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合集下载

浅谈城区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危害及控制方法

浅谈城区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危害及控制方法
75
城 区 绿 化 不 仅 美 化 环 境 , 化 空 气 , 可 减 少 噪 声 净 也 污 染 。 在 道 路 主 干 道 朝 干 道 侧 种 上 厚 草 地 、矮 生 树 或 厚 密 有 观 赏 价 值 的 灌 木 丛 , 既 可 绿 化 街 景 , 又 可 减 弱 声反 射 、 加 噪 声 衰 减 量 。 增 ( ) 理 城 区规 划 , 制交 通 噪 声 。 5合 控 影 响 城 区 道 路 交 通 噪 声 的 重 要 因 素 是 城 区 交 通 状 况 。 合 理 地 进 行 城 区 规 划 和 建 设 是 控 制 交 通 噪 声 的 有 效 措 施 之 一 。 按 噪 声 功 能 区 进 行 合 理 规 划 。 让 居 住 区 远 离 交 通 干 线 ; 理 布 局 临 街 建 筑 的 房 间 ; 用 商 店 等 合 利
70
65
6O
2 o 年 0o
2 0 年 01
2 0 年 02
2 0 . 03-  ̄
20 4 0 年
2 05 0 年
公 共 场 所 做 临 街 建 筑 , 离 噪 声 ; 加 临 街 建 筑 的 窗 户 隔 增 隔声效果 。 等。 等
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强 道 路 交 通 噪 声 管 理 工 作 加 l 加 强 交 通 管 理 工 作 。 加 强 交 通 秩 序 管 理 , 禁 、 严
保证 人们 长 期 工作 、 活 不 致 耳 聋 , 9 生 在 o分 贝 以 下 , 只 能 保 护 8 %的 人 4 0 o年 后 不 会 耳 聋 , 使 是 8 即 5分 贝 , 仍 会 使 1 %的 人 可 能 产 生 噪 声 性 耳 聋 。 0
2、 人 体 的 心 理 影 响 对

浅谈汽车尾气的污染与防治措施

浅谈汽车尾气的污染与防治措施

浅谈汽车尾气的污染与防治措施摘要当代社会,车不再高不可攀,它逐渐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车也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他代表了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时尚。

车轮上的生活是轻快而惬意的,汽车给世界带来了现代物质文明,汽车为人民提供了交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噪声污染等社会问题。

也就是在我们享受汽车带来的舒适方便的时候,汽车尾气造成的大气污染、汽车鸣笛造成的噪声污染等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人们每天都生活在汽车尾气和汽车噪音中,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对人体危害很大,这些气体排放物不仅气味怪异,而且令人头昏、恶心,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可见,汽车尾气已经成为大气污染的首要污染源,控制机动车排放污染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因此,在汽车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需要寻找新的平衡。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关注对汽车尾气的处理,关注我们的环境,及时采取措施很好的处理汽车尾气问题,让我们可以与环境和谐相处,让我们可以生活得更美好。

关键词:汽车尾气,污染,危害,防治措施,建议前言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汽车正在成为一种时尚。

急剧增长的汽车保有量,令人担忧的汽车排放情况,正在污染着人类来医生粗的大气环境。

20世纪90年代,我国汽车节能与环保技术虽然很低,但是,由于汽车生产和使用规模不大,汽车污染问题并不突出,城市大气污染主要表现为燃煤造成的煤烟型污染。

最近十几年,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汽车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2003年初,全国汽车销售收入首次超过纺织业,成为我国五大支柱产业之一。

汽车产量由1991年的70万辆增加到了2005年的573万辆,15年间增加了8.2倍。

汽车保有量也由1991年的606万辆增加到2005年的3270万辆,增加了5.4倍。

2006年全国汽车产量又创历史新高,达到了728万辆。

时至今日,汽车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能源消耗和交通拥堵等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矛盾。

一些城市的空气污染类型也已由煤烟污染型转变成机动车污染型。

高速铁路噪声的危害和降低噪声方法分析

高速铁路噪声的危害和降低噪声方法分析

我国高速铁路噪声的危害和降低噪声方法分析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高铁噪声污染已成为突出的环境问题..在我国第一次200km/h以上高速铁路论证会上;噪声污染被认为是高铁对社会产生的最大的环境污染因素..随着我国路网密度的增加、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列车运行噪声水平大大增加;给线路两侧的住宅带来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医院、学校、居民区等对噪声比较敏感的区域..国际上已把振动噪声列为七大环境公害之一;高速铁路的噪声问题日益受到各方关注..如何降低铁路环境噪声对敏感点的影响;一直是环境保护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如何减小高铁噪声污染;是当前车辆制造和铁路建设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一、我国高速铁路的噪声源相对于普速铁路;高速铁路具有高速、高架、电气化等特点;因而其噪声传播的空间和时间也较普速铁路远;其噪声的构造也较普速铁路复杂..尤其是高速铁路穿越人口稠密的区域时;问题尤其严重..高速铁路噪声是由各种不同类型的噪声组合而成;按发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轮轨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集电系统噪声和桥梁构造物噪声..高速铁路噪声是上述四种噪声总集合的结果..随着列车速度的增快而增大;在不同的列车速度和不同的减振降噪措施条件下;上述四种噪声影响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二、高速铁路噪声的危害1、噪声损害听力:有关资料表明: 当人连续听摩托车声; 8小时以后听力就会受损; 若是在摇滚音乐厅; 半小时后; 人的听力就会受损;若在80分贝以上的噪音环境中生活;造成耳聋的可能性可达50%..2、噪声损害视力:噪音会严重影响听觉器官;甚至使人丧失听力;尽人皆知..然而;耳朵与眼睛之间有着微妙的内在“联系”;当噪音作用于听觉器官时;也会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而“波及”视觉器官;使人的视力减弱.. 研究指出;噪音可使色觉、色视野发生异常..调查发现;在接触稳态噪音的80名工人中;出现红、绿、白三色视野缩小者竟高达80%;比对照组增加85%..3、噪声损害心血管系统:我国对城市噪音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 地区的噪音每上升一分贝; 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4、噪声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会使人急躁、易怒.. 科学研究发现;噪音可刺激神经系统;使之产生抑制;长期在噪音环境下工作的人;还会引起神经衰弱症候群如头痛、头晕、耳鸣、记忆力衰退、视力降低等..5、噪声影响睡眠; 造成疲倦.. 噪声对睡眠的危害:突然的噪声在40分贝时;可使10%的人惊醒;达到60分贝时;可使70%的人惊醒..6、噪声对孕妇的影响:孕妇长期处在超过50分贝的噪音环境中;会使内分泌腺体功能紊乱;并出现精神紧张和内分泌系统失调..严重的会使血压升高、胎儿缺氧缺血、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流产..而高分贝噪音能损坏;胎儿的听觉器官;致使部分区域受到影响..影响大脑的发育;导致儿童智力低下..7、噪声对动物的影响噪声能对动物的听觉器官、视觉器官、内脏器官及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病理性变化..噪声对动物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可使动物失去行为控制能力;出现烦躁不安、失去常态等现象;强噪声会引起动物死亡..鸟类在噪声中会出现羽毛脱落;影响产卵率等.. 实验证明;动物在噪声场中会失去行为控制能力;不但烦躁不安而且失却常态..噪声还会引起动物的病变;引起动物死亡;这会造成高铁线路附近的农户很大的经济损失..三、降低噪声的方法1、降低高速铁路噪声源1.1控制轮轨噪声轮轨噪声是高速铁路噪声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列车运行时;车轮与钢轨接头处的撞击和已磨损的车轮在钢轨上的摩擦而产生的..因此;高速铁路应采用改善轨道结构和车轮结构来降低列车运行的噪声..目前采取的措施有:1采用重型钢轨及弹性钢轨:重型钢轨受列车的冲击振动相对较小..例如;把 50kg/m钢轨换成60kg/m钢轨;钢轨的每米重量增大为原来的1.18倍;而钢轨的垂向刚度则增加为原来的1.58倍;约可降低列车冲击而发生的振动10%..因此;采用重型轨、重型枕、重型轨道板等以增大轨道综合抗弯刚性的轨道;可以有效地降低轨道结构的振动和噪声..2减少钢轨的波形磨损:保持车轮踏面圆整、修整踏面擦伤;在低频范围内可降噪3~4 dB A..缘润滑采用轮缘润滑器适时、适量向轮缘与钢轨接触部位喷或涂油润滑可减小磨耗;降低轮轨噪声..3采用无缝钢轨:采用跨区间无缝线路;将标准轨焊接成长钢轨;减少钢轨接头数量;使列车运行的基本单位阻力减少10%~20%;减少了脉冲型激扰源;从而减少接头冲击引起的振动与噪声..测试结果表明:无缝线路较有缝线路可以降低噪声10dB A..4采用弹性轨道基础和适合高速铁路的弹性车轮:弹性车轮是指在车轮轮箍与轮毂之间设弹性材料如橡胶;使车轮具有阻尼和径向柔顺性;隔离和衰减车轮的振动..同时;弹性车轮的噪声的频率主成分转移到高频区;因此;如果能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降低弹性车轮的高频成分;则其降噪效果会更好..但受橡胶耐热性、耐久性的限制;目前仅用于速度不高的列车上..最近;随着高性能橡胶的研制成功;国外开始探讨在高速轨道交通上的应用..5采用钢轨减振器:对轨道噪声而言最成功的技术是使用钢轨减振器..这种减振方式是用橡胶将多个钢板条粘接固定于钢轨上;并进行调整;其减振效果在1000赫兹范围内非常好..这种减振器适合于使用柔软的钢轨垫板;因为柔软的钢轨垫板可以将沿轨道长度方向的振动的传播减至最小值;并可使枕木被隔振..1.2 控制列车整体噪声由于集电系统的噪声;主要是由电动通风机、电动压缩机、电动发电机和牵引电动机运行时所发出的.因此;相对应的措施是改进集电弓滑板的形状;减少滑板的宽度;尽量减少集电弓的数量和安装电工外罩..空气动力性噪声与列车运行速度及列车的密闭性能相关连..减少空气噪声最有效的方法是设计出流线性的车体;车体材料大部分选用隔音材料;再辅以密封措施减小车内壁板的孔隙数和尺寸..1.3 控制桥梁辐射噪声和隧道反射噪声由于桥梁结构在车辆的动力作用下;产生振动并辐射低频噪声..因此;桥梁构造物的噪声控制主要从设计和安装着手..比如在桥梁的结构形式设计上采用混凝土梁、有砟桥面或板式轨道的无砟桥面和加强桥头横梁;以降低车辆对桥梁的冲击效应;有效减低桥梁低频噪声..隧道噪声在高速运行时尤为明显..当车辆以高速冲入隧道入口时;在隧道内将形成压缩波;当车辆以高速冲出隧道口时;压缩波将向外部放射而产生很大的噪声..因此;应在隧道的内壁、桥梁外表面饰以吸声材料;以改善桥梁、隧道中轨道下的减振吸声结构..2、传播途径及受声点方面的措施2.1 线路两侧设绿化带一般说来;铁路沿线两侧的绿化带既可以遮挡噪声的传播;又可以保护路基的稳定;还有净化空气;美化路容的作用..一般认为;矮的乔木比高的乔木防噪效果好;阔叶树比针叶树好;几条窄林带比一层稠密林带效果好..2.2 设置防声屏障以限制噪声的传播噪声在传播途径中;若遇到障碍物尺寸远大于声波时;则大部分声波能被反射;一部分被衍射;于是在障碍物或一定距离内形成“声影区”;其区域的大小与声响频率有关;声响频率越高;声影区范围越大..如果被保护点处于声影区;等效声级可以降低8 dBA~15 dBA;如果处于非声影区;也可降低3 dBA..为了增强防声屏障的效果;可在防声屏上铺设一些吸声材料;以避免和附近建筑之间形成反射..防声屏障的效果与其结构本身的隔声值有关;而所涉及的最小单位面积与屏障高度、屏障与声源的位置有关..2.3 合理布置路线在进行路网规划时;应注意不同功能线路之间的配合;避免穿越市中心和文教区、住宅区..对穿越城市的进站列车应开辟专用区域;以便集中采取措施..对于住宅区、文教区等特殊区域;应与铁路干线保持一定距离;利用环境自然条件降低噪声;必要时还可采用路堑或高架路..对于列车流量大的区域;应通过运行图控制车流密度;车辆匀速运行;以降低噪声..四、总结随着铁路高速化;铁路噪声已经越来越多地引起公众的强烈反应;此问题已经不可忽视..我国应该根据国情和路情;在吸收、消化国外已取得的先进经验和技术的基础上;提高标准;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选择和确定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积极开展轮轨噪声、振动影响因素和传播规律的定性定量分析;低噪声机车、车辆的研究与设计;低振低噪线路的研究与设计;铁路声屏障模型试验研究;列车运行噪声、振动的地面及随车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等等;并应适时地将研究成果加以试用和推广;以期取得列车噪声、振动控制问题逐步解决..而且要具有超前意识;在设计和建设轨道交通时把环境测评减振降噪纳入长远规划;才能不仅给乘客舒适的乘坐环境;更能给铁路周边居民一个安静、和谐的生活环境..。

公路工程扬尘污染防止方案

公路工程扬尘污染防止方案

公路工程扬尘污染防止方案公路建设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之一,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提高地区综合竞争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进行公路建设和维护过程中,扬尘污染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

扬尘污染严重影响城市空气质量,危害居民健康,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建立科学的扬尘污染防治方案,成为公路工程建设和维护的迫切需要。

二、扬尘污染的来源1. 施工扬尘:公路建设和维护过程中,施工作业、开挖土石、装卸运输等过程都会产生大量的扬尘污染。

2. 车辆扬尘:公路使用过程中,车辆行驶和胎面磨损都会产生扬尘,尤其是在干燥季节和强风天气。

3. 绿化带导致的扬尘:公路两侧的绿化带和草坪为了美化环境而栽种的花草也会引起一定的扬尘。

三、扬尘污染的影响1. 人体健康影响:扬尘中的颗粒物粒径较细,易被人体吸入,造成呼吸系统疾病,加重慢性呼吸道疾病,而且颗粒物还可能携带有害有机物质,对人体内脏器官产生危害。

2. 生态环境影响:扬尘对植物叶片上附着,会导致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下降,影响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的效率,严重影响植物生长。

3. 城市环境影响:扬尘会造成城市空气质量恶化,影响市民日常生活,造成交通事故等。

四、扬尘污染防治方法1.施工扬尘防治(1)严格执行环保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推行“清洁生产” 理念,采用干式施工、封闭施工等措施。

(2)施工地点要定期进行湿喷洒,减少扬尘。

采用喷淋设施进行现场扬尘治理。

(3)对裸露的土石堆场进行喷水降尘处理,有效降低扬尘排放。

(4)在临时绿化带安排覆盖和铺设防尘布,以减轻扬尘。

(5)采用覆盖和密闭传输的方式,减轻物料装卸带来的扬尘。

2.车辆扬尘防治(1)保证车辆合格排放,对超标车辆进行限制通行或淘汰。

(2)对于特种车辆进行封闭化改造,减少车辆尾气排放。

(3)定期清洗车辆,尤其是车辆底盘和车轮部分,减少车辆扬尘排放。

3.绿化带导致的扬尘防治(1)合理选择绿化植物,尽可能选择不易产生花粉和扬尘的植物种类,也可以选择高草丛和树木等进行绿化。

211246022_高速公路交通噪声污染监测方案及防治措施

211246022_高速公路交通噪声污染监测方案及防治措施

0引言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为其提供了便利的发展条件,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

在此背景下,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全面铺开。

在高速公路运营期间,由于交通量大、车速高,导致高速公路两侧的噪声超标情况日益严重,公路交通噪声污染对沿线居民的正常生活、工作环境的干扰程度也随之加剧[1-2]。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由交通噪声引起的投诉也逐渐增加,公路交通噪声污染已经变成沿线居民最为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3]。

本文针对云南武昆高速某路段沿线可能产生的噪声污染问题,对其交通噪声是否超标进行准确有效的监测,避免交通噪声对沿线居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通过对该高速公路交通噪声进行监测,并提出针对性的降噪措施,以期达到更好的降噪效果,使工程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有助于达到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的环境质量平衡发展的目的。

1高速公路交通噪声污染1.1高速公路交通噪声的来源高速公路交通噪声来源于运行中车辆发出的声音,主要分为进气噪声、排气噪声、风扇噪声、燃烧噪声、发动机噪声、机械噪声、轮胎噪声、喇叭噪声和车身噪声等。

当车辆低速行驶时,发出的噪声主要为发动机噪声和排气噪声;当车辆行驶速度超过50km/h时,发出的噪声主要为轮胎噪声[4],而高速公路最低车速不得低于60km/h ,因此高速公路交通噪声主要是轮胎噪声引起的。

1.2高速公路交通噪声污染的特点高速公路交通噪声具有污染噪声频率宽泛、污染介质无形、污染时间持续和污染范围具有区域性等显著特点[5]。

①污染噪声频率宽泛。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交通噪声会随车速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噪声种类多,分布于低、中、高频率,具有频率宽泛的特点。

②污染介质无形。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因振动产生声波,并传递到个人受体,使其感受到声音的频率和强度,对身体或心理产生影响,因此噪声传播是无形的。

③污染时间持续。

与普通公路对比,高速公路为满足货物运输、人员流动的需要,具有车流量大、24h 连续通车等特点,因此高速公路交通噪声污染是持续不断的。

机动车废气对城市交通环境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机动车废气对城市交通环境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程度 的危 害 。因此 ,解 决城 市交 通环 境 污 染势 在 必 行 。 文结合 我 国城 市 交 通环 境 污 染现 状 , 讨 污 染 本 探
防 治 的对 策和 措施 。
l 城 市 交 通 环 境 污 染 现 状
11 机 动 车 废气 污染 物排 放 情 况 .
由于 我 国基 础工 业技 术 装 备水 平落 后 ,汽 车 的
物 质 总 量 4- 0 g 0 7k 。汽 油 车排 放 源 三种 污 染 物 所 占
的 比例 见表 1 。
表 1 汽 车 排 放 源 三种 污 染 物 所 占的 比例 表
技 术水 平 低等 原 因 ,使得 我 国单 车 污染 物 排放 浓度
和 总量 大 得惊 人 。 据统 计 , 国单 车 污染 物 排放 是 发 我 达 国家 的几倍 甚 至十 几倍 。 国产 在 用车 辆 的污 染物 排 放量 与 国外 相 比较 相差 悬殊 , 国产 汽 车 排放 的污 染 物 为发 达 国家 受控 汽 车排 放 量 的 1 5倍 。 以 国 至 产 轻 型吉 普 车为例 , 一氧 化碳 排 放 量 为 日本 17 9 5年 标 准 的 2  ̄ 8倍 ,氮 氧 化物 为 3 7倍 ,碳 氢 化 物 为 83 ~ 2 0倍 。同样 , 国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动 车怠 速 时 的 一氧 化 碳 排 放 量 平 均 为 日本 1 7 9 5年标 准 的 2倍 ,碳 氢化 物 为 1 - . 3 7 倍。 由于 大量 汽车 污 染物 集 中在 城 市排 放 , 一些 城 市
( . 龙 江 省 农 垦 总 局 环 保 局 , 龙 江 哈 尔 滨 10 3 ; 1黑 黑 5 0 6 2宝 泉 岭 农 垦 分 局 交 通 局 , 龙 江 萝 北 14 1 ) 黑 5 2 1

环境污染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环境污染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环境污染的危害与防治措施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排放产生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对自然环境的损害和破坏。

它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本文将探讨环境污染的危害和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大气污染的危害与防治措施大气污染是由工业排放物、交通尾气、燃煤等因素引起的,它给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了诸多危害。

首先,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呼吸系统,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增加,甚至引发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

其次,氮氧化物的排放会导致酸雨的形成,对水资源、土壤以及植物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减少大气污染的危害,我们可以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加强工业和汽车尾气排放的监管,强化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如大规模植树造林等。

二、水体污染的危害与防治措施水体污染是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等原因导致的。

水体污染不仅影响人类健康,也对水生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

首先,水体污染会导致水源水质恶化,限制人们的用水需求,甚至引发供水危机。

其次,水中的有毒物质会进入水生生物体内,破坏生物多样性,影响生态平衡。

为了解决水体污染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推广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严格监管农业农药的使用,提倡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三、土壤污染的危害与防治措施土壤污染是由于工业废弃物、农药和肥料使用等引起的。

土壤是农业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所以土壤污染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首先,土壤污染会导致农产品中的重金属超标,威胁人类食品安全。

其次,土壤污染会破坏土壤质量,导致植物生长不良,降低农作物产量。

为了治理土壤污染,我们应加强土壤监测和评估工作,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限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加强废弃物的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

四、噪音污染的危害与防治措施噪音污染是现代社会的常见问题,主要来源于交通、工业设施和社区生活等。

噪音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

首先,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音环境中会引起听力损害,导致耳聋等疾病。

环境污染与防治

环境污染与防治

环境污染与防治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需要积极采取措施来减少污染物排放,并推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有效防治环境污染。

一、环境污染的原因1. 工业活动: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

工业废水和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重金属,对水体和大气造成严重污染。

2. 交通运输:汽车尾气排放、船舶排放和飞机尾气是交通运输引起的主要污染源。

这些尾气中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颗粒物会导致大气污染和全球气候变化。

3. 农业活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大量化肥、农药和畜禽养殖的粪便都会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

此外,农作物的燃烧和农牧废弃物的处理也会导致空气污染。

4.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大量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和废水的产生。

城市的工业和交通活动也进一步加剧了污染问题。

二、环境污染的危害1. 健康问题: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大气污染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疾病的发病率增加。

水污染会引起胃肠疾病和肝脏病变,对人体造成危害。

2. 生态系统破坏:环境污染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破坏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链结构。

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会导致农作物减产和水生生物的灭绝,进而影响人类的食物安全。

3. 气候变化:大量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干旱、洪水和台风。

这些气候变化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三、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1. 加强环境法规: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管和惩罚。

同时,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

2. 促进清洁生产: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产生。

推广绿色能源和循环利用技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再生利用。

3. 提高交通运输效能:推广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常见的污染物和防治方法

常见的污染物和防治方法

常见的污染物和防治方法人类的生活和产业发展,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环境和生态系统都有不良影响。

为了保护我们的共同家园,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污染物和相应的防治方法。

一、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指气体、颗粒物等污染物质浓度超过环境承受能力,对自然、人类和动植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常见的大气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颗粒物等。

防治方法:1. 政策法规措施。

建立环保法规,对污染企业进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强监管力度,硬性减少污染源排放。

2. 提高技术水平。

通过研究新型清洁技术,对传统污染治理技术进行改进,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节能减排。

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鼓励节能减排技术,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排放。

二、水污染水污染是指水体中含有有害物质,在水环境中超过了环境承受能力,对人类和动植物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常见的水污染物有化学污染物、有机物、重金属等。

防治方法:1. 政策法规措施。

加强废水处理的监管机制,加强排污许可证制度的执行,对违法排放进行严格的处罚。

2. 加强污水处理。

建立完备的污水处理设施,对于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等污水进行治理。

3. 推广清洁生产。

通过改变生产方式、回收利用水资源等方式,实现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目的。

三、噪声污染噪声污染是指在环境中一定时期内超过环境容许水平的声音,对人体、动物和自然环境造成危害的问题。

常见的噪声污染源包括城市交通、工业设备、建筑施工等。

防治方法:1. 减轻噪声源。

采取声屏障、提高道路表面的质量、在建设过程中采取低噪声施工的方式等措施,减轻噪声源的影响。

2. 科学管理。

建立噪声污染监测体系,科学制定相应的噪声防治标准,对噪声污染进行统一管理。

3. 提高社会环境保护意识。

推广噪声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公众正确看待噪声污染。

四、电磁辐射污染电磁辐射污染是指由电磁波引起的电磁辐射,可能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交通污染的危害及改善交通方式的建议

交通污染的危害及改善交通方式的建议

交通污染的危害及改善交通方式的建议交通污染是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大自然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本文将详细阐述交通污染的危害,并提出改善交通方式的建议。

一、交通污染的危害:1. 空气污染: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有害物质会排放到空气中,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增加,还可能使大气中的臭氧层受到破坏。

2. 噪音污染:机动车辆产生的噪音会对周围的居民和环境造成干扰,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会导致听力下降、失眠等健康问题。

3. 水体污染:道路表面的污垢和排放物,随着雨水的冲刷,可能进入河流和湖泊,污染水源,对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4. 能源消耗:交通工具的大规模使用导致石油和煤炭等化石燃料大量消耗,增加了能源压力,同时也加剧了全球变暖的问题。

二、改善交通方式的建议:1. 倡导公共交通:加强对公共交通的宣传,引导人们优先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汽车使用。

政府应加大公共交通设施的投入,提升服务水平和便捷程度。

2. 鼓励非机动出行:对于短途出行,鼓励人们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自行车。

政府可以建设更多的自行车道,提供便捷的停车设施,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

3. 推广电动交通工具:大力推广电动汽车和电动自行车的开发和使用,减少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

政府可以出台优惠政策,降低电动交通工具的购买成本,并加大充电设施的建设力度。

4. 实施交通限行措施:在城市中心区域实施交通限行措施,限制特定车辆进入,以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同时,加强交通管理,严格执法,保证限行政策的有效执行。

5. 提倡拼车出行:推广共享经济模式,鼓励人们拼车出行,减少车辆数目,减少交通堵塞和尾气排放。

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拼车平台和服务。

6. 发展绿色交通系统:加大对绿色交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新能源汽车和混合动力车辆。

此外,积极推进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提高交通管理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三、总结:交通污染是重要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大自然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城区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危害及控制方法

城区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危害及控制方法

目前 , 国绝大多数载重汽车和公共汽车噪声为 我 8—1 8 9 分贝, 小型车辆为 8 8 分贝。因此它对人类 2— 5 的危 害 比较 明显 , 容忽视 。 不
1 1 对 听 力 的 损 伤 .
大量 统计 资 料 表 明 : 噪声 级 在 8 0分 贝 以下 , 能 方 保证人们长期工作 、 生活不致耳聋 ; 9 分 贝以下 , 在 O 只 能保 护 8 % 的人 4 0 0年 后 不会 耳 聋 。 即使 是 8 5分 贝 , 仍会 使 1 % 的人 可 能产 生噪声性 耳聋 。 0
北方环 境
第2 2卷
第 2期
21 0 0年 4月
城 区道 路 交通 噪声 污染 危 害及 控 制方 法
孙伟 男
( 树 县 环境 监 察 大 队 , 林 梨 吉 16 0 ) 3 50
摘 要 : 道路交通噪声来源于地面、 车轮与地面摩擦噪声、 机动车辆发动机噪声、 车体带动空气形成的气流噪
h ce il
噪声是指人为造成 的干扰人们休息、 习和工作 学 的声 音 , 也是 人 们 不 需 要 或不 想 听 到 的声 音 。环 境 噪 声, 属环 境 中的物理 因素 引起 的能量 公 害 , 是城 市 四大 公 害之 一 。我 国城 市环境 噪声 一般 处 于多 声级 。据不 完 全统计 , 城市 道路 交通 噪声 的等 效声 级 超过 7 O分 贝 的路 段 占 7 % , 0 道路 交通 噪声 来源 于地 面 、 车轮 与地面 摩擦噪声 、 机动车辆发动机噪声、 车体带动空气形成的 气 流噪声 、 喇叭 噪 声 等 , 流动 性 大 , 响 面广 。 随着 其 影 社会 经 济 的发 展 , 通运 输工 具 成倍 增 长 , 交 道路 交 通噪 声 污染也 随之增 加 。

公路工程环境保护要点及防治措施

公路工程环境保护要点及防治措施

一、公路工程项目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公路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分为施工期和运营期,施工期是生态保护措施落实的关键。

(一)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1、长期影响:(1)道路的廊道与分隔效应: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如采取建立“生物走廊”;(2)迫近效应:是一种间接影响,对自然保护区的珍稀资源的保护造成巨大威胁,出现路通山空鸟兽尽的现象。

(3)诱导效应:交通建设后,间接地造成城镇景观代替农村景观或自然景观的巨变。

(4)水文影响:改变地表径流的固有态势,从而造成冲、淤、涝、渍等局部影响。

(5)土地利用的影响:交通占地会减少本已不多的耕地,加剧对剩余耕地的压力。

(6)生态敏感地区的影响:交通运输路线长,会穿越各种生态系统,其中不可避免会涉及一些特殊的、敏感的生态功能区。

如:自然保护区、天然森林、水源保护区、特殊地址地貌及生态脆弱区、自然灾害多发区等。

(7)景观影响:一是切割连续的自然景观,使其空间连续性被破坏;二是占领和破坏重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使区域景观资源受到影响;三是新景观影响系统的视觉环境,使沿线居民的景观环境受到影响;2、短期影响:指在施工期间及前后1-2年的短期时间内。

主要表现在:(1)施工车辆碾压草原,造成草死沙扬,或车道成沟,逐渐形成沟壑;(2)为开辟施工辅道和作业场地,要清除地表植被,有可能影响珍稀物种的生长也会加剧水土流失;(3)筑路工人,偷闲行猎,会使公路沿线动物受威胁;(4)筑路改变地表排水,会使低地积水;(6)高填深挖,可能影响地下水脉,造成泉流涸断,继而影响人畜饮水,或改变表层土壤的含水量,从而使植被类型发生变化。

(二)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1、工程疏浚、抛泥、吹填施工:(1)悬浮物增加对施工水域近岸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施工造成水域内局部水质浑浊,影响游泳生物的生存环境;(2)底质破坏对底栖动物的影响。

改变了生物的原有栖息环境,在后期会出现有其它附着生物为主的新的生物群落。

交通工程环境整治方案

交通工程环境整治方案

交通工程环境整治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交通问题也日益凸显。

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噪音扰民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了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交通工程环境整治显得尤为迫切。

本文将从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噪音扰民等方面展开,提出针对性的整治方案。

一、交通拥堵整治方案1. 建设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建设智能信号灯、智能交通管理中心等设施,实现交通信号的智能控制、交通信息的实时监测,提高交通运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

同时,引入智能导航系统,引导司机选择最优路线,避开拥堵路段,减少交通拥堵现象。

2. 扩建道路和改善交通设施对于交通拥堵比较严重的路段,可以考虑扩建道路、增设交通设施,如新建高架桥、隧道、立交桥等,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拥堵现象。

同时,完善道路标线、路牌、交通信号等设施,提升交通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频发。

3. 推广公共交通系统加大对公共交通系统的投入,扩建地铁、轻轨、公交等交通线路,提高公共交通出行的便捷性和舒适度,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人汽车使用,缓解交通拥堵。

二、空气污染整治方案1. 改善车辆排放标准加强对汽车排放标准的监管和管理,推动车辆更新换代,逐步淘汰高排放车辆,推广新能源汽车,减少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同时,建立车辆尾气监测系统,对超标排放的车辆进行处罚,促使车主自觉减少车辆排放。

2. 增加绿化覆盖在城市道路两侧、交叉口、公园等地方增加绿化带、花池、绿地等绿化设施,吸收尾气中的有害气体,改善空气质量。

同时,加强城市扬尘治理,减少粉尘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3. 开展大气污染治理采取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加强对工厂废气排放的监管,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工业废气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同时,加强扬尘、油烟等环境污染源的治理,提高城市空气质量。

三、噪音扰民整治方案1. 控制交通噪音在城市主干道、车站、机场等繁忙交通地段设置隔音墙、隔音屏蔽带等设施,减少交通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环境的物理性污染及防治

环境的物理性污染及防治

环境的物理性污染及防治班级:1307物师班学号:22130730 姓名:邵雪艳本文主要介绍几种物理性污染的种类及防治措施。

以引起大家对环境质量的关注及对自身的防护。

一、噪声污染噪声破坏了自然界原有的宁静,损伤人们的听力,损害人们的健康,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强噪声还能造成建筑物的损害,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噪声已成为仅次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第三大公害。

1、交通噪声:主要指各种机动车辆、飞机、火车、轮船等在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和喇叭声产生的噪声。

它的特点是流动性和不稳定性。

对交通干道两侧以及港口、机场附近的居民影响最大。

2、工业噪声:指工厂的机器在运转时产生的噪声和建筑工地施工时的噪声。

它的特点是具有稳定的噪声源。

在工厂和工地工作的人是直接的受害者,在其附近的居民也深受其害。

3、社会生活噪声:主要产生在商业区。

另外,娱乐、体育场所,游行、集会、宣传等社会活动也会产生噪声。

其他如家用电器的运转声,宠物的叫声,上楼下楼的脚步声,喧哗声,打闹声等等,都属于社会生活噪声。

4、噪声控制:噪声是一种声波,噪声污染是由噪声源产生,再通过传播介质对人产生影响的。

噪声控制包括降低噪声源的噪声,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和个人防护几个方面:1)声源控制:运转的机器设备和各种交通运输工具是主要的噪声源,控制它们的噪声有两条途径:一是改进结构,提高各个部件的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采用合理的操作方法等,降低声源的噪声发射功率。

二是利用声波的吸收、反射、干涉等特性,采用吸声、隔声、减振、隔振等技术,以及安装消声器等,控制噪声的辐射。

因此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开发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推广使用低噪声设备,是控制噪声污染的长远战略。

2)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主要措施有:①在城市建设中合理布局,按照不同的功能区规划,使居住区与噪声源尽量远离。

②在车流量大并且人口密集的交通干道两侧,建立隔声屏障,或利用天然屏障(土坡、山丘),以及利用其他隔声材料和隔声结构来阻挡噪声的传播。

机动车污染及防治对策研究

机动车污染及防治对策研究

机动车污染及防治对策研究【摘要】机动车污染已成为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分别探讨了机动车尾气污染的现状、原因分析、防治对策、技术研究以及法规政策对污染防治的影响。

其中正文部分详细分析了机动车尾气污染的种类、排放特征及防治对策,通过对现有技术和政策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结论部分对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的成效进行了评估,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对策、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现状分析、原因分析、防治探讨、技术研究、法规政策影响、治理成效评估、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机动车尾气污染是当前城市空气质量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主要空气污染源之一,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随着城市交通拥堵和汽车尾气排放量的增加,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

研究机动车尾气污染及防治对策的背景在于,要有效应对机动车尾气排放所导致的空气污染问题,保障人民健康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当前,一些城市已经制定了相应的限行政策和尾气排放标准,但相对于汽车数量的增长速度,治理效果依然有限。

有必要对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更有效的防治对策,从技术、政策和管理等方面综合治理机动车尾气排放,全面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机动车污染是当前城市环境中的重要污染源之一,随着交通工具的普及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机动车尾气排放对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威胁日益加剧。

研究机动车尾气污染及防治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意义。

加强对机动车尾气污染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机动车尾气污染的现状和影响,为进一步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深入分析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原因及形成机制,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技术性防治措施,有效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道路交通空气污染防治

道路交通空气污染防治

• 可变 组分 • 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在通常情况下 二氧化碳的含量为0.02%~0.04%,水蒸气的含 量为4%以下。 • 不定组分 • 自然界的火山爆发、森林火灾、海啸、地震等 暂时性的灾难所引起的。 • 由于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使得大气中增加或 增多了某些不定组分,如煤烟、尘、硫氧化物、 氮氧化物等,这是空气中不定组分的最主要来 源,也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根源。
• 1.3 碳氧化物 • CO和CO2。CO主要是由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 的,而天然源较少。由汽车等交通车辆产生的CO 占总排放量的70%。 • CO是无色、无刺激的有毒气体。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转变为CO2,然而其转变速率很低。人为排放 大量的CO,对植物等会造成危害;高浓度的CO可 以被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吸收,而对人体造成致命 伤害。 • CO2是大气中一种“正常”成分,参与地球上的碳平 衡,它主要来源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化石燃料等 的燃烧。 • 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使大气中的CO2浓度逐 渐增高,这将对整个地—气系统中的长波辐射收 支平衡产生影响,并可能导致温室效应。
• 2 空气污染 • 也称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污染物质,当其数 量、浓度、毒性以及大气中持续时间等因素的综 合作用结果,可能会使某些地区生物体的生命和 人类的健康、或生产活动受到影响。 • 我国是世界上空气污染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的 空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以颗粒物和酸雨危害最 大。 有些城市属于光化学污染型。 • 形成大气污染有三大要素:污染源、大气状态和 受体。 • 大气污染过程 • 由污染源排放、大气传播、人与物受害这三个环 节所构成。
• 1.4 氮氧化物 • 氮氧化物(NOx)种类很多,主要是一氧化氮 (NO)和二氧化氮(NO2),另外还有一氧 化二氮(N2O)、三氧化二氮(N2O3)和五氧 化二氮(N2O5)等多种化合物。 • 天然排放的NOx,主要来自土壤和海洋中有机 物的分解,属于自然界的氮循环过程。 • 人为活动排放的NOx大部分来自化石燃料的燃 烧过程;也来自生产、使用硝酸的过程。NOx 对环境的损害作用极大,它既是形成酸雨的主 要物质之一,也是形成大气中光化学烟雾的重 要物质和消耗臭氧的一个重要因子。

解决城市环境噪音污染的方法和措施

解决城市环境噪音污染的方法和措施

解决城市环境噪音污染的方法和措施城市噪音污染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公众关注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流量、建筑工地、社会活动等噪音源不断增加,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

为解决城市环境噪音污染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和措施。

一、加强噪音监测与管理为了更好地了解城市噪音污染情况,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噪音监测工作。

利用噪音监测仪器对城市各区域进行全面、系统的测量,并建立噪音监测数据库,对噪音源进行分类、评估和记录。

同时,加大对城市噪音污染的管理力度,制定合理的噪音标准和规范,加强对噪音源的监管,并对违规者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二、强化交通管理城市交通是城市噪音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因此,加强交通管理是解决城市噪音问题的关键。

政府可以通过限制车辆数量、推广公共交通工具、鼓励绿色出行等方式来减少交通噪音的产生。

此外,建立高效的交通管理系统,优化道路设计,减少交通拥堵,进一步降低噪音污染。

三、加强建筑噪音控制建筑工地是城市噪音污染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为了降低建筑工地噪音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建筑工地的监管。

要求建筑工地采取有效的隔音措施,限制工地施工时间,规范作业行为,减少噪音污染的扩散。

同时,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巡查,对噪音超标情况进行罚款和处罚,确保建筑工地的噪音污染符合标准。

四、提倡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也与噪音污染有着密切的关系。

为了减少噪音污染,我们应提倡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例如,鼓励市民使用低噪音家电和交通工具,避免在夜间进行高噪音活动,合理安排社会集会和庆典活动的时间和地点等。

同时,加强对娱乐场所、餐饮店等噪音源的监管,要求其采取隔音措施,不得超过规定的噪音限制标准。

五、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公众教育和宣传是解决城市噪音污染问题的重要环节。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开展媒体宣传、举办座谈会、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公众普及噪音污染的危害和防治知识,提高公众对噪音污染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机动车尾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机动车尾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机动车尾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姓名:XXX部门:XXX日期:XXX机动车尾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摘要分析了机动车尾气成分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出了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优化交通结构,推广清洁燃料,加强I/M制度等防治措施与对策。

并提出减少尾气的对策,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关键词: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措施目录摘要1机动车尾气污染现状 31.1机动车尾气已成为城市大气环境主要污染源 31.2机动车尾气危害 41.2.1机动车尾气的直接危害 41.2.2机动车尾气的间接危害 42我国机动车尾气高污染的成因分析 52.1汽车质量不高,造成高排放 52.2燃油质量不高,造成高油耗、高排放 62.3道路制约和交通不畅造成高排放 62.4汽车尾气控制水平低 62.5管理职责不明确 63尾气治理措施73.1减少尾气排放73.2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73.3推广清洁燃料8第 2 页共 15 页3.4严格I/M制度84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对策95新能源汽车的发展105.1混合动力汽车105.2氮动力汽车115.3纯电动汽车116结束语12参考文献机动车尾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1机动车尾气污染现状1.1机动车尾气已成为城市大气环境主要污染源大气环境的污染源分为固定源和汽车源两类。

汽车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于机动车的尾气排放,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C)等;固定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和居民生活的排气污染。

由于煤炭消耗在我国一次能源总消耗量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因此燃煤排放的污染物如SO2,CO2,NOx以及颗粒物等过去一直是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但是近年来随着环保技术的提高;特别是环保治理的力度加大,固定污染源污染所占的比重正在得以控制和下降。

而同时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汽车源污染的严重性正在日益增加,其对大气污染所占的比重,特别是大城市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

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如北京,其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大气污染物的分担率已达到或超过西方国家所占的比例。

噪声污染:成因、危害及降噪方法

噪声污染:成因、危害及降噪方法

噪声污染:成因、危害及降噪方法噪声污染是指超过一定强度、频率和时间的声音,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一种污染形式。

噪声污染源广泛,如工业机械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建筑施工等,其产生的噪音通过空气传播,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构成威胁。

一、成因1. 工业活动:工厂机械设备、生产线以及相关的运输工具常常产生噪音。

2. 交通运输:汽车、列车、飞机以及船舶等交通工具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噪声。

3. 建筑施工:建筑工地的机械设备、打桩机等,常常引起噪声扰动。

4. 社会生活:人们的手机、音响、电视机等电子设备也破坏了社区的安静环境。

5. 娱乐活动:迪厅、酒吧、娱乐场所等高音量音乐产生的噪声。

二、危害1. 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音环境下,会引发听力衰退、耳聋以及其他与听觉相关的问题。

2. 引发心理上的不适:持续的噪声容易引发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健康问题。

3. 妨碍学习和工作:高强度的噪音会干扰人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导致集中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创造力受到抑制。

4. 影响生活质量:噪声会扰乱人们的日常活动,影响休息和社交,降低生活质量。

三、降噪方法1. 群众互动:公众可以通过组织声讨、请愿等方式来推动政府采取措施减少噪音污染。

2. 加强法律法规:政府部门应加强制订和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限制噪音排放和噪声容忍度。

3. 软件调节:对于电子设备,人们可以通过调整音量、使用耳机等方式来降低噪音的产生和传播。

4. 环境规划:建筑和城市规划者应设立噪声防护区域,通过隔音设施、绿化景观等方式来减少噪音的传播。

5. 声学耳塞和防护设备:在噪音环境下工作或居住的人们可以佩戴耳塞或使用其他防护设备来减少噪音对耳朵的伤害。

6. 制定噪声管制措施:针对容易产生噪声的行业,政府可以制定和执行一系列噪声管制措施,降低噪声的产生。

综上所述,噪声污染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减少噪音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降低噪声的产生和传播。

道路交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道路交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道路交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1 概述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

由于受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在高等级公路所经过的地区,将不可避免地占用和分割土地,破坏土表和植被。

高等级公路大规模建设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资源、环境和人口之间的矛盾,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只有科学评价道路交通,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将道路交通的建设、管理与保护生态环境密切结合起来,才能使道路交通与区域环境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

2 生态系统与环境“生态系统”是英国生态学家1935年提出来的,是指任何一个生物群落与其周围非生物环境所构成的综合体。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彼此间以及与非生物的环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不断进行着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道路建设时期将占用大量土地,尤其是高速公路工程量大,施工期长,其施工场地、运输便道、生活设施等用地面积更大,因而对生物多样性影响更加明显。

路面对植物的长期破坏,路基两侧对植被也造成一定影响,文章分别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2.1 道路交通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道路建设过程中,因过分开挖山体边坡,或在坡脚大量采石取土,处置不当常常会引起水土流失,使坡脚支持力减弱而引起崩塌。

特别是在高挖低填处的坡面及弃土渣场地,山体地面扰动后极易引起塌方、滑坡等。

水土流失一方面使得土壤中有机物质和无机养分大量流失,导致土壤肥力降低,质量变差,土地生产力下降;另一方面,土壤侵蚀使大量耕地遭到蚕食,可利用土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道路交通建设易引起水土流失和相关的地质灾害,这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与居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道路建设或改造中,因过分开挖山体边坡,或在坡脚大量釆石取土,使坡脚支持力减弱而引起崩塌。

另外,在岩体较破碎地带,大爆破也会引起崩塌。

人为因素对滑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开挖坡脚,破坏了自然斜坡的稳定状态;②在坡顶上堆积弃土、盖房,加大了坡顶荷载;③不适当的大爆破施工;④排水不当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方法摘要:近几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2004年中国汽车产销首次双双突破500万辆,产销分别为507.05万辆和507.11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14.11%和15.50%。

其中,轿车产量为231.63万辆,增长11.99%。

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2400万辆,年消耗油品7000多万吨。

汽车在促进经济繁荣、给人民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能源和环保问题。

其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随着机动车总量的飞速增长而日益严重的汽车尾气污染。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机动车已成为排放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的第一大污染源。

业内人士估计,10年—15年之后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可能超过1亿辆。

因此,治理汽车污染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关键词:交通污染,危害,防治方法1 交通污染的危害1.1汽车尾气1.1.1组成废气中含有150~200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对人危害最大的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的化合物及颗粒物。

1.1.2对人的危害汽车废气的排放主要在0.3m至2m之间,正好是人体的呼吸范围,对人体的健康损害非常严重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最高,它可经呼吸道进入肺泡,被血液吸收,与血红蛋白相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降低血液的载氧能力,削弱血液对人体组织的供氧量,导致组织缺氧,从而引起头痛等症状,重者窒息死亡。

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含量较少,但毒性很大,其毒性是含硫氧化物的3倍。

氮氧化合物进入肺泡后,能形成亚硝酸和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剧烈的刺激作用,增加肺毛细管的通透性,最后造成肺气肿。

亚硝酸盐则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高铁血红蛋白,引起组织缺氧。

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有200多种,其中C2H4在大气中的浓度达十万分之一时,能使一些植物发育异常。

汽车尾气中还发现有32种多环芳烃,包括3,4-苯并芘等致癌物质。

当苯并芘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0.012ug/m3时,居民中得肺癌的人数会明显增加。

离公路越近,公路上汽车流量越大,肺癌死亡率越高。

汽车尾气中的铅化合物可随呼吸进入血液,并迅速地蓄积到人体的骨骼和牙齿中,它们干扰血红素的合成、侵袭红细胞,引起贫血;损害神经系统,严重时损害脑细胞,引起脑损伤。

当儿童血中铅浓度达0.6~0.8ppm时,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和智力发育,甚至出现痴呆症状。

铅还能透过母体进入胎盘,危及胎儿。

汽车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物,会增加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损害肺功能。

二氧化硫在大气中含量过高时,会随降水形成“酸雨”。

据西班牙《数码报》报道,南方大学保罗·博尔姆教授的研究小组让志愿者进入一个充满汽车废气的房间里。

研究人员用一台脑电波仪监控志愿者的脑电波,直至他们走出房间后1h。

志愿者在废气屋中停留30min后,研究人员根据在其大脑皮层监测到的脑电波活动,判断脑区是否呈现紧张状态。

结果表明,大脑压力不断增加,甚至在受试者离开废气房间后仍在继续。

博尔姆认为,此项发现应归因于纳米微粒或烟垢微粒的影响。

它们是燃料废弃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大脑活动产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这些留在大脑中的微粒能够导致氧化压力,而氧化压力可能与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氏症等神经疾病有关[1]。

1.1.3对动植物的危害尾气中的二次污染物臭氧、过氧乙酯基硝酸脂,可使植物叶片出现坏死病斑和枯斑,乙烯可影响植物的开花结果。

尾气对动物的危害和人相似,但实际上影响很小。

因为饲养的家禽牲畜一般是远离城市的,也不会在车流量多的道路附近,而对于野生动物来说,主要还是尾气污染了环境后,通过被污染的环境间接危害了它们。

1.1.4对环境的危害汽车尾气中含有多种温室气体,大量派放后会造成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虽然只会使地球平均气温升高一点点,对于人来说可能没什么,但对于某些动植物来说是毁灭性的,它会使一些对于气温很敏感的生物灭绝,导致生态失衡。

有研究表明:如果平均气温上升1摄氏度,那么濒临灭绝的物种就会增加10%[2]。

另一方面,全球气温变暖会使南北极的冰山消融,北极熊和海象会渐渐灭绝,而且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有些小岛也会消失。

水域面积增大,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

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

汽车尾气最主要的危害是形成光化学烟雾。

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臭氧,它和大气中的其它成份结合就形成光化学烟雾。

其对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刺激眼睛,引起红眼病;刺激鼻、咽喉、气管和肺部,引起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光化学烟雾能使树木枯死,农作物大量减产;能降低大气的能见度,妨碍交通。

1.2噪音污染1.2.1噪音噪音是一种环境污染,它被认为是仅次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第三大公害。

噪音象毒雾一样,弥漫在人们周围,尤其在城市和工业区里,它是一种致人死命的慢性毒素。

早在公元前七世纪,人就懂得了噪音使人感到不舒服,逐渐地人们还知道了强烈的噪音会损害人的身体,甚至引起死亡。

1.2.2噪音的种类引起噪音的因素主要有工业生产、交通工具、工程施工、商业活动和日常生活等。

一般工业生产产生的噪音是多种噪音中占据比例最大的,由下面饼状图可以看出。

施工工地上的众多设备发出的噪音是很让人不舒服的,不但声音大、频率高,而且持续的时间长。

所占比例仅次于工业生产。

人们感受最深的就是交通工具的噪音了。

汽车的喇叭声、加速声、刹车声;火车的汽笛声、与轨道摩擦的声音;飞机的起飞降落声……商业活动产生的噪音也不容小觑,我们平时也屡见不鲜,而且还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比如某些商场的促销,在门口放着节奏感强、声音大的音乐,还有人吆喝;还有一些绕着城市转的宣传车,或商场促销,或宣传某某,或拉选票,或修理家电房顶……实在是太多了。

至于日常生活中的噪音是最平常的。

家里来客人了免不了热闹一下,锅碗瓢盆不小心摔了正常,家庭成员吵架了也很平常,还有就是装修发出的声音了。

特别是装修的声音,最让人难受了。

1.2.3噪音的危害⑴强的噪音可以引起耳部的不适,如耳鸣、耳痛、听力损伤。

据测定,超过115dB的噪音还会造成耳聋。

据临床医学统计,若在80dB以上噪音环境中生活,造成耳聋者可达50%。

医学专家研究认为,家庭噪音是造成儿童聋哑的病因之一。

⑵使工作效率降低。

研究发现,噪音超过85dB,会使人感到心烦意乱,人们会感觉到吵闹,因而无法专心地工作,结果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⑶损害心血管。

噪音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噪音会加速心脏衰老,增加心肌梗塞发病率。

医学专家经人体和动物实验证明,长期接触噪音可使体内肾上腺分泌增加,从而使血压上升,在平均70dB的噪音中长期生活的人,可使其心肌梗塞发病率增加30%左右,特别是夜间噪音会使发病率更高。

调查发现,生活在高速公路旁的居民,心肌梗塞率增加了30%左右。

调查1101名纺织女工,高血压发病率为7.2%,其中接触强度达100dB噪音者,高血压发病率达15.2%。

⑷噪音还可以引起如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精神障碍、内分泌紊乱甚至事故率升高。

高噪音的工作环境,可使人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以及恐惧、易怒、自卑甚至精神错乱。

在日本,曾有过因为受不了火车噪音的刺激而精神错乱,最后自杀的例子。

⑸干扰休息和睡眠。

休息和睡眠是人们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维持健康的必要条件。

但噪音使人不得安宁,难以休息和入睡。

当人辗转不能入睡时,便会心态紧张,呼吸急促,脉搏跳动加剧,大脑兴奋不止,第二天就会感到疲倦,或四肢无力。

从而影响到工作和学习,久而久之,就会得神经衰弱症,表现为失眠、耳鸣、疲劳。

⑹对女性生理机能的损害。

女性受噪音的威胁,还可以有月经不调、流产及早产等,如导致女性性机能紊乱,月经失调,流产率增加等。

专家们曾在哈尔滨、北京和长春等7个地区经过为期3年的系统调查,结果发现噪音不仅能使女工患噪音聋,且对女工的月经和生育均有不良影响。

另外可导致孕妇流产、早产,甚至可致畸胎。

国外曾对某个地区的孕妇普遍发生流产和早产作了调查,结果发现她们居住在一个飞机场的周围,祸首正是那飞起降落的飞机所产生的巨大噪音。

⑺噪音对儿童身心健康危害更大。

因儿童发育尚未成熟,各组织器官十分娇嫩和脆弱,不论是体内的胎儿还是刚出世的孩子,噪音均可损伤听觉器官,使听力减退或丧失。

据统计,当今世界上有7000多万耳聋者,其中相当部分是由噪音所致。

专家研究已经证明,家庭室内噪音是造成儿童聋哑的主要原因,若在85dB以上噪声中生活,耳聋者可达5%。

⑻噪音对视力的损害。

人们只知道噪音影响听力,其实噪音还影响视力。

试验表明:当噪音强度达到90dB时,人的视觉细胞敏感性下降,识别弱光反应时间延长;噪音达到95dB 时,有40%的人瞳孔放大,视模糊;而噪音达到115dB时,多数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

所以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中的人很容易发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

同时,噪音还会使色觉、视野发生异常。

调查发现噪音对红、蓝、白三色视野缩小80%。

所以驾驶员应避免立体场音响的噪音干扰,不然易造成行车事故。

⑼对人心理的影响。

噪音超过90dB,人的听力将受到损伤;噪音超过70dB,人就不能正常工作;噪音超过50dB,人就难以入睡。

⑽消化系统的影响。

噪音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还会引起胃肠系统的分泌和蠕动功能改变,引起代谢过程的变化,出现维生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和无机盐类的代谢失调,造成胃液分泌减少、蠕动减慢,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等。

1.2.4城市噪音程度从下图可以看出,在一个城市中80%的地方人们不会因噪音而困扰,而另外20%的地方的噪音就比较严重了,特别是重度噪音地区。

在城市中,我们要健康地生活就必须要控制噪音,最严重地区也要控制在中度噪音以下。

1.3 一些特殊情况下的道路污染1.3.1运输车货物引起的道路污染运输建材的车辆因为超载、装车时货物绑扎不牢或驾驶时不认真使得所载货物掉落在路面上,造成车流不通畅,妨碍了交通的正常运行。

运输海湖水产的车辆由于装车的不合理,使得充满腥味的水流出污染了路面,不仅是人感到恶心,还会增加事故发生的几率。

1.3.2恶劣天气引起的道路污染在大雨天气中,开过泥泞小路的车驶上路面后会留下泥沙,污染了道路,使路面更滑,增大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2 防治方法2.1尾气——安装汽车尾气处理装置科学家已经研究出了汽车尾气处理装置并推广了,它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尾气中的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的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