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史之乱爆发看唐玄宗公共危机管理意识的制约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安史之乱爆发看唐玄宗公共危机管理意识的制约性
唐玄宗是唐朝的第七位皇帝,根据史料显示,他是一位精通六艺、素质极高的人,在管理外交方面的优势早在年轻的时候就展现了出来,但是在他处理安史之乱危机的时候却显得力不从心,暴露了他在公共危机管理意识方面的弱势。我们根据安史之乱的爆发,进一步的说明,在文章中看到唐玄宗在危险管理意识上的制约。
1、安史之乱发生的危机潜伏时期
唐朝的建立可以说是人类进步的象征,经过几代皇帝的励精图治,唐朝出现了一片盛世,开元盛世、贞观之治这样稳定、和谐、发展的局面让社会的发展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进行,可是在唐玄宗时期因为出现的各种内部斗争、边界危机等,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安史之乱的发生给社会带来了很多的危害,让唐朝由盛世转向衰败。
(1)官宦之间勾心斗角,损害国家的行政资源
在当时的唐朝出现了很多的精英,比如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等,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相互的勾心斗角,唐玄宗作为这些精英人士的管理者,却把精力过多的放在了他们权力的平衡上,消耗内部资源,却没有考虑过对国家将要面临的危机的化解。
比如说,在安禄山见到太子时,以自己是蕃人,不知道朝堂上的礼仪,也不知道太子是多大的官为由不行跪拜礼。这可以说明安禄山的对唐玄宗的忠心,在故意的装糊涂,进而把太子得罪了,当然唐玄宗得到了忠心大臣的提醒,说安禄山有可能要谋反。李林甫为了保住自己宰相职位,阻止安禄山向宰相之位晋级,就向唐玄宗奏言,然后废除了百年的名臣任职边帅和边帅就任国相的国家政策,但是唐玄宗却没有察觉到这里面存在一些隐患。
在李林甫去世之后,安禄山就成为了杨国忠的政治敌人,当然也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在唐玄宗的面前搬弄是非,挑拨离间,说安禄山的坏话,安禄山为了在博弈中争取到主动权,想唐玄宗表明了自己的中心。在当时安禄山和很多的朝廷大臣之间都有过节,这些大臣联合起来反对安禄山扩大力量[1]。
(2)边关危患严重,安禄山开始扩大势力
自唐朝初建立起,边关问题一直是国家统治者的面临的巨大挑战,突厥、契丹、吐蕃等会不时地进行内侵,给中原地区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在唐朝建立以后,就在边关的契丹等设立州府,让他们的首领担任州府的刺史,但是在武则天以后唐朝和契丹之间失和,契丹开始发生叛乱,导致辽西一带发生大乱。在以后的几年,契丹和其他边关部落联合,对唐朝边界进行大肆的内侵叛乱。
为了能够改变这种现状,刚刚登基的唐玄宗要树立在朝中的威信,力排众议,对契丹出兵讨伐,但是对契丹能力的评估失误,
使得唐朝的主帅很难脱身,唐玄宗开始寻找熟悉那里地形地势的人士,这时安禄山就脱颖而出了。根据史料记载,安禄山的出身卑微,担任过互市的小官,对那里的民俗风情比较了解,才会在大难之后被重用,所以安禄山的人生从此开始了新的篇章。在以后,边界几乎所有的州府都在安禄山的管辖内。
随着唐玄宗年龄的增加,和在感情上的一些打击,为了能够使国家稳定,有一个可以忠心与自己维护边界稳定的人,安禄山就被重用了,对于安禄山唐玄宗很是放心,所以慢慢的让安禄山参与到国家的决策中,这充分的表明了安禄山的政治、经济地位。这是唐玄宗对安禄山的过分信任,这才帮助了安禄山和朝廷对抗[2]。
2、危机预防制度被破坏
在唐朝前期,国家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很稳定,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这些危机预防制度被破坏了,预防危机的能力逐渐的丧失。
首先,在宰相分权的制度上遭遇了破坏。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得到宰相职位轮换担任的制度也遭到了破坏,长期以来都是李林甫和杨国忠等人任职,破坏了宰相原来的集体商议国事制度,变成了宰相专职制度。在那时出现了很多的政权上的变化,一人包揽多职多权想象很是盛行,杨国忠就是其中的一例,它可以在自己的家中对案件进行办理,决定官员的去留问题,这些唐玄宗都不加过问。
其次,在内外军事制度上发生了逆转。唐朝实施了百年的府兵制就这样的被破坏了,在737年,府兵制彻底的结束了。招募兵制度在全国进行了推广,节度使有权进行自行的招募士兵,把节度使的权势一时间加大了,节度使的兵力财力得到了很多的扩充,而且都是在边界地带,内部的包括京师在内兵力甚弱,所以内外制衡的军事制度被破坏了。在742年,安禄山的兵力达到了20万,战斗力在全国的57万人中也是最强的。唐朝初期以来的内重外轻军事制度被逆转了,变成了内轻外重。
再次,地方军镇主管定期换防,成为了空设的制度。唐朝的各级官吏都是由中央进行任免和调动的,而且唐朝的节度使正常的调动换防周期时间为数年一任,在用人方面也才用了大臣任使节,安禄山在发生叛乱之前十多年没有更换过担任节度使的地方,这给他进行势力的培育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由于唐玄宗的年事逐渐增高,所以在施政上只是为了寻求稳定发展,在边界有能力者忠于自己的人才来进行维护,这就是安禄山得到重用的原因,也是危机意识缺乏的体现。唐玄宗对危机预防制度的改革也就是仅仅在开元后期设置了监军使,由于监军的只是在玄宗领兵将帅上起到了监督和牵制作用,没有对军权下移等产生作用,而且唐玄宗没有对安禄山进行监军使的派遣,危机管理意识几乎是没有。高力士曾经多次向唐玄宗反映拥兵的问题,唐玄宗只是搪塞谁会考虑,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所以导致了唐朝在危机预防制度上出现漏洞,最终酿造悲剧[3]。
3、安史之乱爆发以及思考
在755年,安禄山举兵发生叛变,由于长时间以来没有危机预防的准备,所以安禄山的叛军很快的席卷了唐朝多地,安禄山叛变唐玄宗也是在多日之后才听到的,安禄山攻占了洛阳、长安,唐玄宗被迫逃走避难,虽然在以后的近十年的战争中平定了叛乱,但是唐朝的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唐朝走向了衰落。
这一危机的产生,正是由于唐玄宗在危机管理上的疏忽,没有对防范制度进行严格的管理执行,危机管理意识缺乏造成的。在危机爆发之前朝内就已经出现了矛盾,先有李林甫后又杨国忠,因为个人的恩怨而不顾国家的事务,在唐玄宗面前造谣生事,诋毁安禄山,更为了使安禄山造反,对其先下毒手,将安禄山的亲信处死,后来又因为贿赂事件将安禄山下贬,但是唐玄宗却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为了安慰安禄山要将宰相职位授予他,由于杨国忠的极力反对,此事没有进行,只是对安禄山进行了其他职位的晋升和授予,到此时唐玄宗都没有任何的危险意识。安禄山假借总监职位培养战马,扩大了安禄山的实力,在叛乱之前为自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唐玄宗没有危机意识,所以在叛乱发生之前没有对军事、经济等做任何的准备[4]。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唐玄宗在危机处理方面没有进行任何的措施,更是增加安禄山的实力,在危机管理意识上缺乏所产生的后果甚多,而且很严重。唐玄宗作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在前期是有所作为,对国家出现灾害和边界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