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
大一普通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大一普通地质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f1f4dc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fe.png)
大一普通地质学知识点总结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构成、结构和演变过程的科学,作为一门广泛的学科,大一学生通常会接触到一些基础的地质知识。
本文将对大一普通地质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岩石与矿物、地质作用等内容。
一、地球的形成与演化1.大爆炸理论:宇宙大爆炸是地球宇宙形成的起点,它导致了宇宙的膨胀和冷却。
2.行星形成理论:地球是由星云中的气体和尘埃经过一系列过程逐渐凝聚形成的。
3.地球的分化: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分别由不同成分和物质组成。
4.地球的演化过程:包括原始大气的形成、水的起源、生命的出现以及地质事件的发展。
二、岩石与矿物1.岩石的分类:岩石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每种岩石有不同的形成过程和特征。
2.火成岩:由地下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包括侵入岩和喷发岩两大类。
3.沉积岩:由碎屑岩、化学沉积岩和有机质岩等组成,形成过程包括物理和化学的沉积作用。
4.变质岩: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包括片麻岩、页岩和大理岩等。
5.矿物的特征:矿物是由确定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组成的固体物质,具有特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三、地质作用1.构造地质学:研究地球外部的构造和变形,包括地震、火山和地壳运动等地质现象。
2.地质力学:研究岩石的应力、应变和变形等力学行为,包括岩石的断裂和褶皱形成。
3.地貌地质学:研究地表地貌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过程,包括风蚀、水蚀和冰蚀等地质作用。
4.环境地质学:研究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地质灾害的预防控制,包括地质灾害的分析和评估。
综上所述,地质学是一门涵盖广泛内容的学科,大一学生在学习中需要了解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岩石与矿物以及地质作用等基础知识。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可以对地球的奥秘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地质学的不断发展,我们对地球的认识也将不断深入,为人类的生活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普通地质学学习计划
![普通地质学学习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874c187f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fa.png)
普通地质学学习计划引言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物质、结构、形态、作用和演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
它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涉及地球内部、地表及地球内外相互作用等多重方面。
学习地质学需要系统学习地质学理论,掌握地质学知识,熟悉地质学实验操作,培养地质学观察能力。
地质学学科学习计划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和综合实践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列举一份普通地质学学习计划,以供学习者参考。
一、基础课程1. 地质学基础地质学基础包括地质学基本概念、地质学的方法和手段、地球物质组成和结构、地球内部运动和地质时间等方面内容。
2. 动力地质学动力地质学是地质学的重要分支,研究地球的构造演化、山脉形成、地震、火山、重力和地磁等地质现象,以及与地表和地下水的关系。
3. 古生物学古生物学是地质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地球历史上生命演化及地球生态环境演变。
学生需要学习古生物地质、古生物形态学、古生态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二、专业课程1. 地质勘探技术地质勘探技术是地质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学生需掌握地震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相关技术及操作方法。
2. 矿床地质学矿床地质学是地质学专业的重要方向之一,学生需要学习矿床分类、成因、资源评价、勘探开发等相关内容。
3. 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学是地质学的新兴分支,研究地球环境演变、地质灾害、环境地质调查、环境保护等内容。
4. 地质工程学地质工程学是地质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学生需要学习地质条件调查、地质灾害防治、地质工程勘察、土地工程等相关内容。
三、实践教学1. 地质野外实习地质野外实习是地质学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地勘察、钻探、样品采集等活动,学生能够加深对地质学理论的理解,并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2. 实验技术熟悉地质实验技术是地质学专业的必备能力之一,学生需要学习岩矿薄片制备、地球化学分析等实验技术。
3. 地质调查与勘探地质调查与勘探是地质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学生需要了解地质调查的目的和方法,掌握地质勘探的实际应用。
普通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普通地质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cd54eae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8d.png)
普通地质学知识点总结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和演化过程以及地球上的各种地质现象的学科。
下面是一些普通地质学的知识点总结。
1.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可以分为三个主要层次: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分为海洋地壳和大陆地壳,地幔是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岩石层,地核是地球的内部最深处,由铁和镍组成。
2.地球的动力学:地球的内部热量通过地幔的对流而导致地壳板块的运动。
地壳板块移动的结果是地震、火山喷发和山脉的形成。
3.地层与年代:地层是指地球表面的岩石层序。
通过对不同地层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历史上的演化过程。
地质学家使用不同的方法来确定地层的年代,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测年和化石记录。
4.地质力学:地质力学是研究岩石的形变和断裂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岩石如何相互作用,产生断层、褶皱和地质构造。
5.矿产资源:地质学也研究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和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
通过地质调查和勘探,可以发现和开发这些矿产资源。
6.地球的历史:地质学家通过对地层和化石的研究,可以理解地球的历史演化。
地球的历史可以分为不同的时期,包括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7.地球表面的地貌: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状和特征,包括山脉、高原、河流、湖泊、沙漠等。
地质学家研究地貌的形成原因,可以了解地球表面的变化过程。
8.水文地质学:9.地震学:地震学是研究地震现象的学科。
它研究地震的发生原因、震源机制、震波传播和地震带的分布。
10.灾害地质学:灾害地质学是研究自然灾害与地质条件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它研究地质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地滑等的发生机制和预防措施。
以上是地质学的一些普通知识点总结。
地质学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查、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等领域,对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和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普通地质学知识点
![普通地质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5bd8f56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bf.png)
普通地质学知识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壳变动以及地球演化历史等内容的科学。
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地质学的各个分支,如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和地层学等。
以下是几个普通地质学的知识点。
1.矿物学矿物学是地质学的基础学科,研究地球上各种矿物物质的性质、成因和分类等。
矿物是地壳中的天然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
常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等。
矿物学的研究对于了解地球内部构造和岩石的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2.岩石学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的形成、组成和变质作用等的学科。
岩石是由一个或多个矿物组成的固体物质,常见的岩石有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等。
岩石学的研究可以揭示地球内部的物质循环和地壳的演化历史,对于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利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3.地球化学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化学元素在地球上的分布、循环和相互作用等的科学。
地球化学元素是构成地球物质的基本成分,常见的元素有氧、硅、铁等。
地球化学的研究可以揭示地球物质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对于理解地球系统的运行机制和环境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4.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地壳运动和构造变形等的学科。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壳,构成了陆地和海洋的基础。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可以揭示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对于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5.地层学地层学是研究地球上各个地层的分布和演化等的学科。
地层是地壳中连续分布的一层层岩石,通过研究地层的特征和化石的分布可以推断地层的时代和地质历史。
地层学的研究对于地质历史的重建和矿产资源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演化历史等的科学。
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和地层学等是地质学的重要分支,它们相互关联,共同组成了地质学的知识体系。
通过研究地质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地球的奥秘,为地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地质大学普通地质学
![中国地质大学普通地质学](https://img.taocdn.com/s3/m/54ae47a9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6.png)
中国地质大学普通地质学中国地质大学普通地质学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岩石形成、地球表层地貌变化和地球历史演化的综合性科学。
其研究成果涉及到地震、矿产资源、地质灾害等诸多领域。
中国地质大学作为一个以地质学为主要学科的高校,其地质学教育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
本文将从地质学专业介绍、教育模式、课程设置以及未来发展等几个方面来全面展示中国地质大学普通地质学的现状。
一、地质学专业介绍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学专业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学科,也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A类)和国家重点建设学科。
该专业历史悠久,具有较高的学科声誉和较强的师资力量。
其拥有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际矿物学协会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一批专家学者。
同时,地质学专业培养了大批学术、工程、管理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资源安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教育模式中国地质大学普通地质学教育模式具有特色,采用“理论学习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教育模式。
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还会进行大量的实习和实际操作。
例如,对于普通地质学专业,该校会组织学生前往长江、黄河、珠江等知名河流流域,以及一些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
该模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实战经验和掌握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中国地质大学普通地质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既注重基础课程的教学,又兼顾实践、实验和专业方向选修课程的设置。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理论课程:包括动力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原理等;2.实验课程:包括地球物理实验、矿物学与岩石学、地层学实验、构造地质学实验等;3.实践课程:包括地质野外实习、地质普查实习、矿产勘查实习等;4.专业选修课程:包括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石油地质、矿物资源与环境等。
四、未来发展地质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科技支持和先进的研究手段。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3D技术等科技的发展,地质学研究将逐渐向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普通地质学的缺点和不足
![普通地质学的缺点和不足](https://img.taocdn.com/s3/m/ad575c1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c8.png)
普通地质学的缺点和不足
普通地质学具有以下缺点和不足:
1. 研究范围相对狭窄:普通地质学主要关注地球表层和浅层结构,对于深部的地质过程和构造演化研究相对较少。
2. 偏重描述性内容:普通地质学注重对岩石、矿物、地貌等地球表层结构特征的描述,但缺乏对物质性质和地球过程的更深入的理解。
3. 地质现象研究不够全面:虽然普通地质学对地壳运动、火山活动、地震、地质灾害等地质现象有所涉及,但并未进行全面的系统研究。
4. 缺乏新兴技术支持:传统的普通地质学研究方法相对单一,缺乏现代地球物理、遥感等新兴技术的支持,难以全面深入地研究地质现象和地质过程。
5. 受人类活动干扰大: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地球环境和地球表层结构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干扰,使得普通地质学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普通地质学
![普通地质学](https://img.taocdn.com/s3/m/6f825d6658fafab069dc02a0.png)
杏仁构造:熔岩冷却时形成的空洞,被后期物质充填后形成形似杏仁的构造称之为杏仁构造。
变质作用:在地下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有岩石基本上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物质成分与结构、构造变化而形成新岩石的地质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碎裂变形作用:结构完整的原岩在应力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从而产生具碎裂结构的变质岩。或者原来岩石中的矿物、砾石的形状以及层理构造等发生变形,诸如压扁、拉长或扭曲现象等。
向斜:是指岩层向下弯曲的变形。
复背斜:总体为一大背斜,大背斜又由一系列次级小背斜和小向斜组成,每个小背斜和小向斜的轴面向核部汇聚。
复向斜:总体为一大向斜,大向斜又由一系列次级小背斜和小向斜组成,每个小向斜和小背斜的轴面向核部汇聚。
隔挡式褶皱:背斜形态完整、窄而紧闭,而其间隔的向斜比较平缓开阔的褶皱,称为隔档式褶皱。
隔槽式褶皱:向斜紧闭且形态完整,而其间隔的背斜则平缓开阔、或呈箱状的褶皱,称隔槽式褶皱。
断裂构造:当受到的作用力超过岩石的极限强度时,岩石就要破裂,形成的构造称之为断裂构造。
节理:岩石中有一破裂面,破裂面两侧的岩块无显著的位移。
断层:沿破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位移的断裂称为断层。
正断层:上盘下降、下盘上升的断层。
岩石结构:反映岩石中矿物本身的特点及颗粒之间的组构特点,如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粗细及均匀程度等。
岩石构造:指岩石中不同矿物、矿物集合体之间或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方式等所反映出来的外貌特征。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方向之外裂开,称为断口。
沙坝:是离岸有一定距离、平行海岸、由砂质沉积物组成的垅岗地形。其顶部可露出海面或被淹没。被淹没的称水下沙坝。
普通地质学总结
![普通地质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3e2bb7d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81.png)
普通地质学总结引言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岩石、矿藏、地壳变动以及地球的演化历史的科学学科。
它对人类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普通地质学作为地质学的基础学科,是探究地球物质及其演化规律的重要分支,对其他地质学科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支撑作用。
地质学的基本内容地质学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貌学和古生物学等。
它们相互之间密切关联,共同揭示了地球的演化过程。
岩石学岩石学研究地球上各种岩石的形成、成因及其内部构造特征等。
岩石是地球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岩石的成因和演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演化。
岩石学主要分为火成岩学、沉积岩学和变质岩学三个分支。
火成岩学研究由岩浆凝固形成的火山岩和深成岩。
根据岩浆的不同性质和凝固条件,火成岩可分为酸性岩、中性岩和基性岩等不同类型。
沉积岩学研究由风力、水力以及冰川等物理作用形成的沉积物,并通过压实、胶结和成岩作用而形成的沉积岩。
变质岩学研究地壳岩石在高温、高压等地质条件下经历的变质过程及其形成的变质岩。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研究地球内部构造、构造运动以及地壳形变等。
地球表面的地壳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长期的地质历史过程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通过研究地壳形变的规律,可以揭示地球内部构造的演化过程。
构造地质学主要包括构造运动学、构造地貌学和构造地球化学等方向。
构造运动学研究地质体在地球动力学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地球的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板块运动及其引起的地震和火山活动等现象。
构造地貌学研究构造运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通过研究地形地貌的特征,可以推断地下构造的分布和特征。
构造地球化学研究构造运动对地质体化学成分的影响,了解地壳化学元素的时空分布。
地貌学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地貌形态、地表过程以及地貌演化的学科。
地表地貌是地壳变动和气候、水文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地貌学主要包括风成地貌、冰川地貌、河流地貌和海岸地貌等。
通过研究地貌的形态和演化,可以了解地球各个阶段的地貌特征,揭示地貌发育的规律。
普通地质学课件
![普通地质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4df065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8e.png)
喷出岩,以及它们的矿物组成、结构和构造特征。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1 2
变质作用的类型与机制 介绍变质作用的定义、分类,以及不同类型变质 作用的机制和条件,如区域变质作用、接触变质 作用、动力变质作用等。
变质岩的特征与分类 阐述变质岩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和岩石化学 特征,以及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原则。
3
地层中的化石与古生物
化石的定义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 体、遗迹或遗物,是生物演化的直接 证据。
化石的种类
古生物的研究意义
通过研究地层中的化石和古生物,可 以了解生物演化的历程、古生物群落 的组成和生态环境,以及生物与环境 的相互作用等信息。
根据化石的保存方式和形态特征,可 将化石分为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 迹化石和化学化石等类型。
岩石的成因与演化
岩石的成因
岩浆岩由地球内部岩浆冷却凝固形成;沉积岩由地表风化产物经搬运、沉积和固结形成;变质岩由已形成 的岩石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
岩石的演化
岩石在地球历史长河中不断经历着形成、变化和消亡的过程。不同类型的岩石之间可以通过特定的地质作 用相互转化,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根据构造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 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类型。水平运 动是指地壳物质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包 括拉伸、压缩、剪切等;垂直运动则是指 地壳物质在垂直方向上的升降运动,包括 隆起、坳陷等。
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
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是地壳中一种常见的地质构造,它 是由于地壳受到水平挤压应力作用,使岩层 发生弯曲变形而形成的。褶皱构造的基本形 态包括背斜和向斜两种。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从内到外可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圈层。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地 幔主要由硅、镁等元素组成,地壳则是地球表面的岩石层。
《普通地质学》课件
![《普通地质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4f41a2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70.png)
岩石是由矿物或有机物质组成的天然固态集合体,是构成地壳的主要物质。根据 成因,岩石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 的结构和构造特征,对于研究地壳的形成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
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是根据地壳上不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将地壳历史划分为不同的时间单位,如 宙、代、纪、世、期等。了解不同地质年代的特征和演化规律,有助于研究地壳的形成和演变。
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是指地壳内物质在各种自然动力作用下所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的过程。根据作用方 式,地质作用可以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两类,它们共同作用形成了现今的地貌和地质环 境。了解不同地质作用的特征和规律,有助于预测未来的地质变化和灾害风险。
03 地质构造与地貌
地质构造
构造运动
介绍构造运动的概念、 类型和特征,以及其对
对于课程中的基本概念,需要深 入理解其含义和应用,避免死记 硬背。
实践应用
02
03
持续学习
学习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案例,将 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质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 需要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关注 学科前沿动态。
参考文献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
地下水类型与运动
01
02
03
地下水类型
根据来源和形成方式,地 下水可分为包气带水、潜 水和承压水。
地下水运动
地下水在重力作用下从高 处向低处流动,同时受到 其他因素如地温、压力等 影响。
水循环
地下水通过蒸发、下渗、 径流等方式参与水循环, 与地表水相互转化。
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普通地质学知识点总结大一
![普通地质学知识点总结大一](https://img.taocdn.com/s3/m/324d4a39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ae.png)
普通地质学知识点总结大一普通地质学知识点总结普通地质学是大一地质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旨在介绍地球的基本构造和演化过程。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有关地球表面的形成和变化、岩石的分类和形成、以及地球内部的结构等知识。
本文将对普通地质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I.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主要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四个部分组成。
1. 内核地球的内核位于地球中心,主要由固态铁和镍组成。
内核具有高温高压的条件,因此是固态的。
内核的温度达到了5700摄氏度,相对于地球表面的气温来说是极高的。
2. 外核环绕内核的是外核,主要由液态铁和镍组成。
外核的温度较高,随着距离地心的深度增加,压力也会急剧增加。
外核运动激烈,形成了地球的磁场。
3. 地幔地幔是地球的最大部分,位于外核和地壳之间。
地幔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温度逐渐下降,压力逐渐增加。
地幔的运动驱动了地球的板块构造和火山喷发等地质现象。
4. 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壳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相对较薄。
在地壳上发生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现象,如山脉的形成、地震的发生等。
II. 岩石的分类与形成岩石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矿物质组合,根据岩石的形成方式和组成成分,可以将岩石分为三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 火成岩火成岩是由熔融的岩浆在地壳或地幔中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根据岩浆冷却速度和岩浆成分的差异,可以将火成岩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
深成岩冷却速度慢,结晶粒度较大,如花岗岩;浅成岩冷却速度快,结晶粒度较小,如玄武岩。
2. 沉积岩沉积岩是由岩屑、生物遗骸等在水中沉积堆积而成的岩石。
根据沉积环境的不同,沉积岩可以分为碎屑岩、生物化学岩和化学沉积岩。
其中碎屑岩由岩屑堆积而成,如砂岩、页岩;生物化学岩是由生物遗骸堆积而成,如珊瑚岩;化学沉积岩是由水中溶解物质沉积而成,如盐岩。
3. 变质岩变质岩是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了结构、组成和矿物学等方面的改变形成的岩石。
普通地质学范存辉课后题
![普通地质学范存辉课后题](https://img.taocdn.com/s3/m/f5cd872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29.png)
普通地质学范存辉课后题【实用版】目录1.概述2.普通地质学的概念与内容3.范存辉课后题的特点与价值4.范存辉课后题的解答方法与技巧5.总结正文一、概述普通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和浅层地下的岩石、地貌、地质构造和地球历史演变的学科。
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地质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范存辉课后题是地质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掌握地质学知识有着重要意义。
二、普通地质学的概念与内容普通地质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地球的结构和组成:研究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内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等。
2.地质年代学:研究地球历史的划分和演化过程,包括地质年代的划分和地质事件的发生顺序等。
3.岩石学:研究岩石的成因、成分、性质和分类等。
4.地质构造学:研究地球表层和地下的构造形态、构造运动和构造演化等。
5.地貌学:研究地表形态的成因、特征和演化等。
三、范存辉课后题的特点与价值范存辉课后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内容丰富:涵盖了普通地质学的各个领域,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地质学知识。
2.题目多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等,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难度适中:既有基础题型,也有提高题型,有助于学生逐步提高地质学素养。
范存辉课后题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地质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地质学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地质学基础。
四、范存辉课后题的解答方法与技巧解答范存辉课后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技巧:1.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和考查的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2.知识迁移:将课堂所学知识与题目内容相结合,灵活运用地质学原理和方法。
3.逻辑清晰:答题时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尽量使用专业术语和规范表述。
4.计算题注意单位换算和计算精度:对于涉及数值计算的题目,要确保单位换算准确,计算过程严谨。
普通地质学舒良树讲义
![普通地质学舒良树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0b311a0f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39.png)
普通地质学舒良树讲义《普通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基础课程,本讲义主要介绍地质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原理,以及地质学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本讲义由舒良树编写,以下是大纲内容:第一章:地质学的定义与发展1.1 地质学的定义1.2 地质学的发展历程1.3 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第二章:地球的结构与构造2.1 地球的内部结构2.2 地球的表层构造2.3 地球表层构造的地质作用第三章:岩石与矿物学基础3.1 岩石的分类与成因3.2 矿物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3.3 矿物学在地质学中的应用第四章:地质力与地震学4.1 地质力与地质运动4.2 地震的产生与地震机制4.3 地震学在地质学中的地位与应用第五章:地质时间与地层学5.1 地质时间的划分与测定方法5.2 地层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5.3 地层学在地质学中的应用第六章:地质资源与环境地质学6.1 地质资源的分类与评价6.2 环境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内容6.3 环境地质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第七章:地质灾害与防治7.1 地质灾害的类型与成因7.2 地质灾害的评价与预测7.3 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与管理第八章:工程地质学与勘探地质学8.1 工程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内容8.2 勘探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8.3 工程地质学与勘探地质学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第九章:沉积学与地貌学9.1 沉积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9.2 地貌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9.3 沉积学与地貌学在地质学中的应用第十章: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10.1 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0.2 大地构造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10.3 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在地质学中的应用本讲义主要涵盖了地质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原理,适合地质学专业本科生或者对地质学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希望能给读者对地质学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普通地质学》课件
![《普通地质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c77d2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6f.png)
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是相互关联的,大陆漂移的动力来自海底扩张 ,而海底扩张又受到地球内部热能的影响。
04
地质灾害与资源
地震
地震定义
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构造板块相互挤压或拉伸,导致地壳发生突 然破裂而产生的自然现象。
地震分类
根据成因不同,地震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等类 型。
学习建议
实践与理论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实践 与理论的结合,通过实地考 察、实验等方后阅读相关的 专业书籍和文献,以扩大知 识面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 解。
积极参与讨论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交 流,通过互相学习和讨论, 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 能力。
02
03
矿物的分类与性质
矿物分为金属矿物、非金 属矿物和有机矿物三大类 ,每种矿物具有独特的物 理和化学性质。
岩石的分类与形成
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 和变质岩三大类,每种岩 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不同 。
矿物的应用
矿物在工业、农业、建筑 、装饰等领域具有广泛的 应用价值。
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
地质年代的划分
地质年代分为太古代、元古代、 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每个 时代的地质特征和生物演化具有
独特的特点。
地质作用的类型
地质作用包括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风化作用和沉积作用等,对地壳 表面和内部的地质构造具有重要影 响。
地质演化的规律
地质演化遵循一定的规律,包括地 壳运动、板块构造、岩浆活动等, 对地球表面的环境和资源分布具有 重要影响。
方向、速度和幅度。
板块构造理论
板块构造的基本概念
01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外壳由若干块相对独立的板块组成,
普通地质学
![普通地质学](https://img.taocdn.com/s3/m/accb2efc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a5.png)
普通地质学普通地质学是研究地质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而地质学则是从不同角度研究地球形成及演化的科学。
普通地质学是历史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和矿物学的概括性科学,它以地球的岩石为研究对象,研究地球外表层在过去几十亿年中的形成、演化、结构及地质环境,以及其影响下的动植物结构、化学组成、宇宙辐射、岩溶及水力作用等。
二、普通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普通地质学的主要内容有:(1)岩石地质学,研究岩石的类型、结构、年代、分布及其形成的历史;(2)构造地质学,研究地壳的构造运动、构造变形的过程及其作用;(3)矿床学,研究矿产物质的构造特征、分布规律以及矿床成因;(4)古地质学,研究地质演化史,以及古代动植物及环境;(5)地质工程学,研究建筑物及其它地质工程设施的地基及其稳定性;(6)地球化学学,研究岩石和地壳的化学成分,以及其形成的历史。
三、普通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普通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地质地貌、岩石构造、矿产特征、古地理学、地球化学等。
它们在不同时期和地点发生的地质过程,使得地貌类型和结构、岩石构成、矿产特征、古地理学现象和地球化学现象相互纠缠,形成复杂的地质地貌结构,而这些复杂的地质结构与岩石资源、能源资源有着重大的关联。
四、普通地质学的研究方法(1)实地考察和勘探:从地表上进行实地考察,勘查岩石圈的结构及其在不同时期和地点的变化;(2)实验和分析:根据地质实验的要求,利用实验室对地质样本进行定量分析,以获取地质岩石特征;(3)地质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建立完整的地质模型,用以描述岩石圈的构造变形、构造演化及其影响等;(4)综合分析:整合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种资料,建立整体地质模型,识别地质特征,进行概念模型研究,以此来阐明地质过程的发生和进化。
五、普通地质学的作用(1)普通地质学可以探讨地质学的客观实践,并为社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2)普通地质学可以阐明资源开发、地质灾害等重大问题的发生机制;(3)普通地质学可以为科学家们提供地质地貌和岩石的形态特征的研究方法;(4)普通地质学有助于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念,促进社会发展。
什么是普通地质学
![什么是普通地质学](https://img.taocdn.com/s3/m/d61625503c1ec5da50e27027.png)
绪论我们今天要学的课程叫什么呢?叫“普通地质”。
这是你们进入国土资源调查专业学习以来所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
什么是“普通地质”?为什么学?学些什么?怎么学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这两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每天生活在地球上,同学们对地球了解吗?大家都知道地球表面有高山,有平原,有海洋,有河流,湖泊,还有地震和火山,那么这些高山,平原,海洋,河流,地震,火山是怎样形成的呢?又是怎样变化的呢?同学们就不太清楚了。
我们先观看一段录像,粗略地了解一下地球的运动和变化。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地质学,他的任务是什么?包括那些内容?有那些分科?一、地质学的任务、内容与分科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一切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都来自地球。
因此就必须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分布规律以及地球的运动,变化,发展规律,就要研究寻找地下资源的技术方法。
这样就形成了一门科学——地质学。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综合性自然科学。
目前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上层的岩石圈。
(一)地质学的任务①研究地球的过去,恢复地球的历史;②查明矿产资源和提供地质资料;③预测影响人类活动的地震、火山活动、地面沉降、滑坡以及生物大量灭绝等地质事件的时间、地点、性质和规模;④评价环境对人类所造成的影响。
(二)地质学研究的内容与分科地质学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按其内容和性质可划分成许多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学科:①研究地壳物质组成;有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②研究地壳发展历史以及古生物演化规律;有古生物学、地史学(地层学)、同位素地质学、岩相古地理;③研究地壳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有动力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地球物理学;④研究矿产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有矿床学;⑤研究地下资源的找寻和勘探方法;有找矿勘探地质学、探矿工程学、地球物理勘探学;⑥研究地下水的形成、运动和分布规律;有水文地质学;⑦研究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之间的关系;有工程地质学;⑧研究地质环境与人类相互关系;有环境地质学。
普通地质学
![普通地质学](https://img.taocdn.com/s3/m/f03f9972f242336c1eb95e1c.png)
普通地质学绪论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学科。
地质学的任务:1、揭示和研究地球的形成、演化发展过程及其规律;2、提供地质资源和地质资料;3、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4、保障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 地球概况第二章 地壳的物质组成本章重点:矿物、岩石、克拉克值地质学最直接的研究对象是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顾名思义,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
克拉克值:各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一般含量大于1%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小于1%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矿物是天然产出的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它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矿物内部的质点呈有规律地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矿物的形状和大小取决于它的结晶构造。
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光学性质、力学性质以及磁性、压电性等。
矿物的光学性质有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等,与矿物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密切相关。
矿物的力学性质包括解理、断口、硬度等,与矿物的晶体结构等有关。
莫氏硬度计: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长石;7.石英;8.黄玉;9.刚玉;10.金刚石。
手指甲2.5;小刀5.5;玻璃6。
常见矿物:1.自然元素矿物:在自然界呈元素单质状态产出,如S 、Au 、Pt 、Ag 、金刚石、石墨等;2.硫化物矿物:黄铁矿2e S F 、黄铜矿2u FeS C 、方铅矿S P b 、闪锌矿ZnS ;3.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类矿物:石英2SiO 、赤铁矿32e O F 、磁铁矿43O Fe 、褐铁矿O nH O F 232e ;4.含氧盐类矿物:硅酸盐矿物、碳酸盐类矿物、磷酸盐类矿物、硫酸盐类矿物。
碳酸盐岩属于沉积岩;碳酸岩属于岩浆岩。
岩石是天然形成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及其他部分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固态集合体。
构成岩石圈的三类岩石:岩浆岩:也称火成岩,是由地下深处的岩浆,上升浸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结晶形成的岩石;沉积岩:已形成的岩石,在地表或进地表条件下,经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固结形成的岩石;变质岩:地壳中岩石在温度、压力和化学流体作用下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发生结构构造改变而形成的类岩石。
普通地质学知识点
![普通地质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cf8262e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91.png)
普通地质学知识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起源、演化、结构和组成等方面的科学。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地质学涉及范围广泛,其中有些知识点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经常遇到的。
本文将以普通地质学知识点为主题,简述一些有关地质学的基础知识。
1. 岩石的分类和形成岩石是地球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根据其形成方式和成分的不同分为三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地球内部的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包括花岗岩、玄武岩等;沉积岩是由岩屑、有机物等经过长时间的沉积和压实形成的,包括砂岩、泥岩等;变质岩是由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形成的,包括片麻岩、石英岩等。
2.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地壳是我们所生活的一层,它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大陆地壳主要由花岗岩和脉岩组成,而海洋地壳则以玄武岩为主。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是由岩石和矿物质组成的,它占据了地球的大部分体积。
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分为外核和内核两部分,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3. 地震和地壳运动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是地壳内部断层运动所引起的地表晃动。
地震不仅能够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导致洪水、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地震的发生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地壳的构造破裂和摩擦会使地震发生。
此外,地球的地壳也会发生拗裂、隆起和下沉等造山运动和地壳变形。
4. 地球的水循环地球的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在不同形态之间的不断循环过程。
太阳能使地球上的水体蒸发成水蒸气,形成云。
当云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时,就形成了水滴,最终以降雨、降雪等形式返回地表。
这些水体在地表形成江河湖泊,经蒸发又回到大气中,循环不息。
5. 地理气候与土壤形成地理气候是指地球不同地区在气候方面的差异,涉及温度、湿度、降水和风等因素的分布和变化。
地球上气候类型众多,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这些气候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土壤是地壳表面的一层,由矿物质、有机物、水分等组成,不同气候条件下土壤的类型也各不相同。
普通地质学 舒良树 教材简介
![普通地质学 舒良树 教材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1f7d180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58.png)
普通地质学舒良树教材简介《普通地质学》是由舒良树主编的一本地质学教材,该教材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舒良树教授亲自执笔编写的,首次出版于1996年。
本教材是地质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介绍了地球的起源、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演化、构造地质学、地质时间和地质地图等内容。
全书共分为13章,涵盖了地质学的各个重要内容和理论。
第一章介绍了地球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包括地球的形成、地球的分层结构和地球的演化历史。
第二章介绍了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包括地球物质的组成、地球的内热和外热、地质力学和地球化学等。
第三章到第六章介绍了地质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岩石学、矿物学、古生物学和地球化学。
其中,岩石学主要介绍了岩石的分类和成因;矿物学主要介绍了矿物的分类和性质;古生物学主要介绍了古生物的演化和地层对生物的标志意义;地球化学主要介绍了地球化学元素和地球化学循环。
第七章到第九章介绍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质力学,包括地球的物理结构、地球的内部地球化学循环和地球的地球动力学演化。
第十章到第十二章介绍了地壳演化和构造地质学,包括地质时间和地球的地质历史、构造运动和构造地貌、构造变形和构造单元。
最后一章介绍了地质地图的制图方法和应用。
本教材的特点是既注重基本理论的深入讲解,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每章的内容都有较为详细的解释和丰富的实例分析,通过实际地质现象、岩石和矿石的观测和实验,让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此外,本教材还包括大量的插图和图片,配以清晰的标注和注解,使得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大量的习题和实践操作,帮助读者检验和巩固所学知识。
《普通地质学》作为中国地质学科的一本经典教材,广泛被大学地质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
它的系统性、全面性和权威性,使得读者在学习地质学的过程中,能够全面了解地球的历史演化和地质现象的形成机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地质现象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论述题1、滨海区的沉积作用类型及特征滨海区海水动荡,环境变化快,波浪和潮流作用强烈,碎屑物因经反复搬运和磨蚀,其分选性和磨圆度都较好,主经沉积地形及沉积物有以下几种:一、海滩沉积海滩是由松散的碎屑沉积物在海岸带堆积形成的平坦地形,根据沉积物不同又分为砾滩、砂滩和泥滩,砾滩主经分布于山区河流和河口区或基岩海岸附近,砾石具有较高的磨圆度,砾石的形态多呈扁圆形或球形,扁圆形砾石常具定向排列,其长轴基本与海岸带平行,最大扁平面倾向海岸,海滩分布最广,沙粒具有较好的分选性和磨圆度,成分较单一,表面具有不对称波痕,内部具交错层理。
二、潮坪沉积潮坪是波浪作用微弱,高潮时海水才能到达的宽阔平坦的海岸地带,通常由泥滩组成,由高潮线向低潮线沉积物出现由细(泥)变粗(砂)的反分带现象,潮坪沉积受潮汐的反复作用,往往呈双向斜层理,沉积物表面发育泥裂、波痕、潮痕等现象。
三、沙坝、沙嘴沉积沙坝是由波浪运动产生的进流和退流迁移沙粒形成的平行于海岸的长条形垄岗地形,高潮线附近的沙坝,称沿岸堤,低潮线附近的沙坝,称水下沙坝,沙嘴是一端与海岸相连,一端伸入海中的沙质垄岗地形,其尾部常成弧形。
四、泻湖沉积泻湖是因沙嘴、沙坝扩大相连,使之与大海隔离的海湾,根据含盐度情况可分为淡化泻湖和咸化泻湖,淡化泻湖发育于潮湿气候区,具有上层为淡水,下层为咸水的双水层结构,在缺乏对流的泻湖底,常可形成FeS2、FeCO3、CaCO3等化学沉积,同时还有大量碎屑物和生物遗体沉积。
咸化泻湖发育于干旱气候区,咸化泻湖中除碎屑沉积外,还出现大量化学沉积,主要是溶解度大的盐类沉积,沉积顺序为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及其依据地球内部圈层是指地面以下的地球圈层。
大量资料充分证明,地球并不是一个均质体,而是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
一、划分依据1)、宇宙地质依据宇宙物质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宇宙天体的物质成分可以作为推断地球内部物质成分的参考依据,除宇航员直接从宇宙天体中获取岩石标本外,最主要是途径是用陨石推测,利用陨石的成分、特性等资料,结合地球内部的密度、地震波波速等可推断地球内部的物质状态。
2)、地质学证据地质学研究表明,地表出露的岩浆岩来自地下较深的部位,研究其物质成分和形成时的温压条件可帮助人类认识地下的物质状态及环境。
3)、地球物理依据地球物理方法将实测的各种数据与有关的宇宙物质和地表物质的各种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构成了现代认识地球内部特征的基本模式,地球物理诸方法中又以地震波对地内的“透视”作用做为基础:A、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波速变化可将地球内部划分为若干圈层,在每个圈层内部波速是连续的,说明其物质成分、物理条件是相对均一的,在圈层边界处波速突变或不连续,说明物质成分或其他条件有明显差异。
B、据地震波在地内传播速度等资料,可求出各圈层密度分布。
C、据S波能否通过和波速衰减快慢推断各圈层物质是固态或液态。
D、据各圈层的密度、波速等数据,结合宇宙地质和地表地质资料对比分析,推断各圈层的物质成分。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地震波速变化明显的深度,反映了那里的地球物质在成分上或物态上有显著变化,这个深度,可以作为上下两种物质的分界面,称不连续面,在地球内部最显著的不连续面是在大约2990 Km的深度,S波传播到此深度终止,P波速度在此处也急剧减低,该界面称为古登堡面,它构成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地震波速的另一个显著不连续面,一般位于大陆地表之下深度为33 Km处,最深可达60 Km以上,而在洋底仅为5~8 Km,该面为莫霍面,被确定为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
这样,根据古登堡面和莫霍面把固体地球分为三大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
到后来发现,地核并不是均一的,而是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的,内核的P波速度比外核中的P波速度高得多,内核与外核之间的界面被称为雷曼界面,此界面的平均深度约为5000Km。
3、断层的基本类型和组合类型,并用图示意。
断层是岩层顺破裂面发生明显的断裂构造。
断层发育广泛,是地壳中重要地质构造之一。
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可将断层分为:一、基本类型1、正断层:是断层上盘相对下盘沿断层面下滑动的断层。
2、逆断层:是断层的上盘相对下盘沿断层面上滑动的断层。
3、平移断层:是断层的两盘顺断层面走向相对移动的断层,即走向滑动断层。
根据断层两盘的相对滑动方向,进一步分为左行平移断层和右行平移断层。
二、组合类型断层很少单独出现,常由多条呈带状组合在一起,形成断层带,并常同褶皱带相伴生。
逆断层可组合成叠瓦或,正断层可组成阶梯状,地堑和地垒。
1、叠瓦式逆冲断层:指一套倾向一致产状并向一个方向逆冲的若干条逆冲断层组成的叠瓦式构造,叠瓦式逆冲断层是垂直断层走向强烈强烈挤压作用的结果,在造山带或造山带前陆地区极为发育。
2、阶梯状正断层:由若干条产状基本一致的正断层组成,各条断层的上盘依次向同一方向断落,构成阶梯式。
3、地堑和地垒:地堑主要由两条走向基本一致的相向倾斜的正断层组成,两条正断层之间是一个共同的下降盘,地垒主要由两条走向基本一致的反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两条正断层之间是一个共同的上升盘。
4、河流侵蚀作用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貌河流及其所携带的碎屑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对河谷的破坏作用称为河流的侵蚀作用。
河流侵蚀作用可分为机械侵蚀和溶蚀两类,且以机械侵蚀为主,机械侵蚀按作用的方向可分为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两类。
1)、下蚀作用河水及所携带的碎屑物对河床底部产生破坏,使河谷加深,加长作用称为下蚀作用,下蚀作用的强度主要受纵坡降、水量、河床的岩石性质及流水的含沙量等因素的影响,在其他因素相似的条件下,河流的纵坡降越大,则河水流速越大,下切作用越强。
下切作用可产生各种侵蚀地貌,常见的有:A、“V”字型峡谷:当河流下蚀作用较强,河流加深的作用大于加宽的速度,形成谷坡高度远大于谷底宽度的峡谷,其橫剖面呈“V”形,帮称“V”字形峡谷。
B、陡坎:由于组成河床的岩石软硬不匀,或者由于地壳差异性升降运动造成谷底在纵向上呈阶梯关,一般由坚硬岩石组成的谷底因抗侵蚀能力强,常突起形成陡坎,在陡坎处河水呈现出明显的跌落现象,即瀑布。
在瀑布前往往形成深潭。
C、向源侵蚀:河流下蚀作用在加深河谷的同时,还有向河谷源头方向发展的趋势,这种因下蚀作用使河谷向源头方向伸长的过程称为向源侵蚀,河流通过向源侵蚀增加了河谷长度,减小了河谷纵坡降,使分水岭缩小。
D、河流袭夺:当两条河流向同一分水岭向源侵蚀时,其中向源侵蚀速度快,先期到达并切过分水岭的河流,夺取一条河流上游的河水,这种现象称为河流的袭夺。
E、侵蚀基准面:河流下蚀作用不断使河谷加深,但这种作用不是无止境的,当河流下切到一定深度,河水面趋近于其注入的水体(海、湖等)水面高度一致时,河水不再具有势能,活力趋于零,下蚀作用也就停止了。
因此,河流注入的水体水面是河流下蚀作用的极限面,称为河流的侵蚀基准面。
2)、侧蚀作用河水以自身的动力及携带的碎屑物对河床两侧或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称河流的侧蚀作用,侧蚀作用的结果使河床弯曲,谷坡后退,河谷加宽。
侧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有:A、河曲:在单向环流的冲击下,凹岸下部岩石不断被破坏掏空,侵蚀下来的岩石碎屑被底流搬运到凸岸堆积,其结果是:河流凹岸不断向谷坡方向后退,而凸岸因堆积不断前伸,使河谷和河床愈来愈弯曲,这种连续弯曲的河床称河曲。
B、蛇曲:由于弯曲河道中的流水主要冲击凹岸曲顶及稍下部位,螺旋状的单向环流将凹岸侵蚀下来的岩石碎屑带到凸岸的过程中,河曲向下游方向移动,下称的结果是:河床两岸突出地形不断削平,河谷愈来愈宽,愈来愈平直,而河床愈来愈弯曲,最后河床脱离谷坡在宽阔的谷底自由摆动,形成形态极度弯曲的蛇曲。
C、河流的截弯取直及牛轭湖蛇曲的出现,表明河流侧蚀作用已到达晚期,河床在谷底冲积层中自由摆动,使相邻两个河弯逐渐靠近,最终,在洪水期终于由于水量猛增,侵蚀力增大,河水冲溃狭窄的曲颈段直接流入下一河弯,这种现象称为河流的截弯取直,被遗弃的弯曲河道称牛轭湖。
5、河流地质作用的一般趋势1)、a、地壳稳定时期,河流由早期的以下蚀作用为主转变为晚期以侧蚀作用为主,河谷不断展宽,河谷中形成由沉积物构成的河漫滩。
b、地壳上升,使河流侵蚀基准面相对下降,河流的下蚀作用重新增强,原来的河漫滩相对被抬升,成为河流阶地。
同时,早光呈蛇曲形态的河流,被涂切成为“V”字型峡谷,但平面上仍保留极度弯曲的蛇曲形态,即深切河曲,也称作回春河。
2)、气候发生变化(冰期),海平面降低使河流侵蚀基准面下降,从而造成河流下蚀作用增强,形成气候阶地。
3)、河流与其地质营力对陆地表面进行改造,当地壳相对稳定时期,河流及各种地质营力对地表改造的总趋势,是把原来地表高差较大的形态,经过风化剥蚀作用,把它削低,同时,又将破坏下来的物质搬运到地表低洼处进行堆积以减少地表的高差,最后,由于外地质营力作用的“削高填低”的结果,使广大区域内变得比较平坦,即形成准平原,达到准平原阶段的地表河流,其活力已大大减弱,就整个水系而言,河流的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对地表的改造趋势已近平衡。
4)、河流地质作用,与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紧密相关,河流对地表的侵蚀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贫瘠,使人类生存环境恶化,洪水泛滥造成巨大损失。
但河流的沉积,尤其是三角洲的沉积造成陆地面积扩大,沃土增加,蓄水发电,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因此,对河流地质作用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6、举例说明化学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化学风化作用是指在大气,水和水溶液的作用下,岩石、矿物发生分解的作用,其主要类型有溶解作用、氧化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和碳酸化作用。
1)、溶解作用:是指岩石中矿物溶解于水而产生分解的过程,最常见的例子是石灰岩的溶解破坏过程。
2)、氧化作用:是指矿与大气或水中的游离氧反应,生成氧化物的作用过程。
比如由黄铁矿生成褐铁矿即铁帽的过程。
2FeS2+7O2+H2O→2FeSO4+2H2SO4FeSO4是一种还原剂,可以继续氧化成(Fe)2(SO4)32FeSO4+ H2SO4+1/2 O2→(Fe)2(SO4)3+ H2O(Fe)2(SO4)3是一种强酸弱碱盐,很容易水解生成Fe(OH)3沉淀:(Fe)2(SO4)3+6 H2O→2Fe(OH)3↓+3 H2SO43)、水解作用:是指把水分子结合到矿物晶格中的作用。
如Fe3 O3+n H2O→Fe3 O3·n H2O(赤铁矿)(赤铁矿)CaCO4+ 2H2O→CaCO4 ·2H2O(硬石膏)(石膏)4)水解作用:是指在水中电离的矿物阴离子或阳离子与H2O离解成的H+和OH-相互结合,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的过程。
例如:Mg2SiO4+4H2O→2Mg2++4 OH-+ H2SiO4(镁橄榄石) (硅酸)4K[AlSi3O8]+6H2O→Al4[Si4O10](OH)8+8SiO2+4K++4 OH-(钾长石)(高岭石)(胶体)我们把有CO2参与的水解反应称为碳酸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