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断裂带
川西龙门山断裂带活动性特征
建筑设计191产 城川西龙门山断裂带活动性特征邹媛1 王祥松2摘要:龙门山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四川盆地西界,是构造活动较强的巴颜喀拉地块和较稳定的川滇块体之间的界线,同时也是我国南北地震带的中部,呈NE-SW向展布,构造位置非常重要。
龙门山断裂带具有长期活动性,张培震等在2008年通过GPS发现龙门山断裂带在长达10年的时间内,它的构造变形的速度都非常的小(小于2mm/a )。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活动性;特征1 龙门山区域地质概况龙门山是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分界线,也是扬子地块和松潘—甘孜地块的分界线,还是中国中西部地质、地貌、气候的陡变带。
龙门山断裂带主要包括 3 条大断裂,自西向东分别是:龙门山后山大断裂:汶川-茂县-平武-青川; 龙门山主中央大断裂:映秀-北川-关庄,属于逆走滑断裂;龙门山主山前边界大断裂:都江堰-汉旺-安县,属于逆冲断层。
龙门山地区的构造位置属于扬子板块的西北部,其在羌塘板块和扬子板块相互的挤压的过程中形成的逆冲推覆构造带,是中国大陆造山带的一个典型。
在龙门山地区内,它的地势西北部分较高,而东南部分较低。
在西北部分是山石青峰,山峦巍峨起伏的龙门山山脉,主要是要由变质岩,岩浆岩构成。
2 断裂活动性差异研究表明,龙门山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性分段特征明显,以往研究认为北(平武—青川断裂)晚更新世以来已不再活动(李传友等,2004;),最新的研究认为全新世是活动的(孙浩越,2015)。
中段在晚第四纪以来有活动,而南段因为分支较多等因素活动性较中段弱(李传友等,2004;杨晓平等,1999;邓起东等,1994;赵小麟等,1994;李勇等,2006;周荣军等,2006;)。
由断裂活动引起的水系扭曲、断裂槽谷、阶地位错等现象充分验证了以上结论(唐荣昌等,1993; Densmore et al.,2007;陈国光等,2007;贾营营等,2010;陈立春等,2013)。
2008 年汶川 Ms8.0 地震中沿北川-映秀断裂和灌县-江油断裂两条断裂发生地表破裂,表明了这两条断裂的最新活动性。
多灾变区域山地旅游开发研究——以龙门山断裂带为例
网络广告是一 门包含艺术和技术的综合性 工程 。在 日新月 异 的社 会 变 革 中 , 计 师 唯 有 不 断 学 习 , 设 紧跟 时代 潮 流 的 变 化 , 熟练掌握 网络广告的设计技术 ,才能更好地在 网络广告有 限的
可 视 空 间 中开 创无 限可 能 的虚 拟 空 间 。
创新的广告形式本身就是好的广告基本标 准 ,因而要将传 统广告创新的手段运用到 网络广告上。这样不仅能减少 网民对 网络广告的排斥感 , 而且还能使广告 的效果大大提高 , 逐渐增 强 网民对于网络广告 的信任度 。 创新要适合 网络广告特点 , 针对 广 告 目标 , 针对受众心理 , 迎合网 民的接受心理与习惯。如新颖 的 交互式广告 、 叫广告 、 中广告 、 呼 文 视频广告等等 。
相媲美。
坡、 崩塌 、 泥石 流等次生灾害 ,直接受威胁 的人数达 10多万 , “ 0 是中国有史以来 一次性灾变事件 引发的最严重 的地质灾 害”】 口, 使 四川旅游业再次陷入困境。从 地震及其 引起 的次生灾害带来 的惨痛损失来看 ,限一退二进三”必将成为龙 门山地带生产力 “ 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 的惟一选择。而旅游业作 为第三产业 的主 导产业之一 ,承担着调整生产力 要素布局和 引导产业结构调整 的重要任务圆 。而山地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旅游形式 , 其产 品涵盖观光 、 户外 运动 、 普教育 、 科 节事等多 个方 面 , 有样式 具
展。
关键词 : 多灾变 区域 ; 山地旅游; 门山断裂带; 龙 限制 因素
引 言
51 . 2汶川 地 震 , 四川 旅 游 业 沉 重 的打 击 。 震 后 , 给 因地 震 灾 害 改 变 了灾 区地 质 地 貌 状 况 , 遭 遇 多 次 强 降雨 天气 , 发 了滑 又 引
龙门山断裂带北段第四纪活动的地质地貌证据
地㊀震㊀地㊀质
S E I S MO L O G YA N DG E O L O G Y
V o l .3 0 ,N o .3 ,2 0 0 8 S e p t .
龙门山断裂带北段第四纪活动的 地质地貌证据
) ) ) 杨晓平 1 ㊀ 冯希杰 2 ㊀ 戈天勇 3 ) ) ) 宋方敏 1 ㊀ 师亚芹 2 ㊀ 刘玉法 3
1 ㊀ 龙门山断裂带基本特征
现今龙门山的位置大致与中生代板块碰撞带位置一致, 那时羌塘地块与华北 -昆仑 -柴达 木地块、 华南地块碰撞而导致古特提斯 洋 闭 合。 构 造 变 形 开 始 于 晚 三 叠 纪 的 印 支 造 山 运 动 ( L i e t a l . , 2 0 0 3 ) , 一直延续到晚白垩纪。在板块碰撞期 间, 包含 松 潘 -甘孜 残 留 洋 盆 的 三 叠 纪 海 相 沉积在内的巴颜喀拉地块向 S E逆冲到华南地块上, 形 成晚 三叠纪 以来 的 前 陆 盆 地 和 复 杂 的 褶 皱冲断带( C h e ne t a l . , 1 9 9 4 ;B u r c h f i e l e t a l . , 1 9 9 5 ;L i e t a l . , 2 0 0 3 ) , 具有约 4 2 % L i e t a l . , 2 0 0 3 ) 。 短率( 龙门山断裂带南起泸定、 天全, 向东北经都江堰、 汶川、 茂县、 北川、 青川、 朝天驿、 宁强, 与勉 略断裂带在勉县 一 带 斜 交, 终 止 于 勉 县 一 带。 总 体 呈 N E-S W 向 展 布, 长约 6 0 0 k m , 宽 3 0 ( 图1 ) 。该断裂带是一个巨大的推覆构造 带, 由 多条 挤压逆 冲断 裂 和 多 个 推 覆 体 组 成, 自 5 0 k m N W向 S E依次称为后山断裂、 中央断裂、 前山断裂和山前隐伏断裂。后山断 裂占据 了龙 门山的 主脊线, 包括青川断裂、 茂县 -汶川断裂、 耿 达 -陇 东 断 裂。 中 央 断 裂 包 括 盐 井 -五 龙 断 裂、 北 茶坝 -林庵寺断裂。前山断 裂 包 括 大 川 -双 石 断 裂、 灌 县 -安 县 断 裂 和 江 油 断 川 -映秀断裂、 裂。山前隐伏断裂由大邑断裂等组 成。 4条 主 干 逆 冲 断 裂 及 其 控 制 的 逆 冲 推 覆 体 组 成 具 有 前 展式特点的推覆构造带。本文讨论 的 龙 门 山 断 裂 带 东 北 段, 是指东经 1 0 5 ʎ 以东的龙门山后山 断裂— — —青川断裂;龙门山中央 断 裂— — —茶 坝 -林 庵 寺 断 裂。 龙 门 山 前 山 断 裂 的 东 北 段— — — 江油断裂的活动性研究见本专辑中陈立春等的相关研究( 陈立春等, 2 0 0 8 ) 。 4 3 % 的地壳缩
龙门山断裂带地震研究
龙门山断裂带地震研究龙门山断裂带,位于四川省中北部,呈现西南-东北走向,其断裂带西南起四川雅安,东北至四川青川县-陕西宁强县,经大邑县,都江堰,汶川,茂县,绵竹,北川,江油,平武,剑阁;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地震前该断裂带历史并无8级地震记录【有一个疑似8级地震记录,是1327年8月底至9月初四川雅安天全县附近发生强烈地震,那次地震震感最远传到湖北荆州,陕西汉中等地区,官方认为是在7级至8级之间。
】龙门山断裂带主要有3条平行的断裂带组成,分别是龙门山后山断裂【汶川-茂县-平武-青川】,龙门山中央断裂【映秀-北川-关庄】,龙门山主山前边界断裂【都江堰-汉旺-安县】。
下图是龙门山断裂带该断裂带全长500多千米【个人通过谷歌测距测到了是538千米左右】。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实际上震中距离汶川县城接近70多千米,距离都江堰县城只有30多千米】发生8级地震【也有资料显示此次地震是一个连发的双震,汶川开始破裂发生了7.8级地震,随后当断裂带破裂到北川时北川再次发生破裂又发生了7.2级地震而两次地震相隔不到1分钟,这也就解释了为啥距离四川汶川地震震中100多千米外的北川比距离震中30多千米外的都江堰灾情更严重了。
】;地震属于逆冲-走滑行地震,地震属于巴颜喀拉山地块和扬子淮板块间的碰撞导致的。
此次地震将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北川这接近300多千米的断裂区域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累计的地壳挤压能量几乎全部释放了,不过要值得注意的是龙门山断裂带长度是达到500多千米呢,释放了300多千米应该还有接近200千米【地震局在汶川地震后勘探显示释放了320千米的断裂带的应力】;而至200多千米未释放能量的区域自2008年后也出现了活跃并且在2013年再次释放;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龙门乡附近发生7级地震【USGS测定为6.6级】;此次地震位于龙门山断裂带的南段,地震释放了35千米至40千米断裂带的几百年累积的能量。
龙门山汶川地震断裂带北川段岩石与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变形行为
1000 0569/2021/037(10) 3145 66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doi:10 18654/1000 0569/2021 10 11龙门山汶川地震断裂带北川段岩石与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变形行为李成龙1,2 李海兵1,3 王焕1,3 张进江2LIChengLong1,2,LIHaiBing1,3 ,WANGHuan1,3andZHANGJinJiang2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2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 1008713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广州 5114581 MNRKeyLaboratoryofDeep EarthDynamics,InstituteofGeology,ChineseAcademyofGeologicalSciences,Beijing100037,China2 SchoolofEarthandSpaceSciences,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3 SouthernMarineScienceandEngineeringGuangdongLaboratory(Guangzhou),Guangzhou511458,China2021 07 01收稿,2021 09 30改回LiCL,LiHB,WangHandZhangJJ 2021 PetrologicalandgeochemicalcharacteristicsanddeformationbehavioroftheBeichuansectionoftheWenchuanEarthquakeFaultZone ActaPetrologicaSinica,37(10):3145-3166,doi:10 18654/1000 0569/2021 10 11Abstract Rockcomposition,internalstructuresandgeochemicalpropertiesofafaultzonearethreecriticalaspectsfortheunderstandingofitsnatureoffaultactivitiesanddeformationbehaviors Faultgouge,asakeycomponentofafaultzone,notonlydeterminesthestrengthofafaultzone,butalsocontrolsitsslipmechanism Inthisstudy,wefocusedonthefaultgougeintheShabatrenchintheBeichuansectionoftheYingxiu Beichuanfaultzone Basedonmacroscopicandmicrostructuralobservation,X raydiffraction(XRD),TESCANIntegratedMineralAnalyzer(TIMA)andmicroX rayfluorescence(μXRF)analyses,wesystemicallydissectedthenatureoffaultgouge,anddiscusseditsdeformationbehaviorsandfaultingmechanismsrelatedtothefaultzone OurresearchresultsshowthatthefaultcoreinBeichuansectionconsistoffoliatedblackfaultbrecciaandfaultgouge Amongwhich,a25 cm thickfaultgougebeltislayeredbyyellow,grayandblackfaultgouges TheWenchuanearthquakeslippingzonewaslyingintheborderofthegrayandblackfaultgouges,wheredragstructuresandR1secondaryshearfracturesarevisiblearoundtheslipzone,indicatingacharacteristicofthrustslipping Theclastsinthefaultgougeareangularwithvaryingsizes,showingthecharacteristicsofrapidseismicsliding Theyellowandgrayfaultgougescontainedmuchmoreclayminerals(42%~52%)thantheblackone(19%~29%),andtheirquartz(36%~47%),illite(18%~32%)andchlorite(7%~15%)contentsarealsohigher,whilethefeldsparcontentislowerthanthatofthelatter Thesemayindicatethatwater rockinteractioninyellowandgrayfaultgougewasstrongerthanintheblackfaultgouge,suggestingthattheporosityoftheformergougeishigherthanthatofthelatter Highlyenrichedillite/smectiteformationandFeelementintheslipzoneimplyfrictionheatwasgeneratedduringtheslip Meanwhile,graphitewasemergedintheblackfaultgouge,whichindicatesthatthermalpressurizationoccurredasaweakeningmechanismduringthefaultsliding IntheYingxiu Beichuanfaultzone,obviousdifferencesinrockcompositionsandfaultzonescaleswereobservedbetweenthesouthernsegmentintheHongkouareaandthenorthernsegmentintheBeichuansection However,faultgougegraphitizationexistsinbothsections Together,thesystemicinvestigationshaveimportantimplicationsforunderstandingthefaultingbehaviorofthenorthernandsouthernsegmentsoftheYingxiu BeichuanfaultzoneKeywords Wenchuanearthquake;Faultgouge;Deformationbehavior;Beichuanfaultzone;LongmenShan摘 要 断裂带的岩石组成、内部结构和地球化学特征是认识断裂活动性质和变形行为的关键,而断层泥作为断裂带核部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30217、41972229)、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人才团队引进重大专项(GML2019ZD0201)和中国地质调查项目(DD20190059)联合资助.第一作者简介:李成龙,男,1988年生,博士生,构造地质学专业,E mail:colfuer@163.com通讯作者:李海兵,男,1966年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及活动构造研究,E mail:lihaibing06@163.com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的重要物质,不仅影响断裂带强度,而且控制断裂的滑移机制。
龙门山断裂带印支期左旋走滑运动及其大地构造成因
龙门山断裂带印支期左旋走滑运动及其大地构造成因王二七1,孟庆任1陈智樑2,陈良忠3(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29;2.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2;3.云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11)摘 要: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构造呈北东 南西向将松潘 甘孜褶皱带和华南地块分割开。
前者主要是由一套巨厚的三叠纪复理石沉积组成,分布在古特提斯海的东缘。
后者由前寒武纪基底和上覆的古生代和中生代沉积盖层组成。
位于汶川 茂汶断裂以东的前龙门山存在一系列倾向北西的逆掩断层,它们将许多由元古宙和古生代岩层组成的断片向南东置于四川盆地的中生代红层之上,构成典型的薄皮构造。
许多研究由此断定松潘 甘孜褶皱带和四川盆地之间在中生代发生过大规模的北西 南东向挤压。
然而,汶川 茂汶断裂西侧的松潘 甘孜褶皱带内部的挤压构造线大多是垂直于而不是平形于龙门山断裂带,这表明当时的挤压应力不是北西 南东向而是北东 南西向。
近年来在龙门山构造带内发现,在三叠纪时龙门山断裂带在发生推覆的同时还经历过大规模的北东 南西向的左旋走滑运动,协调走滑运动的主要构造为汶川 茂汶断裂。
走滑运动的成因与松潘 甘孜褶皱带北东 南西向缩短有关。
汶川 茂汶断裂的左旋走滑在龙门山的北东端被古特提斯海沿勉略俯冲带的消减和发生在大巴山的古生代/中生代岩层的褶皱和冲断作用所吸收,在龙门山的南西端被古特提斯海沿甘孜 理塘俯冲带的消减和松潘 甘孜三叠纪复理石的褶皱和冲断作用所吸收。
因此,汶川 茂汶断裂实际上为古特提斯海和华南地块之间的一个转换断层。
松潘 甘孜三叠纪复理石带的北东 南西向缩短很可能与其向西的逃逸运动有关。
这些复理石沉积原先大部分可能堆积在秦岭一带,在印支期华南地块和华北地块发生陆内汇聚的过程中被挤出。
除此之外,位于龙门山北东端的碧口断块可能也是从秦岭中挤出来的。
关键词:龙门山;松潘 甘孜三叠纪复理石带;印支期;转换断层;地壳逃逸中图分类号:P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321(2001)02037510收稿日期:20001120;修订日期:20010308基金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青藏高原研究资助项目(1998040800)作者简介:王二七(1951 ),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客座研究员,构造地质学专业。
龙门山断裂映秀-北川断裂
映秀-北川断裂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龙门山发生了8. 0级特大地震。
此次地震不仅在震中区及其附近地区造成灾难性的破坏,而且在四川省和邻近省市大范围造成破坏,其影响更是波及到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乃至境外,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大陆发生的破坏性最为严重的地震之一。
汶川大地震发震断裂为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央主断裂-映秀-北川断裂。
1映秀-北川断裂概况1.1地质背景映秀-北川断裂所在的龙门山是青藏高原东缘边界山脉,北起广元,南至天全,长约500 km,宽约30 km,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北东与大巴山相交,南西被鲜水河断裂相截。
龙门山式构造由一系列大致平行的叠瓦状冲断带构成,具典型的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具有前展式发育模式,自西向东发育汉川-茂汉断裂、映秀-北川断裂和彭县一灌县断裂。
由于该地区地质过程仍处于活动状态,变形显著,露头极好,地貌和水系是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地质纪录,因此龙门山不仅是研究青藏高原与周边盆地动力学(盆原动力学)的典型地区,而且是验证青藏高原是以地壳加厚还是左行挤出来吸收印亚大陆碰撞后印度大陆向北挤入作用的关键部位,同时也是研究青藏高原东缘活动断层和潜在的地震灾害的关键地区。
2映秀-北川断裂特点及影响2.1映秀-北川断裂的断层类型、地表破裂、变形特征及活动方式龙门山映秀-北川断裂属于逆冲一走滑型地震。
结果表明映秀-北川断裂的地表破裂带从映秀向北东延伸达180- 190 km,走向介于NE30°-50°之间,倾向北西,地表平均垂向断距为2.9 m,平均水平断距为3.1 m;地表最大错动量的地点位于北川县擂鼓镇,垂直断错为6.2士0.1 m,水平断错为6.8士0.2 m,逆冲分量与右行走滑分量的比值为3:1-1:1,表明该断裂以逆冲-右行走滑为特点,逆冲运动分量略大于或等于右行走滑运动分量。
根据近南北向的分段断裂可将映秀-北川断层的地表破裂带划分为两个高值区和两个低值区,其中两个高值区分别位于南段的映秀-虹口一带和中北段的擂鼓-北川县城-邓家坝一带。
龙门山断裂带地壳形变及应力特征研究
龙门山断裂带地壳形变及应力特征研究地震灾害以其突发性和不可准确预测性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2008年的汶川地震对中国人民造成巨大生命和财产损失。
20世纪地震学的最大进展之一是发现地震发生在断层上,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GPS技术能够精确的获取地壳的形变信息,结合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探求强震的孕育、发生以及发展规律,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地震的破坏程度。
本文以龙门山断裂带为研究区域,采用汶川地震同震GPS观测数据对该区域的速度场分区进行模拟。
运用平均矩张量技术对龙门山断裂地壳应力应变特征进行分段分析。
结合所构建的断层滑动分布模型,采用coulomb3.3软件<sup>[1,2]</sup>分析汶川地震所触发的库仑应力及对周边断层活动的影响。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成果如下:(1)采用多面函数模型,幂函数模型,最小二乘配置模型对所研究区域的速度场分别进行分区拟合,并对上述三种模型的拟合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结论为多面函数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佳。
(2)运用Tam 技术<sup>[3]</sup>(平均矩张量技术)结合汶川地震余震震源机制解对研究区域的应力场特征进行分段研究,并与采用多面函数计算的应力场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利用平均矩张量技术所获得的龙门山断裂应力场分布特征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其应力场结果表明,汶川地震是一次以逆冲为主,兼少量右旋走滑分量的地震,其主压力P轴方位为NWW,与龙门山构造带应力场方位一致。
(3)通过RPS算法<sup>[4]</sup>(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全局最优化)反演龙门山断层滑动速率,利用该滑动速率模型和USGS的滑动分布模型<sup>[5]</sup>在coulomb3.3软件的基础上分别计算上述两个不同断层模型在指定接收断层和断层最优破裂面上所触发的库仑应力,通过对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可得利用该滑动速率模型计算汶川地震所触发的库仑应力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龙门山断裂带
龙门山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与强震稽少丞2008年5月12日8.0级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北段、今天雅安市芦山县发生的7.0级强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南段。
下面,我就科普一下龙门山断裂带。
在中国地图上有一条由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先生提出的“胡焕庸线”。
这条直线,北起黑龙江爱珲县、西南达云南腾冲,它把中国大陆分成西北和东南两部分,线的东南侧,土地只占整个国土面积的36%,人口却是全国的96%。
线的西北侧,情况恰恰相反。
在四川省的地图中,也有这样一条人口分布疏密的对比线,它就是龙门山脉。
龙门山以东是称之为“天府”的成都平原,“田肥美,民殷富……沃野千里,蓄积饶多,此谓天府。
”龙门山以西是中、高山、极高山和高原的世界,遍布湍急的河流、深切河谷,自然环境注定这里不能像川东一样养活众多的人口,而只能是游牧民的天下。
龙门山是青藏高原东缘边界山脉,横亘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之间。
龙门山脉北东-南西向长约500 千米,北西-南东向宽约40~50 千米,从东到西分别是山前冲积平原(海拔约500 米)、高山地貌(海拔2000~5000 米)和高原地貌(海拔4000~5000 米),为当今世界上坡度最陡的高原边界。
龙门山地区的地形坡度比喜马拉雅山南坡的还大,这样的地貌特征本身就说明垂直龙门山方向上水平构造应力分量很大。
前人的野外地质考察和古地磁资料都证明龙门山脉晚新生代以来经受了强烈的右旋斜冲。
但是,横跨龙门山布设的GPS区域观测网在5.12之前的近十年的测量结果却显示基本上没有位移,有些人据此推断龙门山断裂带不是活动地震构造,把该地区从全国强震重点防范区的名单上剔除。
在5.12地震发生在前,当地政府和民众都认为龙门山地区不会有大地震发生,因此也就没有采取任何应对地震灾害的策略与措施,更没有为应对可能的地震灾害而储备救援物资。
事实上,在GPS观测的时间段内,龙门山断裂带处于闭锁状态,并不证明龙门山断裂带是不活动的构造。
龙门山断裂带横断层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龙门山断裂带横断层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龙门山断裂带位于中国华南板块与华北板块的交界处,是一个长达数千公里的岩石断裂带。
该断裂带的存在对华南地区的构造演化和油气资源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着重探讨龙门山断裂带横断层的特征以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一、龙门山断裂带概述龙门山断裂带位于中国华南地区,东西走向,北起河南省,南至广东省,全长约2400公里。
它是一条主要的地质构造带,其东部与华南岩浆岩带相邻,西部与一系列复杂的构造单元相接触。
已有研究表明,龙门山断裂带的形成与华南地区的构造演化密切相关。
在龙门山断裂带中,常常存在着一些次级的滑动断层,形成了许多狭长的陆地碎块,这些碎块之间存在着广泛的断裂连接通道,形成具有独特的地形、构造和岩石组合的断块地质体。
二、龙门山断裂带横断层地质特征龙门山断裂带横断层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和广东省之间,长度约为350公里。
该区域是华南地区的主要油气勘探区之一,各公私有企业都在这里进行着大规模的油气勘探和开发工作。
以下是龙门山断裂带横断层的主要地质特征:1.岩性:龙门山断裂带横断层上覆盖着新生代的碎屑岩和火山岩,下伏着华南地区的奥陶系、志留系和石炭系地层。
岩性包括砂岩、泥岩、灰岩、流纹岩等。
该区域内的地层具有断块分布特征,因此地质结构复杂,构造特殊,存在许多断块状的岩体。
2.构造:龙门山断裂带横断层位于龙门山断裂带的南段,是华南地区的主要构造带之一。
该断裂带的构造特征主要表现为NW向与NE向二次折曲弯曲,与东侧温度场及西侧应力场有关。
龙门山断裂带横断层沿断裂走向分布的断块地质单元三维构造不断变化,同时有大量的走向、倾角、独立性和面积不同的构造单元。
3.断裂:龙门山断裂带横断层上的断裂带非常发育,其中以东西向断裂为主,还有少量的北东向断裂和南东向断裂。
这些断裂在地质历史上形成了很多独立的盆地和岩石碎块,从而给勘探和开发带来了很多的难题。
三、龙门山断裂带横断层的油气地质意义龙门山断裂带横断层是华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对于该区域的油气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龙门山断裂带的形成
龙门山断裂带的形成成都市区位于新津-德阳断裂上,西郊靠近大邑-郫县断裂,东郊紧临龙泉山断裂,这三条平行的断裂带都是南北地震带的一部分,历史上多次发生过5级左右的地震,如60年代双流籍田5.4级地震。
在汶川震后应力增大,具有5~6级的孕震能力。
成都市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合格房屋对本地5.5级以下地震具有抵抗能力,在5.5~6.5级地震中房屋允许损坏,但不应该倒塌。
所以,只要你的房子合格,哪怕成都市区出现6级地震,你都是安全的。
宜宾、自贡两市的市区位于华蓥山基底大断裂南段,这条断裂从川滇边界一直延伸到大巴山,是四川盆地内部最重要的断裂带。
合川以北称北段,活动性弱合川以南称南段,活动性强。
特别是宜宾-自贡-荣昌段,近30年来发生的 4.5~5.5级地震超过10次。
该断裂带具有5.5~6.5级孕震能力。
自贡由于独特的地质结构,市区容易发生中等强度的地震,是四川唯一遭受过直下型地震袭击的城市。
目前的抗震设防标准为7度,如果房屋不处于断裂带上或采盐空洞区上方,合格的建筑可以应对6级以下地震。
自贡处于华蓥山断裂带,自古就有很多小震,但震级都不大,最大的一次发生在1896年,震级5.7级,震中在富顺县附近。
因此自贡发生4级左右地震很正常。
通过四川部分市区的断裂带和邻近的中强以上断裂带:成都:蒲江-德阳断裂,龙泉山断裂;邻近:龙门山山前断裂德阳:蒲江-德阳断裂邻近:龙门山山前断裂绵阳:临近龙门山山前断裂广元:龙门山山前断裂邻近:龙门山主中央断裂乐山:龙泉山断裂邻近:荥经-马边-盐津断裂、新津-洪雅断裂、峨眉山大断裂自贡:华蓥山基底大断裂宜宾:华蓥山基底大断裂邻近:荥经-马边-盐津断裂泸州:邻近:华蓥山基底大断裂内江:邻近:华蓥山基底大断裂广安:华蓥山基底大断裂达州:华蓥山基底大断裂邻近:南充-广汉-都江堰断裂南充:南充—广汉—都江堰断裂西昌:小江断裂攀枝花:小江断裂华蓥山地震带是盆地内部规模最大、活动性最强的地震带,川南和川东地区破坏性地震多数发生在这条地震带上。
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城市
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城市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城市有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邛崃市以西,大邑县以西,都江堰,汶川,茂县,北川,江油市,青川县直至陕西宁强县等。
龙门山断裂带位于成都以西龙门山山脉,龙门山断裂带全长约500多千米,是青藏地块向东推覆而形成。
龙门山断裂带西南起自雅安天全县西南,经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邛崃市以西,大邑县以西,都江堰,汶川,茂县,北川,江油市,青川县直至陕西宁强县。
龙门山断裂带由3条分支断裂带平行分布,分别是龙门山后山断裂,龙门山山前断裂,龙门山中央断裂。
有记录龙门山断裂带历史上共发生过3次7级或者7级以上的地震,分别为1327年9月四川雅安天全县附近7+级地震,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地震,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7级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也是成都附近活动规模最大,历史地震最强的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距离成都市市区直线距离约60千米。
蒲江-新津断裂带【又叫蒲江-新津-成都-广汉断裂带】蒲江-新津断裂带位于成都市区下方,这条断裂带全长约200千米,西南起自四川洪雅县西部,经蒲江,新津,双流,武侯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新都区,青白江区,广汉市,直至德阳市附近附近,蒲江-新津断裂带历史上有记录5级或者5级以上地震共发生2次,最大为1962年7月1日四川洪雅县5.1级地震。
另外1943年6月21日四川成都城区华西坝一带曾经发生过一次较强地震,由于当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当时唯一的地震台站被日军占领因此震级数据无法得到准确的测定,根据当时人感觉到的震感和破坏得出震级在5级左右。
蒲江-新津断裂带由于主断裂直接从成都市市中心经过,经过的区域人口密集,是对四川成都影响最大,威胁最大的断裂带。
由于蒲江-新津断裂带直接从成都市市中心下方经过,因此这表明四川成都市具备发生城市直下型地震的条件。
【科普一下,城市直下型地震是指地震震中位于城市下方或者城市周边下方的地震活动,城市直下型地震的条件就是城市下方有活动的断裂带,城市直下型地震的特点就是微震或者小震就会导致城市震感强烈,而如果是强震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性,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区发生7.8级地震导致超过24万人死亡,这次地震就属于城市直下型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形成过程及其地应力状态模拟
龙门山断裂带形成过程及其地应力状态模拟师皓宇;马念杰;马骥【期刊名称】《地球物理学报》【年(卷),期】2018(061)005【摘要】以龙门山附近区域运动特征以及深部岩体力学特性为基本条件,采用FLAC模拟软件计算模拟分析了龙门山断裂形成过程和塑性区分布的几何特征.研究结果认为:汶川—茂县断裂F1、映秀—北川断裂F2和灌县—安县断裂F3是从中部开始发育,塑性区上侧逐渐发展至地表;F1断层首先出现,以后才依次形成F2和F3断层.这些塑性区的发育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大致呈40°左右,并出现了各自的共轭断层,与实际的龙门山断裂大致吻合,说明区域构造运动是龙门山断层产生的主因.论文还揭示了区域构造运动过程中区块内主应力的变化规律,主要分为2个阶段,一是在区块挤压初期,主应力随着区块位移量的增大而增大;二是主应力相对稳定阶段,区块岩体内的主应力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达到临界破坏岩体的最大最小主应力比值一般介于3.31~4.39.【总页数】7页(P1817-1823)【作者】师皓宇;马念杰;马骥【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100083;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北京10160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相关文献】1.龙门山断裂带及附近区域地貌形成与地应力演化机制研究 [J], 师皓宇;马念杰2.芦山地震前后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地应力状态对比分析 [J], 邱君;吴满路;范桃园;张重远;李冉;陈利忠3.大地震前后实测地应力状态变化及其意义——以龙门山断裂带为例 [J], 秦向辉;陈群策;孟文;谭成轩;张重远;丰成君4.龙门山断裂带强度分段特征及汶川地震前后地应力场变化 [J], 王成虎;黄禄渊;杨树新5.龙门山断裂带东北段地应力状态与断裂活动性研究 [J], 杜建军;陈群策;马寅生;安其美;吴满路;孟文;李国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龙门山断裂带
龙门山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是指一条大裂缝,绵延长约500公里,宽达70公。
位于四川省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广元市、都江堰市之间,东北——西南走向,东北接摩天岭,西南止岷江边。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地壳运动所产生的压力和张力所致。
龙门山断裂带自东北向西南沿着四川盆地的边缘分布,沿断裂带青藏高原推覆在四川盆地之上。
这是一条特别要命的裂缝。
它绵延长约500公里,宽达70公里,规模巨大,沿着四川盆地西北缘底部切过,位置十分特殊,地壳厚度在此陡然变化,在其以西为60-70km,以东则在50km以下。
它的东部仅100公里外就是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的成都平原地区和大城市群。
龙门山断裂带 - 由来断裂带(fault zone)亦称“断层带”。
地壳运动产生压力和张力,压力常见于汇聚型板块,如:印度洋板块(前端带着印度大陆)与欧亚板块间的碰撞。
张力常见于分离型板块,如海底扩张、红海裂谷、东非大裂谷等。
在地壳运动中压力和张力是相辅相成的。
例如:内陆很多断裂带的产生并不是分离型板块的张力所致,而恰恰是汇聚型板块,如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产生的压力使陆块隆起,而隆起必然使薄弱环节产生张裂。
如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过度带,地壳从平均35千米向65千米过度(在材料力学上叫应力集中点)的龙门山断裂带。
龙门山断裂带 - 地质构造龙门山中段,主要分布于彭州和什邡境内。
此地岩层上古生界地质现象发育,厚度大,层层展现地球上古老地质的演变过程,为地球地质演化过程的活档案。
经同位素测定,此地闪长岩年龄为20.43 亿年,花岗岩年龄为10.27亿年,杂岩为6.54亿年——7.67亿年,奥陶系大理岩不整合地覆盖其表面上,在岩体边缘有白云母伟晶岩出露,晋宁中期花岗岩入侵于前震旦系变质岩中,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地质大观园。
2002年,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在彭州九陇镇正式挂牌。
龙门山东部迎风坡雨泽充沛,是四川著名的鹿头山暴雨区所在地。
西部背风311坡岷江河谷雨水稀少,气候十分干燥。
龙门山断裂带温泉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关键词院 温泉曰 水文地球化学曰 地震曰 龙门山断裂带
中图分类号院 孕猿员源郾 员
文献标识码院 粤
文章编号院 员园园园 原 园远远远渊圆园圆员冤园圆 原 园员苑园 原 员缘
园 引言
温泉多沿断裂带出露袁 是沟通地壳深部与浅 部的窗 口袁 和 深 部 地 下 水 系 统 有 着 密 切 的 关 系 渊在澡葬灶早 藻贼 葬造袁 圆园员缘曰 在澡燥怎 藻贼 葬造袁 圆园员苑冤 遥 研究活动 断层的温泉流体地球化学特征有助于深入了解该 断层的活动方式尧 活动强度以及切割深度等断层 运动特性袁 对探索断层带深部尧 特别是震源区附 近介质的物理化学环境尧 研究各类地球化学组分 的地震前兆机制尧 寻找特定地区的前兆观测组分 有重 要 意 义 渊 蕴葬皂遭则葬噪蚤泽袁 运葬造造藻则早蚤泽袁 圆园园缘曰 蕴蚤怎 藻贼 葬造袁 圆园园怨冤 遥 因此袁 在地震易发区对温泉的水文地 球化学特征进行监测袁 可捕捉来自地壳深部活动 的信息 渊 蒲 小 武 等袁 圆园员猿曰 王 云 等袁 圆园员源曰 宰葬造鄄 则葬藻增藻灶泽 藻贼 葬造袁 圆园员愿曰 载怎 藻贼 葬造袁 圆园员怨冤遥
渊员郾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袁 北京 员园园园猿远曰 圆郾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中国地震局地壳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袁 北京 员园园园愿缘冤
摘要院 对地震活动强烈地区进行水文地球化学监测可以很好地获取与地震相关的深部流体地球化学信息遥 通过研究
龙门山断裂带及其周围 员猿 个温泉及观测井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袁 建立该断裂带温泉水文循环模型袁 揭示其水化学
员苑员
学背景 渊 程万正等袁 圆园员猿冤 遥 目前袁 关于龙门山断 裂带地下流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震前后温泉水 温尧 水化学组分尧 水氡以及温泉逸出气异常等方 面 渊悦澡藻灶 藻贼 葬造袁 圆园员缘曰 晏锐等袁 圆园员缘曰 在澡燥怎 藻贼 葬造袁 圆园员缘曰 杨 耀 等袁 圆园员怨 冤 遥 悦澡藻灶 等 渊 圆园员缘 冤 对 圆园园愿 圆园员园 年川西地区 猿圆 个温泉的水化学变化进 行了研究袁 发现了汶川地震后温泉的离子浓度呈 下降变化曰 在澡燥怎 等 渊圆园员缘冤 对该地区 猿圆 个温泉气 进行 了 猿 次采 样袁 结果 表明 汶 川 酝杂愿郾 园 地 震 后袁 四川西部地区有更多地幔流体进入地壳袁 地幔成 分的流体上涌可能与大地震的发生有关系曰 杨耀 等 渊圆园员怨冤 研究了川西地区地下流体观测井的地 下水的水化学特征袁 确定了四川西部地区主要观 测井的水文地球化学背景遥
龙门山地震断裂带
龙门山地震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也称龙门山断层,是中国西南部的一个逆冲断层。
位于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相交。
由龙门山后山断裂、龙门山主中央断裂、龙门山主边界断裂三条断裂带组成。
东北-西南走向,长约500公里,宽达70公里,规模巨大。
沿着四川盆地西北缘底部切过,地理位置十分特殊。
地壳厚度在此陡然变化,在其以西为60~70km,以东则在50km以下。
它的东部仅100公里外就是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的成都平原地区。
一、地理位置龙门山位于四川省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广元市、都江堰市之间,东北-西南走向。
包括龙门、茶坪、九顶等山。
东北接摩天岭,西南止岷江边。
绵延200多千米,海拔1000~1500米。
龙门山最高峰海拔2345米,海拔由盆地边缘2000米向西逐渐升高到3000米以上,主峰九顶山海拔高达4984米,山地垂直地带,气象万千。
而龙门山断裂带,自东北向西南沿着四川盆地的边缘分布,沿断裂带青藏高原推覆在四川盆地之上。
这是一条特别要命的裂缝。
该断裂带由3条深而大的断裂构成,自西向东其名称及经过的县分别是:1、龙门山后山大断裂,经过汶川、茂县、平武、青川;2、龙门山主中央大断裂,经过映秀、北川、关庄,属于逆—走滑断裂;3、龙门山主山前边界大断裂,经过都江堰、汉旺、安县,属于逆冲断裂。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受灾严重的绵阳市北川县坐落在龙门山主中央断裂上,它就属于逆—走滑断裂。
同样受灾的都江堰市落在龙门山主边界断裂上,属于逆冲断裂。
二、形成原因大约两亿年前,随着印度洋板块中的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推进,并向亚欧板块下俯冲,青藏高原开始抬升。
随后,喜马拉雅山脉诞生了。
而与此同时出现的还有位于青藏高原边缘的那些地质断裂带,从而形成了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亚欧地震带)的东段。
首先来了解一下山是怎么形成的。
山就是由于地壳受到挤压,而隆起生成的。
一方面,挤压使得隆起成山,另一方面挤压使地壳陷落产生断裂,形成湖泊,这是孪生的关系。
龙门山造山带演化与构造特征研究
龙门山造山带演化与构造特征研究龙门山是中国四川省的一座著名山脉,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地质地貌景区。
它位于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之间,是一条重要的造山带,因其独特的地质构造特征而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龙门山造山带的演化过程以及其独特的构造特征。
龙门山的地质演化历经了数亿年的过程。
最早的构造事件可以追溯到古元古代,当时的地壳运动使得原始地壳碎裂形成了一系列断层。
这些断层在后期构造活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促进了龙门山的形成。
随后,古生代晚期至中生代早期的地壳挤压和折叠使得断层逐渐活动并形成了山脉。
在这个过程中,龙门山的地层经历了复杂的叠加、压扭和变形,形成了陡峭的山体和错综复杂的地质构造。
龙门山的构造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断裂活动。
由于地壳运动的作用,龙门山地区形成了大量的断裂带,其中最著名的是龙门断裂带。
这一断裂带延伸数百千米,沿着山脉的走向贯穿整个龙门山地区。
断裂带的活动不仅改变了地层走向和倾角,也导致了地表的断崖陡壁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形成。
其次是喀斯特地貌。
龙门山地区的地质构造特点决定了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在侵蚀作用的影响下,地下溶蚀在龙门山地区形成了许多溶洞、地下河道和地下溶蚀槽。
此外,龙门山的山麓和峡谷地带分布着大量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如石笋、石林、溶洞、溶敷地等。
这些奇特的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地理学家的关注。
另外一个重要的构造特征是火山活动。
龙门山地区地壳的继续运动和构造变动导致了火山活动的发生。
这里分布着数座火山,如龙门山、莲花山等。
火山活动不仅对地壳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当地的地质研究和生态旅游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最后,龙门山地区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作为一个重要的造山带,龙门山地区富含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铅锌矿等。
这些矿产资源对当地经济和工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龙门山造山带是一个地质历史悠久、构造特征独特的地区。
其演化过程经历了数亿年的构造运动和地质变形,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质景观和矿产资源。
再析512大地震——龙门山断裂带与成都平原
再析512⼤地震——龙门⼭断裂带与成都平原该⽂是从⽹路上偶然看到的,觉得对地质分析⽐较透彻,可以作为参考。
在认识龙门⼭断裂带时,也让⼤家明⽩了为什么北川竟然⽐汶川损失⼤?也让⼤家明⽩了成都平原和川中丘陵之间的龙泉⼭,是⼀个弱的断裂带。
龙门⼭断裂与龙泉⼭断裂成都周围的四川盆地是属于扬⼦克拉通的⼀部分,⼀般来说克拉通是稳定的,但并不是说它永远是“铁板⼀块”。
在适当的条件下,稳定的克拉通也会重新活化,变得不稳定。
例如,龙门⼭脉就是由扬⼦克拉通的西缘在青藏⾼原向东强烈挤压下重新活化⽽形成的⾼⼭。
印度⼤陆就像⼀架巨型的推⼟机,往北使劲地推进,它推起了辽阔的青藏⾼原,当青藏⾼原平均海拔⾼度超过5000⽶之后地壳就很难再增厚了,⾼原内部热的、塑性的、甚⾄部分熔融的下地壳物质被迫东移,将热量、构造应⼒和热液流体传递给扬⼦克拉通的西缘,使那⾥的岩⽯软化变形(褶皱与冲断),形成⼀条南起泸定和天全,北达⼴元和陕西勉县⼀带,长近500公⾥、宽约40-50公⾥、北东⾛向的龙门⼭脉。
20公⾥深以下的龙门⼭地壳以缓慢的韧性变形为主,每年向北东⽅向前进约2毫⽶,也就说,每⼀百万年⾛2公⾥;从地表到15公⾥深度之间是脆性变形层,不地震时不变形,直到地震那⼀刹那才向前猛冲⼀步,以改变⾃已落后的状态,追上龙门⼭下地壳的韧性位移。
这⼀步的长短取决于地震的级别,5.12汶川8.0级⼤地震使龙门⼭断裂带以西的松潘-⽢孜地块向东边的四川盆地斜冲了近6⽶。
可见,这是⼀次每3000年才⼀遇的⼤地震。
龙门⼭下15-20公⾥深处是脆-韧性转变带,它的⼒学性质界于脆性和韧性之间,在地震休眠期作韧性或半脆性变形,但在地震时作脆性变形,破裂可以从震源扩传到这⼀层。
龙门⼭断裂带内有三条主⼲断层:西边⼀条叫龙门⼭后⼭断裂,沿汶川—茂县⼀线;东边⼀条叫龙门⼭⼭前主边界断裂,沿安县—都江堰—天全⼀线;中间那条叫龙门⼭主中央断裂,沿映秀—北川⼀线。
这次5.12主震发源于主中央断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门山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与强震稽少丞2008年5月12日8.0级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北段、今天雅安市芦山县发生的7.0级强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南段。
下面,我就科普一下龙门山断裂带。
在中国地图上有一条由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先生提出的“胡焕庸线”。
这条直线,北起黑龙江爱珲县、西南达云南腾冲,它把中国大陆分成西北和东南两部分,线的东南侧,土地只占整个国土面积的36%,人口却是全国的96%。
线的西北侧,情况恰恰相反。
在四川省的地图中,也有这样一条人口分布疏密的对比线,它就是龙门山脉。
龙门山以东是称之为“天府”的成都平原,“田肥美,民殷富……沃野千里,蓄积饶多,此谓天府。
”龙门山以西是中、高山、极高山和高原的世界,遍布湍急的河流、深切河谷,自然环境注定这里不能像川东一样养活众多的人口,而只能是游牧民的天下。
龙门山是青藏高原东缘边界山脉,横亘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之间。
龙门山脉北东-南西向长约500 千米,北西-南东向宽约40~50 千米,从东到西分别是山前冲积平原(海拔约500 米)、高山地貌(海拔2000~5000 米)和高原地貌(海拔4000~5000 米),为当今世界上坡度最陡的高原边界。
龙门山地区的地形坡度比喜马拉雅山南坡的还大,这样的地貌特征本身就说明垂直龙门山方向上水平构造应力分量很大。
前人的野外地质考察和古地磁资料都证明龙门山脉晚新生代以来经受了强烈的右旋斜冲。
但是,横跨龙门山布设的GPS区域观测网在5.12之前的近十年的测量结果却显示基本上没有位移,有些人据此推断龙门山断裂带不是活动地震构造,把该地区从全国强震重点防范区的名单上剔除。
在5.12地震发生在前,当地政府和民众都认为龙门山地区不会有大地震发生,因此也就没有采取任何应对地震灾害的策略与措施,更没有为应对可能的地震灾害而储备救援物资。
事实上,在GPS观测的时间段内,龙门山断裂带处于闭锁状态,并不证明龙门山断裂带是不活动的构造。
与龙门山隆起有关的主干断裂主要有三条(图1~2、图3):西边一条叫龙门山后山断裂,沿茂县-汶川-卧龙一线,也被称之为汶川-茂县断裂,大体上沿汶川到茂县的高山峡谷延伸;东边一条叫龙门山前山断裂或边界断裂,沿安县-都江堰-天全一线,也被称之为安县-灌县断裂;中间那条叫龙门山中央断裂,沿映秀-北川-青川一线,也被称之为映秀-北川-青川断裂。
这三条断裂呈叠瓦状,都向北西倾,在地下20~24千米深处,这三条断裂收敛合并成一条缓倾角的逆断层,成为青藏高原推覆到四川盆地之上的主控制构造。
在地表,后山断裂的倾角为60~85º,中央断裂倾角为50~80º,这两条断裂都表现为脆性变形叠加在早期的(约1.30 亿年)韧性变形(糜棱岩、构造片岩)之上。
前山断裂发育在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的地层和岩石中,地表的倾角也较陡,主要呈脆性。
在印支期,龙门山中央断裂作韧性推覆,后山断裂为韧性正断,夹在这两条断裂之间的彭灌杂岩和宝兴杂岩被韧性挤出(隧道流)。
这些杂岩是活化了扬子克拉通的结晶基底。
晚新生代之后,龙门山三条主干断裂都作脆性右旋斜冲。
前山断裂是四川盆地与龙门山脉的天然分界线,前山断裂的东边地壳相对沉降,河流从龙门山里带出大量的泥沙物质,在山前形成一系列冲积扇,成都平原的人民世世代代在上面耕种着。
前山断裂与中央断裂之间所夹的是低龙门山区,从东到西依次是丘陵、低山、中山,最高山顶的海拔一般不超过2500米,山体的岩石主要是上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的。
中央断裂与后山断裂之间所夹的是高龙门山区,山峰高度多在3500米以上,其中九顶山的狮子王峰海拔4984米,为龙门山的最高峰。
高龙门山区的山体主要有前寒武系的彭灌杂岩(由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铁镁质的基性岩石脉组成)以及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的地层和岩石构成。
1929年,年轻的地震学家赵亚曾,来到当时还是地质空白区的四川龙门山地区科学考察,他在彭州的白鹿顶和小鱼洞一带,发现山顶上较老的二叠系石灰岩覆盖在较新的三叠系含煤岩层之上,他把这些山顶命名为“飞来峰”,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当年的《中国地质学会志》。
后来,地质学家把这种地质现象称之为“推覆构造”,老的岩体顺着一系列逆冲断层被强推到新的岩层上面,就像一组由西北到东南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
被强推上去的岩体叫推覆体,这些推覆体经过后期地质作用的改造,形成景色秀丽的飞来峰群,吸引了历史上不同宗教在上营造庙宇寺院。
龙门山里比较著名的飞来峰自北到南分别有唐王寨飞来峰、清平飞来峰、彭灌飞来峰、白石飞来峰、金台山-中林飞来峰等,这些飞来峰大多位于中央断裂和前山断裂之间。
地质学家估计,在垂直龙门山脉方向有43%的地壳缩短率,在这个方向上地壳岩石遭到挤压缩短,故形成高山。
5.12地震震中下方地壳厚度约52千米,在震源深度14~20 千米范围内,地壳具有平均S波速超过4.0 千米/秒的异常高速结构。
在深度26~38 千米范围内地壳平均S波速约为3.6 千米/秒,为低速区。
成都市区地壳厚度约42千米,成都以东约20千米的龙泉驿地壳厚度仅38千米。
在耿达和卧龙一带,地壳厚度约60千米。
松潘-甘孜地块的地壳厚度约60~62千米。
所以,从东到西地壳厚度逐渐增加。
5.12特大地震就发生在映秀镇附近、途经破裂和摩擦强度都大的彭灌杂岩的龙门山中央断裂上。
震源机制解表明,震源点上断层的走向为238º、向北西倾59º,三个主应力的方向分别是:(302,06),(036,31),(202,57),括符里第一、第二个数字分别是应力的走向和倾角,采用国际惯例右手法制。
,和分别表示相互垂直的最大、中间和最小主应力。
同震破裂从震源出发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内向北东方向传播了近275 千米,根据地表同震破裂的产状以及上面的擦痕侧伏角,可以看出,在映秀-北川段断面很陡(70~80º),断层上下两盘相对运动以推覆为主,右旋走滑为辅,垂直位移最大达10 米,水平位移最大达4 米;但在北川-青川段,断层上下两盘相对运动以右旋走滑为主,推覆为辅。
这样的构造变形的样式过去500万年可能一直如此,从而造成从南西到北东,山的高度逐渐减少。
起源于中央断裂上的5.12特大地震还激发了都江堰-安县之间的前山断裂(图1),形成总长近百千米断断续续的地表同震破裂,也具明显的逆冲兼右行走滑特征,垂直位移最大达4~5 米,水平位移2~3 米。
在都江堰-安县断裂东侧5~10 千米的山前盆地中虽然地表看不到同震破裂,但出现喷水冒沙,并且呈北东向(从都江堰的聚源镇向江油方向)成带断续分布,说明地下隐伏盲断层(大邑-郫县断裂)被地震触发。
在彭州市小雨洞镇附近有一条呈北西向逆冲兼具左行走滑的地表同震破裂带,它连接北川-映秀断裂和安县-灌县断裂。
汶川县城向南至N31º经度线之间,这段龙门山后山断裂有可能在5.12大地震中也被激活,断层运动可能仅集中在深部,同震断裂不一定都能传到地表。
2008年5月14日5.6级和5月16日5.9级两个强余震都发生在龙门山后山断裂之西,震源机制解指示龙门山后山断裂作右旋走滑,推覆的分量很小。
INSAR雷达干涉影像表明龙门山后山断裂也有活动。
1800年以来,龙门山中段的前山断裂上先后曾发生过4次中强地震,最大一次是1970年发生在大邑西边的6.2级地震。
龙门山后山断裂自1597年以来,共发生过4级以上地震13次,最大一次是1657年4月21日(清顺治十四年三月初八)的汶川6.5级地震,史书上记载那次地震:“地震有声,昼夜不断,山石崩裂,江水皆沸,房屋城垣多倾,压死男妇无数”。
龙门山中央断裂自1168年到5.12之间只发生过12次4级地震,仅一次6.2级,发生在北川。
在汶川县映秀镇地区可以看到5级阶地,一级阶地是这一次5.12地震形成的,河床抬高了2.2米。
二级阶地高3米,三级阶地高7米,四级阶地高25米,五级阶地高7米。
五级阶地的形成年龄在52,700年左右,垂直累计抬升高度为44.2米,所以断裂带的平均年垂直滑移速率为0.84 毫米/年。
如果每一次8级大地震可以形成2.5米左右的垂直滑移,那么这个地区发生类似5.12汶川地震的复发周期就是3000年。
岷江发源于川西高原岷山的贡嘎岭和郎架岭,主干河道流向先由北向南,在汶川南转向东南横切九顶山,之后流入成都平原,总落差大约3010米,河道平均比降为千分之八。
每次地震后,岷江河水将龙门山上滑坡塌方下来的碎石和泥土带到下游的成都平原,形成冲积扇。
成都平原上岷江冲积扇的最大厚度达541米,位于郫县、温江一带。
该冲积扇的下部为大邑砾石层,中部为雅安砾石层,上部为上更新世至全新统砾石层。
大邑砾石层是成都平原上最古老的冲积砾石层,其形成时间约为360万年前,说明360 万年前就已经有了高起伏、陡地貌的龙门山脉了。
换句话说,龙门山地区360万年以来,一直强震不断的,每3~5千年就来一次,每次地震使得龙门山长高2~3米,地震之后风化剥蚀与河流搬运又减少了由地震造成的山脉升高。
成都理工大学李勇教授估计,龙门山年平均剥蚀速率为0.5~0.6毫米,近1000万年以来龙门山有5~6千米厚的岩石被剥蚀掉了,亦即,1000万年前埋深5~6千米的岩石现在出露于地表。
前文曾说过由地震造成的龙门山抬升的年平均速率是0.84毫米,地震抬升与风化剥蚀两相抵消之后的剩余就是龙门山地区地表隆升速率,平均每年0.24~0.34毫米。
所以,龙门山和青藏高原一样,目前仍保持隆升趋势。
震前的GPS观察显示(图4),龙门山脉中各条断裂带的滑移速率每年平均只有1毫米左右,比起北边的东昆仑断裂带和南边的鲜水河-小江断裂带(10~13 毫米/年)要小得多。
映秀一带的龙门山中央断裂一直很平静,说明断层一直处于闭锁状态,直到2008年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突然发生了8.0级大地震,不是“小震闹,大震到”的“前震-主震-余震”系列,而是“要则不鸣,一鸣惊人”的“主震-余震”系列。
5.12大地震的动力来源还是青藏高原和扬子地块之间相对运动在龙门山断裂带上产生的长期能量积累和突然释放。
印度大陆板块向北漂移并和欧亚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形成了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和巨大的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度达5000米,地下的地壳厚度达60~70千米,而四川盆地下面的地壳厚度才40千米(图5)。
在重力作用下,巨大的青藏高原就像一个大胖子突然躺到一个水床上。
青藏高原深部地壳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部分熔融,就像水床垫中的水在大胖子重重身体的挤压下向四边周界涌动一样,向高原的周缘挤流。
古老的四川盆地下面是强硬的岩石圈,深深地扎根于其下的上地幔之中,强烈地阻挡着青藏高原向东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