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酸碱质子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三、水溶液中的酸碱反应及其平衡
2. 酸、碱在水中的解离及其强弱
* 酸碱的强弱:
定性表述:酸碱的强弱取决于物质给出质子或 接受质子的能力。物质给出质子的能力越强,其酸 性就越强,反之就越弱;物质接受质子的能力越强, 其碱性就越强,反之就越弱。 定量表示:酸碱的强弱可由酸碱解离常数Ka、 Kb的大小定量表示,Ka、Kb在温度一定时为常数, Ka、Kb值越大,表示该酸或该碱越强,反之越弱。
反之如果碱的碱性越强(Kb越大),则其对应共轭
酸的酸性就越弱(Ka越小)。
第五章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三、水溶液中的酸碱反应及其平衡
2. 酸、碱在水中的解离及其强弱
* 共轭酸碱对中酸碱的相对强弱:
定量关系:如HAc-Ac−
HAc + H2O H3O+ + Ac-
[H ][Ac ] Ka HAc
现为碱,此类物质称为两性物质。水是最常见的
两性物质。对于两性物质在共轭体系中表现为酸 或碱的判断,应具体分析,灵活运用。
第五章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④ 酸和碱不是绝然对立的两类物质,而是“酸 中有碱,碱可变酸”有着相互依存共轭关系的 物质,酸和碱的根本区别仅在于对质子亲和力 的差异。
⑤ 质子理论的概念中,没有“盐”和“水解”
共轭酸碱对 以上各共轭酸碱对的质子得失反应称为酸碱半反应
第五章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 质子酸碱和共轭酸碱对具有以下特点:
① 共轭酸碱对中酸与碱之间只差一个质子。 ② 酸或碱可以是中性分子,也可以是阳离子或 阴离子。
③ 同一物质,如H2PO4―等,在一定条件下可给
出质子表现为酸,在另一条件下又可接受质子表
较为重要的几种酸碱理论: 1、阿仑尼乌斯(S.A.Arrhenius)的电离理论;
2、路易斯(G.N.lewis)的电子理论;
3、布朗斯特德(J.N.Bronsted)和劳莱(T.M.Lowry)
的质子理论;
4、富兰克林(E.C.Flanklin)的溶剂理论; 5、皮尔逊(R.G. Pearson)的软硬酸碱理论等。 其中酸碱质子理论在分析化学中应用较广 (因为 该理论对酸碱强弱的量化程度最高,便于定量计 算,其缺点是不适于无质子存在的酸碱体系)
HAc + H2O NH3 + H2O H3O+ + Ac− NH4+ + OH−
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NaOH + HAc NaAc+H2O
电离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只适用于 水溶液,不适用于非水溶液,无法合理解释溶液 中的某些现象和反应,如NH3中不含OH-,但
却具有一定的碱性。
第五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Ac- + H2O
K a 1.8 10 5
HAc + OH-
[HAc][OH ] Kb [Ac ]
Ka· Kb = [H+][OH-] = Kw = 10-14 (25℃)
第五章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三、水溶液中的酸碱反应及其平衡
2. 酸、碱在水中的解离及其强弱
* 共轭酸碱对中酸碱的相对强弱:
半反应1 半反应2 HCl(酸1) NH3(碱2) + H+ Cl −(碱1) + H+ NH4+(酸2)
总反应 HCl(酸1)+NH3(碱2)
NH4+(酸2)+ Cl-(碱1)
第五章 酸碱半反应不能单独发生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反应是两个共轭酸碱对相互作用的结果
即一个酸碱反应包含两个酸碱半反应
下例中HAc-Ac− 、NH4+-NH3等均为共轭酸碱对。
第五章 酸 HAc NH4+ H3PO4 质子 + 碱 H+ + Ac− H+ + NH3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H+ + H2PO4−
H2PO4−
(CH2)6 N4 H+ [Fe(H2O)6] 3+
H+ + HPO42−
H+ + (CH2)6 N4 H+ + [Fe(H2O)5(OH)] 2+
第五章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三、水溶液中的酸碱反应及其平衡
2. 酸、碱在水中的解离及其强弱
* 共轭酸碱对中酸碱的相对强弱:
【例题5-1】 已知水溶液中,草酸(H2C2O4)的Ka1 = 5.9 ×10−2、Ka2 = 6.4 ×10−5,计算Na2C2O4的Kb1、Kb2值。 解 水溶液中,H2C2O4与 C2O42−为二元共轭酸碱,由式 (5-2)可得:
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的转移
电离理论中酸碱在水中的电离反应、盐的水解
反应以及酸碱中和反应,在质子理论中均可归 结为酸碱反应,其反应实质均为质子的转移 水分子之间存在质子传递作用: Kw=[H ][OH ] =10 14
+ − -
第五章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三、水溶液中的酸碱反应及其平衡
1. 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纯水具有“酸、碱”两性,因此水分子之间也 可发生质子的转移反应,这种水分子之间存在着的 质子传递作用,称为水的质子自递作用: H2O + H2O H3O+ + OH- 其平衡常数称为水的质子自递常数,以Kw表示: Kw = [H3O+][OH-] 或: Kw = [H+][OH-] 在25℃: Kw = 10-14
第五章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三、水溶液中的酸碱反应及其平衡
2. 酸、碱在水中的解离及其强弱
* 共轭酸碱对中酸碱的相对强弱:
定性表述:共轭酸碱对中,如果酸给出质子的
能力越强,说明其共轭碱对质子的亲和力越小,即 其共轭碱接受质子的能力越弱,因此共轭酸碱对中 如果酸的酸性越强(即酸解离常数Ka越大),则其 对应共轭碱的碱性就越弱(即碱解离常数Kb越小);
Kw 1.0 1014 Kb1= = 5.9 102 = 1.6 ×10−10 Ka 2
Kb2 =
Kw K a1
=
1.0 1014 6.4 105
= 1.7 ×10−13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五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一、质子酸碱的概念
酸: 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 ,如 HA、 BH+ 碱: 凡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 ,如 A− 、B 共轭酸碱对: 因一个质子的得失而相互转变的每一对 酸碱 ,如 HA-A− 、 BH+ - B 下列等号左侧的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给出质 子,它们皆为酸;等号右侧各物质均能接受质子, 它们皆为碱。等号左右的酸碱构成共轭酸碱对,如
的概念如NaAc、Na2CO3、Na3PO4等,按质子 理论,它们都是碱;在(NH4)2SO4中,NH4+是 酸、SO42−是碱。电离理论中这类盐的水解反应, 按质子理论都是酸碱反应。
第五章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二、酸碱反应
根据质子理论,酸碱反应实际上就是两个共轭酸
碱对相互作用达到平衡的结果,酸碱反应的实质是酸 碱之间的质子转移,质子从一种酸转移给另一种非共 轭碱。其反应结果就是各反应物分别转化为各自的共 轭碱或共轭酸。例如NH3与HCl之间的酸碱反应:
pKw = 14
第五章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三、水溶液中的酸碱反应及其平衡
2. 酸、碱在水中的解离及其强弱 * 酸、碱在水中的解离及其解离常数: 水溶液中,酸的解离——酸与水之间的质子转 移反应,即酸给出质子转变为其共轭碱,而水接受 质子转变为其共轭酸( H3O+ ); 碱的解离——碱与水之间的质子转移反应,即 碱接受质子转变为其共轭酸,而水给出质子转变为 其共轭碱( OH- )。 酸、碱解离反应的平衡常数,称为酸碱的解离 常数,分别以Ka、Kb表示。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第二节 影响酸碱平衡的因素
第五章 酸碱平衡 与 酸碱滴定法
第三节 酸碱水溶液pH的计算
第四节 酸碱指示剂
第五节 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选择 第六节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第七节 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 阅读材料:绿色化学
第五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已学
酸 碱
酸碱电离理论:
对于多元共轭酸碱对,依据共轭酸碱的各级解 离平衡,经推导可得其各级Ka和Kb间关系: 二元共轭酸碱对H2A-A2−: Ka1 Kb2 = Ka2 Kb1 = Kw 三元共轭酸碱对H3A-A3−: Ka1 Kb3 = Ka2 Kb2 = Ka3 Kb1 = Kw 对于多元共轭酸碱,在计算其解离常数时,应 注意各级Ka、Kb的对应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