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国标苏教版《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教案
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清平乐·村居》的作者及其背景,理解诗歌的含义。
2.能够具有感情地朗读《清平乐·村居》。
3.能够理解和运用诗歌中的词语和句子。
二、教学内容1.《清平乐·村居》全诗2.作者介绍及作品背景3.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和运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向学生简单地介绍《清平乐·村居》的背景、作者以及与农村有关的生活体验与问题引起兴趣,让学生了解到这首诗歌的重要性。
2. 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全诗,并向学生简要讲解生词、短语和句子;2.学生跟读全诗;3.学生分组朗读全诗;4.学生阅读全诗,在诗歌内找出所提到的每一种建筑以及作者对这种建筑的评价。
3. 深入学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深入学习课文种出现的生词、短语和句子,并归纳总结。
学生之间进行讨论、解释,并各自讲解同组的小伙伴。
让学生在沉浸式的学习中深入掌握词语及句子运用。
4. 结束环节学生用对诗歌的理解和个人的生活体验,写一篇150字左右的读后感。
最后,邀请学生自由发挥,让学生谈论自己对这首诗歌的感受,扩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导入环节将学生引入文学作品中,让学生对作品进行浅显易懂的阐释,并通过系统性的教学来深入学习生词使用,使学生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更快地掌握和运用词汇。
五、学情分析学生为五年级学生,对于文学作品不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但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整体较好,容易形成对作品的感性认识并互相分享感受。
六、教学评价1.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指导和帮助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朗读能力;2.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的讨论使其尝试学会自我表达和叙述;3.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来检查教学中的不足,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七、教学方法1.导入式教学法;2.讲授式教学法;3.合作式教学法;4.任务式教学法。
八、教学效果此次教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学生在理解、掌握词汇运用以及朗读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提高,学生的反馈也能够得到教师的改进和加强,使得课程效果得到了提高。
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26课《清平乐·村居》教案
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26课《清平乐·村居》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清平乐·村居》的背景和作者;2.学会朗读诗歌,感受其中蕴含的意境;3.学习诗歌的运用和修辞;4.掌握生字词语,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2.理解诗歌的运用和修辞;3.表达和交流能力的提升。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从诗歌中传递的意境;2.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多媒体投影仪;2.教学课件;3.学生课本《五年级上册》;4.黑白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播放相关图片,介绍《清平乐·村居》的背景和作者。
2.学生跟读《清平乐·村居》的第一段,理解其中的意境。
感受诗歌的美(10分钟)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段,教师释义其中含义。
2.学生诵读诗歌,加深理解。
探究诗歌中的修辞手法(20分钟)1.分发课件,教师指导学生了解文学修辞手法,并分析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2.学生诵读《清平乐·村居》的完整内容,并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学习生字词语(15分钟)1.学习和记忆文章中的生字词语。
2.用小黑板演示生字词语的书写方式。
撰写心情笔记(10分钟)1.要求学生自己撰写对这首诗的感受与理解。
2.可以先写在草稿纸上,完成后,让几个学生上台分享。
课后作业(5分钟)完成背诵课文和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清平乐·村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学生对于文学修辞手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可以在后续的学习中建立更高层次的认识。
这次课还注重了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的提升,让他们在课程结束后能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并有突破自我表达的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完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更多知识。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清平乐 村居.doc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清平乐村居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词的内容,正确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介绍古代文学,导入课题。
古代的文学作品,主要有诗、词、曲。
在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元曲”的说法。
大家知道它的意思吗?词,有好多种类型。
一种类型,就有一个名字。
如:“水调歌头”、“西江月”、“清平乐”……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明代着名的词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
二、初读全词。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认真地阅读课文。
要求先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再想一想,作者在词中写了些什么?1、自读。
2、指名朗读。
三、引导细读,理解词意。
古代的诗、词,语言很精炼,内容却很丰富。
阅读时,不能像阅读一般的文章那样,一看就懂,必须反复的阅读、思考、吟诵,才能真正理解其内容。
阅读古代的诗、词,不仅要理解每一个字、词的意思,更要弄清作者所描写的情景。
1、阅读1、2句。
这首词,是写作者在农村所看到的情景。
作者首先看到什么?他心里想了什么?2、阅读3、4句。
接着,作者看到什么?他又想了些什么?3、阅读下片。
白发翁媪亲昵地交谈着。
但是,他们是用方言——“吴音”交谈的,作者根本听不懂。
作者又不忍打断他们的交谈,上去询问他们,只得站在远处进行观察。
作者仔细地观察了周围的情景,终于明白了。
请同学认真地阅读下片,想一想,那对白发翁媪在交谈些什么?4、回读全词。
阅读古诗、词,还要很好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心情怎么样?作者在农村中,看到这一情景,心里又想些什么呢?四、背诵、翻译。
五、欣赏插图。
课本的编者根据词意,画了一幅插图。
请大家认真地观察,进行欣赏,也可以对插图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
六、作业。
1、学习生字,背诵课文。
2、书面翻译全词。
3、收集有关的材料,想一想,一个伟大的词人为什么羡慕居住在农村的人呢?分页标题#e#一、复习,揭题。
在四年级的时候,同学们学过了一首毛主席写的词——《卜算子咏梅》。
《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师:看一幅图,起个名字。
生:村居。
生:安乐村。
生:幽雅之居。
师:不用“村”、“居”。
生:平安乡。
生:幽闲乡。
生:农家乐。
师:看的这幅画,就是根据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名。
村居是什么?生:村是农村。
居是指什么?生:农村的一家。
生:农村的家庭。
生:农村的住处。
生:农村的居民。
生:农村的居所。
师:乡村人家。
通过看图,乡村风光另有情趣,让人无比向往。
胃口调起来了吧,这首词我们怎么来学呢?生:把不懂得圈出来,理解。
生:表演。
生:要把它背下来。
生:理解的意思讲一下故事。
生:把这首词的停顿处画出来。
生:品一品词的意境。
师板书:读、解、背、品师:我们先学哪部分?生:读。
师:只有读好了,才能品出味来。
生:自由读词。
师:谁来读一读。
大家给他一些掌声,为他的勇气鼓掌。
生读。
师:读得很流利,但有两个地方错了,我们听得要仔细。
生:“低”、“织”。
师:只有读正确了,才能读流利。
再请同学读。
师:我也想读了,听读的时候,你们在书上画节奏。
师范读。
师:节奏画出来了吗?根据老师这样的节奏读读看。
伴着优美的乡村音乐,一起来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齐读。
师: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个环节:读。
接下来学什么?生:解。
师: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自学。
我们逐句逐句地讨论,把不懂的地方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我们等会交流,你遇到了什么困难,解决了没有。
小组学习。
生:醉里吴音相媚好是什么意思。
生:我不理解“翁媪”是什么意思。
生:“无赖”是什么意思?生:“大儿”、“中儿”。
生:“无赖”为什么还喜欢他?师:五个问题,你解决哪个。
生:“无赖”是天真可爱。
生:“大儿”、“中儿”就是大儿子,二儿子。
生:“翁媪”翁是老爷爷,“媪”是老奶奶,因为它是女字旁。
师:这个方法好。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生:查资料。
师:还可以看图。
生:我理解了“吴音”是方言,他们喝醉了在那儿交谈。
师:真的醉了吗?交谈可以换个词。
窦桂梅清平乐,村居的教学设计
篇一:窦桂梅教授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窦桂梅教授《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师:板书:居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什么?生:想到房子。
生:想到家。
师:板书:吴音“吴音”什么意思?生:(读书后注释)江西上饶地方口音,在春秋时代该地区称吴国,故叫“吴音”。
和北方的语言相比较有轻细、柔软之特点,常称“吴侬软语”。
师:(纠正读音)上饶(shànɡ ráo)吴侬软语(wú nónɡ ruǎn yǔ)再读一读..生:读。
师:“吴音”泛指江苏、浙江方言。
我们泰州在江苏,泰州方言也属吴音。
我想听听同学们用方言向老师问好。
谁来试试?生:(用普通话)“窦老师,您好!”师:不是方言,跟窦老师的北方话没多大区别,我想听方言。
生:(用方言)“窦老师啊,你好啊!”生:窦老师啊,你真漂亮啊!师:哎哟哟,真好哎!出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师:“破阵子”是词牌名,词牌名表示一种节奏,一种情境。
词的作者是。
生齐读:辛弃疾师引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师:放音乐。
(一段描绘古战场的音乐)从音乐声中你听到了什么?谈谈你的感受。
生:我听到了战场上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金戈铁马。
师:是啊,气吞万里如虎的战场。
下面我们再听一段音乐。
放音乐。
(一段舒缓的江南丝竹)谈谈你们听后的感受。
生:舒缓的音乐。
生:动听的音乐。
师:可是哪一首的词牌呢?生:卜算子师:还可以是哪一首词牌?生:清平乐。
师:板书:清平乐生:读“清平乐”师:(将题目补充完整)我们一起来读读题目。
生:读“村居”。
师:读了“村居”,你想到了什么?生:我想到了农村里的房子。
生:我想到了山村里的房子。
我想到了一首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赛:苏教《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与教案设计
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赛:苏教《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与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清平乐村居》。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如“茅屋”、“桑树”、“鸡豚”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了解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其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生活、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态度,激发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清平乐村居》。
(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体会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清平乐村居》,了解其创作背景。
(2)收集与诗相关的图片、资料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清平乐村居》。
(2)了解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展示农村景色。
(2)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农村诗句,如《悯农》。
(3)简介本节课要学习的《清平乐村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如“茅屋”、“桑树”、“鸡豚”等。
(2)讲解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解析诗中的表达手法,如动静结合、白描手法等。
4. 实践环节:(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画面。
(2)让学生尝试画出诗中的景色。
5. 总结拓展:(1)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学习的感受。
(2)引导学生关注农村生活,珍惜美好生活。
五、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清平乐村居》。
2. 运用诗中的词语,写一篇关于农村生活的短文。
3. 收集其他描写农村生活的诗词,进行欣赏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语文素养。
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26课《清平乐·村居》教案
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26课《清平乐·村居》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宋代诗人文天祥和他的诗作《清平乐·村居》。
2. 通过学习和运用感知,思考和表达等语言技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 细致观察植物和动物的造型,感受自然的美好。
二、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26课《清平乐·村居》三、教学重难点1. 细致观察植物和动物的造型,感受自然的美好。
2. 运用感知,思考和表达等语言技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步骤1. 热身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和动物的造型,在黑板上展示一些常见的植物和动物图片,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名称和特征。
2. 导入新课听课文《清平乐·村居》。
3. 认真阅读课文中有许多描写,学生们比较生疏,要分类组织学生去深入阅读,以感知、思考和表达方式为目标,通过课文读懂诗人文天祥村居的情形,仔细品味句子的意义,了解句中所包含的诗意和修辞手法。
4. 分组合作,共同朗读分组选出愿意朗读的同学,分组读。
5. 合作讨论让学生们分组讨论所阅读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并为讨论结果制作海报。
6. 讲解生词通过对生词的讲解,提高学生的语文听说能力。
7. 总结回顾课堂结束时,总结本讲义学习的知识点,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
五、延伸拓展1. 搜集文天祥的相关志事或名言,让学生了解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见解和思想。
2. 让学生通过参观自然博物馆或动物园等,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生活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取了小组讨论、海报制作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在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是,在组织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学生缺乏语文素养,对一些语言难度较高的词汇和诗句难以理解,因此应该加强对每段课文的逐句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
《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_3
《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本文是关于《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师:读读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也有一种情趣,我们二年级学过词串:金秋、烟波水乡、芦苇、菱藕、荷塘、夕阳、归舟、渔歌、枫叶、灯火和月光。
师:谁能边读边想象,读出词串里的韵味。
生读。
师:今天我们来读一首宋代诗人辛弃疾的词,看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的韵味读出来。
板书课题:清平乐·村居师:这个字读“乐”,一起读课题。
生读。
师:古代的词是可以配乐来唱的,这个课题读的时候,词牌名和后面的“村居”略有停顿,一起读。
生读。
师:看到村居你们会到什么?生:在一个小村子里,夕阳西下时,人们打渔的船回家了,人们在做饭。
生:我脑子里想到的是在太湖边上有几户人家,他们打渔归来,他们做饭,烟囱里冒出白烟。
生:我想到有几间小茅屋,还有一块田地,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
生:在一个夏天的傍晚,夕阳西下,一位老人躺在家门前的躺椅上,一手抱着小孙子,心里甜滋滋的,他一手摇着蒲扇,一边低沉美丽的晚霞。
师:掌声送给他。
我们的想象让题目有了意义。
一起读课题。
师:辛弃疾笔下的村居到底怎么样,请同学自读课文,要求八个字:字字响亮,字正腔圆。
生读。
师:你觉得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一下。
生:媚。
师:领大家读“相媚好”。
生领读。
生:溪头卧剥莲蓬。
师:把莲蓬的皮去掉叫──生:剥(bāo)莲蓬。
师:把香蕉的皮去掉叫──生:剥(bāo)香蕉。
师:把花生的皮去掉叫──生:剥(bāo)花生。
师:把苹果的皮去掉叫──生:剥(bāo)苹果。
师:错了。
师:把这两个连在一起读。
出示:剥削。
生读。
师:错了。
师:带着大家读。
生领读正确读音。
生:还有“翁媪”。
师:翁上面是个公字,猜猜什么意思。
生:主人翁。
师:那词中的主人翁是谁?生:老公公。
师:那媪呢?生:我猜是老奶奶。
师:是的,满头白发的老年夫妻就是──生:翁媪。
师:谁来把课文读一读。
一生读。
另一生读。
师:先停一下,有意见要发表吗?生:我觉得她读得是很好,但是似乎还要一点诗意。
《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及评析3篇
评析是指分析、评论。
分析是把一件事情、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的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分享的《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及评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及评析一、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了解“吴音”,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插图读懂课文,描绘村居画面。
运用朗读、想象感受词的意境,体会安宁美好乡村生活。
3.激发学生学习、积累古诗词的兴趣,弘扬传统文化。
二、教学实录(一)、对诗热身,导入新课师:我国古代诗词中就有许多描写江南风光和春景的诗句,你知道哪些?谁能背上几句?生:“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师:这是白居易的《忆江南》,这首词还有两节: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生:“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师:这是唐朝诗人杜牧的《江南春绝句》。
看来同学们很喜欢积累古诗词。
这节课,我们再学一首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二)、释题师:(板书:清平乐·村居)谁愿意读一读?(指名读)师:读得真好,在这里“乐”读“yuè”。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清平乐·村居”。
师:“清平乐”是词牌名,而“村居”是词的题目。
(三)、初读,知晓词意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读不懂的词标注出来,同桌互相交流。
(出示全文)生:自由读《清平乐·村居》。
师:谁愿意读这首词?(指名读)师: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生:读得流利,比较有感情。
师:你真会评价,哪一句读出了感情?生:“最喜小儿无赖”中的“最喜”读得好。
师:文中的小儿在干什么?生:剥(bāo)莲蓬。
师:你说得对,老师奖励你推荐一名同学来读。
生:我推荐伍晓锋。
生:朗读《清平乐·村居》。
师:读得真好。
来,我们全班都来读一读。
(齐读)师:有没有读不懂的?那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了?词中的“翁媪”指什么人?生:“翁”指老翁,也就是老爷爷;“媪”指的是老妇人,也就是老奶奶。
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赛:苏教《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与教案设计
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赛:苏教《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与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清平乐村居》。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提高朗读水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文学素养。
(3)运用诗歌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村的感情。
(3)学会珍惜美好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清平乐村居》。
(2)理解诗歌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提高朗读水平。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欣赏古典诗词,培养文学素养。
(3)运用诗歌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清平乐村居》,理解诗歌内容。
(2)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准备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1)预习《清平乐村居》,了解诗歌背景。
(2)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增加对诗歌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古诗,激发学习兴趣。
(2)介绍《清平乐村居》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关注诗歌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清平乐村居》,理解诗歌大意。
(2)分组讨论,探究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分析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4. 欣赏与感悟(1)引导学生欣赏《清平乐村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讨论诗歌中描绘的农村生活画面,感受作者的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5. 创意写作(1)让学生运用诗歌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创意写作。
(2)分享作品,互相评价,提高写作能力。
五、作业布置1. 正确朗读和背诵《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村居窦桂梅教学设计5篇
清平乐村居窦桂梅教学设计5篇教学内容要具有直观性,要使媒体内容一目了然,在课堂上常常直接出示本节课的主题,直观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传承教学资源。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清平乐村居窦桂梅教学设计,供您阅读,参考。
清平乐村居窦桂梅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借助朗读、想象、表演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重点难点:1、给画配文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2、给词配乐吟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教时。
教学步骤:一、原型启发, 感知词文。
1.同学们,画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驰神往的境界。
2.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如果请你给这幅起个名字,你打算起什么?3.这幅画是根据宋代诗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画的。
辛弃疾是我国宋代的爱国诗人,一生主张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对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庭重用,晚年隐居在江西信州(今天的江西上饶地区),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恬静安逸的田园的诗词,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词就是哪时候写的。
“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真正题目,通过刚才的看图,你知道“村居”是什么意思吗?(那么,这首词又是讲述的什么呢?)4.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练读课文,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要求是读准字音,通顺课文。
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小记号。
5.学生练读。
6.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老师要郑重纠正刚才的错误:我们班中男同学和女同学一样棒。
)二、分组互动,自悟词意。
1.刚才读诗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2.我们先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每小组派一名代表说说小组中大家都不懂的地方。
(老师把学生说的打在大屏幕上。
)3.出现了这么多疑难之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学生回答,)这么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同学们真是会学习。
4.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词义,老师根据这首词画了几幅连环画。
窦桂梅:国标苏教版《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窦桂梅:国标苏教版《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本文是关于窦桂梅:国标苏教版《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引子:1、出示“居”(板书),看到这个字,你会想到什么呢?2、“吴音”你能用“吴侬软语”来问候一下大家么?3、各种乡音合起来,就会成为一首诗篇。
4、走进“辛弃疾”。
出示词《破阵子》。
t:……有时候词牌就表现词的内容(意境)……5、给音乐。
听。
t:看看这首词牌的词给你怎样的感受?(激昂雄壮的音乐起。
似乎是战士的一种豪迈,或是站死沙场的从容……)学生说感受(有的说有豪情壮志,有的说豪迈,有的说雄壮)。
再给第二首音乐。
(温婉的,抒情的,是《水调歌头》)谈感受(有的说优美的。
有的说忧伤的。
有的说想到了《水调歌头》……)t:你想到了水调歌头,还有么?s:清平乐。
(教师的意思可能转到了词牌上了。
学生只说了这一种,于是老师说?)t:……还有其他的词牌,如“破阵子”……二、学习国标苏教版《清平乐》(一)1、板书:清平乐正音清平乐(“阅”的音)2、揭题:清平乐·村居3、提示学生看老师写板书“村居”4、交流,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学生说。
5、老师还想到了清·高鼎的《村居》6、背诵。
(二)t:老师相信大家的自学能力,谁来读,不仅读得正确,而且读得字正腔圆。
s1:读t:“翁媪”读得特别好,来一起读一下。
s:读t:不过最后一句,……我理解你……(正音:卧剥)。
把东西的外壳去掉的可以读“bao”。
我们应该感谢他,没有他的提醒,我们可能还发现不了。
t带读,边读边打拍子。
(上阕)t:你的脚丫准备好了吗?这叫踏歌……表示“手舞足蹈”。
一齐来。
s:读。
t:提个小要求,稍微停顿一下,再读。
下阕的节奏太快了一点,不要紧,大家放松,来,再来体验一下。
s:再读。
t:这是一种形式,来帮助我们理解。
古人喜用平、仄音,平声音拉长一些,仄声音拉短一些。
(师读)t带s吟(手势指挥)t:老师不用手势,你可以点头,最的用你的声音……s:读(t不时地把话筒递到孩子的嘴边)(不仅仅体现读,还把“词的知识”渗透进去,如“上阕”、“下阕”,词讲究合仄压韵,平声音拉长,仄声音短)(三)t:不知不觉中我们就读了这么多遍,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s大儿子图景,(t:我们送他一首古诗)吟诵《锄禾》s二儿子图景,(t:他为什么要这样啊!)s说s小儿子图景,(t:看到这个画面,我们一定回想到过一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s背)t:还有吗?茅檐低小读溪上青青草不是“草色遥看近却无”,而是“……青草绿”。
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教案
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清平乐·村居》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
2.了解课文背景,理解“清平乐”所表达的道理;
3.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朗读课文《清平乐·村居》;
2.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
3.了解课文背景和作者;
4.认识课文的形式和格律,理解里面的意蕴;
5.写作练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身边的景物。
三、教学过程
1. 直接启发+思考交流
1.整理课堂,开始教学;
2.请学生读课文;
3.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描述课文中的景物、生活状态等,老师引导学生,纠正错误。
2. 教师讲解+学生思考
1.老师向学生介绍本课文的背景和作者;
2.老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读课文来理解“清平乐”所表达的道理;
3.老师教授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
3. 阅读理解+写作练习
1.请学生朗读课文,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方法;
2.让学生分析课文的行文方式和格律,理解其中的意蕴;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身边的景物,要求写作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提高。
四、教学评估
1.课堂表现评估:对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进行全方位的评估;
2.作业评估:对学生完成的写作练习进行评估,主要评估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3.学生自评和互评: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针对自己的不足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广告语
用心诠释每一个文字,用情演绎每一段乐章,让你的语文之路更加清晰明了!。
清平乐村居窦桂梅教学设计
清平乐村居窦桂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清平乐村居文化背景,掌握窦桂梅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点,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绘画和艺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意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文化。
二、教学内容2.1 清平乐村居文化背景通过讲解清平乐村居的历史、地理、文化特点等内容,使学生了解清平乐村居的文化背景,并培养学生对传统乡村文化的认识和认同感。
2.2 窦桂梅艺术风格和创作特点介绍窦桂梅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点,使学生了解其创作背景和风格特征。
同时,给学生展示一些窦桂梅的经典作品,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2.3 中国民间绘画和艺术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绘画和艺术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和特点,并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4 素描与绘画实践通过对素描和绘画技法的介绍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素描和绘画技能,并配合窦桂梅的作品进行实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窦桂梅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解说法通过讲授、解说的方式,给学生讲解相关的文化、历史和知识,以及窦桂梅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点等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2 展示、对比法通过展示窦桂梅的作品,同时与其他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窦桂梅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3.3 练习、实践法通过练习和实践,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素描和绘画技法,并配合窦桂梅的作品进行实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创作风格和特点。
四、教学步骤4.1 清平乐村居文化背景的介绍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对清平乐村居的历史、地理、文化特点等内容进行介绍。
4.2 窦桂梅艺术风格和创作特点的讲解通过讲解窦桂梅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点,让学生了解其创作背景和风格特征,同时展示一些经典作品,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4.3 中国民间绘画和艺术的介绍讲解中国民间绘画和艺术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和特点。
窦桂梅《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
窦桂梅《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听说你们开了情智阅读课,我先来考考你们的情智。
师:冬天来了,春天生:春天还会远吗?师:春天来了,春风给我们什么感觉?生:春风吹人,感觉暖洋洋的。
生:春风吹得人懒洋洋的,想睡觉。
生:春风是暖和的。
生:春风是温柔的。
师:春风能不能用刀来形容?生:不能。
师:贺知章的诗《咏柳》是怎么写的。
生背。
师:再背后两句。
生背。
师:再背后一句。
生背。
师:春风是不是剪刀?生:不是。
师:为什么比作剪刀?生:春风吹来,草儿绿了,树叶绿了。
师:为什么不说“二月春风比似菜刀”啊?生:不能这么说。
生:这样说不好,太不优雅了。
生:我觉得比方成剪刀把柳叶剪得细细的好。
师:一般说,花和叶子谁更好看?生:花。
师:谁来背背杜牧的诗《山行》?生背。
师:一起背最末两句。
生背。
师:满山的红叶给你什么感觉?生:代表吉利,满山红叶给我们带来吉利的信息。
师:秋天在杜牧的眼里是最美的,秋天是激烈的、浪漫的。
这是杜牧的发觉。
师:在一些诗句中,看似和常规不一样,看似冲突,但认真品读起来,却恰恰是好的、有生命的,是独特的发觉。
课前谈话中透露甜甜的聪慧。
这个聪慧就是通过谈话,让同学从古诗中发觉冲突,春风与剪刀的冲突,花和叶的冲突,这些冲突看似对立,实那么统一,实那么和谐。
春风像剪刀一样吹绿了柳叶,满山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红还美。
这样的谈话为课堂上同学发觉诗词中的冲突作了铺垫,埋下了伏笔。
这课前谈话中充斥了甜甜的语文味。
上课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清平乐村居》。
生读题。
师:课文都读了,意思也基本清晰了,你读到这是怎样的村居呢?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呢?自己读课文。
师:谁来读上片,也就是前四句。
生读师:读得正确、流利。
谁能读得有韵味?生读师:好的,我们一起来读这四句。
生齐读师: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图画?生:我看到茅草房。
师:什么样的茅草房?生:我看到的茅草房,屋子很小,很低。
师:谁接着来?生:我看到了一对夫妇,在茅下,一边喝酒一边谈话生:我还看到了一条小溪,两岸青草,一对老夫妇一边喝着酒,一边谈天。
(五年级语文教案)窦桂梅老师《清平乐_村居》课堂实录及点评
窦桂梅老师《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及点评五年级语文教案整理:_____ (省、市、区、县)__ (省、市、区、县)海光中心小学彭顺羊点评:_____ (省、市、区、县)__ (省、市、区、县)海光中心小学刘飞11月23日,有幸在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的“ 2006―省、市、区、县)小学校长培训班”的研讨活动上聆听了窦桂梅老师的《清平乐·村居》,感受了她火热的激情,感受到她深厚的教学功力、扎实的语文功底。
师:板书:居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什么?生:想到房子。
生:想到家。
师:板书:吴音吴音”什么意思?生:(读书后注释)江西上饶地方口音,在春秋时代该地区称吴国,故叫吴音”和北方的语言相比较有轻细、柔软之特点,常称吴侬软语”师:(纠正读音)上饶(sh a n r貝吴侬软语(wú nón g ru a n y⑪再读一读生:读。
师:吴音”泛指江苏、浙江方言。
我们泰州在江苏,泰州方言也属吴音。
我想听听同学们用方言向老师问好。
谁来试试?生:(用普通话)窦老师,您好!”师:不是方言,跟窦老师的北方话没多大区别,我想听方言。
生:(用方言)窦老师啊,你好啊!”生:窦老师啊,你真漂亮啊!师:哎哟哟,真好哎!让我感到格外的亲切。
赞可夫说: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
”窦桂梅老师课前没有和学生接触,但这种瞬间即逝的课始交流一下子拉近了她和孩子们的距离,调动了学生的情感。
只有真正的艺术才能产生强烈的共鸣。
站在课堂上的窦老师,犹如一团激情燃烧的火焰,迅速点燃了学生,这个课堂一下子沸腾起来。
让学生用方言问候,看似闲笔,实则为后面品悟词中的醉里吴音相媚好”埋下了伏笔。
出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窦桂梅教授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
窦桂梅教授《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师:板书:居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什么?生:想到房子。
生:想到家。
师:板书:吴音“吴音”什么意思?生:(读书后注释)江西上饶地方口音,在春秋时代该地区称吴国,故叫“吴音”。
和北方的语言相比较有轻细、柔软之特点,常称“吴侬软语”。
师:(纠正读音)上饶(shànɡráo)吴侬软语(wúnónɡruǎn yǔ)再读一读..生:读。
师:“吴音”泛指江苏、浙江方言。
我们泰州在江苏,泰州方言也属吴音。
我想听听同学们用方言向老师问好。
谁来试试?生:(用普通话)“窦老师,您好!”师:不是方言,跟窦老师的北方话没多大区别,我想听方言。
生:(用方言)“窦老师啊,你好啊!”生:窦老师啊,你真漂亮啊!师:哎哟哟,真好哎!出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师:“破阵子”是词牌名,词牌名表示一种节奏,一种情境。
词的作者是。
生齐读:辛弃疾师引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师:放音乐。
(一段描绘古战场的音乐)从音乐声中你听到了什么?谈谈你的感受。
生:我听到了战场上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金戈铁马。
师:是啊,气吞万里如虎的战场。
下面我们再听一段音乐。
放音乐。
(一段舒缓的江南丝竹)谈谈你们听后的感受。
生:舒缓的音乐。
生:动听的音乐。
师:可是哪一首的词牌呢?生:卜算子师:还可以是哪一首词牌?生:清平乐。
师:板书:清平乐生:读“清平乐”师:(将题目补充完整)我们一起来读读题目。
生:读“村居”。
师:读了“村居”,你想到了什么?生:我想到了农村里的房子。
生:我想到了山村里的房子。
我想到了一首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师:真好。
他想到了清代诗人高鼎写的《村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_2
《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本文是关于《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出示音乐。
师:你听到了什么?学生汇报。
师:谁来把课文读一读?生读:“bāo”“bō”。
师:带着这个字音再读一读。
师:这个剥在这里应该读“bāo”。
指导学生朗读,学生把“剥”读错,老师纠正。
教师指导“莲蓬”读音。
师:读诗要慢一点。
师:这首词有上下两段,中间停顿要长一点。
同学们读得时候要注意每一句话写的是什么?学生读。
师:这首诗,说说哪些句子你自己就能读懂。
生:我能读懂“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小儿子不能做,但是也不偷懒,用手轻轻把莲叶放在地上,用手剥着莲子,那样子可爱极了。
师:“无赖”这个词听说过吗?生:我妈妈的单位上有个阿姨的孩子,回来不写作业,那个阿姨就说他的孩子有点“无赖”。
师:有点不听话的意思。
生:可以体会到小孩的天真快活。
师:就指的是小儿子天真活泼的样子。
师:还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生:“溪头卧剥莲蓬”中的“卧”字可以看出来,小孩是趴在小溪边的。
师:这个“卧”是趴在溪边的意思。
还可以是什么意思?生:还可以是“躺在”溪边。
师:一会趴着一会躺着,很悠闲。
生:小儿子腿晃着,说明他很放松。
生:腿在打着节拍,晃来晃去。
师:小儿子真够自在的。
要是我的话,我还会在草地上打个滚。
我们看到小儿子顽皮可爱的样子。
师:还有哪里可以看出来?生:可以从“大儿锄豆溪东”。
生:可以从“中儿正织鸡笼”。
师:古诗词的语言和我们不一样。
中儿是什么意思?生:中儿是二儿子,认认真真缝着鸡笼。
师(笑):鸡笼不是用针线缝的,而是用竹子编成的。
师: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这两个儿子怎样?生:大儿子多么勤劳,二儿子多么认真。
师:怎么夸他们?生:你们很勤劳,你们很懂事。
师:你们多么勤劳,多么懂事!师: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瓮媪”,说的是两个老妇人。
师:你的意思是说两个老奶奶?师:老爷爷和老奶奶。
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26、清平乐 村居》观摩课教案及教学实录
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26、清平乐村居》观摩课教案及教学实录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清平乐村居南通市实验小学褚嘉耘【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26、清平乐村居》【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背诵这首词。
2.初步认识词的形式特点。
3.通过诵读、想象、体会,感受词中景美人和的意境以及词人对这种美好生活的热爱。
4.通过想象,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词中所描述的美好情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想象词中所描写的美好情景,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教学难点】感受景美人和的美好意境以及词人对这种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PPT;2.学生课前收集辛弃疾的资料,初步了解辛弃疾。
【教学过程】一、词诗比读,了解词特点。
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yuè)村居》。
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在写的时候中间要空一格,读的时候稍作停顿。
学生齐读课题。
2.提到村居,同学们还记得高鼎的诗吗?学生齐读《村居》。
3.请同学们将这首词和高鼎的同题诗《村居》比一比,看看词和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生说词和诗题目不一样,则相机教学“词牌名”。
在古代,词是和着音乐唱的。
用“清平乐”这一词牌名填的词,曲调是双调,一共有四十六个字,押两个不同的韵。
★生说句子有长短,字数不同,则相机介绍词的别名“长短句”。
★生说分成两部分,则相机介绍词的“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
二、正音识词,初读知韵律。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朗读这首词,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读课文。
2.能读准这些生字词吗?翁wēng媪ǎo锄(chú)豆莲蓬(peng)学生齐读生字。
3.为了合仄押韵,词中的“蓬”要读第二声。
学生齐读“莲蓬”。
4.学生齐读多音字“剥”。
这是一个动作,同学们做做看。
5.看着“翁媪”这个词语的部首,你能猜出分别指谁和谁?6.这首词是九百多年前写下的,其中的一些词语的意思和现在的意思不完全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桂梅:国标苏教版《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
本文是关于窦桂梅:国标苏教版《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引子:
1、出示“居”(板书),看到这个字,你会想到什么呢?
2、“吴音”你能用“吴侬软语”来问候一下大家么?
3、各种乡音合起来,就会成为一首诗篇。
4、走进“辛弃疾”。
出示词《破阵子》。
t:……有时候词牌就表现词的内容(意境)…
…
5、给音乐。
听。
t:看看这首词牌的词给你怎样的感受?(激昂雄壮的音乐起。
似乎是战
士的一种豪迈,或是站死沙场的从容……)学生说感受(有的说有豪情壮志,有的说豪迈,
有的说雄壮)。
再给第二首音乐。
(温婉的,抒情的,是《水调歌头》)谈感受(有的说优
美的。
有的说忧伤的。
有的说想到了《水调歌头》……)
t:你想到了水调歌头,还有么?
s:清平乐。
(教师的意思可能转到了词牌上了。
学生只说了这一种,于是老师说?)
t:……还有其他的词牌,如“破阵子”……
二、学习国标苏教版《清平乐》
(一)
1、板书:清平乐正音清平乐(“阅”的音)
2、揭题:清平乐·村居
3、提示学生看老师写板书“村居”
4、交流,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学生说。
5、老师还想到了清·高鼎的《村居》
6、背诵。
(二)
t:老师相信大家的自学能力,谁来读,不仅读得正确,而且读得字正腔圆。
s1:读
t:“翁媪”读得特别好,来一起读一下。
s:读
t:不过最后一句,……我理解你……(正音:卧剥)。
把东西的外壳去掉的可以读“bao”。
我们应该感谢他,没有他的提醒,我们可能还发现不了。
t带读,边读边打拍子。
(上阕)
t:你的脚丫准备好了吗?这叫踏歌……表示“手舞足蹈”。
一齐来。
s:读。
t:提个小要求,稍微停顿一下,再读。
下阕的节奏太快了一点,不要紧,大家放松,来,
再来体验一下。
s:再读。
t:这是一种形式,来帮助我们理解。
古人喜用平、仄音,平声音拉长一些,仄声音拉短一
些。
(师读)
t带s吟(手势指挥)
t:老师不用手势,你可以点头,最的用你的声音……
s:读(t不时地把话筒递到孩子的嘴边)
(不仅仅体现读,还把“词的知识”渗透进去,如“上阕”、“下阕”,词讲究合仄压韵,
平声音拉长,仄声音短)
(三)
t:不知不觉中我们就读了这么多遍,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看到了怎样
的画面?
s大儿子图景,(t:我们送他一首古诗)吟诵《锄禾》
s二儿子图景,(t:他为什么要这样啊!)s说
s小儿子图景,(t:看到这个画面,我们一定回想到过一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荷花别样红”(s背)
t:还有吗?
茅檐低小读
溪上青青草
不是“草色遥看近却无”,而是“……青草绿”。
t:把上阕看到的一幅幅画,用你的声音告诉大家,读啊~
(四)
t:真好,谢谢你们,你们怎么这么了不起啊?要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还有一幅画我们没有
发现,快去看看它是谁?
s:小溪!
t:你有一双会发现的慧眼,看那,溪上……溪东……溪头……(放水流的声音)
t:溪水——
s1:流
s2:潺潺
s3:哗哗
s4:淙淙
t:这真应了那一句:溪水人家绕!
(五)想象
t:诗人会在哪里?他在远处看到了什么?近处看到了什么?
s:小溪的对面。
t:诗人还会在哪里?
s:会在屋子里,因为主人请他进屋喝茶了。
s:我觉得诗人就是“翁媪”。
t:无论在哪里,诗人哦,也成了画中的景。
(六)醉
t:古人做诗讲究不重复,可诗中用了这么多的“溪”,你觉得重复了么?
s说理由。
t:那我们就把这幅美景留在我们的心中。
(t领题,手势指挥,s读)t:吟着吟着就产生了感慨,给这幅画送一个字,一句话。
s1:美!
s2:快乐!
s3:还是乡村好!
s4:和谐!
t:所有的景物汇成了诗中的一个字,是哪个?(醉)读!真应了那句话,“沉醉不知归路
”。
让我们走进这画中,和他们用吴侬软语和他们谈谈。
(用方言读诗句)说话训练:读着“醉里吴音相媚好”,我仿佛听到了……
出示:我仿佛听到翁媪夸赞对方说:“……”
s1——s7(精彩!丰富学生的理解。
体会用词的绝妙!老师的串讲巧妙插入“白头偕老
”一词。
引入《最浪漫的事》(歌词:我知道那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坐着摇椅慢慢聊)。
得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t:那就快把这个感受带到诗里读吧!
说话训练,出示:
读着“……”,我仿佛听到了夸赞…说:“……”。
t:我们可以想象他们“相媚好”。
我听到……我听到……我听到……
醉啊!!
(八)卧
研究“小儿”,出示句子: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读句
2、看图
3、换成“躺”、“趴”,你有什么感觉?
4、t:我们会想仰卧,侧卧,俯卧。
不管怎样肯定是他最舒服的姿势。
你们再看看他的小
脚丫。
送他一个词!
s: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快乐……
s:无赖t:你用了诗中的一个词。
t:小儿卧在哪儿,观察他的表情。
他一动不动,他静静的,他是那么的……你能送他一个
词么?
s:专心致志目不转睛心无旁骛……
t:他不仅要给自己吃,还要给两个哥哥吃,还要给年迈的父母吃。
这一动一静,勾画出了
多美的图,“动如脱兔,静如处子”。
t:现在请同学站起来说,你为什么用“无赖”。
……你在家,父母有时候说亲昵地说,瞧
你那“熊”样儿!……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喜爱!那他们不喜欢大儿子,二儿子么?
齐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得出:醉中还有最!
(九)情境
1、经不住,我也想走上前来问问翁媪,……我就是诗人,你们是翁媪,我想问问。
2、现在我是大儿子,你们是诗人辛弃疾,哪位辛弃疾想问我……
引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众
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
三、思想提升。
这样的村居才是追求的理想。
“安居乐业”
配乐唱。
四、引发思考。
1、《破阵子》:看似“居安”,实则“思危”!2、借助辛弃疾的生平,你想说什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