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滤膜法计数问题

合集下载

滤膜法统计值和真实性大小

滤膜法统计值和真实性大小

滤膜法统计值和真实性大小
滤膜法统计值:
滤膜法(membrane filter method):将一定量水样注入已灭菌的微孔薄膜的滤器中,经过抽滤,细菌被截留在滤膜上,将滤膜贴于培养基上,经培养后计数和鉴定滤膜上生长的菌落,依据过滤水样计算每升或每100毫升水样中的菌落总数。

滤膜法: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悬浮液中的液体(或气体)透过可渗性介质(过滤介质),直径大于网孔直径的菌体为介质所截留,从而实现样品和菌体的分离。

然后将滤膜放在适当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菌体可直接在膜上生长,从而可直接计数。

真实性大小:
真实性:以目前的科技水平,人类所观察到的宇宙,仍然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

基本上没有关于外面空间是什么样的信息。

因此在天文研究中提出了可观测宇宙和不可观测宇宙两个概念,目的是为了方便实际的研究工作,所以如果要回答上述问题,就必须在这里将宇宙定义为可观测宇宙,这也是我们可以获得的最大数据。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

2016年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2016年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为进一步规范我院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有效预防医院感染,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医疗机构空气净化规范(WST 368-201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 50333-20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和《血液透析相关治疗用水》等规范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

一、监测标准(一)采样和检查原则1.采样后应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4 h;若样品保存于O℃~4℃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 h。

2.常规监督检查可不进行致病性微生物检测,涉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或工作中怀疑微生物污染时,应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

3. I类环境为采用空气洁净技术的诊疗场所,分洁净手术部和其他洁净场所。

Ⅱ类环境为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血液病病区、烧伤病区等保护性隔离病区;重症监护病区;新生儿室等。

Ⅲ类环境为母婴同室;消毒供应中心的检查包装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血液透析中心(室);其他普通住院病区等。

Ⅳ类环境为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治疗室;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和病区。

(二)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的效果监测1.手术器械:每月随机抽取消毒供应中心机械清洗、手工清洗的手术器械;将器械分为平面类、关节类、管腔类、结构复杂类四种类型,每类器械随机抽取5个清洗后样本进行ATP检测。

1.1采样时间:手术器械清洗后。

1.2采样部位:手术器械全表面。

1.3手术器械检测方法:2.内镜:将内镜分为灭菌内镜、高水平消毒内镜两种类型分别抽样检测;每季度抽取科室25%内镜数量进行ATP监测。

2.1采样时间:内镜清洗后。

2.2采样部位:内镜外表面及内腔面。

2.3软式内镜检测方法:“Z”形取样。

3结果判断:1、依据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关于“3MTMClclean-TraceTM清洁监测管理系统用于医疗器械清洗效果评价的研究报告”结果显示:对清洗后手术器械ATP残留量进行测定时,“ATP值”≤150RLU可作为判定清洗合格的推荐阈值。

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

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
(0.45ym)过滤浓缩,将滤膜接种于凝固的营养琼脂平板上(注意不要产生气泡),置36C±1C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当滤膜法不可计数时:菌落总数(cfu/件)=m(cfu/平板)x50(A.4)式中:m为两平行平板的平均菌落数。
当滤膜法可计数时:菌落总数(cfu/件)=m(cfu/平板)+mf(cfu/滤膜)(A.5)式
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采样面积按平方厘米(cm2)计算。若采样时手上有消毒剂残留,采样液应含相应中和剂。
3、检测方法
把采样管充分振荡后,取不同稀释倍数的洗脱液l.OmL接种平皿,将冷至40°C〜45°C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mL〜20mL,36C±1C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必要时分离致病性微生物。
3、可使用经验证的现场快速检测仪器进行环境、物体表面等微生物污染情况和医疗器材清洁度的监督筛查;也可用于医院清洗效果检查和清洗程序的评价和验证。
一、空气微生物污染检查方法
1、米样时间
I类环境在洁净系统自净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II、III、W类环境在消毒或规定的通风换气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2、检测方法
4、消毒后内镜:取清洗消毒后内镜,采用无菌注射器抽取5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洗脱液,从活检口注入冲洗内镜管路,并全量收集(可使用蠕动泵)送检。将洗脱液充分混匀,取洗脱液1.0mL接种平皿,将冷至40C〜45°C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mL〜20mL,36C±1C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cfu/件)。将剩余洗脱液在无菌条件下采用滤膜
5、结果计算
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x采样液稀释倍数
物体表面菌落总数(cfu/m2)=
采样面积(cm2)

三、医务人员手卫生检查方法

菌落总数计数方法

菌落总数计数方法

菌落总数计数方法菌落总数是微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环境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

因此,准确地进行菌落总数的计数对于科研工作者和相关行业的人员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利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菌落总数的计数,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计数方法。

首先,最常见的菌落总数计数方法之一就是平板计数法。

这种方法是将待测样品均匀涂布在琼脂平板上,然后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培养,待菌落形成后进行计数。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待测样品中的菌落总数,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饮用水等领域。

其次,滤膜法也是一种常用的菌落总数计数方法。

这种方法是将待测样品过滤到特定的孔径滤膜上,然后将滤膜放置在含有适宜营养物质的琼脂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待菌落形成后进行计数。

相比于平板计数法,滤膜法可以避免样品中的大颗粒物对计数结果的影响,因此在一些特殊的样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另外,还有一种自动计数法,即利用自动菌落计数仪进行菌落总数的计数。

这种方法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能够实现对菌落的自动定位和计数,大大提高了计数的准确性和效率,尤其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菌落总数计数。

除了上述几种常用的计数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如膜过滤法、MPN法等,它们在不同的场合和样品类型中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

在进行菌落总数计数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操作规范,以确保计数结果的准确性。

首先,要注意样品的制备和处理,避免样品受到外界污染;其次,在进行计数时要注意菌落的形态和大小,避免重复计数或漏计;最后,在选择计数方法时要根据样品的特性和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以获得更加准确的计数结果。

总的来说,菌落总数的计数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数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以确保获得准确可靠的菌落总数计数结果。

这对于保障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微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常见微生物计数法汇总!(一)

常见微生物计数法汇总!(一)

常见微生物计数法汇总!(一)引言概述:微生物计数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定量估计和检测环境中的微生物数量。

常见微生物计数法有许多种,本文将汇总介绍其中的几种常用计数方法。

一、直接计数法1. 显微镜计数法:使用显微镜观察培养皿中的微生物数量,通过数在视野中出现的微生物来估算总数。

2. 填充网格计数法:使用遗传学细胞计数板或计数室将细胞封装在微小方格中进行计数。

3. 浓度计算法:通过对微生物液体培养物的稀释以及菌落形成数量进行计算,从而估算原始液体中微生物的数量。

4. 流式细胞仪计数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进行连续识别和计数,快速且准确。

二、间接计数法1. pH法:通过确定微生物在特定pH值下的生长情况来计算微生物的数量。

2. 活菌数测定法:使用平板法、涂布法和滤膜法等方法,根据菌落形成数量来计算微生物的数量。

3. 光密度测定法:利用光密度计测量微生物培养物中细胞浓度对光的吸光度,从而计算微生物的数量。

4. ATP测定法:通过测量微生物中的ATP含量来估算微生物数量。

5. 核酸测定法: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测定微生物DNA或RNA的含量,计算微生物数量。

三、表面计数法1. 培养基涂布法:将待测样品均匀涂布在培养基表面,按规格标准进行观察和计数。

2. 表面化学计数法:通过使用表面活性剂或化学溶液对微生物进行杀灭,并利用计数技术计算杀灭的微生物数量。

3. 扫描电子显微镜计数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表面的微生物数量,并进行计数。

4. 膜过滤计数法:将待测液体通过微孔膜过滤,然后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和计数。

四、生物传感器计数法1. pH微电极法:利用微电极检测微生物生长过程中产生的H+离子浓度变化。

2. 导电性测定法:利用微生物生理代谢活性所产生的电导率变化进行计数。

3. 生物发光法:利用荧光素酶或细菌荧光素所产生的可见光等特性进行计数。

五、图像处理计数法1. 数字图像处理法: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图像分析,自动或半自动计数微生物数量。

滤膜法与酶底物法检测污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比较分析

滤膜法与酶底物法检测污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比较分析

滤膜法与酶底物法检测污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比较分析滤膜法与酶底物法检测污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比较分析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污水处理成为一项重要的环保任务。

污水中的粪大肠菌群是评估水质和卫生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了准确快速地检测污水中的粪大肠菌群,科学家们发展了各种检测方法。

其中,滤膜法和酶底物法是常用的两种方法,本文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二、滤膜法滤膜法是通过将粪大肠菌群附着在滤膜上,再通过计数形状与颜色进行检测。

其操作包括取样、滤膜萃取、滤膜染色和计数四个步骤。

滤膜法具有简单、直观、操作便捷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然而,滤膜法的检测结果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例如水质的浑浊度、背景物质的影响等,这可能导致结果的不准确。

三、酶底物法酶底物法是通过检测粪大肠菌群特有的酶活性来间接测定其存在。

常用的指示剂是3-indoxyl-β-D-glucuronide(X-Gluc),它能与酶β-D-葡萄糖苷酸酶反应产生可见的蓝色产物。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结果的准确性较高,而且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但是,酶底物法需要较长的检测时间,操作较为复杂,并且对仪器设备要求较高。

四、比较分析(1)准确性方面:滤膜法和酶底物法在检测粪大肠菌群方面均有较高的准确性,但是酶底物法的结果更为精确。

滤膜法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结果的偏差。

(2)操作方面:滤膜法操作简便,流程清晰,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

酶底物法的操作较为复杂,需要仪器设备支持,所需时间较长。

(3)受环境因素影响方面:滤膜法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如水质浑浊度、背景物质等因素会干扰检测结果。

酶底物法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结果更为稳定。

(4)适用范围方面:滤膜法适用于对大量样品进行快速筛查,特别是现场检测。

酶底物法适用于对粪大肠菌群的高灵敏度检测,尤其适合于研究或实验室内的检测。

五、结论综上所述,滤膜法和酶底物法是常用于检测污水中粪大肠菌群的两种方法。

水中大肠杆菌mTEC培养基检验方法-滤膜法

水中大肠杆菌mTEC培养基检验方法-滤膜法

水中大肠杆菌mTEC培养基检验方法-滤膜法水中大腸桿菌mTEC培養基檢驗方法-濾膜法NIEA E234.51C 一、方法概要本方法係以0.45 μm孔徑之濾膜過濾水樣,檢測水中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

水樣過濾後置於mTEC培養基(modified membrane- Thermotolerant Escherichia coli Agar,縮寫為modified mTEC Agar)上,於35±1℃培養2小時,再以44.5±0.5℃培養22~24小時,大腸桿菌會形成紅色或紫紅色菌落。

方法原理是培養基內含之色原(5-溴-6-氯-3-吲哚-β-D-尿甘酸,5-Bromo-6-chloro-3-indolyl-β-D-glucuronide)被大腸桿菌之尿甘酸化酶(β-D-glucuronidase)催化而產生紅色或紫紅色菌落。

二、適用範圍本方法適用於飲用水水質、飲用水水源水質、地面水體、地下水體、廢水、污水、及海水等水樣中大腸桿菌之檢驗。

但不適於高濁度及含有干擾物質水樣之檢測。

三、干擾(一)水樣中含有抑制或促進大腸桿菌生長之物質時,會影響水樣之檢測結果。

(二)檢驗使用的玻璃器皿及設備含有抑制或促進大腸桿菌生長之物質時,會影響水樣之檢測結果。

(三)懸浮微粒過高或含有膠體的水樣易造成濾膜孔隙阻塞,或造成細菌菌落瀰漫生長(Spreading)而影響水樣檢驗結果之判讀。

四、設備(一)量筒:一般使用100~1000 mL之量筒。

(二)吸管:一般使用1~10 mL之滅菌玻璃吸管或無菌塑膠吸管,應有0.1 mL之刻度。

(三)稀釋瓶:100~1000 mL能耐高壓滅菌之有蓋硼矽玻璃製品。

(四)三角錐瓶:250~2000 mL能耐高壓滅菌之硼矽玻璃製品。

(五)採樣容器:無菌之玻璃或塑膠製有蓋容器,使用市售無菌袋亦可。

(六)培養皿:硼矽玻璃或可拋棄式塑膠製培養皿。

可使用60×15 mm、50×12 mm或其他適當大小者。

滤膜法

滤膜法

滤膜法
1、滤膜法是检测水样中大肠细菌群的方法。

将一定量水样注入已灭菌的微孔薄膜的滤器中,经过抽滤,细菌被截留在滤膜上,将滤膜贴于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上,经培养后计数和鉴定滤膜上生长的大肠菌群菌落,依据过滤水样计算每升或每100毫升水样中的大肠菌群数。

操作简单、快速,主要适用于杂质较少的水样。

2、滤膜法市检测空气中浮菌数的方法。

将定量的空气抽滤器通过微孔薄膜,带菌的尘粒即留滞在滤膜上,将滤膜贴于营养琼脂平皿上,培养后计数滤膜上生长的菌群数,根据气样量计算每立方米空气中的细菌总数。

兽用药品质量控制考核试卷

兽用药品质量控制考核试卷
D.灭菌剂
9.在兽用药品质量控制中,含量均匀度检查主要用于以下哪种剂型?()
A.片剂
B.注射剂
C.溶液剂
D.粉剂
10.下列哪种检验方法主要用于检测兽用药品中的杂质?()
A.高效液相色谱法
B.紫外分光光度法
C.红外光谱法
D.荧光光谱法
11.在兽用药品生产过程中,下列哪个环节最容易产生微生物污染?()
A.原材料处理
8. ABCD
9. ABCD
10. ABC
11. ABCD
12. ABCD
13. ABCD
14. ABCD
15. ABCD
16. ABCD
17. ABCD
18. ABCD
19. ABC
20. ABCD
三、填空题
1.原材料检验
2.清洁生产
3. 12
4.吸收度、溶出速率
5. 10000
6.气相色谱法
7.稳定性
A.熔点
B.溶解度
C.吸收系数
D.粘度
14.以下哪些方法可用于兽用药品的杂质检查?()
A.薄层色谱法
B.高效液相色谱法
C.红外光谱法
D.荧光光谱法
15.以下哪些是兽用药品质量控制中涉及的生物学检查?()
A.微生物限度检查
B.热原检查
C.毒性检查
D.效价测定
16.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兽用药品的溶出度?()
5.兽用药品在储存过程中,温度和湿度是影响药品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6.兽用药品生产车间的环境湿度应控制在20%-30%。()
7.含量均匀度检查主要用于固体制剂,如片剂和胶囊剂。(√)
8.灭菌剂生产过程中不需要对生产环境进行严格控制。()

z粪大肠杆菌

z粪大肠杆菌

陕西省环境监测合格证考核理论试题之六十七(A卷)水中粪大肠菌群测定单位姓名分数一、填空题1、细菌学采样在同一采样点进行分层采样时,应自而进行,以免不同层次的搅扰;同一采样点与理化监测项目同时采样时,应先采集样品。

2、细菌学监测对玻璃皿的要求是所用的玻璃器皿应是玻璃制品,必须洁净不附着任何,应剔除已、有的、有的器皿。

3、进行细菌学检验,一般从取样到检验不宜超过小时,不然应使用10℃以下冷藏设备保存样品,但不得超过小时。

4、水中粪大肠菌群是总大肠菌群中的一部分,来自。

在℃温度下能并、的称成粪大肠菌群。

5、粪大肠菌群菌落在M-FC培养基上呈色或色,其他非粪大肠菌群菌落呈色色或色。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培养细菌的玻璃器皿,应先经高压蒸汽灭菌,趁热倒出培养基,用热肥皂水或洗涤剂刷洗残渍,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最后用蒸馏水冲洗1-2次沥干。

()2、粪大肠杆菌是一种肠道致病菌。

( )3、采样时不需用水清洗采样瓶,采样后在瓶内要留20%的空间,以便检查时充分混匀样品。

( )4、恒温培养箱须每天检查二次,温度变异不可超过±1℃。

( )5、粪大肠菌群菌落在M-FC培养基上呈蓝色或蓝绿色,其他非粪大肠菌群菌落呈灰色、淡黄色或无色。

( )6、环境监测人员合格证考核由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际样品分析三部分组成。

( )7、显微镜使用后,用擦镜纸清洁光学玻璃部分,并罩好套子。

( )8、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的粪大肠杆菌的标准是≤1000个/L( )9、粪大肠菌群主要来自粪便,不是总大肠菌群中的一部分。

( )10、粪大肠菌群的测定可以用多管发酵法或滤膜法。

( )三、选择题(选择正确的答案)1、采集加氯处理的水样时,须经去氯处理。

在灭菌前在500ml采集瓶中加入足量的硫代硫酸钠,加入的浓度和体积为:A. 3ml,10%Na2S2O3溶液 B.0.3 ml,10%Na2S2O3溶液C. 1 ml,10%Na2S2O3溶液2、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类水的粪大肠杆菌的标准是:A.每升水样小于等于200个 B.每升水样小于等于1000个C. 每升水样小于等于2000个3、粪大肠菌群测定过程的复发酵试验中,用3mm接种环或灭菌棒将培养物转移到EC培养液中。

滤膜法检验水中总大肠菌群方法有关问题

滤膜法检验水中总大肠菌群方法有关问题

浅议滤膜法检验水中总大肠菌群方法有关问题[摘要]水质细菌学检测是水质分析中的重要指标,其对于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具有关键指导意义。

本文作者基于多年水质检验的实践工作经验,从理论依据、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对滤膜法检验水中总大肠菌群方法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在实践工作中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滤膜法水质检验总大肠菌群中图分类号:r1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3-0210-01前言总大肠菌群作为环境水质日常检测的指标之一,对于反映水污染程度、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滤膜法作为水中总大肠菌群传统的检测方法,因操作简单、检测快速、结果可靠而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诸如pcr分子生物学方法、试剂盒法、免疫学方法、酶活性检测法等新兴检测方法也逐渐发展起来,虽然新的检测体系在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上均有不用程度的提高,但因其技术复杂性、操作专业性、成本昂贵等条件制约了它们广泛应用。

作为检验水中总大肠菌群经典的检测方法,滤膜法也在技术上不断改进,本文就滤膜法在实践应用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1.总大肠菌群检测的意义1.1 总大肠菌群大肠菌群指一群需氧、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抱杆菌,其特征为在37±1℃条件下,反应24h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包括大肠杆菌、肠杆菌属、柠檬酸杆菌属、克雷伯菌属等,其中大肠杆菌为主要菌种,其余各菌为次要菌种,也称为非典型大肠杆菌。

总大肠菌群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作为环境水质被粪便污染的标志,因其检测应用面广,使用频率高而成为一项卫生细菌学检验的必检项目。

1.2 总大肠菌群检测的意义检查水中有无病原菌是判断水质安全性的最直接、有效的标准,然而,由于病原菌种类众多及水体环境相对复杂,要针对某一种细菌进行分离、培养是比较困难的,所以目前直接从水中进行病原菌的检测是无法普及实现的。

由于人类肠道传染病病原菌主要来自于粪便污水,相对水体中病原菌种类繁多,粪便中病原菌数量较少。

滤膜法、多管发酵法检验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的比较

滤膜法、多管发酵法检验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的比较

分析检测滤膜法、多管发酵法检验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的比较刘素玉(广饶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东营 257300)摘 要:在枯水期采集200份水样(出厂水水样100份,末梢水水样100份),丰水期采集水样200份(出厂水水样100份,末梢水水样100份)。

对所有水样分别采取滤膜法、多管发酵法检验,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微生物检出情况。

结果表明,多管发酵法对枯水期的大肠菌群总检出率(23.50%)高于滤膜法(16.00%),丰水期的大肠菌群总检出率(15.00%)高于滤膜法(9.00%),出厂水的大肠菌群总检出率(13.50%)高于滤膜法(8.50%),末梢水的大肠菌群总检出率(24.50%)高于滤膜法(16.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生活饮用水的微生物检验中,采用多管发酵法的检出效果优于滤膜法,可作为水监测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技术;滤膜法;多管发酵法Comparison of Filter Membrane Method and Multi-Tube Fermentation Method for Testing Microorganisms in DomesticDrinking WaterLIU Suyu(Guangrao County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Dongying 2573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dry period, 200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100 water samples from the factory, 100 water samples from the end water), and 200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the rich period (100 water samples from the factory, 100 water samples from the end water). All water samples were tested by the filter membrane method and multi-tube fermentation method, and the microbial detection of the two testing methods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detection rate of coliform in the dry water period (23.50%)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membrane method (16.00%), the total detection rate of coliform in the rich water period (15.00%)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membrane method (9.00%), the total detection rate of coliform in the factory water (13.50%)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membrane method (8.50%), and the total detection rate of coliform in the end water (8.50%)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membrane method. The total coliform detection rate (24.50%) is higher than the membrane test (16.50%), 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In the microbiological testing of drinking water, the detection effect of the multi-tube fermentation method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membrane test, which can be used as the preferred method for water monitoring.Keywords: domestic drinking water; microbiological testing technology; filter membrane method; multi-tube fermentation method生活饮用水是人们日常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合格的水质量是保障居民日常生活的基础。

培养基检验方法-滤膜法[宝典]

培养基检验方法-滤膜法[宝典]

一、方法概要本方法系以0.45 μm孔径之滤膜过滤水样,检测水中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水样过滤后置于mTEC培养基(modified membrane-Thermotolerant Escherichia coli Agar,缩写为modified mTEC Agar)上,于35±1℃培养2小时,再以44.5±0.5℃培养22~24小时,大肠杆菌会形成红色或紫红色菌落。

方法原理是培养基内含之色原(5-溴-6-氯-3-吲哚-β-D-尿甘酸,5-Bromo-6-chloro-3-indolyl-β-D-glucuronide)被大肠杆菌之尿甘酸化酶(β-D-glucuronidase)催化而产生红色或紫红色菌落。

二、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饮用水水质、饮用水水源水质、地面水体、地下水体、废水、污水、及海水等水样中大肠杆菌之检验。

但不适于高浊度及含有干扰物质水样之检测。

三、干扰(一)水样中含有抑制或促进大肠杆菌生长之物质时,会影响水样之检测结果。

(二)检验使用的玻璃器皿及设备含有抑制或促进大肠杆菌生长之物质时,会影响水样之检测结果。

(三)悬浮微粒过高或含有胶体的水样易造成滤膜孔隙阻塞,或造成细菌菌落弥漫生长(Spreading)而影响水样检验结果之判读。

四、设备(一)量筒:一般使用100~1000 mL之量筒。

(二)吸管:一般使用1~10 mL之灭菌玻璃吸管或无菌塑料吸管,应有0.1 mL之刻度。

(三)稀释瓶:100~1000 mL能耐高压灭菌之有盖硼硅玻璃制品。

(四)三角锥瓶:250~2000 mL能耐高压灭菌之硼硅玻璃制品。

(五)采样容器:无菌之玻璃或塑料制有盖容器,使用市售无菌袋亦可。

(六)培养皿:硼硅玻璃或可抛弃式塑料制培养皿。

可使用60×15 mm、50×12 mm或其它适当大小者。

(七)过滤装置:能耐高温高压灭菌之玻璃、塑料、陶瓷或不锈钢等材质构成之无缝隙漏斗,以锁定装置、磁力或重力固定于底座。

微生物检验问题解答汇总

微生物检验问题解答汇总

微生物检验问题解答汇总卫生学检验:微生物限度1. 包装材料的大肠埃希菌检查?答:根据包装材料的不同,大肠埃希菌的检查方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将浸提液合并后,取一部分,接种胆盐乳糖培养基进行检查;另一种是将浸提液合并后,薄膜过滤,然后按规定的方法检验。

2. 抗真菌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答:这类产品的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方法需要进行调整,可以根据产品剂型的不同,选择薄膜过滤法或培养基稀释法等方法。

3. 为什么在日常样品检测中还需要做阳性对照(国外不需要)?答:为了确保每一次检测对可能存在的微生物都是有效的。

4. 对于同一个品种,药典为什么不规定统一的检测方法?答:本版药典进行过这样的尝试,也有某些品种已经收载了统一的检测方法,如注射用头孢类抗生素的无菌检查。

之所以没有大量收载,主要是由于检测方法还没有经过必要的复核。

将微生物检验的统一方法收载在品种的各论项下,始终是努力的方向。

5. 梭菌检查中需置厌氧条件下培养48小时,是否指在厌氧培养箱中?答:需要在厌氧培养装置中进行培养,未必一定是厌氧培养箱。

6. 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时,采用多种方法均未检出控制菌,如何处理?答:在确保所使用的各种方法都没有错误的情况下,如果仍无法使试验菌生长,则应该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检查。

理由是该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地去除产品的抑菌作用。

7. 常规的监督抽样检品(包括原料)在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时,是否一定要进行活螨检查并在原始记录与报告书中体现?答:需要进行检查。

可以在原始记录中体现,报告书上可以不出现,除非当发现有活螨检出。

8. 药包材微生物限度检查规定了合格质量水平,通常产量下取样8个,要求8个瓶子均符合规定,如何进行?答:每个瓶子分别进行实验。

9. 大肠埃希菌具体操作规程?答:参见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10. 动物组织及动物类原药材的提取物入药,是否需要检沙门菌?答:需要进行沙门菌检查。

11. 关于中国药典菌落计数结果的判断还存在疑义,望能举例说明。

微生物的计数方法

微生物的计数方法

1.血细胞计数法将稀释的菌液样品滴在血细胞计数板上,在显微镜下计算4~5个中格的细菌数,并求出每个小格所含细菌的平均数,再以此为依据,估算总菌数。

①此法的缺点是不能区分死菌和活菌。

②对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细菌,应当取平均值计数。

③此法可用于测定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2.稀释涂布平板法原理:每个活细菌在适宜的培养基和良好的生长条件下可以通过生长形成菌落。

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①这一方法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②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原因是当两个活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因此统计结果一般用菌落数而不是用活菌数来表示。

③土壤、水、牛奶、食品和其他材料中所含细菌、酵母、芽孢与孢子等的数量均可用此法测定。

但不适于测定样品中丝状体微生物,例如放线菌或丝状真菌或丝状蓝细菌等的营养体等。

④此法若不培养成菌落,可通过将一定量的菌液均匀地涂布在玻片上的一定面积上,经固定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计数,这样又称涂片计数法。

染色可用台盼蓝,台盼蓝能使死细胞染成蓝色,可分别计数死细胞和活细胞。

3.滤膜法滤膜法是当样品中菌数很低时,可将一定体积的湖水、海水或饮用水灯样品通过膜过滤器。

然后将滤膜干燥、染色,并经处理使膜透明,再在显微镜下计算膜上(或一定面积上)的细菌数。

此法也可以通过培养观察形成的菌落数来推算样品中的菌数。

例如测定饮用水中大肠杆菌的数目:将已知体积的水过滤后,将滤膜放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培养。

在该培养基上大肠杆菌的菌落呈现黑色,可根据培养基上黑色菌落的数目,计算出水样中大肠杆菌的数目。

此法也是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

4.比浊法原理是在一定范围内,菌是悬液中细胞浓度与混浊度成正比,即与光密度成正比,菌越多,光密度越大。

因此可借助与分光光度计,在一定波长下,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以光密度表示菌量。

实验测量时一定要控制在菌浓度与光密度成正比的线性范围内,否则不准确。

2021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对应练习--第2课时 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

2021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对应练习--第2课时 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

第2课时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基础过关练题组一选择培养基及其配制1.(2020上海黄浦高三一模)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CO(NH2)2]分解为CO2和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但分解物CO2不能为该菌提供营养。

下列关于配制分离这一菌种的选择培养基的成分符合要求的是(深度解析)A.仅尿素B.尿素+葡萄糖C.仅葡萄糖D.牛肉膏蛋白胨2.以氮源设计选择培养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培养基中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分离的微生物一定是分解尿素的微生物B.培养基中以NH3为唯一氮源可分离硝化细菌C.培养基中无氮源,可分离固氮微生物D.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细菌后,指示剂变红色,可判断该细菌能分解尿素3.土壤中的细菌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合成一种()A.尿素酶B.脲酶C.蛋白酶D.肽酶4.下列有关微生物筛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深度解析)A.用全营养马铃薯琼脂培养基筛选酵母菌B.用高NaCl的培养基筛选抗盐突变菌C.含酚红的尿素培养基筛选鉴别出分解尿素的细菌D.利用高温条件筛选水生栖热菌题组二掌握微生物的选择培养5.用1mL无菌移液管吸取100倍的土壤稀释液0.5mL,移入多少毫升无菌水的试管中,可得到1000倍的稀释液()A.4.5mLB.5mLC.10mLD.49.5mL6.下列有关微生物选择培养的过程,叙述错误的是()A.首先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浓度梯度稀释B.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C.再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D.结果都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7.(2020江苏苏锡常镇调研)如图表示采用富集方法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实验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所用的器具、培养基均需灭菌处理B.①→②→③重复培养能提高目的菌的比例C.④→⑤的培养过程可以纯化并计数目的菌D.⑥⑦中的培养基中都应含有对羟基苯甲酸8.(2020四川成都七中高三高考零诊断)土壤有“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之称,如图表示对土壤中某种微生物进行分离和计数而进行的对样品的稀释和稀释液的取样培养流程示意图。

常见滤膜法计数问题

常见滤膜法计数问题

TNTC
Improper Distribution of Sample
Improper Rinsing
Distortion of colonies due to particles
Hair Particle
ContaminationC – 菌落分布不均匀 – 膜下的气泡 – 霉菌过度生长 – 酵母菌和细菌难以分辨
– 滤膜边缘的微生物污染
解决方法 – 使用无菌缓冲液稀释 – 摇匀并冲洗 – 增加冲洗体积 – 正确操作滤膜 – 使用选择性培养基 – 使用选择性更强的培养基 或不同的培养基 – 使用革兰氏染色 – 过滤完抽干 – 防止镊子的交叉污染 – 改用Milliflex 100
计数问题问题tntc菌落分布不均匀膜下的气泡膜下的气泡霉菌过度生长酵母菌和细菌难以分辨解决方法使用无菌缓冲液稀释摇匀并冲洗增加冲洗体积正确操作滤膜使用选择性培养基使用选择性更强的培养基或不同的培养基使用革兰氏染色过滤完抽干防止镊子的交叉污染改用milliflex100滤膜边缘的微生物污染tntcimproperdistributionofsampleimproperrinsingdistortionofcoloniesduetoparticleshairparticlecontaminationbyedge

膜过滤细胞直接计数新方法

膜过滤细胞直接计数新方法

膜过滤细胞直接计数新方法章文军;张德民;陆一平【摘要】介绍了两种膜过滤细胞直接计数新方法,即不透明滤膜的金相显微镜细胞直接计数法和透明滤膜的生物显微镜细胞直接计数法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分析和计算方法,并且将此方法与荧光显微镜细菌计数、血球计数板等方法进行了比较.实际计数结果表明,两种膜过滤细胞直接计数法配合了独特的酸碱处理法以分散聚团细胞,用于非环境样品细胞浓度的测定具有快速准确简便的特点.此外,该方法基本不受细胞大小的影响,除了适用于体型较大的藻类、酵母菌的快速计数以外,还可以清晰地分辨诸如光合细菌这样体积较小的细菌.【期刊名称】《生物学杂志》【年(卷),期】2010(027)006【总页数】4页(P91-94)【关键词】细胞直接计数;膜过滤;生物显微镜;金相显微镜【作者】章文军;张德民;陆一平【作者单位】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浙江,宁波,315211;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浙江,宁波,315211;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浙江,宁波,3152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2-33就细胞培养而言,不管在实验室研究其生长规律还是大规模工业生产阶段,准确的细胞浓度数据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因此,出现了各类细胞计数方法。

这些方法可分为两类:直接计数法和活菌培养计数法。

前者包括血球计数板法、荧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流式细胞仪法等,后者包括平板培养法、MPN法、半固体培养法、滤膜萌发计数法等。

这些方法原理不同,适用的对象不同,各有其优缺点。

最近我们在研究光合细菌计数时,因其厌氧条件要求高,用半固体培养法很难得到单菌落;而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遇到细胞粘连,计数数值偏小等问题。

为克服这些困难,我们发展完善了两种新的直接计数法,这两种方法克服了血球计数板不易对细菌计数、荧光直接计数法需要荧光显微镜等局限性,使得用普通显微镜就可对光合细菌快速准确简便地计数。

1 仪器、试剂及样品1.1 仪器设备NJF-120A正置式电脑型金相(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显微镜;CX31电脑型生物显微镜(Olympus);电脑型荧光显微镜(Nikon eclipse 80i)。

真菌计数方法

真菌计数方法

真菌计数方法
以下是 6 条关于真菌计数方法的内容及例子:
1. 嘿,你知道吗,平板计数法就像是给真菌搞个大普查!咱就拿培养皿来说吧,把含有真菌的样本均匀地涂抹在上面,然后等它们长出来,数数有多少个菌落,不就知道有多少真菌啦!就像咱们数星星一样清楚明白!比如检测土壤里的真菌,用这种方法可直观啦!
2. 哇塞,还有显微镜计数法呢!这就好比你拿着放大镜去观察小世界一样奇妙!把样本放在显微镜下,一个一个数真菌细胞,可带劲啦!像看看那些蘑菇身上到底藏着多少真菌秘密呀!比如研究某种真菌的细胞数量变化,这不就靠它啦!
3. 哎呀呀,比浊法也很厉害呀!把真菌和一种溶液混合,然后看溶液浑浊的程度,这不就间接知道真菌的多少啦!就像看水浑不浑来判断有没有很多泥沙一样!比如说在发酵过程中监测真菌的生长情况,比浊法可好用啦!
4. 嘿,滤膜法也挺有意思的!就像是给真菌过筛子一样,让真菌留在滤膜上,然后看看有多少,清晰得很呢!就像从一堆沙子里找出特定的小石子一样。

比如检测液体中的真菌,用这个方法准没错!
5. 哇哦,菌丝长度测量法也很特别呢!就像量布的长度一样去量真菌的菌丝,多有趣呀!看看到底真菌的菌丝能长多长呢!比如研究某种真菌在特定环境下的生长方式,这方法能给咱答案呀!
6. 嘿嘿,还有间接计数法呢!通过一些其他的指标来推断真菌的数量,这多有挑战性呀!就像根据一个人的脚印大小来猜测他的体重似的。

比如在一些复杂的体系中,用这种方法能巧妙地了解真菌的情况呢!
我觉得这些真菌计数方法都各有各的神奇和用处,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研究真菌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