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解题

合集下载

全国专用2022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论语十二章作业课件新人教版20221203131

全国专用2022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论语十二章作业课件新人教版20221203131

[2022常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2分)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 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观点?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4分)
答案
3.【答案示例】 在学习方法上的观点:要多复习,要学思结合,要找到学习的乐趣所在。 (1分) 在学习态度上的观点:要热爱学习,要态度谦虚,要珍惜时间。(1分) 体会:这些观点对我们很有参考价值。比如“学而时习之”就告诉了我一个非常有用 的学习方法:学习后要及时复习、经常复习。我每周复习,每次考试前复习,都觉得掌握 的知识又多了一些,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也更深入了。老师都说我综合能力强,我知道,这 是经常复习的结果。(2分)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分析概括即可。 在学习方法上的观点,根据“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分析,可得出 要多复习;根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分析,可得出要学思结合;根据“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分析,可得出要找到学习的乐趣。在学习态度上的观 点,根据“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分析,可得出要热爱学习;根

《论语十二章》能力提升练

《论语十二章》能力提升练

《论语十二章》能力提升练过基础·教材核心知识精练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雍也(yōng)不愠(yùn)曾子(zēng)三省吾身(xǐng)B.好之者(hǎo)逾矩(jǔ)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C.论语(lùn)曲肱(gōng)笃志(dǔ)传不习乎(chuán)D.一箪食(dān)不舍昼夜(shě)乐之者(yuè)逝者如斯夫(fú)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1)学而时习之 ________(2)吾日三省吾身 ________(3)温故而知新 ________(4)可以为师矣 ________(5)择其善者而从之 ________(6)切问而近思 ________3.指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不亦说乎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下列多义词。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3)知人不知而不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4)乐不亦乐乎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填空。

(1)《论语》是_______(思想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_______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2)孔子(前551—前479),名_______,字_______,春秋末期_______家、_ ______家、_______家,被后世尊为“_______”。

(3)《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请写出出自本课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默写。

(1)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论语填空求解题技巧

论语填空求解题技巧

论语填空求解题技巧填空题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也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逻辑推理的能力的重要手段。

特别是对于《论语》这样一本充满智慧和哲理的经典之作,填空题是考查学生对于经文理解和思考能力的绝佳方式。

下面将介绍一些解题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论语》填空题的考查。

一、审题要仔细填空题中往往存在一些关键词或者关键句子,对题干进行仔细的阅读和分析是解答填空题的第一步。

要仔细审题,明确填空题的要求,理解题意,确定填空的范围。

二、通读全文在填空之前,最好先大致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主旨和脉络。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对题目的理解和答题的把握。

尤其是对于《论语》这样一个篇幅较长、内容丰富的经典之作,通过通读全文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要点和关键词,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三、选择正确的填空策略根据填空的要求和题干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填空策略,有助于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常见的填空策略有以下几种:1.按顺序填空:通常是在题干中给出一个有序的关键字,按顺序找到空缺的文句填入。

2.根据逻辑关系填空:通过题干中的逻辑关系词或者关键词,找到与之相对应的逻辑关系或者观点,从而推断出相应的答案。

3.根据上下文语境填空:通过分析和理解文章的上下文语境,推断出相应的答案。

4.排除法填空:通过排除一些与题干不符的选项,从剩下的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

四、注重文句的理解和语境的把握《论语》作为一本经典之作,其中的文句基本上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选择的。

在填空过程中,要注重对文句的理解和对整个语境的把握。

注意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挖掘出文句中的深层含义。

五、善于总结和归纳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和归纳,通过对已经填好的空格进行整体的观察和分析,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还可以通过总结不同填空策略的应用情况,形成相应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六、多做练习只有不断地积累和提高,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类填空题的考查。

多做练习是掌握填空题解题技巧的关键。

高考语文—《论语》选读类答题策略

高考语文—《论语》选读类答题策略

高考语文—《论语》选读类答题策略类型一:从文本自身命题【题型解说】此类题主要考查文中的重要字词、成语及提炼概括该章句的主旨等。

【答题思路】第一步:读懂语段,准确而全面地理解所给语段的大意。

浙江高考《〈论语〉选读》连续三年都考到了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包括相关词句、教学原则及为政观点等多个层面。

答题时都需要立足对文本的理解。

第二步:联系教材,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

【特别提醒】复习备考时要梳理《〈论语〉选读》中的重要观点,整理、掌握孔子的几大思想观点的核心。

如:为政观、义利观、交友观、教育观、文化观、礼乐观、仁爱观、中庸观等,尤其要认真解读每课后面【相关链接】中那篇短文,把精要之处加以圈画或摘录,弄通弄懂弄透弄熟。

第三步:充分利用题干中所给信息,准确规范地表述出来。

类型二:对文本知识的迁移运用【题型解说】此类题重在考查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学以致用的能力。

【答题思路】第一步:找出所提供材料的核心内容,弄清其观点态度。

第二步:分析材料间的内在联系,弄清题目讨论的共同话题。

第三步:通过对材料中观点态度的分析比较,提炼出自己的观点态度,如解答【真题感知】第二题时,就应从欧阳修的《朋党论》中提炼观点,明确自己的看法。

第四步:观点的分析和陈述。

【特别提醒】对自己观点或对《〈论语〉选读》中的思想观点的判定和分析,都要态度鲜明,言之成理。

切不可架空议论,拖泥带水,模棱两可。

【拓展延伸】高考中《〈论语〉选读》探究分析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1.短文评析型,即给出一段《论语》原文,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语言评价文中的思想。

解答这类题不能脱离文本泛泛而谈,更不能以翻译代替评析,对文中流露的儒家思想要客观公正地评价,最好还要指出其意义所在。

2.材料结合型,即把几则材料组合在一起出题。

解题时要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关系,注意题目的要求,不遗漏任何一则材料信息。

3.提炼观点型,即给出一则或几则材料,要求提炼文中的中心意思或内容要点。

4.联系实际简析型。

最新最全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复习和答案)完整版.doc

最新最全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复习和答案)完整版.doc

论语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6.表示既要从正面学习,又要从反面学习:7.《论语》中强调复习重要性的句子是:8.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那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9.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10.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的志气是不能被改变的。

用《论语》的话就是:11.《论语》中说既要广博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又要切合实际地多想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的句子是:12.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事之道的句子是: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表示既要从正面学习,又要从反面学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论语》中强调复习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那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9.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0.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的志气是不能被改变的。

用《论语》的话就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1.《论语》中说既要广博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又要切合实际地多想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的句子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部编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解析

部编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解析

部编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①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②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③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⑤博学而笃志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请至少写出四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先说说这则讲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体会,谈谈你的启示或体会。

【答案】(1)生气;反省;迷惑;喜好;坚守(2)①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②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习题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习题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尊君在不
不:同__“_否__”_,__句__末__语__气__词__,__表__询__问__(或__表_ 疑问)。
· (2)去后乃至
乃:_____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诚__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十而立__立__身__,__指__能__有__所__成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

(5)饭疏食___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
8.翻译下列句子。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对于学问和事业,)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 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为人谋而不忠乎___竭__尽__自__己__的__心__力_______________

(4)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____越__过__法__度____________
••
(5)学而不思则罔_迷__惑__,__意__思__是__感__到__迷__茫__而__无__所__适__从___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
(3)《〈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学__而__不___思__则__罔___,__思__而__不__学___则__殆_____。
(4)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正如《〈论语〉十二
章》中所言:_知__之__者__不___如__好__之__者__,_好__之__者__不__如__乐___之__者_。

文言文01《论语》十二章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诵必备

文言文01《论语》十二章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记诵必备

文言文01 《论语》十二章一、文学常识《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收集编纂而成,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二、主旨归纳《〈论语〉十二章》主要谈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想修养等。

文章言简意赅,富有哲理,表达了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三、参考译注子①曰:“学而时习②之,不亦说乎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④,不亦君子⑤乎?”(《学而⑥》)①[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②[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③[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说,同“悦”,愉快。

④[愠(yùn)]生气,恼怒。

⑤[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⑥[学而]和下文的“为政”“雍也”“述而”等一样,都是《论语》的篇名。

这些篇名都是从各篇第一章摘取出来的,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译】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为人谋⑤而不忠⑥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⑦乎?传⑧不习乎?”(《学而》)①[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②[吾(wú)]人称代词,我。

③[日]每天。

④[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

省,自我检查,反省。

⑤[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⑥[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⑦[信]诚信。

⑧[传(chuán)]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⑥,不逾矩⑦。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课时练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课时练

《论语》十二章课时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论.语(lún)不亦说.乎(yuè)不愠.(yùn)逝.者(shì)B.罔.(wáng)笃.志(dŭ)殆.(dài)焉.(yān)C.箪.(dān)好.之者(hǎo)曲肱.(gōng)惑.(huò)D.三省.(xĭng)传.不习乎(zhuàn)逾.(yú)矩.(jŭ)2.下列关于《论语》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只记录了孔子本人言行。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

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

C.“匹夫不可夺志也”中匹夫是指普通的人、男子汉。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为: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而”有转折的味道,可见,知新比温故是更重要的学习方法。

3.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有客人远道而来,我们可以用《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

B.人到七十,余日不多,便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因为孔子都说“七十而从心所欲”。

C.《论语》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那么,怎样学习呢?应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孔子的一句话,为民族添彩,光阴似箭,“逝者如斯夫”,大江东流,带不走古老的掌故。

4.古诗文默写。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

请根据提示,用《<论语>十二章》中的语句填写:(1)表达了与“举一反三”意思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

(2)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一句来劝解自己。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词类活用
① 学而时习之 ② 吾日三省吾身
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日:形容词作状语,每天
·文言知识·
③ 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用作名词,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 解和体会”
④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⑤ 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用作动词,吃
古今异义
① 可 以 为 师 矣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② 饭疏食,饮水 (古义:粗糙。 今义: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
课堂练习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饭疏食饮水 水:热水 B.传不习乎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C.不亦说
乎 说:通“悦”,高兴 D.人不堪其忧 堪:能忍受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孟子》《大学》《中
庸》合称“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B.孔子、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庄子是
道家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首创人。C.“六十而耳顺”一句中“耳顺”可理解为听
得进不同意见。D.有很多成语源自《论语》。如温故而知新、任重而道远、舍
生取义等。
课堂练习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不知而不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日三省吾身。
初读反馈
2.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前后六人一小组疏通文意。 3.文言文翻译方法:
“串冰糖葫芦”
精读课文
探究孔子的“学”“习”之“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按时复习的重要性。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调思考的重要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思结合的重要性。
静心思考并获得新发现的复习才是“不亦说乎”的可以”为师“ 的复习。

《论语十二章》能力提升练

《论语十二章》能力提升练

《论语十二章》能力提升练过基础·教材核心知识精练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雍也(yōng)不愠(yùn)曾子(zēng)三省吾身(xǐng)B.好之者(hǎo)逾矩(jǔ)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C.论语(lùn)曲肱(gōng)笃志(dǔ)传不习乎(chuán)D.一箪食(dān)不舍昼夜(shě)乐之者(yuè)逝者如斯夫(fú)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1)学而时习之 ________(2)吾日三省吾身 ________(3)温故而知新 ________(4)可以为师矣 ________(5)择其善者而从之 ________(6)切问而近思 ________3.指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不亦说乎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下列多义词。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3)知人不知而不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4)乐不亦乐乎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填空。

(1)《论语》是_______(思想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_______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2)孔子(前551—前479),名_______,字_______,春秋末期_______家、_ ______家、_______家,被后世尊为“_______”。

(3)《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请写出出自本课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默写。

(1)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第1部分第7章 题点训练1 准确分析解答《论语》选读题.doc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第1部分第7章 题点训练1 准确分析解答《论语》选读题.doc

第七章《论语》选读题点训练一准确分析解答《论语》选读题[目标解说]《论语》属于古代经典作品。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关键是读懂文意,正确理解选文内容。

在此基础上还要掌握相关的审题技法及答题技巧,然后在强化训练中不断纠正做题中出现的失误,熟练掌握运用正确的解题答题技法,力求答案更加完美,获得高分。

真题回做(2013·浙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文后题目。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学而》)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论语·宪问》)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子路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皆所谓不耻者。

(宋·真德秀《西山读书记》)(1)补出上面材料的空缺部分。

答案颜子恶衣恶食解析本题考查相关文学常识的识记。

平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2)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贫穷而不抱怨是困难的,富有而不骄横是容易的,故处贫难,处富易,这是孔子对人之常情的体认。

②处于贫穷时不仅要保持气节,更要安贫乐道;处于富有时不仅要不骄横,更要谦逊好礼。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经典的理解能力。

孔子的观点体现在“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两句话中,谈论的是在“富”与“贫”时应持怎样的人生态度。

错题回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

深则厉,浅则揭。

”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14.3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14.30)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8.13)(1)《论语》14.39章体现了孔子的什么精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知其不可而为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2017年同步练习卷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2017年同步练习卷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2017年同步练习卷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________语不愠________ 逾矩________罔________殆________一箪________曲肱________不亦说乎________笃志________三省________吾身。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学而时习之_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吾十有五________三十而立________可以为师矣________不逾矩________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人不堪其忧________饭疏食饮水________博学而笃志________。

3. 根据提示填空。

(1)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2013年5月下旬,第十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北京开幕,请你引用《<论语>十二章》中的,来表达我们对世界各国嘉宾的欢迎之情________。

(3)《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表达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4. 翻译下面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烟民已超过亿,占全球吸烟者总数的,二手烟民更高达亿人。

每年约有万人死于烟草诱发的相关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材料二:全球大约每秒就有一个吸烟者死亡。

一个十几岁就开始吸烟并连续吸烟年或更长时间的人,要比从不吸烟的人平均少活年。

新闻材料三:吸烟有害健康–烟盒上的警示语从材料一、二的数据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有人认为材料三的警示语缺乏力度,请你设计一条更有冲击力的警示语。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六(含答案) (15)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六(含答案) (15)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六(含答案)10古诗文阅读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58.解释加横线的字:不亦说乎()思而不学则殆()人不知而不愠()不信乎()159.翻译句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60.出自本段的成语有、161.本文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讲究方法,学思结合的句子是,。

本文告诉我们学习要虚心,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答案】158.愉快。

有害。

生气、发怒。

真诚,诚实。

159.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160.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写出两个即可)16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解析】【分析】158.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信”:诚实。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愠”作为生僻字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5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时”:按一定的时间。

“说”:同“悦”,愉快。

160.考查从文言文中提取成语的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优美的文章,不但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而且是提炼成语与名言的宝库。

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复习及考题汇集练

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复习及考题汇集练

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复习及考题汇集练一、理解性默写1.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语句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4.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那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5.《<论语>十二章》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哪些?①不亦乐乎:不是很愉快吗?②三十而立: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③从心所欲:和随心所欲的意思差不多。

随自己的心意和爱好,想怎样便怎样.④温故知新: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从而能获得新的知识。

也指吸取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⑤三省吾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⑥不改其乐:不改变自有的快乐。

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⑦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师的.⑧不舍昼夜:日夜不停。

⑨逝者如斯:流失的时光就像这个流水。

⑩不堪其忧: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6.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7.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谦虚求教.到处有老师”的观点(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时常引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8.表明孔子非常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复习环节的句子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9.与今人“举一反三”意思类似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孔子注重将“思考”和“学习”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表明孔子向他人虚心学习的态度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2.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试题 4.1《论语》十二章(解析版)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试题 4.1《论语》十二章(解析版)

《<论语>十二章》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和教育原则等,与《大学》《诗经》《孟子》合称“四书”。

B.《礼记》据传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作,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教育、政治、美学思想。

C.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有“亚圣”之称。

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民贵君轻”等。

D.“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西周学校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一种是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

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A项,“与《大学》《诗经》《孟子》合称‘四书’”错。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故选A。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B.请事.斯语矣事:听从C.致知在格.物格:推究D.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端:萌芽,发端【答案】BB项,“请事斯语矣”的“事”是“实践、从事”的意思,本句话出自《论语》“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白话释义: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明,请让我按这话去做吧!”。

本句话的意思是“请让我按这话去做吧”故选B。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质胜文则.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见贤思齐焉.盘盘焉.,囷囷焉C.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D.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若火之.始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第13练 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附答案和解析)

第13练 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附答案和解析)

第13练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早晨得知道理,当晚死去也甘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朝闻道夕死可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饱、矣、喻、利。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礼运》中体现人才得到重用,社会成员间和睦相处的名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诗的重要性,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省”“睦”“迩”。

3.《论语》十二章(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3)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论语》十二章

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论语》十二章

第九篇 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注释:三人:几个人,不是实指,虚数。
行:行走。 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其:代词,他们(的)。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
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短处就要改正。”
《〈论语〉十二章》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翻译课文
第一篇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子而》)
注释: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孔子(前551-前479),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注释: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堪:能忍受。
译文: 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箪饭,喝的
是一瓢水,住在窄小的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 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第七篇 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重点)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 东曲阜东南)人,是我国春秋末期伟大 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相传他曾修《诗》《书》, 订《礼》《乐》,序《周易》,作《春 秋》。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
研究和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思想和学说,为 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美国诗人、哲学家 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1988年,75 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 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 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梁启超《论语解题》原文赏析

梁启超《论语解题》原文赏析

梁启超《<论语>解题》原文赏析【作者小传】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任甫,号任公、饮冰子,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幼年时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他聪颖过人,“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

1884年中秀才。

1889年中举人,被誉为“岭南奇才”。

1890年入京会试,不中,回粤路经上海,购得《瀛环志略》,始知世界有五大洲各国。

同年8月,拜康有为为师。

1891年入读康有为创办的万木草堂,自称“生平知有学自兹始”。

后来,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着名的“戊戌变法”。

梁启超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以史学研究成绩最着,其着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题目解析】梁启超着《群书概要》,是根据梁氏1923年起在清华学校的讲义整理的,1925年列为《清华周刊丛书》之一种,由清华周刊丛刊社初版。

其第一篇讲《论语》、《孟子》,分总说、《论语》编辑者及其年代、《论语》之真伪、《论语》之内容及其价值、《论语》读法、《论语》注释书及关系书六节。

考证详尽,论证严谨,为后人研究的基础材料。

【原文欣赏】《论语》编辑者及其年代《汉书·艺文志》云:“《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据此,则谓《论语》直接成于孔子弟子之手。

虽然,书中所记如鲁哀公、季康子、子服景伯诸人,皆举其谥,诸人之死皆在孔子卒后;书中又记曾子临终之言,曾子在孔门齿最幼,其卒年更当远后于孔子;然则此书最少应有一部分为孔子卒后数十年七十子之门人所记,无疑。

书中于有子曾子皆称“子”;全书第一章记孔子语,第二章即记有子语;第三章记孔子语,第四章即记曾子语。

窃疑纂辑成书,当出有子曾子门人之手;而所记孔子言行,半承有曾二子之笔记或口述也。

《论语》之真伪先秦书赝品极多,学者最宜慎择。

《论语》为孔门相传宝典,大致可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論語》解題一.釋名《漢書·藝文志》:《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

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篹,故謂之論語。

《文選·辯命論》注引《傅子》:昔仲尼既歿,仲弓之徒追論夫子之言,謂之論語。

劉熙《釋名·釋典藝》:《論語》,記孔子與弟子所語之言也。

論,倫也,有倫理也。

語,敘也,敘己所說也。

、鄭玄《周禮注》:答述曰語,以此書所載,皆仲尼應答弟子及時人之辭,故曰語。

而在論下者,必經論撰,然後載之,以示非妄謬也。

邢昺《論語正義》:論者,綸也,輪也,理也,次也,撰也。

此經書可以經綸世務,故曰綸也;圓轉無窮,故曰輪也;蘊含萬理,故曰理也;篇章有序,故曰次也;群賢集定,故曰撰也。

《說文新證》:《禮記•坊記》:子云:君子弛其亲之过而敬其美。

《論語》曰:“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論言弟子籍》出孔氏古文,近是。

余以弟子名姓文字,悉取《論語弟子問》并次為篇,疑者闕焉。

《史記•封禪書》:傳曰:三年不為禮,禮必廢;三年不為樂,樂必壞。

《法言•孝至篇》《漢書•外戚傳》王充《論衡•正說》:初,孔子孫孔安國以教魯人扶卿,官至荆州刺史,始曰《論語》。

二.編纂者和成書年代《子罕》:牢曰:“子云:‘吾不試,故藝。

’”《憲問》:憲問恥。

子曰:“邦有道,穀;邦無道,穀,恥也。

”《泰伯》: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泰伯》: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

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逺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逺鄙倍矣。

籩豆之事,則有司存。

”有子、閔子、冉子《論語讖》:子夏六十四人,共撰仲尼微言。

鄭玄:《論語》,仲弓、子游、子夏等所撰定。

柳宗元《論語辨》:或問曰,儒者稱《論語》,孔子弟子所記,信乎?曰:未然也!孔子弟子,曾參最少,少孔子四十六歲,曾子老而死,是書記曾子之死,則去孔子也遠矣!曾子之死,孔子之弟子略無存者已!吾意曾子弟子之為之也。

何哉?且是書載弟子必以字,獨曾子、有子不然,由是言之,弟子之號之也。

然則有子何以稱子?曰,孔子之歿也,諸弟子以有子為似夫子,立而師之,其後不能對諸弟子之問,乃叱避而退,則固嘗有師之號矣。

今所記獨曾子最後死,余是以知之蓋樂正子春、子思之徒為之耳。

或曰,孔子弟子,嘗雜記其言,然而卒成其書者,曾氏之徒也。

《論語集注》引程子:《論語》一書,成於有子、曾子之門人,故其書獨二子以子稱。

姚鼐《古文辭類纂》:《檀弓》最推子游,似子游之徒所為,而於子游稱字,曾子、有子稱子,似聖門相沿稱皆如是,非於稱字稱子,有重輕也。

徂徠一新《論語徵》:上論成於琴張,而下論成於原思,故二子獨稱名,其不成於他人之手者,審矣。

洪景盧:閔子門人。

詞語使用:夫子引用:《孟子》12條、《禮記》、《大戴禮記》楊伯峻《論語譯注·導言》: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山下寅次《論語編纂年代考》:BC479—400李零:《喪家狗·我讀論語》:BC479—372錢穆《論語要略》:周末秦初朱維錚《〈論語〉結集脞說》:BC157—87三.內容和結構《中國古代典籍導讀》:《論語》主要的價值大概就是它能使我們洞察孔子及其弟子的行為和日常生活。

此外,透過那些對話,我們可以對他的人格及教義有大致的概念。

每篇以及篇中諸章的順序安排,通常都是任意的。

有些語句在書中的不同部分相重複,有些思想頻繁出現。

篇名並不表明主題思想,他們僅是由每篇開頭幾個字組成。

他給人總的印象是編輯者缺乏一定的規劃或有條理的綱領。

《子路》13.2見於上博楚簡《仲弓》,《子路》13.22見於《禮記·緇衣》末章。

狩野直喜《論語研究之方法》:其篇之次第,亦深有意味。

學而、為政、堯曰俞樾《湖樓筆談》:《論語·微子》一篇,似乎淩襍不倫,細讀之,乃一篇如一章也。

以殷有三仁始,以周有八士終,首尾自成章法。

其論殷三仁,以微子爲主,微子恝然竟去,似視箕、比有愧,乃孔子並許爲仁,明居亂邦者有可去之義也。

下載柳下惠之言,主於不去,然其下兩書孔子行,則孔子固去矣。

以後書接輿事、書沮溺事、書丈人事、皆孔子去後之事,而以逸民一章繼之。

逸民之中柳下惠存焉,而孔子曰我則異於是,明孔子異於柳下惠,正見柳下惠之不去,不如孔子之行也。

前後相應,幾於天衣無縫矣。

於是又載大師摰諸人之去國,亦明可去之義。

而終以陽襄之入於海,别有天地,非人閒矣。

使自此竟止,殊有江上峯青之歎,乃又載周公謂魯公語,而以周有八士终之,以見逹生開國之初,濟濟多士,爲邦家光。

殷三仁何其可悲,周八士何其可樂也,此曲終奏雅也。

四.地位漢代:傳《漢書·揚雄傳》:傳莫大於《論語》。

小學趙岐晚唐:經宋:四書論語孟子,舊各爲帙;大學中庸,舊禮記之二篇。

其編為四書,自宋淳熙始;其懸為令甲,則自元延祐復科舉始。

五.版本和真偽論語古二十一篇出孔子壁中,兩子張。

齊二十二篇。

多問王、知道。

魯二十篇,傳十九篇。

齊說二十九篇。

魯夏侯說二十一篇。

魯安昌侯說二十一篇。

魯王駿說二十篇。

燕傳說三卷。

議奏十八篇。

石渠論。

孔子家語二十七卷。

孔子三朝七篇。

孔子徒人圖法二卷。

凡論語十二家,二百二十九篇。

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

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篹,故謂之論語。

漢興,有齊、魯之説。

傳齊論者,昌邑中尉王吉、少府宋畸、御史大夫貢禹、尚書令五鹿充宗、膠東庸生,唯王陽名家。

傳魯論語者,常山都尉龔奮、長信少府夏侯勝、丞相韋賢、魯扶卿、前将軍蕭望之、安昌侯張禹,皆名家。

張氏最後而行於世。

《玉函山房輯佚書》:古論、齊論何晏《論語集解序》:古論,唯博士孔安國為之訓解,而世不傳。

沈濤:《論語孔注辨偽》丁晏:《論語孔注證偽》桓譚《新論》:文異者四百餘字。

陸德明《經典釋文》:張禹受魯論于夏侯建,又從庸生、王吉受齊論,擇善而從,号曰張侯論,最後而行於漢世,禹以論授成帝。

後漢包咸字子長吳人大鴻臚、周氏,竝爲章句,列于學官。

鄭玄就魯論、張、包、周之篇章,考之齊、古,爲之注焉。

魏吏部尚書何晏集孔安國、包咸、周氏、馬融、鄭玄、陳群、王肅、周生烈之說,並下己意,為《集解》。

正始中,上之,盛行於世,今以為主。

一合於張禹,再合於鄭玄,又合於何晏。

南北朝:北鄭南何單承彬:《論語源流考述》,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

孔漫春:《<論語>出土文獻研究》《論語:定州漢墓竹簡》,文物出版社,1997年。

(1973漢中山懷王劉修墓)敦煌、吐魯番出土唐寫本《論語鄭氏注》、《論語集解》、《論語義疏》、《論語音義》武內義雄:《漢石經及論語殘字考》嚴可均:《唐石經校文》六.註釋和論語學史朱彝尊《經義考》:463種林泰輔《論語年譜》:3000種程樹德《論語集釋》:680種王鵬凱:《歷代論語著述綜錄》,花木蘭文化工作坊,2005年。

鄭、何、皇、邢、朱、劉唐陸德明:《論語音義》韓愈、李翱:《論語筆解》宋蘇轍:《論語拾遺》陳祥道:《論語全解》朱熹:《論語集注》、《《論語或問》、《論語精義》鄭汝諧:《論語意原》張栻:《癸巳論語解》戴溪:《石鼓論語問答》真德秀:《四書集編》蔡節:《論語集說》趙順孫:《四書纂疏》金履祥:《論語集注考證》清毛奇齡:《論語稽求篇》江永:《鄉黨圖考》程廷祚:《魯論說》江聲:《論語竢質》劉臺拱:《論語駢枝》錢坫:《論語後錄》焦循:《論語補疏》方觀旭:《論語偶記》宋翔鳳:《論語說義》徐養原:《論語魯讀考》包慎言:《論語溫故錄》劉逢祿:《論語述何》黃式三:《論語後案》簡朝亮:《論語集注述疏》陳鳣:《論語古訓》馮登府:《論語異文考證》崔灝:《四書考異》近現代康有為:《論語注》章太炎:《廣論語駢枝》楊樹達:《論語古義》、《論語疏證》楊伯峻:《論語譯注》.錢穆:《論語新解》.李澤厚:《論語今讀》李零:《喪家狗——我讀論語》牛澤群:《論語劄記》王書林:《論語譯注及異文校勘記》日本竹添光鴻:《論語會箋》伊藤仁齋:《論語古義》荻生徂徕:《論語徵》徂徠春臺:《論語古訓外傳》諸橋轍次:《論語講義》武內義雄:《論語研究》英譯理雅各(James Legge,1815—1897)韋利(Arther David Waley,1889—1966)劉殿爵(u,1921—2010)唐明貴:《論語學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