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形技术基础-非金属材料
工程材料及其成型基础大纲
工程材料及其成型基础大纲一、概述1.工程材料及其成型的定义和概念2.工程材料的分类及应用领域3.工程材料的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二、金属材料1.金属材料的分类和特点2.金属的晶体结构和缺陷3.金属的力学性能及其测试方法4.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和强化机制5.常见金属材料的应用和加工工艺三、非金属材料1.非金属材料的分类和特点2.非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3.非金属材料的应用领域和特殊性能4.非金属材料的加工和成型工艺四、高分子材料1.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特点2.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能3.高分子材料的加工和改性方法4.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应用领域和加工工艺五、复合材料1.复合材料的概念和分类2.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3.复合材料的增强机制和界面特性4.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成型工艺5.常见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和加工方法六、成型工艺1.金属材料的成型方法和工艺流程2.非金属材料的成型方法和工艺流程3.高分子材料的成型方法和工艺流程4.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和工艺流程七、表面处理与涂装1.表面处理的目的和方法2.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工艺3.非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工艺4.涂装技术及其应用八、工程材料的环境损伤与防护1.工程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损伤类型和机理2.工程材料的防护措施和方法3.工程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九、新材料与材料设计1.新型工程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现状2.材料设计的原则和方法3.材料设计与工程实践以上为工程材料及其成型基础大纲的主要内容,通过对材料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和加工工艺的介绍,使学生能够掌握工程材料的选择、设计和加工方法,进而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材料成型内容要点(完整版)
《材料成形工艺基础》要点第一章金属的液态成形第一节液态成形理论基础1.三种凝固方式(逐层、糊状、中间)及其影响因素(结晶温度范围、温度梯度)2.合金的流动性及其影响因素(合金成分)a)为什么共晶合金的流动性好?3.合金的充型能力对铸件质量的影响(浇不足、冷隔)4.影响充型能力的主要因素(合金的流动性、浇注条件、铸型条件)5.合金收缩的三个阶段(液态、凝固、固态)6.缩孔、缩松产生的原因、规律(逐层:缩孔;糊状:缩松;位置:最后凝固部位)7.缩孔与缩松防止(定向凝固原则;措施:加冒口、冷铁)8.铸造应力产生的原因和种类(热应力、机械应力或收缩应力)9.热应力的分布规律(厚:拉;薄:压)及防止(同时凝固原则)10.铸造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热应力)及消除措施(时效处理)11.铸件变形与裂纹产生的原因(故态收缩,残余应力)12.变形防止办法(同时凝固;反变形;去应力退火)13.热裂纹与冷裂纹的特征第二节液态成形方法1.常用手工造型方法(五种最基本的方法:整模、分模、活块、挖砂、三箱)的特点和应用(重在应用)2.机器造型:实现造型机械化的两个主要方面(紧砂、起模)3.熔模铸造的原理(理解)、特点(理解)和应用。
a)为什么熔模铸件精度高,表面光洁?b)为什么熔模铸造适合于形状复杂的铸件?c)为什么熔模铸造适合于难于加工的合金铸件?4.金属型铸造的原理(理解)、特点(理解)和应用。
a)为什么金属型铸件精度高,表面光洁?b)为什么金属型铸造更适合于非铁合金铸件的生产?5.压力铸造的原理(理解)、特点(理解)和应用。
6.低压铸造的原理(理解)、特点(理解)和应用。
7.离心铸造的原理(理解)、特点(理解)和应用。
第三节液态成形件的工艺设计1.浇注位置的概念及其选择原则(重在理解和应用)2.分型面的选择原则(重在理解和应用)3.铸造成形工艺参数(加工余量、拔模或起模斜度、收缩率)4.铸造工艺图(能用规定的符号和表达方式正确画出)第四节液态成形件的结构设计1.铸件壁厚设计(大于最小壁厚;小于临界壁厚;壁厚均匀;由薄到厚均匀过渡)a)为什么要大于最小壁厚?b)为什么要小于临界壁厚?c)壁厚不均匀会产生什么问题?2.铸件壁间连接(圆角;避免锐角)3.铸件筋条设计(避免十字交叉)4.铸件外形设计和铸件内腔设计(理解;重在应用)5.结构斜度的设计(结构斜度与起模斜度的区别;重在应用)第二章金属的塑性成形第一节塑性成形工艺基础1.常用的六类塑性成形方法(轧制、拉拔、挤压、自由锻、模锻、板料冲压)2.与铸造比较,塑性成形法的最显著的特点(性能好,但形状不能太复杂)3.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冷变形条件下和热变形条件下;纤维组织及其性能特点)4.金属可锻性的衡量指标(塑性、变形抗力)及影响因素(成分;组织;温度)5.金属加热缺陷(过热、过烧、脱碳、过渡氧化)与碳钢始锻温度(低于固相线200℃)第二节热锻成形工艺1.自由锻基本工序(镦粗、拔长、冲孔、弯曲、切割、扭转)2.自由锻件结构工艺性3.模锻的基本原理(理解)及特点4.胎模锻的概念及特点(理解)第三节板料冲压1.两大类基本工序(分离工序和变形工序)2.冲裁的概念;冲裁变形过程(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断裂分离阶段)及冲裁件断面特征(塌角或圆角带;光亮带;断裂带)3.切断的概念4.弯曲变形的特点(内:压;外:拉);弯曲的质量问题(弯裂;回弹);弯裂的防止办法(限制最小弯曲半径;弯曲线与纤维方向垂直);回弹的防止办法(模具角度比弯曲件角度小一个回弹角值)5.拉深的概念;拉深和冲裁工序所使用的凸、凹模之间的区别(间隙大小;圆角)拉深件质量问题(拉裂与起皱)6.拉深系数的概念及计算7.三类冲模的概念四种挤压方式第三章材料的连接成形第一节焊接成形工艺基础1.三大类焊接方法(熔化焊;压焊;钎焊);2.熔焊的冶金特点(理解)及保证焊接质量的基本措施(保护焊接区;渗加合金元素;脱氧脱硫);3.焊接接头的概念(焊缝加热影响区);4.焊接热影响区的概念(焊接过程中,焊缝两侧受焊接热作用而发生组织与性能变化的区域);5.低碳钢焊接热影响区的组成及其特点(熔合区;粗晶,性能差;过热区:粗晶,性能差;正火区:细晶,性能好;部分相变区:性能稍差);6.焊接应力与变形产生的原因(局部加热);7.防止和减少焊接应力的措施(焊前预热;焊接次序;焊后缓冷;焊后去应力退火);8.焊接变形的形式(收缩变形;角变形;弯曲变形;扭曲变形;波浪变形);9.防止和减小焊接变形的措施(刚性固定;反变形;焊接次序;焊前预热;焊后缓冷;矫正);10.焊接缺陷的种类及其检验方法(理解);第二节焊接方法1.焊条的组成及作用(焊芯和药皮;焊芯:作电极和焊缝的填充金属;药皮:稳定电弧燃烧;保护焊接区;渗加合金元素;脱氧脱硫);a)为什么焊条药皮中要加脱氧剂?2.两种重要的焊条(J422、J507);焊条选用原则(重在应用)3.埋弧焊的原理(理解)、特点和应用范围(水平位置焊接长直焊缝;大直径环形焊缝)b)埋弧焊的生产率为什么高于焊条电弧焊?c)埋弧焊与焊条电弧焊相比,为什么可以节省材料?d)埋弧焊为什么不能实现全位置焊接?4.氩弧焊的原理、特点及其应用;5.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的原理、特点及其应用(注意与氩弧焊比较理解)e)二氧化碳保护焊时焊丝的成分有何要求,为什么?6.电渣焊的原理(电阻热)及其应用。
材料成型PPT课件
3、铸型填充条件
• (1)铸型导热能力 铸型材料导热系数和比容↑,对合金的激冷
作用越强,合金的充型能力↓。 • (2)铸型温度
铸型温度↑,充型能力↑。 • (3)铸型的阻力
阻力↑,则充型能力↓。 (型腔越狭窄、复杂,铸型材料发气量大)
23
第23页/共42页
二、合金的收缩性
1、合金收缩的概念
• 定义:合金在浇注、凝固直至冷却到室温的过程 中
变量与深度。 柔性最好,不受复杂程度的限制。
11
第11页/共42页
第一篇 金属的铸造成形工艺
第一章 铸造成形工艺理论基础
12
第12页/共42页
§1.1 铸造成形工艺的特点和分类
• 定义:将液态金属浇入到具有与零件形状、尺寸 相适应的铸型型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以获得 毛坯、或零件的工艺方法,称为“铸造”。 铸件:通过铸造成形得到的毛坯、零件。
4
第4页/共42页
板料成形
Sheet-Metal Forming Processes
1 应用背景
5
第5页/共42页
焊接 Welding
第6页/共42页
铸造
Casting
6
非金属材料成形
第7页/共42页
锻造 Forging
7
3、发展趋势:
(1)精密的材料成形
近无余量成形。
精铸、精密压力加工、精密焊接与切割等。
• 铸件结构复杂↑ ,铸型硬度↑ ,芯骨粗大↑ ,则收
缩阻力↑ ,收缩率↓
25
第25页/共42页
3、铸件中的缩孔与缩松 (1)缩孔与缩松的形成 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容积得不到补足。 ①缩孔的形成
液态金属充满铸型铸件外壳液面下降最后凝固部位
材料成型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五节与液态成形相关的新工艺、新技术简介
第五节与液态成形相关的新工艺、新技术简介一、模具快速成形技术快速成形(Rapid Prototyping,简称RP):利用材料堆积法制造实物产品的一项高新技术。
它能根据产品的三维模样数据,不借助其它工具设备,迅速而精确地制造出该产品,集中体现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激光加工、新材料开发等多学科、多技术的综合应用。
传统的零件制造过程往往需要车、钳、铣、刨、磨等多种机加工设备和各种工装、模具,成本高又费时间。
一个比较复杂的零件,其加工周期甚至以月计,很难适应低成本、高效率生产的要求。
快速成形技术是现代制造技术的一次重大变革。
(一)快速成形工艺快速成形技术就是利用三维CAD的数据,通过快速成形机,将一层层的材料堆积成实体原型。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开发成功了10多种成熟的快速成形工艺,其中比较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纸层叠法—薄形材料选择性切割(LOM法)计算机控制的CO2激光束按三维实体模样每个截面轮廓对薄形材料(如底面涂胶的卷状纸、或正在研制的金属薄形材料等)进行切割,逐步得到各个轮廓,并将其粘结快速形成原型。
用此法可以制作铸造母模或用于“失纸精密铸造”。
2.激光立体制模法—液态光敏树脂选择性固化(SLA法)液槽盛满液态光敏树脂,它在计算机控制的激光束照射下会很快固化形成一层轮廓,新固化的一层牢固地粘结在前一层上,如此重复直至成形完毕,即快速形成原型。
激光立体制模法可以用来制作消失模,在熔模精密铸造中替代蜡模。
3.烧结法—粉末材料选择性激光烧结(SLS法)粉末材料可以是塑料、蜡、陶瓷、金属或它们复合物的粉体、覆膜砂等。
粉末材料薄薄地铺一层在工作台上,按截面轮廓的信息,CO2激光束扫过之处,粉末烧结成一定厚度的实体片层,逐层扫描烧结最终形成快速原型。
用此法可以直接制作精铸蜡模、实型铸造用消失模、用陶瓷制作铸造型壳和型芯、用覆膜砂制作铸型、以及铸造用母模等。
4.熔化沉积法—丝状材料选择性熔覆(FDM法)加热喷头在计算机的控制下,根据截面轮廓信息作X-Y平面运动和高度Z方向的运动,塑料、石腊质等丝材由供丝机构送至喷头,在喷头中加热、熔化,然后选择性地涂覆在工作台上,快速冷却后形成一层截面轮廓,层层叠加最终成为快速原型。
材料成型专业概论笔记
材料成型专业概论笔记第一章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一个具有机械学科典型特征和浓厚材料学科色彩的宽口径专业,主要研究各种材料成形的工艺方法、质量控制以及材料成形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是集材料制备与成形及其过程自动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1、材料成形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哪些方面?(1)金属材料的塑性成形;(2)金属材料的液态成形;(3)金属材料的连接成形;(4)金属粉末成形;(5)非金属材料成形; 2、举例说明材料成形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作为制造业的一项基础和主要的生产技术,材料成形技术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工业技术发展水平。
采用铸造方法可以生产铸钢件、铸铁件及其各种铝、铜、镁、钛及锌等有色合金铸件;采用塑性成形方法,可生产各种金属(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锻件和板料冲压件;采用连接方法生产独立的制件或产品虽然不如铸造和塑性成形方法的多,但据国外权威机构统计,在各类工业制品中半数以上都需要采用一种或多种连接技术才能制成。
3、简述材料成形工艺的主要特点(1)材料利用率高;(2)产品性能好;(3)产品尺寸规格一致;(4)生产率高;(5)一般制件产品尺寸精度比切削加工低、表面粗糙度值比切削加工高。
4、成形工艺一般可分为哪些类型?图5、材料成形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三个综合,即过程综合、技术综合、学科综合。
第二章金属液态成形又称为铸造,是将固态金属加热到液态,熔炼合格后注入预先制备好铸模中,经冷却、凝固成形,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和性能的毛坯、半成品乃至成品零件的一种材料热加工方法。
所铸造出的产品叫铸件。
1、何谓合金的铸造性能?铸造性能有哪些?合金在铸造生产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工艺性能;铸造性能如流动性、收缩性、吸气性、偏析性等2、合金的流动性决定于合金的哪些固有性质?提高金属液态流动性的主要工艺措施有哪些?液态金属的流动性是金属的固有性质,主要取决于金属的结晶特性和物理性质。
制定工艺时要考虑流动性对铸模复杂程度的影响。
12 第八章 非金属材料简介
图8-1 线型非晶态高聚物的温度-形变曲线
图8-2线型晶态高聚物的温度-形变曲线
4/25
(2)线型晶态高聚物和体型高聚物的力 学状态 晶态高聚物的热-机曲线如图8-2所示 (图中Tm为熔点),这种高聚物分为一般 分子量和很大分子量两种情况。一般分 子量的高聚物在低温时,链段不能活动, 变形小,因此在Tm以下与非晶态高聚物 的玻璃态相似,高于Tm则进入粘流态。 分子量很大的晶态高聚物存在高弹态 (Tm-Tf)。由于高分子材料只是部分结晶, 非晶区柔性好,晶区刚性好,因而在非 晶区的Tg与晶区的Tm温度区间,处于韧 性状态,即皮革态。 体型高聚物的力学状态与交联点的密度 有关,密度小,链段仍可运动,具有高 弹态,如轻度硫化的橡胶。交联点密度 大,则链段不能运动,此时Tg = Tf,高 聚物变得硬而脆,如酚醛塑料。
8/25
(3)常用工程塑料 工程塑料是指力学性能和热性能均较好,可在承受机械应力 和较为苛刻的化学及物理环境下使用,并可作为工程结构件的 塑料。 常用塑料的性能见表8-2
PS管 PE波纹管
PP方向盘
ABS阀门 聚四氟 乙烯管
聚四氟乙 烯零件
密 封 件
电器配件9/25源自• 1)一般结构用塑料 一般结构用塑料包括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和ABS塑料等。 聚乙烯(PE)的合成方法有低压、中压、高压三种。高压聚乙烯质地柔软, 适于制造薄膜。低压聚乙烯质地坚硬,适于做结构件,如化工管道、电缆绝 缘层、小负荷齿轮、轴承等。 聚氯乙烯(PVC)成本低,但有一定毒性。根据增塑剂的用量不同分为硬质和 软质两种。硬质聚氯乙烯主要用于工业管道系统及化工结构件等,软质聚氯 乙烯主要用于薄膜、电缆包覆等。 聚苯乙烯(PS)电绝缘性优良,但脆性大,主要用于日用、装潢、包装及工 业制品,如仪器仪表外壳、接线盒、开关按钮、玩具、包装及管道的保温层、 耐油的机械零件等。 聚丙烯(PP)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可用来制造各种机械零件,如法兰、齿 轮、接头、把手,各种化工管道、容器,以及医疗器械、家用电器部件等。 ABS塑料是由丙烯腈(A)-丁二烯(B)-苯乙烯(S)三种单体共聚而成,兼具三 组分的性能,是具有“坚韧、质硬、刚性”的材料,在机械、电气、纺织、 汽车、飞机、轮船等制造工业及化学工业中被广泛应用。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一、工程材料的分类工程材料是指用于建筑、道路、桥梁、机械等工程领域的材料。
根据其性质和用途,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金属材料:包括钢铁、铜、铝等,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可塑性。
2. 非金属材料:包括水泥、玻璃、陶瓷等,具有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
3. 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材料组成,如玻璃钢等。
4. 塑料材料:包括聚乙烯、聚氯乙烯等,具有轻质和绝缘性能。
5. 纤维素材料:如木材、纸张等,具有良好的韧性和抗压能力。
二、工程材料的选用原则在选择工程材料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强度和刚度:根据使用环境和承受力量大小选择合适的强度和刚度。
2. 耐久性:考虑使用寿命长短以及环境因素对耐久性的影响。
3. 耐腐蚀性:根据使用环境选择具有良好耐腐蚀性的材料。
4. 经济性: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成本低廉的材料。
5. 可加工性:考虑材料的可塑性和可加工性,以便进行成形和加工。
三、常用的成形技术1. 锻造: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高温加热和压制,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从而得到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零部件。
2. 拉伸:将金属材料拉伸至所需长度,并在拉伸过程中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从而得到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零部件。
3. 压力加工:将金属材料置于模具中,在施加压力的同时进行变形,从而得到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零部件。
4. 焊接:通过将两个或多个金属材料相互连接,在连接处产生化学键或物理结合,从而得到所需结构和尺寸的零部件。
5. 铸造:通过将液态金属倒入模具中,在冷却凝固后得到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零部件。
四、工程材料的应用1. 钢铁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机械等领域,如钢结构、钢管等。
2. 水泥材料:主要用于建筑和道路建设,如混凝土、水泥砖等。
3. 陶瓷材料:主要用于制作陶器、瓷器等装饰品和工业领域中的耐腐蚀零部件。
4. 塑料材料:广泛应用于包装、电子设备外壳等领域。
5. 玻璃材料:主要用于建筑和装饰领域,如玻璃幕墙、玻璃门窗等。
北京化工大学 化工材料学基础 第四讲 无机非金属材料1
一、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知识
4.硅酸盐的玻璃体状态 (2)玻璃体的结构
过冷液体学说—泰曼提出
微晶理论—列别杰夫提出
连续网状结构假说—柴哈里阿生提出
一、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知识
4.硅酸盐的玻璃体状态
(3)玻璃体的性质
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就是指玻璃抵抗水、酸、碱以及其它化
➢ 钢化玻璃
将普通退火玻璃先切割成所要求的尺寸,然 后加热到接近软化点,再进行快速均匀的冷 却而得到
钢化处理后玻璃表面形成均匀压应力,而内 部则形成张应力,使玻璃的抗弯和抗冲击强 度得以提高,其强度约是普通退火玻璃的四 倍以上
能经受-40℃至250℃的剧变温差而不碎
钢化玻璃破碎后,碎片成均匀的小颗粒并且
学介质或气体侵入的能力。玻璃的化学稳定性不但与玻璃的化 学组成有关,而且和它的热处理方法以及所接触介质的性质等 有关。
玻璃的组成对化学稳定性有重大的影响,但并不是唯一的 因素,据研究,玻璃表面经热处理后化学稳定侄可以提高10倍。
玻璃的物理性质 :玻璃的抗拉强度要比抗压强度小得多;抗 急热性能比抗急冷性能好。
一、无பைடு நூலகம்非金属材料基础知识
2、耐蚀硅酸盐材料的定义
主要由硅与氧组成的,具有优良耐腐蚀性能的天然岩石,铸石,陶 瓷、玻璃等等。
3、硅酸盐的晶体状态
(1)晶体结构特点 ➢ 硅酸盐结构中的Si4+间不存在直接的键,键的联接通过������2−来实现。 ➢ 每一个Si4+存在于以四个������2−为顶点的四面体中心,构成【Si04】四面
硅酸盐材料的耐蚀性还与其结构有关,晶体结构的化学 稳定性较无定形结构为高。
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一、二章(绪论+铸造成型):1缩孔、缩松:液态金属在凝固的过程中,由于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因而在铸件最后凝固部位出现大而集中的孔洞,这种孔洞称为缩孔,细小而分散的孔洞称为缩松。
2顺序凝固:指采用各种措施保证铸件结构各部分,从远离冒口部分到冒口之间建立一个逐渐递增的温度梯度,实现由远离冒口的部分最先凝固再向冒口方向顺序凝固的凝固方式。
3同时凝固:由顺序凝固的定义可得。
4偏析:铸件凝固后截面上不同部位晶粒内部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称为偏析。
5:宏观偏析:其成分不均匀现象表现在较大尺寸范围,也称为区域偏析。
6微观偏析:指微小范围内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
7流动性:液态金属自身的流动能力称为“流动性”。
8充型能力: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叫充型能力。
9正偏析:当溶质的分配系数K>1的合金进行凝固时,越是后来结晶的固相,溶质的浓度越低,这种成分偏析称之为正偏析。
10逆偏析:当溶质的分配系数K<1的合金进行凝固时,越是后来结晶的固相,溶质的浓度越高,这种成分偏析称之为逆偏析。
11:自由收缩:铸件在铸型中收缩仅受到金属表面与铸型表面的摩擦阻力时,为自由收缩。
12:受阻收缩:如果铸件在铸型中的收缩除了受到金属表面与铸型表面的摩擦阻力,还受到其他阻碍,则为受阻收缩。
13:析出性气孔:溶解于熔融金属中的气体在冷却和凝固的过程中,由于溶解度的下降而从合金中析出,当铸件表面已凝固,气泡来不及排除而保留在铸件中形成的气孔。
14:反应性气孔:浇入铸型的熔融金属与铸型材料、芯撑、冷铁或熔渣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气体在、铸件中形成的孔洞,称为反应气孔。
15:侵入性气孔:浇注过程中熔融金属和铸型之间的热作用,使型砂和型芯中的挥发物挥发生成,以及型腔中原有的空气,在界面上超过临界值时,气体就会侵入金属液而不上浮逸出而形成的气孔。
三章(固态材料塑性成型)1金属塑性变形:是指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材料产生预期的变形,以获得所需形状、尺寸和力学性能的毛坯或零件的加工方法。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知识点总结
材料成形技术基础知识点总结1.材料成形的基本原理:材料成形是通过施加外力使材料发生形状和/或尺寸改变的过程。
常见的成形方法包括压力成形、热成形、热力复合成形等。
不同的成形方法有不同的原理和适用范围,可以选择最适合的方法进行成形。
2.压力成形技术:压力成形是指通过施加压力使材料发生形状和/或尺寸改变的成形方法。
常见的压力成形技术包括锻造、压力铸造、挤压、拉伸、冲压等。
这些技术可以用于加工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具有高效率和高精度的特点。
3.热成形技术:热成形是指通过加热材料使其变软,然后进行形状和/或尺寸改变的成形方法。
常见的热成形技术包括热压缩、热拉伸、热挤压、热转锻等。
热成形可以用于加工高温材料和难塑料材料,可以提高材料的可塑性和改善成形效果。
4.热力复合成形技术:热力复合成形是指通过加热和施加压力使两个或多个材料发生结合的成形方法。
常见的热力复合成形技术包括焊接、热压焊、热胶合等。
这些技术可以用于加工复合材料,可以获得更强的接合强度和更好的接合效果。
5.材料成形工艺的设计:材料成形工艺的设计是指根据产品的要求和材料的性能选择合适的成形方法,并确定合理的工艺参数。
工艺参数包括温度、压力、速度等,对成形效果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工艺设计需要考虑材料的可塑性、成形难度、成形精度等因素,可以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来优化设计。
6.材料成形工具的设计与制造:材料成形工具是实现成形过程的重要设备,需要根据产品的形状和尺寸设计相应的工具。
工具设计包括毛坯设计、凸模设计、模具结构设计等。
材料成形工具的制造需要精密的加工工艺和高质量的材料,可以采用数控加工、电火花等先进技术来提高工具的精度和寿命。
7.材料成形过程的监测与控制:材料成形过程需要对温度、压力、力量、速度等进行监测和控制,以确保成形效果和产品质量的稳定。
常用的监测和控制技术包括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等。
这些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成形过程的参数,并根据需求调整工艺参数,以达到最佳的成形效果。
第四章 非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成型方法简介
非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成型方法简介第四章第二篇材料成形工艺基础西北工业大学电子教案成型方法⏹塑料件成型⏹陶瓷件成型⏹复合材料成型⏹成型、机械加工、修配和装配⏹挤出成型(挤塑):利用挤出机将热塑性塑料加热、连续挤出成型为各种断面的制品。
应用:生产塑料板材、棒材、片材、异型材、电缆护层等⏹成型、机械加工、修配和装配⏹注射成型(注塑):利用注塑机将熔化的塑料快速注入闭合模具型腔内固化成型。
应用:各种塑料制品(电器、设备、民用)⏹成型、机械加工、修配和装配⏹压延成型:使加热塑化的热塑性塑料通过两个以上的相对旋转的滚筒间隙而连续变形的成型方法。
应用:生产连续片状材料返回⏹配料、成型、烧结⏹干压成型:利用冲头对装入模具内的粉末施加压力而成型。
应用:生产形状简单、尺寸↓的制品⏹配料、成型、烧结⏹等静压成型:利用液体和橡胶等对陶瓷坯体施压(受等静压)而成型。
应用:生产性能要求高的电子元件和其他高性能塑料⏹配料、成型、烧结⏹注浆成型:将悬浮着陶瓷颗粒的液体注入多孔模具中,沥干液体后即成型为坯体。
应用:形状复杂、大型薄壁制品⏹配料、成型、烧结⏹热压成型:将具有流动性的料浆,在热压铸机中压缩空气的作用下注入金属模,冷却凝固后成型。
应用:成型复杂制品⏹配料、成型、烧结⏹注射成型:在注射成型机中将粒状粉料注射入金属模具中,冷却后将坯体脱脂后按常规烧结。
应用:复杂零件的大规模生产返回复合材料成型通用方法:颗粒、晶须、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混合→制坯→ 成型纤维增强体增强复合材料增强体预成型→复合⏹金属基复合材料成型⏹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陶瓷基复合材料成型⏹C/C复合材料成型液态金属浸润法:金属基体呈熔融状态时与增强材料浸润结合,凝固成型。
常用方法:常压铸造、液体金属搅拌、真空压力浸渍法、挤压铸造、液态浸渗挤压等•扩散黏结法:在长时间高温和压力下,使固态金属与增强材料(预制坯)的接触面通过原子间相互扩散黏结而成。
粉末冶金法:根据要求将不同金属粉末与陶瓷颗粒、晶须或短纤维均匀混合,放入模具中高温、高压成型。
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基础
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基础一、工程材料的定义和分类1.1 工程材料的定义工程材料是指在各种工程项目中使用的各种物质,包括金属、非金属、有机材料等。
1.2 工程材料的分类工程材料可以根据其组成、用途、特性等不同方面进行分类。
常见的工程材料分类包括: 1. 金属材料 2. 粘土材料 3. 混凝土材料 4. 高分子材料 5. 玻璃材料 6. 陶瓷材料 7. 复合材料二、工程材料的性能与选用2.1 力学性能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刚度、韧性、硬度等指标,这些指标对于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2.2 耐久性工程材料的耐久性是指其在不同环境下长期使用的能力,包括耐热性、耐寒性、耐腐蚀性等。
2.3 加工性能工程材料的加工性能包括可塑性、可焊性、可锻性等指标,这些指标影响着工程材料的成形过程和成形性能。
三、工程材料的成形技术3.1 塑性成形技术塑性成形技术是指通过对工程材料的塑性变形来实现其形状的改变,常见的塑性成形技术包括挤压、拉伸、冲压、滚压等。
3.2 焊接技术焊接技术是将两个或多个工程材料通过加热或加压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常见的焊接技术包括电弧焊、气体焊、激光焊等。
3.3 铸造技术铸造技术是将熔化的工程材料倒入铸型中,通过凝固形成所需的形状,常见的铸造技术包括砂型铸造、压力铸造、熔模铸造等。
3.4 热处理技术热处理技术是通过对工程材料的加热或冷却处理来改变其组织和性能,常见的热处理技术包括淬火、回火、退火等。
四、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的应用4.1 汽车制造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在汽车制造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汽车车身的制造和焊接、发动机零件的铸造等。
4.2 建筑工程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如混凝土构件的浇筑、钢结构的焊接、玻璃幕墙的制作等。
4.3 电子产品制造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在电子产品制造中也有重要应用,如电路板的制造和焊接、塑料外壳的注塑成形等。
4.4 航空航天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如航空发动机的制造、航天器的结构成形等。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_电子教材0
课程名称: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总学时: 64/48学时 (理论学时56/40)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是研究机械零件的材料、性能及成形方法的综合性课程,是高等工科师范院校机械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其内容包括工程材料和成形技术基础两部分。
本课程是在修完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含实验)和机械制图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的基本知识,为后继学习机械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先进制造技术和毕业设计等课程,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今后从事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
本课程教学开设了实验教学。
通过实验教学,在巩固和验证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着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获得有关材料学的基本理论与工程材料的一般知识,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成分、热加工工艺与组织、性能及应用之间的相互关系,熟悉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与特点,使学生具备合理选用工程材料、热处理方法、妥善安排热处理工艺路线的基本能力。
2、初步掌握工程材料主要成形方法的基本原理与工艺特点,获得具有初步选择常用工程材料、成形方法的能力和进行工艺分析的能力。
3、具有综合运用工艺知识,初步分析零件结构工艺性的能力。
4、初步了解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特点和应用。
四、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绪论一、材料科学的发展与地位:材料科学的发展通常是和人类文明联系在一起的。
古代文明:人类的发展史上,最先使用的工具是石器;新石器时代(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5000年)烧制成陶器;东汉时期发明了瓷器;到了西汉时期, 炼铁技术又有了很大的提高,采用煤作为炼铁的燃料,这要比欧洲早1700多年。
在河南巩县汉代冶铁遗址中,发掘出20多座冶铁炉和锻炉。
炉型庞大,结构复杂,并有鼓风装置和铸造坑。
可见当年生产规模之壮观。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任家隆 第4章 常用工程材料
≤0.045 ≤0.045 ≤0.045 ≤0.040 ≤0.035 ≤0.045 ≤0.045
脱 力学性能(不小于) 氧
方 σs/MPa Rm/MPa 法
F、 Z Q195
F、 Z Q215 F、 Q235
Z
315~390 335~410 275~460
Z
T Z
为了保证钢在使用中的可靠性,钢厂都严格按国家标 准控制杂质含量和夹杂物的等级。用户也需对进厂钢 材进行必要的化学成分及杂质的化学分析,对组织和 缺陷及夹杂物作金相检查,对各项力学性能进行测试。
图4-1含碳量(质量分数)对钢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碳素钢的分类
碳素钢的分类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几种常用的分类方法。
碳素钢
碳钢中常存杂质元素的影响
C是钢中的重要元素,对钢的性能影响最大。第2章中 铁碳合金相图的内容实际上即为钢中碳的质量分数对钢的 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在实际中使用的碳素钢%)并不是单纯的铁碳合金。钢 中还含有少量的Si、Mn、S、P、O、H、N等杂质元素, 这些元素对钢的性能和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下面分别论 述各元素的影响。
性和焊接性很差,但热处理后会
有很高的强度和硬度。图4-1所 示为含碳量(质量分数)对钢的
图4-1含碳量(质量分数)对钢的力学性 能的影响
力学性能的影响。
2.按碳钢的冶金质量等级分类。 主要根据碳钢中所含有害杂质S、P的含量,分为以
下几种:
普通碳素钢:wS≤0.05%、wP≤0.045%; 优质碳素钢: wS≤0.030%、wP≤0.035%; 高级优质碳素钢: wS≤0.020%、wP≤0.030%; 特级优质碳素钢: wS≤0.015%、wP≤0.025%; 通常普通碳素钢冶炼简单,成本低,能保证一定的力
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复习重点
1.11.常用的力学性能判据各用什么符号表示?它们的物理含义各是什么?塑性,弹性,刚度,强度,硬度,韧性1.2金属的结晶:即液态金属凝固时原子占据晶格的规定位置形成晶体的过程。
细化晶粒的方法:生产中常采用加入形核剂、增大过冷度、动力学法等来细化晶粒,以改善金属材料性能。
合金的晶体结构比纯金属复杂,根据组成合金的组元相互之间作用方式不同,可以形成固溶体、金属化合物和机械混合物三种结构。
固溶强化:通过溶入某种溶质元素形成固溶体而使金属的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
1.3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有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和莱氏体1.4钢的牌号和分类影响铸铁石墨化的因素主要有化学成分和冷却速度1.5塑料即以高聚物为主要成分,并在加工为成品的某阶段可流动成形的材料。
热塑性塑料:即具有热塑性的材料,在塑料整个特征温度范围内,能反复加热软化和反复加热硬化,且在软化状态通过流动能反复模塑为制品。
热固性塑料:即具有热固性的塑料,加热或通过其他方法,能变成基本不溶、不熔的产物。
橡胶橡胶是可改性或已被改性为某种状态的弹性体。
1.6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材料复合而成的多相材料。
通常是其中某一组成物为基体,而另一组成物为增强体,用以提高强度和韧性等。
1.8工程材料的发展趋势据预测,21世纪初期,金属材料在工程材料中仍将占主导地位,其中钢铁仍是产量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工程材料,但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发展会更加迅速。
今后材料发展的总趋势是:以高性能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传统材料的改造及以高度集成化、微细化和复合化为特征的新一代材料的开发。
2.0材料的凝固理论凝固: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结晶:结晶是指从原子不规则排列的液态转变为原子规则排列的晶体状态的过程。
粗糙界面:微观粗糙、宏观光滑;将生长成为光滑的树枝;大部分金属属于此类光滑界面:微观光滑、宏观粗糙;将生长成为有棱角的晶体;非金属、类金属(Bi、Sb、Si)属于此类偏析:金属凝固过程中发生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宏观偏析通常指整个铸锭或铸件在大于晶粒尺度的大范围内产生的成分不均匀的现象2.1铸件凝固组织:宏观上指的是铸态晶粒的形态、大小、取向和分布等情况,铸件的凝固组织是由合金的成分和铸造条件决定的。
(完整版)工程材料及材料成型技术基础
§1-1 材料原子(或分子)的相互作用
1、离子键 当正电性金属原子与负电性非金属
原子形成化合物时,通过外层电子的重 新分布和正、负离子间的静电作用而相 互结合,故称这种结合键为离子键。
离子晶体硬度高,强度大,脆性大。 如氯化钠,陶瓷。
18
2、共价键 当两个相同的原子或性质相差不大的
原子相互接近时,它们的原子间不会有电 子转移。此时原子间借共用电子对所产生 的力而结合,这种结合方式称为共价键。
14
3.陶瓷材料 ① 普通陶瓷—主要为硅、铝氧化物的硅酸盐材料. ② 特种陶瓷—高熔点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
等烧结材料。 ③ 金属陶瓷—用生产陶瓷的工艺来制取的金属与
碳化物或其它化合物的粉末制品。 4.复合材料 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合而成的材料。 ①按基体相种类分:聚合物基、金属基、 陶瓷基、 石墨基等。 ②按用途分:结构、功能、智能复合材料。
15
本部分重点
1)工程材料的概念
– 制造工程结构和机器零件使用的材料
2)工程材料的分类
• 金属材料
钢铁材料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 有机高分子材料
塑料 橡胶等
• 陶瓷材料 • 复合材料
16
第一章 工程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1-1 材料原子(或分子)的相互作用
当大量原子(或分子)处于聚集状态时, 它们之间以键合方式相互作用。由于组成 不同物质的原子结构各不相同,原子间的 结合键性质和状态存在很大区别。
8
绪论
一、材料的发展史
材料(metals) 是人类用来制作各种产品的物质,是 先于人类存在的,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 反映人类社会文明的水平。
1 . 石器时代 :古猿到原始人的漫长进化过程。原料: 燧石和石英石。 2. 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末期开始用火烧制陶器。 3. 青铜器时代:夏(公元前2140年始)以前就开始了 4. 铁器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221年)开始 大量使用铁器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基础(第三版)教学课件13
2.铝的氧化过程 5.1.2 磷化处理
定义: 工艺过程:★ 应用:
第五章 金属材料表面改性处理
钢铁工件发蓝处理工艺过程
化学除油
水洗
酸洗
水洗
氧化
水洗
补充处理
水洗
吹干
检验★
影响因素:碱浓度、温度、工件含碳量
钢铁工件发蓝处理工艺过程
溶液组成及质量浓度 温度/℃ 时间/min
第五章 金属材料表面改性处理
镀铬的刷镀液的组成和工艺条件
组成和工艺条件
硝酸铬Cr(NO3) 氨水NH4OH 水合肼 草酸 丁二酸
F-53 PH值 阳极
质量浓度 /g.L-1
380~420 110 30~40 180~220 160~180 0.05 6.8~7.5 石墨
第五章 金属材料表面改性处理
涂料一般由成膜材料、颜料、溶剂、助剂四部分组成。 方法:浸涂法 、空气喷涂法 、静电喷涂法 、电泳涂装法 、 粉末涂装法
第五章 金属材料表面改性处理
浸涂法
浸涂法是将工件浸入漆槽中进行涂装的方法,自动浸 涂是将工件置放在悬链上,借悬链沿轨道的运动自动浸 入漆槽中涂漆。
特点:工艺简单、省工省料、,便于实现自动化,常 用于大批量生产的流水线上。
溶液
NaOH 50g/L、K2SO5 10g/L K2S 10~50g/L
Na2S2O3 120g/L、 Pb(C2H3O2)2 40g/L Pb(C2H3O2)2 15~30g/L、
Na2S2O3 60g/L、 HC2H3O2 30mL/L Fe(NO3)2。6H2O 7.4g/L Na2S2O3 44.7g/L
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