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最新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成性考核五

合集下载

(2020年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教育心理专题》期末题库和答案

(2020年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教育心理专题》期末题库和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教育心理专题》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教育心理专题》题库及答案一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

共20分)1.我们可以用电灯的开一关来比拟( )。

A.等位基因 B.显性一隐性基因C.同源染色体 D.有丝一减数分裂2.按照皮亚杰的说法,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叫作( )。

A.同化 B.顺应C.适应 D.平衡3.在经典条件作用程序里,UR表示( )。

A.无条件刺激 B.无条件反应C.条件刺激 D.条件反应4.桑代克格外审慎地对待的学习律是( )。

A.尝试一错误 B.准备律C.练习律 D.效果律5.甲以打闹的方式攻击乙,这是班杜拉说的模仿学习的( )阶段。

A.注意 B.保持C.复制 D.动机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产生式只能有一项条件和一项行动B.一个产生式可以有多项条件和多项行动C.一个产生式只能有一项条件,却可以有多个行动D.一个产生式可以有多项条件,却只能有一个行动7.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知识网络中的绝大多数命题都“休眠”着B.“激活”一个命题就是把它从长时记忆调到工作记忆里来C.任何时候,被激活的命题总是少数新知识D.命题其实有不同的激活水平8.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教师提供的一个乱真非样例应是( )。

A.在大多数关键特征上要与是样例不同,而在非关键特征上要相同B.在极少数关键特征上要与是样例不同,而在非关键特征上要相同C.无论关键的还是非关键的特征,它们中的大多数要与是样例不同D.无论关键的还是非关键的特征,它们中的极少数要与是样例不同9.一父(母)为子女的考试成绩变得低于邻居子女3分而忧心忡忡,这反映他(她)把学习成绩的差异看作了( )oA.质的差异 B.量的差异C.程度的差异 D.特质的差异10.百分制分数实质上属于( )。

电大《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1-4答案.docx

电大《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1-4答案.docx

【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电大【教育心理学】形考核作业1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答:(1)量的研究方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2)质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文件分析法。

2.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答: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

3.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一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智力只限于感知运动。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一阶段儿童能够通过表彖和言语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

(3)具体运算阶段(7 -1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经有了两个标记:符号性和逻辑性。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

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开始具有抽象性。

4.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答:(1)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2)创造型学生相对非创造型学生的人格特征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5•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

(1)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2)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3)学习过稈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4)学习是指那些比较持久、恒定的行为与思维的变化;(5)学习的结果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6.班杜拉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答:班杜拉将学习过程分为四个过程:①注意过程②保持过程③复制过程④动机过程7 •简述加涅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

答:加涅根据信息加要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人知加工的过程,认为学习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活动。

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试题及答案

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试题及答案

1、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2、遗传是指亲代将基因传递给子代后代的现象..3、环境是指能引起个体反应的外部刺激之总称..4、认知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是我们日常说的“认识”..5、图式是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6、平衡概念有二含义: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7、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8、同化是指把一个新对象成功地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同化没有使图式的结构发生变化;只是维持着原有的图式..顺应是指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境..9、依恋在心理学上可定义为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10、儿童社会化是指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方式行为;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11、请按显性基因效应来举例说明遗传也造成亲子相异性..基因的显性效应告诉我们遗传既可以造成相似性;也会造成“截然不同”的差异性..不完全显性的效应不造成“截然不同”而只是程度不同..按显性基因效应;通过实例可以说明遗传也造成亲子相异性..例如父母都不近视;却都带有决定近视的隐性基因;则两人的隐性基因就可能组合起来;从而决定生出来的特定子女是近视;这就产生了遗传造成亲子间在是否近视方面有差异..按显性基因效应;通过实例也可以说明遗传也造成同胞之间的相异性..例如父母都不近视;却都带有决定近视的隐性基因;于是在先后生育两名孩子时;父母一方的这个隐性基因若与另一方的等位显性基因相组合;那就生育出遗传上不近视的子女;若与另一方的等位隐性基因相组合;那就生育出遗传上近视的子女..这样就出现了遗传造成兄弟姐妹间的差异..12、简述布鲁纳关于“学科基本结构”的思想..布鲁纳的“学科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规律..布鲁纳认为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更善于进行探索了;而只有在探索性学习中;才能更真切地体味到学科基本结构的好处..因此布鲁纳很主张通过探索性学习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但是学科的基本结构又是学生不容易掌握的..为了解决这个难点;布鲁纳提出了“螺旋式课程”的设计思想..13、简述维果茨基关于“内化”的思想..前苏联着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强调社会文化以及社会交互作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他的儿童认知发展观可以公式化地归结为是不断地“由外向内”的转化过程;也就是“内化”..内化的过程很复杂;但是内化的结果却相当明白;就是对学到的特定知识形成信念..14、请写出不安全型依恋的两种不良的发展..安斯沃斯等人发现了三种主要的依恋类型;后来其他心理学家又确认了紊乱型依恋;合起来共是2类4型..1安全型;2回避型;3矛盾型;又名反抗型;4紊乱型..四种依恋只有第一种是安全的;其余三种都属于不安全的依恋..不安全依恋的两种糟糕的发展:一做出自卑的解释;结果心灰意冷;二表现为妒忌、敌视;甚至攻击性行为..15、简述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相同与差异..儿童游戏可分为3个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儿童这时才开始真正的社会互动..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有相同又有不同;相同是都在一起玩;都有社会互动..不同是;联合游戏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共同的目的;互动主要表现在交换玩具和评价同伴的行为..合作游戏是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而组织起来的;各游戏者的行为服从于共同的团体目标..16、简述儿童观点采择发展各阶段的典型表现..所谓观点采择;就是指“从他人的眼里看世界”或者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或者说“换位思考”..心理学家塞尔曼认为儿童观点采择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阶段..阶段0: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阶段3~6岁..此阶段的儿童不能认识到他人的观点会与自己不同;因而往往只按自己的好恶作反应行为..比如因为自己喜欢小猫;就认为霍丽一定会救小猫;并且她的父亲也会高兴的..阶段1: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6~8岁..此阶段的儿童已能认识到别人的观点可能与自己相同;也可能不同;因而开始表现出对他人心理状态的关心..比如认为霍丽的父亲如果不知道霍丽爬树的原因就会生气;但是如果知道了;就不会生气..阶段2: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阶段约8~10岁..此阶段的儿童认识到即使自己和他人得到同样的信息;观点也会有冲突;他们已能考虑到他人的观点;并预期他人的行为反应..阶段3:相互性观点采择阶段10~12岁..此阶段的儿童不但能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而且还认识到他人也会这样做;于是会从第三者的视角来看问题;从而使观点的表达显得更客观;这在书中有例子阶段4:社会性或更深层的观点采择约12岁~成人..如认为霍丽的父亲会生气;并惩罚她;因为父亲通常会惩罚不听话的孩子;但另一些人会说;霍丽父亲的反应取决于他对“服从”强调到什么程度.. 17、论述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是怎样拉大和缩小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的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可以缩小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的..1学校对儿童少年进行的教育可以归为三个方面;即知识技能、价值观;以及精神文明..这三个方面的教育很少有家庭可以独立地完成..因此若任由家庭对其子女任意实施教育;那么儿童少年之间在上述3个方面会有更大的个体差异..现在;义务教育制度要求学校普遍地对儿童少年实施上述三方面的教育;于是在这些方面就缩小了个体差..2儿童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差异会很大;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也有很大差异..虽然极少数家庭的教育水准会高于普通学校;但是从全社会看;家庭教育的平均水准是相当低的..但是学校通过义务教育;帮助大部分无力承担子女教育的家庭实施对下一代的教育;这就提高了全社会基础教育的水准;缩小了个体差异..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也可以拉大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的..学校以各方面的专业教师、各种设备器材;满足志趣不同的学生的需要;从而造成个体差异分布的调整..例如子女的基因型会和父母的不同;于是可能这样;即父母无音乐天赋;而子女有..如果没有普及的学校教育;该家庭的子女将因为没有音乐教育的刺激而不能发展其音乐天赋并且研习成才..有了规范的学校教育后;这名学生就可能脱颖而出;学校就在音乐方面拉大了他她与其他条件相似的同学之间的个体差异..学校在这方面可以做得非常系统;从校内除常规课程之外开设的“兴趣课”;到学校所在地区里各级校外才艺辅导机构;乃至送到专业机构接受准备性的训练;使才艺潜能不同的儿童少年个体都能更充分地得到发展..18、论述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含义和典型现象..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教学含义..体现在:一是皮亚杰独立于学校的教学来考察儿童认知的一般发展..因此;如果他的理论是正确的;那就为学校教学奠定了基础;坚定了我们关于教学的程度要以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的信念;从而不会去拔苗助长..二是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机制的理论启发教师去思考;通过怎样的具体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图式来同化或顺应一个新样例..这样的思考是与在我国目前颇为流行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接得上口的..19、论述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教育含义..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我国教师说的“跳起来摘到果子”可以看作“最近发展区”的一个形象的表达..维果茨基的最近概念冲击着流行的学校教学观..根据这个概念把辅助学生学习视为必要的教学环节;教学要向学生提供具有智力挑战性的作业;同伴讨论;合作学习也都是必要的..但是如何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怎样的作业算是“稍稍超出”学生现有的能力班级教学中如何照顾学生之间不同的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没有对这些具体实践问题做出明确的说明;需要我们的教师自己去探索..20、论述培养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几种方法..训练观点采择一个较好的方法是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这要求个体暂时置身于他人的处境;并按这一处境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可见角色扮演促使人们更好地知觉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在此处境下的内心感受;从而提高了观点采择能力的水平..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扮演者可以互换角色;其他同学在旁观时练习分析与评论;为也有助于他们克服自我中心;最后教师应有所总结..21、论述柯尔伯格儿童道德发展研究的教育含义..⑴他都集中研究儿童的道德认知;亦即道德观念..因此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重视道德观念的教学..⑵他把道德观念与道德判断、道德推理看成是同义的..这给我们的启发是:学校进行道德观念教学不应该仅仅是灌输现成的道德观念陈述;而应该讲清理由;讲清理由也不能仅仅按照“因为……所以……”、“假如……那么……”之类的句式来做..柯尔伯格和皮亚杰在研究中采用的对偶故事和道德两难故事启发我们的是:学校道德观念的教学要富有智力挑战性;要使学生在道德行为的矛盾冲突中领悟道德观念及其理由..⑶他探究儿童赖以进行道德判断或道德行为的活思想;这特别值得教师借鉴..。

国家开放大学《教师心理专题》形成性作业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教师心理专题》形成性作业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教师心理专题》形成性作业参考答案第一次形成性考核任务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20分)1.归因——是指从人们行为的结果寻求行为的内在动力因素的过程。

当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或失败时,会寻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一般说来,人把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2.社会比较——指通过将自己与他人比较以获取有关自我的重要信息的过程。

3.表现目标——是教学目标设置的表述中的一种,这种目标设置要求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但不精确规定每个学生所应达到的最后结果,适用于检测缓慢变化的行为或情感,如元认知能力,对学习的兴趣。

4.适应性专长——是一种要求不断进化,扩充深度和广度的知识系统。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自我概念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参考答案:(1)际的自我概念;(2)理想的自我概念;(3)会的自我概念;(4)理想的社会自我概念;(5)期待的自我概念。

2.教师的常见角色有哪些?参考答案:(1)学习的指导者;(2)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3)行为规范的示范者;(4)心理保健者;(5)教育科研人员。

3.哪些因素影响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参考答案: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包括:(1)个体已有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成功的经验往往会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而多次失败的经验则会降低自我效能感;(2)榜样的力量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信息对自我效能感也有重要的作用;(3)言语说明他人的建议、劝告、解释和激励等也可能改变人们的自我效能感。

(4)情绪唤醒正性情绪可以增强自我效能感负性情绪则会减弱自我效能感。

4.创新思维有哪些特点?参考答案:(1)联想性;(2)求异性;(3)发散性;(4)逆向性;(5)综合性。

三、学习记录(30分)请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并画出教材第一章第三节第二个要点部分的内容,即围绕“改善自我认知,积极悦纳自我”这一主题,可以从哪些方面采取什么措施?四、教学反思日记(30分)请认真阅读教材第1章、第2章中有关教学反思的内容,撰写一份针对个人专业能力发展的教学反思日记(500字左右)。

___《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1-5参考答案(可下载编辑)

___《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1-5参考答案(可下载编辑)

___《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1-5参考答案(可下载编辑)___认为,人类的认知和研究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发展的,而“内化”是指将社会文化中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转化为个体心理结构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逐渐掌握和理解文化中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这种内化过程是由更有经验的人向不那么有经验的人提供支持和指导的过程。

维果茨基认为,内化是个体认知和研究的重要机制,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础。

___认为,社会文化和社会交互作用对儿童认知发展至关重要。

他提出了“内化”的概念,即个体从情境中吸取知识并形成概念的过程。

这个过程很复杂,但结果是明显的。

不安全型依恋的两种不良发展分别是自卑和攻击性行为。

自卑表现为孩子对自己的否定和贬低,可能会扼杀他们的内心愿望。

攻击性行为则表现为妒忌、敌视和攻击同伴。

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都是多人玩的游戏,但有所不同。

联合游戏没有明确的分工和共同目标,互动主要是交换玩具和评价同伴。

合作游戏则是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组织起来,各游戏者的行为服从于共同的团体目标。

儿童观点采择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阶段是3-6岁,儿童只按照自己的好恶作反应行为。

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是6-8岁,儿童开始表现出对他人心理状态的关心。

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阶段是约8-10岁,儿童开始考虑到他人的观点,并预期他人的行为反应。

相互性观点采择阶段是10-12岁,儿童从第三者的视角来看问题,使观点的表达更客观。

社会性或更深层的观点采择阶段是约12岁到成人,儿童能够考虑不同的观点和行为反应。

___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教育含义是,教育者应该在学生的“当前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寻找平衡点,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1)“当前发展水平”指学生已经能够独立完成的任务和掌握的知识。

教育者应该在这个水平上进行教学,以巩固和扩展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2)“潜在发展水平”指学生在接受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下能够完成的任务和掌握的知识。

国开形成性考核00920《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1-5)试题及答案

国开形成性考核00920《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1-5)试题及答案

国开形成性考核00920《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1-5)试题及答案国开形成性考核《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1-5)试题及答案(课程ID:00920,整套相同,如遇顺序不同,Ctrl+F查找,祝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形考任务(1):一、名词解释(共10道试题,共30分。

)1、环境:能引起个体反映的外部刺激之总称。

2、认知:认知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就是我们日常说的“认识”3、图式:皮亚杰的“图式”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

4、平衡:平衡有两含义: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

5、最近发展区: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她)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6、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一个新对象成功地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

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叫作“顺应”。

7、依恋:依恋在心理学上可以定义为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8、儿童的社会化:是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方式行为,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她)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9、基因的显形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10、遗传:遗传与环境是影响儿童个体发展的两大因素,它主要是指从上代那里获得相似的遗传素质,遗传不但造成亲子相似性,而且也造成相异性。

二、简答题(共6道试题,共30分。

)1、请按显性基因效应来举例说明遗传也造成亲子相异性。

答: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显性基因具有完全压制隐性基因起作用的机能,当等位基因由显性和隐性基因组成时,总归表现出显性基因的作用、影响或效果。

这告诉我们对一个个体来说,遗传既可以造成相似性,也会造成差异性。

比如对有些人来说,父母都不色盲,子女也不色盲,这是相似性的表现;对有些人来说,虽然父母都不色盲,但是由于父母都带有色盲的隐性基因,因此有可能遗传给子女,造成子女色盲,这就不像父母了。

2019最新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及答案

2019最新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及答案

最新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作业任务01-05 网考试题及答案100%通过考试说明:《教育心理专题》形考共有 5 个任务,任务 1 和至任务4 是客观题,任务 5 是主观题。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用原有的图式为开始,而以形成新的图式为结束。

1任务一、名词解释(共10 道试题,共 30 分。

)1.环境环境指能引起个体反应的外部刺激之总称。

2.认知“认知”,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就是我们日常说的“认识”。

3.图式皮亚杰的“图式”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

4.平衡皮亚杰“平衡”概念有二含义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

5.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她)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6.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一个新对象成功地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

同化没有使图式的结构发生变化,只是维持着原有的图式。

换言之,当学生以同样的方式去认识一种新事物时,叫做同化,打个比方,图式好比一个气球,同化好比充气;充气使气球变大,却不改变气球的形状。

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叫作顺应。

顺应从套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环境的两种基本的机制,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两种基本的机制。

7.依恋依恋在心理学上可以定义为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8.儿童的社会化儿童的社会化是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方式行为,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她)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9.基因的显形效应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10.遗传遗传不但造成亲子相似性,或者说造成亲子间和家族成员间的生物性状的相似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最新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附答案

最新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附答案

最新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及答案100%通过考试说明:《教育心理专题》形考共有5个任务,任务1和至任务4是客观题,任务5是主观题。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01任务一、名词解释(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环境环境指能引起个体反应的外部刺激之总称。

2. 认知“认知”,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就是我们日常说的“认识”。

3. 图式皮亚杰的“图式”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

4. 平衡皮亚杰“平衡”概念有二含义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

5. 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她)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6. 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一个新对象成功地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

同化没有使图式的结构发生变化,只是维持着原有的图式。

换言之,当学生以同样的方式去认识一种新事物时,叫做同化,打个比方,图式好比一个气球,同化好比充气;充气使气球变大,却不改变气球的形状。

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叫作顺应。

顺应从套用原有的图式为开始,而以形成新的图式为结束。

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环境的两种基本的机制,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两种基本的机制。

7. 依恋依恋在心理学上可以定义为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8. 儿童的社会化儿童的社会化是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方式行为,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她)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9. 基因的显形效应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10. 遗传遗传不但造成亲子相似性,或者说造成亲子间和家族成员间的生物性状的相似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国家开放大学《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1-5参考答案(可下载编辑)

国家开放大学《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1-5参考答案(可下载编辑)

国家开放大学《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1-5参考答案形考任务一一、名词解释1、基因的显形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2、遗传——是指亲代将基因传递给子代(后代)的现象。

3、环境——是指能引起个体反应的外部刺激之总称。

4、认知——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是我们日常说的“认识”。

5、图式——是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

6、平衡——平衡概念有二含义: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

7、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8、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一个新对象成功地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同化没有使图式的结构发生变化,只是维持着原有的图式。

顺应是指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境。

9、依恋——在心理学上可定义为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10、儿童的社会化——是指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方式行为,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二、简答题11、请按显性基因效应来举例说明遗传也造成亲子相异性。

参考答案: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显性基因具有完全压制隐性基因起作用的机能,当等位基因由显性和隐性基因组成时,总归表现出显性基因的作用、影响或效果。

这告诉我们对一个个体来说,遗传既可以造成相似性,也会造成差异性。

比如对有些人来说,父母都不色盲,子女也不色盲,这是相似性的表现;对有些人来说,虽然父母都不色盲,但是由于父母都带有色盲的隐性基因,因此有可能遗传给子女,造成子女色盲,这就不像父母了。

此外还可以造成同胞之间的相似和差异,比如在多子女家庭里,可能其他孩子都不色盲,唯有一个例外。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说的差异,表现为“截然不同的两种表现”,就如不色盲和色盲。

12、简述布鲁纳关于“学科基本结构”的思想。

参考答案:布鲁纳的“关于学科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规律。

国开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第五次形考任务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第五次形考任务参考答案

考核任务形式:调研报告(100 分,占权重20%)要求:1. 认真研读教材第1 章、第9 章和第12 章。

2.查阅相关资料,选取一定的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

通过在线或实地调查方式,调查小学生学科学习的学习动机,小学生、小学老师现阶段最为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探讨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何维护和促进小学生和小学老师的心理健康。

3.调查结束后,提交一份调查研究报告,调查研究报告应包括“题目、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结论及启示”等,字数不少于1000 字。

4. 评分时着重考察调查方法的可行性、调查内容的丰富性、调查结论的有效性等。

答:题目: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调查对象:50 名小学生和 10 名小学老师调查内容:小学生学习的动机:探求小学生选择学习的学科或活动时,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比例,并且分析两者的差异和联系。

小学生、小学老师现阶段最为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焦虑症状、情绪问题、社交问题等,探讨该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影响。

小学生学习动机和心理健康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分析学生学习动机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探讨不同学习动机对于学生心理的影响。

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从教育、家庭、社会等方面探讨激发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以及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何维护和促进小学生和小学老师的心理健康,以缓解现阶段最为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卫生的角度来探讨维护和促进小学生和小学老师的心理健康,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生活质量。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法综合实施。

问卷调查:对 50 名小学生进行在线问卷调查,用反向量表法测量小学生学科学习动机,并根据问卷反映的问题分析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分类、描述和分析。

访谈:对 10 名小学老师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询问他们的教育观念、对学生学习动机和心理健康问题的了解,以及针对性的问题讨论。

最新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

最新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

最新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及答案100%通过考试说明:《教育心理专题》形考共有5个任务,任务1和至任务4是客观题,任务5是主观题。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01任务一、名词解释(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环境环境指能引起个体反应的外部刺激之总称。

2. 认知“认知”,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就是我们日常说的“认识”。

3. 图式皮亚杰的“图式”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

4. 平衡皮亚杰“平衡”概念有二含义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

5. 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她)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6. 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一个新对象成功地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

同化没有使图式的结构发生变化,只是维持着原有的图式。

换言之,当学生以同样的方式去认识一种新事物时,叫做同化,打个比方,图式好比一个气球,同化好比充气;充气使气球变大,却不改变气球的形状。

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叫作顺应。

顺应从套用原有的图式为开始,而以形成新的图式为结束。

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环境的两种基本的机制,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两种基本的机制。

7. 依恋依恋在心理学上可以定义为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8. 儿童的社会化儿童的社会化是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方式行为,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她)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9. 基因的显形效应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10. 遗传遗传不但造成亲子相似性,或者说造成亲子间和家族成员间的生物性状的相似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最新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5答案

最新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5答案

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5答案作品题(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

)任选下列题目中的一个写一篇小论文,根据所选题目的不同,论文形式可以是理论研究、也可以调研报告、还可以是具体的教案设计。

字数要求不少于1000字。

1.浅论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对儿童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2.结合教学实际和经验,谈谈如何根据皮亚杰、布鲁纳和维果茨基的儿童发展观设计一个具体的教案片段。

3.浅论早期依恋对未来心理发展的影响。

4.结合自己的教育或教学的实际,用经典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分析教育教学中的成功、失败或追悔的实例。

5.从实际教学中任选一则要传授的新知识,确定(1)这个新知识的命题形式;(2)估计学生会激活怎样的已有命题;(3)预定期望学生派生出怎样的新命题。

完成上述3点后,把它们连贯起来撰写一个具体的教案片段。

6.选择应用某一分数类型的实际案例,运用课程中所学的有关测量与分数的知识对这一分数类型的优劣进行分析。

答案:案例背景:《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为此,我们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爱因斯坦曾说:“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提出问题实质上是一个进行识别和解说,从而发现自己的观点或认知结构中存在的某些不足和不协调的过程,它是诱发探究思维的动力和方向,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基石。

语文教学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

最新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及答案.doc

最新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及答案.doc

最新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及答案最新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及答案100通过考试说明教育心理专题形考共有5个任务,任务1和至任务4是客观题,任务5是主观题。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01任务一、名词解释(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环境环境指能引起个体反应的外部刺激之总称。

2. 认知“认知”,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就是我们日常说的“认识”。

3. 图式皮亚杰的“图式”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

4. 平衡皮亚杰“平衡”概念有二含义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

5. 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她)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6. 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一个新对象成功地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

同化没有使图式的结构发生变化,只是维持着原有的图式。

换言之,当学生以同样的方式去认识一种新事物时,叫做同化,打个比方,图式好比一个气球,同化好比充气;充气使气球变大,却不改变气球的形状。

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叫作顺应。

顺应从套用原有的图式为开始,而以形成新的图式为结束。

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环境的两种基本的机制,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两种基本的机制。

7. 依恋依恋在心理学上可以定义为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8. 儿童的社会化儿童的社会化是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方式行为,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她)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9. 基因的显形效应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10. 遗传遗传不但造成亲子相似性,或者说造成亲子间和家族成员间的生物性状的相似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国家开放大学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心理专题 》形考任务五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心理专题 》形考任务五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五参考答案标签:开放大学形成性考核教育心理专题参考答案浅论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对儿童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一)遗传是一种生理现象,是指双亲的身体结构和功能的各种特征通过遗传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现象。

遗传的生物特征,或称遗传素质,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有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

生理成熟是指机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也称为生理发展。

遗传和生理成熟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基础,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㈠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遗传素质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没有正常人的遗传素质,就没有正常人的心理,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㈡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正常的儿童都具有人类的遗传素质,但由于不同的个体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感受器官的结构和机能上的遗传素质存在差异,使有的幼儿发展不同。

㈢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心理发展如果在某种生理结构和机能达到一定成熟程度时,适时地给予适当的刺激,就会使相应的心理活动有效地出现或发展。

如果机体尚未成熟,那么,即使给予某种刺激,也难以取得预期的结果。

与此同时环境也会对遗传产生作用。

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尽管遗传提供了心理发展的可能性,但如果不生活在社会环境里,则这种可能性也不会变成现实。

野兽抚养大的孩子虽然具有人类的遗传素质,却不具备人类的正常心理。

如印度狼孩卡玛拉和阿玛拉,不会直立行走,不能学会说话,没有人类的动作和情感。

剥夺儿童生活的社会环境,其心理难以正常发展。

不可忽视的是遗传与环境会相互作用,从而促进或阻碍儿童的心理发展。

环境影响着遗传物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同时遗传素质及生理发展制约着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环境对遗传起一定的影响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遗传因素及儿童的生理成熟过程。

反过来,遗传的特征对儿童接受环境的影响起着制约作用。

大家都认识到,儿童发展是由遗传与环境(包括教育与文化等)两种势力交互作用和共同决定的。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网络核心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网络核心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网络核心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100%通过考试说明:2018年秋期电大把《教育心理专题》网络核心课纳入到“国开平台”进行考核,它共有五次形考任务。

针对该门课程,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标准题库,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课程考核总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50% ,终结性考核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50% ,两部分成绩合成为课程考核总成绩。

形考任务一一、名词解释(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题目1基因的显形效应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题目2遗传遗传是指亲代将基因传递给子代(后代)的现象。

题目3环境环境是指能引起个体反应的外部刺激之总称。

题目4认知认知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是我们日常说的“认识”。

题目5图式图式是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

题目6平衡平衡概念有二含义: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

题目7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题目8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一个新对象成功地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同化没有使图式的结构发生变化,只是维持着原有的图式。

顺应是指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境。

题目9依恋依恋在心理学上可定义为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题目10儿童的社会化儿童社会化是指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方式行为,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二、简答题(共 6 道试题,共 30 分。

2019-2020年电大考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

2019-2020年电大考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

A.隐藏性B.开放性C.隐蔽性和保密性A.来访者有明显的自杀意图B.存在伤害他人的可能性C.A和A.助人B.他助C.帮助A.人际关系B.信任C.咨询师的素养A.倾听B.解释C.询问A.他的行为是否正确B.他为什么这么做C.他是谁A.愿望的实现B.个人发展C.人格发展A.咨询员不主动原则B.来者不拒C.主动原则A.具体的B.有轻重缓急C.A和A.清晰B.使用专业术语C.A.自我成长B.自我完善C.自我概念A.一切服从来访者的意愿B.根据来访者的意见实施咨询C.重建个体在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和谐A.解决个体情绪困扰B.消除个体行为障碍C.促进个体成熟A.退行B.固着C.停泄A.性心理学B.心理病理学C.心理动力学A.出现错误的认知B.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C.自我概念与经验不协调A.注重咨询技巧B.C.咨询以关系为导向A.潜意识B.前意识C.意识A.积极增强B.增强法C.增强法A.来访者是否有主动参与的态度和行动B.来访者是否了解一定数量的咨询技术C.咨询师是否能够主动与来访者建立起来咨询以外的关系对错对错对错对错对错对错对错对错对错对错4、时间、感情限定的原则:心理咨询必须遵守一定的时间限制。

咨询时间一般规定为每次50分钟左右(初次受理时可以适当延长),不能随意延长咨询时间或间隔。

咨访关系的确立是咨询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是咨询者和来访者心理的沟通和接近。

但这是有限度的。

来自来访者的劝诱和要求,即便是好意,在终止咨询之前应该予以拒绝。

5、“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原则:心理咨询人员在向来访者提供咨询服务时,应给予来访者自己的意愿,到心理咨询室求询的来访者必须出于完全自愿,这是确立咨访关系的先决条件。

“来者不拒”,指对来访者积极提供可能的帮助;“去者不追”,指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来访者退出或离开,应及时安排,做好结束咨询工作,不必勉强建议来访者继续进行心理咨询服务。

6、重大决定延期的原则:心理咨询期间,由于来访者情绪过于不稳和动摇,应规劝其不要轻易作出如退学、转学等重大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作业任务01-05网考试题及答案
100%通过
考试说明:《教育心理专题》形考共有5个任务,任务1和至任务4是客观题,任务5是主观题。

01任务
一、名词解释(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环境
环境指能引起个体反应的外部刺激之总称。

2. 认知
“认知”,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就是我们日常说的“认识”。

3. 图式
皮亚杰的“图式”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

4. 平衡
皮亚杰“平衡”概念有二含义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

5. 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她)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6. 同化与顺应
“同化”是指把一个新对象成功地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

同化没有使图式的结构发生变化,只是维持着原有的图式。

换言之,当学生以同样的方式去认识一种新事物时,叫做同化,打个比方,图式好比一个气球,同化好比充气;充气使气球变大,却不改变气球的形状。

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叫作顺应。

顺应从套用原有的图式为开始,而以形成新的图式为结束。

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环境的两种基本的机制,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两种基本的机制。

7. 依恋
依恋在心理学上可以定义为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8. 儿童的社会化
儿童的社会化是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方式行为,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她)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9. 基因的显形效应
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10. 遗传
遗传不但造成亲子相似性,或者说造成亲子间和家族成员间的生物性状的相似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这表明人们看到了遗传造成相似性。

而且也造成相异性。

二、简答题(共 6 道试题,共 30 分。


1. 请按显性基因效应来举例说明遗传也造成亲子相异性。

基因的显性效应告诉我们遗传既可以造成相似性,也会造成“截然不同”的差异性。

不完全显性的效应不造成“截然不同”,而只是程度不同。

按显性基因效应,通过实例可以说明遗传也造成亲子相异性。

例如父母都不近视,却都带有决定近视的隐性基因,则两人的隐性基因就可能组合起来,从而决定生出来的特
定子女是近视,这就产生了遗传造成亲子间在是否近视方面有差异。

按显性基因效应,通过实例也可以说明遗传也造成同胞之间的相异性。

例如父母都不近视,却都带有决定近视的隐性基因,于是在先后生育两名孩子时,父母一方的这个隐性基因若与另一方的等位显性基因相组合,那就生育出遗传上不近视的子女,若与另一方的等位隐性基因相组合,那就生育出遗传上近视的子女。

这样就出现了遗传造成兄弟姐妹间的差异。

2. 简述布鲁纳关于“学科基本结构”的思想。

布鲁纳的“学科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规律。

布鲁纳认为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更善于进行探索了,而只有在探索性学习中,才能更真切地体味到学科基本结构的好处。

因此布鲁纳很主张通过探索性学习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

但是学科的基本结构又是学生不容易掌握的。

为了解决这个难点,布鲁纳提出了“螺旋式课程”的设计思想。

3. 简述维果茨基关于“内化”的思想。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强调社会文化以及社会交互作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他的儿童认知发展观可以公式化地归结为是不断地“由外向内”的转化过程,也就是“内化”。

内化的过程很复杂,但是内化的结果却相当明白,就是对学到的特定知识形成信念。

4. 请写出不安全型依恋的两种不良的发展。

安斯沃斯等人发现了三种主要的依恋类型,后来其他心理学家又确认了紊乱型依恋,合起来共是2类4型。

(1)安全型;(2)回避型;(3)矛盾型,又名反抗型;(4)紊乱型。

四种依恋只有第一种是安全的,其余三种都属于不安全的依恋。

不安全依恋的两种糟糕的发展:(一)做出自卑的解释,结果心灰意冷;(二)表现为妒忌、敌视,甚至攻击性行为。

5. 简述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相同与差异。

儿童游戏可分为3个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儿童这时才开始真正的社会互动。

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有相同又有不同,相同是都在一起玩,都有社会互动。

不同是,联合游戏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共同的目的,互动主要表现在交换玩具和评价同伴的行为。

合作游戏是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而组织起来的,各游戏者的行为服从于共同的团体目标。

6. 简述儿童观点采择发展各阶段的典型表现。

所谓观点采择,就是指“从他人的眼里看世界”或者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或者说“换位思考”。

心理学家塞尔曼认为儿童观点采择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阶段。

阶段0: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阶段(3~6岁)。

此阶段的儿童不能认识到他人的观点会与自己不同,因而往往只按自己的好恶作反应行为。

比如因为自己喜欢小猫,就认为霍丽一定会救小猫,并且她的父亲也会高兴的。

阶段1: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6~8岁)。

此阶段的儿童已能认识到别人的观点可能与自己相同,也可能不同,因而开始表现出对他人心理状态的关心。

比如认为霍丽的父亲如果不知道霍丽爬树的原因就会生气,但是如果知道了,就不会生气。

阶段2: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阶段(约8~10岁)。

此阶段的儿童认识到即使自己和他人得到同样的信息,观点也
会有冲突,他们已能考虑到他人的观点,并预期他人的行为反应。

阶段3:相互性观点采择阶段(10~12岁)。

此阶段的儿童不但能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而且还认识到他人也会这样做,于是会从第三者的视角来看问题,从而使观点的表达显得更客观,这在书中有例子。

阶段4:社会性或更深层的观点采择(约12岁~成人)。

如认为霍丽的父亲会生气,并惩罚她,因为父亲通常会惩罚不听话的孩子;但另一些人会说,霍丽父亲的反应取决于他对“服从”强调到什么程度。

三、论述题(共 5 道试题,共 40 分。


1. 论述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是怎样拉大和缩小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的?
答案: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可以缩小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的。

(1)学校对儿童少年进行的教育可以归为三个方面,即知识技能、价值观,以及精神文明。

这三个方面的教育很少有家庭可以独立地完成。

因此若任由家庭对其子女任意实施教育,那么儿童少年之间在上述3个方面会有更大的个体差异。

现在,义务教育制度要求学校普遍地对儿童少年实施上述三方面的教育,于是在这些方面就缩小了个体差。

(2)儿童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差异会很大,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也有很大差异。

虽然极少数家庭的教育水准会高于普通学校,但是从全社会看,家庭教育的平均水准是相当低的。

但是学校通过义务教育,帮助大部分无力承担子女教育的家庭实施对下一代的教育,这就提高了全社会基础教育的水准,缩小了个体差异。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也可以拉大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的。

学校以各方面的专业教师、各种设备器材,满足志趣不同的学生的需要,从而造成个体差异分布的调整。

例如子女的基因型会和父母的不同,于是可能这样,即父母无音乐天赋,而子女有。

如果没有普及的学校教育,该家庭的子女将因为没有音乐教育的刺激而不能发展其音乐天赋并且研习成才。

有了规范的学校教育后,这名学生就可能脱颖而出,学校就在音乐方面拉大了他(她)与其他条件相似的同学之间的个体差异。

学校在这方面可以做得非常系统,从校内除常规课程之外开设的“兴趣课”,到学校所在地区里各级校外才艺辅导机构,乃至送到专业机构接受准备性的训练,使才艺潜能不同的儿童少年个体都能更充分地得到发展。

02任务
一、名词解释(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学习
学习是指通过经验而造成持久的变化。

2. 自发恢复
在经典条件反应行为的消退过程中会出现一种叫作“自发恢复”的现象,即不良行为的消退过程中会出现“反弹”,只要能够耐心地继续使用消退法,“老毛病”不论自发地恢复多少次,最后总能彻底消除。

3. 分化
与泛化相对立的是分化,也就是对条件刺激做出精确的反应。

即对目标条件刺激加强保持,而对非目标条件刺激进行消退,亦即不重复非目标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联结。

一个分化过程就是一个辨别学习过程。

4. 条件刺激的泛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