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定量分析方法的比较及Taqman探针引物设计原则
两种定量分析方法的比较及Taqman探针引物设计原则
![两种定量分析方法的比较及Taqman探针引物设计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eb85967bf242336c1eb95eb3.png)
两种定量分析方法的比较及Taqman探针、引物设计原则遗传物质DNA首先要把所携带的遗传信息转录成为信使RNA(mRNA),携带遗传信息的mRNA从细胞核进入到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在核糖体中mRNA携带的遗传信息被翻译成为多肽,多肽经过进一步加工后变成蛋白质,至此遗传物质DNA完成了表达过程。
期间的转录过程是基因表达中非常重要的调节步骤,所转录的mRNA的多少直接影响着相关最终蛋白质的多少,所以通过对细胞内某条基因mRNA含量多少的分析,就能大致判断出该条基因的表达是否活跃。
定量PCR仪是在普通PCR仪的基础上加装了荧光激发装置和荧光检测装置,PCR扩增和检测同时进行;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的积累实时监测整个PCR 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
该技术于1996年由美国Applied Biosystems公司推出,由于该技术不仅实现了PCR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而且与常规PCR 相比,它具有特异性更强、有效解决PCR污染问题、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
定量PCR常用的三个常用概念扩增曲线、荧光阈值、Ct值扩增曲线:反映PCR循环次数和荧光强度的曲线,定量PCR仪每次轮PCR扩增都会自动记录荧光强度的变化荧光阈值:样本的荧光背景值和阴性对照的荧光值,手动设置的原则要大于样本的荧光背景值和阴性对照的荧光最高值,同时要尽量选择进入指数期的最初阶段,并且保证回归系数大于0.99。
CT值:PCR扩增过程中,扩增产物的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阈值时所经过的扩增循环次数。
C(t) value扩增曲线阈值及CT值荧光定量PCR的数学原理理想的PCR反应:X=X0*2n非理想的PCR反应:X=X0* (1+Ex)n(n:扩增反应的循环次数;X:第n次循环后的产物量;X0:初始模板量;Ex:扩增效率)在扩增产物达到阈值线时:XCt=X0 (1+Ex)Ct =M (1)XCt:荧光扩增信号达到阈值强度时扩增产物的量,在阈值线设定以后,它是一个常数,我们设为M方程式(1)两边同时取对数得:log M=log X0 (1+Ex)Ct (2)整理方程式(2)得:log X0= - log(1+Ex) *Ct+ log M (3)由此可见,log X0浓度与循环数呈线性关系,根据样品扩增达到域值的循环数即Ct值就可计算出样品中所含的该基因的初始模板量。
Taqman探针设计要领
![Taqman探针设计要领](https://img.taocdn.com/s3/m/08c87c0d763231126edb110e.png)
如何设计荧光定量PCR实验方案 如何设计荧光定量PCR实验方案 PCR
根据仪器和个人的喜好,确定荧光定量PCR的方 法,选择荧光素的种类 合成引物和探针 收集样品、提取RNA或DNA(-80℃保存,避免反 复冻融 ) 制备标准品(质粒、化学合成的目的基因)
拷贝数=质量÷分子量×6.0×1023 标准曲线通常由4~5个点组成
定量—— 定量 绝对标准曲 线方法
标准品:纯化的质粒dsDNA,体外转录的RNA 准确配制标准系列并且注意其稳定性,最好 分装后保存于-80℃ 荧光材料:杂交探针、水解探针或SYBR Green I 不可以使用DNA作为标准品对RNA进行定量 应用于定量病毒荷载量等
定量—— 定量 相对 标准曲 线方法 指在测定目的基因的同时测定某一内对照基因,用
配制好的引物和探针,保存于-20℃,注意避光 保存探针 RT反应
如何设计荧光定量PCR实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如何设计荧光定量PCR实验方 PCR 案
不加探针的常规PCR反应,验证引物是否 合适、模板是否降解、模板纯度是否合适。 同时确定最佳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 每次实验都设置阴性对照和标准品,每个 样品设两个平行孔
• 引物和探针的设计原则的重要程度由上 往下越来越低 • 如果是设计SYBR Green I引物,也要选 择TaqMan Primer and Probe design并 遵守这些规则,但是只需要合成引物就 可以了。 • 为了确保引物和探针的特异性,最好将 设计好的序列在 www.ncbi.nlm.nih/blast 中核实一次, 如果发现由非特异性互补区,建议重新 设计引物探针。
一系列已知外参物做标准曲线,根据该标准曲线得 到目的基因和内对照基因的量,再将目的基因的同 内对照基因的比值作为定量的最后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简介
![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cd9c342f28ea81c759f57817.png)
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简介一.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基本原理理论上,PCR过程是按照2n(n代表PCR循环的次数)指数的方式进行模板的扩增。
但在实际的PCR反应过程中,随着反应的进行由于体系中各成分的消耗(主要是由于聚合酶活力的衰减)使得靶序列并非按指数方式扩增,而是按线性的方式增长进入平台期。
因此在起始模板量与终点的荧光信号强度间没有可靠的相关性.如采用常规的终点检测法(利用EB 染色来判断扩增产物的多少,从而间接的判断起始拷贝量),即使起始模板量相同经PCR扩增、EB染色后也完全有可能得到不同的终点荧光信号强度。
为了能准确判断样品中某基因转录产物(mRNA)的起始拷贝数,实时荧光定量PCR采用新的参数-—Ct值,定量的根本原理是Ct值与样品中起始模板的拷贝数的对数成线性反比关系。
Ct值是如何得到的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过程中,靶序列的扩增与荧光信号的检测同时进行,定量PCR仪全程采集荧光信号,实验结束后分析软件自动按数学算法扣除荧光本底信号并设定阈值从而得到每个样品的Ct值。
Ct值的定义Ct值中的“C”代表Cycle(循环),“t”代表检测threshhold(阈值),其含义是PCR扩增过程中荧光信号强度达到阈值所需要的循环数;也可以理解为扩增曲线与阈值线交点所对应的横坐标。
Ct值与样品中模板的对应关系Ct值与样品中起始模板的拷贝数的对数成线性反比关系(y=ax+b,x代表起始模板拷贝数的对数,y代表Ct值)。
与终点法相比利用Ct值的优势由于Ct值是反映实际PCR反应过程中扩增即将进入指数期的参数,该参数几乎不受试剂消耗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利用Ct值判断的起始模板拷贝数更加精确,重复性也更好。
传统的终点检测法是在PCR扩增经历了指数扩增期进入平台期后利用EB等染料染色来判断扩增产物的多少,从而间接的判断起始拷贝量,这种方法的精确度不高、重复性也不好。
下图中是96个复孔的实时扩增曲线(完全相同的反应体系、相同的反应protocol、相同的样品起始浓度),可以看到Ct值具有很好的重复性,而终点的荧光信号强度差异达到300个单位。
定量PCR Taqman探针设计要领-2
![定量PCR Taqman探针设计要领-2](https://img.taocdn.com/s3/m/0e891a23195f312b3069a58e.png)
定量PCR Taqman探针设计要领-2第三步:寻找一家信赖的公司合成引物和探针,一般引物合成大家比较熟悉,而且价格也比较便宜(特别是这两年便宜了许多),而探针则相对来说贵了许多,一般Taqman探针合成在1000到5000元不等(不同的合成要求价钱不同)——而这只是标记价钱,序列合成基本上和引物合成价钱相似。
第四、五、六步:一般的定量PCR反应体系与普通PCR其实也差不了多少,只是要加入Taqman探针,另外不同就是分步法的不同。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 扩增酶最好选用热启动酶* 引物和探针的浓度需要进行优化,有人建议从50nM开始,在50nM—900nM之间优化,一般为200nM(注意探针需要避光保存。
* 同样Mg+和酶量也需要进行优化,酶的推荐反应浓度是1.25-1.5U(50ul)* DNA模板的添加量通常在100 ng以下,因不同种类的DNA模板中含有的靶基因的拷贝数不同,必要时可进行梯度稀释,确定最佳的DNA模板添加量。
如果欲进行2 Ste p RT-PCR反应的第二步PCR扩增反应,第一步的RT反应液作为DNA模板时的添加量不要超过PCR反应液总体积的10%。
另外循环参数虽然在引物和探针设计完之后也就确定了,但是有时也需要进行优化。
第七步:在进行数据分析的时候,通常用不同浓度的标准样品的Ct值来产生标准曲线,然后计算相对方程式。
方程式的斜度可以用来检查PCR的效率,对于100%PCR效率来说,一个理想的斜率是3.32。
最佳的标准曲线是建立在PCR的扩增效率为90%-100 %(100%意味着在每个循环之后,模板的总数将增加为前一次的2倍)的基础上。
所有标准曲线的线性回归分析需要存在一个高相关系数(R2≥0.99) ,这样才能认为实验的过程和数据是可信的。
使用这个方程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未知样本的初始模板量。
大多数定量PCR仪都有这样一个软件,它可以从标准曲线中自动地计算出未知样本的初始模板量。
realtimePCRTaqman探针设计、实时多重PCR探针的选择、引物的设计及评价
![realtimePCRTaqman探针设计、实时多重PCR探针的选择、引物的设计及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9eb7d571b4daa58da0114af7.png)
real-time-PCRTaqman探针设计、实时多重PCR探针的选择、引物的设计及评价————————————————————————————————作者:————————————————————————————————日期:real time PCRTaqman探针设计、实时多重PCR探针的选择、引物的设计及评价一、实时荧光Taqman 探针设计总原则:探针选择要保守,引物选择要保守,因此必须找一段100-200bp相对要保守的片段来设计引物与探针。
即real-time PCR的扩增片段是50bp----150bp。
当找不到150bp的保守片段时,必须确保探针的片段是保守的。
在设计探针和引物时,要同时考虑在两条链上设计引物与探针。
但要注意的是:在那条链上设计探针时,就应靠近在同一条链上设计的引物(即上游引物)。
这样,可保证在将来扩增时,即便没有完全扩增,也有荧光信号报告出来。
两者的距离最好是探针的5’端离上游引物的3’有一个碱基,但也可以重叠。
若在原序列中找不到合适的探针与引物(1主要是探针和上游引物的距离太远,而离下游引物的距离却较近时;2突变位点要求在探针的5’ 端也能检测到荧光信号,但却是在3’端),可在互补的序列中设计引物与探针。
另real-time PCR中的探针和引物的Tm值,均要高于平常PCR的引物和杂交的探针的Tm值。
二、探针的设计探针设计的基本原则:1.保守:探针要绝对的保守,有时分型就单独依靠探针来决定。
理论上有一个碱基不配对,就可能检测不出来。
若找不到完全保守的片段,也只能选取有一个碱基不同的片段。
且这个不同的碱基最好在探针的中间,对探针与目的片段的杂交影响不大,不相同的碱基最好不要在两端,因为两端不利于探针的杂交。
且最好为A或T,而不能为G或A,因为A、T为双键,而G、A为三键。
2.探针长度Taqman探针的长度最好在25-32bp之间,且Tm值在68-72℃之间,最好为70℃,确保探针的Tm 值要比引物的Tm值高出10℃,这样可保证探针在煺火时先于引物与目的片段结合。
定量PCR Taqman探针设计要领
![定量PCR Taqman探针设计要领](https://img.taocdn.com/s3/m/5c87033e376baf1ffc4fad57.png)
定量PCR+Taqman探针设计要领自90年代Taqman探针诞生以来,虽然荧光探针(引物)不断有新的技术出现,但是作为一种经典的定量PCR技术,Taqman探针技术仍然是许多实验研究人员进行定量检测的首选,这主要是因为相对于SYBR 荧光染料,Taqman探针具有序列特异性,只结合到互补区,而且荧光信号与扩增的拷贝数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而且条件优化容易;而相对于杂交探针,Taqman探针只要设计一条探针,因此探针设计较便宜方便,而且也能完成基本的定量PCR要求。
当然Taqman定量方法由于还是要合成探针,也给实验操作带来了挑战。
一般Taqman定量PCR实验过程为:目的基因查找比对→探针与引物设计→探针与引物合成→配置反应体系→反应参数→重复实验,优化条件→获得曲线数据,比对标准曲线→再重复验证。
第一步:在第一步目的基因查找比对过程中可以利用NCBI genbank序列以及DNAstar等软件完成目的DNA 或者RNA的查找与比对——这在分析测序报告的时候相信很多人操作过,这一步需要注意的就是要保证所分析的序列在一个contig(重叠群,即染色体的一些区域中毗邻DN***段重叠的情况)内。
第二步:如果其它条件一致,那么这个第二步——引物探针的设计就可以说是定量PCR成败的关键了,通过各方面经验的总结有以下几个基本的原则:总体原则* 先选择好探针,然后设计引物使其尽可能的靠近探针。
* 所选序列应该高度特异,尽量选择具有最小二级结构的扩增片段——这是因为二级结构会影响反应效率,而且还会阻碍酶的扩增。
建议先进行二级结构检测,如果不能避免二级结构,那么就要相应提高退火温度。
* 扩增长度应不超过400bp,理想的最好能在100-150bp内,扩增片段越短,有效的扩增反应就越容易获得。
较短的扩增片段也容易保证分析的一致性。
* 保持GC含量在20%和80%之间,GC富含区容易产生非特异反应,从而会导致扩增效率的降低,以及出现在荧光染料分析中非特异信号。
定量PCR引物探针设计原则完整版
![定量PCR引物探针设计原则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9bb7f148e9951e79a89272f.png)
定量P C R引物探针设计原则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定量PCR引物、探针设计原则自90年代Taqman探针诞生以来,虽然荧光探针(引物)不断有新的技术出现,但是作为一种经典的定量PCR技术,Taqman探针技术仍然是许多实验研究人员进行定量检测的首选,这主要是因为相对于SYBR荧光染料,Taqman探针具有序列特异性,只结合到互补区,而且荧光信号与扩增的拷贝数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而且条件优化容易;而相对于杂交探针,Taqman探针只要设计一条探针,因此探针设计较便宜方便,而且也能完成基本的定量PCR 要求。
当然Taqman定量方法由于还是要合成探针,也给实验操作带来了挑战。
一般Taqman定量PCR实验过程为:目的基因查找比对→探针与引物设计→探针与引物合成→配置反应体系→反应参数→重复实验,优化条件→获得曲线数据,比对标准曲线→再重复验证。
第一步:在第一步目的基因查找比对过程中可以利用NCBIgenbank序列以及DNAstar等软件完成目的DNA或者RNA的查找与比对——这在分析测序报告的时候相信很多人操作过,这一步需要注意的就是要保证所分析的序列在一个contig(重叠群,即染色体的一些区域中毗邻DNA片段重叠的情况)内。
第二步:如果其它条件一致,那么这个第二步——引物探针的设计就可以说是定量PCR成败的关键了,通过各方面经验的总结有以下几个基本的原则:总体原则先选择好探针,然后设计引物使其尽可能的靠近探针。
所选序列应该高度特异,尽量选择具有最小二级结构的扩增片段——这是因为二级结构会影响反应效率,而且还会阻碍酶的扩增。
建议先进行二级结构检测,如果不能避免二级结构,那么就要相应提高退火温度。
扩增长度应不超过400bp,理想的最好能在100-150bp内,扩增片段越短,有效的扩增反应就越容易获得。
定量PCR引物探针设计原则
![定量PCR引物探针设计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adf210b5b14e852458fb5784.png)
定量P C R引物探针设计原则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定量P C R引物、探针设计原则自90年代Taqman探针诞生以来,虽然荧光探针(引物)不断有新的技术出现,但是作为一种经典的定量PCR技术,Taqman探针技术仍然是许多实验研究人员进行定量检测的首选,这主要是因为相对于SYBR荧光染料,Taqman探针具有序列特异性,只结合到互补区,而且荧光信号与扩增的拷贝数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而且条件优化容易;而相对于杂交探针,Taqman探针只要设计一条探针,因此探针设计较便宜方便,而且也能完成基本的定量PCR要求。
当然Taqman定量方法由于还是要合成探针,也给实验操作带来了挑战。
一般Taqman定量PCR实验过程为:目的基因查找比对→探针与引物设计→探针与引物合成→配置反应体系→反应参数→重复实验,优化条件→获得曲线数据,比对标准曲线→再重复验证。
第一步:在第一步目的基因查找比对过程中可以利用NCBI genbank序列以及DNAstar 等软件完成目的DNA或者RNA的查找与比对——这在分析测序报告的时候相信很多人操作过,这一步需要注意的就是要保证所分析的序列在一个contig(重叠群,即染色体的一些区域中毗邻DNA片段重叠的情况)内。
第二步:如果其它条件一致,那么这个第二步——引物探针的设计就可以说是定量PCR成败的关键了,通过各方面经验的总结有以下几个基本的原则:总体原则先选择好探针,然后设计引物使其尽可能的靠近探针。
所选序列应该高度特异,尽量选择具有最小二级结构的扩增片段——这是因为二级结构会影响反应效率,而且还会阻碍酶的扩增。
建议先进行二级结构检测,如果不能避免二级结构,那么就要相应提高退火温度。
扩增长度应不超过400bp,理想的最好能在100-150bp内,扩增片段越短,有效的扩增反应就越容易获得。
三类证的荧光定量pcr
![三类证的荧光定量pcr](https://img.taocdn.com/s3/m/ee8fca65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4a.png)
三类证的荧光定量PCR一、引言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技术是一种在PCR反应过程中,通过荧光信号的实时监测,对PCR产物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由于其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可定量等优点,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生物学、医学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三类证的荧光定量PCR技术及其应用。
二、三类证的荧光定量PCR技术1.荧光染料与探针荧光定量PCR中常用的荧光染料包括SYBR Green和TaqMan探针。
SYBR Green是一种可以与DNA结合的染料,随着DNA的扩增,荧光信号逐渐增强。
TaqMan探针则是通过与目标DNA的特异性结合,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释放荧光信号。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荧光染料或探针。
2.荧光定量PCR仪器荧光定量PCR仪是进行荧光定量PCR实验的关键设备,其性能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荧光定量PCR仪应具备实时监测荧光信号、自动进行PCR扩增和数据分析等功能。
此外,仪器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也是选择仪器时应考虑的重要因素。
3.引物设计引物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PCR反应的特异性、效率和产物量。
设计引物时应选择特异性高的位点,避免引物二聚体和发夹结构的形成,同时要确保引物在目标DNA上的结合效率和扩增效率。
对于复杂的基因组,可以采用特异性更高的多重引物设计。
三、三类证的荧光定量PCR的应用1.基因表达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可以对基因表达进行准确分析。
通过对不同条件下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可以研究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为疾病诊断、药物研发和生物科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例如,研究肿瘤细胞中癌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帮助理解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检测病原体基因的表达水平有助于了解疾病的传播和病程进展。
2.突变检测与基因分型荧光定量PCR可以对DNA序列的突变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常用于遗传性疾病、癌症和病原体的突变检测。
引物设计原则
![引物设计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c0889404581b6bd97f19ea75.png)
PCR引物设计的黄金法则2006-8-22 15:46:001.引物最好在模板cDNA的保守区内设计。
DNA序列的保守区是通过物种间相似序列的比较确定的。
在NCBI上搜索不同物种的同一基因,通过序列分析软件(比如DNAman)比对(Alignment),各基因相同的序列就是该基因的保守区。
2.引物长度一般在15~30碱基之间。
引物长度(primer length)常用的是18-27 bp,但不应大于38,因为过长会导致其延伸温度大于74℃,不适于Taq DNA 聚合酶进行反应。
3.引物GC含量在40%~60%之间,Tm值最好接近72℃。
GC含量(composition)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引发反应。
上下游引物的GC含量不能相差太大。
另外,上下游引物的Tm值(melting temperature)是寡核苷酸的解链温度,即在一定盐浓度条件下,50%寡核苷酸双链解链的温度。
有效启动温度,一般高于Tm值5~10℃。
若按公式Tm= 4(G+C)+2(A+T)估计引物的Tm值,则有效引物的Tm为55~80℃,其Tm值最好接近72℃以使复性条件最佳。
4.引物3′端要避开密码子的第3位。
如扩增编码区域,引物3′端不要终止于密码子的第3位,因密码子的第3位易发生简并,会影响扩增的特异性与效率。
5.引物3′端不能选择A,最好选择T。
引物3′端错配时,不同碱基引发效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当末位的碱基为A时,即使在错配的情况下,也能有引发链的合成,而当末位链为T时,错配的引发效率大大降低,G、C错配的引发效率介于A、T之间,所以3′端最好选择T。
6. 碱基要随机分布。
引物序列在模板内应当没有相似性较高,尤其是3端相似性较高的序列,否则容易导致错误引发(False priming)。
降低引物与模板相似性的一种方法是,引物中四种碱基的分布最好是随机的,不要有聚嘌呤或聚嘧啶的存在。
尤其3′端不应超过3个连续的G或C,因这样会使引物在GC富集序列区错误引发。
定量PCR引物、探针设计原则
![定量PCR引物、探针设计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e24bcba508a1284ac85043fb.png)
精心整理定量PCR引物、探针设计原则自90年代Taqman探针诞生以来,虽然荧光探针(引物)不断有新的技术出现,但是作为一种经典的定量PCR技术,Taqman探针技术仍然是许多实验研究人员进行定量检测的首选,这主要是因为相对于SYBR荧光染料,Taqman探针具有序列特异性,只结合到互补区,而且荧光信号与扩增的拷贝数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而且条件优化容易;而相对于杂交探针,Taqman探针只要设计一条探针,因此探针设计较便宜方便,而且也能完成基本的定量PCR要求。
当然Taqman定量方法由于还是要合成探针,也给实验操作带来了挑战。
一般Taqman定量PCR实验过程为:目的基因查找比对→探针与引物设计→探针与引物合成→配置反应体系→反应参数→重复实验,优化条件→获得曲线数据,比对标准曲线→再重复验证。
第一步:在第一步目的基因查找比对过程中可以利用NCBIgenbank序列以及DNAstar等软件完成目的DNA或者RNA的查找与比对——这在分析测序报告的时候相信很多人操作过,这一步需要注意的就是要保证所分析的序列在一个contig(重叠群,即染色体的一些区域中毗邻DNA片段重叠的情况)内。
第二步:如果其它条件一致,那么这个第二步——引物探针的设计就可以说是定量PCR成败的关键了,通过各方面经验的总结有以下几个基本的原则:总体原则先选择好探针,然后设计引物使其尽可能的靠近探针。
所选序列应该高度特异,尽量选择具有最小二级结构的扩增片段——这是因为二级结构会影响反应效率,而且还会阻碍酶的扩增。
建议先进行二级结构检测,如果不能避免二级结构,那么就要相应提高退火温度。
扩增长度应不超过400bp,理想的最好能在100-150bp内,扩增片段越短,有效的扩增反应就越容易获得。
较短的扩增片段也容易保证分析的一致性。
保持GC含量在20%和80%之间,GC富含区容易产生非特异反应,从而会导致扩增效率的降低,以及出现在荧光染料分析中非特异信号。
QPCR定量简介
![QPCR定量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b2c2d2d06137ee06eff918e6.png)
荧光定量PCR一、原理所谓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积累实时监测整个PCR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荧光定量PCR所使用的荧光化学可分为两种:荧光探针和荧光染料。
原理简述如下:1)TaqMan荧光探针:PCR扩增时在加入一对引物的同时加入一个特异性的荧光探针,该探针为一寡核苷酸,两端分别标记一个报告荧光基团和一个淬灭荧光基团。
探针完整时,报告基团发射的荧光信号被淬灭基团吸收;PCR扩增时,Taq酶的5’-3’外切酶活性将探针酶切降解,使报告荧光基团和淬灭荧光基团分离,从而荧光监测系统可接收到荧光信号,即每扩增一条DNA链,就有一个荧光分子形成,实现了荧光信号的累积与PCR产物形成完全同步。
优点:重复性好,特异性高,灵敏性高,可多重PCR;缺点:只适合特定目标,价格较贵,本底信号较高。
2)SYBR荧光染料:SYBR荧光染料是一种可以结合在DNA双螺旋小沟区域具有绿色激发波长的燃料。
在PCR 反应体系中,加入过量SYBR荧光染料,SYBR荧光染料特异性地掺入DNA双链后,发射荧光信号,而不掺入链中的SYBR染料分子不会发射任何荧光信号,从而保证荧光信号的增加与PCR产物的增加完全同步。
优点:引物设计方便,价格优势;缺点:特异性差,引物要求高,灵敏度差,不能进行多重定量。
二、内标在传统定量中的意义1.几种传统定量PCR方法简介:1)内参照法:在不同的PCR反应管中加入已定量的内标和引物,内标用基因工程方法合成。
上游引物用荧光标记,下游引物不标记。
在模板扩增的同时,内标也被扩增。
在PCR产物中,由于内标与靶模板的长度不同,二者的扩增产物可用电泳或高效液相分离开来,分别测定其荧光强度,以内标为对照定量待检测模板。
2)竞争法:选择由突变克隆产生的含有一个新内切位点的外源竞争性模板。
在同一反应管中,待测样品与竞争模板用同一对引物同时扩增(其中一个引物为荧光标记)。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两种方法原理简述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两种方法原理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cc581a72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fd.png)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两种方法原理简述依据所使用的技术不同,实时荧光定量PCR可以分为:荧光探针和荧光染料两种方法。
现将其原理简述如下:1. TaqMan荧光探针TaqMan探针法是高度特异的定量PCR技术,其核心是利用Taq酶的3'5'外切核酸酶活性,切断探针,产生荧光信号。
PCR扩增时在加入一对引物的同时加入一个特异性的荧光探针,该探针为一寡核苷酸,两端分别标记一个报告荧光基团和一个淬灭荧光基团。
探针完整时,报告基团发射的荧光信号被淬灭基团吸取;PCR扩增时,Taq酶的3'5'外切酶活性将探针酶切降解,使报告荧光基团和淬灭荧光基团分别,从而荧光监测系统可接收到荧光信号,即每扩增一条DNA链,就有一个荧光分子形成,实现了荧光信号的累积与PCR产物形成wan全同步。
而新型TaqMan—MGB探针使该技术既可进行基因定量分析,又可分析基因突变(SNP),有望成为基因诊断和个体化用药分析的shou选技术平台2. SYBR荧光染料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过量SYBR荧光染料,SYBR荧光染料非特异性地掺入DNA双链后,发射荧光信号,而不掺入链中的SYBR染料分子不会发射任何荧光信号,从而保证荧光信号的加添与PCR 产物的加添wan全同步。
SYBR仅与双链DNA进行结合,因此可以通过溶解曲线,确定PCR反应是否特异。
SYBR荧光染料法定量PCR的基本过程是:① 开始反应,当SYBR染料与DNA双链结合时发出荧光;② DNA变性时,SYBR染料释放出来,荧光急剧削减;③ 在聚合延长过程中,引物退火并形成PCR引物;④ 聚合完成后,SYBR染料与双链产物结合,定量PCR系统检测到荧光的净增量加大。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依据化学原理可以分为探针类和非探针类。
探针类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紧要是利用与靶序列特异杂交的探针来指示扩增产物的加添;非探针类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紧要通过荧光染料来指示产物的加添。
定量PCR 引物、探针设计原则
![定量PCR 引物、探针设计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c5cfd6000b4c2e3f56276303.png)
定量PCR 引物、探针设计原则自90年代Taqman探针诞生以来,虽然荧光探针(引物)不断有新的技术出现,但是作为一种经典的定量PCR技术,Taqman探针技术仍然是许多实验研究人员进行定量检测的首选,这主要是因为相对于SYBR荧光染料,Taqman探针具有序列特异性,只结合到互补区,而且荧光信号与扩增的拷贝数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而且条件优化容易;而相对于杂交探针,Taqman探针只要设计一条探针,因此探针设计较便宜方便,而且也能完成基本的定量PCR要求。
当然Taqman定量方法由于还是要合成探针,也给实验操作带来了挑战。
一般Taqman定量PCR实验过程为:目的基因查找比对→探针与引物设计→探针与引物合成→目的DNA第二步:保持GC)?典型的引物18到24个核苷长。
引物需要足够长,保证序列独特性,并降低序列存在于非目的序列位点的可能性。
但是长度大于24核苷的引物并不意味着更高的特异性。
较长的序列可能会与错误配对序列杂交,降低了特异性,而且比短序列杂交慢,从而降低了产量。
Tm值在55-65℃(因为60℃核酸外切酶活性最高),GC含量在40%-60%引物之间的TM相差避免超过2℃引物的3’端避免使用碱基A,引物的3’端避免出现3个或3个以上连续相同的碱基为避免基因组的扩增,引物设计最好能跨两个外显子。
Taqman探针技术要求片段长度在50bp-150bp?引物末端(最后5个核苷酸)不能有超过2个的G和C。
?探针设计原则探针位置尽可能地靠近上游引物探针长度应在15-45bp(最好是20-30bp),以保证结合特异性检测探针的DNA折叠和二级结构Tm值在65-70℃,通常比引物TM值高5-10℃(至少要5℃),GC含量在40%-70%探针的5’端应避免使用G鸟嘌呤——因为5'G会有淬灭作用,而且即使是被切割下来还会存在淬灭作用。
整条探针中,碱基C的含量要明显高于G的含量——G含量高会降低反应效率,这时就应选择配对的另一条链作为探针。
实时荧光定量PCR-TaqMan探针法及设计原则
![实时荧光定量PCR-TaqMan探针法及设计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36446c7b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3b.png)
03
Taqman探针的合成与制备
探针的合成方法
化学合成法
通过化学反应将荧光基团和淬灭基团分别连接到DNA或RNA的5'和3'末端,形成 Taqman探针。
酶促合成法
利用DNA聚合酶将荧光基团和淬灭基团分别添加到DNA或RNA的特定位置,形成 Taqman探针。
探针的质量检测与纯化
质量检测
通过电泳、质谱和光谱分析等方法检测探针 的长度、荧光基团和淬灭基团的数量和位置 ,以及探针的纯度。
定义与原理
定义
实时荧光定量PCR-Taqman探针法是 一种基于荧光信号的实时监测技术, 用于定量分析DNA或RNA的拷贝数。
原理
通过在Taq酶催化下,利用荧光染料 标记的特异性探针与待测核酸进行特 异性结合,在PCR循环过程中实时监 测荧光信号的增强,从而实现对核酸 的定量分析。
发展历程与现状
02
Taqman探针的设计原则
探针的长度与结构
长度
通常为20-30bp,确保特异性并减少非特异性扩增。
结构
由报告基团、淬灭基团和连接臂组成,连接臂长度一般为5-6个脱氧核糖核苷酸。
探针的特异性
针对目标序列
确保探针与目标序列完全匹配,避免 交叉反应。
序列选择
选择基因特异性区域,避免基因组中 的高变区。
04
Taqman探针在实时荧光定量 PCR中的应用
样本处理与PCR反应体系建立
样本处理
确保样本质量,去除杂质和抑制剂,提 取高质量的DNA或RNA。
Taqman探针设计
根据目标基因序列设计Taqman探针, 确保探针的特异性和荧光信号的稳定
性。
引物设计
根据目标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 确保引物与模板的结合效率和特异性。
定量PCR 引物、探针设计原则
![定量PCR 引物、探针设计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b9e2593f48d7c1c708a145e5.png)
精心整理定量PCR引物、探针设计原则自90年代Taqman探针诞生以来,虽然荧光探针(引物)不断有新的技术出现,但是作为一种经典的定量PCR技术,Taqman探针技术仍然是许多实验研究人员进行定量检测的首选,这主要是因为相对于SYBR荧光染料,Taqman探针具有序列特异性,只结合到互补区,而且荧光信号与扩增的拷贝数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而且条件优化容易;而相对于杂交探针,Taqman探针只要设计一条探针,因此探针设计较便宜方便,而且也能完成基本的定量PCR要求。
当然Taqman定量方法由于还是要合成探针,也给实验操作带来了挑战。
一般Taqman定量PCR实验过程为:目的基因查找比对→探针与引物设计→探针与引物合成→的DNA保持GC典型的引物18到24个核苷长。
引物需要足够长,保证序列独特性,并降低序列存在于非目的序列位点的可能性。
但是长度大于24核苷的引物并不意味着更高的特异性。
较长的序列可能会与错误配对序列杂交,降低了特异性,而且比短序列杂交慢,从而降低了产量。
Tm值在55-65℃(因为60℃核酸外切酶活性最高),GC含量在40%-60%引物之间的TM相差避免超过2℃引物的3’端避免使用碱基A,引物的3’端避免出现3个或3个以上连续相同的碱基为避免基因组的扩增,引物设计最好能跨两个外显子。
Taqman探针技术要求片段长度在50bp-150bp引物末端(最后5个核苷酸)不能有超过2个的G和C。
探针设计原则探针位置尽可能地靠近上游引物探针长度应在15-45bp(最好是20-30bp),以保证结合特异性检测探针的DNA折叠和二级结构Tm值在65-70℃,通常比引物TM值高5-10℃(至少要5℃),GC含量在40%-70%探针的5’端应避免使用G鸟嘌呤——因为5'G会有淬灭作用,而且即使是被切割下来还会存在淬灭作用。
整条探针中,碱基C的含量要明显高于G的含量——G含量高会降低反应效率,这时就应选择配对的另一条链作为探针。
taqman法SNP基因分型引物设计及Primer expressss教程
![taqman法SNP基因分型引物设计及Primer expressss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eec63f1cde80d4d8d15a4fb1.png)
①
5. 完成指定SNP位点后,会变回字母Y(红底),也就是指定SNP位点成功了。此 时,就可以点击“绿色播放”按钮①,软件就会自动设计上下游引物和探针。
6. 软件完成设计后,会生成下图结果报告。在candidate primers&probes中,可以 方便的选择引物对,选定之后,可以点击sequence标签,查看所在的位置,或者 点击order标签内底部的export,可以方便的输出,以便复制粘贴,用于合成引物。
SNP位置最好在探针1/3-2/3间
但不可以在最后两个碱基
primer express软件设计SNP引物教程以rs2243106为例
• 1.SNP序列的获得 (1)在NCBI的SNP数据库(https:///snp/)中输入SNP 号,可以很方便的获得位点信息,但显示的序列较短,无法用于设计引物。 即:ACTATTGCTACACTCAGTTTCCCAA[C/T]TGCTCCTGTATAATCTTGTCTTCTG。如 下图所示:
3. 探针Tm值控制在65-67度,GC含量在30-80%。 4. 探针5'端避免G,以免淬灭荧光基团. 5. 两条探针的Tm值相差不要超过1℃ 6. SNP位置应在探针的1/3-2/3处(5’-3’),必要时,可以移
向3’端,但不可以放在最后两个碱基的位置上。
SNP位置 SNP位置必要时可以移向3’端
(2)因此,可以通过点击SNP号,进入SNP位点的详细信息页面中(左图),点 击”FASTA”小标签(红圈),获得SNP位点上下游序列信息。注意,SNP位 点以兼并碱基的形式给出,即Y代表了C/T。(右图绿色字母)。将其全部复制 下来。
2. 打开Primer Express软件,点击新建图标①,在type中选择taqman MGB Alleic Discrimination ②,点击OK
Taqman设计总结
![Taqman设计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43e182558fb770bf78a5574.png)
一、单重Taqman引物探针设计:(为了确保引物和探针的特异性,最好将设计好的序列在www.ncbi.nlm.nih/blast中核实一次)1、探针:探针的设计应该在引物的设计之前①长度:18~35(18~30之间最好、最常见),最长37;太长淬灭效果不好。
② TM值:Primer Express软件计算出来的Tm值在66~72℃之间(最常见68~70℃),最好为70℃,确保探针的Tm值要比引物的Tm值高出5~10℃,GC含量在30~80%(最好40%~70%),因此探针最好是富含GC的保守片段;(Primer Express:Do not expand the Tm range by more than 2 °C from the default range)。
③探针位置:尽可能地靠近上游引物,上游引物的3' 端离探针的5' 端为1-20bp(一般10个以内),最好是探针的5'端离上游引物的3' 有1个碱基。
④5'端应避免使用碱基G,5' G会有淬灭作用,即使被切割下来这种淬灭作用也还会存在;如果选择FAM-dye在5'端第二个序列也不能为G(G in the second position on the 5' end in FAM dye-labeled probes can reduce fluorescent normalized reporter signal)。
⑤可选:整条探针中,碱基C的含量要明显高于G的含量,G的含量多于C会降低反应效率,这时就应选择配对的另一条链作为探针。
要同时考虑在正反两条链上设计引物与探针。
若找不到完全保守的片段,也只能选取有一个碱基不同的片段,且这个不同的碱基最好在探针的中间,且最好为A或T。
⑥Repeating oligonucleotides:a. 避免探针中同一碱基重复过多,尤其是要避免4个或超过4个的G碱基出现,即≦3(Avoid runs of identical nucleotides. If repeats are present, there must be fewer than four consecutive G residues.);b. 避免连续的6个A出现(Consecutive A residues:Avoid six consecutive A residues anywhere in the probe.Consecutive A residues can cause a high No Template Control (NTC) signal);c. 避免探针的中间区域含有2个或以上的CC dinucleotides(Avoid two or more CC dinucleotides in themiddle of the probe, which can sometimes reduce signal)。
荧光定量PCR技术简介
![荧光定量PCR技术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3efedfef524de518964b7d37.png)
一、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基础理论
7、mRNA差异表达的相对定量分析
两种相对定量的分析方法:双标准曲线法和Delta-delta Ct法。
一、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基础理论
7、mRNA差异表达的相对定量分析
(1)、双标准曲线法 所谓的双标准曲线法就是对每个样品的内参基因和目的基因都做绝对 定量,求出每个样品中内参基因和目的基因的绝对数量,然后根据相 对定量的基本公式来求出目的基因的差异表达。
二、引物及Taqman探针的设计
4、Taqman探针及引物合成时注意事项
(1)、引物及探针设计好之后,委托一家放心的合成公司合成; (2)、先不要急于合成探针,先引物合成,引物合成好以后,做普通 PCR,电泳检测PCR产物,看是否和设计的长度吻合,再看看非特 异性扩增情况,必要时进行PCR产物的测序验证; (3)、确定引物没有问题后,再将探针送交合成,这样安排能避免很多 以外的损失; (4)、探针合成好后,先检测一下探针的质量,250nm的探针终浓度, 25ul水,反应体系中只有水和探针,在荧光定量PCR仪上检测, 95℃,2min; 95℃,20s,60℃,20s,40个cycles;看荧光本底 和光强度不会变化,假如荧光强度变化的比较大,说明探针合成质量 较差,建议重新合成。
一、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基础理论
1、荧光定量PCR技术概论
荧光定量PCR技术是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 荧光信号随着PCR反应的积累来实时监控PCR反应的进程,并通 过分析软件对PCR的反应进行检测分析的技术。 系统组成:定量PCR仪、电脑、分析软件、试剂及耗材。
一、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基础理论
相对定量: 2
-△△CT
法
二、引物及Taqman探针的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种定量分析方法的比较及Taqman探针、引物设计原则遗传物质DNA首先要把所携带的遗传信息转录成为信使RNA(mRNA),携带遗传信息的mRNA从细胞核进入到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在核糖体中mRNA携带的遗传信息被翻译成为多肽,多肽经过进一步加工后变成蛋白质,至此遗传物质DNA完成了表达过程。
期间的转录过程是基因表达中非常重要的调节步骤,所转录的mRNA的多少直接影响着相关最终蛋白质的多少,所以通过对细胞内某条基因mRNA含量多少的分析,就能大致判断出该条基因的表达是否活跃。
定量PCR仪是在普通PCR仪的基础上加装了荧光激发装置和荧光检测装置,PCR扩增和检测同时进行;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的积累实时监测整个PCR 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
该技术于1996年由美国Applied Biosystems公司推出,由于该技术不仅实现了PCR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而且与常规PCR 相比,它具有特异性更强、有效解决PCR污染问题、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
定量PCR常用的三个常用概念扩增曲线、荧光阈值、Ct值扩增曲线:反映PCR循环次数和荧光强度的曲线,定量PCR仪每次轮PCR扩增都会自动记录荧光强度的变化荧光阈值:样本的荧光背景值和阴性对照的荧光值,手动设置的原则要大于样本的荧光背景值和阴性对照的荧光最高值,同时要尽量选择进入指数期的最初阶段,并且保证回归系数大于0.99。
CT值: PCR扩增过程中,扩增产物的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阈值时所经过的扩增循环次数。
C(t) value扩增曲线阈值及CT值荧光定量PCR 的数学原理理想的PCR反应:X=X0*2n非理想的PCR反应:X=X0* (1+Ex)n(n:扩增反应的循环次数;X:第n次循环后的产物量;X0:初始模板量;Ex:扩增效率)在扩增产物达到阈值线时:XCt=X0 (1+Ex)Ct =M (1)XCt:荧光扩增信号达到阈值强度时扩增产物的量,在阈值线设定以后,它是一个常数,我们设为M方程式(1)两边同时取对数得:log M=log X0 (1+Ex)Ct (2)整理方程式(2)得:log X0= - log(1+Ex) *Ct+ log M (3)由此可见,log X0浓度与循环数呈线性关系,根据样品扩增达到域值的循环数即Ct值就可计算出样品中所含的该基因的初始模板量。
Sample利用相对定量的方法分析目的基因的表达研究基因表达的情况,我们只需搞清楚该基因在不同生理阶段的变化趋势如何就行了,而无需知道该基因的绝对量有多少。
基因表达调控研究中,由于RNA纯化后得率不同、RNA 反转录为cDNA 的效率不同等客观因素,用于定量分析的初始样品浓度不同,这就造成了品初始浓度不同而造成的差异。
所谓的看家基因即内参基因,是指在各生理阶段表达量恒定的基因,也称奢侈基因,该基因表达一般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常被用作参照,常用的内参基因有GAPDH基因、β-Actin基因,18srRNA基因等。
因此,在做基因表达调控分析时至少要做两个基因,目的基因和一个看家基因。
假定在1生理时期,X基因的表达量为X1;其内参基因表达量为Y1;X1/Y1就将1生理时期的取样、RNA提取、纯化、反转录等过程的所有偏差均一化了;同样在2生理时期,X2/Y2就将2生理时期的取样、RNA提取、纯化、反转录等过程的所有偏差均一化了;最后(X1/Y1)/(X2/Y2),所得的值就能就能较为真实的反应在1、2生理时期,X基因的变化情况。
常用的相对定量方法主要有两种,双标准曲线法和Delta-delta Ct法。
一、双标准曲线法所谓的双标准曲线法就是对内参基因和所研究的目的基因都做绝对定量,然后将各生理阶段的目的基因的量和内参基因的量相除,得出一个比值;最后再将不同生理阶段所得的比值相除,最终得出目的基因在不同生理阶段的表达变化。
公式如下:双标准曲线法的特点:1、考虑到了不同基因扩增效率的差异,用标准曲线来校正扩增效率,最大限度的避免了误差;2、思路直观、条理清晰、应用简便,无需像Delta-delta CT法那样对实验进行严格的优化;3、其不足之处是每次实验都必需对目的基因和看家基因做标准曲线;4、该方法适合样品量大,但是所分析目的基因较少的实验。
二、2 -△△CT法公式如下:1、2 - △△ CT 方法的推导PCR 指数扩增的公式是:Xn 是第 n 个循环后目标分子数;X 0 是初始目标分子数;Ex 是目标分子扩增效率;n 是循环数;C T 代表目标扩增产物达到设定阈值所经历的循环数因此:X T 是目标分子达到设定的阈值时的分子数;C T,X 是目标分子扩增达到阈值时的循环数;Kx 是一个常数;对于内参反应而言,也有同样的公式:用X T 除以R T 得到:对于使用 Taqman 探针的实时扩增而言,X T 和R T 的值由一系列因素决定:包括探针所带的荧光报导基团、探针序列对探针荧光特性的影响、探针的水解效率和纯度以及荧光阈值的设定。
因此常数K 并不一定等于 1 。
假设目标序列与内参序列扩增效率相同:或:X N 代表经过均一化处理过的初始目标分子量;△C T 表示目标基因和内标基因 C T 值的差异(C T,X -C T,R )整理上式得:最后用任一样本 q 的X N 除以参照因子( calibrator , cb )的X N 得到:在这里对于一个少于 150bp 的扩增片断而言,如果 Mg 2+ 浓度、引物都进行了适当的优化,扩增效率接近于 1 。
因此目标序列的量通过内均一化处理之后相对于参照因子而言就是:2、方法的假设和应用要使△△ C T 计算方法有效,目标序列和内参序列的扩增效率必须相等或相差小于0.1。
2 -△△CT法的特点:1、由Delta-delta Ct的公式可以看出,该方法直接利用看家基因来校正样品初始量,但同时默认两个基因扩增效率一致,而并非真实扩增情况的反映,因此实验条件需要严格优化,并且总会存一定的偏差。
2、用Comparative Delta-delta Ct法展开定量实验前,在预实验中,必需对目的基因和看家基因做两组标准曲线。
看两组标准曲线的R值、扩增效率等信息,如果两组标准曲线的斜率,即M值的差小于0.1,表明两个基因的扩增效率已非常接近,那么后续实验中就可以用ComparativeDelta-delta Ct法进行相对定量分析。
反之,如果M差值大于0.1,就无法用该方法进行相对定量分析。
此时的解决方法有两种,一是优化实验,使两组标准曲线的斜率差值小于0.1,二是换用其它的相对定量方法。
3、当优化的体系已经建立后,在每次实验中无需再对看家基因和目的基因做标准曲线,而只需对待测样品分别进行PCR扩增即可。
4、这种方法对于样品量少,但研究的基因数目较多的实验特别有用,因为一旦条件优化好之后就无需再做标准曲线,节约了试剂和样品量,实验操作也相对简单。
Taqman探针、引物设计原则与普通PCR反应相比,荧光定量PCR在反应中加入了荧光物质,用以实时显示反应的进程,Taqman探针法在普通PCR反应体系中加入了与扩增片段互补的一段带荧光标记的核酸序列,SybrGreen法加入了能与双链核酸结合的荧光染料,这些荧光物质都能影响Taq酶的活性进而影响PCR反应的效率。
在Taqman探针法中,Taq酶除了5’-3’聚合酶作用之外,还要5’-3’外切酶的活性来切断探针链产生荧光,普通PCR的延伸温度为72℃,此温度为Taq酶聚合作用的最佳温度;Taqman探针法反应中,在要求Taq酶5’-3’聚合酶活性的同时,还需要Taq酶5’-3’外切酶的活性来切断探针链产生荧光,Taq酶5’-3’外切酶活性的最佳温度为60℃,所以Taqman PCR反应的一般采用两步法,即95℃变性,60℃复性延伸。
与普通PCR反应相比,Taqman探针法PCR反应效率有所降低或对PCR产物扩增长度、Mg2+浓度等其他条件更加敏感。
理想的实时扩增曲线不同扩增效率的差异对于Taqman探针法来说,引物及探针的设计必须围绕着保证PCR反应的最大效率这一中心,这样才能保证各个样品间反应效率的一致性,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误差。
探针设计原则:1、先选择好探针,然后设计引物使其尽可能的靠近探针;2、探针长度应在15-45bp(最好是20-30bp),以保证结合特异性;3、检测探针的DNA折叠和二级结构;尽量避开二级结构;3、Tm值在65-70℃,通常比引物TM值高5-10℃(至少要5℃),以确保在退火过程中探针先于引物与目的片段结合,GC含量在40%-70%;4、探针的5’端应避免使用G鸟嘌呤——因为5'G会有淬灭作用,而且即使是被切割下来还会存在淬灭作用;5、整条探针中,碱基C的含量要明显高于G的含量——G含量高会降低反应效率,这时就应选择配对的另一条链作为探针;6、为确保引物探针的特异性,最好将设计好的序列在blast中核实一次,如果发现有非特异性互补区,建议重新设计引物探针。
引物设计原则:1、序列选取应在基因的保守区段;2、避免引物自身或与引物之间形成4个或4个以上连续配对,避免引物自身形成环状发卡结构;3、典型的引物18到24个核苷长。
引物需要足够长,保证序列独特性,并降低序列存在于非目的序列位点的可能性。
但是长度大于24核苷的引物并不意味着更高的特异性。
较长的序列可能会与错误配对序列杂交,降低了特异性,而且比短序列杂交慢,从而降低了产量;4、 Tm值在55-65℃(因为60℃核酸外切酶活性最高),GC含量在40%-60%;5、引物之间的TM相差避免超过2℃;6、引物的3’端避免使用碱基A,引物的3’端避免出现3个或3个以上连续相同的碱基;7、为避免基因组的扩增,引物设计最好能跨两个外显子;8、 Taqman探针技术要求片段长度在50bp-150bp;9、引物末端(最后5个核苷酸)不能有超过2个的G和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