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程标准模版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讲课讲稿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54110430课程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分:3 总学时:48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0开课对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科专业开课分院、系:外语外贸学院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一)课程的性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统称为经济学,在我国被称为西方经济学。
当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如何进行最有效的配置,以使得人类的无限欲望得到最大满足的一门理论经济学。
经济学作为理论经济学,在不同程度上构成了许多经济学科如管理经济学、公共财政学、市场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学、国际金融学等的理论基础。
宏观经济学是以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即宏观经济运行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理论经济学。
它试图通过对社会总体经济行为的研究,来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的运行以及如何改善这种运行的途径。
(二)课程的目的宏观经济学关于一国国民经济总量问题比如:经济增长、就业、价格水平、国际收支平衡等的学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宏观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特别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及其效果。
本课程的教目标是使经济类本专科生理解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经济类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任务1.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对当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并能结合实际分析与应用,为以后其他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2. 由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因而不能像微观经济学那样运用个量分析方法,而要用总量分析方法,学生在研究和学习思路上要有相应的转变。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81****0007【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54学时,3学分【适用专业】物流管理一、课程性质和目标课程性质: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主要运用宏观经济理论和方法分析和研究经济问题。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达成如下教学目的:1.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
掌握不同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和长期经济增长模型,能够运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解释宏观经济现象,理解不同宏观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
2.具备运用宏观经济知识分析现实经济状况的能力。
掌握GDP增长率、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宏观经济指标,能够运用宏观经济指标考察一国或地区的宏观经济状况。
3.掌握宏观经济政策。
掌握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供给管理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理解不同政策运用的背景以及如何运用政策工具实施宏观经济政策,正确理解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
二、教学内容、要求和学时分配(一)第一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6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宏观经济学的特点2.国内生产总值3.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4.几个重要的国民收入概念5.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6.名义GDP和实际GDP教学要求:1.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特点并与微观经济学进行比较2.理解GDP及相关指标的含义3.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方法4.应用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5.理解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重点难点:1.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2.国民收入核算的支出法其它教学环节:课后查阅当前全球GDP排名,熟悉前20的国家和地区;登录我国国家统计局网站,查看历年《统计年鉴》,熟悉GDP核算的两种方法在实践中的具体使用。
(二)第二章国民收入决定:收入一支出模型9课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均衡产出3.凯恩斯的消费理论4.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及乘数5.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及乘数6.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7.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教学要求:1理解均衡产出的概念2.掌握凯恩斯消费函数3.掌握不同经济部门下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4.理解各种乘数的概念重点难点:1均衡产出的含义2.凯恩斯的消费函数3.乘数原理其他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课堂讨论影响消费的具体因素。
宏观经济学课程标准
《宏观经济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宏观经济学》是财务管理本科的专业基础课,为学习其他课程提供分析方法、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与《微观经济学》课程共同构成西方经济学的全部内容。
《宏观经济学》通过对国民经济总量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矛盾、宏观经济变化规律以及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学习《宏观经济学》可以使学生了解、认识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理论体系,培养和增强学生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分析经济领域的相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习经济管理类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面向学生,注重能力培养,突出学生主体本课程主要面向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学生,注重专业基础理论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注重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动手的能力,以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和扩展视野为基本目标。
2.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保证课程标准设计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评价体系,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教学过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以终结性评价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以过程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的双向促进机制。
以激发兴趣、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提高素质为根本任务。
3.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拓展学习渠道积极调动图书馆、音像、互联网等各类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能力培养,了解最新的经济学案例,灵活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宏观经济形势作出判断,能分析简单的经济现象。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一)课程设置的依据本课程的设置符合财务管理专业对宏观经济运行规律、趋势、形势分析和风险识别与评估的需要,也是财务管理岗位在融资、分配和投资决策时能正确把握宏观经济环境的需要。
宏观经济学课程标准
宏观经济学课程标准宏观经济学课程标准可能包括以下方面:1.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课程编号、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课程学分、课程学时、适用专业等。
2.课程性质与定位:宏观经济学是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知识,以及国际商法和国际惯例,培养专业法律意识、法律判断能力。
奠定学生辨析经济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基础,使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分析方法,了解宏观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宏观经济政策对于宏观经济良好运行的重要意义以及宏观经济政策本身存在的局限性。
3.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将帮助学生实现以下人才培养毕业要求,包括理解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知识,理解国际商法和国际惯例,培养专业法律意识、法律判断能力;奠定学生辨析经济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基础;掌握宏观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分析方法;了解宏观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理解宏观经济政策对于宏观经济良好运行的重要意义以及宏观经济政策本身存在的局限性。
4.课程内容:包括宏观经济学的各个方面,如国民收入、经济增长、货币供应与需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
5.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6.评估方式: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如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
7.教师队伍:宏观经济学课程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他们应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经济学理论知识,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8.教材和参考书:宏观经济学课程需要选用一本优秀的教材和参考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9.实践教学:宏观经济学课程需要有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如经济调查、模拟实验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宏观经济运行的原理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研究目标1. 理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工具和方法。
3. 能够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4. 培养宏观经济学研究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1. 宏观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学派和代表性理论2.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GDP)及其构成要素- 总需求与总供给- 通货膨胀与失业3. 宏观经济的长期增长- 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经济增长模型和影响因素4. 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 商业周期和景气度指标- 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的影响- 政府干预和经济波动5. 宏观经济的货币和金融市场- 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 利率和货币政策- 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6. 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供给侧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实践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将宏观经济学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宏观经济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思维能力。
4. 学术论文写作: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撰写学术论文,提高研究和表达能力。
评估方式1.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能力。
2.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质量和问题解答能力。
3. 学术论文:评估学生对特定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和研究能力。
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参考教材1. 高级宏观经济学,作者:XXX2. 宏观经济学原理,作者:XXX3. 宏观经济学导论,作者:XXX以上为《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大纲,详细内容可能会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宏观经济学课程标准
宏观经济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宏观经济学》是财务管理本科的专业基础课,为学习其他课程提供分析方法、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与《微观经济学》课程共同构成西方经济学的全部内容。
《宏观经济学》通过对国民经济总量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矛盾、宏观经济变化规律以及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学习《宏观经济学》可以使学生了解、认识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理论体系,培养和增强学生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分析经济领域的相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习经济管理类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面向学生,注重能力培养,突出学生主体本课程主要面向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学生,注重专业基础理论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注重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动手的能力,以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和扩展视野为基本目标。
2.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保证课程标准设计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评价体系,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教学过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以终结性评价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以过程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的双向促进机制。
以激发兴趣、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提高素质为根本任务。
3.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拓展学习渠道积极调动图书馆、音像、互联网等各类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能力培养,了解最新的经济学案例,灵活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宏观经济形势作出判断,能分析简单的经济现象。
、课程的设计思路(一)课程设置的依据本课程的设置符合财务管理专业对宏观经济运行规律、趋势、形势分析和风险识别与评估的需要,也是财务管理岗位在融资、分配和投资决策时能正确把握宏观经济环境的需要。
《宏观经济学》 曹洋 李强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宏观经济学》课程标准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学时:48考核方式:考试课程定位:《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宏观经济理论与微观经济理论的精髓,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进行经济思维的习惯,使其学会分析案例,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为继续学习相关课程打下一定基础。
宏观经济学的学习需要一定的先修课程,如《微观经济学》《经济数学》《政治经济学》。
建立在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上的课程主要有《货币银行学》《财政与金融》《国家税收》《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等。
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一)课程内容课时学习内容讲授现场教学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3 0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4 1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6 1第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5 1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 6 0第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5 0第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5 1第八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6 0第九章开放经济理论 5 0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初步掌握政府对经济的影响和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基本方法;2. 能力目标(1)养成经济思维;(2)能运用国民收入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理论、消费与投资理论、失业理论、总供给与总需求理论等分析简单的宏观经济现象。
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条件本课程教学主要由专业教师完成,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二)教学方法建议本课程主要采取案例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结合生活中的经济学实例开展分析,通过案例和实例分析让学生从中获得启发,培养经济思维的习惯,能够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社会生活、经济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判断,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问题,增强学生对真实世界的解释能力。
(三)教材选用本课程使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曹洋、李强主编的《宏观经济学》教材。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程实施过程需使用的资源有:(1)课程标准:全面阐述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方法与手段等;(2)教材、课件、习题集、案例集等。
《宏观经济学》课程标准
《宏观经济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名称:宏观经济学课程时长:一学期(约16周,每周2学时)授课对象:经济学专业本科学生二、课程目标1. 掌握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
2. 学会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
3. 培养宏观经济学思维方法和分析能力,能够进行经济预测和政策评估。
4. 了解国际经济动态和趋势,提高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第1周:宏观经济学导论和国民收入核算第2-3周:货币与银行体系、货币需求与供给第4-6周: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第7-8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及其运用第9周:国际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与汇率第10-12周:宏观经济政策评估与调整、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第13周:经济预测与政策评估实践(小组项目)第14-16周:复习与总结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讲授:系统讲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2.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工具的应用和效果。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4.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增强师生互动。
5. 线上学习:提供相关教学视频、课件和阅读材料,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五、考核方式与标准1. 平时成绩: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
2. 测验与考试:定期进行小测验,对所学内容进行检验;期末进行闭卷考试,考察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项目:根据小组项目表现,评估学生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1. 教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学术背景,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
2. 助教老师协助教授进行教学,提供辅导和答疑。
3. 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阅读材料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4. 实验室和软件设施:配备专业的实验室和软件设施,用于宏观经济模拟和数据分析。
2024年度-《宏观经济学》课程教案样例5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01 02 03
经常账户
包括商品和服务贸易、收益和经常转移。商品和服务贸易反 映了一国进出口活动的规模和结构;收益包括职工报酬和投 资收益,反映了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成果;经常转移主要涉 及政府间的无偿援助和捐赠等。
资本和金融账户
记录了一国对外资产和负债的变动情况。资本账户反映了一 国资本输出的增减变动;金融账户则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 资和其他投资等,反映了一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国际资本流 动情况。
资产价格渠道
货币政策调整影响股票、 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进而 影响财富效应和消费。
22
财政政策工具及传导机制
财政支出
通过公共支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府购买等方式调节总需求。
税收政策
通过调整税率、税收优惠等措施影响企业和个人可支配收入。
23
财政政策工具及传导机制
• 转移支付:通过社会保障、补贴等方式影响居民可支配收 入。
8
经济增长率计算及分析
经济增长率的计算
通常使用GDP或人均GDP的年均增长 率来衡量经济增长速度。计算公式为: 经济增长率 = (本期GDP - 上期 GDP)/ 上期GDP * 100%。
经济增长率的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经济增长率,可 以分析经济增长的趋势和速度变化。 同时,结合其他经济指标(如失业率、 通货膨胀率等),可以对经济增长的 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储备资产
指一国持有的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维持汇率稳定以及应对外 部冲击的国际储备资产,包括黄金、外汇储备、在基金组织 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等。
32
PART 07
当前宏观经济热点问题探 讨
REPORTING 33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应对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评价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过程性考查的考核评价方式,考核评价内容包括课
堂考勤、课堂小组研讨表现、课后练习、考试等。教师主要通过到课
率、作业记录、课堂参与度、试卷成绩等情考核内容及占比
要求
考核形式
课堂考勤(20%)
出勤率不足2/3取消 考试资格
考勤
第一章(10%) 宏观体系、GDP特点
具有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 具有对新知识、新技能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3.素质目标 具有马列主义思想,具有能够对西方宏观经济学进行客观全面评价 能力; 小组分析讨论问题时,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和自律能力; 具有根据理论,用语言和文字准确分析表达经济现象和趋势的能 力。 (三)参考学时 36学时。 (四)课程学分 2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学习项目
教学内容
教学 要求
参考 课时
掌握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学体系
宏观经济学简介
学体系及经济 1
及历史
学发展史
国民收入核算体 掌握GDP概念
第一节
2
系
及特点
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方 掌握支出法
国民收入 第二节
2
法
核算
二部分三部门
第三节 国民经济恒等式
1
等式
简单国民收入决 消费理论、乘
第一节
4
定理论
数理论
第二章
国民收入 第二节
产品-市场均 IS-LM模型
5
衡理论
决定理论 第三节
总需求和总供 AD-AS模型 给的理论来源 5
及模型推导
第三章 宏观经济
政策
第一节 第二节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工具 4
和效果 货币政策工具
4 和效果
第四章 失业和通 货膨胀
第一节 第二节
失业 通货膨胀
失业概念、类 型、原因、奥 2 肯定律
书面+电子 +口头
第二章(30%)
重点掌握产品货币市 场均衡和总需求总供 给均衡理论
书面+电子 +口头
市场调 查课程
成果 (80%)
第三章(30%) 第四章(10%)
宏观经济目标、需求 管理政策及工具及了 解中国宏观政策 失业及通胀原因,了 解中国状况
书面+电子 +口头
书面+电子 +口头
第五章(10%)
H-D模型,能用乘数加 书面+电子
速数解释经济周期
+口头
团队协作、创新、 团队合作能力、管理 企业沟通等综合表 能力、分析问题能
现(10%) 力、汇报展示能力等
书面+电子 +口头
3.教学条件 本课程教学所需要的教学条件是具备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多媒 体教室。 4.教材编选 本课程选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由高鸿业主 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年1月第5版。 本书是由中国《西方经济学》主要奠基人---- 高鸿业主编,这本 教材被经济学届称作“高版”教材,可见其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地位。该 教材理论完整,内容深入浅出,能够与时俱进地增减内容,形成不同版 本。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并能分析现实生活 中的经济现象,掌握经济变化规律及趋势。
通货膨胀定 2
义、原因
第三节 失业与通胀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 2
第五章 经济增长 和经济周
期
第一节 第二节
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
增长理论
1
周期实质及原
因
1
合计
36
(六)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方法。该方法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对同一经济问题进
行小组讨论,重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交流沟通和组织协调
《宏观经济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宏观经济学》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课程体系中 处于职业能力基础课的地位。 本课程的先导课程有《经济数学(1)》、《微观经济学》、《管 理理论与实务》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旨在培养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 握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掌握宏观经济学所运用的基 本分析方法,能够对宏观经济现象做出分析和评价,并可作为学习其他 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及发展沿革; 熟悉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及核算方法; 掌握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掌握IS-LM模型; 掌握AD-AS模型; 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工具、效果评价方法; 掌握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 熟悉经济增长及周期理论。 2.能力目标 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 预测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趋势的能力; 逻辑分析判断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熟练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 具备基本的资料搜集、整理、分析能力;
能力,从而形成小组讨论结果。
案例教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遴选出一些时效性比较轻、具
有典型代表性的案例提供给学生,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自己创作总
结案例,尤其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和挫折经历进行案例撰写
和总结,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
引导问法。教师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读书和查阅资料,
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