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诵读 一字诗教案 沪教版
2019-2020年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诵读 凉州词教案 沪教版
2019-2020年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凉州词教案沪教版教学内容:凉州词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品读悟诗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板题,解题,读题(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
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
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二、初读感知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3、汇报(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3)质疑。
三、赏析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
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
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
“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
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
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
“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
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
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
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
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
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
“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
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诵读 浦歌教案1 沪教版
秋浦歌教学目标:1、读懂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热火朝天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生活的辛酸和他们那种积极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及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同情。
2、认识“赧”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1、了解古诗描写的劳动场景,从中感受劳动者生活的辛酸和他们那种积极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2、通过诗歌读懂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同情之心。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初识李白。
【课件1】大家一定知道不少李白的诗句吧,背来听听。
二、初读诗歌,读通读顺。
1、师:同学们,从刚才这几首诗中,我们感受到一个非常丰富的李白。
李白一生写了大量诗歌,但有一首却是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极为罕见、极为珍贵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秋浦歌》第14首。
(板题:强调怎么记住“浦”字)2.读题,释题(1)师:谁来读读诗题。
(指名读)追问:知道“秋浦”在哪儿吗?秋浦歌是什么意思吗?【课件2指名读】补充:李白晚年曾五游秋浦,所作《秋浦歌》共17首。
今天学的这首是其中的第14首。
(3).师: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朗读《秋浦歌》这首诗,注意,认认真真读上2遍。
读时,注意诗中的一个生字,结合注解把它读准了,争取把诗念得字正腔圆。
(1)自由练读(生自由读课文)【课件3《秋浦歌》原文】(2)检查读 (指名朗读) (同桌互读)三、读悟诗句预设一:炉火照天地【课件4】(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学生回答)(2)师追问:这景象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壮观、美丽、气势浩大)(3)师:请读出场面的壮观——炉火照天地。
【板书:壮观】预设二:红星乱紫烟【课件6:现代炼铁中钢花四溅的画面】(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学生回答)(2)师追问:那“乱”是什么意思?(3)师问: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热火朝天、壮观、壮美、危险的、你的心真细啊!不愧是农民的子女!)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起。
(生读)(4)师:面对如此壮观的景象李白的心情如何?(兴奋、欣喜、新奇、赞叹……带上这份情感读这两句诗)预设三:赧郎明月夜【课件7】(1)问:谁眼前还出现了什么画面?(在这月夜里,一群光着膀子的冶炼工人,他们的脸被熊熊的炉火烤得通红通红。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 一字诗》课件2 沪教沪教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一个渔翁一钓钩
• 翁:老爷爷 。 • 一位老爷爷在江面上钓鱼 。
12/11/2021
词语理解
• 俯:头低下。 仰:脸向下。
12/11/2021
一字诗
清·陈沆
一帆一桨一渔舟,
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
12/11/2021
一江明月一江秋。
古诗大意
• 这是一首美丽的小诗:在一个晴朗的 秋夜,江面上倒映着一轮明月。在一叶小 舟上,一位渔翁悠闲垂钓,享受着收获的 喜悦,不时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12/11/2021
•
鱼渔
• ( )船 ( )满舱
唱起( )歌
•
俯仰
• ( )下身子 ( )起头
( )看
( )望
12/11/2021
说说数量词 • 一( )江 一( )船
一( )鱼 • 一( )明月 一( )高山
一( )渔翁
12/11/2021
• 陈沆,清文学家。字太初,湖北人。
12/11/2021
一字诗 hànɡ 清 陈沆
fān jiǎnɡ
一帆一桨一渔舟, 一个渔翁一钓钩。
fǔ yǎnɡ
一俯一仰一场笑, 一江明
古诗诵读一字诗沪教版二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字词认读和语言表达能力,对古诗有了一定的接触和了解,但大部分学生的古诗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仍有待提高。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一字诗”这一概念可能较为陌生,对于如何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把握诗中的关键字并运用于创作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以下学情: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一字诗的特点、创作方法等。
-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请大家来说说一字诗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2.强调古诗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背、多创作,提高语文素养。
-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这份财富,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势利导,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一字诗”的概念及特点,能准确把握诗中的关键字,体会古诗的意境。
2.培养学生运用一字诗的形式进行创意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文学创作兴趣。
2.创作一首以“家乡”为主题的一字诗,要求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创作方法,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
- “同学们,用你所学的一字诗形式,创作一首表达你对家乡的感情的诗。记得要运用我们课堂上讨论过的技巧,让你的诗充满情感。”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 一字诗》课件3 沪教版
之 涣门Biblioteka 仞云关柳山间。,。,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远上白云间”与“黄河入海流”有
什么呢不同呢?
黄河远上白云间
黄河入海流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片”是唐诗习惯用词,往往与“孤”连文,如:
“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 在本诗中相当于“一座”,在词采上“一片”比“一座”多
一层单薄的意思。孤城在万仞高山的衬托下,像一片落叶, 显得单薄。
孤城: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戌
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 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 起,“孤城”意象的引入,为后两句进一步刻画征夫的心 理作了铺垫。
• 羌族:是我国古代少 数民族之一,主要分 布在今天的甘肃、青 海、四川一带,以游 牧为生。
称佳句
• 一花一柳一渔矶, •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水一山一寺院, •一林黄叶一僧归。
店家的应急一字诗
• 1685年秋,康熙帝微服在江南察访, 他手中有一把精致的玉骨扇子。这 扇子的一面画有“小桥流水夜”, 另一里面画的是“秋红垂钓图”。
秋江垂钓图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竿头一只钩; •一水一拍似一唱, •一翁独钓一江秋。
译文
• 在烟波浩渺的碧波之 上,远远只见一渔舟荡浆 而来,渔翁手持钓钩,钓 得鱼来满心欢喜。真是碧 空如洗,皓月当头,秋色 满江。
清代乾隆年间名人纪晓岚也有 一字诗
•一篙一橹一渔舟,
•一个梢头一钓钩。
•一拍一呼还一笑,
•一人独占一江秋。
清代有一位女子何佩玉,以生动 的形象,描写出美好的意境,堪
小桥流水夜
•一山一水一小桥, •一轮明月照松梢; •边沿虽破乾坤在, •一如既往乐逍遥。
古诗诵读一字诗沪教版二年级上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探究,自主发现一字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组织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小组合作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教师设计小组讨论话题,如“你们小组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
3.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教材中的一字诗,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2.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一字诗,理解其意义和表达的情感。
3.学生能够运用一字诗中的修辞手法,创作自己的小诗。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学生通过分析一字诗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寓意。
(一)情景创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古诗中的画面,引导学生进入诗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2.教师运用音乐、图片、道具等资源,营造生动、直观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设计富有创意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古诗表演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古诗的魅力。
(二)问题导向
1.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如“这首诗中的关键字是什么?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键字在古诗中的重要作用。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诵读 凉州词 教案 4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凉州词教案 4
《凉州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凉州词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品读悟诗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板题,解题,读题
(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
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
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二、初读感知
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汇报
(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质疑。
三、赏析
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
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
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
“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
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
沪教版语文二上《古诗诵读 一字诗》课件2
词语理解
俯:头低下。 仰:脸向下。
一字诗 清·陈沆
一帆一桨一渔舟, 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 一江明月一江秋。Fra bibliotek古诗大意
这是一首美丽的小诗:在一个晴朗的 秋夜,江面上倒映着一轮明月。在一叶小 舟上,一位渔翁悠闲垂钓,享受着收获的 喜悦,不时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说说数量词
一( )江 一( )船 一( )鱼
一( )明月 一( )高山 一( )渔翁
陈沆,清文学家。字太初,湖北人。
一字诗 hànɡ 清 陈沆
fān jiǎnɡ
一帆一桨一渔舟,
一个渔翁一钓钩。
fǔ yǎnɡ
一俯一仰一场笑,
一江明月一江秋。
一个渔翁一钓钩
翁:老爷爷 。 一位老爷爷在江面上钓鱼 。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诵读 凉州词 教案3-最新学习文档
《凉州词》教学设计课前准备:1、课件;2、在黑板上写好《凉州词》一诗。
3、印有王之涣诗作的纸张。
课前预热:1、同学们,第一次来到你们学校上课就有一种亲切感,知道为什么吗?来,请你猜一猜。
(陈老师在诸暨读过三年书,这三年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使我走上了教师这个神圣的岗位。
我视诸暨为第二故乡,所以来到诸暨,看到你们,感到特别的亲切!)2、今天咱们学的是古诗,谁先来给我们背几首助助兴?指名。
3、能让陈老师开个头吗?看谁能接下去,好吗?▲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琶琵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你发现没有,这些诗都是反映什么的?(战争)是啊,唐诗中,有很大一部分诗歌是反映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边地军民生活的,这些诗我们称之为边塞诗。
(出示课件:边塞诗)边塞,也就是边疆地区的要塞。
如阳关、玉门关等就是著名的要塞。
在古代,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内称中原地区,长城以外称塞外或塞北,主要指今天的甘肃、内蒙古一带。
唐朝与周边外族政权先后发生过许多战争,如与吐蕃,东西突厥,奚族,契丹的多次战争,成了唐代边塞诗反映的内容,许多诗人或从军边塞,参与军幕,或去边塞(如幽蓟一带)旅行,诗人常常为戍边战士英勇杀敌的爱国精神所感动,也深深地知道战士们痛苦而又寂寞的生活却而又无可奈何!诗人将种种强烈的情感诉诸笔端,于是就有了许多千古绝唱。
教学预设:一、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凉州词》,就是这样一首。
出示古诗《凉州词》,课件自主朗诵。
(课件中的flash陈老师是网上下载的。
其中有两处错误,一是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渡”,课件中加了三点水,二是王之涣的涣,它写成了提手旁。
无法更改,陈老师在这里说明一下,表示抱歉。
)1、初读古诗。
师:这首诗的作者大家都很熟悉,他就是《登鹳雀楼》的作者――王之涣。
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诵读 凉州词教案 沪教版
《凉州词》教学内容:凉州词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品读悟诗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板题,解题,读题(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
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
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二、初读感知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3、汇报(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3)质疑。
三、赏析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
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
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
“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
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
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
“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
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
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
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
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
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
“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
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复习巩固,总结提升。
1填空练习。
1)填量词。
一( )白帆 一( )船桨 一( )秋水 一( )明月
2)选字填空。
帆 桨
白色的船( ) 划船的船( ) 鼓起风( )
渔 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船 ( )满舱 唱起( )歌
俯 仰
( )下身子 ( )起头 ( )看 ( )望
简介作者: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的文学家陈沆。
二、吟诵古诗,体会意境。
1再次出示画面,指导学生吟诵古诗,体会意境。
2指导学生“对句对诗”体会诗句情趣与绝妙。
师吟:一张白帆一把桨,一条渔舟荡水来;
生对:一帆一桨一渔舟,
一个渔翁一杆钩,一蓑一笠一曲唱。 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下俯身一仰天,悠然一笑鱼满舱; 一俯一仰一场笑,
3指导朗读古诗。
一、理解大意,感受经典。
1这首古诗只用了28个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风平浪静,渔翁荡舟,悠然垂钓弦;江水如画,碧波如洗,清风映秋月的美妙图画。看似平淡无奇的汉字,却别有趣味。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这首诗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
2揭示故事诗题:一字诗。
题解:“一字诗”,顾名思义就是在诗中出现许多“一”字,而每个“一”字后面一般都是跟一景一物或一个动作。
2谁能用一句话或几句话,描绘刚才看到的情景?
3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仅用了28个字就把刚才画上的情境描绘出来了,而且里面还多次反复使用了一个字。
二、学习生字,朗读古诗。
1请学生根据拼音,自学诗句中的生字“帆、桨、俯、仰”。
2交流反馈生字学习情况。
1)指导学生从字义理解
2)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并可借助动作理解字义
课题:一字诗
预设方案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帆、桨、俯、仰”等4个生字。能正确朗读古诗,了解诗的大意,并能背诵。
2通过阅读别具一格的《一字诗》,初步感受我国古诗文化的经典魅力。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别具一格的《一字诗》,初步感受我国古诗文化的经典魅力。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画,说话引入。
1通过多媒体出示以下图片,并配以悠扬的古琴旋律,让学生仔细观察。
2总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看似平淡无奇的汉子,却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简简单单的一个“一”字经过诗人吟唱,加上或一景或一物或一个动作,就收到了平中生奇的效果,真是别具一格,别有韵味。让我们从“一一”中领略美好景致,从“一一”中领悟祖国文字的奇妙。
再次齐声吟诵《一字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