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版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
第七版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pdf
考点1:internet和Internet的区别。
(1章)nternet是互联网,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网络间的通信协议是任意的。
Internet是因特网,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的特定的计算机网络,使用TCP/IP协议作为通信规则。
考点2: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核心部分: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负责为边缘部分提供高速远程分组交换。
考点3: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
(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
(4)个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
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考点4: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利用率考点5: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五层协议。
1.物理层2.数据链路层3.网络层4.运输层5.应用层作业: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3、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7、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解:(1)发送时延:ts=107/105=100s。
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2)发送时延:ts =103/109=1µs。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提纲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概述1.计算机网络概念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在一起,而因特网则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2.计算机网络的基本作用最重要的两个功能:连通性和共享。
3.DSI七层模型,TCP/IP四层模型4.端系统通讯方式边缘部分:1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2对等连接方式(P2P)核心部分:电路交换(用于电话系统中)报文交换:(用于电报通信中)分组交换:(用于计算机网络中)5.计算机网络常见性能指标:带宽、时延、吞吐量带宽本来是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单位是赫(或千赫、兆赫、吉赫等)。
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的同义语,单位是“比特每秒”,或b/s (bit/s)。
吞吐量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吞吐量更经常地用于对现实世界中的网络的一种测量,以便知道实际上到底有多少数据量能够通过网络。
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的限制。
时延指数据从网络的一段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在计算机网络中,时延由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组成。
总时延= 发送时延+ 传播时延+ 处理时延+ 排队时延6.计算机网络网络协议、服务等基本概念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和约定我们称为网络协议(network protocol),也可简称为协议。
第二章:物理层1.比特率、波特率的概念波特率(baud rate)——码元传输速率,即每秒传输码元的数目。
可用单位时间内载波调制状态改变次数来表示。
比特率(bit rate) ——指每秒传送的比特(bit)数。
其单位为每秒比特数,bit/s(bps)。
比特率=波特率X 一个码元对应的二进制位数Rb=RB X log2M ;其中,M是基本码元的个数,Rb是比特率,RB是波特率。
2.多种复用技术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统计时分复用STDM、波分复用WDM、码分复用CDM第三章:数据链路层1.MAC层的三个基本问题(1)封装成帧(为了使传输中发生差错后只将出错的有限数据进行重发,数据链路层将比特流组合成以帧为单位传送)(2)透明传输(3)差错控制2.CSMA/CD协议的基本原理,争用期,最短帧长的基本概念CSMA/CD协议的基本原理:(局域网进行全双工通信不使用CSMA/CD 协议,而半双工通信使用CSMA/CD 协议)1)发送数据前,先监听信道是否空闲。
《计算机网络(第7版)谢希仁著》第一章概述要点及习题总结
《计算机⽹络(第7版)谢希仁著》第⼀章概述要点及习题总结1. ⽹络分类:电信⽹络、有线电视⽹络、计算机⽹络、移动互联⽹2. 互联⽹的两个重要基本特点:连通性和共享性3. ⽹络由若⼲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组成4. ⽹络之间可以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这就构成了⼀个覆盖范围更⼤的计算机⽹络。
这样的⽹络称为互连⽹,习惯上,与⽹络相连的计算机称为主机5. 互联⽹的基础结构发展过程(三个阶段): 第⼀阶段:1969年美国国防部创建第⼀个分组交换⽹ARPARNET。
1983年TCP/IP协议栈成为ARPANET上的标准协议,使得异构⽹络互联,因此⼈们把1983年作为互联⽹的诞⽣时间 第⼆阶段:198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会NSF围绕六个⼤型计算机中⼼建设计算机⽹络,分成了三级⽹络:主⼲⽹,区域⽹,校园⽹(企业⽹) 第三阶段:1993年,Albert Gore(时任美国副总统)提出NII(“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旨在以因特⽹为雏形,建⽴“信息⾼速公路”,⾄此,由美国政府资助的NSFNET逐渐被若⼲个商⽤的互联⽹主⼲⽹替代,政府机构不再负责互联⽹的运营和管理,逐渐由互联⽹服务提供商(ISP)接⼿,ISP是进⾏商业活动的公司,ISP向互联⽹管理机构申请很多IP地址,同时拥有通信线路,任何机构和个⼈只要向某个ISP交纳规定的费⽤,就可以通过ISP接⼊互联⽹ 6.互联⽹和互连⽹ 互连⽹:通⽤名词,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络互连⽽成的计算机⽹络 互联⽹:专⽤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的、最开放的、由众多⽹络相互连接⽽成的特定互连⽹,它采⽤TCP/IP协议栈作为通信的规则,且其前⾝是美国的ARPANET 7.万维⽹ 互联⽹的迅猛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由欧洲原⼦核研究组织CER开发的万维⽹WWW(World Wide Web)被⼴泛应⽤在互联⽹上 8.互联⽹的标准化 1992 年由于互联⽹不再归美国政府管辖,因此成⽴了⼀个国际性组织叫做互联⽹协会 (Internet Society,简称为 ISOC) [W-ISOC],以便对互联⽹进⾏全⾯管理以及在世界范围内促进其发展和使⽤。
《计算机网络》_第7版_谢希仁_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概述1.21世纪的一些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它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
2.Internet是由数量极大的各种计算机网络互连起来的。
3.互联网的两个重要基本特点,即连通性和共享。
4.互联网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
5.以小写字母i开始的internet(互连网)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计算机网络。
以大写字母I开始的Internet(互联网,或因特网)则是一个专用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互连网,它采用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且其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
6.所谓“上网”就是指“(通过某ISP获得的IP地址)接入到互联网”。
7.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程序: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
服务器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系统启动后即自动调用并一直不断地运行着,被动地等待并接受来自各地的客户的通信请求,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的地址,一般需要有强大的硬件和高级的操作系统支持。
8.路由器(router)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9.分组交换的优点:高效-动态分配传输带宽,逐段占用通信链路,灵活-为每一个分组独立地选择最合适的转发路由,迅速-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可以不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分组交换网。
10.计算机网络主要是由一些通用的、可编程的硬件互连而成的,而这些硬件并非专门用来实现某一特定的目的(例如,传送数据或视频信号)。
这些可编程的硬件能够用来传送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并能支持广泛的和日益增长的应用。
11.速率的单位是bit/s(比特每秒)(或b/s,有时也写为bps,即bit per second)。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著-考试知识点整理
《计算机网络》整理资料第1章概述1、计算机网络的两大功能:连通性和共享;2、计算机网络(简称为网络)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
网络中的结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等。
3、互联网基础结构发展的三个阶段:①从单个网络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②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③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结构的因特网。
4、制定互联网的正式标准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①互联网草案(Internet Draft)②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成为RFC③互联网标准(InternetStandard)5、互联网的组成:①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
处在互联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接在互联网上的所有的主机,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end system)。
(是进程之间的通信)两类通信方式:✧客户—服务器方式:这种方式在互联网上是最常见的,也是最传统的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软件)。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服务请求方和服务提供方都要使用网络核心部分所提供的服务。
客户程序:一对多,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不需要特殊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
服务器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被动等待);一般需要有强大的硬件和高级的操作系统支持✧对等连接方式(p2p):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端;②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在这些网络上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主要由路由器和网络组成);核心中的核心:路由器(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建,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交换——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电路交换:必须经过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释放资源(归还通信资源)三个步骤的交换方式。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要点课件
文件传
总结词
文件传输是指通过网络将文件从一台计算机传输到另一 台计算机的过程,是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基本需求之一。
详细描述
文件传输(File Transfer)是指通过网络将文件从一台计 算机传输到另一台计算机的过程。文件传输通常使用文 件传输协议(FTP)或简单文件传输协议(TFTP)。用 户可以通过FTP客户端软件连接到FTP服务器,上传或下 载文件。文件传输在网络办公、软件共享、数据备份等 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远程登录
总结词
远程登录是指用户通过计算机网络登录到远程计算机 上,并使用该计算机的资源和服务。
详细描述
远程登录(Remote Login)是指用户通过计算机网络 登录到远程计算机上,并使用该计算机的资源和服务。 远程登录通常使用Telnet或SSH等协议实现。用户可以 在本地计算机上打开终端或SSH客户端软件,输入远程 计算机的地址和登录信息,即可访问远程计算机的操作 系统和应用程序。远程登录在网络办公、远程教育、远 程技术支持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UDP协议
总结词
不可靠、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
详细描述
UDP协议是一种不可靠的无连接传输层协议,不保证数据包的顺序或可靠性。它适用 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如流媒体、实时游戏等。UDP协议简单高效,不进行数
据包编号、确认和重传等操作,减少了传输延迟。
HTTP协议
总结词
用于Web通信的协议
VS
详细描述
网络层:负责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主要协议是IP协议 。
各层功能
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如TCP和UDP协 议。
网络接口层:负责将数据帧转换为适合在物理介质上传 输的信号,通常涉及硬件设备驱动程序。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原)
第一章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两个最重要的功能2、因特网从工作方式上看可划分为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
边缘部分的功能是用来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核心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连通性和交换)3、计算机网络的定义4、从网络的作用范围(覆盖范围)进行分类●广域网(WAN):作用范围为几十到几千公里;●局域网(LAN):作用范围为几公里以内;●城域网(MAN):作用范围介于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通常为5~50公里。
5、时延的概念及其四个组成部分。
传播时延和发送时延的含义6、带宽、信号、模拟信号、数字信号7、协议的定义和协议的组成协议:一个协议就是一组控制数据通信的规则,这些规则明确地规定了所交换数据的格式和时序。
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8、OSI参考模型共7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每一层的协议数据服务单元以及各层的功能9、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定义10、ISP的中文含义第二章1、比特率(数据传输率)和波特率(信号传输率)的关系2、最常用的数字信号编码技术有以下几种,各自的特点:●非归零编码(NRZ):非归零编码是用低电平表示逻辑“0”,用高电平表示逻辑“1”的编码方式。
●曼彻斯特编码(Manchester):每比特的中间有一次跳变,它有两个作用:一是作为位同步方式的内带时钟;二是用于表示二进制数据信号,我们可以把“0”定义为由高电平到低电平的跳变,“1”定义为由低电平到高电平的跳变。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Difference Manchester):每比特的中间有一次跳变,它只有一个作用,即作为位同步方式的内带时钟,不论由高电平到低电平的跳变,还是由低电平到高电平的跳变都与数据信号无关。
“0”和“1”是根据两比特之间有没有跳变来区分的。
如果下一个数据是“0”的话,则在两比特中间有一次电平跳变;如果下一个数据是“1”的话,则在两比特中间没有电平跳变。
(完整)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著考试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计算机网络》整理资料第1章概述1、计算机网络的两大功能:连通性和共享;2、计算机网络(简称为网络)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
网络中的结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等。
3、互联网基础结构发展的三个阶段:①从单个网络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②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③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结构的因特网。
4、制定互联网的正式标准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①互联网草案(Internet Draft)②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③互联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5、互联网的组成:①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
处在互联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接在互联网上的所有的主机,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end system)。
(是进程之间的通信)两类通信方式:✧客户—服务器方式:这种方式在互联网上是最常见的,也是最传统的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软件)。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服务请求方和服务提供方都要使用网络核心部分所提供的服务。
客户程序:一对多,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不需要特殊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
服务器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被动等待);一般需要有强大的硬件和高级的操作系统支持✧对等连接方式(p2p):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端;②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在这些网络上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主要由路由器和网络组成);核心中的核心:路由器(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建,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交换——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电路交换:必须经过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释放资源(归还通信资源)三个步骤的交换方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提纲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提纲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及发展a.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b.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和趋势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a. OSI参考模型b. TCP/IP模型c.应用层协议二、局域网技术1、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以太网(Ethernet)a.以太网的标准和类型b.以太网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c.以太网的帧格式和传输机制3、令牌环网(Token Ring)a.令牌环网的原理和特点b.令牌环网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c.令牌环网的帧格式和传输机制4、无线局域网(WLAN)a. WLAN的原理和标准b. WLAN的拓扑结构和传输机制c. WLAN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三、网络互联技术1、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和协议2、IP和子网掩码a. IP的分类和格式b.子网掩码的作用和应用c.私有IP和动态IP3、路由器和路由协议a.路由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b.路由协议的种类和特点c. RIP、OSPF和BGP等常用路由协议的应用和配置4、交换机和交换技术a.交换机的功能和工作原理b.交换技术的种类和应用场景c. VLAN、Trunking和Spanning Tree等技术的应用和配置四、 Internet技术及应用1、Internet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WWW服务与HTTP协议3、DNS服务与域名解析4、FTP服务与文件传输5、E-mail服务与邮件传输6、Telnet服务与远程登录计算机操作系统复习提纲一、引言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管理和协调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运行。
它扮演着“桥梁”的角色,沟通了硬件和应用程序之间的,为用户提供了便利的接口。
操作系统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是理解计算机体系结构、管理资源、实现系统安全和高效运行的关键。
二、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1、基本概念:包括进程、线程、资源、系统调用等。
2、功能: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处理机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和用户接口管理等。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提纲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提纲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提纲一、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网络概述1.网络的定义2.网络的分类1.局域网(LAN)2.城域网(MAN)3.广域网(WAN)3.重要的网络标准与协议1.TCP/IP协议族2.OSI参考模型3.HTTP协议4.DNS协议2.网络拓扑结构1.总线型拓扑2.星型拓扑3.环形拓扑4.树型拓扑5.网状拓扑3.网络设备与组成1.网络硬件设备1.网卡2.集线器3.交换机4.路由器5.网关6.防火墙2.网络软件组成1.网络操作系统2.网络协议3.应用程序二、物理层1.通信基础知识1.码元、信号与速率2.传输媒介1.双绞线2.同轴电缆3.光纤2.数据通信原理1.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2.数据传输的方式1.单工传输2.半双工传输3.全双工传输3.香农定理与数据压缩1.香农定理的定义与公式2.数据压缩的方法与算法 4.错误检测与纠正1.奇偶校验2.CRC3.海明码三、数据链路层1.数据链路层的作用与功能2.帧封装与解封装3.点对点协议(PPP)4.以太网协议1.MAC地质2.以太网帧结构3.以太网交换机5.局域网的划分与拓扑1.以太网技术2.令牌环技术3.Token Bus技术6.虚拟局域网(VLAN)1.VLAN的概念与作用2.VLAN的配置与管理四、网络层1.网络层的作用与功能2.网际协议(IP)1.IP地质的分类与表示方法2.子网划分与子网掩码3.路由器与路由表1.路由器的工作原理2.路由表的建立与更新4.路由选择协议1.静态路由选择2.动态路由选择1.RIP协议2.OSPF协议3.BGP协议五、传输层1.传输层的作用与功能2.传输层协议1.TCP协议1.连接建立与断开2.可靠传输机制3.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 2.UDP协议1.无连接传输2.非可靠传输六、应用层1.应用层协议1.HTTP协议2.FTP协议3.SMTP协议4.DNS协议2.网络安全与加密1.防火墙与网络安全2.数据加密与解密3.数字证书与SSL/TLS协议附件:相关案例分析、图表和实验结果等内容详见附件。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1~3章知识点总结(细)
第一章概述21世纪的一些重要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它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
网络现在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命脉和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
三网:电信网络(提供电话、电报及传真等服务;)、有线电视网络(向用户传送各种电视节目;)、计算机网络(使用户能在计算机之间传送数据文件;)。
发展最快的并起到核心作用的是计算机网络。
1、计算机网络的两个重要功能:连通性(使上网用户之间都可以交换信息(数据,以及各种音频视频),好像这些用户的计算机都可以彼此直接连通一样。
)共享(资源共享的含义是多方面的。
可以是信息共享、软件共享,也可以是硬件共享)。
2、计算机网络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
3、网络和网络还可以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覆盖范围更大的网络,即互联网。
4、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而互联网则把许多网络通过路由器连接在一起。
与网络相连的计算机常称为主机。
5、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建立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第三阶段的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子层次JSP结构的互联网。
6、因特网体系结构委员会IAB下设两个工程部:互联网工程部IETF,互联网研究部IRTF。
7、制定因特网的正式标准的三个阶段:建议标准,草案标准,互联网准备。
8、因特网组成:边缘部分(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传送数据、音频或视频和资源共享)。
核心部分(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9、处在互联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接在互联网上的所有的主机。
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endsystem)。
10、端系统之间通信的含义:“主机A和主机B进行通信”实际上是指:“运行在主机A上的某个程序和运行在主机B上的另一个程序进行通信”。
11、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即Client/Server方式,简称为C/S方式。
对等方式(P2P方式)即Peer-to-Peer方式,简称为P2P方式。
《计算机网络》复习大纲
《计算机网络》复习大纲各章应重点掌握的内容:概论部分5分名词解释:Internet的组成、分组交换、C/S、P2P、发送时延、传播时延举例C/S模式:即客户(Client)/服务器(server)模式,客户和服务器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要求:用语符合专业规范,把握要点。
简答:1、说明对计算机网络定义和功能的理解。
2、常用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有哪些,各自有何特点?试画出他们的拓扑图。
3、P2P 模式与客户服务器模式有何区别与联系?4、因特网的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各有何特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协议数据单元(PDU)、协议、服务、实体、网络体系结构1、画出TCP/IP的网络模型并指出各层的主要协议。
2、试描述在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并给出各层的协议数据单元是什么。
3、简要说明五层模型中各层的主要功能。
物理层:10名词解释:数据传输速率、全双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单工通信、简答题:1.ADSL的工作原理?宽带接入主要有哪些方式?2.物理层标准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为什么要做出这些规定?3.简述UTP线缆的制作方法。
4.常用传输介质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选择题1.两台计算机通过传统电话网络传输数据信号,需要提供________.A.调制解调器B.RJ-45连接器C.中继器D.集线器2.在常用的传输介质中,带宽最大、损耗最小、抗干扰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A.无屏蔽双绞线B.屏蔽双绞线C.同轴电缆D.光纤3.下列哪项不属于物理层的内容________.A.中继器B.集线器C.RJ-45连接器D.CA T5线缆4.针对不同的传输介质,网卡提供了不同的接口。
适用于非屏蔽双绞线的接口应该是()。
A.AUI接口B光纤F/O接口 C. RJ-45接口 D. BNC接口数据链路层101、数据链路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答案教学提纲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答案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协议无特指(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
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W 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完整版
第一章1、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21 世纪的一些重要特征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它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
计算机网络可使用户能够迅速传送数据文件,以及从网络上查询并获取各种有用资料,包括图像和视频文件。
2、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特点●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节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优点:报文交换传输时延最大。
● 单个分组(这只是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优点:分组交换具有高效、灵活、可靠等优点。
但传输时延较电路交换要大,不适用于实时数据业务的传输。
3、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分层的目的可将庞大而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若干较小的问题,而这些较小的局部问题就比较容易研究和处理传输单元协议数据单元PDU :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单位(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的单位称为服务数据单元SDU)协议的含义,要素协议:是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TCP/IP 的分层以及各层的功能和特征答:所谓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是为便于学习计算机网络原理而采用的综合了OSI 七层模型和TCP/IP 的四层模型而得到的五层模型。
各层的主要功能:应用层向用户提供数据加上编码和对话控制。
运输层的任务是支持不同不同设备间通过不通网络通信。
INTERNET 层任务是确定该网络的最佳路径。
网络接入层是控制组成网络的硬件设备和介质。
4、 数据的封装和解封??封装:当数据从一台主机上的应用程序发送另一台主机上的应用时,主机上的网络软件从应用中取出数据,并根据物理网络上的传输需要进行转换这个过程包括:将数据转换成数据段,用包含逻辑网络地址的头信息封装数据段(即将数据段转换成分组的过程),用包含物理地址的头信息封装分组并把分组转换成帧,将帧编码为比特。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提纲(有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复习提纲第一章概述1. 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
2. “三网”是指什么?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3. 计算机网络的重要功能连通性、共享。
4. 制定因特网正式标准的四个阶段1、因特网草案2、建议标准3、草案标准4、因特网标准5. 因特网的组成边缘部分、核心部分6. 边缘部分(两种通信方式)客户服务器方式、对等方式7. 核心部分(三种交换方式的要点及比较)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报文交换8. 计算机网络从不同作用范围的分类广域网(WAN)、城域网(N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9.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18页10.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注意区分ISO(七层)、TCP/IP(四层)及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27页11. 网络协议的要素组成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第二章物理层1. 物理层的功能及接口特性尽可能地屏蔽掉计算机网络中硬件设备跟传输媒体的差异,使物理层上面的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
2. 数据通信系统模型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3. 信号的分类模拟信号(模拟信号又称连续信号)、数字信号(离散信号)4. 信道的三种通信方式单向通信(又称单工通信)、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5. 基本的带通调制方法调频、调幅、调相6. 信噪比的计算39-40页7. 物理层传输媒体的分类(各种介质的性质和特点)导向传输和非导向传输(40-46页)8. 信道复用技术的分类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统计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9. 数字传输系统里的同步光纤网54页第三章数据链路层1.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方式点对点通信、广播通信2.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检测(68页)3. PPP协议的特点?PPP协议为什么是不可靠传输协议?特点:70页4.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5. 为什么局域网使用广播通信方式?广播信道可以进行一对多的通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1:internet和Internet的区别。
(1章)nternet是互联网,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网络间的通信协议是任意的。
Internet是因特网,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的特定的计算机网络,使用TCP/IP协议作为通信规则。
考点2: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核心部分: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负责为边缘部分提供高速远程分组交换。
考点3: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
(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
(4)个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
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考点4: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利用率考点5: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五层协议。
1.物理层2.数据链路层3.网络层4.运输层5.应用层作业: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3、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7、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解:(1)发送时延:ts=107/105=100s。
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2)发送时延:ts =103/109=1µs。
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
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就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
1-20 网络体系结构为什么要采用分层次的结构?试举出一些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
答:分层的好处:①各层之间是独立的。
某一层可以使用其下一层提供的服务而不需要知道服务是如何实现的。
②灵活性好。
当某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其接口关系不变,则这层以上或以下的各层均不受影响。
③结构上可分割开。
各层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④易于实现和维护。
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有邮政系统,物流系统。
考点6: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
(2章)单工通信:即只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半双工通信:即通信和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不能同时接收)。
这种通信方式是一方发送另一方接收,过一段时间再反过来。
全双工通信:即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
带通信号——把基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把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以便在信道中传输。
考点7:香浓公式。
计算最大信息传送速率C公式”:C=B log2(1+S/N) (bit/s)式中:B是信道带宽(赫兹),S是信号功率(瓦),N是噪声功率(瓦)信噪比(dB)=10 lg(S/N)考点8: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1.导引型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纤)2.非导引型传输媒体(无线或红外或大气激光)考点9:信道复用技术。
常用的信道复用技术: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统计时分复用、码分复用、波分复用7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名词解释)1、物理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物理层要尽可能地屏蔽掉物理设备和传输媒体,通信手段的不同,使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只考虑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
(2)给其服务用户(数据链路层)在一条物理的传输媒体上传送和接收比特流(一般为串行按顺序传输的比特流)的能力,为此,物理层应该解决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问题。
(3)在两个相邻系统之间唯一地标识数据电路物理层的主要特点:(1)由于在OSI之前,许多物理规程或协议已经制定出来了,而且在数据通信领域中,这些物理规程已被许多商品化的设备所采用,加之,物理层协议涉及的范围广泛,所以至今没有按OSI的抽象模型制定一套新的物理层协议,而是沿用已存在的物理规程,将物理层确定为描述与传输媒体接口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特性。
(2)由于物理连接的方式很多,传输媒体的种类也很多,因此,具体的物理协议相当复杂。
4、名词解释数据:是运送信息的实体。
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数据:运送信息的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连续变化的信号。
数字信号:取值为有限的几个离散值的信号。
数字数据:取值为不连续数值的数据。
码元(code):在使用时间域(或简称为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
单工通信:即只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半双工通信:即通信和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不能同时接收)。
这种通信方式是一方发送另一方接收,过一段时间再反过来。
全双工通信:即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
像计算机输出的代表各种文字或图像文件的数据信号都属于基带信号。
带通信号——把基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把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以便在信道中传输(即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够通过信道)。
串行传输:并行传输:7、假定某信道受奈氏准则限制的最高码元速率为20000码元/秒。
如果采用振幅调制,把码元的振幅划分为16个不同等级来传送,那么可以获得多高的数据率(b/s)?答:C=R*Log2(16)=20000b/s*4=80000b/s8、假定要用3KHz带宽的电话信道传送64kb/s的数据(无差错传输),试问这个信道应具有多高的信噪比(分别用比值和分贝来表示?这个结果说明什么问题?)答:C=Wlog2(1+S/N)(b/s)W=3khz,C=64khz----àS/N=64.2dB是个信噪比要求很高的信源2-13 为什么要使用信道复用技术?常用的信道复用技术有哪些?答:为了通过共享信道、最大限度提高信道利用率。
频分、时分、码分、波分。
2-15 码分多址CDMA为什么可以使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使用同样的频带进行通信而不会互相干扰?这种复用方法有何优缺点?答:各用户使用经过特殊挑选的相互正交的不同码型,因此彼此不会造成干扰。
这种系统发送的信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其频谱类似于白噪声,不易被敌人发现。
占用较大的带宽。
考点10:数据链路层。
(3章)考点11:循环冗余检验CRC,模2运算。
P70考点12:以太网的MAC层,以太网V2的MAC帧格式,P89考点13:扩展的以太网,网桥内部结构。
P953-01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答: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出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规程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
“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接不一定跟着断开连接。
3-03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一层?答:适配器(即网卡)来实现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协议的硬件和软件网络适配器工作在TCP/IP协议中的网络接口层(OSI中的数据链里层和物理层)3-06 PP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PPP不使用帧的编号?PPP适用于什么情况?为什么PPP协议不能使数据链路层实现可靠传输?答:1、简单,提供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检错,无纠错2、不使用序号和确认机制3、地址字段A 只置为0xFF。
地址字段实际上并不起作用。
4、控制字段 C 通常置为0x03。
PPP 是面向字节的5、当PPP 用在同步传输链路时,协议规定采用硬件来完成比特填充(和HDLC 的做法一样),当PPP 用在异步传输时,就使用一种特殊的字符填充法6、PPP适用于线路质量不太差的情况下、PPP没有编码和确认机制3-08要发送的数据为101110。
采用CRCD 生成多项式是P(X)=X3+1。
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
答:作二进制除法,101110 000 10011 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是0113-28有10个站连接到以太网上。
试计算一下三种情况下每一个站所能得到的带宽。
(1)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s以太网集线器;(2)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0Mb/s以太网集线器;(3)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s以太网交换机。
答:(1)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s以太网集线器:10mbs(2)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0mb/s以太网集线器:100mbs(3)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s以太网交换机:10mbs考点14:网际协议IP。
(4章)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三要素:(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考点15:IP数据报的格式。
DR5考点16: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 P133考点17: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理想的路由算法。
考点18:网络地址转换NAT。
作业:1、网络层向上提供的服务有哪两种?试比较其优缺点。
答案: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
.网络层向运输层提供“面向连接”虚电路(Virtual Circuit)服务或“无连接”数据报服务前者预约了双方通信所需的一切网络资源。
优点是能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
即所传送的分组不出错、丢失、重复和失序(不按序列到达终点),也保证分组传送的时限,缺点是路由器复杂,网络成本高;后者无网络资源障碍,尽力而为,优缺点与前者互易3、作为中间设备,转发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的区别: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relay)系统。
物理层中继系统:转发器(repeater)。
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router)。
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
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gate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