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生磁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20.2电生磁说课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20.2电生磁说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95623add88d0d232d46a29.png)
《电生磁》说课教案本节课的设计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对教材、学情、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教学反思六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我想谈一谈对教材的分析。
一、分析教材1、地位和作用本章以磁场为主线,揭示电与磁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教材的内容更加注重学生的自身体验与感悟,更加注重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而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磁体与磁场的基础下,通过直观的教具与实验,让学生归纳概括出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并探究得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情况,并总结出安培定则。
本节综合了第一节与第二节的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电与磁之间的联系,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电磁铁、电磁铁的应用等打下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章占有重要的地位。
2、设计思路学生通过实验获取感性知识,建立直接经验,并且在实验基础上分析研究得出结论。
这两个实验,都有着直观的实验结果,相对较为生动,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情分析知识水平分析:电流的磁效应把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结合了起来,知识较为抽象,难度比较高。
认知结构分析:思维习惯依赖于具体形象,但是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
学习能力分析:对一些抽象的概念,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对概念深一步的理解却不能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到位。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的实验探究,他们在逐步地由“观察者”变成“探究者”,由“验证者”变成“发现者”。
三、教法学法分析由于知识较为抽象,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
重视实验教学实验是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领悟探究方法,体验探究乐趣,并注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小组合作探究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学会小组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探索精神。
故事讲授让学生在故事情景中了解科学家在电磁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引导学生理解学习的社会意义。
任务驱动学生对一个个有针对性的问题,使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从而增强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第五节20.5磁生电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第五节20.5磁生电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57d3f954b35eefdc9d33359.png)
磁生电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教材在学生学习了磁场的性质,电生磁,及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之后,引入本节内容,知识结构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最后峰回路转,以磁生电将本章内容推上高潮。
所以本节内容既是本章重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电磁基础知识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求变的思维。
故本节内容分三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引入电磁感应,体验电磁感应发现过程。
第二课时探究影响感应电流的因素。
第三课时讲交流发电机本人就第一课时进行说课,并制定如下目标:在知识上要求学生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容以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能说出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的转化。
能力上重在提高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上。
通过体验电磁感应现象的探究过程,物理学史的介绍,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善于创新、善于反思的精神。
基于上述新的教学理念,我认为本节课,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容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但是如何让学生由电生磁逆向猜想磁能否生电?如何生电?更是重点和难点。
三、教法,学法由于电和磁都很抽象,而物理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科学,许多物理概念的引进、物理规律的得出都和实验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本节课以启发式教学,实验探究式教学为主,辅以讨论式教学。
在学法上,采用实验,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实验的认真观察和细致分析,总结归纳出新的知识,从而获得学习的成功感。
四、教学过程为突破难点,我在教学引入新课前先讲一个故事,说的是北京城的一条街道上住着三个裁缝,为招揽生意,一个裁缝先亮出了一块招牌,上书“北京城里最好的裁缝”。
另一个见了,马上也亮出了一块招牌“全中国最好的裁缝”。
这可急坏了第三个裁缝,他们已说的这么大了,自己总不能说是全世界最好的裁缝吧!正当他一筹莫展时,读小学的儿子回来了,得知父亲的烦恼后,他略一思索便告诉父亲该如何书写招牌。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20.2电生磁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20.2电生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e16777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4d.png)
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20.2电生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的20.2章节,主要内容包括:1. 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实验及其结论。
2. 电磁铁:电磁铁的原理、构造及其应用。
3. 磁场的性质:磁场的方向、磁感线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流的磁效应,掌握奥斯特实验的结论。
2. 了解电磁铁的原理和应用,能够设计简单的电磁铁。
3. 认识磁场的性质,理解磁感线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磁感线的绘制。
2. 教学重点: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的原理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螺线管、铁钉等)。
2.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和螺线管进行实验,观察螺线管的磁性变化,引导学生思考电流与磁性之间的关系。
2. 知识讲解:讲解奥斯特实验及其结论,引导学生理解电流的磁效应。
3. 例题讲解:通过示例,讲解电磁铁的原理和构造,让学生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电磁铁,并观察其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5. 知识拓展:介绍磁场的性质,讲解磁感线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磁场的分布。
六、板书设计1. 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实验,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 电磁铁:原理、构造、应用。
3. 磁场的性质:磁场的方向,磁感线的概念。
七、作业设计1. 描述奥斯特实验的过程,并解释其结论。
2. 画出电磁铁的构造示意图,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3.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了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铁的原理,但在实验操作和知识应用方面还需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电磁铁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等,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是由多个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包括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铁芯的有无以及磁场的方向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20.2《电生磁》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20.2《电生磁》](https://img.taocdn.com/s3/m/e1c7cfd2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fc.png)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2《电生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20章第2节《电生磁》。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实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电磁铁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流的磁效应,知道奥斯特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2. 通过观察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让学生理解电磁铁的原理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电磁铁的磁场分布及特点。
2. 教学重点:奥斯特实验的过程和结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电磁铁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导线、螺线管、铁钉、磁针、实验桌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三角板、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电风扇、日光灯等用电器,思考这些用电器工作时是否会产生磁场。
2. 知识讲解:介绍电流的磁效应,讲解奥斯特实验的过程和结论,引导学生理解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
3. 实验演示:进行奥斯特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
4.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通电螺线管的实验,观察其磁场分布,探讨电磁铁的特点。
5. 例题讲解:运用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图,讲解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电磁铁,观察其吸引铁钉的距离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7. 知识拓展:介绍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电流的磁效应2. 奥斯特实验3.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4. 电磁铁的特点七、作业设计1. 描述奥斯特实验的过程,并画出实验现象的示意图。
2. 分析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说明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3. 设计一个简单的电磁铁,观察其吸引铁钉的距离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
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实验,使学生深入理解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铁的原理。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二十章第5节电生磁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二十章第5节电生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b17448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7.png)
教案: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二十章第5节电生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二十章第5节《电生磁》。
本节课主要介绍电流的磁效应,让学生了解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理解电流、磁场、导体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流的磁效应,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 能够运用电流的磁效应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的磁效应及其应用。
难点: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和磁场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导线、电流表、小磁针、铁钉、实验桌、投影仪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奥斯特实验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
2. 新课讲解:介绍电流的磁效应,讲解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电流、磁场、导体之间的关系。
3. 实验演示:进行奥斯特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并用指南针检验磁场方向。
4.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操作,观察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5. 例题讲解:讲解电流的磁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动机、发电机、电磁铁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电风扇的工作原理、电磁铁的原理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电流的磁效应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电流、磁场、导体之间的关系电磁铁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描述电流的磁效应,并画出电流产生磁场的示意图。
2. 解释生活中运用电流的磁效应的实例,如电风扇、电磁铁等。
3.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电流的磁效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了电流的磁效应,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但在实验操作和分析问题上,部分学生还存在不足,需要在课后加强指导和练习。
2. 拓展延伸: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探索发电机、电动机等工作原理。
2022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磁生电》 教学设计》教案(公开课)
![2022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磁生电》 教学设计》教案(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ed0e3c95caaedd3382c4d385.png)
第二十章第5节《磁生电》教学设计一、教学课题【课题】磁生电【教材】人教版初中物理教科书第二十章第5节【授课对象】九年级第二学期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二、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包含“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和“发电机〞两局部内容。
“磁生电〞是前面“电生磁〞的逆向思维的产物,其中电生磁建立了电与磁之间的联系,进而提出磁能否生电呢?通过实验探究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认识电磁感应现象,总结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闭合电路的一局部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导线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有关,建立磁与电之间的联系,是知识的自然延续。
发电机就是电磁感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为学生以后学习能的转化和守恒提供前置认识。
三、学情分析学生刚掌握电生磁的理论并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所以在教授时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使得学生了解磁生电的现象以及发电机的原理。
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严密,所以设计实验探究“电磁感应〞是缺乏全面思考,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完善设计方案,培养学生全面思考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描述电磁感应现象,概括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能指出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的方向、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有关,并能够运用右手定那么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3、能运用电磁感应现象解释发电机的原理;能通过例举生活中的发电机,例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等,归纳发电机工作过程的能量转化;4、能复述什么是交流电,能区分直流电和交流电,能识别我国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频率是50HZ。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认识电与磁之间的关系;2、通过观察与体验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磁与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2、通过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电和磁的说课稿范文
![电和磁的说课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0eb8042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dc.png)
电和磁的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和磁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2.掌握电和磁的基本规律和应用;3.学会运用电和磁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1.电和磁的相互关系;2.电和磁的基本规律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电的基本概念(1)电的本质:电为原子或分子内电子的运动形成的带电粒子运动形成的物理现象。
(2)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量,单位安(A)。
(3)电压:两点之间的电势差,单位伏特(V)。
2.磁的基本概念(1)磁场:一定空间内磁性物体所产生的物理现象。
(2)磁力线:磁场中力线,磁感线的密度表示了磁场的强弱。
(3)磁通量:磁场通过平面的总量,单位韦伯(Wb)。
3.电磁感应(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变化量的速率成正比。
(2)楞次定律:电动势的方向与磁通量变化率的方向相反。
4.安培力和洛伦兹力(1)安培力:导体内电流所受的相互作用力,方向垂直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
(2)洛伦兹力: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到的力,方向垂直于粒子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
5.应用(1)长直导线磁场的计算。
(2)托马斯杆加速器中的粒子运动。
(3)电磁感应在发电和变压器中的应用。
(4)电磁场对人体的影响。
(5)电磁辐射及防护。
四、教学手段和媒体1.投影仪2.多媒体课件3.实验仪器:多用途数字示波器、电磁铁等4.黑板、彩笔五、教学时序第一课时1.电和磁的基本概念2.电和磁的相互关系第二课时3.电磁感应4.安培力和洛伦兹力第三课时5.应用(1)长直导线磁场的计算。
(2)托马斯杆加速器中的粒子运动。
第四课时(3)电磁感应在发电和变压器中的应用。
(4)电磁场对人体的影响。
(5)电磁辐射及防护。
六、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1.引入(1)提问:您知道电和磁有什么关系吗?有哪些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的应用?(2)介绍本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电和磁的基本概念(1)电和磁的定义。
(2)电流、电压、电功率等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电的基本规律。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电生磁说课稿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电生磁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a7510a402d276a200292e6e.png)
第二十章第二节《电生磁》说课稿横梁初级中学胡慧珍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二十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磁体,磁场的前提下,进一步认识电磁关系的一节内容。
通过奥斯特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电流(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这种现象就是电流的磁效应,从而揭示电与磁之间的联系。
本节内容由“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安培定则”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电流的磁效应是本节学习的基础知识,也是重要知识之一,是后面学习其他电磁现象的基础。
课本中将奥斯特实验设置为演示实验,我的教学设计中将演示实验改进为学生实验,设计的初衷是因为实验器材简单易得,实验现象直观明显,由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完成实验,收获实验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在引导学生进行奥斯特实验时,让学生观察将小磁针平行放到直导线附近,通电、断电时小磁针的变化,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让学生认识到小磁针发生偏转的原因是电流产生的磁场。
这个过程同时复习了磁场的旧知识,也加深了对磁场的理解。
实验的设置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热情。
第二部分: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也是本节的重点知识,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更是重中之重。
要通过演示实验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与条形磁体相似。
有前面的探究条形磁体磁场分布的实验基础,本节的探究实验就有的放矢,相对简单一些。
进行演示,观察即可。
采用层层递进的问题来解决教学重点问题。
首先提出问题,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如何?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然后抛出新问题:电流方向发生变化,磁场如何变?极性如何变?再次通过实验加以解决,最后得出结论。
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明确任务,目的,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解决问题。
第三部分:安培定则及其应用是本节的重点及难点问题,也是中考必考题型之一,通过对比的方法得出安培定则,再通过具体的实例加以解释,之后通过动态分解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安培定则的理解。
这个过程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手中的笔增强对通电螺线管的立体感知。
《磁生电》说课稿
![《磁生电》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84f3cf1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ad.png)
《磁生电》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磁生电”。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磁生电”是初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知识不仅是对电磁相互联系的深入理解,也是后续学习发电机原理、交流电等知识的基础。
在教材编排上,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同时,教材还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磁现象、电流的磁效应等知识,对磁场和电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磁如何生电,学生可能存在较多的疑惑和好奇。
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发电机在工作时能量的转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交流与合作的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探究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条件。
(2)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
2、教学难点(1)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理解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的转化。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磁感应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说课稿:20.2电生磁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说课稿:20.2电生磁](https://img.taocdn.com/s3/m/2897e1b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4d.png)
2.在课堂上适时更新板书,避免信息过多、过杂;
3.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重点,区分层次。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问题或挑战:
1.学生对奥斯特实验和电磁感应实验的观察可能不够仔细,影响实验效果;
2.部分学生对安培定则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导致判断磁场方向出错;
教学难点为:
1.奥斯特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尤其是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2.安培定则的理解和应用,如何判断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
3.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探究,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基本内容。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九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此外,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尤其是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完成课本上的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结合生活实际,思考电生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撰写一篇小短文。
3.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遵循清晰、简洁、逻辑性强的原则。板书布局分为三部分:
2.讲解安培定则:通过实物演示和动画辅助,解释安培定则的原理,让学生学会判断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
3.电磁感应现象:组织学生进行电磁感应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讲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基本内容。
4.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展示电生磁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电机、变压器等,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
电生磁说课稿
![电生磁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8baa63eddccda38376baffd.png)
电生磁说课稿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杨新梅,来自初四物理组。
我说课的题目是《电生磁》,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第二节,我将从课标要求及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六个方面来说这节课的内容。
一、课标要求及分析:新课标明确指出“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方向”,学习内容是电流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方向,行为动词是探究、了解,其他重要信息是通过实验,维度目标是结果目标、过程目标。
二、教材分析:《电生磁》是初中物理电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已学过磁场知识、电场知识的综合应用,又是学习电磁现象的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通过前边的学习,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探究意识,并能进行初步的实验探究,他们在由“观察者”变成“探究者”,由“验证者”变成“发现者”。
因此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观察、提问、猜想、验证及总结全过程,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1、电流的磁效应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难点是会运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五、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分析我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知识与技能: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相似。
会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提问—猜想—验证—总结的科学探究过程来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教学设计:根据以上内容,我的教学设计分为情境导入、新课讲授、知识总结、应用拓展四部分。
第一部分情境导入,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到电流的磁效应,然后介绍奥斯特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20.2电生磁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20.2电生磁](https://img.taocdn.com/s3/m/32a3079f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91.png)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20.2电生磁一、教学内容(1)教材章节: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20章第2节(2)详细内容:本节主要讲解电流的磁效应,即电生磁的现象。
通过实验观察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并探讨电流磁场的基本性质。
同时,介绍奥斯特实验及其对物理学发展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流的磁效应,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现象。
2. 掌握奥斯特实验的原理和结论,认识其对物理学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流磁场的性质和规律。
2. 教学重点:奥斯特实验的现象和结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导线、电流表、小磁针、软磁铁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通电螺线管,让学生观察其周围是否有磁性。
2. 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奥斯特实验,观察通电导线周围是否有磁场。
3. 现象分析:让学生用尺子测量通电导线周围磁场的分布,探讨电流磁场的基本性质。
5. 例题讲解:运用电流磁场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判断。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行判断一个通电螺线管的极性。
7. 知识拓展:介绍电磁感应现象,为学生后续学习打基础。
六、板书设计1. 电流的磁效应(1)电流周围存在磁场(2)电流磁场的基本性质2. 奥斯特实验(1)实验现象: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2)实验结论: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一个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并说明判断依据。
2. 答案: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将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让手指指向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方向即为螺线管的北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流的磁效应有了初步认识,但部分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还不够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电磁感应方面的教学,为学生深入学习电磁学打下基础。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电磁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磁铁、电磁炉等。
电生磁说课稿
![电生磁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52a7499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3d.png)
电生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电生磁”。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电生磁”是初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电路和磁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节课主要包括奥斯特实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以及安培定则这三个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电与磁的关系有更深入的理解,为后续学习电磁感应等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奥斯特实验,直观地展示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这一重要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接着,教材介绍了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特点,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总结规律。
最后,教材给出了安培定则,帮助学生快速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方向。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电路和磁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磁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也知道简单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
但是,对于电与磁之间的联系,学生可能还没有清晰的认识。
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认知水平,通过实验和多媒体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会判断通电直导线和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的方向。
(2)了解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特点,会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经历探究电生磁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奥斯特实验的现象和结论。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特点和安培定则的应用。
2、教学难点(1)理解电流的磁效应。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说课设计 第20章 第2节电生磁 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说课设计 第20章 第2节电生磁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3d59a46f5335a8103d2201f.png)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说课设计《电与磁》说课材料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作用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磁联系的一个方面,电能生磁,它是我们学习电磁现象的核心,是磁现象的延伸,也是学习电磁铁和电磁继电器的基础。
2、教材特点:本节教材内容更加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感悟,本节的科学内容几乎都是建立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的,体现了直接经验的作用和价值,也体现了物理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
如电流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与条形磁体磁场分布相似等,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使学生有比较形象和具体的感性认识。
3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特点,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2)、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3)、能够通过电流方向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
能力目标:(1)、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2)、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情感目标: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教学重点: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教学难点:通过探究活动得出通电螺线管的磁极和电流的关系二、教学设计1、导入:为了能让学生进快进入状态,我用小魔术“旋转的磁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通过问题:除了磁铁能使磁针偏转,我们还有什么办法也使磁针偏转。
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怀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观察“奥斯特实验”。
2、电流的磁效应:在学生对电能生磁兴趣正浓时,带领学生回忆电与磁的相似之处:电流和磁场都看不见摸不着,“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等等,并介绍这是科学家们曾经探讨过的问题,直到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一次实验意外地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揭示了电与磁之间的联系,为后来电磁感应现象发现奠定了基础,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2电生磁(第二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2电生磁(第二课时)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b0b7947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7f.png)
3.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在下一节课开始时,通过小测验或提问了解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记忆。
3.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的感受和建议。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接触过电流、电压等基本电学概念,具备了一定的电磁学基础。然而,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磁场概念的理解较为模糊,难以形象地感知磁场存在。
2.对安培定则的理解和应用可能不够熟练,导致在判断磁场方向时出现困难。
3.缺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的能力,难以理解电生磁现象的实际意义。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通电导体和磁针实验装置:用于演示通电导体周围磁场的存在。
2.多媒体课件:展示电生磁现象的动画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3.互动白板:用于实时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讨论结果。
这些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实验装置能够提供直接的感官体验,多媒体课件能够提供形象的视觉辅助,互动白板能够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信息反馈。
2.教学难点:
(1)如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2)如何运用安培定则判断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3)如何将电生磁现象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为九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特征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在认知水平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一些较为复杂的概念和规律。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对实验和实际应用有较高的兴趣。学习习惯上,学生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学习模式,但个别学生可能存在学习方法不当、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问题。
电生磁的说课稿
![电生磁的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3a6af74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b0.png)
电生磁的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电生磁”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位于电磁学模块的起始部分。
它不仅是磁场章节的基础,而且与日常生活和工业应用密切相关,如电磁设备、电机等。
此外,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二)主要内容本文主要介绍电流的磁效应,包括奥斯特实验、安培定则、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使学生了解电与磁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后续学习电磁感应等内容打下基础。
(三)教材特点本文以实验为基础,结合理论分析,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了解电生磁现象。
教材编排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奥斯特实验,理解电流的磁效应。
2. 掌握安培定则,能计算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
3. 理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了解电磁设备的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2. 运用安培定则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电磁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电磁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2. 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奥斯特实验及电流的磁效应。
2. 安培定则及其应用。
3.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二)难点1. 安培定则的理解与运用。
2. 电磁设备原理的解释。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真正掌握电生磁的相关知识。
同时,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说教法(一)教学方法1. 启发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问题驱动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主动探索电生磁现象的本质。
举例:在讲解奥斯特实验时,我会提问:“为什么电流通过导线时,旁边的磁针会发生偏转?”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
2021年九年级下册物理《磁生电》说课稿
![2021年九年级下册物理《磁生电》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8bb61b4e518964bce847c57.png)
第5节磁生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江缘学校陈思梅李度一中陈海思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早上/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级下册第二十章第5节《磁生电》。
我的说课将从学情分析、重点难点、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白居易《远师》◆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进行。
学情分析首先是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系列有关电和磁的原理与现象,对电和磁的理解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特别已经学习“电生磁”的相关内容,知道电和磁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关系,有进一步深入了解电和磁关系的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抓住学生的这种知识基础和求知欲望。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电磁感应是磁生电的实质,也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之所在。
因此,对电磁感应及其产生条件的理解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发电机是对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际应用,对发电机工作原理的理解需要把电磁感应基本原理与发电机的构造及工作流程联系起来,对初中生来说难度较大。
因此,对发电机工作原理的理解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白居易《远师》◆教学目标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三维目标。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理解电磁感应的概念以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知道什么是交变电流,知道发电机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观察和体验发电机是如何发电的。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在发电机上的应用,让学生体验物理学对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教学程序根据以上分析,设计教学程序如下:1.新课导入首先是新课的导入,大约需要2分钟。
主要通过联系学生已学的知识,设疑导入,引发学生思考。
向学生提问:我们已经学过,电可以生磁,那么反过来,磁可不可以生电呢?2.新课教学接下来是这节课的主体部分新课教学,大约需要30分钟。
首先是通过实验,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
按照课本上9.7-1的装置,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
例如让直导线在蹄形磁体的磁场中静止,换用不同强度的磁体,观察到电流表指针不偏转;让直导线在蹄形磁体中上、下运动,观察到电流表指针不偏转,这说明没有产生电流;将直导线在磁场中左右运动,电流表指针发生了偏转,说明导线中产生了电流;将直导线在磁场中斜着运动,电流表指针发生了偏转,说明导线中产生了电流。
电生磁说课稿人教版物理九年级
![电生磁说课稿人教版物理九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4a94206a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97.png)
《电生磁》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第二节,本节知识是学生学习了磁场知识后,知道磁体周围具有磁场,并在学生已有的电学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主要认识电流也具有磁效应,并探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及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电流的磁效应是学习电磁现象的重要基础。
本节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章占有重要的地位!1.教学目标根据本节的内容和课标对本节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节的目标定为:(1)知识与技能: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某种联系。
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相似。
会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2)过程与方法: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经历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电生磁”现象,初步认识自然现象之间存在相互联系,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奧秘2.教学重难点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奥斯特的实验,电流的磁效应、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安培定则。
难点是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安培定则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探究了简单的磁现象,知道了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磁场是有方向性的,并且能使放入其中的磁针发生偏转,对条形磁铁的磁场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三、说教法针对本节重点,我主要采用了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观看实验视频的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四、说学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然后一起交流合作,最后得出结论,学生从中不仅学会了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还学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及怎样和他人交流与合作。
五、说教学过程(1)观察表格,引入新课观察课件出示的电现象、磁现象的相似之处,引出本节课题--电生磁。
(一)电流的磁效应1.学生观看我坐奥斯特实验,将通电导线放置在小磁针上方,观察小磁针的变化,通过对比条形磁铁对小磁针的影响,思考是什么使小磁针转动?2.改变电流方向,再次观察以上两种情况后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实验现象,思考为什么两次实验中小磁针的偏转方向相反。
[初中物理]磁生电说课稿 人教版
![[初中物理]磁生电说课稿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f862106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f0.png)
[初中物理]磁生电说课稿人教版----eb90ce76-6ea4-11ec-b70b-7cb59b590d7d[初中物理]磁生电说课稿人教版磁电性课堂讲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1.这个班级的状况本节是在:“电生磁”和“电动机”后进行的教学,使学生对“电与磁相互作用的内容”有了较完整的认识,具有承前的作用,是知识的自然延续;同时,这一节发电机的内容为以后学习能的转化和守恒提供前置知识,具有启后的作用。
2.本课程的特点和功能:本节教材安排了一个探究实验“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
探究实验突出了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知识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更加注重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物理规律的得出过程,帮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
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规律,亲自感知获得知识过程的一个很好的机会,也是提高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好素材。
演示实验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从而培养为社会做贡献的意识。
3.教材的处理:本节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包括电磁感应现象和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发电机的原理与应用、磁记录等,如果要面面俱到去讲述,时间安排上肯定比较紧张,所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探究电磁感应上面,其中,包括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
至于发电机的内容放在了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2、能描述电磁感应现象,分析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了解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导体切割方向有关能力目标:1.培养设计和操作实验的能力。
2.培养团结协作能力,弘扬合作精神。
3.培养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渴求。
2、学习法拉第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学习他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3、感受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磁感应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难点:理解切割磁感应线II。
教学方法1、变原有课本的演示实验为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猜想、设计、验证、交流、归纳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电生磁
电生磁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为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二十章第二节,本节知识是学生学习了磁场知识后,知道磁体周围具有磁场,并在学生已有的电学知识基础上,了解并认识电流也具有磁效应,并探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及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电流的磁效应是学习电磁现象的重要基础。
本节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章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的内容,和大纲对本节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节的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某种联系。
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相似。
会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2).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经历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电生磁”现象,初步认识自然现象之间存在相互联系,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3教学重难点: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教材的第一部分。
即电流磁效应,这是知识的重点
二.说教法
针对本节重点,我主要采用了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好处是形象、直观,能快速切入主题,深受学生欢迎。
同时演示实验也可揭露事物的来龙去脉,引发学生思考等, 并附以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不易理解的抽象问题变得直观。
观察法、练习法和小组合作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
三.说学法
学生通过自学、观察、思考,,然后一起交流合作,最后得出结论,学生从中不仅学会了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还学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及怎样和他人交流与合作。
四.说教学程序
(1)观看视频,引入新课
观看小磁针放入通电导体中小磁针发生的变化,并作简单介绍,是什么使小磁针转动,从而引出课题。
这样就能通过直观的演示调动学生积极性
(2)实验探究,进行新课:
一,电流的磁效应
1.先让学生自学课本,然后一起来作这个实验。
教师有步骤的进行实验,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1)把小磁针放在导线下方,分别通断电,观察N极指向变化?(2)。
上。
?(3)改变电流方向,再次观察以上两种情况。
后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1)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我们把这种现象叫电流的磁效应。
(2)电流磁场的方向与导体中电流的方向有关。
在这一环节中,放手发动学生,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和实验总结得出结论,是成败的关键。
人们从发现永磁体到奥斯特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既然电能产生磁,为什么手电筒通电时连一根大头针也吸不动,从而引出螺线管的概念。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通过演示实验现象得出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演示尽量体现直观性,但用的多媒体由于不太清晰,我觉得这一效果不太好。
问题2:通电螺线管的级性与电流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
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展示课件,并让学生分析实验中电流方向与螺线管N极方向,结合课本漫画,让小组总结发言,总结归纳自己所得结论。
三.安培定则
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得出安培定则内容,展示课件,让学生通过课件空间感受并更深理解安培定则。
(3)课堂小节,回顾反思
五.说板书设计:
为了展示本节的内容和突出重点,和简洁,我这样设计的板书
第二节:电生磁
一.电流的磁效应
奥斯特实验
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1.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是相似的。
2.判断方法: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
六教学中的不足与改进:
本节课的概念挺多,中间有穿插三个探究实验,教学时间有些紧,因此导致达标测试题没有处理。
虽然采用了演示实验,但演示实验特别是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这个演示实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主要是投影不清楚,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把此环节改为学生实验,有学生自己探究得出更为好些。
在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电流方向的探究中,学生的合作效果并不是太好,这就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增强小组合作。
这节课我觉得最大的一个不足是演示实验虽然直观,但在以后的教学中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这样更能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