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词五首》
九级语文上:第25课《词五首》课件(人教新课标)
![九级语文上:第25课《词五首》课件(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90da422b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8c.png)
学习小结
1.明确:第一句连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醉”和“梦”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 2.对偶。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营,表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3.明确:“秋”,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时的季节 。
词文再现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梦江南
温庭筠
画说课文
梳洗罢,
表明她精心打扮, 是时刻准备心上人的归来,所谓“女为悦己者容” 心情是喜悦和激动的
画说课文
独倚望江楼。
一个“独” 字写出了多么孤独落寞之情。
画说课文
此句是全词情感上的大转折,与起句 的欢快情绪构成比照,鲜明而强烈。 又和“独倚望江楼”空寂焦急相接, 承上启下
认知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 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4 《词五首》课件(共70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4 《词五首》课件(共70张)](https://img.taocdn.com/s3/m/8d8a6af6da38376bae1fae20.png)
作者简介
苏轼生平
苏轼(1037-1101)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诗、词、 文、书、画均卓然大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 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课文再现
江
老 锦 为 酒 持会 夫 帽 报 酣 节挽
城
聊 貂 倾 胸 云雕 发 裘 城 胆 中弓
子 少 , 随 尚 ,如
年 千 太 开 何满
形象分析
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词 人是如何塑造这个形象的?
《江城子》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英 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 沙场的英雄形象。
鉴赏豪放词风
本词场面热烈,豪情壮志,把词 作中历来香艳柔媚的儿女情换成 了报国立功、刚强壮武的英雄气。
作业
1.背诵 2.从内容、感情、形象、语言等几个 方面比较《江城子》和《望江南》两 首词。
作业
1.背诵这两首词,熟读并背诵其他三首。 2.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写愁的诗句, 请列举并说明其特点。 3.课外阅读李清照的《—剪梅·红藕香残 玉簟(diàn)秋》,品味写愁的技巧。
感知诗词
3.“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
愁”“只恐”否定自己的计划。词人 用什么修辞表达自己内心不解的哀 愁?
词人创意出奇,将心中抽象的、难以捉 摸的“愁”转为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说 “舟轻愁重”使“愁”有了形体、重量、 动态。这种写法是什么?
主题:
本词写一女子登楼远 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 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拓展延伸: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跫(qióng)音不响,三月的春惟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九年级上《词五首》ppt课件
![九年级上《词五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ca3d72d960590c69fc3761b.png)
千帆过尽,斜晖脉脉, 江洲依旧,不见人影,
肠断白蘋洲 能不肠断?
① 动态 形象刻画 ② 静态
切盼重逢之情。 凭栏远眺望心上人归。
景物描写 ③ ④
千帆过尽,不见心上人的船归。 望穿秋水,夕烟西下,失望。
⑤ 情感抒发
令人感叹悲伤,肝肠寸断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教师课堂用语辑录(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日晚倦梳头 欲语泪先流
两个外在的 行为具体的 表达了她内 心浓重的哀 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 听人说春色还不错,使人也产生 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 泛舟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 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
• 不过转而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
创意出奇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舟载不 动自己内心的哀愁。
• 1、哪些句子写战争的画面?哪些句子写了 作者统一祖国的愿望? 2、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 叹?
• 明确: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 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 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 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 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 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 这首词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 片断和思想情感。
风住尘香花已尽
• 交待季节特征,鲜花 经过春风摇动,已经 零落殆尽,只在地上 残留着花的芬芳。说 明已是暮春时节。
日晚倦梳头
• 该句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 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 心的哀伤。
• 下面叙述哀伤的原因和程 度。
1、大家看看这首词和《望江南》有没有相类似 的描写。
武陵春
【宋】李清照
人教版九年级上《词五首》ppt课件(66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词五首》ppt课件(66页)](https://img.taocdn.com/s3/m/d1fc49da84254b35eefd34f8.png)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不寐”的是 将军也是征夫, 流下的是思念 家乡的泪,更 是功业无成、 壮志未酬的英 雄泪!
衡阳雁去
渔 家 傲
范 仲 淹
上阕写景 异
借 景 抒 情
边声连起 千嶂孤城 长烟落日
渲染荒凉 萧瑟气氛
家万里- 归无计 羌管悠-霜满地
下阕抒情
抒发思乡 报国之情
泪
燕然未勒
渔 家 傲 范 仲 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角连声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笛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参考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 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 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 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渔 家 傲
范仲淹
作者简介:
范仲淹(969-1052),字希文,江 苏吴县人。庆历三年七月,授参知政事, 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 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历知州、邓州、 杭州、青州。卒谥文正。他不仅是北宋 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杰 然可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 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有 《范文正公集》,词仅存五首。
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
渔家傲》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 光,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慨和壮志 难酬、思乡忧国的感慨情怀,同时也写出了 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
问题:
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 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 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2、怎样理解 “ 人不寐,将军
这几句描写边塞 黄昏的苍凉景色。 四面边声连角起, “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表明 战事紧 长烟落日孤城闭。 “孤城闭”暗示 敌强我弱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25.词五首 课件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25.词五首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11c679e0740be1e650e9abc.png)
1.上阕里我们看见了哪些“景”?通过这些景致的描写 渲染出怎样的气氛? 雁去、边声、长烟、落日、 千嶂、 孤城 。 通过这些景致的描写渲染出荒凉、萧瑟、肃杀的气 氛。
2.此景会让人产生什么样的感觉?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 的感情? 悲凉、寂寞、孤独、思乡的感觉。
这首词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戍边 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的心情,含蓄 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 愤懑不平之情。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 《词五首》
1.背诵五首词,了解古代诗词名家及其代表作。 2.感悟五首词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理解古诗词的优美意境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温庭筠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少负才名,精通音律, 但屡考进士不第,一生不得意。于是出入歌楼妓馆, 行为放浪。其词多写闺情,风格浓艳。《望江南》共 两首,本文所选的是第二首。这是中晚唐词体初兴时 期的一篇名作。
望江南
独倚——希望 过尽——失望 切盼夫归 肠断——痛苦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宋)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 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他的 代表作《岳阳楼记》,写于他被贬 谪的1046年,而就在他被贬谪的 前4年(1040年),他还在塞外征 战。
过尽千帆 皆不是
此句是全词的大转折,与起句 的欢快情绪构成比照,鲜明而 强烈。又和“独倚望江楼”空 寂焦急相接,承上启下
斜晖脉脉水悠悠
望眼欲穿,船尽江空, 人影不见,希望落空, 幻想破灭,落日流水 本无情,但在思妇眼里,成 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 斜阳欲落未落,不尽江水似 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 语流去。
作为有政治抱负的范仲淹, 面对荒凉和艰苦,是一种怎样的 感情呢?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5课《词五首》ppt精美课件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5课《词五首》ppt精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6881f09fad6195f312ba691.png)
齐声诵读
武 陵 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舴
艋
zé mĕnɡ
朗读《武陵春》,概述全词大意。
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
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 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
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
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 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 1.“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 么?“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 样的感情变化? • 2.本首词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 • 3.本首词的主旨是什么?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可怜白发生。
pī lì huī
1.一、二句写了“我”的哪些活动?梦见了什么?
第一句连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
个壮士的形象。“醉”和“梦”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 忆出来的。 2.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对偶。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营,表现了将军及战士
状态。《渔家傲》词即作于这个时期。
齐声诵读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渔 家 傲
秋 思
zhànɡ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qiān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mèi
将军白发征夫泪。
1.塞北秋天的风景异在何处?
写塞下天气之寒冷;塞下特异的声音;塞下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
人教版九年级上《词五首》ppt课件(66页)共38页文档
![人教版九年级上《词五首》ppt课件(66页)共38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6e72ca951ed9ad51f11df23d.png)
.这首《江城子 密州出猎》, 就是他写的第一首,也是最为 典型的一首豪放词.宋神宗熙 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任的 第二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 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 边境.作为爱国心切、一贯主 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 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 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 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 国效力.他在这年十月中,祭 常山回来,与同僚猎于铁沟、 黄茅冈,作此词.
问题:
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 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 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2、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
白发征夫泪。”?
面对浊酒一杯,映着将军花白 的头发和士兵的眼泪。表现了将 士壮志难酬,怀念故乡的心情。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诗、词、文、书、 画均卓然大家。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在词学上,为北宋 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 壮.鬓间虽已染白霜,那又有何妨!手持 符节前往云中,何时朝廷才能再谴冯唐? (召我奔赴战场)(到那时)我定将手中 的雕弓拉成满月的形状,朝着西北方,射 杀犯界的天狼.
赏析
1、上阕描绘的是怎样的内容? 你知道词中哪个字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吗?
描绘出猎时的盛大场面。 1、狂在装备齐全,随从众多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 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 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赏析诗歌:
九年级语文上册《词五首》优秀课件(55页)-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词五首》优秀课件(55页)-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2f6fe81bba1aa8114431d9d7.png)
这首词的结构:
实 写 醉态— — 虚 梦境— 写 —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实 现实— 写 —
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主题
通过作者梦想中经历的 描述,抒发作者渴望建功立 业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 沉痛和悲愤。
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 牵着黄犬,右手举起苍鹰。戴上锦蒙帽穿好 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 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 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 月,西北望,射天狼。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 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 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 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 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 新、含蓄,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 绮丽。代表人物:李清照、柳永。
豪放派:内容上多以抒发强烈的政治热 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语言畅达流利, 直抒胸臆;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奇阔 大。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 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
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 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 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
梳理总结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
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 卫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 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 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赏 析
这首词风格豪放,对 当时流行的以柳永为代表 的抒写柔媚情趣的婉约词 风有较大突破,独成一家。
人教版九年级上《词五首》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词五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d6e4264693daef5ff73d54.png)
下片一转,另辟蹊径,写道:“闻 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 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 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 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 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
不过,转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 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 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
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
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写 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洲;
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希望 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
前面我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的表现范仲
淹政治理想的散文《岳阳 楼记》,写于他被贬谪的 1046年,而就在他被贬谪
范 仲
的前4年(1040年),还 淹
在塞外征战。
作为有政治抱负的范仲 淹,面对荒凉和艰苦,是 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词五首
学习目标:
1、准确而有节奏地朗读。 2、感知词的内容,体味文章中的情 感基调。 3、比较这些词在内容与情感方面的 异同,延伸课外同类题材的诗词。
疏通字音:
晖( ) 脉( ) 蘋( )
筠( ) 嶂( ) 羌( )
寐( ) 擎( ) 骑( )
鬓( ) 麾( ) 炙( )
舴艋(
)
读准字音与节奏:
望江南—温庭筠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 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
楼饯别校书叔云》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 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 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
武陵春 —李清照
望
这是在中晚唐词体初兴 时期的一篇名作。作者温庭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5课《词五首》教学课件(79张PPT)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5课《词五首》教学课件(7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4eefd38e2bd960590c6771d.png)
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 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 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 风住尘香花已尽, 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 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 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 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 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 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 闻说双溪春尚好, 流。
解说大意 武陵春
斜晖脉脉水悠悠
望眼欲穿,船尽江空, 人影不见,希望落空, 幻想破灭,落日流水 本无情,但在思妇眼里, 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 者:斜阳欲落未落,不尽 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 心情,悠悠无语流去.
肠断白蘋洲
千帆过尽,斜晖脉脉, 江洲依旧,不见人影, 能不肠断?
形象刻画
① ②
动态
切盼重逢之情。
静态
凭栏远眺望心上人归。
日晚倦梳头
欲语泪先流
两个外在的 行为具体的 表达了她内 心浓重的哀 愁
创意出奇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舟载不 动自己内心的哀愁。
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喻成连绵 不断的流水,(斜晖脉脉水 悠悠)比作斩尽还生的野草, 而李清照却独辟蹊径说自己 的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了
• “也拟” 、“只恐” 把自己 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 出来。 • 艺术构思表现手法新鲜奇特 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 奇”、 “往往出人意表”
1、大家看看这首词和《望江南》有没有相类似 的描写。 都写了女子梳头 2、大家思考一下,她为何 “日晚倦梳头。” 呢?
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望,而“倦 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 的悲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绪。 李清照因为内心哀愁,对生活失去了兴趣, 所以,“日晚倦梳头。”
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 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 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 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 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出自 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初而泪 先流。比声泪俱下的描写更深入一 层。内心的悲哀不可触摸,不仅不 能说,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会泪 如雨下。
人教版九年级上《词五首》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词五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6e9d8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49.png)
学习目标:
01
准确而有节奏地朗读。
02
感知词的内容,体味文章中的情感基调。
03
比较这些词在内容与情感方面的异同, 延伸课外同类题材的诗词。
疏通字音:
晖(
) 脉(
) 蘋(
)
筠(
) 嶂(
) 羌(
)
寐(
) 擎(
) 骑(
)
鬓(
) 麾(
) 炙(
)
舴艋(
)
读准字音与节奏:
望江南—温 庭筠
描写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 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 况和内心情感,给人一种淡 淡的忧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 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相见欢》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
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
○ 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洲; ○ 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
范仲淹
前面我们所学的表现范仲淹政治理想的散文《岳阳楼记》,写于他被贬谪的 1046年,而就在他被贬谪的前4年(1040年),还在塞外征战。 作为有政治抱负的范仲淹,面对荒凉和艰苦,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上片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鲜花
01
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
芬芳,说明这时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了暮春时节。
“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
02
表达内心的哀伤。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春天里花开花落 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 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 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这比 “声泪俱下”的描写更深入了一层。她的悲哀是不可触 摸的,不但不能说,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会泪如雨下。 在这里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 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词五首》
那些虚度的光阴,熄灭的是梦想之火,拼凑的是支离破碎的命运。
下面为您推荐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词五首》。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词五首》中的第四篇。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寓居金华时所著,借暮春之景道出了女词人内心无比的愁苦,用语新奇含蓄,感情细腻深邃,意境也非一般闺阁怨词所比,堪称绝妙好词。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习、积累了不少古诗词,对古典诗词具备一定的欣赏和感悟能力,对诗词中关键词句、使用意象、修辞运用也有一定的解读能力,加上前面刚学习过《望江南》,这首闺怨词中表现思妇望夫不至的绝望情绪,也为学习《武陵春》这首词奠定了情感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诵读、涵泳诗词,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鉴赏作品的美点和意境。
2.过程和方法:
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首先,朗诵诗词,感受语言美。
其次,品析诗词,体味情感美。
再次,拓展延伸,理解意境美。
组织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围绕重难点开展合作探究,教师进行学法指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品读古诗词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培植学生热爱中国古典文学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强化朗读指导训练,引导学生品味词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难点:点拨学生掌握吟诵、品析诗词的技巧和方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准备:1.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1)硬件:计算机、无线网、电子白板、iPad
(2)软件:SMART Notebook 10,iTools 4
2.制作微课《古诗词朗诵技巧指导》。
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歌曲导入
播放《月满西楼》的歌曲,展示歌词,导入作者李清照。
这样多愁善感、登峰造极的万古愁心,恐怕非婉约词宗李清照莫属。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旷世才女,拾起从她衣袖中飘落的这枚花瓣,咀嚼她千古流芳的英华雅句,聆听她跌宕坎坷的人生传奇。
【信息技术运用】播放音乐,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二)朗诵诗词,感受语言美
1.听读录音,感受氛围。
2.男女生赛读,师生共评。
3.学习微课,学法指导。
4.学生齐读,配乐朗诵。
【信息技术运用】从教学大师下载课程资源,播放音、视频。
(三)品析诗词,体味情感美
1.词中哪一句最直接、烈地抒发了这种愁情?
预设:载不动许多愁。
2.除此之外,词中还有哪些地方也体现了作者的愁思?
组织学生分组,合作探究。
预设1:欲语泪先流(表情传愁)
①这句话重音应该落在哪个字上?泪。
②词人还未开口,为何就泪流满面? 物是人非事事休。
③动画展示李清照的传奇人生,启发学生结合作者生活经历和写作背景理解物是人非事事休。
【信息技术运用】展示动画,知人论世,理解情感。
预设2:日晚倦梳头(行为表愁)
①这句话的重音应落在哪个字上?倦。
②倦是什么意思?(1.疲乏2.对某种活动失去兴趣)
这里哪种更适合呢?
③对古代女子来说,梳头是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动作。
《望江南》中,女主人公也是梳洗罢才独倚望江楼,而作者日头已高却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情?
所谓女为悦己者容,而如今丈夫已经不在了,她纵然梳妆打扮,又给谁人看呢?
由此可见,倦不是身体的疲乏,而是心灵的倦怠,是因为晚年孤苦无依生活的愁苦。
预设3:风住尘香花已尽(触景生愁)
①这句话的重音应落在哪个字上?尽。
①能描述一下风住尘香花已尽这个景象吗?
②对比赏析清照早年写就的一首《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两首词中共同写到的意象是什么?(风、花)
作者前后看花的情感是一样的吗?(《如梦令》伤春,《武陵春》伤己。
)
【信息技术运用】电子白板展示图片,对比赏析。
预设4: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一波三折只为愁)
①找出能体现词人心理变化过程的词语(闻说---也拟---只恐)
②愁是一种情绪,看不见摸不着,怎么能用船去载?而且船都载不动,说明了什么?
体会一波三折的情感变化,理解愁的重量和化虚为实的手法。
(四)拓展延伸,众口说愁
回忆、积累古诗词中,古人写愁的句子有哪些?
预设: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唐]李白《宣州谢眺楼做官别校书叔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唐]李白《秋浦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南唐]李煜《虞美人》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
[唐]杜牧《赠别》
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
[宋]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可见,古人写愁擅长用夸张、比喻等手法,化无形为有形。
请学生运用夸张
或比喻的手法,别出心裁描写一下自己的愁。
【信息技术运用】运用同屏软件,展示学生即时书写成果。
(五)课堂小结,寄语鼓励
今天通过学习《武陵春》,感受了李清照内心无尽的愁苦,领略了古典诗词优美的意境,也学习了朗诵、知人论世、对比阅读等赏析诗词的方法。
如果同学们想要更多了解李清照,这里为大家提供了一些资源,打开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学习更多知识了。
中国古代诗词很多都是配乐歌唱的,一起欣赏别人谱曲歌唱的《武陵春》。
衷心地希望同学们都能喜爱古典诗词,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把我们民族文化的智慧生生不息地传唱下去!
【信息技术运用】扫描二维码;播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