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需肥规律具体总结概括
小麦需肥规律和施肥技术
![小麦需肥规律和施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8303214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b1.png)
小麦需肥规律和施肥技术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施肥是促进小麦生长的关键。
以下是
小麦需肥规律和施肥技术:
1.小麦需肥规律。
小麦的生长发育分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灌浆期和成熟期五个阶段,不同阶段的需肥量和施肥方法也不同。
苗期:苗期需施足量的氮肥,以提高小麦幼苗的光合作用及营养物质
的合成能力。
分蘖期:分蘖期需施足量的氮肥和钾肥,以促进分蘖和根系的发育。
拔节期:拔节期需施足量的氮肥和磷肥,以促进小麦生长和穗粒发育。
灌浆期:灌浆期需施足量的氮肥和钾肥,以增加小麦对水分和养分的
利用效率。
成熟期:成熟期需减少氮肥的施用量,增加钾肥施用量,以增强小麦
的抗旱、抗逆性能和提高品质。
2.施肥技术。
小麦施肥技术有以下几点:
(1)合理施肥量:根据小麦的需肥规律合理施肥,避免浪费肥料和
造成农业环境污染。
(2)优化施肥时间:选择在小麦需要的生长阶段施肥,提高肥料利
用率,避免肥料损失和浪费。
(3)科学配方施肥: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肥规律,科学配制肥料配方,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
(4)培养优质小麦:小麦品质和产量受土壤和肥料的影响较大,通过科学施肥可以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5)注意保护环境:在施肥过程中注意保护土壤和水环境,降低肥料对环境的污染。
主要作物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
![主要作物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b4c5d3d804d2b160b4ec0c2.png)
主要作物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1、小麦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一般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需吸收纯氮,磷(P205),钾(K20),氮、磷、钾比例约为3:1:3。
根据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营养特点,应重施底肥,一般应占总施肥量的60%-80%,追肥占40%-20%为宜。
(1)底肥:小麦的底肥应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化肥。
一般每亩施农家肥2000-3000kg的基础上,再施22-18-8或24-14-7的复混肥40-50kg(2)追肥:对于底肥不足,播种比较晚分蘖少的三类麦田,要及早追肥,一般都要采取春肥冬施的措施,结合浇冻水追肥,可在小雪前后施肥,每亩追施28-6-6配方肥20-25kg;对于底肥施的比较足、分蘖多的一、二类麦田,要根据长势及群体情况可在小麦起身、拔节期酌情追肥。
每亩可用28-6-6的配方肥10-15kg,并配合浇水。
(3)根外追肥:后期小麦仍需要一定的养分,这时小麦根系己老化,可采取叶面喷肥的方法来给小麦补充养分。
对抽穗到乳熟期如叶色发黄,有脱肥早衰现象的麦田,每亩可以喷施1%的尿素液50升左右,7-10天喷一次,连喷两次。
对于叶色浓绿,有贪青晚熟趋势的麦田,每亩可喷施%浓度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升,防止干热风,增加粒重。
小麦施肥指标2、玉米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每生产100kg玉米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平均量为;磷(P2O5);钾(K2O),平均量为千克,产量愈高氮磷钾吸收就愈多。
玉米需肥规律:玉米对氮肥很敏感,在配施农家肥和磷肥的基础上,在每亩施3-10kg尿素的范围内,1kg尿素可增产6-11kg玉米籽粒。
玉米需磷较少,但不能缺,三叶期缺了磷,将导致以后的空秆秃顶。
玉米又是喜锌作物,施用锌肥,增产在15%左右。
玉米施肥原则是以有机肥为基础,重施氮肥、适施磷肥、增施钾肥、配施微肥。
采用农家肥与磷、钾、微肥混合作底肥,氮肥以追肥为主。
春玉米追肥应前轻后重,夏玉米则应前重后轻。
玉米施肥量:在中等肥力地块上,每增产100kg玉米需要施氮素5kg,磷2kg,钾3kg,具体运用还应因地、因品种不同而作适当调整。
小麦的营养特点及需肥规律
![小麦的营养特点及需肥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a41f5a26a5e9856a56126024.png)
小麦的营养特点及需肥规律1.小麦对氮、磷、钾的平均吸收量氮、磷、钾是小麦营养三要素。
据科学测定,在中上等肥力土壤,每生产100公斤小麦籽粒,需要从土壤中吸收3.0公斤氮、1.2公斤五氧化二磷、3.0公斤氧化钾。
2.小麦吸收营养三要素的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小麦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养分的要求有两个极其重要的时期,即营养的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
小麦在营养的临界期,对某种养分的要求绝对数量虽然不多,但敏感而迫切。
如果这种养分缺少,生长发育就会受到抑制,即使以后再补充这种养分,也难以弥补损失。
小麦不同养分的临界期,出现时期不同,氮素的临界期在分蘖期和幼穗分化的四分体期,这两个时期氮素营养供不上,就会使分蘖和穗粒数明显减少,造成减产;磷素的营养临界期在小麦的三叶期;钾素的临界期在拔节期。
小麦营养的最大效率期,也因营养元素的不同,出现时期不尽完全相同。
氮素的最大效率期在拔节前至孕穗期,需氮量占整个生育期的37%以上,磷素在抽穗至扬花期,钾素在孕穗期。
优质小麦高产施肥技术1.认真抓好秸秆还田,扩大秸秆还田面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理化性状。
玉米秸秆中不仅含有机质,而且还含有0.75%的氮、0.94%的五氧化二磷、1.53%的氧化钾。
如果一亩地能还田300公斤玉米干秸秆,相当于施入2.2公斤氮、2.8公斤五氧化二磷、4.6公斤氧化钾。
今年小麦施肥的总原则是:施足底肥,巧施追肥,推广根外追肥,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稳氮、控磷、补钾、增微”。
2.施足底肥,培育壮苗单产450公斤以上的高产田,亩施有机肥3立方米以上、纯氮11~13公斤、五氧化二磷5~6公斤、氧化钾7~8公斤、硫酸锌1公斤。
优质强筋小麦亩施纯氮总量以不超过13公斤为宜。
推荐配方如下:1亩施心连心牌脲基复合肥(28~7~10)40~45公斤。
2亩施中化牌硫酸钾复合肥(15~15~15)40~45公斤加中化牌硝铵磷15公斤,或加尿素10公斤。
3 亩施心连心牌脲基复合肥 16~16~16 40~45公斤加中化牌硝铵磷15公斤,或加中化尿素10公斤。
小麦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
![小麦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77a9e09c281e53a5802ff45.png)
小麦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1)小麦需肥特征小麦每形成100kg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2.5~3kg,磷素(P2O5)1~1.7kg,钾素(K2O)1.5~3.3kg,氮、磷、钾比例为1:0.44:0.93。
由于各地气候、土壤、栽培措施、品种特性等条件不同,小麦产量也不同,因而对氮、磷、钾的吸收总量和每形成100kg籽粒所需养分的数量、比例也不相同。
小麦在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规律基本相似。
一般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一是从出苗到拔节阶段,吸收氮量占总吸收量的40%左右;二是拔节到孕穗开花阶段,吸收氮量占总量的30%~40%。
在小麦苗期,初生根细小,吸收养分能力较弱,应有适量的氮素营养和一定的磷、钾肥,促使麦苗早分蘖、早发根,形成壮苗。
小麦拔节至孕穗、抽穗期,植株从营养生长过渡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阶段,是小麦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也是决定麦穗大小和穗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
因此,适期施拔节肥,对增加穗粒数和提高产量有明显的作用。
小麦在抽穗至乳熟期,仍应保持良好的氮、磷、钾营养,以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效率,促进光合产物的转化运转,有利于小麦籽粒灌浆、饱满和增重。
小麦后期缺肥,可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
(2)小麦施肥技术小麦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率不同。
不同阶段的施肥技术也不同,主要有:①施足基肥。
小麦施足底肥是提高麦田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
底肥能保证小麦苗期生长对养分的需要,促进其早生快发,使麦苗在冬前长出足够的健壮分蘖和强大的根系,并为春后生长打下基础。
底肥的数量应根据产量要求、肥料种类、性质、土壤和气候条件而定。
碳铵由于性质不稳定,容易挥发损失,追施后如不及时灌水容易使氮素损失,因此,各地推广碳铵作底肥时深施。
如果碳铵全部作底施,从施肥到小麦拔节、孕穗,至少要经历个4~5月,虽然冬春温度低加上深施,损失较少,但碳铵的肥效很难维持到小麦生育后期。
小麦对养分的要求
![小麦对养分的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dbf5cc0502020740be1e9bd9.png)
小麦对养分的要求增施肥料是维持小麦高产稳产的物质基础,为了做到合理施肥,必须了解各种营养元素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作用,和作物对它们的需求规律。
一、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对小麦生长的作用小麦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及一些微量元素,如锰、钼、锌、铜等。
其中,碳、氢、氧约占小麦植株干重的90%以上,主要从空气和水中吸收。
氮和其它元素的含量不足5%,主要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
小麦植株的不同部位,所含氮、钾、磷的数量有很大的差异,其中氮及磷主要集中于子实,占全株氮、磷总含量的76%及82.4%,钾则主要集中于茎杆,占全株总钾量的70.6%。
1 氮素的作用氮素是构成小麦一切器官的基本元素.它不仅是细胞原生质的主要成分,也是体内蛋白质、叶绿素的组成部分,它还存在于许多维生素、核酸、磷脂等物质中。
没有氮素,光合作用即无法持续进行。
氮速肥料能促进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扩大绿色光合面积,加强光合产物的积累。
在分蘖期,可以促进,提高成穗数;在幼穗分化期,可以增加结实粒数;在子粒形成期,可以促进灌浆、增加粒重,提高子粒中蛋白质的含量,改进品质。
氮是小麦一生中需求量最大的矿质营养元素。
在生产中,不论低、中、高产区,都需要氮素的供应。
一般来说,产量随着氮素的增加而增加。
氮素缺乏时,茎叶细弱,植株矮小,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穗小粒少。
氮素过多时,茎叶徒长,分蘖成穗率低,抗倒伏等抗逆力降低,容易发生倒伏、贪青、晚熟。
2 磷素的作用磷是小麦体内许多重要物质的组成成分。
例如细胞核及原生质中,都含有磷。
磷还参与并促进糖类及蛋白质的代谢过程。
在幼苗期,磷明显地促进分蘖和根系的滋生,扩大叶面积,增加干物质积累。
后期能促进茎叶中贮藏的碳水化合物向子粒中运转集中,加快灌浆过程,促进早熟,增加粒重。
磷素不足时,根系发育受阻,分蘖减少,叶色暗绿甚至发紫,僵苗不发,光合效率降低。
氮素过多时,尤其在干旱条件下,也常表现后期易遭干热风危害,碳氮比例失调,粉质粒增加,品质降低。
小麦施什么肥 如何掌握小麦的施肥量
![小麦施什么肥 如何掌握小麦的施肥量](https://img.taocdn.com/s3/m/8efe9665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2e.png)
小麦施什么肥如何掌握小麦的施肥量
施肥是小麦种植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但是如何施肥,施什么肥小麦的产量会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呢,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小麦施什么肥,以及如何掌握小麦的施肥量。
一、小麦需肥特性
每生产100千克小麦粒和相应的茎秆,需吸收约氮3千克,五氧化二磷1-1.5千克,氧化钾3-4千克,其三者的比例为1:0.3-0.5:1~1.3左右。
小麦在高产水平下,100千克子粒所吸收氮无多大变化,而钾、磷的数量明显增多,说明高产小麦更应强调磷、钾肥的施用。
二、小麦吸肥规律
小麦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量不同。
前期(包括出苗、分蘖拔节)对氮、磷、钾吸收数量较少,仅为30%-40%,生育中期吸收量迅速增加,氮素达到70%,磷素达到90%以上,钾素达到最高峰,后期对氮素的吸收约30%,磷素仅7.5%左右。
三、小麦施肥方法
小麦施肥实行氮、磷配方或氮、磷、钾配方,施肥原则是施足基肥,合理追肥。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含适量氮、磷、钾速效肥料。
基肥用量占全部用肥的60%。
具体施肥方法是将全部的有机肥和磷、钾肥和60%氮肥作基肥全层深施,20%氮肥作分蘖肥追施。
另外在返青和拔节期各追施10%氮肥。
氮、磷、钾比例1:0.5:0.5。
小麦需肥规律具体总结归纳概括
![小麦需肥规律具体总结归纳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031f00b60975f46527d3e1e0.png)
精心整理中国农业信息网:1小麦需肥特性是什么?答:小麦每形成100 kg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2.5~3kg、磷素(P2O5)1~1.7 kg、钾素(K2O)1.5~3.3 kg,氮、磷、钾比例为1∶0.44∶0.93。
由于各地气候、土壤、栽培措施、品种特性等条件不同,小麦产量也不同,因而对氮、磷、钾的吸收总量和每形成100 kg籽粒所需养分的数量、比例也不相同。
小麦在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规律基本相似。
一般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一是从出苗到拔节阶段,吸收氮量占总吸收量的40%左右;二是拔节到孕穗开花阶段,吸收氮量占总量的30%~40%。
根据小麦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特点,通过施肥措施,协调和满足小麦对养分的需大小和穗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
因此,小作者:佚名????施、偏施现象渐趋严重,甚至还恶化了农田土壤环境,影响了后适时供应作物1一是在出苗到拔节阶段,吸收氮占总氮量的40%吸收氮占总氮量的30-40%左右,在开花以后仍有少量吸收。
30%左右,拔节以后吸收率急剧增长。
磷的吸收以孕穗到成熟期吸收最多,约占总吸收量的40%左右。
钾的吸收以拔节到孕穗、开花期为最多,占总吸收量的60%左右,到开花时对钾的吸收已达最大量。
因此,在小麦苗期,应用适量的氮素营养和一定的磷、钾肥,促使幼苗早分蘖、早发根,培育壮苗。
拔节到开花是小麦一生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需要较多的氮、钾营养,以巩固分蘖成穗,促进壮秆、增粒。
抽穗、扬花以后应保持足够的氮、磷营养,以防脱肥早衰,促进光合产物的转化和运输,促进麦粒灌浆饱满,增加粒重。
2、小麦需肥量在一般情况下,每生产50公斤小麦,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N)1.5公斤、磷(P5O2)0.7公斤,钾(K2O)1.8公斤,N:P2O5:K2O为3:1:3。
以亩产400千克小麦为目标,需N19-21公斤,P2O55.5-6.0公斤,K2O10-12公斤。
其中有机养分分别占35%、35%和70%。
小麦的需肥规律
![小麦的需肥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8c3f9abb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c3.png)
小麦的需肥规律
小麦的需肥规律是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对养分需求不同。
下面是小麦的主要需肥规律:
1.萌发阶段:
萌发阶段是小麦生长的开始,此时对养分的需求相对较低。
通常在播种后,通过施用底肥,提供适量的磷、钾等养分,以促进种子的顺利发芽和根系的形成。
2.分蘖阶段:
小麦分蘖阶段是其生长的迅猛期,此时对氮肥的需求较大。
适量的氮肥能够促进植株的早期生长,增加分蘖数目,提高产量。
因此,在这个阶段要适度增加氮肥的施用。
3.拔节期:
拔节期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其对养分需求最大的时候。
植株开始迅速吸收养分,特别是对氮肥和磷肥的需求增加。
在这个时期,及时追施适量的氮、磷肥,有助于形成较多的小穗,提高麦粒的灌浆率。
4.抽穗-抽雄期:
在这个阶段,小麦主要需要充足的氮肥和钾肥。
氮肥有助于麦穗的形成,提高千粒重;而钾肥则对提高小麦的抗倒伏性和抗病性具有重要作用。
5.灌浆期:
灌浆期是小麦籽粒充实的时期,对钾肥的需求较大。
适量的钾肥有助于提高籽粒的灌浆率,增加产量。
此时,应特别注意避免氮肥的过量施用,以防止过早抽蘖和影响灌浆效果。
6.成熟期:
成熟期是小麦生长的尾声,此时对氮肥的需求降低。
过多的氮肥会影响籽粒的品质,导致裂果等问题。
因此,成熟期适度减少氮肥的施用,重点保证对其他养分的供应。
总体而言,合理施肥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根据生长阶段的不同,科学施用各种养分,有助于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在具体操作时,最好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小麦品种和生长环境等因素,调整肥料的种类和用量。
冬小麦需肥规律
![冬小麦需肥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2d23200c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26.png)
冬小麦需肥规律冬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中国北方广泛种植。
其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冬小麦的需肥规律,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1. 冬小麦的养分需求冬小麦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冬小麦在整个生长周期中需要吸收氮、磷、钾等大量元素以及钙、镁、硫等中微量元素。
其中,氮素是影响冬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
2. 冬小麦的需肥规律2.1 氮素需求冬小麦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氮素的需求量不同。
在播种期至分蘖期,冬小麦的氮素需求量较少,主要用于种子萌发和根系发育。
在分蘖期至拔节期,冬小麦对氮素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主要用于茎叶生长和分蘖增加。
在拔节期至开花期,冬小麦对氮素的需求量达到高峰,主要用于穗部发育和籽粒形成。
在开花期至成熟期,冬小麦对氮素的需求量逐渐减少,主要用于维持叶片功能和保证籽粒成熟。
2.2 磷素需求冬小麦对磷素的需求量相对较少,但磷素对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在播种期至分蘖期,冬小麦的磷素需求量较少,主要用于种子萌发和根系发育。
在分蘖期至拔节期,冬小麦对磷素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主要用于茎叶生长和分蘖增加。
在拔节期至开花期,冬小麦对磷素的需求量达到高峰,主要用于穗部发育和籽粒形成。
在开花期至成熟期,冬小麦对磷素的需求量逐渐减少,主要用于维持叶片功能和保证籽粒成熟。
2.3 钾素需求钾素对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在播种期至分蘖期,冬小麦的钾素需求量较少,主要用于根系发育和植株抗寒能力提升。
在分蘖期至拔节期,冬小麦对钾素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主要用于茎叶生长和分蘖增加。
在拔节期至开花期,冬小麦对钾素的需求量达到高峰,主要用于穗部发育和籽粒形成。
在开花期至成熟期,冬小麦对钾素的需求量逐渐减少,主要用于维持叶片功能和保证籽粒成熟。
3. 冬小麦的施肥管理根据冬小麦的需肥规律,合理的施肥管理是保证其高产稳产的关键。
在播种期至分蘖期,应适当增加氮肥和磷肥的施用量,以促进种子萌发和根系发育。
小麦的需肥量和需肥规律简介 小麦施肥技术要点
![小麦的需肥量和需肥规律简介 小麦施肥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398f9423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99.png)
小麦的需肥量和需肥规律简介小麦施肥技术要点如何给小麦施肥,施什么肥,施肥量如何掌握?这些问题一直是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问题。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小麦的需肥量和需肥规律,以及小麦施肥技术要点,供参考。
一、小麦的需肥量和需肥规律小麦是一种需肥较多的作物,据分析,在一般栽培条件下,每生产100千克小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3千克左右、五氧化二磷1-1.5千克、氧化钾2-4千克,氮、磷、钾的比例约为3:1:3。
小麦对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一是在出苗到拔节(北方经越冬期和返青期)阶段,吸收氮占总氮量的40%左右。
二是在拔节到孕穗开花阶段,吸收氮占总氮量的30-40%,在开花以后仍有少量吸收。
小麦对磷、钾的吸收,在分蘖期吸收量约占总吸收量的30%,拔节以后吸收率急剧增长。
磷的吸收以孕穗到成熟期最多,约占总吸收量的40%。
钾的吸收以拔节到孕穗、开花期为最多,占总吸收量的60%左右,到开花时对钾的吸收已达最大量。
二、小麦底肥的施用方法底肥能保证小麦苗期生长对养分的需要,促进早生快发,使麦苗在冬前长出足够的健壮分蘖和强大的根系,并为春后生长打下基础。
底肥对小麦中期稳长、成穗和防止后期早衰也有良好作用。
底肥的数量,应根据产量要求、肥料种类、性质、土壤和气候条件而定。
底肥应占施肥总量的60-70%为宜。
底肥应以有机肥料为主,适量配合施用氮、磷、钾等化肥。
一般亩施农家肥1000-1500千克、尿素10千克或碳铵25千克、高浓度复混肥25-30千克。
三、小麦返青期追肥的施用追肥要看苗追施,对于冬前每亩总茎数达100万以上的旺苗,不要再追施氮肥。
亩施过磷酸钙15千克、草木灰50-100千克或钾肥10千克左右,对壮秆防倒伏有好处。
对于冬前每亩总茎数已达70-100万的壮苗,应以巩固冬前分蘖为主,适当控制春季分蘖,以减少无效分蘖,追肥可在2月底至3月底,每亩施碳铵7.5-10千克。
保水保肥力强的稻茬麦,可适当早施。
保水保肥力差的砂壤土或砂姜黑土,可适当晚施。
小麦平衡施肥有规律.doc
![小麦平衡施肥有规律.doc](https://img.taocdn.com/s3/m/6b232c3aba1aa8114531d929.png)
小麦平衡施肥有规律小麦施肥的规律如下:一、小麦施肥实行粗、细结合,氮、磷配合。
采用粗肥、氮肥、磷肥“三肥坐底”的方法,是一项显著的增产措施,也是培育冬前壮苗的有效手段。
增施有机肥料,可以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是建设稳产、高产农田的根本途径之一。
因此,要本着“粗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通过各种途径,广辟肥源,为麦田备足底肥。
一般重施底化肥(特别是磷酸氢铵)的麦田,要比在年后追施同等肥量的麦田苗期生长快、长势壮,越冬死苗少、成穗率高、增产显著。
而且方法简便,还能弥补碳酸氢铵挥发性强、容易散失肥效和追肥不便的缺点。
一般保肥能力强的粘质土壤,可将全生育期氮肥总量的一半以上坐底施用;保肥能力较差的沙质土壤适当少些,约占全期氮肥总量的40%左右坐底为宜。
增施磷肥是小麦生产上的一项新的增产措施,特别是贫磷土壤,用磷肥突破,氮、磷配合的办法,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根据大量试验证明,一般亩产500千克以上的麦田,需施优质土杂肥5000千克以上,标准氮、磷肥各50千克,硫酸钾10千克左右。
二、返青肥要因苗追施。
对于冬前长势较弱的2—3米苗或地力差、早播徒长脱肥的麦苗,应早施、重施返青肥,可在地表开始化冻时抢墒追施(顶凌施肥)。
一般每亩可追碳酸氢铵20千克左右,缺磷麦田应混合追施过磷酸钙每亩15千克左右。
有条件的最好施磷酸二铵每亩10—15千克。
返青肥对于促进麦苗由弱转壮,增加亩穗数有重要作用。
但对于苗数较多的一类苗,或偏旺而未脱肥的麦田,则不施返青肥。
应推迟到起身时追施,以控制无效分蘖,达到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亩穗数的目的。
三、合理运用肥水。
中期是冬小麦一生中需水需肥最多的时期。
需水约占总量的35%左右,需肥占总量的50%左右。
尤其在拔节、孕穗阶段,对水分反应非常敏感。
每亩追标准氮肥(硫酸铵)15千克左右。
四、根外追肥。
根外喷磷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小麦需肥规律具体总结概括
![小麦需肥规律具体总结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f6fe5677767f5acfa0c7cd27.png)
中国农业信息网:1 小麦需肥特性是什么? 答:小麦每形成100 kg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2.5~3 kg、磷素(P2O5)1~1.7 kg、钾素(K2O)1.5~3.3 kg,氮、磷、钾比例为1∶0.44∶0.93。
由于各地气候、土壤、栽培措施、品种特性等条件不同,小麦产量也不同,因而对氮、磷、钾的吸收总量和每形成100 kg籽粒所需养分的数量、比例也不相同。
小麦在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规律基本相似。
一般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一是从出苗到拔节阶段,吸收氮量占总吸收量的40%左右;二是拔节到孕穗开花阶段,吸收氮量占总量的30%~40%。
根据小麦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特点,通过施肥措施,协调和满足小麦对养分的需要,是争取小麦高产的一项关键措施。
在小麦苗期,初生根细小,吸收养分能力较弱,应有适量的氮素营养和一定的磷、钾肥,促使麦苗早分蘖、早发根,形成壮苗。
小麦拔节至孕穗、抽穗期,植株从营养生长过渡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阶段,是小麦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也是决定麦穗大小和穗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
因此,适期施拔节肥,对增加穗粒数和提高产量有明显的作用。
小麦在抽穗至乳熟期,仍应保持良好的氮、磷、钾营养,以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效率,促进光合产物的转化运转,有利于小麦籽粒灌浆、饱满和增重。
小麦后期缺肥,可采取根外追肥。
小麦平衡施肥技术作者:佚名 来源于:本站原创 点击数:658盐城市土壤肥料技术指导站又是一年秋播时,又到了农民朋友大量施用肥料的投入高峰期,但近年来我市肥料施用中多施、偏施现象渐趋严重,这不仅直接造成了成本上的浪费,甚至还恶化了农田土壤环境,影响了后茬作物的生长。
因此,我们结合今年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成果,介绍一项小麦平衡施肥技术。
所谓平衡施肥是在测土配方施肥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施肥技术。
它综合应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以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产前提出作物需要营养元素的品种及其数量,产中通过科学的施肥方法与技术,适量、均衡、适时供应作物所需但土壤不能提供的氮、磷、钾和中微量营养元素。
冬小麦需肥特点与施肥原则
![冬小麦需肥特点与施肥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4bdf24ee04a1b0717fd5dd41.png)
冬小麦需肥特点与施肥原则小麦需求的营养元素多大14种,其中大量需要除C、H、O外就是氮磷钾了(N、P、K)。
所以氮磷钾也称为大量元素。
从小麦的产量和氮磷钾的使用来看,平衡施肥是做到高产和稳产的基础。
但是我们施肥需要根据小麦的需肥规律来进行调控。
1、小麦不同生长期的需肥规律:小麦生长苗期(出苗至返青)以营养生长为主,养分吸收力弱,分蘖期氮磷钾养分累计吸收量还不到吸收总量的10%。
速效氮可以促进幼苗早发;磷肥可以促使幼苗生根壮秆,增加有效分蘖率;此时钾肥需求量较少。
由于早期小麦以氮肥和磷肥为主,因此国内的小麦配方肥均已高氮、高磷为主,而钾含量基本满足此时需求即可。
同时由于玉米秸秆的还田技术,由此产生的钾含量也完全满足小麦前期生长的需求,也就是原来单用磷酸二铵也能取得高产的原因。
起身至孕穗期是需肥关键期。
此时是小麦需氮和磷肥的高峰期,由于氮肥容易流失,所以我们需要在此时对小麦补充氮肥,山东农业厅推广的氮肥后移技术,也是针对小麦此时的需肥规律制定的。
灌浆期是小麦需肥的最大高峰期,此时主要需求的就是磷元素和钾元素,特别是钾元素,是小麦形成产量的关键,此时小麦对养分的需求达到整个生命期的75%,但是由于磷肥和钾肥容易在土壤中固化,因此此时追施磷酸二氢钾能够很好满足小麦的需求,进而有效的提高产量。
河南滑县曾进行试验,每亩追施2公斤磷酸二氢钾,亩产达到777公斤。
19从小麦需肥的规律来看,总结为如下几句:小麦底肥要施足,高氮、高磷要记住。
拔节追肥用尿素,每亩30—40斤。
灌浆需磷、钾量大,产量全靠它俩拿。
一喷三防不能省,包您产量顶呱呱。
2、施肥要点1、提倡秸秆还田,增加农田有机肥的用量。
2、使用高氮高磷的肥料。
例如:17-21-4,18-21-3,17-20-5等3、在小麦拔节期(清明节前后),每亩追肥尿素15-20公斤,追肥后浇拔节水。
4、做好“一喷三防”,每亩同时喷施1公斤尿素+0.2公斤磷酸二氢钾,保产增产,同时配合天达2116,促进肥料吸收。
小麦施肥的方法
![小麦施肥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507b00c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06.png)
小麦施肥的方法谈小麦施肥,先来看看“木桶定律”和小麦“需肥规律”,这是科学施肥的基础。
木桶定律也称“最小养分律”“水”代表产量,不同长度的木板代表氮、磷、钾大量元素和锌、硼、锰、钼、铜、铁微量元素,一般不考虑中量元素,因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中均含有不同的中量元素,比如硫酸钾中含有18%的硫。
小麦产量的高低取决于相对用量(含量)最少的一种元素(最短的木板)。
我国耕地目前钾和微量元素普遍缺乏,施肥时注意补充。
小麦需肥规律:小麦每生产500公斤干物质,需要吸收10.5克纯锌、9克纯硼、13克纯锰、0.44克纯钼和4克纯铜,微量元素量虽小,但缺少了某一种,产量会大打折扣。
而小麦每生产500公斤籽粒,需13-15公斤纯氮、5-8公斤纯磷、7.5-11.5公斤纯钾。
考虑到秸秆还田、肥料利用率、不同地块肥力差异等因素,专家建议,小麦播前需底施纯氮7.5-11.5公斤(另追施纯氮9-11公斤)、纯磷6.5-10.5公斤、纯钾7.5-10公斤。
小麦营养吸收规律:返青期前需要吸收养分量占总施肥量,约1/6的氮、1/8的磷和1/10的钾。
起身抽穗前约需65%的氮、45%的磷和85%的钾(起身期到拔节期约需25%,拔节到抽期约需60%),抽穗后需20%左右的氮和40%左右的磷。
磷元素的移动性小、后效大,磷肥施入耕作层全层比集中施用的利用率高340%,磷肥做底肥一次性施入为好。
钾素在起身到抽穗前约需85%,钾肥可做一次性全部底施或者1/3底施、2/3在起身拔节期结合追氮肥而追施。
由于钾素在土壤中的移动性也较小,且追施增加人工成本,建议在小麦播前一次性底施。
氮肥最好底施1/3左右,起身拔节期追施2/3左右为宜。
玉米秸秆还田地块还需增加4-8公斤纯氮分解秸秆。
笔者建议小麦底肥施用比例,亩用尿素15公斤(也可用含氮17%的碳酸氢铵50公斤替代),磷酸二铵15公斤、氯化钾15公斤,亩投入约110元。
亩施入氮磷钾总养分为25.5公斤。
小麦不同生育阶段需肥规律.doc
![小麦不同生育阶段需肥规律.doc](https://img.taocdn.com/s3/m/377f9f32312b3169a551a412.png)
小麦不同生育阶段需肥规律
小麦一生除所需的碳、氢、氧元素主要来自空气和水外,其余营养元素主要是通过根系土壤中吸收。
冬小麦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有所不同,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小麦不同生育阶段需肥规律。
小麦不同生育阶段需肥规律:
小麦苗期根系吸收能力较弱,吸收养分数量也较少。
从出苗到返青,吸收氮、磷、钾依次各占该元素的17%,11%,9.8%。
虽然苗期吸收养分少,但对养分十分敏感。
起身到拔节,是小麦根、茎、叶迅速发展时期,幼穗发育加快,需要吸收较多的矿质营养,是全生育期中小麦最需养分的时期,尤其是氮、钾需要量增加。
氮用于细胞繁殖,增加有效分蘖数,钾促进光合作用和增强茎秆组织坚韧性,磷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运转。
小麦抽穗后,对养人的需求量仍然较高,营养物质的供给可影响每
穗小穗数及结实粒数。
在药隔形成期,氮素可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
磷素可减少不孕小穗数,对增粒重有明显效果。
钾可促进小麦灌浆期对氮的吸收,进而影响粒重的增加及品质的改善。
开花后,营养体生长停止,籽粒在迅速灌浆膨大,根系已趋衰老,对养分的需要量显着减少。
此期,氮素可增加粒重,还可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
但氮素不宜过多,以免贪青晚熟。
小麦不同生育阶段需肥规律就介绍到这里,小麦后期可叶面供给适量的磷、钾肥,以使籽粒饱满,提高千粒重。
小麦的需肥规律
![小麦的需肥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f653649e7e21af45b207a80f.png)
种植天地ZHONGZHITIANDI编辑:商蓉(shangrong@)建设,有序组织种苗订单生产。
2.优化茬口品种 (1)茬口安排。
结合市场需求和消费习惯,对易发生连作障碍的茄科、葫芦科、豆科等蔬菜要实行严格的轮作制度,有条件的地区可实行水旱轮作、湿旱轮作、菌菜轮作、粮菜轮作等高效栽培模式,优化作物茬口,推行科学轮作绿色高效生产制度。
(2)品种选择。
秋季蔬菜需选择抗逆性强、抗病虫害、优质高产、商品性好、适宜本地种植的品种。
要合理安排大宗蔬菜与名特优稀蔬菜、长季生产与短季生产、早中晚熟品种搭配等。
(3)综合布局。
结合本地气候特点、设施结构性能、栽培模式和重大病虫害发生规律、劳动用工等,兼顾大型节假日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绿叶菜类、甘蓝类、茄果类、根茎类、豆类等大宗蔬菜生产。
城郊蔬菜生产基地可适当发展野特菜生产,突出高效率和高效益,确保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
3.温光肥水管理 (1)温光管理。
秋季温光条件变化大,前期光照充足、炎热多雨,后期则低温寡照、易受冷害。
在温光管理上前期要注意遮光降温,如播种、定植后遇高温天气,要及时应用遮阳网覆盖、行间浇水等措施降温,后期注意保温增光的原则,要清洁膜面,应用长寿流滴膜、多功能消雾膜等新型材料,及时落蔓并摘除病叶、老叶,增加植株通风透光性。
若遇连阴雨、雾霾等极端天气,要停止浇水,减少通风,加强保温措施,结合天气情况尽量增加白天散射光照射时间,有条件的可采用植物生长灯、LED灯、碘钨灯、钠灯等进行人工补光,夜间温度过低则可采取电热风机、固体燃烧块等进行应急增温。
(未完待续)江苏省农技推广总站(210036)曾晓萍302019.21创新农业技术,提质节本增效。
小麦施肥有什么规律?要遵循哪些原则?
![小麦施肥有什么规律?要遵循哪些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50391cae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b0.png)
小麦施肥有什么规律?要遵循哪些原则?小麦的需肥规律小麦在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数量和比例是不同的。
据研究,一般小麦每生产100千克籽粒约吸收氮2.8千克、磷0.9千克、钾2.9千克。
小麦各生育期对氮、磷、钾等养分的吸收特点有所不同,对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一个在出苗到拔节阶段,吸收氮占总量的40%左右,而且主要在分蘖期;二是在拔节到孕穗开花阶段,吸收量占总量的30%~40%。
小麦对磷、钾的吸收在分蘖期约占总吸收量的30%左右,拔节后迅速增加,钾在拔节到孕穗期吸收最多,占总量的60%左右。
磷的吸收则以孕穗到成熟期最多,约占总量的40%左右。
因此,小麦苗期应施适量的氮、磷、钾养分,促使幼苗多发根,早分蘖,以达到壮苗。
小麦拔节孕穗期是小麦吸收养分的最大效率期,要及时施肥给予养分保证,以巩固分蘖成穗,促进壮杆、增粒。
小麦抽穗扬花以后应保持良好的氮、磷、钾营养,以防脱肥早衰,促进籽粒饱满。
小麦的施肥原则小麦的施肥原则是施足基肥,早施苗肥,重视拔节孕穗肥:1、施足基肥:一般基肥占施肥总量的60%~70%为宜,每亩用有机肥3吨左右,另配尿素10千克、过磷酸钙40千克和氯化钾7.5~10千克。
也可以用有机肥配合45%复混肥20千克,一起施入土中做基肥。
2、种肥和苗肥:小麦播种时施用适量的化肥作种肥,能促进小麦生根发苗,提早分蘖,尤其是对晚茬小麦或底肥不足的小麦,效果更加明显。
作种肥的尿素每亩低于2.5千克,除种肥外,早施苗肥(分蘖肥),也是促根增蘖、增加有效分蘖的良好措施。
耕种帮种植网建议在苗肥在三叶期施用,每亩用尿素5千克左右。
底肥充足,群体大的要少施;底肥少,苗弱的要多施。
北方麦区,小麦冬后进入返青期,为了巩固冬前分蘖,促进年后分蘖,要早施一次返青肥。
返青肥应以速效肥为主,一般每亩用硫酸铵10~15千克、过磷酸钙10千克。
如果前期肥料充足,麦苗生长旺盛,可以不施返青肥,特别在南方,这次肥料要根据苗情决定是否施用。
小麦施肥有什么规律?要遵循哪些原则?
![小麦施肥有什么规律?要遵循哪些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df9737d0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2e.png)
小麦施肥有什么规律?要遵循哪些原则?说到小麦的需肥规律,其实很多人还是比较茫然的,尤其像我们很多老乡种小麦,往往就是化肥按袋来用,往往是一亩地用上一袋尿素或者一袋复合肥,有时候也不知道用的多,还是用的少,反正经常是别人用多少,咱也就用多少,这么今天我就结合我所了解的情况,给大家交流一下小麦的需肥规律,以及咱们用肥需要遵循一个什么样的原则。
小麦整体需肥规律是什么样子?了解小麦的需肥规律,对于咱们种植收益大有裨益。
不但可以按需供给,还不会造成肥料浪费,减少成本,也就是既不让小麦饿着,又不让小麦撑着。
对于矿物质元素的吸收量也是不同的,吸收比例也是有很大的差异。
尤其是咱们小麦的生育期比较长,整个生育期需要氮、磷、钾的数量,以及它的比例是因为自然条件,小麦品种、栽培技术水平等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的。
在一般的产量水平下,我们计算每生产100千克的小麦籽粒,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2.5-3.7千克,磷0.8-1.5千克,钾2-5千克,也就是氮磷钾的比例大约是3:1:3这样的一个比例。
当然了,随着小麦产量水平提高,小麦对氮需求是下降磷和钾的需求会适当的提高,尤其是钾的需求量会明显的增加。
下面咱们再说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不同时期,氮磷钾吸收的特点是什么?小麦从苗期到成熟的各个生育时期,都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小麦各个生育时期吸收积累养分的数量和模式是不同的。
▲ 氮肥。
苗期一般的氮肥代谢旺盛,所以在苗期咱们应该保证氮肥的供应,这样就可以促进冬前的分蘖,培育壮苗,为麦苗安全越冬,壮秆大穗,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但是氮肥也不用太多,如果太多了之后就会造成分蘖过快出现旺长,造成群体过大,个体差的局面。
另外一个由于麦苗比较小,根量也少,温度低,这时候麦苗吸收养分的能力相对比较差,需要的氮肥占总量的10%左右;而到了拔节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幼穗分化植株发育茎秆充实,需要大量养分和碳水化合物。
这时候吸收的特点是代谢速度快,养分吸收与积累多,氮,钾的积累已经达到了最大值的一半,磷基本上占到了40%左右;孕穗期干物质积累速度达到高峰,这时候养分的吸收速率远大于拔节期,尤其是磷、钾吸收速率比拔节期大了将近五倍,什么意思呢?就说这孕穗期咱们养分的需求达到了一个高峰,所以这时候尽可能适量追肥,提高小麦的成穗率,巩固成穗数促进小花分化,增加穗粒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需肥规律具体总结概括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中国农业信息网:1 小麦需肥特性是什么答:小麦每形成100 kg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3 kg、磷素(P2O5)1~1.7kg、钾素(K2O)~3.3 kg,氮、磷、钾比例为1∶∶。
由于各地气候、土壤、栽培措施、品种特性等条件不同,小麦产量也不同,因而对氮、磷、钾的吸收总量和每形成100 kg 籽粒所需养分的数量、比例也不相同。
小麦在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规律基本相似。
一般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一是从出苗到拔节阶段,吸收氮量占总吸收量的40%左右;二是拔节到孕穗开花阶段,吸收氮量占总量的30%~40%。
根据小麦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特点,通过施肥措施,协调和满足小麦对养分的需要,是争取小麦高产的一项关键措施。
在小麦苗期,初生根细小,吸收养分能力较弱,应有适量的氮素营养和一定的磷、钾肥,促使麦苗早分蘖、早发根,形成壮苗。
小麦拔节至孕穗、抽穗期,植株从营养生长过渡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阶段,是小麦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也是决定麦穗大小和穗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
因此,适期施拔节肥,对增加穗粒数和提高产量有明显的作用。
小麦在抽穗至乳熟期,仍应保持良好的氮、磷、钾营养,以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效率,促进光合产物的转化运转,有利于小麦籽粒灌浆、饱满和增重。
小麦后期缺肥,可采取根外追肥。
小麦平衡施肥技术作者:佚名来源于:本站原创点击数:658盐城市土壤肥料技术指导站又是一年秋播时,又到了农民朋友大量施用肥料的投入高峰期,但近年来我市肥料施用中多施、偏施现象渐趋严重,这不仅直接造成了成本上的浪费,甚至还恶化了农田土壤环境,影响了后茬作物的生长。
因此,我们结合今年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成果,介绍一项小麦平衡施肥技术。
所谓平衡施肥是在测土配方施肥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施肥技术。
它综合应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以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产前提出作物需要营养元素的品种及其数量,产中通过科学的施肥方法与技术,适量、均衡、适时供应作物所需但土壤不能提供的氮、磷、钾和中微量营养元素。
1、小麦吸肥规律小麦是需肥较多的作物。
小麦对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一是在出苗到拔节阶段,吸收氮占总氮量的40%左右;二是在拔节到孕穗开花阶段,吸收氮占总氮量的30-40%左右,在开花以后仍有少量吸收。
小麦对磷、钾的吸收,在分蘖期吸收量约占总吸收量的30%左右,拔节以后吸收率急剧增长。
磷的吸收以孕穗到成熟期吸收最多,约占总吸收量的40%左右。
钾的吸收以拔节到孕穗、开花期为最多,占总吸收量的60%左右,到开花时对钾的吸收已达最大量。
因此,在小麦苗期,应用适量的氮素营养和一定的磷、钾肥,促使幼苗早分蘖、早发根,培育壮苗。
拔节到开花是小麦一生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需要较多的氮、钾营养,以巩固分蘖成穗,促进壮秆、增粒。
抽穗、扬花以后应保持足够的氮、磷营养,以防脱肥早衰,促进光合产物的转化和运输,促进麦粒灌浆饱满,增加粒重。
2、小麦需肥量在一般情况下,每生产50公斤小麦,约需从土壤中吸收氮(N)1.5公斤、磷(P5O2)0.7公斤,钾(K2O)1.8公斤,N:P2O5:K2O为3:1:3。
以亩产400千克小麦为目标,需N19-21公斤,-6.0公斤,K2O10-12公斤。
其中有机养分分别占35%、35%和70%。
即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每亩还应分别施用尿素27-30公斤,过磷酸钙30-33公斤,氯化钾5-6公斤。
3、小麦肥料的分配与施用麦子施肥要克服钾肥不足、氮肥运筹前期重中后期轻的缺点,有机肥宜作基肥和前期追肥;磷、钾肥可全作基肥,或80%作基肥,20%作后期追肥;氮肥基、追各半。
具体施肥技术为:⑴施足基肥,早施苗肥。
基肥:亩还秸秆150千克以上,农家肥5-10担,专用配方肥40-50千克,或磷酸一铵10千克配施尿素15千克,或BB肥20-30千克。
苗肥:施氮量占总氮量的10-20%,亩用人畜粪5-8担,或尿素6千克左右。
苗肥要早施,宜在两叶一心前施用。
⑵施好拔节孕穗肥。
此时需肥最多,要防止脱肥早衰,防止恋青倒仗。
拔节肥用量应占总用氮量的30-40%左右,一般亩施-11千克尿素,高产田块配施2.5千克磷酸一铵、-5千克氯化钾。
⑶搞好后期叶面施肥。
结合防止赤霉病、白粉病,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达到提高粒重的目的。
扬州大学:(一)小麦的需肥特性小麦对N、P、K三要素的吸收量因品种、气候、生产条件、产量水平、土壤和栽培措施不同而有差异。
综合各地资料分析,小麦每生产100kg 籽粒和相应的茎叶,约需吸收N3kg左右;-1.5kg,K2O:3-4kg。
冬小麦一生中对N、P、K吸收有两个高峰。
对N的第一个吸收高峰在分蘖至越冬始期,吸收量占总量的20%左右,越冬期间吸收量仅占总量5%左右,返青后N的吸收量有所增加,拔节-开花期出现第二个吸收高峰,吸收量占总量30-40%,开花后对N仍有少量吸收。
小麦对P、K吸收在分蘖-越冬始期出现第一个峰值,占总吸收量 10%左右,至拔节期P吸收量占一生30%左右,K达50%左右。
拔节至开花期出现第二个吸收高峰,吸P量达总吸收量的40%,吸K量占总吸收量50%。
开花后P吸收量仍达20%,K则停止。
近年研究表明,增加拔节至开花期N、P、K的吸收比例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产量。
中国农村书库:99.如何结合小麦的营养特性进行施肥小麦的营养特性是指小麦在其营养期内,对各种营养物质需求的速度、强度、数量大小及比例等,是指导小麦施肥的理论依据之一。
小麦一生历经出苗、分蘖、返青、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等多个生育时期,不同生育时期对养分的需求有明显的差异,因而化肥施用的方式、方法、数量、比例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小麦使用化肥的效益。
冬小麦营养期比春小麦长,需肥相对较多,在化肥的分配与施用上,应适当多分配些,增加追肥的次数和比例,保证冬小麦较长时期的养分需求。
春小麦营养时期较短,没有越冬期和返青期,在肥料有限时,可适当少安排些,并要早施、集中施用,增加前期施肥比重。
小麦营养的临界期在苗期,即在三叶期至分蘖期。
其中氮素的营养临界期在分蘖期,磷素的营养临界期在分蘖始期,钾素的营养临界期一般认为在分蘖初期和幼穗分化期。
春小麦的营养临界期略早于冬小麦,因为春小麦在进入三叶期前后已开始穗分化,对养分更敏感。
因此,春小麦苗期具有时间短、幼穗分化早、分蘖少,成穗率低等生育特点,在施肥上,应早施、重施苗肥,促壮苗早发,一般在2~3叶期追施速效氮肥或腐熟良好的有机肥,追肥量占总追肥量的70%~80%,方法采取条施深施为好。
冬小麦从冬前分蘖到冬后分蘖,是以根、叶、蘖为生长中心时期,对营养的吸收量虽少,但很敏感。
保持一定的营养水平,对营养生长和以后的生殖生长意义重大。
因此,在冬小麦两个分蘖期内均应追肥。
强调指出的是:春季追肥尤为重要,应追施速效氮肥并配合少量磷钾肥,这样做对增加小麦的有效分蘖数,促进穗分化,提高化肥使用效益作用明显。
小麦营养的最大效率期,冬小麦在起身至拔节期,春小麦在三叶期前后。
冬小麦在分蘖高峰后必须施起身、拔节肥,以促进大蘖成穗,提高成穗率,并能促进顶三叶的生长和基部二至四节的伸长,是施肥的最大效率期,所以应重施拔节长穗肥。
春小麦则要早施重施分蘖肥,它对促进叶、蘖、穗的生长均有很大作用。
追肥一般以速效氮肥为主,追肥量占总追量的60%~70%以上。
因此,提高小麦使用化肥的效益,必须紧紧抓住小麦营养的两个关键时期,才能发挥肥料的最大作用。
100.如何根据小麦的需肥规律进行施肥小麦的需肥规律是指在小麦一生中,随各生育时期的阶段性变化而表现出的对养分吸收的相对数量及动态变化趋势,是指导小麦施肥,提高化肥使用效益的理论依据之一。
一般每生产100公斤籽粒,约需3公斤氮素、1公斤磷(P2O5)和3公斤钾(K2O),氮、磷、钾的比例约为3:1:3。
这一规律可作为计算一定产量水平下,小麦经济施肥量的理论依据。
小麦需肥的一般规律是:冬小麦在返青前由于植株生长量小,吸收氮、磷、钾的数量相对较少,返青后,迅速生长,对养分吸收量急剧增加,其中磷钾的吸收比氮更突出,约50%以上的磷钾和30%左右的氮素在这一阶段吸收。
开花以后逐渐减少。
春小麦在分蘖期以前吸收的养分较少,拔节至孕穗期为氮肥和钾肥的第一个吸收高峰,孕穗到开花吸收量明显减少,开花到乳熟期的吸收量又显着增加,达到第二个氮钾吸收高峰。
磷的吸收量拔节前较少,拔节后逐渐增多,直到乳熟期仍维持较高水平。
根据小麦的需肥规律,在小麦生育前期,冬小麦在返青前,春小麦在分蘖前,应适量追施速效氮、磷化肥,对促进根、茎、蘖的生长,增强抗性具有积极意义。
冬小麦生长进入返青至拔节期,是追肥的关键时期,应重施返青拔节肥。
对地力较差和晚播弱苗,早追返青肥极为重要,应以速效氮肥为主,并配合磷肥和钾肥,追施量占总追肥量的50%~60%。
在拔节至开花阶段也是施肥的关键时期,此时生长中心和营养中心转向茎和穗,特别是高产麦田,更要重施拔节,必须加强氮素营养,才能有利于小花分化,增加结实率,促进穗大粒多。
春小麦应重施分蘖肥,在未施分蘖肥时,要重施拔节肥。
在开花前,还应施用一定数量的孕穗肥,以满足春小麦第二需肥高峰的需要。
追肥应以氮为主,氮磷配合。
小麦生育后期,对养分吸收显着减少,为了防止早衰,并有效地增加粒重,可进行根外喷施磷、钾肥料,不宜施用较多氮肥,也不宜施用时期过晚,以防贪青晚熟,降低产量与效益。
石家庄土肥站:冬小麦每生产100公斤籽粒,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素3公斤,五氧化二磷1.25公斤,氧化钾2.5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2;小麦的需肥规律为:小麦在整个生育期内对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一个在分蘖盛期,占总吸收量的12%—14%;另一个在拔节至孕穗期,占总吸收量的35%—40%,这两个时期需氮的绝对值多,且吸收速度快。
小麦吸收磷主要在拔节孕穗期,这个时期磷的吸收量可达总量的60%。
苗期磷的吸收量虽然少,只占总量的10%左右,但此时磷素营养对于植株,尤其对根系极为重要,是小麦的需磷的临界期。
小麦对钾的吸收在拔节前比较少,拔节至孕穗期是小麦吸钾最多,吸收最快的时期,吸钾量可达总吸收量的60%—70%。
根据小麦的需肥规律,配方施肥技术建议提出增施有机肥,大力推广秸秆直接还田、根据地力状况(高、中、低肥力)合理施用氮磷肥,因地补施钾肥和锌肥、磷钾肥和50%的氮肥与农家肥作底肥,剩下的氮肥在小麦起身—拔节期和孕穗期追施等措施;夏玉米每生产100公斤籽粒,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素2.57公斤,五氧化二磷0.86公斤,氧化钾2.14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夏玉米的需肥规律是夏玉米苗期需肥较少,这时对氮、磷的吸收量为总吸收量的10%,从拔节到孕穗期吸收速度达到高峰,在20—30天中吸收的氮、磷的量分别占总吸收量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