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综合指导
初中数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数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整理方法、数据的描述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
二. 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不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整理方法、数据的描述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
2.教学难点:数据的收集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数据分析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操作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作为教学案例。
3.学生活动材料: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操作的材料,如调查问卷、数据记录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据,如彩票中奖号码、天气情况等,引导学生了解数据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实际问题,如学校七年级学生的身高分布情况,让学生尝试用图表的形式展示数据,引导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总结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
集、整理与总结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数据的概念和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掌握数据的收集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
3. 学会整理数据的方法,包括制作频数表、制作条形统计图和
折线统计图。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教学准备
1. 教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教材。
2. 教具:白板、黑板、多媒体课件、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数据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授课:介绍数据的收集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并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
3. 练: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收集数据,并使用合适
的方法整理和表达数据。
4. 深化: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所收集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讨论。
5. 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化学生对数据收集、整理和总结方法的理解。
6. 作业:布置相应的练题和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答案正确率。
3. 进行小组或个别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深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设计合理,有助于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总结方
法有更深入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统计和描述数据的情况?”(如:统计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数据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这一章节的内容充满好奇心。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展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然而,在教学查问卷和观察方法的设计不够熟练,导致收集到的数据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为了提高学生们的数据收集能力,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关于调查问卷和观察方法设计的实例讲解,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如何避免主观偏见和错误。
其次,在数据整理环节,学生们对表格、图表等整理工具的使用还不够熟练。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将加强对这些工具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们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此外,对于统计量的选择和统计图的绘制,学生们普遍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说明我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可能没有做到足够细致和深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点,我打算在后续课程中增加一些具体的案例,通过对比不同统计量的优缺点和统计图的适用场景,让学生们能够更加明确如何选择和使用这些工具。
-数据的整理:在整理过程中,如何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类、排序,以及如何发现和纠正数据中的错误。
-统计量的选择: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进行描述,理解不同统计量在描述数据时的优缺点。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 数据的收集》 优质课教学设计_0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6.1 《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一、学生起点分析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有关收集和处理数据的简单知识,对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有初步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堂调查任务的布置,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以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评判与应用的顺序展开教与学。
进一步让学生体验统计活动对于人们在生活中作出决策的作用,信息的来源渠道和呈现方式的日趋多样化,为后续学习数据收集的两种方式,数据的表示方式和选择等内容做好铺垫。
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但是受年龄特征影响,他们知识迁移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总结的能力相对较差,对于知识的表述不是很全面、规范、准确。
二、教学任务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体验了从事一个统计活动大致要经历哪些过程,获得数据的常用方式有哪些,巩固了学生对于信息的获取和识别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分析和思考。
通过本章的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信息的识别与获取能力,更要体现实践性、可操作性,增强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主动意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了解从事一个统计活动大致要经历哪些过程,获得数据的常用方式。
2.过程与方法: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等过程,经历调查、统计等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获取数据途径的选择,感受收集数据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节约用水意识;通过调查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通过播放“一起走进数字世界”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据,数据是有用的,数据是会说话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判断和分析。
如何让数据说话,离不开数据的收集。
从而引入第六章《数据收集与整理》第一节《数据的收集》。
初中数学教案: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初中数学教案: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引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数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数据的搜集方法、数据的整理和处理方法等多个方面。
本教案旨在帮助初中生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技巧,培养他们对统计学的基本认识和运用能力。
二、数据收集1. 定义与意义数据收集是指通过观察、测量等方式获取有关事物或现象的信息,并将其记录下来。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事物或现象的特点和规律,为后续研究和分析提供基础。
2. 数据收集方法(1)问卷调查:设计合适的问题并发放给受访者,从而获得他们的观点、意见或其他相关信息。
(2)实地观察:亲自前往所研究对象所在地进行观察,记录下所需要的数据。
(3)实验法:通过设置实验场景和相关变量,进行专门设计来获得数据。
3. 数据质量与处理在进行数据收集过程中,应注意保证数据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在进一步使用这些数据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基本处理,如去除异常值、填补缺失值等。
三、数据整理1. 数据整理的目的数据整理是对所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分类、排序、清理和分组,以便后续分析和解读。
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数据,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趋势。
2. 数据整理方法(1)分类与表格:根据数据特点进行分类,并将其制作成表格的形式,便于直观观察和比较。
(2)图表展示:利用各种图表形式(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将数据可视化呈现,使得信息更易于传达和理解。
(3)计算统计量:通过计算均值、中位数、众数等统计指标,得到对数据整体特征的描述。
3. 错误排查与修正在数据整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或异常情况。
我们需要仔细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并及时发现并修正错误,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四、案例分析以“学生体重”为例进行案例分析:1. 数据收集: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学生体重信息。
2. 数据整理:将所获得的体重数据按照不同年级进行分类,并制作成表格和柱状图展示。
3. 错误排查与修正: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如有错误则及时更正。
4. 数据分析与解读:根据表格和柱状图可以看出不同年级学生体重的整体特征,比较各年级之间的体重差异,并从中发现相关规律或趋势。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考点总结(带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考点总结单选题1、某市有3000名初一学生参加期末考试,为了了解这些学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2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①这3000名初一学生的数学成绩的全体是总体;②每个初一学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③200名初一学生的数学成绩是总体的一个样本;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3个B.2个C.1个D.0个答案:A分析:根据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定义,总体是我们把所要考查的对象的全体,个体是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查对象,样本是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是一个样本包括的个体数量,样本容量没有单位,判断即可.解:①这3000名初一学生的数学成绩的全体是总体,说法正确;②每个初一学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说法正确;③200名初一学生的数学成绩是总体的一个样本,说法正确;所以其中说法正确的是3个.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定义,熟练掌握相关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2、如图是某天参观温州数学名人馆的学生人数统计图.若大学生有60人,则初中生有()A.45人B.75人C.120人D.300人答案:C分析:根据大学生的人数与所占的百分比求出总人数为300人,再用初中生所占的百分比乘以总人数即可得到答案.解:总人数=60÷20%=300(人);300×40%=120(人),故选:C.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扇形统计图求总人数和单项的人数,关键在于公式的灵活运用.3、为了解某市七年级150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取了500名学生进行测量,这500名学生的体重是()A.总体B.个体C.总体的一个样本D.样本容量答案:C分析:总体是指考查的对象的全体;个体是总体中的每一个考查的对象,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而样本容量则是指样本中个体的数目.解:A、总体是七年级150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这500名学生的体重是样本,故A错误;B、个体是七年级每一名学生的体重,故B错误;C、这500名学生的体重是总体的一个样本,故C正确;D、样本容量是500,故D错误;故选:C.小提示:解题要分清具体问题中的总体、个体与样本,关键是明确考查的对象.总体、个体与样本的考查对象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范围的大小.样本容量是样本中包含的个体的数目,不能带单位.4、如图,AB∥CD,∠BED=61°,∠ABE的平分线与∠CDE的平分线交于点F,则∠DFB=()A.149°B.149.5°C.150°D.150.5°答案:B分析:过点E作EG∥A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BE+∠BEG=180°,∠GED+∠EDC=180°”,根据角的计算以∠ABE+∠CDE)”,再依据四边形内角和为360°结合角的计算即可得出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FBE+∠EDF=12结论.如图,过点E作EG∥AB,∵AB∥CD,∴AB∥CD∥GE,∴∠ABE+∠BEG=180°,∠GED+∠EDC=180°,∴∠ABE+∠CDE+∠BED=360°;又∵∠BED=61°,∴∠ABE+∠CDE=299°.∵∠ABE和∠CDE的平分线相交于F,∴∠FBE+∠EDF=1(∠ABE+∠CDE)=149.5°,2∵四边形的BFDE的内角和为360°,∴∠BFD=360°-149.5°-61°=149.5°.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四边形内角和为360°,解决该题型题目时,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相等(或互补)的角是关键.5、下列调查中,适合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A.调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收视率B.调查某批玉米种子的发芽率C.调查昆仑学校的空气质量情况D.调查疫情期间某超市人员的健康码答案:D分析:根据全面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进行解答.解:A.调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收视率,适合抽样调查,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B.调查某批玉米种子的发芽率,适合抽样调查,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C.调查昆仑学校的空气质量情况,适合抽样调查,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D.调查疫情期间某超市人员的健康码,适合全面调查,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6、某班组织了针对全班同学关于“你最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的问卷调查后,绘制出频数分布直方图,由图可知,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最喜欢篮球的人数最多B.最喜欢羽毛球的人数是最喜欢乒乓球人数的两倍C.全班共有50名学生D.最喜欢田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0 %答案:C分析:观察直方图,根据直方图中提供的数据逐项进行分析即可得.观察直方图,由图可知:A. 最喜欢足球的人数最多,故A选项错误;B. 最喜欢羽毛球的人数是最喜欢田径人数的两倍,故B选项错误;C. 全班共有12+20+8+4+6=50名学生,故C选项正确;D. 最喜欢田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100%=8 %,故D选项错误,50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频数分布直方图,从直方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进行解题是关键.7、从某公司3000名职工随机抽取30名职工,每个职工周阅读时间(单位:min)依次为.1800D.2100答案:A分析:依据抽取的样本中周阅读时间超过一个半小时的职工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即可估计该公司所有职工中,周阅读时间超过一个半小时的职工人数.=1200(人),解:由题可得,3000×10+230∴该公司所有职工中,周阅读时间超过一个半小时的职工人数约为1200人,故选A.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用样本估计总体,一般来说,用样本去估计总体时,样本越具有代表性、容量越大,对总体的估计也就越精确.8、平顶山某校有3000名学生,随机抽取了300名学生进行睡眠质量调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总体是该校3000名学生的睡眠质量B.个体是每一个学生C.样本是抽取的300名学生的睡眠质量D.样本容量是300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可得3000名学生的睡眠质量情况,从中抽取了300名学生进行睡眠质量调查,这个问题中的总体是3000名学生的睡眠质量情况,样本是抽取的300名学生睡眠质量情况,个体是每一个学生的睡眠质量情况,样本容量是300,注意样本容量不能加任何单位.解:A.总体是该校3000名学生的睡眠质量,故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B.个体是每名学生的睡眠质量,故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C.样本是抽取的300名学生的睡眠质量,故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D.样本容量是300,故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关键是明确考查的对象.总体、个体与样本的考查对象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范围的大小.样本容量是样本中包含的个体的数目,不能带单位.9、从A地到B地有驾车、公交、地铁三种出行方式,为了选择适合的出行方式,对6:00—10:00时段这三种出行方式不同时刻出发所用时长(从A地到B地)进行调查、记录与整理,数据如图所示.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合理的是()A.若7:00前出发,地铁是最快的出行方式B.若选择公交出行且需要30分钟以内到达,则7:00之前出发均可C.驾车出行所用时长受出发时刻影响较小D.在此时段里,地铁出行的所用时长都在30分钟至40分钟之间答案:D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判定即可得出答案.解:A.根据统计图可得,7:00出行,公交快,故A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根据统计图可得,若选择公交出行且需要30分钟以内到达,则6:00之前出发均可,故B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根据统计图可得,地铁出行所用时长受出发时刻影响较小,故C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在此时段里,地铁出行的所用时长都在30分钟至40分钟之间,故D选间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折线统计图,根据题目要求读懂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求解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0、如图是某种学生快餐的营养成分统计图,若脂肪有30g,则蛋白质有()A.135gB.130gC.125gD.120g答案:A分析:脂肪有30g占总质量的10%,可知总质量为300g,再根据蛋白质所占比例即可求解.由题意可得,30÷10%×45%=300×0.45=135g,即快餐中蛋白质有135克,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扇形统计图的知识点,数量掌握扇形统计图并正确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填空题11、下列调查中必须用抽样调查方式来收集数据的有________.①检查一大批灯泡的使用寿命;②调查某大城市居民家庭的收入情况;③了解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④了解NBA各球队在2015-2016赛季的比赛结果.答案:①②分析:根据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解答.解:①检查一大批灯泡的使用寿命采用抽样调查方式;②调查某大城市居民家庭的收入情况采用抽样调查方式;③了解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采用全面调查方式;④了解NBA各球队在2015-2016赛季的比赛结果采用全面调查方式,故答案是:①②.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12、经调查,我区高中学生上学所用的交通方式中,选择“电瓶车”、“自行车”、“其他”的比例为5:2:5,若该校学生有600人,则选择“电瓶车”的学生人数是___________.答案:250人分析:用总人数600乘以选择“电瓶车”的比例即可.=250人,解:选择“电瓶车”的学生人数是600×55+2+5所以答案是:250人.小提示:此题考查了利用总体中部分的比例求总体中的数量,正确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13、为了解本校六年级学生数学成绩的分布情况,从中抽取4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调查中,样本是______.答案:抽取4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分析:根据样本的定义解答.解:为了解本校六年级学生数学成绩的分布情况,从中抽取4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调查中,样本是抽取4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所以答案是:抽取4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小提示:此题考查了样本的定义:抽取的部分的调查对象是样本,熟记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4、某教育网站正在就问题“中小学生对上课拖堂现象的反应”进行在线调查,你认为调查结果________普遍代表性.答案:不具有分析:样本具有代表性是指抽取的样本必须是随机的,即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对象都要有所体现.利用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即可作出判断.解:在某教育网站正在就问题“中小学生对上课拖堂现象的反应”进行在线调查,范围和人群太集中,不具有代表性.所以答案是:不具有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调查的对象的选择,要读懂题意,分清调查的内容所对应的调查对象是什么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所选取的对象要具有代表性.15、某校为了了解某个年级的学习情况,在这个年级抽取了50名学生,对某学科进行测试,将所得成绩(成绩均为整数)整理后,列出表格:(2)本次测试这50名学生成绩的及格率是________;(60分以上为及格,包括60分)(3)这个年级此学科的学习情况如何?请在下列三个选项中,选一个填在题后的横线上________.A.好 B.一般 C.不好答案:(1)21;(2) 96% ;(3)A试题分析:(1)根据总人数=频数÷频率计算;(2)得出60分以上的频率和除以总即为本次测试这50名学生成绩的及格率=96%;(3)由及格率很高,故由频数分布表可以看出该年级此学科的成绩较好.试题解析:(1)由题意可知:测试90分以上(包括90分)的人数为50×0.42=21人;=96%;(2)本次测试这50名学生成绩的及格率是0.04+0.16+0.34+0.421(3)由频数分布表可以看出该年级此学科的及格率比较高,优秀人数比较多,成绩较好.故选A.解答题16、某校将举办的“壮乡三月三”民族运动会中共有四个项目:A跳长绳,B抛绣球,C拔河,D跳竹竿舞.该校学生会围绕“你最喜欢的项目是什么?”在全校学生中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四个选项中必选且只选一项),根据调查统计结果,绘制了如下两种不完整的统计图表:舞请结合统计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填空:a=;(2)本次调查的学生总人数是多少?(3)请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4)李红同学准备从抛绣球和跳竹竿舞两个项目中选择一项参加,但她拿不定主意,请你结合调查统计结果给她一些合理化建议进行选择.答案:(1)10%(2)100人(3)见解析(4)建议选择跳竹竿舞,因为选择跳竹竿舞的人数比较少,得名次的可能性大分析:(1)用1分别减去A、C、D类的百分比即可得到a的值;(2)用A类学生数除以它所占的百分比即可得到总人数;(3)用35%乘以总人数得到B类人数,再补全条形统计图画树状图;(4)根据选择两个项目的人数得出答案.(1)解:a=1﹣35%﹣25%﹣30%=10%,所以答案是:10%;(2)解:25÷25%=100(人),答:本次调查的学生总人数是100人;(3)解:B类学生人数:100×35%=35,补全条形统计图如图,(4)解:建议选择跳竹竿舞,因为选择跳竹竿舞的人数比较少,得名次的可能性大.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7、2021年秋季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依据政策要求,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学生每天的完成作业时长不能超过2小时.某中学为了积极推进教育部的新政策实施,对本校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统计结果如图所示:(1)这次抽样共调查了名学生,并补全条形统计图.(2)计算扇形统计图中表示作业时长为2.5小时对应的扇形圆心角度数.(3)若该中学共有学生3000人,请据此估计该校学生的作业时间不少于2小时的学生人数.答案:(1)500;补全条形统计图见解析(2)扇形统计图中表示作业时长为2.5小时对应的扇形圆心角度数57.6°(3)估计该校学生的作业时间不少于2小时的学生人数为1320人分析:(1)用完成作业时间是2小时的学生人数除以相应的比例即可得到调查总数,然后用总数乘以1.5小时人数所在的比例;(2)作业时长为2.5小时对应的扇形圆心角度数等于80×360°=57.6°;500(3)不少于2小时的学生人数为总数乘以不少于2小时的学生所占比例.(1)140÷28%=500;500×36%=180(人),(2)作业时长为2.5小时对应的扇形圆心角度数为80×360°=57.6°;500=1320 (人)(3)3000×140+80500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知识,从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是本题的解题关键.18、某中学初二年级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跳绳测试.并规定:每分钟跳90次以下的为不及格;每分钟跳90~99次的为及格;每分钟跳100~109次的为中等;每分钟跳110~119次的为良好;每分钟跳120次及以上的为优秀.测试结果整理绘制成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各题:(1)参加这次跳绳测试的共有________人;(2)补全条形统计图;(3)在扇形统计图中,“中等”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是________;(4)如果该校初二年级的总人数是450人,根据此统计数据,请你估算该校初二年级跳绳成绩为“优秀”的人数.答案:(1)50(2)见解析(3)72°(4)该校初二年级跳绳成绩为“优秀”的人数为90人分析:(1)利用条形统计图以及扇形统计图得出良好的人数和所占比例,即可得出全班人数;(2)利用(1) 中所求,结合条形统计图得出优秀的人数,进而求出答案;(3)利用中等的人数,进而得出“中等”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4)利用样本估计总体进而利用“优秀”所占比例求出即可.(1)解:由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可得:参加这次跳绳测试的共有:20÷40%=50(人);所以答案是:50;(2)由(1)的优秀的人数为:50-3-7-10-20=10,如图所示:;(3)×360°=72°,“中等”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是:1050所以答案是:72°;(4)该校初二年级跳绳成绩为“优秀”的人数为:450×10=90(人).50答:该校初二年级跳绳成绩为“优秀”的人数为90人.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了扇形统计图以及条形统计图和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等知识,利用已知图形得出正确信息是解题关键.。
北京版数学七年级下册《9.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说课稿
北京版数学七年级下册《9.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9.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北京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掌握收集数据的方法,学会用图表来表示数据,并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一些初步的结论。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感受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统计学的初步知识,如平均数、中位数等。
他们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方法和观念。
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际情境中的数据分析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知道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能力,以及用图表表示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数据、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以及如何用图表表示数据。
2.教学难点:如何从数据中分析得出结论,以及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情境去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分析数据。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同时,利用、图表等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据。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如学生最喜欢的学科,引出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重要性。
2.讲解:讲解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以及如何用图表表示数据。
3.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分析数据。
4.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数据分析结果,互相交流、讨论。
5.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收集数据:通过、观察等方式,获取所需的数据。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设计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的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会用图表和统计量描述数据,从而加深对数据分析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算术运算和一些几何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的联系还不够明确,对数据分析的概念和方法可能较难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使用图表和统计量描述数据,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用图表和统计量描述数据,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用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实例、问题和图表的PPT,方便学生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
2.实例和问题:准备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
3.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一些相关的学习材料,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和分析。
初中数学教案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初中数学教案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数学教学中的数据收集与整理变得愈发重要。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案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本文将探讨初中数学教案数据的收集方法和整理步骤。
一、数据收集1. 学生学习表现记录教师可以通过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来收集数据。
这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测试和考试成绩等。
通过这些记录,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
2. 教学反馈教师可以向学生收集教学反馈。
通过询问学生的学习感受、理解疑惑和对教学内容的评价,教师可以获取更全面的学生反馈,并据此做出相应的教学改进。
3. 课堂观察记录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观察来收集数据。
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配合程度和思维方式等,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个性化教学。
二、数据整理1. 整理数据格式将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整理,有利于教师对数据的分析和梳理。
可以把学生的学习表现记录整理成表格形式,以便于查看和比较;教学反馈可以整理成文字或图表,便于统计和分析;课堂观察记录可以整理成笔记形式,以备后续分析和参考。
2. 数据分析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的优势和劣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例如,通过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分析,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以及掌握程度较好的知识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巩固和扩展。
3. 数据运用根据数据的分析结果,教师需要灵活运用数据,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方案。
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供更深入的学习和拓展任务;对于掌握较差的学生,可以采取更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提高成绩。
三、数据的应用案例1. 知识点整理通过对学生学习表现的数据整理和分析,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知识点进行整理。
将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记录下来,并按照优劣,整理成一个表格。
这样可以清晰地了解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后续的复习和巩固提供依据。
初中七年级数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期末复习建议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期末复习建议1★样本和总体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选取样本的目的是了解总体。
★全面调查是通过调查总体的方式来收集数据;抽样调查是通过调查样本的方式来收集数据。
★抽样调查对样本最基本的要求是,样本在总体中要合适或具有典型性。
2、统计图表:(1)扇形统计图(2)条形统计图(3)折线统计图(4)频数分布直方图★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时,要根据给出的数据的特点来选择,如果数据表示的是各部分所占百分比,宜用扇形统计图;如果数据表示的是变化的情况,宜用折线统计图;如果数据表示的是具体数字,宜用条形统计图★直方图:用一组长方形去表达统计数据分布状态的统计图★组距: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频数: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
★制作直方图的步骤:①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②决定组距和组数;③列频数分布表;④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二、知识点练习:1. (1) 为了了解一批显像管的质量,从中抽取20个进行试验检查,这是 (2) 为了了解某班同学对球类运动的喜好情况,对全班同学进行调查,这是 .(以上两题填“全面调查”或“抽样调查” )。
(3) 小芳为了知道饭煮熟了没有,从饭煲中舀出一勺饭尝试,这样抽样调查的方法 (填“合适”或“不合适” )。
(4) 为了了解某校初中毕业生的身高情况,从中抽取了20名学生测量身高,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 ;个体是 ; 样本是 ;样本容量是 。
2. 利用统计结果作出判断或决策:(06福州)今年5·18海交会上,台湾水果成为一大亮点,如图63是其中四种水果成交金额的统计图, 从中可以看出成交金额比菠萝多的水果是( ) A.香蕉 B.芒果 C.菠萝 D.猕猴桃三、 例题:例1、 现从我市区近期卖出的不同面积的商品房中随机抽取1000套进行统计,并根据结果绘 出如图所示的统计图,请结合图82中的信息, 解答下列问题:(l) 卖出面积为110-130cm 2,的商品房有 套, 并在右图中补全统计图;(2) 从图中可知,卖出最多的商品房约占全部卖出的商品房的 %;(3) 假如你是房地产开发商,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你会多建住房面积在什么范围内的住房?为什么?例2、(07鄂尔多斯)某市教育行政部门为了解初中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随机抽取了本市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各5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图78所示,请你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问题.图63人数 100 200300 400 500 45035015060%14%16% 文体活动 社会调查 社区服务 科技活动图82(1)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多少人?参加科技活动的有多少人? (2)如果本市有3万名初中学生,请你估计参加科技活动的学生约有多少名?例3:(2009年齐齐哈尔市)为了解某地区30万电视观众对新闻、动画、娱乐三类节目的喜爱情况,根据老年人、成年人、青少年各年龄段实际人口的比例3∶5∶2,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观众进行调查,得到如下统计图.(1)上面所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填“全面调查”或“抽样调查”);(2)写出折线统计图中A 、B 所代表的值; A :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3)求该地区喜爱娱乐类节目的成年人的人数.四、 基础训练(A 组)1、(2009宁波)下列调查适合作全面调查的是( ) A .了解在校大学生的主要娱乐方式 B .了解宁波市居民对废电池的处理情况 C .日光灯管厂要检测一批灯管的使用寿命D .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同一车厢的乘客进行医学检查 2、(2009杭州) 要了解全校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情况,你认为以下抽样方法中比较合理的是( ) A .调查全体女生 B .调查全体男生C .调查九年级全体学生D .调查七、八、九年级各100名学生 3、(2009年新疆)要反映乌鲁木齐市一天内气温的变化情况宜采用( ) A .条形统计图 B .扇形统计图 C .频数分布直方图 D .折线统计图4、(2009湘西)要了解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从中任意抽取40台电视机进行试验,在这个问题中,40是( ) A .个体B .总体C .样本容量D .总体的一个样本5、(2009年肇庆市)如图1是1998年参加国际教育评估的15个国家学生的数学平均成绩的统计图,节目 新闻 娱乐 动画 图二:成年人喜爱的节目统计图 新闻娱乐 动画108°书画电脑35% 音乐 体育人数(人)电脑 体育 音乐 书画 兴趣小组2824 20 16 12 8 4图66图67则平均成绩大于或等于60的国家个数是( )A .4B .8C .10D .12图2 6、(2009年安徽)如图2,将小王某月手机费中各项费用的情况制成扇形统计图,则表示短信费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 .7、 (07三明)某班有40名学生,其中男、女生所占比例如图65所示,则该班男生有 人. 8、(07安顺) 某工厂生产了一批零件共1600件,从中任意抽取了80件进行检查,其中合格产品78件,其余不合格,则可估计这批零件中有 件不合格.9、(07宁德)育才中学现有学生2870人,学校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拟调整兴趣活动小组,为此进行一次抽样调查.根据采集到的数据绘制的统计图(不完整)如下: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图66中“电脑”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为 度; (2)在图67中,将“体育”部分的图形补充完整;(3)爱好“书画”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百分数 是 ;(4)估计育才中学现有的学生中,有 人爱好“书画”.10、(07长沙)为了改进银行的服务质量,随机抽查了30名顾客在窗口办理业务所用的时间(单位: 分钟).图68是这次调查得到的统计图.请你根 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办理业务所用的时间为11分钟的人数是 ; (2)补全条形统计图; 五、能力训练(B 组)11、 (07四川)某商店按图69-1给出的比例,从甲、乙、丙三个厂家共购回饮水机150台,商店质检员对购进的这批饮水机进行检测,并绘制了如图69-2所示的统计图.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图658 9 10 11 12 13 时间24 6 8 10 人数图688 6 4 2 O 40 50 60 70 80 图1 成绩 频数(国家个数)(1)求该商店从乙厂购买的饮水机台数? (2)求所购买的饮水机中,非优等品的台数?(3)从优等品的角度考虑,哪个工厂的产品质量较好些?为什么?12.、(2009年福州)以下统计图描述了九年级(1)班学生在为期一个月的读书月活动中,三个阶段(上旬、中旬、下旬)日人均阅读时间的情况:(1)从以上统计图可知,九年级(1)班共有学生人; (2)图7-1中a 的值是 ;(3)从图7-1、7-2中判断,在这次读书月活动中,该班学生每日阅读时间 (填“普遍增加了”或“普遍减少了”);(4)通过这次读书月活动,如果该班学生初步形成了良好的每日阅读习惯,参照以上统计图的变化趋势,至读书月活动结束时,该班学生日人均阅读时间在0.5~1小时的人数比活动开展初期增加了 人。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同步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方法的掌握。
2.教学活动设计: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3.教学实施: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答案进行讲解,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
5. **反思与总结**:
-学生需要在本章节学习结束后,写一份学习反思,内容包括自己在数据收集、整理与描述方面的收获、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作业布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统计学知识的理解,培养数据分析能力,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应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方法运用,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互动问答,课后练习。
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小组合作,项目研究,成果展示。
5.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教学策略:个性化指导,课后辅导,小组互助。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享数据收集的方法和经验。
2.结合课本内容,系统地讲解数据整理与描述的方法。以图表、统计图为载体,引导学生掌握各类整理方式的优缺点,并能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完成数据整理任务。
3.强化统计学基本概念的学习,通过实例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频数、频率、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概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同步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学生在学习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章内容之后的一章内容。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运算、整式的运算、方程的解法以及几何图形的性质等知识。
本章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接触数据,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处理数据的能力,以及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学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一些数据,如身高、体重、年龄等,对数据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方法以及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方法,以及初步的统计分析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基本方法,学会使用图表来表示数据,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处理数据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方法,以及初步的统计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基本方法,图表的绘制。
2.教学难点: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统计图表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基本方法,以及图表的绘制。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综合指导-练习及解析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综合指导知识扫描、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表示数据的两种基本方法一是统计表,通过表格可以找出数据分布的规律;二是统计图,利用统计图表示经过整理的数据,能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规律.、常见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扇形统计图: 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与总量间的比重;用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扇形统计图。
制作扇形统计图的三个步骤:°计算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该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在圆中依次作出上面的扇形,并标出百分比。
扇形的面积与对应的圆心角的关系:扇形的面积越大,圆心角的度数越大。
扇形的面积越小,圆心角的度数越小。
)折线统计图: 能反映事物变化的规律. 通过用数据点的连线来表示一些连续型数据的变化趋势,它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全面调查:我们把对全体对象的调查称为全面调查.)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对象进行的调查叫抽样调查.在统计中,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
、直方图基本概念()在数据统计中,一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称为频率。
频率反映了各组频数的大小在总数中所占的份量。
频率×%就是百分比。
()在数据统计中,有时将数据按一定方式分成若干组,则我们把分成的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数据的差叫做组距。
、直方图的主要特征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表示频数,反映落在同一事件中较多数据在不同区域中的分布特点。
它能:()清楚显示各组频数分布的情况;()易于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别、频数分布直方图()画频数分布直方图时,首先要找出这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求出极差;分组时,组距和组数没有固定标准,一般当数据在个以内时,分成~个组列出频数分布表,累计各组的频数;最后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七年级数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统计学基础教案
七年级数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统计学基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数据的概念,明确数据在日常生活和数学中的重要性。
2. 学习数据的收集方法,包括调查问卷和观察记录。
3. 掌握数据的整理和分类方法,包括制表和绘制图表。
4.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数据的概念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的含义,并解释数据在生活和数学中的应用。
2. 数据的收集方法- 调查问卷:介绍调查问卷的设计和使用方法,学生可以设计自己的问卷,并收集数据。
- 观察记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环境、实物等进行数据收集,并进行整理和分类。
3. 数据的整理和分类方法- 制表:教授学生制作简单的表格,并教导他们如何整理和分类数据,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
- 绘制图表:介绍不同类型的图表,如条形图、折线图等,并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图表形式来展示数据。
4. 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指导学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提出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
- 鼓励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探究和讨论,并引导他们运用统计学基础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对数据的注意,并让他们思考数据的重要性和应用。
-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二、数据的概念和重要性(10分钟)- 讲解数据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数据的含义和作用。
- 举例说明数据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天气预报、人口统计等。
三、数据的收集方法(20分钟)1. 调查问卷- 介绍调查问卷的设计和使用方法,例如编写问题、选择样本等。
- 学生分组设计自己的问卷,并互相收集数据。
2. 观察记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环境或实物进行数据收集,并进行整理和分类。
- 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观察的对象,例如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等。
四、数据的整理和分类方法(25分钟)1. 制表- 教导学生如何制作简单的表格以便整理和分类数据。
- 引导学生使用表格来记录和分析他们收集到的数据。
2. 绘制图表- 介绍不同类型的图表,如条形图、折线图等。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统计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本章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使用图表和统计量描述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统计知识,对图表和统计量有一定的了解。
但七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初中数学,对一些概念和方法的深入理解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也需在本章学习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使用图表和统计量描述数据。
2.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数据分析能力。
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过程,图表和统计量的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以及动手操作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2.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
3.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采用动手操作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实例,用于讲解和展示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
2.准备图表和统计量的模板,方便学生进行练习和操作。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团队协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如调查学校学生的身高情况,引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主题。
让学生思考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以及如何用图表表示出来。
2.呈现(10分钟)讲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以及图表和统计量的表示方法。
通过实例演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全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根据给定的数据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然后用图表表示出来。
七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案、教学设计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计算机、投影等,展示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提高学生对数据可视化的认识。
5.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数据的欲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个实际问题,如“调查班级同学的身高分布情况”,进行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讨论。
学生需要共同商讨数据收集方法、整理技巧,并尝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2.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方法,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2)设计丰富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3)开展课后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教学评价:
(1)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讨论、练习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实施多元化评价,结合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结合实例,说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学指标在生活中的应用。
3.拓展作业:
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开展以下拓展活动:
(1)了解其他统计学方法,如方差、标准差等,并尝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数据可视化工具,如Excel、Python等,尝试使用这些工具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
(3)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实践活动,如环保调查、社会调研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升自身的数据分析能力。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案)北师大版(2024年)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6.1丰富的数据世界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2.从数据中获取信息,区别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重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难点区别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一、导入新课收集你所在班级全班同学的性别、身高、体重、左右眼视力、肺活量、立定跳远成绩、课间操成绩、美术成绩、上学采用的交通方式及一周内每天到校所用时间等数据,并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整理.二、探究新知1.收集数据小亮收集了他所在班级全班同学的上述数据,并将部分数据整理得到表6-1.表6-1七(1)班全班学生部分数据表学号性别身高/cm体重/kg立定跳远成绩/cm美术成绩上学采用的交通方式到校所用时间/min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1男16544180优步行15151516152男14836154良自行车12101010103女15960165优电动自行车988884男17360172中私家车1010101095男16451183优电动10109101025女16257165中私家车171515151526女15951152优步行5555527女16651150优自行车101010101028女16866150优电动自行车6666629男15543180良步行77777 30女17260163优步行1313131313(1)你能从表6-1中得到哪些信息?(2)根据表6-1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用表中的数据解决你提出的问题吗?2.整理数据对于表6-1,如果关注全班学生上学采用的交通方式及到校所用时间,那么你能解决下列问题吗?(1)全班学生上学采用了哪些不同的交通方式?如何表示全班学生上学所采用交通方式的情况?(2)学号为1的学生周一至周五每天到校所用的时间相同吗?预测一下,他下周一到校需要多长时间?其他学生有类似的规律吗?与同伴进行交流.对于上学采用的交通方式及到校所用时间,你还有什么发现和建议?与同伴进行交流.3.分析数据对于表6-1,如果关注全班学生的身高,那么你能解决下列问题吗?(1)全班学生最高身高是多少?最矮呢?出现次数最多的身高数据是哪个?全班学生身高的平均数是多少?(2)你能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全班学生的身高情况吗?在你画的统计图中能找出(1)中要求的各个数值吗?(3)图6-1和图6-2都是根据表6-1中的身高数据画出的统计图.你能从这两幅图中得到哪些信息?这两幅图与你画的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三、课堂练习下面哪些数据是定量数据,哪些数据是定性数据?(1)全班同学所穿鞋子的尺码;(2)河南省2023年空气质量情况;(3)某市初中学生平均每天阅读的时间;(4)端午节期间市场上粽子的质量情况.【答案】定量数据为(1)(3),定性数据为(2)(4)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1.教材P166“随堂练习”;2.教材P166习题6.1第1,2题.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6.2数据的收集第1课时数据的收集1.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等基本概念;2.在调查中,会选择合理的调查方式;3.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4.通过调查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重点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等基本概念.难点掌握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设计调查问卷.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享有“杂交水稻之父”美称的袁隆平爷爷,为了寻找理想的水稻育种材料,他北至黑龙江,南到海南,观察了数不清的稻田,他对水稻生长的土壤肥沃情况、植株生长高度、植株的产量等各方面的数据进行了系统地收集,然后进行比较,最后筛选出了满意的材料,培育出了深受农民喜爱的杂交水稻.教师:要想发现一个事物的规律,就需要我们收集大量的数据,从中发现它们隐含的规律.教师:在生活中,我们会从报纸、电视或者网络上见到很多的数据,它们是信息的载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据,我们随时随地都在和数据打交道.本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收集数据.二、探究新知1.数据的收集教师:为更好地了解全班同学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体育委员小刚设计了一份简单的调查问卷,并对全班40名同学进行了调查.如果由你来策划这次活动,你将如何进行调查?学生合作探究,然后由代表发言.教师点评.教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经历这样的活动过程:第一步:明确调查问题——同学们参加什么样的体育活动;第二步:明确调查对象——全班每位同学;第三步:选择调查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法;第四步:展开调查——每位同学填写问卷;第五步:记录结果,分析数据;第六步:得出结论.教师:这次调查问卷是如何设计的?你知道如何来设计调查问卷吗?教师总结:首先要明确调查的对象、目的,然后根据调查的对象、目的,决定调查问卷的内容与问题,设计的问卷中,还应注明问卷收交的方式和时间等.调查问卷1.你最喜欢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是什么?(单选)A.篮球B.足球C.排球D.乒乓球E.羽毛球F.跳绳G.跑步H.游泳I.其他2.你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是多少?A.0~1 h B.1~2 h C.2~3 hD.3~4 h E.4~5 h F.5~6 hG.不少于6 h根据调查结果,小刚绘制出图6-3和图6-4.(1)该班学生最喜欢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什么?(2)该班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少于3 h的学生有多少名?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如果你们班准备按男女生分别组织体育活动,为了使活动受到更多人欢迎,你准备如何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你设计的调查问卷和小刚设计的有什么不同?(1)为得到“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50次,出现正面朝上的次数”,你打算如何收集这个数据?(2)如果想了解我国近两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你打算怎么做?(3)获得数据的常用方式有哪些?与同伴进行交流.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代表回答.教师:收集数据的直接方法有访问、调查、观察、测量、试验等,间接方法有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等.2.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师:像前面提到的收集数据的活动中,全班同学是我们要考察的对象,我们采用问卷对全体同学做了逐一调查,像这种为某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调查、试验如采用普查可以收集到比较全面、准确的数据,但普查的工作量比较大,有时受人力、财力等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进行,有时由于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普查.在这些情况下,常常采用抽样调查,即从被考察的全体对象中抽出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在一个统计问题中,我们把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而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教师:例如,在通过试验考察500只新工艺生产的灯泡的使用寿命时,从中抽取50只进行试验.这5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的全体是总体,其中每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个体,抽取的5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一个样本,50是这个样本的样本容量.你能用普查的方式了解下面的信息吗?你准备如何调查?与同伴进行交流.(1)我国七年级学生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2)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3)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三、课堂练习教材第169页“随堂练习”.课件出示问题1:要调查下面的问题,你觉得用什么调查方式比较合理?(1)调查你们班的同学是如何安排周末时间的.(2)调查我国濒临灭绝的植物数量;(3)调查某种玉米种子的发芽率;(4)调查学校门口十字路口每天7:00~7:10时的车流量.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教师:采用什么调查方式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定.在解决问题(1)的过程中,不但要同学们动手调查,并且对全班所有学生都要调查,像这样对全体对象进行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普查).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数据的收集需要全面调查吗?学生:如人口普查、调查本班同学的出生年月、调查某班学生50米跑成绩等.课件出示问题2:下列问题适合采用普查方式来收集数据吗?(1)了解某批次炮弹的杀伤半径;(2)了解某一天全国牛肉的平均价格;(3)一批罐头产品的质量检查;(4)对某条河的河水的污染情况的调查.学生讨论、分析,并举手回答,教师点评.课件出示问题3:(1)电视台准备在某市调查一电视节目的收视率,需要对所有看电视的人进行全面调查吗?对一所中学学生的调查结果能否作为该节目的收视率?(2)对本年级同学是否喜欢某电视节目调查的结果,能代表学校全体同学的意见吗?如果不适用,应如何改进调查方法?学生回答,教师点评.课件出示问题4:在以下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各指什么?(1)为了考察某学校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调查了其中20名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2)为了解一批电池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10节进行试验.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评.强调:总体、个体、样本都是指统计的数据,而不是调查的对象,不能混淆,样本容量是指样本中的个体数目,无单位.四、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收集数据的方法有哪些?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哪些?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73页习题6.2第1~2题.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有关收集和处理数据的简单知识.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更深入地了解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及其注意的事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收集数据的过程要有组织性,体会数据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良好习惯.第2课时样本的代表性与广泛性1.让学生明确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懂得抽样调查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2.会设计恰当的抽样调查方案.重点让同学们懂得抽样调查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难点会设计恰当的抽样调查方案.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放学回家后是否帮父母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你们认为家务活都包括什么?你常在家干什么?每位同学统计自己每周干家务活大约有多长时间.教师:要想了解你在家干家务活时间的多少相对于你们班其他同学干家务活时间的多少,你该开展哪些调查工作?学生讨论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二、探究新知1.样本的代表性与广泛性为了解你所在地区7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准备怎样收集数据?下面分别是小明、小颖、小亮三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小明:我们小组在公园里调查了100名70岁以上老年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小颖:我们小组在医院调查了100名70岁以上老年患者,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小亮:我们小组调查了10名70岁以上老年邻居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1)你同意他们的做法吗?说说你的理由.(2)为了解该地区7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认为应当怎样收集数据?与同伴进行交流.(3)小华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调查了该地区10%的70岁以上老年人,发现他们一年平均生病3次左右.你认为他的调查方式如何?归纳:抽样调查只考察总体的一部分个体,因此它的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其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可以进行随机调查:按机会均等的原则进行调查,即总体中每个个体被选中的可能性都相等.例:为了使抽取的50只灯泡能很好地反映500只灯泡的情况,抽取时要对每只灯泡逐一进行编号,再把编号写在小纸片上,将小纸片揉成团,放在一个不透明的容器内,充分搅拌后,从中一个个地抽取50个号签.上面抽取样本的过程中,总体中的每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像这样的抽样方法是一种简单随机抽样.2.活动探究某校七年级共有16个班,每个班50名学生.为了解该校七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从全部8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10%作为样本进行调查.(1)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你认为应该怎样抽取样本?(2)下面分别是三个小组的抽样方法,你能理解他们的做法吗?他们得到的样本具有代表性吗?①将800名学生的学号做成号签放入盒中,从盒中无放回地连续随机抽取80个号签,对应的80名学生即为抽取的样本.②从每个班级随机抽取5名学生,汇总得到80名学生即为抽取的样本.③七年级全体学生会议前,在会议室门口从第1个进入会议室的学生起,每隔9人抽取1名学生,得到的80名学生即为抽取的样本.学生回答,教师点评.三、课堂练习1.教材第172项“随堂练习”.2.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解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分别作了四种不同的抽样调查.你认为抽样比较合理的是( D )A.在公园调查了800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B.在医院调查了800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C.调查了20名老年邻居的健康状况D.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调查了该地区15%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四、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回顾你经历过的统计活动,在数据收集环节你积累了哪些经验?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74页第3,4,5,6题.本节课是了解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后,进一步学习数据调查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例,让学生领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通过实例的辨别,使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境设计恰当的抽样调查方案.体会数据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和疑惑,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所学知识的能力.6.3数据的表示第1课时扇形统计图1.会依据已知数据绘制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统计图的含义和特点;2.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推断.重点会依据已知数据绘制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统计图的含义和特点.难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推断.一、导入新课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能使人不断进步.为办好学校阅读周的活动,校图书馆计划购买200册图书,奖励在阅读周各项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图书馆张老师想了解现在同学们更喜欢读什么类型的图书,以便购买的图书受同学们欢迎.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教师点评.教师:要想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需要先设计调查问卷,利用统计图形象地表示收集到的数据,今天我们将学习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收集到的数据.调查问卷A.文学B.历史C.科普D.军事E.艺术F.其他调查结果如下表:最喜欢阅读文学历史科普军事艺术其他的图书类型人类36242712129(1)如果让你协助张老师买书,你会提出什么购买建议?你是如何考虑的?(2)喜欢文学类图书的人数占调査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喜欢历史、科普、军事、艺术、其他类型图书的人数占调査总人数的百分比分别是多少?上述所有百分比之和是多少?(3)你能尝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上述结果吗?二、探究新知1.扇形统计图的特征教师:大家在小学已经学过扇形统计图,有印象吗?是怎样的一个图?学生发表看法,教师点评.课件出示一个扇形统计图(如图),提出问题:(1)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2)哪种球类运动最受欢迎?哪两种球类运动受欢迎的程度差不多?(3)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了什么?你认为图中的各个百分比是如何得到的?所有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用圆和扇形分别代表关于总体和各个组成部分数据的统计图叫作扇形统计图,它的作用是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教师:你能总结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吗?引导学生得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1)圆代表总体.(2)扇形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3)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2.制作扇形统计图课件出示导入问题中的调查结果,按如下方法绘制扇形统计图.调查结果如下表:最喜欢阅读文学历史科普军事艺术其他的图书类型人类36242712129 提出问题:(1)计算各选项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并填在下表中.(2)计算各个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并填在下表中.最喜欢阅读文学历史科普军事艺术其他的图书类型百分比30%20%22.5%10%10%7.5%对应的圆108°72°81°36°36°27°心角度数(3)在图6-7的圆中画出各个扇形,并标上百分比.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3.扇形统计图的应用思考一、观察图6-8,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用整个圆表示总体,那么哪个扇形表示总体的25%?(2)如果用整个圆表示你们班的人数,那么扇形B大约表示多少人?3)如果用整个圆表示9 hm2稻田,那么扇形C表示多少公顷稻田?思考二:图6-9是甲、乙两家庭全年支出费用的扇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小刚认为就全年食品支出费用来说,乙家庭比甲家庭多,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与同伴进行交流.答:不同意,因为两个家庭全年食品支出费用不同,虽然乙家庭所占比例较高,但不一定花费的钱就越多.思考三:小亮对全班40名学生进行了“你对哪些课程非常感兴趣”的调查,获得如下数据:语文20人,数学25人,英语18人,生物学10人,信息科技34人,其他12人.他想用扇形统计图表示这些数据,却发现6项的百分比之和大于1,为什么会这样呢?答:因为有的同学不光对单独的课程感兴趣,可能有同学既喜欢语文又喜欢数学.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答案,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①根据所给的各部分量和总量,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②用360°乘相应百分比,得出扇形统计图中各部分所对扇形的圆心角度数.③画一个半径适当的圆,根据圆心角度数画出对应扇形(注意各部分扇形加起来必须是整个圆);④分别在各个扇形中标出对应部分的名称和百分比.三、课堂练习1.教材第178页“随堂练习”.2.某市3月天气状况的统计表如下:(1)计算晴天、阴天、雨天的天数和它们各自占总天数的百分比(精确到0.1%);(2)绘制扇形统计图.【答案】2.(1)晴天有11天,占比为1131 ×100%≈35.5% 阴天有12天,占比为1231 ×100%≈38.7% 雨天有8天,占比为831×100%≈25.8% (2)略四、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什么是扇形统计图?它有什么特点? 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85页习题6.3第1~2题.学生在小学里重点学习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有所了解.在本节课中,明确学习了扇形统计图的概念,知道是用圆和扇形分别代表关于总体和各个组成部分数据的统计图.通过实际问题,能说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探索扇形统计图中圆心角的求法,了解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步骤;并从中获取正确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决策.在统计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养成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第2课时 频数直方图1.理解频数直方图的概念,会绘制频数直方图; 2.能根据频数直方图作出合理的判断与决策.重点理解频数直方图的概念,会绘制频数直方图. 难点能根据频数直方图作出合理的判断与决策.一、导入新课教师: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有什么特点?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另一种表示数据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178页表格,提出问题:(1)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学生的美术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学生处于哪个等级吗?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2)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学生的课间操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学生处于哪个分数段吗?分数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第(1)题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美术成绩优良中人数(频数)225 3教师:我们能不能借助美术成绩的表示,来表示课间操成绩呢?引导学生回答:将课间操成绩每10分为一段分组,统计每个分数段的学生数,得到下面的表格和统计图:课间操60~7070~8080~9090~100成绩/分人数(频数)1518 6教师点评,并讲解(课件出示教材第180页图6-11):例(课件出示教材第180页例题)解:(1)确定所给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上述数据中最大值是26.8,最小值是2.2.(2)将数据适当分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26.8-2.2=24.6,组数太多或太少,都会影响对数据整体状况的了解.考虑以4为组距(每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称为组距),24.6÷4=6.15,可以考虑分成7组.(3)统计每组中数据出现的次数:(4)绘制频数直方图.要求学生动手绘制后给出答案,教师点评.归纳:当遇到大量的数据或数据连续取值时,我们通常先将数据适当分组,然后可以制作频数直方图直观地反映整体的分布情况.思考:你认为频数直方图有什么特点?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哪些不同?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点评.三、课堂练习教材第182页“随堂练习”.四、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什么是频数直方图?它有什么特点?3.怎样绘制频数直方图?五、课后作业1.教材第186页第3,4,5题.学生在上一节课学习过利用扇形统计图进行数据的表示,在小学对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有所了解,通过表格描述数据也是一种常见的形式,学生在看到一组数据后会采用不同的表示方法,为本节引入频数分布直方图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比,使学生了解频数直方图的定义及其特点,明白使用频数直方图的优越性.利用实例,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得出绘制频数直方图的步骤.能从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获取信息,作出合理的决策.在统计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6.4统计图的选择1.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2.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重点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一、导入新课教师:我们学过哪些表示数据的方式?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呢?二、探究新知1.统计图的选择课件出示教材第182页图6-14,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统计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1:从统计图中,我们可知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0亿.学生2:我们还可以看到从1957年到2050年世界人口的变化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综合指导
山东刘玉东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这部分内容是新课程标准增添的,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的实践活动,学习有关统计的初步知识,历经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体会观察、分类、排序、分析与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目标
1、了解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学会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来收集数据,设计表格来整理数据,用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来描绘和分析数据。
2、通过调查活动,体会数据充满了生活的各个角落,明确数据处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3、理解全面调查的含义;理解抽样调查的含义;理解总体的概念;掌握通过样本来估计总体的调查方法。
4、主动参与抽样调查的过程,体会抽样调查的必要性,领会其优缺点,形成相关经验。
通过有关实例,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体会抽样调查对决策的作用,能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同伴交流合作。
5、领会专题调查活动的基本内容与一般步骤,进一步提高收集、整理、处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6、把学到的有关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到实践中,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明确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知识归纳
一、调查收据数据的主要步骤
想知道“喜欢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要通过调查来收据数据.其过程主要有如下步骤:
1、明确调查问题——喜欢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
2、明确调查对象——全班每个同学;
3、选择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
4、展开调查——每位同学将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写在调查问卷上,收集每位同学最喜欢的动物,进行编号;
5、整理数据——用“划记法”记录数据;
6、得出结论——划记最多的动物,即为同学们喜欢的最多的动物;
7、描述数据——统计表是描述数据最常用的方式,为了更直观地获取信息,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二、调查方式
统计调查是收集数据常用的方法,一般有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两种方式.实际上最常用的调查方式是抽样调查.
1、全面调查:在“喜欢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调查活动中,全班同学都是考察对象。
像这样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属于全面调查,又称为“普查”.
2、抽样调查:在“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活动中,采用了调查部分学生的方式来收集数据,根据部分学生的视力来估计整个地区学生的视力情况.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这里,整个地区的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是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所有实际被调查的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视力组成一个样本.
注意:(1)抽样调查只考虑总体中的一个样本,因此其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但其调查结果往往不如全面调查得到的结果准确.
(2)抽样调查时一般应注意:被调查的对象不能太少,被调查的对象应是随意抽取的,调查的对象应是真实的.因此,抽样调查时既要关注样本的广泛性又要关注其代表性.
3、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
(1)全面调查是对总体中每个对象进行调查,调查范围广,数据详细;而调查样本有局限性,数据不全面;
(2)当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对所有对象进行全面调查时,往往采用抽样调查;
(3)当调查具有破坏性时,不允许进行全面调查;
三、统计图的选择
统计图是形象化处理数据的重要工具之一,其是将数据以图表的形式表达出来,使数据之间的关系得到直观的展现.本章出现了三种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它们各具特色:条形统计图能清晰地展现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扇形统计图能清晰地展现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折线统计图能清晰地展现出事物变化的情形。
典例赏析
考点1 调查方式的合理选择
对于一项调查工作,是应该用全面调查还是抽样调查,应根据具体情况而确.
例1下列调查方式,合适的是【】
A.要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采用普查方式;
B.要了解淮安电视台“有事报道”栏目的收视率,采用普查方式;
C.要保证“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对重要零部件的检查采用抽查方式;
D.要了解外地游客对“淮扬菜美食文化节”的满意度,采用抽查方式.
析解:一般来说,如果数据的收集比较容易或者是要求非常精确,则采用全面调查,否则用抽样调查.对所有灯泡都测试寿命,获得收看某电视栏目的所有观众数或者对一次大型活动满意的所有人数都是不容易做到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一般都采用抽样调查;对于像“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重要零部件的检查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不允许有任何疏漏,必须全部检查,所以要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由以上分析可知,应选(D).
考点2 数据处理的相关概念
目前阶段,我们所学的与数据处理相关的概念主要有总体、样本等.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了解我市今年夏季冷饮市场冰淇淋的质量可采用普查的调查方式进行;
B.为了了解一本300页的书稿的错别字的个数,应采用普查的调查方式进行;
C.销售某种品牌的鞋,销售商最感兴趣的是各品牌鞋所销售数量的平均数;
D.为了了解我市九年级学生中考数学成绩,从所有考生的试卷中抽取1000份试卷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样本是被抽取的1000名学生.
析解:本例既有对调查方式的考查,又有对基本概念的考查.
用普查方式了解全市今年夏季冷饮市场冰淇淋的质量不现实;对一本书的错别字则可以逐页逐个的查找,即采用普查的调查方式是正确的.
销售商最感兴趣的应是哪种尺码的鞋销量大.
“总体”和“样本”这两个概念,都是针对调查对象而言的,这里的调查对象最终反映为数据,表达的句子中心词应该是数据,而不能是事物或人.比如在选项(D)中,“总体”和“样本”应该是指数学成绩,而不是学生.所以,样本是被抽取的1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
总之,应选(B).
考点3数据处理的综合应用
数据处理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在实际应用时往往和其它知识相联系,共同解决某一问题.
例3 今年,苏州市政府的一项实事工程就是由政府投人1 000万元资金.对城区4万户家庭的老式水龙头和13升抽水马桶进行免费改造.某社区为配合政府完成该项工作,对社区内1200户家庭中的120户
(1)试估计该社区需要对水龙头、马桶进行改造的家庭共有_____户;
(2)改造后,一只水龙头一年大约可节省5吨水,一只马桶一年大约可节省15吨水.试估计该社区一年共可节约多少吨自来水?
(3)在抽样的120户家庭中,既要改造水龙头又要改造马桶的家庭共有多少户?
析解:本例体现了用样本估计总体思想在实际问题中的具体应用.
(1)在抽查的120户中,均不改造的20户,另外的100户需要对水龙头、马桶进行改造.照此比例,估计该社区1200户家庭中需要对水龙头、马桶进行改造的家庭户数为(户)10001201001200=⨯. (2)抽样的120户家庭一年共可节约用水:(1×31+2×28+×21+4×12)× 5+(1×69+2×2)×15 =198×5+73×15=2085(吨).所以,该社区一年共可节约用水的吨数为2085×100
1000=20850(吨). (3)设既要改造水龙头又要改造马桶的家庭共有x 户,则只改造水龙头不改造马桶的家庭共有(92一x)户,只改造马桶不改造水龙头的家庭共有(71一x)户,根据题意列方程,得x+(92一x)+(71一x)=100,
解得x=63.
所以,既要改造水龙头又要改造马桶的家庭共有63户.
也可以从另一角度考虑,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这120户中,改造水龙头和改造马桶的户数之和为 31+28+21+12+69+2=163(户).由于只有100户需要对水龙头、马桶进行改造,所以多出的就是既要改造水龙头又要改造马桶的家庭.因此,此类家庭的人数为163-100=63
(户).
例4为了了解某初中学生的体能情况,抽取若干名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进行引体向上测试,将所得数据整理后,画出统计图(如图1),图中从
左到右依次为第1、2、3、4、5组. (1)求抽取多少名学生参加测试?
(2)处于哪个次数段的学生数最多?(答出是第几组即可)
(3)若次数在5次(含5次)以上为达标,求这次测试的达标率.
析解:(1)抽取的学生人数为10+25+35+25+5=100;
(2)由统计图知,第5组学生数最多; (3)由统计图知,本次测试次数在5次(含5次)以上的人数为35+25+5=65,所以这次测试的达标率为100
65×100%=65%. 例5 某校九年级(1)班有50名同学, 综合数值评价”运动与健康”方面的等级统计
如图所示, 则该班”运动与健康”评价等级为A 的人数是______.
析解:由扇形统计图知,该班”运动与健康”评价等级为A 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38%,所以该班”运动与健康”评价等级为A 的人数是50×38%=19(名).
例4某住宅小区六月份中1日至6日每天用水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那么这6天
的平均用水量是( )
A 、30吨;
B 、31吨;
C 、32吨;D、33吨.
析解:由折线统计图知,这6天的平均用水量为:61(30
+34+32+37+28+31)=
6
1×192=32(吨).故应选C.
图1 4.5 10.5 0.5 O 6.5 2.5 10 5 8.5 25 35 人数 次数 图2 图3
本卷由《100测评网》整理上传,专注于中小学生学业检测、练习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