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PCB设计中的阻抗控制
高速电路设计中,走线的等长、关键信号的阻抗控制、差分走线的设置 -- infohunter...(转载)
摘要:本文首先简述了高性能ARM9微处理器EP9315集成的外设接口及硬件结构框架,提出了当前高速电路设计中的问题;然后,详细介绍了利用Allegro实现嵌入式系统中SDRAM和IDE总线接口的电路设计;最后以Cirrus Logic公司的CS8952为例,阐述了物理层接口芯片的布线准则及其在Allegro中的实现。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 Allegro;等长;差分对;阻抗控制引言随着嵌入式微处理器主频的不断提高,信号的传输处理速度越来越快,当系统时钟频率达到100 MHZ以上,传统的电路设计方法和软件已无法满足高速电路设计的要求。
在高速电路设计中,走线的等长、关键信号的阻抗控制、差分走线的设置等越来越重要。
笔者所在的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与武汉中科院岩土力学所智能仪器室合作,以ARM9微处理器EP9315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完成工程检测仪的开发。
其中在该嵌入式系统硬件电路设计中的SDRAM和IDE等长走线、关键信号的阻抗控制和差分走线是本文的重点,同时以cirrus logic公司的网络物理层接口芯片cs8952为例详细介绍了网络部分的硬件电路设计,为同类高速硬件电路设计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方法。
2 硬件平台2.1 主要芯片本设计采用的嵌入式微处理器是Cirrus Logic公司2004年7月推出的EP93XX系列中的高端产品EP9315。
该微处理器是高度集成的片上系统处理器,拥有200兆赫工作频率的ARM920T内核,它具有ARM920T内核所有的优异性能,其中丰富的集成外设接口包括PCMCIA、接口图形加速器、可接两组设备的EIDE、1/10/100Mbps以太网MAC、3个2.0全速HOST USB、专用SDRAM通道的LCD接口、触摸屏接口、SPI串行外设接口、AC97接口、6通道I2S接口和8*8键盘扫描接口,并且支持4组32位SDRAM的无缝连接等。
主芯片丰富的外设接口大大简化了系统硬件电路,除了网络控制部分配合使用Cirrus Logic 公司的100Base-X/10Base-T物理层(PHY)接口芯片CS8952外,其他功能模块无需增加额外的控制芯片。
高速PCB设计中的阻抗控制
高速数字电路PCB设计中的阻抗控制(转载)随着半导体工艺的飞速发展,IC器件集成度和工作时钟频率不断提高。
以往在一块比较复杂的PCB上的高速网线只有几根或几十根,现在则是在一块PCB上只有几根或几十根网线不是高速信号线;以往认为数字电路设计只要把握逻辑正确,物理连线似乎只要连接上就能使电路正常工作;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设计体现出高速、高性能、高密度和高复杂度的特点,尤其在通讯、计算机、航空航天以及图象处理等领域。
系统的主频越来越高,更加严重的挑战来自半导体工艺技术的进步,日渐精细的工艺技术使得晶体管尺寸越来越小,因而器件的信号跳变沿也就越来越快,从而导致更加严重的高速数字电路系统设计领域的信号完整性问题:传输线效应(反射、时延、振铃、及信号的过冲与欠冲)、信号问串扰等。
为此,电子系统设计师必须从传统的设计方法向现代的电子系统设计方法转变,这既是形势需要,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1 高速数字电路概念1.1 什么是高速数字电路PCB上的高速电路设计,主要是以器件和连接器件的印制线为主要分析对象的。
以往在器件的时钟频率不是很高、时钟的上升或下降沿变化不是很陡的情形下,可以用集总参数的形式来表示印制线,而当器件的时钟频率变得很高时(比如:超过50MHz),时钟的上升或下降沿很小时(一般地在1ns~5ns之间),这时就不能将印制线用集总参数来表示,必须引入分布参数来表示印制线特性,这就是传输线的概念(图1)。
关于传输线的分析是高速PCB 设计当中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部分,下面简要介绍传输线的定义和高速电路设计相关的一些概念。
国际上通常对PCB上的传输线没有确切的具体定义,现在被大家普遍接受的约定如下:即当信号从驱动端到接收端的印制线上的延时大于等于上升或下降沿的l/ 时(即Tpd≥0.5Trist(Tfdl))。
这时就必须将此印制线当成传输线来分析,更为保守一点的定义是信号在走线上传播延时或。
1.2 PGB的板层材料和板层结构图2所示是一个标准6层PCB的断面层结构示意图,其它多层PCB的层设置与此相似。
PCB设计的阻抗控制和阻抗匹配
重要性,电路板出故障或问题的概率, 为一个电容( 图 1 - 1) 。
阻抗控制的精度就越低。
电路中信号的完整性,电路的 E M I 和
(4 )容易造成焊锡短路,可能会增
EMC 特性。但是随着产品的可靠性发展
加产品的成本。
和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设计时不再是
PCB 的各层分布一般是对称的。不
简单的导线连接,必须考虑电路中信
Key words: Reliability; Characteristic Impedance; Impedance Controlling; Impedance match
CLC number: TN306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3-0107(2005)04-0029-03
430068)
Huang Shuwei, Zhao Danling1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68,China)
摘 要: 阻抗设计是 PCB 可靠性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从多层 PCB 板叠层的设计原理、特性阻抗的
计算方法、严格的阻抗控制,来保证阻抗匹配,实现 P C B 的可靠性,使产品稳定的工作。
号完全相等。这就是说, 应将信号对称 别是在高频电路中,特性阻抗主要取 特性阻抗是否一致,是否匹配。因此,
地布线在内部地线层的两侧。这样做 决于连线的单位分布电容和单位分布 在 P C B 设计的可靠性设计中有两个概
的优点是容易控制阻抗和环流;缺点 电感带来的分布阻抗。理想传输线的 念是我们必须注意的。
印制电路板上导线的特性阻抗是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只与信号连线 电路板设计的一个重要指标,特别是
PCB阻抗设计与阻抗设计软件Polar的使用
PCB阻抗设计与阻抗设计软件Polar的使用 随着 PCB 信号切换速度不断增长,当今的 PCB 设计厂商需要理解和控制 PCB 迹线的阻抗。
相应于现代数字电路较短的信号传输时间和较高的时钟速率,PCB 迹线不再是简单的连接,而是传输线。
在实际情况中,需要在数字边际速度高于1ns 或模拟频率超过300Mhz时控制迹线阻抗。
PCB 迹线的关键参数之一是其特性阻抗(即波沿信号传输线路传送时电压与电流的比值)。
印制电路板上导线的特性阻抗是电路板设计的一个重要指标,特别是在高频电路的PCB设计中,必须考虑导线的特性阻抗和器件或信号所要求的特性阻抗是否一致,是否匹配。
这就涉及到两个概念:阻抗控制与阻抗匹配,本文重点讨论阻抗控制和叠层设计的问题。
阻抗控制阻抗控制(eImpedance Controling),线路板中的导体中会有各种信号的传递,为提高其传输速率而必须提高其频率,线路本身若因蚀刻,叠层厚度,导线宽度等不同因素,将会造成阻抗值得变化,使其信号失真。
故在高速线路板上的导体,其阻抗值应控制在某一范围之内,称为―阻抗控制‖。
PCB 迹线的阻抗将由其感应和电容性电感、电阻和电导系数确定。
影响PCB走线的阻抗的因素主要有: 铜线的宽度、铜线的厚度、介质的介电常数、介质的厚度、焊盘的厚度、地线的路径、走线周边的走线等。
PCB 阻抗的范围是 25 至120 欧姆。
在实际情况下,PCB 传输线路通常由一个导线迹线、一个或多个参考层和绝缘材质组成。
迹线和板层构成了控制阻抗。
PCB 将常常采用多层结构,并且控制阻抗也可以采用各种方式来构建。
但是,无论使用什么方式,阻抗值都将由其物理结构和绝缘材料的电子特性决定:●信号迹线的宽度和厚度●迹线两侧的内核或预填材质的高度●迹线和板层的配置●内核和预填材质的绝缘常数PCB传输线主要有两种形式:微带线(Microstrip)与带状线(Stripline)。
微带线(Microstrip):微带线是一根带状导线,指只有一边存在参考平面的传输线,顶部和侧边都曝置于空气中(也可上敷涂覆层),位于绝缘常数 Er 线路板的表面之上,以电源或接地层为参考。
高速数字电路PCB设计中的阻抗控制
环测威官网:/阻抗控制技术在高速数字电路设计中非常重要,其中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来确保高速PCB 的优异性能。
PCB上高速电路传输线的阻抗计算及阻抗控制•传输线上的等效模型图1显示了传输线对PCB的等效影响,这是一种包括串联和多电容,电阻和电感(RLGC 模型)的结构。
串联电阻的典型值在0.25至0.55欧姆/英尺的范围内,并且多个电阻器的电阻值通常保持相当高。
随着PCB传输线中增加的寄生电阻,电容和电感,传输线上的总阻抗被称为特征阻抗(Z 0)。
在线直径大,线接近电源/接地或介电常数高的条件下,特征阻抗值相对较小。
图3示出了具有长度dz的传输线的等效模型,基于该模型,传输线的特征阻抗可以推导为公式:。
在这个公式中,L“传感线”是指传输线上每个单位长度的电感,而C是指传输线上每个单位长度的电容。
环测威官网:/在上面的公式中,Z 0表示阻抗(欧姆),W表示线的宽度(英寸),T表示线的粗细(英寸),H表示到地面的距离(英寸),是指衬底的相对介电常数,t PD是指延迟时间(ps / inch)。
•传输线的阻抗控制布局规则基于上述分析,阻抗和信号的单位延迟与信号频率无关,但与电路板结构,电路板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和布线的物理属性有关。
这一结论对于理解高速PCB和高速PCB设计非常重要。
而且,外层信号传输线的传输速度比内层传输速度快得多,因此关键线布局的排列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阻抗控制是实现信号传输的重要前提。
但是,根据传输线的电路板结构和阻抗计算公式,阻抗仅取决于PCB材料和PCB层结构,同一线路的线宽和布线特性不变。
因此,线路的阻抗在PCB的不同层上不会改变,这在高速电路设计中是不允许的。
本文设计了一种高密度高速PCB,板上大多数信号都有阻抗要求。
例如,CPCI信号线的阻抗应为650欧姆,差分信号为100欧姆,其他信号均为50欧姆。
根据PCB布线空间,必须使用至少十层布线,并确定16层PCB设计方案。
由于电路板的整体厚度不能超过2mm,因此在堆叠方面存在一些困难,需要考虑以下问题:1)。
PCB设计中通孔的阻抗控制及其对信号完整性的影响
PCB设计中通孔的阻抗控制及其对信号完整性的影响在PCB设计中,通孔的阻抗控制对于保证信号完整性至关重要。
通孔的阻抗是指通孔对信号传输的阻碍程度,它的大小取决于通孔的形状、长度、直径以及周围的介质常数等因素。
通孔的阻抗控制可以通过正确选择通孔的设计参数和合适的布局方法来实现。
首先,通孔的形状对其阻抗有着重要影响。
传统的圆形通孔是最常见的,但其阻抗变化较大,难以控制。
近年来,随着高速信号传输技术的发展,在PCB设计中使用圆形通孔往往无法满足对阻抗的要求。
此时,常见的做法是使用矩形或椭圆形通孔,通过调整通孔的长短轴比例来控制阻抗的大小。
其次,通孔的长度与直径对阻抗也有重要影响。
通孔的长度越长,其阻抗就越高。
因此,在设计PCB布局时,应该尽量减小通孔的长度以降低其阻抗。
此外,通孔的直径也会影响其阻抗。
较大直径的通孔通常具有较低的阻抗,而较小直径的通孔则相应具有较高的阻抗。
同时,通孔周围的介质常数也会对阻抗产生影响。
通常情况下,通孔的周围会被填充高频介质材料以增加其阻抗。
这种填充材料可以是特殊的介电常数相对较高的材料,如聚酰亚胺(PI)或氧化锡陶瓷(TCO)。
通过选择合适的填充材料以及调整填充材料的厚度,可以有效控制通孔的阻抗。
通孔阻抗的控制对于保证信号完整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阻抗不匹配会导致信号的反射和干扰,从而影响信号的传输质量。
通过控制通孔的阻抗,可以减少信号的反射和干扰,提高信号的完整性。
其次,阻抗的控制还可以降低信号的传输损耗。
通孔的阻抗和信号的传输速度成反比,阻抗越低,传输速度越快。
通过控制通孔的阻抗,可以降低信号的传输损耗,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
此外,通孔的阻抗控制还可以降低信号的串扰。
串扰是由于相邻信号线之间的电磁耦合引起的,会导致信号品质的下降。
通过控制通孔的阻抗,可以降低信号线之间的电磁耦合,减少串扰的发生。
总之,通孔的阻抗控制在PCB设计中至关重要。
通过正确选择通孔的设计参数和合适的布局方法,可以实现对通孔阻抗的控制。
PCB阻抗知识讲解
4.2 FA A4E1664批量生产板阻抗测试结果(12月9日)
FA
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速 度 菲林设 计线宽
A4E1664批量生产板阻抗测试结果(12月9日)
实测线 宽
碱性蚀刻后阻抗测试数据 WF绿油后阻抗测试 阻抗平均 阻抗测试 阻抗测试 阻抗测试 阻抗测试 阻抗测试 值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最大值 最小值 99.45 100.81 96.46 90.07 91.03 89.05 98.69 100.39 95.72 88.02 88.96 87.45 99.72 101.07 96.92 87.47 89.89 86.23 102.81 103.74 101.25 88.33 89.3 87.32 97.52 100.57 91.25 85.72 87.02 83.37 100.99 102.98 98.76 92.66 93.86 91.82 97 98.03 95.96 90.01 91.51 88.5 99.92 101.36 97.67 88.34 89.21 87.52 98.23 100.34 95.33 87.88 89.4 85.96 3600mm/m 0.2150.27mm 95.78 96.93 93.88 94.8 96.33 92.94 in 0.225mm 101.09 102.07 99.57 90.34 91.91 88.23 99.31 100.29 97.99 89.97 91.38 88.62 99.96 101.73 98.2 90.28 92.37 87.41 100.02 101.29 98.45 91.15 92.48 88.48 96.8 99.06 93.61 90.65 91.42 89.5 95.53 106.45 100.66 89.17 90.08 88.59 96.66 97.42 95.37 85.77 88.78 82.64 97.87 99.35 96.46 88.87 89.95 88.11 100.34 101.24 98.94 89 89.78 88.39 从碱性蚀刻后和WF绿油后阻抗测试数据分析可知,WF后测试条阻抗减少10±3.
pcb制作过程中阻抗的调整方法
pcb制作过程中阻抗的调整方法在PCB制作过程中,阻抗的调整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阻抗是指电路中电流和电压之间的比值,是电路中的重要参数之一。
如果阻抗调整不好,就会导致信号的失真和干扰,从而影响电路的性能。
那么,在PCB制作过程中,如何进行阻抗的调整呢?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
一、了解阻抗的基本概念在进行阻抗调整之前,首先需要了解阻抗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阻抗是指电路中电流和电压之间的比值,通常用欧姆(Ω)表示。
在PCB设计中,阻抗主要分为传输线阻抗和全局阻抗两种。
传输线阻抗是指在高速信号传输线上的阻抗,通常是50Ω或75Ω。
全局阻抗是指PCB的整体阻抗,主要是指电源、地面和信号层之间的阻抗匹配。
二、确定阻抗规格在进行阻抗调整之前,需要先确定阻抗规格。
这需要根据电路板的设计要求和信号传输的速度来确定。
一般来说,高速信号需要更严格的阻抗控制,而低速信号则可以放宽要求。
在确定阻抗规格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PCB板材的介电常数和厚度;2. 信号层的线宽和线距;3. 信号层之间的层间距离;4. 电路板的尺寸和形状。
根据以上要素计算出所需的阻抗,然后设定合适的阻抗规格。
三、调整阻抗在确定阻抗规格后,就可以进行阻抗调整了。
阻抗调整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改变PCB板材的厚度和介电常数,以达到所需要的阻抗值;2. 改变信号层的线宽和线距,以调整阻抗值;3. 增加或减少地面层的铜箔,以达到所需要的阻抗值;4. 在信号线的两侧增加贴片电容,以降低阻抗;5. 在信号线和地面层之间加入分布式电容,以降低阻抗。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并不是每种情况都适用。
在具体操作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四、验证阻抗在进行阻抗调整后,需要进行阻抗验证。
验证阻抗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 使用阻抗测试仪进行测试,以检查阻抗是否符合设计要求;2. 在实际测试中,通过观察信号波形和频谱图等方法来验证阻抗。
需要注意的是,阻抗的验证需要在PCB制作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进行,以确保阻抗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PCB设计之阻抗控制的走线细节举例
PCB设计之阻抗控制的走线细节举例1.走线的宽度和间距:走线的宽度和间距会直接影响走线的阻抗。
通常情况下,走线的宽度越宽,阻抗越低。
为了控制阻抗,可以在设计软件中使用特定的规则来指定走线的宽度和间距。
例如,对于常见的50欧姆的阻抗控制要求,可以将规则设置为适当的走线宽度和间距。
2.层数的选择:在高速信号传输中,层数的选择也会影响阻抗。
较高的层数可提供更多的走线空间,有助于降低阻抗。
因此,为了阻抗控制,可以选择适当的层数。
在多层PCB设计中,内层走线的间距和宽度也需要综合考虑,以保持阻抗的一致性。
3.地平面的设计:在PCB设计中,地平面的设计是控制阻抗的关键。
地平面应尽可能地平整,并且与走线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样可以减少地平面与走线之间的互电容和互电感,从而提高阻抗的一致性。
为了实现这一点,可以在地平面上设置一些小孔,用于连接不同地层,从而提高地层的连贯性。
4.走线的形状和拐角:走线的形状和拐角也会影响阻抗。
通常情况下,直线和圆弧形的走线对阻抗控制较好,而直角拐弯较差。
在需要进行90度拐角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斜角拐弯来减小阻抗的变化。
此外,走线的形状和转角也会对电磁兼容性(EMC)产生影响,在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
5.信号层和电源/地层的分离:为了阻抗控制,信号层和电源/地层应尽可能地分离。
这样可以减少信号层与电源/地层之间的互电容和互电感,从而提高阻抗的一致性。
在多层PCB设计中,可以选择在信号层之间插入电源/地层,建立一个电源平面或地平面来提供均匀的分布。
6.终端匹配:终端匹配是一种常用的阻抗控制技术。
通过在信号线的起始和终止位置添加合适的电阻、电容等元件,可以达到匹配信号线的阻抗。
例如,可以在信号线的终止位置添加电阻,以匹配信号线和负载之间的阻抗。
终端匹配可以在设计中通过网络分析软件来实现。
综上所述,PCB设计中的走线细节对于阻抗控制至关重要。
通过选择适当的走线宽度和间距、层数、设计合理的地平面、走线的形状和拐角以及合理的终端匹配,可以实现阻抗的一致性,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和稳定性。
PCB 结构、加工流程、线路阻抗控制、线路阻抗计算简介 for update_170815
公式3,介质损耗:
19
PCB线路阻抗控制
4、高速板材介质损耗,铜箔的表面粗糙度,PP的玻纤效应影响。
2> 铜箔表面粗糙度 左图是几种常规的铜箔对表面粗糙度的定义,其中有STD(标准铜箔)、RTF(反转铜箔)
和VLP/HVLP(低/超低表面粗糙度铜箔),可见不同的铜箔铜牙(粗糙度)相差明显。
13
PCB线路阻抗控制
2、PCB加工过程的蚀刻偏差
线路蚀刻:利用感光材料,将设计的线路图形通过曝光、显影、蚀刻的工艺步骤, 达到所需铜面线路图形。
蚀刻的目的:蚀刻的目的是将图形转移以后有图形的受抗蚀剂保护的地方保留,其
他未受保护的铜蚀刻掉,最终形成线路,达到导通的目的。 蚀刻分类:蚀刻有酸性蚀刻和碱性蚀刻两种,通常内层采用酸性蚀刻,湿膜或干膜 为抗蚀剂。外层采用碱性蚀刻,锡铅为抗蚀剂。 内层蚀刻(DES流程):显影→蚀刻→退膜 外层蚀刻(SES流程):显影→镀铜镀锡→退膜→蚀刻→退锡
15
PCB线路阻抗控制
3、PCB加工过程中,层压带来的流胶率的偏差
PCB压合原理:通过“热与压力”使PP结合不同内层芯板和外层铜箔, 并利用外层 铜箔作为外层线路之基地。
半固化片的特性:
1> RC%(Resin content):指半固化片中除了玻纤布以外,树脂成分所占的重量 百分比。 RC%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树脂填充导线间空隙的能力,同时决定压板后的 介电层厚度。 2> RF%( Resin flow):指压板后,流出板外的树脂占原来半固化片总重量的百 分比。 RF%是反映树脂流动性的指标,它也决定压板后的介电层厚度 3> VC%(volatile content):指半固化片经过干燥后,失去的挥发成分的重量 占原来半固化片总重量的百分比。VC%的多少直接影响压板后的品质。
PCB的阻抗控制要点
^谈PCB的阻抗控制随着电路设计日趋复杂和高速,如何保证各种信号(特别是高速信号)完整性,也就是保证信号质量,成为难题。
此时,需要借助传输线理论进行分析,控制信号线的特征阻抗匹配成为关键,不严格的阻抗控制,将引发相当大的信号反射和信号失真,导致设计失败。
常见的信号,如PCI总线、PCI-E总线、USB、以太网、DDR内存、LVDS信号等,均需要进行阻抗控制。
阻抗控制最终需要通过PCB设计实现,对PCB板工艺也提出更高要求,经过与PCB 厂的沟通,并结合EDA软件的使用,我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愿和大家分享。
多层板的结构:为了很好地对PCB进行阻抗控制,首先要了解PCB的结构:通常我们所说的多层板是由芯板和半固化片互相层叠压合而成的,芯板是一种硬质的、有特定厚度的、两面包铜的板材,是构成印制板的基础材料。
而半固化片构成所谓的浸润层,起到粘合芯板的作用,虽然也有一定的初始厚度,但是在压制过程中其厚度会发生一些变化。
通常多层板最外面的两个介质层都是浸润层,在这两层的外面使用单独的铜箔层作为外层铜箔。
外层铜箔和内层铜箔的原始厚度规格,一般有0.5OZ、1OZ、2OZ(1OZ约为35um 或1.4mil)三种,但经过一系列表面处理后,外层铜箔的最终厚度一般会增加将近1OZ左右。
内层铜箔即为芯板两面的包铜,其最终厚度与原始厚度相差很小,但由于蚀刻的原因,一般会减少几个um。
多层板的最外层是阻焊层,就是我们常说的“绿油”,当然它也可以是黄色或者其它颜色。
阻焊层的厚度一般不太容易准确确定,在表面无铜箔的区域比有铜箔的区域要稍厚一些,但因为缺少了铜箔的厚度,所以铜箔还是显得更突出,当我们用手指触摸印制板表面时就能感觉到。
当制作某一特定厚度的印制板时,一方面要求合理地选择各种材料的参数,另一方面,半固化片最终成型厚度也会比初始厚度小一些。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6层板叠层结构:0.615.24Mm 3KPCB的参数:不同的印制板厂,PCB的参数会有细微的差异,通过与上海嘉捷通电路板厂技术支持的沟通,得到该厂的一些参数数据:表层铜箔:可以使用的表层铜箔材料厚度有三种:12um、18um和35um。
PCB设计之阻抗控制的走线细节举例
PCB设计之阻抗控制的走线细节举例在PCB设计中,阻抗控制的走线细节非常重要,特别是在高速数字电路和射频电路中。
以下是一些阻抗控制的走线细节的举例:1.差分信号走线:差分信号是指由两个相互反向的信号线对组成的传输线,常见于高速信号传输和射频电路中。
为了保持差分信号的阻抗一致性,两个信号线应该保持精确的平衡距离和平行度,并采用阻抗匹配技术来确保它们的阻抗相等。
2.地平面处理:在PCB设计中,地平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帮助控制信号的阻抗。
为了确保信号线的阻抗一致性,地平面需要在整个PCB板上保持连续性。
对于多层板设计,内层层板之间也应该有连续的地平面。
3.符合最佳走线规则:在高速数字电路设计中,有一些最佳走线规则可以帮助改善信号的阻抗控制。
例如,信号走线应尽可能的短,走线的拐角应尽量避免直角,避免走线太靠近边缘,等等。
这些规则可以帮助减小信号线的反射和串扰,从而提高信号的阻抗一致性。
4.选择合适的PCB材料:PCB材料的介电常数和损耗因数也会影响信号的阻抗。
较低的介电常数和损耗因数可以提高信号的阻抗一致性。
因此,在设计PCB时,应选择合适的材料来满足信号的阻抗要求。
5.使用阻抗控制走线规则:大多数PCB设计工具都具有阻抗控制走线规则的功能。
这些规则可以确保信号线的宽度和间距满足所需的阻抗值。
在进行PCB布局和走线时,设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阻抗控制走线规则,并自动完成阻抗匹配。
6.使用差分对阻抗网:差分对阻抗网是一种特殊的电路结构,可以帮助控制差分信号的阻抗。
它由两个差分信号线和一个共模地线组成,并采用一些特殊的布线技术来保持差分信号的阻抗一致性。
综上所述,阻抗控制的走线细节在PCB设计中非常重要。
通过注意差分信号走线、地平面处理、遵循最佳走线规则、选择合适的PCB材料、使用阻抗控制走线规则和差分对阻抗网等方法,设计人员可以有效地控制信号的阻抗,并提高电路性能和可靠性。
PCB设计之阻抗控制的走线细节举例
PCB设计之阻抗控制的走线细节举例阻抗控制是PCB设计中重要的一环,它能够确保信号在整个电路板上的传输质量和稳定性。
在走线细节方面,以下是一些阻抗控制的实例和技巧:1.分层设计:分层设计是阻抗控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根据信号层和地层的叠加情况,可以通过调整两者之间的距离和间隔来控制阻抗。
一般而言,信号层与地层之间的间隔越小,阻抗也就越低。
2.差分走线:差分走线是高速信号传输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它的特点是对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较远,同时可以控制阻抗。
在差分走线中,两个差分信号走线的布线长度要尽量相等,曲线的弯曲半径也要保持一致。
3.指定走线宽度和距离:在PCB设计中,走线的宽度和距离也会影响信号的阻抗。
一般而言,较宽的走线会导致低阻抗,而较窄的走线会导致高阻抗。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根据信号的特性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走线宽度和距离。
4.使用阻抗控制软件:在设计中,很多阻抗控制软件可以帮助工程师实现信号走线的阻抗控制。
这些软件能够根据设计要求和参数,自动计算出合适的走线参数,以满足特定的阻抗要求。
5.保持整体稳定性:阻抗控制不仅要考虑单个走线的阻抗,还要考虑整个电路板的稳定性。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平衡整个电路板的布线和分布电容,以确保整体的信号完整性和稳定性。
6.处理过渡区域:在信号走线从一种阻抗到另一种阻抗的过渡区域,信号的反射和损耗会增加。
因此,在设计中需要合理处理过渡区域,可以通过使用过渡锥角或添加过渡电容等方式来减少信号的反射和损耗。
7.选择合适的材料:PCB的材料也会对信号的阻抗产生影响,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
常见的PCB材料有FR4和高频板材。
对于高频信号,使用高频板材能够更好地控制阻抗。
8.减小功率传输的损耗:在高功率传输的情况下,信号的传输损耗会增加。
为了减小传输损耗,可以通过增大走线的宽度和减小走线的长度等方式来控制阻抗。
综上所述,阻抗控制在PCB设计中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通过分层设计、差分走线、指定走线宽度和距离、使用阻抗控制软件、保持整体稳定性、处理过渡区域、选择合适的材料以及减小功率传输的损耗等技巧,可以有效地控制信号的阻抗,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和稳定性。
高速数字电路系统中的阻抗匹配与常用端接方式
高速数字电路系统中的阻抗匹配与常用端接方式为什么要阻抗匹配?在高速数字电路系统中,电路数据传输线上阻抗如果不匹配会引起数据信号反射,造成过冲、下冲和振铃等信号畸变,当然信号沿传输线传播过程当中,如果传输线上各处具有一致的信号传播速度,并且单位长度上的电容也一样,那么信号在传播过程中总是看到完全一致的瞬间阻抗。
由于在整个传输线上阻抗维持恒定不变,我们给出一个特定的名称,来表示特定的传输线的这种特征或者是特性,称之为该传输线的特征阻抗。
特征阻抗是指信号沿传输线传播时,信号感受的瞬间阻抗的值。
特征阻抗主要参数与PCB导线所在的板层、PCB所用的材质(介电常数)、走线宽度、导线与平面的距离等因素有关,与走线长度无关。
特征阻抗可以使用软件计算。
高速PCB布线中,一般把数字信号的走线阻抗设计为50欧姆,这是个大约的数字。
一般规定同轴电缆基带50欧姆,频带75欧姆,对绞线(差分)为100欧姆。
而减小反射的方法是根据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在其发送端串联端接使源阻抗与传输线阻抗匹配或者在接收端并联端接使负载阻抗与传输线阻抗匹配,从而使源反射系数或者负载反射系数为零。
常用的端接方式为:串联端接、简单的并联端接、戴维宁端接、RC网络端接等。
下面我们将分别对这几种端接方式进行分析1、串联端接“串联端接"串联端接在信号源端阻抗低于传输线特征阻抗的条件下,在信号的源端和传输线之间串接一个电阻R,使源端的输出阻抗与传输线的特征阻抗相匹配,抑制从负载端反射回来的信号发生再次反射。
匹配电阻选择原则:匹配电阻值与驱动器的输出阻抗之和等于传输线的特征阻抗。
常见的CMOS和TTL驱动器,其输出阻抗会随信号的电平大小变化而变化。
因此,对TTL或CMOS电路来说,不可能有十分正确的匹配电阻,只能折中考虑。
链状拓扑结构的信号网路不适合使用串联终端匹配,所有的负载必须接到传输线的末端。
串联匹配是 常用的终端匹配方法。
它的优点是功耗小,不会给驱动器带来额外的直流负载,也不会在信号和地之间引入额外的阻抗,而且只需要一个电阻元件。
在高速PCB设计原理图设计时,如何考虑阻抗匹配问题?
25 71 l A 洲 D45 9
>10 8
>4 5
S 0_ E ) I
KV
>1o l ;
>4 5
S C ) E0 s
KV
介 电 击 穿
电 雎
A
D19 4
电 压
E11 5 /O +D2 4 tC P. 60 5
El1 5 2 /0 +D 4
P M/ P f
m1o oc
242 4
热 膨 胀 系 数
3 ( 0 Y)
l) ( 【 Z) 2
P l
ol0 _0C
挠 曲 模 量 抗 张 模 最 抗 张 强 度 压 缩 模 蜒
密 度 热 导
32 4 14 4 5 ,l7 51 ,39 23 2
e P I 逭 赡蓑 l 路与 ! 善
表5 3 0 压 板材性 能 一览 8 Ar 5 层
性 能
介 电 常 数
印 路 制电 图
表5 4 0 压板 材性 能一 览 9 Ar 5 层
性 能 介 电 常 数 代 表 值 单 位 条 l( o 件 测 试 方 法 I I H; 5 0
损 耗
数
0x 5 (l 3
1G O忆
25 55 . .
介 电 常 数 之
一
I C1 6 0 P . 5
2l 3 P^ P C . 0-4 1 l(
介 电 常 数 之
.
ICT 6 0 P .M.5
28 3 ’ M忙 一 0 10 l -4 C
热 系 数
2 . 55 5
23 6 0 1 0 3 00 4
K S PI K S PI K S P1 K S PI
印制电路板(PCB)的阻抗控制介绍
印制电路板(PCB)的阻抗控制介绍一:特性阻抗原理:传输线的定义,在国际标准IPC-2141 3.4.4说明其原则“当 信号在导线中传输时,若该导线长度大到信号波长的1/7,则该导线应被视做传输线。
如当某电磁波信号以时钟频率为900MHZ (GSM手机传输频率)在导线中传播时,则如果线路的长度大于:1/7波长=1C/7F=4.76CM 时,该线路就被定义为传输线。
众所周知,直流电路中电流传输时遇到的阻力叫电阻,交流电路中电流遇到的阻力叫阻抗而高频(》400MHZ )电路中传输信号所遇到的阻力叫特性阻抗,在高频情况下,印制板上的传输信号铜导线可以被视为由一串等效电阻及一并连电感所组合而成的传导线路,而此等效电阻在高频分析时小到可以忽略不记,因此我们在对一个印制板的信号传输进行高频分析时,则只需考虑杂散分布之串联电感及并联电容的效应,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公式;Z0=R+√L/C √≈√L/C ( Z0为特性阻抗值)关于特性阻抗,有以下几原则:1、 在数字信号在板子上传输时,印制板线路的特性阻抗值必须与头尾元件的电子阻抗匹配,如果不匹配的话,所传送的信号能量将出现反射,散失,衰减,或延误,等现象,从而产生杂信,2、 由于电子元件的电子阻抗越高时,其传输速率才越快,因而电路板的特性阻抗值也要随之提高,才能与之匹配,3、射频通信用的PCB ,除强调 Z0外,有时更加强调板材本身具有低的 Er (介质常数)值及低的Df (介质损耗因子)值。
高频信号在介质中的传输速度为C/ Er,可知:Er 越小,传输速度越快,这也是为何高频要用低介质常数的高频材料。
Df 影响着信号在介质传输过程中的失真,Df 越小,失真越小。
二:特性阻抗的常见形式和计算方法:在线路板的设计中,传输信号最常见的有4种单线布线和2种差分布线方式方式:以上四种单线传输信号布线方式的阻抗计算公式见下;(差分略)1、 微带线:Z 。
=87ln 「5.98H/(0.8W+T )」Er+1.412、 埋入式微带线Z 。
九条高速PCB信号走线规则
九条高速PCB信号走线规则高速PCB设计是现代电子产品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整个电子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九条高速PCB信号走线规则是国际上广泛采用的一种高速PCB设计指导原则。
以下将详细介绍九条高速PCB信号走线规则。
1.严格遵循走线规则:在进行高速PCB设计时,必须遵循一定的信号走线规则。
这些规则包括信号的最小走线宽度、最小间距、最小焊盘孔径等。
同时,还要注意信号走线的长度和路径,以确保信号传输的完整性。
2.差分信号走线:差分信号是一种特殊的信号传输方式,可以大大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在高速PCB设计中,应该使用差分信号走线来传输高频信号。
差分信号的走线规则包括信号的差分对间距、对距离和走线长度等。
3.走线层次:在高速PCB设计中,应尽量采用多层PCB板。
多层PCB 板可以提供更好的信号屏蔽和隔离效果,减小信号互相干扰的可能性。
同时,多层PCB板还可以提供更多的信号层供走线,使得信号走线更加灵活方便。
4.电源和地线走线:电源和地线是高速PCB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两类信号。
在进行电源和地线走线时,应该尽量减小其阻抗,提高其电流承载能力。
电源和地线应该尽量靠近各个元件,以减小信号传输的长度和路径,提高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时钟信号走线:时钟信号是高速PCB设计中的关键信号,它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和准确性。
时钟信号走线应该尽量短,走线路径上不要有分支和环形结构。
另外,时钟信号的走线应该避免与其他信号走线交叉,以降低信号互相干扰的可能性。
6.阻抗控制:在高速PCB设计中,阻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信号走线的阻抗应该能够适应信号的频率和传输速率,并且保持稳定不变。
为了控制阻抗,可以通过调整信号走线的宽度、间距和PCB板的材料来实现。
7.信号层次分离:在高速PCB设计中,不同频率的信号应该尽量分离在不同的信号层上。
这样可以降低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
同时,还可以采用不同的信号层去传输不同频率的信号,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布局效果。
探析高速PCB设计中不同频率电路的阻抗匹配及途径
探析高速PCB设计中不同频率电路的阻抗匹配及途径摘要:在能量传输过程中,最常见是阻抗匹配。
进行数据传输的线路阻抗需要在数值上与负载阻抗基本一致,由此在传输过程中阻止反射作用的发生,此时主要由负载吸收产生的一切能量。
否则,预示着能量在传输中发生了损失。
高速PCB 设计工作中,信号的质量好坏直接与阻抗匹配相关。
本文以高速 PCB 设计中存在的阻抗匹配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高速 PCB 阻抗的产生原理,分别介绍了高频电路、低频电路中阻抗匹配的原则,论述了阻抗匹配常采用的串联或者并联电阻的手段。
最后,以具体实例分析了高频电路中阻抗匹配时选用串联或者并联匹配需要注意的适用原则,即串联匹配要靠近源端,而并联匹配则需要靠近负载。
关键词:高速PCB;阻抗匹配;频率一、阻抗匹配产生首先,选择直流电压源中负载方面的内容。
任意电压器件内部都会存在内阻因素,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常把电压源看作为一个理想的电压源串联一个电阻r的组合样式。
电压源的负载电阻定为R,电动势定义为U,电源的内阻定义为r,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运算获得电阻R上通过的电流值,即I=U/(R+r)。
当电源的负载电阻R值变小时,其输出电流变大。
负载R上的电压可以表示为UO=IR=U[1+(R/ r)]。
可以得出,如果负载电阻R变大,那么其输出电压值UO就会变高。
那么,电阻R上消耗的功率为:对于已经给定的信号源,其内阻r是固定的,其负载电阻R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择。
(R-r)(R-r)/R中,如果R=r,(R-r)(R-r)/R能够获得最小值0,此时负载电阻R获得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max=UU/(4r)。
换句话说,在数值上,如果负载电阻和信号源内阻基本一致,那么在此负载上可以得到最大的输出功率。
上述结论在低频电路与高频电路中一样可以应用。
二、不同频率电路中的阻抗匹配2.1低频电路中的阻抗匹配处于低频电路时,通常不会对传输线互相匹配问题考虑过多,一般只权衡负载和信号源间的实际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速数字电路PCB设计中的阻抗控制(转载)随着半导体工艺的飞速发展,IC器件集成度和工作时钟频率不断提高。
以往在一块比较复杂的PCB上的高速网线只有几根或几十根,现在则是在一块PCB上只有几根或几十根网线不是高速信号线;以往认为数字电路设计只要把握逻辑正确,物理连线似乎只要连接上就能使电路正常工作;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设计体现出高速、高性能、高密度和高复杂度的特点,尤其在通讯、计算机、航空航天以及图象处理等领域。
系统的主频越来越高,更加严重的挑战来自半导体工艺技术的进步,日渐精细的工艺技术使得晶体管尺寸越来越小,因而器件的信号跳变沿也就越来越快,从而导致更加严重的高速数字电路系统设计领域的信号完整性问题:传输线效应(反射、时延、振铃、及信号的过冲与欠冲)、信号问串扰等。
为此,电子系统设计师必须从传统的设计方法向现代的电子系统设计方法转变,这既是形势需要,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1 高速数字电路概念1.1 什么是高速数字电路PCB上的高速电路设计,主要是以器件和连接器件的印制线为主要分析对象的。
以往在器件的时钟频率不是很高、时钟的上升或下降沿变化不是很陡的情形下,可以用集总参数的形式来表示印制线,而当器件的时钟频率变得很高时(比如:超过50MHz),时钟的上升或下降沿很小时(一般地在1ns~5ns之间),这时就不能将印制线用集总参数来表示,必须引入分布参数来表示印制线特性,这就是传输线的概念(图1)。
关于传输线的分析是高速PCB 设计当中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部分,下面简要介绍传输线的定义和高速电路设计相关的一些概念。
国际上通常对PCB上的传输线没有确切的具体定义,现在被大家普遍接受的约定如下:即当信号从驱动端到接收端的印制线上的延时大于等于上升或下降沿的l/ 时(即Tpd≥0.5Trist(Tfdl))。
这时就必须将此印制线当成传输线来分析,更为保守一点的定义是信号在走线上传播延时或。
1.2 PGB的板层材料和板层结构图2所示是一个标准6层PCB的断面层结构示意图,其它多层PCB的层设置与此相似。
在PCB上的印制线所形成的传输线基本上有两种形式,即微带线(Microstrip)和带状线(Stripline)。
带状线又分为对称性带状线和非对称性带状线。
在上面的示意图中,顶层和底层形成微带线传输线(图4),中间的3、4层形成带状传输线(图5)。
2 PCB上的高速电路传输线阻抗计算及阻抗控制2.1 传输线的等效模型PCB板上的传输线可等效为图3所示的串联和并联的电容、电阻和电感结构(RLGC模型)。
串联电阻的典型值0.25-O.550hms/foot,因为绝缘层的缘故,并联电阻阻值通常很高。
将寄生电阻、电容和电感加到实际的PCB传输线中之后,传输线上的最终阻抗称为特征阻抗ZO。
线径越宽,距电源/地越近,或隔离层的介电常数越高,特征阻抗就越小。
图3所示即长度为dz的传输线的等效模型,根据此模型推导出的传输线的特征阻抗为:L:每单位长度传输线上的电感;C:每单位长度传输线上的电容。
2.2 PCB上的传输线的阻抗和延时计算公式根据图4得出微带线的阻抗及单位长度延时计算公式:根据图5得出对称带状线的阻抗及单位长度延时计算公式:2.3 传输线的阻抗控制布线规则从上面的分析可知,阻抗和信号的单位延时与信号的频率没有任何关系,它们只是与PCB的板层结构、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走线的物理特性(线宽与线的厚度) 有关。
这些结论对于认识高速PcB和进行高速PcB设计尤其重要。
其次信号传输线在外层的传输比在内层的传输快,所以在安排关键网线的布线时,要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从前面高速电路的特性分析可以得出,阻抗控制是实现良好的信号传输的重要前提。
而从PCB的层结构和传输线的阻抗计算公式可见,同样的一根阿线,当线宽和走线的特性不改变时,其线的阻抗值只取决于PCB的材料、层结构特性。
这样,当同一根网线走在不同的PCB层面上时,其阻抗值将发生改变。
而这在高速电路设计当中是不允许的。
我们设计了一个密度非常大的高速PCB板,板上绝大部分信号都有阻抗要求。
如CPCI 信号线要求65ohms,差分信号要求1000hms阻抗,其他信号均按500hms。
而从PCB走线空间要求考虑,必须至少要lO层信号走线。
最终确定为一个16层PCB的设计方案。
因为该板总厚度不能超过2mm,所以叠层设计有一定的难度。
而且还要考虑几个叠层的问题:l.每个信号层都要有参考平面相邻,能保证其阻抗和信号质量;2.每个电源层都要有完整的地平面相邻,使得电源的性能得以较好的保证;3.层的堆叠要求平衡,避免出现板翘曲。
介质的介电常数取4.3计算。
通过上述叠层方案的设计,为了保证信号阻抗的要求,对于线宽和线间距的设置按计算结果设定。
其中线宽:1)表层信号走线为5Mils,阻抗为58.70hm;2)表层CPCI信号走线为4.5Mils,阻抗为61.70hm;3)内层信号走线为4.5Mils,阻抗为50.20hin;4)表层和内层BGA出线区域的走线为4mils。
表层阻抗64.60hm,内层阻抗52.70hm;5)表层微带差分走线,线宽5Mils,线间距为6Mils,阻抗为100.540hms;6)内层带状差分走线,线宽4.5Mils,线间距为lOMils,阻抗为96.60hms。
其中线间距定于如下:1)表层5mils信号的线间距为5mils(低速信号);2)表层4.5mils CPCI信号线间距为9mils;3)内层4.5mils信号线间距为7mils;4)表层和内层BGA出线区域的走线的线间距为4mils(尽可能少用);5)内层差分信号之间以及与其它信号线之间的间距保持至少25mils;6)表层差分信号线之间以及与其它信号线之间的间距保持至少20mils。
该板加工后。
用POLAR-Cits500阻抗测试仪测试其附连板,500hms的阻抗线实测范围在47.52-52.330hms,600hms的阻抗线实测范围在57.65~61.350hms,1000hms差分阻抗实测范围在93.65~106.350hms,表明在设计和加工中阻抗值严格控制在500hms ±5%,600hms±5%,l0Oohms±10%范围内的。
3 PCB上的LVDS差分信号及其阻抗控制3.1 LVDS差分信号LVDS(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低压差分信号,最早由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提出的一种高速串行信号传输电平,由于它传输速度快,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易于匹配等优点,迅速得到诸多芯片制造厂商和应用商的青睐,并通过TIA/EIA的确认成为该组织的标准(ANSI/TIA/EIA-644 standard)。
LVDS信号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信以及消费电子领域。
3.2 LVDS差分线的阻抗设计LVDS信号的电压摆幅只有350MV,为电流驱动的差分信号方式工作,最长的传输距离可以达到10米以上。
为了确保信号在传输线当中传播时,不受反射信号的影响,LVDS信号要求传输线阻抗受控,其中单线阻抗为500hms,差分阻抗1000hms。
在实际应用当中,利用一些高速电路仿真分析工具,通过合理的设置层叠厚度和介质参数,调整走线的线宽和线间距,计算出单线和差分线阻抗结果,来达到阻抗控制的目的。
但是在很多时候,同时满足单线阻抗和差分阻抗是比较困难的。
一方面,线宽W和线间距S的调整范围会受到物理设计空问的限制,例如在BGA或直插型边缘连接器内的布线和线宽受焊盘尺寸和间距的限制;另一方面,W和S的改变都会影响到单线和差分阻抗的结果。
目前利用一些专用的高速PCB设计分析软件或POLAR公司的阻抗计算软件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达到预定阻抗值的线宽和线间距关系。
3. 3 LVDS差分信号布线规则一般来说,按照阻抗设计规则进行差分信号布线,就可以确保LVDS信号质量。
在实际布线当中,LVDS差分信号布线应遵循以下几点:1.差分对应该尽可能地短、走直线、减少布线中的过孔数,差分对内的信号线间距必须保持一致;避免差分对布线太长,出现太多的拐弯。
采用45度拐弯,不能使用90°拐弯。
2.差分对与差分对之间应该保证10倍以上的差分对间距,减少线间串扰。
必要时,在差分对之间放置隔离用的接地过孔。
3.LVDS差分信号,信号不可以跨平面分割。
尽管两根差分信号互为回流路径,跨分割不会割断信号的回流,但是跨分割部分的传输线会因为缺少参考平面而导致阻抗的不连续。
4.尽量避免使用层间差分信号。
在PCB板的实际加工过程中,由于层叠之间的层压对准精度大大低于同层蚀刻精度,以及层压过程中的介质流失,层间差分信号不能保证差分线之间间距等于介质厚度,因此会造成层间差分对的差分阻抗变化。
因此建议尽量使用同层内的差分。
5.在阻抗设计时,尽量设计成紧耦台方式(即差分对线间距小于或等于线宽)。
6.设置合适的PCB层叠结构,确保其他电平信号与LVDS信号的隔离。
可能的话将高速的TTL/CMOS等信号与LVDS布线在不同的信号层上,并且用电源和地层隔离开来。
7.差分信号对布线的长度应该保持一致。
在高速数字电路:PCB设计中阻抗控制技术是极其重要的,在PCB设计中必须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以确保高速PCB设计的成功实现。
在正常的PCB设计条件下,主要以下几个因素由PCB制造对阻抗产生影响:1、介质层厚度与阻抗值成正比。
2、介电常数与阻抗值成反比。
3、铜箔厚度与阻抗值成反比。
4、线宽与阻抗值成反比。
5、油墨厚度与阻抗值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