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生态学第八章植物群落结构
第08章 群落组成与结构2012
稀树草原群落
内蒙呼盟针茅草原
长白山针阔叶混交林
高山冻原 (青海湖畔退化的高山草甸)
百米顶层望天树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支持高大乔木的板状根
(二)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群落中各物种之间相互联系
基于在一个无限大小的群落中,随机抽取两个个体,它们属于同 一物种的概率是多少这样的假设而推导出来
辛普森多样性指数 = 随机取样的两个个体属于不同种概率 = 1-随机取样的两个个体属于同种的概率
假设种i的个体数占群落中总个体的比例为Pi,那么,随机取种i两个个 体的联合概率就为Pi2。将群落中全部种的概率合起来,即得到辛普森 指数
-0.322
3
5
0.20 -1.609
-0.322
4
5
0.20 -1.609
-0.322
5
5
0.20 -1.609
-0.322
Total 25 1.00
-1.610
H=-∑PilogePi=1.610 E= H/Hmax=1.610/3.219=0.500
(四)物种多样性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
1.多样性随纬度的变化 从热带到两极,随纬度的增加,多样性有减少的趋势
在一个种类分布比较均匀一致的群落中,属于A级频度的种类占大多数, B、C和D级频度的种类较少,E级频度的植物是群落中的优势种和建群种, 其数目也较多,所以占有的比例也较高。
%
60
53
50
40
30
20
14
9
10
0
A
B
C
16 8
D
E
基础生态学:第八章 群落的结构与组成
结论:群落中低频度种的物种数目较高频 度种的物种数目多。
(6). 高度(Height): 高度比=某物种的高 度/最高物种的高度X 100%
(四)、群落的性质
关于群落的性质,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 对立的观点。争论的焦点在于群落到底是一 个有组织的系统,还是一个纯自然的个体集 合?
1.机体论观点
2.个体论观点
二. 群落的种类组成
(一)、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 (二)、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三)、种的多样性
(四)、 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梯度变化
(一)定义: 生物群落(biotic community)为在特定空
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 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 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 构,并具特定的功能的生物集合体。也可以 说是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 种群的集合。
生物群落=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
➢不同林型树冠层蜘蛛的物种积累曲线
人工纯林
橡胶林
山地常绿阔叶林
石灰山季节雨林 沟谷雨林
物种数量
个体数量
❖物种数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石灰山季节雨林、沟谷雨林、山地常绿 阔叶林、人工纯林、橡胶林;
❖个体数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沟谷雨林、石灰山季节雨林、山地常绿 阔叶林、人工纯林、橡胶林。
(一)、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
5.一定的动态特征
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中具生命的部分,生 命的特征是不停地运动,群落也是如此。 其运动形式包括季节动态、年际动态、演 替与演化。
植物群落结构
第二节.生物多样性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借以存 在的生态复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也可以这样理解: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 传变异和它们生存环境所组成的总称.它在广义上包括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 样性四个层次.狭义上的生物多样性只包括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时间因素 进化时间等级:热带群落比较古老,进化时间较长,生境也较为 稳定,群落的多样性较高。 生态时间因素考虑更短的时间尺度,认为物种分布区的扩大也需 要一定时间。 2。空间异质性因素 空间异质程度越高,动植物群落复杂性也越高,物种多样性也越 大。 3。气候稳定因素 气候越稳定变化越小物种就越丰富。在生物进化的地质年代中, 地球上唯有热带的气候是最稳定的。 4。竞争因素 在物理环境严酷的地区,自然选择主要受物理因素控制,但在气 候温和而稳定的热带地区,生物之间的竞争则成为进化和生态位分化。 5。捕食 捕食者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6。生产力因素 群落的生产力越高,生产的事物越多,通过事物网的能量越大, 物种多样性就高。
• 三.种间关联
• 在同一群落中生存的物种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关系.有些是正关 联,而另一些是负关联. • 正关联:两个种一块出现的次数比期望的更频繁.这可能是一个 种依赖另一个种而生存,或两者受生物的和非生物的环境因子影 响而生长在一起. • 负关联:两个种共同出现的次数少于期望值.是由于空间排挤,竞 争,化感作用以及不同的环境要求造成.
菊科植物蒲公英的瘦果成熟时冠毛展开像一把降落伞,随风飘扬.
苍耳:果实的刺顶端带有倒钩,牢牢钩住不易脱落.
凤仙花:果实成熟时会弹裂,把种子弹向四方.
三.生长型结构(生活型结构):
第八章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共37张PPT)
〔2〕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
S
H' Pi*log2Pi
i1
H'为多样性指数; Pi是第i中的个体数与该样方总个数 之比值; S为样方种数。
香农—威纳指数包含两个因素:其一是种类数目;其二是 种类中个体分配上的均匀性。种类数目越多,多样性越大 ;同样,种类之间个体分配的均匀性增加,也会使多样性 提高。
又称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是两个 或一个生态功能单位。
1902年,瑞士学者C.Schroter 首次提出了群落生态学(synecology)的概念,他认为,群落生态学是研究群落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空间异质性(spa或tial h多ete个roge群nei落ty):之群落间空(间或环境生中态各个地局部带性之质不间同的)的程度过。 渡区域。
香农—威纳指数包含两个因素:其一是种类数目;
P四i是、第群i落中组的•织个—体群—数影与落响该群样交落方错结总构个区的数因之是素比一值;个交叉地带或种群竞争的紧张地带。在这里,群 他认为任何一个落植物中群落种都的要经数历一目个从及先一锋阶些段到种相群对稳密定的度顶比级阶相段的邻演替群过落程。大。群落交错区种的数
基盖度是指植物基部的覆盖面积。对于草原群落,常以离地面1英寸 (2.54cm)高度的断面积计算;而对森林群落,那么以树木胸高 (1.3m处)断面积计算。基盖度也称真盖度。乔木的基盖度持称为 显著度。
〔3〕频度 频度〔frequency〕:是指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整
个样方数的百分比。 Raunkiaer频度定律:
度〕 所以在一个复杂的群落中,植物生长、发育的异时性会很明显地反映在群落结构的变化上。
园林生态学第八章植物群落结构
二、生物多样性的测度(略)
• 三、物种多样性梯度 • 1. 物种多样性随纬度的变化: • 从赤道到两极,随纬度的增加,物种多 样性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 2. 多样性随海拔的变化: • 从低海拔向高海拔,多样性逐渐减少。 • 3. 水体物种多样性随深度变化
决定多样性梯度的因素
• • • • • • • 进化时间因素 生态时间因素 空间异质性因素 气候稳定因素 竞争因素 捕食因素 生产力因素
密度
• 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一 般对乔木、灌木和丛生草本以植株或株丛 计算,根茎植物以地上枝条计数。样地内 某一物种的个体数占全部物种个体之和的 百分比称作相对密度。 • 密度 D=q/R • Q为某一特定种的个体数 • R为统计地总数,即包括物该种样地。
盖度
• (1)投影盖度:植物枝条所覆盖的土地面 积,称为投影盖度,可用目测法和量测法。 目测法是将盖度的百分比表示,即一种植 物的枝条所覆盖的土地面积占总的面积的 百分比。量测法事将乔木树冠直径测出长 轴和短轴长度,去平均值,算面积。
• 2.亚优势种(subdominant species) • 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与优势种,但在决定 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 植物种。
• 3.伴生种(companion species) • 伴生种为群落的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 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
• 4.偶见种或罕见种(rare species) • 是那些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往往 是由于种群自身数量稀少的缘故。偶见种可能是 偶然的机会由人带入、或伴随着某种条件改变而 侵入,也可能是衰退中的残遗种。
复习思考题
• 解释多度、显著度、频度等概念?重要值 如何计算? • 解释不同层次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物种多 样性在组建群落中有何作用? • 朗基耶尔(Raunkiaer)生活型包括哪几大 类群,其分类依据是什么? • 何谓群落的季相?举例说明在城市绿化中 的应用价值 • 地球上植被有哪些类型?其分布规律如何?
第8章++群落的组成与结构共75页
最小面积
• 指能包括组成群落的大多数物种(95%)的面 积
• 组成群落的物种越丰富,群落的最小面积越 大
热带雨林,50×50㎡
常绿阔叶林,20×20㎡
针叶林及落叶林,10×10㎡
灌丛, 5×5 或 10×10㎡
草地, 1×1 或 2×2㎡
10
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
• 优势种 (dominant species) • 建群种 (constructive species) • 亚优势种 (subdominant species) • 伴生种 (companion species) • 偶见种 (rare species)
18
19
20
21
物种多样性指数
• Simpson指数:D=1-ΣPi2 • Shannon-Weiner指数 H =-ΣPilnPi
上二式中Pi种的个体数占群落中总个体数的比 例,Pi=Ni/N。
度比(density ratio)
• 盖度 (coverage) 投影盖度:总盖度,层盖度,种盖度 相对盖度,盖度比(cover ratio),基盖度/优势度
• 频度 (frequency) Raunkiaer频度定律:A>B>C≥D<E
• 重要值 (important value) IV=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相对基盖度
体特征 群落都要经历从先锋阶段(Pioneer stage)到顶级阶段(Climax stage)的演替过程 顶级群落受破坏后重复演替过程达到顶级群落阶段 • 代表人物:美国生态学家Clements • 赞成者:Braun-Blanquet、Warming、Tansley、Elton、Mobius
植物群落的外貌和结构
第一节植物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一、生活型组成特征人们观察和区别植物群落时,首先关注的是群落中占优势的生活型,正是它赋予该群落一定的外貌形象,如森林、草原、荒漠等。
植物群落生活型的组成特征是当地各类植物与外界环境长期适应的反映。
研究表明,一个大地域的典型植被,均有一定的生活型谱(表4-1),而且一定的植被类型,一般都以某一两种生活型为主,各拥有较丰富的植物种类。
表4-1 不同群落类型的生活型谱热带和亚热带湿润森林均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如对高位芽植物作进一步划分即可比较出差异。
对每一群落,均可作叶级的分析,并作出叶级谱。
不同植被类型的叶级谱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即往往以某一叶级占优势,并以此与其他类型相区别(表4-2)。
叶面积的大小,与气候带有某种相关性。
在热带地区,大叶的比例最高,随着逐渐离开赤道,叶面积较小的类型亦渐增多,而大叶的比例逐渐减少。
表4-2 不同群落类型叶级的比较表4-3 贝加尔针茅草原生物学类群与生态类群综合分析表(据内蒙古植被,1985,简化)对生活型与生态类群组成的综合分析,能够更好地反映群落与所处环境的关系。
对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草原作此类分析(内蒙古植被,1985)可显示出它的群落重要属性,即中旱生和旱中生的杂类草(双子叶植物)占有很大比重,也表明它的所在地环境并非十分干旱。
以上只涉及生活型内所含种数的多少,进一步分析还需考虑它们在群落中的各种数量特征,才能判别其所起的作用。
二、植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和植物环境群落中的各种植物,在群落内占据一定的生存空间,而全部植物(按所属生活型)的分布状况,构成了植物群落垂直的和水平的结构,并将原有生境改变为特殊的群落内部环境(植物环境)。
(一)垂直结构大多数的群落都有高度上的分化或成层现象,这是群落中各植物间及植物和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特殊形式。
无论是木本群落或是草本群落,都可看到垂直分化。
在森林群落内,不同种类植物的植冠(叶层)分布在不同的或是相同的高度范围内,它们在群落内沿着垂直高度的梯度及光照强度的梯度,占有不同的位置。
生态学 第八章 群落的组成和结构
第八章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群落community:在相同时间内聚集在同一时间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
群落的基本特征:①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②群落之间各物种是相互联系的③群里具有自己的内部环境④具有一定的结构⑤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⑥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⑦具有边界特征⑧群落中各个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性群落性质的两种对立观点:①机体论学派organismic school:将植物群落比拟为一个生物有机体,认为任何一个植物群落都要经历一个从先锋阶段到相对稳定的顶级阶段的演替过程。
②个体论学派individualistic school:认为群落不是一个个分离的有明显边界的实体,多数情况下是在空间和时间上连续的一个系列。
③相同点:都预测了生态梯度和地理梯度上物种的不同分布格局。
④不同点:机体论认为属于一个群落的物种相互紧密联系,持封闭群落观点;而个体论认为在一个特定群落中,每个物种与其共存物种都是独立分布的,持开放群落观点,且认为成员物种可能独立的将分布范围扩展到其他群落中。
最小面积:是指基本上能够表现出某群落类型植物种类的最小面积。
组成群落的种类越丰富,其最小面积最大。
通常以绘制种-面积曲线来确定最小面积的大小,具体做法为:逐渐扩大样方面积,随着样方面积的增大,样方内植物的种数也在增加,但当物种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曲线则有明显变缓的趋势,即新的物种增加已经很少。
通常把曲线陡度开始变缓处所对应的面积称为最小面积。
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通常是那些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能力较强的植物种类。
建群种constructive species:不同层次可以有各自的优势种,如森林群落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表层存在各自的优势种,其中乔木层的优势种,即优势层的优势种称建群种。
亚优势种subdominant species:指个体数量和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植物种。
生态学:第8章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 γ 多样性:区域(包含多个生态系统类型)范围内的物种多样性。
γ 多样性
α 多样性
β 多样性
8.2.4 物种多样性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
✓ 多样性随纬度的变化:在纬度上,从赤道往两极,随着纬度的增加,无论是陆地生态系统 还是海洋生态系统,物种数目会出现有规律降低的现象。
✓ 多样性随海拔的变化:海拔高度也与纬度相似,即生物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但受水 热分布的影响。
③ 生态系统多样性(ecosystem diversity):是指生态系统中生境类型、生物群落和 生态过程的丰富程度。
物种多样性的两种涵义 ① 物种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一个生态系统中物种的数目。 ② 物种均匀度(species evenness):生态系统中所有物种的分配状况。
个体论观点
✓ 定义:认为群落并非自然界的实体,而是生态学家为了便于研究,从一个连续 变化着的植被连续体中,人为确定的一组物种的集合,被称为个体论观点。
✓ 理论依据:因为群落的存在依赖于特定的生境与物种的选择性,但环境条件在 空间与时间上都是不断变化的,环境的逐渐变化而引起的群落的差异性是连续 的。因此群落之间不具有明显的边界。
频度: 1%一20% (A级) 21%一40% (B级) 41%~60% (C级) 61%一80% (D级) 80%一100%(E级)
Raunkiaer 频度定律: A>B>C≥D<E
(二)种的综合数量指标 ✓ 优势度(dominance):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具体定义和测度指
标目前尚不统一。 ✓ 重要值(importance value, IV):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综合数量
多样性指数(diversity index):是丰富度、均匀度的综合指标。
第八章植物群落结构
第八章植物群落结构植物群落结构是指植物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种群组成和种类多样性等方面的表现。
植物群落结构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研究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以及物种互作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植物群落结构的组成和影响因素,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一、植物群落结构的组成植物群落结构由植物的多样性、密度、高度分层和空间分布等特征组成。
首先是植物的多样性,即植物群落中存在的不同物种的数量和比例。
植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至关重要,较高的植物多样性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生产力。
其次是植物的密度,即单位面积上植物个体的数量。
植物密度可以反映植物的繁殖力和生存竞争力,并且影响着植物对养分和空间的竞争。
较高的植物密度可以增加植物间的竞争,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第三是植物的高度分层,即植物群落中植物个体在垂直方向上的层次分布。
植物的高度分层可以反映植物的功能分化和适应性,不同层次的植物往往生长环境不同,对光线、水分和养分的利用也不同。
例如,树木通常生长在群落的顶层,而草本植物生长在底层。
最后是植物的空间分布,即植物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格局。
植物的空间分布可以反映植物的生活历史策略和种群动态。
例如,一些植物种群倾向于集中分布,形成密集的种群,而另一些植物种群则呈现离散分布,形成稀疏的种群。
二、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因素植物群落结构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因素、种间竞争和物种互作等。
首先是环境因素,包括降水、温度、光照等,这些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生存。
例如,降水量过多或过少、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植物生长造成影响。
不同的植物对环境因素的适应程度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群落结构。
其次是种间竞争,即不同物种之间为了获取有限资源(如光线、水分和养分)而进行的竞争。
种间竞争直接影响着植物个体的生长和繁殖。
竞争可以导致植物间的种类分化和区隔化(例如草本植物和树木的分布格局),也可以影响植物的多样性和密度。
8植物群落结构
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 巨大的价值,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直接使用价值 间接使用价值 潜在使用价值
直 接 工业原料:食品、医药、化工及制造等 许多工业都要以生物为原料。 使 用 科学研究价值:仿生学、动植物品种的 价 改良都需要野生生物。 值
药用价值:许多野生生物能为人类提供 重要的药材。
(5)分盖度(种盖度)、层盖度(种组盖度)和总盖度(群落盖度)。
分盖度之和与层盖度之和均大于总盖度。
(6)郁闭度:指林冠覆盖面积与地表面积的比例
4.频度(frequency)
概念:指某个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通常表达方式:f=出现样方数/样方总数×100%
4.高度(height) 概念:是测量植物体体长的指标 (1)自然高度与绝对高度 (2)高度比:某植物种高度与最高种高度之比
1.优势种与建群种
(1)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指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 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 特点:一般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能 力较强,即优势度较大的种
群落的不同层次可以有各自的优势种,如森林群落的乔木层、
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各有优势种
第三,经济物种丰富
我国的经济物种有1000多种,枣树、板 栗、茶和油桐等都是我国的特产。我国在 果树方面的物种种树居世界第一位。水稻、 大豆、栗、黄麻等20多种农作物都起源于 我国。我国经济动物资源也很丰富,其中, 具有经济价值的鸟类330种、哺乳动物油 190种、鱼类有60种。
枣树
板栗
油桐
第四,生态系统多样
偶见种对生态环境的变化常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二、植物群落种类组成的调查方法
1.首先选择样地
园林植物群落的结构
实例2、百花山海拔1600米处,北坡(土壤肥沃,, 实例2 百花山海拔1600米处,北坡(土壤肥沃,, 1600米处
PH=6 PH=6.8)
一层: 一层:白桦(少量黑桦和银桦)、山杨。 二层: 二层:六道木、小花溲疏、东陵八仙花、 太平花、柔毛锈线菊、卫矛蓝荆子、 三层: 三层:铃兰、耧斗菜、舞鹤草、乌头、 草芍药 层间: 层间:北五味子(红果)
4、群落的命名
以每层中主要的植物进行命名。 百花山的自然群落: 百花山的自然群落: 元宝枫—— ——东陵八仙花+小花溲疏—— —— + —— ——落新妇+崂峪苔草。 —— + 北植的碧桃园栽培群落: 北植的碧桃园栽培群落: 元宝枫+油松——桃的品种——野牛草 +
三、植物群落的形成、发育和演替 植物群落的形成、 1、群落的形成
二、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1、群落的组成
在植物群落中,各个植物种在数量上是不相 同的,通常有一个数量最多、所占面积最大的 种,称为优势种或建群种 优势种或建群种。群落的发育和形貌 优势种或建群种 特征主要取决于优势种。
2、群落的外貌特征 form) (1)生活型 (life form)植物长期适
应不同的生态环境而形成的固有外部形状,如大 小、形状、分枝和植物生命期长短等。植物群落 的外貌是由构成群落植物种的生活型决定的。
• (2) 结构松散,层次不明显,缺少复层混 交,绿量小,生态效益低。
• (三)几点建议
1)充分利用本地和外来的植物资源,丰富植物 充分利用本地和外来的植物资源, 种类。 种类。
乔木树种:流苏、山桐子(红果累累)、千头椿、绒 毛白蜡、金枝垂柳 灌木树种:欧洲琼花、猬实、糯米条、‘红王子’锦 带花、花叶锦带花、四照花、矮紫杉、粗榧 常绿树:木冬树、、蚊母、胶东卫矛、月桂、石楠、 构骨、火棘、中华常春藤、络实 彩叶树:金叶女贞、紫叶小檗、金山锈线菊、紫叶黄 栌、紫叶矮樱 地被:崂叶苔草(耐荫,绿色期长)、麦冬、洋常春 藤、扶芳藤、苦荬菜、白三叶、二月兰、紫花地丁、 蒲公英
园林生态学课件第八章-第九章
㈡植物群落的特征: 植物群落的特征
1、具有一定的物种组成 、 2、不同物种间的相互影响 、 3、具有形成群落环境的功能 、 4、具有一定的外貌和结构 、 5、一定的动态特征 有生命的 、 6、一定的分布范围 、 7、群落的边界特征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植物群落种类组成
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 摸清群落的物种组成步骤:选择样地→确 定样地的大小→确定植物种类名录→ 不同 物种的数量特征与变化。
裸露矿质土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木本植物阶段
第三节 城市植被恢复与重建
一、城市植被恢复重建的生态学原则: 城市植被恢复重建的生态学原则: 1.以群落为基本单位 群落为基本单位的原则: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 群落为基本单位 2.地带性 地带性原则:根据城市气候带选择当家树种和主要群落类 地带性 型 3.生态演替 生态演替原则 生态演替 4.以潜在植被理论为指导 潜在植被理论为指导的原则:自然植被类型 潜在植被理论为指导 5.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原则:多造混交林、少建纯林,引进外来 保护生物多样性 物种要谨慎 6.景观多样性 景观多样性原则:城市的美化,绿地系统的稳定 景观多样性 7.整体性与系统性 整体性与系统性原则:减少绿地孤立状态,保留并建设大 整体性与系统性 块绿地
(二)层片
植物群落中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 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植物种 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 的组合称为层片 层片。层片特征: 层片 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 每一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 片小环境相互作用的 结果构成了群落环境。 每一层片在群落中都占据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层 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特征结构。 一个层次可能有几个层片。
基础生态学:第八章 群落的结构与组成
抽象的、人为
群落比拟 有机体、生物的“种”群落比拟为有机体欠妥
群落边界 明显的
逐渐过渡
群落分布 代表人物
间断分布
Clements(1916, 1928)
连续分布 H.A.Gleason( 1926 )
就内部组织的紧密程度,群落可能处于沿 “机体论-个体论”轴上广大变化范围中的 任何一段。一些群落或群落的一部分,物 种种群间结合更紧密,靠近机体论所描述 的一端;另一些群落或群落的一部分则更 靠近个体论所描述的一端。群落性质的 “折衷观念”。
但在多数情况下,不同群落之间都存在过渡带,被称 为群落交错区(ecotone),并导致明显的边缘效应。
8.群落中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 学重要性
群落中的有些物种对群落的结构、功能及稳定性 具有重大的贡献,而有些却处于次要和附属地位。 群落中的物种可划分为优势种、建群种、亚优势 种、伴生种以及偶见种或罕见种等。
2.群落中各物种有机联系
群落并非种群的简单集合,种群能构成群落 由两方面决定:首先是对环境的共同适应;然 后是种群内部的相互协调取得平衡。
3.形成群落环境
生物群落对其居住环境具有适应作用,而且对群 落环境具有改造作用。不同群落,其群落环境存 在明显的差异。
4.具有一定的结构
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一个结构单元,它 本身除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外,还具有一 系列结构特点.例如,生活型组成、种的分 布格局、成层性、季相、捕食者和被食者 的关系等。(空间格局和时间格局)
(二)、群落的基本特征
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2.群落的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具有自己的内部环境 4.具有一定的结构 5.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6.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7.具有边界特征 8.群落中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性
第八章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二)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种的个体数量:多度、密度、盖度、 频度、高度、重量、体积
–种的综合数量特征:优势度、重要值、 综合优势比
–群落的综合特征:存在度、恒有度、 群落相似系数
1、多度(abundance)与密度(density)
多度是对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多用于群
• 通常把曲线陡度开始变缓处所对应的面积, 作为最小面积。
组成群落的种类越丰富,其最小面积越大。如我国云南西双版 纳的热带雨林,最小面积为2500M2,北方针叶林为400 M2,落叶 阔叶林为100 M2,草原灌丛为25~100 M2,草原为1~4 M2。
2、群落成员类型
1)优势种和建群种
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 物种称为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它们通常是那些 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 能力较强,即优势度较大的种。
(三)对群落性质的两种对立观点
1、机体论学派(Organismic school)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生态学家克莱门茨
(Clements ),他将植物群落比拟为一个生物 有机体,看成是一个自然单位。
他们认为:群落像一个有机体一样,有诞生 、生长、成熟和死亡的不同发育阶段,而这些 不同的发育阶段,可以解释成一个有机体的不 同发育时期。
7、存在度:在同一类型的各个群落中,某一种植 物所存在的群落数。
8、恒有度:某物种在各个具有相同面积的群落出 现的次数。
9、群落相似系数:各样方单位共有种的百分比。 Jaccard相似系数 c/(a+ b - c)
10、确限度:一个种局限于某一植物群丛的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生活型谱:某一地区或某一植物群落内各类生活 型的数量对比关系; • 每一类植物群落都是由几种生活型的植物 所组成,但其中有一类生活型占优势 • 高位芽植物占优势是温暖、潮湿气候地区群落的 特征,如热带雨林群落 • 地面芽植物占优势的群落,反映了该地区具有较 长的严寒季节,如温带针叶林、落叶林 • 群落一年生植物占优势则是干旱气候的荒漠和草 原地区群落的特征,如东北温带草原
• 3.干扰理论和生态管理:干扰是产生多样性 的最有力的手段,是物种形成和多样性增 加的主要动力。中度干扰能增加多样性。 • 干扰可以增加群落的物种丰富 度。因为干扰使许多竞争力强的物种占据 不了优势,其他物种乘机侵入。 如果要保 护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就不要简单地去 阻止干扰。实际上,干扰可能是产生多样 性的最有力手段之一。这种思想在自然保 护、森林和野生动物管理等方面有重要意 义。
• 在底质为砾石的潮间带,Sousa曾进行实验研究, 对中度干扰假说加以证明。 • 潮间带经常受波浪干扰,较小的砾石受到的波浪 干扰而移动的频率明显地比较大的砾石频繁,因 此砾石的大小可以作为受干扰频率的指标。 • Sousa通过刮掉砾石表面的生物,为海藻的再殖提 供了空的基底。结果发现,较小的砾石只能支持 群落演替早期出现的绿藻Ulva和藤壶,平均每块 砾石1.7种;大砾石的优势藻类是演替后期的红藻 (Gigartina canaliculata)(平均2.5种);中 等大小的砾石则支持最多样的藻类群落,包括几 种红藻(平均 3.7种);结果证明中度干扰下多 样性最高。Sousa进一步把砾石以水泥粘合,从而 波浪不能推动它们,结果表明藻类多样性不是砾 石大小的函数,而纯粹决定于波浪干扰下砾石移 动的频率。
种间关联
• V=(adbc)/[(a+b)(c+d)(a+c)(b+d) ]1/2
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
• 1.遗传多样性:指生物种群与不同个体中 所包含的各种遗传物质与遗传信息的多样 性与变异性。
• 2.物种多样性:指生物类型及种类的多样 性,强调物种的变异性。 • 3.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生态系统中生境类 型、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丰富程度。
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的关系
• 现状的稳定
• 时间过程的稳定 • 抗变动能力 • 变动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第三节:植物群落结构
• 一、群落的结构要素 • 1.生活型(life form):是生物对综合环 境条件长期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是植物 对相同环境条件进行趋同适应的结果。同 一生活型的植物表示它们对环境的适应途 径和适应方法相同或相似。 • 亲缘关系很近的植物却可属于不同的生活 型。
二、群落的垂直结构
• 成层现象:群落中各生物间为充分利用营 养空间而形成的一种垂直上的分层结构。
三、群落的水平结构
• 植物群落水平结构的主要特征就是它的镶嵌性 (mosaic)。导致镶嵌性出现的原因是植物个体 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不均匀造成的,从而形成了许 多小群落(microcoense)。 • 群落环境的异质性越高,群落的水平结构就越复 杂。群落的水平结构就如同在一个绿色的地毯上 镶嵌了许多五颜六色的宝石一样。绿色的地毯就 是某一植物群落类型,而五颜六色的宝石就是由 不同生态因子引起而形成的不同的小群落。正是 它们构成了植物群落的水平结构。
• 4 高度和高度比:某种植物高度占最高物 种的高度的百分比。 • 5 重量 • 是衡量群落生物量的指标。 • 相对重量——单位面积或空间内,某一物 种的重量占全部物种总重量的百分比。
综合数量指标
• 优势度: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 用。定义和计算方法不统一。 • 重要值(important value) • 是某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 量指标,因为它简单、明确,所以近年来 得到普遍采用。计算公式如下: • 重要值(I.V.)=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 对优势度(相对基盖度)。
密度
• 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一 般对乔木、灌木和丛生草本以植株或株丛 计算,根茎植物以地上枝条计数。样地内 某一物种的个体数占全部物种个体之和的 百分比称作相对密度。 • 密度 D=q/R • Q为某一特定种的个体数 • R为统计地总数,即包括物该种样地。
盖度
• (1)投影盖度:植物枝条所覆盖的土地面 积,称为投影盖度,可用目测法和量测法。 目测法是将盖度的百分比表示,即一种植 物的枝条所覆盖的土地面积占总的面积的 百分比。量测法事将乔木树冠直径测出长 轴和短轴长度,去平均值,算面积。
第八章 植物群落结构
第一节:植物群落及其种类组成
• • • • 一、植物群落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一)概念 1. 生物群落 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或生境下,具有一定的生物 种类组成,外貌结构,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 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并具特定功能的生 物集合体。 2. 植物群落 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植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 即一定地段上,群居在一起的各种植物种群所构 成的一种有规律的集合体。 群落生态学(synecology)是研究群落与环境相 互关系的科学。
–边缘效应产生的原因:
• 在群落交错区往往包含两个重叠群落中所有的一些种以及交 错区的特在种; • 群落交错区的环境比较复杂,两类群落中的生物能够通过迁 移而交流,能为不同生态类型植物定居,从而为更多的动物提 供食物、营巢地隐蔽条件。
• 群落交错区特点
–生物多样性较高的区域 –生态环境抗干扰能力弱,对外力的阻抗相对较低 –生态环境的变化快,空间迁移能力强
植物群落结构
• 2. 层片:植物群落中相同生活型或相似生 态要求的植物中的组合。是构成植物群落 的结构单元。 • 特点:
–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生活类型; –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是有一定的小环境,相 互作用构成群落环境。 –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占据一定的空间和时间, 时空变化形成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层片是群落的三维生态结构,与层次有相同, 又有区别。如针阔混交林。
• (二)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 • 根据各个种在群落中的作用不同,将其划分为几个不同 的群落成员型。植物群落研究中,常用的群落成员型有以 下几类: • 1.优势种和建群种 • (1)优势种:在群落中能有效控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并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的 生物种。 • 特征: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大,生 活能力强。 • (2)建群种:吧优势层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其中决定 着群落的外貌,而且一控制着群落的生态环境和群落的其 他组成成员。 • 如果群落中的建群种只有一个,则称为“单建群种群落” 或“单优种群落”。如果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等重要的 建群种,则称为“共建种群落”或“共优种群落”。
• 在自然界,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 • 一方面,属于同一个种的植物个体群,因 为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他们在 高度、叶片的大小、开花的时间以及其他 相关形状等方面有或大或小的差异;称为 趋异适应。植物不同生态型的产生就是植 物趋异适应的结果。 • 而另一方面,不同种类的植物,由于长期 生活在同一环境条件下,受相同或相近环 境因子的影响,它们在形态结构、生理生 化特征等方面却很相近或相似。称为趋同 适应。
• 2.亚优势种(subdominant species) • 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与优势种,但在决定 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 植物种。
• 3.伴生种(companion species) • 伴生种为群落的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 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
• 4.偶见种或罕见种(rare species) • 是那些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往往 是由于种群自身数量稀少的缘故。偶见种可能是 偶然的机会由人带入、或伴随着某种条件改变而 侵入,也可能是衰退中的残遗种。
•导致水平结构的复杂性有三方面的原因
• (1)亲代的扩散分布习性 • 风播植物、动物传播植物、水播植物分布可能 广泛。而种子较重或无性繁殖的植物,往往在母 柱周围。同样是风播植物,在单株、疏林、密林 的情况不同。 • (2)环境异质性 • 由于成土母质、土壤质地和结构、水分条件的 异质性导致动植物形成各自的水平分布。 • (3)种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 植食动物明显的依赖它所取食的植物分布。还 有竞争、互利共生、偏利共生等结果。
• • • •
二、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 具有一定的物种组成 物种数和个体数。
• 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必须共同适应 它们所处的无机环境;它们内部的相互关 系必须取得协调和发展(种群构成群落的二 个条件)。 • 具有形成群落环境的功能:定居生物对生 活环境的改造结果。
群落的物种组成
• 实验原理:
六、岛屿与群落结构
• 1.岛屿的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 • 通常岛屿上(或一个地区中)物种数目会随着岛屿面积的 增加而增加,最初增加十分迅速,当物种接近该生境所能 承受的最大数量时,增加将逐渐停止。
• 海岛的物种数-面积关系,可用下述方程描述:S=cAz • 或取对数 lgS=lgC + Z(lgA) • 其中:S为种数,A为面积,Z和C为两个常数,Z表示物种 数-面积关系中回归方程的斜率,C是表示单位面积物种 数的常数。源自二、生物多样性的测度(略)
• 三、物种多样性梯度 • 1. 物种多样性随纬度的变化: • 从赤道到两极,随纬度的增加,物种多 样性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 2. 多样性随海拔的变化: • 从低海拔向高海拔,多样性逐渐减少。 • 3. 水体物种多样性随深度变化
决定多样性梯度的因素
• • • • • • • 进化时间因素 生态时间因素 空间异质性因素 气候稳定因素 竞争因素 捕食因素 生产力因素
四、群落的外貌与季相
• 1.群落的外貌: • 是认识植物群落的基础,也是区别不同植 被类型的主要标志。 • 2.季相:即群落外貌随季节的周期性变化。
五、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
• 群落交错区(ecotone)(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 带):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地带。 • 边缘效应(edge effect):群落交错区的生物种类 和种群密度增加的现象称边缘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