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白天与黑夜1、太阳和影子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连续观察,记录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
知识与技能: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持之以恒的观察品质,意识到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认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连续一天的观测和记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看见户外的阳光了吗?提醒学生,不可以直视阳光,以免对眼睛产生伤害。
2、站在阳光下有什么感觉呢?温暖、热、明亮。
3、同学们能够描述太阳此时此刻的位置吗?引导学生通过方位和高度两个方面来描述,借助校园里的一些参照物描述太阳的高度。
4、你们还看过天空中其他位置的太阳吗?那是在什么时候?早晨、傍晚、中午、下午。
二、观察影子1、谈话:找一根竹竿立在操场上,说一说,竹竿的影子是什么样子的?2、引导学生亲自“立竿”“见影”,并指导学生做好记录。
3、用粉笔画出整条影子,并测出长度,记录当时的时间。
4、把全班学生分成五个人一组,在操场上走一走,看一看还有哪些东西有影子,也把它画下来,并记上时间。
三、讨论1、回到教室后,教师引导学生猜一猜,过一段时间,操场上的那些影子还会是原来的样子吗?影子会动吗?怎么动呢?朝哪个方向动呢?2、学生讨论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实践活动,制作日影仪1、什么是日影仪?日影仪有什么作用?2、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日影仪。
学具袋中有现成的材料,引导学生组装起来即可。
3日影仪如何使用?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如何使用日影仪。
要特别强调的是,纸上的方位必须与实际方向保持一致,日影仪摆放好之后,用胶带固定,以免移位。
五、你模拟太阳运动的实验指导学生分组,用手电筒和竹篾模拟太阳的运动。
六、组织讨论1、引导学生到操场上去观察标记的影子的变化。
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测是否准确。
这个时候学生会惊奇的发现,影子已经偏离了原来的位置,而且长度也发生了变化。
2、总结影子变化规律3、在组织学生讨论教材提出的问题时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记录,然后描出影子顶端的连线,用箭头表示移动的方向。
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1.《光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会自己发光的物体是光源。
2.知道光源发光需要消耗能量。
科学探究:1.会按照光源的特征给发光物体分类,知道光源可以分为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
2.能通过观察发光现象,区分光源与反光物体。
3.能通过“点燃蜡烛”“给细钢丝通电”两个活动,了解物体发光的过程,知道光源发光需要能量。
科学态度:1.乐于研究光现象,乐于分享与发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通过观察和排序,知道人造光源会随着人类需求的改变而不断更新迭代。
【教学重点】举例说明发光物体的特征,鉴别光源与非光源物体。
【教学难点】观察某些物体的发光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
学生材料:火柴、蜡烛、细钢丝、带鳄鱼夹的导线、电池、沙子、托盘。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认识光源1.观察图片(太阳、雷电、萤火虫、篝火、点燃的蜡烛、烟花),找物体的共同点。
2.生汇报:都会发光。
3.观察对比:这些物体(图片:月亮、投影幕布、玻璃幕墙)也很亮,看着也会发光。
和刚刚的物体一样吗?4.生汇报:不同,这些物体是反光。
5.揭题:是啊!科学上我们把这些会自己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光源》。
6.讨论: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光源?7.学生交流,教师播放视频补充。
8.小结:看来,在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光源。
二、给光源分类1.出示上述讨论确认的光源图片,试着给光源分类。
2.学生交流不同的分类方法。
3.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能根据光源的不同特征来给它们分类。
像这样,老师也把光源分为了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两类。
4.交流讨论:你知道这些人造光源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吗?通过一段视频(人造光源/灯的发展史)我们来了解一下。
5.生汇报。
6.小结:看来,人造光源也在随着人类需求的变化不断更新迭代。
三、观察蜡烛与细钢丝的发光过程1.交流回顾:点燃的蜡烛是人造光源的一种。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第一章:第1课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调查等。
1.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的能力。
1.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2. 教学内容2.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1.1 观察:用肉眼、仪器等进行观察,记录现象。
2.1.2 实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分析实验结果。
2.1.3 调查:制定调查方案,收集数据,分析结果。
3. 教学重点与难点3.1 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2 难点:如何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4. 教学过程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科学知识,引出本课主题。
4.2 讲解: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举例说明。
4.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调查等活动,教师指导。
5. 课后作业5.1 学生编写一个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包括观察、实验或调查等内容。
第二章:第2课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1.2 培养学生认识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能力。
1.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教学内容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1.1 生物适应环境:如沙漠植物的耐旱特性。
2.1.2 生物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植物的蒸腾作用等。
3. 教学重点与难点3.1 重点: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2 难点:如何认识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现象。
4. 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2 讲解:讲解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的实例。
4.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等活动,教师指导。
5. 课后作业第三章:第3课物质的状态与变化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及其特点。
1.2 培养学生认识物质的状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及其原因。
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优 第一单元 1. 太阳和影子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 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2.引导学生对日常事物进行观察,置疑。
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养观察的好习 惯。
3.知道利用太阳光和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为人们的生活做一些有益的事。
【教学重点】 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 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 辨别方向。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学生材料:太阳钟材录单。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 一、游戏导入 1.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出个谜语,。
太阳出来跟你走,明月升空随你行,街灯照亮前与后,夜深人静不离身。
(影子) 2.关于影子老师还带来一段好看的视频,仔细表演?(手影)你想玩吗? 3.请学生到黑板前表演手影。
(教师等第 2 个同学表演的正起劲时,突然关闭手电筒,表演无法进行)咦?影子怎么看不 见了(根据学生交流,板书:光)说“因为没有物体”。
)教师出示一系列的物体:书、黑板擦、粉笔、玻璃 ⋯ ⋯ (预设:学生 发现玻璃没有影子,追问:为什么?从而得出透明的物体没有影子。
)师:要想有影子,还需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要有— — (板书:不透明的物体)引导总结:通过刚才的观察,谁来总结一下,要想看到清 晰的影子(板书:影子) )需要哪些条件?4.师:除了灯光。
还有什么情况下能产生影子?(灯光下、月光下、阳光下⋯ ⋯ )看来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太阳和影子。
(板书:太阳,完成课题《太阳和) 二、交流观察,探究特点1.课前已经让大家观察了太阳和影子,而且我们的地观察。
(课件出示课前观察要 求))(1)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太阳下的影子有什么特点? 2.小组讨论、交流观察结果。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一、教案:光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光的特性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3.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现象。
4.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材料。
5.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光的现象。
(2)新课:讲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原理。
(3)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的现象。
(4)总结: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特点。
6. 课后作业:(1)复习课堂内容,整理实验观察结果。
(2)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案:地球与宇宙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结构和特点。
(2)培养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和好奇心。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认识地球和宇宙。
2. 教学重点:地球的结构和特点。
3. 教学难点: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4. 教学准备:图片、模型等教学材料。
5.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和宇宙。
(2)新课:讲解地球的结构和特点,介绍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3)讨论:分组讨论地球和宇宙的奥秘。
(4)总结:梳理讨论成果,总结地球和宇宙的知识。
6. 课后作业:(1)复习课堂内容,整理讨论成果。
(2)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地球和宇宙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案:天气与气候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区别。
(2)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变化,提高生活质量。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天气和气候现象。
2. 教学重点: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区别。
3. 教学难点:气候类型的特点。
4.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材料。
5.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和气候。
(2)新课:讲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区别,介绍气候类型的特点。
(3)观察:让学生观察周围天气和气候的变化。
(4)总结:梳理观察结果,总结天气和气候的知识。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本教材共分为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若干课,每课围绕一个主题展开,逐步深入,形成 完整的知识体系。
知识结构
教材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和整合,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知识网络,培养 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学生应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实 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 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
体。
观察实验:种子发芽过程记录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种子发芽过程,了解植 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实验材料
绿豆种子、水、棉花、培养皿、 放大镜等。
观察实验:种子发芽过程记录
实验步骤 1. 在培养皿中铺入一层棉花,加水湿润。
2. 将绿豆种子均匀摆放在棉花上。
观察实验:种子发芽过程记录
01
02
03
04
3. 将培养皿放在温暖、阳光 充足的地方,每天定时观察并
开花结果
植物长到一定阶段后,会 开花结果,繁衍后代。
植物繁殖方式及特点有Fra bibliotek繁殖通过开花、结果产生种子进行繁 殖,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生活力强,变异大,能广泛适应
环境。
无性繁殖
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 叶)进行繁殖,后代能保持亲本
的优良性状,繁殖速度快。
孢子繁殖
某些植物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 ,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成新个
气候类型及特征描述
气候类型
根据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的特点和分布规律,将全球气候划分为不同类型,如 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特征描述
不同类型的气候具有不同的特征,如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温带海洋性气 候四季分明、降水均匀等。
实践活动:制作简易气象站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热传导》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热传导》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热传递《第5课时热传导》,主题是热传导。
通过观察热在金属片和液体中的传递过程,引导学生归纳热传导的概念。
本课时旨在让学生了解热能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的过程,理解热总是从温度高处传向温度低处。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从同一个物体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2. 理解热总是从温度高处传向温度低处。
3. 通过观察热在金属片和液体中的传递过程,归纳热传导的概念。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重点: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从同一个物体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热总是从温度高处传向温度低处。
难点:通过观察热在金属片和液体中的传递过程,归纳热传导的概念。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归纳能力,可以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来理解热传导的概念。
然而,对于抽象的物质和能量的传递过程,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实例来加深理解。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关于热传导的知识。
热能是如何传递的呢?让我们先来思考一下。
学生:热能是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
老师:非常好!那么,你们认为热能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吗?学生:是的,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递到温度低的地方。
第二环节:实验观察老师:现在,我将给你们展示一个实验来观察热能在不同物体中的传递过程。
请看屏幕上的实验图示。
学生:好的,老师。
老师:现在,我将在一个装满温水的容器中放入一个端部已加热的金属片。
请你们仔细观察金属片的变化。
学生:(观察金属片)老师:请问,金属片的哪一端变热了?为什么?热是如何传递的?学生:金属片的一端变热了,因为它接触了热水。
热能是从热水传递到金属片的。
第三环节:归纳总结老师:非常好!通过观察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热能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的。
那么,你们能不能总结一下关于热传导的概念和特点呢?学生:热能是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苏教版小学5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5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走进大自然课题1:我们身边的植物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了解植物的分类及特征。
2. 学会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
3. 能够辨别常见植物。
*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学会使用工具书和网络资源,搜集植物的相关信息。
*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植物的分类及特征。
2. 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
教学难点1. 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准备1. 植物标本、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标本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植物的分类及特征,讲解不同类型的植物。
3. 课堂实践:1. 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如叶子、花朵、果实等。
2.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4. 知识拓展:介绍植物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态保护。
5.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植物分类及特征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观察植物形态结构的实践能力。
3. 学生对生态保护的意识。
课题2:探索动物的世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了解动物的分类及特征。
2. 学会观察动物的形态结构。
3. 能够辨别常见动物。
*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动物的生长过程。
2. 学会使用工具书和网络资源,搜集动物的相关信息。
*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动物的分类及特征。
2. 观察动物的形态结构。
教学难点1. 动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准备1. 动物标本、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动物标本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动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动物的分类及特征,讲解不同类型的动物。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一、教案第一章:地球和天空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地球上的重要自然现象。
让学生认识天空中的主要天体,如太阳、月亮、星星等。
1.2 教学内容: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上的自然现象。
天空中的主要天体。
1.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如地震、火山等。
引导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主要天体,如太阳、月亮、星星等。
二、教案第二章:水和天气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基本性质和水的循环过程。
让学生认识天气的基本现象,如风雨、雷电等。
2.2 教学内容:水的基本性质和水的循环过程。
天气的基本现象。
2.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了解水的基本性质,如透明、无色、无味等。
引导学生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如蒸发、降水、流入河流等。
三、教案第三章:生物和生态环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的分类。
让学生认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保护生态环境。
3.2 教学内容: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的分类。
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等。
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分类,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四、教案第四章:人体和健康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让学生认识健康的重要性,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4.2 教学内容: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健康的重要性。
4.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如骨骼、肌肉、器官等。
引导学生了解健康的重要性,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五、教案第五章:科学探究方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
5.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调查等。
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步骤,如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等。
六、教案第六章:植物的生长和变化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过程和植物的生命周期。
2023年秋最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全册表格式】
2023年秋最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导
学案【全册表格式】
第一章:物质与能量
课时1:什么是物质?
- 研究目标:了解物质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认识常见物质的分类;探究物质的变化
- 主要内容:
- 物质的定义和特征
- 常见物质的分类(固体、液体、气体)
- 探究物质的变化(融化、凝固、汽化、凝华、燃烧)
课时2:能源与能量
- 研究目标:了解能源和能量的概念;认识不同类型的能源;探究能源的转化与利用
- 主要内容:
- 能源和能量的定义
- 不同类型的能源(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
- 能源的转化与利用(煤的燃烧、太阳能的利用)
...
第二章:水与人类
课时1:水的重要性
- 研究目标:认识水的重要性;了解水的来源和分布;探究水的循环和利用
- 主要内容:
- 水的重要性(维持生命、供应生活用水)
- 水的来源和分布(地下水、江河湖海)
- 水的循环和利用(蒸发、降水、地下水补给)
课时2:水的净化和节约
- 研究目标:了解水的净化过程;认识水的节约重要性;探究水的净化和节约方法
- 主要内容:
- 水的净化过程(过滤、消毒)
- 水的节约重要性
- 水的净化和节约方法(不浪费用水、用水方便、养成良好的用水惯)
...
(继续编写其他章节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含反思)
开课伊始,我展示太阳的图片,让学生回答太阳是什么,然后交流总结。由此得到太阳是光源的结论。再用同样的方法得出影子是什么的结论。如此经过提出问题、积极思考、交流发言、得出结论等环节后,让学生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准备充足,为学生开拓视野提供了准备
教学的过程中准备了两个实验,一个是观察影子的方向变化,另一个是影子与太阳高度之间的关系。实验中考察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巧妙的把太阳高度的知识和影子的变化规律结合起来对比记忆,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2/2课时
课题
1.1太阳和影子
教学
目的
和要
求
1、能进行太阳的运动与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2、知道一天中气温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3、知道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意义。
重点
难点
认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连续一天的观测和记录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具
手电筒、竹篾、小标杆
实践
活动
检查
模拟太阳运动的实验
板
书
设
计
1.1太阳和影子
高度高低
太阳运行气温气温高气温低
(自东向西)影子影子短影子长
东南西自西向东
西北东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的上节课的观察记录。
2、提问: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二、学习新课
1、模拟太阳运动的实验。
(1)进行一天中太阳和影子关系的模拟实验。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进度表
周次
章节
教学内容
8 迷宫盘的设计(导学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8 迷宫盘的设计(导学案)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将会进行一个迷宫设计的项目,通过此项目,学生们可以培养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和认识。
具体项目介绍和实现步骤如下:项目介绍本项目是要设计一种迷宫盘,其包含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并且可以在迷宫中设置一些障碍物。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进行设计,并亲手制作出来。
最后将会对所有的设计进行展示和比较,选出最优秀的三个设计。
实现步骤步骤一:了解迷宫为了更好的进行项目任务,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关于迷宫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迷宫是由一些障碍物组成,它们将迷宫的可行路径划分为各个不同的区域。
迷宫中一般会包含入口和出口。
其中,迷宫的出口是迷宫的目的地,入口是指玩家进入迷宫的起点。
步骤二:设计思路在了解了迷宫的基本概念之后,我们可以开始进行迷宫盘的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设定迷宫的大小,确定迷宫的输入和输出位置2.思考如何布置障碍物,以给玩家带来一定的挑战性3.如果可以,设定一些特殊的场景,比如有挽救生命的道具等等步骤三:实际制作在确定了项目的设计思路之后,接下来需要进行实际的制作。
1.设计好迷宫盘的图案,并把它放大到适当的尺寸(大约 30cm * 30cm 左右)2.根据设计图案制作出迷宫盘,可以考虑使用卡纸等材料3.制作好迷宫盘之后,需要在上面进行障碍物的摆放4.最后,设定好迷宫盘的入口和出口步骤四:展示和评价制作好迷宫盘之后,学生们需要在课上进行展示,并根据老师和同学的评价,选出最优秀的三个设计。
评价的标准包括:难度、创意、美观和可玩度等等。
学习目标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能够:1.培养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2.学习如何掌握一个创意3.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了解迷宫的基本概念和知识5.培养合作意识总结迷宫盘的设计是一项非常有趣的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们可以锻炼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等多方面的能力。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3、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科学知识:1、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关系。
2、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
3、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敢于大胆想象。
2、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1 、太阳和影子教学目标能够连续观察记录物体的影子变化。
科学知识:1、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2、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持之以恒的观察品质。
2、意识到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影子的形成及变化规律。
认识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教学准备教师——课间带领班级几个学生给影子的位置、长短做记号分组——记录纸,粉笔,橡皮泥。
铅笔,温度计,白纸,尺子,指南针,手电筒,细铁丝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谈话:今天,是开学的第一节科学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到操场看太阳,观察阳光下的影子。
(板书:太阳和影子)二、学习新课1、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1 )提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观察阳光下哪里有影子?是什么的影子?并可以选择一些影子用粉笔把它画在地面上( 2 )分组活动;( 3 )教师巡视并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影子?影子和实物有什么不同?( 4 )游戏:踩影子①介绍规则:两人一组,一个人踩另外一个人的影子,一分钟后交换,尽量不让别人踩到自己的影子。
②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游戏活动。
( 5 )回教室讨论心得并汇报;( 6 )师生共同小结:影子的产生有 2 个条件,一要有光源,二要有不透明的物体。
( 7 )讨论:从早上太阳升起到傍晚太阳落山,物体的影子有变化吗?2、了解影子变化规律( 1 )出去观察刚才做记号的影子( 2 )观察老师事先做记号的影子( 3 )汇报发现:一天中影子的长短、位置是变化的。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集苏教版第一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1 观察法学习观察的基本技巧,如顺序观察、比较观察等。
进行实际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
1.2 实验法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学习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如测量、称量等。
进行有趣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2.1 物质的组成学习物质的分类,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特点。
掌握物质的三个基本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2 分子与原子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学习分子模型的制作。
掌握原子的结构,学习原子模型的制作。
第三章:力学3.1 力与运动学习力的基本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学习运动与力的关系。
3.2 压强与浮力学习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学习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能量与能源4.1 能量的基本概念学习能量的定义,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学习不同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4.2 能源的利用与保护了解我国主要的能源类型,学习能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五章:生物与环境5.1 生物的基本特征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等。
5.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学习生物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能力。
第六章:地球与宇宙6.1 地球的构造学习地球的地理位置、结构及地表特征。
进行地球仪的使用练习,了解各地理区域的特点。
6.2 天气与气候学习天气与气候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掌握气候变化的原因,探讨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第七章:人的身体与健康7.1 人体结构学习人体各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
了解人体主要器官的作用,探讨它们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7.2 健康生活方式学习健康饮食、运动和心理调节等方面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健康习惯,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第八章:生活中的科学8.1 生活中的化学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如食物的消化、清洁剂的作用等。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集体备课表格式电子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科学配套教学设计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苏教版全册学校:班级:任课教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共分五个单元,总课时26课时。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本单元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学生常见的影子、太阳、月亮,通过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初步认识太阳、月亮运动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视角逐渐引向昼夜交替变化对生物以及人类的影响。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本单元通过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引人入胜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去探索光与色彩的秘密。
第三单元:电和磁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物质世界里能量的表现形式的范畴。
电和磁是有着密切关系的,电能转化为磁,磁也能转化为电能,所以把它们并在一个单元里教学,便于学生建立联系,且单元里还有一课《电磁铁》,就是利用电来进行磁现象的观察与研究的。
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本单元是学生认识心跳与呼吸,认识自己的身体的一个重要单元,也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一个重要单元。
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本单元内容设计主要围绕在观察中进行解释,在解释中积极思维,区分事实与解释的差异,认同并追求合理的解释展开。
教学进度表周次章节教学内容课时第一单元1、太阳和影子 22、太阳钟 13、昼夜交替 14、看月亮 25、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2单元总结 1第二单元1、光的行进 22、照镜子 23、研究透镜 14、七色光 1单元总结 1第三单元1、简单电路 12、导体和绝缘体 13、探测暗盒里的电路 14、研究磁铁 15、电磁铁 2单元总结 1第四单元1、测量呼吸和心跳 12、肺和呼吸 13、心脏和血液循环 1单元总结 1第五单元1、解释 12、建立模型 1单元总结 1复习考试 3学校集体备课电子教案(四有课堂)学校:教师:学科:科学年级:五年级日期:年月日课题第一单元1、太阳和影子备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2、知道这种变化是太阳(视)运动造成的。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案标题:观察和描述各类植物的特征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特定的词汇描述不同种类的植物,如叶、茎、根等。
2. 能够观察和描述一些常见的植物的特征,如花、果实等。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他们观察和描述植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展示板2. 不同种类的植物标本3. 图片或实物茎、叶、根、花、果实的样本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植物标本,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观特征,如树叶的形状、颜色、根的形态等。
然后,教师提问学生,询问他们知道哪些特定的词汇来描述这些植物的。
提示问题:1. 植物的根是什么样的?2. 植物的叶子是什么颜色的?3. 植物的茎是什么形状的?Step 2:介绍新知(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展示板介绍茎、叶、根、花和果实的形态特征,并分别讲解它们的功能。
茎:支撑植物,把水分和养分从根传输到其他部位。
叶:进行光合作用,是植物的食物制造器官。
根:扎根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花:植物的繁殖器官,可以结出果实。
果实:包含种子的成熟花的部分,有助于植物的繁殖。
Step 3:实践与探究(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提供一些种类的植物标本或图片。
学生观察并描述每种植物的特征,然后讨论并记录下来。
学生可以用以下问题引导观察和描述:1. 这种植物的根是什么样子的?有多少根?长在哪里?2. 这种植物的叶子是什么形状的?有多少叶子?叶子的颜色是什么?3. 这种植物的茎是什么形状的?是直立的还是蔓生的?4. 这种植物有没有花?花的颜色、形状如何?有多少朵花?5. 这种植物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果实的颜色、形状、大小如何?Step 4:总结与小结(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和总结他们观察和描述植物的过程。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观察和描述植物的要点,并简单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
Step 5:拓展练习(10分钟)教师布置拓展练习,要求学生观察他们身边的其他植物,用自己的话描述它们的特征,并尝试发现不同植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以下是本文的教案内容,按照合适的格式进行书写。
教案: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并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观察和实验。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 难点: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背后的原理,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准备1. 教材: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
2. 课件:准备与教材内容相符的课件,方便学生观察和学习。
3. 实验器材:准备与实验相关的器材,帮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4. 板书准备:准备好板书笔和板书内容,方便学生做笔记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呈现新知(15分钟)利用课件或实物来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观察和理解。
3. 实践探究(30分钟)让学生参与实验或观察活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实验、观察并得出结论。
4. 拓展延伸(10分钟)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归纳(5分钟)对本节课学习的重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并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在教学中,我还通过板书和课件的使用,提高了教学效果。
但需要改进的是在实践探究环节,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空间和指导,帮助他们形成更加全面的思考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第一单元检测(1) 9.17一、填空题1、一天中,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是()A 西→东;长→短→长 B 东→西;低→高→低 C 东→西;长→短→长2、日晷是测量()的工具。
A 体积 B 时间 C 长度3、昼夜形成的原因是()。
A 太阳的东升西落 B 乌云的遮盖 C 地球的自转4、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来计量时间的仪器是() A、日晷 B、浑天仪 C、滴漏5、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是() A、一季度 B、一个月 C、一周二、选择题1、月相的周期变化是()A 一年 B 一个月 C 一周2、新月是指天空中出现() A 月牙 B 满月 C 不出现月亮3、一天中影子最短是在()A 早晨 B 中午 C 傍晚4、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A 哥白尼 B 托勒密 C 牛顿、猫头鹰睡觉的时间是()A 早晨——下午 B 中午——晚上 C 傍晚——早上5、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日晷属于()A 立晷 B 地平日晷 C 赤道日晷6、蜗牛出来活动的时间大都是()A 上午 B 下午 C 夜晚三.简答题空气的性质是什么?四.实验题实际试验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实验名称: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实验过程: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一面没有变亮,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着和黑的一面不断变换。
实验结论: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第一单元检测(2) 9.19一、选择题1、昼夜形成的原因是(C)。
A太阳的东升西落B乌云的遮盖C地球的自转、2、月相的周期变化是(B)A 一年B 一个月C一周3、新月是指天空中出现(C)A月牙B满月C不出现月亮4、一天中影子最短是在(B )A早晨B中午C傍晚5、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A)A哥白尼B托勒密C牛顿6、猫头鹰睡觉的时间是(A)A早晨——下午B中午——晚上C傍晚——早上7、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日晷属于(C)A立晷B地平日晷C赤道日晷8、蜗牛出来活动的时间大都是(C)A上午B下午C夜晚二、问答题:(20)1、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在北京召开,想一想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观众应该在什么时间收看?(举出几个例子,不要求学生写具体发的时刻。
)2、写出你一天的作息时间是怎样安排的?你认为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根据学生的自己的实际情况)3、怎样用拳头测量太阳的高度?(1)左手握拳,举到和眼睛一样高。
(2)然后拳头一个接着一个叠上去,直到拳头刚好遮住太阳。
计算一下拳头数,这就是我们测量的太阳的高度。
第二单元测试卷 (1) 10.14一,填空题:1,小也孔成像原因是。
2,越的表面,反射光效果越好。
3,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叫。
4,凸透镜可以使光线,凹透镜可以使光线。
5,阳光可以被分解成等七色光。
6,透过红色滤片,看到的白衣服是色的。
7、_________模拟实验证明了光在_________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8、第一次提出阳光能分解出七种色光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
9、光是以____形式传播的。
它碰到物体后会发生____。
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1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大约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______分钟。
二、选择题。
1、下面能会聚太阳光的是。
A、凹透镜B、凸透镜C、平面镜2、下列物体中,不是光源的是。
A、月亮B、萤火虫C、夜光玩具3、医生带额镜给病人看病检查耳朵,是巧妙地利用解决了难题。
A、光的直射B、光的反射4、下列物体中,是光源的有,不是光源的有。
A、太阳B、月亮C、没有点燃的蜡烛D、点燃了的火柴E、亮着的电灯5、18世纪初,科学家曾经做过“光的混合”的实验研究。
A、爱因斯坦B、爱迪生C、牛顿D、哥白尼6、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A、萤火虫、彩虹B、镜子、打火机C、点燃的火柴、太阳D、开着的电灯、月亮7、有关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A、S形B、曲线C、直线三、我能行。
这是小明在学习《照镜子》一课时,在镜子里观察到的像,你能帮他画出物体来吗?第二单元测试卷 (2) 10.15一,填空题:1、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________行进的.2、小孔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越________的表面,反光效果就越好。
4、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做_______;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做________。
5、凸透镜能使光线________,凹透镜能使光线______。
6、阳光可以被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7、凸透镜具有______作用、______作用、______作用。
8、透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白衣服是_________的。
9、汉太阳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光会被_______和________。
10、放大镜和老花镜都是_________镜近视眼镜是_________镜。
二、选择题。
1、下列物体中不是光源,是自然光源,是人造光源。
A、月亮B、激光C、营火D、蜡烛E、电灯F、玻璃幕墙2、下列镜片中,属于凸面镜。
A、家用穿衣镜B、汽车反光镜C、近视镜3、牛顿通过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单色光。
A、三棱镜B、凹透镜C、凸透镜D、平面镜4、把一支铅笔搜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侧面看铅笔,说法正确的是。
A、铅笔向上折B、铅笔向下折C、铅笔变细了D、铅笔变长了5、红和篮两种颜色的光能合成。
A、紫色B、蓝色C、橙色6、红色物体反射的光是颜色的光。
A、绿B、红C、紫三、判断题。
1、平面镜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颠倒。
()2、我们可以用面向太阳喷水的方法制造彩虹。
()3、一个水滴就是一个天然的放大镜。
()4、光线从两种透明物体之间穿过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5、透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绿衣服仍是绿色的。
()四、实验设计。
给你纸屏、凸透镜、蜡烛,你能想办法让蜡烛火焰的像呈现在纸屏上吗?请写出你的做法和你的发现。
第三单元测试卷 (1) 11.5一、填空1、一个简单的电路要由()、()、()、()四部分组成。
2、电池有两极,()和()。
正极用()表示,负极用()表示。
3、根据物体容易导电何不容易导电的性质,可以把物体分为()、()两大类。
4、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都是()。
5、磁铁有两个磁极,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做(),用()表示;指北的一端叫做(),用()表示。
二、判断1、只有用导线把电池的正负极和灯泡连接起来,形成电流的通路时,灯泡才亮。
()2、在有些条件下,绝缘体也会变成导体。
()3、磁铁在水中也能吸铁。
()4、所有的电池都有正极和负极。
()5、电池的电可以一直使用下去,永远用不完。
()三、选择1、要让灯泡变亮我们可以()。
A、用大灯泡B、用大电池C、用新电池2、在检测暗盒的时候,如果发现小灯泡变暗,这时候暗盒里可能连着()。
A、一节电池 B、一根导线 C、一个灯泡3、下面哪些物品不能接触磁铁()。
A、透明胶带B、磁带C、塑料贴片4 把条形磁铁放在一堆小铁钉里磁铁的()吸的铁钉多(),吸的少。
A、中间 B、两端5、下面哪种做法可以增大电磁铁的磁力()A、增大电流B、增加铁钉C、增加线圈五、问答你应该怎样节约用电?六、科学实验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第三单元测试卷 (2)一、填空1、当磁铁的两极相互接近时,同极(),异极()。
2、给电磁铁通电时有(),切断电流后磁性()。
3、改变电磁铁中的()或者(),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4、()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战国的时候被称为()。
5、用磁铁沿同一方向把缝衣针摩擦几十次,就做成了()二、判断1、电池的电可以一直使用下去,永远用不完。
()2、导体就是能导电的物体,绝缘体就是不能导电的物体。
()3、电流不容易通过绝缘体,所以绝缘体没有什么用处。
()4、电磁铁和磁铁一样,都有不变的两极。
()5、电话的听筒和收音机的扬声器里都有电磁铁。
()三、选择1、要让灯泡变亮我们可以()。
A、用大灯泡B、用大电池C、用新电池2、在检测暗盒的时候,如果发现小灯泡变暗,这时候暗盒里可能连着()。
A、一节电池 B、一根导线 C、一个灯泡3、下面哪些物品不能接触磁铁()。
A、透明胶带B、磁带C、塑料贴片4 把条形磁铁放在一堆小铁钉里磁铁的()吸的铁钉多(),吸的少。
A、中间 B、两端5、下面哪种做法可以增大电磁铁的磁力()A、增大电流B、增加铁钉C、增加线圈四、填表①铁②干木材③食盐溶液④炭棒⑦玻璃⑧潮湿的木头⑨干布⑩塑料尺⑤陶瓷⑥人体导体::绝缘体:五、问答1、磁铁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举 4 例)2,避免触电有哪些方法?(至少写出 3 条)第四单元测试卷 (1)一、填空1、呼吸让我们吸进富有( )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 )2、心跳就是心脏的( )和( )。
3、( )和( )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4、少年儿童正常情况下,心跳每分钟大约( )次。
年龄越小,心跳越快。
5, ( )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二、判断1、吸烟对呼吸器官的危害很大。
()2、用鼻呼吸和用口呼吸都能达到一个目的,所以效果是一样的。
()3、心脏不停地跳动,能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流动。
()4、从全身各处通回心脏的血管叫动脉。
()5、科学家做出的解释就一定是事实,绝对正确。
()三、选择1、属于呼吸器官的是( D )A、胃B、肠C、嘴D、肺2、人体吸进和呼出空气的途径(A )A、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支气管→气管→喉→鼻腔B、鼻腔→喉→支气管→肺→气管→鼻腔C、鼻腔→喉→肺→气管→肺→鼻腔四、简答1、为什么我们要呼吸2、肺活量大对健康有什么好处?第四单元测试卷 (2)一、填空1、 ( )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2、心跳就是心脏的( )和( )。
3、( )和( )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4、少年儿童正常情况下,心跳每分钟大约( )次。
年龄越小,心跳越快。
5、呼吸让我们吸进富有( )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 )二、判断1、吸烟对呼吸器官的危害很大。
()2、用鼻呼吸和用口呼吸都能达到一个目的,所以效果是一样的。
()3、心脏不停地跳动,能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流动。
()4、从全身各处通回心脏的血管叫动脉。
()5、科学家做出的解释就一定是事实,绝对正确。
()三、选择1、属于呼吸器官的是( D )A、胃B、肠C、嘴D、肺2、人体吸进和呼出空气的途径(A )A、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支气管→气管→喉→鼻腔B、鼻腔→喉→支气管→肺→气管→鼻腔C、鼻腔→喉→肺→气管→肺→鼻腔四、简答1、怎样保护呼吸器官?2、心脏为什么要推动血液不停地在血管里流动?总复习题一一、填空题1、一天中,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是()A 西→东;长→短→长B 东→西;低→高→低C 东→西;长→短→长2、日晷是测量()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