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数学模型的来源

合集下载

第二章1_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单容多容

第二章1_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单容多容

2.2 采用物理机理方法建模
(1) 单容过程的建模
只有一个存储容量的过程。自衡单容过程和无自衡单容过程。
自衡过程:被控过程在扰动作用下,平衡
状态被破坏后,无需操作人员或仪表的干
预,依靠自身能够恢复平衡的过程。
自衡过程的阶跃响应图
无自衡过程:被控过程在扰动作用下,平衡状 态被破坏后,若无操作人员或仪表的干预,依 靠自身能力不能恢复平衡的过程。 无自衡过程的阶跃响应图
2.1 概述
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物理机理方法建模
根据过程的内在机理,运用已知的静态和动态的能量(物料)平衡关 系,用数学推理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实验辨识 (系统辨识和参数估计法)
根据过程输入、输出的实验测试数据,通过辨识和参数估计建立过程 的数学模型。

混合法
首先通过机理分析确定过程模型的结构形式,然后利用实验测试数据 来确定模型中各参数的大小。
则系统特性可用下列微分方程式来描述:
2.1 概述
a n c ( n ) (t ) a n1c ( n1) (t ) a1c(t ) a0 c(t ) bm r ( m) (t ) bm1r ( m1) (t ) b1r (t ) b0 r (t )
式中 an , an1 ,, a1 , a0 及 bm , bm1 ,, b1 , b0 分别为与系统 结构和参数有关的常系数。它们与系统的特性有关, 一般需要通过系统的内部机理分析或大量的实验数 据处理才能得到。
2.1 概述
(b) 传递函数 复数域模型包括系统传递函数和结构图,传递函数不 仅可以表征系统的动态特性,而且可以用来研究系统的结 构或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定义为零初始条件下,输出 量(响应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与输入量(输入函数)的 拉普拉斯变换之比。拉普拉斯变换为:

数学模型-传递函数

数学模型-传递函数

1 1 , j ,Ti zj pi ( pi )
( z j )
m
(3) 二项式表示法:
如 p1 . p2为一对共轭复数,则有
1 1 2 ( s p1 )( s p2 ) s 2 n s n 2
1 1 2 2 或 (T1 s 1)(T2 s 1) T s 2Ts 1
当初始条件为零时有:
3
第二章 数学模型
传 递 函 数(续)
C ( s ) b0 s m b1 s m 1 bm 1 s bm 则G ( s ) R( s ) a 0 s n a 1 s n 1 a n 1 s a n
s j 为复数, G (s ) 是复变量s 的函数, 故称为复放大系数。
i 1
m
(s z )
当s
z j时,G(s) = 0. z j 为传函的零点。
10
当 s pi 时,G(s) = , pi 为传函的极点。
第二章 数学模型
而 K g b0 ——传递系数。(根轨迹中叫根轨迹增益)
a0
(2)时间常数表示法:
bm d m s m d m 1 s m 1 d 1 s 1 G( s ) a n c n s n c n 1 s n 1 c 1 s 1
其传递函数为
6. 齿轮系
m
Z1
Z2
c
第二章 数学模型
§2-2 传 递 函 数
用拉氏变换求解微分方程,虽思路清晰,简单实用,但 如果系统参数改变,特征方程及其解都会随之改变。 要了解参数变化对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就必须多次 计算,方程阶次愈高,计算工作量越大,故引入另一 种数模—传递函数。它是控制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和工具, 也是经典理论中两大分支—根轨迹和频率响应的 基础。利用传递函数不必求解微方就可研究初始条件 为零的系统在输入信号作用下的动态过程。

姜启源《数学模型》第四版第二章初等模型-PPT文档资料-课件-PPT文档资料

姜启源《数学模型》第四版第二章初等模型-PPT文档资料-课件-PPT文档资料

决定信道长度和线密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所用 激光的波长,和驱动光盘的机械形式.
调查和分析 数据容量 • 信道长度
• 线密度 激光波长
• 激光波长 • 驱动形式
• 当光盘运转时激光束要能识别出信道上的凹坑 所携带的信息,必须精确地聚焦.
• 光的衍射使激光束在光盘上形成圆状的光斑.
• 为了提高存储数据的线密度,应该使光斑尽量小, 而光斑的大小与激光波长成正比.
每一圈螺旋线上存储 同等数量的数据信息
各圈螺旋线上数据 的线密度不变
容量取决于最内圈的长 度、线密度以及总圈数
容量取决于固定的线 密度和螺旋线总长度
从光盘的容量比较,CLV优于CAV.
数据读取时间: CLV每圈转速不同,当读出磁头在内外 圈移动时,需要等待光盘加速或减速,而CAV不需要.
对音乐、影像、计算机文件等按顺序播放的信息,多用CLV; 对词典、数据库、人机交互等常要随机查找的信息,多用CAV.
蓝色(DVD) 0.41
28,055,895 22,445
603
CD信道长度在5km以上,容量约680 MB; DVD容量在 GB量级.
影像时间按照每秒钟占用0.62 MB计算 .
模型求解
CAV(恒定角速度)光盘
LCAV
2R1
R2 R1 d
R
2 2
2d
R1=R2/2时LCAV最大
CCAVLCAV
激光器 激光波长 (μm)
shk1, k2
hl d
建模 记单层玻璃窗传导的热量Q2 室
T T
Q2 k1
1Hale Waihona Puke 22dQ1
k1
T1 T2 d(s2)
内 T1
双层与单层窗传导的热量之比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 第二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 第二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



c(t ) e
dt Leabharlann t

c( s )
g ( ) r ( ) d e s ( ) d 0 0 g ( )e s r ( )e s d d 0 0





0
g ( )e
5) 闭环系统传递函数G(s)的分母并令其为0,就是系统的特征方 程。
• 涉及的是线性系统 非线性系统必须 进行线性化处理
§2-6 信号流程图
系统很复杂,为方便研究,也为了与 实际对应,通常将复杂系统分解为 若干典型环节的连接
数学模型的定义 数学模型: 描述系统变量间相互关系的动态性能的运动方程 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解析法: 依据系统及元件各变量之间所遵循的物理或化学规律列写出相 应的数学关系式,建立模型。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可以是电气的,机械的,液压的,气动的等等,然 而描述这些系统的数学模型却可以是相同的。因此,通过数学模型来研 究自动控制系统,就摆脱了各种类型系统的外部关系而抓住这些系统的 共同运动规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是通过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定 律来描述的,如机械系统的牛顿定律,电气系统的克希霍夫定律等都是 用来描述系统模型的基本定律。 实验法: 人为地对系统施加某种测试信号,记录其输出响应,并用适当 的数学模型进行逼近。这种方法也称为系统辨识。 数学模型的形式 时间域: 复数域: 频率域: 微分方程 差分方程 传递函数 结构图 频率特性 状态方程
1 例1 : F ( s) ( s 1)(s 2)(s 3) c c c 1 2 3 s 1 s 2 s 3
1 1 c1 [ ( s 1)]s 1 ( s 1)(s 2)(s 3) 6 1 1 c2 [ ( s 2)]s 2 ( s 1)(s 2)(s 3) 15 1 1 c3 [ ( s 3)]s 3 ( s 1)(s 2)(s 3) 10 1 1 1 1 1 1 F ( s) 6 s 1 15 s 2 10 s 3 1 1 1 f (t ) e t e 2t e 3t 6 15 10

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数学模型

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章——数学模型

② 脉冲函数: 脉动函数的极限,t0看作变量。
A
fT
(t)
lim
t0 0
t0
d [ A(1 et0s )]
L[
fT
(t
)]
lim
t0 0
A t0s
(1
et0s
)
lim t0 0
dt0
d dt0
(t0 s )
As A s
单位脉冲(Dirac) 定义:
面积为1的脉冲函数
(t)dt 1, (t 0, (t) 0)
fi (t)
此式为二阶常系 数线性微分方程。
系统的数学模型可用方块图表示:
方块图描述了系统
中信号转换、传递的 过程,给出了系统的 工作原理。
☆ 举例2:电网络系统
设输入端电压ui(t)为系统输入量。电容器c两端电压uo(t)为系统输
出量。现研究输入电压ui(t)和输出电压 uo(t)之间的关系。电路中的
.
(n)
x(t) sX (s) x (t) s n X (s)
x(t)dt
1 sn
X
(s)
①平移函数、延迟函数
对于函数 f (t) 函数 f (t )
称为延迟函数,函数本身并
不发生改变,只是延迟α时
间才发生。
注意:t 时,函数 f (t ) 0
②延迟定理
若 f (t) F (s) 则有 f (t ) es F (s) 延迟函数的拉氏变换 原函数的拉氏变换乘以 es
显然 (t) 1, A (t) A
结论:脉冲函数是面积函数; 脉冲函数的拉氏变换就是脉冲下的面积。 换言之,复数域中的实数在时域里是脉冲函数。
☆ 关于单位脉冲函数的说明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全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全

TaTLma KJe K
dMdML m dtdt
L
Tm
Ra J K eKm
——机电时间常数(秒);
Ta
La Ra
—电动机电枢回路时间常数 (秒)
若输出为电动机的转角q ,则有
TaTm
d 3q
dt 3
Tm
d 2q
dt 2
dq
dt
1 Ke
ua
Tm J
ML
TaTm J
dM L dt
—— 三阶线性定常微分方程 9
(1)根据克希霍夫定律可写出原始方程式
((23))式消LuLCcdd中去(titd)i中2d是utRc间2(中Cti1)变间C1量iR变dCti量idd后udt,ct,(t它)u输r与u(入tc输)(输t)出出uu微rc((tt)分)有方如程下式关系

T1T2
d 2uc (t) dt 2
T2
duc (t) dt
扰动输入为负载转矩ML。 (1)列各元件方程式。电动机方程式为:
TaTm
d 2w
dt 2
测输T速Km出发td为d电wt电测压机速w 反 K馈1e系ua数
Tm J
M反L馈 电TaJT压m
dM L dt
ua Kae ut Ktw e ur ut 12
(2)消去中间变量。从以上各式中消去中间变
量ua,e,ut,最后得到系统的微分方程式
线性(或线性化)定常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 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称为传递函数。
令线C性(s定)=常L[c系(t统)],由R下(s)述=Ln阶[r(微t)]分,方在程初描始述条:件为零
时[[aab,nnmbssdmdn进mt+ndn+dt行acmmbn(tm拉-r1)-(s1t氏ns)-am1变n+-1b1+…m换dd…1t+,nndd+1a1t得mm1bcs1(11到+ts)r+a关(t0b)]于0C]的RD(sM的s的a(()分s1s(分))=代sdbd为母)t1子为数cd传d多(tt多传方)r递项(项t程递函)式a式0函数c。b(0数tr) (t)

渗流力学 第二章 数学模型

渗流力学 第二章 数学模型
5.根据量纲分析原则检查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量纲是否一致 6.确定数学模型的适定性:解的存在、唯一、稳定性问题 7.给出问题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第二节 运动方程
渗流服从线性规律时,渗流速度为: v K P
L
其微分形式为: v K dP
dL
将上式从均质地层的稳定渗流 推广到非均质地层的不稳定渗流
性压缩系数C、导压系数æ等)和流体的物理参数(如 粘度μ、密度ρ、体积系数B等)
第一节 建立数学模型的原则
2.研究各物理量的条件和状况
过程状况:是等温过程还是非等温过程; 系统状况:是单组分系统还是多组分系统,甚至是凝
析系统; 相态状况:是单相还是多相甚至是混相; 流态状况:是服从线性渗流规律还是服从非线性渗流
液体的状态方程 气体的状态方程 岩石的状态方程
第三节 状态方程
一、液体的状态方程
液体具有压缩性,随着压力降低,体 积膨胀,其特性可用压缩系数来描述:
CL
1 VL
dVL dP
(1)
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在压缩或膨胀时
液体质量M不变,即
M VL (2)
微分上式得:
dVL
M
2
d
(3)
将VL、dVL代入(1)式得:
v K gradP
或写成:
K P
vx
x
vy
K
P y
vz
K
P z
第三节 状态方程
渗流是一个运动过程,而且也是一个状态不断变化的过程, 由于和渗流有关的物质(岩石、液体、气体)都有弹性。因 此,随着状态变化,物质的力学性质会发生变化。所以,描 述由于弹性而引起力学性质随状态而变化的方程式称为“状 态方程”。
发生变化,故孔隙度是随压力而变化的状态函数; ②由于

2.4第二章 系统的数学模型--第四节 系统的微分方程及线性化

2.4第二章 系统的数学模型--第四节 系统的微分方程及线性化

四、电气系统中的元件复阻抗
2、电容
i(t)
C
u(t)
u (t )

1 C

i(t
)dt

u(t)

1 C
i(t)
sU (s) 1 I (s) U (s) 1 I (s)
C
Cs
零初始状态下
四、电气系统中的元件复阻抗 3、电感 i(t) L
u(t)
u(t) L di(t) dt
U (s) Ls I (s) 零初始状态下
R
ui
C
uo
3、列出如图电气系统的微分方程。
解:物理规律: 基尔霍夫原理 输 入: 电压 ui(t) 输 出: 电压 uo(t)
设:电路电流为 i(t)
i
ui
R
C
uo
ui (t)

uo (t)

R i
1 C
(t) 1 C
i(t)d t
i(t
)d
t

iu(it()t
五、微分方程建立示例
2、列出如图机械系统的微分方程。
解:物理规律: 达朗贝尔原理 输 入: 力矩 τ(t) 输 出: 位移 θ(t)
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kJ
θ(t)
J
t kJ t cJ wt J t t kJ t cJt Jt Jt cJt kJ t t
线性系统的特点:可以运用叠加原理。
2、非线性系统 必须用非线性微分方程描述
的系统。 不能使用叠加原理
y(t) x2 (t) 对于非线性问题通常采用如下的处理途径 线 性 化 处 理:在工作点附近将非线性函数用泰勒级

第二章 过程特性及其数学模型

第二章  过程特性及其数学模型
A—水槽截面积 将dV代入
0 h h2
t1
t
(Q1 Q2 )dt Adh
h1
t1
t
h Q2 Rs
Rs—阀的阻力
h )dt Adh 代入上式 (Q1 Rs
整理得
dh ARs h Rs Q1 dt
K=Rs
一阶常系数微分 方程
令:T=ARs 所以
dh T h KQ1 dt
t dh T h KQ1 解微分方程得 h KQ (1 e T ) 1 dt
当对象受到阶跃变化Q1=A 输出h是如何变化的。如图
Q1
A
0
h KA(1 e )
当t →∞时, h(∞)=KA 或 K=h(∞)/A

t T
t
h
h(∞) 0
t1
t
放大系数,是对象的静态参数
储槽的阶跃响应曲线
三、对象动态特性的研究方法 1.理论分析 根据系统工艺实际过程的数质量关系,分析计算 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关系。
2.实验研究 需要在实际系统或实验系统中,通过一组输入 ,来 考察输出的跟随变化规律—反映输入与输出关系 的经验曲线和经验函数关系。
第二节 对象数学模型的建立
一、 机理建模法 机理法建摸就是根据生产过程的内在机理,写出各 种有关平衡方程式。如物料平衡方程式、能量平衡 1 方程式等。 1、一阶对象(单容对象) 举例 如图所示为一液体储槽对象 其静态方程
11.已知一个对象特性是具有纯滞后的一阶特性, 其时间常数为5,放大系数为10,纯滞后时间为2 ,试写出描述该对象特性的一阶微分方程式。
无滞后 有滞后 一阶微分方程式:
dy(t 2) 5 y(t 2) 10 x(t ) dt

第二章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第二章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工质状态 (温度)
工况﹑环境﹑条件 (过热器管长)
时间
建模时多采用分 区集总方法,即将三 维空间的分布参数简 化为一维空间。否则 无法求解。
(4)时间常数差别大
在发电厂中各设备的动态特性不同,其时间常数(动 态响应速度)差别十分悬殊,例如:
汽机甩负荷——转速 烟温——主汽温 燃料——汽压 减温水量——主汽温 时间常数小 响应快
原则2:应建立系统的方框图
方框图——用不同的方框来描述系统的各不同部分, 各个方框之间依据信号的传递关系连接成一个整体,概 括地说明系统的特性。 每个方框——都是由系统的分解而得。 系统的方框图是用来指导系统研究的,它是对系统的 最原则的综合。一般来说,可以根据设备的功能、介质 的性质和过程扣特点把一个系统划分成许多子系统,子 系统又是由许多环节组成的,当不再往下分解时,环节 即为分解的极限,从而确定系统的外部边界和内部边界, 于是整个框图的雏形便形成了。
第二章 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数学模型:——是系统的数学描述,
是系统研究的基础, 是计算机仿真的依据。
2· 建立系统模型的任务 1
(1)确定系统模型的结构 ——定义模型性质、确定模型框架和边界条件、 明确各环节的特性和相互关系。 (2)提供系统模型的数据 ——确定系统中各环节特性的定量关系,确定各 环节相互间的定量关系(即信号传递的定量 关系)。
• 对于已运行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站,如果对原设计进行了改动,对改 动部分应依据改动后的资料。
• 仿真机设计之前尽可能全面地收集到建模所需的资料。
(2)进行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应利用所收集的主要设计资料、根据对仿真机 的要求、按系统和子系统进行。 •初步设计的主要目的:明确仿真范围,绘制仿真系统图。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QQQr00(((sss)))−−=QQH0c1(((sss)))R=−=1Hcc122s(sHsH)12(s()s)
qc (t)
=
h2 (t) R2
Qc
(s)
=
H2 (s) R2
G(s)
=
Qc (s) Qr (s)
=
R1R 2C1C 2s 2
1 + (R1C1 + R2C2
机理分析法:
依据描述系统运动规律的定律并通过理论推导 来得到数学模型的方法 。
实验辨识法:
通过整理基于系统输入-输出的实验数据来 得到系统的数学模型。本章着重讨论机理分析 法。
建模特点:相似性、简化性、准确性。
数学模型类型: 经典控制理论: 微分方程(连续系统)、
差分方程(离散系统) 、传递函数、系 统方框图和信号流图; 现代控制理论:状态方程
注:如果在第(3)步结束时已经得到符合第(4)步要求的微分方程,则 无须第(4)步。
线性定常系统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
an
d nc(t) dt n
+
an−1
d n−1c(t ) dt n−1
+
...
+
a1
dc(t ) dt
+
a0c(t )
=
bm
d mr(t) dt m
+
bm −1
d m−1r(t ) dt m−1
d x(t ) + dt
Kx(t ) = f (t )
当f(t)=f1(t)时,上述方程的解为x1(t); 当f(t)=f2(t)时,上述方程的解为x2(t); 如果f(t)=f1(t)+ f2(t) ,方程的解为x(t)= x1(t)+x2(t),这就是叠加性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系统数学模型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系统数学模型

由于:
d 1 A ( H 0 H ) H0 H qi 0 qi dt 2 H0
阻尼
v1 ( t ) x1(t) fC (t)
C
v2 ( t ) x2(t) fC(t)
f C (t ) C v1 (t ) v2 (t ) Cv (t ) dx1 (t ) dx2 (t ) C dt dt dx(t ) C 6 dt
机械平移系统
E Ri
12
电气系统 电气系统三个基本元件:电阻、电容和电感。
电阻 i( t)
R
u ( t) 电容 i( t)
C u ( t)
u(t ) Ri(t )
1 u (t ) i (t )dt C du (t ) i (t ) C Cu dt
13
电感 i( t) L u ( t) R-L-C无源电路网络
消去中间变量,得到描述元件或系统输入、 输出变量之间关系的微分方程; 标准化:右端输入,左端输出,导数降幂排列
3、 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列写 机械系统 机械系统中以各种形式出现的物理现象,都可 简化为质量、弹簧和阻尼三个要素:
4
质量
fm(t)
m
x (t) v (t) 参考点
2
d d f m (t ) m v(t ) m 2 x(t ) mx dt dt
21
液位系统
A:箱体截面积;
:由节流阀通流面积和通流口的结构形式决 定的系数,通流面积不变时,为常数。
d A H (t ) H (t ) qi (t ) dt
上式为非线性微分方程,即此液位控制系统为 非线性系统。
线性系统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

第二章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二章系统的数学模型

2.2 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传递函数)
一.传递函数
1.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定义为:
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 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R(s) G(s) C(s)
传递函数
输出的拉氏变换 输入的拉氏变换
|零初始条件
C(s) R(s)
G(s)
零初始条件
➢ 零初始条件指的是输入、输出初始条件均为零,即
在给定工作点 ( x0,y0 )附近,将上式展开泰勒级数:
y
f (x)
df f ( x0 ) dx
1 d2 f x x0 ( x x0 ) 2! dx2
(x x0 )2
x x0
若在工作点 ( x0,y0 ) 附近增量 x x0 的变化很小,则可略去式中 ( x x0 )2 项及其后面所有的高阶项,这样,上式近似表示为:
l
s
1)
G(s)
i 1 d
l 1 e
sv (Tjs 1) (Tk2s2 2 kTk s 1)
j 1
k 1
纯微分环节
s
es
积分环节
惯性环节
振荡环节
延迟环节
典型环节
➢ 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Proportional element (link)
C(s) G(s) K R(s)
齿轮传动
方框图为:
➢ 频域数学模型:
频率特性
2.1 线性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本节主要研究描述 线性、定常、集总参量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的
建立和求解方法
线性元件的微分方程
一.微分方程:
给定量和扰动量作为系统输入量,被控制量作为系统输出 的一种系统描述方法

第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
sa
1
(s a)n
18
拉普拉斯变换简表
f (t)
9
sin t
10
cost
11
1 (1 eat )
a
12
1 a
(a0
(a0
a)eat
)
13
1 a2
(at
1
e at
)
14
a0t a2
(
a0 a2
t)(eat
1)
F (s)
s2 2
s
s2 2
s s(s a)
s a0 s(s a)
1 s2 (s a)
(1)独立性(可加性):线性系统内各个 激励产生的响应互不影响
xi1(t) xi2(t)
xo1(t) xo2(t)
xi1(t)+xi2(t) xo1(t)+xo2(t)
(2)均匀性(齐次性)
8
线形系统的一般形式
an
dn dtn
y(t) an1
d n1 d t n 1
y(t) ... a1
d dt
dt
s

证:
f (0) lim sF (s)
s
由微分定理有:
L( df (t)) sF (s) f (0) dt
两边取极限
lim[ df (t) est dt] lim[sF (s) f (0)]
s 0 dt
s
27
lim[ df (t) est dt] lim[sF (s) f (0)]
0 dt s0
s0
lim est 1
s0
[ df (t) dt] lim[sF (s) f (0)]

第二章 过程性及其数学模型-赵金才

第二章 过程性及其数学模型-赵金才
偏微分方程式、状态方程、差分方程等形式来表示。 特点:解析性好,对于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比较有帮助。
采用微分方程来表示对象数学模型的形式可参见P19式子 (2-1)~(2-3)
§2-2 对象数学模型的建立
一、建模目的
1.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 对被控对象特性的全面和深制器参数的确定 为了使控制

h(T ) 0.632h()
这就是说,当对象受到阶跃输入后,被控变量达到新的稳态 值的63.2%所需的时间,就是时间常数T,实际工作中,常
一、放大系数K
对于如图2—2所示的简单水槽对象,当流人流量Q1有 一定的阶跃变化后,液位h也会有相应的变化,但最后会
稳定在某一数值上。为什么?
如果我们将流量Q1的变化看作对象的输入、而液位h的 变化看作对象的输出,那么在稳定状态时,对象一定的输 入就对应着—定的输出,这种特性称为对象的静态特性。
其数学模型为:
1.阶跃反应曲线法
所谓测取对象的阶跃反应曲线,就是用实验的方法测取对 象在阶跃输入作用下,输出量y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例如要测取图2—7所示简单水槽的动态特性,这时,表征 水槽工作状况的物理量是液位h,我们要测取输入流量Q1 改变时,输出h的反应曲线。
优点:方法比较简单,不需要专用设备和仪器。
缺点:主要是对象在阶跃信号作用下,从不稳定到稳定 一般所需时间较长,在这样长的时间内,对象不可避免要 受到许多其他干扰因案的影响,因而测试精度受到限制。
则在很短一段时间d t内,由物料平衡关系可得:
(Q1-Q2)d t = A dh [(Q10+ΔQ1)-(Q20+ΔQ2)]d t = A d (h0 +Δh) (ΔQ1-ΔQ2)d t = A dΔh

第二章数学模型的来源

第二章数学模型的来源

★ 混合建模法
综合上述两种方法的优点,参数估计方法
8
第二节 机理法建立过程数学模型
一、一般步骤
★ 根据实际工艺要求,确定被控对象的输入、输出参数; ★ 根据对象所遵循的物理或化学规律,列出描述变化过程的 平衡方程(如物料平衡、能量平衡、动量平衡、相平衡等 方程及化学反应定律等);
输入-输出 = 积累
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比较困难按数学模型所描述的运动状态分静态模型描述对象在静态时的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关系不随时间而变化动态模型描述对象在输入量改变后输出量的变化情况输入量输出量随时间而变化机理分析法通过对过程内部运动机理的分析根据其物理或化学变化规律在忽略一些次要因素或做出一些近似处理后得到过程特性方程用微分方程或代数方程
二、时间常数 T
T 表示对象受扰动作用后,被控变量变化到新稳定值的 速度的快慢。 当t=T时, h(T ) KA 1 e1 0.632KA 0.632h()


时间常数T就是当被控变量变化达到新的稳态值的 0.632倍所需的时间。 时间常数的另一种求法:
h(∞)
0.632h (∞)
32
解:①由斜率 kAC=1/3和A(4,0)知直线AC的方程为 y =1/3(x-4)。 设B(t,0),由kCB=-1知直线BC方程为: y=-1(x-t) 又∵G点和H点的纵坐标相同,得: 1/3(10-4)=-1(18-t) ∴t =20(此时沉淀完全消失) ②联立方程组y =1/3(x-4)、y=20-x 解得20-x=1/3(x-4); x=16(此时沉淀最多)。
23
传递滞后(纯滞后)
24
有、无纯滞后的一阶对象数学模型及阶跃响应曲线
dy t T y t Kx t dt

自动控制原理(数学模型)精选全文完整版

自动控制原理(数学模型)精选全文完整版

t 0
s
证明:由微分定理 df (t) estdt s F (s) f (0)
0 dt
lim df (t) estdt lim s F (s) f (0)
s 0 dt
s
左 df (t) limestdt 0 0 dt s
lim
s
s F(s)
f (0 )
0
f
二、非线性系统微分方程的线性化
例5 已知某装置的输入输出特性如下,求小扰动线性化方程。
y( x ) E0 cos[x(t )]
解. 在工作点(x0, y0)处展开泰勒级数
y( x)
y(x0)
y( x0 )( x
x0 )
1 2!
y( x0 )( x
x0 )2
取一次近似,且令
y(x) y(x) y(x0) E 0 sin x0 ( x x0 )
1
s(s a)( s b)
f
lim
s0
s
ss
1
as
b
1 ab
例12
Fs
s2
ω ω2
f sinωt t
lim s
s0
s2
ω ω2
0
3 用拉氏变换方法解微分方程
系统微分方程
y(t) a1 y(t) a2 y(t) 1(t)
y(0) y(0) 0
L变换
(s2
a1s
a2 )Y (s)
0
1 1
1 1 2 j
2j
s
j
s
j
2j
s2
2
s2
2
2 拉氏变换的几个重要定理
(1)线性性质 La f1(t) b f2(t) a F1(s) b F2(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KA

h ( ) K A
★ K在数值上等于对象重新稳定后,输出变化量与输入变化 量之比。 ★ 在一定的输入变化量A的作用下,通过对象被放大了K倍变 为输出变化量h(∞) ,故称K为对象的放大系数。 ★ K是对象的静态性能。 ★ 放大系数K越大,被控变量对这个量的变化就越灵敏。
20
积分对象属于无自衡对象,一阶对象属于有自衡对象。 无自衡对象在受干扰的影响后,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 依靠被控过程自身能力不能够重新恢复平衡的过程。 自衡对象在没有人或仪表的干预下,能自己建立新的平衡。
Q1 t h t h t Q1
t
无自衡对象 (积分对象)
有自衡对象 (一阶对象)
13
四、二阶对象的建模
7
四、对象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
★ 机理分析法 通过对过程内部运动机理的分析,根据其物理或化学变 化规律,在忽略一些次要因素或做出一些近似处理后得 到过程特性方程,用微分方程或代数方程。这种方法完 全依赖于足够的先验知识,所得到的模型称为机理模型。 机理分析法一般只能用于简单过程的建模。 ★ 实验法 在需要建立数学模型的被控过程上,人为的施加一个扰 动作用,然后用仪表测量并纪录被控变量随时间变化的 曲线,这条曲线即是被控过程的特性曲线。将曲线进行 分析、处理,就可得到描述过程特性的数学表达式。
由反应式:AlCl3+3NaOH=Al(OH)3↓+3NaCl……(1) Al(OH)3+NaOH=NaAlO2+2H2O……(2) (1)式中NaOH与AlCl3的反应比例(3:1)可构造直线AC,如图1。 (2)式中NaOH与Al(OH)3的反应比例(1:1)可构造直线CB,如图1。
31
已知A(4,0),E(10,0),F(18,0),求C和B点的横坐标
32
解:①由斜率 kAC=1/3和A(4,0)知直线AC的方程为 y =1/3(x-4)。 设B(t,0),由kCB=-1知直线BC方程为: y=-1(x-t) 又∵G点和H点的纵坐标相同,得: 1/3(10-4)=-1(18-t) ∴t =20(此时沉淀完全消失) ②联立方程组y =1/3(x-4)、y=20-x 解得20-x=1/3(x-4); x=16(此时沉淀最多)。
当对象的动态特性用二阶微 分方程描述时,就称为二阶对 象,二阶对象常为双容对象, 如串联水槽。 根据物料平衡得:
dh1 Q1 Q12 dt dh A2 2 Q12 Q2 dt h1 Q12 R1 h Q2 2 R2 A1
d 2 h2 dh2 T1 T2 2 (T1 T2 ) h2 K Q1 dt dt
30
3.3几何画板模型——图示模型
[例3]在20.00mL盐酸酸化的AlCl3溶液中加入 0.10mol/L的NaOH溶液,发现当加入4.00mL后, 开始出现沉淀,且当加入到10.00mL和18.00mL 时,出现的沉淀一样多,试求当加入多少毫升 NaOH溶液时,产生最大量的沉淀,当加入多少 毫升NaOH溶液时,沉淀完全消失?
4
★ 通道的概念

通道:被控对象的输入变量至输出变量的信号联系称为通道. 干扰通道:干扰变量至被控变量的信号联系。 控制通道:操纵变量至被控变量的信号联系。 输入 f1 f2 干扰变量 操纵变量 输入 对象
5
被控变量
输出
二、被控对象数学模型的类型
★ 按数学模型的表述形式分 ● 非参量模型(曲线图或数据表形式) 优点:形象、直观 缺点: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比较困难 ● 参量模型(数学方程式) ★ 按数学模型所描述的运动状态分 ●静态模型(描述对象在静态时的输入量与输出量之
τ 时间才进入系统,并不影响控制系统的品质;而容量
滞后的存在,则将使阶跃扰动的影响趋于缓和,被控变量 的变化相应也缓和些,因此对系统是有利的。
28
3.1比例方程模型——算法模型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比例关系,计算反应物的 用量或求解产物,是化学实验计算教学中的 一大类型。 [例1] 求5.4gAl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的体积?消耗6mol/L的盐酸多少毫升?
dh KA t / T e dt T
T
t
t = 0 时 dh KA h() 当对象受到阶跃输入作用后,被控变 量如果保持初始速度变化,达到新的
dt
T
T
稳态值所需的时间就是时间常数。
21
时间常数T越大,表示被控变量变化越慢,达到 新稳定值所需要时间也较长。
对于控制通道,时间常数尽量小,使被控变量变 化比较快捷,控制过程比较灵活。 对扰动通道来说,希望时间常数尽量大,这样 扰动对被控参数的影响平缓。
二、时间常数 T
T 表示对象受扰动作用后,被控变量变化到新稳定值的 速度的快慢。 当t=T时, h(T ) KA 1 e1 0.632KA 0.632h()


时间常数T就是当被控变量变化达到新的稳态值的 0.632倍所需的时间。 时间常数的另一种求法:
h(∞)
0.632h (∞)
间的关系,不随时间而变化) ●动态模型(描述对象在输入量改变后输出量的变化 情况,输入量、输出量随时间而变化)
6
三、建立被控对象数学模型的作用

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
控制系统的调试及控制器参数的整定
制定工业过程操作优化方案
新型控制方案及控制算法的确定 计算机仿真与过程培训系统
设计工业过程的故障检测与诊断系统
一、放大系数 K
对一阶对象,如贮槽液位 变化h与Q1的特性可用下面的 微分方程表示:
h
dh T h KQ1 dt
假设 t≤0时, Q1=0 t>0时, Q1=A
Q1 A t
19
解微分方程得:
t h KA1 e T
h(∞)
t
根据该式可画出h-t曲线,实质上该曲线为一阶对象的阶跃 响应曲线。当t→∞时,被控变量达到了新的稳态值h(∞),即
29
3.2代数方程模型——公式模型
[例2]在25℃时,10体积强酸和1体积强碱混合恰好 呈中性,则强酸和强碱的pH之间应满足什么关系? 分析:由于pH与数学中的对数知识相关联, 本题可利用数学中的对数来解决。 解:设强酸pH= -lg[H+]=x,则知[H+]=10-x; 同理设强碱pH=y=-14+lg[OH-],则知[OH]=10y-14。 由于2者混合后溶液呈中性,有:V强酸 •[H+]=V强碱•[OH-] 10×10-x=1×10y-14 101-x=10 y-14 1-x=y-14 ∴ x+y =15。
dh T h K Q1 dt
T ARs
时间常数 放大系数
11
K Rs
三、积分对象的建模
当对象的输出变量与输入变量对时间的积分成比例关系 时,称为积分对象。
dh Q1 Q2 A dt
h
dh Q1 A dt
积分对象
△h
1 h Q1 dt A
12
t
三、积分对象的建模
2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滞后时间τ
传递滞后(纯滞后) 容量滞后 在许多控制过程当输入量发生变化后,输出量 不是立即发生此变化,而是等一段时间后才开始发 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滞后现象。
1、传递滞后(纯滞后) ★ 由于介质的输送需要一段时间而引起; ★ 从测量角度来说,由于测量点选择不当、测量元 件安装不合适等原因也会造成。
★ 消去中间变量,写出只含输入、输出参数的数学方程,即 对象的数学模型。
9
二、一阶对象的建模
当对象的动态特性可以用一阶微分方程式描述时,一般
称为一阶对象。 水槽对象的模型建立: 工艺要求液位保持恒定,液位高 度就是被控变量。Q1变化时,液位 h如何变化? 在dt时间内: 输入量 - 输出量 = 积累量
23
传递滞后(纯滞后)
24
有、无纯滞后的一阶对象数学模型及阶跃响应曲线
dy t T y t Kx t dt
无滞后 有滞后
dy t 0 T y t 0 Kx t dt
25
τ0
2.容量滞后(过渡滞后)
有些对象受到阶跃作用后,被控变量y开始变化很慢,后 来逐渐加快,最后变慢直至逐渐接近稳态值,这种现象为容 量滞后或过渡滞后。由于物料或能量的传递需要通过一定阻 力而引起,如两个水槽串联的二阶对象:
这种应用对象的输入输出的实测数据来决定其模型的结构 和参数,通常称为系统辩识。 15
一、阶跃反应曲线法
★用实验的方法测取对象在阶
跃输入的作用下,输出量y 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简 单水槽的反应曲线。 ★优点:简单易行,容易实
h
Q1
t0
t
现,数据处理比较简单。
★缺点:需要的时间长,测试 精度受到限制,加大 幅值受工艺影响。
第二章 数学模型的来源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化工过程的特点及其描述方法 机理分析法建立对象的数学模型 实验方法建立对象的数学模型 描述对象特性的参数
1
导论: 数学模型与数学建模概念 数学模型就是对于一个特定的对象为了一 个特定目标,根据特有的内在规律,做出一些 必要的简化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 的一个数学结构。数学结构可以是数学公式, 算法、表格、图示等。 用数学的符号和语言,把它表述为数学式 子,也就是数学模型,然后用通过计算得到的 模型结果来解释实际问题,并接受实际的检验。 这个建立数学模型的全过程就称为数学建模。
2
利用数学模型解决化学计算的意义 化学计算的目的不仅在于化学 实验的数据处理,意义更在于学生 解题能力的培养和素质训练数学模 型
3
第一节 化工过程的特点及描述方法
一、被控过程(对象)的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