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云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
云原生发展白皮书(2020年)
2
谐机制,可实现应用故障的自动摘除与重构,具有极强的自愈能力及 随意处置性;大规模可复制能力,可实现跨区域、跨平台甚至跨服务 商的规模化复制部署能力。
1
一、 新机遇下的云原生
(一) 重新认识云原生
云原生成为近几年云计算领域炙手可热的话题,但业界普遍存在 对云原生概念理解不清晰、内涵认知不统一的问题,为了更好的推广 云原生理念,信通院针对云原生概念进行重新梳理,重点从产业效用、 技术特征和应用价值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以帮助不同领域的受众 群体更好的理解云原生,进一步推进国内的云原生产业发展和落地实 践。
云原生发展白皮书
(2020 年)
云原生产业联盟 Cloud Native Industry Alliance,CNIA
2020 年 7 月
版权声明
本白皮书版权属于云原生产业联盟,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
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云原
生产业联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0
5452..30 5.2
75.1 7.6 87.4
11.6 148.7
2015
2016
2017
145.2 21.8 270.4
2018
194.8 41.9
452.6
SaaS市场规模 PaaS市场规模 IaaS市场规模
2019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0 年 5 月
内容分发网络(CDN)白皮书
中国移动能力开放白皮书_定稿
中国移动能力开放白皮书(V1版)中国移动2016年12月目录1前言 (1)1.1 范围 (1)1.2中国移动十三五“大连接”战略 (1)2中国移动能力开放愿景 (2)3中国移动能力开放 (2)3.1 能力开放概览 (2)3.2基础通信能力 (3)3.2.1 短信/语音验证码 (3)3.2.2 超级短信 (4)3.2.3 云端群呼 (4)3.2.4 语音/视频会议 (5)3.2.5 来电身份提示 (6)3.2.6 拨打验证 (7)3.2.7 后向流量 (8)3.2.8 融合通信 (9)3.2.9 典型案例 (12)3.3互联网能力 (15)3.3.1 和通行证 (15)3.3.2 互联网计费 (18)3.3.3 数据分析服务 (21)3.3.4 消息推送 (23)3.3.5 互联网广告 (24)3.3.6 139邮箱能力 (26)3.4 物联网能力 (29)3.4.1 应用开发能力 (29)3.4.2 BaaS支撑能力 (30)3.4.3 多源接入及存储能力 (32)3.4.4 通信状态数据服务 (34)3.4.5 流量信息服务 (36)3.4.6 SIM卡信息数据服务 (38)4结束语 (39)1前言1.1 范围本白皮书立足中国移动十三五期间“大连接”战略,详细介绍中国移动能力开放愿景,旨在汇聚中国移动的优质资源、能力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服务,与合作伙伴共同构建开放生态,实现互利互赢。
第一版重点推出基础通信能力、互联网能力和物联网能力。
1.2中国移动十三五“大连接”战略中国移动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准确把握万物互联时代特征,立足当前,布局长远,全面实施大连接战略。
中国移动在厚植用户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拓展连接广度和深度,着力做大连接规模,做优连接服务,做强连接应用,努力开拓大市场、打造大网络、夯实大能力、构建大协同,在确保发展质量的基础上持续提升连接价值,到2020年实现连接数量“翻一番”。
2023年中国开源基础软件产业研究白皮书
白皮书•引言•中国开源基础软件产业发展现状•中国开源基础软件产业应用场景与案例分析•中国开源基础软件产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中国开源基础软件产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展望•结论与建议目录引言01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开源基础软件已成为推动产业创新、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基础软件市场之一,其开源基础软件的发展情况对全球产业具有重要影响。
意义通过对中国开源基础软件产业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其发展现状、问题与挑战,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为政策制定者、研究者和企业提供参考,推动中国开源基础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
背景研究背景与意义VS本研究主要关注中国开源基础软件产业的发展情况,包括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链上下游情况、政策环境等方面。
研究范围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分析、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多种方法,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对中国开源基础软件产业进行全面分析。
同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产业发展进行深入剖析,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研究方法研究范围和方法中国开源基础软件产业发展现状02产业规模与增长产业规模中国开源基础软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涵盖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多个领域。
增长趋势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和技术的不断创新,中国开源基础软件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主要参与者和贡献者参与主体中国开源基础软件产业的参与主体包括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
贡献者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在开源基础软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中国开源基础软件产业的发展。
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关键技术:中国开源基础软件产业的关键技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开源基础软件产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云计算技术的普及将推动开源基础软件在云计算领域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促进开源基础软件在数据处理和分析领域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创新将推动开源基础软件在智能应用领域的发展。
中国开源基础软件产业应用场景与案例分析03开源基础软件在云计算平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OpenStack、CloudStack 等开源云计算平台,提供了基础设施、平台和软件三种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了更加灵活和可靠的计算服务。
赛迪研究院发布《电子信息产业系列白皮书(2015版)》
赛迪研究院发布《电子信息产业系列白皮书(2015版)》作者:闵杰来源:《中国电子报》2015年第27期本报讯记者闵杰报道:4月20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在京召开发_布会,发布《电子信息产业系列白皮书(2015版)》,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彭红兵出席并致辞。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统领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变革浪潮正汹涌澎湃,颠覆式创新、跨界创新密集发生,新业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为电子信息产业及各行业领域的转型升级和新增长点培育提供了不竭的支撑和动力。
继续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是新常态下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举措,也是强化竞争优势、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在此背景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对电子信息产业及其细分领域2014年发展情况进行了持续跟踪和全面剖析,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形成了涵盖集成电路、太阳能光伏、新型显示、触摸屏、LED、物联网与传感器、计算机、通信设备、智能电视、锂离子电池、移动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医疗电子、软件产业、信息技术服务业、信息安全、智能制造和工业软件、云计算、大数据、产业投融资等20个细分领域的电子信息产业系列白皮书,旨在全面梳理2014年全球和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从创新进展、应用推广、企业发展、投融资、政策环境等维度总结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特点,分析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展望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态势,并提出新形势下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对策建议。
《智能制造和工业软件发展白皮书(2015版)》指出,2014年中国工业软件市场体现出三大特点:一是市场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重点行业带动;二是业务管理和市场分析类SaaS产品市场快速增长;三是生产调度和过程控制软件市场快速升温。
2015年工业技术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将成为创新的主要方向,智能工厂将是生产调度和过程控制软件创新的主线,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将是年度应用发展的最大热点。
2024 AIGC 应用层十大趋势白皮书
序言一、AIGC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变革二、����年AIGC应用层十大预测趋势一:应用层创新成为���� AIGC产业发展的确定方向趋势二:大模型从“赶时髦”到“真有用”,成为提效手段趋势三:专属、自建模型将在中大型企业涌现趋势四:多模态大模型塑造“多边形战士”应用趋势五: AI Agent是大模型落地业务场景的主流形式趋势六:AIGC加速超级入口的形成趋势七:业务流程迈向“无感智能”趋势八:应用从云原生走向AI原生趋势九:AIGC逐步普惠化趋势十:智能涌现是把双刃剑,需要与之匹配的安全措施三、IDC 建议�.� 对终端用户�.� 对生态开发企业四、关于钉钉�.� 钉钉产品的价值主张、创新性�.� 产品解决方案��������������������������������������CONTENTS邬贺铨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正在经历经济发展的重要时刻,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智能经济活动逆势增长,成为我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构筑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之基,也成为支撑经济体系现代化的新引擎。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月份,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务收入�����亿元,同比增长��.�%。
整个行业的增长率要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率。
大模型、AIGC是当前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热点和趋势,也是人工智能重要的核心技术。
各类科技大公司、创新型公司展开投入竞赛。
然而人们往往低估新技术的长期影响力,面对AIGC技术,我们既要抓住机遇立即行动,也要为人工智能的长跑做长期打算,从长布局。
AIGC的应用落地对于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融入企业运营、紧贴应用场景,解决应用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才能真正发挥大模型、AIGC等新技术、新产品的作用,实现整个AI产业链和生态的繁荣。
大模型、AIGC的应用落地也将创新产业生态模式,MaaS、PaaS将成为智能经济时代的重要业态。
目前已有的基础大模型很难直接应用于各行业领域,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和专业知识,研发出可嵌入MaaS和PaaS的适合企业自身的行业大模型、专属大模型或场景大模型。
2023年安化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数字中国:数字化建设与发展题库
2023年安化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数字中国:数字化建设与发展题库一、单选题(说明:选择一项正确的答案)1、“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数字中国”的重点任务,提出了()的重点任务。
A、数字中国的建设工作B、数字经济C、数字化应用D、智能制造正确答案为:A2、“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数字中国”的重点任务,提出了()的重点产业。
A、数字中国的建设工作B、数字经济C、数字化应用D、智能制造正确答案为:B3、“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数字中国”的重点任务,提出了()的重要场景。
A、数字中国的建设工作B、数字经济C、数字化应用D、智能制造正确答案为:C4、()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对数据要素市场相对准确、清晰的认识和界定,是探索和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模式和方向的重要前提,也是值得各界商榷的难点所在。
A、数据要素B、数据资源C、数据资产D、数据要素市场正确答案为:A5、()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一定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的集合。
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也可以是计算机代码的集合。
A、数据要素B、数据资源C、数据资产D、数据要素市场正确答案为:B6、()从本质上来讲是产权的概念,是指由个人或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够为个人或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以物理或电子的方式记,录的数据资源。
A、数据要素B、数据资源C、数据资产D、数据要素市场正确答案为:C7、()就是将尚未完全由市场配置的数据要素转向由市场配置的动态过程,其目的是形成以市场为根本调配机制,实现数据流动的价值或者数据在流动中产生价值。
A、数据要素B、数据资源C、数据资产D、数据要素市场正确答案为:D8、()是建立在明确的数据产权、交易机制、定价机制、分配机制、监管机制、法律范围等保障制度的基础上。
A、数据资源B、数据资产C、数字信用D、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正确答案为:D9、根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报告(2020-2021)》,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将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归结为()大模块,覆盖数据要素从产生到发生要素作用的全过程。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前言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
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不断提高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数字技术日新月异,应用潜能全面迸发,数字经济正在经历高速增长、快速创新,并广泛渗透到其他经济领域,深刻改变世界经济的发展动力、发展方式,重塑社会治理格局。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
2016 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2.6 万亿,同比增长18.9%,占GDP 比重达到30.3%,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数字经济基础部分增势稳定,结构优化,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加快,融合部分成为增长主要引擎,面向数字经济的社会治理模式在摸索中不断创新。
数字经济在各行业中的发展出现较大差异,数字经济占本行业增加值比重呈现出三产高于二产、二产高于一产的典型特征。
2016 年,服务业中数字经济占行业比重平均值为 29.6%,工业中数字经济占行业比重平均值为17.0%,农业中数字经济占行业比重平均值为 6.2%。
报告编制了中国数字经济指数(Digital EconomyIndex,简称 DEI 指数)。
DEI 指数表明,数字经济增速显著高于我国宏观经济景气指数,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DEI 预警指数显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冷热适中”,处于正常运行区间。
预计未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将在“正常”区间上部和“趋热”区间下部波动调整。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发展数字经济还面临很多问题与瓶颈,主要是新型生产力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核心技术和设备受制于人,人才和投融资体制还无法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经济主要领域数字化转型仍存在较多障碍,国际化拓展刚刚起步,数字经济市场体系尚不健全,经济治理面临全新挑战,全球竞争和话语权争夺日益激烈。
未来几十年,是数字化改造提升旧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的发展关键期,是全面繁荣数字经济的战略机遇期。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行动方案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行动方案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助力先进制造业提质增效、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服务业锻长补短行动为引领,以推动新兴产业提质增效为着力点,以培育市场主体为基础,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大力发展科技服务、软件服务、数据服务、节能环保服务、平台经济等价值增值型服务业,优化提升供应链服务、现代物流、新型专业市场、贸易服务等资源配置型服务业,积极壮大数字创意、金融服务、商务会展、人力资源服务等城市功能型服务业,实施集聚发展、融合创新、主体培育、品牌提升、双招双引、改革开放专项行动,做大产业规模,创新业态模式,提升辐射能级,打造特色品牌,到2025年生产性服务业数字赋能、跨界融合加速推进,服务效率和专业化水平显著改善,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日益提高。
二、工作原则1坚持高端发展。
立足产业基础,以显著提升产业发展整体素质和产品附加值为重点,围绕产业链、价值链的高附加值和核心环节,高点定位、高端切入,推动产业不断向价值链高端发展。
围绕提高研发创新和系统集成能力,鼓励有能力的工业企业发展市场调研、工业设计、技术开发、工程总包和系统控制等业务。
2、坚持创新发展。
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新兴生产性服务业态,不断拓展市场服务需求。
引导服务业企业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引领作用。
3、坚持融合发展。
鼓励制造业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提升生产与服务融合发展水平。
搞好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加快服务业内部存量调整和增量优化,促进生产性≡务业与其他服务业深度融合。
4、坚持集聚发展。
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定位布局,围绕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因地制宜引导生产性≡务业在中心城市、制造业集中区域、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以及有条件的城镇等区域集聚,实现规模效益和特色发展。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
产力角度提出了数字经济“两化”框架,即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认为数字经济已经超越了信息通信产业部门范畴,应充分认识到数字
技术作为一种通用目的技术,广泛应用到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促
进经济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开辟经济增长新空间。在《中国数要素................................... 4
图 2 数字经济的“四化”框架......................................... 5
图 3 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及占比................................... 8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
(2020 年)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2020年7月
版权声明
本白皮书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
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
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
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前
言
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正在经历信息革命。新一轮科
进,数据集成、平台赋能成为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关键。2019 年
我国产业数字化增加值约为 28.8 万亿元,占 GDP 比重为 29.0%。其
中,服务业、工业、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 37.8%、19.5%和 8.2%。
产业数字化加速增长,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一方面,建设数字政府是实现政府治理从
图 4 2016-2020 年全球 B2C 跨境电商市场规模 ........................... 9
2019年云游戏产业发展白皮书:5G助力云游戏产业快速发展
云游戏产业发展白皮书——5G 助力云游戏产业快速发展(2019 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5G 云游戏产业联盟2019年12月版权声明本白皮书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5G 云游戏产业联盟,并受法律保护。
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5G 云游戏产业联盟”。
违反上述声明者,编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前言5G 技术与云计算技术的融合作用于游戏产业,将为诸多领域带来颠覆性变革和发展机会。
云游戏受网络传输能力制约,其使用场景多年来局限在电脑、电视等有线类终端,而移动用户的逐年上升和手游的火爆凸显了游戏移动化的需求。
5G 助力云游戏实现了向移动端的迁移,让用户在移动端侧玩 3A 级大型游戏成为可能。
随着5G 时代来临,2019 年被喻为云游戏元年。
国际上,谷歌、微软、索尼等国际巨头相继发布云游戏产品,从云服务、游戏终端、应用、游戏外设、开发平台全产业链布局云游戏生态。
国内则以三大运营商、华为、腾讯等企业为主力,逐步开始构建我国云游戏产业生态。
为加快我国5G 商用步伐,推动云计算产业快速发展,促进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与游戏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发展共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和5G 云游戏产业联盟共同组织编写了《云游戏产业发展白皮书(2019 年)——5G 助力云游戏产业快速发展》。
本白皮书深入解读了5G 助力下云游戏的突破和变革,分析了其关键技术发展路线,梳理了5G 时代云游戏产业结构和生态体系,探讨了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一、5G 为云游戏注入发展新动力 (1)(一)游戏产业发展现状综述 (1)(二)云游戏发展现状综述 (4)(三)5G 助力云游戏快速发展 (8)二、5G 时代云游戏关键技术 (11)(一)云端能力是5G 云游戏实现的基础 (11)(二)网络能力是5G 云游戏发展的关键 (13)(三)端侧设备优化是云游戏突破的重点 (16)三、5G 推动云游戏产业变革 (21)(一)5G 时代云游戏市场规模预估 (21)(二)5G 时代云游戏生态体系概述 (24)(三)5G 时代云游戏产业情况剖析 (25)(四)5G 推动云游戏产业格局变更 (28)四、5G 时代云游戏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33)(一)5G 云游戏产业规模化还需要长时间培育 (33)(二)5G 云游戏需要高质量游戏内容驱动 (34)(三)成本高昂是阻碍产业发展的内在原因 (35)(四)行业标准的缺失将影响产业发展进程 (36)(五)用户体验是云游戏能否普及的关键 (37)五、5G 时代云游戏产业发展建议 (39)(一)创造良好的云游戏发展环境 (39)(二)发展原生云游戏开发技术能力及应用推广 (39)(三)不断加强云游戏产业链上下游合作 (40)(四)稳步构建监管、防沉迷和安全治理和体系 (41)(五)加速推动我国5G 云游戏相关标准的制定 (41)(六)加强云游戏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让中国技术和标准走出去.. 42 (七)进一步推动产业链资源共享 (43)附录云游戏应用和平台案例 (45)(一)中国移动咪咕快游 (45)(二)中国联通沃家云游 (47)(三)中国电信天翼云游戏平台 (47)(五)华为云游戏解决方案 (52)(六)斗鱼直播 (53)(七)海马云 (54)(八)视博云 (56)一、5G 为云游戏注入发展新动力(一)游戏产业发展现状综述技术的历次迭代,驱动产业升级与规模增长。
中国移动5G_OpenUPF白皮书
目录1UPF是5G拓展行业市场的钥匙 (1)2典型应用场景 (2)2.1生活园区 (2)2.2生产制造 (2)2.3总结分析 (3)3OpenUPF愿景 (4)3.1总体目标及愿景 (4)3.2统一架构、开放接口 (4)3.3规范平台、开放设备 (7)3.4拓展行业、开放服务 (9)3.5面向演进、开放智能 (11)4OpenUPF 安全要求 (12)5产业合作与推进 (13)5.1产业推进计划 (13)5.2行业组织建议 (14)6开放合作,用好5G (16)缩略语列表 (17)编写人员 (19)1UPF是5G拓展行业市场的钥匙UPF是连接运营商和垂直行业的桥梁,是5G拓展行业市场的钥匙。
5G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着众多行业的创新与变革。
业界纷纷探寻5G+行业的融合发展路径,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UPF作为5G核心网的重要网络功能,担负着数据流量的处理、路由等核心功能。
随着5G边缘计算的拓展,UPF 已逐渐从运营商的核心层走向行业客户的接入层。
面向行业应用场景,需要轻量化、低成本、灵活部署的UPF。
当前,UPF与控制面(SMF)的接口(N4)尚未完全开放、服务化能力尚未完全实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5G响应行业客户需求的能力。
运营商网络核心侧的UPF需要承载面向全网的业务、用户数为百万级以上、业务功能要求全、容量和性能要求高。
作为核心网的关键设备,系统级的UPF部署和维护成本相对较高。
N4接口的非标准化,造成UPF与SMF同厂商的绑定,无法满足边缘用户侧UPF轻量化、低成本和灵活的部署需求。
中国移动提出的OpenUPF合作伙伴计划从开放接口、开放设备、开放服务和开放智能四个方面定义可靠、可管、可信、简洁、灵活、开放的UPF。
本计划通过构建完整的技术体系以推动产业成熟、增强网络能力、助力5G服务垂直行业用户。
2典型应用场景2.1生活园区生活园区如科技园区、医院、校园、办公等,信息化改造需求较强,通过5G可以为园区提供更精细化的管理和更便捷的服务。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分析白皮书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分析白皮书一、引言在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格局中,高新技术产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并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力量。
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到生物技术的突破创新,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到智能制造的崛起,高新技术产业的触角已延伸至各个领域,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机遇。
二、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与分类高新技术产业是指那些以高新技术为核心,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和高创新性等特点的产业。
一般来说,高新技术产业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别:1、信息技术产业包括计算机软件与硬件、通信技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也成为了其他产业升级和创新的重要支撑。
2、生物技术产业涵盖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生物制药等方面。
生物技术在医疗健康、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3、新能源技术产业如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随着传统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问题的加剧,新能源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于保障能源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4、新材料技术产业包括纳米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的研发和生产。
新材料的出现为众多产品的性能提升和创新提供了可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汽车等行业。
5、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涉及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领域。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近年来,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的发展态势:1、快速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例如,信息技术产业中的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生物技术产业中的基因编辑、免疫治疗等技术不断取得突破。
2、创新活跃企业和科研机构在高新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创新成果层出不穷。
新的技术、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推动着产业的升级和变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放云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前言伴随着云计算技术步入成熟,其在政务、金融、教育、医疗以及工业等传统行业的应用不断深化,“企业上云”能够帮助其降本增效,促进传统业务的持续创新发展。
然而,传统行业软件云化过程面临着应用架构的改造和商业模式的变革,对于独立软件提供商(ISV)而言仍缺乏足够的技术和人才积累,面临着诸多挑战。
因此,ISV希望基础设施层服务提供商能够在现有云服务的基础上,提供开放云服务框架,通过开放其运维运营等服务接口和工具链,为传统行业软件云化赋能。
《开放云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旨在向产业界推广开放云服务理念,为ISV实现传统行业软件的快速云化和商业化提供参考,与业界共同构建健康繁荣的开放云服务生态体系。
本报告将深入阐述开放云服务背景与概念,国内外开放云服务产业发展现状,开放云服务整体框架并进行相关分析。
同时,通过研究分析国内开放云服务最佳实践案例,最终给出未来开放云服务产业发展建议。
目录版权声明 (2)一、开放云服务简介 (4)(一)开放云服务背景 (4)(二)开放云服务理念 (7)二、开放云服务市场发展 (9)(一)“企业上云”政策环境 (9)(二)国内外开放云服务发展现状 (12)(三)国内外开放云服务生态环境 (21)三、企业上云对开放云服务产业诉求分析 (26)(一)传统应用架构云化改造,亟需开放的开发框架支撑 (27)(二)传统软件云化,安全防护能力需加强 (28)(三)统一运维管理平台,实现基础设施资源和服务纳管 (29)(四)传统软件云化商业模式转变,ISV运营能力成关键 (30)(五)多云并存,更好的“管云”成为企业需求焦点 (30)(六)应用和数据云上灵活迁移 (31)四、开放云服务总体框架及能力分析 (31)(一)开放云服务总体框架 (31)(二)多云适配 (32)(三)云化引擎 (32)(四)云化开发框架 (33)(五)统一运维管理平台 (34)(六)统一运营管理平台 (35)五、开放云服务应用最佳实践 (36)(一)传统软件行业云化转型升级-用友云 (36)(二)媒体行业云化转型-“七彩云”融媒体平台 (43)六、开放云服务发展建议 (48)(一)构建开放云服务生态体系,为行业软件云化赋能 (48)(二)发挥行业组织力量,打造最佳实践案例 (48)(三)推进形成事实标准,完善开放云服务标准体系建设 (48)一、开放云服务简介(一)开放云服务背景政策和业务创新双驱动,传统行业上云需求日益迫切。
近年来,工信部相继发布《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工信部信软〔2017〕49号)、《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工信部信软〔2018〕135号),大力推进企业上云,推动企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提高创新能力、业务实力和发展水平。
与此同时,政务、金融、教育、医疗以及工业等传统行业均呈现互联网化趋势,企业需要借助云服务能力实现业务系统的快速开发迭代以及弹性部署,以满足不断创新发展的业务需求。
企业上云从“云优先”向“云效能”转变,应用架构云化是关键。
在“企业上云”之初,大多数传统软件采用将原有应用系统从数据中心物理机整体迁移到云主机、块存储等云服务上,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基础设施资源云化,迈出了“企业上云”的第一步。
但是,仅仅完成基础设施资源上云,业务系统传统单体应用架构如果不做任何云化改造,部署在云服务商的系统无法在短时间内自动扩缩容,企业仍需购买大量云服务来支撑现有的业务系统,在资源利用率提升和成本节约上效果并不显著。
例如,在秒杀、抢购等场景中,一方面在业务量激增时无法实现资源的快速弹性扩容;另一方面,在业务流量较低时也没有实现空闲资源的及时释放。
因此,企业希望在基础设施资源云化的基础上,能够同步进行传统行业软件应用架构的云化。
伴随着容器化部署和微服务开发框架等技术的兴起,企业纷纷尝试对软件应用系统开发架构进行重构,以构建“好用的云架构”和“适合云的应用”。
图1传统行业软件应用架构云化演进路线架构云化引来运维运营模式巨变,软件服务持续运营备受关注。
在传统模式下,独立软件提供商(ISV)将软件产品以License授权的方式售卖给企业客户,并部署到客户数据中心,后续的产品升级和售后服务并没有得到ISV足够的重视。
然而,软件应用云化后以SaaS 服务的形式提供给企业客户,基础设施资源和软件应用架构的云化以及服务模式的云化带来了基础设施资源和应用服务运维管理和服务运营模式的巨大变化。
在目前的情况下,传统行业软件要实现真正商业“云化”,ISV需要具备软件服务的运维管理、多租户管理、计量计费、用户体验管理以及数据安全保护等方面的持续运营能力。
多云成为企业上云的必然阶段,多云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单纯的公有云或私有云已很难满足现有业务的需求,企业需要多种云环境并存来适应新的业务发展。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企业采用混合云的比例为14%,相比2017年小幅度上升。
企业选择“多云”部署,即将应用同时部署到多个云服务或私有云上,主要用以实现灾难恢复、数据备份和负载扩容等三个重要的应用场景。
多云管理能力一般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即资源管理、运维管理、服务运营管理、统一门户等。
目前,单独管理各平台仍是企业最重要的混合云管理方式。
虽然目前有很多多云管理服务提供商(MSP)为企业提供多云管理服务,但仍以逐个对接各个云服务商的资源方式为主,人力和时间成本较高。
如果各个云服务商能够以标准化接口的方式提供服务,将大大降低多云管理的复杂度,帮助企业实现软件服务在多云间扩展的灵活性,即可以将构建在任何(公有或私有)云上的应用快速迁移,以兼具不同云服务商的优势服务能力。
图22018年中国市场云计算使用率调查总体来看,当前我国企业上云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未来的道路依然漫长。
在此过程中,要实现传统软件的应用架构云化、云化后软件服务运维运营管理以及多云管理能力,仅仅依靠ISV和传统企业自身的力量远远不够,其需要产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云服务提供商不断开放其云服务能力,形成云服务平台效应,同时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生态体系,助力我国传统软件产业的加速发展。
(二)开放云服务理念至此,开放云服务的理念应运而生。
开放云服务,即基于统一的应用云化开发框架、云化应用运维运营支撑框架以及多云适配接口,为传统行业软件的快速云化和商业落地提供开放的接口、工具以及服务能力,联合云服务提供商以及ISV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开放云服务生态体系,为传统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
从开放能力上来看,开放云服务应包括开放的多云适配接口、开放的应用架构开发云化能力、开放的运维运营管理能力等三大方面:●开放的多云适配接口能力: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应当开放其基础设施资源管理接口,帮助行业企业和ISV实现多云部署后的资源纳管。
从长期来看,通过建立云服务接口统一标准体系,实现云服务接口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以降低多云适配的复杂度。
●开放的应用架构开发云化能力:通过功能模块分析,帮助传统企业以及ISV实现传统单体应用架构的解耦,构建软件服务的应用开发框架,大大缩短云化后软件服务的开发部署周期,实现业务系统的持续集成持续交付,满足传统软件行业的可集成以及定制化需求,助力ISV软件服务业务创新。
●开放的运维运营管理能力:包含基础设施资源和应用服务的运维运营管理能力。
其中,运维管理能力包括实现对基础设施层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应用服务编排、监控告警、日志管理以及配置中心等功能,帮助传统企业和ISV构建统一的运维管理平台,提升云化后软件服务的资源利用率和运维效率,降低成本;开放的运营管理能力包括多租户账号管理、计量计费管理以及用户体验管理等运营管理能力,为软件服务持续运营提供支撑,帮助ISV实现云化后软件服务的商业落地。
多云适配接口能力、应用架构开发云化能力以及运维运营管理能力等三个方面的开放共同构成了开放云服务能力总体框架。
服务能力的开放不仅能够帮助ISV实现多云环境下,云资源全生命周期的统一管理,降低多云部署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同时,服务能力的开放还有助于增强ISV传统软件应用架构云化开发能力,更加快速地开发部署独立于IaaS层和PaaS层的软件服务。
得益于下层云服务能力的开放,基于开放云服务总体框架的软件服务必将更加适合于“云”上的生长,在软件服务的迁移性、可集成性、可定制化等方面有更加良好的表现。
开放云服务能力的实现离不开“开源”作为手段。
将上述开放云服务框架能力以开源项目的形式开放出来,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和开发者为之贡献一份力量,使之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得以应用实践。
从长远来看,建立统一的开放云服务框架,通过开源等方式逐步形成开放云服务平台效应,推动开放云服务接口和完备的开放云服务工具链的事实标准形成,构建开放云服务生态环境,加速传统行业软件云化进程,最终实现企业上云后软件服务在多个云服务之间自由迁移。
二、开放云服务市场发展(一)“企业上云”政策环境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发展白皮书(2019年)》显示,我国公有云市场保持高速增长。
2018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962.8亿元,增速39.2%。
其中,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437亿元,相比2017年增长65.2%,预计2019-2022年仍将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731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9年5月图3我国公有云市场规模及增速国内政策利好推动企业上云,保障上云效果是关键。
2018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以下简称《实施指南》)。
《实施指南》从总体要求、科学制定部署模式、按需合理选择云服务、稳妥有序实施上云、提升支撑服务能力、强化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推动企业上云的工作要求和实施建议。
《实施指南》提出了企业上云的工作目标,到2020年,云计算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广泛普及,全国新增上云企业100万家,形成典型标杆应用案例100个以上,形成一批有影响力、带动力的云平台和企业上云体验中心。
《实施指南》同时指出,要制定出台企业上云的效果评价标准,逐步构建企业上云的效果评价体系,支持第三方机构根据相关标准,对企业上云效果进行评估、统计。
在《实施指南》带动引导下,截至2018年12月,全国已有上海、浙江、江苏、湖北等20多个省市出台了企业上云政策文件,明确了工作目标和重点。
表1全国重点省市企业上云目标及重点省市目标及重点浙江到2020年,全省实现上云企业达到40万家,打造云应用标杆企业300家,培育发展国际领先的云平台1个、国内领先的行业云平台20个,发展云应用服务商300家山东力争到“十三五”末,全省上云企业达到20万家,“企业上云”的信息化投入每年超过30亿元,节约信息化建设成本每年超过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