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卷4935(Word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 1: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
单项选择题
A、变化
B、改变
C、变式
D、突出
2:现代迁移理论认为迁移的发生与以下哪一项有关()。
单项选择题
A、认知结构
B、经验内化
C、两种活动的相似性
D、对事物关系的认识
3:在心理学中,最早明确强调内部心理结构并以此来解释学习过程的心理学流派是()
单项选择题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格式塔学派
D、认知心理学
4:道德判断处于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表明其道德认识的发展水平是()。单项选择题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5:皮亚杰认为,11至15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处于()
单项选择题
A、思维准备阶段
B、思维阶段
C、感觉运动阶段
D、抽象思维阶段
6:沿着不同方向去探索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单项选择题
A、发散思维
B、辐合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7:在皮亚杰看来,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特殊认知水平。()判断题
对
错
8:以下不属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是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
A、教学认知能力
B、教学操作能力
C、自我反省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9:在智力结构中的多种不同观点中,吉尔福特主张的是()
单项选择题
A、双因素论
B、群因素论
C、层次结构论
D、三维结构论
10:进行识记时,要学会同时运用多种感官,心理学证明,人的学习通过视觉占()。
单项选择题
A、83%
B、50%
C、25%
D、11%
11:迁移的形式训练说强调()。
单项选择题
A、学习材料的相似性
B、发展了的心理官能
C、直接性动机
D、对情境关系的理解
12: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之为替代强化。()
判断题
对
错
13:视觉联想主要是通过运用联想、假借意义来帮助人们记忆。()
判断题
对
错
14:合作对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在于()
多项选择题
A、增强集体凝聚力
B、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个性
C、启发学生学会学习
D、重视个别差异
E、集思广益
15:儿童的思维运算已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但思维运算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所处的阶段是()。
单项选择题
A、感觉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16:一般说负迁移是暂时性的,经过练习可以消除。()判断题
对
错
17: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是()。
单项选择题
A、单维思维
B、多维思维
C、思维的木可逆性
D、以命题形式进行
18:可采用()来治疗失眠。
单项选择题
A、系统脱敏法
B、肌肉松弛法
C、自我暗示法
D、行为疗法
19:动机的必要条件是内驱力和()
单项选择题
A、外驱力
B、诱因
C、平衡性
D、奖励
20:教师通过协调课堂类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
A、课堂凝聚力
B、课堂控制
C、课堂管理
D、课堂气氛
21:在思想、情感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的过程是()
单项选择题
A、内化
B、认同
C、服从
D、依从
22:关键期的存在说明学生心理发展具有()
单项选择题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23:根据控制、成熟的要求、儿童与父母的交往、父母的教养水平等四个指标,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为()。
多项选择题
A、专制型
B、开放型
C、说服型
D、放纵型
E、民主型
24: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是()
单项选择题
A、有意义接受学习
B、无意义接受学习
C、发现学习
D、接受学习
25:学习策略的研究开始于()
单项选择题
A、布鲁纳
B、罗杰斯
C、桑代克
D、斯金纳
26:群体在共同活动中表现出的占优势的较稳定的情绪状态,称为()单项选择题
A、心理状态
B、心理气氛
C、群体规范
D、群体舆论
27:皮亚杰等人将其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判断题
对
错
28: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单项选择题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29:形成性评价通常发生在()。
单项选择题
A、教学过程之前
B、学生毕业时
C、教学过程之后
D、教学过程之中
30:可采用()来治疗失眠。
单项选择题
A、系统脱敏法
B、肌肉松弛法
C、自我暗示法
D、行为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