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诗歌意象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李商隐诗歌花意象研究

李商隐诗歌花意象研究

李商隐诗歌花意象研究
本文以李商隐诗歌花卉意象研究为主题,分析了李商隐的诗歌花卉意象的形式和审美特征,旨在探究李商隐诗歌花卉意象的精神内涵及其创造性的艺术表现。

李商隐的诗歌花卉意象表现出浓厚的文化性和历史性,他的花卉意象运用十分丰富多彩,也体现了他独特的审美观念。

首先,李商隐诗歌中描述花卉的意象,以对自然界的敬畏和融合为主。

他有意把花卉形象和神性、哲学、景物、精神等进行结合,并以自然而朴实的写法加以表现。

其次,他创造性地将花卉意象与古今名家经典联系到一起,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文化思想,也让花卉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最后,他的诗歌花卉意象对当时的政治、审美环境也有一定的反映,用以表达自己的心境和思想。

综上,李商隐的诗歌花卉意象以其独特的审美和传统文化观念,塑造了一个诗人独有的美,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李商隐的诗歌花卉意象具有鲜明的性格,其创造性的表现技巧,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充分显示出他的诗歌花卉意象独到的审美特质及其深刻的精神内涵。

总之,李商隐诗歌花卉意象之所以能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主要是因为其具有艺术表现力的独特性及其创造性的审美观念,展现出其独有的文化、审美特点及其深刻的精神内涵。

综上所述,本文试图分析李商隐诗歌花卉意象的精神内涵以及其创造性的艺术表现。

- 1 -。

李商隐的诗歌意象研究综述

李商隐的诗歌意象研究综述

李商隐的诗歌意象研究综述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并称为“杜晓丽”,与文并称为“文李”。

他的诗构思新颖,风格丰富。

特别是,一些爱情诗是以感伤的方式写的,被广泛阅读。

他的作品被收录在李义山的诗集里。

李商隐是唐代最后一位诗人。

他也可以说是唐朝的终结者。

他是中晚唐时期一位伟大的诗人。

田文(《古代唐欢杂著集》卷二)说:“在盖依山的各种风格的作品中,确实没有人比唐代更好的了”。

虽然这种评价不无夸张,但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抒情诗人,李商隐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确实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图像是一种表意图像,一种特殊的表意艺术图像或文学图像简而言之,图像是一个包含“意义”的“图像”,是一个用来放置主观感受和思想的客观图像。

李诗歌中有许多意象,我们现在以对诗的注释为指导。

收藏李商隐诗歌603首,共有7957幅。

有7579个实体意象,占诗歌意象总数的95%。

有378个虚拟形象,占他诗歌形象的近5%。

学界对李商隐诗歌意象的研究不计其数。

本文将从实体图像和虚拟图像两个方面对研究进行总结。

主要的学术观点概括如下:1,实体意象所谓的实体意象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包括客观的自然范畴和社会历史范畴,它们是诗人本人或其前人感知和选择的。

客观自然范畴的诗意意象包括地理、时间、人体、动物、植物等。

社会历史范畴的图像包括人物、地理、建筑、精神活动等。

灯烛意象是中国传统诗歌中的经典意象之一。

李商隐在诗歌中使用灯意象34次,蜡烛意象22次何的《李商隐诗中灯烛意象的文化意蕴——兼论唐灯烛意象的源流》一文,阐述了唐灯烛意象的源流。

灯和蜡烛逐渐与朋友、女人和生活中的忧患意识联系在一起,表达幸福和缺乏“爱”此外,灯和蜡烛还赋予诗人深刻的忧患意识,反映了诗人对甜蜜爱情、忠诚友谊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代表了诗人对封建社会礼仪、秩序和宗法伦理的肯定,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繁荣和民主的向往。

而纪秀梅对李商隐诗歌中灯烛意象的解读,则是从四个方面对灯烛意象的解读:理想情怀与境界情怀、悠远情怀与深沉情怀、摇曳与孤独情怀、沧桑与深沉情怀。

李商隐爱情诗诗歌研究报告

李商隐爱情诗诗歌研究报告

李商隐爱情诗诗歌研究报告1. 引言李商隐是唐代末年著名的爱情诗人,他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而且在后世的文学史上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探讨李商隐的爱情诗的特点、题材和意境,并对其诗歌创作进行分析和解读。

2. 李商隐的爱情诗特点李商隐的爱情诗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情感深度而著称。

他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诗中,表达了对爱情的追求、痴迷与失落。

以下是李商隐的爱情诗的主要特点:2.1 精妙的意象和描写李商隐的诗中经常运用丰富的意象来描绘爱情的美好与痛苦。

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爱情的情感细节,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2.2 婉约而豪放的表达方式李商隐的爱情诗既有婉约的温柔之情,又展现出豪放的激情和挣扎。

他用独特的表达方式,将痛苦和欢愉交织在诗中,使读者更能够深刻感受到爱情的复杂性。

2.3 对于爱情的追求与失落的描绘李商隐的爱情诗中,不仅表达了对爱情的追求和痴迷,同时也描绘了爱情带来的失落和伤痛。

他以深情的笔触,将他内心深处的爱恋和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

3. 李商隐的爱情诗的题材分析3.1 唐代爱情观念的体现李商隐的爱情诗中体现了唐代独特的爱情观念。

他将个体的情感融入到了时代的背景中,描绘了诗人在封建社会中对于爱情的不同感受和体验。

3.2 对女性的赞美和渴望李商隐的爱情诗中,女性形象常常被描绘得娇美动人、聪明伶俐。

他对女性的赞美和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流露出对女性的爱慕和无尽追求。

3.3 爱情与社会的冲突李商隐的诗歌中,爱情与社会所产生的冲突也是一个重要的题材。

他将个人的爱情痛苦与封建礼教的禁锢形成鲜明对比,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反思。

4. 李商隐爱情诗诗歌的意境4.1 感伤与忧郁李商隐的爱情诗作品往往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忧伤和郁郁寡欢的意境。

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情感表达,将自己对于爱情的痛苦和无助展现得淋漓尽致。

4.2 温柔与浪漫尽管李商隐的爱情诗流露出忧郁的情感,但他也通过温柔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于爱情的温暖和浪漫。

浅论李商隐诗歌中的意象模式

浅论李商隐诗歌中的意象模式

浅论李商隐诗歌中的意象模式(zt)李商隐是晚唐杰出的诗人,他以“丽朦胧,沉郁缠绵”的诗风在晚唐诗坛大放异彩。

近年来,李商隐诗歌的研究也是古典文学界的热点。

本文将从《圣女祠》一诗的解读入手,对李商隐诗歌的意象模式做一点抛砖引玉的探讨。

一《圣女祠》的解辩与李商隐诗歌的意象模式李商隐诗歌的解读,研究界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尤其是对约二十余首《无题》诗及《中元作》、《圣女祠》等一部分有题诗。

就《圣女祠》(松簧台殿)一诗而言,研究界的分歧也颇大。

刘学楷、余恕诚二先生以颇似《宝莲灯》中刘彦昌题诗于圣母庙,而认为属“人神恋爱非非之想”,同时也承认“圣女祠可能是道观的异称,圣女神上可能有女冠的影子。

”(《李商隐诗选》第300页)钟来茵先生肯定了冯浩的“必非途次经过之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圣女祠》是一首破晓歌,是描写“被雅化的、被诗化”的“少男少女的幽欢生活。

”(《李商隐爱情诗解》第66页)北大的陈贻欣教授却认为“此诗当作于别后过灵都观时”(《唐诗论丛》第295页)。

我比较倾向于把此诗当作睹物怀人的爱情诗来解读。

“松簧台殿蕙香帷,龙护瑶窗凤掩扉”,首联是对圣女祠作整体上的描述。

诗人联想到曾与恋人约会的道观而刻意渲染圣女祠的幽雅堂皇:青松翠竹掩映的台殿,虚饰的帷帐绣满了蕙草兰花,华美的窗扉上镂刻着潜龙舞凤。

这些香艳富丽的物象传达的是一种极为欣赏而惋叹的怀旧意象。

颔联转到了对圣女神像的描绘上来。

“无质易迷三里雾,不寒常着五铢衣”,美丽的圣女神披着轻纱雾彀一般的衣裳,看上去好象置身于朦胧恍惚的三里云雾之中。

而神像是不畏寒冷的,常年就穿着这透明无质、宛若无物的五铢仙衣。

此联包含着诗人对恋人的无限怀恋之情。

从而将一个无欲无感的圣女神像刻画得洁丽清雅,意态迷离。

也正因为如此,腹联“人间定有崔罗什,天上应无刘武威”才会流露出几分凄婉几分感伤。

人间有我这样的才俊之士,而天上到哪里去找能与你相匹配的彦杰达人呢?对恋人孤寂处境的想象更见深情,与全诗的意境也极为合拍。

李商隐咏史诗中的诗歌意象

李商隐咏史诗中的诗歌意象

李商隐咏史诗中的诗歌意象
李商隐的诗歌中满是梦幻诗情,里面给予人们精神上的升华。

李商
隐的诗有着浓厚的意象,他把各种内容的抽象内涵借助于生动的景物
或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赋予他对异国文化的深沉向往。

他的诗歌里,经常出现山川河流,风、雨、月、云,这些自然景物被他描绘得跳动
着活力,洋溢着神秘气息。

天空里,也经常有鹤舞鸣叫,乌鸦和乌鸢
在攀缘,乌鸢的叫声在诗歌中铺展着生机勃勃的生命气息,它们铃铃
作响,层层叠叠,酝酿着灿烂的情调。

而辉煌的月光、星群,更让诗
歌充满神秘色彩,令人更加期待着更多的历史解读和想像空间。

当有
清风浅梦时,有华岳挂花,莎草离绪,夏夜空蝉起,山河流连,草木
璧彩,復芳新矣。

当浪漫有碧水映月,急湍动微暗光,景禽翩跹,林
木繁密,雀鸦齐鸣,梧桐隐映处,心醉胸静。

这样的诗歌情调中,生
活的美景被精心地描绘出来,有助于增强读者对生活的认知,并赋予
他们精神上的沉醉和欢喜。

在诗歌中,美好景象与惆怅等情绪形成鲜
明的对比,发出更加强烈的表达张力,这使得读者可以更好地欣赏构
成诗歌情趣的艺术成分。

浅析李商隐诗歌的意象特征

浅析李商隐诗歌的意象特征

李商隐诗歌的意象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界的意象。

李商隐诗歌中大量运用了自然界的意象,如“春潮带雨晚来急”、“夜半无人私语时”、“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等。

这些意象都是他对大自然情怀的浓厚体会,也是他对生命变化不断的眷念之情。

二、宫廷文化的意象。

李商隐在其作品中广泛使用宫廷文化相关的意象,如《锦瑟》中写到“天高任鸟飞;云深不知处” 、《将进酒》中写到“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等。

这些形式都能勾勒出一副壮丽耀眼而又庄重神圣的宫廷图画。

三、心理情怀的意象。

李商隐通过对心理情怀所作出表示,如《望庐山瀑布》中写道: “日照香炉生紫火;遥看瀑布欲封天。

有花忽隐明浓;无鸟忽飞是还乾。

……… ” 这样尤其抒发出一片孤独而又追寻平衡之情怀.。

论李商隐诗歌意象的类型特征

论李商隐诗歌意象的类型特征

论李商隐诗歌意象的类型特征
李商隐诗歌意象的类型特征非常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自然景物意象。

李商隐作品中,多以景物意象去表达自己的情思,如青草和古树、白云和清风、苍蝇和蝉鸣等景物。

这些景物的结合,使诗
歌充满了动感的自然气息,给读者以一种凝思的情趣,并将心境的复杂思
想融入到自然界中去。

二是抒情意象。

李商隐多数作品都充满了深沉的抒情色彩,不仅往往
用抒情意象表达心灵,而且经常用时光、距离和沉默等意象穿行其中,而
营造出壮美的气氛。

三是伤感意象。

李商隐的诗歌中,还充满了伤感的暗示,如落花、黯
淡的月光,和曾经的滋味、无常的梦境等。

对忧伤着怀疑的情绪,李商隐
用这种诗歌体裁表现的淋漓尽致,充满了极大的伤感情绪。

李商隐诗歌中的灯烛意象

李商隐诗歌中的灯烛意象

李商隐诗歌中的灯烛意象李商隐(813年-858年)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以纤细、婉约、典雅而著称。

在他的诗歌作品中,灯烛成为了一个重要且常见的意象,以其独特的象征意义丰富了诗歌的表达。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李商隐诗歌中灯烛的意象。

一、灯烛的光明与温暖在李商隐的诗作中,灯烛往往被描绘成一束光明和温暖的象征。

例如在《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他写道:“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诗中的“桂堂东”和“画楼西畔”都是一个人的房间,这里他用了“灯烛”来渲染整个房间的光明和温暖,表达了他与心爱之人相见时的喜悦之情。

二、灯烛的象征性李商隐的诗歌中,灯烛还常常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易逝。

在《无题·闺中少妇不知愁》中,他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里的灯烛被用来象征女子的青春美丽和欢乐,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灯烛将熄灭,就像少女的青春一样短暂而逝去。

三、灯烛的孤寂和寂静在李商隐的诗作中,灯烛也常常象征着孤寂和寂静。

例如在《无题·沉香亭北望》中,他写道:“寂寞箫声度,空山无人过。

”这里的灯烛用来描绘沉香亭的孤寂与寂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四、灯烛的情感和思念灯烛在李商隐的诗中还常常代表着诗人对爱情的追求和思念。

在《无题·雨打梨花深闭门》中,他写道:“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诗中的灯烛用来表达诗人对失去的爱情的思念和对逝去青春的悔恨。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李商隐诗歌中灯烛的意象是多样且丰富的。

它既可以象征光明与温暖,又可以展示人生的短暂与易逝,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爱情和青春的追忆和思念。

这些灯烛意象不仅为诗歌增加了美感和情感,更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和外延。

李商隐无题诗的意象特征

李商隐无题诗的意象特征

李商隐无题诗的意象特征李商隐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文艺发展,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的无题诗。

李商隐无题诗中呈现出的意象特征是隐喻和象征,这些隐喻和象征又形成了一种精致而又不失诗意的语言风格。

首先,李商隐无题诗中最常见的意象就是自然的比喻。

他把自然中的风、雨、河流、山川、草木等等都当作比喻,用它们来描述人的思想和心情。

比如《采桑子·晚晴》中的“桑叶萧萧下,芦花池塘头”,桑叶的萧萧代表着悲伤的心情,芦花的池塘头暗喻出孤独的寂寞。

其次,李商隐无题诗中也有许多象征性的意象。

象征是一种抽象概念,通过它来表现一种情感或思想。

比如《渔家傲·雪梅》中的“十里桃花锁春意,三春白雪归人何”,桃花锁春意象征着美好的相伴,白雪归人何则象征着回忆的淡淡思念。

再比如《渔家傲·洞仙歌》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新雨象征着新的生命,秋天则象征着静谧与凋零。

李商隐无题诗中的这种象征性意象,把诗人的情感投射到自然之中,让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人内心深处的感受。

最后,李商隐无题诗中还有许多象征主义的意象。

这种意象以象征的形式来表达诗人对某种精神或思想的认同,以及对社会生活的看法。

比如《渔家傲·鹧鸪天》中的“拨开细雨,听燕语”,细雨是对压抑的社会现实的象征,而燕语则是对空虚与寂寞的象征,当它们交织在一起时,就把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出来了。

总之,李商隐无题诗中呈现出的意象特征是隐喻和象征,它们结合了自然的比喻、象征性的意象以及象征主义的意象,形成了一种精致而又不失诗意的语言风格。

虽然无题诗没有明确的题目,但它们却以最精美的形式表达出诗人的情感,令人回味无穷。

李商隐诗歌意象的类型特征

李商隐诗歌意象的类型特征

李商隐诗歌意象的类型特征李商隐作为唐代文人之一,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情的意境而闻名于世。

他的诗作广泛涉及人生哲理、爱情抒发和社会风俗等多个主题,其中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他独具匠心的意象描写。

李商隐的诗歌意象类型丰富多样,涵盖了山水、花卉、动物、建筑和人物等各个方面的表达。

下面,我们将就李商隐诗歌意象的类型特征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我们来看李商隐诗歌中常见的山水意象。

李商隐善于以大自然中的山水景色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诗境。

他喜欢描绘秋天的山水,如《凉州词》中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里的“沙场”、“征战”都是象征战争的意象,通过山水的描绘将战争的残酷与凄凉表达得淋漓尽致。

而李商隐的诗作中也经常出现花卉意象。

他善于用花卉来诉说离别之苦,表达爱情之绪。

例如《赠花卿》中的“寄语桃花岭上春,春无家,人倚少东风。

离人背望几时息,天与桃花我与病。

”这里的“桃花”不仅仅是描绘春天的花卉,更是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这种以花卉为意象的描写,使得诗情更为深邃、动人。

此外,李商隐的诗歌中还常常运用动物意象。

动物象征着人生的喜怒哀乐和社会风俗的变迁。

在他的诗作中,常常出现诸如燕子、鹤、鸳鸯等动物。

例如《长恨歌》中的“双凤去,翼如泮”这里的“双凤”就是指杨贵妃和王昭君,艳丽的双凤暗喻她们美丽的面容。

通过描写动物的形象,李商隐把人类的情感和命运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概括和表达。

李商隐的诗作中也常常出现建筑意象。

这些建筑意象可以是庙宇、楼阁、亭台等,这些建筑物代表着一种生活的寄托和情感的寄予。

比如《悯农》中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里的“盘中餐”象征着农民勤劳劳作的成果,而建筑物则成了农民苦劳的见证和寄托。

最后,李商隐的诗歌中也难以忽视的是人物意象。

他常常以具体的人物形象来描写社会风俗和人情冷暖。

比如《对雪》中的“莫怪夜深无梦好,留人乍起犹须休。

李商隐诗歌意象研究

李商隐诗歌意象研究

李商隐诗歌意象研究一、概述1、李商隐(李绅),祖籍汝南,历史上被誉为“最著名的山水诗人”。

其结合“山水诗”的独特方法贴合实际,使其诗歌得以表达出优美的意象。

2、李商隐诗歌中经常融入大量的自然和社会意象,而这些意象是李商隐诗歌所独有的,它们一般形成一种隐喻,以理解李商隐诗歌中所描述的故事、诗句内容以及整体主题。

二、意象的表达类型1、自然类意象:李商隐诗歌中的许多自然类意象,如山、水、草、花等,都是李商隐最常用的意象表现手法。

2、社会类意象:社会类意象之中,一般以朝代、国家、古今贵族、凡夫俗子等类别表现,通过以上各类意象的使用,可表现出一种“人物-地点定位”把持文学主题的情境表现。

三、意象对诗歌的影响1、意象能够帮助读者以视觉形式来想象作品中的场景,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作品的意义和内涵,也能增加诗歌的传播力。

2、意象的使用给诗歌的表达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语境,增强了诗歌的韵味和气氛,能让诗歌的主题更加深刻的被读者深深感受到。

四、意象的象征作用1、一般而言,象征性意象可用来深刻地揭示社会和国家的政治、历史和文化背景,隐喻性意象可以把表象与实象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象征意象,李商隐把诗歌表现得更加深刻有力。

2、象征意象可以使诗歌更加深入地与生活接轨,让得以表达出对社会底层人民一种深感关怀,以及李商隐对贵族生活的深切地表达,使诗歌更加有诗意且优美动人。

五、李商隐诗歌的意象审美1、可以认为,李商隐的诗歌意象审美是历史上经典的中国山水诗歌审美的胜利者,他突出了“和合”思想,通过融入大量的自然和社会类意象,把人与自然、把自然与历史以及文化结合在和谐一致的审美统一体中,所创造出的中式诗歌美感无时无刻不在向人们传递着生活的真善美。

2、历史上的文学家们都将李商隐的意象审美视为古典诗歌的象征,他被誉为“文学艺术史上最有意义的伟大山水诗人”,他的诗歌也得到了众多的称赞,以及被广泛的应用于戏曲中,从而把李商隐的意象审美传播至人们的生活各个角落。

李商隐无题诗研究综述

李商隐无题诗研究综述

李商隐无题诗研究综述
李商隐无题诗的特色是:借艺术形象的整体来托寓某种抽象的感情、意绪。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流露的那种相思、追求、伤感,非常可能寄寓或渗透着作者政治上失意的精神苦闷以及明知志向难酬却仍不甘心沉灭的心理。

李商隐“无题诗”的这种艺术构思是对我国古代诗歌比兴寄托手法的继承与发展。

资料拓展
原文:
无题
李商隐〔唐代〕
相逢时难别亦容易,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恨云鬓改为,夜吟应法号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
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春蚕结茧至死去时丝才调侃回去,蜡烛必须压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就可以几滴干活。

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

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莱山离这儿算不上太远,却并无路可通,如欲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回去求见。

创作背景: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改信道术。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为被家人送至玉阳山学道。

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恋相识,但两人的感情却无法为外人所为,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流着无法遏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就可以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并使诗变得既深邃婉曲、又深情无穷。

李商隐写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大多就是抒发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

此诗即为其中一首。

李商隐诗歌意象创新认知研究

李商隐诗歌意象创新认知研究

李商隐诗歌意象创新认知研究广西师范大学摘要:唐末诗人李商隐,是继李白、李贺之后另一位蜚声文坛的诗人,其诗素来以奇异和难解著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无题诗。

自1980年莱考夫将隐喻纳入认知语言学视角以来,对其诗的研究打破了传统修辞学观点。

本文从意象拓展视角入手研究李商隐诗歌意象的新奇性,探究诗人独特的认知过程。

关键词:李商隐诗歌;新奇性;意象创新一、李商隐诗歌意象创新研究自然景物类:柳树、牡丹、蜡烛、蜡炬、红泪、春蚕、残灯、冷雨、西窗烛、棋弹局、蝉、竹笋、高松、小松、野菊、梅花、槿花、樱桃、牡丹、流莺、飘灯、烛影、龙凤、鹰隼、蛟龙、鸑鷟、鸱鸮、巴江柳、断肠柳、相思树、合欢枝、嘉瓜藤蔓、碧玉寒浆、花房密脾、柳枝莲叶、紫凤青鸾、孤凤离鸾、龙凤赤麟、寡鹄羁凤、苍龙凤女、游蜂舞蝶、雄蜂蛱蝶、锦鳞绣羽、朝云暮雨、巫山云雨等。

历史典故类:徐妃“半面妆”、青女素娥“斗婵娟”、九子铃、九重门、“巢阿阁”、西王母、庄周梦蝶、莲花佛身、章台走马、益德报主、阿童镇秋、贾生说道等。

神话传说类:嫦娥、月姊、紫姑、织女、星娥、麻姑、西王母、萼绿华、杜兰香、上元夫人、紫府仙人、巫山神女、湘妃、宓妃、洛河神女等;月宫、蟾宫、瑶池、蓬山、碧城、紫府、十二峰、玉山、东海、蓬山等。

(一)爱情昨日昨日紫姑神去也,今朝青鸟使来赊。

未容言语还分散,少得团圆足怨嗟。

二八月轮蟾影破,十三弦柱雁行斜。

平明钟后更何事,笑倚墙边梅树花。

《昨日》这首诗属爱情诗,诗人以神话意象“紫姑神”指代所恋之人。

“紫姑神”在神话典故中原为人妾,因受正妻嫉妒被害致于正月十五日死去,此时正值月圆之时。

该诗首联和颔联描述二人聚少离多,相互思慕。

颈联“二八月轮”指阴历十六,“蟾影破”以嫦娥月宫金蟾影支离破碎暗示月之盈亏,该神话意象与“紫姑神”相呼应,点明时日。

月之“一圆一缺”暗示诗人与女子团圆无时,下句以古筝“十三弦柱”取十二柱之断弦意喻残缺不完整。

从李白“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及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典故可知,中国文学素来就有以明月象征親人团聚之传统。

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

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

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李商隐是唐代诗人中最具代表性的爱情诗人之一,他的爱情诗歌以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无数的读者。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各种意象,这些意象传达了他对爱情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本文将从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入手,阐述其作品的意义及价值。

李商隐爱情诗中的意象主要有两大类:自然意象和人文意象。

自然意象包括了花草树木、江河湖海、天地山川等自然景观,而人文意象则包括了古代宫廷、美人佳人、爱情忧伤等人类情感的表达。

这些意象并不是简单的描写,而是象征着爱情的各种情感和心理状态。

首先,自然意象在李商隐的爱情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常常用花草来比喻女子的美丽和温柔,如“花蕊初含翠,莺啼翠柳边”中的“翠”和“柳”,都是代表女子婉约柔美的象征。

他还用江河湖海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中的“灵犀”,就是用来形容两个人之间心灵相通的感觉。

这些意象不仅仅是为了美化文学作品,更是为了传达作者对爱情的理解和感悟,使读者更能够深入地领悟到爱情的真谛。

其次,人文意象在李商隐的爱情诗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古代宫廷是李商隐的爱情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他通过对宫廷中的美人佳人的描写,表现了男女之间的爱情纠葛。

如“半夜鸡声远,此情难诉绵绵”中的“绵绵”,就是表达了男女之间情感纠葛的无奈和苦涩。

他还用爱情忧伤来表现爱情的复杂性,如“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中的“清秋节”,就是代表了爱情的离别和伤感。

这些意象让读者更能够感受到爱情的多样性和深度。

综上所述,李商隐的爱情诗以其深刻的意象和卓越的表现力,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个篇章。

他通过对自然和人文意象的运用,传达了对爱情深刻的思考和体悟。

他的诗歌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文化遗产,更是值得我们今天继续探究和欣赏的文学珍品。

浅论李商隐无题诗中的意象

浅论李商隐无题诗中的意象

浅论李商隐无题诗中的意象
李商隐无题诗中丰富的意象,给读者带来诗情画意和无穷的感染力,展示了李商隐强烈的感情用语,浓郁的抒情色彩,充满了悲凉和凄美的气氛。

诗中的意象,都像一面镜子,让读者更清晰当下的社会现实生活,强烈的感受到社会的腐败和落魄,唤醒人们所有的愤怒和哀痛。

诗中最突出的意象是残花败柳、衰草枯藤,充斥着颓丧、凋落、失败的情绪。

李商隐描绘出一幅栩栩如生的景象,如“芳草萋萋,桃李满天下。

门外无消息,满庭芳菲尽”,生动地展现出伤心欲绝的气象。

也有一些抽象的意象,如“垂柳拂面,折杨倒梅”,表现人们的士大夫,被制约在宫墙外,失之交臂的痛苦和无奈、无助,凄美的悲凉之情。

此外,还有对社会腐败的愤怒意象,如“牆头空绕着衣襟,蓬门正在把人欺”,压迫祭司们的声板,表达出李商隐无奈的コース、不满和无能。

最后,还有春风拂柳,云朵绕山,表现出诗人美好心境,希望有一天新春会到来,让人们不再受抑制和逆境的打击,实现其所有的梦想。

总而言之,李商隐无题诗中富有层次的意象,结合生动景像、深刻抒情,渗透着
伤心凋零、怨恨那些腐败暴政给人民带来的枷锁与压抑,以及对梦想的希望。

总之,李商隐无题诗中的意象非常丰富,描绘出伤感悲凉、带有政治性抨击的场景,也展现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精神状态。

通过意象,诗人让人们更多地认识生活,也引发了读者思考的兴趣。

【诗歌】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诗歌】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1️⃣ 引言:李商隐与晚唐诗坛的璀璨明珠在中国文学的浩瀚星空中,李商隐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世界,成为了晚唐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他的诗歌,如同一幅幅细腻工致的水墨画,既展现了晚唐社会的风貌,又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哲思。

本文旨在探讨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通过对其诗歌的分析,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2️⃣ 艺术特色之一:朦胧隐晦的意象构建李商隐的诗歌,以朦胧隐晦著称。

他善于运用象征、比兴等手法,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巧妙融合,形成了一种含蓄而深远的意境。

如《锦瑟》一诗,通过“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等句,以锦瑟这一具体事物为引子,引发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无限感慨与追忆,其意象之丰富、情感之深沉,令人叹为观止。

这种朦胧隐晦的表达方式,使得李商隐的诗歌充满了神秘感和吸引力,让读者在反复咀嚼中品味其深邃的内涵。

3️⃣ 艺术特色之二:细腻入微的情感抒发李商隐的诗歌,情感表达细腻入微,善于捕捉并描绘人内心最微妙的变化。

他的爱情诗,如《无题》系列,以缠绵悱恻的笔触,展现了爱情的甜蜜与苦涩、相聚与别离的无奈,让人感同身受。

而在抒发个人抱负与感慨时,他又能将个人的遭遇与时代的变迁紧密相连,如《登乐游原》中的“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既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又暗含了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

这种细腻入微的情感抒发,使得李商隐的诗歌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时代气息。

4️⃣ 艺术特色之三:独特的语言风格与音韵美李商隐的诗歌,语言精炼、音韵和谐,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他善于运用对仗、押韵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在形式上工整严谨,而在内容上则更加丰富多变。

如《夜雨寄北》中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不仅语言优美,而且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同时,他的诗歌中还常常出现一些新颖奇特的意象和词汇,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创新精神和艺术活力。

分析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

分析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

分析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分析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晚唐诗人李商隐是中国古代诗人中刻意追求意象的杰出代表,大家知道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是什么吗?下面来看看!古来情语爱迷离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爱情诗最显著的特点。

李商隐的爱情诗既刻画出两情缠绵缱绻、执着深沉、纯净悠远的意境,同时又由于社会的种种不幸以及个人浓重的身世之悲,爱情诗又打上了时代感伤的烙印。

诗人往往不愿直接表达感受而闪烁其词,他善于把爱情生活中最难抒写的感情借用一系列的意象或隐比符号来表达,同时运用了大量的隐喻和比兴手法,隐约其义,忽断忽续,或彼或此,使人产生朦胧的审美感受,从而呈现出一种深刻的迷惘惆怅、刻骨寂寥悲剧色彩。

这对后世的情诗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

所谓“意象”,即内在之意诉诸外在之象,象者所以存意。

换言之,象是意的载体和表现符号,意是象的内涵所指向的对象,“意象”一词的产生及其内涵的延进在中国由来已久。

至唐,“意象”的审美内涵趋于相对稳定,意象之论进入诗、书、画等不同艺术门类。

在李商隐的爱情诗中,他善于运用朦胧意象、动物意象、景物意象和典故意象来营造意境,以表现自己真挚深沉的爱情。

一、朦胧意象诗贵朦胧,诗贵含蓄。

李商隐的爱情诗十分注重创造一种怅惘迷离、冷隽含蓄的朦胧意象,诗意含而不现,蕴意深广,从而引发读者的无限联想和遐思,千回百转,回味不穷。

这正是李商隐爱情诗之所以能深深吸引人的重要原因。

李商隐运用象征等表现手法,将比喻与象征融合起来,塑造了很多朦胧意象。

李商隐的诗歌,由于在内容上侧重表达人生体验与感受,在艺术上追求心象与物象的统一,所以借题抒怀,寄托身世,便成为他创作中一种自觉的追求。

而且,他所要抒写的体验与感受,往往比较深细隐微。

要借物象来表现心象,靠一般较为明显的比喻往往不足以充分有效地表达。

因此,他常常需要运用一些朦胧意象来传达意境。

李商隐的爱情诗正是运用大量的朦胧意象来寄寓诗人的美好爱情。

比兴、象征手法的广泛运用,使得诗歌内容的蕴涵和诗歌意象的暗示性大大增强,诗境的朦胧程度也大大增加了,阅读的难度也随之加大,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耐读性。

李商隐诗中的蓬莱意象

李商隐诗中的蓬莱意象

李商隐诗中的蓬莱意象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写景、抒怀为主要特点,开豪放诙谐之风。

而在他的诗作中,蓬莱意象常常出现,成为了他诗歌中一种重要的意象。

蓬莱,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境,代表了人们向往神仙的美好愿望,一片神秘而神圣的境地。

李商隐将这个美丽的传说融入到自己的诗作当中,以此为题材,表达了自己对于世界的向往和憧憬,同时也透露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本文将就李商隐诗中的蓬莱意象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解读。

李商隐诗中的蓬莱意象常常表现出他对于世界的向往和憧憬。

在他的诗作当中,蓬莱常常被描绘成一个美丽而神秘的仙境,那里有着仙山仙水,花草树木都具有了神灵般的魅力。

在《夜泊牛渚怀古》中,诗中写道:“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共长云。

荡子与蓬莱,虫实隐衡门。

”李商隐在诗中借用了牛渚的美景,与蓬莱相比较,表达自己对于蓬莱仙境的向往之情。

在另一首《惆怅杜工部》中,他写道:“鶗鴂天外芳,蓬萊海上山。

谁道人生不变变,他年汗漫如云。

”对于蓬莱的美好,他表现出了一种深深的向往之情。

他将蓬莱描绘成了一个仙境般的地方,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向往。

李商隐诗中的蓬莱意象也表现出了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在他的诗作当中,蓬莱并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仙境,它更多的是一种象征,代表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无题六首之四》中,他写道:“潢梁朝少叶,蓬莱昼回船。

楼角流银线,人生起子弦。

”其中的蓬莱就显得更加的神秘和遥远,成了人们追求的美好生活的象征。

另一首《太常引》中,他写道:“榆叶眇销灞陵滨,谁家玉笛暗飞春。

”通过对蓬莱的描绘,他借以表达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在另一首《丽人行》中,他写到:“此地兰桡迎艳阳,波流橹隐隐蓬莱。

”让人感觉到了蓬莱的遥远与神秘。

这种神秘遥远的蓬莱,让人产生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

李商隐诗中的蓬莱意象也表现了对于命运的感慨和对世事的深刻思考。

在他的诗作中,蓬莱不仅仅是一个神秘的仙境,更多的是一种对命运和世事的思考与感慨。

李商隐诗歌中的月意象

李商隐诗歌中的月意象

李商隐诗歌中的月意象1. 引言诗歌是艺术的一种表达形式,通过文字展示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感受。

李商隐作为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以描绘鲜明的意象而闻名。

在李商隐的诗歌中,月亮常被用作一种意象,代表着多种情感和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李商隐诗歌中的月意象,并分析其象征意义以及诗人对月的感受。

2. 月亮的象征意义月亮作为一个常见的自然元素,具有丰富多样的象征意义。

在李商隐的诗作中,月亮被赋予了情感、美丽、哀愁、寂寞等多重意义。

2.1 情感与美丽在李商隐的诗歌中,月亮常常与情感和美丽联系在一起。

月亮的明亮和圆润常常被用来形容女性的美丽,例如在《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诗中,李商隐写道:“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诗人通过描绘月亮的明亮和女性的美丽,表达了他面对离别的痛苦和无奈之情。

2.2 哀愁与寂寞月亮还常被用来描绘哀愁和寂寞的情感。

在《锦瑟》一诗中,李商隐写道:“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人以月亮的明亮和寂寞来表达自己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思念之情。

3. 月亮的变化与诗人的感受月亮在不同的时刻和场景中,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和形态,这种变化也使得诗人对月亮的感受产生了不同的表达。

3.1 月亮的明亮与温柔在月亮升起时,它的明亮和温柔常常给人一种宁静和安慰。

在《夜泊牛渚怀古》一诗中,李商隐写道:“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思君挂帆听。

”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牛渚和明亮的月亮,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3.2 月亮的朦胧与感伤而当月亮笼罩在朦胧的云雾中时,它又展现出一种神秘和忧伤的美。

在《夜雨寄北》一诗中,李商隐写道:“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人通过描绘夜雨和朦胧的月亮,传达了对别离和思念的感伤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的诗歌意象研究综述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是唐代诗人中最后一位大家,也可以说是唐诗的终结者是中晚唐的诗坛巨擘,田雯(《古欢堂集·杂著》卷二)说:“盖义山诸体之工,唐人实无出其右者”,此种评价虽然不无夸张,但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抒情诗人,李商隐研究越来越受人重视的确是不争的事实。

意象是表意之象,是一种特殊的表意性艺术形象或文学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李诗中意象众多,我们现以清人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所辑为准,该集中共保存了李商隐诗歌603首,其中共用意象为7957个。

实体性意象为7579个,占整个诗歌意象总数的95%。

虚拟意象378个,占他诗歌意象总量的近5%。

文坛对李商隐诗歌意象的研究数不胜数,本文将从实体性意象和虚拟性意象这两个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现将主要学术观点综述如下:
一、实体性意象
所谓实体性意象是指诗人自己或前人通过感官感知并选取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包括客观自然范畴和社会历史范畴。

客观自然范畴的诗歌意象包括地理、时间、人体、动物、植物、等,社会历史范畴意象有人物、地理、建筑物、精神活动等。

灯烛意象是中国传统诗歌的经典意象之一,李商隐在其诗歌中用到灯意象34次、烛意象22次。

何世剑的《李商隐诗歌中灯烛意象的文化意蕴——兼论唐前灯烛意象的渊源流变》一文,阐述了唐前灯烛意象的渊源流变,灯烛逐渐与朋友、女性、人生忧患意识相联系,表达“爱情”的美满和缺失。

此外,灯烛浸蕴了诗人深重的人生忧患意识,体现了诗人对甜蜜爱情、坚贞友情和美满生活的期待,代表了诗人对封建社会礼仪化、秩序化、宗法化伦理纲常的肯定,同时传达出诗人向往盛世、明主。

而冀秀美的《李商隐诗歌灯烛意象解读》则是从情意的理想感与境界感,邈远感与深挚感,飘摇感与孤独感,沧桑感与深沉感这四个方面对灯烛这一意象进行解读,灯烛以其光明、温暖的外部特征成为人们广泛歌咏的对象,也以其充满悲剧色彩的内蕴成为丰富情感的载体。

灯烛意象被确定为中
国诗歌创作中的一种经典意象,常与孤独之思,客中之愁,人间之乐相联系,不仅是表达了孤独、别恨,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信念的坚持,对美的执着追求。

李商隐扩大了灯烛意象的表现力、内蕴力,创造出具有多方面文化意蕴的经典灯烛意象。

李商隐善于将外在的物象融入到自己的心灵世界里,创造一种朦胧飘渺的意境,并以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觉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时世之怨,赋予这些意象特定的人生哲理和宇宙时空感悟,月亮意象在这其中具有代表性。

李商隐一生留下600多首诗歌,其中提到月亮的竟然多达100余首。

胡遂,李媛的《论李商隐诗歌中的月亮意象》认为月亮所蕴含的朦胧境界和人生哲理是为其独特的美学思想服务的,将人类对自我生命内核的探求、对自我生存价值的体认,以朦胧的意象吐露出来,表现出了强烈的宇宙和生命意识。

禹琳的《李商隐诗歌中的月亮意象》也有相似观点,李商隐对月亮融入了特定的情感,体现了特定的审美追求,也寄寓了他关于人生独特的哲理思考。

而刘小兵的《待得孤月上,如与佳人来——李商隐诗歌的月亮意象》则是写李诗中的月亮意象极为动人,见证了诗人凄美的爱情和坎坷的一生,阐释了义山诗的月亮意象独具魅力的原因在于诗人不同凡俗的体悟与见解、意象组合的动人魅力和独特细腻的笔法与奇幻色彩。

研究李商隐诗歌中柳意象的文章也有很多,张萧绎的《李商隐诗中柳意象分析》从新柳、繁柳和衰柳这三种情况分析李商隐的诗歌,具体分析柳在不同状态下所表达的诗人的主要思想情感。

其中,新柳以乐景写哀,繁柳诉离情与思归,衰柳抒迟暮沉沦之感。

李商隐对以后的诗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量用柳来寄托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的哀怨和不满,不再拘泥于仅仅是描写柳树,而是有所寄托。

王曼霏的《怜我秋斋梦蝴蝶——简析李商隐诗歌的蝴蝶意象》对蝴蝶意象浅作分析,借“蝶”吟咏爱情,实际是在喟叹人生。

通过他的诗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字里行间的血泪,看到他曲折坎坷的一生,听到他“中路因循我所长,古来才命两相妨”的无奈长叹。

李商隐诗歌中的雨世界千姿百态、饱含深情,吴守斌的《诗弦伴雨意深深——论李商隐诗歌中的雨意象》认为义山诗从不同角度描写雨,从而创造出别具特色的艺术境界,传递着凄迷婉转、深情曲折的艺术魅力。

文章从望雨却隔、梦雨似幻、雨思情深三部分通过雨诠释李商隐的生活及其种种感慨,也诠释晚唐士人
的精神世界。

作为一个敏感多情的诗人,李商隐对具有与其“剪不断、理还乱”的内心世界相契合的雨意象的钟爱,是可以理解的,更是顺理成章的。

李商隐通过雨境的描写,抓住雨的情思,运用感性、知性等方式展现雨的大千世界,展示他多愁善感的内心世界,从而赋予了诗歌意蕴深厚的境界。

二、虚拟性意象
虚拟性意象指诗人或前人根据自身生活的直接、间接经验加上一定的想象虚拟出的事物。

它一般不是诗人营造意象的主体,因此普遍在作品中所占比重较小,大致分为这么几类:人物、动物、仙境、植物、器物等。

何光超的《李商隐诗中的“嫦娥”意象论析》从高洁绝尘的独立个性,借嫦娥咏女冠的爱情相思,寄寓身世之慨的生命共感这三方面论述了嫦娥意象的多重意蕴。

李诗中的嫦娥既作为一个仙子而存在,远离人间,遥居月宫;又被赋予普通女性的性格与情感,高洁独立,追求理想;还以之咏女冠、寓身世,表达爱情,寄托高怀远志。

仙子、女冠、诗人常常是三位一体的,形成了“多以隐语寄情”的艺术风格。

嫦娥从一个广寒仙子走近普通人的生活,意味着其神性向人性的转变,张扬着一种鲜明强烈的生命意识,从而具备了更多的人性美因素。

李商隐无题诗中大量采用了仙界、道教意象,特别是义山诗中的蓬山意象很值得注意。

徐猛在《浅析李商隐无题诗审美意象的人文意象》中对蓬山这一意象进行阐释,蓬山乃可望而不可即之处,有暗喻亡妻处所之意。

触类旁推,从含蓬山意象者大可蠡测其悼亡妻之思。

义山悼亡妻后不久即赴东川柳仲郢之墓,故云更隔,透露出诗人的想象,仙界的亡妻思念自己的情形,曲折地表现出死别之深痛。

谢忠凤的《李商隐无题诗与香草美人意象》讲述了“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发轫于屈原,而李商隐则在无题诗中升华了“香草美人”的蕴涵,进一步诠释了“香草美人”的时代性,赋予其“真、善、美”崇高的理想性特征与“求真、崇善、向美”艰难性特征。

“香草美人”时刻激励时代文人去寻觅“香草”——天涯何处无芳草,去追求“美人”——不信美人终作土。

无论怎样,“香草美人”中的恋情具有一个重要特征:它不是为了婚姻或爱情的目的,它是人的社会情感或者说集体情感的一个载体,是个体感受或情绪的一个宣泄阀,也就是说,爱情只是作为其他情感的一种寄托或发泄方式。

综观李商隐诗歌意象的研究,取得了众多成果,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李商隐诗歌意象的深刻内涵及意蕴。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作家大多对常见意象进行研究分析,较少出现的意象评价不多且不够深入。

同时,对于同一类别的意象似乎缺乏总结与比较,意象整体的把握也没有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信随着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坛对于李商隐诗歌意象的研究,必将取得更多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何世剑《李商隐诗歌中灯烛意象的文化意蕴——兼论唐前灯烛意象的渊源流变》,开封大学学报,2009年,第23卷第l期
2、冀秀美《李商隐诗歌灯烛意象解读》,《名作欣赏》,2007年02期
3、胡遂,李媛《论李商隐诗歌中的月亮意象》,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29卷第4期
4、禹琳《李商隐诗歌中的月亮意象》,卫生职业教育,2009年,第27卷第24期
5、刘小兵《待得孤月上,如与佳人来——李商隐诗歌的月亮意象》,大连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6、吴守斌《诗弦伴雨意深深——论李商隐诗歌中的雨意象》,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9卷第1期
7、张萧绎《李商隐诗中柳意象分析》,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第8卷第6期
8、王曼霏《怜我秋斋梦蝴蝶——简析李商隐诗歌的蝴蝶意象》,科技信息,2007 年,第10期
9、何光超《李商隐诗中的“嫦娥”意象论析》,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2 卷第2 期
10、徐猛《浅析李商隐无题诗审美意象的人文意象》,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9卷第2期
11、谢忠凤《李商隐无题诗与香草美人意象》,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