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挖灌注桩试桩方案---深井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核:

批准:

二0一四年五月

1.工程概况

2.试桩目的

3.试桩位置及工作量

4.地质情况

5.素砼桩施工方法

5.1素砼桩施工流程

5.2施工步骤

5.3质量控制参数

6.施工中注意事项

7.素砼桩质量检测

8.主要施工设备旋挖灌注桩试桩方案

9.主要材料用量

10.主要施工人员

11.安全文明施工

一、工程概况

1.横琴新区深井片区防洪及景观工程位于横琴岛大横琴山西南侧,西临磨刀门水道,根据横琴新区城市建设规划,深井片区将建设为休闲度假区。

2.深井片区防洪工程包括3条排洪渠及其过路箱涵,6条截洪沟及其过路箱涵,新建1座箱涵。排洪渠设防标准为50年一遇,建筑物级别为2级;截洪沟设防标准为25年一遇,建筑物级别为3级。

二、试桩目的

通过工艺性成桩试验,以达到以下的目的:

1、根据桩长、桩径及砼灌注量检验砼充盈系数是否与设计提供

的数据相符;

2、确定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的砼配合比、塌落度;

3、确定设备的选型、确定施工工艺和施工顺序;

4、积累各种参数,以指导灌注桩的施工,确保灌注桩施工质量。

三、试桩位置及工作量

渠道1#-2段灌注桩总数根,本次试桩根数为3根。施工地面标高米,设计桩顶标高米,设计桩底标高

米,桩端持力层。施工场地具备“三通一平”条件,机械已经安装并调试完毕,可以进行试桩工作。其桩位平面图如下:

四、地质情况

4.1 人工填土层(Q s)

(1) 素填土层(①-1):灰黄、褐黄、棕黄、深棕色等,颜色因

填土成份不同而异,分布于在建施工场地、临时施工便道、鱼塘埂、已有道路上,主要由粘性土、泥质粉细砂、中粗砂组成,含

有少量碎石,局部为花岗岩全风化土组成。分布不连续,不同部位填土组成成份不一,物理力学性质差异较大,总体呈松散~稍密状,鱼塘埂上或新平整场地填土大多欠压实,力学性质较差,多呈

松散状,现有道路上填土一般为花岗岩风化土组成,呈稍密状。

填土层厚度0.30m~4.40m,平均2.08m,层底高程-1.35m~

6.59m。

(2) 块石填土层(①-2):灰色、灰白色为主,含灰黄色,主要

由花岗岩中风化、微风化岩块组成,混杂有碎石、中粗砂和粘性土等。岩块粒径大小不一(一般粒径0.2m~2.0m),岩块之间有空隙。该层密实度不均,分布较广,主要分布于在建平整场地、临时施工便道、道路及已经平整好的施工临时用地区域,由于现场各工程正在进行施工,分布范围及厚度在不断变化。分布不连续,厚度一般0.60m~8.20m,平均 3.14m,层底高程-5.72m~4.09m。

(3) 冲填土层(①-3):灰黄色、灰褐色,深灰色,主要由含砾

中粗砂、砂砾石组成,夹杂少量淤质土、粘性土、粉细砂及贝壳碎片,呈湿~饱和、松散状。该层主要分布于场区内靠山脚区域,分布不连续,厚度一般0.80m~5.40m,平均3.10m,层底高程-

8.62m~1.48m。

4..2 第四系海相沉积层(Q m)

(1) 淤泥层(②-1):灰黄、灰黄~深灰色,颜色随深度渐变深,

土质较均匀,细腻,局部含有少量粉细砂,饱和,粘性好,流塑状。场区低洼部位普遍分布,向山边呈尖灭趋势。本次揭露厚度一般1.20m~11.30m,平均5.48m,层底高程-11.80m~0.30m。

(2) 淤泥层(②-2):深灰、灰黑色,泥质总体较均匀、细腻,

局部含少量腐木、贝壳碎片、砂质等,饱和,粘性好,流塑状,局部呈软塑状。场区地势较低部位普遍分布,向山边呈尖灭趋势。

厚一般1.30m~22.00m,平均10.65m,层底高程-31.25m~-

1.55m。

(3) 淤质土层(③):深灰色,质不均,含10%~20%的中细砂和贝壳碎片,饱和,粘性好,软塑状,厚一般3.10m~6.40m,平均4.75m,层底高程-16.70m~-5.92m。

4.3 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 mc)

(1) 粉质粘土(④-1):灰黄、褐黄、棕黄花斑色,青灰色,主要由粉质粘土、含砂粉质粘土组成,土质较均,湿,粘性好,可塑状,局部硬塑,部份含10%~20%的砂质。分布于海相沉积淤泥层之下,分布较广,但不连续,厚度变化较大,靠近山体大多缺失该层。厚一般1.10m~5.90m,平均2.67m,层底高程-

33.05m~2.36m。

(2) 泥质、含淤质中粗砂层(④-2):深灰、灰黄色,主要由泥质中砂、中粗砂,含淤泥质中粗砂组成,含有较多中细砾,局部泥质含量较多,松散-稍密状。分布不连续,厚度变化大,厚度0.50m~7.80m,平均2.60m,层底高程-36.95m~1.99m。

(3) 淤泥层(⑤-1):深灰色淤泥,较均匀,质较纯,饱和,粘性好,流塑状,分布不连续,仅少量钻孔有揭露,厚1.20m~4.10m,平均2.46m,层底高程-18.80m~-1.50m。

(4) 淤泥质土层(⑤-2):深灰色,质较均匀,饱和,粘性好,软塑状。分布不连续,仅少量钻孔有揭露,厚2.10m~2.40m,平均2.25m,层底高程-31.76m~-2.63m。

(5) 泥质中粗砂层(⑤-3):灰黄、褐黄色,由泥质中粗砂组成,含较多泥质和约20%中细砾,稍密状,分布不连续,厚度变化较大,仅少量钻孔有揭露,

厚0.30m~4.60m,平均1.93m,层底高程-34.65m~-5.30m。

(6) 粉质粘土层(⑥-1):灰黄、灰黑色粉质粘土,湿,粘性好,软可塑状,仅在ZK35中有揭露,厚3.0m。

(7) 中粗砂(⑥-3):灰黄、褐黄色,由中粗砂、砾砂组成,含

少量泥质,稍密-中密状,分布不连续,厚度变化较大。厚

0.90m~7.30m,平均2.92m,层底高程-36.26m~-2.30m。

4.4 残积层(Q el)

砂(砾)质粘性土(⑧):灰黄、褐黄色含砂砾粘性土,土质不均,湿,粘性好,可塑-硬塑。仅ZK35钻孔有揭露,揭露厚度

0.8m,底板高程-37.06m。

4.5 燕山三期花岗岩(γ52(3))

(1) 全风化带(⑨-1):灰白、灰绿色、灰黄、褐黄色,为

中粗粒花岗岩全风化土,风化较透,风化呈砂砾质粘性土状,部

分呈粉质粘土状,湿,粘性一般,硬塑-坚硬状,局部呈可塑状。该层层位、层厚变化较大,局部缺失。本次揭露层厚0.30m~

14.10m,平均2.60m,层底高程-39.36m~3.43m。

(2) 强风化带(⑨-2):灰白色、灰黄、锈黄色,风化剧烈,岩

质较硬,裂隙发育,岩芯破碎,呈碎块状、块状,局部夹全风化土,层位变化较大,厚度一般较小。本次钻孔揭露层厚0.10m~4.00m,平均1.22m,顶高程-12.23m~2.88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