地理 亚洲地理
2
3
2
2
2
清末中学各年级地理课程
(2)民国时期中学地理课程(1929-1932):
年 级 课程 内容 初一 中国 地理 初二 中国 地理 初三 外国 地理 高一 本国 地理 高二 本国 地理 外国 地理 2 高三 外国 地理 自然 地理 2
年 份 初 一 初 二 初 三 高 一 高 二 高 三 合计 1949-1952 中国地理 (2) 自然地理 (3) 地 理 (3) 地 理 (3) 中国地理 (3) 中国地理 (2) 世界地理 (2/3) 地 理 (2) 地 理 (2) 世界地理 (3) 外国地理 (2) 中国地理 (3/2) 中国地理 (自然地理1950 年) (2) 外国经济 地理 (2) 中国地理 (2) 中国经济 地理 (2) 经济地理 (3) 外国地理 (2)
2001年和2003年起分别实行初高中地理课程:
香港地区地理课程
香港学制深受英国影响,为六年小学、三年初中、 两年高中及两年中六(预科),08年9月改为初 高中各三年并取消预科。现行高中约30%学生选 修地理,地位不错,改革后除中文、英文、数学 和通识教育为必修外,需在其他二十门科中选修3 门,地理科面临压力。 新高中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与初中 一样以议题为本,教学上采用探究式方法。必修 部分(3个主题7个议题)
日本地理课程标准
学习指导要领(学习指导纲要); 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P46); 内容上,强调从世界角度认识日本,突 出“世界中的日本人”的意识培养(初中 地理、地理A、地理B)。
地理新课程标准:2024版深度解析
地理新课程标准:2024版深度解析1. 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2024版地理新课程标准应运而生。
该标准旨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强调地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本文档将对2024版地理新课程标准进行深度解析,以帮助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2. 课程标准概述2024版地理新课程标准分为四大领域:地球与地图、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
每个领域下设有若干模块,共计23个模块。
标准要求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完成这23个模块的学习。
3. 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与旧课程标准相比,2024版地理新课程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3.1 强化地理核心素养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具备地理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
这四大素养旨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地理现象,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强调地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新课程标准提倡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3.3 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新课程标准通过设置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和社会,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3.4 优化课程结构新课程标准对地理学科的结构进行了优化,使各个模块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
4. 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以下是对2024版地理新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的简要介绍:4.1 地球与地图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图的绘制与阅读等模块。
4.2 人文地理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商业等模块。
4.3 自然地理包括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地貌等模块。
4.4 区域地理包括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等模块。
5. 结语2024版地理新课程标准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对于培养新一代具有地理核心素养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袁书琪:我国高中地理课程改革阶段特点评析与对策建议
(二)知识管理要求:
知识管理对象
知识管理的要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综合分析地球自转与公转的主要的地 理意义。
(三)知识管理系统:
知识管理的体系
知识管理说明
知识重点在地理意义,知识难点在运
周 期
地 球 自 转
昼夜温差适中 地转偏向力 时差
动规律,尤其是合运动,知识管理的关键 是运动规律与地理意义之间的。
地转偏向力是重要的自转地理意义,
应属于要掌握的知识,其机制不必要求。
知识管理的体系
知识管理说明
自转动画:
地球→地轴和北极星→阳 光→两极→赤道→昼夜半 球
时差动画:
地球→北半球地表→地点 和子午线→两地点→理想 时区和日期变更线→真实 时区和日期变更线
公转动画:
黄赤交角为O→ 黄赤交角 为 23026’ 且 不 公转 → 黄 赤 交 角 为 23026’ 且公 转 → 北 回归线和北极圈→南回归 线和南极圈
季节的形成不是公转一种运动的后果,而是自转与公 转方向交叉的合运动的后果,这是知识管理中的重点 与难点,必须突破和掌握。
季节成因知识掌握了,热量带知识也就连带理解了, 时空知识统一管理反而更容易巩固知识,应当由四季 知识延伸到正常知识。地球运动知识属于动态管理, 必须从动画呈现入手,否则难以理解。自转首先要出 现地轴和北极星和太阳光线,在绕轴旋转时依次出现 两极、赤道。昼夜半球。时间的计算,应在转动着的 地表取点,出现子午线,演示同一地点时间变化,再 演示不同地点时间比较,再划分地表时区,最终出现 真实时区,所用画面从地球侧面转为以北极为中心的 投影图。太阳日与恒星日光演示只自转不公转,再演 示自转同时公转,地球也用北极中心投影图。季节变 化,依次演示黄赤交角为零且不公转,黄赤交角为 23026’且不公转,黄赤交角为零且公转。依次出现北 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地球在画面上 为侧现。学生从听描述到自己描述,或听提问作描述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
【 摘要】 : 由 于传 统 教 学主 要 是 以满 堂 灌 的 方 式— — 教 师 主 动 , 学 生被 动 导 致 了学 生 的 思 维 固定 , 压 制 了 学生 的主 体 性 和 创 造 性 的发 挥 , 也 很 难 调 动 学 生 学 习的 积 极 性 。 因 此 , 有 必要 进 行 教 学 改 革 , 同 时也 要 求 我 们教 师与 时俱 进 , 继 续学 习 相 互 交流 , 不断 改 变教 学方 式 和 方 法 , 努 力提 高教 学水 平 。 高 中地 理 新 课 改 已经进 行 几 年 了 , 但 还 没 有 达 到预 期 的效 果 . 尚在 不 断 的探 索之 中。 【 关键 词 】 教学 改 革 学 习 交流
【 中图分类号】 G 4 2 0
一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3 0 8 9 ( 2 O 1 3 ) 1 2 — 0 0 5 5 — 0 2
现教师的 主 导 作 用 。
、
高 中地 理 课 堂 教 学 改革 的 思 考
1 . 新课 程 理 念 下 如 何 加 强 高 中地 理 课 堂 教 学 改 革 1 . 1多媒 体 教 学 的 采 用 对提 高 高 中地理 课 堂教 学 的 效 率起
『 1 1 李 凌 云 主 编. 《 老 子 庄子 》 . 中 国戏 剧 出版 社 戴 建 业 主 编. 《 老 子 自然人 生 》 . 长 江 文 艺 出版 社
浅谈 新课程 背景 下的 高中地理课 堂教 学改革
韩 久 霞 郭春 丽
( 山 西省 芮城 中学 山西 芮城 0 4 4 6 0 0 )
二、 对 高 中地 理 课 堂 教 学 改 革 的 一 些 理 解
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地理1(必修)》教材介绍剖析
人教版高中新课程《地理1(必修)》教材介绍稿件来源:《试教通讯》(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简介课程教材研究所韦志榕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至今,高中地理课程逐步从恢复走向了正常的发展道路。
地理教材也先后经历了三次大的改革。
第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地理课程和教材的重建,确立了在地理教材中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讲授人与地理环境的内容;第二次是90年代中后期,编写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高中地理教材。
教材的主旨不变,只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加强调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
进入新世纪,我们又在进行新一轮的高中地理课程和教材改革。
作为对现代公民素质培养有重要意义的基础课程,地理课程讲述人地关系的主旨没有变,素质教育的方向性没有变,但是我们的脚步不能仅停留于此,而是要加深与扩大其内涵和外延,以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从这个意义上说,高中地理教材有继承、发展和创新的需求和过程。
目前,人教版《地理1》《地理2》和《地理3》等3本必修教材和《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等2本选修教材已经通过教育部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初审。
回过头来,我们从教材的知识维度、思想文化内涵维度、教学维度,以及教材特色维度,对新教材作一次“盘点”,将有利于在编者与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一、教材的知识维度1.教材内容要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课标》)的要求相符合。
《高中课标》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编写要全面体现《高中课标》的要求。
分析本套教材与《高中课标》的对应关系,可以看出教材与《高中课标》是相符合的。
当然,教材在有些内容上做了适当的扩展,以为实现《高中课标》的要求做知识上的铺垫。
2.教材内容要反映地理学科的基本思想、基本结构和发展方向。
地理作为高中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对现代公民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成为《高中课标》的一条基本理念。
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首先是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基本地理观念。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地理新教材
中地理 教 材和 国外 优 秀地理 教 材的 可取 之 处 ,在图像 比重 、图 像 内容 选 择 、图像 类 型 、 像 组合 、图 文 配合 、图像 安 排等 方
面 有所 突 破 ,以充 分发 挥 以 图释文 ,以 网 引文 ,以图析 文 ,以 图代文 的 作用 。例 如 ,增设 组 合图 ,增强 其表 现力 ,插 图 内容 的难度 也 应逐 步加 大 。练 习系 统是 供学 习 活动 和实践 活 动 的部 分 ,设 计 上一 要容 量适 当,不 加重 学生 学 习负 担 ;二 要题 型 多
1 、统 一性 与灵 活性 的关 系 我 国是 一个 发 展 中 国家 ,各地 的政 治 、经济 、文化发 展很 不 平 衡 ,师 资队伍 、教 学 条件 、仪 器设 备 ,冈书资 料 等方 面存 在 很 多差 异 。而 市场经 济 条件 下 人才 培养 目标的 多样 化 在客 观 E 又要 求课 程 和教 材要 体 现 多样 化 ,以往 哪种 对课 程 、教 材 内 容 统得 过 死 的现象 必须 得 到改 正 。新教 材应 在 高 中课程 计 划和 教 学 大纲 的统 一基 本要 求 前提 下 ,考 虑到 国情 的地 区差 异 和市 场 经 济需求 ,允许 教材 有 一定 灵 活性 。一要 注意教 材 内容 应 面 向大 多数学 校 和大 多数 学 生 ,使 多数 学校 的 师生 经过 努力 能教 得 了 、学得 好 。二 要在 大纲统 一要 求 下 ,可 以编写 各具 特 色 、 各 种 风格 的教 材 ,表现 在 教材 内容上 可 以多样 化处 理 ,甚 至涉 及 内容 选材 、体 系结构 等 ;教 学要 求 上可 以 多层 次 ,有 的教材 内容 高于 大纲 ,有 的符 合 大纲 要求 ,有 的略低 于大 纲 ;练 习 系 统 可 以多 类 型 、多 档 次 、多要 求 命 题 ,内 容 表述 可 以形 式 多 种 、推陈 出新 ,以适合 城 市与 农村 、沿 海 与 内地 、发达 地 区 同 欠 发 达地 区不 同情 况 的需 要 。三要 加 强教 学 大纲 的 弹性 ,教学 要 求及 内容 和课 时安排 上 要 留有余 地 ,便 于 因材施 教 ,发 展学 生 爱好 特长 ,发挥 教师教 有所长 。 2 、 系统性 与个 性发展 的关 系 学 科课 程一 直 是我 图课 程体 系 中 占主导 地位 的形 式 ,其特 点 强 调知识 结 构 和系统 ,重视 面 向全 体学 生 的相对 一 致性 ,优 点 是具 有 系统 性 和简约 性 。 而活 动课 程 的特 点是强 调 实践 活 动 和动手 操作 ,重视 学生 的选择 性 和 自由度 ,具 有注 重学 生 学 习 心 理 和个性 发 展 的优点 。这些 课 程模 式 ( 或 类 型 )在义 务 教育 初 中 地理教 材 编写 中也 有 所体 现 。新 编高 中教 材应 认 真研 究和 吸取 这些课 程 模式 的优 势 ,扬 长 避短 ,体 现教 学方 法 的改 革 。 由于 教材 设计 类 型 、教 材 组织 方 式 与教学 方 法有着 更 为 直接 、 更 为 密切 的关 系 ,也必 将 在一 定程 度 上会 影 响到教 师 教 学时所 采 用 的教 学方 式 。为此 ,教材 编 写要 注意 渗 透综合 观 念 ,联 系 观 念 ,整体 观念 ,避免 教 学模 式 、教学 方式 的简单 化 和僵 化 。 根 据 教学 目的、教 学 时 间和教 学 主体 情况 ,最 大 限度地 利 于学 生 掌握 教 材 的基本 内容 ,力 图寻 求 、选 择使 学 生能 够较 容 易地 理 解 和接 受科 学 文化知 识 的途 径及 方 式 ,谋 求 教学 方法 的最优 化 组 合 。例 如 ,直 观 与抽 象 ,叙 述 与实例 ,讲 解与 练 习 ,提 问 与思 考 ,演示 与 实验 等组 织 内容 ;直线 式 、螺 旋式 、问题 式 归 纳 式等 穿插 编排 。其 目的就 是 为学 生创 设 最佳 的学 习情 境 , 提 供 积极 思 维 、讨 论探 索 、动 手 操作 的机 会 ,激励 学 生求 知欲 望 ,为 学生乐 学 、会学 ,教师愿 教 、好教提 供条 件 。 新Leabharlann 程 改革 下 的高中地理 新教材
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改革 2019年文档
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改革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在我校实施已有好几年了,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以教师讲述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批评和质疑;取而代之的是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而新教材只给了我们个教学的版本,却没给我们具体的教法、学法让我们拿来就用,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在实施新教材的这几年的时间里,既有收获也有困惑。
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通过观摩地理课堂教学的体会,就“地理课到底该怎么上”谈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教师要重新审视教材的功能传统的教材观是一种将教材神圣化、强调教师对其绝对服从的教材观,它割断了课程与丰富的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限制了学校的课堂生活空间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空间;限制了教师的创造性及其教学的个性化;容易导致学生对教师乃至所有书本的盲目崇拜;扼杀了其自主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使教师无法在教学中找到其生命的价值和职业的乐趣。
这次课程改革使我们的教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材版本的多样化使原有的一种教材作为“法定文化”的地位日渐动摇;教材的地位也由“控制”教学,转向“为教学服务”。
在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只占50%,师生互为学生创造性生成的内容。
10%,另外40%动中产生的新内容占.鉴于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将教材作为一种“材料式”文本和工具应用于课堂。
例如:我在讲到《城市和城市化》时,把课本上案例“伦敦城市的发展”.只作为教学的引子。
而将我县近几年来城市的发展和变化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因105国道复线从县城以东通过,使得我县的城区总体向东发展,而原105国道西门段的城市建设也随着国道的衰退而萧条等一系列内容。
另外,我及时将当前国际、国内发生的与地理有关的新闻、事件穿插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如:《锋面与天气》是高中教学的一个难点,正好前几天我县经历了一次冷锋过境天气,我及时调整了教学内容,先将这几天整个天气的变化过程做了一次回忆:哪天是冷锋过境前、哪天是冷锋过境时、哪天是冷锋过境后,分别和最近这几天的天气一一对应,最后又以“一场秋雨一场寒”进行小结。
新课标下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改革【摘要】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重新审视教材的功能,重新定位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标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在我校实施已有好几年了,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以教师讲述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批评和质疑;取而代之的是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而新教材只给了我们一个教学的版本,却没给我们具体的教法、学法让我们拿来就用,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在实施新教材的这几年的时间里,既有收获也有困惑。
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通过观摩地理课堂教学的体会,就”地理课到底该怎么上”谈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教师要重新审视教材的功能传统的教材观是一种将教材神圣化、强调教师对其绝对服从的教材观,它割断了课程与丰富的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限制了学校的课堂生活空间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空间;限制了教师的创造性及其教学的个性化;容易导致学生对教师乃至所有书本的盲目崇拜;扼杀了其自主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使教师无法在教学中找到其生命的价值和职业的乐趣。
这次课程改革使我们的教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材版本的多样化使原有的一种教材作为”法定文化”的地位日渐动摇;教材的地位也由”控制”教学,转向”为教学服务”。
在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只占50%,师生互动中产生的新内容占40%,另外10%为学生创造性生成的内容。
鉴于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将教材作为一种”材料式”文本和工具应用于课堂。
例如:我在讲到《城市和城市化》时,把课本上案例”伦敦城市的发展”只作为教学的引子。
而将我县近几年来城市的发展和变化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因105国道复线从县城以东通过,使得我县的城区总体向东发展,而原105国道西门段的城市建设也随着国道的衰退而萧条等一系列内容。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
从能力培养层次统计看,“记忆”活动10 个,占总数的11.9%;“理解” 活动24个, 占总数的28.6%;“应用”活动50个,占总 数的59.5%。 显然,教材侧重学生实践活动 的开展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比较而言,淡化 了对教材知识点的死记硬背。 从表现形式看,学生活动穿插分布于教 材的相关内容处,而不是以集中的家庭作业 形式附于章节之后,目的是促使学生课堂消 化所学的内容,同时寓活动于课堂教学过程 中,突出了学生参与式的主动学习的特点。
?( 2 )教科书内容“支离破碎”,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学 科知识网络系统?( 3 )教科书活动(思考、实践、探究 )怎样有机融合于教学过程之中?
转变课堂教学方式
——重方法,从传授到引导 重视“活动”实施的有效性
1.以“标”为本,灵活处理教材
整合课程资源,增加教学的有效性。
案例、图像不是教学内容的本质性的东 西,只是用来说明地理概念、原理的辅 助性材料,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
4.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轻知识、重过程 从学会到会学
“活动”是湘教版地理教材的最大特色
活动化 情境问题 单元活动
读图思考
章首课题 节首探索
湘版高中地理课标教科书主要栏目统计
模块 思考活动 实践活动 探究活动 阅 读
地理Ⅰ
地理Ⅱ
21
26
14
8
34
41
36
48
地理Ⅲ
13
4
33
53
《地理I》各章“活动”与“阅读”数量统计
从减少教学内容的角度处理教材 ——将过难的、过于烦琐的、地 理性不强的活动进行简化,乃至舍弃。
参考省编《教学指导意见》
从转变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角度处理 教材 ——从有利于提升学生建构良好的认 知结构、有利于激发与提升学生学习热情、 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思考分析、提升 地理学习能力等角度,对教材活动进行补 充、改编,甚至跳出教材、重组教材。 参考其它版本教材中的资料 利用本地的乡土材料 近距离原则 引用热点新闻资料等 趣味性原则 思维性原则
“三新”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改革探索
“三新”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改革探索摘要: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要求高中地理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基于学科素养教学,依据课程标准,遵循评价体系,由此形成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一致性发的教学模式。
各版本教材的编排注重学生素养的提升,如何根据教材特点,结合课标要求展开教学改革值得广大教师思考。
关键词: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高中地理;教学改革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面临全新的要求。
新课改提出地理教学需要以学生地理素养作为核心,在新课程新教材的浪潮下,对老师的要求更加严格,需要更新自己的观念,主动转变自己的角色,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一、地理教学的改革背景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选择有条件的省(市)开展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2017年底,新课程标准印发出版,并且在2018年秋季学期执行。
2019年6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分别对考试、命题与招生等工作提出了要求。
2020年1月7日教育部考试中心研制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从而给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在高考领域的答案。
创设多维命题模型,考试情境分为与学生联系密切、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生活实践情境和学习探索情境。
[1]重视问题式教学,用“问题”整合相关学习。
以“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为要旨。
加强地理实践,引导学生用地理视角去观察、行动和思考,强化学生与真实世界的联系。
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开放空间。
改变评价方式,使评价更有针对性、即时性、互动性。
地理必修一在经典自然地理基础上,适当扩充了地理科学科普性内容(地球历史、土壤、植被等),整体设计以气、水、土、地、生五要素为主,旨在认识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环境,突出地理实践力及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新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策略的改革-word文档
新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策略的改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已经启动,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方式是教学过程的展开。
因此,探讨地理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教学理念下的教学过程,不仅可以揭示其本质特点,而且以此为基础,可以有效地推动地理新课程的实施,实现地理课程目标。
1、新高中地理课程目标“三维一体”模式新高中地理课程对课程目标进行了重新制订,在总体目标之下,又有三个领域的分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形成一种“三维一体”交互作用模式。
2、新高中地理课程目标体现的教学理念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在地理课程目标中体现了以下几方面教学理念:2.1基于“学生全面发展”进行教学的整体观。
人不仅有认知,还有情感、态度和信念。
新高中地理课程目标力争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
如新课程评价学生参与地理探索性活动的程度和水平,重点不在于学生记忆的准确性和使用技能的熟练程度,而在于学生实地考察与观测、调查、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的质量,以及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投入程度、合作态度、意志、毅力和探索精神。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就是让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态度等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在认知的同时感受理解知识的内在意志,获得精神的丰富和完整生命的成长。
2.2基于“现实生活经验和真实教育情景”进行教学的体验观。
体验学习是指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省体察,最终认识到某些可以言说或未必能够言说的知识,掌握某些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
新高中地理课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亲历”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些机会,使他们获得一些有重要价值的、印象深刻的经验、体验和经历;。
例如在新高中地理课程内容标准中提出:“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解释昼夜更替与四季形成的原因”、“开展一次模拟活动(如南水北调‘调出区’居民与‘调入区’居民的对话),扮演角色,交流看法”、“由学生自己担任‘导游’,开展一次体验性的导游活动”等等。
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的新提议
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的新提议一、背景介绍高中地理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地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提升。
本文将提出一份新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旨在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通过改革地理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地方意识和全球视野。
2. 原则:a) 注重学生主体性和趣味性。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b) 强调综合能力培养。
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c) 体现问题导向。
通过让学生参与现实问题的探索和解决,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d)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具体改革措施1. 优化课程设置:重新审视现行地理课程的内容,加强对地理科学理论和基本概念的讲解,突出地理实践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设置中引入新的内容,如地理信息技术、地理调查和评估等,以适应时代需求。
2. 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地理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亲近自然,感受地理现象。
通过实地考察、地图制作、数据收集与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新教学方法:引入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结合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互动性和学习效果。
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提倡交流与分享。
4. 多元化评价方式:将传统的笔试与实践能力评价相结合,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通过小组项目展示、实地调研报告等方式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实施策略1. 加强师资培养:提供教师培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提高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
2. 创设教育资源平台:建立共享资源库,提供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参考的教育资源。
3. 鼓励学校合作与交流:组织地理教师研讨交流会议,分享教学经验和教育资源。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
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一、课程性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
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
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
第二,地域性。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
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
高中地理课程由" 必修 " 与" 选修 " 课程组成。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教育也需不断更新改革。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一部分。
新课程的改革目的是通过教育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这个新的地理课程是基于国家和国际要求的,并且结合了学校和社会的需求。
新课程的改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材的改革:新的地理课程教材将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更加关注学科的综合性和实用性。
教学方法的改革:新的地理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小组讨论、课外活动、观察实践等。
教师的角色:新的地理课程将鼓励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师、引导者和指导者。
学生评价的改革:新的地理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
新的地理课程改革将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1 -。
高中地理新课改简析
高中地理新课改简析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地理课程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本文将从新课改背景、新课改内容、新课改效果三个方面,对高中地理新课改进行简要分析。
一、新课改背景高中地理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自然、人文、经济等多个领域,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高中地理课程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内容繁杂、结构不合理、教学方式单一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因此,教育部对高中地理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旨在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新课改内容高中地理新课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课程结构。
将原有的单一必修课程改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模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增强学习的针对性。
2、更新教学内容。
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将新的地理知识和理念融入教材中,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
3、改进教学方式。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探究式、合作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4、强化实践教学。
加强地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三、新课改效果高中地理新课改的实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新的课程结构使得学习更加灵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新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再次,改进教学方式使得学习更加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强化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总之高中地理新课改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一次重要变革,通过对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实践教学的改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发展。
然而,新课改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和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课程改革在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重大调整和深刻 变革,它将在以下五个方面实现突破:
第一,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 课程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
展视野,引导实践与创新; 第二,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
2007年1月19日,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启动仪式暨培训会召开
《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 (试行)》颁布
2007年1月30日,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实验学科指导组成立大会
2007年3月1日,召开学科指导意见研讨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 (试行)》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二、基本原则 (一)结合实际,改革创新 (二)国家指导,分级负责 (三)区域规划,分类指导 (四)以校为本,规范实验
(五)各方参与,通力合作 三、组织领导
四、重点工作
(一)组织学习,全员培训 (二)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三)提高学校实验新课程和管理教学的水平 (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与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二)选择性原则 (三)客观性原则 (四)实效性原则 二、课程结构与设置 8个学习领域 12-13个科目 每个科目由若干个模块组成
普通高中须修满三年并至少获得144学分方可毕业 必修116学分 四、课程安排 (一)周教学时间 每周5天安排教学 每周35学时 (二)课时 原则上每学时45分钟 (三)模块教学时间 地理1个模式教学时间为36学时,每周4或2学时
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由“宇宙与地球”“海洋地 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城乡规 划”“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各2学 分,36课时)七个模块组成。
这些选修模块涉及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等 各个层面,选择的内容大都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 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突现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 应用价值,并且有些选修模块的设置是以目前中 学地理教学界的教学实践为依据,以高中学生的 兴趣爱好为出发点,目的是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
北京市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 紧迫性与重要意义概括为“两个不能等”:
一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已进入到第六年, 迫切需要高中课程改革的衔接;
二是首都高中阶段发展急需系统变革形成新的增 长模式,必须系统设计、整体调整和改革普通高 中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 教育要求的新课程体系。
(四)研究性学习活动时间 (五)社区服务时间 (六)社会实践时间 (七)课程安排建议
八个学习领域
语 数 人 科技艺 体
言
文
育
与
与
与
综 合 实 践
文
社
健
学 学 会 学术术 康
活 动
学科 模块
研究性学习 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
学习领域
科目
语言与文学 数学
人文与社会
科学
技术 艺术 体育与健康 综合 实践活动
语文 外语 数学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艺术或 音乐、美术 体育与健康 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必修学分
10 10 10 8 6 6 6 6 6 4 4
6
11 15 2 6
选修I学分 选修II学分
国家为满足
学生学习兴 学校根据
趣和未来发 当地社会、
展需要,在
经济、科 技、文化
任意选修其他模块 任意选修其他模块 总复习 总复习
高中地理课程由共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
高中地理共同必修课程共6学分,由“地理1”“地理 2”“地理3”(各2学分,36课时)三个模块组成。
这三个模块是递进关系,一般按照“地理1”、“地 理2”、“地理3”顺序进行。
“地理1”“地理2”和“地理3”既相对独立,又相 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
时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学段
时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学段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学段 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学段 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学段
地理1-1 地理1-2 地理2-1 地理2-2 地理3-1 地理3-2 “旅游地理”
周2学时 周2学时 周2学时 周2学时 周2学时 周2学时
周4学
“自然灾害与防治” 周4学
共同必修的 以及自身
基础上,各 条件开设
学科课程设 的校本课 置了若干选 程,供学 修模块,供 生选择。
学生选择。
高 中 必修 地 理 课 程 结 选修 构
“3+7” 模块
地理1、2、3
地球与宇宙 海洋地理 自然灾害与防治
环境保护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城乡规划 旅游地理
1.宇宙中的地球
地理1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 量交 换
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的课程结构; 第三,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 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 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 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
第五,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 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 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 障。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地
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理
1.人口与城市
. 必 修
地理2
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
地理3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2.区域可持续发展 3.地理信息的技术应用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学段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学段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学段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学段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学段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学段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学段
(五)充分利用、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六)推进评价与考试改革 五、保障措施 (一)统一领导,加强指导 (二)经费保证,政策倾斜 (三)专题研究,区域推进 (四)建设队伍,提高水平 (五)监控评估,专项督导 (六)优化环境,形成正确舆论导向
北京市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 案(实验)》的课程安排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