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心理健康论文 对中小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报告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摘要采用SCL-90对566名教师的心理健康受损情况的调查研究表明:总均分≥2者,占教师总人数的14.2%。
从单项因子看,依因子分大于2者所占百分数由少至多依次是精神病性、恐怖、焦虑、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偏执、敌对等,有30.6%的教师有强迫症状。
男性教师与女性教师、中学教师与小学教师、任课教师与行政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大体相当。
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远远低于城市教师,1~10年教龄的教师远远低于1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
关键词教师,SCL-90,心理健康。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影响教师个人的生活质量,也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乃至健康人格的形成。
本研究采用SCL-90对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并在中小学教师人群内进行多维度的比较研究,希望为其他研究者和教育行政部门提供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具体资料,以此为依据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1研究对象与方法本研究以天津市中小学教师作为总体,以学校为单位随机抽取,在天津市区、郊区分别随机抽取中、小学各4所。
在16所学校中,发放问卷581份,剔除不合格问卷,有效问卷566份。
其中中学教师240人,小学教师326人;郊区教师179人,城市教师387人;男教师168人,女教师398人。
任课教师489人,行政人员77人。
调查测量工具为SCL-90。
该量表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健康问题的筛查中,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
本调查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for Windows10.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
2结果与分析2.1中小学教师的SCL-90测查整体结果从表1中可见,566名中小学教师中,有485名总均分小于2,占测量教师总人数的85.8%,心理健康受损检出率为14.2%。
从单项因子看,有精神病性症状者最少,占总人数的9.4%。
按所占百分数从少到多依次是恐怖、焦虑、躯体化、人际敏感和抑郁、偏执、敌对等症状,有30.6%的教师有强迫症状。
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教师心理健康一、引言教师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群体,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教育环境的变化以及教育工作的压力逐渐增大,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计发放5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82份,有效回收率为76.4%。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工作环境、工作压力、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
三、调研结果1. 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调查结果显示,42.4%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良好,37.2%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一般,20.4%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较差。
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存在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关注和干预。
2.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1)工作环境:调查结果显示,82.9%的教师认为工作环境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54.5%的教师认为工作环境对心理健康影响较大。
(2)工作压力:调查结果显示,90.8%的教师认为工作压力较大,其中48.7%的教师表示工作压力非常大。
(3)个人因素: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的性别、年龄、工作年限等个人因素对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
四、结论和建议1.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相关部门和学校应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
2.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减轻教师工作压力是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3. 针对教师个体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健康干预措施,帮助教师调适情绪,解决心理困扰。
4. 开展相关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以上为本次调研的简要结果和建议,希望能对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有所帮助。
教师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通用5篇)
教师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通用5篇)教师心理状况的篇1调查时间:20xx年xx月调查地点:朝阳区调查内容:关于教师心理状况的调查调查方式:教委调查从近日召开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获悉,一份针对x名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显示:66.16%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最令人担忧。
此项数据来自朝阳区教委日前对该区所中小学、幼儿园的.x名教职员工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6成的教师心理健康状态不佳。
其中,48.28%的教师表现为轻度症状,.%的为中度症状,2.71%的为重度症状。
调查显示,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教师中,小学教师抑郁、焦虑、强迫症状等心理健康问题因素的检出率均为最高。
专家分析,这是因为小学教师工作任务量大而繁琐,相比中学而言,需要付出更多的心智和时间。
此外,由于工作效果的隐匿性,其工资待遇、社会地位、社会评价均低于中学教师。
教师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篇2一、调查目的为了解我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昌平区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参考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李超平博士设计的“20xx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问卷,进行本次调查并分析撰写。
二、调查方式1、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抽样分析法。
2、调查对象:我们对区60所学校的教师进行了《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收回42所学校的有效问卷共计2151份,对收回有效问卷按照城镇中小学、农村中小学的比例进行抽样分析,3、调查步骤:统一下发试卷,各学校组织卷调查工作;统计上交调研结果和调研报告。
统一对上交的调查结果进行合计并抽样进行分析。
三、当前昌平区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一)教师的职业压力过大,有78.2%的被调查教师反映职业压力较大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28.6%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有49.6%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比较大,两者加起来占到了被调查教师的78.2%。
说明绝大部分教师感觉压力比较大,感觉没有什么压力的教师只占4%。
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教师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广受关注的话题。
针对这一问题,本调查旨在探究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一、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某市辖区中小学教师,共有167名。
其中男性教师41人,女性教师126人。
二、调查方式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主要包括心理健康状态、心理健康成因、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心理健康防护措施、心理健康维护需求等内容。
三、调查结果1.心理健康现状① 68.86%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心理状态较好。
② 23.35%的教师认为自己有一些心理问题,但并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③ 7.78%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心理状况存在一定的问题,已经或正在寻求心理辅导。
2.心理健康成因① 工作压力是最主要的心理健康成因,占比为58.08%。
② 同事关系和家庭问题是其次重要的心理健康成因,分别占比为14.97%和12.57%。
③ 其他因素包括卫生环境、收入待遇、心理素质等,占比为14.38%。
3.心理健康影响因素① 工作压力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占比为54.79%。
② 家庭因素也对教师心理健康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占比为28.14%。
③ 其他因素包括同事、学生、社会、自身等,占比为17.07%。
4.心理健康防护措施① 健康生活方式是最基本的心理健康防护措施,占比为60.48%。
② 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调整工作节奏等方法占比分别为21.56%和18.97%。
③ 倾听他人意见、寻求专业帮助也是重要的心理健康防护手段,占比分别为14.46%和9.94%。
5.心理健康维护需求① 85.03%的教师认为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
② 72.46%的教师认为需要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③ 56.89%的教师表示需要职业发展指导和职业规划。
四、建议和措施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和措施,以推进教师心理健康的提升。
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意识和认知水平。
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一、引言教师是一个重要的职业群体,他们所承担的责任是培养下一代,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然而,教师的工作压力常常很大,长期的工作压力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了解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进行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问题所在,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心理健康帮助和支持。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对象为学校的教师群体。
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工作压力、情绪状态、心理健康支持和自我调节等方面。
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05份。
四、调查结果1.教师个人基本信息: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教师以女性为主,占比65%;男性占35%。
教师的年龄集中在30-45岁之间,工作年限为5-10年的教师最多。
2.工作压力:3.情绪状态: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的情绪状态普遍较差,其中68%的教师表示经常感到焦虑,55%的教师表示常常感到疲劳。
此外,约有32%的教师表示经常感到无助,28%的教师表示经常感到孤独。
4.心理健康支持: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于心理健康支持的需求较高,68%的教师表示希望学校能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服务。
同时,教师也认可同事和家人的支持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5.自我调节: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自我调节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约有52%的教师表示不知道如何有效地缓解压力,仅有18%的教师表示能够有效地自我调节。
大多数教师表示希望学校能提供相应的自我调节培训。
五、讨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教师的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大,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减轻工作压力的措施。
其次,教师的情绪状态普遍不佳,需要加强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
此外,教师的自我调节能力需要提高,学校可以开展相应的培训和指导,帮助教师有效地管理和缓解工作压力。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和讨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2.学校可以开展定期的心理健康培训,提高教师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心理健康意识。
教师心理健康专题调研报告
教师心理健康专题调研报告教师心理健康专题调研报告引言:教师是承担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群体,他们承担着培养学生的重任。
然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为了深入了解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本次调研旨在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了解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程度以及影响因素,提供政策和措施的依据。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本次调查对象为不同学校教师,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等不同阶段的教师。
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问卷调查用于了解教师心理健康的整体情况,访谈则对教师进行详细的深入了解。
二、调查结果分析1.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存在严重程度根据问卷结果显示,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呈现出一定的严重程度。
其中,有45%的教师表示自己经常感到疲劳不堪,30%的教师经常出现焦虑和紧张情绪,25%的教师出现了抑郁症状。
2.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通过访谈得知,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 工作压力:教师普遍反映工作压力大,尤其是教学任务繁重、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等因素对心理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
(2) 培训和发展机会不足:部分教师表示缺乏针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导致自身心理的压力无法得到有效的缓解。
(3) 学校和社会环境:学校管理方式不合理、与同事的关系紧张、家庭和社会压力等因素也对教师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政策和建议1. 增加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教师培训应不仅注重专业技能的提升,还应加强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应对工作压力的能力。
2. 加强学校管理和促进良好的教师关系:学校应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同时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3. 增加社会关怀和支持:社会应该给予教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予以重视,并提供相关的心理咨询和帮助。
结论: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学校、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增加培训和发展机会、改善学校管理、加强社会关怀和支持,可以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提升,提高他们的工作效能和生活质量。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报告和分析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报告和分析1. 引言心理健康问题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对于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群体。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新一代的重任,然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为了深入了解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本报告通过调查分析,力求揭示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成因及对策。
2. 研究方法本报告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全面梳理。
调查对象覆盖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师,力求数据客观、全面。
3. 调查结果与分析3.1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焦虑:由于工作压力、职称评定、业绩考核等原因,很多教师都承受着较大的焦虑情绪。
2. 抑郁:部分教师由于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等因素,存在抑郁情绪。
3. 疲劳:教师工作量大,加班加点成为常态,导致身心疲惫。
4. 人际关系紧张:教师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不容忽视。
3.2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1. 工作压力:教育体制改革、业绩考核等因素使教师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
2. 人际关系:教师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沟通不畅,容易引发心理健康问题。
3. 个人素质:部分教师在应对心理压力、挫折等方面,缺乏相应的能力和技巧。
4. 社会支持: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较低,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
3.3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1. 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加强教师心理素质培训,提高教师应对心理压力的能力。
2. 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
3. 优化工作环境:改善教师工作条件,降低工作压力。
4. 加强人际关系建设:促进教师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4. 结论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师的个人福祉,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通过本次调查分析,我们希望能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共同为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报告和分析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报告和分析背景教师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群人,他们承担着培养未来的责任。
然而,教师也面临着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旨在了解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并提供相关分析。
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向不同地区的教师群体发放了调查问卷。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信息、工作压力、情绪状态、工作满意度等方面的问题。
我们共收集到了XXX份有效问卷。
调查结果根据我们的调查,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作压力过大:高强度的工作、较长的工作时间以及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等因素,使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
2. 情绪波动:由于工作压力和挑战的增加,教师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3. 人际关系问题:与学生、家长和同事之间的关系紧张,也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 缺乏支持和认可:教师在工作中常常缺乏来自学校和社会的支持和认可,这也加剧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分析与建议针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分析和建议:1. 提高工作环境:学校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
可以通过减少教学负担、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等方式来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
2. 心理健康培训:学校可以组织心理健康培训,帮助教师研究应对工作压力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心理韧性。
3. 加强支持与认可: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对教师的支持与认可,鼓励他们在工作中的努力,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
4. 加强人际关系建设:学校可以开展团队建设活动,提高教师与学生、家长和同事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能力,改善人际关系。
结论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社会问题。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教育质量,进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校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我校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摘要:本文是一份关于我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通过对我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本文揭示了教师们在工作中所面临的压力和困扰,并探讨了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结果显示,教师们普遍存在工作压力大、情绪波动较大、心理疲劳等问题,需要有效的支持和帮助来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1. 研究背景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师教育的深入,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发展。
因此,关注和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2.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我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找出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扰,并研究相应的解决途径和方法,以促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生活质量。
3.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调查主要涵盖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情绪状态、心理健康问题等方面,共计收集了200份有效问卷。
个别访谈则对一部分教师进行了深入的访谈,探讨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和需求。
4. 调查结果与分析4.1 教师工作压力大调查结果显示,我校教师普遍存在较大的工作压力。
教师们认为工作任务繁重,时间紧迫,面临各种教学管理压力。
这些压力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2 教师情绪波动较大调查发现,教师的情绪波动较大。
他们在工作中经常面对学生的各种行为问题和家长的期望,加之学校管理和同事关系等方面的压力,使得他们的情绪容易处于波动状态。
4.3 教师心理疲劳问题突出调查结果还显示,教师心理疲劳问题比较突出。
长时间进行教学和辅导工作,不断应对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使得教师们的心理承受力受到挑战,容易出现疲劳和倦怠感。
5. 解决途径与方法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来提升我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5.1 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学校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鼓励教师们相互支持和共享经验。
同时,加强学校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反馈机制,及时解决教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扰。
关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关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一、调查情况简介调查目的:了解教师,也让教师了解自己在心理方面的个人特征。
调查对象:中小学教师200名调查时间:调查内容:教师从教态度,从教心理,人际关系,身体健康程度,工作压力等。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二、调查结果在接受调查的200名教师中,不热爱教师职业的占33.6%;烦恼多于快乐多占51.2%,教师人际关系处理不和谐的占34.7%;教师的健康状况较差的占52.8%,对自己的多重角色转换感到困难的占35.9%。
调查表明,教师的心健康问题十分严重,另外,嫉妒情绪明显,焦虑水平偏高等也是较突出的问题。
三、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思考(一)当前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的职业倦怠:有部分教师,没有终生从事教育的打算,对滞留在教师阵营中心生不满,对教育工作产生倦怠厌恶情绪;有一些教师不喜欢教师这一职业,欲另谋高就,但苦于条件的限制,欲出无门,结果“身在曹营心在汉”,对工作敷衍塞责;另一些教师却因教师这一职业的稳定性,收入的可靠性,工作的安全性,因此对教师的职业多少有些喜欢而割舍不下,教师工作似乎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正如有人对职业倦怠的教师进行了这样的描述:一进校门,脸就晴转多云;一进教室,连声叹息;一见学生,吹胡子瞪眼,甚至惩罚学生。
2、教师的认知障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有些教师的认知结构十分僵化,知识面狭窄。
尽管他们教学勤恳,但他们内心已明显感到力不从心,实际教学效果也明显比别人差。
可他们总认为自己掌握的知识已经足够,对新学说极端抵制,从不反省自己,一味怪罪、怨恨自己的学生“今不如昔”,把责任全推给学生,而不从自身找原因。
3、教师的身心疲惫:有些教师在工作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长期的焦虑、抑郁,在教师中产生了感情枯竭,沮丧,头痛,身患疾病,悲观厌世,工作效率低,抵抗力减弱等症状,教师比一般人患有更多的疾病,例如周期性偏头痛、背痛、神经质、抑郁症和失眠等。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论文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84-01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但大量有关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研究显示,教师群体心理健康水平的普遍偏低,显著低于普通人群。
当前随着我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教师职务、职称的终身制被打破,教师高学历的要求和优劳优酬分配体制的建立都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这些都对教师群体的心理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开展学校教职工的心理健康普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为此,笔者对当地中小学教师作了一次心理健康调查。
1 调查方法与材料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方式,问卷选择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
共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得到有效问卷600份。
其中小学教师占23.4%,初中教师占25.6%,高中教师占50.9%。
通过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2 结果2.1 从性别来看。
男教师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25.8%,女教师的检出率为30.3%,男教师略好于女教师。
2.2 从年龄来看。
31-38岁年龄组有心理问题的比例最高,占36.6%。
其次是40岁以上年龄组,比例为31.6%。
比例最低的是19-29岁年龄组,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26.6%。
中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表现出显著差异。
2.3从教师承担的职责来看2.3.1班主任教师与非班主任教师相比,心理健康水平有着显著的差异,班主任教师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36.68%,而非班主任教师只有22.8%;2.3.2担任高三、初三毕业班教学的教师与其他教师相比,高三教师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最高,为32.18%,初三教师为35.87%,其他教师只有26.6%。
2.3.3担任语数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这些主课的教师或重要课程的教师心理问题的检出率远高于其他学科教师,其中语数外教师最高,为31.3%,自然学教师次之,为26.6%,社会科学教师为24.7%,其他教师仅为20.26%。
2022年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针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可以为教育 改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通过了解教师的心理 健康状况,可以发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从而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
提高教育质量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和成长。因此,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和研究, 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
说明调查问卷的发放范围、发放方式 、回收率以及回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处理方法
介绍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 整理、分类和编码的方法。
数据分析方法
说明采用哪些数据分析方法对处 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如描述性 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 。
调查结果概述
调查结果总体概述
政策与法规支持
政府将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保障教师的心理健康权益,促进教育 行业的健康发展。
未来研究方向
心理健康测评工具研发
心理健康干预策略研究
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研发更 加科学、有效的测评工具,提高测评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深入研究针对不同心理问题的干预策略, 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工作压力、生活事件的关系
1 2
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
工作压力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高的工作压力可能导致教师出现心理问题。
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
生活事件如家庭变故、婚姻问题等也可能对教师 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3
工作压力与生活事件的交互作用
工作压力和生活事件之间可能存在交互作用,共 同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健康与教育质量关系研究
跨文化比较研究
探讨教师心理健康与教育质量之间的关系 ,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 导。
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概述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培养学生的责任和使命。
然而,由于工作环境的压力和心理负担的增加,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教师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本次报告对一所中学的教师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
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共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6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1%。
在问卷中,涵盖了教师的个人信息、工作环境、工作压力、心理健康状态等方面的内容。
结果个人信息调查结果显示,受访教师的平均年龄为38岁,受访教师中女性占比为60%,男性占比为40%。
教师的工作年限平均为10年,最长工作年限为28年。
另外,教师的婚姻状况主要为已婚(55%),单身(30%)和离婚(15%)。
工作环境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普遍认为工作环境较好,工作任务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明确性。
其中,65%的受访教师认为工作任务合理,60%的受访教师认为工作任务明确。
另外,教师们普遍认为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支持和鼓励。
工作压力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大。
近50%的受访教师表示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5小时,其中有30%的教师表示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0小时。
教师们普遍认为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
教师们最主要的工作压力来源是学业压力、家长压力和同事间的关系。
心理健康状态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有待关注。
近60%的受访教师表示经常感到疲劳和压力。
约30%的教师表示经常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焦虑症、失眠和抑郁。
此外,调查还发现有约20%的教师曾经遭受过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导致心理健康问题进一步恶化。
讨论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
本次调查发现,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大,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
这与当前教育环境愈发竞争激烈、变化快速的现状密切相关。
为了改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关怀,提供相应的心理健康培训和咨询服务。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以广元市某中学为例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以广元市某中学为例摘要为全面了解教师在后疫情时代心理健康状况,更好的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本研究以广元市某中学177名在职教师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量表评定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调查结果发现,教师心理健康状态处于正常水平的占比54.55%,检出异常水平占比45.45%,心理问题普遍存在。
其中出现轻度心理症状的群体为 18%,出现中度心理症状的群体为 20%,重度症状为8%。
关键词心理健康;中小学教师一、前言2012 年教育部下发了经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之后,从家庭到社会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维护的关注与重视与日俱增,但对中小学工作的另一个主体——教师的心理维护却颇有忽略之处,对教师的心理健康的关注远远不够。
教师的心理状况不仅关系自身,更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在疫情和新高考政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更加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
部分老师提出感觉自身心理压力较大,包括工作压力,亲子关系,人际关系等等,由此而导致的睡眠问题和情绪问题在教师群体中也比较普遍。
因此,为更好地为广大教师提供服务,进一步落实给教师群体营造一个有益身心的工作环境,提高总体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根据省总工会规范建设和管理“职工心灵驿站”,促进“职工心灵驿站”提档升级,有必要对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
本次调查的范围为广元某中学在职教师,研究结果发现,心理健康状态处于正常水平的占比54.55%,检出异常水平占比45.45%,心理问题普遍存在。
二、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本次测评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共177名教师参与测试,筛选后有效数据176份。
其中男教师70人,女教师106人。
(二)研究工具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星,教师通过扫码进行网上测试。
问卷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自编的教师心理调查表,共由17个问题组成。
主要了解教师的一些个人资料和教师对生活工作中某些重要问题的态度。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相关论文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相关论文《浅谈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摘要】随着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本文根据现阶段中小学教师教师心理健康现状,通过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提出提高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对策:关注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继续深造机会、优化教师评价制度等。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原因对策分析一、引言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成为各校的教学目标,然而在积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却忽视了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
事实告诉我们因为升学压力大、职称晋升压力、工作超负荷等等原因导致目前中小学部分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互换另一个灵魂。
”试问一个没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如何能够培育出身心健康的学生。
长此以往,这不仅会影响教师的自身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教师心理健康指教师必须对自我持肯定态度,能自我认知,明确认识自己的潜能、长处和缺点,并发展自我;认知系统和环境适应系统能保持正常而有效率;在自我发展上与人际和谐方面均能兼顾;在本能、自我和超越自我之间能平衡发展,且能积极面对问题,而不依赖消极的心理防卫。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教师职业所面临的挑战与风险也随之增长,这些因素日积月累,如未得到及时的解决,就会引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杭州市曾对近1500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显示:有13%的教师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其中小学9%;初中15.6%;高中13.4%。
有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
最大的心理问题依次为:工作量太大;学生难教育;收入低;升学压力大;教师之间竞争激烈。
在平时的媒体报道中,我们也会看到诸如有教师因为学生没带课本,用雨伞抽打学生;有教师因为幼儿调皮影响教学而用剪刀划伤7名幼儿手臂;有教师为了自己开心不顾幼儿痛苦拎着幼儿的两只耳朵离地近20公分;还有的教师因为喜欢掌掴学生和用教鞭抽打学生而被被学生惊恐的称“巴掌老师”和“教鞭老师”……这些暴力现象的背后,与这些教师心理不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专业论文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专业论文1结果1.1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以SCL-90总分≥160分或任一因子分≥2分为阳性筛选标准[9],即视为可能有心理问题,需进一步检查。
460名中小学老师中有228人(49.6%)可能有心理问题,依次是强迫209人(45.4%),人际敏感186人(40.4%),抑郁177人(35.5%),偏执173人(37.6%),躯体化163人(35.4%),敌对162人(35.2%),焦虑154人(33.5%),精神病性136人(29.6%)。
1.2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将总均分、各因子分与全国常模比较,结果发现:中小学教师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成人常模,特别是强迫因子上的得分已超过阳性筛选标准。
1.3不同人口学特征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以性别、民族、婚姻状况、是否班主任为自变量对中小学教师的SCL-90各因子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又以专业、学历、教龄和收入为自变量对中小学教师的SCL-90各因子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民族、不同学历、不同收入中小学教师的SCL-90各因子得分差异不显著,班主任和非班主任中小学老师的SCL-90各因子得分差异也不显著。
男教师在偏执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教师,已婚教师在躯体化和强迫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未婚教师。
不同教龄教师在躯体化因子和强迫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显著,LSD多重比较发现,教龄在10年以下教师的躯体化得分和强迫显著低于教龄在10~20年之间的教师,以及教龄在20年以上教师,教龄在10~20年之间教师和教龄在20年以上教师之间不存在差异,但随着教龄的增加,教师的躯体化程度和强迫程度也在增加;不同专业教师在敌对、偏执、精神病上的得分差异显著,进一步比较后发现:体育艺术类教师在敌对、偏执和精神病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文科教师和理科教师(P<0.05),而文科教师和理科教师得分不存在差异(P<0.05),2讨论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检出率较高,几乎有一半的'老师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中小学教师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成人常模,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6],说明云南省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四川省中小学师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四川省中小学师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第一部分研究背景一、研究背景随着中小学教育普及,我国中小学师生心理健康成为当前关注焦点。
根据四川省教育厅有关调查,2012年四川省中小学师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持续得到重视和引起省级部门的关注。
但是,现在,随着各方面的发展和深化,学校的教学负担也越来越重,年轻教师也渐渐进入到学习、工作、生活压力等多重职业问题之中,加之当前职业、收入不断上升,学生们处在普遍竞争的高压环境中,他们的心理健康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因此,如何保障中小学师生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两千多万家庭最关心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研究四川省中小学师生近年来的心理健康状况。
我们将通过咨询四川省中小学师生,采访心理专家、家长等,了解当前四川省中小学师生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学校对其心理健康状况采取的态度、措施等,主要考察以下问题:学生心理素质总体水平及其主要特点;家长对学生心理素质的促进与缓解;政府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中小学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上还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以及对此应该采取何种措施。
第二部分研究方法一、研究工具本报告采用网络调查、现场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以了解当前四川省中小学师生心理健康状况。
二、研究对象本报告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四川省中小学在校师生,以及家长、教师及中小学官方文件等从业者。
第三部分调查结果一、调查结果1 、根据四川省教育厅的调查,2012 年四川省中小学师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
2 、学生心理素质总体水平较高,但也存在一定心理健康问题,如近视问题、焦虑、焦虑等,学生也有不良的行为习惯,比如依赖手机社交工具等,存在早恋等情况。
3、家长的职业紊乱和缺乏家教护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与缓解作用较弱。
4、学校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投入也较少,课外活动缺乏系统性。
5、政府在加大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度方面也有一定改进,政府资金投入有所增加,参与家长等行动也不断增多。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中小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报告研究方法1.采用问卷洲查法。
我们选用SCL--90量表作为测量工具。
该量表共有10个因子90个项目,包含有比较丰富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如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以及生活习惯等,能全面反映被试的心理和行为的全貌。
该量表采用5级评分法。
无症症状反映的评1 分,轻度评2分,3分为中度.4分为症状相当严重,5分为症状严重。
2.研究对象。
为调查方便,我们以陕西省铜川市9所中小学的专任教师作为调查对象。
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58份,其中有效问卷320份.在320份有效问卷中,男教师116人,女教师204人;中学技师222人,小学教师98人;班主任147人,非班主任173人;大学学历50人,大专学历153人,中师学历117人;25岁以下45人, 26- 35岁134人,36--45岁95人,46岁以上46人。
问卷回收后在微机上进行统计处理。
结果1 .32o名中小学教师SCL-90各因子得分与全因常模之比较与全国常模相比,本研究的32o名中小学教师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均比全国常模低,差异很见著(P<0.05,p <0.01),说明本研究的320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全国普通人群好。
2.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比较与中学教师相比, 在SCL-90各因子的得分上,小学教师均比中学教师低.尽管差异不显著.但也说明,相对于中学教师,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3.中小学男女教师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之比较在男女教师SCL-90各因子得分的比较中,除在人际敏感、偏执、精神病性三个因子上女教师得分比男教师低外,其余各因子的得分,女教师均比男教师高.尽管差异不显著.但从相对意义上也说明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整体上不如男教师好。
4.中小学不同学历的教师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之比较不同学历的教师SCL-90各因子的得分不同。
其中,中师学历的教师各因子的得分均比大学、大专学历的教师低,差异很显著;大专学历的教师除了在敌意、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这四个因子上的得分低于大学学历的教师外;其余各因子的得分都比大学学历的教师高。
而且就不同学历的教师SCL 一90各因于得分的整体比较而言,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以及精神病性等因子方面均有显著差异。
P<0.05 , P<0,01 。
5.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与从未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SCL--90 各因子得分之比较担任过班主任与未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在SCL-90各因子分的比较中,除了在恐怖因子上两者得分相同,无差异外,其余各因子的得分班主任均比非班主任高,在抑郁因子上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因子差异不明显。
相对来说,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其心理健康水平在整体上比没有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差。
6.不同年龄的教师SCL一90各因子分的比较除躯体化因子的得分随年龄面增高外,其余各因子的得分,均有随增龄而减低的趋势。
各因于分经过中间年龄组。
到46岁以上年龄时又有相对增高的迹象。
而且,就年龄差异的整体比较而有,在躯体化、人际敏感、偏执及精神病性等因子上的差异明显P<0.05,P<0.01.分析讨论1.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总体情况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国内普通人群高。
这一结果推翻了我们研究前的假设。
在研究前,我们曾假设.我国中小学教师目前的社会、经济地位相对较低,工作复杂、负担重,其心理健康状况可能比较差。
但结果却正相反。
本研究的结果与Honochs 等人1970年的大样本研究结论一致,也与国内学者自在等的小样本研究结论一致;但与王玲及高峰等的研究结论相反。
之所以如此,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首先,近几年,特别是近两年,国家在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以及提高教师的生活待遇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则有较大的提高。
特别是《教师法》的颁布,更使教师的一些权利得到法律的保护,使教师感到有法可依,获得了心理上的安全感。
其次,可施与所选被试的地区不同有关。
Horrochs等的大样本研究所选被试的地区属于何种类型,我们无法从其研究中得知,但自在等的研究所选的被试为江西、浙江等地的经济不甚发达地区,这与我们所选的被试所在地区基本一致。
陕西省属全国经济欠发达省份,尽管钢川市经济发展在陕西省属中上水平,但就整体而言,它仍属经济欠发达地区。
这类地区的教师的生活节奏、所面临的竞争受该类地区整体生活节奏和竞争的制约,而且这类地区的教师所面临的应激源相对较少,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王玲及高峰等的研究从反面支持了我们的观点。
再次,可能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有关。
尽管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相对较低,物质生活状况较差.但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使其有可能获用比其他职业更多的心理满足。
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教师可能会体验到痛苦烦恼;但更多的是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从心理上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
教师劳动是个体劳动与集体劳动相结合的过程,在劳动过程中教师个体具有相当强的独立性,而很少受他人的影响,工作中的压抑感也就较少。
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教师的职业生活应愉快、健康、乐观.使教师不得不随时调节自己,并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
此外,从知识层次上讲,教师是社会中知识层次较高的人,他们洞察个人和社会的能力较强,借得利用心理卫生知识去调节、调整自己的心态,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好。
2.不同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尽管从总体上来看,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但就教师内部而言,不同群体的教师心理健康有差异。
①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不如小学教师。
这主要是由于中小学的任务及教育对象的特点不同造成的。
例如小学生对老师言听计从.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教师自尊的需要。
中学教师面临升学率压力、中学生心理的闭锁性增强及形成逆反心理等,这就在无形中难强了教师工作的难度,很多教师为此忧心仲忡,欲罢不能,欲干无招。
(2)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比男教师差,这可能是传统的文化意识影响的结果。
“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文化背景,使女教师承受比比男教师更沉重的工作、生活和精神负担。
她们既是学校中的主体力量,又是家庭中的主妇。
工作、生活的双重压力使她们在心理上出现不良症状的机会较多,心理健康状况也比男教师差。
③不同学历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
我们的研究显示出中师学历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最好,这是因为,我们随机抽取的几所小学专任教师的学历均为中师,教师之间不存在学历上的比较和竞争,更不会因学历层次不同而产生心理压力。
故而,我们在此仅就大专与大学两个学历层次加以分析和讨论。
在中学,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都有教师学历不同的问题。
而学校在具体分工时,往往让学历层次高的教师给重点班上课,而让学历层次低的教师给普通班上课(尽管国家一再强调不应分快、慢班,但各学校出实际上存在着这样的班)。
而且直接把升学率与奖金、福利挂钩。
这样,即使学历层次高的教师感到领导的信任和器重.又因升学的压力、工作负担太重而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
同样,学历层次低的教师因为自己不能带重点班、领导不信任而产生烦恼、压抑.又在实际上减轻了自己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在某些方面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而有些方面又较低的原因。
从整体比较而言,大学学历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比大专学历教师高的事实又说明.学历层次的高低确实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学历反映了一个人的知识层次和能力的高低,知识层次越高的教师,越能站在较高的层次上去看待社会、洞察人生.对事物发展的规律把握的较准,不易产生心理障碍,而且,即使在心理状态不佳时,他们也能相应地采取措施,自觉地加以调整。
④担任过班主任与从未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同。
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不如没有担任过班主任的老师.但二者在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上并无显著差异。
⑤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随增龄而增高的趋势。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增加,社会阅历的扩大、个体在思想上、行动上逐渐接近社会的要求,对人生、社会、家庭以及社会上的其他问题都能产生比较正确的看法,看到社会的光明面多于黑暗面,并逐渐认同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随着个体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完善,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个体就会产生相应的社会顺从.自觉地按照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行动,感到心安理得,而不是压抑。
25岁以下年龄组的教师刚参加工作.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模糊,心理上还未完全准备好.对教师角色的适应较差,又无教学经验,心理上难免犯怵,焦虑、恐怖等消极体验就应运而生;从社会化进程来看,此期正是个人解决婚姻问题的时期,恋爱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都有可能造成他们对人生、社会以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消极看法。
我们不能不承认,由于教师社会政治、经济地位尚不够高,加之许多教师在校偏僻的学校工作,虽然对配偶的文化、性情等要求较高,但往往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
26-35岁年龄组的教师经过前一阶段的短暂适应,对教师职业有了较正确的认识并从心理上产生认同教师职业的情感体验,又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在学校中属挑大梁的人物;从社会化进程来看,此期他们的社会角色较多,具有温暖和睦的小家庭,生活比较稳定.孩子又小,不存在升学和就业的问题,这一阶段的教师年富力强.志得其意;虽然学校对其委以重任,但他们感到的只是领导的器重和信任.而无工作的压力感。
因此,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好;36一45岁年龄组的教师,虽然年富力强,但经过前一阶段的磨练.在体力和精力上已不如前一年龄段的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丰富,学校往往委任重任,使他门既感到领导的信任和器重,又感到体力精力不支,身心俱疲,从社会化进程看,这一阶段的教师面临的家庭问题较多.既要赡养老人,又担心子女的升学和就业问题;既要完成沉重的工作任务,又要应付家庭中的琐碎事务,心理压力较大。
因此他们的心理问题较上一阶段的教师多,心理健康水平不如上一阶段的教师;46岁以上年龄组的教师是学校中的老教师,经过前半生的努力,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但经过岁月的蹉跎,他们的健康状况较差。
他们处于既想承担重任.又担心身体不支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矛盾心理中;从杜会化进程来看,这是个体社会化的较高级阶段。
同时人到黄昏.面临着退休,家庭、子女等一系列问题都不断地扰乱其平静的心态,尽管他们此时人在工作岗位上,但焦虑、抑郁等情绪都早已萌生。
此外,更年期就处于这一阶段,更年期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都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使他们郁闷、烦躁等。
因此,这一阶段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尽管比第一阶段即青年组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高.但又次于中年阶段的教师。
结论1.本研究的320o名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国内普通人群高.这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被认所在地址的综合影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