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故事处理地震后的儿童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喻故事处理地震后的儿童问题(1)

故事的迷人与动人,人人都体验过。而今天,我们要看穿故事,把眼光放在故事的后面到底,故事的后面藏些什么呢?

先听一个故事:「有一只小兔子,躺在森林的地上。周围有很多很多只兔子跑来跑去,只有这只兔子心情不好,在地上滚来滚去。小兔子不喜欢在这里,他想要去别的地方玩。小兔子在地上滚来滚去的时候,手指头突然摸到地上有一个小洞,洞里有一颗种子。小兔子就把这颗种子种在泥土里;很神奇的,种子就开始长出来了。地上冒出一颗植物,开始不停的长高,不停的长高。小兔子趴在地上看着植物长高,植物越长越高,好高好高。小兔子就跳上去,抱着植物,植物就把小兔子给带到上面去了。到了天空高高的地方,终于停下来,停在一个大房子的门口。小兔子走进去,原来是巨人的家。巨人妈妈看到小兔子很喜欢他。巨人妈妈想和小兔子玩,但却不知道怎么和他玩。后来小兔子的耳朵碰到巨人妈妈的鼻孔,巨人妈妈就打了个呵欠,「哈秋-」小兔子就飞了出去,飞到窗口,有一朵云来载走小兔子,把小兔子送到家里。小兔子好想念他的妈妈,赶快去找妈妈玩。」

这是个很平凡的故事,也许也不怎么动听。但重要的是:这是个「治疗性的隐喻故事」,为一个不肯待在奶奶家,因为奶奶家都是大人不好玩,想要到外公家找表哥表弟玩的4 岁小男孩说的故事。这个小男孩吵着要离开,但大人没办法如他所愿,小男孩因为心情不好就躺到地上。于是,小男孩的姑姑蹲着看着躺在地上的男孩说了这故事给他听。当故事说到一半的时候,小男孩已经坐在椅子上,等故事说完了,小男孩站起来和大人们玩在一起,忘了方才吵着要离开的事情。

这事怎么发生?小兔子的故事里藏了什么玄机?一个治疗性的隐喻故事,有两个基本条件:

1.隐喻故事要与案主的世界成一种对称的「同态体」。案主世界里的元素和

过程,都能在隐喻故事里找到对应的脉络。

2.隐喻故事里,要先同步同理案主的世界,同时,并为案主找到一条出路。

我们来看看隐喻故事与男孩世界的同态体对称性。

隐喻故事案主世界

1.有一只小兔子,躺在森林的地上。

2.周围有很多很多只兔子跑来跑去,只有这只兔子心情

不好,在地上滚来滚去。

3.小兔子不喜欢在这里,他想要去别的地方玩。

4.小兔子在地上滚来滚去的时候,手指头突然摸到地上

有一个小洞,洞里有一颗种子。

5.小兔子就把这颗种子种在泥土里;很神奇的,种子就

开始长出来了。地上冒出一颗植物,开始不停的长高,不停的长高。

6.小兔子趴在地上看着植物长高,植物越长越高,趴着

就看不到了。小兔子就抬起头来继续看,直到脖子酸了。小兔子就坐了起来,植物越长越高,好高好高。

7.小兔子就跳上去,抱着植物,植物就把小兔子给带到

上面去了。到了天空高高的地方,终于停下来,停在一个大房子的门口。小兔子走进去,原来是巨人的家。

8.巨人妈妈看到小兔子很喜欢他。巨人妈妈想和小兔子

玩,但却不知道怎么和他玩。

9.后来小兔子的耳朵碰到巨人妈妈的鼻孔,巨人妈妈就

打了个呵欠,「哈啾-」小兔子就飞了出去,飞到窗口,有一朵云来载走小兔子,把小兔子送到家里。小兔子好想念他的妈妈,赶快去找妈妈玩。「再也没什么比在妈妈身边好了」1.小男孩躺在地上。

2.周围有大人走来走去,男孩心

情不好,心情起伏不定。男孩

想去别的地方玩。

3.突然有人在说故事,故事越说

越好听。

4.运用暗示的方式,让男孩从地

上坐起来。男孩因为听故事而

坐起来。

5.跳开了情绪,进入大人的家。

6.大人喜欢你,却不知怎么跟你

玩。

7.想念妈妈,赶快找妈妈。「有妈

妈在身边真好。」

故事本身吸引了男孩的注意力,原先因为愿望被阻挠的烦躁被同理而抚平;而想要玩的心情也在故事里被满足。我们可以说「故事绕过男孩的心理抗拒,直接与男孩的潜意识沟通」。

于是小男孩的抗拒没了,专心的听大人说「话」。表面上在听故事,而潜意识接收到的却是隐藏在故事背后的讯息。所谓「meta-story 」的东西。所以,故事本身就是一种沟通的工具,让说与听的管道更顺畅。

所以,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一个治疗性的隐喻故事,有哪些地方是我们可以停留的呢?

一、隐喻故事治疗的缘起

隐喻,是一种古老的沟通工具。古时候的臣子用隐喻故事对皇帝鉴言,圣经上,佛经上,也处处是隐喻的说法。所以,隐喻可以说是人类古老的智慧之一。而在心理治疗上,把隐喻故事使用的最出神入化,自成一家的人,就属Milton H. Erikson了。

M. Erikson(1902-1980),是一代催眠治疗大师。他发明的催眠方法,打破了传统的催眠形式。用他特有的缓慢的语调,轻描淡写的说一段故事,很神奇的就把人带入催眠状况,而在催眠似的故事里,又把要对案主说的话,用隐喻的形式藏在故事里。很多案主,就在这样历程里,行为有了新的转变,人生有了转机。不似弗罗伊德,M. Erikson视人类的潜意识为一有力的资源,能帮助我们活得更健康,充实而完整。所以,在说故事的时候,常常是同时说给案主的意识和潜意识接收。意识聆听到故事的表面内容,而潜意识聆听到故事的深层结构。而故事的结构却正是隐含解答,且符合案主心里结构的另一个故事。案主的潜意识接收到这个故事,就等于有了强而有力的改变力量。

但是M. Erikson的治疗方法却很难被学习。加上M. Erikson晚年才受重视,而将晚年的精力全部投注在教学上,所以,现在所谓的Eriksonian的倾向,其实都是「二手Erikso n」。没有一个人能完全将天才的工作传下来。所以,我们也只能在多家弟子的传承与在发明下,学习M. Erikson老人家的东西。

NLP的R. Bandler 和J. Grinder将M. Erikson的工作作了很棒的整理,(若有兴趣的话,可参考催眠天书I,催眠天书II,世茂出版,NLP开发潜能系列)。而Thomas Gor den的著作:Therapeutic Metaphor则是使用隐喻故事治疗的人所推荐的经典。这也是领域的一本主要参考书,可惜尚未有中文版出现。中文版有两本很棒的推荐读物,在此大力推荐。为这两本读物接属儿童心理学的领域,对于成人的心理治疗较少提及,若有需要,可参考「NLP系列的解答」一书的其中一章,内有具体详细的介绍。另外,这两本书里,也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