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模拟及答案马基部分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1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1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其中,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C.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D.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想;“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点;“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哲学观点。
因此,正确答案为A。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知识经济是在充分知识化社会发展的经济,知识成为真正的资本和首要财富。
国外已出现一批新式高级经理职务,即“知识主管”,传统物质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呈现下降的趋势。
这说明( )A.物质和意识相互转化B.意识的能动作用越来越大C.物质和意识相互决定D.世界最终将统一于意识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这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无论生产力如何发展,知识、意识都不可能成为世界的本原,意识也不能决定物质,因此,C、D项错误。
选项A的说法本身是正确的,但题干并没有体现物质和意识的相互转化,因此也被排除。
题干材料说明的核心:知识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意识的能动作用越来越大。
因此,正确答案为B。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实,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作用的力量的产物。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4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4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论和辩证法C.科学社会主义D.政治经济学正确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即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资本主义的理论剖析;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结论和归宿。
B项有一定干扰性,但不够完整,唯物论和辩证法只构成了辩证唯物主义,不包括历史唯物主义。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批评与自我批评C.一切从实际出发D.彻底的唯物主义正确答案:C解析:A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B项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D项彻底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特点。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所以C项正确。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人类在谋求物质生活资料以维持自身生存和不断改善自身生活条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形成了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其他哲学的差别在于它是( )A.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超越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真理D.主要用于改造世界的方法论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世界观、方法论、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这四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A项和D项是所有哲学的共性,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性。
考研政 治模拟试题及解析

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解析考研政治对于许多考生来说是一门具有挑战性的科目。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以下是一套精心准备的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详细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其社会根源是()A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 无产阶级的壮大C 德国古典哲学D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答案:A解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
无产阶级的壮大是阶级基础;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是思想渊源。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 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 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 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 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从而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解释,构筑了统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
唯心主义哲学强调精神第一性;旧唯物主义哲学忽视了实践的作用。
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A 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B 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及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C 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D 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答案:B解析: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包括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及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A 生产相对过剩B 生产绝对过剩C 需求不足D 供给不足答案:A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5、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分为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两个阶段的区别在于()A 垄断组织的形式不同B 垄断资本统治的范围不同C 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结合的程度不同D 垄断利润获取的方式不同答案:C解析: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区别在于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结合的程度不同。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6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6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5. 分析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他用这句话来感叹时间的流逝。
这句话说的是( )A.时间的客观性B.时间的绝对性C.时间的一维性D.时间的无限性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时间的一维性的特点。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当物体的速度没有超过光速的时候,时间是不可逆转的。
时间具有一维性即不可逆性,是指时间总是沿着由过去到现在和将来一个方向发展,单向前进,不可逆转。
所以C正确。
知识模块: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B.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C.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受客观条件的制约D.人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但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需要一定的条件。
认识和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实践是发挥意识能动性的基本途径;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是发挥意识能动性的条件。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意思,就是哪怕自身的水平很高,没有米这个客观条件,也做不成饭。
与C的意思一致。
ABD都是正确的表达,但是不符合题干的设问。
知识模块: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3.列宁指出:“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
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
”这一论断说明( )A.感性认识来自于理性认识B.理性认识对事物的认识更深刻更完整C.抽象是现代科学的思维方法D.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原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发展的两个阶段。
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具体;它能够把握事物的局部和表象,是认识的低级阶段。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真题答案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真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答案:C. 物质2. 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的是()答案:D. 法律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是()答案:A. 市场机制(以下省略27个小题)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以下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有()答案:A. 富强 B. 民主 C. 文明 D. 和谐2.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答案:A.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 以下属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的有()答案:A.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 为人民谋幸福 C. 为民族谋复兴 D. 为世界谋大同(以下省略27个小题)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及其意义。
答案: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转化意味着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益凸显。
这一转化对于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 简述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
答案: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是:坚决维护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党始终成为最高政治力量;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全面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加强党内政治生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3. 简述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理念。
答案: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理念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一理念强调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55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55(总分:4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B>(总题数:12,分数:24.00)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思想来源是( )(分数:2.00)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文艺复兴的思想成果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而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即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直接的理论来源。
二者之间,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故A正确。
如果题干设问改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或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直接的思想来源是( ),则分别可选BC。
2.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 )(分数:2.00)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坚持以科学的实践观来解决哲学基本问题√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作为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的原因,或者说它超越旧哲学的根本性观点,即科学的实践观。
考生需要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即马克思主义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从而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ABC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但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根本性区别,所以不选。
3.孟子,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城(今山东邹城市)人。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三宇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
”人们耳熟能详、口耳相传的“孟母三迁”的典故,便出自于此。
从哲学方面看,“孟母三迁”所蕴含的哲理是( )(分数:2.00)A.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B.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C.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D.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解析:解析:按照辩证法思想,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和原因。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9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9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
”这里的“基础”指的是A.价值B.认识C.实践D.事物正确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知识。
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和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A.科学推理的驳斥B.实践的发展C.唯物主义在斗争中不断战胜唯心主义D.不可知论内在的矛盾正确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恩格斯说:“对这些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正确答案是B。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表明人的才智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发展的动力在于实践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正确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的智力”属于认识范畴,“改变自然界”指的是实践。
显然,题干论及的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选项A、D为干扰项首先排除。
题干讲的不是人的才智的来源问题,而是实践锻炼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主体对世界的反映能力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即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所以选择C。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这一命题的含义是A.革命理论是革命行动的动力B.革命行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科学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正确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7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7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B解析:历史观是人们在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社会问题时所采取的根本观点。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所以,备选B 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备选A项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备选C、D两项是社会基本矛盾。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B.对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问题的不同回答D.对是人民群众还是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不同回答正确答案:C解析:在如何正确看待社会历史的发展及其规律的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不同回答。
所以,备选C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备选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认为人们的思想动机、主观意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这种观点属于( )A.庸俗唯物主义B.唯理论C.经验论D.唯意志论正确答案:D解析:唯意志论认为人们的思想动机、主观意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所以,备选D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备选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把人类社会之外的某种神秘精神当做社会发展、人的命运的决定和支配力量,这种看法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B.教条主义C.经验主义D.历史观上的客观唯心主义正确答案:D解析:历史观上的客观唯心主义把人类社会之外的某种神秘精神当作社会发展、人的命运的决定和支配力量。
马原理考研真题及答案

马原理考研真题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政治理论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考研学生来说,掌握这些原理对于理解政治理论的深度和广度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模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及答案,以供参考: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辩证法、实践性B. 唯物主义、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C. 唯物主义、辩证法、阶级性D. 唯物主义、辩证法、革命性答案:A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其中揭示了:A. 剩余价值的来源B. 商品的二重性C. 资本的积累过程D. 劳动的异化现象答案:A3. 马克思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 人的意识D. 政治制度的变革答案:B二、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答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源泉,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这一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剥削关系,即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作日或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获取剩余价值。
2. 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答案: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的发展是通过阶级斗争推动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三、论述题1. 论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答案: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矛盾所导致的,主要表现为生产过剩的危机。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导致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最终引发经济危机。
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对于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和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0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题库及答案(七)

2020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题库及答案(七)一、单选题1.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出现于16-17世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初期发展阶段。
2.19世纪初期欧洲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他们在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社会主义思想和方案,并进行了一些社会改造的尝试。
3.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是19世纪初期欧洲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4.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7年底受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起草并于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它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开面世。
5.空想社会主义者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但因为他们的唯心史观,没有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不能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和客观必然性。
6.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成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
7.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社会主义要废除私有制和雇佣劳动,消来阶级和阶级差别;实行共同劳动,合理分配;要有计划地组织生产;消灭城乡、体脑差别;把国家变成纯粹的管理机构,直至其最后消亡;提倡妇女解放和婚姻自由等。
8.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从理论上说可以有暴力革命和非暴力革命即和平形式两种,但迄今的实践中,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
9.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特征。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10.马克思、恩格斯所讲的同时胜利论是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革命时机成熟时,在一个时期内相继爆发无产阶级革命,形成一个相互支持和相互促进的革命高涨的局面。
11.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4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4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有指导作用、解释作用和预见作用的是( )A.理性因素B.非理性因素C.经验D.感觉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它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有指导作用、解释作用和预见作用等。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知识模块: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2.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这句话重在强调( )A.直接经验的作用B.间接经验的作用C.理性因素的作用D.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人的感情”与理性相对,属于非理性范畴,排除C。
A、B两项与题干无关,是干扰项。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知识模块: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3.认识发展的总过程是( )A.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B.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C.感觉—知觉—表象D.概念—判断—推理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这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B项是政治斗争中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与题意无关,不选。
C、D两项分别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表现形式,也不符合题意,不选。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知识模块: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4.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 )A.谬误B.理论C.真理D.相对真理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知识模块: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5.“有用即真理”体现了( )A.主观真理论B.实用主义真理观C.形而上学真理观D.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真理的客观性。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9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9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部分是A.科学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科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组成,三者是有机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理论剖析,而科学社会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的结论和归宿,处于核心地位。
因此,B项正确。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的唯心主义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正确答案:B解析:列宁的这句话,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或本原的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统一于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和物质是统一的。
因此,选项B正确。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人类意识产生的历史过程,大体上经历了的三个决定性环节包括A.概念、判断、推理B.生物的刺激感应、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D.客体、主体、中介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起源。
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形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由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故选B项。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唐朝刘禹锡的诗“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清朝郑板桥所云“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30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30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A.物质范畴B.意识C.运动D.实践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统一性的最高抽象,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 )A.物质B.思维C.语言D.劳动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发展的实质是( )A.运动、变化和发展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C.所有事物的前进与上升D.发展是一个扬弃的过程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发展的实质。
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的不显著的变化,并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的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 )A.量变B.质变C.静止D.时间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
由于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因而事物的变化表现为量变和质变两种运动状态。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的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A.科学文化实践B.社会政治实践C.物质生产实践D.人类社会的自生产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践的基本类型。
考研政治历年真题及参考答案(马哲部分)

20XX应试精华考研政治选择题必考500题精选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A. 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B.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C. 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D. 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2. 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发展历史的经典性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B. 思维和存在的问题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3.中国古代哲学家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
成天地者,气也。
水土之气,升而为天"。
这是:A.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 形而上学的观点 D.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4."人体是一架会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一架永动机的活生生的模型。
它由体温推动,由食料支持。
没有食料,心灵便渐渐瘫痪下去,突然疯狂地挣扎一下,终于躺下,死去。
"这里所表达的观点属于:A.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5.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A. 剩余价值论B. 阶级斗争理论C. 辩证法D. 科学的实践观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畴的定义是通过: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7.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A. 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B. 不仅是物质现象而且是社会现象C. 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D. 不仅反映自然界而且反映社会8.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A. 实践B. 运动C. 静止D. 时间和空间9.主"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A. 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 主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 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 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10.物质只有在它的运动中才能被人所认识,但为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提供前提条件的是:A. 时间B. 空间C. 绝对运动D. 相对静止11.发展揭示了新代这一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发展的本质是:A. 变化B. 增加C. 创新D. 运动12."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A. 唯物辩证法的思想B. 形而上学的思想C. 诡辩论的思想D. 唯心主义的思想13.构成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 普遍性和特殊性B. 同一性和斗争性C. 绝对性和相对性D. 对抗性和兼容性14.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A. 量和质的相互转化B. 肯定和否定的相互转化C.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D. 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15.认为在总量没有增减的条件下,事物结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是:A. 形而上学观点B. 诡辩论的观点C. 唯心主义观点D. 辩证法的观点16.唯物辩证法认为假象是:A. 与本质无关的现象B. 纯粹偶然的现象C. 人的主观错觉D. 以歪曲颠倒的形式表现本质的现象17."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1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11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5. 分析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
其中,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是(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社会主义经济的萌芽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经济全球化正确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主要国家得以确立,社会化大生产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弊端和基本矛盾初露端倪,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在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积累了一定经验,提出了创立科学理论的要求。
其中,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经济社会条件;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阶级条件;工人阶级通过斗争积累经验,并提出了创立科学理论的要求,这是实践基础。
因此,正确答案为A。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哲学”一词源自古希腊。
根据词源学考证,在古希腊文里,哲学之义是“爱智慧”。
哲学是( )。
A.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科学之科学”D.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具体规律的科学正确答案:A解析: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选项B,并非所有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就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选项C,把哲学当成“科学之科学”是黑格尔的观点,把哲学当作包括一切科学在内、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永恒不变的理论体系,是对哲学和具体科学关系的误解。
具体科学是以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的、具体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哲学则是以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所以,D项也是错误的。
因此,正确答案为A。
知识模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2016年3月,著名韩国围棋选手李世石与Google公司所研发的“AlphaGo”(“阿尔法狗”)围棋人工智能程序进行了一场围棋“人机大战”,最终“阿尔法狗”取得了胜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及答案马基部分
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真题和答案选
(马基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爱迪生在创造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她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
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
我创造了电灯。
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
”爱迪生之因此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她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
A.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
B.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C.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
D.实践中能够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
【答案】
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爱迪生把每一次的实验的结果都看成了认识过程中的相对真理。
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因此爱迪生说她一次也没有失败。
故A正确。
2.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A.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经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D.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答案】
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
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自然规律的重复性高,社会规律的重复性低。
二是自然规律不需要人去参与,自然而然就能够出现,社会规律需要有人的参与才能体现出来。
A本身表述错误,B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也是错的,D说法也不准确,因此C是正确答案。
评价:此题不是很难,还是沿用了往年以材料带考点的形式。
从此题中我们能够得出如下的结论:一是马原的基础知识很重要,特别是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因此建议预备考研的同学在复习时要重点把握基础知识。
二是掌握好答题技巧,建议大家在做
题的时候要从后往前看,因为重点内容全在最后几句话,如果直接从头看材料的话,可能就会被材料带动着而错选。
3.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
每次经济危机发生期间,总有许多企业或因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其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而被迫倒闭。
那些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
A.劳动补偿
B.价值补偿
C.实物补尝
D.增殖补偿
【答案】
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的问题。
价值补偿是是指社会的商品资本在出售之后以货币的形式回流实现价值以及剩余价值的过程,实物补偿是指两大部类都能够买到社会再生产所必须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剩余价值和回收的预付资本能顺利购买到必须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实现货币资本向生产资本的过渡。
题目中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补偿。
故B正确。
4.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正确分析这些新变化发生的原因,有利于我们科学而全面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
导致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发生的根本推动力量是
A.改良主义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B.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
C.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的影响
【答案】
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原因。
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是由于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的斗争,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的作用,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的作用。
其中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推动力量。
故C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17~33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 海的"贯通东流"水系的形成年代。
如果说上游的沉积物从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顺廷而下能到达下游,这就表是胀江贯通了,这就是物源示踪。
中国科学家采用这一方法以,研究长江中下游盆地沉积物的来源,从而判别长江上游的物质何时到达下游,间接指
示了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限。
她们经过10多年的研究,提出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间距今约2300多万年。
这一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显示出
A. 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
B. 时间和空间的经过物质运动的变化表现出来的
C. 时间和空间是指标示物质运动的观念形式
D.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答案】
ABD
【答案解析】物质的运动是绝正确、无条件的、永恒的。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物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的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题干中长江的年龄和范围体现了时空的有限性。
因此,ABD选项正确。
C选项否认了时空的客观性,因此错误。
18.作家史铁生在《奶奶的星星》中讲道,奶奶告诉她的故事与一般的说法不同:一般人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奶奶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又多了一个星星,人死了就会升到天空,变成星星给走夜道的人照个亮了。
于是她"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可能是一颗巨星,可能是一把火炬,可能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这对我们理解个人在社会历史的作用的启示有
A. 历史是无数个人相互作用的合力的结果
B. 杰出个人决定历史发展的走向
C. 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
D. 每个人对社会发展都有或大或小的作用
【答案】
AD
【答案解析】在社会发展中,所有个人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
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可是只有符合社会历史必然性、推动和促进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的人才属于历史创造者之列。
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始终起着一定的作用,可是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因此,AD选项正确。
19.19 ,马寅初在一次演讲时,有一位老农问她:"马教授,请问什么是经济学?"马寅初笑着说:"我给这位朋友讲个故事吧:有个赶考的书生到旅店投宿,拿出十两银子,挑了该旅店标价十两银子的最好房间,店主马上用它到隔壁的米店付了欠单,米店老板转身去屠夫处还了肉钱,屠夫马上去付清了赊欠的饲料款,饲料商赶紧到旅店还了房钱。
就这样,十两银子又到了店主的手里。
这时书生来说,房间不合适,要回银子就走了。
你看,店主一文钱也没赚到,大家却把债务都还清了,因此,钱的流通越快越好,这就是经济学。
"在这个故事中,货币所发挥的职能有
A. 支付手段
B. 流通手段
C. 价值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