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畔的梭罗
《瓦尔登湖》中梭罗的个人主义思想
总的来说,《瓦尔登湖》是一部极富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它不仅是梭罗对 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的体现,也是他用心灵去感知自然、用情感去体验自然的结 果。这部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自 然界的美丽、神
秘和力量。通过阅读《瓦尔登湖》,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大自然的价 值,更加珍视我们身边的美好环境。这部作品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寻找内心宁静、 追求自然简朴生活的可能性。正如梭罗所言:“我到林中去,因为我希望从容地 想一些事情,独自地跟大自然谈谈。”
基本内容
亨利·戴维·梭罗,这位美国著名的作家和哲学家,他的生态观念深深地烙 印在《瓦尔登湖》这本散文集中。这本书是梭罗独自一人在瓦尔登湖畔生活的记 录,它以生动细致的笔触描绘了自然风光的美丽,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人与自然 关系的深刻理解。
在《瓦尔登湖》中,梭罗以一个简单的农夫身份,用自己的双手和工具,在 自然中寻找生活的意义。他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向我们展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 共处的美好可能。
在《瓦尔登湖》中,梭罗描绘了自己独居瓦尔登湖畔的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 所闻和所思。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以及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快 乐。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传达出对简朴生活的崇尚和对大自然风光的热爱。
他的这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显然与当时的社会主流观念背道而驰。
然而,正是这种特立独行,使得梭罗的个人主义思想得以凸显。他认为,真 正的平静,并非来自外在的环境,而是来自内心的修篱种菊。他坚决反对消费主 义和物质主义,认为这些都会导致人们过度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了内心的精神 需求。
《瓦尔登湖》是一部由18篇散文组成的作品,它记录了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 隐居生活。在这些散文中,梭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为我们描绘了大自 然的美丽与灵性。他通过自己的视角,将湖畔的每一处风景、每一种动植物都赋 予了生命和灵性,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
《瓦尔登湖》:自然与内心的寻找
瓦尔登湖:自然与内心的寻找简介《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于1854年出版的一本哲理性散文书籍。
该书记述了梭罗在瓦尔登湖畔建小屋,过着简朴自足的生活的两年间的经历和思考。
它探讨了与自然相处、追求内心深处真实幸福之间的关系。
建屋生活在《瓦尔登湖》中,梭罗描述了他在瓦尔登湖畔建造小屋并过上简朴生活的经历。
他以极度简约的方式实现了“回归自然”的理念。
他抛弃了社会沉浸于物质欲望和无尽竞争之中,而选择孤独地与自然为伍,并把自己调整到一个能够真正寻找幸福的状态。
自然观察与体验梭罗通过在小屋旁边的森林和湖泊中游荡、观察动物、观赏季节变化等方式,深入体验和感知大自然的力量和美好。
他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色、声音和气味,向读者展示了他在瓦尔登湖畔所经历的种种美妙瞬间。
梭罗认为通过与自然亲近,人们可以获得真实的自由和内心的平静。
内省与哲思《瓦尔登湖》中充满了梭罗深邃而引人思考的哲理性评论。
他以严密、深入的方式,探讨了自我意识、个体责任、对社会价值观的审视等主题。
他鼓励人们挣脱物质欲望的束缚,追求更高尚、更有意义的生活方式。
独立精神与自由意志在小屋周围过着孤寂而简朴生活的两年时间里,梭罗找到了一种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立精神和意志力。
他反对随波逐流,鼓励人们坚持自己作出正确决策,并将这些决策推向极致,真正地发现并追求个人内心中真正重要和有价值的东西。
影响与启示《瓦尔登湖》是一本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作品。
它激发了人们对自然与自我关系探索的思考,引发了对物质文明发展带来的问题的反思,提出了诸多个体主义、民主理念等的观点。
它唤起和鼓励了许多人在现代社会中重新寻找内心真正追求和满足的路径。
《瓦尔登湖》强调人们应该转向内心去寻找幸福,通过与大自然建立更紧密联系,并坚守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实现个人解脱。
总结《瓦尔登湖》是一本关于自然、内心与幸福探索的经典之作。
通过梭罗在小屋生活期间对自然世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本书启示并引导着我们建立与真实幸福相达成的关系。
梭罗与瓦尔登湖的故事
梭罗与瓦尔登湖的故事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讲讲梭罗和瓦尔登湖的故事。
你说梭罗这人啊,可真是个特别的存在。
他就像咱生活中那种特别有主意,还特别勇敢去实践的人。
他不想过那种随大流的生活,就一个人跑到瓦尔登湖边,自己盖了个小木屋,过起了简单又纯粹的日子。
你想想,那瓦尔登湖得多美啊!湖水清澈得能看见底,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就像一个隐藏在世间的仙境。
梭罗就在那,每天听着鸟儿唱歌,看着湖水波光粼粼,那日子,啧啧,得多惬意啊!他在那自己种地,自己砍柴,一切都靠自己的双手。
这就好像咱小时候自己搭积木盖房子一样,虽然辛苦,但特别有成就感。
他也会在湖边散步,思考人生,想想我们到底在忙些啥,为啥要这么忙。
这多有意思啊,咱平时忙得晕头转向的,哪有时间去想这些。
而且啊,梭罗在那还结识了好多小动物朋友呢。
说不定他走在路上,一只小松鼠就会跑过来跟他打招呼,或者一只野兔从他面前跳过。
这可比咱在城市里只能看到猫猫狗狗有趣多了吧。
他在瓦尔登湖的生活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乐趣和意义。
他告诉我们,生活不一定要很复杂,不一定要有很多钱很多东西。
就像咱吃饭,不一定顿顿都要大鱼大肉,有时候一碗清粥小菜也能吃得很开心。
咱再想想,现在的我们,每天忙忙碌碌,为了房子车子票子,累得不行。
可梭罗在瓦尔登湖,没有这些东西,不也过得好好的吗?他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我们是不是太在乎那些外在的东西了?是不是忽略了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咱也可以学学梭罗啊,偶尔放慢脚步,去感受一下大自然,去思考一下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别老是埋头苦干,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在忙啥。
说真的,我们为啥不能像梭罗一样,找个属于自己的“瓦尔登湖”,去过过那种简单又美好的生活呢?难道我们就没有勇气放下那些不必要的东西吗?难道我们就不能给自己一点时间,去享受生活的美好吗?反正我觉得,我们可以试试。
生活嘛,本来就应该多姿多彩的,不能总是那么枯燥乏味。
你们说呢?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梭罗《瓦尔登湖》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梭罗《瓦尔登湖》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梭罗《瓦尔登湖》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作品提要】 1845年,我在瓦尔登湖畔开始了两年多的林中生活。
瓦尔登湖故事梗概
瓦尔登湖故事梗概瓦尔登湖,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康科德市,是一片宁静幽美的湖泊。
在这里,曾经发生过一段令人深思的故事。
主人公亨利·大卫·梭罗,是一位独特的人物。
他渴望从社会的虚华与琐事中解脱,决定在瓦尔登湖畔修建一个小木屋,开始了自我封闭与思考的生活。
故事在1845年夏天开始。
梭罗盖起了他的小木屋,苦心经营着一个简朴自给的生活。
他种植农作物,捕鱼,以及从附近的村庄购买必需品。
他度过了一年的孤独与静谧,沉浸在自然中。
梭罗以他的亲身经历,向读者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与价值。
他观察到了季节的变迁,湖水的波澜以及树木的生长。
在这个遥远的地方,他感受到了生活的本质,深刻认识到与自然相连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哲学家和文学家,梭罗在瓦尔登湖度过的时间里,写下了他的思索与感悟。
他的著作《瓦尔登湖》成为了他深思熟虑的生活方式的记录。
他以独树一帜的观点评价了当时的社会,探讨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除了与自然为伍,梭罗也偶尔与湖畔的居民进行交流。
他与当地人分享他的人生体验和观点,引起了社会对他生活方式的广泛关注。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行为,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信仰。
时间如流水般匆匆流逝,梭罗在瓦尔登湖度过了两年多的时间。
1847年,他决定结束这段自我的修行,回到康科德社会中。
然而,他不忘初心,将他在湖畔的思考与体验写成了一本畅销书,给读者们带来了无穷的启发。
《瓦尔登湖》成为了梭罗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对后来的文学和环保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考和观点影响了无数人,激励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生活中的真正价值,并去探索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能性。
尽管梭罗在瓦尔登湖过程中经历了孤独和困苦,但他的决心和勇气一直指引着他向前。
他通过这段独特的经历,给读者们带来了许多思考和启示,激发了许多人对自然世界的热爱与保护。
总结起来,《瓦尔登湖》是一部关于探索内心和自然之间联系的经典之作。
梭罗通过他在瓦尔登湖的经历,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简朴自给的生活方式的价值,并鼓励人们思考并行动起来,与自然和谐相处,重新审视生活的本质与意义。
梭罗是怎么隐居湖边的_名人故事
梭罗是怎么隐居湖边的大卫·;梭罗是美国著名的作家、哲学家,也是一位废奴主义及自然主义者,他还有无政府主义的倾向。
梭罗提倡人应该亲近自然、回归本心,并且他对此身体力行。
1845年,他在美国康科德小镇的瓦尔登湖湖畔建起林中小屋,自己耕种来养活自己,体验亲近自然的简朴生活。
此后,他以这次经历为题材,写成了《瓦尔登湖》一书,由于文笔朴实自然,文章富有思想,立刻引起轰动,100多年来备受推崇。
“我是一个人生活在林中的,离最近的人家也有将近两公里远。
我住的这间房子是我自己建的,它就在瓦尔登湖上,在麻省的康科德。
我只通过自己的双手劳动觅食。
我在那里住了两年零两个月。
目前,我又暂时寄住在文明生活之中。
”从梭罗的这段话中,我们分明看出了他与文明世界保持着一段距离。
当后人在文明社会中遇到种种不顺时,难免想模仿梭罗的行为,离群索居,隐于山林之间。
但是且慢,梭罗的《瓦尔登湖》的确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请注意,我说的是文学著作,而不是“荒野生存指南”。
在梭罗隐居的那段时间的真实生活中,绝非只有瓦尔登湖和林中小屋。
首先,梭罗得解决吃饭问题。
千万别被他诗意的句子欺骗了,以为他真的能够自己养活自己。
他的母亲和姐姐就住在距离他不到3公里的地方,每周星期六,亲戚就会给他送来满篮子的食物,包括饭食和甜点。
梭罗还时常回家去,在家的那段时光,梭罗显然不会忍饥挨饿。
除了亲戚,梭罗还有许多是社会名流的朋友,最著名的自然是他的人生导师、美国思想家、诗人爱默生。
爱默生和其他一些作家经常会拜访梭罗。
如果只有梭罗在地里种的那点粮食,养活自己都困难,更不用说拿来招待朋友们了。
显然朋友们都不会空手而来,他们会给梭罗带去丰盛的食物。
所以你看,梭罗不仅衣食无忧,而且还高朋满座,根本算不上隐居。
1846年8月,一个反奴隶制团体甚至在他的林中小屋前举行庆祝活动,庆贺西印度群岛的奴隶们获得了自由。
那阵子,小屋里挤进去了25位客人。
在瓦尔登湖湖畔生活一年后,梭罗开始到康科德举办讲演,告诉人们如何过简朴的生活。
《瓦尔登湖》介绍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的一部重要作品,发表于1854年。
这部作品是梭罗在瓦尔登湖边独居两年多时间的所见、所闻和所思的记录,描绘了他回归自然、追求简朴生活的经历。
梭罗在1845年3月的一天,独自一人来到美国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附近的瓦尔登湖畔,用28.125美元从伐木做起,用一把斧头打造了一间满足简易生活起居的湖边木屋。
在那770个日夜里,他与湖水森林相处,以简单的工具开垦林中空地,种植蔬菜,捕鱼捕鸟,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在这段时间里,梭罗深入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现状和个体独立性,并在后来的《瓦尔登湖》中详细记录了他的观察和感悟。
《瓦尔登湖》以其质朴、优美的语言,浪漫美好的风景,以及对极简和自主生活原则的倡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梭罗的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引导人们思考如何在物质追求与精神富足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和独立。
梭罗在瓦尔登湖的生活实验,不仅是对个人生活方式的探索,也是对当时社会价值观的挑战。
在当时工业化和商业化的背景下,梭罗的选择体现了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现代文明副作用的深刻警醒。
他的行为和思想鼓励人们反思过度消费和物质追求带来的问题,提倡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真实。
《瓦尔登湖》不仅是一部自然文学的经典,也是一部哲学作品。
它引导读者思考生活的真谛,探索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持独立和自由,如何在自然与文明之间找到和谐的共存方式。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读者能够获得对自然、生活和社会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瓦尔登湖阅读感悟 瓦尔登湖主要内容和阅读感悟
瓦尔登湖阅读感悟瓦尔登湖主要内容《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的代表作之一,是一本独特的自然随笔。
该书讲述了梭罗在瓦尔登湖畔度过了两年零两个月的生活。
在这段时间里,梭罗过着简朴的生活,置身于大自然之中,通过观察和思考,深入探索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重要哲学问题。
《瓦尔登湖》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湖边小屋梭罗打算过一种简单而真实的生活,他在瓦尔登湖岸边修建了一座小屋。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居住在小屋里的日常生活,包括修建小屋的经历、种植蔬菜、钓鱼、狩猎以及与野生动物的相处等。
他强调了独立自主的生活方式,对物质财富的无关紧要以及纯粹自然的美的赞美。
第二部分:生活的哲学在瓦尔登湖边度过的两年里,梭罗在寂静中思考了很多哲学问题。
他讨论了时间、金钱、社会习俗等话题,并提出了他的观点。
他认为,社会上的繁琐和物质追逐只是虚无,真正的幸福是在静谧的自然中感受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他通过静观自己的内心,认识到人类的困境和追求,提出了对于自然、人生、时间等的独到见解。
第三部分:季节变迁《瓦尔登湖》以时间为线索,详细描述了四个季节在瓦尔登湖岸边的变迁。
他观察了春天的花开、夏天的绿树葱茏、秋天的果实成熟和冬天的寒冷。
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梭罗揭示了时间的流逝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
第四部分:终篇《瓦尔登湖》的最后一部分是对于自由和冒险的思考。
梭罗决定结束在瓦尔登湖的生活,但他对于瓦尔登湖的经历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他认为,冒险和探索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勇气,才能真正认识自己,实现内心的自由。
瓦尔登湖阅读感悟读完《瓦尔登湖》,我深受触动。
梭罗告诉我们,现代社会的繁忙和物质追求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真正的自由和内心安宁在于静谧的自然中的思考和体验。
梭罗认为,人们应该追求独立自主的生活方式。
传统的社会观念和习俗束缚了人们的自由。
梭罗选择离开城市,修建小屋,在湖边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瓦尔登湖各章主要内容
瓦尔登湖各章主要内容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的一本著名散文集,记录了他在瓦尔登湖畔的小木屋里独自生活的经历和思考。
以下是一些章节的简要介绍:经济篇:梭罗阐述了他的生活理念,即简朴、独立、自然和自由。
他描述了自己如何砍伐树木、建造小木屋、捕鱼、种植和进行各种劳动,以此实践他的简朴生活理念。
我生活的地方;我为何生活:梭罗描述了他生活的地方霍尔威尔“真正迷人之处”。
在文章的开头,作者在想象中下田园,并亲自耕耘。
阅读:梭罗讨论了他对读书生活的看法,他认为“读得好书,就是说,在实实的精神中读真实的书,是一种崇高的训练”。
声音:梭罗描述了他在森林中听到的各种自然声音。
孤独:梭罗描述了在森林中一个人生活所特有的感受——寂寞。
访客:梭罗描述了他在森林中遇到的各种访客。
豆田:梭罗描述了他种植豆子的经历,通过自己亲自种植,收获豆子,并将多余的卖出,作者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劳动所带来的人生的快乐与自尊。
村子:梭罗描述了他在森林中的生活与附近村庄的关系。
湖:梭罗描述了瓦尔登湖的美丽风光。
贝克田庄:梭罗描述了他在贝克田庄的生活。
《瓦尔登湖:梭罗的隐居生活》故事概括
《瓦尔登湖:梭罗的隐居生活》故事概括在 19 世纪上半叶的美国,有一位名叫亨利·戴维·梭罗的年轻人,他对当时社会的浮躁和功利感到厌倦,渴望寻找一种更真实、更有意义的生活方式。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前往瓦尔登湖畔隐居。
瓦尔登湖位于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城附近,那里风景优美,宁静祥和。
梭罗在湖畔自己动手搭建了一座小木屋,开始了他为期两年两个月又两天的隐居生活。
他的生活简单而充实。
每天清晨,他伴着第一缕阳光醒来,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倾听着鸟儿的歌声。
他亲自开垦土地,种植豆类、玉米和土豆等农作物,以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求。
他从大自然中获取食物,在湖中捕鱼,在森林中采摘野果。
他没有现代化的工具和设备,一切都依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
梭罗并不孤独,他与大自然成为了亲密的伙伴。
他观察四季的变化,感受着春天的生机勃勃、夏天的热烈繁茂、秋天的宁静丰收和冬天的寒冷寂静。
他留意着湖面上的涟漪、树林中的光影、草丛中的昆虫和天空中的云彩。
他倾听着风的低语、雨的诉说和雷的轰鸣。
在与大自然的交流中,他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和宇宙的奥秘。
除了与大自然相处,梭罗还把大量的时间用于阅读和思考。
他随身携带了一些书籍,包括哲学、历史和文学经典。
在宁静的小木屋中,他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地探索着人类的思想和智慧。
他思考着人生的意义、社会的问题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他的思考深刻而独到,通过文字记录下来,成为了后来《瓦尔登湖》一书的重要内容。
在隐居期间,梭罗也会偶尔接待来访的朋友。
他们会在湖边散步、交谈,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
这些朋友的到来为他的隐居生活增添了一些温暖和欢乐。
然而,梭罗的隐居生活并非完全与世隔绝。
他会定期去镇上购买一些生活必需品,也会关注社会上的一些动态。
但他始终保持着内心的独立和清醒,不被外界的喧嚣和纷扰所左右。
两年多的隐居生活结束后,梭罗带着对生活的全新理解和感悟回到了社会。
他将自己在瓦尔登湖畔的经历和思考写成了《瓦尔登湖》一书,这本书不仅是他个人生活的记录,更是对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反思和启示。
瓦尔登湖书籍简介
瓦尔登湖书籍简介《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于19世纪中期创作的一本传世之作。
全书由18章组成,讲述了作者在瓦尔登湖畔独自生活两年的经历。
这本书以优美的文笔、深入的哲学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并成为了一部经典的自然主义文学作品。
本书最初发表于1854年,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
直到20世纪初,随着环保和自然主义思潮的兴起,这本书才逐渐成为人们争相追捧的文学经典。
《瓦尔登湖》这本书充满了诗意和哲学思考。
在这部作品中,梭罗详细描述了他在瓦尔登湖边小屋度过的两年时间。
他在这里通过观察和思考,对自然、社会和个人成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和探讨。
他的思考涉及了自然、文明、哲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在本书中,梭罗强调了人们和自然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依存。
他认为人们应该更加关注自然,尊重自然,融入自然,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物质和享乐。
他在书中说:“我选择了这里,不是为了得到一时的逍遥,而是为了生活真实、有意义的生活。
”在一些章节中,梭罗还对社会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反思。
他呼吁人们应该更加关注内在的价值和精神追求,而不是沉迷于物质的追求和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
他在书中说:“当我们现代人过于追逐物质和享乐的时候,往往会忽略内心的声音。
我们需要回头看看,并深思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除了哲学思考和对自然的赞美之外,本书在文学创作方面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梭罗在书中使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和比喻语言。
他大量使用自然描写和人物塑造,使得整本书画面感非常强烈,读起来很有感染力。
总之,《瓦尔登湖》是一本优秀的自然主义文学经典,其中的哲思和艺术价值使得这本书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非常值得一读的一本书。
它可以让读者深刻地思考自己和自然的关系,同时也可以让读者享受到梭罗卓越的文学艺术。
瓦尔登湖 (亨利·戴维·梭罗)
Where I live,and what I lived for
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建造居所时,他使用了朋友供应的材料。他详细记录了每一笔花 费,尽量保持简单低调。他最终发现,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居于人们在城市中付 出代价的一小部分。他发现衣、食皆如此。当然时间并不在他的考虑计算中。在这项任 务中,他全力以赴,令人钦佩。他在鸟语声中、在悠扬旷远的教堂钟声中、在淙淙溪流 声中、甚至在火车汽笛声中发现音乐。
天空既在我们的头上又在我们的脚下。 ——梭罗《瓦尔登湖》
人生如果达到了某种境界,自然会认为无论什么地方都可以安身。 ——梭罗《瓦尔登湖
景色中最丰富的元素,就是一点天真无邪的阳光。 ——梭罗《瓦尔登湖》
世界环保组织与环保运动
世界五大环保组织 世界环保运动 世界环境现状
一、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一八四五年七月, 二十八岁的亨利·梭 罗搬进了瓦尔登湖 畔林地的木屋,开 始了他的隐居生活, 身体力行他的“简 单生活(1849年) • 公民不服从(1849年) • 马萨诸塞州的奴隶制(1854年) • 瓦尔登湖(walden,1854年) • 为约翰·布朗上校请愿(1860年) • 散步(1861年) • 远足(1863年) • 缅因森林(1864年) • 科德角(Cape Cod,1865年) • 马萨诸塞州的早春(1881年) • 夏(Summer,1884年) • 冬(Winter,1888年) • 秋(Autumn,1894年)
《瓦尔登湖》的意境及解读
《瓦尔登湖》的意境及解读《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个人经历的一种生活方式的真实记录。
这本书并不是一个小说,而是一篇散文式的游记,描述了梭罗在瓦尔登湖畔自给自足的生活经历。
这本书把瓦尔登湖当作更广泛的一片自然,通过梭罗对翠绿的林木、流水、鸟虫等自然界元素细致入微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恬静、自由、平和的氛围,令读者心悦神怡。
除了自然的描写,梭罗还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思考,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他反对那种所谓的“消耗性”生活,认为“大片空泛的浅情假意的社交-这就是浪费人们珍贵的一生时间”。
他在瓦尔登湖畔的生活方式,反映了另一种可能性,一种不需要过多的物质财富,而是将注意力转向精神层面的生活方式。
这本书的意境非常深刻,透露出了一种在自然中得到平静与自由的意境。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们不断地追求物质财富与事业成功,很容易迷失了自我。
而在瓦尔登湖畔那种清静的环境中,梭罗用自己的思考和冥想,展示了一种更加合理、自由、平和和高尚的生活方式,让读者思考自我与自然、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本书也让我们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梭罗在瓦尔登湖里的生活演示了人们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不是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
他对自然的呈现和节制能力,启发我们考虑自身的环保意识,提醒人们珍惜大自然之美,不要一味地对自然世界劳心劳力、无止境地索取。
尽管梭罗写瓦尔登湖的经历时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但书中所描述的生活方式和思想依旧与现代社会相关。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许多人迷失自我,容易感到虚无和焦虑。
阅读《瓦尔登湖》,通过感受梭罗对自然和生命的独特体验和思考,可以帮助我们从新的角度思考人类的存在价值,并开启有意义的生活,以及如何更加平衡地面对精神与物质、自我和大自然之间的关系。
读书心得——《瓦尔登湖》中梭罗的生态思想探析
读书心得——《瓦尔登湖》中梭罗的生态思想探析亨利·大卫·梭罗是美国十九世纪著名的生态文学家。
1845年,梭罗到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附近的瓦尔登湖畔与自然为伴,实践他的生态中心主义哲学思想,并创作了他的代表作《瓦尔登湖》。
这部作品是美国生态文学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被视为一本绿色的圣经。
梭罗的生态思想和写作影响了后来的生态文学家和环保主义者,他被看作生态文学和美国环境保护运动的先驱。
一、梭罗生态思想的渊源康科德的荒野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加深了梭罗对大自然的理解和热爱。
梭罗在康科德出生和成长,康科德独特的河流及荒野使梭罗从小就萌发了对自然的热爱。
梭罗四岁时从波士顿返回康科德的家乡时,经过瓦尔登湖畔的森林和田地来到湖边,体验了自然之美。
他在瓦尔登湖畔独居时,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这是深深铭刻在我记忆中的最早景象之一。
”康科德及邻近的波士顿在当时是人文荟萃的胜地,这对梭罗生态思想的发展和生态文学创作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梭罗在康科德度过一生,他长期沉浸在康科德的大自然中。
康科德是梭罗生态思想的沃土,并为他的生态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梭罗的母亲辛西娅和挚友爱默生对他生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梭罗的母亲辛西娅曾是一名教师,她热爱自然,并将这种热爱自然的情怀传输给她的四个孩子。
她常常带着孩子们远足野炊,以此来亲近自然。
因此,梭罗“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和大自然有了极其密切的接触”。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哲学指引梭罗成为自然主义者和生态作家。
爱默生是梭罗的良师益友,他促进了梭罗的生态文学创作。
梭罗在哈佛大学读书时就阅读了爱默生的《论自然》,并因此受到启发而写了一些关于自然的文章。
他们对大自然的共同热爱让他们成为一生的挚友,梭罗曾两次作为爱默生的助手和管家在爱默生家居住了一年多。
梭罗是爱默生创立的超验主义俱乐部的成员,他们经常在康科德一起散步并探讨自然和超验主义思想。
梭罗传承了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和生态哲学,并把这些哲学思想付诸实践。
梭罗与瓦尔登湖
人物履历亨利·戴维·梭罗,19世纪美国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哲学家。
他的祖先是法国人,从古恩西岛迁到美国来,他是他的家族里最后一个男性的后嗣。
他的个性偶尔也显示由这血统上得到的特性,很卓越地与一种非常强烈的撒克逊天才混合在一起。
学习经历1817年7月12日,梭罗出生于波士顿;4岁来到康科德,并把康科德作为自己的故乡;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毕业后他回到家乡以教书为业。
1841年起他不再教书而转为写作。
在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的支持下,梭罗在康科德住下并开始了他的超验主义实践。
这时期,梭罗放弃诗歌创作而开始撰写随笔,起先给超验主义刊物《日晷》(Dial)写稿,之后各地的报纸杂志上都有他的文章问世。
他在文学上是一个打破偶像崇拜的人。
他难得感谢大学给他的益处,也很看不起大学,然而他实在得益于大学不浅。
他离开大学以后,就和他的哥哥一同在一个私立学校里教书,不久就脱离了。
他父亲制造铅笔,亨利有一个时期也研究这行手艺,他相信他能够造出一种铅笔,比当时通用的更好。
他完成他的实验之后,将他的作品展览给波士顿的化学家与艺术家看,取得他们的证书,保证它的优秀品质,与最好的伦敦出品相等,此后他就满足地回家去了。
他的朋友们向他道贺,因为他辟出了一条致富之道。
但是他回答说,他以后再也不制造铅笔了。
“我为什么要制造铅笔呢?我已经做过一次的事情我决不再做。
”梭罗重新继续他的漫长的散步与各种各样的研究,每天都对于自然界有些新的认识,不过他从未说到动物学或是植物学,因为他对于自然界的事实虽然好学不倦,对于专门科学与文字上的科学并没有好奇心。
在这时候他是一个强壮健康的青年,刚从大学里出来,他所有的友伴都在选择他们的职业,或是急于要开始担任某种报酬丰厚的职务,当然他也不免要想到这同一个问题;他这种能够抗拒一切通常的道路,保存他孤独自由的决心,实在是难得的——这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辜负他的家人期望;因为他完全正直,他要自己绝对自主,也要每一个人都绝对自主,所以他的处境只有更艰难。
《瓦尔登湖》:梭罗的隐居哲学与对自然与社会的思考
瓦尔登湖:梭罗的隐居哲学与对自然与社会的思考概述《瓦尔登湖》是由美国作家梭罗于1854年出版的一本理论性著作,记录了他在马萨诸塞州瓦尔登湖边过了两年多时间的隐居生活经历。
这本书不仅是梭罗个人经历的真实记录,同时也是他对现代社会和人类关系的批判与思考,以及对大自然和个体意义的探寻。
隐居哲学环境选择与动机梭罗选择隐居于瓦尔登湖边的原因有很多方面。
首先,他对现代社会所带来的浮躁和虚伪感到厌倦,并且渴望远离城市喧嚣,寻找内心的宁静。
其次,他认为隐居能够使人更接近自然,重新与大自然建立起联系,并认为这种联系是人类真正幸福的源泉。
自给自足与简约生活在瓦尔登湖中,梭罗过着非常简约和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他建造了一个小木屋,种植蔬菜,砍伐柴火,并通过钓鱼和打猎来获得食物。
这种简约的生活方式不仅帮助他变得更加独立和自给自足,同时也使他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需的真正必要和表面物质欲望的空虚。
内心的平静与思考隐居于瓦尔登湖的环境给予了梭罗内心平静和冥想的机会。
他利用大量时间进行深入思考,观察和记录周围的大自然景色,并从中汲取灵感。
这种持续而专注的沉思使他能够重新审视生活、社会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自然与社会自然观梭罗非常看重对大自然的尊重与理解。
他认为大自然是无私、纯粹且永恒的存在,并强调人类应该像大自然那样与其和谐相处。
他赞美山水之美、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并将它们视为超越个体并有助于人类成长的源泉。
对现代社会的批判梭罗对当时的现代社会持有批判态度。
他认为人们过于追求物质与财富,忽视了内心的真正需求,而这种过度依赖物质带来了身心的压力和不满足感。
他主张摆脱浮华与虚伪的社交场合,回归自然和真实自我的生活方式。
个体意义与社会理想尽管梭罗独处于瓦尔登湖边,但他并没有完全孤立自己。
相反,他认为个体在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并强调每个人都应该追求内心真实和道德高尚。
他希望通过内省和自我发展来改善整个社会,并呼吁更多人思考取舍、追求内心真正需要的东西。
走进《瓦尔登湖》——探析梭罗的精神世界
走进《瓦尔登湖》——探析梭罗的精神世界19世纪,美国经济欣欣向荣,人们的精神领域却面临着空前的贫乏危机。
在这一背景下,本身拥有良好家庭条件的梭罗毅然放弃优质的生活,只身一人在瓦尔登湖建造房屋,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他每天思考着人类的终极命题,记录日常的所思与所想。
梭罗不仅给读者呈现了不一样的精神世界,更是给今天的社会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启迪。
1 梭罗与《瓦尔登湖》《瓦尔登湖》这部作品主要由十八篇散文组成。
在这十八篇散文中,作者对四季的更替进行了描写,其中也记录了作者内心的渴望、失望以及作者对整个人类的界限的思考,对自己未来价值的无限希望。
《瓦尔登湖》是作者梭罗在湖畔独居的记录,他用两年多的时间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进行了描写。
这本书崇尚生活的简朴,对自然的热爱,语言生动,影响非常深远。
梭罗原本拥有着良好的物质条件,受过高等的教育,本来可以拥有为人羡慕的物质生活,但是,他独辟蹊径,在老家康科德城的瓦尔登湖畔修建房屋,过上自给自足的,类似于原始社会的生活。
在日常的劳作中,梭罗不断地思索诸多的哲学问题。
在与自然的接触中,他产生了创作的灵感,拥有了无比丰富的精神世界。
《瓦尔登湖》这部作品问世以来成为西方世界的“绿色心灵圣经”。
特别是在美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经历重大的社会变革的背景下,更多的人,从《瓦尔登湖》这部作品中感受到生命的真谛以及自然的力量。
这部作品对人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融入了自己的全部情感。
他通过使用拟人、比喻的手法将所见所感在纸上渲染,就像农夫播种一样自然优美,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也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作者不一样的精神世界。
在学术领域,关于《瓦尔登湖》以及梭罗的精神世界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
很多学者指出,梭罗提倡的物质简单以及精神富有的生活方式,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对呼唤人性,呼唤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梭罗是怎么隐居湖边的_名人故事
梭罗是怎么隐居湖边的大卫·;梭罗是美国著名的作家、哲学家,也是一位废奴主义及自然主义者,他还有无政府主义的倾向。
梭罗提倡人应该亲近自然、回归本心,并且他对此身体力行。
1845年,他在美国康科德小镇的瓦尔登湖湖畔建起林中小屋,自己耕种来养活自己,体验亲近自然的简朴生活。
此后,他以这次经历为题材,写成了《瓦尔登湖》一书,由于文笔朴实自然,文章富有思想,立刻引起轰动,100多年来备受推崇。
“我是一个人生活在林中的,离最近的人家也有将近两公里远。
我住的这间房子是我自己建的,它就在瓦尔登湖上,在麻省的康科德。
我只通过自己的双手劳动觅食。
我在那里住了两年零两个月。
目前,我又暂时寄住在文明生活之中。
”从梭罗的这段话中,我们分明看出了他与文明世界保持着一段距离。
当后人在文明社会中遇到种种不顺时,难免想模仿梭罗的行为,离群索居,隐于山林之间。
但是且慢,梭罗的《瓦尔登湖》的确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请注意,我说的是文学著作,而不是“荒野生存指南”。
在梭罗隐居的那段时间的真实生活中,绝非只有瓦尔登湖和林中小屋。
首先,梭罗得解决吃饭问题。
千万别被他诗意的句子欺骗了,以为他真的能够自己养活自己。
他的母亲和姐姐就住在距离他不到3公里的地方,每周星期六,亲戚就会给他送来满篮子的食物,包括饭食和甜点。
梭罗还时常回家去,在家的那段时光,梭罗显然不会忍饥挨饿。
除了亲戚,梭罗还有许多是社会名流的朋友,最著名的自然是他的人生导师、美国思想家、诗人爱默生。
爱默生和其他一些作家经常会拜访梭罗。
如果只有梭罗在地里种的那点粮食,养活自己都困难,更不用说拿来招待朋友们了。
显然朋友们都不会空手而来,他们会给梭罗带去丰盛的食物。
所以你看,梭罗不仅衣食无忧,而且还高朋满座,根本算不上隐居。
1846年8月,一个反奴隶制团体甚至在他的林中小屋前举行庆祝活动,庆贺西印度群岛的奴隶们获得了自由。
那阵子,小屋里挤进去了25位客人。
在瓦尔登湖湖畔生活一年后,梭罗开始到康科德举办讲演,告诉人们如何过简朴的生活。
《瓦尔登湖》故事梗概
《瓦尔登湖》故事梗概《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独居两年多时间的经历和思考。
本文将以叙事的方式概括该故事的主要情节和思想。
第一章:离群索居故事的开篇,梭罗描述了他选择离开城市生活,来到瓦尔登湖附近一座小木屋居住的决定。
他希望能够逃离现代社会的喧嚣和浮躁,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思考。
他开始探索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并通过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与周围的大自然和谐相处。
第二章:四季变迁接下来,梭罗详细描述了他在瓦尔登湖度过的四个季节。
春天的湖面恢复活力,孕育生机;夏天的日子炎热而充实,他享受了湖水的清凉与钓鱼的乐趣;秋天带来了大自然的变幻,林间的红叶和飞舞的落叶成为他内心和思绪的映照;冬天的湖面被冰覆盖,他在这个季节静心沉思,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选择和价值观。
第三章:寻求自由梭罗在接下来的篇章中探讨了自由的概念。
他认为现代社会人们过于繁琐地追逐物质和社会地位,陷入不必要的束缚。
通过独居在湖畔,梭罗追求的是内心自由,超越物质欲望的束缚。
这种自由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有更多的选择权,摆脱传统社会桎梏。
第四章:思维的延伸在湖畔的生活中,梭罗不仅尝试了禅修、园艺等各种自我实践,更将思维延伸到对社会、政府和道德的批判。
他提出反对奴隶制度和对不公正法律的批评,呼吁个体的独立思考和行动。
他坚信个体应该成为道德的支配者和社会的改变者。
第五章:终与归去最终,梭罗决定结束在瓦尔登湖的独居生活,重新进入现代社会。
他并不否定现实世界的需要和价值,但他希望能够将湖畔的自由思考和深思熟虑的生活方式带回到现实生活中。
他的经验和思考将成为他未来生活的指引,并且他坚信瓦尔登湖的岁月对他产生的影响将是持久而深远的。
总结:通过描绘自然与个体的关系、思考现代社会的问题以及对自由和道德的探索,《瓦尔登湖》激发了读者对内心世界的思考,呼唤着对自然和社会的重新审视。
这部作品不仅是梭罗的自传式记录,更是对现代社会价值观进行的深刻反思,引发了无数读者的共鸣。
梭罗瓦尔登湖分析
结构特点是“总--分--总”。即是:先总写湖水的特点及周围 环境;再通过各个角度来描写湖水的奇幻的颜色和清澈纯净;最 后对全文进行收束,并抒发了自己对湖水以及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从哪些角度描写了湖水的颜色?湖水
—— 懒散却合理性的生活态度。 “这湖当然是一个大勇者的作品,其中毫无一丝 一毫的虚伪!……在他的思想中,予以深化,予以 澄清,并在他的遗嘱中,把它传给了康科德”
——瓦尔登湖是作者的思想观念、 理想信念和创作激情产生的源泉。
三、 表达对工业文明的厌恶和批判。
“我的缪斯女神如果沉默了,她是情有可原的。 森林已被砍伐了,怎能望鸣禽歌唱? ——温和的批判
合上《瓦尔登湖》墨绿色的封面,一股清凉的湖水已然 汇入心间,澄澈见底,将心境荡涤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纤尘。
《瓦尔登湖》的五种读法
作为一部自然的书籍 作为一部自力更生、简单生活指南 作为批评现代生活的一部讽刺作品 作为一部文学名著 作为一本神圣的书
--哈丁
调请 朗用 读平 本静 文的 。叙
述 语
自读思考题
亨利·梭罗
我
有
梭罗这人就是
所
我的云彩,四方邻国
房 子
的云彩,安静
面
在豆田之西
朝
大
我的草帽上。
海
,
,
——海子
春 暖
花
开
美国杂文家,诗人,自然主义者,改革家和 哲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在担任数年中 学校长后,毅然决定以作诗和论述自然为终生 事业。在19世纪美国文化巨匠中,堪称一位 “异人”。他和爱默生、富勒都是“简朴生活” 的宗师,他们提倡回归本心、亲近自然。这种 思想不仅深深地影响了美国文化,也为整个世 界带来了清新长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瓦尔登湖畔的梭罗文:周群锋
我生活在瓦尔登湖,再没有什么地方比这里更接近上帝和天天堂。
——梭罗《瓦尔登湖》
与梭罗最初“邂逅”在海子的一首名为《梭罗这人有脑子》的诗里,海子写道“……/梭罗,这个人就是/我的云彩,四方邻国/的云彩,安静/在豆田之西/我的草帽上”我想,海子这个极端的理想主义者,大概是太神往梭罗的精神世界了,以至于在其25岁选择以卧轨这种骇世的方式作别尘世生活时都不忘随身带上了梭罗在瓦尔登湖畔写的那本《瓦尔登湖》,我不禁在想究竟是什么魔力让海子如此迷恋那个人,那个湖,那本书呢?
梭罗(Henry.David.Thoreau)美国超验主义作家,思想家,诗人,1817年生于马萨诸塞州康德镇,20岁哈佛大学毕业,同年,思想家爱默生发表了著名演讲《美国学者》(The American Scholar),据说,这篇演讲对梭罗此后的个人思想及生活道路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面对纷繁芜杂,争名逐利的物质世界,梭罗越来越感到深恶痛绝,忍无可忍,终于在1845年7月4日,即美国独立日的那一天,他拿起了一把斧头,孤身一人走出了家门,来到了离家乡康德镇两英里远的瓦尔登湖畔,并亲手建造了一所小木屋,从此开始了著名的瓦尔登湖生活,在那里他一边辛勤劳作,耕田种地,自食其力;一边又在沉思冥想,进行创作,追寻世间永恒而又普遍的真理,梭罗于1847年秋离开了瓦尔登湖(因为他“还有好几种生活要过,不能再在那一种生活上花时间了”)结束这段隐居生活时,他便将两年来的独特感受及思想体验整理成书,这便是《瓦尔登湖》的创作历程。
霍桑笔下的梭罗“带着大部分原始人的天性、丑陋、长鼻、怪声、怪调”但就是这样一个土气怪像之人,却带给我们许多对自我生存世界的深切思考,梭罗是一位隐者,但更是一位靠双手养活自己的劳动者,当然劳动之余他更不忘沉思人间最天然的人性品质:“在一个夏季里,我不需要用那么多的苦力来播种豆子和玉米,我要匀出精力用来播种一如真诚,真理与朴实……”梭罗亲建的小木屋也是迷人的“我的小屋建立在一座小山的山腰之上,处于一座较大森林的边缘,被一片松树和山核桃树的幼树所环绕在中央……在我的前院,四处生长着草莓、黑霉、长生草……”
梭罗认为长期以来人的自然本性被社会性所压抑,瓦尔登湖却如同一面镜子……,当然,把湖泊比作成大地的眸子或许更生动形象一些……,几乎梭罗所有的朋友和导师都被瓦尔登湖的秀丽所吸引与惊叹,其中就包括爱默生、霍桑、惠特曼……,是的,瓦尔登湖风光旖旎,景色迷人,而梭罗又不惜以大量笔墨,语词简洁,意味隽永地向读者咏叹了瓦尔登湖的宁静与永恒,读《瓦尔登湖》,我们仿佛置身于如梦似幻的五彩世界中,徜徉在超凡脱俗的湖光山色里,暂且脱离了骚动不安的物质世界,而所有这些,在整日忙于争名逐利的现代人看来,似乎早已是可望而不可及,美梦难以成真的奢望……
一些原本不被人熟知的风景,一旦被名人所依恋,便会瞬间扬名,是梭罗成全了瓦尔登湖,正如屈夫子成全了汨罗江,范仲淹成全了岳阳楼,欧阳修成全了醉翁亭一样,但反过来说,我们是不是也完全可以认为是瓦尔登湖成全了梭罗?事实上,名人之与风景,恰如伯乐之与良马,本来就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梭罗崇尚大自然,主张返璞归真,强调世人应过一种简朴生活(Simply Life),关注个人灵魂的成长,《瓦尔登湖》的译者徐迟说:“《瓦尔登湖》是本静静的书,语句惊人,字字闪光……到了夜深人静之时,吟诵之下,不禁为之神往”是的,《瓦尔登湖》字里行间表露的都是起其对简朴生活的阐释及对纯真自然的热爱,但同时也寄寓了其对人类文明进程中对大自然的破坏现象所感到的深切惋惜之情,随着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的物欲也随之急速膨胀,对人类家园的破坏也愈加严重,所有这些都另梭罗感到痛心不已,但遗憾的是,不论是
梭罗提出的人类要与大自然保持和谐统一的相互关系,还是梭罗倡导的人类要过简朴生活的处世方式,在今天似乎依然没有得到足够的响应与重视……
时常有人把梭罗这个从未到过中国,却对中国的《论语》、《孟子》等书颇为熟悉的美国隐士比喻成中国东晋时的陶渊明,其实,二人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梭罗的隐居是因为其厌倦了物欲横流的尘世生活,不愿沉浮于名利场之中,力图亲自践行一种简朴生活,找到回归自然的纯真感受,当然,梭罗绝非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之人,就是在其隐居之时,他也没有完全断绝与外界的交往,那所梭罗亲自建造的小木屋就经常成为梭罗与爱默生、霍桑等人交谈的会客厅;梭罗极其厌恶战争,1846年当政府决定用税款去发动侵略墨西哥的战争时,他便用抗税形式进行坚决反抗;他还彻底反对奴隶制,,当奴隶制在当时的美国异常盛行之时,他便公开发表了《马萨诸塞州的奴隶制》的演讲,帮助奴隶进行逃亡……,而陶潜的隐居则是由于官场失意,相比梭罗,陶潜最多是那种“缙绅而不能易其志者”的正义之臣,没有梭罗那样的思想深度,不论是其笔下的“落英缤纷,中无杂树,芳草鲜美”的桃源世界,还是他生活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真实世界,都有其逃避现实,不敢正视客观存在的嫌疑,因此,二人的“隐居”是有根本性的不同的……
梭罗自1855年开始,身体便每况愈下,终于在1862年因肺病而辞世,时年不足45岁,现在,梭罗离开我们近一个半世纪了,但时只今日,重读梭罗,我们依然可以通过他笔下的文字来审视如今现实世界中的种种“物欲病态”,他向世人提出的那种回归自然,去过简朴生活的人生态度,对现在的这种吵闹喧嚣,物欲横流的时代依然具有深刻的反思作用和指导价值!
是的,人与自然本来就是融为一体的,人只有主动地去做大自然的朋友,才能获得身心的愉悦,才能防止奢华的物质生活对人性的侵蚀,才能保持与净化自我的灵魂……
人只有善待自然,才能善待自己——我想,或许这正是那个人,那个湖,那本书所要警醒我们的!
本文发表于见《读者》(原创版)2006年第5期
山东淄博市周村区《今日周村》报编辑部
周群锋 25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