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故事处理地震后的儿童问题

合集下载

地震灾后心理恢复与支持

地震灾后心理恢复与支持

地震灾后心理恢复与支持地震,这两个字仿佛带着巨大的破坏力,一瞬间就能让我们的世界天翻地覆。

想象一下,那剧烈的晃动,房屋的倒塌,人们惊慌失措的呼喊,整个世界仿佛陷入了末日。

经历过这样灾难的孩子们,他们的内心会承受怎样的创伤呢?我记得有一次去灾区做心理援助,遇到了一个叫小美的女孩。

她原本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可地震后,她变得沉默寡言,眼神里总是透着恐惧。

她的书包、课本都被埋在了废墟之下,曾经充满欢笑的校园变得一片狼藉。

地震过后,孩子们的心理恢复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就像小美,她晚上总是做噩梦,梦到地震的场景,然后哭着醒来。

在学校里,她也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这时候,心理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得给孩子们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

让他们知道,周围的人会保护他们,不会再让他们受到伤害。

可以是一个温暖的帐篷,里面有柔软的床铺和可爱的玩具。

然后,就是倾听他们的心声。

不要觉得他们小,不懂事,他们内心的感受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深刻。

就像小美,当有人耐心地听她讲述地震时的恐惧,她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但哭完之后,她的心情似乎好了一些。

我们还可以通过游戏和活动来帮助他们释放内心的压力。

比如组织画画比赛,让孩子们画出他们心中美好的世界,或者一起做手工,让他们的小手忙碌起来,暂时忘记那些痛苦的回忆。

对于一些情况比较严重的孩子,可能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干预。

就像给他们内心的伤口上药、包扎,帮助他们慢慢愈合。

同时,家长和老师也要给予孩子们足够的关爱和陪伴。

一个拥抱,一句鼓励的话,都能让他们感到温暖和安心。

小美在大家的帮助下,逐渐走出了阴影。

她又开始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笑容重新回到了她的脸上。

虽然偶尔还是会想起那段可怕的经历,但她已经学会了勇敢面对。

地震灾后的心理恢复与支持,就像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需要我们每个人的耐心和努力。

让我们一起用爱和关怀,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让他们的心灵重新绽放光芒。

总之,地震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给予孩子们足够的心理支持,他们一定能够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快乐和信心,勇敢地迎接未来的生活。

地震母爱的热点故事

地震母爱的热点故事

地震母爱的热点故事《地震中的母爱:动物们的伟大与启示》篇①:《废墟中的狗妈妈》在一次地震之后,一片废墟中传来微弱的呜咽声。

救援人员扒开瓦砾,发现了一只小狗被困在里面。

而在它的旁边,是一只已经死去的母狗。

原来,当灾难来临时,狗妈妈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小狗。

它承受了重重的石块砸下,只为给孩子留出一点生存的空间。

小狗在被困的这段时间里,周围没有食物,但它知道不能放弃,它努力汲取着妈妈身体周围残留的一点水汽。

小狗在恐惧和黑暗中,回忆着妈妈曾经带着它玩耍、寻找食物时的勇敢模样,它觉得自己也要勇敢起来。

终于,等到了救援人员的到来。

点评:这个故事里,狗妈妈展现出了伟大的母爱,为了孩子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小狗也表现出了在困境中的自强和等待希望的勇敢。

孩子们啊,要学习狗妈妈的奉献精神和小狗的勇敢,在面对困难时不要轻易被打倒。

篇②:《树上的猴家庭》地震发生时,一群猴子正在树上休息。

突然树开始剧烈摇晃起来,有一只小猴子因为太害怕而脱手,差点掉下去。

它的猴妈妈迅速伸出长手臂紧紧地抓住了小猴子。

可是,灾情还在继续,它们所在的树枝也摇摇欲坠。

猴妈妈当机立断,开始带着小猴子和猴群向更粗壮的树枝攀爬。

可是小猴子因为没有经验,总是爬不好,老猴子们不但没有责怪,反而一只年长的猴子主动折回来拉着小猴子的手,教它怎么更好地抓住树枝。

小猴子在大家的帮助下,跟随猴群成功到达安全的树枝。

点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团结的力量是很强大的。

猴妈妈勇敢地拯救小猴子,猴群里长辈积极帮助弱小的小猴子,这就是团结和互助。

小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团结同学,互相帮助,不要总是自己一个人,大家一起共同进步才更好。

篇③:《猫妈妈的守护》地震来袭时,一只猫妈妈带着几只小猫住在破旧的房子里。

房子的墙壁开始倒塌,猫妈妈开始急速思考怎样才能让小猫们安全。

它发现了一个小小的衣柜,衣柜的空间很小,但是也能勉强躲避。

于是,猫妈妈强行把几只撒娇耍赖不想进去的小猫叼进了衣柜。

然后它就守在衣柜外面。

隐喻故事治疗的旅程

隐喻故事治疗的旅程

隐喻故事治疗的旅程李永强阅读理解有脉络和关键点就像人体生命系统有经络和穴道,隐喻故事的脉络和关键点是其治疗轴线和治疗因子,就作文而言治疗轴线即情结发展线,而治疗因子往往涵盖了文章的主题点,隐喻故事里的症结则是做文里的矛盾冲突点。

因此,学会理解隐喻故事也就学会了文章阅读和做文章法,而故事又是为儿童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

因此我的课程设计特别引入了隐喻互动辅导并以其为核心,带学员踏上妙趣横生的故事作文英雄之旅。

说到旅程,你会想到什么?告诉你吧,我是从沙漠里爬行出来的蛇呀,我的本领是能够找到生命的水,当蒲松龄牵着我的手在与沙漠中的小狐狸相遇之后,我就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呀。

既然在这大千世界里有缘相逢,那就要彼此驯养,相互抚慰呀。

小狐狸告诉我父亲是天空而母亲是大地。

哦,苍天样自强不息的父亲虽年老体衰仍要为了家人的生活出去打工,让我想起海明威笔下的老渔夫,父亲一直在做狮子的梦,而这个未完成的梦想注定延续到我的身上;还有大地样忍辱负重也火山样爆发出冲天巨焰的母亲,那走错了方向的焰火别无选择地在我心中蕴蓄出生命的核能,随时准备喷涌而出。

魔法书上说,忍者是靠术进行战斗的,要使用术就必须会使用叫做查克拉的能量。

它主要是由以下两种能量组成:一是从人体细胞中一个一个汲取的身体能量;二是经历众多修炼累计经验锻炼而成的精神能量。

而我的查克拉来自与父母和天地万物的生命连接,特别是与那种靠父母或祖父母传承给我的“血继界限”的连接……再以故事的方式结印发挥术的影响力。

哦,只要有了机会就要展示我们的力量。

寻声救苦的地藏王菩萨正在为心魔打开故事的门;于是呀艾瑞克森教会我青蛙变王子的魔法,于是呀我的灵魂成长为一棵生命树呀,生命树的叶子和流水的声音还传出浴火凤凰欢乐的颂歌……那神圣的共鸣,能量的传递,锲而不舍地撞击着我们希望的钟。

于是,教堂广场的鸽子扑拉拉飞向蓝天。

哦,在生命的底部,如呼吸般轻吟浅唱的故事呀呼唤我回到自己出发的地方。

蓦然回首,我已穿越心灵的沙漠。

隐喻故事处理地震后的儿童问题 (1)

隐喻故事处理地震后的儿童问题 (1)

隐喻故事处理地震后的儿童问题(1)故事的迷人与动人,人人都体验过。

而今天,我们要看穿故事,把眼光放在故事的后面到底,故事的后面藏些什么呢?先听一个故事:「有一只小兔子,躺在森林的地上。

周围有很多很多只兔子跑来跑去,只有这只兔子心情不好,在地上滚来滚去。

小兔子不喜欢在这里,他想要去别的地方玩。

小兔子在地上滚来滚去的时候,手指头突然摸到地上有一个小洞,洞里有一颗种子。

小兔子就把这颗种子种在泥土里;很神奇的,种子就开始长出来了。

地上冒出一颗植物,开始不停的长高,不停的长高。

小兔子趴在地上看着植物长高,植物越长越高,好高好高。

小兔子就跳上去,抱着植物,植物就把小兔子给带到上面去了。

到了天空高高的地方,终于停下来,停在一个大房子的门口。

小兔子走进去,原来是巨人的家。

巨人妈妈看到小兔子很喜欢他。

巨人妈妈想和小兔子玩,但却不知道怎么和他玩。

后来小兔子的耳朵碰到巨人妈妈的鼻孔,巨人妈妈就打了个呵欠,「哈秋-」小兔子就飞了出去,飞到窗口,有一朵云来载走小兔子,把小兔子送到家里。

小兔子好想念他的妈妈,赶快去找妈妈玩。

」这是个很平凡的故事,也许也不怎么动听。

但重要的是:这是个「治疗性的隐喻故事」,为一个不肯待在奶奶家,因为奶奶家都是大人不好玩,想要到外公家找表哥表弟玩的4 岁小男孩说的故事。

这个小男孩吵着要离开,但大人没办法如他所愿,小男孩因为心情不好就躺到地上。

于是,小男孩的姑姑蹲着看着躺在地上的男孩说了这故事给他听。

当故事说到一半的时候,小男孩已经坐在椅子上,等故事说完了,小男孩站起来和大人们玩在一起,忘了方才吵着要离开的事情。

这事怎么发生?小兔子的故事里藏了什么玄机?一个治疗性的隐喻故事,有两个基本条件:1.隐喻故事要与案主的世界成一种对称的「同态体」。

案主世界里的元素和过程,都能在隐喻故事里找到对应的脉络。

2.隐喻故事里,要先同步同理案主的世界,同时,并为案主找到一条出路。

我们来看看隐喻故事与男孩世界的同态体对称性。

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说课稿《轰隆轰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说课稿《轰隆轰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说课稿《轰隆轰隆》含反思大班语言领域说课稿《轰隆轰隆》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了解地震自救的一些方法,教育幼儿遇到问题不慌乱,敢于动脑筋想办法解决,理解故事内容,抓住故事中心,有感情地讲述自己的看法或评价别人的发言,体验同伴之间互相关心的情感,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说课稿《轰隆轰隆》含反思教案吧。

一、说教材。

(一)设计意图:由于世界上不断发生地震灾害,牵动着全世界人的心,我觉得有必要让孩子了解和学习一些应对自然灾害的实际本领。

我一直琢磨着,通过什么教学手段,提高幼儿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地震发生时的应急、自救互救技能呢?而且这样的知识对于孩子是枯燥的,怎么办呢?这时候我看到了一部红袋鼠自我保护系列故事,其中有个故事叫《轰隆轰隆》,故事的题目运用了拟声词形象生动。

故事中通过一对小动物角色的对比,讲述了遇到地震时应如何处理,也让孩子们了解遇到地震时应该怎么做。

于是我就结合着这个有趣的故事设计这个活动!(二)幼儿分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具备着一定的安全意识。

他们掌握了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如:不能玩水,不能用剪刀指着别人,避开危险物,但是当他们面对自然灾害,孩子们对在如何自救,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的方面很是缺乏,在学校演练活动中,孩子们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加上现在地震频繁发生,为了让孩子从小了解地震的有关知识,学习地震发生时避震的方法,所以我设计了这次活动。

(三)活动目标:根据纲要中语言领域的目标和知道要点提示以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1、理解故事内容,抓住故事中心,有感情地讲述自己的看法或评价别人的发言。

2、了解地震自救的一些方法,教育幼儿遇到问题不慌乱,敢于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的启示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的启示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的启示读《地震中的父与子》的启示读《地震中的父与子》的启示1当地震发生后,在混乱中,这位父亲以第一时间冲向儿子的学校,可发现那个三层教室楼已变成一片废墟,他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于是他不停地挖掘,有些人过来拉他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可他还是坚持不懈。

人们摇头叹息地走开了,都以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而精神失常了。

但是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

正因为有着这种伟大和无私的父爱的支撑,所以才促使他挖了将近两天两夜的时间,终于救出了儿子。

读完文章后,我想到我和爸爸虽然没有遇到过类似文中所说的危险,但是爸爸对我的爱却是平凡而又伟大的,他对我的爱表现在对我的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关心。

我原来钢笔字写得非常难看,爸爸发现我的字很差劲儿,心里非常着急。

就跑到书店买了小学生字帖,让我天天练字,但是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认真练。

爸爸知道后,为了督促我,每天坚持和我一起练字,不到一年,我的字终于变样了,还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可这离不开爸爸的帮助呀!你说,这难道不是爸爸对我的爱吗?我想每位读者读完这篇文章后一定会感动得落泪的。

是啊,父爱何等伟大!在这个世界上,父亲们为自己的儿女花费了多少心血,付出了多少代价?这是无法估量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这种珍贵的情感。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的启示2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我无比的感动。

一位年轻的父亲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发生后,以自己最快的速度冲向他七岁儿子那已经变成废墟的学校,他的儿子被埋在里面。

他不顾旁人的劝阻,冒着生命危险,坚持寻找他的儿子。

他挖了整整38个小时,居然就出了他的儿子和他儿子的同学!这位伟大的父亲,在大家都劝他放弃时,他却依然坚定救儿子的信念!他不是神,他只是个救子心切的父亲!一群危在旦夕的孩子,就在他的坚持和执着下,回到了父母的怀抱。

幼儿防震安全教育故事

幼儿防震安全教育故事

从前,在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里,住着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兔子,它叫小白。

小白非常勇敢,但有时候也会有些粗心大意。

一天,村子里来了位知识渊博的动物老师,它告诉小白和村民们,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我们需要学会如何防震和自救。

动物老师开始了它的防震安全教育课程。

首先,它给小白和村民们讲解了地震的成因和特点。

“地震是因为地壳运动引起的,它会带来强烈的震动,有时候还会引发山崩、洪水等次生灾害。

”动物老师耐心地说。

小白听得津津有味,它心想:“原来地震这么可怕,我一定要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接下来,动物老师开始教大家防震自救的方法。

“首先,大家要了解避难场所。

在家里,卧室、卫生间、厨房等小空间是相对安全的避难场所。

如果在家外,可以选择空旷的地方,远离建筑物、电线杆等可能倒塌的物体。

”动物老师指着村子里的地图,给大家一一介绍。

小白认真地点头,它记住了这些重要的信息。

“其次,地震发生时,大家要保持冷静,迅速找到避难场所。

如果正在楼上,不要慌张地下楼,可以躲到床下或者桌子下,用书包或者枕头保护头部。

”动物老师继续讲解。

小白听了,心里有些紧张,但它知道这是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正在外面,要迅速离开建筑物,跑到开阔的地方。

如果找不到空旷的地方,可以躲在树下,但要确保树干是稳固的。

”动物老师提醒大家。

小白觉得这些方法很重要,它决定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练习。

“最后,地震过后,大家要留意余震,继续保持警惕。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警或者寻求周围人的帮助。

”动物老师总结道。

小白和村民们听了,纷纷表示赞同。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掌握防震自救的方法,动物老师组织了一场模拟地震演练。

“现在,请大家按照刚才学到的知识,模拟地震发生时的场景。

”动物老师一声令下,演练开始了。

突然,村子里的警报声响起,小白立刻想起老师的话,它迅速跑到卧室,躲到了床下。

爸爸妈妈也在家里找到了安全的避难场所。

接着,地震的模拟震动开始了,小白紧紧地抱着头,心里有些害怕,但它知道这是为了学会如何在真正的地震中保护自己。

《教师如何辅导震灾后的儿童》

《教师如何辅导震灾后的儿童》

附录:参考资料《教师如何辅导震灾后的儿童》(摘录)郑石岩(中国台湾)儿童经过强烈地震或灾难之后,心灵上会留下恐惧,大人也不例外。

正因如此,大人会在不经意中,表现出不安、沮丧和不当情绪,而强增孩子的创伤和惧怕。

学校一恢复上课,就要对孩子作心理辅导。

当然,防震防灾的教育,灾后的安全与卫生,乃至赈灾救助的工作都需要作适当的教学,但心理辅导的工作则应把握时机,刻不容缓。

震后惧怕是什么教师作这项辅导工作,必须对强震或意外灾害的恐惧有所了解。

恐惧有两个来源,其一是灾害来袭时的强烈震撼与冲击,它直接威胁安全,伤及生命,身心同时受到创痛;致命的重创,恐惧的声音,就像要把人吞蚀一样。

其二是周边的人在受灾时的恐惧,尖叫和呼喊,特别是平时被认为能保护全家安全的父母或家人,顿时变得惊恐、哀号和脆弱,给孩子的惧怕更甚,其安全感因而受到破坏。

人类遇到大灾难,无论大人或小孩,都会在这两个因素下,产生强烈的惧怕和惊恐,这是生命的自然现象,也是人承受的压力极限的表露。

所以教师在作辅导时要认识:1.把恐惧视为身心自然的反应,要设法纾解而不是压抑。

2.在辅导时,要避免把自己的害怕和不安的想象,传输给孩子,而加深其惧怕的心理。

3.引导孩子表达恐惧和不安,对他同理的支持,进而引导孩子认清过度不安的不合理,让惧怕得到缓解。

4.教孩子面对现实,越能了解真实,越不容易受制于非理性的惧怕。

5.关怀孩子,愿意聆听他们的忧虑、不安和困扰,并设法解释、厘清和安慰。

6.正确的行动会带来积极的想法,同时也引发好的情绪反应,把握这一点,辅导就会成功。

遵守这些原则之后,教师要能与孩子同理,站在孩子的立场聆听他的话,看他的遭遇和心情。

支持他,爱护他,孩子就能从创伤的心结中走出来。

现在,以下提供几个简单易行的班级辅导方式,供教师参考使用。

澄清恐惧情结第一种方式是澄清地震的恐惧。

我们所面对的大灾难,如果一味想逃避或隐讳不说,就不能浮出意识表层,把它看清楚,那会使孩子更害怕。

小班防震安全教育故事

小班防震安全教育故事

从前,在一个遥远的森林里,有一片美丽的家园,住着许多可爱的动物们。

这里的小动物们和睦相处,生活得非常快乐。

但是,他们并不知道,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正在向他们逼近。

这天,小兔子小白正在森林里玩耍,突然,大地开始剧烈颤抖,天空变得阴沉,树木摇摆不定,小兔子们惊慌失措,四处奔逃。

小白也吓得不知所措,他四处寻找妈妈,可是妈妈却不见了。

小白一边哭一边喊:“妈妈,妈妈,你在哪里?”这时,一只聪明的小猴子跑过来,告诉小白:“小白,别哭了,地震来了,我们要赶紧找到安全的地方躲避。

”小白擦干眼泪,跟着小猴子来到了一个开阔的地方。

小猴子告诉小白:“地震时,我们要尽量躲到开阔的地方,远离高大建筑物,因为高大建筑物容易倒塌,还会引发火灾。

”小白点点头,觉得小猴子说得很有道理。

这时,一只经验丰富的老熊走了过来,他对小兔子们说:“地震时,如果被困在废墟下,要保持冷静,用手机或者哨子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小兔子们听了老熊的话,心里有了底。

他们决定,要学会防震知识,保护自己和家人。

从那天起,小兔子们开始了防震安全教育活动。

他们邀请了森林里的动物们一起学习,共同提高防震自救能力。

首先,他们学习了地震发生的原因。

原来,地震是地壳运动引起的,当地壳积累的能量超过岩层的承受能力时,就会发生地震。

接着,他们学习了地震发生时的自救方法。

比如,在室内时,要躲在桌子下面,保护好头部;在室外时,要迅速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高大建筑物。

此外,他们还学习了地震发生后的救援知识。

比如,如何进行现场急救,如何使用灭火器等。

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小兔子们逐渐掌握了防震自救技能。

他们还把学到的知识告诉了其他动物,让整个森林都充满了安全意识。

有一天,地震真的发生了。

小兔子们迅速按照学到的知识,躲到了安全的地方。

在地震过后,他们积极参与救援工作,帮助被困的动物们。

小兔子小白在救援过程中,遇到了一只受伤的小鸟。

他小心翼翼地用学到的急救知识,为小鸟包扎伤口。

小鸟感激地说:“谢谢你,小白,你真是个勇敢的小英雄!”小兔子们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幼儿园灾后心理疏导案例分析 幼儿园心理疏导

幼儿园灾后心理疏导案例分析 幼儿园心理疏导

幼儿园灾后心理疏导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2019年某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地震灾害,造成了大量幼儿园的儿童受到了心理创伤。

某市某幼儿园内的学生在地震中经历了恐怖的场面,造成了许多孩子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包括恐惧、焦虑、情绪不稳定等。

二、心理疏导工作展开1. 感知问题地震后,幼儿园的老师们迅速意识到了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开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观察学生行为变化、进行心理测试等,尝试对受影响的儿童进行初步诊断。

2. 专业团队介入随后,幼儿园邀请了心理专家和社会工作者组成专业团队,对受影响的学生进行深入的心理疏导工作。

专业团队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心理咨询、游戏疗法、艺术治疗等,针对不同年龄和个性的孩子采取了个性化的疏导方法。

3. 家长参与学校积极邀请了受影响学生的家长参与心理疏导工作,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调节心理状态。

4. 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学校对受影响学生进行了长期的心理辅导工作,包括常规的心理课程、心理等,确保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得到持续的心理支持。

三、心理疏导效果分析1. 专业团队的介入为幼儿园的心理疏导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有效地缓解了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大部分学生在专业疏导下逐渐恢复了正常的心理状态。

2. 家长的积极参与加速了学生的心理康复过程,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提供更好的支持。

3. 学校的长期心理辅导工作有效地巩固了学生的心理康复效果,帮助学生逐渐适应了地震后的生活状态。

四、启示1. 灾害发生后,幼儿园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措施。

2. 专业团队的介入是十分关键的,能够为学校提供更深入、系统的心理疏导支持。

3. 家长的参与是心理疏导工作的重要环节,要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心理疏导过程中。

4. 学校要在平时加强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不仅限于灾害发生时,要为学生提供长期的心理支持。

五、合理建议1. 幼儿园需要建立完善的心理疏导机制,包括专门的心理辅导师队伍、灾害心理疏导预案等。

幼儿园灾后心理辅导实践案例分析幼儿园心理疏导

幼儿园灾后心理辅导实践案例分析幼儿园心理疏导

幼儿园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社会化环境之一。

幼儿以及幼儿园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可能会面临各种形式的心理困扰和压力,而自然灾难的发生更是对幼儿园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

幼儿园心理辅导在灾后重建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实践案例出发,对幼儿园灾后心理辅导进行分析,旨在总结其实践经验,为幼儿园心理辅导提供参考。

一、灾后心理辅导的必要性灾害随时可能给幼儿园带来各种心理问题,特别是儿童。

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会给儿童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造成心理创伤。

而幼儿园作为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场所,在灾后更应重视儿童的心理辅导。

在幼儿园灾后重建中,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是非常必要的。

二、实践案例分析某幼儿园位于地震重灾区,遭受了严重的地震灾害。

地震发生之后,幼儿园的幼儿和教师都处于极度恐慌和紧张的状态,心理压力非常大。

幼儿园决定对幼儿和教师开展灾后心理辅导工作。

1. 心理辅导团队的建立幼儿园在灾后第一时间成立了由心理学专家、教师和家长代表组成的心理辅导团队。

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心理学专家负责制定心理辅导方案,教师负责灾后心理辅导的实施,家长代表协助团队了解家庭情况,从而更好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2. 情感导向的心理辅导针对幼儿和教师的不同心理需求,心理辅导团队采取了情感导向的心理辅导方式。

针对幼儿的心理问题,采用了游戏、绘画、音乐等方式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幼儿释放内心的恐惧和焦虑;针对教师的心理问题,采用了集体辅导和个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教师排解心理压力,重拾信心。

3. 建立心理支持网络幼儿园在辅导过程中逐步建立了心理支持网络,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的整合。

学校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服务,家长给予情感上的支持,社会资源提供更广泛的帮助。

通过建立心理支持网络,不仅帮助幼儿和教师度过了心理困难期,也为他们今后的心理健康奠定了基础。

4. 跟踪辅导效果心理辅导团队在辅导过程中不断跟踪辅导效果,针对不同情况及时调整心理辅导方案。

通过观察幼儿和教师的日常表现,收集辅导后的反馈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地震女孩子教育案例分析(3篇)

地震女孩子教育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地震,这个无情的天灾,给我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在地震中,许多孩子失去了家园、亲人,甚至生命。

地震女孩,是指在地震中失去父母或亲人,被迫离开家乡,成为孤儿或留守儿童的女孩。

她们在地震中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创伤,面临着诸多困境。

本案例将针对地震女孩的教育问题进行分析。

二、案例描述(一)地震女孩的基本情况地震女孩小芳,12岁,原本生活在四川的一个小山村。

地震发生时,她正在学校上课。

地震发生后,小芳的家被夷为平地,父母不幸遇难。

小芳在震后成为了孤儿,无依无靠。

在政府的关怀下,小芳被安置到了一所寄宿学校,开始了新的生活。

(二)地震女孩的教育困境1.心理创伤:地震给小芳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她时常陷入悲伤和恐惧之中,难以集中精力学习。

2.生活自理能力差:小芳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在学校,她需要自己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等,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3.学习困难:由于心理创伤和生活困境,小芳的学习成绩一直不稳定。

她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缺乏学习动力。

4.人际交往障碍:地震使小芳失去了亲人,她害怕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导致她在人际交往中遇到困难。

三、教育案例分析(一)心理辅导针对小芳的心理创伤,学校安排了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定期为她进行心理疏导。

心理辅导老师通过与小芳的沟通,了解她的内心世界,帮助她走出心理阴影,重新树立生活信心。

(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学校针对地震女孩的生活自理能力差的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培训活动。

如:邀请生活老师教授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生活技能;组织地震女孩参加学校组织的户外活动,提高她们的自理能力。

(三)学习辅导针对地震女孩的学习困难,学校采取以下措施:1.安排教师进行个别辅导,针对小芳的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

2.开展学习小组,让地震女孩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3.邀请优秀毕业生为地震女孩分享学习经验,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

(四)人际交往指导学校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地震女孩克服人际交往障碍:1.开展团队建设活动,让地震女孩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

地震不要怕手绘本故事概括

地震不要怕手绘本故事概括

地震不要怕手绘本故事概括米拉正在床上睡觉,突然床摇了起来,原来是地震啦!遇上地震该怎么办呢?我们如何保护自己呢?让我们跟着米拉,一起去了解一下关于地震的知识吧!夜晚来临了,米拉正在床上睡觉,忽然床摇了起来。

她跳起来大叫:“妈妈——有大妖怪在摇我的床!”妈妈跑过来,“米拉,是地震!”说着,妈妈拉着米拉跑到床底下,双手抱住头。

地好像在摇动,米拉害怕地问妈妈:“妈妈,是地下有个摇摇怪要出来吗?”“不,孩子。

这只是自然现象。

先别说话,保持安静。

”妈妈安慰着米拉。

震动过去了,爸爸从床底下拉出米拉,往外跑。

“爸爸,地不摇了,干吗还出去呀,怪冷的。

”妈妈一边给米拉披上了毛毯,一边拉着她跑了出去。

“有时候还会再次震动,甚至更大,所以,咱们出去更保险。

只是要穿的暖和。

”跑到屋外,爸爸抱住米拉说。

“爸爸,又摇了!咱们去车里躲躲吧!”说着,米拉就向爸爸的皮卡车跑去。

“不,米拉,那儿太危险了。

”爸爸为什么说车里危险呢?那里看上去不会有什么危险啊。

“轰隆——”车旁边的花房倒塌了,整面墙去压在了车上,爸爸拉着米拉躲在了车的另一侧,安全无恙。

“啊,幸亏爸爸聪明啊!”米拉心里想。

车顶被砸了个大窟窿,等摇晃过去,爸爸拉起米拉就跑。

“咱们和妈妈一起赶紧离开吧。

你们看,那边好像不对劲儿了。

”是啊,米拉看见远处有浓烟和火光。

“雪狐家着火了。

你照顾好米拉,我去看看,那边需要救助。

”爸爸对妈妈说完,赶紧拿起院子里的一把大铁铲,向火光跑去。

从雪狐家方向跑来了好多的邻居,雪狐妈妈带着雪狐姐姐也跑了过来。

米拉和妈妈迎了上去,拉住雪狐姐姐问:“你们家怎么了?”“我们家来了很多客人,正做夜宵。

地震时没关厨房的煤气和火,谁想到,油瓶子倒了,引着了大火。

”正说着,驯鹿大叔们抬着小驯鹿过来了。

“这是怎么了?”米拉问。

“小家伙没有从大门逃生,而是急得跳了窗户。

看,摔断腿了。

”驯鹿大叔们赶紧往医院方向跑去。

这时,爸爸跑回来了。

“雪狐家没事了,火已经灭了。

我们回家拿些食物和保暖的衣服、睡袋,今天晚上,在外面过夜,等没有余震了,再回家。

幼儿园灾后心理疏导案例分析

幼儿园灾后心理疏导案例分析

幼儿园灾后心理疏导案例分析近年来,全球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幼儿园作为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场所,在灾后心理疏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起幼儿园灾后心理疏导的案例,以此深入探讨幼儿园在灾后心理疏导中的角色。

案例:2019年8月3日,中国南方发生了一次强降雨,导致多地洪涝灾害。

某市区幼儿园所在区域也受到了影响。

面对灾害的侵袭,幼儿园立即采取行动,安排工作人员疏散幼儿和安置他们的家长。

在经过了漫长的等待和疏散后,所有幼儿都被成功转移到其他安全的场所。

然而,灾难已经给这群幼小的心灵带来了深深的伤痛和阴影。

为了帮助这些幼儿尽快从灾难中走出来,幼儿园成立了一支心理疏导小组。

小组成员包括专业的心理辅导师、年级主任、班主任等。

他们为每个班级安排了专人负责,对受灾幼儿进行心理疏导和辅导。

当初步了解了受灾幼儿的情况后,心理疏导小组采取了以下步骤:1、安排讨论: 心理疏导小组与班主任和年级主任一起开会,对受灾幼儿的情况进行讨论和分析,制定行动计划,并明确小组成员的角色和职责。

2、启动疏散后小组: 心理疏导小组制定了一个疏散后小组。

该小组由专职心理疏导师、年级主任和班主任组成。

疏散后小组的职责是定期进行情况汇报、监测受灾幼儿的身体和情绪状况,并提供有关心理疏导的信息。

3、定期检查: 疏散后小组对受灾幼儿进行定期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并处理可能的问题或问题。

4、提供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小组成员定期开展心理疏导活动,包括对受灾幼儿应对灾难的情况进行基本评估,为灾后心理恢复进行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和辅导。

通过采取上述步骤,心理疏导小组成功地帮助受灾幼儿健康地从灾难中复苏。

而幼儿园通过行动帮助这些孩子度过了灾难,并在疏导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结论:幼儿园在灾后心理疏导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是由于幼儿园作为孩子们的“第二个家”,承担着保障孩子身心健康的重任。

幼儿园应该制定完善的行动计划,及时对受灾幼儿提供心理疏导和辅导,并与专业心理辅导机构进行合作,帮助受灾幼儿恢复活力。

防震减灾童话故事作文

防震减灾童话故事作文

防震减灾童话故事作文在一个遥远的森林里,住着一只聪明的小松鼠,名叫跳跳。

跳跳每天都会在树洞里忙忙碌碌,储存各种美味的松果和坚果。

可是,森林里的动物们最近都忧心忡忡,因为地底下传来一阵阵奇怪的震动。

一天,跳跳在树上玩耍时,突然感到地面晃动了一下。

它好奇地跳下来,用小爪子挖挖地面,却什么也没有发现。

跳跳心想,“这地怎么突然动了呢?我得去问问大象伯伯。

”。

大象伯伯是森林里最有智慧的长者,它总是能解答小动物们的问题。

跳跳找到大象伯伯,紧张地问,“伯伯,为什么地会动呢?是有什么大怪物要来吗?”大象伯伯微笑着摇摇头,说,“这不是大怪物,是地震。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有时候会很危险,所以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

”。

跳跳听了,眼睛瞪得圆圆的,“那我该怎么做呢?”大象伯伯耐心地告诉它,“首先,你要学会观察。

当地面开始晃动时,不要慌张,找一个开阔的地方,比如草地上,蹲下来保护好头。

如果是在家里,就躲在结实的桌子下面。

记住,一定要保持冷静,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反应。

”。

跳跳认真地点点头,心里默默地记下了大象伯伯的话。

回到家后,它用小树枝和树叶搭建了一个小小的“地震避难所”,还在旁边放了些小零食和水。

这样,就算真的发生地震了,它也能有个安全的地方待着。

过了几天,森林里又传来了轻微的震动。

这次,跳跳没有慌张,它迅速跑到草地上,蹲下来护住头。

震动持续了一会儿就停止了。

跳跳松了一口气,心想,“原来大象伯伯说的都是真的!我真的做到了!”。

从那以后,跳跳成了森林里的小小地震宣传员。

它告诉每一个小动物如何预防地震、如何在地震中保护自己。

大家都夸跳跳是个勇敢又聪明的小松鼠。

而跳跳呢,也因为帮助了大家而感到非常开心。

在森林里,虽然地震偶尔还会发生,但小动物们都已经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

大班语言活动:地震发生以后

大班语言活动:地震发生以后

大班语言活动:地震发生以后作者: 李美琴设计思路:《课程指南》指出:“善于发现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

《纲要》指出:“5-6岁幼儿有同情心,乐于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人;要学习处理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2008年的5月12日的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孩子们从各种媒体中了解了地震灾区的情况,针对幼儿的热点话题“四川地震了”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本活动主要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部分导入环节,通过谈话了解到新闻媒体可以带给我们身边的信息;第二个环节,借助照片了解到地震带来的灾难,全国人民关心与帮助地震灾区以及在地震中发生的感人事件的视频录象,激发幼儿帮助灾区的愿望;第三个环节,通过观看ppt,,了解地震时的自救方法。

活动目标:1.了解地震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与灾难,知道在灾难来临时如何保护自己和自救的方法。

2.感受全中国人民对地震灾区的关心与帮助,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地震灾区的关心。

活动准备:1.地震带来的灾难照片、地震自救ppt2.下载地震中感人的视频3.对地震灾区的现状了解活动过程:一、导入1.今天是几号?2.(出示日期:2008年5月12日),这是一个什么日子?3.看看日历,说说距离今天有多少天了?4.你从哪里知道四川地震的消息?师小结:电视、电脑、收音机、报纸都带给我们有关四川地震的消息,这些都是新闻媒体,我们通过这些新闻媒体了解到四川地震的消息。

二、了解地震带来的灾害,激发幼儿帮助灾区的情感1.你从新闻媒体中了解到地震给灾区带来了什么危害,什么灾难?2.观看照片,了解地震使房屋倒塌、道路中断、人员伤亡等灾难。

3.灾难发生后,全国人民是怎样帮助灾区的人们?4.有哪些事情让你觉得难忘?观看视频片段,地震中发生的感人事迹(9岁男孩救两名同伴、临终前的哺乳)师小结:当地震灾难发生以后,我们全中国的人民手拉手、心连心,用捐款、捐物、献血、做志愿者等方式帮助灾区的人民。

地震中的感人事迹让我们非常感动。

小学生防震减灾小故事:震后自救与互救

小学生防震减灾小故事:震后自救与互救

小学生防震减灾小故事:震后自救与互救
导读:本文小学生防震减灾小故事:震后自救与互救,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震后自救:
地震发生大家一定不要惊慌,要冷静,利用自己掌握的有关知识,沉着应对。

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

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设法脱离险境,及时找到脱离险境的通道。

震后互救:
震后,外界救灾队伍不可能立即赶到救灾现场,在这种情况下,为使更多被埋压在废墟下的人员,获得宝贵的生命,灾区群众积极投入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

抢救时间及时,获救的希望就越大。

据有关资料显示,震后20分钟获救的救活率达98%以上,震后一小时获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后2小时还无法获救的人员中,窒息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的58%。

此外,地震次生灾害的预防也很重要,如水灾,火灾,毒气,煤气等是造成人员伤亡的重要因素,不合理的防震、避震也会带来非常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地震之后》含反思word版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地震之后》含反思word版

幼儿园是孩子接触学校启蒙教育的最早阶段,教育内容的趣味性非常重要,既要有趣又要能够传达一些道理,培养孩子的各项基础能力。

幼儿园阶段最常用的资料是幼儿园教案,一般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过程、提问互动环节、活动反思等内容,帮助幼儿园教师梳理安排好每次的课堂环节。

好的教案设计能让孩子们积极参与,掌握知识技能。

为大家整理了幼儿园一些优质的教案案例,方便大家使用学习。

大班安全教案《地震之后》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安全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会克服恐慌的心情,让幼儿掌握一些地震知识,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安全《地震之后》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让幼儿掌握一些地震知识。

2、帮助幼儿克服恐慌的心情。

3、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4、增强安全意识,克制自己的好奇心,不去危险的地方玩耍。

活动准备:有关地震的新闻录像资料、影像,地震前后的照片,江西地图,地动仪的图片。

活动过程:1、观看电视新闻:幼儿讨论发生地震时的感受,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心情怎样?爸爸妈妈对幼儿小朋友都说了些什么?2、出示日本地图,让幼儿寻找发生9.0级地震震中的具体位置,用红笔做一个标记,以及这次地震波及到的地区。

3、观看地震的影像片,让幼儿了解地震造成的危害。

提问:“刚才小朋友都看到了什么?”地面剧烈震动,房屋倒塌,地面裂开大缝,公路扭坏,铁路被毁,汽车、广告牌被砸坏等。

房屋倒塌后,家里东西被压坏,有的会造成人畜伤亡。

提问:“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教师小结,地面剧烈震动摇晃的现象叫地震,地震是一种很少见的但危害很大的自然灾害。

4、小实验,让幼儿感知不同强度的震动对物体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将一台按摩振动器,放置在用积木搭成的建筑物下面,按动轻微、中度、强度不同的档位键,让幼儿观察振动器振动的强弱,建筑物会出现不同的摇晃现象。

引发到自然界的地震也是这样,地震的强度小,对自然界不会造成危害,有时人感觉不到,地震强度大会造成建筑物有毁灭性的危害。

大班社会《地震以后……》(说课和设计)(2021年,萧绍幼儿园,浙教版)

大班社会《地震以后……》(说课和设计)(2021年,萧绍幼儿园,浙教版)

大班社会《地震以后……》(说课和设计)说课稿:一、教材选择08年的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

地震——顿时成为了我们每个人都关注的话题,我们每个人对四川灾民和灾区的一切工作都很关心。

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教育题材吗?让大班幼儿对地震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关心、帮助灾区小朋友,并且联系到幼儿自身学会关心他人、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

正如《纲要》中指出:“善于发现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

”于是设计了这堂大班社会活动《地震以后……》。

二、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在整个活动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教育价值的具体体现。

因此,要根据幼儿年龄特征、身心发展状况等因素来制定教学活动的目标,结合幼儿社会性的培养、科学观的建立,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地震带来的灾难、我们中华人民的团结等情愫,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制定了以下两个目标:1。

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的情感,学会主动关心受灾地区的小朋友。

2。

了解地震,学习一些地震发生的逃生方法。

三、方法和过程的设计《纲要》中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利用一些地震新闻的照片、幼儿捐款的照片,从知道四川地震、了解地震的发生到联系到幼儿自身、联系到实际生活中。

《纲要》中还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提高幼儿有学习的积极性,于是我设计了用flash的方式向幼儿展示了地震时怎么发生的,让幼儿清楚地认识地震、了解地震、知道地震运动。

并且还让幼儿在看flash,学习发生地震时的逃生方法。

让幼儿在看一看、学一学、做一做、说一说的情况下,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会正确面对地震、学会正确的一些逃生方法,增长幼儿的见识。

所以一共分为三部分:一、了解地震知识;二、学习逃生方法;三、念念口诀歌。

让幼儿在活动中既在游戏中体验到快乐,又学到一些本领。

具体教案:一、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的情感,学会主动关心受灾地区的小朋友。

《牛牛和虎子》案例

《牛牛和虎子》案例

案例观察记录表时间2010-11-11 地点教室记录对象全班幼儿内容绘本《牛牛和虎子》案例实录设计意图:《牛牛和虎子》是一个讲述关于地震的故事。

地震后,牛牛幸存了下来,但他时常想念他的学校、老师、同学,还有他的好朋友柱子。

经过了这次灾难,使他从平时由别人照顾,转为懂得如何去照顾别人,去关爱别人。

通过绘本,让孩子能用宽容的心去对待每件事和每个人,并知道要珍爱生命。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

难点:体会牛牛的心理变化。

目标:1、通过绘本,理解牛牛的心理变化和地震给他带来的震撼。

2、知道要用爱心去关爱周围每一个人,并知道要珍爱生命。

准备:小图书根据绘本内容创设的主题墙过程:一、谈话激趣1、小朋友,你们看过电影吗?2、你们看过《唐山大地震》吗?3、根据主题墙所创设的情景,解释“地震”和地震带来的后果。

4、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地震的故事。

反思:通过谈话,引起幼儿倾听故事的兴趣。

二、阅读小图书1、师生共同阅读故事书。

2、阅读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与同伴轻声讨论自己阅读到的内容。

反思:带着好奇,幼儿阅读了第一遍故事,引导他们讨论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

三、分析理解1、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2、地震之后牛牛住到了哪里?3、他的学校、老师和同学都怎么了?4、地震之后牛牛的心情变得怎么样了?5、他是怎样来帮助虎子的?6、牛牛还帮助了哪些人?7、牛牛做了个梦,梦见了谁?所以他不害怕了?反思:这一环节主要帮助幼儿分析理解故事内容,让幼儿学习如何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

四、再次阅读小图书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提高幼儿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分析与反思整个故事是那样的凄惨,但也让人感悟到了:尽管生活中总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但只要我们健康平安就是最大的幸福,以一颗平和感恩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一切,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通过故事,会有利于孩子们学会同情、体谅、帮助。

还能培养他们面对困难或意外灾害时的勇气与坚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喻故事处理地震后的儿童问题(1)故事的迷人与动人,人人都体验过。

而今天,我们要看穿故事,把眼光放在故事的后面到底,故事的后面藏些什么呢?先听一个故事:「有一只小兔子,躺在森林的地上。

周围有很多很多只兔子跑来跑去,只有这只兔子心情不好,在地上滚来滚去。

小兔子不喜欢在这里,他想要去别的地方玩。

小兔子在地上滚来滚去的时候,手指头突然摸到地上有一个小洞,洞里有一颗种子。

小兔子就把这颗种子种在泥土里;很神奇的,种子就开始长出来了。

地上冒出一颗植物,开始不停的长高,不停的长高。

小兔子趴在地上看着植物长高,植物越长越高,好高好高。

小兔子就跳上去,抱着植物,植物就把小兔子给带到上面去了。

到了天空高高的地方,终于停下来,停在一个大房子的门口。

小兔子走进去,原来是巨人的家。

巨人妈妈看到小兔子很喜欢他。

巨人妈妈想和小兔子玩,但却不知道怎么和他玩。

后来小兔子的耳朵碰到巨人妈妈的鼻孔,巨人妈妈就打了个呵欠,「哈秋-」小兔子就飞了出去,飞到窗口,有一朵云来载走小兔子,把小兔子送到家里。

小兔子好想念他的妈妈,赶快去找妈妈玩。

」这是个很平凡的故事,也许也不怎么动听。

但重要的是:这是个「治疗性的隐喻故事」,为一个不肯待在奶奶家,因为奶奶家都是大人不好玩,想要到外公家找表哥表弟玩的4 岁小男孩说的故事。

这个小男孩吵着要离开,但大人没办法如他所愿,小男孩因为心情不好就躺到地上。

于是,小男孩的姑姑蹲着看着躺在地上的男孩说了这故事给他听。

当故事说到一半的时候,小男孩已经坐在椅子上,等故事说完了,小男孩站起来和大人们玩在一起,忘了方才吵着要离开的事情。

这事怎么发生?小兔子的故事里藏了什么玄机?一个治疗性的隐喻故事,有两个基本条件:1.隐喻故事要与案主的世界成一种对称的「同态体」。

案主世界里的元素和过程,都能在隐喻故事里找到对应的脉络。

2.隐喻故事里,要先同步同理案主的世界,同时,并为案主找到一条出路。

我们来看看隐喻故事与男孩世界的同态体对称性。

隐喻故事案主世界1.有一只小兔子,躺在森林的地上。

2.周围有很多很多只兔子跑来跑去,只有这只兔子心情不好,在地上滚来滚去。

3.小兔子不喜欢在这里,他想要去别的地方玩。

4.小兔子在地上滚来滚去的时候,手指头突然摸到地上有一个小洞,洞里有一颗种子。

5.小兔子就把这颗种子种在泥土里;很神奇的,种子就开始长出来了。

地上冒出一颗植物,开始不停的长高,不停的长高。

6.小兔子趴在地上看着植物长高,植物越长越高,趴着就看不到了。

小兔子就抬起头来继续看,直到脖子酸了。

小兔子就坐了起来,植物越长越高,好高好高。

7.小兔子就跳上去,抱着植物,植物就把小兔子给带到上面去了。

到了天空高高的地方,终于停下来,停在一个大房子的门口。

小兔子走进去,原来是巨人的家。

8.巨人妈妈看到小兔子很喜欢他。

巨人妈妈想和小兔子玩,但却不知道怎么和他玩。

9.后来小兔子的耳朵碰到巨人妈妈的鼻孔,巨人妈妈就打了个呵欠,「哈啾-」小兔子就飞了出去,飞到窗口,有一朵云来载走小兔子,把小兔子送到家里。

小兔子好想念他的妈妈,赶快去找妈妈玩。

「再也没什么比在妈妈身边好了」1.小男孩躺在地上。

2.周围有大人走来走去,男孩心情不好,心情起伏不定。

男孩想去别的地方玩。

3.突然有人在说故事,故事越说越好听。

4.运用暗示的方式,让男孩从地上坐起来。

男孩因为听故事而坐起来。

5.跳开了情绪,进入大人的家。

6.大人喜欢你,却不知怎么跟你玩。

7.想念妈妈,赶快找妈妈。

「有妈妈在身边真好。

」故事本身吸引了男孩的注意力,原先因为愿望被阻挠的烦躁被同理而抚平;而想要玩的心情也在故事里被满足。

我们可以说「故事绕过男孩的心理抗拒,直接与男孩的潜意识沟通」。

于是小男孩的抗拒没了,专心的听大人说「话」。

表面上在听故事,而潜意识接收到的却是隐藏在故事背后的讯息。

所谓「meta-story 」的东西。

所以,故事本身就是一种沟通的工具,让说与听的管道更顺畅。

所以,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一个治疗性的隐喻故事,有哪些地方是我们可以停留的呢?一、隐喻故事治疗的缘起隐喻,是一种古老的沟通工具。

古时候的臣子用隐喻故事对皇帝鉴言,圣经上,佛经上,也处处是隐喻的说法。

所以,隐喻可以说是人类古老的智慧之一。

而在心理治疗上,把隐喻故事使用的最出神入化,自成一家的人,就属Milton H. Erikson了。

M. Erikson(1902-1980),是一代催眠治疗大师。

他发明的催眠方法,打破了传统的催眠形式。

用他特有的缓慢的语调,轻描淡写的说一段故事,很神奇的就把人带入催眠状况,而在催眠似的故事里,又把要对案主说的话,用隐喻的形式藏在故事里。

很多案主,就在这样历程里,行为有了新的转变,人生有了转机。

不似弗罗伊德,M. Erikson视人类的潜意识为一有力的资源,能帮助我们活得更健康,充实而完整。

所以,在说故事的时候,常常是同时说给案主的意识和潜意识接收。

意识聆听到故事的表面内容,而潜意识聆听到故事的深层结构。

而故事的结构却正是隐含解答,且符合案主心里结构的另一个故事。

案主的潜意识接收到这个故事,就等于有了强而有力的改变力量。

但是M. Erikson的治疗方法却很难被学习。

加上M. Erikson晚年才受重视,而将晚年的精力全部投注在教学上,所以,现在所谓的Eriksonian的倾向,其实都是「二手Erikso n」。

没有一个人能完全将天才的工作传下来。

所以,我们也只能在多家弟子的传承与在发明下,学习M. Erikson老人家的东西。

NLP的R. Bandler 和J. Grinder将M. Erikson的工作作了很棒的整理,(若有兴趣的话,可参考催眠天书I,催眠天书II,世茂出版,NLP开发潜能系列)。

而Thomas Gor den的著作:Therapeutic Metaphor则是使用隐喻故事治疗的人所推荐的经典。

这也是领域的一本主要参考书,可惜尚未有中文版出现。

中文版有两本很棒的推荐读物,在此大力推荐。

为这两本读物接属儿童心理学的领域,对于成人的心理治疗较少提及,若有需要,可参考「NLP系列的解答」一书的其中一章,内有具体详细的介绍。

另外,这两本书里,也对于儿童故事的听与说,给了很多的概念架构:1.童话许愿戒(Telling Tales),阿瑟‧罗森着,陈柏苍译,人本自然出版2.孩子说的故事(The Stories Children Tell),Susan Engel着,黄孟娇译,成长文教基金会二、听故事的疗效单纯的说故事。

只是单纯的说故事,不做任何其它的事情,让故事自己进入听故事者的内心里发酵,孩子会自行建构出他自己的故事世界。

在建构的过程中,若故事本身契合听故事者的遭遇,孩子内在的图像,甚至有时只是任何一个小点的契合,都有可能让听故事的人:1.一个窗口,一把钥匙,打开郁结的心房:促使聆听者碰触到自己的情绪,让情绪得已有宣泄的时机。

彷佛是一扇窗,打开了,让孩子的心也得以打开;彷佛很温柔的手,触碰到被遗落的孤寂角落,让心变柔软,而有了被疼惜的机会。

2.一个朋友:使聆听者感受到被同理,不孤单。

彷佛一个朋友,有相同的遭遇。

彷佛人与人的界线突然模糊了,共同听故事的人有着与故事中人相同的心情。

或者故事中的角色就进入听者的世界,成为心里的一个朋友。

3.一瓶老酒:朋友不见,有时话不投机,但酒一落喉,却可以畅所欲言。

隐喻故事促成说故事人与聆听者之间沟通的媒介。

藉由故事本身的讨论而扩展平日说话的广度与深度。

4.一盏灯:像一盏灯一样,照亮了平日难以触及的心灵暗处,突破了思维的惯性,增加了思考的方向与弹性。

5.当头棒喝:有时又像禅宗的棒喝,听完故事,在脑子空明的剎那,对困境有了新的顿悟(insight) 。

6.一张痊愈的地图:像一张地图一般,故事中人走出困境的内在历程,提供给孩子一张自己走出困境的心灵地图。

这样的地图,可能透过以下不同的途径来产生改变。

•改变信念(believes,价值观,对世界的相信……)•改变身体运作的习惯。

(M. Erikson就曾经说一个捕手如何控制手部肌肉的故事,而让听故事的孩子,潜意识里学会控制自己的膀胱肌肉,而不再尿床。

)•改变自我认同。

•……三、为什么会有效?为什么会有疗效?这样的问题就像在问,心理治疗为何会有疗效一样的复杂。

基本上,我们假设心理治疗是有效的。

而隐喻故事治疗,只是配合各种心理治疗的方法的其中一个有效的工具。

因此,我们可以说,隐喻故事可以增添心理治疗的效果。

隐喻故事基本上是一种沟通的形式,透过说故事来沟通。

透过说故事来和案主建立关系,透过说故事来和案主的潜意识说话,透过说故事来将治疗理念传达给案主,透过说故事来告诉案主也许你可以怎么作,透过说故事来改变案主内在的心里结构。

只要是用语言的部分,隐喻故事就可以结合到各种心理治疗的技术,因为,说故事是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

所以,我们要讨论的重点是:1.为何隐喻故事可以减低案主的抗拒,而直接和案主的潜意识沟通?2.怎样的形式的隐喻故事,较容易达成上述的任务呢?3.案主聆听到故事之后,通常会发生什么事?为何隐喻故事可以减低抗拒,与潜意识沟通?因为我们接收隐喻的大脑属于右脑,右脑不受平日的意识脑(即左脑,主语言逻辑分析)所决定,可以说是属于潜意识的一部份。

可以说,一个人在聆听故事的人,是同时使用他的左右半脑在聆听。

就如同聆听流行歌曲一般,听到歌词的是语言的左脑,而听到音乐旋律节奏的则是右脑。

听隐喻故事的时候,听到故事内容本身的是意识脑,而听到故事形式(即故事的结构)、故事节奏、语调的内隐情绪的则是潜意识的右脑。

所以,案主的意识正忙着聆听故事的内容,而案主的潜意识同时接收到故事型式的结构。

意识脑会以意识的形式就故事本身得到学习,而潜意识脑也因为故事结构本身类似案主困境的心理结构,所以在原来困境的心理结构因为聆听了故事而有所改变。

人们在接收讯息的时候,往往会自行去填空去补足所缺漏的数据,而成为一个符合自己原来思考模式的讯息;所以,案主聆听到故事的部分,虽然我们说得不够详细(说得太详细会因为不符合案主的结构而无法进入案主潜意识),但案主却会自行将故事改编成一个自己的故事。

我们常常说,故事就会在案主的心里「活了起来」。

怎样的隐喻故事,能够达成以上任务?(一个有沟通效果的故事)1.能够吸引案主专注的故事。

2.故事内容是同理案主,支持案主,符合案主情绪的故事。

3.催眠的语调,语词,说故事的姿势,韵律,可以诱发案主放松,进入α脑波的故事。

•使用配合案主呼吸的节奏。

有时轻柔,有时坚定,配合各种情绪的语调。

•使用具体的感官用词,模糊化的用词,将动词名词化。

•有时使用超出案主意识的信息接收量的数据也在达到此效果。

4.结构上的对等。

即故事的结构,要与案主困境的内在心理结构对等。

5.一个多层次的故事,故事不仅说给意识听,也说给潜意识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