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杆菌转化法是否适用水稻等单子叶植物

合集下载

转基因技术的研究报告综述及利弊关系

转基因技术的研究报告综述及利弊关系

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综述及利弊关系转基因技术作为生命科学的前沿技术之一,已经逐渐走入了人们的生活。

转基因技术可以认为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科学技术手段让其他生物、植物朝着对人类有利方向开展的技术。

通过对转基因技术的介绍,阐述了该技术的利弊关系,指出只有通过正确的引导和规管理,才能很好地利用该技术,使它为人类效劳。

关键词转基因技术开展历程利弊关系1 前言转基因技术是生命科学前沿的重要领域之一。

自从人类耕种作物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从未停顿过作物的遗传改进。

过去的几千年里农作物改进的方式主要是对自然突变产生的优良基因和重组体的选择和利用,通过随机和自然的方式来积累优良基因。

遗传学创立后近百年的动植物育种则是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进展优良基因的重组和外源基因的导入而实现遗传改进。

因此,可以认为转基因技术是与传统技术一脉相承的,其本质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展遗传改进。

但在基因转移的围和效率上,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有两点重要区别,第一,传统技术一般只能在生物种个体间实现基因转移,而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基因则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第二,传统的杂交和选择技术一般是在生物个体水平上进展,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所转移的是大量的基因,不可能准确地对*个基因进展操作和选择,对后代的表现预见性较差。

而转基因技术所操作和转移的一般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功能清楚,后代表现可准确预期。

因此,转基因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开展和补充。

将两者严密结合,可相得益彰,大提高动植物品种改进的效率。

2 转基因技术的介绍转基因技术是指用人工别离和修饰过的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使生物体的遗传性状发生改变的技术,可分为转基因动物与转基因植物两大分支。

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

2.1 转基因植物技术转基因植物是指利用重组DNA技术将克隆的优良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的基因组中,并使其得以表达,从而获得的具有新的遗传性状的植物。

人教版生物选修3(课后习题)1.3 基因工程的应用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生物选修3(课后习题)1.3 基因工程的应用 Word版含答案

1.3基因工程的应用基础巩固1转基因动物是指( )A.提供基因的动物B.基因组成中转入了外源基因的动物C.能产生白蛋白的动物D.能表达基因遗传信息的动物2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能固氮的水稻新品种,其在环境保护上的重要意义是( )A.减少氮肥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B.减少氮肥生产量,节约能源C.避免因施用氮肥过多引起的环境污染D.改良土壤的群落结构、海华水”,化引起淡水“赤洋,污染环境。

利用现象”“潮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能固氮的水稻新品种,可减少氮肥施用量,避免水体富营养化,保护环境。

3下列哪项不是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主要应用?( )A.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B.生产某些天然药物C.改良农作物的品质D.作器官移植的供体项为动物基因工程技术的重要应用。

4基因治疗是指( )A.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B.对有基因缺陷的细胞进行修复,从而使其恢复正常,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C.运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有基因缺陷的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后恢复正常D.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把有缺陷的基因切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疗,其基本方法都是把相应的正常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相关细胞中,从而使病人恢复正常。

5科学家运用转基因技术,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转到大白菜细胞中,培育出抗虫效果很好的优质大白菜,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保护了环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抗虫基因中含有终止密码子B.抗虫基因能在大白菜细胞中正常表达C.转基因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连接酶和载体D.限制酶识别的序列一定是GAATTC于终止密码子存在,子mRN不同的限制酶识别的序A,上。

载体不是酶。

限制酶有多种列大都不相同。

6以下关于抗病转基因植物成功表达抗病毒基因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抵抗所有病毒B.对病毒的抗性具有局限性或特异性C.可以抵抗害虫D.可以稳定遗传,不会变异,毒并不是所有病,也不可以抗虫。

抗病毒基因也会发生变异。

毒7下列不属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取药物的是( )A.从大肠杆菌体内获取白细胞介素B.从酵母菌体内获得干扰素C.利用青霉菌获取青霉素D.从大肠杆菌体内获得胰岛素等如大肠杆菌、酵母菌(胞)中并使,该基因得到高效表达以产生药物,然后通过培养微生物来获得药物的一种技术。

高考生物三轮复习回归教材 :选择性必修3之基因工程

高考生物三轮复习回归教材 :选择性必修3之基因工程

高考生物三轮复习回归教材:选择性必修3之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通过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从技术操作层面看,由于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因此又叫作重组DNA技术。

第1节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工具一、有关核酸的方向性问题①核苷酸:1’碳连碱基;2’碳(脱氧核糖连无氧;核糖有氧);3’碳连羟基(-OH);5’碳连磷酸②一条脱氧核苷酸链(DNA单链):一端的3’碳上有游离的羟基(-OH),叫3’端;另一端的5’碳上有游离的磷酸基团,叫5’端。

一条核糖核苷酸链(RNA链)也是如此。

③DNA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按反向平行的方式构成④DNA聚合酶:总是从引物的3’端连接脱氧核苷酸(沿着模板链的5’-3’方向合成子链)⑤RNA聚合酶:总是从引物的3’端连接核糖核苷酸(沿着模板链的5’-3’方向合成子链)⑥tRNA的3’端结合氨基酸⑦翻译时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沿着mRNA的5’-3’方向移动⑧限制性内切核酸酶识别的序列:沿5’-3’方向读取二、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工具(一)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分子手术刀”1、来源:主要是原核生物2、对原核生物的作用:防止外来病原物的侵害,将外源DNA切割保证自身安全3、作用:识别双链DNA分子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结果:切割DNA成为两个DNA片段识别的序列:①沿5’-3’方向读取;②大多数限制酶的识别序列由6个核苷酸组成,少数4个、8个。

;③多数为回文序列(因此,切割形成的黏性末端碱基序列:既相同,又互补)黏性末端:当限制酶在它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图中虚线)两侧将DNA分子的两条链分别切开时,产生的是黏性末端;平末端:当限制酶在它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处切开时,产生的是平末端。

(二)DNA连接酶——“分子缝合针”1、E.coli DNA连接酶:①从大肠杆菌中分离得到;②只能连接黏性末端,不能连接平末端③恢复磷酸二酯键2、T4 DNA连接酶:①从T4噬菌体中分离出来;②既能连接黏性末端,又能连接平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效率相对较低;③恢复磷酸二酯键(三)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分子运输车”1、最常用的载体:质粒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真核细胞细胞核或原核细胞拟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环状双链DNA分子。

云南省镇康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云南省镇康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2023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生命科学研究方法与发展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作出假说”B.艾弗里、赫尔希与蔡斯等人探究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相似C.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主要运用了数学模型建构的方法D.科学家在证实DNA复制方式的实验中运用了密度梯度离心法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从顶芽运输至侧芽的过程主要由线粒体供能B.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抗原与溶酶体中的溶菌酶有关C.高等植物成熟筛管细胞在衰老过程中染色质要收缩D.低等植物细胞分裂末期细胞板的形成与中心体有关3.下图显示了细胞的部分质膜(细胞膜)及其周围物质,下列关于其中符号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可表示囊泡,包裹着大分子或颗粒从细胞内释放出来B.◆可表示信号分子,据图分析,该物质很可能不能穿过细胞膜C.Y 可表示糖蛋白,可将细胞膜一侧的信号传递到另一侧D.=可表示磷脂双分子层,是膜的主要成分,具有流动性4.水杨酸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内源激素,能诱导植物体内产生某些与抗病有关的蛋白质,提高抗病能力。

为探究水杨酸对不同品系(YTA、YTB)水稻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研究人员所做相关实验的结果如下图。

江西省宜春九中2023年高考考前提分生物仿真卷含解析

江西省宜春九中2023年高考考前提分生物仿真卷含解析

2023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人类对全球环境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大量CO2,吸收反射热导致温室效应B.氟利昂的大量使用会使臭氧的分解作用大于生成作用C.在调查某淡水区域水质时,温度一般不会作为测量的项目D.酸雨中所含的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其pH 值可以低于1.62.下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生物体内两个不同时期的分裂模式图,其中染色体上标注的是相应位置上的基因。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①中两个细胞的中央将出现赤道板B.图①中细胞2 的基因型是AaBBC.图②所示的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D.图②所示的细胞中有4个四分体3.如图为人胃部活动的有关调节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促进胃幽门黏膜细胞分泌胃泌素的调节是神经一体液调节B.①②释放的神经递质均作用于神经元C.胃泌素与胃黏膜壁细胞的结合不具有特异性D.神经冲动在①与②之间单向传递4.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界的水不属于生命系统B.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C.在各种生物细胞中,有成形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具有细胞壁,没有成形细胞核的原核细胞一定具有细胞壁D.细胞学说证明了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将千变万化的生物界通过细胞结构统一起来,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奠定了唯物主义基础5.如下表所示,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的抗性表现不同,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也有区別。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实验目的学习农杆菌介导的将目的基因导入水稻的方法。

实验原理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参与植物抗病有关的基因被分离出来,如防卫反应有关的基因、参与抗病信号传导的基因,参与对病原物识别的基因等,要鉴定这些基因在植物抗病性中的作用和地位,就要构建转化植物的双元载体如超量表达、反义和RNA干涉的双元载体转化植物,来明确该基因在植物抗病中的作用。

水稻上常用的遗传转化方法分为DNA直接导入法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法。

DNA直接导入法主要包括PEG(polyethylene glycol)介导的转化法、电击转化法、基因枪转化法和花粉管通道转化法。

其中PEG法、电穿孔法以原生质体为受体,由于对原生质体再生的依赖而在应用上受到很大限制。

基因枪法优点是受体广泛,不受寄主范围的限制,转化率较高,但和其它DNA直接导入法一样存在共同的缺点:外源DNA的整合方式复杂,常常是多拷贝插入,较易出现转基因沉默现象,转化的外源基因片断不能太大(上限是16-20kb),转入基因的分离有时呈非孟德尔遗传等。

同DNA直接导入法相比,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法不需要原生质体的培养,简便易行,能有效地转入较大的外源DNA片断;转化效率高,转化的外源基因整合位点比较稳定(一般在T-DNA 25bp处与植物基因组整合),整合的外源基因基本上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整合的外源基因多为单拷贝或低拷贝;整合的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的显性表达率较高,共抑制现象相对较少;转入的外源基因通常以孟德尔遗传规律遗传。

所以已成为转化单子叶植物的首选方法。

一、目标基因对农杆菌的转化1.1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1.取-70℃保存的农杆菌EHA105于含50μg/ml利福平YM平板划线,28℃黑暗培养。

2.挑取单菌落接种于5ml YM液体培养基中,220rpm 28℃振荡培养12-16小时。

3.取2ml菌液转接于100ml YM液体培养基中,28℃,220rpm振荡培养至OD600=0.5。

农杆菌转化原理及技术

农杆菌转化原理及技术

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的原理
❖ 农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土壤杆菌,分为发根农杆菌 (导致毛状根的发生)和根癌农杆菌(导致冠瘿瘤, 冠瘿瘤细胞可产生正常细胞不能产生的冠瘿碱)。
❖ 根癌农杆菌含有可向植物转移并使植物致瘤的质粒 (Ti质粒)。
❖ 根癌农杆菌的Ti质粒包括毒性区(Vir区)、结合区 (Con区)、复制起始区(Ori区)和T-DNA区四个部 分,其中与冠瘿瘤生成有关系的是Vir区和T-DNA区。
Bacterial T-plasmid produces receptors for acetosyringone
Plant wound produces acetosyringone
Produce callus transform callus stimulate shooting by cytokinin addition
复杂
复杂
简单

嵌合体比例






操作复杂性 简单
简单
复杂
复杂
复杂
简单
设备要求
便宜
便宜
昂贵
昂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昂贵
便宜
工作效率






单子叶植物

应用
可行
可行
可行
广泛
广泛
农杆菌介导法的优点
❖ 操作简便 ❖ 外源基因插入一般为单拷贝或低拷贝 ❖ 转移DNA片段明确 ❖ 可转移大片段DNA ❖ 可直接用不同的植物组织进行基因转移
胚性愈伤
三、农杆菌介导转化水稻
❖ 1. 愈伤组织的预培养
❖ 选取自然分散、颜色鲜黄、直径约为2-3mm的颗粒 状愈伤,转接到预培养培养基中,置于27℃暗培养 4天。

农杆菌转化法原理及过程

农杆菌转化法原理及过程

农杆菌转化法原理及过程
农杆菌转化法是一种常用的基因转化方法,广泛应用于植物基因工程中。

其原理是利用农杆菌中的 Ti 质粒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

农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土壤细菌,它能够感染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少数单子叶植物。

在感染过程中,农杆菌会将其 Ti 质粒上的 T-DNA(转移 DNA)片段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

T-DNA 上含有多个基因,其中包括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合成基因,这些基因能够促使植物细胞分裂和生长,从而形成肿瘤。

在基因转化过程中,首先需要将目的基因插入到 Ti 质粒上的 T-DNA 区域中,构建成重组质粒。

然后,将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中,使其能够携带目的基因。

接下来,将携带目的基因的农杆菌感染植物细胞,可以通过注射、浸泡或共培养等方式进行。

在感染过程中,农杆菌会将 T-DNA 片段导入植物细胞中,并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

最后,通过筛选和鉴定,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化植株。

农杆菌转化法具有操作简单、转化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是植物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但是,该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对于某些植物种类转化效率较低、可能引起植物基因组的突变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转化方法。

转基因技术——动植物转基因方法

转基因技术——动植物转基因方法

转基因 技术
【DAWN_ZX】
动物转基因方法
原核显微注射法
胚胎干细胞介导法 逆转录病毒载体法 精子介导的基因转移 核移植转基因法 体细胞核移植法 线粒体介导法
转基因 技术
【DAWN_ZX】
动物转基因方法
原核显微注射法(最常用) •方法:将外源基因注射到受精卵细胞的原核内,
外源基因与胚胎基因组融合后体外培养, 移植到 受体母畜子宫内发育,这样分娩的动物体内的每一 个细胞都含有新的DNA片段。 •缺点:效率低、位置效应(外源基因插入位点随 机性)造成表达结果有不确定性、动物利用率低。 反刍动物繁殖周期长,有较强的时间限制、需要大 量的供体和受体动物。
转基因 技术
【DAWN_ZX】
植物转基因方法 基因枪介导转换法
•方法:利用火药爆炸或高压气体加速将包裹
了带目的基因的DNA溶液的高速微弹直接送入 完整的植物组织和细胞中,然后通过细胞和组 织培养技术,再生出植株,选出其中转基因阳 性植株即为转基因植株。 •优点:不受受体植物范围的限制,而且其载 体质粒的构建也相对简单,是目前转基因研究 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DAWN_ZX】
我们身边的合成生物学
转基因 技术
国际遗传工程的机器设计竞赛
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 Competition 每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主办,是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国 际性学术竞赛。iGEM期望通过竞赛的形式,回答合成生 物学中的核心问题——能否在活细胞中使用可互换的标 准化组件构建简单的生物系统,并且加以操纵。 每支队伍尝试使用标准化后的生物模块元件库,利用标 准化的基因工程方法,以特定目的拼装人工生物系统, 并进行操纵和测量。

农杆菌转化法单子叶植物

农杆菌转化法单子叶植物

农杆菌转化法单子叶植物农杆菌转化法是一种常用的植物遗传转化技术,它是利用土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生物——农杆菌的特殊细胞质遗传机制来实现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内的方法。

这种技术不但可以用来转化双子叶植物,而且在单子叶植物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单子叶植物是指种子植物的一类,其胚种子由一个种皮、一对子叶和一个胚根组成,与双子叶植物不同。

单子叶植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例如水稻、小麦、玉米等。

在进行单子叶植物的农杆菌转化时,需要充分考虑其特殊的生理与生物学特点。

一般来说,在进行单子叶植物的农杆菌转化前,我们需要先获得相应的植物组织(例如愈伤组织、幼胚等)和合适的农杆菌菌株,并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的目的是为了让菌株和植物细胞更好地结合,提高转化率。

预处理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单子叶植物特点进行调整,例如水稻的处理时间较长,需要进行10-15天的预处理;而小麦则只需要进行1-2天的处理。

在预处理完成后,需要将待转化的外源基因DNA与农杆菌载体进行连接,并将其导入到菌株中。

具体的操作可以通过化学转化、电转化或热激转化等多种方法来实现。

这些方法的选择与实际情况有关,需要在实践中根据不同的物种和实验条件进行选择。

转化后的农杆菌菌株需要进行筛选和评估,以确认外源基因已经成功地导入了植物细胞内,并且被稳定地集成到了细胞核中。

评估方法可以通过PCR检测、Southern blotting、Northern blotting、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来实现。

这些方法主要是对转化植株的基因型和表达水平进行分析,以确保外源基因已经集成到植物细胞内,并且能够正常表达。

农杆菌转化法在单子叶植物中的应用不仅可以进行基础研究,还可以用于农业生产中的性状改良和优良品种选育。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外源基因的导入来实现对一些逆境生存能力的增强,如抗病、耐旱、抗盐碱等。

此外,这种技术还可以用于挖掘植物自身天然的次生代谢产物和活性成分,以改善产品的质量和营养价值。

农杆菌转化法

农杆菌转化法

农杆菌转化法又名农杆菌Boletus介导转化法。

农杆菌是普遍存在于土壤中的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它能在自然条件下趋化性地感染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受伤部位(受伤处的细胞会分泌大量酚类化合物,从而使农杆菌移向这些细胞),并诱导产生冠瘿瘤或发状根农杆菌转化法。

根癌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中细胞中分别含有Ti(Tumour including)质粒和Ri质粒,其上有一段T-DNA(Transferring DNA),农杆菌通过侵染植物伤口进入细胞后,可将T-DNA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并且可以通过减数分裂稳定的遗传给后代,这一特性成为农杆菌介导法植物转基因的理论基础。

我们将目的基因插入到经过改造的T-DNA区,借助农杆菌的感染实现外源基因向植物细胞的转移与整合,然后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再生出转基因植株。

农杆菌介导法起初只被用于双子叶植物中,近年来,农杆菌介导转化在一些单子叶植物(尤其是水稻)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段步骤1、获取目的基因。

用限制酶切割下目的基因。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将目的基因与载体(大多数选用质粒)用DNA连接酶连接起来。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将含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农杆菌为受体细胞)。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分子杂交技术/抗原-抗体杂交/个体生物学水平鉴定(这个方法需要导入重组后的细胞的植物体,详见第五步) 几种方法进行检验(根据要求选取不同方法)。

5、最后将成功表达的细胞导入植物体内,对植物体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鉴定。

整个转基因体系的建立步骤大致可以归纳为:目的载体的构建---载体的农杆菌转化---农杆菌与植株共培养---转化植株的筛选---转化植株的鉴定。

在每一步中都涉及到很多的方法与技术。

目的载体的构建,包括目的基因的克隆,载体的酶切,连接,以及测序分析。

载体的农杆菌转化,目前有很成熟的方法,试验中应注意热激和冷激的时间。

农杆菌与植株的共培养,即为植株转化实验,在溶液中加入促进植株愈伤生长的激素能一定程度提高转化率。

农杆菌转化法为什么不适用单子叶植物,农杆菌转化法的优点

农杆菌转化法为什么不适用单子叶植物,农杆菌转化法的优点

农杆菌转化法为什么不适用单子叶植物,农杆菌转化法的优点由于单子叶植物不是农杆菌的天然宿主,所以科学家认为农杆菌介导法不适合禾谷类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遗传转化。

到目前为止,已有约7科20多种单子叶植物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成功。

农杆菌转化法适用于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农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

一、农杆菌转化法为什么不适用单子叶植物1、由于单子叶植物不是农杆菌的天然宿主,所以很多科学家认为农杆菌介导法不适合用于禾谷类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遗传转化。

但是随着农杆菌侵染机理研究的深入,农杆菌介导单子叶植物基因转化已经获得成功。

2、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大约7科20多种单子叶植物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成功。

但是与双子叶植物相比,农杆菌侵染单子叶植物的能力比较差,而且转化率低,转化的外源基因表达水平也比较低。

3、农杆菌转化法比较适用于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

农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存在于土壤中,它可以在自然条件下趋化性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受伤部位,并诱导产生发状根。

二、农杆菌转化法的优点1、农杆菌转化法与其他基因转化体系相比,有许多突出的优点。

首先农杆菌转化法是模仿或利用天然的转化载体系统形成,所以成功率高,效果好。

而且农杆菌转化法的机理研究得很清楚,方法也比较成熟,应用也很广泛。

2、农杆菌转化法转化的外源基因以单拷贝为多数,所以它的遗传稳定性好,并且大多数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农杆菌转化法操作比较容易,需要的仪器设备简单,易于推广。

3、农杆菌是存在于土壤里中的一种格兰仕阴性菌,它可以在自然条件下趋化性地感染大多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受伤部位。

受伤处的细胞会分泌大量酚类化合物,从而使农杆菌移向这些细胞。

单子叶植物转化方法

单子叶植物转化方法

单子叶植物转化方法我折腾了好久单子叶植物转化方法,总算找到点门道。

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我完全是在瞎摸索。

我最开始尝试农杆菌介导转化法。

我当时就想着,农杆菌就像一辆小货车,能把我们想要的基因送到单子叶植物细胞里。

但是做起来可没那么容易,我在做的时候,老有各种问题。

比如说准备农杆菌的时候,那培养条件可得小心伺候着,温度啊、营养物质啥的,稍微有点不对,农杆菌就像是生了病的小货车,没力气送货了。

我好几次实验失败就是因为农杆菌没培养好。

后来我又想试试基因枪转化法。

这个方法就像是打弹弓一样,把带着目的基因的微粒高速射进植物细胞里。

可是呢,这个“弹弓”可不好操控。

我最头疼的就是确定射击的参数,用多少压力弹射,植入多深合适,就像你不知道弹弓要用多大的力才能把石子打到准确的地方。

我试了好多组不同的参数,结果植物细胞被打得千疮百孔,好多都死了,基因转化当然也不成功。

有一次我又回来优化农杆菌介导转化法,我发现侵染时间超级重要。

侵染时间短了,就像送货的小货车还没把货卸完就走了;侵染时间长了,植物细胞又受不了,就好比小货车在房间里停太久把屋子都给霸占了。

我经过好多轮试验才找到一个相对合适的侵染时间。

我还试过微粒轰击后的植物组织培养,这可就像是照顾刚刚做了手术的病人一样困难。

培养基的配方怎么调才能让转了基因的细胞好好活下去,还能分裂生长,这里面学问大着呢。

我不是把这营养素加多了就是加少了。

有一回我加了太多生长素,结果植物细胞光长根不长叶子,就像一个人只长了腿不长身子一样怪。

对于单子叶植物转化方法,我的心得就是多试多错。

而且每次实验都要详细记录下来每个操作和对应的结果,这样才能从失败中找到成功的路。

这些方法都不是那么完美的,可能还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

农杆菌转化法酚类物质的作用,农杆菌转化法适用于什么植物

农杆菌转化法酚类物质的作用,农杆菌转化法适用于什么植物

农杆菌转化法酚类物质的作用,农杆菌转化法适用于
什么植物
酚类物质能够促进农杆菌在基因工程中对单子叶植物的转化,在基因工程中,酚类物质可以将含有目的基因重组后的质粒导入到农杆菌,而酚类化合物可以吸引农杆菌感染单子叶植物,使农杆菌进入单子叶植物细胞,这有利于目的基因片段介入到单子叶植物的染色体上,培育出转基因植物。

一、农杆菌转化法酚类物质的作用
1、酚类物质和农杆菌转化法的关系
(1)酚类化合物能够更好地促进农杆菌在基因工程中对单子叶
植物的转化。

(2)在基因工程中,酚类物质可以将含有目的基因重组后的质
粒导入到农杆菌中,而酚类化合物可以吸引农杆菌,感染单子叶植物,使农杆菌进入单子叶植物细胞,有利于目的基因片段介入到单子叶植物的染色体上,培育出转基因的植物。

2、什么是农杆菌
农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普遍存在于土壤中,它能够在自然条件下趋化性地感染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受伤部位(受伤处的细胞一般会分泌大量酚类化合物,从而使农杆菌向这些细胞移动),并诱导产生冠瘿瘤或发状根。

二、农杆菌转化法适用于什么植物
1、农杆菌转化法适合的植物
农杆菌转化法适用于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

2、农杆菌转化植物细胞涉及的反应
(1)受伤的植物细胞为修复创伤的部位,能够释放一些糖类、酚类等信号分子。

(2)在信号分子的诱导下,农杆菌会向受伤组织集中,并吸附在受伤组织细胞的表面。

(3)转移DNA上的毒粒基因被激活表达,同时间形成转移DNA 的中间体。

(4)转移DNA将进入植物细胞,并整合到植物细胞基因组中。

农杆菌转化法注意问题

农杆菌转化法注意问题
的一种革兰氏阴性
细菌,它能在自然条件下趋化性地感染大多数双子 叶植物的受伤部位,并诱导产生冠痪瘤或发状根。 根想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细胞中分别含有Ti质粒和 Ri质粒,其上有一段T—DNA,农杆菌通过侵染植物 伤口进入细胞后,可将T—DNA插入到植物基因组 中。因此,农杆菌是一种天然的植物遗传转化体系。 人们将目的基因插入到经过改造的T—DNA区,借 助农杆菌的感染实现外源基因向植物细胞的转移与 整合,然后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再生出转基 因植株。农杆菌介导法起初只被用于双子叶植物中, 近年来,农杆菌介导转化在一些单子叶植物(尤其 是水稻)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