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鹿鸣赏析及翻译
诗经鹿鸣对照直译
诗经鹿鸣对照直译一、原文:《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二、衍生注释:“呦呦”:鹿叫的声音,很生动地描绘出鹿鸣叫的那种声音效果。
“苹”“蒿”“芩”,这几个词都是指草类植物,是鹿吃的东西呢。
“嘉宾”就是贵客。
“瑟”“笙”“簧”都是古代的乐器。
“承筐是将”的“承”是捧着的意思,“筐”那就是装东西的竹筐,这里表达拿出礼物送给嘉宾。
“德音孔昭”的“德音”是好品德和好声誉,“孔昭”就是十分显著的意思。
“视民不恌”的“视”有看待的意思,“恌”是轻薄的意思。
三、赏析:主题相当的积极向上,主要就是讲欢迎嘉宾的事儿。
情感特别的热情好客,那简直就是在对客人说:“嘿,你可是我的贵客,快到我这来好好享受!”表现手法上,借鹿鸣起兴很有特色。
先听到鹿在那呦呦叫着吃着草,然后就引出自己对嘉宾到来的喜悦等事。
这种起兴就像是先给你描述一副很和谐自然的画面,然后再切入主题,循序渐进。
通过描写鼓瑟吹笙啊、拿出好的酒菜啊,来表示对嘉宾的敬重和欢迎。
既让读者感受到了主人的热情好客,也展现了当时那种比较淳朴的社交场面。
四、作者介绍:《诗经》这本书是个诗歌总集,是由许许多多的人共同创作的,好多作者都无从考证,但是可以猜出来应该是当时下层群众或者文人,因为这诗里描写的情况很贴合当时的社会生活,像是人们日常迎来送往的真实写照。
从诗的风格上看,简单且淳朴,表达情感很直接。
五、运用片段:例子一:公司开年会,邀请了不少对公司有重要意义的合作伙伴。
老板开心地致辞:“今天就如同《诗经·鹿鸣》里那般,‘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各位可是我们一直想要尊敬对待的贵宾,这一年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大家,今晚我们定要好好欢聚,共享欢乐时光。
诗经小雅鹿鸣原文与解析
诗经小雅鹿鸣原文与解析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记录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历史传说和人民的生活哲学。
其中,小雅是《诗经》的一部分,包含了许多富有哲理和意境的诗歌作品。
本文将重点解析《小雅·鹿鸣》这首诗的原文和诗意。
《小雅·鹿鸣》的原文为:鹿鸣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鹿鸣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莫远。
这首诗通过描绘鹿鸣的场景,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对良好人际关系的向往。
下面,让我们一起对这首诗的内容和意义进行解析。
首先,诗中的“鹿鸣”被运用称之为意象,意味着一种自由、和谐、宁静的生活状态。
鹿作为古代文人墨客心中喜爱的动物,象征着高贵和纯洁。
它的鸣叫声在这首诗中起到了象征自由和平静的作用。
其次,诗中的“食野之苹”和“食野之蒿”表达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愿。
苹和蒿都是野外的植物,与鹿食植物的场景相呼应,同时也暗示了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渴望。
接着,诗中的“我有嘉宾”揭示了诗人对友谊和人际关系的强烈渴望。
这里的“嘉宾”指的是亲近的朋友或知己,他们共同聚餐、欢乐娱乐,象征着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友善。
而“鼓瑟吹笙”和“德音莫远”则是表达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美好人际关系的期许。
最后,本诗通过鹿鸣、野植物、嘉宾之间的群聚、共享食物,表达了和谐、平静、友善的社会理想和人际关系的追求。
综上所述,《小雅·鹿鸣》这首诗通过描绘鹿鸣的场景,抒发了诗人对和谐、友善人际关系的向往。
同时,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亲友之间的共享,展现了古代社会对于和谐共处的追求和珍视。
这首诗保留了古代社会人民的情感和追求,也为后人留下了深思和感悟的空间。
诗经作为文化的瑰宝,让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哲学。
同时,也提醒着我们尊重自然、珍视友谊与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鹿鸣》原文赏析
《鹿鸣》原文赏析《鹿鸣》原文赏析1原文呦呦鹿鸣1,食野之苹2。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3,承筐是将4。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5。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6。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7。
视民不f8,君子是则是效9。
我有旨酒10,嘉宾式燕以敖11。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12。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13。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译文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苹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
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
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
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嬉娱任逍遥。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调。
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心中乐陶陶。
注释 1.呦(yōu)呦:鹿的叫声。
朱熹《诗集传》:"呦呦,声之和也。
"2.苹:D 蒿。
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D蒿,叶青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
"3.簧:笙上的簧片。
笙是用几根有簧片的竹管、一根吹气管装在斗子上做成的。
4.承筐:指奉上礼品。
毛传:"筐,篚属,所以行币帛也。
"将:送,献。
5.周行(hán):大道,引申为大道理。
6.蒿:又叫青蒿、香蒿,菊科植物。
7.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
孔:很。
8.视:同"示"。
f:同"佻"。
9.则:法则,楷模,此作动词。
10.旨:甘美。
11.式:语助词Q?同"宴"。
敖:同"遨",嬉游。
12.芩(qín):草名,蒿类植物。
13.湛:深厚,毛传:"湛,乐之久。
"【赏析】《鹿鸣》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
朱熹《诗集传》云:“此燕(宴)飨宾客之诗也。
”又云“岂本为燕(宴)群臣嘉宾而作,其后乃推而用之乡人也与?”也就是说此诗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唱。
国学宝典《诗经》:鹿鸣原文赏析
国学宝典《诗经》:鹿鸣原文赏析《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注释】①呦呦you):鹿的叫声。
②苹:草名,即皤蒿。
③簧:乐器中用以发声的片状振动体,这里指乐器。
④承:捧着。
将:献上。
⑤好:关爱。
(6)周行:大路。
(7)德音:美德。
孔:很,十分。
昭:鲜明。
(8)视:示,昭示。
恌(tiao):轻怫。
(9)则:榜样。
效:模仿。
(10)旨酒:美酒。
(11)式;语气助词,无实义。
燕:同“宴”。
敖:同“遨”,意思是游玩。
(12)芩(qin):草名,属蒿类植物。
(13)湛(dan):快活得长久。
【译文】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吃青苹。
我有高贵的宾客,相邀弹瑟又吹笙。
吹笙鼓簧悦宾客,礼品成筐送上来。
众位宾客关爱我,为我指路多广阔。
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吃青蒿。
我有高贵的宾客,品德高尚声名好。
教人忠厚不轻伙,君子循规要仿效。
我备美酒和佳肴,宾客宴饮乐陶陶。
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吃芩草。
我有高贵的宾客,弹瑟奏琴勤相邀。
弹瑟奏琴勤相邀,融洽欢欣乐尽兴。
我备美酒和佳肴,宴乐宾客心愉悦。
【赏析】宴饮是一种仪式。
无论是交往、酬谢、庆贺,还是狂欢、丧事,纯粹满足生理需求的吃喝已不十分重要,而十分突出的是吃喝这种特定形式所表达的意义。
换句话说,在宴饮之中,精神性的内容压倒了生理性的内容。
也许,宴欢这种仪式最能典型地说明我们生存中两种生存层面的结合:生物性层面和精神性层面的结合。
饥饿是生命的自然现象和欲求。
饥肠镇键的人大块吃肉大碗喝酒饱餐一顿,是为了满足生理上的需求。
人同饮食对象之间是一种实际的功利关系,没有多少精神性的内容能够言说。
当一个人不是为了单纯满足生理欲求而宴饮时,他同饮食对象之间便主要是一种非功利的关系,这时,精神性的内容乃至审美因素(比如饮食样式、色泽、香味等)便突现了出来。
诗经·小雅——《鹿鸣》
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注释】:大宴群臣宾客的诗篇。
《雅》是周秦旧都的乐歌,地域就在西周王朝的国都“镐京”,“丰京”,约相当于现在陕西的长安县一带。
“雅”,古文字写作“疋”,有记录书写的意思,古时发间又与“乌”相同,这正是秦地音乐的“乌乌”的特点,因为这是王朝故都,代表中原华夏的正统音乐,所以又被称为“夏”。
“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与楚、越地区不同,音乐也与楚、越有别,这是久来的传统。
谈政治的反映它引入国家政事,说是“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雅”一共有105篇,分为《小雅》和《大雅》。
《小雅》与《大雅》相对而言,划分的标准有种种说法。
《小雅》本来有八十篇,分为八组,每组十篇,但是其中有六篇佚诗,有题目,无歌词。
现在实存七十四篇,每组以第一篇命名。
《小雅》音乐的风格,古人的评价是“思而不贰,怨言不言,”反映了“周德之衰”,但还有“遣民之风”的特征。
呦呦:音优,鹿鸣声。
苹:皤蒿,俗名艾蒿。
一说萍。
簧:乐器中用以发声的片状振动体。
承筐是将:古代用筐盛币帛送宾客。
示我周行:指我路途。
视:示也。
民:奴隶。
一说自由民。
恌:音挑,佻,偷。
燕:一说通宴。
式:发语词。
敖:游逛。
芩:音琴,蒿类植物。
湛:音耽,过度逸乐。
燕:安也。
【赏析】:《鹿鸣》描写宴会以美酒、音乐款待宾客,表现了待客的热情和礼仪。
唐以后常用于举行招待乡试的考官和举子的宴会。
诗以鹿鸣食苹起兴,不过正是表现适得其所的意思,客人得主人的礼遇。
诗经鹿鸣原文及翻译
诗经鹿鸣原文及翻译
原文: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译文:
一群鹿儿呦呦欢鸣,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艾蒿。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
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欢鸣,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蒿草。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品德高尚又显耀。
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嬉娱任逍遥。
一群鹿儿呦呦欢鸣,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芩草。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弹瑟弹琴奏乐调。
弹瑟奏琴勤相邀,融洽欢欣乐尽兴。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心中乐陶陶。
诗经鹿鸣原文及赏析
诗经鹿鸣原文及赏析诗经鹿鸣原文及赏析诗经鹿鸣是一篇经典的作品,也是流传千年的名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诗经鹿鸣原文及赏析,欢迎参考阅读。
诗经鹿鸣原文及赏析原文呦呦鹿鸣1,食野之苹2。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3,承筐是将4。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5。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6。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7。
视民不f8,君子是则是效9。
我有旨酒10,嘉宾式燕以敖11。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12。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13。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译文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苹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
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
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
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嬉娱任逍遥。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调。
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心中乐陶陶。
注释 1.呦(yōu)呦:鹿的叫声。
朱熹《诗集传》:"呦呦,声之和也。
"2.苹:D蒿。
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D蒿,叶青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
"3.簧:笙上的簧片。
笙是用几根有簧片的竹管、一根吹气管装在斗子上做成的。
4.承筐:指奉上礼品。
毛传:"筐,篚属,所以行币帛也。
"将:送,献。
5.周行(hán):大道,引申为大道理。
6.蒿:又叫青蒿、香蒿,菊科植物。
7.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
孔:很。
8.视:同"示"。
f:同"佻"。
9.则:法则,楷模,此作动词。
10.旨:甘美。
11.式:语助词Q?同"宴"。
敖:同"遨",嬉游。
12.芩(qín):草名,蒿类植物。
13.湛:深厚,毛传:"湛,乐之久。
诗经鹿鸣赏析及翻译
诗经鹿鸣赏析及翻译《小雅·鹿鸣》是《诗经·小雅》的首篇,是一首宴饮诗。
开头皆以鹿鸣起兴,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体现了殿堂上嘉宾的琴瑟歌咏以及宾主之间的互敬互融之情状。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经鹿鸣赏析及翻译,欢迎参考!原文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词句注释⑴小雅:《诗经》中“雅”部分,分为大雅、小雅,合称“二雅”。
雅,雅乐,即正调,指当时西周都城镐京地区的诗歌乐调。
小雅部分今存七十四篇。
⑵呦(yōu)呦:鹿的叫声。
朱熹《诗集传》:“呦呦,声之和也。
”⑶苹:藾蒿。
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藾蒿,叶青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
”⑷宾:受招待的宾客,或本国之臣,或诸侯使节。
⑸瑟:古代弦乐,“八音”中属“丝”。
笙:古代吹奏乐,属“八音”之“匏”。
⑹簧:笙上的簧片。
笙是用几根有簧片的竹管、一根吹气管装在斗子上做成的。
⑺承筐:指奉上礼品。
承,双手捧着。
《毛传》:“筐,篚属,所以行币帛也。
”将:送,献。
⑻周行(háng):大道,引申为大道理。
⑼蒿:又叫青蒿、香蒿,菊科植物。
⑽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
孔:很。
昭:明。
⑾视:同“示”。
恌(tiāo):同“佻”,轻薄,轻浮。
⑿则:法则,楷模,此作动词。
⒀旨:甘美。
⒁式:语助词。
燕:同“宴”。
敖:同“遨”,嬉游。
⒂芩(qín):草名,蒿类植物。
⒃湛(dān):深厚。
《毛传》:“湛,乐之久。
”白话译文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
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
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
诗经小雅鹿鸣赏析
诗经小雅鹿鸣赏析《小雅;鹿鸣》是《诗经;小雅》的首篇,是一首宴饮诗。
开头皆以鹿鸣起兴,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体现了殿堂上嘉宾的琴瑟歌咏以及宾主之间的互敬互融之情状。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诗经小雅鹿鸣赏析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诗经小雅鹿鸣赏析《小雅;鹿鸣》是《诗经》的“四始”诗之一,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
据朱熹《诗集传》的说法,此诗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唱。
朱熹这一推测该是符合事实的,直到东汉末年曹操作《短歌行》,还引用了此诗首章前四句,表示了渴求贤才的愿望,说明千余年后此诗还有一定的影响。
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
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声,此起彼应,十分和谐悦耳。
诗以此起兴,便营造了一个热烈而又和谐的氛围,如果是君臣之间的宴会,那种本已存在的拘谨和紧张的关系,马上就会宽松下来。
故《诗集传》云:“盖君臣之分,以严为主;朝廷之礼,以敬为主。
然一于严敬,则情或不通,而无以尽其忠告之益,故先王因其饮食聚会,而制为燕飨之礼,以通上下之情;而其乐歌,又以鹿鸣起兴。
”也就是说君臣之间限于一定的礼数,等级森严,形成思想上的隔阂。
通过宴会,可以沟通感情,使君王能够听到群臣的心里话。
而以鹿鸣起兴,则一开始便奠定了和谐愉悦的基调,给与会嘉宾以强烈的感染。
此诗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它把读者从“呦呦鹿鸣”的意境带进“鼓瑟吹笙”的音乐伴奏声中。
《诗集传》云:“瑟笙,燕礼所用之乐也。
”按照当时的礼仪,整个宴会上必须奏乐。
《礼记;乡饮酒义》云:“工入升歌三终,主人献之。
笙入三终,主人献之。
间歌三终,合乐三终,工告乐备,遂出。
……知其能和乐而不流也。
”据陈澔注,乐工升堂,“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每一篇而一终。
三篇终,则主人酌以献工焉。
”由此可知,整个宴会上是歌唱以上三首诗,而歌唱《鹿鸣》时又以笙乐相配,故诗云“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鹿鸣》译文和注释赏析
【导语】《⼩雅·⿅鸣之什·⿅鸣》是⼀⾸宴饮诗。
体现了殿堂上嘉宾的琴瑟歌咏以及宾主之间的互敬互融之情状。
详细的译⽂和注释就让来告诉⼤家,欢迎赏析! ⿅鸣 呦呦⿅鸣,⾷野之苹。
我有嘉宾,⿎瑟吹笙。
吹笙⿎簧,承筐是将。
⼈之好我,⽰我周⾏。
呦呦⿅鸣,⾷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孔昭。
视民不恌,君⼦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鸣,⾷野之芩。
我有嘉宾,⿎瑟⿎琴。
⿎瑟⿎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
注释 ①呦呦you):⿅的叫声。
②苹:草名,即皤蒿。
③簧:乐器中⽤以发声的⽚状振动体,这⾥指乐器。
④承:捧着。
将:献上。
⑤好:关爱。
(6)周⾏:⼤路。
(7)德⾳:美德。
孔:很,⼗分。
昭:鲜明。
(8)视:⽰,昭⽰。
恌(tiao):轻怫。
(9)则:榜样。
效:模仿。
(10)旨酒:美酒。
(11)式;语⽓助词,⽆实义。
燕:同“宴”。
敖:同“遨”,意思是游玩。
(12)芩(qin):草名,属蒿类植物。
(13)湛(dan):快活得长久。
译⽂ 野⿅呦呦不停叫, 在那野外吃青苹。
我有⾼贵的宾客, 相邀弹瑟⼜吹笙。
吹笙⿎簧悦宾客, 礼品成筐送上来。
众位宾客关爱我, 为我指路多⼴阔。
野⿅呦呦不停叫, 在那野外吃青蒿。
我有⾼贵的宾客, 品德⾼尚声名好。
教⼈忠厚不轻伙, 君⼦循规要仿效。
我备美酒和佳肴, 宾客宴饮乐陶陶。
野⿅呦呦不停叫, 在那野外吃芩草。
我有⾼贵的宾客, 弹瑟奏琴勤相邀。
弹瑟奏琴勤相邀, 融洽欢欣乐尽兴。
我备美酒和佳肴, 宴乐宾客⼼愉悦。
赏析 宴饮是⼀种仪式。
⽆论是交往、酬谢、庆贺,还是狂欢、丧事,纯粹满⾜⽣理需求的吃喝已不⼗分重要,⽽⼗分突出的是吃喝这种特定形式所表达的意义。
换句话说,在宴饮之中,精神性的内客压倒了⽣理性的内容。
也许,宴欢这种仪式最能典型地说明我们⽣存中两种⽣存层⾯的结合:⽣物性层⾯和精神性层⾯的结合。
饥饿是⽣命的⾃然现象和欲求。
饥肠镇键的⼈⼤块吃⾁⼤碗喝酒饱餐⼀顿,是为了满⾜⽣理上的需求。
诗经鹿鸣赏析及翻译
诗经鹿鸣赏析及翻译诗经鹿鸣赏析:《小雅·鹿鸣》是《诗经》的“四始”诗之一,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
据朱熹《诗集传》的说法,此诗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唱。
朱熹这一推测该是符合事实的,直到东汉末年曹操作《短歌行》,还引用了此诗首章前四句,表示了渴求贤才的愿望,说明千余年后此诗还有一定的影响。
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
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声,此起彼应,十分和谐悦耳。
诗以此起兴,便营造了一个热烈而又和谐的氛围,如果是君臣之间的宴会,那种本已存在的拘谨和紧张的关系,马上就会宽松下来。
故《诗集传》云:“盖君臣之分,以严为主;朝廷之礼,以敬为主。
然一于严敬,则情或不通,而无以尽其忠告之益,故先王因其饮食聚会,而制为燕飨之礼,以通上下之情;而其乐歌,又以鹿鸣起兴。
”也就是说君臣之间限于一定的礼数,等级森严,形成思想上的隔阂。
通过宴会,可以沟通感情,使君王能够听到群臣的心里话。
而以鹿鸣起兴,则一开始便奠定了和谐愉悦的基调,给与会嘉宾以强烈的感染。
此诗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它把读者从“呦呦鹿鸣”的意境带进“鼓瑟吹笙”的音乐伴奏声中。
《诗集传》云:“瑟笙,燕礼所用之乐也。
”按照当时的礼仪,整个宴会上必须奏乐。
《礼记·乡饮酒义》云:“工入升歌三终,主人献之。
笙入三终,主人献之。
间歌三终,合乐三终,工告乐备,遂出。
……知其能和乐而不流也。
”据陈澔注,乐工升堂,“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每一篇而一终。
三篇终,则主人酌以献工焉。
”由此可知,整个宴会上是歌唱以上三首诗,而歌唱《鹿鸣》时又以笙乐相配,故诗云“鼓瑟吹笙”。
乐谱虽早已失传,但从诗的语言看,此诗三章全是欢快的节奏,和悦的旋律,同曹操《短歌行》相比,曹诗开头有“人生苦短”之叹,后段有“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之悲,唯有中间所引“鹿鸣”四句显得欢乐舒畅,可见《诗经》的作者对人生的领悟还没有曹操那么深刻。
诗经·小雅《鹿鸣》诗歌鉴赏
诗经·小雅《鹿鸣》诗歌鉴赏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注释】:大宴群臣宾客的诗篇。
《雅》是周秦旧都的乐歌,地域就在西周王朝的国都“镐京”,“丰京”,约相当于现在陕西的长安县一带。
“雅”,古文字写作“疋”,有记录书写的意思,古时发间又与“乌”相同,这正是秦地音乐的“乌乌”的特点,因为这是王朝故都,代表中原华夏的.正统音乐,所以又被称为“夏”。
“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与楚、越地区不同,音乐也与楚、越有别,这是久来的传统。
谈政治的反映它引入国家政事,说是“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雅”一共有105篇,分为《小雅》和《大雅》。
《小雅》与《大雅》相对而言,划分的标准有种种说法。
《小雅》本来有八十篇,分为八组,每组十篇,但是其中有六篇佚诗,有题目,无歌词。
现在实存七十四篇,每组以第一篇命名。
《小雅》音乐的风格,古人的评价是“思而不贰,怨言不言,”反映了“周德之衰”,但还有“遣民之风”的特征。
呦呦:音优,鹿鸣声。
苹:皤蒿,俗名艾蒿。
一说萍。
簧:乐器中用以发声的片状振动体。
承筐是将:古代用筐盛币帛送宾客。
示我周行:指我路途。
视:示也。
民:奴隶。
一说自由民。
恌:音挑,佻,偷。
燕:一说通宴。
式:发语词。
敖:游逛。
芩:音琴,蒿类植物。
湛:音耽,过度逸乐。
燕:安也。
【赏析】:《鹿鸣》描写宴会以美酒、音乐款待宾客,表现了待客的热情和礼仪。
唐以后常用于举行招待乡试的考官和举子的宴会。
诗以鹿鸣食苹起兴,不过正是表现适得其所的意思,客人得主人的礼遇。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鹿鸣》原文赏析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鹿鸣》原文赏析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鹿鸣》原文赏析《小雅·鹿鸣》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是《小雅》的首篇。
这是一首宴饮诗,历来对其主旨多有争论,大致有美诗和刺诗两种意见。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鹿鸣》原文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译文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
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
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
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嬉娱任逍遥。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调。
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心中乐陶陶。
注释⑴呦(yōu)呦:鹿的叫声。
朱熹《诗集传》:“呦呦,声之和也。
”⑵苹:藾蒿。
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藾蒿,叶青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
”⑶簧:笙上的簧片。
笙是用几根有簧片的竹管、一根吹气管装在斗子上做成的。
⑷承筐:指奉上礼品。
毛传:“筐,篚属,所以行币帛也。
”将:送,献。
⑸周行(háng):大道,引申为大道理。
⑹蒿:又叫青蒿、香蒿,菊科植物。
⑺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
孔:很。
⑻视:同“示”。
恌:同“佻”。
⑼则:法则,楷模,此作动词。
⑽旨:甘美。
⑾式:语助词。
燕:同“宴”。
敖:同“遨”,嬉游。
⑿芩(qín):草名,蒿类植物。
⒀湛(dān):深厚,毛传:“湛,乐之久。
”。
《鹿鸣》译文及鉴赏《鹿鸣》赏析答案-5068儿童网
《鹿鸣》译文及鉴赏《鹿鸣》赏析答案 - 5068儿童网《鹿鸣》全诗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体现了殿堂上嘉宾的琴瑟歌咏以及宾主之间的互敬互融之情状。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鹿鸣》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鹿鸣》先秦:佚名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鹿鸣》译文一群鹿儿呦呦欢鸣,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艾蒿。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
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欢鸣,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蒿草。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品德高尚又显耀。
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嬉娱任逍遥。
一群鹿儿呦呦欢鸣,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芩草。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弹瑟弹琴奏乐调。
弹瑟奏琴勤相邀,融洽欢欣乐尽兴。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心中乐陶陶。
《鹿鸣》注释呦(yōu)呦:鹿的叫声。
朱熹《诗集传》:“呦呦,声之和也。
”苹:藾蒿。
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藾蒿,叶青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
”簧:笙上的簧片。
笙是用几根有簧片的竹管、一根吹气管装在斗子上做成的。
承筐:指奉上礼品。
毛传:“筐,篚属,所以行币帛也。
”将:送,献。
周行(háng):大道,引申为大道理。
蒿:又叫青蒿、香蒿,菊科植物。
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
孔:很。
视:同“示”。
恌:同“佻”。
则:法则,楷模,此作动词。
旨:甘美。
式:语助词。
燕:同“宴”。
敖:同“遨”,嬉游。
芩(qín):草名,蒿类植物。
湛(dān):深厚。
《毛传》:“湛,乐之久。
”《鹿鸣》赏析《小雅·鹿鸣》是《诗经》的“四始”诗之一,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
古诗鹿鸣翻译赏析
古诗鹿鸣翻译赏析《鹿鸣》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其古诗词如下: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前言】《小雅·鹿鸣》,《诗经·小雅》第一篇。
先秦时代华夏族宫廷乐歌。
此诗主题,历来有争论,大致有美诗和刺诗两种意见。
全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体现了殿堂上嘉宾的琴瑟歌咏以及宾主之间的互敬互融之情状。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注释】⑴呦呦:鹿的叫声。
朱熹《诗集传》:“呦呦,声之和也。
”⑵苹:藾蒿。
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藾蒿,叶青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
”⑶簧:笙上的簧片。
笙是用几根有簧片的竹管、一根吹气管装在斗子上做成的。
⑷承筐:指奉上礼品。
毛传:“筐,篚属,所以行币帛也。
”将:送,献。
⑸周行:大道,引申为大道理。
⑹蒿:又叫青蒿、香蒿,菊科植物。
⑺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
孔:很。
⑻视:同“示”。
恌:同“佻”。
⑼则:法则,楷模,此作动词。
⑽旨:甘美。
⑾式:语助词。
燕:同“宴”。
敖:同“遨”,嬉游。
⑿芩:草名,蒿类植物。
⒀湛:深厚。
《毛传》:“湛,乐之久。
”【翻译】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
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
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
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嬉娱任逍遥。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调。
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心中乐陶陶。
诗经鹿鸣原文及赏析
诗经鹿鸣原文及赏析诗经鹿鸣原文及赏析原文呦呦鹿鸣1,食野之苹2。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3,承筐是将4。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5。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6。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7。
视民不f8,君子是则是效9。
我有旨酒10,嘉宾式燕以敖11。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12。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13。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译文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苹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
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
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
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嬉娱任逍遥。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调。
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心中乐陶陶。
注释1.呦(yōu)呦:鹿的叫声。
朱熹《诗集传》: 呦呦,声之和也。
2.苹:D 蒿。
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 D蒿,叶青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
3.簧:笙上的簧片。
笙是用几根有簧片的竹管、一根吹气管装在斗子上做成的。
4.承筐:指奉上礼品。
毛传: 筐,篚属,所以行币帛也。
将:送,献。
5.周行(hán):大道,引申为大道理。
6.蒿:又叫青蒿、香蒿,菊科植物。
7.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
孔:很。
8.视:同示。
f:同佻。
9.则:法则,楷模,此作动词。
10.旨:甘美。
11.式:语助词Q同宴。
敖:同遨 ,嬉游。
12.芩(qín):草名,蒿类植物。
13.湛:深厚,毛传: 湛,乐之久。
【赏析】《鹿鸣》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
朱熹《诗集传》云:“此燕(宴)飨宾客之诗也。
”又云“岂本为燕(宴)群臣嘉宾而作,其后乃推而用之乡人也与”也就是说此诗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唱。
朱熹这一推测该是符合事实的,直到东汉末年曹操作《短歌行》,还引用了此诗首章前四句,表示了渴求贤才的愿望,说明千余年后此诗还有一定的影响。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鹿鸣赏析
《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鹿鸣》赏析一、《诗经.雅》简介《诗经.雅》包括大雅和小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王畿地区的作品,均为周代朝廷乐歌,多歌颂朝廷官吏。
“雅”是“正”的意思,是“朝廷正乐”,包括《小雅》和《大雅》,故又称“二雅”,大、小雅也当是音乐上的区分,《大雅》31篇,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小雅》74篇,大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共105篇。
二、《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鹿鸣》原文呦呦鹿鸣1,食野之苹2。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3,承筐是将4。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5。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6。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7。
视民不恌8,君子是则是效9。
我有旨酒10,嘉宾式燕以敖11。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12。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13。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三、《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鹿鸣》注释1.呦(yōu)呦:鹿的叫声。
朱熹《诗集传》:“呦呦,声之和也。
”2.苹:藾蒿。
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藾蒿,叶青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
”3.簧:笙上的簧片。
笙是用几根有簧片的竹管、一根吹气管装在斗子上做成的。
4.承筐:指奉上礼品。
毛传:“筐,篚属,所以行币帛也。
”将:送,献。
5.周行(hánɡ):大道,引申为大道理。
6.蒿:又叫青蒿、香蒿,菊科植物。
7.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
孔:很。
8.视:同“示”。
恌:同“佻”。
9.则:法则,楷模,此作动词。
10.旨:甘美。
11.式:语助词。
燕:同“宴”。
敖:同“遨”,嬉游。
12.芩(qín):草名,蒿类植物。
13.湛(dān):深厚,毛传:“湛,乐之久。
”四、《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鹿鸣》译文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苹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
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
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
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嬉娱任逍遥。
诗经小雅鹿呜的译文
诗经小雅鹿呜的译文《小雅·鹿鸣》是《诗经·小雅》的首篇,是一首宴饮诗。
此诗主题,历来有争论,大致有美诗和刺诗两种意见。
全诗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体现了殿堂上嘉宾的琴瑟歌咏以及宾主之间的互敬互融之情状。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诗经小雅鹿呜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译文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
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
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
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嬉娱任逍遥。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调。
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心中乐陶陶。
注释⑴呦yōu呦:鹿的叫声。
朱熹《诗集传》:“呦呦,声之和也。
”⑵苹:藾蒿。
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藾蒿,叶青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
”⑶簧:笙上的簧片。
笙是用几根有簧片的竹管、一根吹气管装在斗子上做成的。
⑷承筐:指奉上礼品。
毛传:“筐,篚属,所以行币帛也。
”将:送,献。
⑸周行háng:大道,引申为大道理。
⑹蒿:又叫青蒿、香蒿,菊科植物。
⑺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
孔:很。
⑻视:同“示”。
恌:同“佻”。
⑼则:法则,楷模,此作动词。
⑽旨:甘美。
⑾式:语助词。
燕:同“宴”。
敖:同“遨”,嬉游。
⑿芩qín:草名,蒿类植物。
⒀湛dān:深厚。
《毛传》:“湛,乐之久。
”《小雅·鹿鸣》是《诗经》的“四始”诗之一,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
诗经《小雅·鹿鸣》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诗经《小雅·鹿鸣》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小雅·鹿鸣》是《诗经·小雅》的首篇,这首宴饮诗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体现了殿堂上嘉宾的琴瑟歌咏以及宾主之间的互敬互融之情状。
下面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诗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小雅·鹿鸣》原文先秦:佚名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译文及注释译文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
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
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
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嬉娱任逍遥。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调。
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心中乐陶陶。
注释⑴呦(yōu)呦:鹿的叫声。
朱熹《诗集传》:“呦呦,声之和也。
”⑵苹:藾蒿。
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藾蒿,叶青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
”⑶簧:笙上的簧片。
笙是用几根有簧片的竹管、一根吹气管装在斗子上做成的。
⑷承筐:指奉上礼品。
毛传:“筐,篚属,所以行币帛也。
”将:送,献。
⑸周行(háng):大道,引申为大道理。
⑹蒿:又叫青蒿、香蒿,菊科植物。
⑺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
孔:很。
⑻视:同“示”。
恌:同“佻”。
⑼则:法则,楷模,此作动词。
⑽旨:甘美。
⑾式:语助词。
燕:同“宴”。
敖:同“遨”,嬉游。
⑿芩(qín):草名,蒿类植物。
⒀湛(dān):深厚。
《毛传》:“湛,乐之久。
”创作背景针对历史上不同的看法,邓庆红从主题和成诗时间进行考证,认为《小雅·鹿鸣》的成诗时间当在西周中后期的宣王时代,故而应为强调“等级观念及宗族团结”的美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鹿鸣赏析及翻译
导读:诗经鹿鸣赏析:
《小雅·鹿鸣》是《诗经》的“四始”诗之一,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
据朱熹《诗集传》的说法,此诗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唱。
朱熹这一推测该是符合事实的,直到东汉末年曹操作《短歌行》,还引用了此诗首章前四句,表示了渴求贤才的愿望,说明千余年后此诗还有一定的影响。
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
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声,此起彼应,十分和谐悦耳。
诗以此起兴,便营造了一个热烈而又和谐的氛围,如果是君臣之间的宴会,那种本已存在的拘谨和紧张的关系,马上就会宽松下来。
故《诗集传》云:“盖君臣之分,以严为主;朝廷之礼,以敬为主。
然一于严敬,则情或不通,而无以尽其忠告之益,故先王因其饮食聚会,而制为燕飨之礼,以通上下之情;而其乐歌,又以鹿鸣起兴。
”也就是说君臣之间限于一定的礼数,等级森严,形成思想上的'隔阂。
通过宴会,可以沟通感情,使君王能够听到群臣的心里话。
而以鹿鸣起兴,则一开始便奠定了和谐愉悦的基调,给与会嘉宾以强烈的感染。
此诗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它把读者从“呦呦鹿鸣”的意境带进“鼓瑟吹笙”的音乐伴奏声中。
《诗集传》云:“瑟笙,燕礼所用之乐也。
”按照当时的礼仪,整个宴会上必须奏乐。
《礼记·乡饮酒义》云:“工入升歌三终,主人献之。
笙入三终,主人献之。
间
歌三终,合乐三终,工告乐备,遂出。
……知其能和乐而不流也。
”据陈澔注,乐工升堂,“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每一篇而一终。
三篇终,则主人酌以献工焉。
”由此可知,整个宴会上是歌唱以上三首诗,而歌唱《鹿鸣》时又以笙乐相配,故诗云“鼓瑟吹笙”。
乐谱虽早已失传,但从诗的语言看,此诗三章全是欢快的节奏,和悦的旋律,同曹操《短歌行》相比,曹诗开头有“人生苦短”之叹,后段有“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之悲,唯有中间所引“鹿鸣”四句显得欢乐舒畅,可见《诗经》的作者对人生的领悟还没有曹操那么深刻。
也许因为这是一首宴飨之乐,不容许杂以一点哀音吧。
诗之首章写热烈欢快的音乐声中有人“承筐是将”,献上竹筐所盛的礼物。
献礼的人,在乡间宴会上是主人自己,说见上文所引《礼记》;在朝廷宴会上则为宰夫,《礼记·燕义》云:“设宾主饮酒之礼也,使宰夫为献。
”足可为证。
酒宴上献礼馈赠的古风,即使到了今天,在大宾馆的宴会上仍可见到。
然后主人又向嘉宾致辞:“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也就是“承蒙诸位光临,示我以大道”一类的客气话。
主人若是君王的话,那这两句的意思则是表示愿意听取群臣的忠告。
诗之二章,则由主人(主要是君王)进一步表示祝辞,其大意则如《诗集传》所云:“言嘉宾之德音甚明,足以示民使不偷薄,而君子所当则效。
”祝酒之际要说出这样的话的原因,分明是君主要求臣下做一个清正廉明的好官,以矫正偷薄的民风。
如此看来,这样的宴会不徒为乐而已,它也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
三章大部与首章重复,
唯最后几句将欢乐气氛推向高潮。
末句“燕乐嘉宾之心”,则是卒章见志,将诗之主题深化。
也就是说这次宴会,“非止养其体、娱其外而已”,它不是一般的吃吃喝喝,满足口腹的需要,而是为了“安乐其心”,使得参与宴会的群臣心悦诚服,自觉地为君王的统治服务。
诗经鹿鸣翻译: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
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
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
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嬉娱任逍遥。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调。
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心中乐陶陶。
⑴呦(yōu)呦:鹿的叫声。
朱熹《诗集传》:“呦呦,声之和也。
”
⑵苹:藾蒿。
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藾蒿,叶青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
”
⑶簧:笙上的簧片。
笙是用几根有簧片的竹管、一根吹气管装在斗子上做成的。
⑷承筐:指奉上礼品。
毛传:“筐,篚属,所以行币帛也。
”将:
送,献。
⑸周行(háng):大道,引申为大道理。
⑹蒿:又叫青蒿、香蒿,菊科植物。
⑺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
孔:很。
⑻视:同“示”。
恌:同“佻”。
⑼则:法则,楷模,此作动词。
⑽旨:甘美。
⑾式:语助词。
燕:同“宴”。
敖:同“遨”,嬉游。
⑿芩(qín):草名,蒿类植物。
⒀湛(dān):深厚。
《毛传》:“湛,乐之久。
”
【诗经鹿鸣赏析及翻译】
1.诗经赏析鹿鸣
2.诗经鹿鸣原文及赏析
3.诗经《鹿鸣》
4.诗经:鹿鸣
5.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鹿鸣》原文赏析
6.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鹿鸣
7.诗经·小雅《鹿鸣》赏析
8.诗经鹿鸣古诗文赏析
上文是关于诗经鹿鸣赏析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